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2473C -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2473C
CN100412473C CNB2006100005547A CN200610000554A CN100412473C CN 100412473 C CN100412473 C CN 100412473C CN B2006100005547 A CNB2006100005547 A CN B2006100005547A CN 200610000554 A CN200610000554 A CN 200610000554A CN 100412473 C CN100412473 C CN 1004124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ce making
ice
making vessel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0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1367A (zh
Inventor
小林敦
松本弘树
野村初
柴田耕一
南云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51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1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24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24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自动制冰装置,具备:支撑制冰器皿(23)前侧轴部(23a)的支撑体(25),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29),容纳该框体的支架(27),设置在该支架上、框体在其上滑动的导轨(32),设置成可在支架内前后移动地的导向构件(28),具有使制冰器皿转动的马达的驱动部(26),与制冰器皿后侧的轴(23b)配合并把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制冰器皿的输出轴(26a),在将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在制冰器皿后方轴部或框体(29)上具有从后方与导向构件接触并使导向构件移动到面前侧的卡定部(23c、29a),当将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卡定部就解除制冰器皿后方的轴(23b)与输出轴(26a)的配合。

Description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取出制冰器皿的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可以取出制冰器皿的原来的冰箱,有例如特开平6-323702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的冰箱。以下,参照图13~图16对上述原来的装入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进行说明。
图13是装载自动制冰装置的原来的冰箱的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的立体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图16是图13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冰箱主体51内具备冷冻室52和冷藏室53,这两室的前面开口部,各自通过冷冻室门55、冷藏室门56密闭。另外,冷冻室52和冷藏室53通过隔断壁54隔开。
冷冻室52内设置有自动制冰装置57,用于储备制成的冰块的贮冰容器58配置在自动制冰装置57的下方。自动制冰装置57的前面用装饰罩59覆盖。另外,在冷冻室52里侧的冷却室设置有蒸发器60,在蒸发器6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使被冷却了的冷气在冷冻室52及冷藏室53中强制循环的冷气循环风扇61。
自动制冰装置57如图13~图16所示,由用于使制冰器皿62反转、使制冰器皿62内制成的冰块落下到贮冰容器58内的驱动部63和制冰器皿62及支架66等构成。
另外,制冰器皿62的一端具有与驱动部63的输出轴配合的轴承部62a,其另一端具有与在支架66侧制成的制冰器皿62取出用导向槽65配合的轴62b。支架66呈大致L字形,并固定在驱动部63上。并且,在固定相反一侧具有与制冰器皿的轴62b配合的导向槽65。
换言之,制冰器皿62由支架66和驱动部63的输出轴保持。而导向槽65具有用于暂时固定制冰器皿62的轴的轴固定用凸起67。制冰器皿62用可挠性材料制成,是把用供水泵(未图示)供给的水做成冰块的装置,。
驱动部63如图16所示,具备与具有马达等(未图示)的驱动部63连动并转动的输出轴68。在该输出轴68中有空心管70穿过。并且,在该空心管70上如图16所示设置有进行制冰结束检测、供水检测的温度传感器71。再有,空心管70在中部具有蛇腹部69,很容易与制冰器皿62结合。
另外,自动制冰装置57的驱动部63设置在冷冻室52的蒸发器60侧,输出轴68朝向着门一侧安装。
在制冰器皿6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部63的输出轴配合的轴承部62a。在该轴承部62a上,也有具备温度传感器71的空心管70穿过。由此,温度传感器71安装在制冰器皿62的下端。另外,制冰器皿62另一侧的轴62b用设置在导向槽65部上的轴固定用凸起67与导向槽65部配合。
装饰罩59具备防止驱动部相反一侧的制冰器皿的轴承部62a及轴62b脱开的轴推压用爪59a、59b及固定支架66的上下的支架推压爪59c、59d。
采用这种构造,通过在卸下固定装饰罩59的螺钉,取下装饰罩59,把制冰器皿62面前的轴向下拉并从轴固定用凸起67取下后,再向面前拉出制冰器皿62,便能从自动制冰装置57取出制冰器皿62,能进行清扫或更换。
另外,关于制冰器皿62的安装,在使输出轴68与制冰器皿62的轴承部62a配合的方式插入其中后,把制冰器皿62的驱动部相反一侧的轴62b嵌入形成在支架66上的制冰器皿取出用导向槽65中并固定轴固定用凸起67后,安装兼有防止制冰器皿脱落的装饰罩59。
具备上述的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存在如下的问题。
在进行向输出轴安装制冰器皿或把制冰器皿取出的作业时,首先把容纳有进行制冰检测、供水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的空心管穿过制冰器皿的轴承部,设置在制冰器皿的下面,并必须使其与设置在蒸发器侧的输出轴配合。可是,由于这种配合作业在冷冻室里侧进行,所以对于使用者很困难。
另外,对于将制冰器皿卸掉的自动制冰装置,需要检测有无制冰器皿。检测有无该制冰器皿的传感器,由于不能设置在制冰器皿自身上,因而,当从供水泵的供水与制冰器皿的有无无关地进行时,则来自供水泵的水就会注入到贮冰容器内。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制冰器皿的装卸,又可以检测制冰器皿的有无的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这种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制冰装置,具备:支撑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的支撑体、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容纳该框体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上并上述框体滑动的导轨、可以前后移动地设置在上述支架内的导向构件、具有转动上述制冰器皿的马达的驱动部、与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配合并把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上述制冰器皿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上述制冰器皿后侧轴部或上述框体具备,从后方与上述导向构件连接并把上述导向构件向面前侧移动的卡定部,
上述卡定部的构成为,若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就能解除上述制冰器皿后侧轴部与上述输出轴的配合。
另外,上述支撑体以具备可以开闭的盖部和底部的箱体形状构成,装载在上述底部的上述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被上述盖部覆盖,上述支撑体拉出时可以保持地支撑上述制冰器皿。
另外,上述框体,在上述制冰器皿下部侧从上述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上述框体的后部设置有立起部,上述立起部在上述制冰器皿的安装状态位于比上述导向构件更后方,若上述支撑体拉出,上述制冰器皿就做成,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装载在上述导向构件上的同时上述导向构件通过上述立起部向前方拉出的构成。
另外,上述导向构件,上述支撑体拉出时,拉出到上述支架的开口缘部,在上述支撑体拉出后,可以把上述制冰器皿向斜上方取出。
另外,本发明的冰箱,在冰箱箱体的冷冻室内,具有
具备:支撑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的支撑体、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容纳该框体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上并上述框体滑动的导轨、可以前后移动地设置在上述支架内的导向构件、具有转动上述制冰器皿的马达的驱动部、与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配合并把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上述制冰器皿的输出轴、检测上述导向构件判别上述制冰器皿有无的传感器,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上述制冰器皿后方轴部或上述框体上具备从后方与上述导向构件连接并把上述导向构件向面前侧移动的卡定部,上述卡定部若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就能解除上述制冰器皿后方的轴部与上述输出轴的配合
的自动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箱体的冷藏室内具有贮存用于向上述制冰器皿供给的水的贮水槽,
把从上述贮水槽向上述制冰器皿供水的供水泵,设置在上述贮水槽内或把上述制冰器皿与上述供水器连接的供水路径中,
上述供水泵,基于通过上述传感器的检测控制运转。
另外,在供水中上述支撑体拉出时,停止上述供水泵。
或者,在本发明冰箱箱体的冷冻室内,具有
具备:支撑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的支撑体、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容纳该框体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上并上述框体滑动的导轨、可以前后移动地设置在上述支架内的导向构件、具有转动上述制冰器皿的马达的驱动部、与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配合并把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上述制冰器皿的输出轴、检测上述导向构件判别上述制冰器皿有无的传感器,
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上述制冰器皿的后方轴部或上述框体具备,从后方与导向构件连接并把上述导向构件向面前侧移动的卡定部,
上述卡定部若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就能解除上述制冰器皿后方的轴与上述输出轴的配合
的自动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基于通过上述传感器的检测控制运转。
另外,上述制冰器皿通过上述驱动部旋转中在上述支撑体拉出时,为使上述输出轴返回水平位置而控制。
另外,在上述冰箱中,在上述自动制冰装置附近制成有安装进行手动离冰的制冰器皿的制冰室的同时,把配置在上述制冰器皿下部的贮冰容器隔开,可以区分种类不同的冰块容纳。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很容易进行制冰器皿的装卸,又可以检测制冰器皿的有无的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这种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除掉图1的冰箱门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12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由支架拉出制冰器皿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从图8的状态取出制冰器皿,箱体返回了支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驱动部、导向构件及制冰器皿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自动制冰装置取出制冰器皿或将其装入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具备其它的制冰器皿的例子图。
图13是装载了原来的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的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冰箱主体       3第一冷冻室   3a制冰室     11贮水槽
12自动制冰装置  13贮冰容器    21供水管     22供水泵
23制冰器皿      23a轴         23b轴承      23c卡定部
25箱体          25a底部       25b盖部      26驱动部
26a输出轴       27支架        28导向构件   28aU字状导向槽
28b导向槽       29导向框      29a立起部    31导轨
32导轨          33传感器      34制冰器皿   35室
36贮冰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冰箱正视图,图2是除掉图1的冰箱门的正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位的纵剖面图。
在这些图中,冰箱主体1从上开始具有冷藏室2、由制冰室3a及快速冷冻室3b构成的第一冷冻室3、第二冷冻室4、蔬菜室5。这些贮藏室用门密闭各开口,标号6是密闭冷藏室2的前面的冷藏室门,标号7是密闭第一冷冻室3a前面的拉出式门,标号9是第二冷冻室拉出式门,标号10是蔬菜室拉出式门。
并且,冷藏室2除容纳冷藏食品外,还具有向制冰室3a输送冷水的贮水槽11。在本实施例中,贮水槽11,做成装载在隔开冷藏室2和第一冷冻室3的隔断壁24上的结构。在位于冷藏室2下方的制冰室3a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12,贮存在贮水槽11内的水通过供水管21向该自动制冰装置12具有的制冰器皿23供水。由自动制冰装置12制成的冰贮存在配置在自动制冰装置12下方的贮冰容器13内。通过在形成冷藏室2底面的隔断壁24上装载贮水槽11,由于能缩短与配置在制冰室3a内的自动制冰装置12的距离,所以能缩短构成供水路径的供水管21。放置在制冰室3a内的贮冰容器13,通过拉出拉出式门7一起拉出来,冰箱使用者能取出贮存在贮冰容器13内的冰。
此外,在快速冷冻室3b内,具备用于容纳需要快速冷冻的食品的容器14,与贮冰容器13一样,做成通过拉出密闭前面的拉出式门8可一起拉出来的结构。关于第二冷冻室4内的容器15及蔬菜室5内的容器16也一样。
如图3所示,冷却室17位于冷冻室3、4的背部,在该冷却室17内设置有构成冷冻循环的一部分的蒸发器18、输送被蒸发器18冷却的冷气的送风机19、用于融化附着在蒸发器18上的霜的除霜加热器20。
用蒸发器18冷却的冷气,通过配置在蒸发器18上方的送风机19,不仅强制地送入第一冷冻室3、第二冷冻室4,而且强制地送入冷藏室2、蔬菜室5等各贮藏室,将各贮藏室冷却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冷却后的冷气再次送入冷却室17,返回蒸发器18的下方侧。当重复这样的冷气循环,使蒸发器18附着一定的霜时,除霜加热器20(玻璃管加热器)就发热,对蒸发器18等进行除霜。
贮水槽11内的冷水,通过连接贮水槽11和自动制冰装置12间的供水管21向制冰器皿23供水。供水的量由供水泵22的驱动时间(例如5~10秒)决定,例如为80cc~100cc。
在先前叙述的冷气循环路径内,从蒸发器18通过送风机19输送的冷气,从设置在制冰室3a背面侧的冷气排出口(未图示)排出。这样,由于冷气通过制冰器皿23的上面,从而可促进供给制冰器皿23的水的冻结,致使制冰时间缩短。
因此,冷气排出口最好位于制冰器皿23的上方。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由于制冰器皿的驱动部26位于制冰器皿23的后方的背面侧,所以最好做成避开驱动部26冷气向制冰器皿23上面供给的结构。原因是,例如,在送风机19及冷气排出口位于制冰器皿23的后方投影面内的情况下,从冷气排出口排出的冷气,需要绕过驱动部26以供给制冰器皿23。因而,冷气排出口最好设置在从驱动部26的后方投影面偏离的位置。
再有,为了防止冷气循环路径的复杂化,最好将冷气排出口配置在蒸发器18或送风机19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和制冰器皿23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从送风机19输送的冷气从位于比送风机19靠冰箱宽度方向外侧的冷气排出口向制冰室3a排出,进而由于直至位于外侧的制冰器皿23上面进行制冰,所以能防止由于冷气的过度迂回导致的冷气循环路径的复杂化。
如上所述,由制冰器皿23制成的冰,贮藏在位于制冰器皿23下方的贮冰容器13中。即,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对自动制冰装置12发出供水、制冰、离冰等指示的同时,驱动部26根据这些指示使制冰器皿23正转、反转,通过扭转以可挠性材料制成的制冰器皿23,从而使制冰器皿23制成的冰落下到贮冰容器13中。换言之,预先在安装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板上的软件中编制程序,从而对供水泵22的旋转及制冰器皿23的转动进行如上所述的控制。
接下来,用图4~图11说明重复进行这样的一系列动作的自动制冰装置12的结构。
图4是图2所示自动制冰装置12的立体图。该自动制冰装置12的结构为,如果卸下电气配线,使用者就能把自动制冰装置12由制冰室3a取出。另外,其结构为,在自动制冰装置12内具有制冰器皿23及驱动部26,如后所述,可以从自动制冰装置12内取出制冰器皿23。
图5是表示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自动制冰装置12的内部具备制冰器皿23,在实际的使用状态如图所示,在自动制冰装置12下方设置有贮冰容器13。
施加用于旋转制冰器皿23的驱动力的驱动部26的内部具有驱动马达。在制冰器皿23的面前侧设置有轴23a,轴23a通过箱体25的轴承支撑制冰器皿23的面前侧。该箱体25是支撑轴23a的支撑体,配置在自动制冰装置12的前侧。
作为该支撑体的箱体25的结构为,其具有底部25a和盖部25b,底部25a上装设有制冰器皿23的轴23a,可以用盖部25b从上方推压它们。另外,盖部25b以设置在箱体25最前方侧的支点25c为中心如箭头P所示旋转。因而,本实施例的箱体25是支撑制冰器皿23前侧的支撑部的同时,如后所述,还作为取出制冰器皿23时的拉出的拉手发挥作用。
另外,在底部25a和盖部25b上,如图所示,形成有配合制冰器皿23的轴23a的槽25d。其结构是,该槽25d除做成与轴23a的形状吻合外,在使盖部25b向箭头P方向转动时,将轴23a由底部25a一侧的槽25d取出,若将轴承23b一侧卸下,就能把制冰器皿23从箱体25取出。
另外,设法使箱体25能以悬臂状态支撑制冰器皿23。具体地,在制冰器皿23的轴23a上安装有如图所示的圆板,扩大与槽25d的接触面积。通过把轴23a做成这样的形状,可以悬臂支撑制冰器皿23,另外,即使是在轴23a的前方具有支点25c的结构,也难以偏离轴23a的推压。
再有,在轴23a上不必设置另外单独的圆板,例如,只要在轴23a的周围设置凸状部即可。如上所述,设置在箱体25侧的底部25a及盖部25b的槽25d,做成符合该凸状部的形状。这样,通过做成凸缘形状的凸状部,就很容易对装载制冰器皿23时的制冰器皿23进行定位。另外,通过在轴23a前后设置多个该凸状部,以悬臂状态支撑时能分散制冰器皿23的负荷,可以避免因负荷集中的破损等。另外,由于具备多个凸状部,即使是凸状部的一部分破损的场合,也可以定位。而且,由于把凸状部的外周做成圆形,所以通过驱动部26转动制冰器皿23时也不会成为障碍。
在制冰器皿23的后方设置有轴承23b,该轴承23b与驱动部26的输出轴26a配合。因而,当驱动马达的旋转带动输出轴26a旋转时,制冰器皿23与驱动马达联动而进行正转及反转运动。此时,轴23a在槽25d内转动,制冰器皿23仿效驱动马达26的运动而转动。另外,在轴承23b的端部设有卡定部23c。关于该卡定部23c的作用将于后述。
此外,本实施例的轴承23b虽是支撑输出轴26a的轴承,但还是制冰器皿23的后方侧的轴,并与制冰器皿23的前方侧的轴23a一起支撑制冰器皿23。如后所述,制冰器皿23做成其前方轴23a通过箱体25支撑的同时,其后方的轴23b支撑在导向构件28上并进行制冰器皿23的安装、卸下。但是在轴承23b与输出轴26a配合的场合,与导向构件28的连接关系不必一定维持。
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
采用这些图,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自动制冰装置12的构造。如前所述,轴承23b与驱动部26的输出轴26a配合,通过将驱动力传给制冰器皿23而使制冰器皿23转动。本实施例的轴承23b,在轴承23b和输出轴26a的配合位置的下方设置有卡定部23c。该卡定部23c做成设置在轴承23b的前端(在设置在冰箱上的状态下,为冰箱里侧的前端),如后所述从导向构件28的后方与导向构件28相接触。
本实施例的导向构件28是支撑制冰器皿23的后方侧的支撑构件,该制冰器皿23通过制冰器皿23前侧端部的轴23a以悬臂状态保持。与此同时,是在将制冰器皿23安装在自动制冰装置12上后,当把底部25a推向里侧并把制冰器皿23设置到自动制冰位置时,进而将制冰器皿23后方的轴承23b引导到位于后方的驱动马达的输出轴26a的导向构件。
制冰器皿23的上方及侧方,被构成自动制冰装置12的外框的支架27覆盖,上方在供水管21下游端位置开口。
本实施例的导向构件28,将从箱体25向后方延伸出来的导向框29的上部设置成可以前后移动,在设置制冰器皿23的场合和不设置制冰器皿23而装有导向构件28的场合,导向构件28的状态不同。根据该导向构件28的状态的不同可判别制冰器皿23的有无,为了判别,将传感器33设置在自动制冰装置12的里侧。关于制冰器皿有无的判别将于后述。
导向构件28上,设置有U字状导向槽28a,在该导向槽28a上装载有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支撑制冰器皿23。另外,在该支撑状态,如图5及图7所示,导向构件28通过卡定部23c卡定。另外,导向构件28通过卡定部23c卡定。另外,导向构件28悬挂在从支架27的侧面内壁突出的导轨31上,设置成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另外,支架27的侧面下部,呈向内侧折弯的形状。该折弯了的支架27的下面部分作为导轨发挥作用,当将箱体25拉出时,导向框29就在导轨32上滑动,被拉出到前方。
再有,用于检测制冰器皿23的贮水量的传感器30设置在制冰器皿23的附近,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设置在被支架27包围的自动制冰装置12内部,设置在制冰器皿23进行安装及取出时不干涉的位置。
接下来,采用图8~图10说明在取出制冰器皿23时,将箱体25向面前侧拉出时的动作。图8是表示由支架27拉出制冰器皿23的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从图8的状态取出制冰器皿23,再使箱体25返回到支架27的状态的图,而图10是表示驱动部26、导向构件28及制冰器皿23的关系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对在箭头Q的方向上向面前一侧拉箱体25,并由支架27拉出的情况进行说明。制冰器皿23由于用箱体25支撑面前一侧,用导向构件28支撑后方一侧,因而以保持水平状态的原状从支架27拉出。
此时,把导向构件28向前方拉出的是,设置在导向框29后端的立起部29a。即,导向框29设置成从箱体25通过制冰器皿23下方向后方延伸出来,并在支架27侧的导轨32的上面滑动。因而,当将导向框29与具有轴承的箱体25一起向前方拉出,立起部29a就与支撑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的导向构件28相接触,进而向面前侧拉出。利用这种力解除了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和输出轴26a的配合关系,导向框29就被拉出到支架27的前方。此时,也可以做成不是通过与立起部29a,而是与上述卡定部23c的接触拉出导向构件28的结构。但是,如果把导向构件28做成在下方位置通过立起部29a向前方推压,在中央位置通过卡定部23c向前方推压的结构,即使对以导轨31等的导向构件28的拉出动作有一些卡住,也能有效地防止倾斜地拉出。
再有,不言而喻,轨道31、导轨32既不阻止制冰器皿23的正转、反转,也不妨碍冰块从制冰器皿23落下。
此外,导向构件28结构是,不与立起部29a固定,在把制冰器皿23拉出、取下的状态下,即使推入箱体25并把导向框29等返回支架27内,导向构件28也不返回原来的位置,而留在支架27前方(图9)。
在该状态返回制冰器皿23的场合,若将手指放在箱体25的拉手部上向面前一侧拉出时,由于导向构件28只是悬挂在支架27上,所以可以不受任何干涉地拉出箱体25及导向框29。因此,把制冰器皿23后方的轴承23b从上方插入到导向构件28的U字状的导向槽28a中,对于制冰器皿23前方的轴23a,打开箱体25的盖部25b与底部25a侧的槽25d配合。其后,关闭盖部25b,把箱体25推入支架27侧。此时,由于制冰器皿23后方的轴承23b装载在导向构件28上,轴承23b具备卡定部23c,因而导向构件28被制冰器皿23推入到后方,返回图5所示的状态。
再有,导向构件28即使出于推入比图9所示状态更后方的状态,若把箱体25向面前侧拉出,导向构件28也能被立起部29a推向面前侧,拉出到可以看到的位置。因而,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可以安装制冰器皿23。
有关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和输出轴26a的配合,通过把导向槽28a做成U字状的槽,轴承23b限制输出轴26a向左右和下方的摆动,使其位置与输出轴26a的位置对准。即,由于通过导向构件28决定轴承23b的位置,所以通过导向构件28导向能顺利地进行轴承23b和输出轴26a的配合。
具体地,设置在导向构件28两侧的导向槽28b(参照图10)装载在设置在支架27上的导轨31上,由于导向构件28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所以设置在导向构件28上的U字状的导向槽28a起到使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与输出轴26a对准并配合的作用。这样通过在两侧支撑导向构件28,防止导向构件28倾斜地滑动。
另一方面,拉出制冰器皿23时,通过具有凸状部的轴23a、导向框29的立起部29a或卡定部23c使配合脱开,导向框29就在设置在支架27上的第二导轨32上滑动。因而,在由支架27拉出箱体25并取出制冰器皿23进行洗净等时,用手指钩住箱体25的拉手部(图9),通过将箱体25向如图8的箭头Q方向上拉出,就将配合脱开状态的制冰器皿23拉出。
此时,因导向框29和(第一)导轨32的关系,为了能把具有轴承的箱体25水平地拉出,也可以在第一导线导轨32侧设置导向框29的防止跳起用凸起(未图示)。
在离冰时,制冰器皿23通过驱动部26转动,在该转动时通过使制冰器皿23扭转而使制冰器皿23变形。具体地,夹住制冰器皿23地设置在驱动部26的相反一侧的旋转限制部与制冰器皿23接触。此时,当通过驱动部26对制冰器皿23施加转矩时,与驱动部26侧进一步对制冰器皿23继续施加旋转力相应,驱动部26的相反侧就通过旋转限制部限制旋转。因而,制冰器皿23借助于制冰器皿23的可挠性而变形并进行离冰。
该旋转限制部,由于需要设置在即使制冰器皿23旋转也不移动的部位,所以在本实施例的场合,如果设置在与驱动部26夹持制冰器皿23在相反侧的箱体25上就可以离冰。如上所述,该旋转限制部的形状做成即使制冰器皿23旋转也不成为旋转障碍的制冰器皿23的轴23a及箱体25侧的轴承的形状,另外,箱体25的材质是比制冰器皿23难以弯曲的材质,通过旋转限制部既限制制冰器皿23的旋转也难以变形。
可是,尽管对箱体25施加了从制冰器皿23离冰时所受的旋转力,但是,因为箱体25具有轴承,又做成盖部25b以支点25c为中心可以旋转的结构,所以存在不能充分确保对制冰器皿23的旋转力的强度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由整个支架27承受施加在箱体25上的旋转力,使导向框29和第一导轨32的形状一致,并事先把两者牢固结合在一起。具体地,导轨32做成支架27的侧壁下部向内侧折弯的形状并设置底壁,在该侧壁下部和底壁角部附近设置有导轨及导向框29。因而,由于施加在箱体25上的旋转力也分散在支架27上,所以即使在离冰时也能确保强度。
再有,在附图中,虽然表示的是自动制冰是在箱体25在支架27之外的状态下进行,但如果做成事先将箱体25放入支架27内的构造,就能进一步把箱体25所受的旋转力分散在支架27上。
接下来,说明检测制冰器皿23的有无。在自动制冰装置12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制冰器皿23有无的传感器33。该传感器33连接在未图示的控制部上,在利用传感器33确认制冰器皿23安装在支架27内时(例如,图5的状态),则允许从供水泵22向制冰器皿23供水,像在支架27内没有制冰器皿23时(例如,图8或图9时)那样,在制冰器皿23的安装不能确认时,则控制停止供水。
本实施例的检测制冰器皿有无的传感器33,如先前说明的那样,通过检测位置随着制冰器皿23的有无而不同的导向构件28来检测制冰器皿23的有无。具体地,将制冰器皿23装载在箱体25和导向构件28上,在向里侧安装的场合,导向构件28处于与传感器33接触而接通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拉出箱体25的状态(图8)或未安装制冰器皿23箱体25关闭了的场合(图9),导向构件28处于没有位于里侧的状态,传感器33处于断开状态。
即,传感器33的设置为,制冰器皿23在支架27内时,导向构件28通过制冰器皿23推压传感器33,在取出制冰器皿23时,导向构件28向前方移动,对检测制冰器皿有无的传感器33的推压力则被释放。
因而,即使冰箱的使用者忘记安装制冰器皿23,将箱体25推入到支架27侧并关闭了制冰室3a的门7的场合,贮水槽11中的水也不会供水。
接下来,采用图11说明把制冰器皿23从支架27取出或将其装入的情形。在图11中实线所示的制冰器皿23的位置表示的是箱体25用拉手部向面前侧拉出的状态,表示当从自动制冰装置12(支架27)取出制冰器皿23整体时,把制冰器皿23拉出到可以取出位置的状态。
如果详述,在取出制冰器皿23的场合,冰箱使用者首先用手指钩住设置在箱体25上的拉手部,使导向框29在支架27的轨道32上滑动并从支架27拉出制冰器皿23。所谓将箱体25向面前拉出,是指导向框29如图11所示从支架27向前方飞出。随之,设置在导向框29后端的立起部29a从导向构件28的后方接触,把导向构件28带到前方。在该过程中,输出轴26a和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的配合关系解除。
箱体25侧的槽25d及制冰器皿23的轴23a的形状是如图11所示的形状,采用这些形进行为配合的场合,若将箱体25拉出,则也将制冰器皿23拉出到面前一侧。此时,如果如本实施例那样,设置从制冰器皿23后方的轴承23b向下方凸出的卡定部23c,该卡定部23c与导向构件28就干涉,就可以随着拉出制冰器皿23的动作把导向构件28向前方拉出。即,在如本实施例的制冰器皿23的场合,与立起部29a的有无没有关系,轴23b的凸状部作为卡定片,制冰器皿23向面前移动,将导向构件28通过设置在轴承23b的卡定部23c带到面前前方。
可是,例如,在箱体25和轴23a的配合关系为防止制冰器皿23跳起用的压板的场合,制冰器皿23处于制冰器皿23和具有轴承的箱体25不一体活动的状态。即使此时,与有立起部29a相比,利用导向构件28也可以把制冰器皿23向面前前方拉出。
接下来,对将已拉出的制冰器皿23从箱体25和导向构件28取出这点进行说明。图11中用虚线表示的制冰器皿23,表示把装载在箱体25和导向构件28上的制冰器皿取出时的位置。
取出制冰器皿23时,首先,如虚线所示,以支点25c为中心使箱体25的盖部25b转动,制冰器皿23的轴23a上方敞开。此时,因为制冰器皿23前方的轴23a只装载在底部25a上,所以能把制冰器皿23向箭头R相反方向提起。并且,把卡定在导向构件28上的制冰器皿23侧的卡定部23c提起并解除卡定关系,使制冰器皿23向斜上方提起,并从支架27取出制冰器皿23。
在取出时,需要解除导向构件28与制冰器皿23的卡定关系。可是,两者的卡定主要是用于限制制冰器皿23的前后移动的卡定,是通过由轴承23b向下方凸出的卡定部23c完成的。另外,因为轴承23b只装载在导向构件28的U字状导向槽28a上,由于上方敞开,因而只要提起卡定部23c就能简单地解除卡定。
这样被取出的制冰器皿23,由于只有器皿本身,所以器皿的清洗等能很容易地进行。
再有,由于箱体25不处于拉出的状态,所以返回支架27侧。可是,即使返回支架27侧,导向构件28也继续位于面前前方。原因是,由于立起部29a位于导向构件28的里侧,所以如刚刚所述,即使箱体25推入支架27侧,立起部29a也不能使导向构件28返回原来的位置,立起部29a自身后退。
再有,通过将制冰器皿23由支架27向斜上方拉出对制冰器皿23的取出进行说明。这是基于支架27的前方开口与导向构件28的位置关系。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拉出了箱体25时,由于导向构件28位于支架27开口的边缘部分的里侧,所以成为制冰器皿23倾斜取出的构造。
可是,把导向构件28拉出到支架27的开口边缘部分的构造,例如如果事先为把从支架27拉出箱体25所需要的导向框29的长度做得比图11的拉出尺寸更长,就可以将立起部29a由支架27向外拉出,而把制冰器皿23向上方拉出。这样,如果把导向框29的长度做成比支架27的制冰器皿设置空间的尺寸更长,通过使用者将箱体25拉出,就可以在取出制冰器皿23时防止与支架27的开口接触,提高取出性。这种构造,通过事先把引导导向构件28的第二导轨31延伸到支架27的制冰器皿设置空间的外侧而可以实现。具体地,在容纳制冰器皿23的状态下,例如,只要做成把第二导轨31延伸到支架27内的制冰器皿设置空间的里侧即可。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为制冰器皿23可由支架27完全拉出到外侧,所以在打开箱体25的盖25b的状态下,可以把制冰器皿23向正上方拉出来。
以上,根据已说明的本实施例,具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取出制冰器皿23期间,由于解除导向构件28与检测制冰器皿有无传感器33的推压关系,因而不起动供水泵22就能防止把贮水槽11内的水供给到贮冰容器13内。
第二,使已取出的制冰器皿23返回支架27内时,导向构件28常常位于支架27的面前前方。因而,使用者可以经常在可看到的位置把制冰器皿的卡定部23c从斜上方卡定在U字状导向槽28a中。其后,使用者如图11所示的箭头R那样,以使制冰器皿23的轴23a与在打开了盖部25b的箱体25的槽25d配合的方式装载在其上,如果关闭盖部25b,就能简单地进行制冰器皿23的返回作业。另外,在该状态下,如果把箱体25推向后方,导向构件28就成为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的定位构件,能使其与驱动部26的输出轴26a相配合。
图12是表示在具有上述的本实施例的构造的自动制冰装置12的隔壁,设置另外的制冰器皿34的例子的图。该制冰器皿34,是可以通过手动捏制冰器皿进行离冰的制冰器皿,在自动制冰装置12的隔壁具备装载制冰器皿34的室35。
图12所示的例子的场合,可以使与设置在自动制冰装置12内的制冰器皿23的尺寸一致,并使轴部分等的设置形状通用化。此时,自动制冰装置12内的制冰器皿23与装载在室35内的制冰器皿34虽可以交换,但通常为了弥补使用者的冰不足而相邻地装载。
另外配置在制冰器皿下方的贮冰容器36,分成2个区域,由自动制冰装置12侧制成的冰贮藏在贮冰容器36的A室侧,由制冰器皿34以手捏离冰制作的冰贮藏在B室侧。这样,通过在贮冰容器36上设置隔断,在制冰器皿23与制冰器皿34的内腔形状不同的场合,能在A室、B室贮藏不同形状的冰。
再有,对于如何使上述说明中用制冰器皿23制成的冰从制冰器皿离冰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但这是通过已有的结构,例如设置在制冰器皿23侧的接触部和设置在轴承箱体25侧的旋转限制部等止动结构的组合进行的。即,作为自动制冰装置必要的各种功能,即使做成可以取出制冰器皿23的场合,也可以说与现有的自动制冰装置同样是现成的。
例如,在做成可以取出制冰器皿23(或,在把制冰器皿34安装在自动制冰装置12的场合的制冰器皿34)的场合,第一个问题是制冰器皿23返回支架27内时的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与输出轴26a的配合,第二个问题是通过供水泵22向制冰器皿23供水。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6a做成矩形形状,从而在与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之间不引起滑动。即,把输出轴26a做成矩形,在轴承23b上设置有符合输出轴26a形状的凹部,做成在驱动部26的驱动马达旋转时不空转等的结构。
另外,对于输出轴26a,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只在同一位置(1点)配合并在该位置旋转。另一方面,驱动马达侧的输出轴26a为使在制冰器皿23中制成的冰块从制冰器皿23上离冰,在约270度的范围反复正转和反转。因而,将其做成如下结构,倘若在制冰器皿23正转运动中或反转运动中(制冰器皿23内的冰块在离冰时或冰箱开始运转时所进行的试运转时等)箱体25被拉出,发生配合强制取消的情况时,则使输出轴26a中止旋转。
这样在中止输出轴26a的旋转取出制冰器皿23的场合,产生以下问题。原因是,取出的制冰器皿23通过导向构件28和箱体25支撑,要将箱体25推入支架27内,使制冰器皿23沿轨道返回到安装位置时,不知道在旋转过程中停止的输出轴26a的旋转位置处在怎样的状态。特别地,本实施例的输出轴26a,即使是为了取出制冰器皿23被拉出到前方的场合,由于原样处在自动制冰装置12的里面,所以也不容易看到输出轴26a的状态。因而,即使要使制冰器皿23返回,制冰器皿23侧的轴承23b的方向和输出轴26a的方向也不一致,产生制冰器皿23不能返回原来位置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把制冰器皿23处于旋转中的情况告知使用者,采用警示灯或警告蜂鸣器。该警示灯或警告蜂鸣器连接在未图示的控制部上,通过在制冰器皿23旋转中打开警示灯或发出蜂鸣声,把制冰器皿23的转动告知使用者。
另外,假想制冰器皿23在旋转过程中偏离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以使输出轴26a返回原来的位置(利用轨道等导向向输出轴26a侧推入的轴承23b能与输出轴26d配合的位置…原点)。即,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板上事先装入用于进行这种控制的软件,根据制冰器皿23的有无的检测及制冰器皿23的旋转状态的信息控制输出轴26a的位置。
接下来,对利用供水泵22向制冰器皿23供水的问题进行说明。正如已经说明的,虽然利用检测制冰器皿有无的传感器33根据制冰器皿23的有无可以判断可否供水,但由于在向制冰器皿供水的进程中也会有制冰器皿23被取出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将来自供水管21的水直接流向贮冰容器13。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做成与上述同样地利用警示灯或警告蜂鸣器通知使用者是在供水中。这些警示灯或蜂鸣器的模式最好事先改变为通知上述制冰器皿23的状态的情况。
而且,安装了在供水期间不能取下制冰器皿的锁定机构,防止应该向制冰器皿供给的水进入贮冰容器13(36)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取得以下效果。
即,因为将具有带有导向框29的轴承的箱体25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支架27的导轨32上,将制冰器皿23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具有该轴承的箱体25和驱动马达的输出轴26a之间的同时,支撑使具有U字状导向槽的导向构件28与输出轴26a配合的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且把设置在轴承23b的卡定部23c卡定在该导向构件28上,可使制冰器皿23与导向构件28一起沿设置在支架27侧的导轨31前后移动,所以制冰器皿23的装拆变得容易,使用者可以用清洗了的制冰器皿制作冰块。
特别地,如果在制冰器皿23安装时,将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装置在位于可以看到的位置上的导向构件28的U字状槽28a上,由于轴承23b与驱动马达的输出轴26a配合,所以也很容易安装。
另外,箱体25用开关自如的盖部25b和底部25a构成,打开了盖部25b时,因为将制冰器皿23的轴23a做成与箱体25自由地装拆的同时,将已取出的制冰器皿23做成可为悬臂的状态以便能保持在箱体25上,所以,无论是在制冰器皿23的轴23a从箱体25取出时,或装上时的任一场合,都可以简单地操作。
另外,在设置在箱体25上的导向框29的后方设有立起部29a,利用导向框29把箱体25从支架27拉出时,因为立起部29a使导向构件28从支架27后方侧向前方滑动,并带向面前侧,所以安装时的操作也变得容易。即,在制冰器皿23取出时,即使导向构件28返回支架的里面,若要把清洗完的制冰器皿23返回支架27内并拉出箱体25时,因为导向构件28位于支架27的前部,所以制冰器皿23的轴承23b能以可以目视确认的状态装入到导向构件28的U字状导向槽28a内。
另外,利用导向框29把箱体25从支架27拉出,并打开了箱体的盖部25b时,因为可以向斜上方取出制冰器皿23,所以冰箱的使用者能以单手打开盖部25b,而用另一只手简单地取出制冰器皿23。
另外,因为通过设置在驱动部26侧的检测制冰器皿有无的传感器33检测制冰器皿的有无,其检测利用导向构件28的推压力进行,并通过该制冰器皿的有无控制供水泵22,所以防止了制冰器皿23不在支架27内的情况下,驱动供水泵22,使水流入到贮冰容器13内的状况。
而且,在自动制冰装置12旁边作为设置进行手动离冰的制冰器皿34的制冰角落,由于将贮冰容器36隔开,能把不同种类的冰块分开容纳,所以使用者能用该制冰角落内的制冰器皿34制作种类(形状等)不同的冰块,制成的冰块与用自动制冰装置12制成的冰块邻接容纳。因而,使用者能就地选择冰块使用。
这样,由于制冰器皿的装拆变得容易,所以可以提供一种冰箱使用者能用清洗了的制冰器皿制作冰块的自动制冰装置及冰箱。特别地,如上述的实施例,在制冰器皿23安装时,如果将构成制冰器皿23后侧的轴的轴承23b安装在位于可开导位置的导向构件28的U字状槽28a上,并使制冰器皿23容纳到支架27内,通过使轴承23b与驱动马达的输出轴26a自动地配合,就能减少安装时的麻烦。

Claims (11)

1. 一种自动制冰装置,具备:支撑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的支撑体,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容纳该框体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上、上述框体在其上滑动的导轨,设置成可在上述支架内前后移动的导向构件,具有使上述制冰器皿转动的马达的驱动部,与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部配合并把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上述制冰器皿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在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部或上述框体上具有从后方与上述导向构件接触并使上述导向构件移动到面前一侧的卡定部,
当将上述支撑体拉出面前时,上述卡定部就使上述制冰器皿后方的轴与上述输出轴的配合解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以具有可开闭的盖部和底部的箱体形状构成,装载在上述底部的上述制冰器皿的前侧轴部被上述盖部覆盖,当上述支撑体被拉出时,对上述制冰器皿可保持地予以支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在上述制冰器皿的下部侧从上述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在上述框体的后部设有立起部,上述立起部在安装有上述制冰器皿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导向构件的后方位置,当上述支撑体被拉出时,就上述制冰器皿而言,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装载在上述导向构件上的同时上述导向构件通过上述立起部向前方拉出。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在上述制冰器皿的下部侧从上述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在上述框体的后部设有立起部,上述立起部在安装有上述制冰器皿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导向构件的后方位置,当上述支撑体被拉出时,就上述制冰器皿而言,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装载在上述导向构件上的同时上述导向构件通过上述立起部向前方拉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被拉出时,上述导向构件拉出到上述支架的开口边缘部分,在上述支撑体被拉出后,可以把上述制冰器皿向斜上方取出。
6. 一种冰箱,在冰箱箱体的冷冻室内具有自动制冰装置,上述自动制冰装置具备:支撑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的支撑体,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容纳该框体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上、上述框体在其上滑动的导轨,设置成可在上述支架内前后移动的导向构件,具有使上述制冰器皿转动的马达的驱动部,与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部配合并把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上述制冰器皿的输出轴,检测上述导向构件并判别上述制冰器皿的有无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在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部或上述框体上具有从后方与上述导向构件接触并使上述导向构件移动到面前一侧的卡定部,
当将上述支撑体拉出面前时,上述卡定部就使上述制冰器皿后方的轴与上述输出轴的配合解除;
上述冰箱箱体的冷藏室内具有贮存用于对上述制冰器皿供水的水的贮水槽,
在上述贮水槽内或连接上述贮水槽与上述制冰器皿的供水管路中设有从上述贮水槽向上述制冰器皿供水的供水泵,
上述供水泵根据上述传感器的检测进行运转控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供水中将上述支撑体拉出时,停止上述供水泵的运转。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自动制冰装置附近制成设有进行手动离冰的制冰器皿的制冰室的同时,把配置在上述制冰器皿下部的贮冰容器分隔开,可以分开容纳种类不同的冰块。
9. 一种冰箱,在冰箱箱体的冷冻室内具有自动制冰装置,上述自动制冰装置具备:支撑制冰器皿前侧的轴部的支撑体,从该支撑体向后方延伸出来的框体,容纳该框体的支架,设置在该支架上、上述框体在其上滑动的导轨,设置成可在上述支架内前后移动的导向构件,具有使上述制冰器皿转动的马达的驱动部,与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部配合并把上述驱动马达的输出传递给上述制冰器皿的输出轴,检测上述导向构件并判别上述制冰器皿的有无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体向面前拉出时,在上述制冰器皿后侧的轴部或上述框体上具有从后方与上述导向构件接触并使上述导向构件移动到面前一侧的卡定部,
当将上述支撑体拉出面前时,上述卡定部就使上述制冰器皿后方的轴与上述输出轴的配合解除;
上述驱动部根据上述传感器的检测进行运转控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器皿通过上述驱动部在旋转过程中将上述支撑体拉出时,对上述输出轴进行控制使其返回水平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自动制冰装置附近制成设有进行手动离冰的制冰器皿的制冰室的同时,把配置在上述制冰器皿下部的贮冰容器分隔开,可以分开容纳种类不同的冰块。
CNB2006100005547A 2005-04-22 2006-01-09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4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24408 2005-04-22
JP2005124408A JP4262694B2 (ja) 2005-04-22 2005-04-22 自動製氷装置及び自動製氷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1367A CN1851367A (zh) 2006-10-25
CN100412473C true CN100412473C (zh) 2008-08-20

Family

ID=3713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055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473C (zh) 2005-04-22 2006-01-09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62694B2 (zh)
CN (1) CN100412473C (zh)
TW (1) TWI2777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1650B (zh) * 2007-05-23 2010-10-06 海尔集团公司 制冰容器的卡装装置
JP5142835B2 (ja) * 2008-06-06 2013-02-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及び該製氷装置を備える冷蔵庫
ES2573508T3 (es) * 2009-03-27 2016-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parato de atomización electrostática, dispositivo, acondicionador de aire y refrigerador
KR101688133B1 (ko) * 2009-06-22 2016-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및 이 냉장고의 제빙방법
CN101936632B (zh) * 2010-04-16 2012-06-0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机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WO2012003673A1 (zh) * 2010-07-08 2012-01-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自动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JP5595158B2 (ja) * 2010-07-26 2014-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1949623B (zh) * 2010-09-27 2012-05-2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自动制冰机及具有它的冰箱
CN102494451B (zh) * 2011-12-05 2014-10-2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机和具有该制冰机的冰箱
JP6889637B2 (ja) * 2017-08-31 2021-06-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6858A (ja) * 1992-04-30 1993-11-19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自動製氷装置
JPH063005A (ja) * 1992-06-19 1994-01-11 Toshiba Corp 製氷装置
JPH06323702A (ja) * 1993-05-11 1994-11-25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153891A (zh) * 1995-11-30 1997-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自动制冰机及其冰盘位置控制方法
CN1175678A (zh) * 1996-08-31 1998-03-1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自动制冰器
CN1177723A (zh) * 1996-09-25 1998-04-0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电冰箱中自动制冰器工作的控制方法
US5809797A (en) * 1995-12-29 1998-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ce cube tray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s
JP2001041620A (ja) * 1999-07-30 2001-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製氷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2001263887A (ja) * 2000-03-21 200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製氷機及び冷凍冷蔵庫
JP2005009722A (ja) * 2003-06-18 2005-01-13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自動製氷機付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6858A (ja) * 1992-04-30 1993-11-19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自動製氷装置
JPH063005A (ja) * 1992-06-19 1994-01-11 Toshiba Corp 製氷装置
JPH06323702A (ja) * 1993-05-11 1994-11-25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153891A (zh) * 1995-11-30 1997-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自动制冰机及其冰盘位置控制方法
US5809797A (en) * 1995-12-29 1998-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ce cube tray assembly for refrigerators
CN1175678A (zh) * 1996-08-31 1998-03-1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自动制冰器
CN1177723A (zh) * 1996-09-25 1998-04-0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电冰箱中自动制冰器工作的控制方法
JP2001041620A (ja) * 1999-07-30 2001-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製氷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2001263887A (ja) * 2000-03-21 200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製氷機及び冷凍冷蔵庫
JP2005009722A (ja) * 2003-06-18 2005-01-13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自動製氷機付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1367A (zh) 2006-10-25
JP4262694B2 (ja) 2009-05-13
JP2006300436A (ja) 2006-11-02
TW200638009A (en) 2006-11-01
TWI277715B (en) 200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2473C (zh) 自动制冰装置及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US9599389B2 (en) Icemaker with swing tray
US7062936B2 (en) Clear ice making refrigerator
RU2259520C2 (ru) Холодильная камера
US7036334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hamber
KR101392596B1 (ko) 냉장고
CN101650105B (zh) 制冰器及制冰方法以及具有该制冰器的冰箱
US20100147008A1 (en) Ice making and water delivery apparatus
US8677775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an in the door ice maker and ice container arrangement
JP3573909B2 (ja) 冷蔵庫
JP4493458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2005221227A (ja) 冷蔵庫
JP4562503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KR20070034680A (ko) 냉장고
CA246556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ater delivery systems within refrigerators
JP3599946B2 (ja) 冷蔵庫
JP4097642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804094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却貯蔵庫
KR100652593B1 (ko) 급속 제빙기능을 구비한 냉장고
JP4471826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4141429B2 (ja) 自動製氷機及び自動製氷機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3649850B2 (ja) 冷蔵庫
JP2007071489A (ja) 冷蔵庫
JP4108046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JP4141395B2 (ja) 自動製氷機付き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