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1565B -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1565B
CN1891565B CN2006100865308A CN200610086530A CN1891565B CN 1891565 B CN1891565 B CN 1891565B CN 2006100865308 A CN2006100865308 A CN 2006100865308A CN 200610086530 A CN200610086530 A CN 200610086530A CN 1891565 B CN1891565 B CN 1891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screw member
leading screw
side leading
pow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865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1565A (zh
Inventor
杉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1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1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1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1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6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4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06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 F16H63/06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可以减小主轴的轴向长度。该车辆动力单元包括包括安装在主轴(40)活动带轮(49)上并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主轴部分(17b)上的滑动圆筒形体(80)、由所述滑动圆筒形体(80)可旋转地支撑穿过第一轴承(81)的活动侧丝杠构件(82)、与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82)配合并锁定在发动机壳体(26)上的固定侧丝杠构件(83)、以及布置在所述固定侧丝杠构件(83)和所述主轴部分(17b)之间的第二轴承(84),并且所述第二轴承(84)被布置成当所述活动带轮(49)布置在低位中时,所述第二轴承(84)径向地重叠所述滑动圆筒形体(80)的与所述活动带轮相对的端(80a)。

Description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单元,其包括具有绕主带轮和从带轮缠绕的传动带的无级变速器、和通过电动机改变主带轮的带缠绕直径的缠绕直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一些最新的踏板式摩托车具有安装在其上的车辆动力单元,该车辆动力单元包含与发动机一起形成的V带型无级变速器、以及基于发动机速度、车辆速度等在低位和高位之间改变无级变速器的主带轮的带缠绕直径的缠绕直径控制机构。
对于这种动力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主带轮(2)的活动带轮(5)布置在主轴(1)上以能够轴向移动,活动侧丝杠构件(6)可旋转地安装在活动带轮(5)上,它们之间带有轴承(7),与活动侧丝杠构件(6)啮合的固定侧丝杠构件(10)固定到壳体(9),并且主轴(1)支撑在壳体(9)上,它们之间带有轴承(8)。
[专利文献1]专利说明书No.2950957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传统的动力单元包含这样的问题:为了确保活动带轮(5)的轴向移动,需要加长与轴承(8)对应的主轴(1),这导致动力单元宽度尺寸变大。在例如摩托车上安装这样的较大宽度动力单元的情况下,会担心对倾斜角度和放脚的舒适性的影响。
本发明已经考虑到上述的传统状况,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可以减小主轴的轴向长度。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包括无级变速器和缠绕直径控制机构,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主轴上的主带轮、安装在副轴上的从带轮以及绕所述主带轮和所述从带轮缠绕的传动带,其中发动机的输出输入到所述主轴,并且驱动力从所述副轴发出,所述缠绕直径控制机构将来自致动器的转矩转换成构成所述主带轮的活动带轮的轴向移动力以改变所述主带轮的带缠绕直径,其中所述缠绕直径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主带轮的活动带轮上并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主轴上的滑动圆筒形体、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滑动圆筒形体上并在它们之间具有第一轴承的活动侧丝杠构件、与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配合并锁定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固定侧丝杠构件、以及布置在所述固定侧丝杠构件和所述主轴之间的第二轴承,并且所述第二轴承被布置成当所述活动带轮位于低位中时,所述第二轴承径向地重叠所述滑动圆筒形体的与所述活动带轮相对的端。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此动力单元,因为第二轴承布置成当活动带轮布置在低位中时其径向地重叠滑动圆筒形体的与活动带轮相对的端,所以可以将滑动圆筒形体移动到其重叠第二轴承的位置,并且因此可以相应地减小主轴的轴向长度以减小整个动力单元的宽度尺寸。由此,当动力单元例如安装在摩托车上时可以确保倾斜角度和放脚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其上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单元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动力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动力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动力单元的主带轮的周围环境的剖视图(沿图4中的线V-V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动力单元的从带轮的周围环境的剖视图(沿图4中的线VI-VI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动力单元的缠绕直径控制机构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4中的线VIII-VIII所取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4中的线IX-IX所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动力单元的视图。将参照用于踏板式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情况描述本实施例。此外,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前和后以及左和右指坐在车座上的状态下的前和后以及左和右。
在图中,参考标号1表示具有以下示意性构造的踏板式摩托车。前叉2可枢转地安装在弯梁型车架(未示出)的头管上,前叉2具有布置在其下端处的前轮3和布置在其上端处的操纵杆4。此外,车座5安装在车架的中间,组合摇摆式动力单元6安装在车架的车座5之下以能够竖直地摇摆,并且后轮7布置在动力单元6的后端上。
前叉2的周围由前罩8覆盖,并且车座5的下部周围由侧罩9覆盖。左右踏板10、10布置在前罩8和侧罩9之间。
动力单元6包括发动机14、将发动机14的动力传递到后轮7的无级变速器15、和无级控制无级变速器15的带缠绕直径的缠绕直径控制机构16。
发动机14是安装有主要向前倾斜的气缸轴的水冷型四循环单缸发动机,其中气缸体19和气缸盖20连接到曲轴箱18的前配合表面,其中曲轴17容纳在曲轴箱18中,并且缸盖护罩21安装到气缸盖20。
连通至进气端口(未示出)的进气管22连接到气缸盖20的上壁部分20a。进气管22被弯曲并从上壁部分20a朝向车辆后部延伸,并且节流阀体23连接到进气管22的后端。节流阀体23布置成位于气缸体19之上。
无级变速器15容纳在变速箱25中,变速箱25被设置成从曲轴箱18的左侧朝向车辆后部延伸。变速箱25包括与曲轴箱18一体形成以延伸到后轮7的壳体26、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26的左配合表面的壳体封盖27。安装到壳体封盖27的外部的是将行驶风引入到变速箱25中的空气引入封盖(未示出)。
向下凸出的悬臂部分26a与壳体26的前部下壁部分一体形成。向前延伸的前凸起26b形成在悬臂部分26a上,前凸起26b由枢轴(未示出)可枢转地支撑在车架上。此外,悬臂部分26a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油过滤器29。
向后延伸的后凸起26c与壳体26的后端壁一体形成,后凸起26c连接至连接到车架的后减震单元28的下端。
曲轴17通过轴承30、30支撑在曲轴箱18上,轴承30、30布置在左右轴颈部分17a、17a上(在图中省略了右轴颈17a及其轴承30),并且设置密封构件35用于密封在轴颈17a和曲轴箱18之间。
主轴部分17b与曲轴17的左端一体形成以从左轴颈17a向左突出,主轴部分17b位于变速箱25中。
主轴部分17b的左端由壳体封盖27支撑穿过垫圈31和轴承32。
无级变速器15包括安装在主轴部分17b上的主带轮40和安装在副轴41上的从带轮42以及由橡胶或树脂制成并绕主带轮40和从带轮42缠绕的传动带43,发动机14的输出输入到主轴部分17b,并从副轴41输出到后轮(驱动轮)7。这里,在图4至6中,实线表示传动带43的低位,并且双点划线表示其高位。
主带轮40包括花键配合到主轴部分17b上以随其旋转的圆柱形轴环构件48、安装在轴环构件48上以能够轴向移动并与轴环构件48一起旋转的活动带轮49、以及花键配合到主轴部分17b上以紧靠轴环构件48的左端并通过锁紧螺帽33固定以不能轴向移动的固定带轮50。
活动带轮49包括安装在轴环构件48上的圆筒形体49a,圆筒形体49a具有形成在其上的轴向延伸切口49b。插入到切口49b中的键47安装到轴环构件48中由此活动带轮49可轴向移动并适合于与轴环构件48一起旋转。
此外,在固定带轮50的外表面上一体形成的是在圆周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的多个径向延伸的冷却风扇50a。冷却风扇50a将冷却风引入到变速箱25中。
独立的储油室44a通过壳体26和齿轮箱44形成在变速箱25的后端上。副轴41的右半部分41a插入到储油室44a中,并且主轴45和驱动轴46布置成与右半部分41a平行(见图4和6)。后轮7安装在驱动轴46的从壳体26突出的部分上。
副轴41的右半部分41a分别通过壳体26和齿轮箱44支撑穿过轴承47a、47b、此外,副轴41的左端通过壳体封盖27支撑穿过垫圈36和轴承37。
从带轮42包括安装在副轴41的左半部分41b上的固定带轮52,固定带轮52和左半部分41b之间具有左、右轴承51a、51b以能够旋转并且不能轴向移动;和安装在固定带轮52上以能够轴向移动并与固定带轮52一起旋转的活动带轮53。
固定带轮52包括安装在副轴41上的圆柱形轴环部分52a。此外,活动带轮53包括安装在轴环部分52a上的圆柱形的圆筒形体53a,圆筒形体53a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轴向延伸切口53b。插入到切口53b中的键57固定到轴环部分52a由此活动带轮53可轴向移动并适合于与轴环部分52a一起旋转。
通过布置在活动带轮53和稍后描述的平衡臂55a之间的弹簧54,在增加从带轮42的有效直径的方向上偏置活动带轮53。
离心式离合器55置于从带轮42的左侧上的轴环部分52a和副轴41之间。构造离心式离合器55使得平衡臂55a装配到轴环部分52a上并固定到轴环部分52a以与轴环部分52a一起旋转,平衡块55b安装到平衡臂55a上以能够绕在径向方向上与副轴41平行的轴摆动,并且从外面围绕平衡块55b的大致呈碗状的外离合55c装配并固定以与副轴41一起旋转。
随着从带轮42的转速增大,平衡块55b通过离心力径向向外移动以抵靠外离合55c的内表面,由此从带轮42的转动传递到副轴41。副轴41的转动通过主轴45和驱动轴46传递到后轮7。
缠绕直径控制机构16布置在缠绕直径控制室25a中,缠绕直径控制室25a在变速箱25的前端处张开并倾斜向上地形成。缠绕直径控制机构16将来自电动机(致动器)60的转矩转换成主带轮40的活动带轮49的轴向运动力,以由此在低位和高位之间自动且无级地控制主带轮40的带缠绕直径。基于发动机转速、车速等通过控制器(未示出)控制电动机60的旋转。此外,致动器不限于电动机,例如可以是液压马达。
缠绕直径控制机构16包括旋转传动齿轮部分58,其将来自电动机60的转矩传递到活动带轮49侧上的带轮侧齿轮61;和轴向转化齿轮部分59,其将带轮侧齿轮61的转矩转换成活动带轮49的轴向移动力。
旋转传动齿轮部分58包括带轮侧齿轮61、与带轮侧齿轮61啮合的电动机侧齿轮62、减速大齿轮66和减速小齿轮67b,减速大齿轮66和减速小齿轮67b减小电动机60的旋转并将减小的旋转传递到电动机侧齿轮62,其详细构造如下。
电动机60布置在壳体26之外,并且在气缸体19和节流阀体23之间,并通过多个螺栓63固定到壳体26的外侧壁。在电动机60的转轴60a上形成的输出齿轮60b延伸穿过壳体26以突出到缠绕直径控制室25a中。
减速大齿轮66与输出齿轮60b啮合,并且压力配合并固定到减速齿轮轴67。此外,减速小齿轮67b与减速齿轮轴67一体形成以与电动机侧齿轮62啮合。
电动机侧齿轮62安装在电动机侧齿轮轴65上。被径向插入到电动机侧齿轮轴65的销75使得电动机侧齿轮62与电动机侧齿轮轴65一起旋转。
电动机侧齿轮轴65与减速齿轮轴67的端65a、67a都形成为在直径上比其中部小,并且端65a、67a都由变速箱25支撑穿过轴承68、69以不能轴向移动。
如从车辆的侧面所观察到的,电动机60的转轴60a、减速齿轮轴67、和电动机侧齿轮轴65在中心定位在主轴部分17b上的弧上并沿着主带轮40的外周来布置(见图2和4)。
此外,传感器轴70朝向电动机侧齿轮轴65的前侧布置,并且在电动机侧齿轮62的端部处形成的传感器驱动齿轮62b与安装在传感器轴70上的传感器齿轮71啮合。检测齿轮70a形成在传感器轴70上。转动频率传感器72布置在变速箱25的前端壁的面对检测齿轮70a的部分上,并且检测齿轮70a与转动频率传感器72的输入齿轮72a啮合。由此,检测到电动机60的转动状态并且因此检测到活动带轮49的轴向移动位置(见图4和8)。
电动机侧齿轮62由树脂制成以包括与减速小齿轮67b啮合的大直径齿轮部分62a和与传感器齿轮71啮合的小直径齿轮部分62b。
电动机侧齿轮62的大直径齿轮部分62a、带轮侧齿轮61以及减速小齿轮67b包含斜齿轮。斜齿轮的相对于将带轮侧齿轮61偏压到顶部侧的推力的轴和幅度倾斜地扭曲的各个齿根据各个齿的扭曲角度的设置来设定。以此方式,电动机60的转速通过减速大齿轮66和减速小齿轮67b减小,以传递到电动机侧齿轮62,然后由于电动机侧齿轮62的旋转传递到带轮侧齿轮61,并且此时,产生将带轮侧齿轮61偏压并且因此将活动带轮49偏压到顶部侧的推力。此外,作用在电动机侧齿轮62上的推动反作用力通过销75从电动机侧齿轮62传递到电动机侧齿轮轴65。
于是,与电动机侧齿轮62分离的减速直齿轮可以安装在电动机侧齿轮轴65上,并且电动机60侧上的直齿轮可以与减速直齿轮啮合。在这种情况下,仅电动机侧齿轮62和带轮侧齿轮61包含斜齿轮。
轴向转换齿轮部分59包括安装在固定到活动带轮49的圆筒形体49a上的滑动圆筒形体80、由滑动圆筒形体80可旋转地支撑穿过第一轴承81的活动侧丝杠构件82、与活动侧丝杠构件82啮合并锁定在壳体26上的固定侧丝杠构件83、以及布置在固定侧丝杠构件83和主轴部分17b之间的定中轴承(第二轴承)84,并且其详细构造如下。
滑动圆筒形体80通过弹簧挡圈85固定到活动带轮49的圆筒形体49a,以不能轴向移动并能够与活动带轮49一起旋转。
滑动圆筒形体80包括作为其左半部分的大直径部分80b和作为其右半部分并相对于大直径部分80b形成为台阶状的小直径部分80a。第一轴承81压力配合到小直径部分80a上,通过弹簧挡圈86使得第一轴承81相对于滑动圆筒形体80不能轴向移动。
活动侧丝杠构件82是圆筒形,并且第一轴承81压力配合并固定到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内周表面的左侧部分,以通过弹簧挡圈87使得不能轴向移动。由此,活动侧丝杠构件82由滑动圆筒形体80可旋转地支撑穿过第一轴承81。
凸起82b形成在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外周表面的左端上,并且外螺纹82a形成在外周表面的剩余部分上。带轮侧齿轮61压力配合并固定到凸起82b,它们之间具有板状封盖88。带轮侧齿轮61用适当的力压力配合到凸起82b,该适当的力可以传递比电动机60的最大转矩值稍大的值(例如最大转矩值的1.1倍)的转矩。由此,例如在由于诸如第一轴承81的卡死等之类的一些原因导致过大的转矩施加到带轮侧齿轮61的情况下,带轮侧齿轮61相对于活动侧丝杠构件82旋转,并且由此作为所谓的转矩限制器。
带轮侧齿轮61径向地重叠第一轴承81,并径向地重叠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凸起82b以及外螺纹82a的左半部分。具体地,带轮侧齿轮61包括环形的压力配合部分61a和形成为从压力配合部分61a朝向发动机偏移的齿轮部分61b,齿轮部分61b在其基本整个宽度上重叠外螺纹82a。此外,因为带轮侧齿轮61和活动侧丝杠构件82互相分离,所以使得外螺纹82a可以工作。
定中轴承84用于将活动侧和固定侧的丝杠构件82、83定中,并通过轴承支撑构件90支撑在主轴部分17b上。
轴承支撑部分90包括向外开口的圆筒形保持部分90a以及限定保持部分90a的底壁的盘状法兰部分90b,并且通孔90c形成在法兰部分90b上以允许主轴部分17b通过其插入。保持部分90a形成为从法兰部分90b的外周边缘稍微径向向内定位。
定中轴承84压力配合并连接到轴承支撑部分90的保持部分90a的外周表面。定中轴承84如此布置以当活动带轮49布置在低位中时径向重叠滑动圆筒形体80的小直径部分80a的一部分。更具体地,在轴环构件48和轴承支撑部分90的保持部分90a之间形成的是处于低位的活动带轮49的圆筒形体49a以及滑动圆筒形体80的端部可以进入的间隔。
法兰部分90b与形成在主轴部分17b上的台阶17d啮合,以被台阶17d和轴环构件48的内端面夹住,由此使其不能轴向移动。具体地,主轴部分17b插入法兰部分90b的通孔90c中,以使台阶17d抵靠法兰部分90b,轴环构件48安装在主轴部分17b上以使得轴环构件48的内端面抵靠法兰部分90b,并且之后安装固定带轮50和垫圈31,并夹紧锁紧螺帽33。由此,带有轴环构件48的轴承支撑构件90、固定带轮50和垫圈31被夹紧并固定到主轴部分17b。
通过螺栓91固定到壳体26的是大致环形的固定侧支撑构件92以支撑固定侧丝杠构件83。固定侧支撑构件92包括形成为围绕保持部分90a的内部圆筒形部分92a、以及从内部圆筒形部分92a径向向外延伸的法兰部分92b。
定中轴承84装配并连接到内部圆筒形部分92a的内周表面,并且固定侧支撑构件92通过定中轴承84同轴地支撑在轴承支撑构件90上并且因此支撑在主轴部分17b上。
环形台阶92d形成在法兰部分92b的外周上。固定侧丝杠构件83的右端83b装配到台阶92d上。支撑板93连接到右端83b,并且通过夹紧构件94将支撑板93夹紧并固定到法兰部分92b,固定侧丝杠构件83固定到固定侧支撑构件92。
固定侧丝杠构件83是圆筒形状并且内螺纹83a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以与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外螺纹82a螺纹配合。
此外,环形密封槽83c形成在固定侧丝杠构件83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密封构件95安装在密封槽83c中以与板状封盖88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由板状封盖88和固定以及活动侧丝杠构件83、82包围的区域界定了储存用于外螺纹82a和内螺纹83a的啮合部分的润滑油的存储室b。
下侧制动器部分93a被弯曲并形成在支撑板93的外边缘上以与带轮侧齿轮61相对。通过使带轮侧齿轮61抵靠下侧制动器部分93a限定了活动带轮49的低位。
此外,平的顶侧制动器表面49c、50c通过加工形成在主带轮40的活动带轮49和固定带轮50的互相相对的内侧基面上。当车辆是新车并且运行距离大致为零时,在传动带43布置在高位的情况下,制动器表面49c、50c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形成大约2mm的间隙。当随着运行距离增加传动带43磨损时,制动器表面49c、50c互相抵靠以由此限制活动带轮49的高位。
当根据加速器操作发动机速度增大时,电动机60的转动被控制成根据发动机速度表现出预设的带缠绕直径。电动机60的转动通过减速大齿轮66和减速小齿轮67b传递到发动机侧齿轮62,并且从发动机侧齿轮62进一步传递到带轮侧齿轮61。当带轮侧齿轮61旋转时,活动侧丝杠构件82与带轮侧齿轮61一起轴向移动与电动机60的转动量相对应的距离。与此一致,活动带轮49朝向顶部侧移动预定量,使得主带轮40获得设定的带缠绕直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发动机侧齿轮62和带轮侧齿轮61包含斜齿轮,所以产生使活动带轮49偏压到顶部侧的推力。
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当活动带轮49布置在低位中时,布置在固定侧丝杠构件83和主轴部分17b之间的定中轴承84被布置成径向重叠滑动圆筒形体80的与活动带轮相对的侧上的小直径部分80a,所以活动带轮49可以移动到其中滑动圆筒形体80径向重叠定中轴承84的位置,并且可以相应地减小主轴部分17b的轴向长度,并且由此减小动力单元6的车辆宽度尺寸。结果,可以确保倾斜角度并提高放脚的舒适度。附带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将主轴部分17b的轴向尺寸减小大约轴承84的宽度。
根据本实施例,定中轴承84由轴承支撑构件90支撑,轴承支撑构件90包含将轴承84保持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保持部分90a、和界定保持部分90a的底壁的法兰部分90b,并且法兰部分90b由主轴部分17b支撑,使得处于低位的活动带轮49的滑动圆筒形体80可以进入的间隔a形成在保持部分90a和轴环构件48之间,以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活动带轮40至发动机的布置。
根据本实施例,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内周表面由第一轴承81支撑,外螺纹82a形成在活动侧丝杠构件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外螺纹82a的左半部分径向重叠第一轴承81,使得例如与轴承和螺纹都布置在活动侧丝杠构件的内周表面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轴向长度,并可以进一步减小动力单元6的车辆宽度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活动侧丝杠构件82布置在内部并且固定侧丝杠构件83布置在外部,所以可以实现使车辆宽度尺寸紧凑。假设活动侧丝杠构件布置在外部而固定侧丝杠构件布置在内部,轴承和螺纹都平行地布置在活动侧丝杠构件的内周表面上,使得可以减小车辆宽度尺寸。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带轮侧齿轮61压力配合到活动侧丝杠构件82的左端处的凸起82b上,并且齿轮部分61b布置成径向地重叠外螺纹82a,所以例如与活动侧丝杠构件和带轮侧齿轮在径向方向上互相平行布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轴向尺寸。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压力配合带轮侧齿轮61之前运转外螺纹82a,带轮侧齿轮61不会变成外螺纹82a运转的障碍,同时带轮侧齿轮61被构造成径向地重叠外螺纹82a。
根据本实施例,法兰部分90b置于形成在主轴部分17b上的台阶17d和安装在主轴部分17b上的轴环构件48的内端表面之间,并且安装在主轴部分17b上的固定带轮50被插入以通过锁紧螺帽33固定法兰部分90b、轴环构件48和固定带轮50,使得它们不能轴向移动,使得可以将轴承支撑构件90固定到主轴部分17b,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部件48、50、53,由此实现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此外,因为使得法兰部分90b抵靠主轴部分17b的台阶17d,所以可以确定地防止轴承支撑构件90的轴向移动。
因为本实施例被构造成轴承81通过弹簧挡圈86固定到滑动圆筒形体80(其固定到活动带轮49)以不能轴向移动,活动侧丝杠构件82通过弹簧挡圈87固定到轴承81以不能轴向移动,并且带轮侧齿轮61压力配合在活动侧丝杠构件82上,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各个部件的组装,并且可以将组装各个部件所需的附加部件限制到必需的最小量。
此外,尽管本实施例以踏板式摩托车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踏板式,而且可以应用到其它的摩托车。此外,本应用的说明书中所指的“摩托车”指包括带有原动力(机器脚踏两用车)和踏板的自行车的摩托车,并且具体指能在车体倾斜时能够转弯的车辆。由此,根据轮胎的数量即使是三轮、四轮(或更多)车辆(其中一个是前轮并且后轮包括两个或更多车辆)可以包括在本应用的说明书中所指的“摩托车”中。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摩托车,而是可以应用到能使利用本发明的效果的其它车辆,例如所谓的背骑式车辆,包括四轮轻型车(ATV:全地形汽车)以及除摩托车之外的雪地机动车。

Claims (9)

1.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包括无级变速器和缠绕直径控制机构,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主轴上的主带轮、安装在副轴上的从带轮以及绕所述主带轮和所述从带轮缠绕的传动带,其中发动机的输出输入到所述主轴,并且驱动力从所述副轴发出,所述缠绕直径控制机构将来自致动器的转矩转换成构成所述主带轮的活动带轮的轴向移动力以改变所述主带轮的带缠绕直径,其中所述缠绕直径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主带轮的活动带轮上并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主轴上的滑动圆筒形体、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滑动圆筒形体上并在它们之间具有第一轴承的活动侧丝杠构件、与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配合并锁定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固定侧丝杠构件、以及布置在所述固定侧丝杠构件和所述主轴之间的第二轴承,并且所述第二轴承被布置成当所述活动带轮布置在低位中时,所述第二轴承径向地重叠所述滑动圆筒形体的与所述活动带轮相对的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轴承支撑在所述主轴上,它们之间具有轴承支撑构件,所述轴承支撑构件包括保持所述第二轴承的圆筒形保持部分和限定所述保持部分的底壁的法兰部分,所述保持部分径向地重叠所述滑动圆筒形体的与所述活动带轮相对的端,并且所述法兰部分由所述主轴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法兰部分置于形成在所述主轴部分上的台阶和轴环构件之间,所述轴环构件布置在所述主轴部分和所述滑动圆筒形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轴承支撑构件的法兰部分压力配合并连接至所述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具有圆筒形体的内周表面,其由所述第一轴承支撑,并且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外螺纹,并且所述外螺纹的至少一部分径向地重叠所述第一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来自所述致动器的转矩传递到其上的带轮侧齿轮压力配合并连接到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的靠近所述外螺纹的部分,并且所述带轮侧齿轮径向地重叠所述外螺纹的至少一部分。
7.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包括无级变速器和缠绕直径控制机构,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安装在主轴上的主带轮、安装在副轴上的从带轮以及绕所述主带轮和所述从带轮缠绕的传动带,其中发动机的输出输入到所述主轴,并且驱动力从所述副轴发出,所述缠绕直径控制机构将来自致动器的转矩转换成构成所述主带轮的活动带轮的轴向移动力以改变所述主带轮的带缠绕直径,其中所述缠绕直径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主带轮的活动带轮上并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主轴上的滑动圆筒形体、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滑动圆筒形体上并在它们之间具有第一轴承的活动侧丝杠构件、与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配合并锁定在发动机壳体上的固定侧丝杠构件、以及布置在所述固定侧丝杠构件与所述主轴之间的定中轴承,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具有圆筒形体的内周表面,其由所述第一轴承支撑,并且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外螺纹,并且所述外螺纹的至少一部分径向地重叠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定中轴承被配置成与所述固定侧丝杠构件在径向上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来自所述致动器的转矩传递到其上的带轮侧齿轮压力配合并连接到所述活动侧丝杠构件的靠近所述外螺纹的部分,并且所述带轮侧齿轮径向地重叠所述外螺纹的至少一部分。
9.一种车辆,其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单元。
CN2006100865308A 2005-07-04 2006-06-20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Active CN1891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4746 2005-07-04
JP2005194746 2005-07-04
JP2005194746A JP4845433B2 (ja) 2005-07-04 2005-07-04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該パワーユニットを搭載した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1565A CN1891565A (zh) 2007-01-10
CN1891565B true CN1891565B (zh) 2010-05-26

Family

ID=37199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65308A Active CN1891565B (zh) 2005-07-04 2006-06-20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741964B1 (zh)
JP (1) JP4845433B2 (zh)
CN (1) CN1891565B (zh)
ES (1) ES2541770T3 (zh)
TW (1) TWI3116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4773B2 (ja) * 2005-08-22 2011-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変速用電動モータの配置構造
JP2008196562A (ja) 2007-02-09 2008-08-28 Yamaha Motor Co Ltd 動力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JP4939459B2 (ja) * 2008-02-26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CN102042084B (zh) * 2010-12-29 2012-07-04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支撑机构
JP6002570B2 (ja) * 2012-12-20 2016-10-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US20140187365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6233915B2 (ja) * 2013-02-28 2017-11-22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車両用無段変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作業車両
JP6542651B2 (ja) * 2015-11-26 2019-07-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および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における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取付方法
WO2017135320A1 (ja) 2016-02-04 2017-08-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CN110103940B (zh) * 2019-04-01 2020-10-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sg电机扭矩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10083546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DE102019130357B4 (de) * 2019-11-11 2022-03-10 Gkn Automotive Limited Aktuatoranordnung und Getriebeanordnung mit einer solchen Aktuatoranordn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5841A (en) * 1989-09-27 1991-11-1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vertical shaft engine
CN1065915A (zh) * 1990-11-20 1992-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
JP2950957B2 (ja) * 1990-09-20 1999-09-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無段変速機
CN1240740A (zh) * 1998-05-29 2000-01-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驱动装置
US6725958B2 (en) * 2001-03-09 2004-04-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nowmob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9652A (ja) * 2001-05-31 2002-12-04 Ntn Corp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WO2003023255A1 (fr) * 2001-09-06 2003-03-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variable continue
JP2003156116A (ja) * 2001-11-19 2003-05-30 Ntn Corp ボールねじ、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JP2004286047A (ja) * 2003-03-19 2004-10-14 Daihatsu Motor Co Ltd 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4535318B2 (ja) * 2003-10-08 2010-09-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5841A (en) * 1989-09-27 1991-11-1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vertical shaft engine
JP2950957B2 (ja) * 1990-09-20 1999-09-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無段変速機
CN1065915A (zh) * 1990-11-20 1992-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
CN1240740A (zh) * 1998-05-29 2000-01-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驱动装置
US6725958B2 (en) * 2001-03-09 2004-04-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nowmob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1964A2 (en) 2007-01-10
JP2007010104A (ja) 2007-01-18
EP1741964B1 (en) 2015-07-01
CN1891565A (zh) 2007-01-10
TW200716887A (en) 2007-05-01
EP1741964A3 (en) 2014-03-19
JP4845433B2 (ja) 2011-12-28
ES2541770T3 (es) 2015-07-24
TWI311620B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1565B (zh)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CN1891566B (zh) 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
US7647995B2 (en) Riding type vehicle
EP2108865B1 (en) Power unit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EP2853781B1 (en) V-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7610987B2 (en)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JP2010151237A (ja)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AU8999598A (en) Power unit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N1270562A (zh) 带混合驱动系统的摩托车
EP1759910A2 (en)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VT) for a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531231B (zh) 二轮摩托车
JP2007071255A (ja)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及び鞍乗型車両
CN101960175A (zh) 车辆动力单元
US6405823B1 (en) Vehicle power unit
US10794484B2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7434645B2 (en) Swing arm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EP1577584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vehicle
JP5654389B2 (ja) 無断変速機構造
JP2007010103A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該パワーユニットを搭載した車両
CN101245845B (zh) 变速装置及具有该变速装置的发动机单元
TWI636210B (zh) Engine unit
JP2002031201A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4499871B2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12572051A (zh) 车轮结构
CN101960176A (zh) 车辆动力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