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5883B -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5883B
CN1985883B CN200510022641A CN200510022641A CN1985883B CN 1985883 B CN1985883 B CN 1985883B CN 200510022641 A CN200510022641 A CN 200510022641A CN 200510022641 A CN200510022641 A CN 200510022641A CN 1985883 B CN1985883 B CN 1985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
addition
tinea
powder
weigh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22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5883A (zh
Inventor
李明慧
丁岗
沈鸣
曹亮
钱莉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Priority to CN200510022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85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985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5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5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5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蛇油50-100、硝酸咪康唑25-50、苦参20-50、珍珠粉1-10、薄荷脑1-5、冰片1-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既含有抗真菌的有效成分,又含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收敛生肌、抗真菌止痒作用,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股癣、手足癣等。中西药共同作用,既减轻了单纯西药的副作用,又改善了单纯中药疗效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组合物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包括体癣、股癣、手足癣等。癣及霉菌性阴道炎一般由真菌感染所致。真菌对于健康人体而言通常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外部因素不良时,就有可能造成全身或局部真菌感染。近年来临床真菌感染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治疗真菌感染疗程较长,往往在症状消退后仍需继续用药一个时期以巩固疗效,如疗程不足则易复发。
目前用于真菌感染的化学药物主要是多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唑类。某些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对其剂量必须严格掌握,并在用药期间对肾、肝功能、血象等定期检验,保证用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配方简单、疗效好、用药安全的抗真菌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医药用途。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其特点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      50-100     硝酸咪康唑    25-50
苦参      20-50      珍珠粉        1-10
薄荷脑    1-5        冰片          1-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其特点是,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蛇油        85        硝酸咪康唑    29.5
苦参        30        珍珠粉        6
薄荷脑      2         冰片          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是,
(1)苦参加15-30倍量60-70%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0-80℃,保温,备用;
(2)融化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滤过,并冷至70-90℃,加入白凡士林和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将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0-80℃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40-60℃,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何一种剂型。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是,
(1)苦参加22倍量65%乙醇浸泡30分钟,回流提取4次,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0~80℃,保温,备用;
(2)将硬脂酸和硬脂酸甘油酯在120℃融化,滤过,并冷至80℃,加入白凡士林、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0~80℃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50℃;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搅匀,脱气,降温,分装,即得软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甘油加入量为100-150体积份;所述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加入量为0.2-2重量份;所述的苯甲酸钠加入量为3-8重量份;所述的硬脂酸加入量为140-180重量份;所述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加入量为40-60重量份;所述的白凡士林加入量为20-40重量份;所述的维生素E的加入量为1-3重量份;所述的聚山梨酯80的加入量为40-60重量份。
根据中医理论,癣多因外受风、湿、热、虫侵袭皮肤所致。故其发生,皆由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伍寒湿,与气血相搏,则气血痞涩,发此痰也。治宜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本发明组合物方中,蛇油具有解毒消肿,收敛生肌之功效。硝酸咪康唑属于咪唑类药物,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苦参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珍珠粉外用具有解毒生肌功效。薄荷脑、冰片能够产生清凉感,从而减轻搔痒及疼痛,还能促进局部血流速度和改变局部皮肤结构,从而促进方中其它药味的渗透吸收。
本方中以蛇油为君,解毒消肿,收敛生肌,臣以硝酸咪康唑,苦参抗真菌,佐以珍珠粉解毒生肌,薄荷脑、冰片为使,清热止痛,又促进其它药味的吸收,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收敛生肌、抗真菌止痒之功。
本方中冰片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使药物在血中达到有效浓度,提高药效;2.在保证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提高冰片自身的透皮速率,发挥其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理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口服剂型和外用剂型,其最佳剂型为软膏剂,因为它具有释放速度快,便于携带和使用,便于清洗,不污染衣物等优点。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既含有抗真菌的有效成分,又含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收敛生肌、抗真菌止痒作用,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股癣、手足癣等。中西药共同作用,既减轻了单纯西药的副作用,又改善了单纯中药疗效不稳定的问题。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        50    硝酸咪康唑    25
苦参        20    珍珠粉        1
薄荷脑      1     冰片          1,
按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实施例2。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        100        硝酸咪康唑    50
苦参        50         珍珠粉        10
薄荷脑      5          冰片          5,
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3。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    60    硝酸咪康唑    40
苦参    35    珍珠粉        6
薄荷脑  3     冰片          3,
制备方法步骤是,
(1)苦参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0℃,保温,备用;
(2)融化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滤过,并冷至70℃,加入白凡士林和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将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0℃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40℃,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制成喷雾剂。
实施例4。在实施例3中,所述的甘油加入量为100体积份;所述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加入量为0.2重量份;所述的苯甲酸钠加入量为3重量份;所述的硬脂酸加入量为140重量份;所述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加入量为40重量份;所述的白凡士林加入量为20重量份;所述的维生素E的加入量为1重量份;所述的聚山梨酯80的加入量为40重量份。
实施例5。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    80    硝酸咪康唑    30
苦参      40     珍珠粉    8
薄荷脑    2      冰片      4,
其制备方法步骤是,
(1)苦参加30倍量70%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80℃,保温,备用;
(2)融化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滤过,并冷至90℃,加入白凡士林和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将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80℃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60℃,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制成膜剂。
实施例6。在实施例5中,所述的甘油加入量为150体积份;所述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加入量为2重量份;所述的苯甲酸钠加入量为8重量份;所述的硬脂酸加入量为180重量份;所述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加入量为60重量份;所述的白凡士林加入量为40重量份;所述的维生素E的加入量为3重量份;所述的聚山梨酯80的加入量为60重量份。
实施例7。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    70    硝酸咪康唑    35
苦参    25    珍珠粉        4
薄荷脑    3    冰片    2。
其制备方法步骤是,
(1)苦参加25倍量65%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8℃,保温,备用;
(2)融化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滤过,并冷至85℃,加入白凡士林和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将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8℃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55℃,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制成栓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甘油加入量为120体积份;所述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加入量为1重量份;所述的苯甲酸钠加入量为5重量份;所述的硬脂酸加入量为160重量份;所述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加入量为50重量份;所述的白凡士林加入量为30重量份;所述的维生素E的加入量为2重量份;所述的聚山梨酯80的加入量为50重量份。
实施例8。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单位:克)
蛇油    85    硝酸咪康唑        29.5
苦参    30    珍珠粉            6
薄荷脑  2     冰片              3。
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苦参加22倍量65%乙醇浸泡30min,回流提取4hr,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120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g,苯甲酸钠5g,加去离子水至583g,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5℃,保温,备用;
(2)硬脂酸160g、单硬脂酸甘油酯(40%)50g在120℃融化,滤过,并冷至80℃,加入30g白凡士林、1.5g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硝酸咪康唑最细粉29.5g、珍珠粉6g,加入50g聚山梨酯80中研匀,加入蛇油85g,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5℃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上述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50℃;加入薄荷脑粉末2g、冰片粉末3g,搅匀,脱气,降温,制成1000克,分装,即得软膏剂。
实验例1。采用药液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真菌)浓度(MIC)。
1.含药琼脂斜面的制备。
精密定量称取实施例8所制得的软膏剂,以下简称“蛇脂清癣软膏”,用吐温溶解后配制成1000mg/ml的溶液。然后将配制的药液分别进行倍比稀释,使各药液成一系列浓度梯度,依次是:1000,500,250,125,62.5,31.3,15.6,7.8,3.9,2.0,1.0,0.50,0.25mg/ml。然后分别取各梯度药液30ml,分别加入到已灭菌融化的保温于55℃水浴中的改良沙氏培养基270ml,立即充分混匀,分装试管后冷凝躺成斜面。这样,各含药沙氏培养基斜面中药物的最终浓度依次为:100,50,25,12.5,6.25,3.13,1.56,0.78,0.39,0.20,0.10,0.05,0.025mg/ml。同时设空白对照试管,只加入改良沙氏培养基。
2.实验菌液制备及点种。
将已预先活化的各实验菌株分别接种到5ml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再用相应的培养液作适当的稀释(100~500倍),然后分别接种各实验菌于各含药的改良沙氏培养基斜面上,空白对照同时进行。培养后观察并记录各菌的MIC值,并计算MIC50和MIC90
取达克宁按上述方法,依次稀释,培养,作阳性对照。
3.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实验菌株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与达克宁作用基本相当。结果见表1。
表1 蛇脂清癣软膏对48株致病性真菌的MIC值的测定(MIC:mg/ml)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01
实施例2。采用药液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真菌)浓度(MBC)。
1.方法。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即先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后,再依次将未见真菌生长的各培养管分别吸取0.1ml于相应的改良沙氏培养基上,涂布均匀,培养后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平板上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高稀释度的药物浓度即为MBC。
2.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实验菌株的MBC/MIC在2~8倍,表明蛇脂清癣软膏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结果见表2.
表2蛇脂清癣软膏对致病性真菌的MBC值的测定(MBC:mg/ml)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11
实验例3。对红色毛癣菌感染豚鼠局部皮肤的作用实验。
1.方法及观察指标。
取豚鼠若干只,雌雄各半。将豚鼠背部剃毛,面积约6cm2(约2×3cm2),用细砂纸(400#)在剃毛部位擦拭,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3次后,用棉签蘸取已经培养5天的红色毛癣菌液涂布在创伤部位。菌液涂布连续10日,每日2次。第11日洗净创伤部位后,随机挑取3处皮损部位的鳞屑进行镜检观察。根据皮损的特征和镜检出的菌丝,判断感染模型的建立。
取感染红色毛癣菌成功的豚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取相应药物擦拭豚鼠皮损部位,连续涂药10日,每日3次。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21
10日后每只豚鼠随机挑取皮损部位3处表皮进行镜检,并结合皮损部位的特征,评分判断药物治疗保护作用。根据皮损状况依次半定量为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完全恢复者为“-”,分别记分为4分、3分、2分、1分、0分,并计算出每组豚鼠皮损情况的均分,分值越高提示皮损越严重,反之表明治疗有效。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22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31
2.结果。
红色毛癣菌感染豚鼠局部皮肤后,皮损部位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形成境界清楚的环行或多环行状,边缘可分布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该处鳞屑镜下能检查到菌丝。
空白组连续涂布赋形剂后,豚鼠皮损部位外观及镜检几乎无变化;而蛇脂清癣软膏各浓度对红色毛癣菌感染的豚鼠皮损均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外观皮损症状好转或消失,鳞屑消失,镜检菌丝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剂量组效果与达克宁相当。纯中药软膏、纯西药软膏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合用(即蛇脂清癣软膏中剂量)后效果增强。结果见表3。
表3蛇脂清癣软膏对红色毛癣菌感染的豚鼠皮肤的作用(X±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1。
实验例4。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感染豚鼠局部皮肤的作用实验。
1.方法及观察指标。
取豚鼠若干只,雌雄各半。将豚鼠背部剃毛,面积约6cm2(约2×3cm2),用细砂纸(400#)在剃毛部位擦拭,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3次后,用棉签蘸取已经培养5天的羊毛状小孢子菌液涂布在创伤部位。菌液涂布连续10日,每日2次。第11日洗净创伤部位后,随机挑取3处皮损部位的鳞屑进行镜检观察。根据皮损的特征和直接镜检出的孢子,判断感染模型的建立。
取感染羊毛状小孢子菌成功的豚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取相应药物擦拭豚鼠皮损部位,连续涂药10日,每日3次。
10日后每只豚鼠随机挑取皮损部位3处表皮进行镜检,并结合皮损部位的特征,评分判断药物治疗保护作用。根据皮损状况依次半定量为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完全恢复者为“-”,分别记分为4分、3分、2分、1分、0分,并计算出每组豚鼠皮损情况的均分,分值越高提示皮损越严重,反之表示治疗有效。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42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51
2.结果。
羊毛状小孢子菌感染豚鼠局部皮肤后,皮损部位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形成境界清楚的环行或多环行状,边缘可分布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该处鳞屑镜下检查能检查到孢子。
空白组连续涂布赋形剂后,豚鼠皮损部位外观及镜检几乎无变化;而蛇脂清癣软膏各浓度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感染的豚鼠皮损均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外观皮损症状好转或消失,镜检孢子数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剂量组效果与达克宁相当。纯中药软膏、纯西药软膏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合用后效果增强。结果见表4。
表4蛇脂清癣软膏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感染的豚鼠皮肤的作用(X±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1。
实验例5。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细菌)浓度(MIC)。
1.含药平板的制备。
精密定量称取蛇脂清癣软膏,用吐温溶解后配制成1000mg/ml的溶液。然后将配制的药液分别进行倍比稀释,使各药液成一系列浓度梯度,依次是:1000,500,250,125,62.5,31.3,15.6,7.8,3.9,2.0,1.0,0.50,0.25mg/ml。然后分别取各梯度药液2ml,分别加入到无菌平皿(平皿直径9cm)中,再加入已灭菌融化的保温于55℃水浴中的MH培养基18ml,立即充分混匀,冷凝后待用。这样,各含药平板中药物的最终浓度依次为:100,50,25,12.5,6.25,3.13,1.56,0.78,0.39,0.20,0.10,0.05,0.025mg/ml。同时设空白对照试管,只加入20ml的琼脂培养基。
2.实验菌液制备及点种。
将已预先活化的各实验菌株分别接种到2ml培养液中,37℃培养过夜,再用相应的培养液作适当的稀释,使菌液浓度约为:107~108CFU/ml(控制菌液浓度的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然后作适当的稀释)。然后用多点接种仪点种各实验菌于各含药的MH培养基平板上,空白对照同时进行。每点含菌量约为:104~105CFU。37℃培养24h,观察并记录各菌的MIC值,并计算MIC50和MIC90
取达克宁按上述方法,依次稀释,培养,作阳性对照。
3.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对各实验菌株(除绿脓杆菌外)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抗菌活性较强。蛇脂清癣软膏对实验菌株的抗菌活性与达克宁相比略优或基本相当。结果见表5。
表5蛇脂清癣软膏对132株致病性细菌的MIC值的测定(MIC:mg/ml)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71
实验例6。采用药液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细菌)浓度(MBC)。
1.方法。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即先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后,再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的各培养管分别吸取0.1ml于相应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涂布均匀,37℃,培养24h,然后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平板上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高稀释度的药物浓度即为MBC。
2.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对各实验菌株的MBC/MIC在8~16倍,表明蛇脂清癣软膏杀菌活性较弱。结果见表6。
表6蛇脂清癣软膏对致病性细菌的MBC值的测定(MBC:mg/ml)
实验例7。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实验。
1.分组及给药。
取正常ICR小鼠70只,体重25~28g,雄性。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小鼠。小鼠耳朵两面均匀涂药,连续涂药4日,每日两次。
2.观测指标及方法。
第4日末次涂药1h后,各给药组以蒸馏水洗去膏药,用干棉球擦净。用2%巴豆油0.05ml涂于小鼠左耳前后两面,在致炎4h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左右两耳,用打孔器(直径9mm)分别在同一部位取下圆耳片,电子天平称重,以小鼠左右耳壳重量之差值(mg)作为耳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百分率。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92
3.实验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中、大剂量及醋酸氟轻松软膏均能减轻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度,降低肿胀率,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纯中药软膏、纯西药软膏有减轻肿胀度、降低肿胀率的趋势,合用后效果较明显(p<0.05)。结果见表7。
表7蛇脂清癣软膏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193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实验例8。对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实验。
1.分组及给药。
取正常SD大鼠70只,体重170~200g,雄性。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大鼠右后肢足跖处均匀涂药,连续涂药4日,每日两次。
2.观测指标及方法。
第4日实验前测量各组大鼠足跖厚度,各给药组涂药1h后,以蒸馏水洗去膏药,用干棉球擦净。在大鼠右后肢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5ml/只,同时再涂药一次,测量致炎后0.5、1、2、3、4、6h分别测量足跖厚度。以肿胀前后厚度之差值(mm)为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百分率。
Figure G2005100226418D00202
3.实验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中、大剂量及醋酸氟轻松软膏均能减轻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度,降低肿胀率,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蛇脂清癣软膏纯中药、纯西药软膏有减轻肿胀度、降低肿胀率的趋势,合用后能明显减轻肿胀度、降低肿胀率(p<0.05,p<0.01)。
结果见表8、表9。
表8蛇脂清癣软膏对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度的影响(X±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表9蛇脂清癣软膏对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率的影响(X±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实验例9。对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皮肤搔痒的作用实验。
1.分组及给药。
取正常豚鼠7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各组豚鼠右后足背剃毛,面积1cm2,均匀涂药,连续涂药2日,每日两次。
2.观测指标及方法。
第2日末次给药前,用细砂纸轻轻擦伤右后足背剃毛处,使之发红,但以不出血为度.末次涂药10min后,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1%、0.02%、0.03%、0.04%......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以最后的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记录并比较各组的致痒阈,体现药物止痒作用.
3.实验结果。
蛇脂清癣软膏三个浓度软膏、纯中药软膏及醋酸氟轻松软膏均能提高豚鼠的局部致痒阈,醋酸氟轻松组和蛇脂清癣软膏中、大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纯西药软膏有止痒作用的趋势,纯中药软膏作用较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药合用后能明显提高致痒阈(p<0.01)。结果见表10。
表10蛇脂清癣软膏对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皮肤搔痒的作用(X±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实验结论:
1、体外抗真菌实验中,蛇脂清癣软膏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杀菌作用,表明蛇脂清癣软膏具有体外抗真菌作用。
2、体内抗真菌实验中,蛇脂清癣软膏对红色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分别感染的豚鼠有治愈作用,中、大剂量组作用明显,效果优于中西药单独运用,表明蛇脂清癣软膏对红色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感染的豚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体外抗细菌实验中,蛇脂清癣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实验菌株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弱,表明蛇脂清癣软膏具有体外抗菌作用。
4、抗炎实验中,蛇脂清癣软膏能减轻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度、降低肿胀率,能减轻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度、降低肿胀率,具有抗炎作用。中西药合用后抗炎效果优于中西药单独运用。
5、止痒实验中,蛇脂清癣软膏能提高豚鼠的局部致痒阈,具有止痒作用。中西药合用止痒效果优于中西药单独运用。
综上所述,蛇脂清癣软膏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抗菌、抗炎、止痒作用。

Claims (6)

1.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蛇油50-100   硝酸咪康唑25-50
苦参20-50    珍珠粉1-10
薄荷脑1-5    冰片1-5;
所述的苦参通过以下方法制得:苦参加15-30倍量60-70%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0-80℃,保温,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蛇油85      硝酸咪康唑29.5
苦参30      珍珠粉6
薄荷脑2     冰片3。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
(1)苦参加15-30倍量60-70%乙醇浸泡,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0-80℃,保温,备用;
(2)融化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滤过,并冷至70-90℃,加入白凡士林和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将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0-80℃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40-60℃,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外用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
(1)苦参加22倍量65%乙醇浸泡30分钟,回流提取4次,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入甘油、乙二胺四醋酸二钠、苯甲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匀使溶解,并加热至70~80℃,保温,备用;
(2)将硬脂酸和硬脂酸甘油酯在120℃融化,滤过,并冷至80℃,加入白凡士林、维生素E,混匀,得溶液;硝酸咪康唑细粉和珍珠粉,加入聚山梨酯80中研匀,再加入蛇油,研匀,加入上述溶液中,70~80℃保温,备用;
(3)在搅拌下将步骤(1)所得物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均匀,并降温至50℃;加入薄荷脑粉末、冰片粉末,搅匀,脱气,降温,分装,即得软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油加入量为100-150体积份;所述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加入量为0.2-2重量份;所述的苯甲酸钠加入量为3-8重量份;所述的硬脂酸加入量为140-180重量份;所述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加入量为40-60重量份;所述的白凡士林加入量为20-40重量份;所述的维生素E的加入量为1-3重量份;所述的聚山梨酯80的加入量为40-60重量份。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体癣、股癣、手足癣药物中的用途。
CN200510022641A 2005-12-24 2005-12-24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ctive CN1985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22641A CN1985883B (zh) 2005-12-24 2005-12-24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22641A CN1985883B (zh) 2005-12-24 2005-12-24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5883A CN1985883A (zh) 2007-06-27
CN1985883B true CN1985883B (zh) 2010-05-12

Family

ID=3818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22641A Active CN1985883B (zh) 2005-12-24 2005-12-24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85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1544B (zh) * 2012-04-26 2014-04-02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一种中西结合抗真菌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460A (zh) * 2015-03-30 2015-08-12 上海中华药业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皮肤真菌感染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883A (zh) * 2015-09-24 2016-01-13 青岛海之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甲硝唑硝酸咪康唑复方酊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14052A (zh) * 2015-10-29 2016-01-06 青岛海之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癣的咪康唑复方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77663A (zh) * 2016-11-10 2017-02-08 刘大仟 一种蛇油膏
CN110538208A (zh) * 2019-09-30 2019-12-06 广东新功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蛇脂软膏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8682A (zh) * 1998-10-12 1999-06-09 范永昌 一种预防和治疗外阴疾病的浴洗药
CN1346674A (zh) * 2001-09-29 2002-05-01 罗才良 顽皮膏
CN1660251A (zh) * 2004-12-13 2005-08-31 广东皮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抗真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8682A (zh) * 1998-10-12 1999-06-09 范永昌 一种预防和治疗外阴疾病的浴洗药
CN1346674A (zh) * 2001-09-29 2002-05-01 罗才良 顽皮膏
CN1660251A (zh) * 2004-12-13 2005-08-31 广东皮宝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抗真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5883A (zh) 200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5883B (zh) 一种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1167811A (zh) 具有消炎、止痒、杀菌作用的外用制剂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4688786A (zh) 一种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269192A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182045A (zh) 一种治疗手足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US11357814B2 (en) Application of Sarcococca vagans, Chinese medicinal ointment for treating skin diseas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3463284B (zh) 一种妇科清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3823A (zh) 一种外用止咳平喘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72279B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8058B (zh) 一种抑菌、消炎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341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9130A (zh) 复方白藜芦醇抗炎止痒药物组合及用途
CN101259149A (zh) 治疗脚气的酊剂
CN105395593A (zh) 一种含有艾叶提取物的止痒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844A (zh) 一种妇科凝胶剂及其提取方法
CN102106920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0525797C (zh) 一种阴道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078868A (zh) 一种用于护肤品的抗过敏组合物
CN108403570A (zh) 对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有改善效果的体用凝露及制备方法
CN101347588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69277C (zh) 一种治疗妇女阴道炎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592912C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外用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6762A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7254C (zh) 一种中药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22893C (zh) 一种消痤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NGYUAN PHARM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

Effective date: 201211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22000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TO: 222047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6

Address after: 222047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Lianyungang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after: Kangyuan Pharm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2000 Jiangsu Province, Lianyungang city Sinpo District Haichang Road No. 58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ukov Pharmaceutical S. & 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