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084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0847A
CN102650847A CN2012100276351A CN201210027635A CN102650847A CN 102650847 A CN102650847 A CN 102650847A CN 2012100276351 A CN2012100276351 A CN 2012100276351A CN 201210027635 A CN201210027635 A CN 201210027635A CN 102650847 A CN102650847 A CN 102650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frames
photosensitive drums
peristome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76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0847B (zh
Inventor
野崎隆宏
山口拓也
服部能辉
畑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0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0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0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0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多个处理盒,该处理盒设有感光鼓、使该感光鼓带电的充电器、支撑该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撑壁,多个处理盒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以及一对框架,该一对框架配置在感光鼓的轴向外侧,将多个处理盒夹在中间进行支撑。其中,在一对框架的一方上,与各处理盒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将一对框架外的空气吸入到一对框架内的多个第一开口部,在一对框架的另一方上,与各处理盒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将一对框架内的空气向一对框架外排出的多个第二开口部,从轴向看,第一开口部设置在充电器支撑壁的感光鼓的相反侧,第二开口部设置在充电器支撑壁的感光鼓侧。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抑制异物附着于充电器来保持充电性能。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使感光鼓带电的充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向带电的感光鼓照射激光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对该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而将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感光鼓带电的充电电线,对充电电线施加电压时产生离子,该离子成为离子风向感光鼓移动,与感光鼓碰撞,由此使感光鼓带电。
该图像形成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当由充电电线产生的离子与感光鼓碰撞时,在离子风因附着于感光鼓的异物而受污染的情况下,如果该离子风从感光鼓向充电电线逆流,则异物附着于充电电线而使充电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异物附着于充电器来保持充电性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处理盒,所述多个处理盒分别具有感光鼓、使所述感光鼓带电的充电器、和支撑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撑壁,所述多个处理盒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以及一对框架,该一对框架配置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外侧,对所述多个处理盒进行支撑,所述多个处理盒夹在所述一对框架之间,其中,在所述一对框架的一方的框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与各处理盒对应地设置,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外的空气吸入到所述一对框架内,在所述一对框架的另一方的框架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与各处理盒对应地设置,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内的空气向所述一对框架外排出,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支撑壁的与所述感光鼓相反的相反侧,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支撑壁的所述感光鼓侧。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在从所述轴向看不与对应地设置的所述处理盒重叠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风扇,该风扇设置在所述另一方的框架的所述轴向外侧,将装置主体内的空气向装置主体外排出;以及通道,该通道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通道内收容有用于驱动所述感光鼓或者向所述感光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的齿轮机构。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齿轮机构的驱动源。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一体地支撑所述多个处理盒、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装置主体的感光鼓支撑体,所述一对框架为所述感光鼓支撑体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通道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的第三开口部,使得所述一对框架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所述充电器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充电器支撑壁位于所述一对框架之间,以将从所述第一开口部进入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二开口部。
此外,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多个处理盒,所述多个处理盒分别具有感光鼓、使所述感光鼓带电的充电器、和支撑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撑壁,所述多个处理盒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以及一对框架,该一对框架配置在所述多个感光鼓的轴向外侧,对所述多个处理盒进行支撑,所述多个处理盒夹在所述一对框架之间,其中,在所述一对框架的一方的框架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处理盒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外的空气吸入到所述一对框架内,在所述一对框架的另一方的框架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处理盒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内的空气向所述一对框架外排出,分别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进入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充电器支撑壁中相对应的一个被导向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中相对应的一个。
发明效果:
因为能够抑制从感光鼓朝向充电器的空气的逆流,所以能够抑制感光鼓上的异物附着于充电电线而将充电电线弄脏的情况,能够保持充电性能。
因为在从左右方向看不与处理盒重叠的位置设置第一开口部,所以能够使空气从第一开口部顺畅地进入一对框架内。因此,从第一开口部进入一对侧壁内的空气从充电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后,容易产生一齐被吸引向充电器的气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的逆流。
因为设置有连接风扇与第二开口部的通道,所以能够通过风扇使通道内大致呈真空状态,使从各第二开口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致均等。因此,能够使各充电器中的空气气流呈现大致相同的状态,同样能够抑制各充电器中空气的逆流。
因为将通道用作用于收纳各齿轮机构的齿轮箱,所以,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因为在通道内设置各电机,所以能够通过在通道内流动的空气冷却各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充电器周围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3(a)是表示抽屉的说明图,(b)是表示通道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通道内的齿轮机构等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一对侧壁内的空气气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将一对框架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从轴向看第一开口部与处理盒重叠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进行详情的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方向,利用以使用彩色打印机时的使用者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面向纸面时的右侧为“前侧(跟前侧)”,面向纸面时的左侧为“后侧(里侧)”,面向纸面时的里侧为“右侧”,面向纸面时的跟前侧为“左侧”。另外,面向纸面时的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彩色打印机1具有向装置主体10内供给纸张P的供纸部20以及在被供给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30。
供纸部20有收纳纸张P的供纸盘21以及从供纸盘21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纸张P的纸张输送装置22。
图像形成部30具有扫描单元40、四个(多个)处理盒50、将四个处理盒50一体地支撑的作为感光鼓支撑体的一例的抽屉60、转印单元70、以及定影单元80。
扫描单元40设置在装置主体10内的上部且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棱镜、透镜以及反射镜等。而且,在扫描单元40中,激光束经过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路径,以高速扫描照射在各处理盒50的各感光鼓51的表面上。
处理盒50构成为在供纸部20上方在前后方向(一个方向)上并列排列,具有感光鼓51、充电器52、显影辊53、供给辊54、层厚限制片(省略图示)、以及色粉容纳室55。而且,各处理盒50可装拆地设置在抽屉60内。
抽屉60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支撑于装置主体10,可以经由开口10A拉出到装置主体10的外侧,该开口10A通过打开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前表面的前盖11而形成。此外,抽屉60可以构成为可相对于10装卸,还可以构成为若不使用工具等则无法从装置主体10取出。
转印单元70设置在供纸部20与处理盒50之间,具有驱动辊71、从动辊72、输送带73、以及转印辊74。
驱动辊71以及从动辊72在前后方向隔着间隔平行配置,在它们之间张设有由环形带构成的输送带73。输送带73的外侧的表面与各感光鼓51接触。此外,输送带73的内侧配置有四个转印辊74,这些转印辊74与各感光鼓41相对,且将输送带73夹持在这些转印辊74与各感光鼓51之间。该转印辊74在转印时通过恒电流控制而被施加转印偏压。
定影单元80配置在处理盒50以及转印单元70的里侧,具有加热辊81、以及与加热辊81相对配置并对加热辊81进行按压的加压辊82。
在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部30中,首先,使各感光鼓51的表面通过充电器52带一样的电之后,由扫描单元40进行曝光。由此,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下降,在各感光鼓51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利用显影辊53将色粉收纳室55内的色粉(显影剂)提供给感光鼓51上的静电潜像,由此在感光鼓51上承载色粉图像。
接着,通过使供给到输送带73上的纸张P在各感光鼓51与各转印辊74之间通过,将形成在各感光鼓51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而且,通过使纸张P在加热辊81与加压辊82之间通过,热定影转印在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
另外,通过定影单元80热定影的纸张P被输送到配设于定影单元80的下游侧的排纸辊91,从排纸辊91排出到排纸盘12上。
充电器52周围的构造:
接着,对充电器52周围的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充电器52具有充电电线52A、以及在与该充电电线52A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的截面为“コ”字型的栅极52B,该充电器52通过配置于感光鼓51的后斜上方的充电器支撑壁56支撑。充电器支撑壁56是处理盒50的一部分,形成为覆盖感光鼓51。具体地说,充电器支撑壁56以从前侧向后侧倾斜的状态从感光鼓51的上部、且中央部附近覆盖感光鼓51。此外,充电器支撑壁56的下端部延伸设置到感光鼓51的下部附近,形成为覆盖感光鼓51整体的形状。此外,在充电器支撑壁56形成有与处理盒50的内外连通的支撑孔56A,充电电线52A以及栅极52B被设置为位于该支撑孔56A内。此外,支撑孔56A沿着感光鼓51的轴向形成(参照图5)。
此外,栅极52B配置在充电电线52A与感光鼓51之间,在栅极52B的下壁部(与感光鼓51相对的壁)形成有用于在与充电电线52A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的多个缝隙B1。此外,多个缝隙B1沿感光鼓51的轴向形成(图示省略)。由此,通过充电电线52A产生离子时,该离子通过缝隙B1朝向感光鼓51。
如图3(a)所示,抽屉60具有作为一对框架的左右一对板状的侧壁61、62、连结各侧壁61、62的前后端的板状的前壁63及后壁64、以及设置于前壁63的前表面的把手部65。
如图1所示,一对侧壁61、62(只图示右侧的侧壁61)配置在感光鼓51的左右方向外侧(轴向外侧),将多个处理盒50之间夹在中间进行支撑。而且,在右侧侧壁61设置有用于将处于一对侧壁61、62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空气吸入到该一对侧壁61、62内(一对侧壁61、62之间)的多个第一开口部61A,在左侧的侧壁62设有用于将一对侧壁61、62内空气排出到该一对侧壁61、62的外侧的多个第二开口部62A(参照图3(a))。
第一开口部61A是与各处理盒50对应设置的矩形通孔,从左右方向看,设置在充电器支撑壁56的上侧(感光鼓51的相反侧)。更具体地说,第一开口部61A对应于四个处理盒设置有四个,设置在充电器52的上侧且从左右方向看不与处理盒50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空气从第一开口部61A顺畅地进入到一对侧壁61、62内,所以,易于产生如下的气流:从第一开口部61A进入到一对侧壁61、62内的空气从充电器5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后,朝向充电器支撑壁56的支撑孔56A的方向(下方),一齐被吸引向充电器52(参照图5)。
第二开口部62A是与各处理盒50对应设置的矩形通孔,从左右方向看,设置在充电器支撑壁56的下侧(感光鼓51侧)。更具体地说,第二开口部62A配置在充电器52的下侧(感光鼓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配置在倾斜的充电器支撑壁56的下端部与感光鼓51之间。由此,能够产生从第一开口部61A吸取到一对侧壁61、62内的空气经过充电器52后从第二开口部62A排出的空气气流,能够抑制从感光鼓51朝向充电器52的逆流。
此外,优选在处理盒50的左侧侧壁(与第二开口部62A相对的侧壁)设置与第二开口部62A相对的孔、切口等。由此,能够容易地从第二开口部62A吸入处理盒50内的空气。但是,该孔、切口并非必需的,处理盒50内的空气也可以通过例如处理盒50的下侧的开口(用于使感光鼓51向外部露出的开口)等被从第二开口部62A吸入。
此外,在装置主体10内设有图3(b)所示的通道100。通道10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的长方体状,配置成与安装于装置主体10的抽屉60的左侧的侧壁62的左侧邻接(参照图5)。
而且,在通道100右侧壁110形成有与各第二开口部62A相对的多个第三开口部111。由此,一对侧壁61、62内与通道100内连通。
此外,在通道100内设置有将通道100内(装置主体10内)的空气向装置主体10外排出的排气扇200。具体来说,排气扇200固定在左侧壁120上且从形成于通道100的左侧壁120的后侧下部的风扇用开口121朝向外部,通过与风扇用开口121相对地形成于装置主体10左侧壁(图示省略)的排气用开口将通道100内的空气向装置主体10外排出。
换言之,通道100形成为连接排气扇200与各第二开口部62A的通路。因此,能够通过排气扇200使通道100内呈真空状态,可以将一对侧壁61、62内的空气从各第二开口部62A大致均等地吸入通道100内。
此外,如图4所示,在通道10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感光鼓51的第一齿轮机构310、用于驱动多个显影辊53等的第二齿轮机构320、以及作为用于驱动第一齿轮机构310和第二齿轮机构320的驱动源的一例的第一电机330和第二电机340。
第一齿轮机构310具有与各感光鼓51对应的输出齿轮311、以及与邻接的输出齿轮311啮合的中间齿轮312,一个中间齿轮312与第一电机330啮合。第二齿轮机构320具有与各显影辊53对应的输出齿轮321、以及与邻接的输出齿轮321啮合的中间齿轮322,一个中间齿轮322与第二电机340啮合。
此外,各输出齿轮311、321与各感光鼓51和各显影辊53通过公知的连接机构连结、解除连结,通过该连接机构传递驱动力。因此,在抽屉60左侧侧壁62以及通道100的右侧壁110形成有与各连接机构对应的孔。
此外,通过在通道100内如此配置各齿轮机构310、320,能够将通道100用来作为用于收纳各齿轮机构310、320的齿轮箱,所以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此外,因为在通道100内设置各电机330、340,所以能够通过在通道100内流动的空气冷却各电机330、340。
充电器52周围的空气气流:
接着,参照图5,对充电器52周围的空气的气流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以一个充电器支撑壁56为代表进行图示,省略了其他的处理盒50的构造。
如图5所示,使排气扇200动作时,通道100内大致为真空状态,由此一对侧壁61、62内的空气被从各第二开口部62A吸入到通道100内。在一对侧壁61、62内,空气被从位于充电器支撑壁56的支撑孔56A的下侧的第二开口部62A吸引,形成从第一开口部61A经过支撑孔56A向第二开口部62A流动的空气气流。
具体地说,从第一开口部61A进入一对侧壁61、62内的空气在充电器支撑壁56的上方暂且沿着左右方向流动到左侧的侧壁62附近后,一齐流向大致整个支撑孔56A,该支撑孔56A位于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然后,空气经过支撑孔56A内的充电器52(穿过缝隙B1)而朝向感光鼓51后,沿着左右方向流向第二开口部62A,从第二开口部62A向一对侧壁61、62外排出。由此,能够抑制从感光鼓51朝向充电器52的空气的逆流。
根据上述说明,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因为能够抑制从感光鼓51朝向充电器52的空气的逆流,所以能够抑制感光鼓51上的异物附着于充电电线52A而将充电电线52A弄脏的情况,能够保持充电性能。
因为在从左右方向看不与处理盒50重叠的位置设置第一开口部61A,所以能够使空气从第一开口部61A顺畅地进入一对侧壁61、62内。因此,从第一开口部61A进入一对侧壁61、62内的空气从充电器5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后,容易产生一齐被吸引向充电器52的气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的逆流。
因为设置有连接排气扇200与第二开口部62A的通道100,所以能够通过排气扇200使通道100内大致呈真空状态,使从各第二开口部62A吸入的空气的量大致均等。因此,能够使各充电器52中的空气气流呈现大致相同的状态,同样能够抑制各充电器52中空气的逆流。
因为将通道100用作用于收纳各齿轮机构310、320的齿轮箱,所以,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因为在通道100内设置各电机330、340,所以能够通过在通道100内流动的空气冷却各电机330、340。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面所例示地那样以各种方式加以运用。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部件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61A以及第二开口部62A与处理盒的数量(四个)对应地设有四个,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若处理盒的数量为三个,则第一开口部61A以及第二开口部62A也可以分别为三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对框架的一例,例示了抽屉60的左右侧壁61、62(抽屉60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一对框架还可以为位于构成装置主体10的左右外壁的侧板的内侧的一对侧框架13、14。
即,在相对于构成装置主体10的一对侧框架13、14直接装拆多个处理盒50的结构中,只要在一对侧框架13、14分别设置第一开口部61A和第开口部62A即可。
此外,如图6所示,还可以构成为:一对侧框架13、14中的一方的侧框架14形成通道400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61A设置在从轴向看不与处理盒50重叠的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7所示,还可以将第一开口部61B配置在从轴向看与处理盒50重叠的位置。具体地说,可以使对应于一个处理盒50形成的第一开口部61B形成在从轴向看与其他处理盒50重叠的位置,所述其他处理盒50为与该一个处理盒50的充电器支撑壁56邻接的处理盒50。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产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空气气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装置主体10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扇200作为风扇,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将外部空气吸入到装置主体内的吸气风扇。此外,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吸气风扇设置在形成有第一开口部的框架的外侧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多个处理盒,所述多个处理盒分别具有感光鼓、使所述感光鼓带电的充电器、和支撑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撑壁,所述多个处理盒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以及
一对框架,该一对框架配置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外侧,对所述多个处理盒进行支撑,所述多个处理盒夹在所述一对框架之间,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框架的一方的框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与各处理盒对应地设置,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外的空气吸入到所述一对框架内,
在所述一对框架的另一方的框架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与各处理盒对应地设置,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内的空气向所述一对框架外排出,
从所述轴向看,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支撑壁的与所述感光鼓相反的相反侧,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充电器支撑壁的所述感光鼓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设置在从所述轴向看不与对应地设置的所述处理盒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风扇,该风扇设置在所述另一方的框架的所述轴向外侧,将装置主体内的空气向装置主体外排出;以及
通道,该通道连接所述风扇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内收容有用于驱动所述感光鼓或者向所述感光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的齿轮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齿轮机构的驱动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体地支撑所述多个处理盒、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装置主体的感光鼓支撑体,
所述一对框架为所述感光鼓支撑体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的第三开口部,使得所述一对框架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所述充电器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支撑壁位于所述一对框架之间,以将从所述第一开口部进入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二开口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多个处理盒,所述多个处理盒分别具有感光鼓、使所述感光鼓带电的充电器、和支撑所述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撑壁,所述多个处理盒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设置;以及
一对框架,该一对框架配置在所述多个感光鼓的轴向外侧,对所述多个处理盒进行支撑,所述多个处理盒夹在所述一对框架之间,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框架的一方的框架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处理盒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外的空气吸入到所述一对框架内,
在所述一对框架的另一方的框架上,分别与所述多个处理盒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部,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用于将所述一对框架内的空气向所述一对框架外排出,
分别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部进入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充电器支撑壁中相对应的一个被导向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部中相对应的一个。
CN201210027635.1A 2011-02-28 2012-02-0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650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1583 2011-02-28
JP2011-041583 2011-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0847A true CN102650847A (zh) 2012-08-29
CN102650847B CN102650847B (zh) 2014-04-30

Family

ID=46692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7635.1A Active CN102650847B (zh) 2011-02-28 2012-02-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3915B2 (zh)
JP (1) JP5825062B2 (zh)
CN (1) CN1026508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636A (zh) * 2013-03-25 2014-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168747A (zh) * 2015-05-21 2016-11-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8930A (ja) * 2011-09-05 2013-04-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1613B2 (ja) * 2012-11-21 2017-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6441A (ja) * 2019-10-01 2021-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7766A (ja) * 1989-07-21 1991-04-23 Fox Valley Syst Inc 二成分エアロゾル組成物及び物体の光反射率を増大させる方法
CN1073534A (zh) * 1991-12-20 1993-06-23 佳能株式会社 复印盒和成象系统
JPH09197766A (ja) * 1996-01-24 1997-07-31 Konica Corp 放電電極装置
JP2001337499A (ja) * 2000-05-26 2001-12-07 Ricoh Co Ltd 排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593A (ja) * 2003-04-30 2004-11-25 F & M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コロナ帯電装置
CN1719346A (zh) * 2004-07-06 2006-01-1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98509A (ja) * 2004-09-28 2006-04-13 Brother Ind Ltd 帯電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1937A (ja) * 2006-08-23 2008-03-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22073A (zh) * 2007-01-24 2010-01-06 文蒂瓦公司 防止在电晕电极上聚集灰尘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69246U (zh) * 1987-10-28 1989-05-08
JPH08314337A (ja) * 1995-05-16 1996-11-29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92805A (ja) 1996-04-26 1997-11-11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送風装置
JPH11143185A (ja) * 1997-11-10 1999-05-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42146A (ja) * 1999-02-18 2000-09-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452A (ja) * 2003-01-28 2004-08-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0574A (ja) 2003-09-16 2005-04-07 Ricoh Co Ltd 減速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373B2 (ja) 2005-08-12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07050626A (ja) * 2005-08-18 2007-03-0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5247B2 (ja) * 2005-12-27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6944A (ja) * 2006-09-12 2008-04-24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83305A (ja) * 2006-09-27 2008-04-10 Fuji Xerox Co Ltd 排気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8489B2 (ja) * 2007-08-10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2622B2 (ja) * 2008-05-19 2013-04-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002711A (ja) * 2008-06-20 2010-01-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53541B1 (ja) * 2008-10-17 2009-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40526B2 (ja) * 2010-09-30 2011-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7766A (ja) * 1989-07-21 1991-04-23 Fox Valley Syst Inc 二成分エアロゾル組成物及び物体の光反射率を増大させる方法
CN1073534A (zh) * 1991-12-20 1993-06-23 佳能株式会社 复印盒和成象系统
JPH09197766A (ja) * 1996-01-24 1997-07-31 Konica Corp 放電電極装置
JP2001337499A (ja) * 2000-05-26 2001-12-07 Ricoh Co Ltd 排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593A (ja) * 2003-04-30 2004-11-25 F & M Imaging Technology Co Ltd コロナ帯電装置
CN1719346A (zh) * 2004-07-06 2006-01-1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98509A (ja) * 2004-09-28 2006-04-13 Brother Ind Ltd 帯電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1937A (ja) * 2006-08-23 2008-03-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22073A (zh) * 2007-01-24 2010-01-06 文蒂瓦公司 防止在电晕电极上聚集灰尘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636A (zh) * 2013-03-25 2014-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076636B (zh) * 2013-03-25 2017-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168747A (zh) * 2015-05-21 2016-11-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94527A (ja) 2012-10-11
US20120219314A1 (en) 2012-08-30
JP5825062B2 (ja) 2015-12-02
US8693915B2 (en) 2014-04-08
CN102650847B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084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812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2011B2 (ja) 作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710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US2015002368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502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079431A1 (en) Charg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unit
US118222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oling fans positioned relative to arrangement direction of image forming stations
JP20210092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96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101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26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61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1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8093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811858B2 (en) Charging unit and discharging unit
US117200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ir exhaust system for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ed housings
JP20120139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093A (ja) フレーム構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4938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sheet conveying portion
JP20230157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30170043A1 (en) Image-forming machine having a development station with a dusting control system
JP56484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282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60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