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447B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8447B
CN1898447B CN2005800013636A CN200580001363A CN1898447B CN 1898447 B CN1898447 B CN 1898447B CN 2005800013636 A CN2005800013636 A CN 2005800013636A CN 200580001363 A CN200580001363 A CN 200580001363A CN 1898447 B CN1898447 B CN 1898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river
plate
cabin
bellow fram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013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8447A (zh
Inventor
石井元
木村庄吾
田中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i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8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8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86Special type
    • B60J5/0487Special type simplified doors related to cabins of, e.g. golf carts, tractors, jeeps, cranes, forklifts, etc.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E02F3/325Backhoes of the miniature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驾驶箱(14)上设有折叠式门(26),其门板(27、28)和上部转动体(3)的左侧盖(9)在门(26)的关门位置处相对于垂直方向配置于大体同一面上。而且,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上设有锁紧体(34、35),折叠式门(26)的门板(27、29)上设有分别卡紧于锁紧体(34、35)的撞击体(32、33)。这样,折叠式门(26)通过在其开门位置处使两组撞击体(32、33)由锁紧体(34、35)卡紧,可防止门板(27、29)的晃动等,并可稳定地保持折叠式门(26)。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作为例如液压挖掘机等使用并具备驾驶员乘坐的驾驶室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作为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其具备驾驶员所乘坐的驾驶室,在此类工程机械的驾驶室中设有由驾驶员开关的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平1-198929号公报、专利文献2-WO99/6171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1-100864号公报)。
此种现有技术的液压挖掘机的构成为:在下部行走体上可转动地设有上部转动体,该上部转动体在转动框架上设有驾驶室。而且,驾驶室在位于左前、右前、左中、左后、右后处竖直设有5个立柱,同时,在该立柱之间配置由前面、左前侧面、左后侧面、右侧面、后面构成的五个平面,从而构成中空的驾驶箱,在该驾驶箱的左前立柱和左中间立柱之间安装可开关的门。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例如,门由一个门板等而形成为平板状。而且,该门的构成为:使用合页等而可转动地安装到驾驶箱的左中间立柱,并向驾驶箱外侧打开。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现有技术中,使用了可转动地连接两个门板等的折叠式门。该折叠式门由可转动地安装到左中间立柱的第一门板和可转动地安装到该第一门板前侧的第二门板构成。再有,第二门板的外面设有一个撞击体,在上述驾驶箱左后侧面设有在较大地打开门时可安装或取下地与上述撞击体卡紧的一个锁紧体。这样,在打开折叠式门的状态进行作业的情况下,通过打开折叠式门并使撞击体与驾驶箱侧的锁紧体卡紧,可将门锁紧于开门位置。
再有,在现有技术中,在关闭折叠式门时,两个门板保持为稍弯曲的状态,此时,转动框架的一部分以比门更向侧方突出的状态配置于门的下侧。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由向外侧打开的一个门板构成了驾驶室的门。但是,在工程机械运转时,由于也在例如打开门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所以在进行车体的布局设计等时,需要将已打开门的抑制得比车宽范围突出的尺寸小以使打开状态下的门不妨碍作业。
这时,考虑了例如将驾驶室整体的位置向车体中心侧移动的方法。但是,如果考虑驾驶室和其它构造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则由于驾驶室的移动量受限制,所以用该方法抑制门的突出也有限。
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为使门的突出尺寸较小,必须使驾驶室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驾驶室内不能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且运转环境易下降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其构成为:在构成折叠式门的两个门板中,仅在第二门板上设有撞击体,在打开门时使撞击体卡紧于驾驶箱侧的锁紧体中。因此,由于第一门板没有固定于驾驶箱侧,所以存在由于可转动地支撑的合页等的间隙而使第一门板产生晃动和振动,且耐久性下降的问题。
再有,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形成转动框架外周的侧面板采用侧面板比驾驶室外侧面突出的结构。而且,形成了在开门时折回的门所进入的空间。因此,在例如寒冷地区和冬季的作业现场等,如果在降雪中运转工程机械或在降雪中在屋外停车,则存在转动框架的突出部位所积存的雪使得门难以打开,从而降低作业性的问题。此外,在进行挖掘砂土的作业时,该砂土有时堆积于转动框架的突出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其目的是提供可将已打开门从车宽范围突出的尺寸抑制得较小,即使在打开门的状态下也能顺利地进行作业,同时,能够充分确保驾驶室内的空间、并能够提高运转环境的工程机械。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例如降雪等环境下也能总是顺利地进行门的开关操作并能通过作业性的工程机械。
再有,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可向驾驶室内的驾驶员提供广阔的后方视野的工程机械。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适用于工程机械,其具备可自行的下部行走体和在可转动地搭载于该下部行走体上并在框架上设有驾驶室且由侧盖覆盖该驾驶室的下侧而形成的上部转动体,上述驾驶室由位于左前、右前、左中、左后、右后处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5个立柱并在该各立柱之间设置由前面、左前侧面、左后侧面、右侧面、后面构成的五个面的中空驾驶箱,和在该驾驶箱的左前立柱和左中间立柱之间可开关地设置的门而构成。
而且,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特征是:门做成折叠式门,该折叠式门由可转动地安装于驾驶箱的左中间立柱上并可折叠的两个门板所构成,将折叠式门和侧盖相对垂直方向配置于大体同一面上,在上述折叠式门上设有用于在打开时保持开门位置的两个保持部,在上述驾驶箱的左后侧面上设有在上述折叠式门处于上述开门位置时分别可安装、取下地卡紧上述各保持部的卡紧部。
通过此类构成,在关闭折叠式门时,可使位于门下侧的侧盖和折叠式门相对于垂直方向配置于大体同一面上。这样,可配置成使驾驶箱的左侧面与框架(车体)的左侧面大体一致,并可在车宽所容纳的范围内较大地形成驾驶箱。因此,可充分确保驾驶室内的空间,且可不妨碍车体的行走、转动动作等并可改善驾驶员的操作环境。
此外,由于采用在折叠式门上设有两个保持部,在驾驶箱的左后侧面上设有两个卡紧部,并在门的开门位置处将其分别卡紧的构成,所以即使在易产生晃动的折叠式门中,通过两组保持部和卡紧部也可抑制晃动和振动,并可将门稳定地保持于开门位置。
再有,由于上部转动体的侧盖和折叠式门相对于垂直方向而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间不形成阶梯差,所以即使例如在降雪时关闭门,也可防止雪等在折叠式门的外侧堆积,从而可防止门难以打开。因此,即使在降雪等环境下,也可一直顺利地进行门的开关操作,从而提高作业性。
另外,在打开折叠式门时,可沿例如驾驶箱的左后侧面等将门折回。这样,即使将驾驶室形成得较大,例如已打开门配置为容纳于车宽范围内,也可将门从车宽范围向侧方突出的尺寸抑制得较小。因此,即使在例如狭窄的作业现场,也可在打开驾驶室的门的状态下顺利地进行作业。而且,在抑制门的突出的同时,还可充分确保驾驶室内的空间并可改善操作环境。
再有,在打开折叠式门时,可将门侧的两个保持部分别卡紧于驾驶箱侧的各卡紧部处。这样,即使在打开折叠式门时进行作业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卡紧部(及保持部)也可分别防止门的两个折叠部位的晃动等。因此,可防止门的各部位产生晃动及合页等老化以及产生噪音。
此外,在打开折叠式门时,由于该门可沿驾驶箱的左后侧面折回,所以即使将驾驶室形成得较大,例如已打开门配置为容纳于车宽范围内,也可将门从车宽范围向侧方突出的尺寸抑制得较小。因此,驾驶员即使在例如狭窄的作业现场等打开门的状态下也可对其不用注意地进行顺利的作业。
(2)此外,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构成是:驾驶箱的左后侧面形成为从左中间立柱向左后立柱的圆弧状弯曲面,且以打开折叠式门时沿驾驶箱的左后侧面折回的状态保持。
根据这种构成,在打开折叠式门时,可使门沿驾驶箱的左后侧面大体圆弧状地折回,可沿驾驶箱的侧面紧凑地配置已打开的门。这样,在将驾驶室形成得较大的同时,可将已打开的门从驾驶室突出的尺寸抑制得较小。
(3)再有,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在折叠式门上设置可伸缩地覆盖两个门板之间的保护盖的结构。
这样,可由保护盖来覆盖两个门板的折叠部位之间,可在该状态下将保护盖随着门的折叠运动而进行伸缩。而且,在驾驶员开关门时,可由保护盖来防止指尖等在门的折叠部位之间夹伤,并可易于进行门的操作。
(4)而且,根据本发明,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两个保持部分别安装于构成折叠式门的两个门板上,两个卡紧部分别设于在折叠式门处于开门位置时固定两个保持部的位置上。
该情况下,通过两组保持部和卡紧部,可分别固定两个门板。这样,两组保持部和卡紧部可有效抑制门板相对于驾驶箱的晃动和各门板间的晃动,且可由开门位置来进一步稳定地保持折叠式门。
(5)还有,在本发明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构成驾驶室的左后立柱在无损在驾驶席上乘坐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的范围内配置在驾驶室内所设的该驾驶席的后方位置上。
通过这种结构,驾驶箱的左后立柱在无损在驾驶席上乘坐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的范围内配置在驾驶席的后方位置上,所以在驾驶席上乘坐的驾驶员向后观望时左后立柱不遮挡视野。这样,可扩大驾驶员的后方视野,可提高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适用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的右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的俯视图。
图5是从斜后侧观察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图6是单独表示驾驶箱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1中箭头VII-VII方向放大驾驶室来观察的横剖视图。
图8是放大图7中的关门位置的折叠门等来表示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从图1中箭头IX-IX方向表示关闭折叠式门并将其配置在与驾驶室的左侧盖相同的平面上的状态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从与图5同样位置处观察打开驾驶室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在打开门的状态下表示液压挖掘机的车体的俯视图。
图12是从与图7同样位置处观察打开驾驶室门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打开折叠门的状态的图12中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下面,以液压挖掘机为例,参照图1到图13来详细说明。
图中,标记1表示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大致由可自行的下部行走体2、可转动地装载于该下部行走体2上的上部转动体3、可俯仰运动地设于该上部转动体3的前侧并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4构成。这里,液压挖掘机1的构成为小转动机,其被称为例如上部转动体3形成为大体圆形的后方小转动机。
此外,如图1-图5所示,上部转动体3的结构包括:通过例如底板和竖板(未图示)等的组合而形成为支撑构造体的转动框架5、装载于该转动框架5前侧的后述驾驶室11、安装于转动框架5的后端侧的配重6、从后侧覆盖在上述驾驶室11的后侧装载的发动机和液压泵及换热器(未图示)等设备的发动机盖7、从左侧覆盖上述发动机等的发动机左盖8、从左侧覆盖转动框架5前侧的左侧盖(左防护盖)9、从右侧覆盖上述发动机和转动框架5等的右侧盖(右防护盖)10等。再有,如图4所示,上部转动体3形成为从上方看大体为圆形以能在下部行走体2的车宽内大致转动。
这里,如图1所示,发动机左盖8从发动机盖7左侧倾斜延伸到驾驶室11的左下侧,覆盖例如发动机、液压泵等的左侧。此外,左侧盖9形成为与上述发动机左盖8的前端连续并经驾驶室11的左下侧而延伸到前侧,且从左侧覆盖转动框架5。该左侧盖9作为整体相对于垂直方向形成为大体平面状。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右侧盖10其后侧从发动机盖7的右侧向下倾斜到转动框架5的高度,其前侧从右侧覆盖转动框架5地向前侧延伸。此外,右侧盖10沿例如上部转动体3的转动半径的圆弧而形成为凸弯曲面状。
而且,发动机盖7、发动机左盖8、左侧盖9、右侧盖10等构成了覆盖发动机、油箱等设备及转动框架5周围的上部转动体3的外装盖。
标记11是在转动框架5的左侧装载的液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该驾驶室11通过防震机构(未图示)而安装到转动框架5上,如图1-图5所示,其由在转动框架5上配设的地板12、地板12上所设并乘坐驾驶员的驾驶席13、后述驾驶箱14等构成。此外,驾驶席13在后述驾驶箱14内靠近后侧并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大体中央部。
标记14是形成驾驶室11的外形的驾驶箱,该驾驶箱14设于转动框架14上以包围驾驶席13。而且,如图6、图7所示,驾驶箱14具有:由上下方向延伸的后述左前立柱15、右前立柱16、右后立柱17、中立柱18、左后立柱19构成的五个立柱;由在该各立柱15-19之间配置的前面部14A、右侧面部14B、后面部14C、左前侧面部14D、左后侧面部14E构成的五个面。
这种情况下,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与构成其一部分的后述左后窗玻璃20一同形成从中立柱18到左后立柱19呈向外凸圆弧状的弯曲面。这样,左后侧面部14E可不使驾驶箱14内的居住空间变窄且可使该驾驶箱14的左后侧容纳于上部转动体3的转动半径内。而且,左后侧面部14E为在打开后述折叠式门26时固定该门26的固定面。
接着,对各立柱15-19进行详细描述。首先,左前立柱15设于驾驶箱14的左前部,且前面部14A和左前侧面部14D之间形成棱线。右前立柱16位于驾驶箱14的右前部且在前面部14A和右侧面部14B之间形成棱线。右后立柱17位于驾驶箱14的右后部且在右侧面部14B和后面部14C之间形成棱线。
此外,中立柱18位于驾驶箱14的左侧且构成在后方向的中间部位设置的左中间立柱,并在左前侧面部14D和左后侧面部14E的交界位置处配置于驾驶席13的左侧附近。而且,中立柱18上安装有可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地开关后述进出口24的折叠式门26。
再有,如图3、图7所示,左后立柱19配置为设于驾驶箱14的后侧,且在右后立柱17的左侧具有驾驶箱14的宽度尺寸的一半左右的间隔。这时,左后立柱19在驾驶席13的后方位置,并设于在无损该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的范围内。
具体地说,左后立柱19在驾驶席13的后侧附近,在该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向后侧回头观察时不妨碍视野的位置,理想的是设于在驾驶席13的宽度尺寸内容纳的正后方的范围内。这样,左后立柱19在例如液压挖掘机1翻倒或撞到重物的情况下能以驾驶员(驾驶席13)的位置为中心有效抑制驾驶箱14的变形。
此外,通过将左后立柱19配置在驾驶席13的后方位置,在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可通过向后回头观察而从在中立柱18和左后立柱19之间设置的左后窗玻璃20来观察左后方的广阔范围。另一方面,在驾驶员向右后回头观察时,可从右后立柱17和左后立柱19之间所设的后窗玻璃21来观察右后方的广阔范围。这样,可向在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提供广阔的后方视野。
这里,左后立柱19通过使用焊接手段来固定内板和外板而形成横截面为筒状的柱体并构成为具有足够刚性的强度部件。这样,左后立柱19除了保护驾驶员以外还可进一步提高重要的驾驶箱14的后侧中央部分的强度。
另一方面,标记22是在驾驶箱14的左上侧设置的左顶梁,该左顶梁22在驾驶箱14的左前侧面部14D、左后侧面部14E和顶面部14F之间形成棱线。而且,左顶梁22的后部侧其位于立柱18、19之间的部位呈向外凸的圆弧状而弯曲。此外,标记23是驾驶箱14的右上侧设置的右顶梁,该右顶梁23在驾驶箱14的右侧面部14B和顶面部14F之间形成棱线。
标记24是在驾驶箱14的左前立柱15和中立柱18之间设置的出入口,该出入口24用于驾驶员进出驾驶室11,并由折叠式门26开关。这时,出入口24(折叠式门26)与位于其下侧并在立柱15、18之间设置的下部连接板25一同构成驾驶箱14的左前侧面部14D。
标记26表示在驾驶箱14的中立柱18上可转动地设置的折叠式门,该折叠式门26在左前立柱15和中立柱18之间(出入口24)可开关地配置。此外,折叠式门26由后述门板27、29、合页28、31、撞击体32、33、保护盖37等构成,且夹持中间合页31而可两者折叠(屈曲)。
而且,折叠式门26以中立柱18(门合页28)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并在图5、图7所示的关闭驾驶箱14的出入口24的关门位置和在打开门时如图10、图12所示的沿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而大体为圆弧状(大体为L形)地折回的开门位置之间开关。
标记27是第一门板,该第一门板27形成为例如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四边形,其宽度方向的后侧(基端侧)使用例如两个门合页28而可转动地安装在驾驶箱14的中立柱18上。这时,两个门合页28在第一门板27和中立柱18之间上下方向有间隔地设置,并将其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连接。
标记29是可折叠地设于第一门板27上的第二门板,该第二门板29使用上下中间合页31来安装于门板27的宽度方向前侧(前端侧),并可相对于第一门板27而可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此外,第二门板29上设有驾驶员等握住的把手30和在可卡紧或松开地卡紧于左前立柱15侧的部位并于卡紧时使折叠式门26保持于关门位置的同时通过拉把手30来解除卡紧状态的弹簧锁机构(未图示)。
标记31是在门板27、29之间所设的例如两个中间合页,该各中间合页31在上下方向有间隔地配置并可折叠地连接两个门板27、29。
而且,如图7、图8所示,门板27、29在折叠式门26处于关门位置时互相之间大体平面状地延伸并封闭驾驶箱14的出入口24。在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在上下方向延伸且相对于垂直方向大体为同一平面上配置构成折叠式门26的门板27、29,构成驾驶箱14的下部连接板25,以及构成上部转动体3的左侧盖9。这样,折叠式门26和左侧面盖9没有阶梯差地连续并连接。
因此,可将驾驶箱14的左前面部14D靠左侧配置到在车宽所容纳的范围内几乎接近最大位置处。此外,即使在例如下雪时关闭折叠式门26,也可防止因门板27、29外侧积雪而导致门难以打开。
此外,如图12所示,门板27、29在打开折叠式门26时,通过以中间合页31为中心而大体为L形地弯曲,可沿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而大体为圆弧状地折回。而且,门板27、29通过后述的撞击体32、33和锁紧体34、35而分别成为保持于开门位置的状态。这样,即使例如将驾驶室形成得较大,也可将处于开门位置处的门从车宽范围向侧方突出的尺寸抑制得较小。
标记32表示位于两个中间合页31之间并作为突出倒第一门板27外侧而设置的保持部的撞击体。如图5所示,该撞击体32配置为从成为门板27的转动支点的门合页28向前侧离开一定距离,形成为例如大体为U形的金属零件。而且,撞击体32在打开折叠式门26时能可卡紧或松开地卡紧于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上所设的后述锁紧体34上,且与该锁紧体34协作以将第一门板27保持于开门位置处。
此外,标记33是位于把手30的前侧并作为在第二门板29上突出地设置的保持部的另一撞击体,该撞击体33配置为从成为门板29的转动支点的门合页31向前侧离开一定距离。该撞击体33也与撞击体32同样,其构成为通过可卡紧或松开地卡紧于另一锁紧体35上而与锁紧体35协作以将第二门板29保持于开门位置处。
标记34、35是作为在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上所设的卡紧部的例如两个锁紧体,该锁紧体34、35安装于与各撞击体32、33对应的位置处,配置为在左后侧面部14E上在前后方向具有间隔。
这里,锁紧体34配置于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前侧以与第一门板27上所设的撞击体32相对应。此外,如图13所示,锁紧体34的构成包括:在驾驶箱14上固定的固定部34A、可变位地支撑于该固定部34A上且卡紧撞击体32或使之脱离的大体为U形的爪部34B、将卡紧撞击体32的爪部34B保持于预定位置处的保持弹簧(未图示)。
而且,在将第一门板27打开到开门位置时,如果由在该门板27上所设的撞击体32将爪部34B压入固定部34A侧,则爪部34B变位而使撞击体32处于在该爪部34B内侧卡紧的状态。而且,该卡紧状态由于通过保持弹簧的弹力来保持,所以可将门板27锁紧于开门位置。
此外,在从开门位置将第一门板27关闭时,如果通过一定以上的力将其从锁紧体34拉向离开方向,则爪部34B克服保持弹簧的弹力并向使撞击体32脱离的方向变位。这样,可解除撞击体32的卡紧状态,并可从锁紧门板27的状态解脱。
另一方面,另一锁紧体35配置于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后侧以与在第二门板29上所设的撞击体33相对应。此外,锁紧体35与锁紧体34同样,由固定部35A、爪部35B、保持弹簧构成,成为以一次接触便能够将撞击体33卡紧或使其脱离的结构。
这里,撞击体32、33和锁紧体34、35分别锁紧两个门板27、29。即,由撞击体32和锁紧体34来锁定第一门板27,由撞击体33和锁紧体35来锁定第二门板29。这样,撞击体32、33和锁紧体34、35分别可防止各板27、29的晃动,且与后述门垫36协作而可稳定地将折叠式门26保持于开门位置。
标记36表示在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或顶面部14F上所设的门垫36。该门垫36的构成包括:安装于驾驶箱14上的支架36A、由例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并安装于该支架36A上的弹性体36B。
而且,弹性体36B在折叠式门26位于开门位置时,弹性地与第二门板29接触。这样,门垫36弹性地支撑门整体,并与撞击体32、33、锁紧体34、35协作在缓冲折叠式门26的晃动、振动等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标记37是用于保护驾驶员的指尖等而在折叠式门26的门板27、29之间设置的保护盖,该保护盖37由例如弹性材料或可挠性材料等构成,并形成为波纹状的片、布、膜等。
而且,保护盖37在上下方向的几乎整个长度内覆盖折叠式门26的两个折叠部位(门板27、29)之间,同时,在门的宽度方向上可伸缩。这样,保护盖37在开关折叠式门26并由中间合页31来使两个门板27、29弯折时,防止驾驶员的指尖等夹入各门板27、29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下面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驾驶员乘坐于驾驶室11内的驾驶席13上,在关闭折叠式门26时,如图9所示,折叠式门26和构成上部转动体3的外装盖的左侧盖9相对于垂直方向配置于几乎同一面上。这样,由于驾驶箱14的左前侧面部14D可配置成与转动框架5的左侧面大体一致,所以可使驾驶箱14在车宽所包括的范围内较大地形成,从而可提高驾驶员的操作环境。
而且,在驾驶箱11内的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通过操作操纵杆等可使车辆行走、可使上部转动体3转动,同时,可使作业装置4工作来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
这里,液压挖掘机1在例如陡斜面等上以不当的姿势行走、作业时有翻倒的可能,在翻倒时对驾驶室11作用有很大的负荷。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驾驶室11由于其驾驶箱14的左后立柱19设于驾驶席13的后方位置,所以即使在对驾驶室11作用有很大负荷的情况下,左后立柱19也可防止驾驶箱14在驾驶席13的周围产生大的变形,可保护在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
此外,通过在驾驶席13的后方位置配置左后立柱19,即使在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将头转向后侧,由于后方位置的左后立柱19不进入视野故而不产生妨碍,所以驾驶员能够利用广阔的后方视野高效地进行作业。
而且,例如在打开门26的状态进行作业的情况下,驾驶员打开折叠式门26,并将其沿驾驶室11的左后侧面部14E向后侧转动到开门位置,然后,将门侧的撞击体32、33分别压入锁紧体34、35。这样,驾驶员可将各撞击体32、33以一次接触分别卡紧于锁紧体34、35中,通过此类简单的动作可将折叠式门26锁紧于开门位置。
而且,在该状态下,由于能使折叠式门26沿圆弧状的左后侧面部14E和发动机左盖8紧凑地折叠,所以驾驶员不必注意已打开的门26的位置和突出状态,可顺利地进行车体的行走、转动动作等。
这时,打开状态的折叠式门26上在行走和作业时易于施加有振动、冲击等外力。但是,构成折叠式门26的第一门板27通过撞击体32和锁紧体34而保持于开门位置,第二门板29通过撞击体33和锁紧体35而保持于开门位置。此外,折叠式门26由门垫36弹性地支撑。这样,在打开折叠式门26时,由于分别保持两个门板27、29,所以可防止产生门板27、29的晃动等及合页28、31老化、产生噪音。
再有,在关闭折叠式门26时,通过将门板27、29从驾驶箱14拉向离开方向,可将各撞击体32、33简单地从锁紧体34、35拉出,并可圆滑地关门。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其构成为:折叠式门26由两个门板27、29形成,在这些门板27、29上设有撞击体32、33,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上在与撞击体32、33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锁紧体34、35。
因此,折叠式门26在打开时可沿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折回。这样,即使将驾驶室11形成得较大,也可将例如已打开大的折叠式门26配置为容纳于车宽范围内,将折叠式门26从下部行走体2的车宽范围向侧方突出的尺寸抑制得较小。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可使已打开的门沿左后侧面部14E大体为圆弧状地折回,可将门整体紧凑地配置、容纳于开门位置。
而且,在该开门位置,可通过两组撞击体32、33和锁紧体34、35来将两个门板27、29分别稳定地锁紧于开门位置。这样,可确保防止通过门板27、29的晃动等而使门从开门位置脱离,及合页28、31的老化和产生噪音,并可提高门的耐久性。
因此,驾驶员即使在打开折叠式门26的状态下也不用注意门26的位置和晃动等,可顺利地进行车辆的运转和各种作业,即使在例如狭窄的作业现场也可高效率地进行作业。
此外,由于采用通过撞击体32和锁紧体34来锁紧第一门板27,通过撞击体33和锁紧体35来锁紧第二门板29的结构,所以,撞击体32、33和锁紧体34、35可分别防止第一门板27相对于驾驶箱14的晃动和第二门板29相对于第一门板27的晃动,可进一步稳定地将折叠式门26保持于开门位置。
再有,通过使用折叠式门26并抑制门的突出,可将例如驾驶箱14的左前侧面部14D、左后侧面部14E等在车宽范围内靠左侧配置。这样,可充分确保驾驶室11内的空间,并可提高驾驶员的操作环境。
另一方面,在关闭折叠式门26的状态下,由于在相对于垂直方向大体为同一平面上配置构成折叠式门26的门板27、29、驾驶箱14的下部连接板25、构成上部转动体3的左侧盖9,所以可将这三个部位作为没有阶梯差且大体连续的平面来进行连接。
这样,可将驾驶箱14的左前面部14D靠左侧配置到在车宽所容纳的范围内几乎接近最大位置处,且可在车宽范围内充分确保驾驶室11内的空间。因此,可不妨碍车体的行走、转动动作等,并可提高驾驶员的操作环境。
此外,折叠式门26和上部转动体3的左侧面盖9在垂直方向上呈大体同一平面,且在该折叠式门26的下侧没有阶梯差。因此,即使在例如下雪时关闭折叠式门26,也可防止因门板27、29外侧积雪而导致门难以打开,可总是顺利地进行门的开关。
再有,由于在门板27、29之间设有具有伸缩性的保护盖37,所以可由保护盖37覆盖其间,并可在该状态下使保护盖37随门的折叠动作而伸缩。而且,在驾驶员开关折叠式门26时,可由保护盖37来防止指尖等被门板27、29之间夹住,并可容易地进行门的操作。
而且,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形成为从中立柱18向左后立柱19的圆弧状弯曲面。因此,如上所述,在上部转动体3大体形成为圆形的被称为后方小转动机的小型液压挖掘机1上装载驾驶室11的情况下,也可将左后侧面部14E容纳于转动半径内,并可缩小转动半径及提高作业性能。而且,通过使驾驶箱14的左后侧面部14E形成为弯曲面,由于与平坦面比较可提高刚性,所以在驾驶席13附近可进一步提高驾驶箱14的强度。
再有,由于采用将驾驶箱14的左后立柱19配置于驾驶席13的后方位置的结构,所以在包围驾驶席13的驾驶箱14中,可由左后立柱19更有效地强化靠近坐在驾驶席13上的驾驶员的部分。因此,即使在液压挖掘机1翻倒而在驾驶箱14上作用有很大负荷的情况下,也可在驾驶员的位置处将驾驶箱14的变形抑制得较小。
而且,由于驾驶箱14的左后立柱19在无损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的范围内配置于该驾驶席13的后方位置,所以可从驾驶员转向后侧时的视野内除去左后立柱19,可扩大后方视野,提高作业性。
此外,由于在驾驶箱14上在驾驶席13左侧附近设置中立柱18,所以可与左后立柱19一同效率良好地强化靠近在驾驶箱4中的驾驶席13上乘坐的驾驶员的部分。
再有,在实施方式中,使折叠式门26上所设的撞击体32、33大体形成为U形金属零件,并以将在驾驶箱14上所设的锁紧体34、35的大体为U形的爪部34B卡紧于各撞击体32、33中的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先前所述的特开平1-198929号公报所记载,撞击体形成为前端为大径部的棒状体,锁紧体由卡紧于撞击体的前端大径部的爪部等形成的结构也可以。这时,在打开折叠式门时,通过将锁紧体的爪部从周围卡紧于撞击体的前端大径部可将折叠式门保持于开门位置。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举出了小型液压挖掘机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适用于例如中型、大型的液压挖掘机和轮式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等工程机械。

Claims (3)

1.一种工程机械,具备:可自行的下部行走体,和可转动地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上、在框架上设有驾驶室且由侧盖覆盖该驾驶室的下侧而形成的上部转动体,所述驾驶室由位于左前、右前、左中、左后、右后处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五个立柱的同时在该各立柱之间设置由前面、左前侧面、左后侧面、右侧面、后面构成的五个平面的中空驾驶箱,和可开关地设在该驾驶箱的左前立柱和左中间立柱之间的门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做成折叠式门,该折叠式门由利用门合页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驾驶箱的左中间立柱上的第一门板、和利用中间合页可折叠地设置于该第一门板上的第二门板所构成,该第二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门板可在前后方向上转动,
将所述折叠式门和所述侧盖相对垂直方向配置于大体同一面上,
在构成所述折叠式门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在打开时保持开门位置的两个保持部,
在所述驾驶箱的左后侧面上在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设有在所述折叠式门处于所述开门位置时分别不同地可安装、取下地卡紧所述两个保持部的两个卡紧部。
采用所述驾驶箱的左后侧面做成从所述左中间立柱向所述左后立柱为圆弧状的弯曲面,在打开所述折叠式门时以沿所述驾驶箱的左后侧面折回的状态保持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式门上设置可伸缩地覆盖在两个门板之间的保护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驾驶室的左后立柱在无损于所述驾驶席上乘坐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驾驶室内所设的驾驶席的后方位置上。
CN2005800013636A 2004-06-07 2005-05-26 工程机械 Active CN1898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8812 2004-06-07
JP168812/2004 2004-06-07
PCT/JP2005/010103 WO2005121459A1 (ja) 2004-06-07 2005-05-26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447A CN1898447A (zh) 2007-01-17
CN1898447B true CN1898447B (zh) 2010-07-14

Family

ID=35503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13636A Active CN1898447B (zh) 2004-06-07 2005-05-26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75272B2 (zh)
EP (1) EP1757738B8 (zh)
KR (1) KR101059289B1 (zh)
CN (1) CN1898447B (zh)
WO (1) WO2005121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9225B1 (en) * 2004-11-19 2017-08-23 Kubota Corporation Swiveling work machine
JP4999689B2 (ja) * 2005-07-19 2012-08-1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JP4655815B2 (ja) * 2005-08-12 2011-03-23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US7988210B2 (en) * 2006-10-20 2011-08-02 Kubota Corporation Cabin door device
JP4819647B2 (ja) * 2006-10-23 2011-11-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185721B2 (ja) * 2008-07-29 2013-04-1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US8016345B1 (en) 2009-01-02 2011-09-13 Gehl Company Operator cab having inwardly folding access door
JP2013501864A (ja) * 2009-08-13 2013-01-17 ボルボ コンストラクション イクイップメント アーベー ドアロック装置及びドアロック装置を含む作業機械
JP5054802B2 (ja) * 2010-05-24 2012-10-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054805B2 (ja) * 2010-06-09 2012-10-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418425B2 (ja) * 2010-07-01 2014-02-1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キャビンのドア
JP5706110B2 (ja) * 2010-07-29 2015-04-22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フレーム構造
WO2012053671A1 (ko) * 2010-10-20 2012-04-26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건설장비용 전복방지구조 캡
US9598268B2 (en) * 2010-11-30 2017-03-21 Terex Usa, Llc Boom truck with splayed forward front stabilizers
EP2679729B1 (en) * 2011-02-24 2019-04-10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ierra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with cab construction
CN102963448A (zh) * 2012-12-10 2013-03-13 江苏友邦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车辆驾驶室的锁止装置
US8702154B1 (en) * 2013-02-07 2014-04-22 Caterpillar Inc. Cab frame with integrated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
JP5991350B2 (ja) * 2014-08-01 2016-09-1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US10385538B2 (en) 2015-04-28 2019-08-20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Operator's cab arrangement for a construction machine
DE102016010660A1 (de) * 2016-04-06 2017-10-12 Bomag Gmbh Selbstfahrende Maschine, insbesondere Baumaschine, mit verstellbarer Fahrerkabine sowie Verfahren zum Verstellen einer Fahrerkabine einer selbstfahrenden Maschine
CN115853053A (zh) 2017-04-19 2023-03-28 克拉克设备公司 装载机驾驶室
CN111055742B (zh) * 2018-10-16 2022-06-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乘降辅助装置
DE102019102999A1 (de) * 2019-02-07 2020-08-13 Hamm Ag Bodenbearbeitungsmasch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731Y (zh) * 1993-01-08 1994-04-06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客车折叠门
CN1366567A (zh) * 2000-03-28 2002-08-2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CN1098954C (zh) * 1998-05-26 2003-01-15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用驾驶室
CN1401039A (zh) * 2000-01-19 2003-03-05 洋马柴油机株式会社 反向铲的坐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2083A (en) * 1970-12-07 1972-09-19 Case Co J I Plural panel door assembly
US4035016A (en) * 1976-04-21 1977-07-12 Caterpillar Tractor Co. Door holding assembly
JPH076217B2 (ja) * 1987-10-09 1995-01-3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全旋回式作業機
JPH11100864A (ja) * 1997-09-29 1999-04-13 Kubota Corp 旋回作業機のドア構造
JP2000096623A (ja) * 1998-09-24 2000-04-04 Kubota Corp 旋回作業機のドア構造
EP1081294B1 (en) * 1999-09-01 2011-12-14 Kubota Corporation Backhoe
US6471260B1 (en) * 2001-08-06 2002-10-29 The Eastern Company Rotary latches with enhanced service longevity
JP2004143687A (ja) 2002-10-22 2004-05-20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作業機械のドア開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731Y (zh) * 1993-01-08 1994-04-06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客车折叠门
CN1098954C (zh) * 1998-05-26 2003-01-15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用驾驶室
CN1401039A (zh) * 2000-01-19 2003-03-05 洋马柴油机株式会社 反向铲的坐舱
CN1366567A (zh) * 2000-03-28 2002-08-2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43687A 2004.05.20
JP特开平11-100864A 1999.04.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30163A (ko) 2007-03-15
WO2005121459A1 (ja) 2005-12-22
EP1757738A4 (en) 2014-06-25
EP1757738A1 (en) 2007-02-28
US7575272B2 (en) 2009-08-18
EP1757738B8 (en) 2017-05-31
KR101059289B1 (ko) 2011-08-24
CN1898447A (zh) 2007-01-17
US20070132277A1 (en) 2007-06-14
EP1757738B1 (en)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8447B (zh) 工程机械
CN1536176B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JP3747733B2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CN101223076B (zh)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CN1076424C (zh) 回转式建筑机械
EP1849688B1 (en) Working vehicle with tilt floor
CN100417565C (zh) 工程机械
JP4113925B2 (ja) バックホーのキャビン
CN1944813A (zh) 作业机械
JP4504283B2 (ja) 建設機械
JP2007092278A (ja) バックホーの上部構造
JP4625371B2 (ja) 建設機械
KR101131506B1 (ko) 선회 작업차
JP2007046233A (ja) 建設機械
JP3927563B2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3294100B2 (ja) バックホウ
JP2843807B2 (ja) 旋回作業車
JP4381364B2 (ja) バックホー
JP4415698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ノピ構造
JP4515847B2 (ja) 建設機械
JP2000233701A (ja) 掘削作業車の運転部保護構造
JP4703334B2 (ja) バックホー
JP4783922B2 (ja) バックホーのキャビン
JP4409107B2 (ja) 防雪柵
JP4515367B2 (ja) バックホ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2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ierr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