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0000U - 洗涤机 - Google Patents

洗涤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0000U
CN201730000U CN2010202091036U CN201020209103U CN201730000U CN 201730000 U CN201730000 U CN 201730000U CN 2010202091036 U CN2010202091036 U CN 2010202091036U CN 201020209103 U CN201020209103 U CN 201020209103U CN 201730000 U CN201730000 U CN 20173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water
bellying
sink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091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见光一
臼井良典
林美穗
田沢贵子
增田美穗
秋田真吾
小仓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00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2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6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rotary impell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涤机,其能够从利用背面叶片的泵作用而扬起水的循环水路的上部排出清洗水,所述循环水路的构成不会阻碍搅动,且能够将排出水形成为大的扇形的水膜而喷水。该洗涤机,在配置于洗涤槽(8)内的下部的搅拌翼(9)的背面形成有背面叶片(18),具有利用基于背面叶片(18)实现的泵作用而扬起水的循环水路(19),能够从循环水路(19)的上部朝向所述洗涤槽(8)的内方排出清洗水,在形成所述循环水路(19)的水路罩(20)的上部,形成有朝向槽内方鼓出的鼓出部(29),在该鼓出部(29)形成有横向较长的缝隙状的排出口(26)。

Description

洗涤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涤机,利用形成于配置在洗涤槽内的下部的搅拌翼的背面的背面叶片的泵作用使清洗水上升并能够将该上升了的清洗水从上部向洗涤槽内侧排出。
背景技术
以往,就具有上表面开放的有底筒状的洗涤槽并旋转驱动设置在该洗涤槽内的下部的搅拌翼(pulsator)而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构成的洗涤机而言,已知构成如下的一种洗涤机,即在所述搅拌翼的背面侧的空间部与该搅拌翼一体地设置起到泵作用的背面叶片,并且形成从所述空间部(作为泵室发挥作用)向洗涤槽的上方延伸的循环水路,从该循环水路的上部朝向洗涤槽的内方设有横向较长的缝隙状开口部(排出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在基于搅拌翼的旋转驱动的洗涤运行中,反复进行利用同时旋转驱动的背面叶片的泵作用使清洗水从泵室经循环水路上升、并以喷水状态从其上部的开口部向洗涤槽内排出这一循环。与该清洗水的循环作用一并来自循环水路的上部的排出水,通过使清洗水落到容易在槽内的清洗水水面上上浮并露出的洗涤物上,从而谋求洗涤性能的提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47095号公报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来自循环水路上部的排出水扩散成水膜状而处于喷水状态,能够落到较多洗涤物上,另外,不管洗涤物的位置怎样都能无遗漏地落下清洗水。
因此,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洗涤槽(兼作脱水槽使用)上部的平衡器的底面设有凹状部,经循环水路上升而来的水由该凹状部接收而扩散为扇形而得到喷水状态。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平衡器成为特有的构成,所以不具有与清洗容量等不同的其它的洗涤机的平衡器的互换性等,不够高效,组装作业也繁杂。
另外,为了在与洗涤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循环水路,所以配置有水路罩,但作为形成在该水路罩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排出口,将缝隙状开口部的横向长度设得尽可能地大,使排出水成为能够朝向洗涤槽内方(槽内方)落到宽广范围内的水膜状。
但是,水路罩的大小是有限度的,例如使水路罩整体较大地向槽内方突出而配置、或者使表面积变大,都会成为洗涤物的旋转动作(通常称为搅衣服)和水流的流动的阻碍,会妨碍该洗涤物的旋转动作,该旋转动作的妨碍会对清洗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实际情况是,在实用化时,对所述排出口的大小和形状都会有限制,不能够容易地应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机,该洗涤机能够使排出水相对于洗涤物作为大幅扩散开的扇形的水膜而落下、且减轻阻碍洗涤物的旋转动作即搅衣物的程度、能够期待清洗性能的提高。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主体内的有底筒状的洗涤槽;能够旋转地配设在该洗涤槽内的下部的搅拌翼;形成于该搅拌翼的背面的背面叶片;形成于所述洗涤槽内的底部并收置所述背面叶片的泵室;和从该泵室起沿着所述洗涤槽槽壁向上部延伸并在与所述洗涤槽槽壁内表面之间形成循环水路的水路罩,
在所述水路罩的上部,形成有朝向所述洗涤槽内方鼓出的鼓出部,在该鼓出部形成有横向较长的缝隙状的排出口。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洗涤机,其中,因为排出口设置在鼓出部,所以能够较大地形成为横向较长的缝隙状,能够得到沿横向方向大幅扩散的扇形的水膜。因此,排出水能够朝向水槽内方落在宽广的范围内。另外,鼓出部设置于水路罩的上部,所以减少了阻碍搅衣物的可能性,能够期待清洗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于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机而示的脱水兼洗涤槽的要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机的整体构成的剖切了要部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A-A线剖切而示的横剖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B-B线剖切而示的横剖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表示循环水路的要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例示与清洗水流的强度“强”、“弱”运行相对应的由搅拌翼实现的多个(a、b、c、d)的旋转控制方式(pattern)的图。
图7是例示与“强”、“弱”运行相对应的排出水的落下区域的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的俯视图。
图8是描绘与“强”、“弱”运行相对应的排出水的排出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主体       6水槽       8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洗涤槽)
9搅拌翼     18背面叶片  19、30循环水路
20、31水路罩    21扁平部     22泵室
26、33第一排出口(排出口)     27、28第二、第三排出口(排出口)     29、32鼓出部      32a 倾斜面部      34肋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将本实用新型的洗涤机用于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机而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2是概略地表示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机的整体构成的剖切了要部的侧视图,形成洗涤机的外部轮廓的主体1包括大致矩形箱状的外箱2和覆盖其上表面的顶盖3,在顶盖3处能够旋转地设置有开关洗涤物投入口4的两折的盖5。
在该主体1内部,由弹性支持机构7弹性地支持上表面开放的能够贮水的有底筒状的水槽6,在该水槽6的内部能够旋转地设置有同样的有底筒状的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
在该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内的下部、即内下部,能够旋转地配设有洗涤用(包括漂洗)的搅拌翼9,另外,在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周壁部形成有多个脱水用的通孔10,而且在上端部具备例如封入有液体(没有图示)的平衡器11。
在上述水槽6的外底面侧,配设有具备洗涤和脱水用的电动机和进行动力的传递转换的离合机构等而构成的驱动部12,通过该驱动部12在洗涤运行时仅使搅拌翼9旋转,在脱水运行时使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和搅拌翼9一起旋转。
另外,在水槽6的底部形成有排水口13,在该排水口13连接有电动式的排水阀14,在排水阀14连接有排水软管15,该排水软管15导出到洗涤机外部。
在上述排出口13连通有防气阀(air trap)16,对该防气阀16经由空气管等连接有压力式的水位传感器(没有图示),从而能够检测槽内的水位。此外,在水槽6的上部具有以连通于洗涤机外部的方式形成的溢水路1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沿着上述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循环水路19。详细情况后述,配置有在其与洗涤槽8的内壁(槽内壁)之间形成水路的水路罩20,水路罩20的下端部连通于形成在搅拌翼9和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内的底部之间的内下部。构成为,在该内下部,具体而言在搅拌翼9的背面侧一体地形成有起到泵作用的背面叶片18,背面叶片18被收置在形成于槽内底部的空间部即泵室22中,该泵室22连通于上述循环水路19。
另外,在图2中,在上述顶盖3的前方部位(图示左侧)设置有操作面板23,作为各种操作键,以电源“通电/断电”用的操作键、运行“模式(course)”选择用的操作键、“开始/暂停”用的操作键为首,与没有图示的显示部一并配设有用于设定具体的运行条件等的操作键等。
在该操作面板23的内部,具有例如由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所谓PC板单元构成的控制装置24,作为基于预先存储的程序等自动地控制洗涤运行和脱水运行等的步骤的控制机构发挥作用。
接下来,基于图1、图3以及图4,对于上述循环水路19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放大表示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要部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A-A线剖切而示的横剖剖视图,以及图4同样是沿着图1中的B-B线剖切而示的横剖剖视图。
首先,在图1中,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形成为尤其耐受离心脱水作用的牢固的结构,例如省略了详细说明,但考虑到牢固且质量轻以及组装加工性等,可在适当部位使用金属板、塑料、金属厚板等的材料而构成。
沿这样的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内壁面(槽内壁面)的上下方向形成循环水路19,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槽内壁面原本的形状,通过覆盖其内表面侧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弧状(参照图3、图4)的水路罩20,形成以内部为空间的循环水路19。该水路罩20,其下端部与上述泵室22连通,并沿着槽内壁向上部延伸并在与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因为将该空间作为水路,所以尤其如图3所示,在水路罩20和槽内壁面的接合部分夹着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件25,形成了水密封结构。另外,构成循环水路19的槽壁成为没有小孔10的无孔壁部分,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循环水路19中的通水性能。另外,如图1所示,在水路罩20处,在上下方向上阶梯式(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3级)地形成有多个排出口26、27、28。
即,这些排出口26、27、28的具体构成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位于最上级的第一排出口26、位于第二级的第二排出口27和位于最下级的第三排出口28构成。
这些排出口26至28,都形成为横向尺寸较长的缝隙状,其中的第二排出口27,根据图4所示的剖视图可知,作为水路罩20的比较扁平的呈大致同一曲率的圆弧状的扁平部21而形成,并且朝向与其正交的槽内方向(水平方向)开口。
因此,开口为平缓的圆弧形状、且循环水路19的横截面形状与越往里越窄的通路相对应,该方式即使是在最下级的第三排出口28也是实质上同样的方式。
相对于此,最上级的第一排出口26形成为与上述排出口27、28同样的横向尺寸较长的缝隙状并且指向槽内方的水平方向(横向方向)而开口,但设有第一排出口26的水路罩20的形状,形成为朝向作为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旋转中心侧的槽内方鼓出的鼓出部29,且在其最突出端部形成有第一排出口26。即,本实施方式中的鼓出部29,其横截面形状如图3所示,另外其纵剖面形状如图1所示,都呈整体稍稍变形的圆弧状(当然也可以是平滑的圆弧状),该鼓出部29向槽内方大幅突出,其结果是,形成了与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内壁面之间的越往里越宽的空间部。
例如,在图3中,作为鼓出部29的外周部的左右方向的圆弧形状,大致分为中央部和左右侧部这三个部分,其圆弧形状都是平缓的,左右侧部的各圆弧形状形成为同样的曲率。
其中的中央部位,相比两侧部位在左右方向上以较大的宽度面向槽内方,并且与该部位的圆弧状的切线相正交的直线、即所谓法线(图中,由实线箭头表示)指向槽内方。
因此,该第一排出口26的位于中央部位的开口部位向水平方向开口,详情将在后面的作用说明中论述,作为循环水的排出方向,如果总括来说,则朝向图3所示的白色空心箭头C方向即槽内方的中心侧注入。
相对于此,第一排出口26的位于左右侧部的各开口部位的法线方向(实线箭头),指向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内的周方向(槽内周方向),因此作为循环水的排出方向,以图3中所示的各白色空心箭头D1、D2方向的周方向为主体注入。
当然,沿这些箭头C、D1、D2方向注入的排出水,从一个第一排出口26呈在水平方向上连续的水膜状,也就是说宽度范围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较大地扩展为扇形并向槽内方注入。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形成于水路罩20的扁平部21的第二排出口27,形成为圆弧形状平缓的部位,所以相对于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与圆弧状的切线正交的直线、即法线方向,从排出口27排出的水的方向(白色空心箭头E1至E5的方向)是与法线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
另外,考虑了多种将水路罩20安装于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安装机构,例如利用水路罩20是塑料制的这一点,在多个部位一体地设有没有图示的钩状的钩挂部,将其挂在设置于槽壁的孔部后,对一体地设置于水路罩20的螺纹基座(screw boss)部夹着槽壁而进行螺纹接合止动,从而能够安装并固定,采用这样的固定机构能够减少螺纹接合止动的部位数量。
接下来,对于上述构成的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洗涤衣类等的洗涤物(没有图示)时,众所周知的,被从操作面板23输入了运行模式和/或条件等的操作条件的控制装置24,驱动控制没有图示的供水机构和驱动部12等,自动地执行洗涤步骤、漂洗步骤以及脱水步骤。
下面,对于执行能够清洗洗涤机的额定容量即最多的洗涤物的量的标准模式运行的情况进行描述。另外,对于洗涤步骤以外的漂洗步骤和脱水步骤,只进行概述。
此时,如图1所示,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水位也被设定为最高水位S,供水直到水位高于第二排出口27,只有第一排出口26位于槽内空间。
通电驱动电动机等的驱动部12,对搅拌翼9传递动力,使其旋转,开始洗涤运行。在标准模式运行中,由搅拌翼9所产生的水流被设定为预定的强水流。通过搅拌翼9的旋转,来搅拌洗涤物和清洗水,使洗涤物一边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一边在上下方向上也旋转(称为翻转动作),通过使得洗涤物不会在槽内停滞而是旋转(搅动),因而不会有洗涤不均并能够得到预期的清洗效果。
同时,基于背面叶片18的旋转产生泵作用,将清洗水从搅拌翼9的周围吸入背侧的泵室22内,并送出到处于与泵室22相连通的状态的循环水路19。
在循环水路19中上升了的清洗水,到达形成于水路罩20的上端部的鼓出部29,从唯一的面向槽内空间的第一排出口26强劲排出。被排出的水,从利用跨鼓出部29的较广角度的较大宽度的表面而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为横向尺寸较长的缝隙状的排出口26被排出,并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成为范围到达靠近左右的各个槽内周壁的圆周方向的较宽范围的水膜、即所谓扇形的水膜,以遍及较宽范围的喷水的形式排出。
详细而言,在清洗水被从第一排出口26排出时,基于实线箭头所示的法线方向,在左右的圆周方向上沿着白色空心箭头D1、D2所示的方向排出,在其间的中央部位处,指向槽内方地沿着白色空心箭头C所示的方向排出。
当然,即将排出时的多个实线箭头所示的法线方向的水的水流,变为在左右方向上连续的水膜状态而被排出,整体来看形成呈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宽度范围那样的较宽的扇形的水膜。
这样一来,在洗涤运行中反复执行:兼用作脱水的洗涤槽8内的清洗水被从搅拌翼9的周围吸入泵室22内、并在循环水路19中上升而从第一排出口26被排出到槽内这样的循环。
但是,在洗涤步骤中,尤其是在运行初期,洗涤物容易上浮到水面。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在洗涤物中还没有充分浸透清洗水并且在衣物等洗涤物的重叠部分中仍有空气的状态下开始洗涤运行,所以洗涤物因空气而变为鼓胀状态,导致洗涤物的一部分上浮,并变为在水面上露出的状态。
因此,如果就这样直接进行洗涤运行的话,则当然没有浸没在水中的洗涤物如上述在水中的旋转(搅动)不足,也没有直接与清洗水流接触,所以就不能期待良好的清洗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得背面叶片18伴随着搅拌翼9的旋转而旋转,从而通过泵作用将泵室22内的水扬起使其在循环水路19中上升。
接着,上升而至的水,被从形成于与清洗水位即最高水位相比位于上部的鼓出部29的第一排出口26朝向槽内方沿水平方向排出,被排出的水,如图3所示以较大地扩展为扇形的水膜状,以喷水状态注入落到槽内的宽广范围的水面上。
此时,鼓出部29的贮水容量大,所以即使第一排出口26形成为较大的横向尺寸较长的形状,也能够顺畅地排出排出水。因此,即使在洗涤物的一部分上浮而在水面上露出的状态下,也能够从其露出的部分(洗涤物)的上方充分地降下排出水。
其结果,促进了清洗水对浮游状态的洗涤物的润湿作用,并且起到了下压将要上浮的洗涤物的作用,并且直接从上方接收排出水,也会促进清洗作用。而且,接收该排出水,使得蓄积在洗涤物内的空气容易排出,而且也使洗涤物的浮游部分能容易地没入水中。
因此,能积极执行水中的洗涤物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动作和上下方向的翻转动作等的所谓搅动良好的搅拌动作。此时,鼓出部29相比清洗水位位于上方,不会妨碍搅拌水流和洗涤物的旋转作用。
当然,不限定于洗涤运行初期,也常常会有接受了搅拌动作的洗涤物被托到水面上而达到其一部分露出的状态的情况,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来自第一排出口26的排出水的推压作用,也能够下压将要向上部上浮的洗涤物,能一直发挥高效的清洗作用。
此外,具有上浮倾向的洗涤物,承受:由于循环水流在槽内从搅拌翼9的周围吸引水而产生的水流和/或在槽内的上部从第一排出口26排出的水的水势(冲击)等。
由于该水流和/或冲击等,对洗涤物起到容易将其拉入下方等的作用,增强所谓洗涤物的上下翻转动作,提高清洗性能。
如果按预定时间执行了该洗涤步骤,则进入漂洗步骤,通过与上述洗涤运行相同的运行模式洗掉洗涤剂。当然,利用由背面叶片18实现的泵作用,对于容易浮游的洗涤物,从上方以喷水状态落下排出水而促进漂洗作用。
接下来,进入脱水步骤,在这里进行基于驱动部12实现的动力传递的转换,使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沿一个方向高速旋转。洗涤物所含的水分,由于受到离心作用而被脱水,被从多个通孔10排出至水槽6侧,并经由排水软管15等被排出至洗涤机外部。该脱水步骤执行了预定时间后,控制装置24进行使驱动部12停止等的使标准模式中的所有运行结束的控制。
另外,在图4中,用白色空心箭头E1至E5表示来自形成于水路罩20的扁平部21的第二排出口27的水的排出方向。从该第二排出口27(第三排出口28也一样)排出水并进行利用时,在例如洗涤物少量而且清洗水也少量的情况等利用,这里下面简单对其进行说明。
该第二排出口27,如上所述为了形成扁平的循环水路19,而形成为向内方的圆弧状的突出量少的扁平部21,但该扁平的水路构成,除上端部的鼓出部29外,直到下部的泵室22为止都是大致一样的方式。
这是因为处于与洗涤运行中的洗涤物的移动和/或水流相交叉的位置,所以形成为扁平的循环水路19,使得不会成为所谓搅动等的障碍,也使得因冲击产生的阻力不会变大。
因此,来自图4所示的第二排出口27的水的排出状态,是沿着该圆弧状的曲率、按作为法线方向的实线箭头以及白色空心箭头E1至E5所示的方向排出。但是,因为排出口27形成于扁平的圆弧状部位,所以各白色空心箭头E1至E5所示的方向相互稍稍移位,导致横向方向的开口范围变窄。
因此,整体而言朝向大致槽内方的中心侧而直线状地排出的情况是主体,其左右方向的排出范围(角度)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成为不及上述第一排出口26(参照图3)那样的扇形的幅度较窄的水膜而被排出。
另外,在图1中,清洗水位于最高水位S时的排出水,从第一排出口26排出,有效地发挥作用,此时从位于水中的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也产生朝向槽内方的排出水流,促进了清洗水的循环作用也有利于清洗作用。
另外,第一、第二排出口26、27朝向槽内空间,作为排出口有效地发挥作用时(此时的水位处于第三排出口28的上方),来自鼓出部29(第一排出口26)的排出水扩散为扇形并到达远处,另一方面,来自扁平部21(第二排出口27)的排出水以比第一排出口26的宽度窄的水膜且在槽壁附近侧落下,能够期待对槽内方实现不均较小的排出水的落下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起到下面的效果。
形成利用搅拌翼9的背面叶片18的泵作用使清洗水循环的循环水路19,使清洗水从循环水路19的上部向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内方排出。该第一排出口26,设置于形成在形成循环水路19的水路罩20的上部的鼓出部29,如图3所示,能够利用跨鼓出部29的较大角度的宽度较大的表面将横向尺寸较大的缝隙状的第一排出口26形成得较大,其结果是,能够遍及槽内方的宽广范围排出大幅扩展的扇形的水膜。
由此,对于在洗涤运行中上浮起来的洗涤物,不管其位置怎样,都能够有效地降下水,另外,尤其是在洗涤运行初期,积存有空气的洗涤物容易上浮到水面上并变为露出的状态,但通过向该露出的部分(洗涤物)落下清洗水,不仅能促进湿润而且也能期待其发挥将露出部分压回水中的作用。
此外,洗涤物,在清洗水中被有效地搅拌,且也促进由循环水流实现的洗涤物的上下翻转动作、即,使得所谓搅动变得良好,并且也增加了落下的水的冲击作用,能够期待有效的清洗性能的提高。
另外,循环水路19的上部的鼓出部29,通常相比清洗水位位于上方,所以能够防止变为洗涤物的移动和水流的障碍,使搅动良好。相对于此,除鼓出部29外的主要位于清洗水中的占循环水路19的大部分的扁平部21,如图4的剖面图所示,形成为向水路罩20的内方的突出量(圆弧状部分)小的扁平构成,尤其是能够减轻成为洗涤物向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周方向的移动和水流的妨碍的情况,从这一点来看也有利于清洗性能。另外,循环水路19,不与平衡器11等其他的构成部件共用,而能够由水路罩20构成,所以也不会产生与其他不同的机种的互换性等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
图5至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部分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对于不同的部分详细说明。
其中,图5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循环水路30中的要部的纵剖侧视图,图6(a)至(d)是例示与清洗作用的强度“强”、“弱”运行相对应的利用搅拌翼9实现的多个旋转控制方式的图,图7是例示了与“强”、“弱”运行相对应的排出水的落下区域的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的俯视图,以及图8是表示与“强”、“弱”运行相对应的排出水的排出状态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除了循环水路30的构成不同外为实质相同的构成,对于循环水路30的特征,参照图5进行论述。
该循环水路30,也覆盖水路罩31,形成在其与槽内壁面之间具有空间部的循环水路30等,其形状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一样,该水路罩31具有相比清洗水的最高水位S位于上方并向槽内方突出为圆弧状的鼓出部32。但是,具体而言在以下方面不同。
首先,在水路罩31中,在其最上级设有第一排出口33,相比该第一排出口33在下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
这里,设有第一排出口33的所述鼓出部32,如图5所示,向槽内方突出的圆弧状的大致中央部位最为突出,其上下部形成为平缓地向图示右方退避的圆弧状部分。
因此,鼓出部32的上部侧相对于槽内方指向斜上方并面向槽内方,呈所谓具有相对于竖直线向后方倾斜的倾斜角度β的倾斜面状,在该倾斜面部32a形成有所述第一排出口33。
但是,以与倾斜面部32a正交的方式开口而设置的排出口33,呈指向斜上方的形态,并形成在图5中所示的相对于水平线呈仰角θ的向上位置,并且该仰角θ与倾斜角度β相等(θ=β),由倾斜角度β决定。
而且,仅在排出口33的向斜上方开口的排出口33的上缘部侧,设置有与排出口33连续地突出为遮檐状的肋状物34。肋状物34,按排出口33的开口方向即朝斜上方方向,向槽内方侧突出地一体形成。另外,图中白色空心箭头F,表示排出水的排出方向,稍稍朝向上方地排出。
接下来,对于图6进行说明,其表示洗涤运行中的“强”、“弱”运行由施加给洗涤物的清洗水流的强度“强”、“弱”表示的、由搅拌翼9实现的多个旋转控制方式。
执行由控制装置24进行的对于驱动部12(尤其是电动机)的通断电(ON、OFF)控制和/或旋转速度控制(下面,作为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描述)。这直接影响到搅拌翼9的背面叶片18的泵作用的强度,作为结果,如后所述,对来自各排出口33、27、28的排出水的飞行距离带来很大变化。
此外,搅拌翼9按正、反方向都被旋转驱动,首先,图6(a)表示搅拌翼9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相同的ON、OFF时间被控制的生成“弱”清洗水流时的方式、即所谓洗涤运行时的“弱”运行。
相对于此,图6(b)表示,搅拌翼9的最大旋转速度与图6(a)的相等,但ON时间变长且OFF时间变短的方式。尤其是沿一个方向旋转的ON时间变长,使该清洗水流加速变强并且搅拌翼9施加给洗涤物的机械作用也变大等,表明此时能够进行“强”运行。
图6(c),与图6(a)的ON、OFF时间相等,但最大旋转速度(RPM)被控制为低速度。因此,呈现为基于比图6(a)更弱的“弱”清洗水流进行的“弱”运行。
图6(d)表示得到最强的“强”清洗水流时的方式。例如,ON、OFF时间也与图6(a)、(c)相等,但最大旋转速度(RPM)最高。
此时,也可以认为基于ON、OFF时间的设定情况来表示与图6(b)相等同的清洗强度,但此时基于旋转速度最高,能够实现最强的“强”运行。
另外,图7、图8是说明与上述“强”、“弱”水流相对应的排出水的排出状态的图,详细的说明将通过后面的作用说明来描述。
接下来,对于基于上述构成的循环水路30的清洗水的排出作用进行描述。
首先,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设定了标准运行模式的情况,参照图5进行说明。因此,清洗水位处于比第二排出口27靠上的最高水位S,只有第一排出口33面向槽内方的空间,而且基于搅拌翼9实现的清洗水流被设定为预定的“强”水流。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排出口33的鼓出部32,具有呈稍稍向后方倾斜的倾斜角度β的倾斜面口33a,在该倾斜面部32a向上地设置有第一排出口33,所以排出水沿与法线方向大致同向的白色空心箭头F的方向被排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排出口33的开口缘的上部侧突出设置有肋状物34。在没有该肋状物34的情况下,离开了排出口33的水由于重力而存在立刻下落的倾向。
相对于此,在设置有肋状物34的情况下,在排出水时,从开口上缘到肋状物34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将要与肋状物34的下表面侧持续接触的作用,由于该结果就使得水能够飞得很远。
另外,肋状物34,是相对于横向尺寸较长的缝隙状的第一排出口33以覆盖其开口的方式从上部侧以遮檐状突出的形状,所以能够防止来自上方的异物(例如硬币等)的落下等导致异物进入排出口33。
另外,水的排出角度与倾斜面部32a的倾斜角度β相对应地确定成作为排出方向的仰角θ,向斜上方排出水。因此,排出水以描绘抛物线的方式排出(参照图8),与沿水平方向排出相比能够使排出水到达更远处。
例如能够增强基于背面叶片18的泵作用,或者即使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因容量大而直径变得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当然,排出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变为扇形的水膜而在槽内喷水,并从容易上浮的洗涤物上空落下等,有助于清洗性能的提高。
另外,作为排出角度的仰角θ,理论上为45°就能够使排出水被排出至最远处,但处于标准运行模式中的搅拌翼9的旋转速度下,排出水可能过度飞行而到达槽外,因此优选例如将仰角θ设定为30度以下。
相对于此,设置于扁平部21的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被抑制为宽度窄的缝隙状的开口,且形成为以与扁平部21正交的方式向槽内方直线地排出水,因此使得水的下落范围也变小。
这样,在上述标准模式运行中,一般来说基于一定的强度的清洗水流来进行洗涤运行,当然搅拌翼9(背面叶片18)也被控制为一定的旋转速度等,来自第一排出口33的排出水的飞行距离也变得大致一定。
因此,排出水扇形地扩散而喷水,使得排出水向洗涤物的下落有效地进行。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第一排出口33对相反侧的远方区域有效地下落注入排出水,但难以对跟前前方区域注入排出水。当然,只要排出水能够无一遗漏地下落注入于槽内,当然就能够期待进一步提高清洗性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能够改变排出水的飞行距离。下面,参照图6对于用于得到清洗水流的强度“强”、“弱”的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方式进行描述。
在图6中,例如在清洗水流最强的图6(d)所示的控制方式下,旋转速度(RPM)最高,背面叶片18的泵作用也最强,所以水在循环水路30中水势强地上升,从形成于鼓出部32的第一排出口33排出至最远处。在图7中,此时的排出水的到达下落(落水)范围通过用交叉的倾斜线描绘为扇形的区域G表示,从循环水路30被排出至最远的相反侧。
相对于此,例如在表示最弱的清洗水流的图6(c)所示的旋转控制方式下,背面叶片18的泵作用也变弱,来自第一排出口33的排出水在跟前前方落下,对应于与在图7中由斜线所示的呈稍小的扇形的区域H相当的范围。
如果合并这些排出水的下落区域G、H则会占据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内面面积的大部分,因此就能够更有效地对洗涤物落下清洗水。
因此,如果交替执行图6(d)的变为“强”水流的旋转控制方式和图6(c)的变为“弱”水流的旋转控制方式,则总的来说能够无一遗漏地向槽内方下落排出水,相应地就能够实现没有不均的清洗效果。
另外,交替进行基于该搅拌翼9实现的所谓“强”、“弱”运行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在洗涤步骤中执行,也可设定为在例如洗涤物容易上浮的清洗运行初期集中进行等,包括漂洗步骤在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另外,通常对于这种洗涤机而言,具有上述那样的“强”、“弱”运行功能,因此不必增加新的构成,通过在控制装置24中预先程序化,就能够容易地得到基于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的“强”、“弱”运行的控制方式。
而且,如图6所公开的那样,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可以考虑使最大旋转速度(RPM)变化的方法、或者使ON、OFF期间的比率变化的方法等各种方法,即也能够对“强”、“弱”运行方式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接下来,对于图8进行说明。图8表示与清洗水流的“强”、“弱”方式相对应的清洗水的排出状态的概要,形象地表示来自与洗涤物量和/或水位相对应而变为有效的各排出口33、27、28的排出水,实线表示“强”水流运行时的情况,单点划线表示“弱”水流运行时的情况。
在该图示例中,表示了整体上能够朝向槽内方的中心侧排出、尤其是增强/减弱“弱”水流运行时的强度的排出水的状态(飞行距离)。
另外,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形成为向槽内方的水平方向(横向方向)开口,因此如图所示,与向上开口的第一排出口33相比,排出水的飞行距离大为不同,并且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形成在宽度较窄的扁平部21,所以如图4所公开的那样,其水膜的排出水宽度为直线状而没有达到为扇形的程度。
而且,参照该图8对其他的使用例进行描述,则在例如将与洗涤物量相应的水位设定在第三排出口28的上方而进行洗涤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来自第一、第二排出口33、27的两方的排出水。即,此时,如图所示,能够同时灵活运用飞行距离和水膜等不同的两种排出水,使得对洗涤物的下落效果变得更为有效。
此外,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以与兼用于脱水的洗涤槽8的容量(直径)等相对应地得到预期的飞行距离的方式适当地调节并运用。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起到如下的效果。
尤其是如图5所示,鼓出部32的第一排出口33形成在鼓出部32的相对于槽内方面向斜上方的倾斜面状的部位,所以成为排出口也同样按向上方方向开口的形态。
因此,从向上的排出口33排出的排出水,能够以描绘抛物线的方式飞行直至远处,能够容易地得到与提升基于背面叶片18实现的泵性能相同的效果。
这对增大朝向洗涤物的扇形的水膜是有效的,另外具有相应地使背面叶片18的设计制造变得容易这样的优点。
而且,在第一排出口33的开口上缘侧,突出设置有遮檐状的肋状物34,所以利用在肋状物34的下表面侧所产生的表面张力能够增强将水排出至远处的作用,并且变为肋状物34覆盖排出口33的开口的形态,在能够阻止从上方落下的硬币等异物进入排出口33这一点上也是有效的。
另外,在图6中说明了,基于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能够选择性地转换并实施基于清洗水流的各种强度的“强”、“弱”运行,但与此同时也能够转换基于背面叶片18的泵作用的强弱运行。
因此,通过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能够使来自第一排出口33的排出水的飞行距离变化,能够交替得到如图7所示的排出水的落下区域G或者H等,结果,能够期待没有不均的清洗性能的提升。
另外,搅拌翼9的旋转控制能够容易地程序化而实施,并且例如在洗涤步骤的初期集中执行,促进了使含有空气而容易上浮的洗涤物尽早湿润而返回水中的作用,也能够容易地实施得到基于原本的清洗作用的预期的清洗效果那样的控制。
构成为:形成在形成循环水路30的水路罩31的上部的鼓出部32,配置在比标准运行模式的洗涤步骤的最高水位高的位置,从鼓出部32到下部的泵室22为止的部位,构成稍稍呈圆弧状的扁平部21,并且在扁平部21处也设置有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
由此,鼓出部32不会阻碍清洗水流和搅动,能够确保预期的清洗性能。另外,遍及鼓出部32和扁平部21设有多个排出口,所以对于与洗涤物量相对应的多级的清洗水位,能够期待由排出水实现的清洗效果的提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鼓出部32的第一排出口32向上开口,相对于此设置在扁平部21的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向水平方向开口,所以在组合这些向不同方向开口的各排出口33、27、28使排出水排出的情况下,能够在槽内无一遗漏地排出水,能够有益于没有不均的清洗作用。
此时,也可以将第二、第三排出口27、28形成为角度不同的向上的开口,或形成为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开口的排出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且图示了的实施方式,例如虽然将形成于循环水路的上部的鼓出部的剖面设为了大致圆弧形,但为了得到扇形的水膜,优选将形成排出口的部位形成为圆弧形,但也能够变更为各种形状。
另外,作为洗涤机,只要至少具有搅拌翼并具有基于背面叶片实现的泵作用的即可,也能够适用于例如具有清洗功能的无孔状的洗涤槽单体的构成等,在实施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Claims (7)

1.一种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主体内的有底筒状的洗涤槽;能够旋转地配置在该洗涤槽内的下部的搅拌翼;形成于该搅拌翼的背面的背面叶片;形成于所述洗涤槽内的底部,收置所述背面叶片的泵室;和从该泵室沿着所述洗涤槽槽壁向上部延伸,在其与所述洗涤槽槽壁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循环水路的水路罩,
在所述水路罩的上部,形成有朝向所述洗涤槽内方鼓出的鼓出部,在该鼓出部形成有横向较长的缝隙状的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的设置有排出口的部位,为相对所述洗涤槽内方而面向斜上方的倾斜面,所述鼓出部的排出口也按向上方向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口的开口上缘侧,突出设置有遮檐状的肋状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搅拌翼的旋转控制,转换基于所述背面叶片实现的泵作用的强弱运行,使来自所述排出口的排出水的飞行距离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形成于比洗涤步骤运行中的最高水位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路罩中,除了设置于所述上部的鼓出部外,在所述鼓出部的下部的扁平部也设置有排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设置在所述鼓出部的排出口的开口,设置于所述扁平部的排出口按不同的方向开口。
CN2010202091036U 2009-05-26 2010-05-26 洗涤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300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6422A JP5495202B2 (ja) 2009-05-26 2009-05-26 洗濯機
JP126422/2009 2009-05-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0000U true CN201730000U (zh) 2011-02-02

Family

ID=4342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0910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30000U (zh) 2009-05-26 2010-05-26 洗涤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495202B2 (zh)
KR (1) KR101161501B1 (zh)
CN (1) CN201730000U (zh)
TW (1) TWI4751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3692A (zh) * 2013-06-21 2014-12-24 株式会社东芝 洗衣机
CN110241569A (zh) * 2018-03-07 2019-09-1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39600A (ja) * 2014-01-29 2015-08-03 ハイアールアジア株式会社 部品および洗濯機
JP6286279B2 (ja) * 2014-05-20 2018-02-2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洗濯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1742B2 (ja) * 1995-08-18 2001-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全自動洗濯機
JP3508405B2 (ja) * 1996-07-22 2004-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H114991A (ja) * 1997-06-18 1999-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JP3439108B2 (ja) * 1998-01-29 2003-08-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03326091A (ja) * 2002-05-17 2003-11-18 Toshiba Corp 洗濯機
JP2006025901A (ja) * 2004-07-13 200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
JP2008161535A (ja) * 2006-12-28 2008-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洗濯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3692A (zh) * 2013-06-21 2014-12-24 株式会社东芝 洗衣机
CN110241569A (zh) * 2018-03-07 2019-09-1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5202B2 (ja) 2014-05-21
KR101161501B1 (ko) 2012-06-29
TWI475139B (zh) 2015-03-01
KR20100127701A (ko) 2010-12-06
JP2010273714A (ja) 2010-12-09
TW201105833A (en)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0000U (zh) 洗涤机
JP2693144B2 (ja) 全自動洗濯機
JP3439108B2 (ja) 洗濯機
CN202157199U (zh) 一种可以洗涤羽绒类衣物的波轮式洗衣机
JP2009178195A (ja) 洗濯機
KR20130124365A (ko) 세탁기
JP2021508564A (ja) 洗浄機器及び洗浄水の吐出方法
JP2007014678A5 (zh)
KR100360426B1 (ko) 기울어진 세탁기의 외조 덮개
JP2950773B2 (ja) 全自動洗濯機
CN107142655B (zh) 内筒组件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11472127A (zh) 一种波轮洗衣机
JPH0956985A (ja) 全自動洗濯機
CN109186056B (zh) 一种加湿器及加湿器的聚能装置
CN100560842C (zh) 具有喷水管的外桶盖
CN204690350U (zh) 洗衣机及其波轮
JP2005110753A (ja) 洗濯機
CN111424391A (zh) 一种洗衣机
CN107326606A (zh) 用于波轮洗衣机的浮块和具有其的喷水板、波轮洗衣机
KR101131240B1 (ko) 세탁기의 절수구조
KR100363592B1 (ko) 세탁기
WO2008016071A1 (fr) Machine à laver
CN2346815Y (zh) 瀑布水流双桶洗衣机
JP2000153094A (ja) 脱水兼用洗濯機
JPH0810495A (ja) 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