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5847U - 吸嘴 - Google Patents

吸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5847U
CN202825847U CN 201220366904 CN201220366904U CN202825847U CN 202825847 U CN202825847 U CN 202825847U CN 201220366904 CN201220366904 CN 201220366904 CN 201220366904 U CN201220366904 U CN 201220366904U CN 202825847 U CN202825847 U CN 202825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nozzle
main body
nozzle main
ai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669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贤三
水野贵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5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58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会对元件造成冲击的吸嘴。吸嘴具备:吸嘴主体;吸嘴主体保持体,在吸嘴主体的前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吸嘴主体;及弹性体,朝使吸嘴主体从吸嘴主体保持体突出的方向对吸嘴主体施力;其中,形成于吸嘴主体上的吸气通路与筒部的内周面相对且在吸嘴主体的侧面开口;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吸气连通路,一端在筒部的内周面开口,将吸嘴主体的吸气通路与设置在安装头上的吸气通路连通;及大气连通路,将筒部内侧的吸嘴主体的基端侧的空间与大气连通;并且,弹性体配置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

Description

吸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装在元件安装装置具有的安装头而用于吸附并保持元件的吸嘴。
背景技术
元件安装装置保持通过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元件,并将该元件安装在通过搬运装置而搬运到安装位置的电路基板上。并且,在该元件安装装置的主要部分即安装头上安装有用于吸附保持元件的吸嘴。该吸嘴构成为在吸附元件时及将元件向电路基板安装时避免对元件或电路基板等作用大的力,换言之,避免对元件给予大的冲击。具体而言,例如,也如下述专利文献记载的那样,包括:吸气通路的一端在前端开口的吸嘴主体;将该吸嘴主体保持为能够滑动的吸嘴主体保持体;对吸嘴主体朝向从吸嘴主体保持体离开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体。
以往的一般的吸嘴构成为为了吸附元件而进行吸引时,对吸嘴主体作用有该吸引产生的吸引力。因此,为了避免通过该吸引力导致吸嘴主体移动,弹性体被预先施加克服该吸引力的大小的力即固定载荷。其结果是,以往的吸嘴存在因该固定载荷而使比较大的力作用于元件的问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嘴构成为,在吸嘴主体保持体上形成的孔内收容吸嘴主体,从吸气通路隔断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孔的内部的比吸嘴主体的基端面靠内侧划分形成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配置弹性体。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996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这种结构的吸嘴中,收容弹性体的空间窄,该弹性体限定为能够配置在该狭窄的空间内的弹性体,例如,存在无法采用弹簧常数小的弹性体等问题。即,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嘴也很难说能够充分减少对元件造成的冲击。本实用新型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作出,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元件造成冲击的吸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吸嘴的特征在于,吸嘴主体保持体在吸嘴主体嵌入到筒部的内侧而使该吸嘴主体的前端部突出的状态下将该吸嘴主体保持成能够滑动,形成于吸嘴主体上的吸气通路与筒部的内周面相对并在吸嘴主体的侧面开口,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a)吸气连通路,一端在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将吸嘴主体的吸气通路与设置在安装头上的吸气通路连通;(b)大气连通路,将筒部内侧的吸嘴主体的基端侧的空间与大气连通;并且,弹性体配置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
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吸嘴将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内侧的比吸嘴主体的基端面靠内侧的空间与大气连通,并且从吸嘴主体的侧面吸气,因此不会对吸嘴主体作用进入筒部的方向的力,因此几乎不需要固定载荷。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吸嘴将弹性体配置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因此该弹性体的设计的自由度高,例如,能够采用弹簧常数小的弹性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嘴同时具有这两个优点,由此在元件吸附及元件安装之际,当与元件抵接时,不仅能够减小因固定载荷而施加给元件的力,而且也能够减小由于与吸嘴主体的移动相伴的弹性体的收缩而施加给元件的力,在元件吸附动作的整体及元件安装动作的整体中能够减少施加给元件的力。
以下,例示了几个在本申请中认为能够申请专利的实用新型(以下,有时称为“可申请实用新型”)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说明。各方式以与技术方案同样地,区分成项,对各项标注编号,根据需要而引用其他项的编号的形式进行记载。这只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可申请实用新型,并不是将构成所述实用新型的结构要素的组合限定为以下的各项所记载的内容。即,可申请实用新型应该参照附随于各项的记载、实施例的记载等进行解释,在按照该解释的限制下,向各项的方式再附加其他的结构要素的方式、以及从各项的方式删除了某种结构要素的方式也能成为可申请实用新型的一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各项中,(1)项相当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1中附加了(4)项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情况相当于技术方案2。
(1)一种吸嘴,安装在元件安装装置所具有的安装头上,用于吸附并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嘴主体,所述吸嘴主体的前端在吸附元件时与所述元件抵接,并且内部形成有一端在所述吸嘴主体的前端开口的吸气通路;
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筒部,在所述筒部的内侧嵌入所述吸嘴主体,在所述吸嘴主体的前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吸嘴主体;及
弹性体,朝使所述吸嘴主体从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突出的方向对所述吸嘴主体施力;
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上的吸气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相对且在所述吸嘴主体的侧面开口;
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a)吸气连通路,一端在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开口,并将所述吸嘴主体的吸气通路与设置在所述安装头上的吸气通路连通;及(b)大气连通路,将所述筒部内侧的所述吸嘴主体的基端侧的空间与大气连通;
所述弹性体配置在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
本项所记载的吸嘴简单地说,构成为能够收缩,以形成缓和元件吸附时、元件安装时的冲击的结构为前提。这种结构的吸嘴如前述那样,为了避免因弹性体的弹性力对元件施加大的冲击,一直以来进行了研究,本项的吸嘴为了减少对该元件的冲击,在结构上具有2个特征。
首先,本项的吸嘴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将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内侧的比吸嘴主体的基端面靠内侧的空间(换言之,通过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的内周面和吸嘴主体的基端面而划分形成的空间。以下,有时称为“筒部内空间”)与大气连通,并且从吸嘴主体的侧面吸气。根据该结构,本项的吸嘴在吸气时,进入筒部的方向的力未作用于吸嘴主体,因此能够减少弹性体的固定载荷。
另外,本项的吸嘴的特征在于,具有弹性体配置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的结构。通过该结构,本项的吸嘴与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的内侧配置弹性体的情况相比,弹性体的设计的自由度高。具体而言,例如,对弹性体使用螺旋弹簧的情况下,与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的内侧配置弹性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螺旋弹簧的长度、增大外径、增多匝数等。由此,本项的吸嘴也能够减小弹性体的弹簧常数。
本项所记载的吸嘴具有上述的2个结构性特征的双方,因此在吸附元件之际及安装元件之际,当与元件抵接时不仅能减小弹性体的固定载荷而施加给元件的力,而且也能够减小由于与吸嘴的收缩相伴的弹性体的收缩而施加给元件的力。即,本项的吸嘴能够将施加给保持的元件的力限制成最小限度,避免对元件造成冲击。
本项所记载的“吸嘴主体”可以采用例如一端(基端)关闭且在侧面设有孔的筒状的构件。在采用这种筒状的构件时,另一端(前端)与元件抵接,从该另一端起自身的内部和侧面的孔作为吸气通路发挥功能。而且,本项所记载的“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上述吸嘴主体向内侧嵌入的筒部。并且,该筒部采用在吸嘴主体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关闭的结构,本项的吸嘴能够采用通过大气连通路将该筒部内空间与大气连通而作为大气压室的结构。即,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也可以考虑为供吸嘴主体嵌入的孔。
另外,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的“吸气连通路”的安装头侧的端部只要与设置在该安装头上的吸气通路相连即可。例如,吸嘴有如下情况: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吸嘴主体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以与安装头的吸气通路的开口嵌合的方式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吸气连通路的安装头侧的端部能够构成为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吸嘴主体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开口。
本项所记载的“弹性体”并未特别限定其种类、形状等,而只要能够配置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即可。该弹性体能够配置成一端由从吸嘴主体的吸嘴主体保持体突出的部分保持,并且另一端由吸嘴主体保持体保持。
(2)根据(1)项所记载的吸嘴,其中,所述吸嘴主体在从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突出的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
所述弹性体配置在所述吸嘴主体的凸缘部与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之间。
在本项所记载的方式中,吸嘴主体的弹性体的支承位置被具体化。
(3)根据(2)项所记载的吸嘴,其中,所述弹性体是如下的螺旋弹簧:以包围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的所述筒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一端部由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支承且另一端部由所述吸嘴主体的所述凸缘部支承。
本项记载的方式采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体。本项的方式的吸嘴能够将弹性体、吸嘴主体、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筒部同轴地配置,因此能够形成为比较紧凑的结构。
(4)根据(1)项至(3)项中的任1项记载的吸嘴,其中,
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包括:作为所述筒部的内筒构件;及在内部与所述内筒构件嵌合的外筒构件;
在所述内筒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吸嘴主体的吸气通路连接并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在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所述贯通孔延伸的槽,
所述贯通孔和槽作为所述吸气连通路而发挥功能。
在本项记载的方式中,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结构被具体化,并且用于在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内部形成吸气连通路的结构被具体化。根据本项的方式,能够容易地将吸气连通路形成在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作为可申请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吸嘴而构成的电子元件安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安装头的局部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吸嘴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吸嘴的剖视图(图3中的A-A剖面)。
图5是用从与图4不同方向的视点表示的图3的吸嘴的剖视图(图3中的B-B剖面)。
图6是构成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内套筒的侧视图。
图7是构成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内套筒的剖视图(图6中的C-C剖面)。
图8是表示吸嘴主体与吸嘴主体保持体的相对动作量和施加给元件P的载荷的关系的图。
标号说明
10:吸嘴 20:电子元件安装机 32:元件安装装置 40:安装头 50:吸嘴支架 52:吸气通路 60:吸嘴主体 62:套筒〔吸嘴主体保持体〕64:压缩螺旋弹簧〔弹性体〕 70:内套筒〔内筒构件、筒部〕 72:外套筒〔外筒构件〕80:轴构件 82:吸嘴前端构件 100:长孔〔大气连通路〕112:贯通孔〔吸气通路〕114:吸气通路 120:吸气连通路 122:贯通孔〔吸气连通路〕124:槽〔吸气连通路〕132:空气室 134:大气连通路 136:贯通孔〔大气连通路〕138:槽〔大气连通路〕S:电路基板 P: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可申请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另外,可申请实用新型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以所述〔实用新型内容〕的项所记载的方式为代表,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能够以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方式来实施。而且,也可以利用〔实用新型内容〕的各项的说明中记载的技术性事项,而构成下述的实施例的变形例。
实施例
<电子元件安装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包括实施例的吸嘴10而构成的电子元件安装机20大体包括:(a)基体22;(b)具有竖立设置在基体22上的4个柱(支柱)24的框架26(图中,省略了整体的图示);(c)配置在基体22上,进行电路基板S(以下,有时简称为“基板S”)的搬入/搬出,并且将该基板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的传送装置28;(d)隔着该传送装置28在基体22上的前方侧及后方侧分别排成一列配置,分别作为供料器型的元件供给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多个元件供料器30(前方侧的列的元件供料器仅图示一部分);(e)由框架26支承,将从所述多个元件供料器30分别供给的电子元件P(以下,有时简称为“元件P”)向通过传送装置28固定的基板S安装的元件安装装置32。顺便提一下,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中的箭头所示,有时将该安装机的左右方向称为X方向、将前后方向称为Y方向、将上下方向称为Z方向。
元件安装装置32包括用于保持元件P的安装头40和使该安装头40移动的头移动装置42。该头移动装置42是XY机器人型的移动装置,使安装头40沿着水平面移动到任意的位置。安装头40是分度型的头,具备后面详细说明的8个吸嘴10。8个吸嘴10分别通过负压的供给(使压力低于大气压)而吸附保持元件,通过停止负压的供给而使吸附保持的元件从自身脱离。另外,如图2所示,8个吸嘴10分别由安装头40具有的吸嘴支架50保持,通过安装头40具有的吸嘴升降机构(未图示)使与处于特定的位置的1个吸嘴10对应的吸嘴支架50升降,从而使吸嘴10进行Z方向移动。
即,通过元件安装装置32保持元件P时,首先,安装头40通过头移动装置42而位于元件供料器30的上方。然后,8个吸嘴10中的处于特定位置的吸嘴10借助吸嘴升降机构而下降,向该吸嘴10供给负压,吸附保持从该元件供料器30供给的元件P。依次对于各吸嘴10反复进行该吸附保持动作,由此通过8个吸嘴10分别吸附保持元件P。
接下来,通过元件安装装置32的安装头40来安装元件P时,安装头40借助头移动装置42而使通过传送装置28固定的基板S的所述元件P位于安装位置的上方。然后,处于特定位置的吸嘴10借助吸嘴升降机构而下降,切断向该吸嘴10的负压的供给,从而将该元件安装在安装位置上。通过依次对各吸嘴10反复进行该安装动作,而将分别通过8个吸嘴10吸附保持的元件P安装在基板S上。
<吸嘴的结构>
接下来,也参照图3~图5,详细说明吸嘴10。图3是吸嘴10的立体图,图4、图5是分别用从不同的方向的视点表示的吸嘴10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图3中的A-A剖面,图5是图3的B-B剖面。
吸嘴10安装在安装头40具备的吸嘴支架50的下端,能够拆装。该吸嘴支架50为了调整安装位置而通过安装头40具有的吸嘴旋转机构(未图示)绕轴线旋转,吸嘴10被保持为相对于该吸嘴支架50不能相对旋转。即,吸嘴10与吸嘴支架50一体旋转。另外,该吸嘴支架50大致形成为筒状,其内部作为用于供给负压的通路,即,用于吸引空气的吸气通路52。
吸嘴10包括:在元件吸附时与该元件P抵接的吸嘴主体60;将该吸嘴主体60在其下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保持的作为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套筒62;对吸嘴主体60朝向从套筒62突出的方向施力的作为弹性体的压缩螺旋弹簧64。
上述套筒62将大致筒状的作为内筒构件的内套筒70与作为外筒构件的外套筒72嵌合而成。在该外套筒72设有以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圆盘状的圆盘部74,该圆盘部74作为形成拍摄吸附保持的元件P时的背景的部分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吸嘴主体60包括圆筒状的轴构件80和从该轴构件80的下端嵌入/固定的吸嘴前端构件82。该吸嘴前端构件82具有:向轴构件80的下端嵌入的圆筒状的轴部84;以从该轴部8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86。顺便提一下,在吸嘴前端构件82的下端固定有圆环状的橡胶88,以便于与元件P软性接触。
在套筒62的上端侧形成有沿着与套筒62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贯通内套筒70及外套筒72的一对贯通孔90。另一方面,在吸嘴主体60的上端侧且在轴构件80的上端形成有与其轴线平行地延伸的一对长孔92。并且,在套筒62的内部,详细而言,在内套筒70的内部嵌入有吸嘴主体60的轴构件80的状态下,滚针94插通吸嘴主体60的长孔92且被压入套筒62上形成的一对贯通孔90内。即,通过这种结构,吸嘴主体60由套筒62保持,并且能够相对于套筒62沿着轴线方向滑动。
另外,在吸嘴主体60及套筒62上,在上述的滚针94的下方侧压入有另一根滚针96。该滚针96被压入到吸嘴主体60上设置的贯通孔98中,通过形成于套筒62的长孔100和固定在外套筒72的圆盘部74的外周侧的端部上的保持构件102,被在允许滚针96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并禁止旋转的状态下保持。即,本吸嘴10通过该滚针96,可靠地禁止吸嘴主体60的相对于套筒62的旋转。
前述的螺旋弹簧64以包围套筒62的方式配置在外套筒72的圆盘部74与吸嘴前端构件82的凸缘部86之间,凸缘部86作为螺旋弹簧64的底座发挥功能。即,螺旋弹簧64相对于吸嘴主体60的向套筒62内进入的方向的移动,朝向使吸嘴主体60突出的方向施力。
接下来,说明形成于吸气吸嘴10的吸气用的通路。首先,吸嘴主体60的轴构件80在其中间部设有壁部110,内部被划分成前端侧(下方侧)的空间和基端侧(上方侧)的空间。在轴构件80设有与轴构件80的前端侧的空间连接并与内套筒70的内周面相对而在侧面开口的一对贯通孔112。而且,该轴构件80的前端侧的空间与吸嘴前端构件82的轴部84的内部相连。即,通过吸嘴前端构件82的轴部84的内部、轴构件80的前端侧的空间、轴构件80的一对贯通孔112,形成吸嘴主体60的吸气通路114。
另一方面,套筒62如前述那样通过内套筒70和外套筒72构成,在它们之间形成有使吸嘴主体60的吸气通路114与形成于吸嘴支架50的吸气通路52连通的吸气连通路120。图6表示内套筒70的侧视图,并且图7表示内套筒70的剖视图(图6中的C-C剖面)。在内套筒70形成有从内周面向外周面贯通的一对贯通孔122,并且从该一对贯通孔122分别朝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槽124形成在外周面。并且,该内套筒70嵌入到外套筒72,由此如图5所示,通过内套筒70的一对槽124和外套筒72的内周面来形成一对通路,通过这一对通路和上述一对贯通孔122,形成吸气连通路120。
另外,套筒62的上端、详细而言内套筒70的上端由栓体130堵塞。即,在套筒62的内侧,通过该套筒62、栓体130、轴构件80,在比轴构件80的基端面靠内侧形成有空气室132。而且,在套筒62形成有将该空气室132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路134。详细而言,在内套筒70且在栓体130的下侧形成有从内周面向外周面贯通的一对贯通孔136,并且与这一对贯通孔136分别对应地形成有从它们分别向前述的长孔100延伸的一对槽138。即,如图4所示,通过形成于内套筒70的一对槽138和外套筒72的内周面来形成一对通路,通过这一对通路、上述一对贯通孔136及一对长孔100,来形成大气连通路134。即,空气室132作为大气压室。
<元件吸附/安装时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吸附元件P时的动作和将元件P向基板S安装时的动作。在吸附元件P时,首先,通过吸嘴升降机构使与特定位置的吸嘴10对应的吸嘴支架50下降。然后,在吸嘴10的前端即将与元件P抵接之前开始吸引(负压的供给)而使吸嘴10的前端与元件P抵接,从而吸附保持元件P。此时,在吸嘴10中,吸嘴主体60使螺旋弹簧64收缩并进入到套筒62内,从而缓和施加给元件P的冲击。另外,本吸嘴10中,在套筒62内部的比吸嘴主体60的基端面靠内侧将空气室132与大气连通,并且从吸嘴主体60的侧面进行吸气。因此,即使空气室132的容积减少,也不会对吸嘴主体60作用从套筒62突出的方向的力,而且,也不会因吸气而对吸嘴主体60作用进入到套筒62内的方向的力。
接下来,吸附保持有元件P的安装头40移动到相机150的上方,进行元件P的拍摄。基于其拍摄数据,把握元件P的位置的偏离及角度的偏离,基于该偏离,通过吸嘴旋转机构使吸嘴支架50绕轴线旋转,并使其移动到基板S的安装位置的上方。然后,通过吸嘴升降机构使吸嘴支架50下降,使由吸嘴10保持的元件P与基板S接触。接下来,进一步使吸嘴支架50下降,由此相对于吸嘴主体60使套筒62下降,与螺旋弹簧64的弹性力对应的载荷施加给元件P,从而将元件P安装于基板S。
<本吸嘴的效果>
本吸嘴10如上所述,在套筒62内部的比吸嘴主体60的基端面靠内侧形成有大气压室132,并且从吸嘴主体60的侧面进行吸气。因此,在本吸嘴10中,在吸气时,不会对吸嘴主体60作用朝向上方侧的力。顺便提一下,吸气通路在吸嘴主体的基端开口的以往的吸嘴中,因吸气而对吸嘴主体60作用有朝向上方侧的力,因此为了避免因该力而使吸嘴主体向上方移动,对在吸嘴主体与套筒之间配置的弹性体以产生使吸嘴主体突出的方向的力的方式施加固定载荷。相对于此,本吸嘴10在吸气时,不对吸嘴主体60作用朝向上方侧的力,因此几乎不会对螺旋弹簧64施加固定载荷。因此,本吸嘴10如图8所示,在元件P的吸附之际吸嘴10与元件P抵接时、以及在元件P的安装之际元件P与基板S接触时,能够大致消除弹性体的固定载荷引起的冲击。
另外,本吸嘴10在套筒62的外部以包围套筒62的方式配置。例如,将螺旋弹簧与配置在套筒62的内部的空气室132中的吸嘴进行比较。该比较例的吸嘴在螺旋弹簧的设计阶段为了在比较狭窄的空气室132内收纳螺旋弹簧而存在较多的限制。相对于此,本吸嘴10配置在套筒62的外部,因此在设计该螺旋弹簧64的阶段,自由度比较高。具体而言,例如,本吸嘴10与上述的比较例的吸嘴相比,能够增大螺旋弹簧的外径,能够增加螺旋弹簧的长度,能够增加螺旋弹簧的匝数。由此,本吸嘴10具备的螺旋弹簧64的弹簧常数比较小,如图8所示,在元件吸附/安装时,吸嘴主体60与套筒62的相对移动量所对应的载荷的增加量减小。即,本吸嘴10在元件吸附/安装时,施加给元件P的载荷不会骤增,因此不会对元件P施加大的冲击。而且,容易将吸嘴主体60的滑动范围整体收纳在成为所述小的弹簧常数的螺旋弹簧伸长的范围内,吸嘴主体60的滑动在该滑动范围全体变得顺畅。
如以上所述,本吸嘴10不仅在与元件P抵接时、使元件与基板S接触时,而且在吸附保持元件P结束为止的动作整体、将元件P安装于基板S为止的动作整体中,能够减少施加给元件P的力,从而能够保护元件P。

Claims (2)

1.一种吸嘴,安装在元件安装装置所具有的安装头上,用于吸附并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嘴主体,所述吸嘴主体的前端在吸附元件时与所述元件抵接,并且内部形成有一端在所述吸嘴主体的前端开口的吸气通路;
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筒部,在所述筒部的内侧嵌入所述吸嘴主体,在所述吸嘴主体的前端部突出的状态下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吸嘴主体;及
弹性体,朝使所述吸嘴主体从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突出的方向对所述吸嘴主体施力;
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上的吸气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相对且在所述吸嘴主体的侧面开口,
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具有:(a)吸气连通路,一端在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开口,并将所述吸嘴主体的吸气通路与设置在所述安装头上的吸气通路连通;及(b)大气连通路,将所述筒部内侧的所述吸嘴主体的基端侧的空间与大气连通;
所述弹性体配置在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嘴主体保持体包括:作为所述筒部的内筒构件;及在内部与所述内筒构件嵌合的外筒构件;
在所述内筒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吸嘴主体的吸气通路连接并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在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所述贯通孔延伸的槽,
所述贯通孔和槽作为所述吸气连通路而发挥功能。
CN 201220366904 2011-07-29 2012-07-26 吸嘴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258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6224A JP6067214B2 (ja) 2011-07-29 2011-07-29 吸着ノズル
JP2011-166224 2011-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5847U true CN202825847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78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6690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25847U (zh) 2011-07-29 2012-07-26 吸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67214B2 (zh)
CN (1) CN202825847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7754A (zh) * 2014-01-22 2016-08-3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安装用吸嘴
CN107381041A (zh) * 2017-08-10 2017-11-24 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真空吸嘴机构
CN107601097A (zh) * 2017-10-20 2018-01-19 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嘴装置
CN108100662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喜开理株式会社 吸附缓冲装置
TWI709454B (zh) * 2019-12-27 2020-11-1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旋轉之緩衝取放裝置
CN114762980A (zh) * 2021-01-14 2022-07-19 株式会社东芝 保持装置、搬运装置及保持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5040B2 (ja) * 2015-06-26 2020-05-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吸着ノズル
JP6570385B2 (ja) * 2015-09-15 2019-09-04 株式会社Fuji 部品装着機
JP7142204B2 (ja) * 2018-03-13 2022-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吸着ノズル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949893B2 (ja) * 2019-03-07 2021-10-13 Ckd株式会社 吸着緩衝装置
JP6784821B2 (ja) * 2019-12-23 2020-11-11 株式会社Fuji 部品装着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ことができる吸着ノズルアセンブリ
KR102419426B1 (ko) * 2020-09-15 2022-07-12 박정식 진공흡입 조립체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9538B2 (ja) * 2001-02-14 2010-03-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を吸着保持するための吸着ノズル
JP2002036160A (ja) * 2000-07-18 2002-02-05 Juki Corp 電子部品吸着ノズル
JP2002205293A (ja) * 2001-01-09 2002-07-23 Murata Mfg Co Ltd 吸着ノズ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ーク搬送装置
JP4235078B2 (ja) * 2003-10-16 2009-03-04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
JP2006310548A (ja) * 2005-04-28 2006-11-09 I-Pulse Co Ltd 電子部品吸着ノズル、部品移載装置、icハンドラー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7754A (zh) * 2014-01-22 2016-08-3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安装用吸嘴
CN105917754B (zh) * 2014-01-22 2019-03-08 株式会社富士 电子元件安装用吸嘴
CN108100662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喜开理株式会社 吸附缓冲装置
CN108100662B (zh) * 2016-11-24 2019-11-12 喜开理株式会社 吸附缓冲装置
CN107381041A (zh) * 2017-08-10 2017-11-24 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真空吸嘴机构
CN107601097A (zh) * 2017-10-20 2018-01-19 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嘴装置
CN107601097B (zh) * 2017-10-20 2024-03-08 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嘴装置
TWI709454B (zh) * 2019-12-27 2020-11-1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旋轉之緩衝取放裝置
CN114762980A (zh) * 2021-01-14 2022-07-19 株式会社东芝 保持装置、搬运装置及保持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762980B (zh) * 2021-01-14 2023-11-28 株式会社东芝 保持装置、搬运装置及保持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7214B2 (ja) 2017-01-25
JP2013027961A (ja)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25847U (zh) 吸嘴
CN103688348B (zh) 末端作用器装置及具备该末端作用器装置的基板搬运用机械手
JP5903159B2 (ja) チャック装置
JP4305918B2 (ja) 浮上式基板搬送処理装置
TW200723979A (en) Adsorbing and carrying device for plate-like workpiece, and carry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3974542A (zh) 基板固定装置、基板作业装置以及基板固定方法
CN202377770U (zh) 一种o型密封圈的装配装置
CN104780750A (zh) 移载方法、保持装置及移载系统
CN105027698A (zh)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
JP2008087151A (ja) 電子部品ピッカ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ハンドラー用ヘッドアセンブリー
CN104081888B (zh) 元件安装机的安装头保持装置
CN204997683U (zh) 一种真空吸盘和带有真空吸盘的机械手
CN108029237A (zh) 安装头及表面安装机
JP2010087342A (ja) リフトピン
CN104043886B (zh) 焊球印刷机及焊球印刷方法
CN109763095A (zh) 掩膜板支撑机构、对位装置、对位方法
JP2000332498A (ja) 電子部品挿入ヘッドおよび電子部品挿入装置
KR101495958B1 (ko) 로봇 핸드 및 로봇
KR20160083710A (ko) 진공 흡착 실린더
CN101892597A (zh) 布粘接装置
CN102054730B (zh) 引线框架的传送装置以及粘贴芯片的方法
KR20190019300A (ko) Vcm 방식 카메라 모듈 조립용 볼 공급장치
US6445436B1 (en) Device for sealing a liquid crystal injection hole of a liquid crystal cell
CN109994411B (zh) 晶圆转移装置与晶圆转移方法
KR20120043803A (ko) 표면실장기용 스틱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 MFG.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