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4219A - 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4219A
CN1974219A CN 200610149425 CN200610149425A CN1974219A CN 1974219 A CN1974219 A CN 1974219A CN 200610149425 CN200610149425 CN 200610149425 CN 200610149425 A CN200610149425 A CN 200610149425A CN 1974219 A CN1974219 A CN 1974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ccommodating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box body
handle
spac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494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4219B (zh
Inventor
毛利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4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4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4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42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纳容器,设置该液体收纳容器的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可将印墨袋稳定地保持在印墨卡盒内部,提高印墨卡盒装载时的操作感,防止脱落。为了能在印墨卡盒(26)内部稳定保持印墨袋(202),在盒体(200、201)的内周面突设凸条(205a-205)c,在多处稳定地保持印墨袋(202)。在印墨卡盒(26)上,使得与印墨供给部(203)相反侧的端面凹入,形成把手(207),在把手(207)的上部设置手动手柄(210),以便稳定保持,可握持把手(207)和手柄(210)进行操作。通过这种结构,握持时扳动手柄(210),操作者可获得强烈的握持感,因此,可获得充分的操作力度。

Description

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例如复印机、打印装置、传真装置、这些装置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将印墨送液、供给记录头的液体收纳容器,设置该液体收纳容器的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由喷嘴喷出印墨液滴,在纸等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喷墨记录装置,提出过各种印墨供给手段,并得到实用化。尤其使用将印墨密闭在由具有挠曲性材料制成的袋中,插入喷墨针,将印墨导出、送液,供给记录头的结构。这种构成场合,大多将印墨袋收纳于树脂制盒体内,构成印墨卡盒(ink cartridge),固定在记录装置内,印墨由挠曲性软管等供给载于滑架上的记录头。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95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476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许第3371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许第3381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许第3685262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许第3352706号公报
这种记录装置能形成高密度的小点,因此应用于包括彩色印刷在内的许多印刷中。但是,业界要求更高质量的输出,要求彩色印刷、用黑墨进行的单色印刷都能提高打印质量。为了适应这些要求,要求将印墨袋稳定地保持在印墨卡盒内部。
在彩色印刷中装载多个印墨卡盒时,仅用不动的把手操作这些印墨卡盒时,操作者会觉得“操作”感不强,恐怕握持不充分。而且,将所述卡盒安装后没有防止其从装置本体脱落的手段,为此,人们期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将印墨袋稳定地保持在卡盒内部,提高印墨卡盒装载时的操作感,防止其脱落的液体收纳容器,使用该液体收纳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包括:
液体收纳袋,具有所收纳液体的供给口;
收纳该液体收纳袋的盒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保持所述液体收纳袋的手段。
(2)在(1)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手段由多个凸部构成。
(3)在(2)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有曲面外形。
(4)在(1)-(3)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袋的保持手段侧设置熔敷或粘接部分。
(5)在(4)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袋的保持手段侧为角撑结构。
(6)在(1)-(5)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盒体内部的补强筋形成保持所述供给口、且面向所述盒体一端面外的部位。
(7)在(6)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给口保持部设置具有曲面外形的突起,以保持所述供给口。
(8)在(1)-(7)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盒体的一端面相反侧的另一端面上形成保持用的把手部。
(9)一种液体收纳容器,由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具有所收纳液体的供给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的未设置所述供给口一侧的端面上,形成保持用的把手部。
(10)在(8)或(9)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面朝着所述一端面侧形成凹状。
(11)在(10)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把手部凹入形成的部位上侧、朝下方的面上,设置凹凸形状部。
(12)在(7)-(11)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把手部对应的所述盒体的上部位置,设置与所述把手可同时握持的手柄。
(13)一种液体收纳容器,由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具有所收纳液体的供给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的上部位置,设有操作用手柄。
(14)在(12)或(13)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为可动手柄。
(15)在(14)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手柄上设有针对安装的挡块。
(16)在(12)-(15)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与所述手柄成形为一体。
(17)在(15)或(16)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与所述手柄以及所述挡块成形为一体。
(18)在(12)-(17)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设置为沿着所述盒体的安装方向处于中央位置或大致中央位置。
(19)在(12)-(18)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上面的整个面或大致整个面上,设置槽形部。
(20)在(12)-(19)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从所述盒体的上面竖起,弯曲,具有沿着或大体沿着所述盒体上面的形状,所述弯曲部分的壁厚比其它部分壁厚薄。
(21)在(20)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具有带阶梯的侧面形状。
(22)在(12)-(21)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手柄宽度变化。
(23)在(12)-(22)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的端部设置在不凸出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面的位置。
(24)在(12)-(23)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由两件以上的盒体部件构成,在所述一盒体部件上集中设置所述手柄以及相对另一盒体部件的螺钉紧固孔和插入嵌合部。
(25)在(12)-(24)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的侧面设置防损筋。
(26)在(25)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损筋具有沿着或大致沿着所述手柄的侧面形状的形状。
(27)在(12)-(26)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上可安装挡块或隔块。
(28)在(27)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块或隔块与所述手柄是另成一体的部件。
(29)在(28)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如不卸下所述隔块,则不能通过所述手柄安装到所述安装对象上。
(30)在(27)-(29)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卸下所述隔块后,可装在所述手柄上,作为该手柄的一部分使用。
(31)在(30)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隔块的安装或卸下方向相对所述手柄的弹性变形方向成直角,或大致成直角。
(32)在(27)-(31)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隔块的颜色与内部收纳的印墨颜色相对应。
(33)在(32)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导槽,用于防止安装与内部收纳印墨颜色不对应的色的隔块。
(34)在(27)-(33)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卸下的隔块安装保持在盒体局部,由该隔块进行颜色的区别。
(35)在(27)-(34)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体或所述隔块的至少一方,形成卡合感觉部,当安装或卸下所述隔块时能产生喀哒感。
(36)在(27)-(35)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块兼作所述盒体的包装材料。
(37)在(36)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块兼作所述盒体的包装箱的局部,打开该包装箱,即卸下所述隔块。
(38)在(1)-(37)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由两个半盒体组成,作为该半盒体的结合手段,在靠近所述把手部设置挂钩,在中央部设置插入嵌合部,在所述供给口一侧设置螺旋紧固部。
(39)在(38)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嵌合部形成为使得插入嵌合体的背面比卡合用孔大,不会看到内部。
(40)在(1)-(39)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给口的开口周围设置突起筋,从外部难以接触所述供给口。
(41)在(1)-(40)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供给口面对的所述盒体的面倾斜,避免该面朝下设置。
(42)在(1)-(41)任意一项的液体收纳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外周面的截面形状成为山形。
(43)一种印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1)-(42)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
(4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1)-(42)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
(4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43)所述的印墨供给装置。
(46)在(44)或(45)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由装置本体的盒盖推压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盒体一端侧,形成防止半插入机构。
(47)在(46)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盒盖上设有用于推压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盒体、由弹性体构成的突台,形成防止半插入机构。
按照本发明的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可将印墨袋稳定地保持在卡盒内部,且可提高印墨卡盒的操作感,防止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整体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该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及副扫描运送部的平面说明图。
图3A和图3B是作为本发明涉及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印墨卡盒一例,其中,图3A是左侧视图,图3B是右侧视图。
图4A是正视图,图4B是后视图。
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仰视图。
图6是未收纳印墨袋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印墨袋的俯视图。
图8是收纳有印墨袋的印墨卡盒的截面图。
图9A-图9D表示保持手段的各种设定状态。
图10A表示印墨袋边缘的熔敷或粘接形态,图10B表示其中央截面图。
图11A表示另一种熔敷或粘接形态,图11B表示其中央截面图。
图12A表示又一种熔敷或粘接形态,图12B表示其中央截面图。
图13A表示隔块的立体图,图13B表示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14是包装材料兼作隔块例的截面图。
图15是单个包装箱兼作隔块例的截面图。
图16是防止半插入机构图。
图中,1为装置本体,1a为开闭盖,26为印墨卡盒,26a为印墨卡盒的单个包装箱,26b为缓冲用的包装垫料,30为印墨卡盒安装部,200、201为盒体,202为印墨袋,202a为熔敷部分,202b为拱形底,203为印墨供给部,204为印墨充填口,205为突条,206为补强筋,206a为保持部,207为把手,208为凹凸,210为可动手柄,211为挡块,212为突条,213为槽,214a为凹凸,214b为扣指部,215为螺旋紧固孔,216为插入嵌合部,216a为插入嵌合部的卡合孔,217、218为筋,220、220b、220c为隔块,220a为突部,221为挂钩,222为密封材料,223为电极部,224为筋,225为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但是,在以下本发明实施形态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相对配置关系等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本发明所适用的装置构成进行适当变更。
在以下说明中,仅就在纸上形成图像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纸以外的记录介质,例如OHP(投影用片)等记录介质,也可通过排出液滴形成图像。在本说明书中所称的印墨不仅限于打印机所使用的印墨,也包括对如前所述各种记录介质能通过液滴形成图像的全部物质。
图1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整体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该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及副扫描运送部的平面说明图。
本喷墨记录装置在装置本体1的内部包括用于一边输送纸张,一边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及用于输送纸张的副扫描运送部3等。给纸部4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的给纸盒,从该给纸部4逐枚地供给纸5,由副扫描运送部3将纸5运送到与图像形成部2对向的位置,通过图像形成部2向纸5喷出墨液,形成(记录)所需图像。此后,若是进行单面印刷的场合,通过排纸传送部7,将纸5排送至形成于装置本体1上方的排纸台8上。若是双面印刷的场合,则从排纸传送部7中途将纸5送入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的双面组件10,进行Z字形运送,再次供纸至副扫描运送部3,在纸的两面形成图像后排出至排纸台8上。
在装置本体1的上部,排纸台8的上方,配置用于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扫描部)11,作为在装置本体1的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的输入系统。在该图像读取部11中,包含照明光源13及反光镜14的扫描光学单元15,以及包含反光镜16、17的扫描光学单元18移动,读取载于稿台玻璃12上的原稿图像,扫描的原稿图像由配置在透镜19后方的图像读取元件20作为图像信号读入,读入的图像信号经数字化图像处理,能印刷该经图象处理的印刷数据。
作为在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的输入系统,还可以列举外部的个人电脑等信息处理装置,图像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装置,数码相机等的摄像装置等,喷墨记录装置通过电缆或网络能接收来自上述这些主机侧的包含图像数据的印刷数据等,也能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处理,实行印刷。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2设有主扫描驱动系统机构,该主扫描驱动系统机构由导向件21以及图中未示的导向件支撑保持滑架23可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由主扫描电机27通过架设在驱动皮带轮28A和从动皮带轮28B之间的同步带29,在主扫描方向进行移动扫描。
在滑架23上配置由喷出各种颜色墨液的喷头构成的记录头24,使滑架23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由副扫描运送部3将纸5沿纸运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传送的同时,从记录头24排出液滴形成图像,构成所谓“梭”型(shuttle)。
记录头24共由五个液滴喷头构成,分别是喷出黑色(Bk)印墨的2个墨液喷出头24k1、24k2,以及分别喷出青色(C)印墨、品红色(M)印墨和黄色(Y)印墨的各喷出头24c、24m、24y(以下在没有颜色区别时称之为“记录头24”),由搭载在滑架23上的各色辅助罐25对其提供各色印墨。
如图1所示,从装置本体1的前面向卡盒安装部30,可装卸自如地安装着分别收纳黑色印墨、青色印墨、品红色印墨和黄色印墨作为记录液卡盒的各色印墨卡盒26,从各色印墨卡盒26向各色辅助罐25提供印墨。其中黑色印墨系从一个印墨卡盒26提供给2个辅助罐25。
在记录头24中,作为对印墨流路内(压力发生室)的印墨进行加压的压力发生装置(驱动装置),可以使用压电型结构,或发热型结构,或静电型结构等。所述压电型结构使用压电元件使形成印墨流路的壁面的振动板变形,使印墨流路内容积变化,排出墨滴;所述发热型结构使用发热电阻体在印墨流路内对印墨进行加热,使用发生气泡产生的压力排出墨滴;所述静电型结构使得形成印墨流路的壁面的振动板与电极相对配置,通过在振动板与电极之间产生的静电力使振动板变形,使印墨流路内容积变化,排出墨滴。
在滑架23扫描方向一侧的非打印区域,如图2所示,配置用于维持、恢复记录头24的喷嘴的状态的维持恢复组件121。此维持恢复组件121包括:用于对5个记录头24的各喷嘴面封盖的5个具有保湿等作用的保护盖122k2、122k1、122c、122m、122y(在不做颜色区别时,统称“保护盖122”),一个吸引用盖123,用于擦拭记录头24的喷嘴面的擦拭板124,及进行对记录(图像成形)不起作用的液滴排出(空排)的空排接受部件125等。
再有,在滑架23扫描方向的另一侧的非打印区域,如图2所示,配置有用于从5个记录头24排出不对记录(图像形成)起作用的液滴排出(空排)的空排接受部件126。在该空排接受部件126上,对应记录头24形成5个开口127k2、127k1、127c、127m、127y(在不做颜色区别时统称“开口127”)。
副扫描运送部3具有下述部件:环状传送带31,将从下方供给的纸5转换大致90度的传送方向,使其与图像形成部2相对向地进行传送,架设在作为驱动辊的传送辊32和作为张力辊的从动辊33之间;充电辊34,为使该传送带31表面带电,从高压电源对其施加交变高电压;导向部件35,在图像形成部2的对向区域对传送带31进行引导;两个推压辊(加压辊)36,在与传送辊32对向的位置将纸5向传送带31推压;两个马刺辊37,按压在图像形成部2形成图像的纸5上侧;分离爪38,用于使得已形成图像的纸5从传送带31分离。
供纸部4具有下述部件:能向装置本体1前侧插入、抽出,作为叠载并收纳多张纸5的供纸盒41;将供纸盒41内的纸5逐张分离地送出用的供给辊42及摩擦垫43,对所供给的纸5进行定位的定位辊44。另外,该供纸部4还具有:手动供纸盘46,用于载置收纳多张纸5;手动供纸辊47,用于从所述手动供纸盘46逐张供纸;运送辊48,从可选择地安装在装置本体1下侧的供纸盒或后述的双面组件10供给纸5。通过由HB型步进电机构成的供纸电机49,经未图示的电磁离合器,使得供纸辊42,定位辊44,手动供纸辊47,运送辊48等回转,将纸5供给副扫描运送部3。
排纸运送部7具有下述部件:用于传送由副扫描运送部3的分离爪38分离的纸5的3个运送辊71a、71b、71c(在无区别时统称“运送辊71”),以及与此相对的马刺72a、72b、72c(同样在无区别时统称“马刺72”);对在运送辊71和马刺72之间运送的纸5进行导向的下导向部73和上导向部74;将从下导向部73和上导向部74之间送出的纸5,经第一传送路径即反转排纸路径81,反转使得面朝下后送向排纸台8的反转辊对77和反转排纸辊对78。将在下导向部73和上导向部74之间传送纸的传送路称作传送通道70,该传送通道70的距离长度设为能够确保已形成图像的纸5经反转排纸后,图像也不会被擦掉所需要的干燥时间。
在传送通道70的出口侧,设置用于切换为下列三种路径之一的分路机构60,即用于反转排纸进入排纸台8的第一排纸路径81,用于向直行式接纸盘181排纸的第二排纸路径82,及向双面组件10送纸的排纸路径(双面接纸路径)。
在装置本体1的侧面设置了向下方传送的垂直双面传送路径83,以将由分路机构60分开的纸5送入下部双面组件10。在垂直双面传送路径83上设置了向下方传送纸5的一对入口辊91和一对出口辊92。为了形成该垂直双面传送路径83,在装置本体1的侧部设置导向板84。
双面组件10具有从垂直双面传送路径83将送入纸5进行水平方向传送的水平送纸运送路径90a及Z字形传送路径90b,水平送纸运送路径90a有5对双面传送辊93,在Z字形传送路径90b,具有由反转辊构成的双面出口辊94及3对双面传送辊95,以将从水平送纸运送路径90a送来的纸5反转后再送纸。
另外,还设置可以摆动的切换运送路径的分路板96,以在纸5从运送路径90a向Z字形传送路径90b的运送路径,和从Z字形传送路径90b再向运送辊对48供纸的运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分路板96可在如图1实线所示的Z字形一侧的位置和如虚线图示的再供纸一侧的位置之间进行摆动。
从双面组件10送出的纸5,送入前述运送辊48,再送入定位辊44。从上述供纸部4的供纸盒41、手动供纸盘46、双面组件10供给的纸5由定位辊44传送时,在副扫描运送部3的运送辊32,推压辊36和定位辊44之间,为了使纸5形成松弛状,防止纸5张紧,如图1所示,设置可摆动的开闭导向板110。
此开闭导向板110在将纸5从定位辊44送往副扫描运送部3时,从图示状态向箭头方向摆动引导纸5,在纸5到达副扫描运送部3时,使其复归至图示状态,处于能形成环状的状态。
再有,在此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实现手动单页供纸,如图1所示,在装置本体1的一侧部设置相对装置本体可以开闭(翻下)的单页供纸盘141,在进行单页手动送纸时,将单页供纸盘141翻至图示虚线所示位置。用手从单页供纸盘141送入的纸5在开闭导向板110的导向下,可以直接以直行状态进入副扫描运送部3的运送辊32及推压辊36之间。
另一方面,为了将已形成图像的纸5面朝上直行接纸,在装置本体1的另一侧部设置了可开闭(翻下)的直行式接纸盘181。打开此直行式接纸盘181,将从排纸运送部7的下导向部73和上导向部74中送出的纸5呈直行状向直行式接纸盘181排纸,形成作为第2送纸路径的直行式送纸路径82。
由此,在例如使用OHP,厚纸等难以弯曲传送的记录介质时,可以从单页供纸盘141进行单页供纸,将纸5相对直行式接纸盘181,作直行传送。当然,即使是普通纸也可以从单页供纸盘141给纸,直行送纸至直行式接纸盘181。
在此,对喷墨记录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作一简单说明,由图中未示的AC偏压供给部将交变电压的正负矩形波的高电压施加到充电辊34上,由于充电辊34接触运送带31的绝缘层(表层),在运送带31的表层,相对运送带31的传送方向也施加交互呈带状的正负电荷,在运送带31上以规定的带电幅度带电,形成不均匀电场。
于是,从供纸部4、手动供纸盘46、双面组件10、单页供纸盘141等供给的纸5被送到处于运送辊32和推压辊36之间、因正负电荷作用产生不均匀电场的运送带31上,此时,纸5顺着电场的极向瞬间极化,以静电吸附力吸附在运送带31上,随着运送带31的移动而被传送。
接着,一边用该传送带31将纸5间歇地传送,一边从记录头24将记录液的液滴向纸5上排出,记录(印刷)图像,将已印刷的纸5的前端侧用分离爪38从传送带31分离,由排纸传送部7将纸5进行及时排送,或送往排纸台8,或送往直行式接纸盘181,或者送入双面组件10进行另一面的图像成形。
图3A和图3B是作为本发明涉及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印墨卡盒26一例,其中,图3A是左侧视图,图3B是右侧视图,图4A是正视图,图4B是后视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仰视图,图6是未收纳印墨袋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印墨袋的俯视图,图8是收纳有印墨袋的印墨卡盒26的截面图。
本实施例的印墨卡盒26由一对盒体(盒盖)200、201以及收纳其中的印墨袋202所构成。先对印墨袋202作一说明,印墨袋202如图7的俯视图所示,以例如铝膜作为基材,内侧层合聚乙烯薄膜,外侧层合尼龙薄膜或聚乙烯薄膜等,形成既可挠曲且呈扁平的长方形状,容易压溃(压扁),能与内部液体的残留量相对应,逐渐缩小容积。另外,在短边一侧的边缘开设印墨供给部203和印墨充填口204,除了与内部相连通的部分外,其余用熔敷或粘接等封闭,使印墨密闭。当然,印墨充填口204须待印墨充填后再用熔敷等方法进行封闭。但是,此印墨充填口204也可不封闭,用作空气的导入部。
在将收纳印墨袋202的印墨卡盒26安装到安装部30中时,相对设置在卡盒安装部30側的供給針(图中未示),供给针刺破印墨供给部203内图中未示的密封机构,使印墨供给部203内的印墨流出通道与卡盒安装部30侧的印墨供给管连通。关于供给针及其它的卡盒安装部30侧的机构为公知技术,图示及说明省略。
回到对印墨卡盒26的说明,为了将印墨袋202稳定地保持在印墨卡盒内部,在盒体200、201的内周面上下设置三对凸条205,朝着盒体200、201内侧突起,作为保持印墨袋202的手段的凸起部。具体地说,分别在盒体200、201设置凸条,通过如图6所示的对合,在印墨卡盒26整个内侧形成凸条205。
在图示例中,作为保持手段设置三对凸条205,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数,即使更多数量或者一对、二对凸条也是可以的。在设置一对凸条时(参照图9A),最好将凸条分别设置在盒体200、201内周面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在设置二对凸条场合,最好在盒体200、201内周面长边方向,在夹中央部的对称位置设置凸条(参照图9B)。多处设置凸条能更好地对印墨袋保持稳定。另外,不限于凸条状,也可以是其他突起形状。
印墨袋202不仅需考虑到其保持稳定,也必须考虑防止其破袋或损伤。在新品状态时,其内部因充满了印墨而膨胀,此时可能因运输中的振动导致破损。为此,在图示实施例中,将三对凸条的前端制成曲面外形。具体地说,即呈半圆形的截面形状。当然,与有角的形状相比,通过制成曲面形状,即使在例如落下等场合,印墨袋202强烈挤压盒体202、201的内周面时,印墨袋也不会损坏。
印墨袋202可以有各种各样,例如,如图10所示,印墨袋在上下、左右边缘具有通过熔敷或粘接(以下简记为“熔敷”)形成的熔敷部分202a;如图11所示,对印墨袋下侧的边缘和左右侧的边缘均施以熔敷;如图12所示,将在运输等场合成为印墨袋下侧的部分弯折,设置两条熔敷部分,作成带有拱形底202b的角撑(gusset)袋状等。较好的是,使可能接触凸条205的部分成为如上所述的熔敷部分202a。在运输等时下侧容易受到收纳印墨的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最好采用如图9C那样,由作为保持手段的凸条205承受所述冲击力。接触凸条205的是熔敷部分202a,印墨袋202的收纳液体部分难以直接与凸条205接触,不易发生印墨袋202的损伤或刮破。
另外,在使用角撑袋状时也一样,印墨袋202一边缘侧有两处与凸条205接触,因此,印墨袋202的液体收纳部分难以直接接触。而且,印墨袋带有拱形底202b,由此增加了液体的收纳量。
如图8A所示,由盒体200、201内补强筋206的一部分形成收纳了设置印墨袋202的印墨供给部203和印墨充填口204的部件的部位(图6较好地显示了补强筋)。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在装配时,盒体200、201倾斜时,印墨袋202的印墨供给部203和印墨充填口204可能从盒体200、201脱落。如图8C所示,也可以在补强筋206处设置如同凸条205的保持部206a或突起等。由于印墨袋202的印墨供给部203和印墨充填口204不易脱落,使得卡盒组装容易。
在本实施例的印墨卡盒26中,为了保持稳定,在与收纳印墨袋202的印墨供给部203相反侧的端面,形成凹入的把手207,此把手207也起到了保持印墨袋稳定的作用。即,将凹向把手207内侧的凹入部分的大致平坦的顶部用作印墨袋202的保持部,可以有效地使用盒体200、201的形状。在作为把手207凹入部分的外侧上面,形成有握持时不易打滑的小凹凸部208。
在本实施例的印墨卡盒26中,如仅仅用不动的把手207操作卡盒,则操作者的“操作”感不强,总有一种把持不充分的担心。有鉴于此,在把手207的上部与把手207对应的位置设置可动手柄210。即,在与把手207对应部分设置可动手柄210,构成了握持把手207及可动手柄210进行操作的结构,由此,在握持时扳动可动手柄210,操作者能强力地感觉到把持,能得到充分的操作力。
将印墨卡盒26装到卡盒安装部30后,作为防止其从卡盒安装部30脱落的手段,在可动手柄210的上面设置大致呈三角形突出的挡块211。在卡盒安装部30侧设置可与该挡块211嵌合的凹入形(图示省略),当印墨卡盒26插入卡盒安装部30时,可动手柄210呈挠曲状插入,挡块211到达凹入部,通过嵌入凹入部,可动手柄210的挠曲得到回复,能可靠地卡止在卡盒安装部30中。
如果分别形成印墨卡盒26的盒体200、201和可动手柄210,则增加零部件数,提高成本,因此,使盒体200和可动手柄210一体成形,由此可减少零部件数,以降低成本。同样,挡块211也可与可动手柄210一体成形。
再有,若可动手柄210在印墨卡盒26上面位置偏于一侧,则操作困难,因此,特别由图4、图5可知,可动手柄210相对印墨卡盒26的安装方向,其设置位置大致处于中心。图4中的222为用于显示印墨颜色等的密封材料,223表示电极部。
另一方面,如果可动手柄210的强度和刚性过高,则导致不易操作手柄。因此,如图5、图6可知,如本实施例的可动手柄210的整体上形成多个突条212以及其间的多个沟槽213,则降低可动手柄210的刚性,通过作成适当强度,提高其操作性。如可动手柄210的弯曲部分的刚性过高,则弯曲时容易产生泛白,使弯曲形状部分壁厚小于直线部分壁厚的话,可以防止泛白。在弯曲形状部分也可以不设突条或沟槽。这些部分的结构可对应于可动手柄210的材料而分别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若设置于可动手柄210上的挡块211的行程量不足,会导致挡块211难以从卡盒安装部30完全脱出,因此,将可动手柄210的侧面形状设为带阶梯的形状,使得可动手柄210的自由端侧形成高于固定端侧的形状。反之,如图3可知,将盒体200、201端部的角部作成朝斜下方倾斜的形状,增大可动手柄210向下移动的量。由此,增加了挡块211行程量,防止难以脱出的问题。也可不在盒体200、201上设置倾斜面,而是在与倾斜面相对应的部分设置切口或凹陷等,由此,可同样增加挡块部的行程量。组合使用可动手柄210的带阶梯结构、倾斜面或切口、凹陷等结构,可以取得相当大的行程量。
如可动手柄210的操作部分小,则操作困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大可动手柄210端部的宽度,使操作容易。而且,在此宽度增大的部分上面,如同把手207,形成手持不易打滑的小凹凸214a和粗大的扣指部214b。
可动手柄210如果设为从印墨卡盒26背面进一步向后侧突出,则会钩挂他物,损坏可动手柄210或者使操作困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使得可动手柄210的端部成为印墨卡盒26的背面端部的前侧(印墨供给部203侧)。
在如上所述的印墨卡盒26中,不仅可动手柄210,而且在用于组合盒体200、201用的螺纹紧固孔、插入嵌合部等处也存在着耐久性有限(容易消耗)的部分,存在盒体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盒体200、201中的一方(图例中盒体200),不仅可动手柄210,且将用于组合盒体200、201用的螺纹紧固孔215、插入嵌合部216集中,这样,另一方盒体201部件的重复使用就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可动手柄210损坏,在可动手柄210的侧部设置防止损坏用的筋217、218。筋217和可动手柄210设置在同一盒体200上,另一筋218设置在另一盒体201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当对印墨卡盒26的可动手柄210附近施加压力时,首先由筋217、218承受此力,可动手柄210自身不易发生损坏。筋217、218大致沿着可动手柄210侧面的形状,呈倾斜形状,对可动手柄210的保护更可靠。
对于可动手柄210,存在输送等场合受压变形的问题。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可动手柄210的自由端设置如图13所示可以安装、脱卸的隔块220。当然,当印墨卡盒26安装到卡盒安装部30时,隔块的体积会有所妨碍,因此将隔块220形成为不与盒体200、201一体的部件,在装配到卡盒安装部30中时可将其卸下。由此,没有必要在卡盒安装部30或装置本体1一侧设置用于保管隔块220的空间(死角空间或闲置空间)。
将隔块220安装在可动手柄210上,在这种状态下固定可动手柄210(没有图示),无法在此状态下安装到卡盒安装部30中,因此,安装时,将隔块220从可动手柄210上卸下。但是,若将隔块220从可动手柄210上卸下时,其与可动手柄210的变位方向相同或相近,随着可动手柄210的变形,隔块220将较难卸下。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隔块220的安装、卸下的方向相对可动手柄210变位方向呈略为直角的方向。从图13B而言,为与纸面相垂直的方向。由此结构,容易进行隔块220的安装、卸下。
在本实施例中,隔块220的使用仅用于防止可动手柄210的变形,也可以将隔块220卸下后装在可动手柄210的上部,通过这种结构(图示省略),可以将其作为可动手柄210的一部分来使用,使隔块220起到防止运输等场合中的变形和设置使用时作为可动手柄210的二个作用,由此,可以减少无谓的浪费,求得操作性能的提高。
在上述类型的印墨卡盒26中,要求容易识别所收纳印墨的颜色。因此,如果将隔块220的颜色作成与印墨卡盒的颜色相对应,就容易识别印墨卡盒26中所收纳印墨的颜色。由于不必在印墨卡盒26上贴颜色标贴,成本降低。
在此场合,存在装配时误取其它颜色隔块的担心,最好在印墨卡盒26一侧,设置无法安装其它颜色隔块的导槽。在图示例中,导槽可位于盒体200、201的端部所设置的倾斜面周围(没有图示)。
当然,采用可识别颜色的隔块220时,欲在卸下隔块220后仍能识别颜色,可以将卸下的隔块220安装在印墨卡盒26局部(没有图示),以便区别颜色。
此类隔块220多无安装·卸下感,存在不易觉察是否安装是否卸下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B所示,在安装用的空隙内部设置突起部220a,以便在安装、脱卸隔块220时有咯哒声,使得隔块220的安装和脱卸感明显。
在此种印墨卡盒26的单个包装箱26a中须有缓冲用等的包装材料26b。在如图14所示例中,隔块220b兼作包装材料,减少了零部件数,能降低成本。
当隔块220作为个别部件或作为包装一部分场合,将其卸下颇费功夫,因此,如图15例所示,将隔块220c形成为印墨卡盒26的单个包装箱26a的一部分,一打开箱子,隔块220c便从印墨卡盒26上脱卸,这样的结构减少了脱卸隔块的时间。
由图6可明白,本实施例的印墨卡盒26,为了减少螺旋紧固的数量以及临时保持螺旋紧固、防止由盒体200、201挠曲引起间隙发生,作为盒体200、201的结合手段,在靠近把手207处设置挂钩21,在中央部设置(snapfit)216,在印墨供给部203一侧设置螺旋紧固孔215。
由于从与插入嵌合部216卡合用的孔216a可以看到内部,因此,将插入嵌合部216的背面部分制成大于卡合用孔216a,使得不能看到内部,改善外观。
将印墨卡盒26安装到卡盒安装部30后,印墨有时会擦在印墨供给部203上,手等与之接触后会沾污印墨。如图6所示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印墨供给部203孔的周围,突设补强筋224成环状或略呈环状,使印墨不易接触到印墨供给部203孔的四周。
如同上述,作为防止沾污印墨的对策,可以例如将印墨供给部203的面设置成为倾斜面,使得该面在下,使其不能放置在桌子等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印墨卡盒26安装到卡盒安装部30中时,作为对于安装部30的定位导向手段,是将体盒200、201对合部分的外周面的形状,利用模具的倒模梯度作成山形(没有图示),对合两盒体200、201的部位作成为顶部。并且,将卡盒安装部30一侧的印墨卡盒26的安装部位一侧作成谷形(没有图示),由此使其与印墨卡盒26对位置,固定容易。
印墨卡盒26在相对卡盒安装部30作确切固定时,存在如摩擦力等问题。在此,如图16所示,可以在位于装置本体1侧的卡盒安装部30外侧的开闭盖1a上设置用于推压印墨卡盒26防止半插入的凸台225。若关闭所述开闭盖1a时,用力过度,恐怕会因凸台225对印墨卡盒26施力过度,损伤印墨供给部。为此,较好的是,凸台225采用弹性体,以便防止过强的挤压对印墨供给部的损伤。凸台整体没有必要全采用弹性体,较好的是,至少在其头端采用具有合适弹性的橡胶或海绵体来制作。

Claims (47)

1.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包括:
液体收纳袋,具有所收纳液体的供给口;
收纳该液体收纳袋的盒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保持所述液体收纳袋的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手段由多个凸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有曲面外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袋的保持手段侧设置熔敷或粘接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袋的保持手段侧为角撑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盒体内部的补强筋形成保持所述供给口、且面向所述盒体一端面外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给口保持部设置具有曲面外形的突起,以保持所述供给口。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盒体的一端面相反侧的另一端面上形成保持用的把手部。
9.一种液体收纳容器,由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具有所收纳液体的供给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的未设置所述供给口一侧的端面上,形成保持用的把手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面朝着所述一端面侧形成凹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把手部凹入形成的部位上侧、朝下方的面上,设置凹凸形状部。
12.如权利要求7至11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把手部对应的所述盒体的上部位置,设置与所述把手可同时握持的手柄。
13.一种液体收纳容器,由盒体构成,所述盒体具有所收纳液体的供给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的上部位置,设有操作用手柄。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为可动手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手柄上设有针对安装的挡块。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与所述手柄成形为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与所述手柄以及所述挡块成形为一体。
18.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设置为沿着所述盒体的安装方向处于中央位置或大致中央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2至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上面的整个面或大致整个面上,设置槽形部。
20.如权利要求12至1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从所述盒体的上面竖起,弯曲,具有沿着或大体沿着所述盒体上面的形状,所述弯曲部分的壁厚比其它部分壁厚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具有带阶梯的侧面形状。
22.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手柄宽度变化。
23.如权利要求12至2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的端部设置在不凸出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面的位置。
24.如权利要求12或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由两件以上的盒体部件构成,在所述一盒体部件上集中设置所述手柄以及相对另一盒体部件的螺钉紧固孔和插入嵌合部。
25.如权利要求12至2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的侧面设置防损筋。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损筋具有沿着或大致沿着所述手柄的侧面形状的形状。
27.如权利要求12至2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上可安装挡块或隔块。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块或隔块与所述手柄是另成一体的部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如不卸下所述隔块,则不能通过所述手柄安装到所述安装对象上。
30.如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卸下所述隔块后,可装在所述手柄上,作为该手柄的一部分使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隔块的安装或卸下方向相对所述手柄的弹性变形方向成直角,或大致成直角。
32.如权利要求27至3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隔块的颜色与内部收纳的印墨颜色相对应。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导槽,用于防止安装与内部收纳印墨颜色不对应的色的隔块。
34.如权利要求27至3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卸下的隔块安装保持在盒体局部,由该隔块进行颜色的区别。
35.如权利要求27至3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体或所述隔块的至少一方,形成卡合感觉部,当安装或卸下所述隔块时能产生喀哒感。
36.如权利要求27至3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块兼作所述盒体的包装材料。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块兼作所述盒体的包装箱的局部,打开该包装箱,即卸下所述隔块。
38.如权利要求1至3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由两个半盒体组成,作为该半盒体的结合手段,在靠近所述把手部设置挂钩,在中央部设置插入嵌合部,在所述供给口一侧设置螺旋紧固部。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嵌合部形成为使得插入嵌合体的背面比卡合用孔大,不会看到内部。
40.如权利要求1至3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给口的开口周围设置突起筋,从外部难以接触所述供给口。
41.如权利要求1至4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使得所述供给口面对的所述盒体的面倾斜,避免该面朝下设置。
42.如权利要求1至4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外周面的截面形状成为山形。
43.一种印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
4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容器。
4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43所述的印墨供给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装置本体的盒盖推压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盒体一端侧,形成防止半插入机构。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盒盖上设有用于推压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盒体、由弹性体构成的突台,形成防止半插入机构。
CN2006101494254A 2005-11-29 2006-11-20 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42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3076A JP2007144827A (ja) 2005-11-29 2005-11-29 液体収納容器、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3076/05 2005-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219A true CN1974219A (zh) 2007-06-06
CN1974219B CN1974219B (zh) 2012-10-03

Family

ID=3812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942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4219B (zh) 2005-11-29 2006-11-20 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144827A (zh)
CN (1) CN1974219B (zh)
HK (1) HK1102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9454B (zh) * 2014-11-13 2017-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以及打印机
JP6341120B2 (ja) * 2015-03-09 2018-06-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435957B2 (ja) 2015-03-27 2018-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447299B2 (ja) 2015-03-27 2019-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413881B2 (ja) 2015-03-27 2018-10-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447300B2 (ja) 2015-03-27 2019-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424704B2 (ja) 2015-03-27 2018-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AU2015401243B2 (en) * 2015-07-07 2019-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N111086326B (zh) * 2015-07-07 2022-04-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CA2990350C (en) * 2015-07-07 2020-07-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inserting liquid cartridge into cartridge mounting portion of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use of liquid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759A (ja) * 1984-11-16 1986-06-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JPH03108557A (ja) * 1989-09-22 1991-05-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5162333A (ja) * 1991-12-13 1993-06-29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962044B2 (ja) * 1992-05-29 1999-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7323532A (ja) * 1994-05-31 1995-12-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8143063A (ja) * 1994-11-21 1996-06-04 Tohoku Ricoh Co Ltd カートリッジ容器
JP3332779B2 (ja) * 1996-07-31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液体収納容器
JPH11170557A (ja) * 1997-12-17 1999-06-2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155678A (en) * 1999-10-06 2000-12-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en
JP2001105619A (ja) * 1999-10-08 2001-04-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130022A (ja) * 1999-11-09 2001-05-15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541247B (en) * 2000-01-31 2003-07-11 Hewlett Packard Co Latch and handle arrangement for a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JP2003048326A (ja) * 2001-08-06 2003-02-1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キャリッジ
JP2003118140A (ja) * 2001-10-16 2003-04-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減圧包装品およびその減圧包装方法
CN2553996Y (zh) * 2001-12-20 2003-06-04 美极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机喷墨头(二)
JP4133154B2 (ja) * 2002-09-19 2008-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919734B2 (ja) * 2002-12-06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筺体、画像形成装置
JP4478927B2 (ja) * 2004-03-10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2726878Y (zh) * 2004-04-30 2005-09-21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盒
CN2732484Y (zh) * 2004-09-03 2005-10-12 珠海市鹰旗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219B (zh) 2012-10-03
JP2007144827A (ja) 2007-06-14
HK1102122A1 (en) 200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4219A (zh) 液体收纳容器,印墨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7261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5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74859C (zh) 介质盒和带有可拆卸介质盒的图像记录装置
CN167293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36750A (zh) 成像装置
JP46717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26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9024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826227A (zh) 用于液体排放装置的维护/恢复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824511A (zh) 成像装置
JP47388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088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
CN1255283C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2568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00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803705Y (zh) 成像装置
EP1792732B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aching recording head maintenance unit
JP20081560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9024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738714A (zh) 喷射液体的设备和方法
JP20071759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31595A (zh) 直线标尺,设有该直线标尺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379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982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21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21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