CN106551485A - 便携用箱 - Google Patents
便携用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51485A CN106551485A CN201510765997.4A CN201510765997A CN106551485A CN 106551485 A CN106551485 A CN 106551485A CN 201510765997 A CN201510765997 A CN 201510765997A CN 106551485 A CN106551485 A CN 1065514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projection
- type
- housing
- hol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11/24—Etuis fo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5C11/02 - A45C11/22, A45C11/26, A45C11/32 - A45C11/38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45C2005/032—Suitcases semi-rigid, i.e. resistant against deformation and resilient, e.g. with a resilient frame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装配被装配部件的同时提高使用便利性的便携用箱。便携用箱(10)具备相互呈“凹”字状且闭合方向上相互闭合而成为中空箱状的第一外壳部(11)及第二外壳部(12)。所述第一外壳部(11)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所述第二外壳部(12)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所完结的安装孔部(26、4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便携用箱(carrying case)。
背景技术
在测量中,有必要将如全站仪那样的测量器械携带到进行测量的现场。因此,考虑到能够将测量器械收纳于便携用箱中并使用携带用具来将便携用箱背负的情况(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这种便携用箱中,装配将便携用箱自身覆盖的携带用具,并通过将所述携带用具的肩带部挎于两肩来以将测量器械收纳的状态背负,从而保护所述测量器械的同时使携带容易。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90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所述的现有技术中,携带用具是覆盖便携用箱的同时装配于便携用箱的结构,因此当使用测量器械时有必要将携带用具从便携用箱取下,当再次携带时有必要用携带用具覆盖便携用箱而装配。因此,在便携用箱中,每当使用背负携带的测量器械时、或为了携带再次将测量器械收纳并背负时,有必要进行携带用具的装配和取下。如此,在现有技术的便携用箱中,在如携带用具那样的被装配部件的装配可能的结构中,从提高使用便利性的观点出发,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所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装配被装配部件的的同时提高使用便利性的便携用箱。
(解决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便携用箱具备相互呈“凹”字状且闭合方向上相互闭合而成为中空箱状的第一外壳部及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所述第二外壳部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中所完结的安装孔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用箱,能够装配被装配部件的的同时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将作为本发明的便携用箱的一例的实施例的便携用箱10在第一正面16一侧中从正侧X侧面18A一侧观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2为示出将便携用箱10在第一正面16一侧中从负侧X侧面18B一侧观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3为示出将便携用箱10从第二正面17一侧观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为放大示出设置在环状增强突起29的正侧X侧面18A的各第一安装孔部26、各第二安装孔部45及安装金属件25(这些的近旁)的说明图。
图5为放大示出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安装孔部26的说明图。
图6为放大示出设置在第二外壳部12的第二安装孔部45的说明图。
图7为沿图4所示的I—I线的截面图。
图8为放大示出设置在第二外壳部12的辅助安装孔部46的说明图。
图9为沿图8所示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10为示出利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和各安装金属件25来将冲击吸收部件50及背带部件60装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为示出利用各辅助安装孔部46来将收纳部件70装配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便携用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图1至图11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便携用箱的一例的便携用箱10的概略结构。
便携用箱10通过收纳物品来保护该物品并使携带容易,在本实施例中,收纳全站仪等的测量器械。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便携用箱10是用于形成收纳空间的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相闭合而构成。在以下说明中,在收纳状态下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所相向的方向设为Z方向,并第一外壳部11一侧设为Z方向正侧。此外,沿着在图1及图2中便携用箱10所被放置的面的方向且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并将图1正面观看时的进深一侧设为X方向负侧。进而,与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并将图1及图2正面观看时的上侧设为Y方向正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Z方向成为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相闭合的闭合方向,沿X—Y平面的方向成为与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
第一外壳部11及第二外壳部12分别呈“凹”字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而形成。所述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通过设置在Y方向负侧的端部的铰链来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连接,利用设置在Y方向正侧的端部的固定用具14来以闭合的状态固定。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在Z方向(闭合方向)上闭合而形成呈中空箱状的箱本体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本体13呈向X方向伸长的长方体形状,利用设置在Y方向正侧的端部的握持部15来携带。在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中,第一外壳部11中的位于Z方向(Z方向正侧)的平坦面设为第一正面16,第二外壳部12中的位于Z方向(Z方向负侧)的平坦面设为第二正面17。所述第一正面16和第二正面17分别与含有X方向及Y方向的面平行且在Z方向上并排,向所述Z方向观察时呈四角形状。
所述第一外壳部11设置有: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第一中央增强沟22、一对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一对第一侧方增强沟24、三个安装金属件25、四个第一安装孔部26、以及环状沟27(参见图7)。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形成在第一正面16的Y方向中的中央位置,并向Z方向突出的同时沿X方向延伸,并且Y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及Z方向上的尺寸(高度尺寸)全长均匀。所述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的X方向上的两端延伸至在第一外壳部11中位于X方向的两个X侧面18(正侧X侧面18A(参见图1)及负侧X侧面18B(参见图2))上。
所述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上设置第一中央增强沟22。所述第一中央增强沟22形成在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的Y方向上的中央,并向Z方向负侧凹陷的同时顺着所述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的方向(X方向)延伸。第一中央增强沟22的Y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及Z方向上的尺寸(深度尺寸)全长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央增强沟22内设置有用于记载公司名、商品名、商标名等的板材22a。
一对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形成在Y方向上夹着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的位置、即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的Y方向正侧的位置和Y方向负侧的位置,并向Z方向正侧突出的同时沿X方向延伸。此两个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的Y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及Z方向上的尺寸(高度尺寸)全长均匀。两个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的在第一正面16中沿着X方向的两端向第一正面16(第一外壳部11)的四个角部28中与自己最近的角部弯曲。
各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上设置第一侧方增强沟24。各第一侧方增强沟24形成在所对应的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的Y方向上的中央,并向Z方向负侧凹陷的同时顺着所述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的方向延伸。各第一侧方增强沟24的Y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及Z方向上的尺寸(深度尺寸)全长均匀。因此,如图2所示,各第一侧方增强沟24的、在X方向上的各中央部分沿X方向延伸,X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效仿所对应的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而朝向第一正面16(第一外壳部11)中所对应的角部28弯曲并延伸至该角部28之上。由此,在Y方向正侧的第一侧方增强沟24中,X方向正侧的端部朝向位于X方向正侧且Y方向正侧的角部28;X方向负侧的端部朝向位于X方向负侧且Y方向正侧的角部28。此外,在Y方向负侧的第一侧方增强沟24中,X方向正侧的端部朝向位于X方向正侧且Y方向负侧的角部28;X方向负侧的端部朝向位于X方向负侧且Y方向负侧的角部28。
图1及图2所示,三个安装金属件25设置于箱本体13的环状增强突起29上。所述环状增强突起29设置成:在长方体形状的箱本体13中,以Z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全周向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环状增强突起29呈横贯在箱本体13中位于X方向上的两个X侧面18(正侧X侧面18A(参见图1)及负侧X侧面18B(参见图2))和位于Y方向上的两个Y侧面19(正侧Y侧面19A及负侧Y侧面19B)的环状。所述环状增强突起29跨设于构成箱本体13的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的开放端部(所要闭合的部位),并由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上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和设置在第二外壳部12上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所形成。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和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在与Z方向正交的面上朝向外侧突出而使自己所设在的外壳部(第一外壳部11或第二外壳部)的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相应扩大,并形成为Z方向(闭合方向)上相互接触的同时并排而成为单个突条的环状增强突起29。
三个安装金属件25是将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棒状部件以U字状弯曲而形成,并设置成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环状增强突起29)向Z方向正侧突出。安装金属件25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箱本体13中的X方向正侧的正侧X侧面18A(参见图1);其中两个设置于箱本体13中的X方向负侧的负侧X侧面18B并沿Y方向并排(参见图2)。如图1等所示,所述安装金属件25在X方向上与X侧面18(18A、18B)之间设有间隔,并沿着所对应的X侧面18(18A、18B)而存在。各安装金属件25与箱本体13(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及所对应的X侧面(这些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间。
如图1及图2所示,四个第一安装孔部26设置于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并如后述那样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中完结(即,第一安装孔部26的形成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中完全结束)(参见图5等),其详细结构后文详述。第一安装孔部26的其中两个设置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中的正侧X侧面18A并位于Y方向上夹着安装金属件25的位置(参见图1);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中的负侧X侧面18B并位于Y方向上的两个安装金属件25之间(参见图2);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中的正侧Y侧面19A并位于握持部15的下方。当从Z方向正侧观察第一外壳部11(第一正面16)时,设置在各X侧面18的三个第一安装孔部26与X方向上的相反一侧的X侧面18的安装金属件25成对。
环状沟27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开放端部(与第二外壳部12闭合的部位)并朝Z方向正侧凹陷的同时横贯于全周(参见图7等)。所述环状沟27是通过与后述的环状突起47之间夹入弹性部件来提高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闭合时所形成的收纳空间的密闭性。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外壳部12设置有:第二中央增强突条41、第二中央增强沟42、一对第二侧方增强突条43、以及一对第二侧方增强沟44、七个第二安装孔部45、四个辅助安装孔部46、以及环状突起47(参见图6及图7)。当向Z方向观察时,第二中央增强突条41及第二中央增强沟42为与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中央增强突条21及第一中央增强沟22一致的结构。此外,当相Z方向观察时,两个第二侧方增强突条43及两个第二侧方增强沟44为与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两个第一侧方增强突条23及两个第一侧方增强沟24一致的结构。因此,无论从第一正面16一侧观察,还是从第二正面17一侧观察,便携用箱10能够给相同的印象。
七个第二安装孔部45设置于第二外壳部12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如后所述那样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中完结(即,第二安装孔部45的形成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中完全结束)(参见图6等),其详细结构后文详述。第二安装孔部45的其中三个设置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的正侧X侧面18A并沿Y方向并排;其中三个设置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的负侧X侧面18B并沿Y方向并排;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的正侧Y侧面19A并位于握持部15的下方。设置在正侧X侧面18A的三个第二安装孔部45与设置在负侧X侧面18B的三个第二安装孔部45在X方向上具有成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各X侧面18的六个第二安装孔部45与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的各X侧面的第一安装孔部26或安装金属件25在Z方向上并排(相对应)。此外,正侧Y侧面19A的一个第二安装孔部45与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的正侧Y侧面的第一安装孔部26在Z方向上并排(相对应)。因此,设置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上的七个第二安装孔部45分别与设置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的第一安装孔部26或安装金属件25一一对应(参见图1等)。
各第一安装孔部26和各第二安装孔部45可能会有由设置位置或位置周边的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些许形状上的变化,但结构基本相等。因此,图5中放大示出第一安装孔部26中的一个,图6中放大示出第二安装孔部45中的一个,并说明其结构。第一安装孔部26是将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向Z方向(闭合方向)贯穿而设置,并呈向Z方向观察时沿Y方向伸长的长方形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部26中,将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中的Z方向正侧的面(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一开口26a,将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中的Z方向负侧的面(内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二开口26b。在第一安装孔部26中,第一开口26a和第二开口26b的双方只位于作为构成环状增强突起29(箱本体13)的一个部件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因此,第一安装孔部26为如下结构:能够将带状或绳状或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穿过第一开口26a及第二开口26b而将其只安装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从而为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中所完结的结构。
此外,第二安装孔部45是将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向Z方向(闭合方向)贯穿的同时与缺口部分48相通地设置,并呈向Z方向观察时沿Y方向伸长的长方形状。所述缺口部分48是以长方体形状切除而以使第二外壳体12的开口端部(与第一外壳体11闭合的部位)向Z方向负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安装孔部45中,缺口部分48中的Z方向正侧的面(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被切除的面)开口而形成第一开口45a,将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的Z方向负侧的面(外表面)开口而形成第二开口45b。在第二安装孔部45中,第一开口45a和第二开口45b的双方只位于作为构成环状增强突起29(箱本体13)的另一个部件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因此,第二安装孔部45为如下结构:能够将带状或绳状或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穿过第一开口45a及第二开口45b而将其只安装于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从而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中所完结的结构。
在此,在箱本体13中,如图7所示,当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相闭合时,由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和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形成环状增强突起29,并且双方的开放端部相贴合。此时,在各第二安装孔部45中,由于将第一开口45a开口形成于设置在第二外壳部12的开放端部的缺口部分48上,因此即使将两个开放端部相贴合,也可使第一开口45a经由该缺口部分48来与箱本体13的外部相通。据此,各第二安装孔部45中,即使在Z方向上并排有第一安装孔部26或安装金属件25中的任何一个,也能够将带状或绳状或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参见附图标记B1)穿过第一开口45a及第二开口45b而将其只安装于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
此外,各第一安装孔部26在Z方向上与第二安装孔部45并排。因此,在各第一安装孔部26中,即使将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相闭合,也可使第二开口26b经由该缺口部分48来与箱本体13的外部相通。据此,各第一安装孔部26中,能够通过与第二安装孔部45并排来将带状或绳状或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参见附图标记B2)穿过第一开口26a及第二开口26b而将其只安装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
辅助安装孔部46能够协同各第一安装孔部26或各第二安装孔部45或各安装金属件25来后述的被装配部件的装配成为可能,如图3所示,其设置于第二外壳部12中的四个角部28的近旁。在本实施例中,各辅助安装孔部46的其中两个位于第二外壳部12的正侧Y侧面19A中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其余两个位于第二外壳部12的负侧Y侧面19B中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各辅助安装孔部46可能会有设置位置或位置周边的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些许形状上的变化,但结构基本相等。因此,图8及图9中放大示出辅助安装孔部46中的一个,并说明其结构。辅助安装孔部46是将与Y侧面19(图例中为正侧Y侧面19A)之间形成空间而成的弯曲部46a向Y方向贯穿而形成。在所述辅助安装孔部46中,将弯曲部46a中的Y方向(图例中为正侧)的一个面开口而形成第一开口46b;将弯曲部46a中的Y方向(图例中为负侧)的另一个面开口而形成第二开口46c。因此,辅助安装孔部46为如下结构:第一开口46a和第二开口46b的双方只位于作为构成箱本体13的另一个部件的第二外壳部12,并能够将带状或绳状或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参见附图标记B3)穿过这些开口(第一开口46a及第二开口46b)而只安装于第二外壳部12,从而在第二外壳部12中所完结的结构。
环状突起47设置在第二外壳部12的开放端部(与第一外壳部11闭合的部位)并向Z方向正侧突出的同时横贯于全周(参见图6及图7)。环状突起47是通过与所述环状沟27之间夹入弹性部件来提高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闭合时所形成的收纳空间的密闭性。
在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中,负侧Y侧面19B设置有多个脚部49。各脚部49成为以利用握持部15携带的姿态(参见图1及图2)放置于面上时与该面接触的部位。如图11所示,各脚部49形成为从负侧Y侧面19B向Y方向负侧突出的同时沿Z方向延伸,并且在其突出端具有X方向上有间隔的同时沿Z方向延伸的两条线条部分49a。各脚部49设置于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被打开时所相向的第一外壳部11一侧的负侧Y侧面19B和第二外壳部12一侧的负侧Y侧面19B的双方上,并在X方向上相互错开、即设置在X方向上的相互不同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脚部49为:在第一外壳部11中沿X方向并排设置的四个第一脚部49A、以及在第二外壳部12中沿X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二脚部49B。X方向正侧的第二脚部49B在X方向上位于正侧的两个第一脚部49A之间;X方向负侧的第二脚部49B在X方向上位于负侧的两个第一脚部49A之间。
如图10所示,在所述便携用箱10中,能够装配冲击吸收部件10、背带部件60。在图10中,示出将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立起来并铅垂方向上将正侧X侧面18A当作上侧且负侧X侧面18B当作下侧的状态。冲击吸收部件50防止将便携用箱10背负时第一外壳部11(其第一正面16)直接与背接触,并且吸收来自第一外壳部11(其第一正面16)并朝向背的冲击。在本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部件50具有吸收本体部51、安装带部52、调整部件53以及挂钩部54。所述吸收本体部51由呈薄板形状的弹性部件形成,其里面(朝向第一正面16的面)设置有安装带部52。所述安装带部52呈在Y方向上并排且沿X方向平行延伸的带状,各自的比吸收本体部51还要靠X方向正侧设置有调整部件53,各自的比吸收本体部51还要靠X方向负侧的端部设置有挂钩部54。所述调整部件53采用例如带扣(buckle)、搭扣(latch)等结构,其收进折回的安装带部52的X方向正侧的端部而使该安装带部52的长度的调整成为可能。各挂钩部54使向设置在便携用箱10的第一外壳部11的各安装金属件25的安装和从该状态的取下成为可能。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50如下那样装配于便携用箱10(箱本体13)。在冲击吸收部件50中,将各安装带部52的上端分别穿过正侧X侧面18A的两个第一安装孔部26后再穿过调整部件53,并且将两个挂钩部54分别安装于负侧X侧面18B的两个安装金属件25。此时,各安装带部52的上端穿过第二开口26b后穿过缺口部分48而到达箱本体13的外部,据此不与相并排的第二安装孔部45(第二外壳部12)发生干涉。而且,在冲击吸收部件50中,利用各调整部件53来调整各安装带部52的长度,据此使吸收本体部51面接触于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正面16并使其装配于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
背带部件60是为了背负便携用箱10而装配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挎肩带部61上设置三个挂钩部62和调整部件63而构成。所述挎肩带部61呈在Y方向上并排且沿X方向平行延伸的带状,其X方向正侧的一端汇集成一个,并在此处设置有单个挂钩部62。此外,在挎肩带部61中,Y方向上并排的各自的X方向负侧的端部设置有单个挂钩部62。各挂钩部62使向设置在便携用箱10的第一外壳部11的各安装金属件25的安装和从该状态的取下成为可能。所述调整部件63采用例如带扣、搭扣等结构,并设置在挎肩带部61上而使该挎肩带部61的长度的调整成为可能。
所述背带部件60如下那样装配于便携用箱10(箱本体13)。另外,在图10中,虽然示出如上所述那样装配了冲击吸收部件50后再装配背带部件60的情况,但也可不装配冲击吸收部件50的情况下装配背带部件60。在背带部件60中,将X方向正侧的端部的挂钩部62安装于正侧X侧面18A的安装金属件25,且将X方向负侧的端部的两个挂钩部62分别安装于负侧X侧面18B的两个安装金属件25。而且,在背带部件60中,利用各调整部件63来调整各挎肩带部61的长度,据此使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正面16(图例中为吸收本体部51(冲击吸收部件50))和挎肩带部61的间隔适当并使其装配于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
进而,如图11所示,在便携用箱10中,能够装配收纳部件70。在图11中,示出将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立起来并铅垂方向上将正侧X侧面18A当作上侧,将负侧X侧面18B当作下侧,且将第二正面17朝向靠近一侧(观图者一侧)的状态。收纳部件70为收纳物品的部件,并使该物品与便携用箱10一同的搬运成为可能。在本实施例中,收纳部件70具有收纳本体部71、安装带部72、调整部件73、以及挂钩部74。所述收纳本体部71呈能够收纳物品的袋状,并其里面(朝向正侧X侧面18A的面)设置有安装带部72。所述安装带部72呈沿Y方向延伸的带状,比所述收纳本体部71还要靠Y方向负侧设置有调整部件73,并且各自的端部(图11中只示出Y方向负侧的端部)设置有挂钩部74。所述调整部件73采用例如带扣、搭扣等结构,并设置在安装带部72上而使该安装带部72的长度的调整成为可能。各挂钩部74使向设置在便携用箱10的第二外壳部12的各辅助安装孔部46的安装和从该状态的取下成为可能。
作为一个例子,所述收纳部件70如下那样装配于便携用箱10(箱本体13)。在收纳部件70中,将各安装带部72的端部的挂钩部74分别安装于在正侧Y侧面19A及负侧Y侧面19B中位于X方向正侧的两个辅助安装孔部46。而且,在收纳部件70中,利用调整部件73来调整安装带部72的长度,据此使收纳本体部71搭载于第二外壳部12的正侧X侧面18A的同时使其装配于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另外,此例中,虽然使用位于两个Y侧面19的X方向正侧的两个辅助安装孔部46,但是也可以使用位于两个Y侧面19的X方向负侧的两个辅助安装孔部46来使收纳本体部71位于第二外壳部12的负侧X侧面18B下而装配收纳部件70,还可以以其他形式装配,并不限于图11所示的例子中。
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各第一安装孔部26及各第二安装孔部45作为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或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中所完结的安装孔部来发挥作用。此外,在便携用箱10中,各安装金属件25作为为了使冲击吸收部件50的挂钩部54、背带部件60的挂钩部62的安装成为可能而设置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上的安装部来发挥作用。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部件50、背带部件60以及收纳部件70作为使用安装孔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各第二安装孔部45)、安装部(各安装金属件25)、各辅助安装孔部46来装配于便携用箱10的被装配部件来发挥作用。接着,在便携用箱10中,设置有各脚部49的各负侧Y侧面19B作为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中的底侧面来发挥作用。所述背带部件60利用各安装金属件25来装配于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据此使将两个挎肩带部61挎于两肩而将便携用箱10背负的成为可能。此外,冲击吸收部件50利用各安装金属件25及各第一安装孔部26来装配于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据此吸收已背负时的来自第一外壳部11(其第一正面16)并朝向背的冲击。进而,收纳部件70利用各辅助安装孔部46来装配于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据此使与收纳在箱本体13内物品(本实施例中为测量器械)不同的物品与箱本体13一同背负的成为可能。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能够更加减轻负担的同时更加容易携带。
此时,作为安装孔部的各第一安装孔部26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中完结,因此各安装带部52穿过第二开口26b而从缺口部分48到达至箱本体13的外部,从而不与并排的第二安装孔部45相干涉。此外,作为安装部的安装金属部件25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向Z方向(闭合方向)突出,因此环绕其周边而能够将各挂钩部54(各挂钩部62也相同)只安装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并为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中所完结的结构。因此,在箱本体23(便携用箱10)中,能够将冲击吸收部件50只装配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即第一外壳部11,从而不取下该冲击吸收部件50也能够打开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
此外,背带部件60利用设置在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上的三个安装金属件25来装配于箱本体23(便携用箱10)。除此之外,收纳部件70利用设置在第二外壳部12的两个辅助安装孔部46来在装配于箱本体23(便携用箱10)。因此,在箱本体23(便携用箱10)中,能够将背带部件60只装配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即第一外壳部11,且能够将收纳部件70只装配于第二外壳部12,从而不取下所述背带部件60、收纳部件70也能够打开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因此,在箱本体23(便携用箱10)中,以装配有冲击吸收部件50、背带部件60、收纳部件70的状态,也能够进行测量器械的使用或收纳。
在作为本发明的便携用箱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用箱10中,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中第一开口26a和第二开口26b相连通,并将作为安装孔部的第一安装孔部26在该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第一外壳部11)中完结而设置。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利用各第一安装孔部26来装配被装配部件,据此能够将被装配部件只装配于第一外壳部11(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同样地,在便携用箱10中,将作为安装孔部的第二安装孔部45在该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第二外壳部12)中完结而设置,因此利用各第二安装孔部45来装配被装配部件,据此能够将该被装配部件只装配于第二外壳部12(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根据这些,在便携用箱10中,以装配有被装配部件的状态,也能够进行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的打开或闭合,从而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便携用箱10中,将安装孔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各第二安装孔部45)设置在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及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上。如此,在便携用箱10中,在位于箱本体13的边缘部的环状增强突起29上设置安装孔部,因此能够提高通过挂钩部等来装配的被装配部件的稳定性。
进而,当将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闭合时,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和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在Z方向(闭合方向)上相互接触的同时并排而形成单个突条的环状增强突起29。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并排接触而提高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及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的刚性,并且由于在这些突起上设置安装孔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各第二安装孔部45),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装配被装配部件。
在便携用箱10中,将第一安装孔部26和第二安装孔部45在Z方向上成对而并排设置,第一安装孔部26将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贯穿,第二安装孔部45将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贯穿的同时在缺口部分48上开口。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即使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和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的双方的开放端部相贴合,第一安装孔部26和第二安装孔部45分别连通于缺口部分48,从而能够第一安装孔部26和第二安装孔部45互不干涉地将带状或绳状或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安装。据此,在便携用箱10中,从外侧观察时第一安装孔部26和第二安装孔部45只由三个开口形成,并且能够分别完结于所设置在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或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能够更加提高设计性的同时,能够以装配有被装配部件的状态进行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的打开或闭合。
在便携用箱10中,在向Z方向观察时呈四角形状的第二外壳部12(第二正面17)中的两个X侧面18上分别设置有在X方向上成对的两个第二安装孔部45。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利用这些第二安装孔部45来装配被装配部件,据此能够将该被装配部件稳定地只装配于第二外壳部12(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
在便携用箱10中,从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向Z方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将作为安装部的安装金属件25设置于两个X侧面的上,并且该安装金属件25和作为安装孔部的第一安装孔部26在X方向上成对。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利用成对的第一安装孔部26和安装金属件25来装配被装配部件,据此能够将该被装配部件稳定地只装配于第一外壳部11(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
在便携用箱10中,在Z方向上将第一安装孔部26或安装金属件25与第二安装孔部45并排设置而成对。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根据位置来选择第一安装孔部26和安装金属件25并设置,因此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同时能够将被装配部件只装配于第一外壳部11(第一环状增强突起29A)或第二外壳部12(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上。
在便携用箱10中,各第二安装孔部45的第一开口45a与缺口部分48相同,因此Z方向上与其成对的第一安装孔部26或安装金属件25并排设置的情况下,无需变更外观形状也能够在第二环状增强突起29B中完结。
在便携用箱10中,将辅助安装孔部46在第二外壳部12中完结而设置。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与安装孔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各第二安装孔部45)、安装部(各安装金属件25)一并使用,据此提高被装配部件的装配自由度的同时能够将被装配部件只装配于第一外壳部11或第二外壳部12上。
在便携用箱10中,在作为底侧面的负侧Y侧面19B上以X方向上相互错开的方式(即X方向上的相互不同的位置)设置各脚部49。在此,当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被打开时,各自的负侧Y侧面19B相互接近而相向。在所述便携用箱10中,各脚部49设置成X方向上相互错开,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外壳部11的第一脚部49A和第二外壳部12的第二脚部49B之间的干涉,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使用便利性。
在便携用箱10中,各脚部49设置成从负侧Y侧面19B(底侧面)向Y方向负侧突出的同时沿Z方向延伸,并且在其突出端形成沿Z方向延伸的两条线条部分49a。因此,在便携用箱10中,各脚部49被磨掉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各脚部49即第一外壳部11、第二外壳部12上开孔的现象。其理由如下:在各脚部49中,为了稳定放置便携用箱,考虑到在成为与负侧Y侧面19B(底侧面)平行的X—Z平面观察时为某种程度的大小尺寸的长方体状的脚部49。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外壳部11及第二外壳部12由射出成型而形成,因此形成各脚部49的部位的厚度较薄,从而存在被磨掉而开孔的担忧。针对此问题,在各脚部49中,设置X方向上具有间隔的两条细长的线条部分49a来能够确保X方向上观察时的大小尺寸,并用材料(树脂)来填充各线条部分49a,因此被磨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开孔的现象。
从而,在作为本发明的便携用箱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用箱10中,使被装配部件(本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部件50、背带部件60、收纳部件70)的装配成为可能的同时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对作为本发明的便携用箱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用箱10进行说明,但只要是以下结构的便携用箱即可,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即,便携用箱具备相互呈“凹”字状且闭合方向上相互闭合而成为中空箱状的第一外壳部及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所述第二外壳部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中所完结的安装孔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将四个第一安装孔部26、七个第二安装孔部45以及四个辅助安装孔部46以上述的形态设置,但是其数量、设置场所也可适当设定,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利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和各安装金属件25来装配冲击吸收部件50,利用各安装金属件25来装配背带部件60,利用各辅助安装孔部46来装配收纳部件70。但是,在箱本体13(便携用箱10)中,也可将安装孔部(各第一安装孔部26、各第二安装孔部45)、安装部(各安装金属件25)、各辅助安装孔部46适当组合利用而将包含冲击吸收部件50、背带部件60、收纳部件70的被装配部件装配,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安装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棒状部件以U字状弯曲而形成安装金属件25,但是只要能够使挂钩部54、挂钩部62等的带状、绳状、环状、或U字状的部件的安装成为可能,也可为其他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以上,根据实施例来说明了本发明的便携用箱,但关于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中,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允许变更设计或追加内容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便携用箱
11:第一外壳部
12:第二外壳部
18:(作为侧面的一例的)X侧面
19:(作为侧面的一例的)Y侧面
19B:(作为底侧面的一例的)负侧Y侧面
25:(作为安装部的一例的)安装金属件
29A:第一环状增强突起
29B:第二环状增强突起
26:(作为安装孔部的一例的)第一安装孔部
45:(作为安装孔部的一例的)第二安装孔部
46:辅助安装孔部
48:缺口部分
49:脚部
Claims (7)
1.一种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具备相互呈“凹”字状且闭合方向上相互闭合而成为中空箱状的第一外壳部及第二外壳部,
所述第一外壳部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一环状增强突起,
所述第二外壳部设置有为了部分地扩大开放端部的大小尺寸而向与所述闭合方向正交的正交面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二环状增强突起,
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中所完结的安装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闭合时,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和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在闭合方向上相互接触的同时并排而成为单个突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部以闭合方向上成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和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的双方上,
一方的所述安装孔部形成为将自己所设在的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向闭合方向贯穿,
另一方的所述安装孔部形成为将自己所设在的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或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向闭合方向贯的同时与将被闭合的面向所述正交面方向切除而的形成的缺口部分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向闭合方向观察时呈四角形状,
所述安装孔部设置为在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中的位于沿所述正交面方向的直线上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和另一个侧面上成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状增强突起设置有向所述闭合方向突出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孔部设置为在所述第二环状增强突起中的位于沿所述正交面方向的直线上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和另一个侧面上与所述安装部成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或所述第二外壳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或所述第二外壳部中所完结的辅助安装孔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上设置有在被打开时相互相向的两个底侧面中相互错开的脚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4576A JP6619600B2 (ja) | 2015-09-30 | 2015-09-30 | キャリングケース |
JP2015-194576 | 2015-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1485A true CN106551485A (zh) | 2017-04-05 |
CN106551485B CN106551485B (zh) | 2019-04-12 |
Family
ID=5841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65997.4A Active CN106551485B (zh) | 2015-09-30 | 2015-11-11 | 便携用箱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19600B2 (zh) |
CN (1) | CN106551485B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904829S1 (en) | 2018-12-11 | 2020-12-15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D907445S1 (en) | 2018-12-11 | 2021-01-12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11203465B2 (en) | 2017-06-12 | 2021-12-21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nd latching system |
USD946894S1 (en) | 2017-06-12 | 2022-03-29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D951643S1 (en) | 2020-06-30 | 2022-05-17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54436S1 (en) | 2020-06-30 | 2022-06-14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60648S1 (en) | 2020-12-16 | 2022-08-16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y |
USD961926S1 (en) | 2020-06-30 | 2022-08-30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63344S1 (en) | 2020-06-30 | 2022-09-13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11517086B2 (en) | 2019-01-06 | 2022-12-06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system |
USD985937S1 (en) | 2020-12-16 | 2023-05-16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11685573B2 (en) | 2017-06-12 | 2023-06-27 | Yeti Coolers, Llc | Carry strap for container |
USD994438S1 (en) | 2020-12-16 | 2023-08-08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11976498B2 (en) | 2017-06-12 | 2024-05-07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nd latching system |
US12108853B2 (en) | 2019-01-06 | 2024-10-08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9386A (zh) * | 2019-11-28 | 2020-03-06 | 盐城市吴杨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携带的土地测绘调度管理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41918A (ja) * | 1992-11-10 | 1994-05-24 | J Seven:Kk | 合成樹脂製提げ手付き携帯ケース |
JP2003090724A (ja) * | 2001-09-19 | 2003-03-28 | Pentax Precision Co Ltd | 測量機用収納ケースの携帯具 |
CN203601712U (zh) * | 2013-12-11 | 2014-05-21 | 秦皇岛天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携行塑料密封包装箱 |
CN203682051U (zh) * | 2013-12-16 | 2014-07-02 | 河北金后盾塑胶有限公司 | 通用军械包装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51051Y2 (zh) * | 1972-04-11 | 1977-11-19 | ||
JPS51145164U (zh) * | 1975-05-16 | 1976-11-22 | ||
JPS51162012U (zh) * | 1975-06-18 | 1976-12-23 | ||
JPS6033434Y2 (ja) * | 1979-09-05 | 1985-10-04 | 株式会社測機舎 | 測量器械ケ−スの手下げラツチ |
US5211302A (en) * | 1992-07-16 | 1993-05-18 | Paolo Tiramani | Cosmetic organizer |
JP2750113B2 (ja) * | 1996-05-21 | 1998-05-13 | 児玉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ーツケース |
JPH11127935A (ja) * | 1997-10-29 | 1999-05-18 | Fuji Kowa Kogyo Kk | 精密機器運搬用ケース |
JP3117544U (ja) * | 2005-10-13 | 2006-01-05 | 萬國通路股▲フェン▼有限公司 | 旅行用収納具 |
JP2009005783A (ja) * | 2007-06-26 | 2009-01-15 | Nippon Express Co Ltd | 梱包輸送用トランク |
US20100052349A1 (en) * | 2008-09-03 | 2010-03-04 | Pamela Jo Naeve | Handle For A Carrying Case |
JP2012147980A (ja) * | 2011-01-20 | 2012-08-09 | Morito Co Ltd | 磁石を使用したバックル |
-
2015
- 2015-09-30 JP JP2015194576A patent/JP66196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1-11 CN CN201510765997.4A patent/CN1065514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41918A (ja) * | 1992-11-10 | 1994-05-24 | J Seven:Kk | 合成樹脂製提げ手付き携帯ケース |
JP2003090724A (ja) * | 2001-09-19 | 2003-03-28 | Pentax Precision Co Ltd | 測量機用収納ケースの携帯具 |
CN203601712U (zh) * | 2013-12-11 | 2014-05-21 | 秦皇岛天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携行塑料密封包装箱 |
CN203682051U (zh) * | 2013-12-16 | 2014-07-02 | 河北金后盾塑胶有限公司 | 通用军械包装箱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03465B2 (en) | 2017-06-12 | 2021-12-21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nd latching system |
US11685573B2 (en) | 2017-06-12 | 2023-06-27 | Yeti Coolers, Llc | Carry strap for container |
US11976498B2 (en) | 2017-06-12 | 2024-05-07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nd latching system |
USD946894S1 (en) | 2017-06-12 | 2022-03-29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D925991S1 (en) | 2018-12-11 | 2021-07-27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D929814S1 (en) | 2018-12-11 | 2021-09-07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D1033158S1 (en) | 2018-12-11 | 2024-07-02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D959208S1 (en) | 2018-12-11 | 2022-08-02 | Yeti Coolers, Llc | Caddy accessory |
USD925299S1 (en) | 2018-12-11 | 2021-07-20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D960656S1 (en) | 2018-12-11 | 2022-08-16 | Yeti Coolers, Llc | Bag accessory |
USD904829S1 (en) | 2018-12-11 | 2020-12-15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D962010S1 (en) | 2018-12-11 | 2022-08-30 | Yeti Coolers, Llc | Divider accessory |
USD907445S1 (en) | 2018-12-11 | 2021-01-12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ies |
US11517086B2 (en) | 2019-01-06 | 2022-12-06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system |
US12108853B2 (en) | 2019-01-06 | 2024-10-08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system |
USD961926S1 (en) | 2020-06-30 | 2022-08-30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63344S1 (en) | 2020-06-30 | 2022-09-13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54436S1 (en) | 2020-06-30 | 2022-06-14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51643S1 (en) | 2020-06-30 | 2022-05-17 | Yeti Coolers, Llc | Luggage |
USD985937S1 (en) | 2020-12-16 | 2023-05-16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D994438S1 (en) | 2020-12-16 | 2023-08-08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D1014969S1 (en) | 2020-12-16 | 2024-02-20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D1014965S1 (en) | 2020-12-16 | 2024-02-20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
USD960648S1 (en) | 2020-12-16 | 2022-08-16 | Yeti Coolers, Llc | Container accessor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19600B2 (ja) | 2019-12-11 |
JP2017064140A (ja) | 2017-04-06 |
CN106551485B (zh) | 2019-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51485A (zh) | 便携用箱 | |
USD543454S1 (en) | Bottle closure | |
CN108882785B (zh) | 装有拉链锁紧装置的行李箱 | |
USD640556S1 (en) | Dispensing closure | |
USD587898S1 (en) | Pill case | |
USD575536S1 (en) | Bassinet | |
USD633209S1 (en) | Cartridge for counting particles in blood | |
USD638291S1 (en) | Cigarette package | |
USD565407S1 (en) | Flip top closure | |
JP2010535141A5 (zh) | ||
CN103029886B (zh) | 平板电脑的包装盒 | |
USD656386S1 (en) | Cover for a passageway door lock | |
USD651105S1 (en) | Meter jacket | |
EP1495673B1 (en) | Assembly of an activity meter and a fastening strap for fastening the activity meter to the neck or the leg of an animal | |
USD514862S1 (en) | Case for data storage discs | |
USD907892S1 (en) | Multipurpose towel | |
JP2014045825A (ja) | 収納家具 | |
JP6174311B2 (ja) | 化粧料容器 | |
CN203383623U (zh) | 一种迷宫式锁销装置 | |
CN106553811A (zh) | 便携用箱 | |
USD607673S1 (en) | Ticket roll dispenser | |
CN205897690U (zh) | 托盘组件和冰箱 | |
KR101780384B1 (ko) | 방수팩 | |
USD548462S1 (en) | Computer case | |
KR200472307Y1 (ko) | 휴대폰 보호 케이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