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0458C -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0458C
CN100420458C CNB2006100456950A CN200610045695A CN100420458C CN 100420458 C CN100420458 C CN 100420458C CN B2006100456950 A CNB2006100456950 A CN B2006100456950A CN 200610045695 A CN200610045695 A CN 200610045695A CN 100420458 C CN100420458 C CN 1004204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goni cuspidati
nidus vespae
preparation
alcoholic solu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456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9948A (zh
Inventor
赵庆春
郭涛
文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456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0458C/zh
Publication of CN1839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9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4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45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外用制剂主要由下述配比关系的药材制成:虎杖0.01g/ml~0.6g/ml、蜂房0.01g/ml~0.5g/ml、冰片0.1mg/ml~2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a、按上述的配方取各药材原料;b、对虎杖和蜂房进行前处理;c、将步骤b中处理虎杖和蜂房后的提取液进行混合,过滤,加入冰片,混匀后即得本发明的外用制剂。本发明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抗炎、抗菌、镇痛及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作用,很好的解决现有的治疗烧伤药物多以西药或单一的药物为主,主要存在着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和瘢痕愈合四大难题,且还解决了二次感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虎杖蜂房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烧伤一般系指由于热力如:沸液、炽热金属、火焰、蒸汽和高温气体等因素所致的皮肤组织损害,这一损伤在战争时期尤为常见。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烧伤约占战伤总数的1%;第二次世界大战,烧伤发生率平均上升至2%~3%。这只是对常规战争而言。如果发生核战争,则烧伤占战伤的主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据估计在受伤人员中的烧伤发生率高达75%以上。在和平时期,许多较小面积烧伤,患者常在家中治疗,未到门诊就医,还有一些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于现场,烧伤发生率无较确切的统计数字。据美国烧伤伤情调查专局统计,每百万人中每年约有1万人烧伤。
烧伤创面是烧伤感染、脏器损害等并发症的源头,临床医生除对烧伤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外,对各种II度及小面积III度烧伤创面多采取药物治疗,促进创面周围残存的上皮组织增生、修复。
但现在常用的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的主要成分多以西药或单一的药物为主,主要存在着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和瘢痕愈合四大难题,且还存在二次感染等问题,因此,研制出一种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的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治疗烧伤药物多以西药或单一的药物为主,主要存在着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和瘢痕愈合四大难题,且还存在二次感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治疗烧伤的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外用制剂由下述配比关系的药材制成:虎杖0.01~0.6:蜂房0.01~0.5:冰片0.1~20,溶剂为乙醇溶液;将虎杖和蜂房的提取液进行混合、过滤,加入冰片,混匀后制得。
上述配方中各药材优选的剂量点如下:虎杖为0.05g/ml、0.08g/ml、0.10g/ml;蜂房为0.05g/ml、0.10g/ml、0.20g/ml;冰片为5mg/ml、10mg/ml、20mg/ml。
该外用制剂的剂型制备成喷雾剂或气雾剂中的一种,优选喷雾剂。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制备:
a、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取各药材原料;
b、对虎杖和蜂房进行提取处理;
c、将步骤b中处理虎杖和蜂房后的提取液进行混合,过滤,加入冰片,混匀后即得本发明的外用制剂。
上述对虎杖的提取处理为:将虎杖药材粉碎后,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用8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1.5h,第二次、第三次各为用6倍重量95%乙醇溶液,分别提取1h和0.5h,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的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
上述对蜂房的提取处理为:将蜂房药材剪碎后,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第一次2h,第二次、第三次各1h,水煎液浓缩后,用60%乙醇溶液沉淀,醇沉后将乙醇溶液浓缩,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
上述对虎杖的处理为:称取粉碎的虎杖药材1kg,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提取的具体操作按权利要求4所述,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上述对蜂房的处理为称取剪碎的蜂房药材1kg,每次用20倍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提取的具体操作按权利要求5所述,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将以上提取液混合,过滤,加入冰片50g,混匀后即得本发明外用制剂。
利用上述的复方中药外用制剂作为制备烧伤、烫伤、抗炎、抗菌、镇痛及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应用。
3、优点及效果: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的治疗烧伤药物多以西药或单一的药物为主,主要存在着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和瘢痕愈合四大难题,且还存在二次感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烧伤药物多以膏剂为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涂抹药膏时,操作不当,会对已损伤皮肤造成进一步损伤;当膏剂中的有效成分渗透到表皮内以后,残留在外层的基质难以除去,有时甚至成为细菌繁殖的保护膜,造成感染。本发明将虎杖、蜂房、冰片三味中药配伍,制备成疗效确切的烧伤喷雾剂或气雾剂,其使用方便,使用时不会再次损伤创面,吸收好,不会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膜而造成细菌感染。本发明不仅对烧伤和烫伤有很好的疗效,还对抗炎、抗菌及镇痛也有很好的效果,特别对糖尿病人伤口破损后难愈合有很好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四、说明书附图:附图1为各药液组鼠爪肿胀百分率时程曲线图;
附图2为各药液组痛阈提高百分率示意图;
附图3为烧伤后第3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4为烧伤后第14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5为用基质组烧伤后第21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6为用本发明喷雾剂烧伤后第21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7为用基质组烧伤后第35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8为用本发明喷雾剂烧伤后第35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9为用本发明喷雾剂高浓度组烧伤后第35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附图10为用烧伤灵酊组后烧伤后第35天烧伤创面组织HE染色(×200)图片。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该外用制剂主要由下述重量的药材制成:虎杖0.01g/ml~0.6g/ml、蜂房0.01g/ml~0.5g/ml、冰片0.1mg/ml~2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
本发明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它按下述步骤制备:
a、按上述配方的比例取各药材原料;
b、对虎杖和蜂房进行前处理,称取虎杖药材1kg经粉碎后,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8倍重量(以虎杖1kg)95%乙醇溶液提取1.5h,第二次、第三次各为6倍重量(以虎杖1kg)95%乙醇溶液,分别提取1h和0.5h。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称取蜂房药材1kg经剪碎后,每次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第1次2h,第2次、第3次各1h),水煎液浓缩后,用60%乙醇溶液沉淀,醇沉后将乙醇溶液浓缩,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
c、将步骤b中处理虎杖和蜂房后提取液混合,过滤,加入冰片50g,混匀后即得本发明外用制剂。
上述配方的药材药理作用如下: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其性微苦、微寒,为方中君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定痛、活血通络之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其:“排脓,主疮疖痈毒,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贵州民间方药集》谓之:“收敛止血,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虎杖的清热解毒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和抗氧化等方面。药理研究表明虎杖的抗炎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质PGE2合成,抑制细胞免疫及与影响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用虎杖提取液治疗家兔浅II度烧伤疗效明显。虎杖提取物组的创面干爽,炎症少,结痂快,愈合快,上皮修复较完全。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其性味甘平,为方中臣药,具有祛腐生肌、消肿散结,助主药发挥清热解毒作用之功效。《本草求真》曾指出:“蜂房味苦咸辛,气平有毒,为清热软坚散结要药”。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抗细菌、真菌、原虫、病毒作用;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作用等。其水提物对巴豆油诱发小鼠的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抗炎的同时,蜂房水提取对钝痛有镇痛作用,另外蜂房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根据蜂房祛腐生肌、消炎收敛之功效,将蜂房提取物用于患者皮肤表面病变部位,具有杀菌、止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功效,且可滋补营养皮肤、增进受损皮肤组织自身修复的作用。对顽固性外伤感染、尤其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可促进感染创口愈合。
冰片(Borneolum Syntheticum)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辛苦微寒,清热止痛,调和虎杖、蜂房之性,为佐使之品。《医林纂要》解其:“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冰片临床应用广泛,在抗菌、抗炎、镇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体外实验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实验研究表明其对大鼠足跖肿胀、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其对激光烧伤创面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及抗炎作用。
(一)、本发明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拆方试验
1.1处方单剂量筛选-小鼠耳肿胀实验
选体重18~22g的雄性小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在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各涂15μl的药物,给药间隔为1h,给药4次。第三次给药前在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各涂二甲苯10μl,末次给药1h后用温水擦净药物,1h后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分析天平称重。并按下面公式计算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1、表2、表3。
肿胀度=W右耳片-W左耳片
Figure C20061004569500081
表1虎杖剂量筛选(n=8)
表2蜂房剂量筛选(n=8)
Figure C20061004569500083
Figure C20061004569500091
表3冰片剂量筛选(n==8)
Figure C20061004569500092
在对虎杖从0.01g/ml~0.6g/ml剂量范围进行筛选,以肿胀抑制率为指标,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得出虎杖三个剂量点为0.05g/ml、0.08g/ml、0.10g/ml;
在对蜂房从0.01g/ml~0.5g/ml剂量范围进行筛选,以肿胀抑制率为指标,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得出蜂房三个剂量点为0.05g/ml、0.10g/ml、0.20g/ml;
在对冰片从0.1mg/ml~20mg/ml剂量范围进行筛选,以肿胀抑制率为指标,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得出冰片三个剂量点为5mg/ml、10mg/ml、20mg/ml。
1.2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最优处方筛选
1.2.1试验方法
1.2.1.1小鼠耳肿胀试验:体重18~22g的雄性小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在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各涂15μl的药物,给药间隔为1h,给药四次。第三次给药前在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各涂二甲苯10μl,末次给药1h后用温水擦净药物,1h后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分析天平称重。按下面公式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
肿胀度=W右耳片-W左耳片
1.2.1.2抑菌试验-平皿扩散法
取内径90mm,高16~17mm的平皿,分别注入加热融化的培养基20ml作为底层,使其在皿底内均匀摊布,并放置于水平台上使其凝固。待冷凝后,用棉球蘸取金葡菌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用6mm打孔器在每个含有菌液的培养基上打4个孔,然后向各孔加入不同药液40μl,置37℃,培养24h。每种药液平行操作8次,用游标卡尺测定各药抑菌圈半径,计算平均数,进行各均数比较。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1g/ml,蜂房0.01g/ml,冰片0.1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7.22%,抑菌圈半径为4.25mm。
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它按下述步骤制备:
a、按上述配方的比例取各药材原料;
b、对虎杖和蜂房进行前处理,称取虎杖药材1kg经粉碎后,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8倍量95%乙醇溶液提取1.5h,第二次、第三次各为6倍量95%乙醇溶液,分别提取1h和0.5h。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称取蜂房药材1kg经剪碎后,每次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第1次2h,第2次、第3次各1h),水煎液浓缩后,用60%乙醇溶液沉淀,醇沉后将乙醇溶液浓缩,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
c、将步骤b中处理虎杖和蜂房后提取液混合,过滤,加入冰片50g,混匀后即得本发明喷雾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6g/ml,蜂房0.3g/ml,冰片1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19.47%,抑菌圈半径为5.05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1g/ml,蜂房0.5g/ml,冰片1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15.66%,抑菌圈半径为5.68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5g/ml,蜂房0.05g/ml,冰片5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15.46%,抑菌圈半径为9.06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5g/ml,蜂房0.10g/ml,冰片1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35.21%,抑菌圈半径为7.38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5g/ml,蜂房0.20g/ml,冰片2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10.98%,抑菌圈半径为8.64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8g/ml,蜂房0.05g/ml,冰片1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5.35%,抑菌圈半径为10.25mm。
实施例8: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8g/ml,蜂房0.10g/ml,冰片2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26.42%,抑菌圈半径为10.28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08g/ml,蜂房0.20g/ml,冰片5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14.77%,抑菌圈半径为10.44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10g/ml,蜂房0.05g/ml,冰片2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33.37%,抑菌圈半径为11.13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10g/ml,蜂房0.10g/ml,冰片5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53.68%,抑菌圈半径为10.75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10g/ml,蜂房0.20g/ml,冰片1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47.05%,抑菌圈半径为10.64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20g/ml,蜂房0.3g/ml,冰片0.1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35.37%,抑菌圈半径为9.62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20g/ml,蜂房0.4g/ml,冰片0.5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41.23%,抑菌圈半径为10.22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4g/ml,蜂房0.01g/ml,冰片1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34.87%,抑菌圈半径为11.56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4g/ml,蜂房0.4g/ml,冰片0.5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45.36%,抑菌圈半径为9.65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7: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6g/ml,蜂房0.5g/ml,冰片20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喷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28.43%,抑菌圈半径为9.08mm。
除药材用量按配方称量外,其它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8:
本发明的配方为虎杖0.10g/ml,蜂房0.10g/ml,冰片5mg/ml,其它成分为乙醇溶液,制得的气雾剂对鼠耳肿胀抑制率为51.82%,抑菌圈半径为9.19mm。
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它按下述步骤制备:
a、按上述配方的比例取各药材原料;
b、对虎杖和蜂房进行前处理,称取虎杖药材1kg经粉碎后,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8倍量95%乙醇溶液提取1.5h,第二次、第三次各为6倍量95%乙醇溶液,分别提取1h和0.5h。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称取蜂房药材1kg经剪碎后,每次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第1次2h,第2次、第3次各1h),水煎液浓缩后,用60%乙醇溶液沉淀,醇沉后将乙醇溶液浓缩,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
c、将步骤b中处理虎杖和蜂房后提取液混合,过滤,加入冰片50g,混匀后,分装于气雾剂容器中,安装阀门,轧紧封帽后,充装抛射剂氟利昂F12,即得本发明气雾剂。
1.2.2正交试验
1.2.2.1试验因素水平:选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系统筛选了虎杖、蜂房和冰片最优处方的组成。因素水平表见表4。
表4因素水平表
Figure C20061004569500131
1.2.2.2数据分析:以鼠耳肿胀抑制率和抑菌圈半径二相考察指标的综合评分优选最优处方。评分标准:鼠耳肿胀抑制率占70分,以55%为满分;抑菌圈半径占30分,以12mm为满分。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1.5,结果见表5、表6。
表5正交设计及数据处理表(n=1)
Figure C20061004569500141
表6方差分析表
Figure C20061004569500142
注:F0.05(2,2)=19.0;aP>0.05,bP<0.05
从表5中我们得出最优处方组成为A3B2C1,即虎杖0.10g/ml,蜂房0.10g/ml,冰片5mg/ml。通过表6方差分析可知,三种药材在处方中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和抑菌能力影响最大的是虎杖,其次是蜂房,冰片最小;同时虎杖的剂量在处方中有显著性意义(P<0.05)。
在进行药效学试验时[下见:(四).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的抗炎试验、(五).镇痛试验、(六).抑菌试验、(七).烧伤试验、(八).III度烧伤大鼠皮肤创面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九).病理组织学检察],分成四组进行,基质组采用45%乙醇溶液;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虎杖0.20g/ml,蜂房0.20g/ml,冰片10mg/ml);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虎杖0.10g/ml,蜂房0.10g/ml,冰片5mg/ml);对照组采用烧伤灵酊,石家庄乐仁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40301。
(二)、虎杖提取工艺研究
虎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茋类、酚性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大黄素等蒽醌类衍生物是其抗炎、抑菌的主要成分。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虎杖出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两项指标的综合评分优选虎杖的提取工艺。
2.1试验因素水平
选用L9(34)正交方案,系统考察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虎杖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表设计见表7。
表7因素水平表
Figure C20061004569500151
2.2浸膏提取
每次称取粉碎的虎杖药材25g,按正交试验表8安排试验(每个试验重复2次),提取时间以溶剂开始回流计算,整个提取过程保持溶剂回流状态。提取液过滤后减压浓缩,并将浓缩后的浸膏放入减压干燥器中干燥,得干浸膏,称重,得出膏率。
2.3数据分析
以提取物中出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二项考察指标的综合评分优选提取工艺。评分标准:设定虎杖出膏率15%时取满分20分,大于等于40%取0分;大黄素含量为10.85%时取满分80分,含量为0时取0分。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1.5,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
表8正交设计及数据处理表(n=2)
Figure C20061004569500152
表9方差分析表
Figure C20061004569500162
注:F0.05(2,9)=4.26,F0.01(2,9)=8.02;aP>0.05,bP<0.05,cP<0.01
从表8中我们得出最适宜的提取工艺A3B2C3D1,即用20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8倍量95%乙醇溶液提取1.5h,第二次、第三次各为6倍量95%乙醇溶液,分别提取1h和0.5h。通过表9方差分析可知,四个因素对提取工艺影响程度依次为A>D>C>B,其中乙醇浓度A和提取时间D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乙醇用量B和提取时间C无显著性差异。
2.4验证试验
为确证该工艺的优劣和稳定性,据所筛选的最佳提取条件验证三批,结果见表10。
表10验证试验结果
验证试验结果说明,所筛选的提取工艺条件基本稳定。
(三)、蜂房提取工艺研究
在《中国药典》以及既往有关蜂房的研究中,都未能指出蜂房的某一有效成分或者是指标性成分,因此本试验在对蜂房的最优提取工艺进行考察时,对蜂房的水煎醇沉液在200nm~600nm处进行紫外扫描,得最大吸收峰处的吸收波长为283.5nm。我们以283.5nm为检测波长,对蜂房进行了含量测定,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蜂房的最优提取工艺。
3.1提取方法:每次称取剪碎的蜂房药材25g,按正交试验表11、12安排试验(每个试验重复2次),水煎液用8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浓缩至约25ml;将浓缩液醇沉12h,之后过滤得醇沉液;醇沉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用蒸馏水溶解,最后定容至25ml。
3.2供试品溶液制备及测定:从蜂房水煎液中吸取10ml,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稀释。以蒸馏水为空白,测定稀释液在283.5nm波长处的吸光度。
3.3试验因素水平:选用L9(34)正交方案,系统考察了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醇沉浓度四个因素对蜂房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表设计见表11。
表11因素水平表
Figure C20061004569500172
3.4数据分析:以水煎液的吸光度值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1.5。
表12正交设计及数据处理表(n=2)
Figure C20061004569500181
从表12中我们得出最适宜的提取工艺A2B2C3D2,即每次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第1次2h,第2次、第3次各1h),醇沉浓度为60%。
(四)、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的抗炎试验
4.1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取体重18~22g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即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每组10只。在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各涂15μl,给药四次,间隔为1h。第三次给药前在右耳前后两面各涂二甲苯10μl,末次给药1h后用温水擦净药物,1h后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分析天平称重。按下面公式计算肿胀度,结果经成组t检验处理,并按公式求出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13。
肿胀度=W右耳片-W左耳片
表13各药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n=10 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191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
表13表明,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与基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这两种药物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抑制率虽然较高,但与基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4.2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爪肿胀的影响
取体重140±10g健康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即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每组8只。将各组药物喷于大鼠右后足,每鼠以药液不流失为宜(约0.02ml/cm2),给药四次,间隔30min。各组大鼠均在给药前用软尺测量右后足关节处周长。末次给药20min后,将大鼠右后肢拉直,自足跖中部皮下向上注入新鲜蛋清0.1ml/只,分别于注射后5min,30min,1h,1.5h,2h,4h和6h测量每组大鼠右后足关节处周长。按下面公式计算肿胀度,取成组t检验,并按公式计算肿胀百分率,以肿胀百分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组时程曲线图。结果见表14,图1中坐标横轴为时间(单位:h,即小时),坐标纵轴为肿胀百分率,带菱形块◆的曲线表示使用基质组结果曲线,带矩形块■的曲线表示使用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结果曲线,带三角形块▲的曲线表示使用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结果曲线,带圆形●的曲线表示使用烧伤灵酊组结果曲线。
Figure C20061004569500201
肿胀度=致炎后鼠爪周长-致炎前鼠爪周长
表14各药液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爪肿胀的影响(cm)(n=8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202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p<0.01
各组与烧伤灵酊比较,#p<0.05,##p<0.01
表14表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致炎后5min至6h,烧伤灵酊组在致炎后30min至6h与基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这两种药物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爪肿胀有抑制作用;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5min和6h时与烧伤灵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鸡蛋清所致炎症的抑制作用要优于烧伤灵酊。
(五)、镇痛试验
5.1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雌性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取体重18~22g雌性小鼠32只,于室温18℃环境下,放入在恒温水浴锅已预热到55±1℃的500ml玻璃烧杯中,每次1只,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指标,秒表记录出现时间为痛阈值(试验前先筛选动物,将反应潜伏期小于5s或大于30s的动物剔除)。按此方法测定2次,间隔10min,取平均值为给药前痛阈值。以给药前痛阈值随机分成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共四组,每组8只。随即将小鼠两只后足浸入各组药液中2min,给药四次,每次间隔30min。末次给药后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和120min测定痛反应时间1次。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反应,立即取出,以免烫伤,其痛阈值以60s计算。对各组小鼠痛阈值进行统计处理,取成组t检验,并按下面公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以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组柱形图。结果见表15,图2。图2中横轴为时间(单位:分钟),纵轴为痛阈提高百分率,带黑色背景疏白点的图表柱表示使用基质组的结果,带白色背景疏黑点的图表柱表示使用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的结果,带黑色背景密白点的图表柱表示使用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的结果,带白色背景密黑点的图表柱表示使用烧伤灵酊组的结果。
表15各药液对小鼠热板致痛阈的影响(n=8  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212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各组与烧伤灵酊比较,#p<0.05
表15表明,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在60min,90min时;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90min,120min时;烧伤灵酊组在60min时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上述各药对热板致痛小鼠具有镇痛作用,其中烧伤灵酊起效速度较快。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与烧伤灵酊相比较,在90min时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5.2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小鼠醋酸致痛作用的影响
取体重20±2g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即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腹部用8%Na2S脱毛,于室温20±1℃环境中进行试验。先将药物喷于脱毛区,每鼠以药液不流失为宜(约0.02ml/cm2),给药四次,间隔30min,末次给药20min后,腹腔注射0.7%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ml,然后观察每只小鼠的疼痛反应,以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为指标,观察记录20min内扭体出现时间(潜伏期)与扭体次数,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处理,并按下面公式计算抑制率,结果见表16。
Figure C20061004569500221
16各药液对小鼠醋酸致痛作用的影响(n=10  x±s)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
表16表明,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扭体反应次数上与基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与烧伤灵酊组相比较,在疼痛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六)、抑菌试验
6.1平皿扩散法
取内径90mm,高16~17mm的平皿,分别注入加热融化的培养基20ml作为底层,使其在皿底内均匀摊布,并放置于水平台上使其凝固。待冷凝后,用棉球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用6mm打孔器在每个含有菌液的培养基上打4个孔,然后向各孔加入不同药液40μl,送37℃,培养24h。用游标卡尺测定各药抑菌圈半径,计算平均数,进行各均数比较,结果见表17。
表17各药液琼脂平板上抑菌效果的比较(抑菌圈半径mmn=8  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231
注: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与烧伤灵酊组比较,#p<0.05
从表17可以看出,基质组对金葡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无抑菌作用,其它三种药液对这两种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经显著性检验,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金葡球菌的抑菌作用与烧伤灵酊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金葡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烧伤灵酊。
6.2试管对倍稀释法
取5ml大小的玻璃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肉汤液体培养基。将各药液进行对倍稀释,各稀释度分别为1∶2,1∶4,1∶8,1∶16,1∶32,1∶64,1∶128(同时设不含菌液的阴性对照,含菌液不含药液的阳性对照)。各管药液培养基的最终量为2ml。将加入的药液与培养基混匀,然后分别加入0.05ml待试菌液(用微量移液器加入,加样时加样器吸头必须插到管内液面下加菌并注意避免与管内壁接触。加好菌液后的试管应避免晃动)。
37℃孵育箱内孵育。孵育24h后,取一接菌环各不同浓度试管内药液、菌液混合物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37℃继续培养16h后,观察固体培养基上肉眼观察未长菌的最低药液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各药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18。
表18各药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n=2)
Figure C20061004569500232
表18表明,除基质组外,三种药液对金葡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烧伤灵酊对两种菌的抑菌作用都要优于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
(七)、烧伤试验
7.1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深II度蒸气烧伤创面的影响
取体重210±30g Wistar大鼠12只,雌雄不拘,本实验室饲养三天。实验前24h用8%Na2S脱去大鼠后背臀部毛,约4×4cm2,禁食1天,自由饮水。用1%戊巴比妥钠(30mg·kg-1)麻醉,取仰卧位将大鼠脱毛区置于带侧枝的圆底烧瓶口上(内径25mm,瓶口温度98℃),蒸气熏蒸9s,造成深II度蒸气烫伤模型。造模24h后活检取材,鉴定为深II度烧伤。在每只大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一个直径25mm的深II度烫伤创面。大鼠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5ml复苏液,注意保持室温在23℃~25℃,直至大鼠苏醒。造模后,大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组,即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每组6个创面。造模后当天分别涂上药,每次以药液不流失为宜(约0.02ml/cm2),涂药前如有必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创。每种药前三天每天三次,三天后每天两次,连续26天。于造模后、24h、6d、11d、16d、21d、26d用游标卡尺测量创面纵长与横长直径,按πAB/4公式换算面积。按下式计算创面愈合百分率,数据经成组t检验处理,结果见表19、表20。
Figure C20061004569500241
表19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深II度蒸气烧伤创面面积的影响(cm2)(n=6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242
表20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深II度蒸气烧伤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n=6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251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
表19、20表明,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16d之后,烧伤灵酊组在21d之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高、低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和烧伤灵酊对大鼠深II度蒸气烫伤创面的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7.2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III度蒸气烧伤创面的影响
取体重210±30g Wistar大鼠12只,雌雄不拘,本实验室饲养三天。实验前24h用8%Na2S脱去大鼠后背臀部毛,约4×4cm2,禁食1天,自由饮水。用1%戊巴比妥钠(30mg·kg-1)麻醉,取仰卧位将大鼠脱毛区置于带侧枝的圆底烧瓶口上(内径25mm,瓶口温度98℃),蒸气熏蒸13s,造成III度蒸气烫伤模型。造模24h后活检取材,鉴定为III度烧伤。在每只大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一个直径25mm的III度烫伤创面。大鼠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5ml复苏液,注意保持室温在23℃~25℃,直至大鼠苏醒。造模后,大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组,即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每组6个创面。造模后当天分别涂上药,每次以药液不流失为宜(约0.02ml/cm2),涂药前如有必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创。每种药前三天每天三次,三天后每天两次,连续35天。于造模后、24h、6d、11d、16d、21d、26d、31d、35d用游标卡尺测量创面纵长与横长直径,按πAB/4公式换算面积。按下式计算创面愈合百分率,数据经成组t检验处理,结果见表21、表22。
Figure C20061004569500261
表21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III度蒸气烧伤创面面积的影响(cm2)(n=6  x±s)
Figure C20061004569500262
表22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大鼠III度蒸气烧伤创面愈合百分率的影响(%)(n=6  x±s)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
表21、22表明,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21天之后,烧伤灵酊组在31天之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不同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和烧伤灵酊能促进大鼠III度蒸气烫伤创面的愈合。
(八)、III度烧伤大鼠皮肤创面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
8.1大鼠III度烫伤模型制作及分组体重210±30g 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拘,本实验室饲养三天。依照方法8.2制作大鼠III度烫伤模型。造模后,大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组,即基质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每组36个创面。创面制备好后,按照试验分组分别在创面上用药,每次以药液不流失为宜(约0.02ml/cm2),涂药前如有必要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创。每种药前三天每天三次,三天后每天两次。于烧伤后3d、7d、14d、21d、28d、35d进行创面观察,并活检取材作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每个时相点每组各取6个创面,另取3只正常大鼠皮肤活检作为正常对照组。
8.2羟脯氨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8.2.1原理羟脯氨酸氧化产物的结构类似吡咯,能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合生成红色产物,在560nm处有最大吸收,根据吸光度可测得羟脯氨酸含量。
8.2.2试剂配制(1)标准羟脯氨酸储存液(1mg/ml):将羟脯氨酸标准品置干燥器中使其恒重,准确称取100mg,用0.01mol/L盐酸溶解并定容至100ml,置棕色瓶中于4℃保存。(2)标准羟脯氨酸应用液(6μg/ml):取标准羟脯氨酸储存液(1mg/ml)0.6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4℃可保存2周。(3)柠檬酸缓冲液:称取柠檬酸(C6H8O7·H2O)2.5g,冰醋酸0.6ml,醋酸钠·3H2O 6g,NaOH 1.7g,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50ml,PH 6.0,4℃保存。(4)0.05mol/L氯胺T溶液:称取氯胺T 0.705g,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5)3.15mol/L高氯酸溶液:取70%高氯酸13.5ml,加蒸馏水定容至50ml。(6)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溶液: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5g,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现用现配。
8.2.3标准曲线的制备1.0ml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管,不同浓度(1μg/ml、2μg/ml、4μg/ml、6μg/ml、8μgml和10μg/ml)等体积(1.0ml)的标准羟脯氨酸稀释管,然后依次加入:(1)柠檬酸缓冲液0.5ml,0.05mol/L氯胺T溶液1.0ml,混匀,室温氧化4min。(2)3.15mol/L高氯酸溶液1.0ml,混匀,室温下作用5min。(3)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1.0ml,混匀,100℃沸水3min(显色)。(4)冰浴冷却,空白调零,测定A560nm。以吸光度(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
y=0.1027x+0.0032,r=0.9993
羟脯氨酸标准品在1~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8.2.4精密度试验取低、中、高三种浓度分别为2μg/ml、4μg/ml和8μg/ml标准羟脯氨酸溶液,按方法8.2.3操作。日内精密度在1天内完成,日间精密度测5天,用来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及重复性,其RSD均小于2%。结果见表23。
表23羟脯氨酸精密度试验
Figure C20061004569500281
8.3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取新鲜皮肤组织(或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流水冲洗过夜,剪碎,无水乙醇脱水30min×2次,丙酮脱脂30min×2次,60℃烘箱过夜。称取10mg,置20ml具塞磨口刻度试管中,再加入6mol/L的HCl 10ml,置于温度为120℃的烘箱内水解6h。水解液用15mol/L NaOH中和酸,再用1mol/L HCl或1mol/L NaOH调PH至6左右,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20ml,离心。离心后取上清液1.0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混匀后取其1.0ml进行测定。对照管为1.0ml蒸馏水,标准管为标准羟脯氨酸应用液(6μg/ml)1.0ml,测定方法见方法8.2.3。依照下式计算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见表24。
表24大鼠烧伤后不同时间创面羟脯氨酸含量(μg/mg皮肤组织)
Figure C20061004569500283
Figure C20061004569500291
注:基质组与各组间比较,*p<0.05
正常大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79.030±8.025
表24表明,大鼠在14天后羟脯氨酸含量逐步升高,提示III度烧伤大鼠创面皮肤胶原代谢在伤后14天启动,胶原合成开始活跃。各药液的羟脯氨酸含量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烧伤灵酊在伤后21天,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在伤后28天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各药液能促进胶原合成,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九)病理组织学检察各组大鼠在活检取材做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时,同时取组织标本一块,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将标本置于福尔马林中,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皮肤各层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早期皮肤外观较白或棕黄,试验组及基质组创面均呈进行性加深,形成半透明的褐色焦痂,质地硬如皮革。透过焦痂可见粗大血管网,其间有些小血管与之相连。
伤后3天、7天,组织生长不明显,表皮细胞缺如,大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胞浆浓缩,胞核固缩。胶原纤维肿胀、融合,原纤维结构消失。伤后10天左右,有坏死组织溶脱发生,但脱落范围较小,创面未见新生表皮,肉芽组织裸露。自第14天起,细胞增殖渐趋活跃,有少量上皮开始生长,创缘处可见上皮从痂皮下向创面中央生长。21天时,创面已有多层上皮细胞覆盖,新生上皮核大、染色深,周围胶原成分增多。创面洁净,可见新生上皮,但坏死组织仍不能完全溶脱,未脱落的硬痂覆盖于创面,其与基底粘连较紧,后期硬痂自创面边缘逐渐脱落,直至创面愈合。伤后35天,皮肤损害基本恢复,皮岛形成,皮脂腺和毛囊均增生。
在各时相点,本发明喷雾剂组的新生上皮较基质组快,本发明喷雾剂的成分对创面细胞增殖和移行有促进作用,能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结果见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
(十)、结论
10.1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最优处方组成为A3B2C1,即虎杖0.10g/ml,蜂房0.10g/ml,冰片5mg/ml。
10.2虎杖最优提取工艺为A3B2C3D1,即用20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
10.3蜂房最优提取工艺为A2B2C3D2,即每次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醇沉浓度为60%。
10.4通过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得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和烧伤灵酊组与基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这两种药物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抑制率虽然较高,但与基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10.5通过大鼠足爪肿胀试验,得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致炎后5min至6h,烧伤灵酊组在致炎后30min至6h与基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这两种药物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爪肿胀有抑制作用;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5min和6h时与烧伤灵酊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鸡蛋清所致炎症的抑制作用要优于烧伤灵酊。
10.6通过雌性小鼠热板致痛试验,得出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在60min,90min时;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90min,120min时;烧伤灵酊组在60min时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上述各药对热板致痛小鼠具有镇痛作用,其中烧伤灵酊起效速度较快。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与烧伤灵酊相比较,在90min时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10.7通过小鼠醋酸致痛试验,得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扭体反应次数上与基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两种浓度的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与烧伤灵酊相比较,在疼痛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10.8通过平皿扩散试验,得出基质组对金葡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无抑菌作用,其它三种药液对这两种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经显著性检验,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金葡球菌的抑菌作用与烧伤灵酊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对金葡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烧伤灵酊。
10.9通过试管对倍稀释试验,得出除基质组外,三种药液对金葡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烧伤灵酊对两种菌的抑菌作用都要优于两种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
10.10通过对大鼠深II度蒸气烧伤试验,得出与基质组相比较,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在16d之后,烧伤灵酊在21d之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高、低浓度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和烧伤灵酊对大鼠深II度蒸气烫伤创面的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10.11通过对大鼠III度蒸气烧伤试验,得出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在21d之后,烧伤灵酊组在31d之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不同浓度的本发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和烧伤灵酊能促进大鼠III度蒸气烫伤创面的愈合。
10.12通过对大鼠III度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得出大鼠在14天后羟脯氨酸含量逐步升高,提示III度烧伤大鼠创面皮肤胶原代谢在伤后14天启动,胶原合成开始活跃。各药液的羟脯氨酸含量与基质组相比较,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烧伤灵酊在伤后21天,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高浓度组在伤后28天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各药液能促进胶原合成,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10.13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组的新生上皮较基质组快,提示复方虎杖蜂房喷雾剂的成分对创面细胞增殖和移行有促进作用,能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Claims (8)

1. 一种具有治疗烧伤的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外用制剂的配方如下:虎杖0.01~0.6g/ml:蜂房0.01~0.5g/ml;冰片0.1~20g/ml,溶剂为乙醇溶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配方中各药材的剂量点如下:虎杖为0.05g/ml、0.08g/ml、0.10g/ml;蜂房为0.05g/ml、0.10g/ml、0.20g/ml;冰片为5mg/ml、10mg/ml、20mg/ml。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外用制剂的剂型制备成喷雾剂或气雾剂中的一种。
4.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制备:
a、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取各药材原料;
b、对虎杖和蜂房分别进行提取处理;
c、将步骤b中处理虎杖和蜂房后的提取液进行混合,过滤,加入冰片,混匀后即得外用制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4的步骤b对虎杖的提取处理为:将虎杖药材粉碎后,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用8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1.5h,第二次、第三次各为用6倍重量95%乙醇溶液,分别提取1h和0.5h,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的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
6.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4的步骤b对蜂房的提取处理为:将蜂房药材剪碎后,用20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第一次2h,第二次、第三次各1h,水煎液浓缩后,用60%乙醇溶液沉淀,醇沉后将乙醇溶液浓缩,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
7.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4的步骤b对虎杖的处理为:称取粉碎的虎杖药材1kg,用20倍重量95%乙醇溶液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为3h,提取的具体操作按权利要求4所述,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上述对蜂房的处理为称取剪碎的蜂房药材1kg,每次用20倍重量的水煎煮3次,总提取时间为4h,提取的具体操作按权利要求5所述,加95%乙醇适量使提取液乙醇浓度为45%,并用45%乙醇溶液定容至5L;将以上提取液混合,过滤,加入冰片50g,混匀后即得该外用制剂。
8. 利用权利要求1的复方中药外用制剂作为制备烧伤、烫伤、抗炎、抗菌、镇痛及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应用。
CNB2006100456950A 2006-01-20 2006-01-20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45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456950A CN100420458C (zh) 2006-01-20 2006-01-20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456950A CN100420458C (zh) 2006-01-20 2006-01-20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9948A CN1839948A (zh) 2006-10-04
CN100420458C true CN100420458C (zh) 2008-09-24

Family

ID=37029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456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458C (zh) 2006-01-20 2006-01-20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045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554B (zh) * 2015-04-22 2017-12-29 广东大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喷雾剂
CN105708945A (zh) * 2016-02-03 2016-06-29 扬州大学 一种中药外用气雾剂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218A (zh) * 1997-07-16 1999-01-20 有维范 烫伤膏
CN1524548A (zh) * 2003-02-27 2004-09-01 白汝实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液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218A (zh) * 1997-07-16 1999-01-20 有维范 烫伤膏
CN1524548A (zh) * 2003-02-27 2004-09-01 白汝实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液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虎蜂膏治疗宫颈糜烂五十八例. 刘剑锐.浙江中医杂志,第28卷第7期. 1993
虎蜂膏治疗宫颈糜烂五十八例. 刘剑锐.浙江中医杂志,第28卷第7期. 19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9948A (zh) 200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3581A1 (zh) 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或疤痕修复功效的皮肤外用组合物
CN100404054C (zh) 一种煮散型中药抗菌消炎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80033B (zh) 治疗皮肤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4688786B (zh) 一种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28479A (zh) 一种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3989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及其凝胶膏剂和制备方法
CN105251011B (zh) 一种用于浅度烧伤的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5248B (zh) 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8057018A (zh) 秋水仙碱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316A (zh) 一种检验科用抑菌消毒液及制备方法
CN106266597A (zh) 一种黄蜀葵白芨胶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0458C (zh) 一种复方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42A (zh) 一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2106882B (zh) 治疗痤疮及瘢痕的天然药物复方
CN1321655C (zh) 一种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370A (zh) 丹参酮i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0525797C (zh) 一种阴道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485239B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8785374A (zh) 清香桂皮肤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69277C (zh) 一种治疗妇女阴道炎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688769B (zh) 复方蒙脱石聚维酮碘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22893C (zh) 一种消痤片的制备方法
CN103191163B (zh) 一种皮肤创面修复药物组合物
CN10952891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朝医方组合物及其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CN110368463A (zh) 一种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