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2846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22846U CN202522846U CN2012201302698U CN201220130269U CN202522846U CN 202522846 U CN202522846 U CN 202522846U CN 2012201302698 U CN2012201302698 U CN 2012201302698U CN 201220130269 U CN201220130269 U CN 201220130269U CN 202522846 U CN202522846 U CN 2025228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ing unit
- ventilation channel
- side ventilation
- guiding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激光打印机(1)),能够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内的色粉。其包括:具有处理侧通风通路(64)的处理单元(6)、收纳处理单元(6)的装置主体(2)、具有在与筐体(63)之间形成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路径(65)的导向面(9A)的导向部件(9)、以及产生从输送路径(65)向处理侧通风通路(64)通过并向筐体(63)外排出的空气流动的风扇(81)。导向部件(9)设置有从导向面(9A)突出的、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辊(37A)以及检测记录片材的通过的检测部件(91)。导向面(9A)中的输送辊(37A)的轴向两侧形成有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延伸并从该导向面(9A)凹陷的导向侧通风通路(9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带感光鼓的处理单元、以及在与处理单元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导向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5457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技术中,因为处理单元与导向部件之间的输送路径较为狭窄,所以空气难以流动。因此,在例如设置有产生对装置主体内的各部件进行冷却用的空气流动的风扇的情况下,因为在所述狭窄的输送路径中空气难以流动,所以存在处理单元内的色粉的冷却效率较差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内的色粉(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收纳感光鼓的筐体、和从所述筐体的一个面贯通到另一个面并在所述感光鼓附近通过的处理侧通风通路;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收纳所述处理单元;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在与所述筐体的所述一个面之间形成记录片材的输送路径的导向面;以及风扇,该风扇产生从所述输送路径向所述处理侧通风通路通过并向所述筐体外排出的空气流动。
所述导向部件设置有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辊以及检测记录片材的通过的检测部件,所述输送辊以及所述检测部件从所述导向面突出。
而且,所述导向面中的所述输送辊的轴向两侧形成有从该导向面凹陷的导向侧通风通路,该导向侧通风通路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延伸。
根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因为在导向面中的输送辊的轴向两侧形成有导向侧通风通路,所以能够使处理单元与导向部件之间的空气流畅地流动,能够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内的显影剂。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轴向的一侧,所述轴向的一侧的导向侧通风通路的截面积比与另一侧的导向侧通风通路的截面积小。
由此,通过使与风扇设置于相同的一侧的导向侧通风通路、即因配置风扇而使空气流量变多的一方的导向侧通风通路的截面积减小,由此使在两方的导向侧通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的量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在轴向上以较好的平衡冷却处理单元。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处理单元的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装卸所述处理单元的开口部、以及开闭该开口部的盖。
由此,因为能够使空气从盖子与装置主体的间隙进入输送路径内,所以能够增大空气的流量,更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内的显影剂。
此外,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还具有转印部,该转印部与所述感光鼓相对,将该感光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这种情况下,所述导向部件中与所述转印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转印部之间的空间与所述导向侧通风通路连通。
由此,因为在导向侧通风通路中通过的空气还供给到转印部周边,所以还能够冷却转印部。
此外,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处理单元具有与所述输送辊接触而旋转的从动辊,所述从动辊形成为直径在所述轴向的整个全长上基本均匀,且与所述输送辊相比向轴向的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导向侧通风通路相对。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内的显影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处理单元周围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简略表示处理单元周围的结构的图。
图4是从上方看导向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I-I的截面图。
图6是图4的II-II的截面图。
图7是图4的III-III的截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激光打印机;2...装置主体;9...导向部件;9A...导向面;37A...输送辊;61...感光鼓;63...筐体;63A...下表面;63B...上表面;64...处理侧通风通路;65...输送路径;81...风扇;91...检测部件;92...导向侧通风通路;P...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下面,参照合适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然后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按照以激光打印机使用时的使用者为基准的方向,对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面向纸面的右侧为“前侧(跟前侧)”,面向纸面的左侧为“后侧(里侧)”,面向纸面的里侧为“右侧”,面向纸面的跟前侧为“左侧”。此外,面向纸面的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具有:装置主体2、用于将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的纸张P提供给图像形成部4的馈送部3、以及用于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装置主体2的内部收纳有馈送部3以及图像形成部4,该装置主体2主要具有:左右一对主体框架21、连接各主体框架21的上部的上面板22、以及设置为可相对于各主体框架21转动的前盖23。上面板22形成有用于载置排出到装置主体2外的纸张P的排纸托盘22A。此外,前盖23为开闭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前侧的开口部2A的盖子,其设置为可以以配置于下端部的转动轴(未图示)为中心转动。此外,前盖23配置在后述的处理单元6的前侧(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馈送部3具有: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的下部且安装为可从前侧装卸的供纸托盘31、以及设置于供纸托盘31内的压板32。此外,馈送部3具有:设置在装载于供纸托盘31内的纸张P的前端部的上方的供纸辊33、以及相对于供纸辊33设置于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分离辊34及分离垫35。
此外,馈送部3还具有:有设置于分离辊34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纸粉清除辊36、以及设置于纸粉清除辊36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套准辊37。
此外,在这样构成的馈送部3中,供纸托盘31内的纸张P被压板32向供纸辊33施力,由该供纸辊33送出,由分离辊34以及分离垫35分离。然后,纸张P在通过纸粉清除辊36去除纸粉之后,通过套准辊37对齐前端位置并在适当的时刻输送给图像形成部4。即,纸张P从供纸托盘31向图像形成部4、从装置主体2的前侧向后侧弯曲成U型地输送。
图像形成部4具有:扫描单元5、处理单元6、以及定影装置7。
扫描单元5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的上部,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省略标号地表示的多棱镜、透镜以及反射镜等。在该扫描单元5中,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照射到后述的感光鼓61的表面上。
处理单元6可在由前盖23的开放而形成的开口部2A通过从而相对于装置主体2装卸,该处理单元6具有:感光鼓61、与感光鼓61相对的作为转印部的一例的转印辊62、充电器6A、显影辊6B、供给辊6C、层厚限制片6D以及色粉收纳室6E。
在该处理单元6中,旋转的感光鼓61的表面通过充电器6A均匀充电后,通过从扫描单元5发出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而被曝光。由此,使曝光部分的电位下降,使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接着,色粉收纳室内的色粉通过显影辊提供给感光鼓61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然后,通过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62之间输送纸张P,将感光鼓61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
定影装置7包括:具有省略标号地表示的卤素加热器、定影膜片、夹持板等的加热单元71,以及在与加热单元71的夹持板之间夹持定影膜片的加压辊72。此外,在这种结构的定影装置7中,在纸张P通过加热单元71与加压辊72之间时对转印于纸张P上的色粉进行热定影。
另外,通过定影装置7热定影的纸张P由配设于定影装置7的下游侧的排纸辊R输送,从该排纸辊R排出到排纸托盘22A上。即,纸张P从图像形成部4向排纸托盘22A上、从装置主体2的后侧向前侧弯曲成U型地输送。
处理单元6周围的构造:
下面,对处理单元6以及其周围的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6具有收纳感光鼓61的筐体63,该筐体63形成有处理侧通风通路64,该处理侧通风通路64从筐体63的下表面63A(一个面)贯通到上表面63B(另一个面)并在感光鼓61附近通过。具体地说,处理侧通风通路64由用于使纸张P通到筐体63内的下侧的开口部64A、感光鼓61的轴向两侧的空间、以及用于使从扫描单元5发出的激光通到筐体63内的上侧的开口部64B形成。
此外,装置主体2中,在处理单元6的后斜上侧设置有风扇81以及管子82,并且在处理单元6的下侧设置有在与该处理单元6之间形成纸张P的输送路径65的导向部件9。在上下方向上,导向部件9的前侧端部配置于与色粉收纳室6E的后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导向部件9的后侧端部延伸设置到与处理单元6的后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此外,导向部件9从套准辊37的下游侧向下方倾斜。
此外,因为转印辊62保持于处理单元6,所以纸张P在处理单元6中通过而向定影装置7输送。处理单元6的下表面63A在套准辊37的下游侧向下方倾斜且覆盖转印辊62。即,转印辊62和导向部件9配置为在水平方向重叠。由此,使套准辊37的夹持位置与感光鼓61及转印辊62的位置位于大致水平的一条直线上。
风扇81为吸引管子82内的空气并向外部排出的风扇,如图3简略所示,风扇81设置于左右一对主体框架21中的右侧(轴向的一侧)主体框架21。
管子82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具有:朝向处理单元6的上侧空间开口的第一开口82A、以及朝向处理单元6的后斜下侧空间开口的第二开口82B。
如上所述,由于构成有风扇81以及管子82,所以,当风扇81动作时,处理单元6的上侧的空气被从管子82的第一开口82A吸入,由此产生从输送路径65向处理侧通风通路64通过并向处理单元6的壳体63外排出的空气流动。此外,处理单元6的后斜下侧的空气被从管子82的第二开口82B吸入,由此使在输送路径65中流动的空气还流动到后述的下侧空间66。
导向部件9具有:在与筐体63的下表面63A之间形成有输送路径65的导向面9A、构成套准辊37的下侧辊子的输送辊37A、以及检测纸张P的通过的检测部件91。
如图3所示,输送辊37A由可一体旋转地构成的两个辊子A1、A2构成,配置在导向部件9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且传递来自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电机的驱动力。具体地说,两个辊子A1、A2的内侧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隙地配置。此外,辊子A1、A2的外侧端部配置于分别距离导向部件9的端部规定距离的位置。输送辊37A从导向面9A突出并与构成套准辊37的上侧辊子的从动辊37B接触,由此,使从动辊37B从动于输送辊37A而旋转。
从动辊37B保持于处理单元6,配置于色粉收纳室6E与供给辊6C之间。此外,从动辊37B形成为直径在轴向的整个全长上大致均匀,且与所述输送辊37A相比向轴向的外侧延伸并与后述的导向侧通风通路92相对。
如图4所示,检测部件91夹着输送辊37A前后各设置一个,其设置在两个凹状的检测部件收纳部94内,这两个凹状的检测部件收纳部94位于导向部件9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具体地说位于用来收纳构成输送辊37A的两个辊子A1、A2的两个凹状的辊子收纳部93之间。此外,如图5所示,检测部件91构成为在纸张P的非输送时从导向面9A突出。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检测部件91具有:可转动地支撑于导向部件9的转动轴部91A、从转动轴部91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可与纸张P抵接的抵接部91B、从转动轴部91A向与抵接部91B大致相反侧延伸且可遮蔽光传感器S的光的遮蔽部91C。此外,检测部件91构成为:受到未图示的扭簧等弹性部件的施力而始终位于抵接部91B从导向面9A突出且遮蔽部91C对光进行遮挡的位置,当抵接部91B被纸张P按压而摆动时,遮蔽部91C偏离光路。由此,可以根据光传感器S的光的受光状态检测纸张P的通过。
此外,两个检测部件91中的每个都能检测纸张P的通过,但具体地说,套准辊37的上游侧的检测部件91为用于计量使已停止的套准辊37再次旋转用的时刻的传感器,套准辊37的下游侧的检测部件91为用于计量曝光时刻的传感器。
另外,如图4所示,导向部件9形成有两个辊子收纳部93以及检测部件收纳部94,在导向部件9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左右方向外侧形成有向前后方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向侧通风通路92。换句话说,如图3所示,输送辊37A的左右方向两侧(轴向两侧)的导向面9A形成有从该导向面9A凹陷多个导向侧通风通路92。
由此,因为处理单元6(下表面63A)与导向部件9之间较为宽广,所以,这些部件之间的空气能够流畅地流动,能够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6内的色粉。此外,在图4中,为了使导向侧通风通路92醒目,对导向侧通风通路92进行了填充。
此外,两个检测部件91收纳在构成输送辊37A的两个辊子A1、A2之间的检测部件收纳部94内。因此,检测部件收纳部94需要确保用来构成光传感器S的发光部件及受光部件、以及遮蔽部91C的摆动所用的空间等。因为在两个辊子A1、A2之间需要设置这些部件等的空间,所以设置导向侧通风通路92较为困难。因此,在输送辊37A的左右方向两侧形成导向侧通风通路92,由此可以使空气的流动较为顺利。
此外,多个导向侧通风通路92中的位于输送辊37A右侧(风扇81侧)的右侧通风通路92R构成为与位于输送辊37A左侧的左侧通风通路92L相比截面积较小。具体地说,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右侧通风通路92R的总截面积比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三个左侧通风通路92L的总截面积小。
更为具体地说,使与风扇81相同地设置于右侧的右侧通风通路92R的截面积比左侧通风通路92L小,从而使分别在两个右侧通风通路92R以及三个左侧通风通路92L中流动的左右空气的流量大致相同。由此,因为能够使在左右通风通路92R、92L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大致相同,所以可以在轴向上以较好的平衡对处理单元6进行冷却。此外,如图4、图6及图7所示,这种左右通风通路92R、92L的总截面积的关系在前后方向的各位置的截面上都满足。
此外,如图2所示,导向侧通风通路92与下侧空间66连通,该下侧空间66位于导向部件9中的与转印辊62相对的部分、和转印辊62(具体地说,筐体63中的与转印辊62对应的部分)之间。由此,因为在导向侧通风通路92通过的空气还提供给转印辊62的周边,所以还可以冷却转印辊62。
最后,对处理单元6周围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风扇81动作时,从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前侧的间隙进到装置主体2内的空气,从如图2所示的两个通道通过并向装置主体2外部排出。
具体地说,进入到装置主体2内的空气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流动,该第一路径在导向侧通风通路92以及输送路径65、处理侧通风通路64、第一开口82A及管子82内通过,该第二路径在导向侧通风通路92以及输送路径65、下侧空间66、第二开口82B及管子82内通过。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6内的色粉、以及转印辊6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置有开闭开口部2A的前盖23,所以会有较多的空气从前盖23与装置主体2之间的较大的间隙进入装置主体2内。因此,能够在两个路径流动较多的空气,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处理单元6内的色粉、以及转印辊62。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以下面所例示的各种方式予以利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例使用了厚纸、明信片、薄纸等纸张P,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OHP片材或其他片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装置主体2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风扇81,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将外部空气吸到装置主体2内、将所吸引的空气向导向侧通风通路排出的风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辊采用了构成套准辊37的输送辊37A,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可以为除套准辊之外的输送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有转动轴部91A、抵接部91B以及遮蔽部91C的检测部件91,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抵接部与遮蔽部构成为一体的检测部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检测部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一个、三个以上都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盖子采用了前盖23,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根据装置主体内的纸张的输送路径采用侧盖、后盖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部采用了转印辊62,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导电性刷、导电性板弹簧等施加转印偏压(bias)的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收纳感光鼓的筐体、和从所述筐体的一个面贯通到另一个面并在所述感光鼓附近通过的处理侧通风通路;
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收纳所述处理单元;
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在与所述筐体的所述一个面之间形成记录片材的输送路径的导向面;以及
风扇,该风扇产生从所述输送路径向所述处理侧通风通路通过并向所述筐体外排出的空气流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件设置有输送记录片材的输送辊以及检测记录片材的通过的检测部件,所述输送辊以及所述检测部件从所述导向面突出,
所述导向面中的所述输送辊的轴向两侧形成有从该导向面凹陷的导向侧通风通路,该导向侧通风通路在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轴向的一侧,
所述轴向的一侧的导向侧通风通路的截面积比与另一侧的导向侧通风通路的截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处理单元的所述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装卸所述处理单元的开口部、以及开闭该开口部的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具有转印部,该转印部与所述感光鼓相对,将该感光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所述导向部件中与所述转印部相对的部分、和所述转印部之间的空间与所述导向侧通风通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有与所述输送辊接触而旋转的从动辊,
所述从动辊形成为直径在所述轴向的整个全长上基本均匀,且与所述输送辊相比向轴向的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导向侧通风通路相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4567 | 2011-06-29 | ||
JP2011144567A JP5392310B2 (ja) | 2011-06-29 | 2011-06-29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22846U true CN202522846U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7105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3026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22846U (zh) | 2011-06-29 | 2012-03-30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92310B2 (zh) |
CN (1) | CN2025228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3038A (zh) * | 2018-01-26 | 2019-08-02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16135B2 (ja) * | 2013-03-29 | 2017-10-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05258B2 (ja) * | 2013-12-03 | 2017-09-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子器機 |
JP6221995B2 (ja) * | 2014-08-11 | 2017-11-0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87854B2 (ja) | 2015-02-23 | 2018-09-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638361B2 (ja) * | 2015-12-10 | 2020-01-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13551A (ja) * | 1991-04-09 | 1992-11-05 | Ricoh Co Ltd | 片側基準給紙装置 |
JPH07114327A (ja) * | 1993-10-20 | 1995-05-02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336273B2 (ja) * | 1998-06-30 | 2002-10-21 | コピア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431881B2 (ja) * | 1999-06-30 | 2003-07-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41907A (ja) * | 2000-05-31 | 2001-12-11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排紙従動ローラ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4759161B2 (ja) * | 2001-04-25 | 2011-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26940B2 (ja) * | 2002-03-27 | 2008-07-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51034B2 (ja) * | 2003-07-16 | 2009-04-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05393B2 (en) * | 2007-10-26 | 2011-08-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oling air blowing portions |
-
2011
- 2011-06-29 JP JP2011144567A patent/JP53923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3-30 CN CN2012201302698U patent/CN20252284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3038A (zh) * | 2018-01-26 | 2019-08-02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083038B (zh) * | 2018-01-26 | 2022-01-18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11743A (ja) | 2013-01-17 |
JP5392310B2 (ja) | 2014-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22846U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295160B (zh) | 调色剂收集单元和成像装置 | |
US2014016148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4305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 |
US799596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units for cleaning photosensitive members | |
US8942611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116485B2 (en) | Temperature sensor and frame configuration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915142B2 (ja) | 現像装置ならびにこれ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65084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1203688A (ja) |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00923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2575460U (zh) | 片材供给系统、片材供给装置以及托盘支撑体 | |
JP2009035379A (ja)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768236B2 (en) | Duplex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842662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2746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73144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21024725A (ja)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47980B2 (ja) | 記録シートガイド構造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
JP601983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3191684U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953996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201214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86664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5660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