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6537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6537U
CN203136537U CN 201320156024 CN201320156024U CN203136537U CN 203136537 U CN203136537 U CN 203136537U CN 201320156024 CN201320156024 CN 201320156024 CN 201320156024 U CN201320156024 U CN 201320156024U CN 203136537 U CN203136537 U CN 203136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s
clutch
rod member
combine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60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田洋平
竹中满
松林智也
平田晋
铃木祥宏
桑岛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6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65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收割机,利用较少的零件数量构成与割取部的上升连动而将割取离合器从接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的连动操作系。将操作线(W)的内侧线(97)的一端部连接固定在机体框架(AF)上,将另一端部连接在割取离合器(G)的第1间歇臂(94A)上。另外,将操作线(W)的外侧线(98)的一端部与割取离合器杆(33)相联系,将另一端部支承于第1中间臂(105A)。在将割取离合器杆(33)从分离位置的“离”向接合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使外侧线(98)向使内侧线(97)张紧的方向位移,在使割取部上升的情况下,使外侧线(98)的端部向使内侧线(97)松弛的方向位移。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对向割取部传递的动力进行断续的割取离合器、人为地操作该割取离合器的割取离合器杆、与所述割取部的上升连动而对处于接合状态的所述割取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的连动操作机构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构成的联合收割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自动离合器,其具有:通过割取离合器杆(在文献中为手动操作杆)操作割取离合器的第1分离线;支承该第1分离线的外部的割取离合器侧的端部的中继摆动臂;对该中继摆动臂作用向离合器接合方向的作用力的施力机构;在割取部的上升动作时摆动的驱动臂;将该驱动臂的摆动力向中继摆动臂传递的第2分离线。
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割取部的支承框架设有凸轮机构,在驱动臂的前端设有与该凸轮机构的凸轮面(圆弧面)接触的辊部,以如下的方式构成连动操作机构,即,在割取部上升时利用从凸轮机构的凸轮面作用于辊部的力使驱动臂摆动,将该摆动力从第2分离线向中继摆动臂传递并使其进行摆动,通过该摆动实现割取离合器的分离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6855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离合器由于需要凸轮机构、驱动臂以及线,故而零件数量容易增加,另外,设定凸轮机构和驱动臂的辊部的位置关系,设定相对于驱动臂的摆动量的线的操作量的关系等,为了使中继摆动臂摆动而需要较高的精度。
在这样零件数量较多的构成中,不仅导致成本的上升,而且在组装时耗费精力和时间。另外,在组装多个零件时要求精度的构成中,在组装后需要进行调整等,生产性不良,具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由较少的零件数量合理地构成与割取部的上升连动而将割取离合器从接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的连动操作系。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具有:对向割取部传递的动力进行断续的割取离合器;人为地操作该割取离合器的割取离合器杆;与所述割取部的上升连动并且对处于接合状态的所述割取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的连动操作机构,其中,将所述割取离合器杆的操作力向所述割取离合器传递的操作线具有内侧线和外侧线,将所述内侧线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机体框架上,将该内侧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割取离合器的断续操作部件上,通过关联机构(日文:連係機構)将所述外侧线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割取离合器杆相联系(日文:連係),将该外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动操作机构相联系,并且,所述关联机构在将所述割取离合器杆向接合位置操作时,使所述外侧线的一端向使所述内侧线张紧的方向移动,所述连动操作机构在所述割取部上升时使所述外侧线的另一端向使所述内侧线松弛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以使割取部下降的状态将割取离合器杆操作到接合位置的情况下,关联机构使外侧线的一端向使内侧线张紧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内侧线操作断续操作部件,使割取离合器达到接合状态。另外,在割取离合器为接合状态且割取部上升的情况下,连动操作机构使外侧线的另一端向使内侧线松弛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内侧线的张力降低,割取离合器达到分离状态。
这样,由于使用操作线来操作割取离合器,故而例如与该操作使用联杆及杆的构成相比较,构成简单。
因此,能够由较少的零件数量合理地构成与割取部的上升连动而将割取离合器从接合状态切换成分离状态的连动操作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连动操作机构包括:中间部件,其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连接所述外侧线的另一端;棒状的动作部件,其基端侧被支承于所述中间部件;限制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割取部,所述限制部件配置在所述割取部小于设定高度时不与所述动作部件的前端部抵接的位置、而在所述割取部超过所述设定高度而上升时与所述动作部件的前端部抵接并在所述动作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作用按压力的位置,所述中间部件通过由所述动作部件作用的按压力而摆动,使所述外侧线的另一端部向使所述内侧线松弛的方向移动。
据此,在割取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割取部小于设定高度的情况下,动作部件的前端不与割取部的限制部件抵接,割取离合器维持接合状态。另外,在超过设定高度而上升的情况下,棒状的动作部件的前端与割取部的限制部件抵接,通过在该动作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作用的按压力而使中间部件摆动,使外侧线向使内侧线松弛的方向移动。由此,与割取部的上升连动而进行割取离合器的分离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所述关联机构由与所述割取离合器杆的操作相关联而相对于所述内侧线的一端的连接固定位置位移的动作联杆构成,所述外侧线的另一端部与该动作联杆连接。
据此,在操作割取离合器杆的情况下,构成关联机构的动作联杆与割取离合器杆的操作关联而进行动作连接,能够通过其位移使外侧线移动。由此,在使内侧线张紧的状态和使内侧线松弛的状态间切换而可实现割取离合器的离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通过所述动作部件的前端部接触的平坦的导向部、以从该导向部的两侧部立起的姿势形成的一对引导壁、成为从所述导向部突出的姿势的所述限制部件构成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安装在所述割取部的连接框架上。
据此,在割取部上升时,动作部件的前端部与导向部件的平坦的导向部接触并向限制部件的方向相对移动,在该相对移动时,通过由一对引导壁对导向部件的前端部进行引导,将前端部向限制部件的方向引导。而且,动作部件的前端部与限制部件抵接而实现割取离合器的分离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方面,所述动作部件包括:杆件,其基端部通过摆动支承部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中间部件;辊,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杆件的前端。
据此,在割取部升降时,杆件由摆动支承部摆动,另外,辊与导向部件的导向面接触并旋转,由此,可实现动作部件的顺畅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方面,具有支架,在通过以所述摆动支承部为中心的摆动而将所述杆件的前端侧向不与所述限制部件抵接的退避姿势操作时,所述支架通过夹持所述杆件来保持所述退避姿势。
据此,通过由支架来夹持杆件,杆部件的前端被保持在不与限制部件抵接的退避姿势,即使割取部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割取离合器维持在接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方面,在所述杆件的前端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杆件的前端侧抬起而向所述退避姿势人为操作的把手。
据此,操作者通过握住把手,能够将杆件保持在退避姿势、以及解除该保持而将杆件设定为动作姿势。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方面,所述动作部件具有与所述杆件前端的螺纹部拧合的轴承座,所述连动操作机构通过使所述轴承座旋转而能够调节所述辊相对于所述杆件的突出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方面,所述支架由分叉状地成形的弹簧板材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右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驾驶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侧面板后方的杆配置的立体图;
图6是将操纵塔的局部剖切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扶手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蜂鸣器的配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踏板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踏板的支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排出离合器杆处于接合状态的情况下的联系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排出离合器杆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的联系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排出离合器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割取离合器杆处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线和割取离合器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割取离合器杆处于接合位置的状态的操作线和割取离合器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利用连动操作机构对割取离合器进行分离操作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3:割取离合器杆
85:连接框架
94A:断续操作部件(第1间歇臂)
97:内侧线
98:外侧线
102:关联机构/动作联杆
105A:中间部件(第1中间臂)
105B:中间部件(第2中间臂)
110:导向部件
110A:导向部
110B:引导壁
110C:限制部件
111:杆件
115:辊
118:摆动支承部(连接销)
119:把手
120:支架
AF:机体框架
B:割取部
G:割取离合器
K:连动操作机构
T:动作部件
W:操作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成〕
如图1~图3所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利用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行驶的行驶机体A的前端设有通过升降缸2的动作自如升降的割取部B,并且在行驶机体A的前部设有驾驶者搭乘的驾驶部C,并且具有从割取部B向行驶机体A供给割取谷杆的脱粒装置D、将由该脱粒装置D筛选的谷粒贮存的谷粒箱E。
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操作时通过以驱动割取部B和脱粒装置D的状态使行驶机体A前进,利用割取部B将谷杆的茎根切断而进行谷杆的割取,将割取的谷杆向脱粒装置D搬送进行脱粒处理,进行将由该脱粒装置D的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贮存在谷粒箱E中的处理。
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将设于行驶机体A的发动机3的驱动力经由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向传动箱4传递并且从该传动箱4向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1传递的行驶传动系。另外,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具有将来自传动箱4的驱动力向割取部B传递的割取传动系、和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向脱粒装置D传递的传动系。
割取部B具有:进行植立谷杆的分禾的多个分禾具5;将植立谷杆拉起的多个拉起装置6;将植立谷杆的茎根切断的推子型的割取装置7;对由该割取装置7切断了茎根后的谷杆进行搬送并向脱粒装置D的输送链FC供给的搬送装置8。
在脱粒装置D中,通过利用输送链FC的搬送将从割取部B供给的割取谷杆向脱粒室供给,由此,利用在脱粒室内旋转的脱粒筒9进行脱粒处理。由该脱粒处理得到的处理物通过脱粒室下部的筛网而漏下并向摆动筛选板10的上面供给,可得到利用该摆动筛选板10的摆动和从清选风机11供给的筛选风筛选的谷粒。这样得到的谷粒通过搬送装置向谷粒箱E搬送并贮存。
在脱粒装置D的后部位置设有将从输送链FC的搬送终端位置排出的秸秆切碎后向地面排出的秸秆切断器12。该秸秆切断器12比排出秸秆的路径低,在秸秆切断器12的上方位置配置有在将秸秆向该秸秆切断器供给的切碎姿势和将秸秆不向该切碎切断器供给而直接向地面排出的排出姿势之间自如地切换的路径切换板13。
秸秆切断器12在沿行驶机体A的横向的姿势的一对驱动轴设有圆盘状的多个旋转切断器,通过将各自的驱动轴向反向驱动,以将秸秆拉入多个旋转切断器之间的方式在该旋转切断器之间将秸秆切碎并向下方排出。另外,路径切换板13以如下的方式被支承,即,以在后端侧设有的横向姿势的切换轴芯P为中心将前端侧向上方抬起的切碎姿势、和通过使前端侧下降而使秸秆在其上面通过的排出姿势之间自如地切换。
为了将贮存在谷粒箱E中的谷粒排出,在该谷粒箱E的底部设有底部绞龙15。另外,在该谷粒箱E的后部位置设有由通过纵向绞龙16S将从底部绞龙15排出的谷粒向上方搬送的纵向搬送壳体16、通过横向绞龙17S将在该纵向搬送壳体16搬送的谷粒向大致水平方向搬送的横向搬送壳体17构成的卸谷装置。
该卸谷装置以与纵向绞龙16S的轴芯一致的纵向轴芯Y为中心自如旋转地被支承,并且具有进行该旋转的旋转电动机18。另外,具有电动型的升降缸19,其以纵向搬送壳体16上端部的横向轴芯Z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支承横向搬送壳体17,并且以向其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伸缩动作。根据该构成,通过旋转电动机18的驱动能够改变谷粒在卸谷装置的排出方向,并且通过升降缸19的驱动能够改变谷粒的排出级别。
〔驾驶部〕
如图4~图6所示,在驾驶部C配置有驾驶者搭乘的台面21、驾驶者乘坐的驾驶座22,并且在驾驶座22的前方位置配置有操纵塔23。在操纵塔23的上面设有仪表类,并且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有操纵杆24。在台面21的上面侧,在操纵塔23的后方位置配置有制动踏板25、拨入踏板26、踏板27。另外,上述的发动机3配置在驾驶座22的下侧。
另外,制动踏板25通过踏入操作对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1作用制动力,由此进行行驶机体A的停车。拨入踏板26通过踏入操作在维持割取部B及脱粒装置D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仅将向履带行驶装置1传递的动力截断,由此,能够以使行驶机体A停车的方式将割取部B的割取谷杆向脱粒装置D搬送。
在驾驶座22的侧方位置的侧面板30设有主变速杆31、副变速杆32、割取离合器杆33以及脱粒离合器杆34。上述部件以插通于在侧面板30上面的导向板形成的导向孔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侧面板30的后方位置配置有排出离合器杆35、清选风机风量调节杆36以及秸秆路径切换杆37,并且在其附近位置配置有旋转开关SW1和升降开关SW2。另外,对清选风机风量调节杆36和秸秆路径切换杆37进行引导的后面板38形成得比侧面板30高。将对排出离合器杆35进行引导的副面板39的上面设定为比后面板38低。另外,在对旋转开关SW1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旋转电动机18的驱动使纵向搬送壳体16以纵向轴芯Y为中心旋转,能够设定谷粒的排出方向。另外,在对升降开关SW2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升降缸19的驱动使横向搬送壳体17以横轴芯Z为中心升降,能够设定谷粒的排出高度。
〔驾驶部:操纵塔关系〕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操纵杆24在非操作状态下维持中立姿势,在向左右方向的任一方操作的情况下,将左右掌舵离合器机构(未图示)中对应于操作的一方(例如,在向右侧操作的情况下,为右侧的掌舵离合器机构)截断而实现行驶机体A的操舵。另外,在将该操纵杆24向前后方向操作的情况下,对升降控制阀(未图示)进行操作,将动作油向升降缸2给排,实现割取部B的升降。
操纵塔23设有其两端部分与操纵塔的两侧部连接且中间部分成为水平姿势的辅助框架40,在该辅助框架40中、操纵杆24的后方位置设有扶手41,其由树脂及橡胶那样地可挠性的材料构成,在驾驶者手握操纵杆24的状态下,该扶手41对驾驶者的手进行支承。该扶手41将在前后方向上以较宽的面支承操作者的手的支承面41A形成在稍向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6、图8所示,操纵塔23在整个表面具有前板42,将该前板42的左右两侧向后方弯折并且在与该弯折部相连的位置形成有凸缘部42A,设有相对于该凸缘部42A自如拆装的后板44。后板44将与前板42的凸缘部42A连接的连接部44A形成于左右,使该左右的连接部44A与凸缘部42A重合,由多个小螺钉43进行连接。根据该构成,在操纵塔23形成有收纳控制设备(未图示)、和发出警报声音的蜂鸣器45的内部空间。
在左侧的凸缘部42A,通过小螺钉43支承中间托架46,将蜂鸣器45支承于该中间托架46。根据该构成,在内部空间比后板44稍前方的位置配置有蜂鸣器45。另外,在后板44的与蜂鸣器45的音声发生面45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蜂鸣器45相同尺寸的开口44B。
由此,从蜂鸣器45的音声发生面45A发出的警报声音经由后板44的开口44B直接向驾驶座22的方向送出,使驾驶者容易识别。另外,蜂鸣器45在谷杆的搬送系发生堵塞的情况、发动机3过热的情况等异常时动作。
台面21由以载置于行驶机体A前部的框架的上面的方式自如拆装地设置的板状部件构成,如图6、图9、图10所示,相对于在构成台面21的板的上面固定设置的一对托架50,以在使用姿势和收纳姿势这两个姿势间自如切换的方式支承有踏板27。该踏板27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形成有在横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拨入踏板26的切口部的形状,并且一体地形成有将两侧部向下方弯折的侧壁部27A。
在左右的托架50上,朝向相对的方向以平行姿势设有第1支承销51和第2支承销52,并且设有限制板53。在踏板27的两侧的侧壁部27A形成有插通第1支承销51的长孔27C。
由于在侧壁部27A形成有长孔27C,故而踏板27相对于托架50自如滑移地构成,在使用姿势下,第1支承销51通过在向驾驶座22的方向最突出的位置使侧壁部27A的下端边缘与第2支承销52抵接,维持为越靠踏板27的突出端侧(后端侧)越低的较缓的倾斜姿势。
另外,在将踏板27的突出端侧抬起的情况下,踏板27利用其自重以被长孔27C导向的状态向下方位移,通过使基端侧与限制板53抵接而维持为图6的假想线所示的收纳姿势。
〔驾驶部:侧板的杆关系〕
如图4所示,主变速杆31通过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的变速操作,能够在使行驶停止的中立位置N、进行前进速度的增速的前进变速区域F、进行后退速度的增速的后退变速区域R无级地变速。副变速杆32通过对传动箱4内部的副变速装置(未图示)进行变速操作,将行驶速度多级地变速。
割取离合器杆33在图14所示的将驱动力向操作割取离合器G的割取部B传递的接合位置的“接”、和将向割取部B的驱动力截断的分离位置的“离”之间自如地操作。
脱粒离合器杆34在从发动机3向脱粒装置D传递驱动力的接合位置的“接”、和将向脱粒装置D的驱动力截断的分离位置的“离”之间自如地操作。在将发动机3的驱动力向脱粒装置D传递的传动系中设有脱粒离合器(未图示),脱粒离合器杆34进行脱粒离合器的离合操作。
如图5所示,排出离合器杆35在通过卸谷装置将贮存在谷粒箱E中的谷粒排出的接合位置的“接”、和使卸谷装置停止的分离位置的“离”之间自如地切换。
清选风机风量调节杆36能够设定在多个调节位置。即,在将驱动力从发动机3向清选风机11传递的传动系中设有对向清选风机11的驱动轴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装置(未图示),通过将清选风机风量调节杆36设定在多个调节位置的某个位置,对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得到对应于调节位置的风量的筛选风。秸秆路径切换杆37在不切断秸秆而将其排出的“排出”位置、和将秸秆向秸秆切断器12供给并切碎的“切碎”位置之间自如地切换,通过该秸秆路径切换杆37的切换操作,将路径切换板13设定在对应的位置。
如图11、图12所示,排出离合器杆35以杆轴57的摆动轴芯Q为中心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侧的中间框架56上。在中间框架56上支承有:天秤型臂59,其以与为杆轴57平行的姿势的臂轴58为中心自如摆动;操作臂60,其与天秤型臂59一体地摆动,该天秤型臂59的一端部和形成于排出离合器杆35的臂部35A通过连接杆61连接。另外,天秤型臂59和操作臂60通过相对于自如旋转地外嵌于臂轴58的套筒58A焊接固定而一体地摆动。
另外,在天秤型臂59的另一端部与中间框架56之间设有螺旋弹簧型的复位弹簧62,在中间框架56设有在排出离合器杆35处于分离位置的“离”的状态下,与形成于排出离合器杆35的抵接片35B抵接而被ON操作的杆传感器63。
根据该构成,在排出离合器杆35处于分离位置的“离”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由天秤型臂59和连接杆61作用于排出离合器杆35,由此,该排出离合器杆35被保持在分离位置的“离”。在该状态下,操作臂60的摆动端维持在向下方位移的位置,通过与抵接片35B抵接,杆传感器63成为ON状态。
接着,在将排出离合器杆35向接合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伴随着排出离合器杆35的摆动,拉动操作连接杆61,使操作臂60摆动,与其关联而使操作臂60的摆动端向上方位移。
另外,在排出离合器杆35处于接合位置的“离”的状态下,连接杆61位于杆轴57的摆动轴芯Q的上方,作用力在图11中绕逆时针方向作用。由此,作用力在“离”方向上作用于排出离合器杆35,维持排出离合器杆35的抵接片35B与杆传感器63抵接的状态。另外,在将排出离合器杆35向分离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连接杆61移动到杆轴57的摆动轴芯Q的下方。由此,对连接杆61持续作用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但该作用力在图12中绕顺时针方向作用,将排出离合器杆35保持在分离位置的“离”。
如图13所示,在谷粒箱E的下部位置配置有在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向谷粒箱E的底部绞龙15传递的传动状态、和将驱动力截断的截断状态之间自如切换的排出离合器H。
该排出离合器H可具有与底部绞龙15的丝杠轴15A连接的从动侧带轮65、传递发动机3的驱动力的驱动侧带轮66、卷绕在该从动侧带轮65和驱动侧带轮66上的传动带67,并且具有以使张力作用于传动带67的方式支承于摆动臂68的摆动端的传动带轮69。
摆动臂68以摆动轴68A为中心自如摆动地被支承,在该摆动臂68上连接有纵向姿势的张紧杆70,在该张紧杆70的上端连接有缓冲弹簧71,该缓冲弹簧71的上端与操作臂60的摆动端连接。另外,驱动侧带轮66被支承于齿轮壳体72,经由齿轮壳体72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向驱动侧带轮66传递的受动带轮73设于齿轮壳体72。
通过该构成,在排出离合器杆35处于分离位置的“离”的情况下,由于操作臂60的摆动端向下方位移,故而摆动臂68由其自重而处于下方的位置,排出离合器H维持“离”状态。这样在排出离合器杆35处于分离位置的“离”的情况下,通过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将排出离合器杆35保持在分离位置的“离”,故而维持杆传感器63的检测状态,不会导致误检测。
接着,在将排出离合器杆35向接合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与该操作相关联而使操作臂60的摆动端向上方位移,将张紧杆70抬起,使摆动臂68摆动,由此,传动带轮69对传动带67作用张力。其结果,排出离合器H达到“接”状态并将来自发动机3的驱动力从谷粒箱E的底部绞龙15向卸谷装置传递,实现谷粒箱E中的谷粒的排出。
另外,在将排出离合器杆35向接合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将排出离合器杆35保持在接合位置的“接”。
〔割取部和割取离合器〕
如图1、图14~图16所示,割取部B包括:圆管状的支承框架81,其相对于机体框架AF前端部的割取部支承台80以横向姿势的主轴芯X为中心被摆动自如地支承;管状的主框架82,其从支承框架81向斜前方下降地突出;管状的前部框架83,其为与主框架82的下端位置连接的横向姿势;传动框架84,其以从前部框架83的一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姿势向拉起装置6传递驱动力,并且具有将主框架82的上端和拉起装置6的上端部分连接的连接框架85。
在支承框架81内设有传动轴81A,在该传动轴81A中的发动机侧的端部设有输入带轮87。割取部B构成将来自传动轴81A的驱动力依次向主框架82内部的传动轴(未图示)、前部框架83内部的传动轴(未图示)、传动框架84内部的传动轴(未图示)传递的传动系,将来自该传动系的驱动力向拉起装置6和割取装置7和搬送装置8传递。
在传动箱4的上部侧面设有获取与行驶速度同步的旋转力的输出带轮88,将环形带89卷绕在输出带轮88和上述的输入带轮87上。将在使张力作用于该环形带89的传动位置和将张力解除的动力截断位置自如切换的张紧带轮90自如旋转地支承在张紧臂91的摆动端。
在机体框架AF上支承有横向姿势的臂支轴92,并且以该臂支轴92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支承有张紧臂91。在该张紧臂91的摆动端支承有张紧带轮90,在该张紧臂91形成有操作部91A。另外,在机体框架AF上支承有横向姿势的下部支轴93,并且支承有以该下部支轴93为中心自如摆动的、一体摆动的第1间歇臂94A和第2间歇臂94B。由第1间歇臂94A构成割取离合器G的断续操作部件,第2间歇臂94B和张紧臂91的操作部91A通过下部杆95连接。
由输入带轮87和输出带轮88、环形带89、支承于张紧臂91的张紧带轮90构成带张紧式的割取离合器G。在该联合收割机中设有将割取离合器杆33的操作力向第1间歇臂94A传递的操作线W,通过割取离合器杆33的操作进行割取离合器G的离合。具有连动操作机构,其在割取离合器G处于接合状态的状况下,在使割取部B上升的情况下,进行与该上升相关联的割取离合器G的接合操作,然后,在使割取部B下降的情况下,进行割取离合器G的接合操作。该连动操作机构K也称作自动离合器,以下对该连动操作机构K进行详细地说明。
〔连动操作机构〕
在割取部B下降到小于进行收割作业的高度的状态下将将割取离合器杆33向接合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地对割取离合器G进行接合操作。在该接合状态下使割取部B上升到设定高度的情况下,连动操作机构K在将割取离合器杆33维持在接合位置的“接”的状态下对割取离合器G进行接合操作。之后,在使割取部B下降到小于设定高度的情况下,连动操作机构K使割取离合器G恢复到接合状态。
操作线W由自如变形的内侧线97、和将该内侧线97在长度方向上自如移动地插通的以管状自如变形的外侧线98构成。该操作线W以将一端部侧配置于前侧,将另一端部侧配置于后侧,并且将中间部分向上方弯曲的方式配置。
在横向姿势的动作轴100连接有割取离合器杆33的基端,在与该动作轴100一体地摆动的动作臂101的摆动端摆动自如地连接有作为关联机构的动作联杆102的上端。割取离合器杆33通过保持机构(未图示)被保持为接合位置的“接”和分离位置的“离”。如图14所示,在割取离合器杆33被设定为分离位置的“离”的情况下,动作联杆102的摆动端处于与动作轴100大致相等的高度,被其支承的动作联杆102较低。因此,如图15所示将割取离合器杆33设定为接合位置的“接”的情况下,动作联杆102的摆动端达到比动作轴100高的位置,被其支承的动作联杆102也被抬起到较高的位置。
与机体框架AF连接的侧部框架103配置在驾驶部C的侧部,在与该侧部框架103连接的侧部板103A上固定设有横向姿势的中间轴104。设有以该中间轴104为中心一体地摆动的作为中间部件的第1中间臂105A和第2中间臂105B,具有使作用力作用于将第1中间臂105A的摆动端向上方抬起的方向的螺旋弹簧106。
内侧线97的一端部与侧部框架103连接,该内侧线97的另一端部与第1间歇臂94A连接。另外,外侧线98的一端部被动作联杆102的下端支承,该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被第1中间臂105A支承。
割取部B的连接框架85形成为中间部向上方抬起的倒U形,并且前端与拉起装置6的后面连接,后端与支承框架81连接,随着割取部B的升降而上下摆动。在该连接框架85后部的后面侧设有导向部件110,在该导向部件110与第2中间臂105B之间设有动作部件T。由该动作部件T和导向部件11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连动操作机构K的主要部分。
导向部件110具有一体地形成有沿连接框架85的后面的姿势(越靠前侧越向上方的倾斜姿势)的平坦的导向部110A、和以从该导向部110A的两侧部立起的姿势配置在其两侧部的左右一对引导壁110B、以及在导向部110A的上端成为从导向部110A突出的姿势的限制部件110C。该导向部件110利用焊接等技术安装在割取部B的连接框架85的上面。
动作部件T具有杆件111、拧合在其前端的螺纹部的轴承座112、为了将该轴承座112固定而拧合于螺纹部的固定螺母113、通过横向姿势的支轴114自如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座112的辊115,并且具有与杆件111的基端部连接的连接板116。
连接板116通过横向姿势的连接销118(摆动支承部之一例)以自如摆动的方式与第2中间臂105B连接,通过该连接以辊115由杆件111等的自重而与导向部件110的导向部110A接触并达到动作姿势的方式构成动作部件T。在轴承座112的上面侧成为杆件111的前端侧的位置形成有操作者可手握而进行操作的把手119,在侧部板103A设有可夹持杆件111的弹簧板制造的支架120。
支架120由以将杆件111围入的方式分叉状地成形的弹簧板材构成,操作者通过手握把手119将杆件111送入挟持位置而实现挟持状态,如图15中双点划线所示,辊115被保持在从导向部件110离开的退避姿势。另外,通过该反向操作使杆件111从支架120分离,如图14、图15等所示,实现使辊115恢复到与导向部件110的导向部110A的上面接触的动作姿势。
通过该构成,在割取部B小于设定高度的状态下割取离合器杆33处于分离位置的“离”的情况下,由于内侧线97处于松弛的状态,故而来自内侧线97的力不作用于图14所示的张紧臂91。而且,由于张紧带轮90处于动力截断位置,故而不对环形带89作用张力,割取离合器G成为分离状态。另外,在这样地割取部B小于设定高度的情况下,动作部件T的辊115处于不与导向部件110的限制部件110C抵接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如图15所示,在将割取离合器杆33向接合位置的“接”操作的情况下,动作联杆102整体向上方位移,并且伴随该位移,向将外侧线98的一端部抬起的方向位移。对此,由于内侧线97的一端部固定在侧部框架103,故而伴随外侧线98向上方的位移,内侧线97的一端部向从外侧线98的一端部拉出的方向相对移动。另外,由于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被第2中间臂105B支承,故而该外侧线98的中间部分(弯曲的部分)向上方位移,插通该外侧线98的内部的内侧线97也与外侧线98一同向上方位移,其结果,使内侧线97张紧。
在这样对内侧线97作用张力的情况下,如前所述,与从外侧线98的一端部拉出的内侧线97的拉出长度对应的长度的内侧线97被拉入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由此,使内侧线97的张力作用于第1间歇臂94A,通过张紧臂91的摆动使张紧带轮90向传动位置位移。该位移的结果,压接环形带而对环形带89作用张力,因此,割取离合器G达到接合状态,割取部B利用从发动机3传递的驱动力开始动作。
另外,将杆件111设定为动作姿势,在割取离合器G处于接合状态的状况下使割取部B上升的情况下,伴随该上升,动作部件T的辊115旋转的状态下,该辊115沿着导向部件110的导向部110A向与限制部件110C接近的方向移动。而且,如图16所示,在割取部B达到设定高度之前,动作部件T的辊115与导向部件110的限制部件110C抵接,基于该抵接产生的按压力作用于动作部件T的长度方向,由此,对抗螺旋弹簧106的作用力而使第1中间臂105A和第2中间臂105B向逆时针方向摆动。
之后若割取部B上升到设定高度,则通过第1中间臂105A的摆动,使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向下方位移并使内侧线97松弛。这样,由于内侧线97松弛,第1间歇臂94A和第2间歇臂94B向顺时针方向摆动,使张紧臂91向离合器分离方向摆动,张紧带轮90移动到动力截断位置。其位移的结果,不对环形带89作用张力,割取离合器G达到分离状态,割取部B停止。
在通过连动操作机构K使割取离合器G达到分离状态后使割取部B下降到小于设定高度的情况下,杆件111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位移。在该情况下,以动作部件T的辊115旋转的状态,该辊115沿着导向部件110的导向部110A向离开限制部件110C的方向移动。而且,通过螺旋弹簧106的作用力使第1中间臂105A和第2中间臂105B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其摆动的结果,对内侧线97作用张力并使割取离合器G复位到接合状态。
另外,在使割取部B下降到作业程度的高度的状态下操作者手握把手119而将动作部件T的杆件111向上方拉起的情况下,该杆件111以连接销118为中心摆动而达到退避姿势。在以该退避姿势将杆件111夹持于支架120并将杆件111保持于退避姿势的情况下,即使割取部B上升,杆件111前端的辊115也不与导向部件110的限制部件110C抵接,能够将割取离合器G维持在接合状态。
之后,在割取部B处于作业程度的高度的状态下,操作者手握把手119向下方操作,由此,杆件111从支架120分离并从退避姿势向动作姿势复位。另外,在使杆件111复位到动作姿势的情况下,将杆件111前端的辊115导入导向部件110的一对引导壁110B之间的与导向部110A接触的位置。这样使杆件111复位到动作姿势后使割取部B上升的情况下,杆件111前端的辊115与限制部件110C抵接,实现割取离合器G的分离操作。
另外,在该连动操作机构K中,通过使与杆件111的螺纹部拧合的轴承座112旋转,能够调节辊115相对于该杆件111的突出量。因此,通过调节辊115的突出量并由固定螺母113进行固定,也能够人为地调节对割取离合器G进行分离操作的割取部B的设定高度。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与割取离合器杆33的操作相关联而使操作线W的外侧线98的一端部进行位移并使内侧线97张紧的状态、和使内侧线97松弛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而进行割取离合器G的离合,故而与适用联杆及杆操作割取离合器G的情况相比,构成简单。
通过与割取部B的升降相关联,连动操作机构K使操作线W的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进行位移,进行割取离合器G的离合,故而即使不具有专用的操作部件也能够进行割取离合器G的离合。作为连动操作机构K,使用具有杆件111和辊115的动作构造,由此,对割取离合器G进行操作的构成简单,实现顺畅的动作且构成也简单。
另外,在将连动操作机构K的杆件111夹持于支架120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连动操作机构K对割取离合器G的离合,因此,在使割取部B上升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割取部B的搬送装置8断续地动作,将割取谷杆向脱粒装置D供给。
在驾驶座22的左后方位置并列地配置有排出离合器杆35、清选风机风量调节杆36、秸秆路径切换杆37,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杆的操作。
通过改变踏板27的姿势,在必要的情况下设定为使用姿势,由此将脚放在踏板27上而进行作业,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为收纳姿势,能够扩大台面21。特别是,通过将台面21从机体框架AF取下,将踏板27与台面21一同取下,容易进行维修。
在对操纵杆24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将手搭在扶手41上,能够降低操作者的疲劳感。另外,由于蜂鸣器45的声音发生面45A经由操纵塔23的后板44的开口44B在后方露出,故而驾驶者能够良好地识别警报声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作为在行驶机体设有自如升降的割取部,具有进行该割取部的驱动和停止的割取离合器的联合收割机,也可以利用于全喂入式的联合收割机。

Claims (14)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中,具有:对向割取部(B)传递的动力进行断续的割取离合器(G);人为地操作该割取离合器(G)的割取离合器杆(33);与所述割取部(B)的上升连动并且对处于接合状态的所述割取离合器(G)进行分离操作的连动操作机构(K),
将所述割取离合器杆(33)的操作力向所述割取离合器(G)传递的操作线(W)具有内侧线(97)和外侧线(98),
将所述内侧线(97)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机体框架(AF)上,将该内侧线(97)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割取离合器(G)的断续操作部件(94A)上,通过关联机构(102)将所述外侧线(98)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割取离合器杆(33)相联系,将该外侧线(98)的另一端与所述连动操作机构(K)相联系,
并且,所述关联机构(102)在将所述割取离合器杆(33)向接合位置操作时,使所述外侧线(98)的一端向使所述内侧线(97)张紧的方向移动,所述连动操作机构(K)在所述割取部(B)上升时使所述外侧线(98)的另一端向使所述内侧线(97)松弛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连动操作机构(K)包括:中间部件(105A,105B),其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机体框架(AF),连接所述外侧线(98)的另一端;棒状的动作部件(T),其基端侧被支承于所述中间部件(105A,105B);限制部件(110C),其被支承于所述割取部(B),
所述限制部件(110C)配置在所述割取部(B)小于设定高度时不与所述动作部件(T)的前端部抵接的位置、而在所述割取部(B)超过所述设定高度而上升时与所述动作部件(T)的前端部抵接并在所述动作部件(T)的长度方向上作用按压力的位置,
所述中间部件(105A,105B)通过由所述动作部件(T)作用的按压力而摆动,使所述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向使所述内侧线(97)松弛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关联机构(102)由与所述割取离合器杆(33)的操作相关联而相对于所述内侧线(97)的一端的连接固定位置位移的动作联杆(102)构成,将所述外侧线(98)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动作联杆(102)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通过所述动作部件(T)的前端部接触的平坦的导向部(110A)、以从该导向部(110A)的两侧部立起的姿势形成的一对引导壁(110B)、成为从所述导向部(110A)突出的姿势的所述限制部件(110C)构成导向部件(110A),该导向部件(110A)安装在所述割取部(B)的连接框架(85)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动作部件(T)包括:杆件(111),其基端部通过摆动支承部(118)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中间部件(105B);辊(115),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杆件(111)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具有支架(120),在通过以所述摆动支承部(118)为中心的摆动而将所述杆件(111)的前端侧向不与所述限制部件(110C)抵接的退避姿势操作时,所述支架(120)通过夹持所述杆件(111)来保持所述退避姿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杆件(111)的前端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杆件(111)的前端侧抬起而向所述退避姿势人为操作的把手(119)。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动作部件(T)具有与所述杆件(111)前端的螺纹部拧合的轴承座(112),
所述连动操作机构(K)通过使所述轴承座(112)旋转而能够调节所述辊(115)相对于所述杆件(111)的突出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支架(120)由分叉状地成形的弹簧板材构成。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动作部件(T)包括:杆件(111),其基端部通过摆动支承部(118)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中间部件(105B);辊(115),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杆件(111)的前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具有支架(120),在通过以所述摆动支承部(118)为中心的摆动而将所述杆件(111)的前端侧向不与所述限制部件(110C)抵接的退避姿势操作时,所述支架(120)通过夹持所述杆件(111)来保持所述退避姿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杆件(111)的前端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杆件(111)的前端侧抬起而向所述退避姿势人为操作的把手(119)。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动作部件(T)具有与所述杆件(111)前端的螺纹部拧合的轴承座(112),
所述连动操作机构(K)通过使所述轴承座(112)旋转而能够调节所述辊(115)相对于所述杆件(111)的突出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支架(120)由分叉状地成形的弹簧板材构成。
CN 201320156024 2012-09-18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65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4663 2012-09-18
JP2012204663A JP5822807B2 (ja) 2012-09-18 2012-09-18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6537U true CN203136537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60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6537U (zh) 2012-09-18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22807B2 (zh)
CN (1) CN203136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099A (zh) * 2015-02-12 2015-05-13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拉线安装机构及具有其的离合操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9377B2 (ja) * 2017-03-28 2019-12-1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625580B2 (ja) * 2017-03-28 2019-12-2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KR20190141591A (ko) 2018-06-14 2019-12-24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확기 및 콤바인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099A (zh) * 2015-02-12 2015-05-13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拉线安装机构及具有其的离合操纵装置
CN104613099B (zh) * 2015-02-12 2018-05-15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离合拉线安装机构及具有其的离合操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22807B2 (ja) 2015-11-24
JP2014057540A (ja)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6537U (zh) 联合收割机
JP500204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71353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7135529U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226681B1 (ko) 콤바인
JP2001258372A (ja) コンバイン
CN204104359U (zh) 玉米收获机及联合收获机
CN205284216U (zh) 收割机
KR20120044243A (ko) 작업차 및 콤바인
KR102018389B1 (ko) 콤바인
CN205161141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618394U (zh) 半喂入式收割机的割台作物夹持高度调节装置
JP4568688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CN216567144U (zh)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打捆装置与碎草装置的快速切换机构
WO2016035612A1 (ja) 収穫機
JP2000175539A (ja) コンバイン
JP4179976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341101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300894A (ja) 刈取クラッチ機構
JP3792150B2 (ja) 鱗茎作物調製機
JP2541781Y2 (ja) 刈取結束機における穀稈放出装置
JPH084837Y2 (ja) 刈取結束機における穀稈放出装置
JP381674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972309B2 (ja) 刈取結束機における穀稈放出装置
JP2000175548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