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4035Y - 光缆配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缆配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94035Y
CN201194035Y CN200820005203.XU CN200820005203U CN201194035Y CN 201194035 Y CN201194035 Y CN 201194035Y CN 200820005203 U CN200820005203 U CN 200820005203U CN 201194035 Y CN201194035 Y CN 20119403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mentioned
cable
connector
branch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200052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泉刚
粟饭原胜行
宫野宽
滨田真弘
贵志彰夫
寺泽良明
冈部圭寿
宫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9403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9403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02B6/48Overhead install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6Cable boxes, e.g. splicing boxes with two or more multi fibre cab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配线系统,其将电话局侧光缆和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之间连接,该光缆配线系统可以提高光缆铺设时的作业性。光缆配线系统具有连接用光缆,其通过使芯数分别与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相同的多根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用于与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连接。优选该光缆配线系统还具有用户侧接头盒,其将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中的一根用户侧光缆、和连接用光缆的多根单元光缆中的一根单元光缆连接。

Description

光缆配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电话局和用户之间进行光缆配线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媒体
Figure Y200820005203D0003092704QIETU
R&Dの取りみ」NTT技術ジヤ—ナル”、2006.12,pp.44—71中,对在电话局和用户之间构筑的光缆配线系统的一个例子进行了介绍。在光缆配线系统中,从电话局侧向用户侧光缆芯数逐渐减少,最终以单芯入户光缆进入用户住宅。在光缆配线系统中,强烈希望通过使铺设光缆时光缆的配线或连接作业简单化,从而抑制施工所花费的总费用。
非专利文献1:“「光媒体
Figure Y200820005203D0003092752QIETU
R&Dの取り
Figure Y200820005203D0003092742QIETU
み」NTT技術ジヤ—ナル”、2006.12,pp.44—7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配线系统,其将电话局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之间连接,且可以使光缆铺设时的作业性提高。
为了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配线系统,该光缆配线系统包括连接用光缆,其通过使芯数与用户侧光纤相同的多根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用于与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连接。优选该光缆配线系统包括用户侧接头盒,其将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中的一根用户侧光缆和连接用光缆的多根单元光缆中的一根单元光缆连接。
在该光缆配线系统中,优选连接用光缆是将多根单芯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的光缆,在电话局侧光缆和连接用光缆之间还具有第一集束光缆,其通过将多根多芯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另外,优选该光缆配线系统还具有:中继接头盒,其连接第一集束光缆中的多芯单元光缆和连接用光缆中的单芯单元光缆;以及电话局侧接头盒,其连接电话局侧光缆和第一集束光缆中的多芯单元光缆。优选多芯单元光缆分别与中继接头盒及电话局侧接头盒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单芯单元光缆分别与中继接头盒及用户侧接头盒以连接器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的光缆配线系统连接的干线光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的光缆配线系统连接的入户光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支线光缆的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准支线光缆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干线接头盒的打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配线接头盒的打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入户接头盒的打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光缆配线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括的准支线光缆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以说明为目的,并不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相同标号表示相同部分。附图中的尺寸比例并不一定正确。
光缆配线系统是在电话局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之间用光缆进行配线的系统。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光缆配线系统1具有支线光缆4和准支线光缆5,它们配置在作为电话局侧光缆、与电话局内的传输装置连接并被从地下引出而架设于空中的干线光缆2,和作为用户侧光缆、从各用户住宅延伸出的入户光缆3之间。
干线光缆2和支线光缆4在干线点经由干线接头盒27连接。干线点是指光缆从地下上升而架设于空中的点。支线光缆4和准支线光缆5在配线点经由配线接头盒37连接。准支线光缆5和入户光缆3在分配点(入户点)经由入户接头盒46连接。入户接头盒46在通过悬缆线58而与准支线光缆5一起集束化的状态下,保持并架设于空中。
图2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的光缆配线系统连接的干线光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干线光缆2在中心部具备设有抗拉体6的套管7,在套管7内形成多个(这里为5个)螺旋状的槽8。在各槽8内配置多根(这里为5根)4芯光纤带状芯线(简称为4芯带状芯线)9。套管7由保护用光缆外层10包覆,该光缆外层10由聚乙烯(PE)形成。
图3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的光缆配线系统连接的入户光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入户光缆3具有支撑线11、单芯光纤芯线12以及配置在光纤芯线12两侧的1对抗拉体13。支撑线11、光纤芯线12及各抗拉体13由蒙皮14集中包覆,该蒙皮14由PE形成。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支线光缆的斜视图。支线光缆4是在支撑线15的周围绞合并使多根(这里为8根)多芯单元光缆16集束而形成的光缆(第一集束光缆)。支线光缆4形成为使各多芯单元光缆16露出而不被光缆外层覆盖的状态(剥出状态)。多芯单元光缆16具有4芯带状芯线18、和配置在4芯带状芯线18两侧的1对抗拉体19。4芯带状芯线18及各抗拉体由蒙皮20集中包覆,该蒙皮20由PE形成。
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准支线光缆的斜视图。准支线光缆5是在支撑线21的周围绞合并使多根(这里为8根)单芯单元光缆22集束而形成的光缆(第二集束光缆)。准支线光缆5形成为使各单芯单元光缆22露出而不被光缆外层覆盖的状态(剥出状态)。单芯单元光缆22具有单芯的光纤芯线24和配置在光纤芯线24两侧的1对抗拉体25。光纤芯线24及各抗拉体25由蒙皮26集中包覆,该蒙皮26由PE形成。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干线接头盒的打开状态的斜视图。干线接头盒27具有箱型的接头盒主体28和相对于接头盒主体28可打开/关闭的门29。在接头盒主体28内,多个连接模块30以直立的状态(纵向放置状态)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具体地说,各连接模块30可从门29侧自由插拔地收容在前面抽出式的未图示的模块收容架上,该模块收容架设置在接头盒主体28上。收容在模块收容架上的连接模块30,由例如螺栓或插拔板等固定单元固定在模块收容架上。
在接头盒主体28的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31,其具有用于将从干线光缆2取出的4芯带状芯线9导入的导入口。在接头盒主体28的另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32,其具有用于将构成支线光缆4的各单元光缆16导入的导入口。接头盒主体28由塑料形成,而光缆导入部31、32则由橡胶形成,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
在各连接模块30的一端面(前端面)上,安装4芯MT连接器33和多个(这里为8个)4芯MT连接器34。MT连接器33与从干线光缆2中取出的4芯带状芯线9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各MT连接器34与构成支线光缆4的各多芯单元光缆16的一端以连接器进行连接。由此,可以简单且可靠地连接干线光缆2和多芯单元光缆16。
连接模块30具有分光器35,其将1个光输入分支为多个(这里为8个)输出(参照图1)。分光器35的输入部与MT连接器33连接,分光器35的各输出部分别与MT连接器34连接。由于通过设置分光器35,可以增加与干线光缆2连接的用户,所以可以使光缆配线系统的使用效率提高。另外,也可以不在连接模块30上设置分光器35,使输入数及输出数相同。在此情况下,MT连接器33及MT连接器34的数量相同。
在接头盒主体28的背面设置2个安装件36,它们用于将干线接头盒27保持在未图示的吊线上。安装件36通过在由例如L字形板和平板夹持吊线的状态下进行螺栓固定,从而将干线接头盒27安装在吊线上。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配线接头盒的打开状态的斜视图。配线接头盒37与干线接头盒27相同地,具有箱型的接头盒主体38和相对于接头盒主体38可打开/关闭的门39。另外,在接头盒主体38内,与干线接头盒27相同地,多个连接模块40以纵向放置状态沿宽度方向排列。
在接头盒主体38的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41,其具有用于将构成支线光缆4的各多芯单元光缆16导入的导入口。在接头盒主体38的另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42,其具有用于将构成准支线光缆5的各单芯单元光缆22导入的导入口。光缆导入部41、42由橡胶形成。
在连接模块40的一端面(前端面)上,安装1个4芯MT连接器43和多个(这里为4个)单芯连接器44。4芯MT连接器43与构成支线光缆4的各多芯单元光缆16的另一端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各单芯连接器44与构成准支线光缆5的单芯单元光缆22的一端连接。作为单芯连接器44,使用外皮保持型的SC连接器或FAS连接器等。这样,使连接模块40具有用于将4芯变换为单芯的芯数变换功能。由此,可以简单且可靠地连接多芯单元光缆16和单芯单元光缆22。
在接头盒主体38的背面设置2个安装件45,其用于将配线接头盒37保持在未图示的吊线上。安装件45的构造与上述安装件36完全相同。
以如下方式使用配线接头盒37进行支线光缆4和准支线光缆5之间的连接。首先,从支线光缆4中将所需数量的多芯单元光缆16剥离并取出,进行切断。然后将这些多芯单元光缆16中的前端部蒙皮20及带状芯线18的包覆层去除,在多芯单元光缆16上安装MT连接器。然后,在打开配线接头盒37的门39的状态下,将装有MT连接器的多芯单元光缆16从光缆导入部41导入至接头盒主体38内,与连接模块40的MT连接器43进行连接器结合。
另一方面,从准支线光缆5中将所需数量的单芯单元光缆22剥离并取出,进行切断。然后,在切断的单芯单元光缆22的前端部安装与单芯连接器44相同种类的外皮保持型的单芯连接器。然后,在打开配线接头盒37的门39的状态下,将装有单芯连接器的单芯单元光缆22从光缆导入部42导入至接头盒主体38内,与连接模块40的单芯连接器44进行连接器结合。由此,使支线光缆4和准支线光缆5经由连接模块40连接。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入户接头盒的打开状态的斜视图。入户接头盒46也称为连接器套,其具备带有连接器收容部47的大致箱型的接头盒主体48、和相对于接头盒主体48可打开/关闭的盖体49。在接头盒主体48的连接器收容部47中,以夹持适配器52的方式,收容有安装在单芯单元光缆22的另一端部上的单芯连接器50、和安装在入户光缆3的前端部上的单芯连接器51。
在接头盒主体48的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53,其用于将单芯单元光缆22导入接头盒主体48内;以及光缆固定部54,其固定单芯单元光缆22。光缆固定部54以1对刃部夹持单芯单元光缆22的蒙皮26,将单芯单元光缆22固定在接头盒主体48上。在接头盒主体48的另一端部设置:光缆导入部55,其用于将入户光缆3导入接头盒主体48内;以及光缆固定部56,其固定入户光缆3。光缆固定部56与光缆固定部54相同地,以1对刃部夹持入户光缆3的蒙皮14,将入户光缆3固定在接头盒主体48上。在接头盒主体48内配置橡胶密封部件57,使其将连接器收容部47的周围完全包围。
以如下方式使用入户接头盒46进行准支线光缆5和入户光缆3之间的连接。首先,从准支线光缆5中在距离用户住宅较近的位置上,将构成准支线光缆5的单芯单元光缆22剥离并取出,进行切断。然后,在打开入户接头盒46的盖体49的状态下,将单芯单元光缆22从光缆导入部53导入接头盒主体48内,在该单芯单元光缆22的端部安装单芯连接器50。另外,将入户光缆3从光缆导入部55导入接头盒主体48内,在该入户光缆3的端部安装单芯连接器51。
然后,经由适配器52将单芯连接器50、51之间进行连接器结合,同时将单芯单元光缆22固定在光缆固定部54上,将入户光缆3固定在光缆固定部56上。在此状态下,将单芯连接器50、51及适配器52收容在接头盒主体48的光缆收容部47中。由此,使准支线光缆5和入户光缆3之间经由单芯连接器50、51及适配器52连接。
基于此,入户接头盒46仅是使用单芯连接器50、51及适配器52,将1根单芯单元光缆22和1根入户光缆3进行连接。由此,可以将入户接头盒46充分地小型化。
图9是表示现有的光缆配线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光缆配线系统100具有支线光缆101、准支线光缆102、干线接头盒103、配线接头盒104和入户接头盒105。支线光缆101经由干线接头盒103与干线光缆连接。支线光缆101和准支线光缆102由配线接头盒104进行分支连接。准支线光缆102和入户光缆3由入户接头盒105进行分支连接。支线光缆101具有与干线光缆2(图2)相同的圆形构造。
图10是现有的光缆配线系统所包含的准支线光缆的剖面图。准支线光缆102具有多根(这里为8根)单芯光纤芯线106、和配置在光纤芯线106两侧的1对抗拉体107。光纤芯线106排列为2层。光纤芯线106及各抗拉体107被蒙皮108集中包覆。
干线接头盒103通过MT连接器将干线光缆2的4芯带状芯线9和支线光缆101的4芯带状芯线连接。配线接头盒104具有分光器109(图9),通过单芯连接器经由分光器将从支线光缆101的4芯带状芯线中途分支出的1根光纤和准支线光缆102的各光纤芯线106连接。入户接头盒105通过单芯连接器将从准支线光缆102中继分支出的1根光纤芯线106和入户光缆3连接。
在光缆配线系统100中,以如下方式使用配线接头盒104进行支线光缆101和准支线光缆102之间的连接。首先,将从支线光缆101中继分支出的部分的光缆外皮剥离,从线槽中取出4芯带状芯线。然后,将该4芯带状芯线的前端部的包覆层剥去而使光纤露出,切断后,在该光纤的端部安装单芯连接器,将该光纤和分光器109的输入部以连接器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去除准支线光缆102的蒙皮108,使8根光纤芯线106相互分离开,在各光纤芯线106的端部安装单芯连接器。然后,将各光纤芯线106和分光器109的各输出部以连接器进行连接。
另外,以如下方式使用入户接头盒105进行准支线光缆102和入户光缆3之间的连接。首先,将从准支线光缆102中继分支出的部分的蒙皮108去除,使8根光纤芯线106相互分离开,切断后,在各光纤芯线106的端部安装单芯连接器。另一方面,在入户光缆3的前端部安装单芯连接器。然后,将光纤芯线106和入户光缆3以连接器进行连接。
在光缆配线系统100中,支线光缆101是内置多根光纤芯线(支线带)并由光缆外皮覆盖形成的圆形光缆。因此,在将支线光缆101和准支线光缆102连接时,必须在连接位置上逐个剥离支线光缆101的光缆外皮,取出所需数量的带状芯线。对于操作者来说非常费时,如果不善于处理光缆或带状芯线,则可能会损伤其他带状芯线。因此,操作者必须非常仔细地进行操作。由此,光缆连接作业将花费大量时间。
另外,由于准支线光缆102和入户光缆3之间的连接,也必须去除准支线光缆102的蒙皮108,将光纤芯线106按单芯逐个分开,所以花费时间。而且,光纤的单芯线处理非常困难,如果不是非常熟练的人,则可能使光纤断裂。另外,根据地区不同,有时多个用户住宅并不一定密集,用户住宅之间可能离得很远。在此情况下,由于需要在可以覆盖(汇总)大多数用户住宅的位置上设置入户接头盒105,所以需要将入户光纤3沿支线光缆101或准支线光缆102并排设置所需的长度。因此,光缆配线花费时间,导致作业时间变长。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线光缆4使用将多根多芯单元光缆16绞合并集束的、处于露出状态的光缆(第一集束光缆)。基于此,在支线光缆4与干线接头盒27及配线接头盒37进行连接时,只要单纯地针对每个以使用芯数为单位构成的多芯单元光缆进行连接即可,不需要每次都剥离光缆外皮。另外,作为准支线光缆5,使用将多根单芯单元光缆22绞合并集束的、处于露出状态的光缆(第二集束光缆),同时使用外皮保持型的单芯连接器进行准支线光缆5和配线接头盒37之间的连接。基于此,只要单纯地针对每个以使用芯数为单位构成的单芯单元光缆进行连接即可,不需要去除准支线光缆5的蒙皮26而使光纤芯线24露出的作业。
如上述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连接用光缆进行连接时,只要针对每个以使用芯数为单位构成的单元光缆进行连接即可。由此,由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单地进行光缆连接,所以可以缩短光缆的连接作业所需的时间,可以实现施工费用的减少。另外,由于由作业者进行的带状芯线或光纤芯线的处理变得容易,所以可以防止其他带状芯线或其他光纤芯线的损伤及断裂。
此外,通过使用连接器套即小型入户接头盒46,针对每一根入户光缆进行准支线光缆5和入户光缆3的连接,即使在多个用户住宅并不密集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所示,在距离各用户住宅较近的任意位置上容易地连接准支线光缆5和入户光缆3。由此,由于不需要沿支线光缆4或准支线光缆5并排设置入户光缆3,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光缆的配线,还可以减少光缆的配线作业所需的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空中架设状态下对光缆进行配线、连接时的作业性提高,所以可以减少光缆铺设施工所涉及的总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缆配线系统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线光缆4的一端与准支线光缆5的一端经由配线接头盒37连接,但在变形例中,仅将从支线光缆4(第一集束光缆)取出的1个多芯单元光缆16与准支线光缆5经由配线接头盒37连接(支线光缆4和准支线光缆之间进行分支连接)。
作为支线光缆4的各多芯单元光缆16的芯数,并不特别限定为4芯,只要适当地与内置在干线光缆2中的多芯带状芯线的芯数对应即可。另外,作为所使用的第一集束光缆、第二集束光缆,并不特别限定为将多根单元光缆绞合并集束、处于露出状态的光缆。例如也可以使用下述集束光缆:使多根单元光缆平行地集束的集束光缆,或者将处于集束状态的多根单元光缆使用保护部覆盖,在该保护部上形成用于取出单元光缆的切缝的集束光缆。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缆配线系统1,使用支线光缆4及准支线光缆5这两种连接用光缆,将内置有多芯带状芯线的电话局侧的干线光缆2和用户侧的入户光缆3进行连接,但并不特别限定为上述方式。总之,只要是作为连接电话局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的连接用光缆,使用将多根以使用芯数为单位构成的单元光缆进行集束而形成的集束光缆,就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光缆配线系统在作为电话局侧光缆和用户侧光缆之间的光缆配线中起作用。

Claims (5)

1.一种光缆配线系统,其将电话局侧光缆和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之间连接,
其特征在于,
该光缆配线系统具有连接用光缆,其通过使芯数分别与上述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相同的多根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用于与上述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户侧接头盒,其将上述一根或多根用户侧光缆中的一根用户侧光缆和上述连接用光缆的上述多根单元光缆中的一根单元光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用光缆是将多根单芯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的光缆,在上述电话局侧光缆和上述连接用光缆之间还具有第一集束光缆,其通过将多根多芯单元光缆集束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中继接头盒,其将上述第一集束光缆中的上述多芯单元光缆与上述连接用光缆中的上述单芯单元光缆连接;以及
电话局侧接头盒,其将上述电话局侧光缆和上述第一集束光缆中的上述多芯单元光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缆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芯单元光缆分别与上述中继接头盒及上述电话局侧接头盒以连接器进行连接,
上述单芯单元光缆分别与上述中继接头盒及上述用户侧接头盒以连接器进行连接。
CN200820005203.XU 2007-03-12 2008-03-06 光缆配线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403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2406 2007-03-12
JP2007062406A JP5289718B2 (ja) 2007-03-12 2007-03-12 光配線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94035Y true CN201194035Y (zh) 2009-02-11

Family

ID=3975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2000520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4035Y (zh) 2007-03-12 2008-03-06 光缆配线系统
CN200880008073.8A Pending CN101646964A (zh) 2007-03-12 2008-03-06 光接入网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8073.8A Pending CN101646964A (zh) 2007-03-12 2008-03-06 光接入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04247A1 (zh)
EP (1) EP2124080A1 (zh)
JP (1) JP5289718B2 (zh)
CN (2) CN201194035Y (zh)
TW (1) TW200844527A (zh)
WO (1) WO20081114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7544B2 (ja) * 2010-06-09 2014-05-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集合光ケーブル
JP7058252B2 (ja) * 2019-10-08 2022-04-2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配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0608A (ja) * 1985-10-17 1987-04-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スリットプラスチックチューブ収納型多心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4715677A (en) * 1985-12-24 1987-12-29 Sumitomo Electric Research Triangle, Inc. Ruggedized optical fiber cable
JPS62170921A (ja) * 1986-01-23 1987-07-28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光フアイバケ−ブル
JPH07294786A (ja) * 1994-04-27 1995-11-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チューブ型光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TW333616B (en) * 1995-06-29 1998-06-11 Minnesota Mining & Mfg Bare fiber connector
US5892870A (en) * 1995-11-16 1999-04-06 Fiber Connections Inc. Fibre optic cable connector
JP3072060B2 (ja) * 1996-10-24 2000-07-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構内光キャビネット
JP3609581B2 (ja) * 1997-06-05 2005-01-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ドロップケーブルユニット集合ケーブル
JPH1138292A (ja) * 1997-07-17 1999-02-1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コード
US5905834A (en) * 1997-07-21 1999-05-18 Pirelli Cable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loose tube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reverse oscillating lay
JPH11242144A (ja) * 1997-10-06 1999-09-0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3990489B2 (ja) * 1998-03-03 2007-10-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
JPH11316325A (ja) * 1998-05-06 1999-11-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架空光ケーブル
JP2001042176A (ja) * 1999-07-28 2001-02-16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1147359A (ja) * 1999-11-22 2001-05-29 Toyokuni Electric Cable Co Ltd 光通信ケーブルの配線方法および光通信幹線ケーブル
JP2001215340A (ja) * 2000-01-31 2001-08-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少心数の光ケーブルの接続部および接続部材
JP2002328281A (ja) * 2001-04-26 2002-11-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ドロップケーブルユニット集合ケーブル
US6577797B2 (en) * 2001-05-09 2003-06-1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Optical fiber ribbon assembly with strain relief
US6766094B2 (en) * 2002-06-28 2004-07-20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Aerial closure for local convergence point
JP2004069900A (ja) * 2002-08-05 2004-03-04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ドロップケーブル
JP2004212912A (ja) * 2003-01-09 2004-07-29 Nippon Tsushin Denzai Kk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接続用スペーサ、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2004341181A (ja) * 2003-05-15 2004-12-02 Nippon Tsushin Denzai Kk 細径ケーブル用アダプタ
JP2005107014A (ja) * 2003-09-29 2005-04-21 Nippon Tsushin Denzai Kk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
US7292763B2 (en) * 2004-03-08 2007-11-06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access terminal
US7277614B2 (en) * 2004-12-03 2007-10-0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Tether assembly having individual connector ports
US7590320B2 (en) * 2005-08-12 2009-09-15 Afl Telecommunications Llc Tapered cable for use in fiber to the premises applications
US7590321B2 (en) * 2006-03-09 2009-09-1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id-span breakout with helical fiber routing
US7496268B2 (en) * 2006-12-13 2009-02-24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hardwa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24990A (ja) 2008-09-25
JP5289718B2 (ja) 2013-09-11
TW200844527A (en) 2008-11-16
WO2008111472A1 (ja) 2008-09-18
US20100104247A1 (en) 2010-04-29
CN101646964A (zh) 2010-02-10
EP2124080A1 (en)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7841B (zh) 线缆配线系统
EP3132298B1 (en)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cable management drawer
US7352945B2 (en) Outside plant enclosure with pivoting fiber trays
US20200310066A1 (en) Fiber optic network architecture using high fiber-count fiber optic connectors
US10606009B2 (en) 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fan out devices
US20070031100A1 (en)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cabinet
US8873924B2 (en) Fiber optic cabinet
CN101636679A (zh) 光纤电缆入口器件以及通信封装件系统
EP0166550A2 (en) Coupler for optical fibres
EP2613189A1 (en) Prefabricated optical fiber cable distribution assembly and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AU2010200294A1 (en)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fiber optic network including the same
US10317639B2 (en) Fiber optic network architecture
US11150428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s
CN201177675Y (zh) 光缆连接用接头盒及光缆配线系统
EP2629128A1 (en)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device
CN201194035Y (zh) 光缆配线系统
CN102841416A (zh) 挂壁式光分路器箱及其使用方法
EP3510434A1 (en) Fiber optic splitter terminal for a distributed-split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2033267A (zh) 一种光纤跳线及光配线架
CN212781435U (zh) 一种方便接线的光纤分路器
US10948678B2 (en) Bi-directional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s including a jacketless trunk cabl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21495426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分光器
WO2020245566A1 (en) Fibre management enclosure
CN201048383Y (zh) 光分路器盘
CN201548734U (zh) 1×16分路器抽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