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9650B -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9650B
CN1919650B CN2006101213636A CN200610121363A CN1919650B CN 1919650 B CN1919650 B CN 1919650B CN 2006101213636 A CN2006101213636 A CN 2006101213636A CN 200610121363 A CN200610121363 A CN 200610121363A CN 1919650 B CN1919650 B CN 1919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
headrest apparatus
close position
full clos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213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9650A (zh
Inventor
酒井守雄
松林清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9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9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9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96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6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reaction to emergency situations, e.g.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安全枕装置,配置在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上的ECU(20)以规定的时序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每向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只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ECU(20)都会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ECU(20)在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然后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之后,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为此,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了具备在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时、为保护乘员的头部使安全枕向车辆前方移动的机构的车辆用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从后方对车辆施加冲击时,虽然乘员的上半身被座席安全带束缚在座椅靠背上,但是未受到束缚的头部在向前方甩出之后会因为反作用力向后方移动。此时,有可能会给颈部带来负担,但如果这种情况下安全枕相对于座椅靠背被移动向车辆前方,则能够保护乘员的头部,因而能够减轻带给乘员的颈部的负担。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1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54343号公报
可是,近年来,考虑了例如基于对后方的车辆间进行检测所得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车辆的碰撞可能性,在碰撞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使安全枕动作的安全枕装置。即,是防备碰撞并使安全枕移动的装置。在装有这种安全枕装置时,在回避了碰撞时等情况下,为了再驾驶需要使安全枕移动到原来的位置。为此,考虑了利用马达等电气式驱动机构使安全枕向车辆前方移动,之后,控制安全枕返回到全闭位置的结构。
然而,有可能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由于使用者的无意动作导致安全枕的位置从全闭位置偏离。另外,有可能因马达能力降低等导致装置的劣化,由此造成安全枕从全闭位置偏离。
安全枕为了构成为出现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时进行动作,需要在通常动作时自动地返回到全闭位置。因此,考虑了设置用于检测安全枕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或开关等,若检测出安全枕的位置偏离了全闭位置,则使安全枕移动到全闭位置。但是,这样做会因为位置传感器或开关等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引起成本上升。另外,由于位置传感器或开关等要求用于检测安全枕的位置的精度,所以出现了结构复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况而实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第一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具备:安全枕后部,其由座椅靠背支撑;安全枕前部,其在接近于所述安全枕后部的全闭位置与远离同一安全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自由进退;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和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以规定的时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以规定的时序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所以即使安全枕前部变为已从全闭位置偏离的位置,也能够移动到正确的全闭位置。另外,通过驱动使安全枕前部移动的驱动机构,使安全枕前部返回到正确的全闭位置,所以不必设置用于检测安全枕前部的位置的构件等。因此,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
第二发明根据第一发明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向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只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所述控制机构都会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根据第二发明,每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都会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安全枕前部的动作状态仅对驱动机构驱动适当的次数,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另外,通过仅对驱动机构驱动必要的次数,能够提高装置的耐久性。
第三发明根据第一发明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然后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之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同一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根据第三发明,每次安全枕前部进退移动,都会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安全枕前部的进退移动造成安全枕前部从全闭位置偏离。
第四发明根据第一发明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每隔一定时间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根据第四发明,为了每隔一定时间都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安全枕前部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根据安全枕前部的动作状态每隔适当的时间都会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另外,通过仅对驱动机构驱动必要的次数,能够提高装置的耐久性。
根据第五发明,由于通过点火开关的操作检测向安全枕装置的电源接入,所以可以使用现有的点火开关,无需增加部件数量,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
根据第六发明,通过对点火开关的开次数进行计数,能够以简单的方法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
根据第七发明,在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而安全枕前部被进退移动时,进行将安全枕前部收纳到全闭位置的收纳处理,由此安全枕前部进退移动时,即使在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将安全枕前部收纳到全闭位置的收纳处理。
根据第八发明,安全枕前部具有头部检测机构,其检测就座的乘员的头部与安全枕前部接触的情况,控制机构在检测出头部时停止安全枕前部的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头部检测机构可靠地检测头部,并通过头部检测机构检测出头部时,能够可靠地停止进行头部保护的安全枕前部的移动。
根据第九发明,若设头部检测机构为接触式传感器,则能够通过廉价的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头部。
根据第十发明,控制机构在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停止,而在未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开位置,由此能够在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停止,而在未检测出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开位置。
根据本发明,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返回到全闭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a)、(b)是安全枕前部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4是说明车辆用安全枕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中,3-座椅靠背;10-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1-安全枕后部12-安全枕前部;12A-全闭位置;12B-全开位置;13-马达(驱动机构);20-ECU(控制机构)。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具体化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车辆用座椅1的侧视图。该车辆用座椅1配置在车辆的副驾驶席一侧。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备座席2、由座席2可斜动地支撑的座椅靠背3、和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具备安全枕后部11、安全枕前部12、作为移动安全枕前部12的驱动机构的马达13、头部检测传感器14、和作为控制马达13的驱动的控制机构的ECU20。
安全枕后部11由设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的安全枕支架4支撑。
安全枕前部12设为在如图1中以实线表示的相对于安全枕后部11接近的全闭位置12A、与同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相对于安全枕后部11远离的全开位置12B之间自由进退。在车辆的通常行驶时,安全枕前部12配置在全闭位置12A处。
再有,安全枕后部11与安全枕前部1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15,该驱动机构15由马达13驱动而进行伸缩动作,由此安全枕前部12相对于安全枕后部11进退移动。
头部检测传感器14检测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员的头部接触安全枕前部12的情况。头部检测传感器14由接触式传感器等构成,且设置在安全枕前部12的前面。
ECU20在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时,在使安全枕前部12从全闭位置12A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之后,控制马达13使其返回到原来的全闭位置12A。
另外,ECU20基于来自头部检测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检测头部检测传感器14与乘员的头部接触的情况。并且,ECU20在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之际,基于来自头部检测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在检测出乘员的头部时停止安全枕前部12的移动。另外,ECU20在未检测到乘员的头部时,使安全枕前部12移动到全开位置12B。
另外,ECU20以规定的时序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例如,如图2(a)所示,在安全枕前部12处于从全闭位置12A偏离的位置时,驱动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由此如图2(b)所示,安全枕前部12被收纳到全闭位置12A。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只接入规定次数的电源,ECU20都会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该规定次数设定为用于使安全枕前部12恰当地返回到全闭位置12A而适当的次数,例如,若装置的劣化严重则减少该次数,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12可靠地返回到全闭位置12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ECU20在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然后使其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之后,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详细来讲,ECU20在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接入了电源时,于上一次起动时判断是否使安全枕前部12进行了进退移动,若检测出使其进行了进退移动,则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下面,对所述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具备ECU20、与该ECU20连接的马达13、头部检测传感器14、电源装置16、和碰撞判断部17等而构成。
另外,ECU20具备CPU21、与该CPU21连接的电源电路22、车辆信息输入电路23、马达驱动电路24、和头部检测传感器电路25等而构成。
CPU21构成为:经由点火开关(IGSW)与电源装置16连接,通过该点火装置的开操作,经由电源电路22由电源装置16供给电源。点火开关每次开操作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都会接入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CPU21内置有用于对点火开关的开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
另外,CPU21经由车辆信息输入电路23由碰撞判断部17输入后方接近信息等车辆信息。碰撞判断部17与设置在车辆后部的保险杠上的雷达(省略图示)连接,输入来自雷达的信号并综合判断与后续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距离和车辆的速度,然后判断后续车辆是否碰撞了车辆、或者判断是否存在后续车辆碰撞车辆的可能性。并且,将该判断结果输出到车辆信息输入电路23中。另外,CPU21经由马达驱动电路24与马达13连接,通过控制马达驱动电路24来驱动马达13。
CPU21经由头部检测传感器电路25与头部检测传感器14连接,输入来自头部检测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由此判断是否检测出头部。
下面,对所述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ECU20所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ECU20的CPU21首先在步骤100中判断点火开关是否从关状态切换到了开状态。如果未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步骤100、NO),则CPU21重复步骤100。如果已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步骤100、YES),则CPU21进入步骤110,并仅对用于对点火开关的开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加上1。
然后,CPU21进入步骤120,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即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是否已经大于N次。如果计数值超过N次,则进入步骤130,将计数值清零。并且,CPU21进入步骤140,使安全枕前部12向后方移动从而开始进行收纳动作。换而言之,如果点火开关的开次数超过N次,则CPU21进行安全枕前部12的收纳处理。
之后,CPU21进入步骤150,判断从移动安全枕前部开始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如果未经过一定时间(步骤150、NO),则CPU21重复步骤150。如果经过了一定时间(步骤150、YES),则CPU21进入步骤160使安全枕前部12停止,并终止本处理。再有,步骤150中的一定时间是基于设想的安全枕前部12偏离位置的距离而设定的。
另一方面,若CPU21在步骤120中判断为计数值小于N次(步骤120、NO),则进入步骤170,判断上一次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起动时是否出现了安全枕前部12的前方方向移动(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的移动)。如果判断为上一次起动时出现了前方方向移动(步骤170、YES),则CPU21进行所述步骤140~步骤160的处理。换而言之,即使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未达到N次,如果上一次起动时安全枕前部12进行前后移动,则CPU21还会进行安全枕前部12的收纳处理。另外,如果判断为上一次起动时未出现前方方向移动(步骤170、NO),则CPU21终止本处理。
ECU20在车辆的点火开关处于开状态期间,重复以上说明的步骤100~步骤170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以下的作用效果。
(1)每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只接入N次电源、以及每次安全枕前部12进退移动,驱动马达13都会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安全枕前部12变为从全闭位置12A偏离的位置,也能够移动到正确的全闭位置12A。另外,通过驱动使安全枕前部12移动的马达13,安全枕前部12被返回到正确的全闭位置12A,因此不必设置用于检测安全枕前部12的位置的构件等。因此,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12返回到全闭位置12A。
(2)每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只接入N次电源,驱动马达13都会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安全枕前部12的动作状态仅驱动马达13适当的次数,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12返回到全闭位置12A。另外,通过仅驱动马达13必要的次数,能够提高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耐久性。
(3)每次安全枕前部12进退移动,驱动马达13都会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安全枕前部12的进退移动造成的安全枕前部12从全闭位置12A的偏离。
再有,所述各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如下变更。
·在所述实施的方式中,虽然每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接入N次电源,另外,每次安全枕前部12进退移动,ECU20都会驱动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移动,但也可以其它的时序驱动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移动。例如,也可每隔一定时间ECU20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于是,根据安全枕前部12的动作状态每隔适当的时间驱动马达13,由此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12返回到全闭位置12A。另外,通过仅驱动马达13必要的次数,能够提高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耐久性。
·在所述实施的方式中,在向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接入电源时,ECU20判断在上一次起动时是否使安全枕前部12进行了进退移动,然后基于该判断结果控制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但也可以其它的时序进行该处理。例如,也可构成为,在使安全枕前部12进退移动之后,在关闭点火开关之前,即关闭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电源之前,进行所述处理。
·在所述实施的方式中,ECU20也可对应于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使用时间,变更收纳安全枕前部12的动作的时序。例如,由于装置的使用时间变长导致安全枕前部12从全闭位置12A产生偏离位置的概率变高时,若为了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而增加驱动马达13的次数,则能够使已偏离位置的安全枕前部12可靠地返回到全闭位置12A。
·在所述实施的方式中,在驱动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向全闭位置12A方向移动时,对如果马达13经过一定时间则CPU21停止安全枕前部12的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根据其它方法判断使安全枕前部12移动到全闭位置12A的情况,例如,可根据是否从马达13中检测出锁定(lock)电流来进行判断。
·在所述实施的方式中,对利用马达13使安全枕前部12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果能够使安全枕前部12在全闭位置12A与全开位置12B之间自由进退,则也可由其它形式构成安全枕前部12的动作方式。例如,可为弹簧式及螺线管式。
·在所述实施的方式中,对具备车辆用安全枕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1适用于车辆的副驾驶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适用于驾驶席或后部座席等车辆的其它座椅。
以下记载能够从所述实施的方式把握的技术性思想。
(a)在第一~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对应于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的使用时间来变更所述规定的时序。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具备:
安全枕后部,其由座椅靠背支撑;
安全枕前部,其在接近于所述安全枕后部的全闭位置与远离同一安全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自由进退;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和
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从而在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开位置之后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闭位置,该车辆用安全枕装置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
从而即使在之前安全枕前部未移动到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以规定的时序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时序基于电源接入到安全枕装置的次数,其中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从而当电源接入到安全枕装置的次数超过预定值时,将安全枕前部  移动到全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然后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之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同一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每隔一定时间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向所述全闭位置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点火开关的操作检测向所述安全枕装置的电源接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点火开关的开次数进行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点火开关的开次数未达到所述规定次数,而安全枕前部被进退移动时,进行将所述安全枕前部收纳到所述全闭位置的收纳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枕前部具有头部检测机构,其检测就座的乘员的头部与所述安全枕前部接触的情况,所述控制机构在检测出所述头部时停止所述安全枕前部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检测机构是接触式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检测出所述头部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停止,而在未检测出头部时使所述安全枕前部移动到所述全开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电源接入到安全枕装置时,所述控制机构判断上一次电源接入到安全枕装置时是否使安全枕前部向前移动,当控制机构判断出当上一次电源接入到安全枕装置时安全枕前部向前移动,则即使电源接入到安全枕装置的次数未超过预定值,所述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将安全枕前部移动到全闭位置。
CN2006101213636A 2005-08-25 2006-08-21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9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44713 2005-08-25
JP2005244713 2005-08-25
JP2005244713A JP4818661B2 (ja) 2005-08-25 2005-08-25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9650A CN1919650A (zh) 2007-02-28
CN1919650B true CN1919650B (zh) 2010-09-01

Family

ID=37715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136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9650B (zh) 2005-08-25 2006-08-21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90058B2 (zh)
JP (1) JP4818661B2 (zh)
CN (1) CN1919650B (zh)
DE (1) DE1020060004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2521B2 (ja) * 2006-01-30 2009-10-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DE102006023102A1 (de) * 2006-05-16 2007-11-22 Grammer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4199788B2 (ja) * 2006-08-23 2008-12-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5059485B2 (ja) 2007-05-25 2012-10-24 有限会社オダ技商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8205941B2 (en) * 2008-07-30 2012-06-2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ctive head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seat
DE102008062092B3 (de) * 2008-12-10 2009-12-24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US8702173B2 (en) 2010-10-12 2014-04-22 La-Z-Boy Incorporated Furniture member powered headrest rotation and release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4320A (en) * 1995-06-07 1997-12-02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l, Inc. Rear impact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CN1468751A (zh) * 2002-06-26 2004-01-21 �ղ��Զ�����ʽ���� 车辆的头靠装置
US6746078B2 (en) * 1997-12-17 2004-06-08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headrest based on anticipatory sen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07998B4 (de) * 1997-02-27 2007-04-05 Inova Gmbh Technische Entwicklungen Kraftfahrzeugsitz
JP3619041B2 (ja) 1999-01-22 2005-02-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6213548B1 (en) * 1999-08-12 2001-04-10 Trw Inc. Head restraint apparatus
DE19944719C1 (de) * 1999-09-17 2001-01-11 Lear Corp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DE10004766B4 (de) * 2000-02-03 2004-10-28 Keiper Gmbh & Co. K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128651B4 (de) * 2000-06-15 2007-11-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opfstütze
DE10047406A1 (de) * 2000-09-26 2002-04-11 Daimler Chrysler Ag Kopfstütze
WO2002068237A1 (de) * 2001-02-24 2002-09-06 Keiper, Gmbh & Co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EP1284215A3 (en) * 2001-08-13 2006-01-18 Nissan Motor Co., Ltd. Head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3912056B2 (ja) 2001-08-13 2007-05-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3757864B2 (ja) * 2001-12-27 2006-03-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DE10215137B4 (de) * 2002-02-05 2007-11-08 Johnson Controls Gmbh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15054B4 (de) * 2002-04-05 2007-01-18 Keiper Gmbh & Co.K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EP1572494B1 (de) * 2002-12-21 2007-08-29 KEIPER GmbH & Co. KG Crashaktive kopfstütze
JP4096731B2 (ja) * 2002-12-25 2008-06-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3915730B2 (ja) * 2003-04-07 2007-05-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DE10325472A1 (de) * 2003-06-05 2004-12-30 Keiper Gmbh & Co. Kg Crashaktive Kopfstütze
JP4280589B2 (ja) 2003-09-19 2009-06-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JP2005144010A (ja) * 2003-11-19 2005-06-09 Honda Motor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DE10355773B3 (de) * 2003-11-26 2005-01-20 Grammer Ag Kopfstütz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US7070205B2 (en) * 2003-11-28 2006-07-04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Headrest of a vehicle seat with a supporting member
JP4300989B2 (ja) * 2003-12-01 2009-07-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JP4453901B2 (ja) * 2003-12-22 2010-04-2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
JP4492439B2 (ja) * 2004-06-16 2010-06-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4320A (en) * 1995-06-07 1997-12-02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l, Inc. Rear impact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6746078B2 (en) * 1997-12-17 2004-06-08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headrest based on anticipatory sensing
CN1468751A (zh) * 2002-06-26 2004-01-21 �ղ��Զ�����ʽ���� 车辆的头靠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11410A 2000.08.02
JP特开2004-306781A 2004.11.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9650A (zh) 2007-02-28
DE102006000416A1 (de) 2007-03-01
US7390058B2 (en) 2008-06-24
JP2007055500A (ja) 2007-03-08
JP4818661B2 (ja) 2011-11-16
US20070052265A1 (en) 200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9650B (zh)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CN101309814B (zh) 车辆用头枕装置
JP4654815B2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01918241B (zh) 用于自动调节机动车座椅的头靠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9321376B2 (en) Vehicle seat device
US9776589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2287036B1 (en) Seat state changing apparatus
US9994126B2 (e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seats for vehicle
GB2474932A (en) Avoidance of a collision with a door of a stationary vehicle
CN108454559A (zh) 包括两点式安全带的安全带总成
US7445282B2 (en) Vehicle seat slide device
EP3090912B1 (en) Control system, switch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JP4626088B2 (ja) 自動車の高電圧系遮断装置
CN203567583U (zh) 一种电动座椅的行程开关调节装置
CN101180192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5094107A (zh)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JP5915828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6069929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
JPS6382853A (ja) シ−トベルト装置
CN203623437U (zh) 一种主动式安全头枕装置
KR0170825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시스템의 연료차단장치
CN114312620A (zh) 汽车儿童座椅安装自适应系统
CN117048449A (zh) 一种车辆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车辆
JPH0355467Y2 (zh)
JPS5960038U (ja) 2ドア型自動車のシ−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