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9814B - 车辆用头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头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9814B
CN101309814B CN2006800426811A CN200680042681A CN101309814B CN 101309814 B CN101309814 B CN 101309814B CN 2006800426811 A CN2006800426811 A CN 2006800426811A CN 200680042681 A CN200680042681 A CN 200680042681A CN 101309814 B CN101309814 B CN 101309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drest
head
occupant
a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26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9814A (zh
Inventor
广田功一
青木甲次
鹤田学
松林清佳
伊豫田纪文
大川达大
赤池文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9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9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8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6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reaction to emergency situations, e.g.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65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providing a fore-and-aft m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occupant's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中,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ECU(20)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头枕前部(12)和乘员头部的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且ECU(20)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12)和乘员头部已靠近。另外,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头枕前部(12)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Description

车辆用头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车辆上设置的车辆用头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车辆用座椅,即,具备使头枕向车辆前方移动的机构,以使当有来自车辆的后方的碰撞时,能够保护乘员的头部及颈部等。(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0-21141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3-54343号公报)
从后方给车辆施加冲击时,虽然乘员的上半身被座椅靠背约束,但未被约束的颈部要迟于上半身向后方移动。这时,有可能会给颈部带来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若头枕相对座椅靠背向车辆前方移动,则乘员的头部被按压,其结果,减轻了向乘员的颈部施加的负担。
然而,当使头枕向车辆前方移动时,优选使头枕停止在紧挨着乘员的头部的前方位置,为了使其停止在这样的位置上,有必要设置检测头枕与乘员的头部之间距离的传感器。而且,此种传感器,其精度越高,越是能够使头枕的位置与乘员的头部良好地配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的车辆用头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具备: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头枕前部,其可在接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同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上述控制单元,将规定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可根据上述时刻变更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并基于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使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且该绝对容量变化是相对设定成可根据规定的时刻变更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通过将规定的时刻设定为合适的时刻,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将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的移动开始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也可以,设置有检测车门开锁的开锁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开锁检测单元检测出车门开锁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利用开锁检测单元检测出车门开锁时、即乘员头部相对头枕前部离开状态下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无论头枕前部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头部已接触在头枕前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也可以,设置有检测车门开门的开门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开门检测单元检测出车门开门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利用开门检测单元检测出车门开门时、即乘员头部相对头枕前部离开状态下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无论头枕前部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头部已接触在头枕前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也可以,设置有检测车辆点火打开的点火打开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点火打开检测单元检测出点火打开时以后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最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利用点火打开检测单元检测出点火打开时以后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最小值、即乘员头部相对头枕前部离开最远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无论头枕前部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头部已接触在头枕前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也可以,设置有检测座椅上有无乘员就座的乘员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乘员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乘员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利用乘员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乘员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即乘员头部相对头枕前部离开状态下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无论头枕前部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头部已接触在头枕前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也可以,设置有检测乘员头部接触在上述头枕前部的接触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接触检测单元检测到乘员头部的接触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减少量为规定的阈值以内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将利用接触检测单元检测到乘员头部的接触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即实际上最大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无论头枕前部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头部已接触在头枕前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本发明的其他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具备: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头枕前部,其可在接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同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之间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排除温度及湿度等的误差因素,即使没有乘员时的寄生容量发生变化,检测精度也不会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每单位时间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超过基于上述驱动单元的作动速度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驱动单元上设置检测上述头枕前部的机械行程的机械行程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当由上述机械行程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每一规定区间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利用每一规定区间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因此即使驱动单元的速度发生变化,检测精度也不会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当多个不同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每一单位时间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比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构成,不会因乘员头部的大小及形状、还有体质等个人差别而使检测精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头枕装置中,具备: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头枕前部,其可在接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同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上述控制单元,基于绝对容量变化、和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且该绝对容量变化是相对将规定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可根据上述时刻变更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时的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容量变化。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在基于上述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和基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中的任何一方比另一方早判断出上述靠近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上述乘员头部已靠近。
也可以是,基于上述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由上述判断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构成,基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由上述判断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构成,当其中任何一个最早判断出上述靠近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上述乘员头部已靠近。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其求出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存储器,其存储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中央处理装置,其基于相对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其求出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存储器,其存储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判断中所使用的规定的阈值;中央处理装置,其基于上述存储器中存储的阈值和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其求出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存储器,其存储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以及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判断中所使用的规定的阈值;中央处理装置,其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上述中央处理装置利用如下的靠近判断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即:基于相对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和基于上述阈值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
上述中央处理装置也可以,当基于上述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和基于上述阈值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更早判断出上述靠近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上述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中(a)、(b)是说明头枕前部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车辆用头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车辆用头枕装置的控制内容的特性曲线图。
图5是表示车辆用头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车辆用头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车辆用头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车辆用头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9中(a)(b)(c)是用于说明车辆用头枕装置的控制内容的特性曲线图。
图10是表示车辆用头枕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11中(a)(b)(c)是用于说明车辆用头枕装置的控制内容的特性曲线图。
图12中(a)(b)(c)是用于说明车辆用头枕装置的控制内容的特性曲线图。
符号说明如下:
3...座椅靠背;10...车辆用头枕装置;11...头枕后部;12...头枕前部;12A...全闭位置;12B...全开位置;13...电机(驱动单元);14...静电容量传感器;15...驱动机构(驱动单元);20...ECU(控制单元);27...点火开关(点火打开检测单元);28...门锁装置(开锁检测单元);29...门开闭传感器(开门检测单元);30...接触式传感器(乘员检测单元);31...接触式传感器(接触检测单元);32...霍尔IC(机械行程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适用了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头枕装置的车辆用座椅1的侧视图。该车辆用座椅1配置在车辆的助手席侧。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备:座席座部2、可倾斜移动地支撑在座席座部2上的座椅靠背3、以及车辆用头枕装置10。
车辆用头枕装置10具备:头枕后部11、头枕前部12、作为使头枕前部12相对头枕后部11移动的驱动单元的电机13、设置于头枕前部12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以及作为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电机13的驱动的控制单元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20。
头枕后部11被设置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的头枕支杆5支撑。
将头枕前部12设成,可在如图1中实线所示那样靠近头枕后部11的全闭位置12A和如同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离开头枕后部11的全开位置12B之间进退。在车辆正常驾驶时,头枕前部12配置于全闭位置12A。
在头枕后部11和头枕前部12之间设置有作为驱动单元的驱动机构15,且构成为,该驱动机构15被电机13驱动而进行伸缩动作,由此,使头枕前部12相对头枕后部11进退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14设置于头枕前部12,为公知构成的静电容量型传感器14,随着与被检测物即乘员头部之间的如图2中(a)所示的距离L的变动其静电容量发生变化。对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而言,基本上是越靠近乘员的头部,所检测出的静电容量值越大。
ECU20以如下方式对电机13进行控制,即:若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则使头枕前部12从全闭位置12A向全开位置12B方向移动,之后,若回避了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则使头枕前部12返回到原来的全闭位置12A。
另外,ECU20,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头部的靠近,具体而言,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即头枕前部12已靠近乘员的头部的情况进行检测。
更具体而言,ECU20,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将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开始时刻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
而且,ECU20,若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且判断为头枕前部12已靠近乘员的头部,则如图2中(b)所示那样在已向头部靠近的停止位置12H处使头枕前部12的移动停止。另外,ECU20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且未检测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靠近时,使头枕前部12移动到图1所示的全开位置12B停止。
接着,对上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车辆用头枕装置10具备:ECU20、与该ECU20连接的电机13、静电容量传感器14、电源装置16及碰撞判断部17等。
另外,ECU2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21、与该CPU21连接的电源电路22、车辆信息输入电路23、电机驱动电路24、电容量传感器电路25、以及存储器26等。
CPU21构成为,经由点火开关(IGSW)27与电源装置16连接,通过该点火开关27的打开操作,经由电源电路22从电源装置16供电。
另外,CPU21,经由车辆信息输入电路23从碰撞判断部17输入后方靠近信息等车辆信息。碰撞判断部17与在车辆后部的保险杠上设置的雷达(未图示)连接,输入来自雷达的信号并综合判断与后续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距离和车辆的速度,判断后续车辆是否碰撞到本车辆,或后续车辆是否有可能碰撞到本车辆。
而且,将该判断结果输入车辆信息输入电路23。另外,CPU21经由电机驱动电路24与电机13连接,并控制电机驱动电路24来驱动电机13。并且,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25求解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
而且,CPU21,当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将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的移动开始时刻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TH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也就是说,若将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取为横轴,将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取为纵轴,则如图4所示,相对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开始时刻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亦即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若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接近,则静电容量值Cn慢慢变大,而且为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越接近则斜度越陡地增大的曲线状的特性,因此,在头枕前部12的突出动作中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存储器26中所存储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增加到预先设定的阈值TH(例如,1pF)以上时,判断为靠近头部。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将该移动开始时刻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当与之相对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5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的框图。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构成之外,对于ECU20,还连接有作为检测车门开锁的开锁检测单元的门锁装置28。
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ECU20是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设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第二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将利用门锁装置28检测出车门开锁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例如1pF)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将利用门锁装置28检测出车门开锁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而且,由于将利用门锁装置28检测出车门开锁时、即在乘员的头部相对头枕前部12离开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因此,不论头枕前部12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地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的头部已与头枕前部12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6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构成之外,对于ECU20,还连接有作为检测车门开门的开门检测单元的门开闭传感器29。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ECU20是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设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第三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将利用门开闭传感器29检测出车门开门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例如1pF)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根据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将利用门开闭传感器29检测出车门开门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而且,由于将利用门开闭传感器29检测出车门开门时、即在乘员的头部相对头枕前部12离开的状态下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因此,不论头枕前部12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地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的头部已与头枕前部12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3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ECU20是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设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第四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将利用作为点火打开检测单元的点火开关27检测出点火打开时以后的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最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更新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移动开始时刻存储在存储器26中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例如1pF)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根据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将利用点火开关27检测出点火打开时以后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最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更新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移动开始时刻所存储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而且,由于将利用点火开关27检测出点火打开时以后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最小值、即在乘员头部最远离头枕前部12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不论头枕前部14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地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的头部已与头枕前部12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除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构成之外,对于ECU20,还连接有作为检测座椅上有无乘员就座的乘员检测单元的就座传感器30。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ECU20是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设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第五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将利用就座传感器30未检测到乘员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例如1pF)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根据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将利用就座传感器30未检测到乘员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Cn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的增加量为规定阈值TH以上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而且,由于将利用就座传感器30未检测到乘员时、即在乘员的头部离开头枕前部12状态下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C0,因此,不论头枕前部12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地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的头部已与头枕前部12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8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构成之外,对于ECU20,还连接有设置于头枕前部12的、作为检测与乘员头部的接触的接触检测单元的接触式传感器31。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ECU20是基于相对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设定方法及头部靠近的判断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第六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将利用接触式传感器31检测到乘员头部的接触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减少量为规定阈值(例如0.4pF)以内时,也就是相对基准的静电容量值,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接近规定阈值以内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根据这样的第六实施方式,将利用接触式传感器31检测到乘员头部的接触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也就是实际上最大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当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减少量为规定阈值以内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而且,由于将利用接触式传感器31检测到乘员头部的接触时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也就是实际上最大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因此,不论头枕前部12的突出动作开始时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正确地判定靠近乘员头部,例如,即使在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之前乘员的头部已与头枕前部12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突出动作前判定靠近头部,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动作。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9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不同,ECU20是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
具体而言,在第七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在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每单位时间Δt(例如50ms)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超过基于电机13及驱动机构15的作动速度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的阈值TH(例如,Δ0.2pF)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第七实施方式,由于当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每单位时间Δt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超过基于电机13及驱动机构15的作动速度预先设定的阈值TH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和乘员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排除温度及湿度等的误差因素,即使没有乘员时的寄生容量发生变化,检测精度也不会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若将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取为横轴,将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取为纵轴,则如图9中(a)的实线所示,若由于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的移动,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接近,则静电容量值慢慢变大,且为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越接近则斜度越陡地增大的曲线状的特性,但由于温度及湿度等误差因素,如图9中(a)的虚线所示,几乎保持上述曲线的形状不变,在纵轴方向变动。
然而,如图9中(b)所示,着眼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每单位时间Δt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如图9中(c)所示,如果取时间为横轴,取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为纵轴,则能够排除温度及湿度等的误差因素。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10及图11以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在第八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头枕装置10的构成之外,在ECU20中,设置于电机13或驱动机构15、且作为检测头枕前部12的机械行程的机械行程检测单元的霍尔IC32与霍尔IC输入电路33连接。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ECU20是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判断头枕前部12和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判断方法不同。
具体而言,在第八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在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由霍尔IC32所检测的每一规定区间ΔL(例如,行程4mm)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H(例如,Δ0.2pF)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并使头枕前部12停止。
根据这样的第八实施方式,由于当由霍尔IC32所检测的每一规定区间ΔL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H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和乘员的头部已靠近,因此能够排除温度及湿度等的误差因素,即使没有乘员时的寄生容量发生变化检测精度也不会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另外,由于利用电机13或驱动机构15的每一规定区间ΔL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因此,即使电机13及驱动机构15的速度变化,检测精度也不会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若将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取为横轴,将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取为纵轴,则如图11中(a)的实线所示,若由于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的移动,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接近,则静电容量值慢慢变大,而且为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越接近则斜度越陡地增大的曲线状的特性,但由于温度及湿度等误差因素,如图11中(a)的虚线所示,几乎保持上述曲线的形状不变,在纵轴方向变动。
并且,和第七实施方式相同,若取时间为横轴,取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为纵轴,则能够得到排除了温度及湿度等的误差因素的特性曲线,然而,若考虑驱动机构的速度变化之类的因素,则如图11中(b)的虚线所示,特性会发生变动。
然而,若着眼于驱动机构的每一规定区间ΔL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如图11中(c)所示,取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距离为横轴,取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为纵轴,则能够排除电机13及驱动机构15的速度变化之类的误差因素。
接着,以下主要参照图12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虽然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ECU20是基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判断头枕前部12和乘员的头部已靠近的,但其判断方法不同。
具体而言,在第九实施方式中,ECU20的CPU21在预测有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并使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当多个不同时刻的每单位时间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比,具体而言,静电容量传感器14在规定时刻的每单位时间Δt(例如20ms)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n,和在与其相比的规定时间(例如50ms)之前的时刻的每Δt(例如20ms)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n-1的比(ΔCn/ΔCn-1),超过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存储器26中的阈值TH(例如2)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与乘员头部已靠近。
根据这样的第九实施方式,求出多个不同时刻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每单位时间Δt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比(ΔCn/ΔCn-1),当该比(ΔCn/ΔCn-1)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H时,判断为头枕前部12和乘员头部已靠近,因此,不会因乘员头部的大小及形状、还有体质等个人差别而使检测精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若将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取为横轴,将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静电容量取为纵轴,如图12中(a)的实线所示,若由于头枕前部12向全开位置方向的移动,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接近,则静电容量值慢慢变大,且为乘员的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越接近则斜度越陡地增大的曲线状的特性,但由于乘员的头部的大小及形状、还有体质等个人差别,如图12中(a)的虚线所示,几乎保持上述曲线的形状不变,在纵轴方向变动。
然而,如图12中(b)所示,着眼于规定时刻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每单位时间Δt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n,和在与其相比的规定时间前的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每单位时间Δt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ΔCn-1,如图12中(c)所示,若取时间为横轴,取这些的比(ΔCn/ΔCn-1)为纵轴,则能够排除乘员的头部的大小及形状,还有体质等的个人差别。
对于此,若将介电常数设为ε,将电极面积设为S,将电极间的距离设为d,则静电容量C为C=ε×S/d,其中ε×S是因乘员的头部的大小及形状还有体质等个人差别引起的,成为容量波动的原因,另外,C和1/d成比例关系。而且,若将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的距离设为X(mm),将静电容量设为Y(pF),将依赖于被检测物的变化系数设为a,将依赖于初始容量的变化系数设为b,将作动速度设为v,将时间设为t(ms),则C=ε×S/d还能够改写成Y=a/X+b。
其结果,ΔCn/ΔCn-1如以下所示,可知系数a、b的影响消失了。
【算式1】
Figure S2006800426811D00192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第一~第九实施方式适当组合。这时,例如,可以,在所组合的靠近判断中的任何一个最早地判断出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已靠近时,判断为头部与静电容量传感器14已靠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与乘员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因此,本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有此要求的车辆用座椅中。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
头枕前部,其可在接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上述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
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
上述控制单元,将规定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可根据上述时刻变更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并基于相对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的移动开始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检测车门开锁的开锁检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开锁检测单元检测出车门开锁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检测车门开门的开门检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开门检测单元检测出车门开门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检测车辆点火打开的点火打开检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点火打开检测单元检测出点火打开时以后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最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检测座椅上有无乘员就座的乘员检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乘员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乘员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增加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检测乘员头部接触在上述头枕前部的接触检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将利用上述接触检测单元检测到乘员头部的接触时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相对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减少量为规定的阈值以内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具备:
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其求出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
存储器,其存储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
中央处理装置,其基于相对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9.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
头枕前部,其可在靠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上述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
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上述控制单元,当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每单位时间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超过基于上述驱动单元的作动速度而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10.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
头枕前部,其可在靠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上述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
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在上述驱动单元上设置检测上述头枕前部的机械行程的机械行程检测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当由上述机械行程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每一规定区间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11.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
头枕前部,其可在靠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上述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
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上述控制单元,当规定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每单位时间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和与其相比的规定时间之前的时刻的每单元时间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比,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12.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
头枕前部,其可在靠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上述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
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绝对容量变化和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且该绝对容量变化是相对将规定时刻的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设为可根据上述时刻变更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时的该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容量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在基于上述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和基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中的任何一方比另一方早判断出上述靠近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上述乘员头部已靠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具备:
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其求出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
存储器,其存储上述基准的静电容量值以及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判断中所使用的规定的阈值;
中央处理装置,其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
上述中央处理装置利用如下的靠近判断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即:基于相对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基准的静电容量值的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和基于上述阈值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央处理装置,当基于上述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和基于上述阈值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更早判断出上述靠近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上述乘员头部已靠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上述绝对容量变化的靠近判断由权利要求2到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判断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构成,
基于上述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的靠近判断由权利要求8到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判断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构成,
当其中任何一个最早判断出上述靠近时,判断为上述头枕前部和上述乘员头部已靠近。
17.一种车辆用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头枕后部,其被支撑于座椅靠背;
头枕前部,其可在靠近上述头枕后部的全闭位置和离开上述头枕后部的全开位置之间进退;
驱动单元,其使上述头枕前部移动;
静电容量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头枕前部,且随着与乘员头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当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头枕前部向上述全开位置方向移动时,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进行判断并使上述头枕前部停止;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上述控制单元具备:
静电容量传感器电路,其求出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
存储器,其存储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的靠近判断中所使用的规定的阈值;
中央处理装置,其基于上述存储器中存储的阈值和上述静电容量传感器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量来判断上述头枕前部和乘员头部已靠近。
CN2006800426811A 2005-11-17 2006-11-10 车辆用头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2649/2005 2005-11-17
JP2005332649A JP4018112B2 (ja) 2005-11-17 2005-11-17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PCT/JP2006/322454 WO2007058122A1 (ja) 2005-11-17 2006-11-10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9814A CN101309814A (zh) 2008-11-19
CN101309814B true CN101309814B (zh) 2010-08-18

Family

ID=3804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26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814B (zh) 2005-11-17 2006-11-10 车辆用头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86151B2 (zh)
EP (1) EP1950081B1 (zh)
JP (1) JP4018112B2 (zh)
CN (1) CN101309814B (zh)
RU (1) RU2380244C1 (zh)
WO (1) WO2007058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8112B2 (ja) * 2005-11-17 2007-12-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5214926B2 (ja) * 2007-08-03 2013-06-1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
DE102007039659B3 (de) * 2007-08-22 2008-08-21 MENTOR GmbH & Co. Präzisions-Bauteile K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Sitz, insbesondere einen Fahrzeugsitz
US8294539B2 (en) 2008-12-18 2012-10-23 Analog Devices, In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witch beam construction with minimized beam distortion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DE102008064348B3 (de) * 2008-12-20 2010-04-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Kopfstütz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CN102348576A (zh) * 2009-03-10 2012-02-08 株式会社藤仓 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及头枕位置调整方法
US8878553B2 (en) 2009-03-24 2014-11-04 Fujikura Ltd. Device for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headrest and head, method for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headrest and head, headrest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and headrest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EP2413091A4 (en) 2009-03-24 2017-08-30 Fujikura, Ltd. Device for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headrest and head, method for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headrest and head, headrest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and headrest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JP5347650B2 (ja) * 2009-03-30 2013-11-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8587328B2 (en) * 2009-08-25 2013-11-19 Analog Devices, Inc. Auto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tuator based on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US8678502B2 (en) 2009-10-19 2014-03-25 Fujikura Ltd. Headrest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N102947128A (zh) 2010-06-23 2013-02-27 株式会社藤仓 头枕与头部间的距离测定装置及使用其的头枕位置调整装置、头枕与头部间的距离测定方法及使用其的头枕位置调整方法
KR101252199B1 (ko) 2010-07-19 2013-04-05 현대다이모스(주) 프리크래쉬용 헤드레스트 자동이동장치
US8456180B2 (en) * 2010-08-10 2013-06-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Capacitive switch reference method
US9457699B2 (en) 2011-03-16 2016-10-04 Lear Corporation Automatic head restraint adjust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JP2013043608A (ja) * 2011-08-26 2013-03-04 Fujikura Ltd ヘッドレスト位置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CN103253168A (zh) * 2012-02-17 2013-08-21 上海宏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电动调节的车枕
DE102012016567B4 (de) * 2012-06-15 2014-02-20 Johnson Controls Gmbh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WO2014004138A1 (en) 2012-06-27 2014-01-03 Porter Group, Llc Vehicle seat headrest assembly having vertical and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US9475438B2 (en) 2014-11-14 2016-10-25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switches using human body as a conductor
RU2620145C1 (ru) * 2015-12-08 2017-05-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льян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Адаптив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кресло с активными спинкой и подголовником
DE102016110496A1 (de) * 2016-06-07 2017-12-0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opfstütze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JP6624118B2 (ja) * 2017-02-23 2019-1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DE102019117990A1 (de) * 2019-07-03 2021-01-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itz mit Kopfstütze für ein Fortbewegungsmittel und Fortbewegungsmittel
CN112140960A (zh) * 2020-09-28 2020-12-29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的自适应头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车辆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8751A (zh) * 2002-06-26 2004-01-21 �ղ��Զ�����ʽ���� 车辆的头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6013A (en) * 1985-10-18 1989-01-0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apacitive occupancy detector apparatus
US6746078B2 (en) 1997-12-17 2004-06-08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headrest based on anticipatory sensing
US5694320A (en) 1995-06-07 1997-12-02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l, Inc. Rear impact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5308028A (en) * 1992-11-17 1994-05-03 Gary Kornberg Headrest support for a wheelchair
JPH0767744A (ja) 1993-08-31 1995-03-14 Nisshin Plant Co Ltd 車両用自動可動ヘッドレスト
US5914610A (en) 1994-02-03 1999-06-2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movement of a mass within a defined space
JPH08187139A (ja) 1995-01-06 1996-07-23 Nec Home Electron Ltd 車載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6275146B1 (en) * 1996-04-23 2001-08-14 Philip W. Kithil Vehicle occupant sensing
US6307384B2 (en) * 1999-01-07 2001-10-2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icropower capacitance-based proximity sensor
JP3619041B2 (ja) 1999-01-22 2005-02-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DE19916804C1 (de) 1999-04-14 2000-08-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m Justieren einer Fahrzeugkopfstütze sowie ein Verfahren unter Verwendung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JP4552169B2 (ja) * 1999-11-09 2010-09-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開閉体制御装置
JP2002019555A (ja) * 2000-07-07 2002-01-23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WO2002068237A1 (de) * 2001-02-24 2002-09-06 Keiper, Gmbh & Co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3912056B2 (ja) 2001-08-13 2007-05-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4122814B2 (ja) 2002-04-03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検知装置
JP4014938B2 (ja) 2002-06-06 2007-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DE60324167D1 (de) * 2002-08-16 2008-11-27 Intelligent Mechatronic Sys Kapazitive berührungsaktivierbare scahltvorrichtung
JP4280589B2 (ja) 2003-09-19 2009-06-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KR100901926B1 (ko) * 2004-01-30 2009-06-10 도요다 보쇼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헤드레스트 제어 장치
JP4444815B2 (ja) * 2004-12-28 2010-03-3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KR100757424B1 (ko) * 2005-01-05 2007-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미디어 재생기의 초기화 장치 및 방법
JP4294629B2 (ja) * 2005-10-17 2009-07-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4018112B2 (ja) * 2005-11-17 2007-12-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WO2007069289A1 (ja) * 2005-12-12 2007-06-2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213506A (ja) * 2007-02-28 2008-09-18 Aisin Seiki Co Ltd 乗員検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8751A (zh) * 2002-06-26 2004-01-21 �ղ��Զ�����ʽ���� 车辆的头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50081B1 (en) 2013-01-02
WO2007058122A1 (ja) 2007-05-24
JP2007137219A (ja) 2007-06-07
US20090096468A1 (en) 2009-04-16
EP1950081A1 (en) 2008-07-30
CN101309814A (zh) 2008-11-19
JP4018112B2 (ja) 2007-12-05
RU2380244C1 (ru) 2010-01-27
US7986151B2 (en) 2011-07-26
EP1950081A4 (en)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9814B (zh) 车辆用头枕装置
JP4654815B2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03168317B (zh) 用于以无接触方式致动车门的传感器单元
CN102245441B (zh) 碰撞判定系统、乘员限制系统、车辆
US9373202B2 (en) Vehic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443754B (zh) 识别机动车装备元件的操纵装置的操纵动作的方法和机动车装备元件的操纵装置
US939941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head position of driver
US6738703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braking system of a parked motor vehicle
US8103415B2 (en) Head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550739B2 (ja) 車両の前部領域における対象の衝突領域の幅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方法と制御装置
CN103132846A (zh) 用于车门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US20200300025A1 (en) Door opening restriction device, and opening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door
CN102205826A (zh) 头枕装置
CN110614969A (zh) 可缩回的车辆支腿加强件
JP2008529884A (ja) 横方向速度を用いた側面衝突の妥当性
Chan On the detection of vehicular crashes-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e
US2005024255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impact sensing
CN1919650B (zh) 车辆用安全枕装置
CN102285350B (zh) 碰撞判定装置、碰撞判定方法和乘员保护装置
JP477031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7597352B2 (en) Vehicle passenger restraining system
CN1692038A (zh) 识别路障钻底的装置
CN100352696C (zh) 触发约束装置的方法
JP5347650B2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204077317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侧车门和机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