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3589B -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3589B
CN1993589B CN200580025501.4A CN200580025501A CN1993589B CN 1993589 B CN1993589 B CN 1993589B CN 200580025501 A CN200580025501 A CN 200580025501A CN 1993589 B CN1993589 B CN 1993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making
making disc
hold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55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3589A (zh
Inventor
上野孝治
高西英知
足立正
江坂拓南
川崎龙也
兵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31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384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265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074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610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0742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0904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11284A1/ja
Publication of CN1993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3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3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35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被设置在有门的制冰室内,包括:制冰盘、驱动部、以及保持部。制冰盘包括与在门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和相对于门方向设置的第二轴部,其内部被供给结冰的水。驱动部被设置在与制冰室的门相对的位置上,包括可自由装卸地连结在第二轴部上的旋转轴。驱动部在被供给的水冻结而生成冰时对冰施加力从而将冰从制冰盘分离。保持体支持制冰盘的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与制冰盘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制冰盘单元。保持部通过与保持体夹持来支撑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冰装置以及具有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116410号公报中揭示有一种具有制冰装置、并且制冰盘单元能够拆卸的现有的冷藏库。
图18是这种冷藏库的自动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中的制冰盘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自动制冰装置包括:制冰盘(以下称为盘)81、脱冰机构82、框架83以及装卸机构84。脱冰机构82用于使由盘81制造的冰从盘81分离。框架83用于收容盘81以及脱冰机构82等的器具。为了能够自由装卸地保持盘81,而将装卸机构84设置在框架83的开口部。
装卸机构84和盘81形成为一体的制冰盘单元(以下称为单元)85,可自由插入和取出地被安装在框架83上。而且,盘81能够从单元85被拆卸或向其进行安装。框架83具有在插入或脱离单元85时所使用的导轨86。装卸机构84具有与导轨86相互嵌合以支撑单元85的导板87。
脱冰机构82被安装在框架83的内侧深处,当在盘81内制成冰时,通过旋转轴88使盘81反转转动而使盘81变形,从而,使冰从盘81脱离。从盘81取出的冰下落至设置在下部的贮冰箱(未图示)中而被保存。
但是,在上述构成中,在将单元85从框架83上拆除的状态中,盘81很容易与单元83脱开,有可能发生部件的散落或者错误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制冰装置被设置在具有门的制冰室内。该制冰装置包括:制冰盘、驱动部、保持体和保持部。制冰盘具有设置在门方向的第一轴部以及设置在与门相对方向的第二轴部,其内部被供给冷冻的水。驱动部被设置在与制冰室门相对的位置上,具有可自由装卸地与制冰盘的第二轴部连结的旋转轴。当被供给的水冻结成冰时,驱动部对冰施加作用力以使其从制冰盘分离。保持体支持制冰盘的第一轴部以及第二轴部而与制冰盘形成一体而构成制冰单元。保持部与保持体夹持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其中的至少一个以对其进行支撑。根据此结构,通过制冰盘和保持体被一体化而构成的制冰盘单元,能够与驱动部的旋转轴滑动地进行装卸。而且,由于即使将其从制冰室取出也不易脱开,因而,可以防止部件的散落或者错误安装。另外,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有门的制冰室、维持制冰室内为能够结冰温度的冷却装置、以及安装在制冰室内的上述制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概略侧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冷藏库中的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制冰装置中制冰盘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冷藏库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制冰装置的A-A截面图。
图7是图6中将制冰盘单元取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制冰装置的B-B截面图。
图9A是显示图6所示的制冰装置中的微型开关(micro switch)运作下限状态的关键部位放大图。
图9B是显示图6所示的制冰装置中的微型开关的运作上限状态的关键部位放大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冰装置的其他侧截面图。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中的保持体的其他制冰盘保持构造的关键部位放大图。
图12是显示图1所示的冷藏库中的供水装置构成的关键部位纵向截面图。
图13是显示图12所示的供水装置中供水线路结构的关键部位截面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供水装置中导管(guide pipe)安装周围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供水装置中导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导管的截面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导管安装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以往的自动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中制冰盘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冷藏库本体;2:制冰室;2A:制冰室门;3:冷藏室;3A:冷藏室门;4:制冰装置;5:制冰盘;5A:第一轴部;5B:第二轴部;5C:端面;5D:开口部上面;6:贮冰箱;7:供水罐;8:供水泵;8A:出口部;9:供水管;9A:开口部;10:驱动部;10A:旋转轴;11:框架;11A:沟部;11B:前方内部侧壁面;11C:接受部;11D:冷气入口孔;11E:前面开口部;11F:倾斜部;11G:第一隔壁;11H:第二隔壁;11J:导管;11K:冷气出口孔;11L:管壁;12:冰检测控制杆;13:保持体;13B:倾斜部;13C:凹部;13D:把手部;13E:肋材;13F:肋材;13G:孔;13H:切口;13J:凸部;13K:壁面;13L:爪部;14:检测部;15:温度传感器;16:盖体(结合部件);16A:弹簧;16B:嵌合部;16C:凸部;16D:操作部;17A:冷却器;17B:压缩机;17C:冷凝器;17D:减压器;17E:扇;20:制冰盘单元;21:保持夹具;21A:爪;23:嵌合尺寸;24:缝隙尺寸;25:罩;26:释放口;31:整流板;32:隔热隔板;32A:空间;33:盖部;34:供水装置;41:固定管;42:导管;42A:水接受部;42B:管部;42C:前面壁;42D:前端开口部;42E:切口部;42F:隔壁;44:罩;45:接受部;50:筒部;51:突起;52:凹部;81:制冰盘;82:脱冰机构;83:框架;84:装卸机构;85:制冰盘单元;86:导轨;87: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概略侧截面图。图2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制冰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同制冰装置中的制冰盘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冷藏库的横截面图、显示图3所示的制冰装置的上面。图6是同制冰装置中的如图5所示的A-A截面图、图7是图6中将制冰盘单元拉出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的同一制冰装置的B-B截面图。图9A、图9B是显示微型开关的运作状态图。图10是为说明制冰装置的其他结构的侧截面图。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中的保持体的其他制冰盘保持构造的关键部位放大图。
在图1中,冷藏库本体1具有制冰室2和冷藏室3,其各自的前侧分别由制冰室门(以下称为门)2A和冷藏室门3A所覆盖。制冰装置4被设置在制冰室2内的上部。制冰装置4包括:由制冰盘(以下称为盘)5和保持体13一体形成而构成的制冰盘单元(以下称为单元)20、和驱动部10、以及贮冰箱(以下称为箱)6。驱动部10被配置在与门2A相对的位置、即制冰室2的后部。由盘5所制成的冰通过驱动部10的旋转驱动而被贮藏在下部的箱6内。另外,制冰室2既可以专用,也可以与冷冻室兼用。
在冷藏室3内设置有用于贮藏制冰用水的供水罐(以下称为罐)7,供水泵(以下称为泵)8通过供水管9将罐7内一定量的水供给至盘5。由罐7、泵8、以及供水管9形成供水装置34。
对于将制冰室2内保持为能够结冰温度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17A、压缩机17B、冷凝器17C、以及减压器17D,上述部件按照上述顺序连接,在内部具有制冷剂。风扇17E将由冷却器17A所冷却的冷气传送至制冰室2的内部来进行冷却。
下面,参照图2~图11,对制冰装置4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驱动部10,例如,具有步进电机(stepping motor),其被设置在框架11的端部。
框架11被固定在制冰室2的上部,其具有将冷藏库的冷气运送至盘5的风路(air trunk)的作用。对于框架11而言,在安装有单元20的状态下,在盘5的长边两侧具有第一隔壁11G、第二隔壁11H(以下两者均称为壁),以将盘5遮盖的方式向下方延伸而构成。壁11H被设置在与壁11G相对的位置上。为了插入单元20,而在框架11上设置有前部开口部11E。如图8所示,在壁11G、11H的内侧侧面上设置有使保持体13沿着从门2A一侧所观察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接受部11C。另外,在保持体13上设置有作为凸形滑动部的肋材13E。因为由该两个肋材13E而构成框架11和保持部13的滑动部,所以,框架11与保持体13的滑动接触面积较小。
在驱动部10实际上中央的部位上设置有与驱动部10的驱动源联动旋转的旋转轴10A。在驱动部10上还安装有:在每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范围内,上下移动以检测箱6是否装满冰的冰检测控制杆(以下称为控制杆)12、以及控制驱动源的控制部(未图示)。
盘5具有能够旋转的第一轴部5A和第二轴部5B(以下均称为轴部),在旋转自由地支持两轴部的保持体13上与保持夹具21一起形成为一体。驱动部10的旋转轴10A和轴部5B以装卸自由的方式相互连结。轴部5A被设置在门2A的方向,即与驱动部10相对的一侧,轴部5B被设置在与门2A相对的方向,即驱动部10的一侧。保持夹具21是与保持体13一起夹持轴部5A以对其进行支撑的保持部。
即,轴部5B插入保持体13的孔13G内而被支撑。另外,轴部5A在被嵌入保持体13上的切口13H后,从上部被保持夹具21所覆盖,以夹持轴部5A的方式而被支撑。通过此结构,盘5与保持体13通过简单的结构而成为不能脱离的整体,由此,形成单元20。另外,也可以在保持体13的、与轴部5B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切口,以夹持轴部5B的方式安装保持夹具21。即,只要将轴部5A、5B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在保持部即可。
保持夹具21的四个爪21A与设置在保持体13上的接合部(未图示)嵌入结合。因此,盘5被保持体13的孔13G和切口13H所支撑,盘5以以轴部5A、5B为中心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通过此结构,确保了盘5安装在保持体13上的安装性,同时提高了对传递负荷更高的驱动部10的连接侧的轴保持强度。
另外,优选保持体13具有用于安装在框架11上或者从框架11上卸载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字形的凹部的把手部13D。另外,在各轴连接时,为了便于连接,例如,优选在旋转轴10A和轴部5B上进行作为引导形状的45°的倒角加工(圆角加工)。通过设置引导形状,便于将单元20安装在框架11和驱动部10上。另外,也可以仅在旋转轴10A与轴部5B的连接部分的任何一侧设置引导形状。
在保持体13上设置有作为限制盘5旋转用的控制部的凸部13J,其与驱动部10一起使被制成的冰从盘5脱离。由此,通过使保持部13与凸部13J形成为一体,而能够减少脱冰动作中所必需的部件数量,从而使单元20得以简化。另外,在图4中,凸部13J被设置在切口13H一侧的角部,但是,也可以将其设置在保持体13的长边一侧的侧面上。然而,为了有效地进行脱冰,优选是如图4所示的安装位置,因为此时盘5的变形最大。
另外,为使盘5能够通过其自重而使供水面朝向上方,优选盘5的中心位置位于低于轴部5A、5B的位置。即,轴部5A、5B被设置在高于盘5重心的上面的位置。由此,当轴部5B从旋转轴10A脱离后,在没有外部二次力的情况下供水面总是在上方,从而单元20可以不影响框架11而顺利地进行装卸。
另外,优选在保持体13的前面设置尺寸大于框架11的左右接受部11C的内面宽度尺寸的壁面13K。即,优选壁面13K大于前面开口11E。由此,单元20能够仅从与驱动部10的连结一侧插入。
而且,如图10所示,优选旋转轴10A与盘5在轴部5A的轴向的嵌入结合尺寸23短于缝隙尺寸24的构成形式。缝隙尺寸24是:在脱冰操作中,在高于盘5的开口部上面5D上旋转移动侧的盘5的端面5C与框架11前方内部侧的壁面11B之间在轴部5A轴向的尺寸。通过此结构,即使要在驱动部10的脱冰操作中取出单元20时,在取出单元20的过程中,在框架11的框内,轴部5B的嵌入结合部能够可靠地与旋转轴10A脱离。
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代替使用保持夹具21,采用设置整体形成在保持体13上而将切口13H覆盖的爪部13L,通过切口13H和爪部13L来支撑轴部5A的结构。此结构中,爪部13L作为与保持体13一起夹持轴部5A并对其进行支撑的保持部而起作用。这样,通过将盘5和保持体13一体形成的方式,而能够在确保盘5的组装性的同时,提高与负荷传递更高的驱动部10的连结一侧的轴保持强度,而且还简化了单元20的部件组成。
下面,对进入制冰装置4中的冷气流动的构造,参照图2、图3、图5和图8进行说明。框架11在左右具有壁11G和11H。对于壁11G,在与盘5反向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凹形的导管11J,导管11J被开口的上面由作为制冰室2一部分的顶面等封闭而形成风路。导管11J在制冰装置4的前后方向实质上形成其总长。导管11J延伸至制冰室2内的罩25的附近,为抑制从吐出孔26向制冰室2内所释放的冷气发生泄漏而被简单地封闭。这样,由于循环冷气的风路在导管11J形成的同时被封闭,所以防止了冷气的泄漏。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制冰。
将冷气送入盘5的冷气入口孔(以下称为入口)11D被设置在壁11G上,冷气出口孔(以下称为出口)11K被设置在壁11H上。即,构成风路的导管11J沿着壁11G而设置,与入口11D连接。壁11G、11H以覆盖盘5的方式向下方延伸。而且,也可以在壁11H的侧面设置导管11J,在壁11G上设置出口11K,在壁11H上设置入口11D。
保持体13的肋材13E和框架11的接受部11C之间的滑动面,优选设置在与盘5的开口部上面5D在高度方向实质上一致、或低于盘5的开口部上面5D的位置上。并且,优选入口11D的下端相对于开口部上面5D,设置在与其在高度方向实质上一致的面上,或高于其上的位置上。由此,从盘5侧获取的冷气能够可靠地通过开口部上面5D,即被供给有水的水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冰的速度。
如图6、图7所示,由微型开关构成的检测部14被倾斜固定在框架11规定的位置上。检测部14对与盘5一体构成的保持体13的有无进行检测。检测部14,例如以30°的倾斜角而被固定。位于对面位置的保持体13也具有与检测部14的安装倾斜角相同的倾斜部13B。而且,如图9A、图9B所示,检测部14的活动拴14A朝向下方而被设置,被螺丝(螺纹)固定在框架11的壁面上没有冷气接触的部位上。
温度传感器15被设置在框架11的规定位置上,对制冰室2的温度以及其与制冰完成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优选将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设置有冷气出口11K的壁11H上。通过此结构,温度传感器15被设置在盘5的附近,从而能够精确地检测盘5的状态。而且,由于框架11与温度传感器15为整体结构,从而提高了组装的操作性。
如图2所示,作为结合部件的盖体16在与框架11的驱动部10相反一侧的端部通过弹簧(弹性部件)16A而被固定在框架11的沟部11A,并能够使嵌入结合部16B旋转。盖体16决定单元20的拉取。盖体16的凸部16C和保持体13的凹部13C决定通过弹簧16A的弹力被嵌合的保持体13的装卸,如果对操作部16D进行操作,则嵌合被解除。而且,由于盖体16被配置安装在框架11上,从而简化了制冰装置4的结构。
为了便于导入凸部16C,优选在作为与盖体16的结合部的凹部13C上进行例如45°倾斜角的倒角处理。这样,通过设置引导形状,使得凸部16C在安装单元20时易于进入到里侧。
另外,单元20为了仅能从以盘5的供水面为上的方向插入,优选设定肋材13E与接受部11C的尺寸关系。具体地说:设定从保持体13的肋材13E滑动面到下端的尺寸大于从接受部11C的滑动面到上端的尺寸。由此,单元20的上下无法反向插入。而且,框架11的倾斜部11F被设在前面开口部11E上,因此单元20易于插入框架11。
另外,在根据泵8的动作通过供水管9将水供给至盘5时,为使水滴不在检测部14上飞溅,也可以在检测部14的安装周围部形成肋材13F等的防滴结构。而且,为了不使水滴在检测部14飞溅,优选将检测部14设置在远离供水管9最初被供水的盘5的管的位置上。另外,检测部14位于冷却盘5的冷气流中的盘5的下游位置上,被倾斜设置在框架11上。
另外,在将保持体13滑动插入框架11时,优选在被插入正常位置之前,设定保持体13的局部不与检测部14接触。例如,为使保持体13的前端部不与检测部14接触,而设定框架11的接受部11C与作为保持体13的滑动部的肋材13E之间的上下嵌合尺寸。具体地说:在接受部11C与肋材13E之间的上下嵌合尺寸中,以检测部14为界设定框架11的后方小于前方。检测部14通过此结构而被保护。另外,优选设定作为检测部14运作(接点的切换)后的有效冲程的压入尺寸为2mm以上。另外,优选设定检测部14的恢复力为0.3N以上。
首先,对上述结构中的制冰运作进行说明。当温度传感器15检测出水被供给至盘5并进行制冰、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冰时,驱动部10被驱动,旋转轴10A开始旋转。盘5在旋转的同时,控制杆12通过控制杆的下降角度来判断箱6内的冰量。在没有满冰时,冰由于盘5在被反转的同时被扭转而从盘中脱离,当旋转轴10A到达规定的位置时,使驱动部10停止,完成脱冰。被脱离的冰被保存在箱6内。
下面,对被供给至盘5内的水的冷却进行说明。在制冰室2内,冷气从设置在制冰室2深处的吐出孔26被释放出。之后,冷气通过设置在固定制冰装置4的框架11一侧的导管11J。
通过导管11J的冷气,从设置在壁11G上的入口11D进入内部,被送至盘5,将供给至盘5的水冷却,如果水被冷却至规定的温度则结冰。此处,驱动部10被设置在与门2A相对的位置上,盘5具有可旋转的轴部5A、5B,在具有支撑两轴部的保持部分的保持体13上通过保持夹具21而形成为一体。因此,使制冰室2内的冷气循环的导管11J能够位于作为盘5侧方的盘5长边一侧。之后,由于可以从盘5的长边一侧直接获取冷气,从而减少了由于盘5内的位置而导致制冰速度不均匀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制冰速度。而且,由于壁11G被设置在驱动部10与导管11J之间并覆盖驱动部10,所以冷气不会直接接触驱动部10,从而防止了结霜或冻结。
另外,也可以在导管11J内设置整流板31,或者设置多个入口11D。由此,在制冰室2内循环的冷气一边被分配扩散一边进入盘5,进一步减少了由于盘5内的前后左右位置而引起的制冰速度的不均匀,能够均匀并且短时间地进行制冰。
另外,由于在框架11的左右两侧设置壁11G、11H,所以,增加了框架11的强度,使得能够在框架11上设置驱动部10以及盘5,从而确保了制冰装置4的长期可靠性。通过在壁11G上设置入口11D,在壁11H设置出口11K,使得从盘5的侧面获得的冷气高效地从出口11K通过。因此,抑制了盘5周围冷气的积淀,防止了盘5周围的结霜和冻结。
对于设置在制冰室2内深处的吐出孔26,优选使之位于构成风路的导管11J的长边方向的投影面上。由此,吐出孔26与导管11J被设置在制冰室2的前后方向的一条线上,从而减少了导管11J内的风路阻力,提高了冷气的循环。
为了使盘5能够简单地进行装卸,而优选控制杆12位于盘5的长边一侧。由此,单元20不受控制杆12的影响,可以简单地进行装卸。而且,即使水从装卸时滑动的盘5溢漏,也可以防止水碰到控制杆12上。并且,优选在壁11G上避开入口11D而设置管壁11L,在由壁11G和管壁11L围合的空间插入控制杆12。由此,由于冷气不会直接接触控制杆12,从而,可以防止控制杆12的冻结或者结霜。另外,也可以使壁11G的局部变形而设置管壁11L,在管壁11L的盘5一侧插入控制杆12。
下面,对例如为了清洗盘5而将单元20取出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使用者操作设置在冷藏库本体1上的用于停止制冰动作的制冰停止按钮(未图示),以使制冰装制4停止运行。之后,打开制冰室2的门2A。然后,将设置在制冰装置4的框架11上的盖体16的操作部16D从下往上提起。由此,使盖体16的凸部16C与保持体13的凹部13C的嵌合解除。之后,用单手将保持体13的把手13D向胸前(面前)拉出而使之移动。这样,通过框架11的接受部11C和保持体13的肋材13E之间左右的滑动,单元20在保持能够制冰的状态下移动。由此,作为盘5的连结部的轴部5B从驱动装置10的旋转轴10A平滑地离开。同时,设置在框架11上的检测部14将盘5取出的信息送至冷藏库本体1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将盘5的取出信息通知使用者的同时,使用于制冰的水的供给、驱动部10的动作、以及制冰装置4停止运行。
反之,在安装盘5时,使用者基本上进行与上述相反的操作。即,将保持体13的肋材13E放在框架11的接受部11C上。之后,将单元20压入冷藏库里侧,直至盖体16的凸部16C和单元20的凹部13C相互嵌入结合为止。由此,即使单元20有大的倾斜,通过框架11的接受部11C与保持体13的肋材13D之间的左右滑动,保持体13可以自己保持基本水平平衡而被安装在规定位置上。之后,只要使用者持把手13D将保持体13压入后方,则作为盘5的连结部的轴部5B便连结到驱动装置10的旋转轴10A上。如此,被保持为包括微小倾斜在内的基本水平状态的盘5被修正成确实水平的状态,并能够进行制冰。
为了导入凸部16C而对凹部13C进行了倒角处理。因此,当凸部16C与凹部13C嵌入结合时,凸部16C通过利用弹簧16A弹性的压力而被压入凹部13C的里侧,从而使单元20与框架11固定。由此,能够可靠且方便地将单元20插入。
设置在框架11上的检测部14将盘5被安装的信息传递给冷藏库本体1的控制部,通知使用者盘5安装的同时,解除停止制冰装置4的操作。而且,通过凸部16C与凹部13C嵌合时操作部16D的点按感(click)(咯哒声),使得使用者能够注意到单元20被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由此,能够避免因单元20的插入不够而导致的制冰障碍。而且,由于安装在框架11上的检测部14,对单元20是否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监视,从而双重地避免由于单元20的插入不足而导致的制冰障碍。
如上所述,设置在制冰室2内的具有旋转的轴部5A、5B的盘5与保持体13一体地构成,能够安装在驱动部10的旋转轴10A上或从其上拆卸。因此,能够简单方便地将盘5从冷藏库本体1取出或进行安装,提高了盘5的清扫性能。对于从制冰装置4取出的单元20,由于盘5与保持体13通过保持夹具21而形成为一体,所以使用者可以不费事地清扫制冰盘。另外,由于不易分解从而能够防止构件的分散或错误组装,提高了使用性。
另外,如果不解除操作部16D,被嵌入结合至框架11的单元20不会从制冰装置4规定的位置移动。从而可以防止单元20无意的脱落或移动离开正常位置,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制冰和脱冰的运作。另外,由于作为决定单元20装卸的结合部件的盖体16被设置在框架11的前面上部,从而能够简化单元20结构。
在制冰室2内使保持体13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接受部11C被设置在框架11上,保持体13具有作为滑动部的凸形的肋材13E。由此,当与盘5一体构成的保持体13从旋转轴10A脱离时,框架11与保持体13相互滑动。而且,滑动部分的接触面积较小。由此,可以防止由于冻结等而导致框架11与保持体13的粘结,使盘5的取出变得容易。另外,可以将预先安装有驱动部10的框架11固定在制冰室2的上部,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性和服务性。
盘5的轴部5B插入保持体13而被支持,轴部5A被插入保持体13上后,从上部被保持夹具21所覆盖,以夹持轴部5A的方式而被支撑。或者,设置在保持体13上的爪部13L保持轴部5A。通过上述任何一个结构,使盘5与保持体13以简便的结构无法脱离地形成为一个整体而构成单元20。因此,即使在单元20从制冰室2被取出时,盘5和保持体13也不易分离。即,由于盘5与保持体13形成为一体,所以,与清扫时将盘5从保持体13取出相比,便于装卸。另外,可以防止盘5的丢失或遗忘安装,减少盘5从制冰装置4装卸以及清扫时所具有的不利因素。
另外,检测保持体13有无的检测部14被设置在框架11的规定位置上。因此,将盘5的取出通知使用者的同时,能够使为制冰而进行的供水、驱动部10的运行、以及制冰装置4的操作停止,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和信赖性。
另外,由与盘5形成为一体的保持体13代替检测盘5有无的检测部14,检测部14根据保持体13对框架11的接受部11C的滑动运行进行检测。如此,用于检测的结构被设置在保持体13上而使结构简化,从而,使降低成本成为可能。另外,由于作为监测盘5有无的监测部14采用了微型开关,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且信赖性高的检测。
另外,当水根据泵8的运作通过供水管9被供给至盘5时,为使水不在检测部14飞溅,在检测部14的安装周围形成肋材13F。通过此种防水结构,可以防止由于供水操作而产生的对检测部14的影响,提高信赖性和安全性。另外,也可以将检测部14设置在离开供水管9的最初供水位置的盘5的供水部的管的位置上。此时,可以进一步防止由于供水操作而对检测部14产生水的影响,提高信赖性和安全性。
另外,检测部14在冷却盘5的冷气流中,被设在框架11的、成为盘5下游的位置上。由此,不会产生由于设置检测部14而造成的风路阻碍,不会影响盘5的冷却性能。
另外,支持体13具有与框架11相对设置的倾斜部13B,检测部14相对于倾斜部13B倾斜地设置在框架11上。通过此结构,检测部14的运行冲程和使检测部14运行的倾斜部13B,将保持体13在水平插入方向产生的摇晃或不均匀吸收。
例如设倾斜角为30°,如图9A、图9B所示,以相对于保持体13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的倾斜角30°所安装的检测部14的操作拴14A的运行冲程为sin30°,即0.5。在图9A所示的状态和图9B所示的状态中,保持体13在水平方向例如移动1.2mm。与此相对,操作拴14A的运行冲程为0.6mm。由此,相对于检测部14的运行冲程,保持体13的水平方向移动冲程变大,由于保持体13的水平运行而产生的晃动以及组装时的不均匀被吸收。
另外,通过设定检测部14的压入尺寸为2mm以上,使得检测部14的运行冲程变大而使运行留有余地,从而,可以减少操作时的误动。另外,虽然运行冲程越大操作时的误动越少,但从微型开关的生产成本以及耐久性角度考虑,优选运行冲程为5mm以下。另外,通过将构成检测部14的微型开关的恢复力设为0.3N以上,可以降低由于制冰室2内的低温引起的冻结造成的检测部14的不正常运行。而且,从保持体13插入时的操作性角度考虑,优选微型开关的恢复力为10N以下。
另外,在将保持体13滑动插入框架11时,在被收入正常位置之前,保持体13的局部不会与设置在框架11的倾斜部的检测部14接触。例如,为使保持体13的前端部不与检测部14接触,而设定接受部11C与肋材13E之间上下嵌合的尺寸。即,由于接受部11C与肋材13E之间的上下嵌合尺寸,以检测部14为界设定框架11的后方小于前方,所以,在将保持体13滑动插入时,在保持体13被收入正常位置前,检测部14与保持体13相互分离。由此,由于形成了检测部14的保护结构,因此,不会发生在插入保持体13时由于失误而对检测部14造成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盘5有无的检测部14适于采用机械式的微型开关,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包括霍尔元件(hallelement)等磁传感器的检测开关,例如设置在框架11的接受部11C的侧面,将使其运作的包括磁石的运作部设置在保持体13的肋材部13D的侧面,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盘5进行检测。此时,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信赖性高的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却盘5的冷气流中,将检测部14设置在框架11的成为盘5下游的位置上。此外,也可以在冷却盘5的冷气流中,将检测部14设置在成为盘5的上游位置上。此时,由于被冷却器除湿的冷气的流过,从而防止了检测部14的结霜,提高了信赖性和安全性。
另外,在将单元20装入制冰装置4中时,为了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选择冰的种类,也可以准备不同种类的盘5。之后,为了能够选择并向制冰装置4进行安装,也可以在提供冷藏库一侧对单元20进行选项(option)设定。此时,由于不仅可以选择冰的形状、大小,还可以选择冰的质量(透明度),从而能够广泛满足使用者的喜好。
下面,针对包括泵8的供水装置进行说明。图12是显示本实施方式中供水装置的截面图、图13是显示供水装置中供水线路结构的关键部位截面图、图14是导管安装周围的扩大截面图。图15是图12所示的供水装置中导管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同导管的截面图。图17是同导管安装周围的分解立体图。参照这些图以及图1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供水装置34具有罐7、泵8、以及供水管9。作为供水容器的罐7被设置在作为制冰室2的上方的冷藏室3的下部,除罐7以外,泵8被设置在与冷藏室3的里侧与罐7内的水面实质上相同或高出若干的位置上。采用了能够将水从远离泵8的位置吸入的具有自给性的部件。供水管9将罐7吸上的制冰用的水导入盘5。连接罐7和泵8的部件由软质树脂的软管(未图示)等构成。以封闭上面开口部的方式而可装卸的盖部33被安装在罐7上。通过将罐7设置在冷藏室3内,使得供给至盘5的水能够被冷却而快速结冰,并能够同时防止水内细菌的繁殖。
如图13、14所示,供水管9具有固定管(以下称为管)41和导管(以下称为管)42。管41被设置在形成于隔热隔板32上的空间32A内。管42被设置在泵8的出口部8A的下方,作为水的通路而将管41与泵8连结。管42构成为从冷藏库本体1的前部能够装卸。
另外,如图14~图16所示,管42构成为连结水接受部(以下称为接受部)42A与管42B。为使泵8吸取的水在下落时不溢出,接受部42A的四面形成由隔板遮盖的结构。管部42B为了插入管41,而以沿着管41的形状向前部弯曲。在接受部42A与管部42B之间的连结部,例如设置有在接受部42A的底面具有孔的筒部50,在筒部50设置有突起51。另外,在管部42B的入口的内侧设置有供突起5 1嵌入的凹部52。根据此构造,接受部42A与管部42B能够在上下方向简单地装卸。并且,能够可靠地对管部42B向前部的弯曲形状进行定位。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供水装置34中,在自动制冰运作中,若应该向盘5供给制冰用水的泵8被驱动,则罐7内制冰用的水被吸入至泵8内。之后,水从出口部8A落入管42的接受部42A,通过管41内部。若泵8被驱动规定时间,则适量的水被供给至盘5内。之后,若在制冰室2内完成制冰,则通过驱动部10进行脱冰运作而使盘5内的冰脱离,并再次开始上述供水运作。
下面,对清扫操作进行说明。若使用者将罐7从冷藏室3内拉出并摘掉盖33,则能够方便地对两者进行清扫。另外,在将供水管9取出进行清扫时,如图17所示,在形成管42的接受部42A的四面的隔壁内,使用者将形成前部的前面壁42C拉向胸前上方。通过此操作,能够仅仅使管42脱离。因此,能够方便地对管42进行清扫。同样,在安装时,使用者持前面壁42C的上下,将管部42B插入管41内。由此,接受部42A的底部以嵌入管41的开口部的状态而被固定。
如此,泵8被设置在罐7的外部。从而,作为供水管9的局部的管42能够装卸。因此,使用者能够将制冰用水流通的供水管9方便地拆除以便轻松地对其进行清扫。另外,由于泵8具有自给性,所以泵8即使在供水管9内存在空气的状态下也具有上吸力,在将水可靠地吸上的同时,能够使水不滞留在泵8内,从而可以保持清洁。
而且,泵8被设置在高于罐7的水面上。因此,水不会滞留在泵8内,而是通过自重回到罐7,所以,进一步保持了泵8内的卫生。而且,管42以插入管41内的状态而被保持。由此,由于管42仅仅通过插入管41便能够进行装卸,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而且,优选接受部42A的前壁42C延伸至位于上方的泵8和位于下方的管41。由此,强化了与冷藏库内空气的密闭性,成为更加卫生的供水线路。
另外,对于可装卸的管42,在其被拆卸后,形成为接受部42A和管部42B能够简单拆卸的结构。因此,管部42B进一步提高了清洁性。此外,管部42B根据管41的形状呈弯曲形。因此,将管42拆卸时管42的移动轨迹为最小,装卸空间变小,提高了装卸时的操作性。
此外,如图15、16所示,在接受部42A的四面的隔壁内,优选左右隔壁42F为了在朝向冷藏室3的里侧变低而倾斜。即,隔壁42F从冷藏室门3A或制冰室门2A一侧朝向与其相反一侧的方向平行相对,为了在朝向与冷藏室门3A和制冰室门2A的相反一侧降低而倾斜。由此,当管42被向上拉向上方胸前(面前)时,不会刮蹭内部的构件,在上方胸前方向被方便地安装或拆卸。此外,如果结合上述管部42B的弯曲形状,能够顺利地安装和拆卸。并且,优选在管部42B的前端开口部42D的下方设置切口部42E。由此,被供给的水不会因设置在管42A前端开口42D的圆弧周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水滴残留。因此,供水线路作为整体能够长期保持非常卫生的清洁状态。
如图14、图17所示,优选设置安装有泵8的罩44,在罩44上安装与接受部42A的底面形状相同的接受部45。由此,可以提高管42的安装性、拆卸性、定位性以及密封性。而且,管42没有摇晃而被可靠地固定,也能够抑制由于供水时水的流过而引起的噪音。而且,即使一旦忘记安装管42时,接受部45也能够接受供给的水,并将其可靠地供给至盘5。
另外,在正向运行泵8而将水从罐7中提取后,通过采用逆向运作而能够将泵8及其周围的水可靠地送还给罐7,能够使泵8内及其周围保持干燥状态。因此,能够防止供水线路内的细菌繁殖,并保持清洁。如上所述,泵8优选能够进行正向和反向旋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罐7的外部设置泵8的配置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将泵8设置在罐7内部的配置方式。此时,能够减少泵8的设置空间,较大地提高冷藏库内的有效容积。
工业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藏库,能够不使用工具而简单方便地以清扫为目的对设置在冷藏库本体的制冰室内的自动制冰装置的制冰盘进行装卸。另外,在制冰盘单元被从制冰室取出时,制冰盘与保持体也不易分离。因此,提高了制冰盘的清扫性,能够在长期保持制冰装置器清洁的同时防止部件的丢失和误装。该结构也适用于具有制冰盘的自动制冰机等。

Claims (54)

1.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在具有门的制冰室内,包括:
被供给水的制冰盘,其具有设置在所述门方向上的第一轴部和设置在与所述门方向相对方向上的第二轴部;
驱动部,被设置在与所述门相对的位置上,在被供给的水冻结而生成冰时,对所述冰施加作用力以使冰从所述制冰盘分离,其具有可自由装卸地连结在所述第二轴部上的旋转轴;
旋转自由地支撑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制冰盘成为一体而构成制冰盘单元的保持体;
保持部,与所述保持体夹持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中的至少一个以对其进行支撑;以及
结合部件,在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旋转轴连结的状态下将所述制冰盘单元固定在所述制冰室内,并且能够解除对所述制冰盘单元的固定,
所述结合部件的凸部和所述保持体的凹部通过弹簧的弹力嵌合来限制保持体的装卸,当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该嵌合被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是覆盖所述保持体的保持夹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是与所述保持体一体构成的爪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检测所述制冰盘单元有无的检测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根据所述保持体的滑动运行检测所述制冰盘单元的有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微型开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滑动插入所述保持体时,当所述保持体被收纳在正常位置之前,所述微型开关与所述保持体分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开关的压入尺寸为2mm以上5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开关的恢复力为0.3N以上10N以下。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持体上的磁石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磁传感器,通过非接触方式检测所述制冰盘单元的有无。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水结构,当水被供给至所述制冰盘时,防止水滴向所述检测部飞溅。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被设置在与将水供给至所述制冰盘上的供水部相隔离的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冷却被供给至所述制冰盘的水的冷气流中,被设置在所述制冰盘的上游。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冷却被供给至所述制冰盘的水的冷气流中,被设置在所述制冰盘的下游。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制冰室内使所述保持体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接受部,
所述保持体具有与所述接受部滑动的肋材形的滑动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制冰室上部,具有所述接受部的框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所述制冰盘单元有无的检测部,
所述保持体具有相对所述框架设置的倾斜部,所述检测部被设置在与所述倾斜部相对的位置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在所述门侧设置有开口部,当所述保持体与所述制冰盘形成一体时,在所述第一轴部一侧具有比所述开口部大的壁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尺寸为仅能从以所述制冰盘的供水面为上的方向将所述制冰单元插入的尺寸。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旋转轴在所述第一轴部轴向的嵌合尺寸,短于所述第一轴部一侧中的所述制冰盘与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轴部轴向的间隙尺寸。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结合部件,在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制冰单元与所述框架结合以使其固定,并且能够解除固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接受部的滑动面是与所述制冰盘的开口部上面实质上相同的面、或者是低于所述开口部上面的面。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具有与所述结合部件结合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上设置有用于导入所述接合部件的引导形状。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被设置成重心位于所述制冰盘的重心之上。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旋转轴的结合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引导形状。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在与所述制冰盘一体形成时的所述第一轴部一侧的下面具有凹部。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具有限制所述制冰盘旋转的限制部。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盘能够与不同种类的制冰盘进行交换。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冰盘上还设置有从所述制冰盘的长边一侧将冷气导入的风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路内的整流板。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在所述制冰室的上部被固定的同时,以可装卸的方式保持所述制冰盘单元,在安装有所述制冰盘单元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制冰盘长边的任何一方的侧面并具有设置有冷气入口孔的第一隔壁,
所述风路沿所述第一隔壁设置,与所述冷气入口孔相连。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壁被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风路之间,以防止冷气接触所述驱动部。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路由与所述框架一体形成的凹状的管以及封闭所述管的所述制冰室的一部分构成。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气入口孔为多个冷气入口孔中的一个。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上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隔壁相对的位置上并且设置有冷气出口孔的第二隔壁。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壁上,用以检测所述制冰盘内制冰完成的温度传感器。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气入口孔的下端是与所述制冰盘的开口部上面实质上相同的面、或者是高于所述开口部上面的面。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制冰盘下方的贮冰箱,以及
设置在所述制冰盘单元的长边一侧的侧面,检测所述贮冰箱内冰量的冰检测控制杆。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制冰室的上部,同时,在安装有所述制冰盘单元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制冰盘长边的任何一方的侧面并且设置有冷气入口孔的第一隔壁,以及
在所述第一隔壁上避开所述冷气入口孔而设置的、用于防止冷气接触所述冰检测控制杆的管壁。
4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门的制冰室;
维持所述制冰室内为能够结冰温度的冷却装置;
被供给水的制冰盘,其具有设置在所述门方向上的第一轴部以及设置在与所述门相对方向上的第二轴部;
驱动部,被设置在与所述门相对的位置上,在被供给的水冻结而生成冰时,对所述冰施加作用力以使冰从所述制冰盘分离,其具有可自由装卸地连结在所述第二轴部上的旋转轴;
旋转自由地支撑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制冰盘成为一体而构成制冰盘单元的保持体;
保持部,与所述保持体夹持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中的至少一个以对其进行支撑;以及
结合部件,在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旋转轴连结的状态下将所述制冰盘单元固定在所述制冰室内,并且能够解除对所述制冰盘单元的固定,
所述结合部件的凸部和所述保持体的凹部通过弹簧的弹力嵌合来限制保持体的装卸,当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该嵌合被解除。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室设置有在与所述门相对的方向上喷出来自所述冷却装置的冷气的吐出孔,还设置有从所述制冰盘的长边一侧将冷气从所述吐出孔向所述制冰盘导入的风路。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孔被设置在所述风路的长边方向的投影面上。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供水装置,其中,该供水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制冰室上方的供水罐;
设置在所述供水罐外的供水泵;以及
其一部分能够装卸,用于将水从所述供水泵供给至所述制冰盘的供水管。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管具有固定在所述冷藏库上的固定管以及可装卸的导管,其中,所述导管以插入所述固定管内的状态而被保持。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管的、插入所述固定管内的前端的下方设置有切口。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装置还具有包括固定所述导管的接受部的罩。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管具有:
固定在所述冷藏库上的固定管;以及
包括接受来自所述供水泵的水的水接受部和弯曲的管部,并且能够装卸的导管。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接受部包括从所述冷藏库的所述门一侧向着与所述门反向一侧的方向上相互平行相对的两个隔壁,所述两个隔壁以向着与所述门相反的一侧降低的方式而倾斜。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部的前端的下方设置有切口。
51.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装置还具有固定所述导管并且包括与所述水接受部的底面形状相同的接受部的罩。
52.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泵被设置在与所述供水罐的水面实质上高度相同的位置或者高于所述供水罐的水面的位置。
53.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泵能够正转和反转。
54.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冰室上方,至少所述供水罐被设置在其下部的冷藏室。
CN200580025501.4A 2004-07-27 2005-05-18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3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8181/2004 2004-07-27
JP2004218181A JP3807419B2 (ja) 2004-07-27 2004-07-27 製氷装置を具備する冷蔵庫
JP2004223182A JP2006038422A (ja) 2004-07-30 2004-07-30 製氷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JP223182/2004 2004-07-30
JP226506/2004 2004-08-03
JP2004226506A JP3807422B2 (ja) 2004-08-03 2004-08-03 冷蔵庫
JP2004261066A JP3807428B2 (ja) 2004-09-08 2004-09-08 製氷装置の給水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JP261066/2004 2004-09-08
PCT/JP2005/009044 WO2006011284A1 (ja) 2004-07-27 2005-05-18 製氷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3589A CN1993589A (zh) 2007-07-04
CN1993589B true CN1993589B (zh) 2014-01-15

Family

ID=3590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55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3589B (zh) 2004-07-27 2005-05-18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807419B2 (zh)
CN (1) CN19935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9266B2 (ja) * 2007-02-15 2012-07-04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自動製氷装置
JP2008298373A (ja) * 2007-05-31 2008-12-11 Nidec Servo Corp 自動製氷装置
KR100928940B1 (ko) * 2007-12-05 2009-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제빙 장치
KR101669420B1 (ko) * 2010-01-04 2016-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504233B1 (ko) * 2010-01-04 2015-03-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101936632B (zh) * 2010-04-16 2012-06-0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机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JP5484200B2 (ja) * 2010-05-31 2014-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484207B2 (ja) * 2010-06-11 2014-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1871711B (zh) * 2010-07-08 2012-08-2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自动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01871710B (zh) * 2010-07-08 2012-11-28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电机组件及自动制冰机
CN101852526B (zh) * 2010-07-08 2013-07-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自动制冰机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WO2012003673A1 (zh) * 2010-07-08 2012-01-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自动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01871713A (zh) * 2010-07-08 2010-10-2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格组件、自动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01886863A (zh) * 2010-07-20 2010-11-1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机的制冰盘单元、制冰机及冰箱
CN101922832B (zh) * 2010-08-05 2012-05-2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盘单元、制冰机以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CN101995129B (zh) * 2010-09-30 2012-10-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机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CN102243001B (zh) * 2011-07-26 2013-08-14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KR101902583B1 (ko) 2012-06-12 2018-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902582B1 (ko) 2012-06-12 2018-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916462B1 (ko) * 2012-06-22 2019-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101705641B1 (ko) 2015-06-16 2017-02-10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의 제빙 장치의 조립 방법
JP6889637B2 (ja) * 2017-08-31 2021-06-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JP7155026B2 (ja) 2019-01-28 2022-10-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CN110986441A (zh) * 2019-11-29 2020-04-1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制冰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7558568B2 (ja) * 2021-03-30 2024-10-01 アクア株式会社 給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38331A (ja) 2006-02-09
CN1993589A (zh) 2007-07-04
JP3807419B2 (ja) 2006-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3589B (zh) 制冰装置以及使用该制冰装置的冷藏库
AU2016200764B2 (en) Refrigerator
CN102388280B (zh) 冰箱
KR100780836B1 (ko) 냉장고용 아이스뱅크 고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CN100412473C (zh)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WO2008032368A1 (fr) Machine de production de glace à courant descendant
JP2006300437A (ja) 冷蔵庫
JP4493458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CN113286975A (zh) 具有制冰组件的冷藏器具
JP2006105418A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562503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3807422B2 (ja) 冷蔵庫
JP4097642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476146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4090440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4141429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093315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2007071489A (ja) 冷蔵庫
JP4471826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090441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2004332981A (ja) 冷蔵庫
JP2010065961A (ja) 冷蔵庫
JP2005180908A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2011141061A (ja) 飲料用缶、飲料用瓶及びペットボトル用急速冷却室を備えた家庭用冷凍冷蔵庫
JP4141395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First inventor

Correct: Takahiro Ueno

False: Ueno Takahiro

Number: 03

Volume: 30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First inventor

Correct: Takahiro Ueno

False: Ueno Takahiro

Number: 03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0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THE FIRST INVENTOR; FROM: UENO KOJI TO: TAKAHIRO UEN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