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53876U - 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53876U
CN202153876U CN2011200900420U CN201120090042U CN202153876U CN 202153876 U CN202153876 U CN 202153876U CN 2011200900420 U CN2011200900420 U CN 2011200900420U CN 201120090042 U CN201120090042 U CN 201120090042U CN 202153876 U CN202153876 U CN 202153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creening
threshing
sheller unit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900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祐二
井上喜博
三井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53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538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该脱粒部将整个割取穗秆投入到处理室进行脱粒处理,还具有筛选部,该筛选部利用摆动筛选装置的摆动筛选和来自扇车的筛选风而对从所述处理室经承接网落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并具有位于所述处理室后端部的送尘口和设在机体后部的排尘口,该排尘口将来自所述摆动筛选装置的尘埃与来自所述扇车的筛选风一起排出到机体外,该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连通所述排尘口的尘埃输送路径上将排尘调整体设置在所述尘埃输送路径的位于所述送尘口的下方的部位。该脱粒装置难以产生脱粒处理物的排出不良现象并可抑制谷粒损失和尘埃混入。

Description

脱粒装置
本申请是下述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1020138336.1
申请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名称: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粒装置,具有将整个割取穗秆投放到处理室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具有通过摆动筛选装置的摆动筛选和来自扇车的筛选风而对从所述处理室经承接网落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的筛选部,并具有:送尘口,其位于所述处理室的后端部;以及排尘口,其设在机体后部,将来自所述摆动筛选装置的尘埃与来自所述扇车的筛选风一起排出到机体外。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具有利用筛选风将来自筛选部30的排出用的处理物移送到位于机体1后端部的尘埃排出口45的风力排尘路径B,在比该风力排尘路径B的尘埃排出口45少许进入机体内侧的部位设有摆动开闭自如的排尘控制体60,通过联动机构70使该排尘控制体60和排杆(日文:排ワラ)输送装置20的输送导杆相联动。
当供给到处理室12的穗秆量变多,从而供给到排秆输送装置20的脱粒排秆量变多时,排尘控制体60被操作成打开姿势而将风力排尘路径B操作到打开侧。
当供给到处理室12的穗秆量变少,从而供给到排秆输送装置20的脱粒排秆量变少时,排尘控制体60被操作成闭合姿势而将风力排尘路径B操作到关闭侧(各符号是记载在公报上的符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7097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具有将整个割取穗秆投放到处理室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的脱粒装置中,在通过应用上述以往的技术要抑制谷粒与筛选处理物一起排出到脱粒机体外的谷粒损失、以及要抑制尘埃进入由筛选部回收的谷粒中的尘埃混入的场合,会发生与脱粒部所产生的秆屑等脱粒处理物的排出有关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应用了上述以往技术的场合,在与脱粒机体的排尘口连通的尘埃输送路径中,在向着脱粒机体的排尘口而离开位于处理室的送尘口下方的部位的部位设有排尘调整体,可将该排尘调整体切换成移动到尘埃输送路径的关闭侧的排出限制状态,和移动到尘埃输送路径的打开侧的限制解除状态。
即,为了能够抑制谷粒与尘埃一起被排出到机体外,利用切换到排出限制状态的排尘调整体将尘埃输送路径操作到关闭侧,在尘埃输送路径中的、比位于处理室的送尘口下方的部位还下游侧对处理物的流动进行限制。为了能够抑制尘埃混入由筛选部回收的谷粒中,通过将排尘调整体切换到限制解除状态而将尘埃输送路径操作到打开侧,使尘埃输送路径中的处理物容易流动。
因此,当利用排尘调整体将尘埃输送路径操作到关闭侧时,在尘埃输送路径中的、比位于处理室的送尘口下方的部位还下游侧对处理物的流动进行限制,由此,从处理室的送尘口排出的秆屑等脱粒处理物向排尘口的流动也被限制。当脱粒装置其处理室中投入有秆根部至穗梢的整个割取穗秆时,从处理室的送尘口排出的秆屑的大小和量往往增大,因此,一旦限制从处理室的送尘口排出的脱粒处理物向排尘口流动,则从处理室的送尘口排出的处理物的流动容易恶化。另外,容易形成处理室中处理物的滞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是整个割取穗秆投入到处理室内的结构,难以发生脱粒处理物的排出不良现象且可抑制谷粒损失和尘埃混入。
第1实用新型是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该脱粒部将整个割取穗秆投入到处理室进行脱粒处理,还具有筛选部,该筛选部利用摆动筛选装置的摆动筛选和来自扇车的筛选风从所述处理室经承接网落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并具有位于所述处理室后端部的送尘口和设在机体后部的排尘口,该排尘口将来自所述摆动筛选装置的尘埃与来自所述扇车的筛选风一起排出到机体外,该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连通所述排尘口的尘埃输送路径上设有排尘调整体。
采用第1实用新型的结构,难以发生脱粒处理物的排出不良现象且可抑制谷粒损失和尘埃混入。
第2实用新型是,所述排尘调整体设置在所述尘埃输送路径的位于所述送尘口下方的部位。
第3实用新型是,将所述排尘调整体设置在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的正下方。
第4实用新型是,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设置于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的支承构件上。
第5实用新型是,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从所述承接网延伸出的支承构件上。
第6实用新型是,所述排尘调整体由弹性板状体构成。
第7实用新型是,设置有排尘调整体,该排尘调整体能够自如地切换成移动到连通所述排尘口的尘埃输送路径的关闭侧而对所述排尘口的尘埃排出予以限制的排出限制状态、以及移动到所述尘埃输送路径的打开侧而对所述排尘口的尘埃排出的限制予以解除的限制解除状态。
采用第7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排尘调整体设置在尘埃输送路径中的送尘口下方的部位,因此,即使排尘调整体是排出限制状态和限制解除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都可避免处理室的送尘口被排尘调整体关闭、或处理室的送尘口至尘埃输送路径的路径被排尘调整体关闭的现象,可使从处理室送尘口排出的处理物顺利地流入尘埃输送路径。
当排尘调整体切换成限制解除状态时,尘埃输送路径被切换到打开侧,来自筛选部的处理物容易流动到脱粒机体的排尘口,从而来自筛选部的尘埃容易排出到脱粒机体外,因此,容易将来自处理室的送尘口的秆屑排出到脱粒机体外,并且容易抑制由筛选部回收的谷粒中混入尘埃。
当排尘调整体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时,尘埃输送路径在处理室的送尘口下方被切换到关闭侧,限制来自筛选部的处理物向脱粒机体的排尘口流动,从而应由筛选部回收的谷粒难以与尘埃一起从排尘口被排出到脱粒机体外,因此,容易将来自处理室的送尘口的秆屑排出到脱粒机体外,同时容易避免应由筛选部回收的谷粒被排出到脱粒机体外的现象。
因此,通过适当切换操作排尘调整体,可抑制由筛选部回收的谷粒中混入尘埃的尘埃混入,抑制谷粒与尘埃一起被排出到脱粒机体外的谷粒损失。而且,即使为了抑制谷粒损失而排尘调整体被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也可将处理室的送尘口所排出的秆屑等顺利地排出到脱粒机体外,容易顺利地进行脱粒处理。
第8实用新型是,将所述排尘调整体从所述承接网的处理滚筒周向的一端部一直设置至另一端部。
采用第8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承接网的处理滚筒周向的周边中的任一部位都使排尘调整体产生作用,从而可对筛选处理物的流动进行限制。
因此,在承接网的处理滚筒周向的周边中的任一部位都可适当地对筛选处理物的流动进行限制,从而可有效地抑制谷粒损失。
第9实用新型是,所述排尘调整体构成为,以通过摆动变形而切换成所述排出限制状态和所述限制解除状态,并通过弹性回复力而恢复成所述排出限制状态。
采用第9实用新型的结构,当筛选风力调整得较强时,通过筛选风的推压操作而将排尘调整体切换成限制解除状态,可使处理物容易流出,当筛选风力调整得较弱时,通过弹性回复力而将排尘调整体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由排尘调整体而容易抑制谷粒的飞散排出。
因此,当筛选风力调整得较强时,不仅筛选风产生的处理物移送作用变强,而且排尘调整体通过筛选风被自然而然地切换成限制解除状态,难以成为处理物排出的障碍,作为整体可迅速排出处理物,可通过简单操作得到这种状态。当筛选风力调整得较弱时,不仅筛选风产生的处理物移送作用变弱,可抑制筛选风所带来的处理物的飞散,而且排尘调整体利用弹性回复力被自然而然地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作为整体可有效地抑制谷粒的飞散排出,可通过简单操作得到这种状态。
第10实用新型构成为,从所述扇车的旋转叶片旋转轴芯方向看,所述扇车的吸气口中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而位于送风口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的配置高度比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而位于送风口侧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的配置高度还高。
若吸气口中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而位于送风口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的配置高度与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而位于送风口侧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的配置高度相同,则吸气口在送风口的附近较大地打开,在送风口的附近进行大量的吸气,容易供给强风的筛选风。采用第8实用新型的结构,可避免吸气口在送风口的附近较大地打开,防止在送风口的附近进行过量的吸气,当以油菜籽那样的作物作为脱粒对象时,可供给适当风力的筛选风。
因此,当以油菜籽那样的作物作为脱粒对象时,可供给适当风力的筛选风,可进行良好地抑制尘埃混入谷粒以及谷粒向机体外飞散的筛选处理。
第11实用新型构成为,在所述摆动筛选装置上设有粒状物用筛网(日文:グレンシ一ブ),在所述摆动筛选装置被摆动操作到输送上游侧的行程末端的状态下,所述粒状物用筛网的输送下游侧端位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的正上方。
采用第11实用新型的结构,无论摆动筛选装置的摆动位置如何,粒状物用筛网的输送下游侧端位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的上方,可使从粒状物用筛网的输送下游侧端落下的筛选处理物难以落下到第一处理物输送器上,且可精度良好地使从粒状物用筛网的输送下游侧端落下的筛选处理物落下到第二处理物输送器上。
因此,能以尘埃混入较少的质量良好的状态来回收谷粒,且能精度良好地使第二处理物输送器接纳第二处理物,从而能正确地对第二处理物进行以后的处理。
第12实用新型构成为,所述承接网具有承接网本体以及多根装卸式横条,所述承接网本体具有在所述承接网的前后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而固定设置的常设式横条,并在所述承接网本体的前端侧具有配设在相邻的一对常设式横条之间的横条安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表示沿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摆动筛选装置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排尘调整体的限制解除状态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扇车的上吸气口被调节到关闭侧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扇车的上吸气口被调节到打开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a是表示承接网的标准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承接网的横条增设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具有第1其他实施形态的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9a是表示具有第1其他实施形态的承接网的标准状态的俯视图,图9b是表示具有第1其他实施形态的承接网的漏下孔细分化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装备有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装备有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该联合收割机包括:行进机体1,其装备有设有驾驶座位20的驾驶部2;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脱粒装置4,其设在行进机体1的机体框架10后部侧;袋装部13,其在行进机体横向与脱粒装置4并排地设在行进机体1的机体框架10后部侧;以及割取前处理装置6,其进料器60绕行进机体横向轴芯X上下摆动自如地连接在脱粒装置4的前部上。
该联合收割机主要对油菜籽进行收获作业。
即,行进机体1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进装置11、11,利用来自发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对左右一对行进装置11、11进行驱动而自行行进,发动机位于驾驶座位20的下方。
割取前处理装置6通过利用升降气缸12使进料器60绕轴芯X作上下摆动操作,而升降成与进料器60前端部连接设置的前处理框架61下降到地面附近的下降作业状态、和前处理框架61离开地面较高上升的上升非作业状态。
当使割取前处理装置6成为下降作业状态并使行进机体1行进时,割取前处理装置6割取竖立穗秆(日文:植立榖稈),利用进料器60将秆根部至穗梢的整个割取穗秆供给到脱粒装置4。脱粒装置4对割取穗秆进行脱粒处理,并利用扬谷装置21将谷粒供给到谷粒袋装部13的漏斗形的谷粒箱14。
现对割取前处理装置6进行详述。
割取前处理装置6除了具有进料器60和前处理框架61外,还具有:横向进给螺旋推运器65,其驱动自如地设在前处理框架61的内部;理发剪子形的割取装置63,其驱动自如地设在前处理框架61所具有的平台61A的前端部上;左右一对分草件62、62,其连接设置在前处理框架61的前端部上;旋转轮64,其驱动自如地支承在左右一对支承臂64A的前端部上,该左右一对支承臂64A从前处理框架61的基端侧的上部上下摆动操作自如地向行进机体前方伸出;以及分草装置30,其设在前处理框架61的行进机体横向的左外侧。
分草装置30由理发剪子形的纵向割取装置构成,该纵向割取装置以沿行进机体上下方向的安装姿势安装在前处理框架61和从前处理框架61向行进机体上方伸出的支柱31上。分草装置30利用纵向割取装置的固定刀和驱动成相对于该固定刀作往复滑动的可动刀,将来自分草件62的竖立穗秆的分草件62所作用的部位的穗梢侧予以切断,由此,将来自分草件62的竖立穗秆分离为割取对象和非割取对象。纵向割取装置受割取装置63的动力传递而被驱动。
旋转轮64利用扒拢叉64a将割取对象的竖立穗秆的穗梢侧扒拢到前处理框架61的内部。割取装置63对割取对象的竖立穗秆进行割取。横向进给螺旋推运器65将割取穗秆移送到进料器60的前侧,利用横向进给螺旋推运器65所具有的一体旋转自如的扒送杆65a将到达进料器60前侧的割取穗秆送入到进料器60的输送管道的前端部内。进料器60利用输送管道内部的环形转动式输送器60a而将送入输送管道内的割取穗秆扬送到脱粒装置4的前端部,并将秆根部至穗梢的整个割取穗秆送入脱粒装置4的处理室41(参照图3)内。
现对脱粒装置4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脱粒装置4的纵剖侧视图。图4是沿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脱粒装置4包括:脱粒部4A,该脱粒部4A具有位于脱粒机体40上部内的处理室41;以及筛选部4B,该筛选部4B具有位于处理室41下方的筛选室50。
脱粒部4A除了具有处理室41外,还具有设在该处理室41内的处理滚筒42,和沿着该处理滚筒42周围而设在处理室41内的承接网70。
处理滚筒42的旋转支轴42A与设在脱粒机体40前壁外表面侧的脱粒驱动机构43联动,处理滚筒42,通过其旋转支轴42A由脱粒驱动机构43驱动而绕旋转支轴42A的脱粒机体前后方向的轴芯即处理滚筒旋转轴芯P被旋转驱动。
处理滚筒42包括:位于处理滚筒42前端部的倾斜筒部44;以及前端与该倾斜筒部44后端相连的脱粒处理部45。倾斜筒部44具有一体旋转自如地立设在倾斜筒部44外周面上的一对螺旋叶片46、46。脱粒处理部45包括:处理齿支承杆45a,其由沿处理滚筒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的朝向处理滚筒前后方向的圆形钢管所构成;板状的连接体45b,其在脱粒处理部45的前端部、后端部和中间部将处理齿支承杆45a连接,该脱粒处理部45构成为杆屑容易流动到脱粒处理部45的内部的结构。脱粒处理部45具有按在处理滚筒周向和处理滚筒旋转轴芯方向排列的配置而安装在各处理齿支承杆45a上的杆形滚筒齿47。
脱粒部4A如下所述对来自进料器60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处理。
利用处理滚筒41的倾斜筒部44的螺旋叶片46,将由进料器60的输送器60a送入到位于处理室41前端部的入口底板48上的秆根部至穗梢的整个割取穗秆向脱粒机体后方输送,从而将其供给到处理室41的承接网70所处的部位。在该部位,利用处理滚筒42的脱粒处理部45中的滚筒齿47和承接网70所产生的捋作用对割取穗秆进行脱粒处理。经脱粒处理形成的谷粒,从沿处理滚筒周向和处理滚筒旋转轴芯方向并排设在承接网70上的处理物漏下孔漏下到筛选室50。经脱粒处理形成的秆屑等尘埃,从位于处理室41后端部的送尘口49向脱粒机体后方排出。
送尘口49由承接网70的后端缘和处理室41的后壁41a下端缘形成。
筛选部4B除了具有筛选室50外,还具有:驱动成摆动自如地设在筛选室50上部的摆动筛选装置51;设在该摆动筛选装置51的前端侧下方的扇车52;在脱粒机体前后方向并排设在筛选室50底部的螺旋输送式的第一处理物输送器53以及螺旋输送式的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
如图3、图4所示,摆动筛选装置51具有:筛选箱51a;在脱粒机体前后方向并排设在该筛选箱51a内侧上部的上部粒状物用盘55、颖壳筛56和逐稿器57(日文:ストロ一ラツク);在脱粒机体前后方向并排设在筛选箱51a内侧下部的下部粒状物用盘58以及粒状物用筛网59。
筛选箱51a的前端部两横侧通过摆动环80而支承在脱粒机体40的横侧壁上。与筛选箱51a的后端部两横侧连接的支承臂81通过偏心凸轮83而支承在筛选驱动轴82上,筛选驱动轴82旋转驱动自如地支承在脱粒机体40的两横侧壁上。偏心凸轮83与筛选驱动轴82连接成一体旋转自如,且相对旋转自如地内嵌在支承臂81中,摆动筛选装置51受到由筛选驱动轴82旋转驱动的偏心凸轮83的驱动力而被向脱粒机体前后方向摆动驱动。
图6是表示扇车52的侧视图。如该图和图3所示,扇车52包括:设在脱粒机体40前端部的扇车箱90;以及绕脱粒机体横向的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旋转驱动自如地设在该扇车箱90内部的旋转叶片91。
扇车箱90包括:连接在脱粒机体40的左右横侧壁的前端部互相之间的箱本体90a;以及由脱粒机体40的左右横侧壁的前端部构成的箱横侧壁90b。扇车箱90具有设在左右箱横侧壁90b上的吸气口92和向脱粒机体后方地设在箱本体90a上的送风口93。
扇车52通过对其旋转叶片91向旋转方向F(参照图3)旋转驱动,而从左右的吸气口92将空气吸入到扇车箱90的内部而发生筛选风,并将所发生的筛选风从送风口93供给到筛选室50内。
通过扇车52供给到筛选室50内的筛选风,进入从下方向上方穿过摆动筛选装置51的粒状物用筛网59、颖壳筛56以及逐稿器57的筛选风道,对接受摆动筛选装置51的摆动筛选的处理物进行风筛选处理。结束风筛选处理后的筛选风流入使筛选风道和位于脱粒机体40后壁部的排尘口40a连通的尘埃输送路径85,并从排尘口40a向脱粒机体40的外部流出。由此,由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将摆动筛选装置51中产生的秆屑等尘埃经尘埃输送路径85而输送到排尘口40a,并从排尘口40a排出到脱粒机体40的外部。
尘埃输送路径85是从摆动筛选装置51的后部通过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下方而到达排尘口40a,从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排出的秆屑流入尘埃输送路径85的中途而与来自筛选部4B的尘埃合流。由此,由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将来自摆动筛选装置51的尘埃和从处理室41送尘口49排出的秆屑经尘埃输送路径85而输送到排尘口40a,并从排尘口40a排出到脱粒机体40的外部。
因此,筛选部4B如下所述对来自脱粒部4A的脱粒处理物进行处理。
即,由摆动筛选装置51接住从承接网70漏下的脱粒处理物,并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1的摆动筛选和来自扇车52的筛选风的风筛选将脱粒处理物筛选为谷粒和尘埃。使谷粒中的第一物落下到第一处理物输送器53上,并利用第一处理物输送器53使其沿沟形的输送导向件53a向脱粒机体横向输送并排出到脱粒机体外。使谷粒中的第二物落下到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上,并利用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使其沿沟形的输送导向件54a排出到脱粒机体横向外侧。由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排出到脱粒机体40横向外侧的第二物,通过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连接的扬送装置(未图示)而返回到摆动筛选装置51的前端侧。利用由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使尘埃通过尘埃输送路径85,并在尘埃输送路径85与来自送尘口49的尘埃合流而输送到排尘口40a,然后从排尘口40a与筛选风一起排出到脱粒机体40的外部。
现对摆动筛选装置51的筛选处理进行详述。
由上部粒状物用盘55、颖壳筛56和逐稿器57接住从处理室41漏下到承接网70并落下的处理物,并由上部粒状物用盘55、颖壳筛56及逐稿器57将其向脱粒机体后方输送,同时进行粗筛选处理。由下部粒状物用盘58和粒状物用筛网59来接住以混有单粒化谷粒和带有桔梗的谷粒等的状态从颖壳筛56漏下的筛选处理物,由下部粒状物用盘58和粒状物用筛网59将其向脱粒机体后方输送,同时进行精筛选处理,筛选为作为第一物的单粒化谷粒、作为第二物的带有桔梗的谷粒和秆屑等的混合物、和作为第三物的秆屑等的尘埃。使第一物从粒状物用筛网59的输送中途漏下并落下到第一处理物输送器53上。使第二物从粒状物用筛网59的输送下游侧端59a落下到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上。
图5是表示当摆动筛选装置51位于处理物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输送上游侧)的行程末端的状态下的摆动筛选装置51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之间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当偏心凸轮83的凸轮面中离开旋转轴芯Z的直线距离为最大的部位83a处于通过旋转轴芯Z的水平线上、且相比于旋转轴芯Z位于脱粒机体前方侧时,则摆动筛选装置51位于输送上游侧的行程末端。在摆动筛选装置51位于输送上游侧的行程末端的状态下,粒状物用筛网59和第二输送器54被配置设定成粒状物用筛网59的输送下游侧端59a位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正上方的关系,无论摆动筛选装置51的摆动位置如何,使粒状物用筛网59的输送下游侧端59a位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的上方,使从粒状物用筛网59的输送下游侧端59a落下的处理物精度良好地落下到第二处理物输送器54上。
如图3所示,在尘埃输送路径85中的位于送尘口49下方的部位,在承接网70的后端部的正下方配设有排尘调整体86。如图4所示,排尘调整体86,以遍及承接网70的处理滚筒周向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的状态支承在支承构件87上,而支承构件87沿处理滚筒周向设置在承接网70的后端部上。排尘调整体86由从支承构件87垂下的橡胶板构成,承受沿尘埃输送路径85流动的筛选风的推压力,并利用该推压力的强度和排尘调整体86所具有的弹性回复力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和限制解除状态。排尘调整体86由沿处理滚筒周向进行分割的多片分割橡胶板86a构成,可精度良好地对应筛选风的推压力的变化而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和限制解除状态。
图5实线所示的排尘调整体86表示已被切换成限制解除状态的排尘调整体86。如在该图实线所示的排尘调整体86那样,当沿尘埃输送路径85流动的筛选风变强、由筛选风的推压力使排尘调整体86上升摆动操作时,排尘调整体86成为限制解除状态。处于限制解除状态的排尘调整体86,相对于尘埃输送路径85移动到将尘埃输送路径85打开的打开侧,对尘埃从排尘口40a向脱粒机体外排出的限制予以解除。即,排尘调整体86难以成为沿尘埃输送路径85而欲向排尘口40a流动的筛选风及尘埃的流动阻力,容易使尘埃向脱粒机体外排出。排尘调整体86被上升摆动操作时,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进行上升摆动。
此时,排尘调整体86不成为使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与尘埃输送路径85之间大部分闭合的状态,而使从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排出的尘埃容易向尘埃输送路径85流动。
图3实线所示的排尘调整体86表示已被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的排尘调整体86。如在该图实线所示的排尘调整体86那样,当沿尘埃输送路径85流动的筛选风变弱、排尘调整体86在上升摆动后利用其所具有的弹性回复力而作下降摆动时,排尘调整体86成为排出限制状态。处于限制解除状态的排尘调整体86,相对于尘埃输送路径85移动到在位于送尘口49下方的部位将尘埃输送路径85关闭的关闭侧,对筛选部4B所产生的尘埃从排尘口40a向脱粒机体外排出予以限制。即排尘调整体86容易成为沿尘埃输送路径85而欲向排尘口40a流动的筛选风及尘埃的流动阻力,从而限制尘埃从排尘口40a排出,以抑制谷粒混入筛选部4B所产生的尘埃中而向脱粒机体外排出。
此时,排尘调整体86位于尘埃输送路径85中的送尘口49下方的部位,难以成为从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排出到尘埃输送路径85的尘埃的流动阻力,使从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排出的尘埃容易向排尘口40a流动。
如图6所示,扇车52的左右吸气口92由设在箱横侧壁90b上的一个开口的一部分所形成。即,设在箱横侧壁90b上的一个开口的一部分由如下部件闭合:为支承旋转叶片91的旋转支轴而与脱粒机体40横侧壁连接的撑板94;相比于该撑板94而设在脱粒机体下方侧的下盖板95;相比于撑板94而设在脱粒机体上方侧的上盖板98;以及支承在该上盖板98上的开口调节板96,一个开口中的保持打开的部分为吸气口92。
由此,扇车52的左右吸气口92包括:相比于撑板94而位于脱粒机体上方侧的上吸气口92a;以及相比于撑板94而位于脱粒机体下方侧的下吸气口92b,左右吸气口92的从扇车52的旋转叶片旋转轴芯方向看的形状成为如下形状:吸气口92中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位于送风口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92U的配置高度比吸气口92中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位于送风口侧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92D的配置高度高。
吸气口92中的相对于扇车52的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位于送风口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92U是上吸气口92a的最低位置,由撑板94的上边部位来设定。吸气口92中的相对于扇车52的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位于送风口侧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92D是下吸气口92b的最低位置,由下盖板95的纵边部位来设定。
扇车52的左右吸气口92的开口调节板96通过支点轴99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上盖板98上,通过沿着设在上盖板98上的圆弧形的导向孔98a而绕支点轴99被摆动操作,由此将上吸气口92a调节到开闭侧,从而对吸气口92整体的开口面积进行增减调节。
即,通过开口调节板96的摆动操作对吸气口92的开口面积进行增减调节,由此可对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进行强弱调节。
图6a是表示扇车52的上吸气口92a被调节到关闭侧状态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扇车52的上吸气口92a被调节到打开侧状态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吸气口92中的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位于送风口93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92U的配置高度比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91a而位于送风口侧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92D的配置高度高这种最低位置92U与最低位置92D的位置关系无论吸气口92的开口面积的增减调节如何都不变化,可对油菜籽的收获进行适当的筛选风的强弱调节。
即,当筛选部4B产生的尘埃量较多时,通过扇车52的开口调节板96的摆动调节,而将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调节到强风侧。这样,能够加强筛选风的尘埃输送作用,且排尘调整体86利用筛选风的推压力被自然而然地切换操作成限制解除状态而可对尘埃输送路径85的送尘口49下方的尘埃流动的限制予以解除,由此可利用筛选风使筛选部4B产生的尘埃经尘埃输送路径85而顺利地向排尘口40a输送,筛选部4B产生的尘埃可迅速地向脱粒机体外排出。
当筛选部4B产生的尘埃量较少时,通过扇车52的开口调节板96的摆动调节,而将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调节到弱风侧。这样,能够减弱筛选风的尘埃输送作用,且排尘调整体86利用弹性回复力被自然而然地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而可在尘埃输送路径85的送尘口49下方对尘埃流动予以限制,由此可抑制应由筛选部4B回收的谷粒与尘埃一起被输送到排尘口40a并向脱粒机体外排出。
当将扇车52供给的筛选风调节到强风侧和弱风侧的任一侧时,由于排尘调整体86位于尘埃输送路径85中的送尘口49下方的部位,因此可避免送尘口49或送尘口49至尘埃输送路径85的路径被排尘调整体86关闭的情况,从处理室41的送尘口49排出的秆屑顺利地流入尘埃输送路径85并从排尘口40a顺利地向脱粒机体外排出。
如图7所示,承接网70具有承接网本体71和多根装拆式的横条72。
承接网本体71具有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设置在承接网70前后方向的常设式横条73,在承接网本体71的前端侧具有配设在相邻的一对常设式横条73、73互相之间的横条安装部74。装拆式横条72,在设于横条72两端部的连接部72a上利用畚斗螺钉和凸缘螺母而与承接网本体71的横条安装部74进行装拆。
图7a是表示承接网70的标准状态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承接网70通过将装拆式横条72从承接网本体71上卸下而成为标准状态。标准状态的承接网70,其承接网前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和承接网后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是相同的。
图7b是表示承接网70的横条增设状态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承接网70通过将装拆式横条72安装在承接网本体71的各横条安装部74上而成为横条增设状态。横条增设状态的承接网70在承接网70的前端侧除了具有常设式横条73外,还具有装拆式横条72,承接网前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小于承接网后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
(第1其它实施形态)
图8是表示具有第1其它实施形态的脱粒装置4的纵剖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具有第1其它实施形态的脱粒装置4中,其排尘调整体86设置在尘埃输送路径85的位于送尘口49下方的部位中从承接网70的后端向排尘口40a所位于的一侧稍微离开的部位上。排尘调整体86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从承接网70延伸出的支承构件88上,利用筛选风的推压操作和排尘调整体86的弹性回复力而上下摆动,切换成排出限制状态和限制解除状态。
图9是表示具有第1其它实施形态的承接网70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具有第1其它实施形态的承接网70,具有隔开规定间隔地并排配置在承接网70前后方向并固定设置在框体77上的固定式横条73,并在承接网70的前端侧具有一根一根配设在相邻的一对固定式的横条73、73互相之间的移动式的横条75。各移动式横条75被滑动调节自如地支承在纵条76和框体77上,可在该滑动调节后的位置进行固定。
图9a是表示承接网70的标准状态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承接网70,通过将各移动式横条75滑动调节到靠近固定式横条73的安装位置而成为标准状态。标准状态的承接网70,其承接网前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和承接网后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是相同的。
图9b是表示承接网70的漏下孔细分化状态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承接网70,通过将各移动式横条73滑动调节到位于固定式横条73互相之间的安装位置而成为漏下孔细分化状态。漏下孔细分化状态的承接网70,在承接网70的前端侧隔开间隔地具有固定式的横条73和滑动式的横条75,承接网前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比承接网后端侧的处理物漏下孔的尺寸小。
产业上的实用性
作为排尘调整体86,除了用橡胶板形成外,可由树脂片等各种弹性板状体形成,还可采用利用弹性回复力而从限制解除状态切换到排出限制状态的构成,或采用利用电动机等的驱动力切换成限制解除状态和排出限制状态的构成。采用任何一种构成,都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11)

1.一种脱粒装置,具有脱粒部,还具有筛选部,该筛选部利用摆动筛选装置的摆动筛选和来自扇车的筛选风对从所述处理室经承接网落下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并具有位于所述处理室后端部的送尘口和设在机体后部的排尘口,该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连通所述排尘口的尘埃输送路径上设有排尘调整体,所述排尘调整体设置在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设置于所述承接网的后端部的支承构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从所述承接网延伸出的支承构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从所述承接网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出的支承构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支承构件的延伸端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调整体支承在从所述承接网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出的支承构件的延伸端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尘调整体能够自如地切换成移动到连通所述排尘口的尘埃输送路径的关闭侧而对所述排尘口的尘埃排出予以限制的排出限制状态、以及移动到所述尘埃输送路径的打开侧而对所述排尘口的尘埃排出的限制予以解除的限制解除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扇车的旋转叶片旋转轴芯方向看,所述扇车的吸气口中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而位于送风口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的配置高度比相对于旋转叶片旋转轴芯而位于送风口侧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最低位置的配置高度还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动筛选装置上设有粒状物用筛网,在所述摆动筛选装置被摆动操作到输送上游侧的行程末端的状态下,所述粒状物用筛网的输送下游侧端位于第二处理物输送器的正上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处理室中具有处理滚筒,
所述处理滚筒包括:位于处理滚筒前端部的倾斜筒部;以及前端与该倾斜筒部后端相连的脱粒处理部,
所述倾斜筒部具有一体旋转自如地立设在该倾斜筒部外周面上的一对螺旋叶片,
所述脱粒处理部包括:处理齿支承杆,该处理齿支承杆沿处理滚筒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且朝向处理滚筒前后方向;板状的连接体,该板状的连接体在所述脱粒处理部的前端部、后端部和中间部将处理齿支承杆连接,
所述脱粒处理部具有按在处理滚筒周向和处理滚筒旋转轴芯方向排列的配置而安装在各处理齿支承杆上的杆形滚筒齿。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调整体由弹性板状体构成。
CN2011200900420U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38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9318 2009-03-03
JP2009049318A JP4880713B2 (ja) 2009-03-03 2009-03-03 脱穀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83361U Division CN201830680U (zh)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53876U true CN202153876U (zh) 2012-03-07

Family

ID=4296283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005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3469U (zh)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CN20112009004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3876U (zh)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CN2010201383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0680U (zh)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005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3469U (zh)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83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0680U (zh) 2009-03-03 2010-03-03 脱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80713B2 (zh)
CN (3) CN20204346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3951B1 (ko) * 2011-08-30 2014-02-18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탈곡장치
CN102771263A (zh) * 2012-07-13 2012-11-14 成都依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稻麦多层筛选计量设备
JP6444724B2 (ja) * 2014-12-24 2018-12-26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の格子網
CN104737721B (zh) * 2015-03-04 2016-08-31 江苏大学 一种联合收获机自适应清选控制装置及其自适应清选方法
CN106105580A (zh) * 2016-06-22 2016-11-16 河南瑞创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收割机脱粒室
JP6800033B2 (ja) * 2017-01-31 2020-12-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2759A (en) * 1975-10-24 1977-06-28 The Singer Company Shipboard reference for an aircraft navigation system
JPS586271Y2 (ja) * 1978-03-30 1983-02-03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機における排塵装置
JPS5771342A (en) * 1980-10-21 1982-05-04 Iseki Agricult Mach Dust discharging device of thresher
JPS607728A (ja) * 1983-06-27 1985-01-16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7284324A (ja) * 1994-04-19 1995-10-31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選別風供給装置
JP2006254815A (ja) * 2005-03-18 2006-09-28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8017707A (ja) * 2006-07-10 2008-01-31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
JP4695608B2 (ja) * 2007-01-11 2011-06-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3469U (zh) 2011-11-23
JP2010200671A (ja) 2010-09-16
CN201830680U (zh) 2011-05-18
JP4880713B2 (ja) 201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3876U (zh) 脱粒装置
CN101933431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817191U (zh) 稻谷筛分设备
CN201632420U (zh) 一种谷物清选车
JP5260266B2 (ja) 脱穀機
CN100334938C (zh) 全穗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JP2008206462A (ja) 脱穀装置
JP2010200671A5 (zh)
CN201632422U (zh) 一种高效谷物清选车
CN102835226B (zh) 脱粒装置的脱粒部构造
CN106694254B (zh) 大型复式精选机
CN205887448U (zh) 一种复式比重精选机
JP666723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1692942U (zh) 一种高效谷物清选车
CN204656955U (zh) 一种复式精选车
JP3725812B2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CN102698961B (zh) 移动式四合一种子精选机组
JP7131650B1 (ja) 脱穀装置
CN202683493U (zh) 移动式四合一种子精选机组
CN219616119U (zh) 一种大产量高精度复式粮食精选机
CN212370567U (zh) 混凝土配料用粗细骨料筛分装置
KR102458453B1 (ko) 석발기가 구비된 곡물 정선장치
CN210914267U (zh) 一种振筛机
CN112044767B (zh) 一种具有多级筛分功能的大米筛糠加工装置
CN201692943U (zh) 一种谷物清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