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9462B - 收发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收发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9462B
CN1969462B CN200480043352XA CN200480043352A CN1969462B CN 1969462 B CN1969462 B CN 1969462B CN 200480043352X A CN200480043352X A CN 200480043352XA CN 200480043352 A CN200480043352 A CN 200480043352A CN 1969462 B CN1969462 B CN 1969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transceiver module
optical cable
casing
mess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433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9462A (zh
Inventor
泷泽茂幸
大工原治
伊藤猛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ompon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Compon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Component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Component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9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9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9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94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收发器模块,能够在低成本实现需要高速通信、但短距离通信足够时所需的要求。收发器模块具有重新定时器(11)、控制单元(12)、参考时钟生成单元(13)、电源单元(14)和CX4接口(15)。重新定时器(11)通过XAUI(10千兆位媒体独立接口)接口(22)连接到收发单元(Tx/Rx)(21),以及通过CX4(10GBASE-CX4)接口(15)连接到与平衡传输缆线(150)的一端连接的另一设备。

Description

收发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收发器模块,尤其涉及与最大传送速率为10Gbps(千兆位每秒)的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相容的收发器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和进一步扩大传输距离。在网络上传送的信号正从电信号变成光信号。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第2002-328269号中公开了一种光收发器模块,作为使用光信号、具有大容量、和进行高速通信的通信设备。图1例示了基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模块90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光收发器模块900具有外壳901、端板902、两个光连接器903、PCB(印刷电路板)连接器904和导轨905。光收发器模块900借助于导轨905连到诸如服务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开关,路由器等)的信息处理设备(下文称为主设备)上。 
PCB连接器904是所谓的直插式连接器,并直接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系统板)耦合。PCB连接器904被配置成与通用XAUI(10千兆位连接单元接口)相容。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光收发器模块900通过XAUI与信息处理设备耦合。 
在外壳901中,配备了在图1中未示出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从信息处理设备馈入的数据在发送器中被转换成光信号并传送到与光连接器903耦合的光缆(在图1中未示出)。另外,从光缆馈入的光信号在接收器中被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PCB连接器904馈送到信息处理设备。 
但是,诸如上述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发送或接收光信号的通信设备与发送或接收电信号的通信设备相比,存在价格昂贵和缺乏通用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光通信中达到的技术要求,尤其是传输距离不一定总是必需的,并且,存在如果在构建诸如LAN(局域网)或WAN(广域网)的系统时,在建筑物的中心区配备了诸如服务器设备的信息处理设备,则电通信就能解决问题的情况。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就是在考虑了上述情形之后作出的。本发明提供了能够进行高速通信,并在短距离通信足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满足成本适中要求的收发器模块。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最好提供包括平衡传输连接器、直插式连接器和收发器部分的收发器模块。平衡传输电缆可连到连接器上并可从连接器上卸下。直插式连接器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并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与电缆和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以及从与电缆和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如果使用具有8对接线端的电缆,也就是具有8对用于平移传输的对线的电缆,则可以使用便宜的元件和通信媒体。这是因为,用于电信号的元件和电缆与用于光信号的那些相比较便宜。另外,允许相对高速通信的10千兆位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遵从IEEE802.3z 10GBASE-CX4标准。根据该遵从性,可以使用具有8对用于平移传输的对线的电缆。因此,采用这种遵从性可以实现高速通信。 
在收发器模块中,收发器部分可以通过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10千兆位连接单元接口与信息处理设备耦合,以及可以通过遵从IEEE802.3z 10GBASE-CX4标准的CX4接口与其它部件耦合。将收发器模块与其它部件耦合的接口可以是遵从IEEE802.3z 10GBASE-CX4标准的CX4接口。因此,可以通过相对高速通信工具将收发器模块与其它部件耦合。另外,将收发器模块与其它部件耦合的接口可 以是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XAUI(10千兆位连接单元接口)接口。因此,可以通过相对高速通信工具将收发器模块与其它部件耦合。如上所述,可以利用相对高速接口,通过相对高速通信工具将信息处理设备与其它部件耦合。 
收发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收发器部分的控制部分。并且,控制部分可以根据通过直插式连接器从信息处理设备馈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收发器部分。也就是说,收发器模块中的收发器部分可以被配置成可从主设备方控制。 
收发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电力至少提供给收发器部分的电源部分。并且,所述电源部分可以根据通过直插式连接器从信息处理设备供应的电源电压来提供电力。也就是说,电力可以从主设备方提供给收发器模块。 
收发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生成参考时钟的参考时钟生成部分。并且,收发器部分可以从从平衡传输连接器馈入的信号中检测时钟。收发器部分可以调整从信息处理设备馈入的位范围与从参考时钟生成部分馈入的参考时钟之间的边缘定时,可以与其它部件同步,并可以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最好提供包括平衡传输连接器、直插式连接器、收发器部分、检测部分和电力提供部分的收发器模块。平衡传输连接器与电缆和光缆电或光耦合,电缆具有信号端和接地端,光缆具有光电转换部分、信号端和接地端并用于平衡传输。直插式连接器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和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与电缆或光缆和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以及从与电缆或光缆和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检测部分检测与平衡传输连接器耦合的缆线是否是电缆。如果缆线是电缆,则电力提供部分将电力提供给电缆。由于收发器模块可以检测与平衡传输连接器耦合的缆线是否是电缆,收发器模块可以独自对光缆和电缆两者作出响应,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电力。 
在收发器模块中,检测部分可以根据接地端上的电位来检测缆线是否是电缆。 
在收发器模块中,电力提供部分可以通过接地端之一将电力提供给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最好提供包括连接器、直插式连接器、收发器部分、锁闩部分、楔块部分和用于操纵楔块部分的杠杆的收发器模块。平衡传输连接器与电缆电耦合或与光缆光耦合,直插式连接器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并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与电缆或光缆和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并从与电缆或光缆和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锁闩部分从收发器模块机壳的侧面伸出。楔块部分使锁闩部分容纳在机壳内。杠杆被配置成与楔块部分整合在一起。当杠杆沿着收发器模块的拔出方向滑动时,楔块部分将锁闩部分推入机壳中。因此,可以防止连接收发器模块时不经意的脱离。另外,用简单的配置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收发器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使杠杆返回到正常状态的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最好提供包括连接器、直插式连接器、收发器部分、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凸锁定机构和凹锁定机构的收发器模块。连接器与电缆电耦合或与光缆光耦合,直插式连接器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并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与电缆或光缆以及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从与电缆或光缆以及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形成收发器模块的外壳。凸锁定机构配备在第一机壳上。凹锁定机构配备在第二机壳上。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由于至少部分机壳是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的,可以减轻收发器模块的重量,可以提高收发器模块的制造精度或生产率,以及可以提供成本适中的收发器模块。 
在收发器模块中,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的第一机壳和第 二机壳可以经过拉制工艺处理,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容纳在外壳中的表面安装部件相接触。由于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的机壳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容纳在外壳中的表面安装部件相接触,可以使在表面安装部件中生成的热量得到有效散发。 
在收发器模块中,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可以具有暴露至少部分容纳在外壳中的表面安装部件的气孔。由于暴露至少部分表面安装部件,可以散发在表面安装部件中生成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最好提供包括插座、光电转换部分、外接连接器、第一内接连接器和板件的平衡传输连接器。光缆可连到插座上并可从插座上卸下。光电转换部分配备在插座的底部。外接连接器可与外部设备连接。第一内接连接器配备在与光电转换部分相反的插座的另一面上。板件在它的一端具有直插式第一连接器。当将第一连接器插入第一内接连接器中时,板件和光电转换部分相互电耦合。可以线性排列插座、光电转换部分和板件,并可以减小平衡传输连接器的厚度。 
在平衡传输连接器中,外接连接器和板件可以通过直角SMT(表面安装技术)型连接器电耦合。 
在平衡传输连接器中,外接连接器和板件可以通过钳位SMT型连接器电耦合。 
在平衡传输连接器中,配备在板件上的信号线的给定阻抗对于差分信号可以是100欧姆。 
平衡传输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容纳光电转换部分和板件的机壳。并且,该机壳可以是金属的。因此,可以改善电特性。 
平衡传输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平衡传输连接器固定在外部设备上的具有螺旋形状的固定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平衡传输连接器不经意地与外部设备脱离。 
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进行高速通信,并在短距离通信足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满足成本适中要求的收发器模块。 
附图说明
将参照如下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例示了基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模块900的透视图; 
图2例示了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的示意性外貌的透视图; 
图3A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顶视图(朝负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3B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侧视图(朝X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和图3C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底视图(朝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 
图4A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前视图(朝Y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4B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后视图(朝负Y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和图4C例示了沿着如图3A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例示了按照第一实施例,要与平衡传输连接器103耦合的平衡传输缆线150的结构; 
图6例示了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的分解图; 
图7A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透视图,图7B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前视图(朝负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7C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侧视图(朝X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和图7D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后视图(朝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 
图8A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透视图,图8B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前视图(朝负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8C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侧视图(朝X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和图8D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后视图(朝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 
图9例示了示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的电路配置的方块图; 
图10例示了XAUI接口22的引脚的使用例子; 
图11例示了CX4接口15的使用例子; 
图12例示了示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200的电路配置的方块图; 
图13例示了按照第二实施例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的透视图; 
图14例示了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的电路配置的方块图; 
图15例示了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300的示意性外貌的透视图(正常状态); 
图16例示了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300的示意性外貌的透视图(解锁状态); 
图17例示了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300的分解图; 
图18A和图18B例示了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楔块304和锁闩302的操作; 
图19例示了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400的分解图; 
图20例示了示出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1例示了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50的结构; 
图22A和22B例示了按照第六实施例的平衡传输连接器的透视图;以及 
图23例示了另一个平衡传输连接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描述。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加以详 细描述。第一实施例具体涉及与最大传送速率为10Gbps的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相容的收发器模块。收发器模块可以与如后所述的平衡传输缆线150(参照图5)耦合,并允许在诸如服务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等的信息处理设备(主设备)之间发送或接收数据。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面提及的那些,在不偏离适当和明晰含义的情况下,容许修改、改变和变化。 
图2例示了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的示意性外貌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收发器模块100具有外壳101、端板102、平衡传输连接器103、PCB接线端104和接地端106。 
外壳101容纳在其上具有如后所述的内部电路等的印刷电路板(下文称为PCB)。PCB 113(参照图6)和内部电路将参照图9加以描述。 
端板102是配备在外壳101的一个侧面上,尤其是当在信息处理设备上实现收发器模块100时使信息处理设备主体暴露在外面的外壳101的一个面上的外机壳。端板102也被称为前端板。在下文中,将信息处理设备称为主设备。将收发器模块100的插入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Y方向垂直并与PCB  113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Z方向。 
要与平衡传输缆线150(参照图5)耦合的平衡传输连接器103配备在端板102的中央部分。也就是说,平衡传输连接器103具有平衡传输缆线150可连到其上并可从其上卸下的结构。平衡传输连接器103可以遵从IEEE802.3z 10Gbase-CX4等的接口标准。后面将详细给出连接器103的形状。 
在其上具有内部电路的PCB 113的一部分从外壳101伸出。伸出部分具有将收发器模块100与主设备电耦合的PCB接线端104。PCB接线端104就是所谓的直插式连接器,它可连到配备在主设备母板上的连接器上并从配备在主设备母板上的连接器上卸下。也就是说,当将收发器模块100连到主设备的固定插槽上时,配备在母板上的连接器与收发器模块100的PCB接线端104电耦合。PCB接线端104可 以遵从IEEE802.3ae XAUI(10千兆位连接单元接口)标准。 
除了PCB接线端之外,当将收发器模块100连到主设备上时,接地端106与配备在主设备中的地线电耦合。因此,可以将外壳101和其它构件接地。 
接着,参照附图对收发器模块100的外部结构加以详细描述。图3A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顶视图(朝负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3B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侧视图(朝X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3C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底视图(朝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4A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前视图(朝Y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4B例示了收发器模块100的后视图(朝负Y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4C例示了沿着如图3A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3A到图3C和图4A到图4C所示,收发器模块100具有第一机壳111、第二机壳112、PCB 113、端板102、平衡传输连接器103、PCB接线端104、接地端106、导轨117、组装螺丝119和固定螺丝120。 
第一机壳111和第二机壳112形成外壳101。PCB 113容纳在组装在一起的第一机壳111和第二机壳112之中。PCB 113是如上所述,在其上具有内部电路的板件。 
在第二机壳112中,与收发器模块100插入主设备的方向平行地配备导轨117。另一方面,在要插入收发器模块100的插槽中,配备了要与导轨117啮合的导轨槽。因此,当将收发器模块100插入主设备中时,导轨117沿着导轨槽滑动,将收发器模块100引导到常规位置。并且,使PCB接线端104插入主设备中配备在插槽底端的连接器中。 
固定螺丝120是当收发器模块100连到主设备上时固定收发器模块100的螺丝。也就是说,在主设备的给定位置上配备了螺丝孔。当将收发器模块100插入固定插槽中并将固定螺丝120安装在螺丝孔中时,收发器模块100被固定在主设备上。 
另外,这里省略了对端板102、平衡传输连接器103、PCB接线 端104和接地端106的描述,因为上面已经给出了描述。组装螺丝119将在后面参照图6加以描述。 
接着,参照图5对要与平衡传输连接器103耦合的平衡传输缆线150的结构加以描述。如图5所示,平衡传输缆线150包括外壳151、平衡传输连接器主体152、平衡传输插头(阴)153、电缆154和啮合槽155。啮合槽155将在后面加以描述。 
平衡传输连接器主体152是在外壳151的前端侧(收发器模块100侧)实现的。平衡传输插头(阴)153在外壳151的前端伸出。电缆154从外壳151的后端延伸。 
平衡传输插头(阴)153是要与上述平衡传输连接器103(尤其,平衡传输插头(阳)130)啮合的连接单元。因此,平衡传输插头(阴)153可以遵从IEEE802.3z 10GBASE-CX4等的接口标准。 
接着,参照例示在图6中的分解图对收发器模块100的另一种结构加以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收发器模块100具有第一机壳111、第二机壳112、PCB 113、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端板102和内盖118。 
在其上具有内部电路的PCB 113具有小孔。另外,第二机壳112具有螺丝孔123。借助于组装螺丝115将PCB 113固定在第二机壳112的给定位置上。当在固定了PCB 113之后用第一机壳111封住第二机壳112的开口侧时,PCB 113被容纳在外壳101之中。 
如上所述,PCB接线端104配备在PCB 113的一个端部,即,要插入PC的端部。相反,在PCB 113的另一个端部,即,配备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端部上,配备了要与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金属模耦合的内接线端114。 
平衡传输连接器103是具有要与平衡传输插头(阴)153啮合的平衡传输插头(阳)130的单元。因此,当将平衡传输插头(阳)130插入平衡传输插头(阴)153中时,平衡传输插头(阳)130与在平衡传输插头(阴)153上形成的金属模电耦合。 
在将第一机壳111、第二机壳112、PCB 113、平衡传输连接器 103组装在一起之后,用端板102封住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一侧。端板102具有小孔121。另外,第二机壳112具有螺丝孔122。用组装螺丝119将端板102固定在第二机壳112的给定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端板102和第二机壳112之间配备内盖118,则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并可以增加收发器模块100的强度。 
如上所述,接地端106配备在将收发器模块100引导到常规位置的导轨117上。另一方面,上述主设备的导轨槽用作地线。因此,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则可以将与接地端106耦合的部件接地。 
并且,如上所述,端板102至少具有两个小孔124。另一方面,在主设备中在与小孔124相对应的位置上配备了螺丝孔。因此,当将固定螺丝120插入小孔124中并将固定螺丝120安装在主设备中的螺丝孔中时,可以将收发器模块100固定在主设备上。 
接着,参照图7A到图7D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结构加以描述。图7A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透视图。图7B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前视图(朝负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7C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侧视图(朝X方向看过去的外貌)。图7D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后视图(朝Z方向看过去的外貌)。 
如图7A到图7D所示,平衡传输连接器103具有平衡传输插头(阳)130、啮合爪131、固定部分132和内接线端133。 
如上所述,平衡传输插头(阳)130是要与平衡传输缆线150的平衡传输插头(阴)153耦合形成电连接的单元。当啮合爪131与平衡传输缆线150的啮合槽155啮合时,将平衡传输缆线150固定在收发器模块100上。固定部分132确定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相对于由第一机壳111和第二机壳112形成的外壳101的位置,并固定平衡传输连接器103。当内接线端133与PCB 113的内接线端114接触时,内接线端133形成电连接。 
图8A到图8D例示了平衡传输连接器103的另一种结构。如图8A到图8D所示的结构几乎与如图7A到图7D所示的结构相同。固定部分132A的形状与如图7A到图7D所示的固定部分132的形状不 同。因此,可以多种多样地改变平衡传输连接器103。 
接着,参照附图对收发器的电路配置,也就是说,安装在PCB 113上的内部电路的配置加以描述。 
图9例示了示出收发器模块100的电路配置的方块图。如图9所示,收发器模块100具有重新定时器11、控制部分12、参考时钟生成部分13、电源单元14和CX4接口15。收发器模块100通过XAUI接口(10千兆位连接单元接口)22与主设备中的收发器部分(Tx/Rx)21耦合,并通过CX4接口15与耦合到平衡传输缆线150一端的其它部件耦合。另外,上述在PCB 113上形成的内部电路由重新定时器11、控制部分12、参考时钟生成部分13、电源单元14和CX4接口15组成。 
配备在主设备方的收发器部分(Tx/Rx)21是实现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XGXS(10千兆位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扩充子层)的设备。也就是说,收发器部分(Tx/Rx)21是开发用于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10千兆位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的应用之一,并用于XGMII(10千兆位媒体独立接口)设备与XAUI设备之间的连接。XGMII设备是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应用之一,是156 MHz的DDR(双数据速率)互连接口,是同时的,具有小的范围,并支持10千兆位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和PHY(物理层)设备的接口。 
重新定时器11从通过平衡传输连接器103从主设备馈入的信号中检测时钟。重新定时器11调整从主设备输入的数据的位范围与从参考时钟生成部分13输入的参考时钟之间的边缘定时,并与由电缆154形成的网络同步。重新定时器11将从配备在主设备方的收发器部分(Tx/Rx)21输入的数据发送到与平衡传输缆线150的另一端耦合的另一个部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与网络同步的电路称为同步电路(规范化)11a。重新定时器11将从网络馈入的数据输出到主设备中的收发器部分(Tx/Rx)21。 
重新定时器11通过XAUI接口22与收发器部分(Tx/Rx)21耦 合。如上所述,XAUI接口22是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应用之一,是使引脚数减少的高速互连。作为参考,图10例示了XAUI接口22的引脚的使用例子。 
如图10所示,XAUI接口22具有具有70个引脚的连接器形状。第1引脚到第35引脚用于控制信号的输入端,以便控制收发器模块100的电源单元和诸如控制部分12的其它部件。第36引脚到第70引脚用于输入或输出目标数据。参照输入或输出数据的引脚,即,第36引脚到第70引脚可清楚看出,数据被输入作为8对差分信号。 
另一方面,重新定时器11通过CX4接口15与网络耦合。也就是说,平衡传输连接器103和平衡传输缆线150都遵从10GBASE-CX4标准。作为参考,图11例示了CX4接口15的使用例子。 
如图11所示,CX4接口15具有8对用于输入或输出目标数据的引脚(S1+到S8+和S1-到S8-)。在8对引脚之间分别配备了9个引脚(G1到G9)。这9个引脚主要用于接地端。S1(+,-)引脚到S8(+,-)引脚用于信号端,并分别对应于第65和64引脚、第62和61引脚、第59和58引脚、第56和55引脚、第51和50引脚、第48和47引脚、第45和44引脚、和第42和41引脚。也就是说,平衡传输缆线150通过8对缆线发送作为差分信号的目标数据。 
回头参照图9,控制部分12根据控制信号,譬如,MIDO信号、MDC信号、或从主设备馈入的其它信号,来控制重新定时器11。另外,参考时钟生成部分13生成用于与网络同步的参照时钟,并将参照时钟输入到控制部分12。因此,控制部分12根据参考时钟来操作重新定时器11并控制重新定时器11,以便发送或接收数据。 
另外,电源单元(热交换控制)14将通过XAUI接口22从主设备馈入的电源电压Vcc供应给收发器模块100。 
按照本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进行高速通信,并在短距离通信足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满足成本适中要求的收发器模块。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例加以详细描述。在下文中,与第一 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和配置具有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另外,未指明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在第一实施例中,只关注电信号。与此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关注电信号和光信号两者。另外,收发器模块200的结构与收发器模块10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它的详细描述。下面对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特征部分的电路配置加以描述。 
图12例示了示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200的电路配置的方块图。如图1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200具有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如图9所示的收发器模块100相同的配置以及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 
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检测与平衡传输连接器103耦合的缆线(电线/光缆154)的类型。也就是说,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检测缆线的类型是电缆还是光缆。但是,不可以将具有常规形状的光缆与平衡传输连接器103耦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如图13所示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 
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在平衡传输连接器主体252的一端上具有与平衡传输缆线150相同的平衡传输插头(阴)153,并在平衡传输连接器主体252的另一端上具有要插入光缆254的光缆插座255。将具有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转换部分256安装在光缆插座255上。因此,将电信号转换成光线,或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缆插座255和光电转换部分256一般安装在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中的板件上。由于这个原因,使光缆插座255的一部分和光电转换部分256的一部分暴露在外壳251的外面,以便使整个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小型化。 
接着,参照图14对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的电路配置加以描述。如图14所示,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具有检测电路26a和电力提供电路26b。 
检测电路26a具有与电路AND1、由比较器COMP1和COMP2形成的差分电路261、电阻R2-R5和电容器C1。电容器C1提供用于滤出射频背景。 
检测电路26a与CX4接口15的接地端之一耦合。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检测电路26a与接线端G7(Type_SENCE)耦合的情况。当电缆与CX4接口15耦合,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的平衡传输缆线150与平衡传输插头(阳)130耦合时,接线端G7与平衡传输缆线150中的地GND耦合。如果与地GND耦合之前,平衡传输插头(阳)130中的导体阻值和平衡传输缆线150中的导体阻值的总阻值等于Rc,则如图14所示的A点上的电位等于Vcc×(Rc/(R2+Rc))。由于导体阻值的总阻值与电阻R2的阻值相比太小,A点上的电位近似等于零。 
A点上的电位被施加到比较器COMP1的反相输入端(-)和比较器COMP2的非反相输入端(+)上。另一方面,参考电压Vcc×((R4+R5)/(R3+R4+R5))(将这个值称为参考电压1)被施加到比较器COMP1的非反相输入端(+)上。参考电压Vcc×(R5/(R3+R4+R5))(将这个值称为参考电压2)被施加到比较器COMP2的反相输入端(-)上。 
在上述的配置中,由于A点上的电位小于参考电压1,比较器COMP1的输出是“高”电平。相反,由于A点上的电位小于参考电压2,比较器COMP2的输出是“低”电平。将比较器COMP1和COMP2的输出馈入与电路AND1中。由于比较器COMP1和COMP2的输出分别是“高”电平和“低”电平,与电路AND1的输出是“低”电平。因此,电源开关电路262断开,不将电力提供给接线端G8。 
接着,对与平衡传输连接器250耦合的情况加以描述。接线端G7通过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中的电阻Ro与地GND耦合。假设电阻Ro的阻值遵从如下方程“R5/((R3+R4+R5)<Ro/(R2+Ro)<(R4+R5)/(R3+R4+R5)”。在这种情况下,A点的电位用如下方程“Vcc×(Ro/(R2+Ro))”表示。该电位低于参考电压1,并且比较器COMP1的输出是“高”电平。另外,A点上的电位高于参考电压2。并且,比较器COMP2的输出是“高”电平。因此,与电路AND1的输出是“高”电平。其结果是,电源开关电路262接通,将电力提供给接线 端G8。 
接着,对没有构件与平衡传输插头(阳)130啮合,也就是说,接线端G7开放的情况加以描述。当接线端G7开放时,电源电压Vcc通过电阻R2施加到A点上,A点上的电位几乎等于电压电压Vcc。在这种情况下,A点上的电位高于参考电压1,并且比较器COMP1的输出是“低”电平。相反,由于A点上的电位高于参考电压2,比较器COMP2的输出是“高”电平。因此,与电路AND1的输出是“低”电平。其结果是,电源开关电路262断开,不将电力提供给接线端G8。这是为了达到安全目的的过程。 
这里,在表1中给出了检测/电力提供电路26上TYPE_SCENE的输入电压、比较器COMP1和COMP2以及与电路AND1的输出电压、和电源开关电路262的开关状态之间的关系。 
表1 
Figure G04843352X20061219D000161
如表1所示,只有当TYPE_SENCE的输入电压高于参考电压1(例如,0.8V)和低于参考电压2(例如,2.4V)时,电源开关电路262才接通。 
按照本实施例,收发器模块100能够检测与收发器模块200耦合的缆线的类型并能够根据类型进行操作。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加以描述。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和配置具有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另外,未指明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相同。 
图15例示了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300的示意性外貌的透视图。如图15所示,收发器模块300具有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相同的结构,并具有分离杠杆301和锁闩302。 
当收发器模块300连到主设备的插槽上并且锁闩302与插槽导轨的凹槽啮合时,锁闩302将收发器模块300锁在主设备上。锁闩302防止收发器模块300不经意与主设备分离。当锁闩302容纳在收发器模块300的主体中时,分离杠杆301解除收发器模块300的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收发器模块300具有这样的结构,当向前,即,沿着从主设备拉出收发器模块300的方向拉分离杠杆301时,锁闩302被容纳在收发器模块300中。在下文中,如图15所示的分离杠杆301的状态是锁定状态或正常状态。并且如图16所示的分离杠杆301的状态是解锁状态。 
图17例示了收发器模块300的分解图。如图17所示,收发器模块300具有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100相同的部件和形成分离杠杆301的杠杆构件301a和301b。也就是说,分离杠杆301由杠杆构件301a和301b形成。除了那些之外,收发器模块300还具有弹簧313和具有锁闩302的金属件303。 
在杠杆构件301a上提供臂311。臂311具有凹槽311a和啮合件311b。弹簧313与凹槽311a啮合。在组装好之后,弹簧313插在啮合件311b和端板102之间,并操作使得分离杠杆301返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除非拉出来,分离杠杆301总是保持在锁定状态。 
另外,在臂311的顶端配备了如后所述的楔块304。楔块304与分离杠杆301联动地滑动。 
与配备锁闩302的金属件303端部相反的另一侧形成U形。具有U形的部分用作弹簧。 
接着,参照图18A和图18B对楔块304和锁闩302的操作加以描述。图18A例示了沿着A-A线截取的处在锁定状态的收发器模块300的剖视图。图18B例示了沿着A-A线截取的处在解锁状态的收发器模块300的剖视图。 
如图18A所示,当收发器模块300被锁定时,金属件303的一侧(锁闩302这一侧)未受到来自楔块304的负荷。因此,锁闩302伸到收发器模块300的主体之外。另一方面,当分离杠杆301朝负Y方向滑动时,楔块304跟着滑动。迫使金属件303的锁闩302的侧端进入收发器模块300中。因此,使锁闩302容纳在收发器模块300的主体中(解锁状态)。 
按照本实施例,可以防止收发器模块不经意与主设备分离。 
(第四实施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加以描述。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和配置具有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另外,未指明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之一相同。 
配备在收发器模块中的板件上的芯片部件会散发出热量。由于这个原因,收发器模块一般通过压铸形成,因为这样可以在收发器模块的机壳上形成叶片(鳍状物)。但是,通过压铸形成的机壳既比钢板重又比钢板贵,并且,与钢板相比,存在较差的尺寸精度。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利用电信号的收发器模块在电力消耗方面要优于利用光信号的传统收发器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将冲压部件用于收发器模块的机壳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形成外壳的机壳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可以提供尺寸缩小和重量减轻、并以适中成本使制造精度和生产率得到提高的收发器模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简单的组装机械,以便容易地组装收发器模块的机壳。在这种情况下,使生产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图19例示了按照第四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400的分解图。如图19所示,收发器模块400具有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收发器模块相同的结构,除了用第一机壳401取代第一机壳111之外。第一机壳401是冲压钢板。第一机壳401直接或间接与安装在PCB上的表面安装部件,尤其是散热器411耦合。另外,在第一机壳401中还配备了气孔402,使散热器411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收发器模块400之外。并且,在第 一机壳401上配备了凸锁定机构403。当锁定机构403与配备在第二机壳112上的凹锁定机构412啮合时,第一机壳401被固定在第二机壳112上。锁定机构403用作弹簧。当与锁定机构412啮合时,弹簧将发生形变。 
按照本实施例,可以提高容易组装、尺寸缩小和重量减轻、并以适中成本使制造精度和生产率得到提高的收发器模块。 
尽管上面对通过压制工艺形成的形成收发器模块400外壳的第一机壳401和第二机壳112作出描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配置。第一机壳401或第二机壳112也可以通过模制工艺形成。但是,金属化通过模制工艺形成的机壳,以便提高机壳的电特性。 
(第五实施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加以描述。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例到第四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和配置具有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另外,未指明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到第四实施例之一相同。 
在按照第二实施例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中,光电转换部分256和光缆插座255被安装在配备在外壳251中的板件上,并且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250的主体被配置得较厚。在第五实施例中,光电转换部分256和光缆插座255被配备在板件的端部,并且,使主体的厚度变薄。 
图20例示了示出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图20例示了在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的主表面是水平面,并沿着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和沿着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的长度方向切下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如图20所示,在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中,板件511、光电转换部分256和光缆插座255容纳在由第一机壳501和第二机壳502形成的外壳中。光电转换部分256和光缆插座255被组装成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光电转换部分256的接收和发送表面被安排在光缆插座255的底部。 
在光电转换部分256的后面,即,与配备了光缆插座255的那一面相反的侧面配备了要插入板件511的内耦合连接器512。也就是说,板件511的一个端部具有直插式的连接器形状。将该端部插入配备在光电转换部分256后面的内耦合连接器512中。另外,板件511被配置成信号线的特征阻抗对于差分信号是100欧姆。 
另外,与配备了光电转换部分256的端部相反的板件511的另一个端部也具有所谓直插式的连接器形状。该端部被配置成插入与内耦合连接器整合在一起形成的插头构件(凸构件)513中。插头构件(凸构件)513也被称为外耦合连接器。下面对该配置加以详细描述。 
如图11所示,其间具有绝缘体的信号触头被垂直安排在插头构件(凸构件)513的外耦合连接器侧,并具有在穿过绝缘体的水平方向上在两侧配备接地触头的形状。另一方面,插头构件的内耦合连接器侧具有直角SMT(表面安装技术)型的形状,以及具有钳位SMT型的形状。 
与上面的配置一样,可以如所示排列光缆插座255、光电转换部分256、板件511和插头构件(凸构件)513,并可以减小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的厚度。 
图21例示了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50的结构。如图21所示,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50具有与如图20所示的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500相同的结构。内耦合连接器512未配备在中央,而是配备在光电转换部分256后面的中央的下侧(图20中的下侧)。在这种结构中,板件511通过形成L形的金属件与插头(阳)构件553电耦合。 
可以通过柔性板等耦合板件511和插头(阳)构件553。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受柔性板弯曲半径的限制,传输路径变得更长,因此,可能使传输损耗增加。另外,需要用于柔性板的弯曲半径的空间,因此,可能使设备尺寸增大。并且,存在柔性板弯曲所引起的折射影响信号特性的情况。因此,板件511最好通过形成L形的金属件与插头(阳)构件553电耦合。 
另外,容纳光电转换部分256和板件511的第一机壳501和第二 机壳502最好由金属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消除外生噪声并提高电特性。 
(第六实施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加以描述。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例到第五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和配置具有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另外,未指明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到第五实施例之一相同。 
在第六实施例中,将对固定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收发器模块和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包括平衡传输连接器)的结构加以描述。 
图22A和22B例示了按照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图22B例示了如图22A所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2A和22B所示,在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配备了平衡传输插头(阴)153的那个部分的两侧,配备了要与配备在收发器模块中并具有钩形的啮合部分啮合的凹啮合部分601。因此,可以固定两者,并可以防止两者不经意地分离。 
另外,上述结构可以像图23所示那样是螺旋型的固定部分602。 
第一实施例到第六实施例只是一些例子。本发明不局限于那些实施例。另外,应该体会到,本发明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适当和明晰含义的情况下容许修改、改变和变化。 

Claims (13)

1.一种与信息处理设备耦合的收发器模块,包括:
平衡传输连接器,能够有选择地与平衡传输缆线和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耦合,
所述平衡传输缆线具有信号端、接地端和与这些端耦合的电缆,并且所述平衡传输缆线与其它部件耦合,
所述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具有信号端、接地端、执行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部分、在其上安装所述光电转换部分的光缆插座,并且所述光缆平衡传输连接器与所述其它部件耦合;
直插式连接器,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并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
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和与电缆或光缆耦合的其它部件,并从信息处理设备和与电缆或光缆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
检测部分,检测与平衡传输连接器耦合的缆线是电缆还是光缆;以及
电力提供部分,如果缆线是光缆,则将电力提供给所述光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收发器部分通过遵从IEEE802.3ae标准的10千兆位连接单元接口与信息处理设备耦合,以及通过遵从IEEE802.3z 10GBASE-CX4标准的CX4接口与所述其它部件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模块,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收发器部分的控制部分,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根据通过所述直插式连接器从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收发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模块,进一步包括将电力提供给至少所述收发器部分的电源部分,
其中,所述电源部分根据通过所述直插式连接器从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供应的电源电压来提供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模块,进一步包括生成参考时钟的参考时钟生成部分,
其中,所述收发器部分从从平衡传输连接器输入的信号中检测时钟;和
收发器部分调整从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输入的位范围和从参考时钟生成部分输入的参考时钟之间的边缘定时,与其它部件同步,并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器模块,进一步包括:
形成收发器模块的外壳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
配备在第一机壳上的凸锁定机构;
配备在第二机壳上的凹锁定机构,
其中,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器模块,其中,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经过拉制工艺处理,以及直接或间接地与容纳在外壳中的表面安装部件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器模块,其中,通过压制工艺或模制工艺形成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具有暴露容纳在外壳中的表面安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气孔。
9.一种收发器模块,包括:
平衡传输连接器,与电缆电耦合或与光缆光耦合,
所述电缆具有信号端和接地端并用于平衡传输,
所述光缆具有光电转换部分、信号端和接地端并用于平衡传输;
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并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的直插式连接器;
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和与电缆或光缆耦合的其它部件,以及从信息处理设备和与电缆或光缆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
检测部分,检测与平衡传输连接器耦合的缆线是电缆还是光缆;以及
电力提供部分,如果缆线是光缆,则将电力提供给所述光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检测部分根据接地端上的电位来检测缆线是电缆还是光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发器模块,其中,所述电力提供部分通过接地端之一将电力提供给光缆。
12.一种收发器模块,包括:
与电缆电耦合或与光缆光耦合的平衡传输连接器,所述光缆具有光电转换部分、信号端和接地端并用于平衡传输;
可连到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并可从信息处理设备的母板上卸下的直插式连接器;
收发器部分,将数据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和与电缆或光缆耦合的其它部件,以及从信息处理设备和与电缆或光缆耦合的其它部件接收数据;
检测部分,检测与平衡传输连接器耦合的缆线是电缆还是光缆;
电力提供部分,如果缆线是光缆,则将电力提供给所述光缆;
从收发器模块的机壳侧面伸出的锁闩部分;
使锁闩部分容纳在机壳中的楔块部分;以及
用于操纵楔块部分的杠杆,
其中:
杠杆被配置成与楔块部分整合在一起;和
当杠杆在收发器模块的拔出方向上滑动时,所述楔块部分将锁闩部分推入机壳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发器模块,进一步包括使杠杆返回到正常状态的弹簧。
CN200480043352XA 2004-06-15 2004-06-15 收发器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9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08335 WO2005125027A1 (ja) 2004-06-15 2004-06-15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624XA Division CN101493553B (zh) 2004-06-15 2004-06-15 平衡传输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9462A CN1969462A (zh) 2007-05-23
CN1969462B true CN1969462B (zh) 2012-03-28

Family

ID=3551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33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9462B (zh) 2004-06-15 2004-06-15 收发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549805B2 (zh)
EP (2) EP2408119A1 (zh)
JP (1) JP4073943B2 (zh)
CN (1) CN1969462B (zh)
WO (1) WO20051250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9469A1 (en) 2004-03-13 2011-06-29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elf-optimizing reservation in time of compute resources
US8782654B2 (en) 2004-03-13 2014-07-15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Co-allocating a reservation spanning different compute resources types
US20070266388A1 (en) 2004-06-18 2007-11-15 Cluster Resour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vanced reservations 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US8176490B1 (en) 2004-08-20 2012-05-08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facing a workload manager and scheduler with an identity manager
CA2586763C (en) 2004-11-08 2013-12-17 Cluster Resour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ystem jobs with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US8863143B2 (en) 2006-03-16 2014-10-14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hybrid compute environment
US9231886B2 (en) 2005-03-16 2016-01-05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imple integration of an on-demand compute environment
ES2614751T3 (es) 2005-04-07 2017-06-01 Iii Holdings 12, Llc Acceso bajo demanda a recursos informáticos
JP4713384B2 (ja) * 2006-03-29 2011-06-2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
DE202006006359U1 (de) * 2006-04-20 2006-07-13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Potentialfreie Gehäusedurchführung
JP2008257094A (ja) * 2007-04-09 2008-10-23 Hitachi Cable Ltd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パッチケーブル
US8041773B2 (en) 2007-09-24 2011-10-18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utomatic clustering for self-organizing grids
JP4522454B2 (ja) * 2008-02-04 2010-08-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167505B2 (en) * 2008-09-18 2012-05-0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luggable system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host system
JP2010101944A (ja) * 2008-10-21 2010-05-06 Nec Corp 光モジュ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US9876735B2 (en) 2009-10-30 2018-01-23 Iii Holdings 2, Llc Performance and power optimized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s leveraging power optimized tree fabric interconnect
US9077654B2 (en) 2009-10-30 2015-07-07 Iii Holdings 2,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enter security enhancements leveraging managed server SOCs
US8599863B2 (en) 2009-10-30 2013-12-03 Calxed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multi-protocol fabric module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er interconnect fabric
US9465771B2 (en) 2009-09-24 2016-10-11 Iii Holdings 2, Llc Server on a chip and node card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of same
US9054990B2 (en) 2009-10-30 2015-06-09 Iii Holdings 2,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enter security enhancements leveraging server SOCs or server fabrics
US20130107444A1 (en) 2011-10-28 2013-05-02 Calxed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torage and networking provisioning in large scalable processor installations
US20110103391A1 (en) 2009-10-30 2011-05-05 Smooth-Stone, Inc. C/O Barry Eva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performance, low-power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fabric
US11720290B2 (en) 2009-10-30 2023-08-08 Iii Holdings 2, Llc Memcached server functionality in a cluster of data processing nodes
US9680770B2 (en) 2009-10-30 2017-06-13 Iii Holdings 2,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 multi-protocol fabric module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er interconnect fabric
US9311269B2 (en) 2009-10-30 2016-04-12 Iii Holdings 2, Llc Network proxy for high-performance, low-power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fabric
US9648102B1 (en) 2012-12-27 2017-05-09 Iii Holdings 2, Llc Memcached server functionality in a cluster of data processing nodes
US10877695B2 (en) 2009-10-30 2020-12-29 Iii Holdings 2, Llc Memcached server functionality in a cluster of data processing nodes
US8588561B2 (en) 2011-07-01 2013-11-19 Samtec, Inc. Transceiver and interface for IC package
JP5708816B2 (ja) * 2011-09-29 2015-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US9092594B2 (en) * 2011-10-31 2015-07-28 Iii Holdings 2, Llc Node card management in a modular and large scalable server system
US8781267B2 (en) * 2012-01-27 2014-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Optical physical interface module
WO2015009277A1 (en) 2013-07-15 2015-01-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ocket and adapter
CN104320184A (zh) * 2014-10-16 2015-01-28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纤通道的高速光模块
US10205554B2 (en) 2014-12-03 2019-02-12 Fuji Corporation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ork machine
US10502910B2 (en) 2015-07-30 2019-12-10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Transceiver modules
US10811794B2 (en) * 2018-01-11 2020-10-2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system
CN113115527B (zh) * 2020-01-13 2023-01-03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564Y2 (zh) * 1985-12-11 1993-04-30
JPS6413683U (zh) * 1987-07-16 1989-01-24
JPH0767017B2 (ja) * 1990-11-09 1995-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JPH0559558A (ja) 1991-09-02 1993-03-09 Osaka Gas Co Ltd Cvd薄膜形成装置
JP2537457Y2 (ja) * 1992-01-14 1997-06-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Icカード
JPH0675874A (ja) 1992-04-24 1994-03-18 Texas Instr Inc <Ti> ネットワーク・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をネットワーク・アダプター回路に結合するための信号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H08129632A (ja) * 1994-11-02 1996-05-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cカード
US5555285A (en) * 1995-03-30 1996-09-10 Westell Incorporated Multi-variate system having an intelligent tele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with automatic adaptive delay distortion equalization (and related method)
JPH1011550A (ja) * 1996-06-25 1998-01-16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カード及びカードホルダ
JP3411461B2 (ja) * 1997-01-31 2003-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チューナの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モデム用チューナ
JP3083767B2 (ja) * 1996-10-22 2000-09-04 大井電気株式会社 位相補正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位相補正伝送装置
JPH10145402A (ja) 1996-11-14 1998-05-29 Ainitsukusu Kk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制御装置
JP3199666B2 (ja) * 1997-08-06 2001-08-20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インタフェイス装置
JP3173457B2 (ja) * 1998-03-23 2001-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690940B2 (ja) * 1999-06-15 2005-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共用伝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伝送システム
JP2001021777A (ja) * 1999-07-12 2001-01-26 Yoshifumi Ando 光ケーブル・プリント基板接続装置
GB2373374B (en) 2001-03-15 2004-03-17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Novel fiber optic transceiver module
US20040083302A1 (en) * 2002-07-18 2004-04-29 Thornton Barry W. Transmitting video and audio signals from a human interface to a computer
US7275937B2 (en) * 2004-04-30 2007-10-02 Finisar Corporation Optoelectronic module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on a flexible circuit
US7455463B2 (en) * 2004-06-02 2008-11-25 Finisar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array of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86710A1 (en) 2007-04-19
EP1760895A4 (en) 2011-07-06
EP2408119A1 (en) 2012-01-18
US7543998B2 (en) 2009-06-09
US7549805B2 (en) 2009-06-23
US20080199133A1 (en) 2008-08-21
JPWO2005125027A1 (ja) 2008-04-17
CN1969462A (zh) 2007-05-23
WO2005125027A1 (ja) 2005-12-29
JP4073943B2 (ja) 2008-04-09
EP1760895A1 (en) 200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9462B (zh) 收发器模块
US7215889B2 (en) Compact optical transceivers for host bus adapters
US7215554B2 (en) Pluggable video module
WO2005104403A2 (en) Compact optical transceivers
US20070232091A1 (en) Communications module edge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pads
CN103329365A (zh) 具有180度配接自由的连接器配件
JP2013505476A (ja) 統合された光および電気インタフェース
WO2022037115A1 (zh) 复合连接器、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及光接头
CN110011686B (zh) 无线通信互连系统及其壁挂式套件
CN104536103A (zh) 光电转换模组
CN115407461A (zh) 一种光电适配器及通信系统
US20120170890A1 (en) Miniature Pluggable Video Module
CN101493553B (zh) 平衡传输连接器
JP4473304B2 (ja)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トランシーバシステム
JP4503644B2 (ja) 光ケーブル用平衡伝送用コネクタ
CN207819058U (zh) 传输电源的网络连接器
CN113193919A (zh) 光电转换装置、计算机主板及计算机主机
CN209497023U (zh) 具有插接式散热组件的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US11115121B2 (en) Power amplifier system with an inter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
CN219590561U (zh) 一种光电模块、光电连接器组件及通信单元
CN215420302U (zh) 光电转换装置、计算机主板及计算机主机
US20230180401A1 (en) Power supply
CN116319605A (zh) 一种以太网数据交换模块、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15308853A (zh) 无缆化光传输系统及其信号传输链路
TWI345390B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