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2976B - 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2976B
CN1972976B CN2005800210831A CN200580021083A CN1972976B CN 1972976 B CN1972976 B CN 1972976B CN 2005800210831 A CN2005800210831 A CN 2005800210831A CN 200580021083 A CN200580021083 A CN 200580021083A CN 1972976 B CN1972976 B CN 1972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expression
graft copolymer
acrylate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10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2976A (zh
Inventor
小县英明
尾岛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dashi Cl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DASHI CL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DASHI CL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DASHI CL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2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2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2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29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5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51/06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枝共聚物,它是对于共聚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而成的干聚合物,接枝聚合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100000的接枝共聚物,通式(1)
Figure 200580021083.1_AB_0
式中,R1是甲基,R2是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通式(2)
Figure 200580021083.1_AB_1
式中,R3是碳原子数6~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通式(3)
Figure 200580021083.1_AB_2
式中,R4是氢或者甲基,n表示1~12的整数。

Description

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涂层剂等领域中,在使用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各种有机树脂(参考特开2001-226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这些树脂的大部分是溶解于可燃性溶剂的树脂,因此在使用这些树脂时,在工厂内需要设置通风装置等大规模的安全装置。另外,这些树脂,拒水性低,而且有吸水性,因而不怎么适用于要求拒水性和防湿性的用途,例如电子基板的防湿涂层剂,以及保护底材不受盐水和电解液等的侵害的耐药品保护涂层剂。而且,这些树脂具有吸水性,因而伴随长时间使用树脂自身会吸水,因此还有发生劣化这样的问题。 
另外,这些树脂由于拒油性低,因而也不适用于例如利用树脂的拒油性的用途(例如防止润滑油扩散的油阻挡剂)。当然,作为溶解于不燃性溶剂且具有拒水性和拒油性的树脂,已知有氟树脂,但该树脂发脆,具有容易因由热引起的膨胀收缩或冲击而产生裂纹这样的性质,因而其利用领域受到限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事实而完成的,以提供能够在广泛用途中使用、而且可溶于不燃性溶剂的新颖聚合物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开发能够在广泛用途中使用、而且可溶于不燃性溶剂的新颖聚合物,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对于使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共聚而成的干聚合物,使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进行接枝聚合而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可溶解于不燃性溶剂,同时拒水性和拒油性优良,而且具有柔软性,不容易 发生裂纹,能够在广泛用途中使用。 
在此,说明本发明的接枝共聚物具有优良的性质的推断机理。本发明的接枝共聚物的干聚合物是(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的共聚,因而像以往的氟树脂那样,主链中没有来自含氟单体的结构单元,不容易发生裂纹等。再有,因为形成有由含氟单体的聚合物构成的接枝链,所以认为在利用该接枝链提高向不燃性溶剂的溶解性的同时,拒水性和拒油性也变得良好。本发明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完成的。 
即,本发明的聚合物是对于共聚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而成的干聚合物,接枝聚合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20000~100000的接枝共聚物。 
通式(1) 
Figure DEST_PATH_GA20171758200580021083101D00011
(式中,R1是甲基,R2是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烷基。) 
通式(2) 
Figure DEST_PATH_GA20171758200580021083101D00012
(式中,R3是甲基是碳原子数6~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烷基。) 
通式(3) 
(式中,R4是氢或者甲基,n表示1~12的整数。) 
这里,作为通式(1)的(甲基)丙烯酸酯的R2,例如可举出甲基、乙 基、丙基、丁基,作为通式(1)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等各种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环己酯等。 
另外,作为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R3,例如可举出2-乙基己基、月桂基、硬脂基,作为丙烯酸酯例如可举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硬脂酯。 
然后,使用公知的聚合法使上述通式(1)、(2)的单体进行聚合就能够得到干聚合物。例如可以使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等。例如在溶液聚合法的情况下,以所要求的单体组成使各单体溶解于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添加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过加热搅拌就能够得到干聚合物(无规共聚物)。 
作为聚合时使用的溶剂,如果是能够使单体溶解或者悬浮的溶剂,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溶剂都是可以的,例如有水、或者甲苯、二甲苯、庚烷、环己烷、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聚合引发剂,只要是具有引发自由基聚合能力的,就不特别地限制,例如除过氧化苯甲酰等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等偶氮系化合物以外,可举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系聚合引发剂。 
聚合时间不特别地限制,但通常是2~24小时。在想得到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时,适宜进行1天左右的反应。反应时间如果过短,就会残存未反应的单体,分子量也往往变得较小。本发明的干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n),按聚苯乙烯换算,优选为10000~50000左右。这是因为聚合度如果小,在以接枝共聚物作为膜时的膜强度就会降低,另外,聚合度如果过大,则接枝共聚物对不燃性溶剂的溶解性处于降低的倾向。 
这里,如果是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除上述通式(1)、(2)的单体以外,共聚其他的单体也不介意。 
可以如上所述聚合干聚合物,但优选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重量比是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 烯酸酯∶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85∶15~35∶65的比例进行共聚,更优选85∶15~50∶50的比例进行共聚,特别优选以85∶15~55∶45的比例进行共聚。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抑制接枝共聚物的发粘性,调节接枝共聚物膜的性质的作用。因此,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果比该范围少,接枝共聚物就处于过于柔软的倾向(带粘着性的倾向),所以是不适于涂层剂等用途的。 
另一方面,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具有提高接枝共聚物的柔软性的功能。因此,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果比上述范围多,接枝共聚物就处于变脆的倾向,容易因由热引起的膨胀收缩或冲击而产生裂纹。因此,是不适于涂层剂等用途的。 
这里,上述混合比时,干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处于0~40℃左右。 
本发明中,进一步对干聚合物接枝聚合以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 
以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的R4是氢或者甲基。另外,n是1~12,从拒水和拒油性高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n=8。 
作为以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可举出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氟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除了单独使用这些单体以外,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物。 
使用公知的聚合法使干聚合物和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进行接枝聚合,就能够制备接枝共聚物。例如可以使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等,但从能够用比较简易的装置进行的角度考虑,优选溶液聚合法。 
该接枝聚合,也可以在使通式(1)的单体和通式(2)的单体发生反应而合成干聚合物的反应溶剂中,加入通式(3)的单体和聚合引发剂来进行。或者,也可以先从反应溶剂中取出干聚合物后,重新将干聚合物溶解于溶剂形成溶液,然后在该溶液中加入通式(3)的单体和聚合引发剂来进行。 
作为在聚合时使用的溶剂,如果是能够溶解或者悬浮通式(3)的单体的溶剂,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溶剂都是可以的。例如有水、或者甲苯、二甲苯、庚烷、环己烷、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接枝聚合引发剂,如果是过氧化物,就不特别地限制,例如可以广 泛使用叔丁基过氧化氢、氢过氧化枯烯、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二异丁基过氧化物、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异丙醇过氧化二碳酸酯等公知的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可以使用1种或者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在接枝聚合中,由于使用过氧化物,干聚合物中的氢被夺走,在干聚合物中产生自由基,生成接枝化起点。这里,通过使用过氧化物,能够以容易的操作和低成本得到接枝共聚物。这里,对聚合时间不作特别地限制。 
可以像以上那样聚合接枝共聚物,但优选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合计量与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量的重量比,处于上述合计量∶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量=95∶5~20∶80的范围,更优选的是80∶20~40∶60的范围,特别优选的是70∶30~50∶50的范围。在接枝链(支链)中含有氟,利用该氟提高向全氟化碳等不燃性溶剂的溶解性。因此,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如果过少,向不燃性溶剂的溶解性就处于降低的倾向。 
另一方面,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如果过多,接枝共聚物就变脆,则处于容易因由热引起的膨胀收缩或冲击产生裂纹的倾向。另外,还因为如果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过多,就会有由接枝共聚物形成的膜对被涂布物的附着力降低的倾向。 
在上述范围中,如果使干聚合物和通式(3)的单体进行接枝聚合,接枝链的分子量(Mn)就成为1000~50000左右,接枝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Mn),按聚苯乙烯换算,成为20000~100000左右,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50℃左右。 
再者,如果是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除上述通式(1)~(3)的单体以外,使其他的单体进行共聚也是可能的。例如为了赋予功能性,使具有羧基、羟基、缩水甘油基、酰胺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等极性官能基的含官能基单体进行共聚也是可能的。具体地说,例如可例示出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偶联剂、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含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羟基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官能基的单体可以仅是1种,也可以使2种以上进行共 聚。 
为了得到进一步共聚了含官能基单体的接枝共聚物,也可以使通式(1)的单体和通式(2)的单体与含官能基单体进行共聚而制备干聚合物后,对该干聚合物接枝聚合通式(3)的单体。或者,也可以使通式(1)的单体和通式(2)的单体进行共聚而制备干聚合物后,在对该干聚合物接枝聚合通式(3)的单体时使含官能基单体进行共聚。或者也可以使通式(1)的单体和通式(2)的单体与含官能基单体进行共聚而制备干聚合物后,在对该干聚合物接枝聚合通式(3)的单体时使含官能基单体进行共聚。 
如上述得到的接枝共聚物,能够用于广泛的用途,例如电子基板的防湿涂层剂,或保护底材不受盐水、电解液、腐蚀性气体等侵害的耐药品保护涂层剂,防止微型马达的轴承中使用的润滑油发生扩散的油阻挡剂,防止HDD电动机的流体轴承中使用的润滑油发生扩散的油阻挡剂,防止签字笔、圆珠笔等的墨水泄漏的泄漏防止剂,连接器和电子器件等的防污剂,绝缘树脂的上冒防止剂,MF电容器的引线密封树脂的附着防止剂,金属部件的防锈剂,DVD、CD等的导轨用的干润滑剂,防止表面反射涂层剂,防水喷雾原液。 
这里,在用于涂层剂时,使接枝共聚物溶解在被氟化的溶剂中使用。作为这样的溶剂,适合使用氢氟化碳、氢氟化聚醚等部分氟化溶剂。另外,也可以使用混合2种以上像上述的溶剂的混合溶剂。另外,也可以使用混合2种以上溶解有接枝共聚物的溶液的混合溶液。作为涂布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法、刷涂法、喷涂法、辊涂法等公知的方法,并且可以根据生产方法、部件的形态适宜地选择。再者,涂层溶液中,为了提高实用性,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剂、填料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形成涂层皮膜时,在涂布涂层剂后,可以只在常温干燥,也可以进行加热处理。本发明的接枝共聚物,如果在常温干燥就具有柔软性,如果加热就可赋予硬度和防锈性。因此,根据是否加热,可分为要求柔软性的用途和要求硬度或防锈性的用途的2种来使用。特别是共聚含官能基单体时,由加热引起的硬度和防锈性的提高效果是显著的。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接枝共聚物,溶解于不燃性溶剂,拒水性和拒油性高,而且具 有柔软性,因此能够在涂层剂等广泛用途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这里,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组1 
对于共聚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而成的干聚合物,接枝聚合以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而制备共聚物,进行试验。 
1.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接枝共聚物1 
在内容积500ml的玻璃制烧瓶中装入100g环己烷、61.9g甲基丙烯酸甲酯、0.6g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50mg偶氮二异丁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重量比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99∶1)。在烧瓶上安装搅拌叶片、盖、冷却管和温度计后,用氮气置换体系内部(烧瓶内部)。然后边搅拌边在80℃进行5小时聚合。 
接着,使250mg作为引发剂的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溶解于1g甲苯中,将该溶液加入烧瓶内的聚合溶液中。此后,用1小时向烧瓶内的聚合溶液中滴下3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这里,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是在上述通式(3)中,R4为甲基、n=8的化合物。 
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滴下结束后,再继续2小时聚合。此后,在减压下加热聚合溶液而去除溶剂。由此得到接枝共聚物1。这里,在接枝共聚物1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这里,在制备接枝共聚物1时,聚合溶液通过反应被分离成上清液部分和沉淀物。于是得到了来自上清液的聚合物和来自沉淀物的聚合物的2种聚合物。 
接枝共聚物2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60.6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1.9g、全氟辛 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7.5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97∶3(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3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53.1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9.4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7.5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85∶1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4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46.9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15.6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7.5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5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35.0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2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7.5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56∶44(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6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21.9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40.6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7.5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35∶6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7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18.7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43.8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7.5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30∶70(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8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72.7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24.3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3.0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97∶3(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9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71.2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23.8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5.0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95∶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10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37.5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12.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50.0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50∶50(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11 
除了规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15.0g、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80g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20∶80(重量比)。 
1.2溶解性的评价试验 
分别在90g氢氟化碳(三井杜邦氟化学公司制,型号V-XF)中放入10g各个接枝共聚物,进行搅拌,研究在不燃性溶剂中的溶解性。 
1.3接枝共聚物膜的物性评价 
1.3.1接触角的评价 
在载玻片上涂布在溶解性评价试验中制备的溶液,然后进行干燥,形成接枝共聚物的膜。对各膜的接触角的测量,是使用协和界面科学制接触角型CA-DT(在测定中,使用水和十六烷。水的接触角表示拒水性的程度,十六烷的接触角表示拒油性的程度)。 
1.3.2机械强度的测定 
用铸造法由各接枝共聚物制作厚约100μm的膜,以JIS K7127/2/50为标准,测定强度、杨氏模量、伸长率等机械强度。 
1.3.3附着力的评价 
与接触角测定的情况一样,在载玻片上形成膜。把附着了膜的载玻片在水中浸渍12小时,观察膜的状态。当经过12小时后膜也不剥离而附着在载玻片上时,用薄纸擦膜,观察其附着力的程度。将结果像以下那样以5个等级进行评价。 
A级:在12小时后,膜也不剥离而附着在载玻片上,而且即使用薄纸擦膜也不剥离,也不变形。 
B级:在12小时后,膜也不剥离而附着在载玻片上,但如用薄纸擦膜则发生变形。 
C级:在12小时后,膜也不剥离而附着在载玻片上,但如用薄纸强烈地擦膜则发生剥离。 
D级:在12小时后,膜也不剥离而附着在载玻片上,但如用薄纸轻轻擦膜则发生变形。 
E级:在12小时后,膜已经从载玻片上剥离。 
另外,为了和接枝共聚物1~11进行比较,关于用下述方法合成的氟树脂,也和接枝共聚物1~11相同地制作膜,进行溶解性的评价试验、机械强度的测定、附着力的评价。该氟树脂的合成方法如下。 
在内容积500ml的玻璃制烧瓶中装入100g甲苯、80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0g甲基丙烯酸苄酯和250mg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安装搅拌叶片、盖,安装冷却管、温度计后,用氮气置换体系内部,在80℃进行5小时聚合。此后,在减压下进行过热而去除溶剂。 
另外,对于市售的聚氨酯树脂(ェァブラゥン公司制,型号1A27),也和接枝共聚物1~11相同地制作膜,进行溶解性的评价试验、机械强度的测定、附着力的评价。 
另外,对于市售的丙烯酸树脂(ェァブラゥン公司制,型号1B66),也和接枝共聚物1~11相同地制作膜,进行溶解性的评价试验、机械强度的测定、附着力的评价。 
1.3.4分子量的测定 
分子量是由GPC测定(Shodex Systemll,柱:KF806,RI-8020,流量1ml/min,柱温40℃)求出。在测定中作为溶剂使用四氢呋喃,作为参考使用聚苯乙烯标准。 
1.4结果 
结果示于表1和表2中。在表和以下的说明中,以“A”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以“B”表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A∶B表示两者重量比(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以“C”表示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A+B)∶C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重量比)。 
表1 
表2 
  接枝  共聚物8   接枝  共聚物9   接枝  共聚物10   接枝  共聚物11
聚合物分子量Mn   36000   36000   20000   -
            Mw   86000   81000   42000   -
            Mw/Mn   2.36   2.29   2.07   -
单体重量比  A∶B   75∶25   75∶25   75∶25   75∶25
单体重量比  (A+B)∶C   97∶3   95∶5   50∶50   20∶80
可否溶解10%   有不溶物   可   可   可
接触角      水   88.5   90.2   114.1   113.5
十六烷   30   42.9   68.0   69.7
皮膜特性    强度(MPa)   2.4   8.9   4.0   -
杨氏模量(MPa)   56   120   450.0   -
伸长率(%)   220   90   5.0   -
覆膜附着力   A级   A级   A级   B级
如表1所示,接枝共聚物1~7在氢氟化碳中都是可溶的。可以知道本发明的接枝共聚物在不燃性溶剂中是可溶的。 
但是,来自接枝共聚物1的上清液部分的聚合物,不能完全溶解而残存了不溶物。从而可以知道,从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B多于A∶B=97∶3。另一方面,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是不溶于不燃性溶剂的。 
另外可以知道,接枝共聚物1~7,对水的接触角和对十六烷的接触角比聚氨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高很多,拒水性和拒油性优良。 
还可以知道,至于覆膜特性(机械性质),如表1所示,甲基丙烯酸甲酯(A)的比例越增加,强度和杨氏模量越提高的同时,伸长率处于变小的倾向。但是已清楚,接枝共聚物2~7的任一种膜,即使被拉伸试验机的夹头夹持也不会产生裂纹。与此相对,用由上述氟树脂得到的膜测定机械强度的结果,膜发脆,在制成拉伸试验机的试片时,试片就产生 许多裂纹,不能进行物性测定。 
另外,由接枝共聚物1制成的膜,膜有些发脆,在制成拉伸试验机的试片时,试片产生少量的裂纹,不能进行物性测定。但可以确认试片上的裂纹比由氟树脂得到的膜少,脆弱性比由氟树脂得到的膜得到改善。 
再者,由接枝共聚物7制成的膜,过于柔软,因此在被夹持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头上的状态,由自重而发生伸长,所以不能进行机械强度的测定,但是能够用作为拒水和拒油性的粘合剂。 
因此从以上可以证实,接枝共聚物1~7,脆弱性比由氟树脂得到的膜得到改善。 
另外可以知道,以A∶B=85∶15~35∶65的比例进行共聚的接枝共聚物3~6的膜,杨氏模量是1.1~250MPa,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因此不易产生裂纹,而且不发粘,因此适于作为涂层剂的用途。另外已清楚,该比例的膜在水中的覆膜附着力也良好,而且对水的接触角在110度以上,对十六烷的接触角在69度以上,拒水性和拒油性也特别优良。 
接着,探讨改变了(A+B)∶C的接枝共聚物8~11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A+B)∶C=97∶3的接枝共聚物8,在不燃性溶剂中并没有完全溶解而残存了不溶物。因此可以知道,从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A+B+C)规定为100(重量份)时,C为5(重量份)以上的接枝共聚物9~11。 
另外,表1的接枝共聚物3~4、表2的接枝共聚物10~11,对水的接触角是110度以上,对十六烷的接触角是68度以上,拒水性和拒油性都优良。因此可以知道,在要求拒水性或者拒油性的用途,优选将(A+B+C)规定为100(重量份)时,C为37.5(重量份)以上。 
再者,由接枝共聚物11制成的膜,膜有一些脆,在制成拉伸试验机的试片时,试片上产生少量的裂纹,不能进行物性测定。但可以确认试片上产生的裂纹比由氟树脂得到的膜少,脆弱性比由氟树脂得到的膜得到改善。另外,接枝共聚物11,不溶于四氢呋喃,因而不能进行分子量测定。 
实施例组2 
制备进一步共聚了含官能基单体的共聚物,进行试验。 
2.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接枝共聚物12 
在内容积500ml的玻璃制烧瓶中装入100g环己烷、53.1g甲基丙烯酸甲酯、9.4g丙烯酸2-乙基己酯、0.625g 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相当于含官能基单体)和250mg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这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85∶15(重量比),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0∶1(重量比)。在烧瓶上安装搅拌叶片、盖、冷却管和温度计后,用氮气置换系统内部(烧瓶内)。然后边搅拌边在80℃进行5小时聚合。 
接着,将250mg作为引发剂的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溶解于1g甲苯中,将该溶液加入烧瓶内的聚合溶液中。此后,用1小时将3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0.375g 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混合溶液滴下到烧瓶内的聚合溶液中。这里,混合溶液中的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0∶1(重量比)。 
滴下结束后,再继续2小时聚合。此后,在减压下加热聚合溶液而去除溶剂。这样得到接枝共聚物12。这里,在接枝共聚物12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13 
除了代替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甲基丙烯酸(MAA)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14 
除了代替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15 
除了规定为46.9g甲基丙烯酸甲酯、15.6g丙烯酸2-乙基己酯、3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因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16 
除了代替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甲基丙烯酸(MMA)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5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17 
除了代替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5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18 
除了规定为31.25g甲基丙烯酸甲酯、31.25g丙烯酸2-乙基己酯、3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因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50∶50(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19 
除了规定为21.9g甲基丙烯酸甲酯、40.6g丙烯酸2-乙基己酯、3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因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35∶6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62.5∶37.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20 
除了规定为71.2g甲基丙烯酸甲酯、23.8g丙烯酸2-乙基己酯、5.0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相同地制备。因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 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95∶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21 
除了规定为33.75g甲基丙烯酸甲酯、11.25g丙烯酸2-乙基己酯、55.0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因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75∶25(重量比)。另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45∶55(重量比)。 
接枝共聚物22 
除了不加入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2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23 
除了不加入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5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24 
除了不加入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和接枝共聚物18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25 
除了不加入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和接枝共聚物20相同地制备。 
接枝共聚物26 
除了不加入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外,和接枝共聚物21相同地制备。 
无规共聚物 
在内容积500ml的玻璃制烧瓶中装入100g环己烷、53.1g甲基丙烯酸甲酯、9.4g丙烯酸2-乙基己酯、37.5g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1.0g 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250mg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在烧瓶上安装搅拌叶片、盖、冷却管和温度计后,用 氮气置换系统内部(烧瓶内)。然后,边搅拌边在80℃进行5小时聚合。 
此后,在减压下加热聚合溶液而去除溶剂。这样得到了无规共聚物。 
2.2接枝共聚物膜的物性评价 
2.2.1铅笔硬度 
分别在90g氢氟化碳中加入10g各个接枝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进行搅拌制备成溶液。在2片载玻片上涂布该溶液,一个进行常温干燥形成膜。另一个常温干燥后,在120℃进行1小时加热处理而形成膜。 
对于各试片,按照JIS K 5600-5-4进行铅笔硬度试验。 
2.2接枝共聚物膜的物性评价 
2.2.2防锈试验 
分别在98g氢氟化碳中加入2g各个接枝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进行搅拌制备成2%溶液。在宽50mm、长50mm、厚5mm的铁(Fe含量在99%以上)上涂布该溶液,一个进行常温干燥形成膜。另一个常温干燥后,在120℃进行1小时加热处理而形成膜。 
把这样制成的各试片在常温、常压下在5%食盐水中浸渍1小时。浸渍结束后,从食盐水中取出试片,去掉液体,在温度85℃、湿度85%的恒温恒湿箱中放置100小时,观察生锈的情况。 
结果以以下的5个等级进行评价。 
A级:几乎不生锈 
B级:生锈占全体的20%以内 
C级:生锈占全体的20~40% 
D级:生锈占全体的40~70% 
E级:生锈占全体的70%以上 
2.1.4结果 
结果示于表3和表4中。这里,在表和以下的说明中,以“A”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以“B”表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C”表示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D”表示含官能基单体。另外,以A∶B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重量比(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A+B)∶C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量(重量比),以(A+B)∶D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计量∶含官能基单体的量(重量比),以C∶D表示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与含官能基单体的重量比。 
表3 
Figure DEST_PATH_GA20171758200580021083101D00088
表4 
从表3和表4可看出,在实施加热处理时,与仅常温干燥时相比,表面硬度、防锈性能有提高的倾向。特别是,通过含官能基单体以外的单体的重量比相同的接枝共聚物之间的比较(即接枝共聚物12~14和22的比较、接枝共聚物15~17和23的比较、接枝共聚物18和24的比较、接枝共聚物20和25的比较、接枝共聚物21和26的比较),可以确认共聚有含官能基单体的共聚物,由加热处理产生的表面硬度、防锈性能提高的倾向是显著的。 
另外,为了比较,制备和接枝共聚物3几乎相同的单体重量比的无规共聚物,并进行了试验,但在铅笔硬度试验、防锈试验都得到了比接枝共聚物3差的结果。 
如上所述可以知道,本实施方式的接枝共聚物,通过聚合作为第四单体的含官能基单体,进一步进行加热处理,就能够提高表面硬度和防锈性能。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接枝共聚物,通过采用约80~120℃的加热温度,即在远低于通常的氟树脂涂层的烘烤(大约200℃)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可实现表面硬度、防锈性能的提高。因此,即使底材是塑料等不耐热的材质,也可以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接枝聚合物用作为涂层剂,能够赋予表面硬度、防锈性能。 

Claims (6)

1.接枝共聚物,它是对于共聚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而成的干聚合物,接枝聚合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100000的接枝共聚物,
通式(1)
Figure FSB00000010117200011
式中,R1是甲基,R2是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通式(2)
Figure FSB0000001011720001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6~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通式(3)
式中,R4是氢或者甲基,n表示1~12的整数,
所述干聚合物是使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重量比是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85∶15~35∶65的比例进行共聚而得到的,所述干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n按聚苯乙烯换算为10000~50000,
以所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合计量与以所述通式(3)表示的单体量的重量比,处于所述合计量∶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量=95∶5~20∶80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使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共聚。
3.涂层剂,该涂层剂含有对于共聚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而成的干聚合物,接枝聚合以下述通式(3)表示的含氟单体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20000~100000的接枝共聚物,
通式(1)
式中,R1是甲基,R2是碳原子数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通式(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6~18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通式(3)
式中,R4是氢或者甲基,n表示1~12的整数,
所述干聚合物是使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重量比是以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85∶15~35∶65的比例进行共聚而得到的,所述干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n按聚苯乙烯换算为10000~50000,
以所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以通式(2)表示的丙烯酸酯的合计量与以所述通式(3)表示的单体量的重量比,处于所述合计量∶以通式(3)表示的单体量=95∶5~20∶80的范围。
4.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枝共聚物的涂层剂。
5.涂膜的形成方法,它是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层剂形成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在底材上涂布所述涂层剂的涂布工序,以及对已涂布的所述涂层剂实施加热处理的加热工序。
6.涂膜的形成方法,它是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层剂形成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在底材上涂布所述涂层剂的涂布工序,以及对已涂布的所述涂层剂实施加热处理的加热工序。
CN2005800210831A 2004-07-06 2005-06-28 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2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9779/2004 2004-07-06
JP2004199779 2004-07-06
PCT/JP2005/011821 WO2006003885A1 (ja) 2004-07-06 2005-06-28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コーティング膜の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2976A CN1972976A (zh) 2007-05-30
CN1972976B true CN1972976B (zh) 2011-04-13

Family

ID=3578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108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2976B (zh) 2004-07-06 2005-06-28 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22137B2 (zh)
KR (1) KR101159536B1 (zh)
CN (1) CN1972976B (zh)
WO (1) WO20060038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3133B2 (en) * 2007-12-21 2011-04-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atings and methods for particle reduction
JP5874071B2 (ja) * 2014-07-23 2016-03-01 株式会社野田スクリーン 硫化防止コーティング剤
JP5849250B1 (ja) * 2014-07-23 2016-01-27 株式会社野田スクリーン 硫化防止コーティング剤
JP6371992B2 (ja) * 2015-01-22 2018-08-15 株式会社野田スクリーン 硫化防止コーティング剤
JP6371991B2 (ja) * 2015-01-22 2018-08-15 株式会社野田スクリーン 硫化防止コーティング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54A (zh) * 1994-06-28 1996-06-12 罗姆有限公司 用于表面涂饰的基于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接枝聚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3183A (en) * 1980-05-21 1981-12-15 Asahi Glass Co Ltd Highly durable water- and oil-repellant
JPS57180680A (en) * 1981-05-01 1982-11-06 Asahi Glass Co Ltd Water- and oil-repellant excellent in film formability at low temperature
US5314959A (en) * 1991-03-06 1994-05-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Graft copolymers containing fluoroaliphatic groups
JPH06192342A (ja) * 1992-12-25 1994-07-12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コアシェル型含フッ素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25490A (ja) * 1994-02-10 1995-08-22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架橋ポリマー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03536A (ja) * 1997-04-24 1998-11-13 Seimi Chem Co Ltd 半田用フラックス這い上がり防止剤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54A (zh) * 1994-06-28 1996-06-12 罗姆有限公司 用于表面涂饰的基于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接枝聚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6-192342A 1994.07.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2137B2 (ja) 2013-01-16
JPWO2006003885A1 (ja) 2008-04-17
CN1972976A (zh) 2007-05-30
KR101159536B1 (ko) 2012-06-26
KR20070038972A (ko) 2007-04-11
WO2006003885A1 (ja) 200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0754B2 (en) Aqueous polymer dispersion for barrier coating
US10023759B2 (en) Aqueous dispersion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US8772386B2 (en) Copolymer dispersion for water whitening resistant coatings
CN1972976B (zh) 接枝共聚物、涂层剂、以及涂膜的形成方法
EP3315578B1 (en) Water repellen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 repellent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AU2004203178B2 (en) Aqueous multistage emulsion polymer composition
KR101502710B1 (ko) 아크릴-불소 복합 중합체 입자
JP2002105152A (ja) フッ素塗料用含フッ素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EP1428860A1 (en) Antifogging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coated therewith
JP4907442B2 (ja) 水性樹脂組成物
PT1325088E (pt) Dispersão aquosa de partículas de um polímero de adição.
JPH09267034A (ja) 消泡性ノニオン系高分子界面活性剤及びその用途
AU2017412145A1 (en) Aqueous polymer dispersion
JPWO2013115197A1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撥水撥油剤組成物
JP2003073611A (ja) 水系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CN1443819A (zh) 聚合物组合物和用于其制备的单体组合物
JPH06287478A (ja) 油面防錆性水分散樹脂組成物
JP7207922B2 (ja) 共重合体および撥水撥油剤
US20230002634A1 (en) Novel binder composition
KR20040011551A (ko) 수성수지분산체, 그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JP4691755B2 (ja) 被覆用組成物及び表面被覆材料
JPH02107678A (ja) 熱交換器フィン用被覆組成物
JP2016023277A (ja) 硫化防止コーティング剤
JPH04285678A (ja) 被覆用共重合体及び被覆用組成物
JPH0860117A (ja) 架橋型アクリル系感圧接着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07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Nodashi Cl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Noda Makobayashi Limited by Share Ltd

Co-applicant before: NI materials, Limited by Share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