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2085U -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42085U
CN201842085U CN2010205849939U CN201020584993U CN201842085U CN 201842085 U CN201842085 U CN 201842085U CN 2010205849939 U CN2010205849939 U CN 2010205849939U CN 201020584993 U CN201020584993 U CN 201020584993U CN 201842085 U CN201842085 U CN 201842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llude
relay valve
chamber
shell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849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青海
杨伟君
范荣巍
金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Original Assignee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filed Critical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to CN2010205849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42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42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420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空气制动系统内部通过控制管路内气体压力变化而起作用的中继阀,更具体的说则是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该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的多条进气通道连通的活动腔,在该活动腔内设置的相互扣合且可沿该活动腔活动的上勾贝体、下勾贝体,以及必要的弹性回复组件。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空气制动系统内部通过控制管路内气体压力变化而起作用的中继阀,更具体的说则是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背景技术
传统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中的中继阀接受自动制动阀的操纵,根据均衡风缸的压力变化而动作,直接控制列车管的充风或排风,应用此中继阀的制动系统为传统的列车管减压制动方式。中继阀由双阀口式中继阀、总风遮断阀和管座三部分组成。双阀口式中继阀为单膜板结构,其作用是根据均衡风缸的压力,来控制总风向列车管的充风或排风;总风遮断阀根据自动制动阀的手柄位来打开或切断总风向双阀口式中继阀的供风;管座用于沟通中继阀与外部总风、列车管过充管和中均管等,并将中继阀安装于车体上。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目前已经采用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由于制动控制技术的改型,传统的中继阀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种新型的制动控制技术,并且作用也在改变。传统的中继阀用于控制总风向列车管的充排风,而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中取消了列车管,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中对中继阀的要求是将先导制动控制压力转化为大流量的制动缸压力,此时中继阀的作用是对制动缸压力的精确、快速控制并流量放大。
例如,公开号为CN201544951U,名称为“中继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在动车组上的中继阀,阀体的下腔有鞲鞴,阀体的中部有阀座,鞲鞴向上连接阀杆,阀杆穿过阀座中间孔,阀杆上部外有弹簧,弹簧上端有螺盖,螺盖装在阀体的上端,阀体有上腔和下腔,阀体在阀杆中部周围,下腔在鞲鞴的上方,上腔连接列车管,下腔连接制动管,鞲鞴的下方连接均衡风缸管,螺盖上有防尘盖。本实用新型特点:中继阀用于动车组车辆制动系统的备用制动控制模块,可按控制压力的大小进行流量放大控制。本产品阀体为铝体,心脏件多采用黄铜或不锈钢制造,因此本产品质量较轻,且防锈能力较强。
另外,公开号为CN101058312,名称为“中继阀”的中国发明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带有压缩空气装置汽车的中继阀,特别是用于载重汽车的压缩空气制动设备使用的中继阀,其中,中继阀包括一个第一机壳件、一个第二机壳件和一个中继活塞,为使气体排入大气,在第一机壳件或中继活塞上安置了空气导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也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的中继阀。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该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的多条进气通道连通的活动腔,在该活动腔内设置的相互扣合的上勾贝体、下勾贝体,同时该上勾贝体与下勾贝体均可沿着所述的活动腔滑动。这样,中继阀通过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在进气通道输入的不同气压的作用下达到不同的位置,从而使得中继阀具有不同的状态。
另外,在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活动腔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协调所述上勾贝体与所述的下勾贝体位置的弹性回复组件。该弹性回复组件优选回复弹簧,该回复弹簧为整个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整体提供回复平衡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腔由所述的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划分为三个相互之间彼此分隔的压力腔,不同的所述压力腔分别与至少一条所述的进气通道连通。这些被分隔且彼此之间密封的压力腔包括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常用制动控制腔,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上勾贝体之间的紧急制动控制腔以及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制动腔。每个压力腔都在整个中继阀处于不同状态时提供不同的气压。
而这三个压力腔由设置在所述上勾贝体、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连接的弹性密封件分隔。该弹性密封件优选为橡胶密封件,该橡胶密封件两端分别嵌装在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内或者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内,这样有效的防止由于上勾贝体或者下勾贝体在活动腔内的移动导致密封效果的丧失。
另外,在所述的活动腔内还设置有总风压力组件,该总风压力组件在所述的活动腔内分隔出总风压腔,所述的总风压腔与一个所述的压力腔可控连通,这里的压力腔具体优选是所述的制动腔。
更具体地,所述的总风压力组件优选包括可控的总风阀座,与该总风阀座底端对应设置的总风口轴套,在所述的总风阀座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还设置有总风回复组件。所述的总风口轴套底面设置有弹性密封组件,使得总风口轴套与制动腔在平时状态下相互保持密封。
为了保证整个中继阀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在所述的阀体中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卡接组件,同时该阀体还包括用于固定其整体结构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中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继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代表组件名称说明如下:
1主阀体       2中间体          3下阀体      4上勾贝体
5下勾贝体     6弹性回复组件    7总风阀座    8总风口轴套
9总风回复组件 V1常用制动控制腔 V2紧急制动控制腔 V3制动腔
V4总风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
图1中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继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该阀体包括上下扣合安装的主阀体1、中间体2以及下阀体3,通过扣合安装的阀体保持良好的气密闭。在这样形成的阀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气通道(图中未示出),该多个进气通道与阀体内设置的活动腔连通并向活动腔内输入气体,活动腔则通过其内设置的相互扣合的上勾贝体4、下勾贝体5划分为三个彼此相互分隔的压力腔V1,V2,V3,具体将在下面的说明书内容中具体说明。另外,该上勾贝体4与下勾贝体5均可沿着阀体内的活动腔在预定的范围内来回滑动,具体的滑动过程就是通过进气通道向不同的压力腔V1,V2,V3中导入不同的气体压力来实现的。这样,中继阀通过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在进气通道输入的不同气压的作用下运动到指定的位置后使得整个中继阀获得不同的状态。
另外,在所述的上勾贝体4与所述的活动腔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协调所述上勾贝体4与所述的下勾贝体5整体的位置的弹性回复组件6。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回复组件6为回复弹簧,该回复弹簧为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整体提供回复平衡力,这种回复平衡力使得整个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处于平衡状态。
更详细的说明上述活动腔由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划分为三个相互之间彼此分隔的压力腔,不同的所述压力腔分别与一条进气通道连通,通过进气通道分别向三个压力腔提供气体,对应分别作用在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的不同作用面上,产生期望的压力,从而推动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获得预设运动至预定的位置。更具体地,上述这些被分隔且彼此之间密封的压力腔包括所述的下勾贝体5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分隔的常用制动控制腔V1,所述的下勾贝体5与所述的上勾贝体4之间的紧急制动控制腔V2以及所述的上勾贝体4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制动腔V3。
上述三个压力腔V1,V2,V3由设置在所述上勾贝体4、所述的下勾贝体5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连接的弹性密封件分隔。该弹性密封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橡胶密封件,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橡胶密封件两端分别牢固地嵌装在所述的上勾贝体4与所述的阀体内或者设置在所述的下勾贝体5与所述的阀体内,这样有效的防止由于上勾贝体4或者下勾贝体5在活动腔内的移动导致密封效果的丧失。
另外,为了保证上勾贝体4以及下勾贝体5能够获得预定的运动,在所述的活动腔内还设置有总风压力组件,该总风压力组件在所述的活动腔内分隔出总风压腔V4,所述的总风压腔V4与一个所述的压力腔可控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则与所述的制动腔V3连通。
总风压力组件包括可控的总风阀座7,与该总风阀座7底端对应设置的总风口轴套8,总风阀座7与总风口轴套8接触设置且能够沿活动腔滑动。在所述的总风阀座7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还设置有总风回复组件9。所述的总风口轴套8底面设置有弹性密封组件,使得总风压腔V4与制动腔V3在必要时相互分隔,保证两个压力腔的气密性。
通过上述的说明可知,为了保证这个中继阀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上述阀体中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卡接组件,具体包括主阀体1,中间体2以及下阀体3,这三个卡接组件上还配备有用于固定其整体结构的固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包括四个螺栓及设置在各个卡接组件对应位置的螺孔。
下面结合上述对中继阀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采用这种中继阀结构是如何向不同压力腔内输入气体以达到使得中继阀处于不同状态的过程的。
本实用新型的中继阀可以具有三种工作状态:缓解状态、制动状态和制动保持状态。
缓解状态:当中继阀处于缓解状态时,总风阀座7在总风回复组件9作用下与总风口轴套8紧密接触,通过总风口轴套的接触密封组件使得总风压腔V4与制动腔V3相互分隔,而上勾贝体4则在回复弹性组件6的作用下保证制动腔V3内的空气通过上勾贝体4向大气排风,即与大气连通。
制动状态和制动保持状态(常用制动):常用制动先导压力进入常用制动控制腔V1内后,压力空气作用到下勾贝体5下表面上,使得下勾贝体5上的作用力推动下勾贝体5与上勾贝体4整体上移,克服弹性回复组件6和总风回复组件9的弹性作用力后,推动总风阀座7打开阀口,总风压腔V4内空气进入制动腔V3。
当制动腔V3内的压力空气作用到上勾贝体4上表面上产生的作用力、与回复弹性组件6以及总风回复组件9的弹性作用力,以及下勾贝体5下表面上的作用力相平衡时,总风阀座7和上勾贝体4阀口关闭,同时总风阀座7与总风口轴套8之间的阀口关闭,上勾贝体4和下勾贝体5处于制动保持状态。
当常用制动控制腔V1内的常用制动先导压力增加时,上勾贝体4,下勾贝体5整体上移,推动总风阀座7打开阀口,总风压腔V4内的总风压力空气再次进入制动腔V3,直到上勾贝体4、下勾贝体5上的作用力、回复弹性组件6以及总风回复组件9上的弹性作用力再次平衡。
当常用制动控制腔V1内的常用制动先导压力降低时,制动腔V3内的压力空气作用在上勾贝体4的作用力和回复弹性组件6的弹性作用力大于常用制动控制腔V1内的压力空气作用在下勾贝体5的作用力,进而推动上勾贝体4下移,上勾贝体4的阀口打开,制动腔V3内的压力空气向大气排风,压力下降,直到上勾贝体4与下勾贝体5上的作用力、弹性回复组件6以及总风回复组件9的弹性作用力再次达到平衡。
制动状态和制动保持状态(紧急制动):将紧急制动先导压力导入紧急制动控制腔V2内后,压力空气作用到上勾贝体4的下表面上,作用力推动上勾贝体4上移,克服弹性回复组件6和总风回复组件9的弹性作用力后,推动总风阀座7打开阀口,总风压腔V4内的空气导入制动腔V3。
当制动腔V 3内的压力空气作用到上勾贝体4的上表面上的作用力、弹性回复组件6以及总风回复组件9的弹性作用力与上勾贝体4下表面上的作用力相平衡时,总风阀座7和上勾贝体4阀口关闭,上勾贝体4此时处于制动保持状态。
从实施例的中继阀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常用制动控制腔V1和紧急制动控制腔V2容积很小,十分有利于制动先导压力的精确、快速控制;因此该结构的中继阀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敏、输出到制动缸的压力空气充排风速度快、流量大等优点,完全满足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对中继阀的技术要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只要满足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组合就落入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该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的多条进气通道连通的活动腔,在该活动腔内设置的相互扣合且可沿该活动腔活动的的上勾贝体、下勾贝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活动腔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上勾贝体与所述的下勾贝体位置的弹性回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腔由所述的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划分为三个相互之间彼此分隔的压力腔,不同的所述压力腔分别与至少一条所述的进气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腔包括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常用制动控制腔,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上勾贝体之间的紧急制动控制腔以及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制动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压力腔由设置在所述上勾贝体、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连接的弹性密封组件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密封件为橡胶密封件,该橡胶密封件两端分别嵌装在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内或者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腔内还设置有总风压力组件,该总风压力组件在所述的活动腔内分隔出总风压腔,所述的总风压腔与一个所述的压力腔可控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风压力组件包括可控的总风阀座,与该总风阀座底端对应接触设置的总风口轴套,在所述的总风阀座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还设置有总风回复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风口轴套底面设置有弹性密封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组件构成,同时该阀体还包括用于固定其整体结构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螺栓。
CN2010205849939U 2010-11-01 2010-11-01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2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49939U CN201842085U (zh) 2010-11-01 2010-11-01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49939U CN201842085U (zh) 2010-11-01 2010-11-01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42085U true CN201842085U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3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84993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2085U (zh) 2010-11-01 2010-11-01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4208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816A (zh) * 2013-04-23 2013-07-10 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多通道控制压力中继阀
CN105313917A (zh) * 2014-07-28 2016-02-10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辆用双膜板中继阀
CN106882175A (zh) * 2017-04-01 2017-06-23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用阀及轨道车辆制动系统
CN108082206A (zh) * 2017-12-20 2018-05-2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制动缸压力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CN109318928A (zh) * 2017-12-20 2019-02-1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制动缸压力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CN112590747A (zh) * 2020-12-23 2021-04-02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电空制动用中继阀结构及电空制动控制系统
CN113911093A (zh) * 2021-10-28 2022-01-11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2816A (zh) * 2013-04-23 2013-07-10 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多通道控制压力中继阀
CN103192816B (zh) * 2013-04-23 2016-02-03 中国铁路总公司 多通道控制压力中继阀
CN105313917A (zh) * 2014-07-28 2016-02-10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辆用双膜板中继阀
CN105313917B (zh) * 2014-07-28 2018-02-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辆用双膜板中继阀
CN106882175A (zh) * 2017-04-01 2017-06-23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用阀及轨道车辆制动系统
CN108082206A (zh) * 2017-12-20 2018-05-2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制动缸压力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CN109318928A (zh) * 2017-12-20 2019-02-1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制动缸压力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CN108082206B (zh) * 2017-12-20 2019-06-2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制动缸压力控制系统及轨道列车
CN112590747A (zh) * 2020-12-23 2021-04-02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电空制动用中继阀结构及电空制动控制系统
CN112590747B (zh) * 2020-12-23 2022-03-25 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电空制动用中继阀结构及电空制动控制系统
CN113911093A (zh) * 2021-10-28 2022-01-11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2085U (zh)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CN201882072U (zh) 电空制动系统
US20070290550A1 (en) Electropneumatic Braking Device of a Rail Vehicle Comprising a Continuous Regulating Range
CN101992764B (zh) 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CN102303599B (zh) 快速铁路货车的制动控制阀及其工作方法
CN102416854B (zh) 一种车辆门边充气密封系统
CN206841417U (zh) 继动阀及基于继动阀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02481072U (zh)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CN201914241U (zh) 集成电空制动机
CN201816583U (zh) 一种双继动阀集成阀
CN203020302U (zh) 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用中继阀
CN210680724U (zh) 用于轨道车空气弹簧的供风装置
CN102424045B (zh) 一种制动系统用紧急增压阀
CN203439021U (zh) 一种双通快放继动阀
CN205661442U (zh) 适用于轨道客车的压差平均气路控制装置
CN210554754U (zh) 一种车人紧急制动系统及车辆
CN201154706Y (zh) 封闭式漏斗车
CN204717105U (zh) 一种新型汽车多联气动电磁阀组装置
CN201284455Y (zh) 集成式大型养路机械制动装置
CN202378853U (zh) 一种制动系统用紧急增压阀
RU178418U1 (ru) Бло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CN102627102B (zh) 机动车挂车的自动变换比例紧急制动阀
CN201026867Y (zh) 一种双管路挂车制动阀总成
CN204299816U (zh) 一种汽车底盘悬浮控制用空气泵
CN202011391U (zh) 多桥可调快放式同步紧急继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OCOMOTIVE + CA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Effective date: 2012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18

Address after: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2

Co-patentee after: Locomotive & Ca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2

Patentee before: Locomotive & Ca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