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8327A - 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8327A
CN1938327A CNA2005800101482A CN200580010148A CN1938327A CN 1938327 A CN1938327 A CN 1938327A CN A2005800101482 A CNA2005800101482 A CN A2005800101482A CN 200580010148 A CN200580010148 A CN 200580010148A CN 1938327 A CN1938327 A CN 1938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sm
saponin
aliphatic alcohol
soybean
rudimentary aliph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01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俊文
吉川瑛一
加藤清隆
高木史郎
木村昌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ji Seika Kaisha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ji Seika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ji Seika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Meiji Seika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8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8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5/20Carbocyclic rings
    • C07H15/24Condensed ring systems hav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H15/256Polyterpene radic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建立一种以低成本大规模制备作为肝炎治疗剂ME3738(大豆皂草精醇B的甲基衍生物)的原料的大豆皂角苷B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酸性条件下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以形成沉淀物;(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3)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水以形成沉淀物,并且将产生的沉淀物吸附/收集在载体上;和(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载体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用低级脂族醇将它们提取。

Description

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将B类皂角苷从含有A类皂角苷、B类皂角苷、异黄酮和低聚糖的胚轴提取物中分离并收集B类皂角苷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具有极低的A类皂角苷含量的B类皂角苷的方法:将胚轴提取物加热;在含有低级脂族醇的溶液存在下酸性沉淀;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在低级脂族醇中溶解处理;用吸附剂例如硅藻土处理;和用低级脂族醇提取处理,该方法使得能够有效地大规模生产。
背景技术
[0002]大豆胚轴含有A类皂角苷、异黄酮等以及B类皂角苷,并且通常公知的是该胚轴含有:作为异黄酮的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黄豆黄素等;这些的糖苷即黄豆苷、染料木苷、黄豆黄苷(glycitin)等;这些糖苷的丙二酰酯和乙酰酯;等等(参见非专利文献1)。
[0003]术语“A类皂角苷”是用于指代各自含有大豆皂草精醇(soyasapogenol)A作为糖苷配基的大豆皂角苷A1-A6及其乙酰化形式的通用术语,而术语“B类皂角苷”是用于指代各自含有大豆皂草精醇B作为糖苷配基的大豆皂角苷I-V和指代在大豆皂角苷I-V的C-22羟基位置具有2,3-二氢-2,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的化合物的通用术语(参见非专利文献2和3)。
另外,大豆皂角苷I和V还分别被称作大豆皂角苷Bb和大豆皂角苷Ba(参见非专利文献3)。
[0004]例如,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大豆皂角苷的方法:用甲醇将大豆原料粉末处理以得到提取物;用正丁醇和水将该提取物分开;然后通过柱色谱由丁醇层将提取物精制。
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方法,其包括:将大豆提取物吸附到ODS柱上;将其洗提;引入色谱以收集皂角苷级分;和将预期的大豆皂角苷分离。
然而,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大豆皂角苷具有低的纯度并且含有许多外来物质(例如大豆异黄酮)。Shimoyamada等(参见非专利文献4)报导了通过以下方式增强了将大豆皂角苷I转移到正丁醇相中的能力:用70%乙醇将大豆胚轴提取;在减压下将提取物浓缩;将残余物溶解在正丁醇-水(1∶1)中;和控制pH。然而,该文献没有提及将大豆异黄酮转移到正丁醇相中和能够将A类皂角苷转移到正丁醇相和水相中,以致于该文献被认为没有披露将高纯度的B类皂角苷精制的方法。
[0005]专利文献1:JP昭61-7285
专利文献2:JP平6-100583
非专利文献1:S.Kudou、Y.Fleury、D.Welti、D.Magnolato、T.Uchida、K.Kitamura和K.Okubo,Agric.Biol.Chem.,55,2227-2233(1991)。
非专利文献2:M.Shiraiwa、K.Harada和K.Okubo,Agric.Biol.Chem.,55,911-917(1991)。
非专利文献3:Y.Yoshiki、S.Kudou和K.Okubo,Biosci.Biotechnol.Biochem.,62,2291-2299(1998)。
非专利文献4:M.Shimoyamada、K.Okubo、M.Yoshikoshi、Y.Yoshiki和K.Watanabe,Food Sci.Technol.,Int.,1,112-114(1995)。
发明公开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0006]关键问题是建立一种制备作为具有抑制肝损害作用的三萜烯化合物ME3738(大豆皂草精醇B的甲基衍生物,参见JP3279574B和Klein C.等,Eur.J.Immunol.,33,2251-2261(2003))的原料的大豆皂角苷B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以低的价格大规模生产。然而,在上述通过色谱而将大豆皂角苷B分离/精制的方法中,吸附在将被使用的多种载体上的大豆皂角苷B的数量少,以致于该方法需要大量载体用于色谱、复杂的步骤和高的生产成本以由原材料(大豆、大豆胚轴和脱脂的大豆)制备大量精制的大豆皂角苷B(每年几十吨),并且并不实际。
解决问题的方式
[0007]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该背景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建立了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由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获得具有极低的A类皂角苷含量的B类皂角苷的方法,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0008]即是说,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而形成沉淀物的步骤;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沉淀物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它们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的步骤;
(3)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向其中加入水、在酸性条件下形成沉淀物和将产生的沉淀物吸附/收集在载体上的步骤;和
(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载体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用低级脂族醇将它们提取的步骤。
进一步地,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精制的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必要时将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4)中得到的提取物浓缩以形成B类皂角苷的固体产物。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特征在于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是包含得自于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的大豆皂角苷的提取物。
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对根据权利要求2的精制的B类皂角苷进行浆洗或者将该皂角苷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向其中加入水并且进行固-液分离。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的方法,特征在于所得的B类皂角苷固体产物的纯度为50%或更大。
[0009]根据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而形成沉淀物的步骤;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沉淀物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它们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的步骤;
(3)必要时在酸性条件下处理通过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而得到的固体产品以形成沉淀物的步骤;和
(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产品或沉淀物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将它们干燥的步骤。
根据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并且收集固体部分的步骤;和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部分溶解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中并且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的步骤。
根据权利要求8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并且收集固体部分的步骤;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部分溶解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中并且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的步骤;
(3)必要时在酸性条件下处理通过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而得到的固体产品以形成沉淀物的步骤;和
(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产品或沉淀物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将它们干燥的步骤。
发明效果
[00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胚轴提取物有效并且稳定地制备具有极低的A类皂角苷含量的B类皂角苷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不需要使用带有多种载体的柱色谱而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并且使得能够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这些物质。
B类皂角苷被期望用作具有抑制肝损害作用的大豆皂草精醇B的甲基衍生物的商业化原料。
实施本发明的最好方式
[0011]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由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制备具有极低的A类皂角苷含量的B类皂角苷的方法。
首先将描述权利要求1中所描述的方法。首先,用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从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中提取大豆皂角苷。将用于该步骤的低级脂族醇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60-100%。将被使用的低级脂族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并且没有特别限制,但在不仅将大豆皂角苷而且将被用于食品等的组分从提取的产物中分离的情况下,优选乙醇。
将低级脂族醇(例如乙醇)从提取液中蒸出并且将水加入到残余物中,随后加热处理以由此使实际的皂角苷分解成大豆皂角苷。在该过程中,加热温度优选为80-100℃,特别优选为90-95℃。同时,加热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是用于将实际的皂角苷分解成大豆皂角苷所需的时间,合适的时间通常为6-24小时,优选20-24小时。
[0012]随后,将低级脂族醇或者水和低级脂族醇加入到该热处理的溶液中。将用于该过程的低级脂族醇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甲醇或乙醇,并且加入量相对于通过加入水而得到的溶液而言为10-30%。将酸加入由此制得的稀释溶液中以调节pH。将用于该过程的酸没有限制,但优选为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等。
用酸调节的pH为0.5-3.5,优选为1.0-2.5。在pH调节之后,必要时将溶液搅拌。将通过该步骤产生的沉淀物进行固-液分离方法例如过滤、滗析或离心分离,以由此收集沉淀物(固体产品)。
将所得的沉淀物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同时通过过滤等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将用于该过程的低级脂族醇优选为甲醇、乙醇等。
[0013]随后,将滤液浓缩并且将水加入浓缩物中,随后用酸调节pH。将用于该过程的酸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等。用酸调节的pH为0.5-3.5,优选为1.0-2.5。
将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的沉淀物吸附在载体(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例如某些类型的硅藻土,优选Radiolite 600、800、900等)上。此后,通过离心分离、过滤等,优选通过篮式离心分离将载体分离并且收集。
随后,将载体用有机溶剂洗涤。用于洗涤的有机溶剂没有限制,但使用的溶剂通常为脂溶性溶剂,优选乙酸乙酯。在该过程中,必要时加入水。在用乙酸乙酯等洗涤之后,通过加入低级脂族醇例如甲醇进行提取。
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将所得的提取物浓缩以由此得到精制的B类皂角苷(纯度50%或更大)的固体产品(优选粉末、晶体等)。
如上所述,可以获得具有极低的A类皂角苷含量的B类皂角苷。此外,为了提高所得的B类皂角苷的纯度,进行以下步骤: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采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优选甲醇等)对皂角苷进行浆洗或者将皂角苷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然后通过加入水而重新沉淀,随后采用离心分离等固-液分离,由此得到较高纯度的B类皂角苷。
[0014]在描述于权利要求6的方法中,正如在描述于权利要求1的以上方法的情形那样,在酸性条件下由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形成沉淀物,然后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用于这些操作的低级脂族醇等与上述的相同。
随后,将沉淀物的低级脂族醇溶液浓缩以得到固体产品。如果需要,则在酸性条件下将固体产品处理以由此形成沉淀物。用于该过程的酸没有特别限制,但如同上述情形中那样优选使用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乙酸等。调节的pH为0.5-3.5,优选为1.0-2.5。
用脂溶性溶剂,优选乙酸乙酯将固体产品或沉淀物洗涤一次或几次,随后干燥。可以采用真空干燥器等来进行干燥。如上所述,可以得到高纯度的B类皂角苷。
[0015]同时,在描述于权利要求7的方法中,首先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并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随后收集固体部分。将所得的固体部分溶解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中,并且将该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以由此得到预期的B类皂角苷。注意的是用于这些操作的低级脂族醇等与上述的相同。
[0016]在描述于权利要求8的方法中,如同描述于权利要求7的以上方法的情形那样,在酸性条件下将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体部分并且然后将其溶解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中,随后除去该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随后,将所得溶液浓缩以得到固体产品。必要时在酸性条件下将固体产品处理以由此形成沉淀物。该处理与描述于权利要求6的以上方法相同。
用脂溶性溶剂,优选乙酸乙酯将由此得到的固体产品或沉淀物洗涤一次或几次,随后干燥。如上所述,可以采用真空干燥器等来进行干燥。由此可以得到高纯度的B类皂角苷。
[0017]顺便提及,下面将描述在上述操作中包含在大豆脱脂的胚轴中的异黄酮的性状。当将酸加入热处理溶液的稀释液中以调节pH随后固-液分离时,大部分异黄酮被转移到液体中。同时,当将沉淀物洗涤时,残余的异黄酮被转移到洗液中。此外,当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时,少量异黄酮与皂角苷一起也被转移到可溶性部分中。当将该可溶性部分浓缩随后用酸调节pH时,异黄酮从皂角苷中分离并且被转移到可溶性部分中。随后,当将吸附有皂角苷的载体用有机溶剂洗涤时,极少量的残余异黄酮被转移到可溶性部分中并且从皂角苷中分离。
实施例
[0018]在下文中将特别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注意的是分析大豆皂角苷、大豆皂草精醇和异黄酮的方法如下。同时,大豆皂草精醇A和B的含量以大豆皂草精醇A和B的重量表示,其是在酸性条件下提取/精制期间通过各种样品的甲醇分析得到的A和B类皂角苷的糖苷配基部分。
[0019]大豆皂角苷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条件
检测器:UV 210nm
柱:L-柱ODS,250×4.6nm,5μm
恒温槽:40℃
流动相:CH3CN∶0.05%TFA水溶液=40∶60
流速:1.0mL/min
标准制剂:如下制备大豆皂角苷Ba和Bb:在减压下将通过用60%乙醇溶液将大豆脱脂的胚轴处理而获得的提取产物干燥,通过ODS柱色谱将所得的固体内容物精制并且通过HPLC分析,并且收集面积百分比为98%或更大的所得样品作为标准制剂。
[0020]大豆皂草精醇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将通过将糖部分从大豆皂角苷中除去而得到的糖苷配基部分称作大豆皂草精醇)
准确称量300mg样品,并且将12mL 10%的氯化氢-甲醇加入其中,随后在油浴中在85℃下伴随着加热而回流1小时。随后将10mL水和45mL乙醇加入反应液,并且用25%NaOH和2.5%NaOH将溶液调节至pH4-7,然后用80%乙醇将体积调节至100mL,由此制得样品溶液。同时,分别准确称量(各自约10mg)大豆皂草精醇A和B(标准制剂),并且在使用之前用乙醇将每一种的体积调节至100mL。在以下条件下通过HPLC分析样品和标准溶液。
HPLC条件
检测器:UV 210nm
柱:L-柱ODS,250×4.6nm,5μm
恒温槽:40℃
流动相:CH3CN∶H2O∶MeOH=60∶30∶10
流速:1.0mL/min
标准制剂:通过硅胶柱色谱从大豆饼和大豆粉中精制大豆皂草精醇B和A并且通过HPLC分析,并且收集面积百分比为98%或更大的所得样品作为标准制剂。
[0021]异黄酮分析方法(根据日本健康食品和营养食品协会(Japan Health Food & Nutrition Food Association)的方法分析异黄酮,并且通过HPLC测量三种大豆异黄酮)。将黄豆苷的标准制剂用于测量,并且将除了黄豆苷之外的异黄酮通过将各自异黄酮的定量系数相乘而转化。异黄酮的HPLC条件和定量系数在下面示出。
HPLC条件
检测器:UV 254nm
柱:ODS柱5μm 250×4.6mm Develosil ODS-7
恒温槽:35℃
流动相:0.1%乙酸水溶液/乙腈混合溶液(85∶15→65∶35,50分钟线性梯度)
流速:1.0mL/min
注射体积:10μL
[0022][表1]
                                   大豆异黄酮的定量系数
    异黄酮     系数   异黄酮     系数    异黄酮     系数
    黄豆苷     1   黄豆黄苷     1.09    染料木苷     0.814
    6″-O-丙二酰基黄豆苷     1.444   6″-O-丙二酰基黄豆黄苷     1.351    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     1.095
    6″-O-乙酰基黄豆苷     1.094   6″-O-乙酰基黄豆黄苷     1.197    6″-O-乙酰基染料木苷     1.064
    黄豆苷原     0.583   黄豆黄素     0.74    染料木黄酮     0.528
[0023]实施例1
在用60%乙醇从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中提取大豆皂角苷之后,将乙醇从所得溶液中蒸出并且将水加入所得残余物中,随后在90-93℃下加热16.5小时。
随后,将2000mL水和800mL乙醇加入到2000mL该热处理的溶液(固含量:36.2%、大豆皂角苷Ba:5.53g、大豆皂角苷Bb:18.81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17.40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13.77g、黄豆苷:13.76g、黄豆黄苷:8.26g和染料木苷:4.50g)中,然后用6N-盐酸将混合物调节至pH2.5并且搅拌3小时,随后离心分离以收集沉淀物。在该过程中,将大豆皂角苷Ba:0.28g、大豆皂角苷B:2.41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13.11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1.64g、黄豆苷:11.67g、黄豆黄苷:6.77g和染料木苷:3.45g转移到4265mL滤液(固含量:12.8%)中。
将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用7000mL 10%甲醇洗涤。6910mL的洗液(固含量:1.88%)不合大豆皂角苷Ba、大豆皂角苷Bb和大豆皂草精醇B,而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3.81g、黄豆苷:1.68g、黄豆黄苷:0.89g和染料木苷:0.49g被转移到其中。
[0024]随后,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2000mL甲醇中,并且通过过滤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将大豆皂角苷Ba:5.69g、大豆皂角苷Bb:17.30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3.71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12.35g、黄豆苷:0.23g、黄豆黄苷:0.11g和染料木苷:0.44g转移到2930mL滤液(固含量:2.95%)中。
将滤液中的甲醇层浓缩,并且向900mL浓缩物中加入1500mL水,随后用1N-盐酸将pH调节至2.5。将所得沉淀物吸附在硅藻土(Radiolite 800)上,并且通过离心分离收集硅藻土。1820mL的滤液(固含量:0.28%)不含大豆皂角苷Ba,而大豆皂角苷Bb:0.04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0.61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0.08g、黄豆苷:0.15g、黄豆黄苷:0.07g和染料木苷:0.16g被转移到其中。
[0025]随后,将载有被吸附物的硅藻土用3000mL甲醇洗涤。3840mL的洗液(固含量:0.06%)不含大豆皂角苷Ba和大豆皂角苷Bb,并且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0.11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0.05g、黄豆苷:0.05g、黄豆黄苷:0.02g和染料木苷:0.08g被转移到其中。
通过将2000mL甲醇加入硅藻土中而进行提取。将大豆皂角苷Ba:5.50g、大豆皂角苷Bb:16.52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2.03g和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13.45g转移到2480mL所得的提取液(固含量:3.15%)中。将2060mL甲醇提取液浓缩,并且将乙酸乙酯和水加入其中,随后粉化,由此得到15.17g精制的皂角苷。
[0026]将所得的精制皂角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并且发现含有大豆皂角苷Bb(45.7%)和大豆皂角苷Ba(24.8%)以及具有对于B类皂角苷为70.5%的纯度。
为了在将B和A类皂角苷转化成作为各自皂角苷的糖苷配基部分的大豆皂草精醇B和A之后确定所含有的B和A类皂角苷的比例,伴随着加热将所得的精制皂角苷在10%盐酸/甲醇中回流1小时以将它们转化成大豆皂草精醇,随后通过HPLC分析,结果发现所含有的大豆皂草精醇B和A的比例分别为34.5%和3.9%。
测量结果示于表2中。在该表中,缩写Ba、Bb、Soya A和Soya B分别表示大豆皂角苷Ba、大豆皂角苷Bb、大豆皂草精醇A和大豆皂草精醇B。
[0027][表2]
  Ba含量(g)   Bb含量(g)   Soya B含量(g)   Soya A含量(g)  Soya B含量的比例(%)  Soya A含量的比例(%)   总异黄酮含量(g)
  热处理的2000mL   5.53   18.81   13.77   17.40     1.9     2.4     30.92
  滤液4265mL   0.28   2.41   1.64   13.11     0.3     2.4     25.14
  洗液6910mL   3.81     5.3     3.45
  滤液2930mL   5.69   17.30   12.35   3.71     14.3     4.3     1.53
  滤液1820mL   0.04   0.08   0.61     1.6     11.9     0.54
  洗液3840mL   0.05   0.11     2.1     4.9     0.21
  甲醇萃取液   5.50   16.52   13.45   2.03     17.2     2.6     0.66
  精制的皂角苷   3.76   6.93   5.23   0.59     34.5     3.9     0.12
[0028]实施例2
将45g通过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的B类皂角苷(大豆皂角苷B的纯度:约60%,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B的比例:29.8%,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A的比例:4.2%)悬浮于甲醇(675mL)和水(675mL)的混合溶液中,并且伴随着加热在40℃下将悬浮液搅拌并且离心分离。
将所得的沉淀物进一步悬浮于甲醇(225mL)和水(225mL)的混合溶液中,并且将悬浮液离心分离。进一步重复相同的操作,由此得到27.5g具有较高纯度的精制皂角苷(大豆皂角苷B的纯度:约82%,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B的比例:40.8%,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A的比例:0.54%)。
[0029]实施例3
将69.9g通过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的B类皂角苷(大豆皂角苷B的纯度:约47%,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B的比例:23.5%,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A的比例:5.6%)溶解在1050mL甲醇中,并且在搅拌下将1050mL水缓慢滴加同时将温度保持在40℃,随后离心分离,由此得到27.5g具有较高纯度的精制皂角苷(大豆皂角苷B的纯度:约88%,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B的比例:44.0%,所含的大豆皂草精醇A的比例:0.53%)。
[0030]实施例4
在用60%乙醇从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中提取大豆皂角苷之后,将乙醇从所得溶液中蒸出并且将水加入所得残余物中,随后在90-93℃下加热16.5小时。
随后,将700mL水和280mL乙醇加入到700mL该热处理的溶液(固含量:36.2%、大豆皂角苷Ba:1.94g、大豆皂角苷Bb:6.58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6.09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4.81g、黄豆苷:4.82g、黄豆黄苷:2.89g和染料木苷:1.58g)中,然后用6N-盐酸将混合物调节至pH2.5并且搅拌2小时,随后离心分离以由此收集沉淀物(大豆皂角苷B:8.52g)。另一方面,证实大豆皂角苷Ba:85mg和大豆皂角苷Bb:729mg被转移到1525mL滤液中。
[0031]实施例5
将在实施例4中得到的沉淀物(大豆皂角苷B:4.25g)用1400mL 10%乙醇洗涤。大豆皂角苷Ba、大豆皂角苷Bb和大豆皂草精醇B没有被转移到1340mL所得的洗液中。另一方面,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695mL 70%乙醇中,并且通过过滤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注意到136mg大豆皂角苷B(产率:3.2%)被转移到不溶性物质中。
大豆皂角苷Ba:0.99g和大豆皂角苷Bb:3.13g被转移到652mL滤液(固含量:15.9%)中(回收率:96.9%)。
[0032]将95mL滤液(大豆皂角苷Ba:145mg、大豆皂角苷Bb:457mg)浓缩至24mL,并且将所得的沉淀物用5mL和10mL乙酸乙酯洗涤两次,随后将沉淀物离心分离。此后进行干燥,由此得到487mg精制的皂角苷(纯度:72.2%,大豆皂角苷Ba:107mg和大豆皂角苷Bb:245mg)。
将B类皂角苷和A类皂角苷转化成大豆皂草精醇B和大豆皂草精醇A(其糖苷配基部分),然后测量皂角苷含量。即,伴随着加热将所得的精制皂角苷在10%盐酸/甲醇中回流1小时以将其转化成皂草精醇,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含的皂草精醇B和A的比例分别为35.7%和1.7%。
[0033]实施例6
在用60%乙醇从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中提取大豆皂角苷之后,将乙醇从所得溶液中蒸出并且将水加入所得残余物中,随后在90-93℃下加热16.5小时。
随后,将2000mL水和800mL乙醇加入到2000mL该热处理的溶液(固含量:36.2%、大豆皂角苷Ba:5.53g、大豆皂角苷Bb:18.81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17.40g、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13.77g、黄豆苷:13.76g、黄豆黄苷:8.26g和染料木苷:4.50g)中,然后用6N-盐酸将混合物调节至pH2.5并且搅拌3小时,随后离心分离以收集沉淀物(大豆皂角苷B:23.43g)。同时,证实大豆皂角苷Ba:90mg、大豆皂角苷Bb:821mg、大豆皂草精醇A内容物:12.39g和大豆皂草精醇B内容物:1.62g被转移到4196mL滤液中。
[0034]实施例7
将在实施例6中得到的沉淀物(大豆皂角苷B:11.73g)用3500mL10%乙醇洗涤。大豆皂角苷Ba和大豆皂角苷Bb没有被转移到3500mL所得的洗液中,而大豆皂草精醇B:55mg和大豆皂草精醇A:681mg被转移到其中。同时,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2750mL 70%乙醇中,并且通过过滤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注意到282mg大豆皂角苷B(产率:2.3%)被转移到不溶性物质中。
大豆皂角苷Ba:2.80g、大豆皂角苷Bb:8.78g、大豆皂草精醇B:6.45g和大豆皂草精醇A:1.97g(回收率:95.0%)被转移到2940mL滤液中。
将610mL滤液(大豆皂角苷Ba:581mg、大豆皂角苷Bb:1.82g)浓缩至100mL,并且加入100mL水,随后用1N-盐酸调节至pH2.5。将混合物离心分离,并且将所得沉淀物用40mL乙酸乙酯洗涤,随后将沉淀物离心分离。此后进行干燥,由此得到2.91g精制的皂角苷(纯度:63.0%,大豆皂角苷Ba:489mg、大豆皂角苷Bb:1.34g)。
同时,将大豆皂角苷Ba:9.6mg、大豆皂角苷Bb:246mg、大豆皂草精醇B:167mg和大豆皂草精醇A:284mg转移到在产生的沉淀物中得到的废母液中。
将B类皂角苷和A类皂角苷转化成大豆皂草精醇B和大豆皂草精醇A(其糖苷配基部分),然后测量皂角苷含量。即,伴随着加热将所得的精制皂角苷在10%盐酸/甲醇中回流1小时以将其转化成皂草精醇,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含的皂草精醇B和A的比例分别为36.1%和4.5%。结果示于表3中。
[0035][表3]
    Ba含量(g)     Bb含量(g)     Soya B含量(g)     Soya A含量(g)   Soya B含量的比例(%)  Soya A含量的比例(%)   总的异黄酮含量(g)
  热处理的2000mL     5.53     18.81     13.77     17.40     1.9     2.4     30.92
  滤液4196mL     1.62     12.39     0.3     2.3     25.81
  洗液3500mL     0.06     0.68     0.2     5.9     1.80
  用70%乙醇提取的滤液2940mL     2.80     8.78     6.45     1.97     18.7     5.7     0.80
  精制的皂角苷     0.49     1.34     1.05     0.13     36.1     4.5     0.02
[0036]实施例8
将在实施例4中得到的沉淀物(大豆皂角苷B:4.27g)用1400mL 30%乙醇洗涤。大豆皂角苷Ba:21mg和大豆皂角苷Bb:150mg被转移到1395mL所得的洗液中。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490mL 70%乙醇中,并且通过过滤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大豆皂角苷Ba:0.97g和大豆皂角苷Bb:2.91g被转移到440mL滤液(固含量:19.1%)中(回收率:91.0%)。同时,249mg大豆皂角苷B(产率:5.8%)被转移到所产生的不溶性物质中。
[0037]实施例9
将70mL在实施例8中得到的滤液(大豆皂角苷Ba:154mg、大豆皂角苷Bb:463mg)浓缩至24mL,并且将所得的沉淀物用5mL和10mL乙酸乙酯洗涤两次。随后将沉淀物离心分离并且干燥,由此得到171mg精制的皂角苷(纯度:81.9%,大豆皂角苷Ba:51mg、大豆皂角苷Bb:90mg,回收率:21%)。
将B类皂角苷和A类皂角苷转化成大豆皂草精醇B和大豆皂草精醇A(其糖苷配基部分),然后测量皂角苷含量。即,伴随着加热将所得的精制皂角苷在10%盐酸/甲醇中回流1小时以将其转化成皂草精醇,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含的皂草精醇B和A的比例分别为39.8%和0.6%。
[0038]实施例10
将在实施例6中得到的沉淀物(大豆皂角苷B:11.70g)用3500mL30%乙醇洗涤。大豆皂角苷Ba:36mg和大豆皂角苷Bb:313mg被转移到3550mL所得的洗液中。将洗涤的沉淀物溶解在2660mL 70%乙醇中,并且通过过滤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大豆皂角苷Ba:2.83g、大豆皂角苷Bb:8.65、大豆皂草精醇B:5.90g和大豆皂草精醇A:0.91g被转移到2160mL滤液中(回收率:94.5%)。同时,359mg大豆皂角苷B(产率:3.0%)被转移到所产生的不溶性物质中。
将470mL在该过程中得到的滤液(大豆皂角苷Ba:616mg、大豆皂角苷Bb:1.88g)浓缩至100mL,并且加入100mL水,随后用1N-盐酸调节至pH2.5。将混合物离心分离,并且将所得的沉淀物用40mL乙酸乙酯洗涤。随后将沉淀物离心分离并且干燥,由此得到2.50g精制的皂角苷(纯度:73.5%,大豆皂角苷Ba:518mg、大豆皂角苷Bb:1.32g,回收率:69.5%)。
[0039]将B类皂角苷和A类皂角苷转化成大豆皂草精醇B和大豆皂草精醇A(其糖苷配基部分),然后测量皂角苷含量。即,伴随着加热将所得的精制皂角苷在10%盐酸/甲醇中回流1小时以将其转化成皂草精醇,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含的皂草精醇B和A的比例分别为40.6%和2.2%。所得结果示于表4中。
[0040][表4]
    Ba含量(g)     Bb含量(g)     Soya B含量(g)     Soya A含量(g)  Soya B含量的比例(%)  Soya A含量的比例(%)   总的异黄酮含量(g)
  热处理的2000mL     5.53     18.81     13.77     17.40     1.9     2.4     30.92
  滤液4196mL     1.62     12.39     0.3     2.3     25.81
  洗液3550mL     0.04     0.31     0.56     3.38     2.1     11.5     2.69
  用70%乙醇提取的滤液2160mL     2.83     8.65     5.90     0.91     20.1     3.1     0.28
  精制的皂角苷     0.52     1.32     1.01     0.06     40.6     2.2     0.004
[0041]实施例11
将200mL水和80mL乙醇加入到实施例1中所示的2000mL热处理溶液的200mL等分试样中,将混合物用6N-盐酸调节至pH2.5并且搅拌2小时,随后离心分离,由此收集沉淀物。将使用700mL表5中示出的洗涤溶剂将所得沉淀物洗涤的步骤重复两次,并且将沉淀物溶解在200mL表5中所示的提取溶剂中,随后过滤以除去所产生的不溶性物质。将滤液浓缩并且干燥,测量大豆皂角苷B的含量。大豆皂角苷B的回收率和大豆皂角苷B的纯度示于表5中。
[0042][表5]
   编号     洗涤溶剂的组成     提取溶剂的组成  大豆皂角苷B回收率  大豆皂角苷B纯度
    1     10%MeOH     100%MeOH     85.5%     36.0%
    2     10%MeOH     70%EtOH     84.7%     43.6%
    3     10%EtOH     100%MeOH     87.4%     39.8%
    4     10%EtOH     70%EtOH     87.9%     44.0%
    5     30%MeOH     100%MeOH     81.6%     32.2%
    6     30%MeOH     70%EtOH     82.5%     44.2%
    7     30%EtOH     100%MeOH     82.9%     36.5%
    8     30%EtOH     70%EtOH     81.6%     44.7%
工业实用性
[0043]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制备大豆皂角苷B的方法。大豆皂角苷B是被用作大豆皂草精醇B原料的一种物质,并且可用于制备具有抑制肝损害作用的大豆皂草精醇B的甲基衍生物。

Claims (8)

1.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而形成沉淀物的步骤;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沉淀物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它们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的步骤;
(3)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向其中加入水、在酸性条件下形成沉淀物和将产生的沉淀物吸附/收集在载体上的步骤;和
(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载体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用低级脂族醇将它们提取的步骤。
2.一种制备精制的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必要时将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4)中得到的提取物浓缩以形成B类皂角苷的固体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特征在于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是包含得自于大豆脱脂的胚轴提取物的大豆皂角苷的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对根据权利要求2的精制的B类皂角苷进行浆洗或者将该皂角苷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向其中加入水和进行固-液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的方法,特征在于所得的B类皂角苷固体产物的纯度为50%或更大。
6.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而形成沉淀物的步骤;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沉淀物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洗涤并且将它们溶解在低级脂族醇中的步骤;
(3)必要时在酸性条件下处理通过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而得到的固体产品以形成沉淀物的步骤;和
(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产品或沉淀物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将它们干燥的步骤。
7.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并且收集固体部分的步骤;和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部分溶解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中并且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的步骤。
8.一种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低级脂族醇或含水的低级脂族醇加入到包含提取的大豆皂角苷的级分中、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并且收集固体部分的步骤;
(2)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部分溶解在含水的低级脂族醇中并且将产生的不溶性物质除去的步骤;
(3)必要时在酸性条件下处理通过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溶液浓缩而得到的固体产品以形成沉淀物的步骤;和
(4)将在前一步骤中得到的固体产品或沉淀物用脂溶性溶剂洗涤并且将它们干燥的步骤。
CNA2005800101482A 2004-03-30 2005-03-10 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 Pending CN19383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7520 2004-03-30
JP097520/2004 2004-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8327A true CN1938327A (zh) 2007-03-28

Family

ID=3512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101482A Pending CN1938327A (zh) 2004-03-30 2005-03-10 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5097815A1 (zh)
CN (1) CN1938327A (zh)
WO (1) WO20050978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56959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Meiji Seika Kaisha, Ltd. Prophylactic or therapeutic agent for viral disease
JP5487947B2 (ja) * 2009-12-19 2014-05-14 不二製油株式会社 サポニンの製造法
JP2011195541A (ja) * 2010-03-23 2011-10-06 Fuji Oil Co Ltd グループbサポニンの製造法
US10167307B2 (en) * 2015-07-27 2019-01-01 Minn-Dak Farmers Cooperative Process for extraction of saponin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999A (ja) * 1983-07-06 1985-01-28 Otsuka Pharmaceut Co Ltd ソ−ヤサポニン混合物の製法
JPS625917A (ja) * 1985-07-03 1987-01-12 Airin:Kk 大豆胚芽よりのイソフラボン類を含有しないサポニン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5097815A1 (ja) 2008-02-28
WO2005097815A1 (ja)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stagno et al. Sample prepar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isoflavones from soybeans and soy foods
JP4428054B2 (ja) 大豆サポニン含有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US5679806A (en) Process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soflavones
TW574225B (en) Aglucone isoflavone enriched vegetable protein extract and protein material, and high genistein and daidzein content material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08138243A1 (f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 l'icariine
CN101058580B (zh) 用超声波法提取苦参碱的方法
CN1938327A (zh) 制备b类皂角苷的方法
CN101322758B (zh) 利用复合酶生产酸枣仁提取物的方法
CN104523771A (zh) 一种银杏叶总黄酮及其制备方法
JP3078694B2 (ja) ゲニステインの製造法
CN105566414B (zh) 从杨梅果肉中分离纯化四种黄酮糖苷的方法
Maksimenko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a one-step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the antioxidant quercetin from flower buds of the Sophora japonica (Sophora japonica L.) in a subcritical water medium
CN114645069A (zh) 一种多甲氧基黄酮及其全水相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265494A (zh) 从滇山茶中提取山奈酚葡萄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9776515A (zh) 从扁桃叶中提取芒果苷的方法
CN112125894B (zh) 利用天然深共晶溶剂绿色高效提取红车轴草异黄酮的方法
Tang et al. Analysis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ligands from Puerariae flos using ultra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HPLC‐MS
JPH11263786A (ja) イソフラボン化合物の製造法
CN113480507A (zh) 一种从洋甘菊中同时提取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方法
CN106905391B (zh) 一种蓝莓花色苷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CN105663190B (zh) 罗布麻提取物及其纯化方法
Galgano et al. Extraction Kinetics of Total Polyphenols, Flavonoids, and Condensed Tannins of Lentil Seed Coat: Comparison of Solvent and Extraction Methods. Foods. 2021; 10 (8): 1810
CN105837645B (zh) 从油茶叶中提取3-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
CN111620917A (zh) 一种异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苷、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H06100583A (ja) 大豆サポニンの単離・精製方法および大豆サポニ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