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175A - 车辆动力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动力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175A
CN101960175A CN2009801065000A CN200980106500A CN101960175A CN 101960175 A CN101960175 A CN 101960175A CN 2009801065000 A CN2009801065000 A CN 2009801065000A CN 200980106500 A CN200980106500 A CN 200980106500A CN 101960175 A CN101960175 A CN 101960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earbox
power unit
pulley
f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5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175B (zh
Inventor
滝口亲司
大河千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11341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96017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0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1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动力单元,设置有内燃机和带式无级变速器,并以曲轴沿车宽方向取向的方式安装至车辆,其中无级变速器能被可以小型、轻量、低成本方式制成的导风结构有效地冷却。容纳无级变速器(23)的变速箱(63)包括:一体或别体地安装至曲轴箱(25)并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覆盖无级变速器(23)的内侧变速箱(63A);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无级变速器(23)的外侧变速箱(63B);安装于无级变速器(23)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并将变速箱(63)分隔成变速室(73)和导风室(74)的导风板(72);形成于外侧变速箱(63B)中并将向导风室(74)中引入外部空气的第一空气通道(115);和形成于导风板(72)并将导风室中的空气引入变速室(73)的第二空气通道(116)。

Description

车辆动力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摩托车等车辆的、设置有用于冷却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冷却空气吸气结构的车辆动力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有这样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中,在覆盖带式无极变速器外侧的外侧变速箱与从外侧覆盖外侧变速箱的外侧变速箱盖之间形成有引入外部空气的导风室,并且从导风室经由形成于外侧变速箱的从动滑轮附近的入口向带式无极变速器室内取入冷却空气(例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导风室设置在外侧变速箱的外侧。在这种构造中,为了在确保导风室的所需容积的同时防止动力单元沿横向突出,外侧变速箱易于具有沿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复杂形状,导致动力单元的重量增加以及外侧变速箱的铸造成本增加等情况。
[专利文献1]JP 2006-274914(图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能够通过重量和制造成本比使用从外侧覆盖上述外侧变速箱的外侧变速箱盖的导风结构低的导风结构,来有效地冷却带式无极变速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做出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包括:内燃机;带式无极变速器,设置在内燃机的曲轴的一侧,并包括设置成平行于曲轴并被曲轴驱动的驱动滑轮轴、设置成平行于曲轴的从动滑轮轴、和延伸缠绕在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上的带,所述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分别安装在驱动滑轮轴和从动滑轮轴上;和容纳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安装于内燃机的曲轴箱以相对于曲轴方向从内侧覆盖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内侧变速箱;和相对于曲轴方向从外侧覆盖带式无极变速器的通过铸造形成的外侧变速箱;其中,动力单元还包括:相对于曲轴方向设置在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外侧并将变速箱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变速室和导风室的导风板;形成在外侧变速箱中并构造成向导风室中引入外部空气的第一空气通道;和形成在导风板中并构造成将导风室中的空气引入变速室的第二空气通道。
在本发明中,从曲轴方向观察时,导风板优选形成为覆盖外侧变速箱的大致整个内表面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从动滑轮轴延伸超出从动滑轮,并且导风板形成有允许从动滑轮轴穿过的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滑轮轴沿车辆宽度方向取向地安装至车辆;从动滑轮相对于车辆前进方向位于驱动滑轮的后方;并且第一空气通道邻近从动滑轮,而第二空气通道邻近驱动滑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外侧变速箱的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载置驾驶员的足部的台阶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向导风室中引入冷却空气,使之穿过导风室的下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空气通道设置在动力单元的后上部,并通过管道与设置于动力单元后部的本体盖中的带式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侧变速箱被曲轴箱和内侧变速箱中的一个固定地支承,而导风板被外侧变速箱固定地支承。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是将从第一空气通道供给的空气直接引入变速室,而是首先将空气引入导风室中,再供给至第二空气通道,因此能够增大空气通道的配置自由度。此外,导风板形成在外侧变速箱内,并且导风室形成于导风板与外侧变速箱之间。因此,与在外侧变速箱外侧进一步提供盖体的已知结构相比,由于是铸件而需要具有一定壁厚的构件的形状能够做得简单,从而能够轻松地铸造形成构件,降低构件的重量和成本。
侧视时,导风板在外侧变速箱的大致整个内表面内形成导风室,因此能够确保导风室的所需容积。
当在导风板中形成有允许从动滑轮轴的延伸部穿过的孔时,导风板不向外突出,并且外侧变速箱也不向外突出,从而能防止动力单元的大型化。
当第一空气通道设置在带式无极变速器的车辆前进方向的后方时,前方飞来的沙粒和/或灰尘很难侵入空气通道中。此外,当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设置成彼此间隔开时,进入第一空气通道的沙粒和/或灰尘会在到达第二空气通道前,在导风室内掉落。
当在外侧变速箱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载置驾驶员的足部的台阶部时,带式无极变速器的热量被导风室遮断,因此驾驶员的足部感觉不到热量,从而能够增大用户的舒适感。
当向导风室中引入冷却空气并并使之穿过从导风室的下部时,沙粒和/或灰尘会在导风室内进一步轻松地掉落。
当使用带式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时,能够确实地遮断沙粒和/或灰尘向带式无极变速器中的侵入。
当导风板被外侧变速箱固定地支承时,能够轻松地固定导风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右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所取的展开截面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所取的展开截面图。
图5是外侧变速箱的沿其外壁与导风板之间的一个平面所取的纵截面右视图。
图6是外侧变速箱的左侧配合面和变速室的内部的左视图。
图7是内侧变速箱的右侧配合面和变速室的内部的右视图。
图8示出了右曲轴箱的右表面和离心离合器室的内部。
图9示出了左曲轴箱的右表面以及曲轴室、减速齿轮室和脚踏起动机构齿轮室的内部。
图10是左曲轴箱的左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所取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3:带式无极变速器;24:减速齿轮机构;25:曲轴箱;25L:左曲轴箱;25R:右曲轴箱;40:驱动滑轮;41:从动滑轮;42:V形带;43:湿式离心离合器;62:发电机盖;63:变速箱;63A:内侧变速箱;63B:外侧变速箱;65:曲轴室;66:减速齿轮室;67:发电机室;71:离心离合器室;72:导风板;73:变速室;74:导风室;95:脚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第一空气通道;116:第二空气通道;117:从动滑轮轴通孔;121:冷却空气;122:脚踏台阶;123:排气通道入口;124:排气通道;127:润滑油用注油口;130:排气引导肋;131:输出轴保护用肋;132:后部动力单元盖;133:注油口盖;134:发电机容纳部;135:排气下行通道;136:排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力单元20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在该摩托车1中,车体框架2包括车头管3、主框架4、左右一对枢转支架5、左右一对座椅导轨6、和中间框架7,所述车头管3设置在车体的前部,所述主框架4从车头管3以倾斜方式向后斜下方延伸,所述枢转支架5以向下延伸的方式固定于主框架4的后部,所述座椅导轨6在枢转支架5的固装位置的前方附近从主框架4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在中间部发生弯曲、并延伸至车辆的后端,所述中间框架7分别介于枢转支架5与座椅导轨6的中心部之间。
驾驶员座位8设置在上述车体框架2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6的上方,驾驶员座位8的下部形成收纳部9。被车头管3可旋转地支承的把手10安装在车体的前上部。前叉11从把手10向下延伸,而前轮12被前叉11的下端可旋转地支承。后叉14的前端被设置于车体中心部的枢转支架5通过枢转轴13可枢转且可摇摆地支承。后叉14向后延伸。后轮15被后叉14的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后减震器16介于后叉14的后部与座椅导轨6之间。
动力单元20以悬挂状态设置在主框架4的下方和枢转支架5的前方。动力单元20的上部悬挂于以向下延伸的方式安装于主框架4中心部的支承支架17,动力单元20的后部在两个位置处固定至枢转支架5。车体框架2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合成树脂制本体盖18覆盖。
动力单元20包括前部的内燃机21和后部的传动装置22。内燃机21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其中内燃机21的缸部以缸部大幅向前倾斜成大致水平姿势的状态从曲轴箱25的前表面突出。节气门体27和内燃机吸气用滤清器28连接至从内燃机21向上延伸的进气管26。此外,从内燃机21向下延伸并向后弯曲的排气管29向后延伸并连接至设置于后轮15右侧的消音器30。传动链34在安装于动力单元20的输出轴31上的传动链驱动链轮32和与后轮15一体形成的传动链从动链轮33之间延伸,由此能够驱动后轮15。驾驶员用脚踏台阶122从动力单元20的下部的两侧延伸。脚踏台阶122内侧的动力单元20的左侧面形成有润滑用注油口127,注油口127的盖133可见。
图2是上述动力单元20的传动装置22的右视图。图2示出了传动装置22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位置,即旋转轴、滑轮和齿轮的位置。此外,图2还示出了汽缸轴线141。内燃机21的曲轴37安装在曲轴箱25的前部。曲轴37的右向延伸部构成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驱动滑轮轴38。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轴39安装在曲轴箱25的后部。驱动滑轮40安装在驱动滑轮轴38上,从动滑轮41安装在从动滑轮轴39上,V形带42在这两个滑轮之间延伸并缠绕在这两个滑轮上。
直径大致等于从动滑轮41的直径的湿式离心离合器43安装在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轴39的左部。减速齿轮机构24包括离心离合器输出齿轮76、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5、和安装于动力单元输出轴31的齿轮系。
在示出了传动装置22的侧视图的图2中,脚踏起动机构46设置在曲轴箱25的下方。脚踏起动机构46包括设置有脚踏臂的脚踏轴47、安装于第一中间轴48和第二中间轴49的齿轮系、和安装于曲轴37的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油泵125设置在曲轴37的前斜下方的位置。起动马达108安装在曲轴箱25前部的上方。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所取的展开截面图。在曲轴箱25的前侧依次设置有缸体(cylinder block)53、缸头(cylinder head)54、和缸头盖(cylinderhead cover)55。在缸体53的缸膛53a内做往复运动的活塞56通过连杆57连接至曲轴37。
内燃机21采用SOHC型阀门系统。阀门操作机构58设置于缸头盖55内,并经由凸轮驱动链59被曲轴37驱动。燃烧室60形成在缸头54的缸体侧的端面,点火塞61从缸头54的右外侧嵌入缸头54中。
动力单元20的传动装置22的壳体包括:构成曲轴箱25的左曲轴箱25L和右曲轴箱25R、设置于左曲轴箱25L左侧的发电机盖62、以及构成设置于右曲轴箱25R右侧的变速箱63的内侧变速箱63A和外侧变速箱63B。这些箱体和盖体是铸件。
在曲轴箱25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曲轴室65和与曲轴室65连通的减速齿轮室66。曲轴37沿车辆宽度方向(横向方向)取向,并通过轴承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可旋转地支承。在减速齿轮室66中,设置有减速齿轮机构24的齿轮系的一部分。
在左曲轴箱25L与发电机盖62之间限定出发电机室67。凸轮链驱动链轮68、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69和交流发电机70安装在曲轴37的延伸到发电机室67中的部分上。
在右曲轴箱25R与内侧变速箱63A之间限定出离心离合器室71。在由内侧变速箱63A和外侧变速箱63B形成的变速箱63内,形成有被导风板72分隔开的变速室73和导风室74。曲轴37的右部延伸到离心离合器室71,并且曲轴37的远端在穿过内侧变速箱63A中的开口密封构件75后延伸到变速室73中。在曲轴37的延伸到离心离合器室71的部分上,通过键槽配合方式(spline fitting)安装有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曲轴37的延伸到变速室73的部分构成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驱动滑轮轴38,在驱动滑轮轴38上一体地安装有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驱动滑轮40。
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轴39设置在驱动滑轮轴38的后方,并通过轴承被右曲轴箱25R和内侧变速箱63A支承。在从动滑轮轴39的设置于变速室73内的部分上,安装有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41。在从动滑轮轴39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71中的部分上,安装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3和离合器输出齿轮76。在从动滑轮轴39经由轴承贯穿的内侧变速箱63A的轴承开口中,插入有轴承密封构件77。
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驱动滑轮40包括固定半体78和可动半体79。可动半体79与驱动滑轮轴38一起旋转,并由于因离心力沿离心方向移动的重垂滚子(weight roller)80的作用,趋近或离开固定半体78。由于该操作,被夹持在滑轮的两个半体78和79之间的V形带42的节径(pitch diameter)发生改变。
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41包括固定半体81和可动半体82。在固定半体81的右侧,可动半体82经由环形滑动器83被套筒(sleeve)84以沿轴向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并被螺旋弹簧85朝左侧偏压。对比之下,当被夹持在驱动滑轮40的两个半体78和79之间的V形带42的节径增大时,从动滑轮41的两个半体81和82之间的距离克服螺旋弹簧85的偏压力而增大,并且V形带42的节径减小,自动进行了无级变速齿轮改变。
在从动滑轮轴39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71中的左侧部分上,安装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3。湿式离心离合器43的离合器内圈构件87通过键槽配合安装在从动滑轮轴39上,而离合器配重89被突出安装在离合器内圈构件87的外周部上的多个支承轴88可旋转地枢转支承。
离合器输出齿轮76以相对于从动滑轮轴39可旋转的方式被从动滑轮轴39的左端部经由滚针轴承支承,而离合器外圈构件90的中心部固定至离合器输出齿轮76的凸台部。当从动滑轮轴39的转速超过预定速度时,离合器配重89与离合器外圈构件90接合以使离合器外圈构件90旋转,从而离合器输出齿轮76随着离合器外圈构件90的旋转而发生旋转。
在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轴39与设置于从动滑轮轴39后方的动力单元输出轴31之间设置有减速齿轮机构24。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5经由轴承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支承,中间轴大直径齿轮91嵌设在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5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71中的部分上,并且中间轴大直径齿轮91与离合器输出齿轮76啮合。在中间轴45的位于减速齿轮室66中的部分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有中间轴小直径齿轮92。
动力单元输出轴31经由轴承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支承。在动力单元输出轴31的位于减速齿轮室66中的部分上,安装有输出轴大直径齿轮93,而输出轴大直径齿轮93与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5的小直径齿轮92啮合。在动力单元输出轴31的延伸至左曲轴箱25L的左侧的部分上,安装有传动链驱动链轮32,并且传动链驱动链轮32上缠绕有传动链34。离合器输出齿轮76的旋转通过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5减速传输至动力单元输出轴31,并经由安装于动力单元输出轴31左端的传动链驱动链轮32和传动链34(见图1)传至后轮15。
在图2中,脚踏起动机构46设置在曲轴37和湿式离心离合器43的下方。脚踏轴47设置在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从动滑轮轴39的下方。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所取的展开截面图。脚踏轴47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可旋转地支承,并设置在脚踏起动机构齿轮室95内。脚踏起动机构齿轮室95与曲轴室65连通。脚踏轴47的左端贯穿左曲轴箱25L的厚壁圆筒形轴承部96,而向左突出。用于起动发动机的脚踏臂98的近端部装配在脚踏轴47的突出部上,而脚踏臂98的远端部上安装有脚踏踏板106。脚踏轴47的右端被右曲轴箱25R可枢转地支承。复位弹簧97容纳在右曲轴箱25R中、并缠绕在脚踏轴47上,脚踏轴47被复位弹簧97偏压,以与脚踏臂98一起旋转回操作开始位置。使被复位弹簧97偏压的脚踏臂98保持在预定操作开始位置的止动构件99安装在脚踏轴47的右端部。
大直径脚踏驱动齿轮100通过键槽配合安装在脚踏轴47上,与轴承部96相邻。第一中间轴48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可旋转地支承在脚踏轴47的前方。第一中间轴小直径齿轮101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在第一中间轴48上,而第一中间轴大直径齿轮102通过键槽配合安装在第一中间轴48上,并且第一中间轴小直径齿轮101与脚踏驱动齿轮100啮合。
第二中间轴49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以及内侧变速箱63A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中间轴48的前方。第二中间轴49贯穿右曲轴箱25R,从而设置成从曲轴室65延伸向离心离合器室71。第二中间轴小直径齿轮103在第二中间轴49上形成在第二中间轴49的左端的轴支承部附近,并且第二中间轴小直径齿轮103与第一中间轴大直径齿轮102啮合。
在第二中间轴49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71中的部分上,安装有从动螺旋齿轮机构105。从动螺旋齿轮机构105是设置为用于将第二中间轴49的旋转单向传至被第二中间轴49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二中间轴大直径齿轮104,并防止旋转作用力反向传输的机构。第二中间轴大直径齿轮104与通过键槽配合方式安装在曲轴37上的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啮合。
脚踏起动机构46通过上述方式构成。当踏下脚踏踏板106时,脚踏起动机构46的驱动力经由第一中间轴48和第二中间轴49的各齿轮、以及从动螺旋齿轮机构105,传至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从而强制曲轴37旋转。
在图4中,动力单元20还包括马达起动机构107。马达起动机构107包括:起动马达108、安装在起动马达108的旋转轴上的驱动小齿轮109、安装在马达起动机构中间轴110上的大直径齿轮111和小直径齿轮112、安装在曲轴37的左部的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69、以及介于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69与曲轴37之间的单向离合器113。当起动马达108被起动时,曲轴37被强制旋转。
在图3中,在外侧变速箱63B的后上部形成有将外部空气引入变速箱63中的第一空气通道115。如前所述,导风板72在外侧变速箱63B的内部固定成使得变速箱63的内部空间被导风板72分割成变速室73和导风室74。
图5是沿外侧变速箱63B的外壁与导风板72之间的一个平面所取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外侧变速箱63B的纵截面图。第一空气通道115形成在外侧变速箱63B的后上部,空气经由第一空气通道115被引入外侧变速箱63B中。导风板72构造成覆盖外侧变速箱63B的大致整个内表面,并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外侧。在导风板72中,在面对驱动滑轮轴38的端部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导风板72的第二空气通道116(参见图3)。该第二空气通道116设置为用于将导风室74中的空气引入变速室73中。在引导板72的面对从动滑轮轴39的端部的部分,形成有贯穿导风板72的从动滑轮轴通孔117(也见图3)。从动滑轮轴39的端部贯穿从动滑轮轴通孔117。圆筒部118(参见图3)从外侧变速箱63B的内表面突出,以到达从动滑轮轴通孔117的周缘部,从而防止空气流入从动滑轮轴通孔117中。筒状壁138在外侧变速箱63B上形成为朝导风板72的外缘部延伸(也见图3和图4)。由于壁138与导风板72发生接触,所以空气基本不从导风板72的外缘部流出。然而,少量空气流动也是允许的。
如图3所示,在驱动滑轮固定半体78上形成有导风用翼片119。通过驱动滑轮40的旋转,导风室74中的空气被强制送入变速室73中。由于翼片119形成在驱动滑轮固定半体78上,所以导风用翼片119与导风板72之间的距离是固定值,因此能实现稳定吸附空气。从动滑轮固定半体81上也形成有翼片125,从而能够增强滑轮冷却效果。
如图1所示,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120设置在车辆后部的本体盖18内,以位于第一空气通道115的上游。该空气滤清器120是独立于内燃机吸气用滤清器28的滤清器。第一空气通道115设置在动力单元20的上方和后方,因此即使在第一空气通道115的上游未设置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120,从前方飞来的沙粒和/或灰尘也很难侵入第一空气通道115中。此外,沙粒和/或灰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120去除,但是即使未设置该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120,沙粒和/或灰尘也会在空气从第一空气通道115流向第二空气通道116的过程中,在导风室74中掉落。此外,第一空气通道115和第二空气通道116是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的,因此沙粒和/或灰尘很容易在空气通道115与116之间掉落。此外,从第一空气通道115流入的冷却空气121的方向朝导风室74的下部取向,因此冷却空气121在导风室7的下部流动,从而使沙粒和/或灰尘更容易在导风室74中掉落。
如图1所示,用于驾驶员的脚踏台阶122之一安装在动力单元20的变速箱63的侧部。如上所述,导风室74设置在变速箱63的外壁,因此导风室74受到冷却,由此使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热被导风室74遮断。因此,驾驶员的腿部没有热感,能够舒适地骑车。
图6是从左侧观察到的外侧变速箱63B的左侧配合面和变速室73的内部的视图。该图示出了在外侧变速箱63B的外周壁内侧的驱动滑轮轴38、安装在驱动滑轮轴38上的驱动滑轮40、从动滑轮轴39、安装在从动滑轮轴39上的从动滑轮41、以及在这两个滑轮之间延伸并缠绕在这两个滑轮上的V形带42。在外侧变速箱63B的上部形成有排气通道入口引导肋63Ba。这里,引导肋63Ba设置为用于引导向内侧变速箱63A的排气通道124(后述)排放的冷却空气121。
图7是从右侧观察到的内侧变速箱63A的右侧配合面和变速室73的内部的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在内侧变速箱63A的外周壁内侧的驱动滑轮轴38、安装在驱动滑轮轴38上的驱动滑轮40、从动滑轮轴39、安装在从动滑轮轴39上的从动滑轮41、以及在这两个滑轮之间延伸并缠绕在这两个滑轮上的V形带42。排气通道入口123形成在内侧变速箱63A的上部,在排气通道入口123后可观察到排气通道124的截面。在内侧变速箱63A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通道入口引导肋63Aa。引导肋63Aa设置为用于将待排出的冷却空气121引导至排气通道124。
图8示出了右曲轴箱25R的右表面和离心离合器室71的内部。在该图中示出了,在右曲轴箱25R的外周壁内侧的曲轴37的延伸部、设置在该延伸部上的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脚踏起动机构第二中间轴49、第二中间轴大直径齿轮104、脚踏起动机构46的从动螺旋齿轮机构105、从动滑轮轴39、湿式离心离合器43、离合器输出齿轮76、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5、中间轴大直径齿轮91、动力单元20的输出轴31、油泵125、和起动马达108。冷却空气的排气通道124形成在右曲轴箱25R的上部,并能看到排气通道124的截面。排气通道124的周缘壁140还用作动力单元吊架凸台(hanger boss)139的加强壁。
图9示出了左曲轴箱25L的右表面,以及曲轴室65、脚踏起动机构齿轮室95和减速齿轮室66的内部。在该图中示出了曲轴37、曲柄臂37a、脚踏起动机构46的脚踏轴47、脚踏驱动齿轮100、第一中间轴48、第一中间轴小直径齿轮101、第一中间轴大直径齿轮102、第二中间轴49、第二中间轴小直径齿轮103、减速齿轮机构24的中间轴45、中间轴小直径齿轮92、输出轴31、输出轴大直径齿轮93、和起动马达108。排气通道124形成在左曲轴箱25L的上部,并能看到排放通道124的截面。
图10是左曲轴箱25L的左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曲轴37、凸轮驱动链59、凸轮链张紧机构126、润滑用注油口127、输出轴31、传动链驱动链轮32、传动链34、和脚踏轴47。排气通道124形成在左曲轴箱25L的上部,并能看到排放通道124的截面。
在排气通道124的下方设置有排气引导肋130,并且围绕输出轴31的前部设置有输出轴保护用肋131、从而形成输出轴保护部137。一个后部动力单元盖132(以双点点划线示出)覆盖排气通道124、排气下行通道135、输出轴31、传动链驱动链轮32、和传动链34的邻近该链轮32的部分。在后部动力单元盖132中形成开口132a,以便能从外侧观察润滑用注油口127,因此润滑用注油口127未被后部动力单元盖132覆盖。在润滑用注油口127设置有兼作油位计的注油口盖133,该盖的顶部从开口132a向外突出(图11)。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所取的截面图。该图从右向左示出了外侧变速箱63B、内侧变速箱63A、右曲轴箱25R、左曲轴箱25L和后部动力单元盖132的截面形状。排气通道124由在这些壳体的上部一体形成的各个排气通道部分连接而成,已经用于冷却了无极变速器23的冷却空气121被排出。润滑用注油口127设置有兼作油位计的注油口盖133,并且注油口盖133从后部动力单元盖132的开口132a突出。在后部动力单元盖132中,形成有将注油器的远端部引导至注油口127的引导部132b。冷却空气121从变速室73经由排气通道入口123流入排气通道124中,在排气通道124中向左流动,撞到后部动力单元盖132后,流动方向改为向下,在形成于左曲轴箱25L与后部动力单元盖132之间的排气下行通道135中向下流动,并从排气出口136排放至大气。
在图10中,冷却空气121在由排气引导肋130、输出轴保护用肋131和润滑用注油口127的后部限定出的排气下行通道135中向下流动,并从排气出口136排放至大气。排气下行通道135被后部动力单元盖132保护。
在图3中,润滑用注油口127设置在形成于发电机收纳部134与输出轴保护用肋131之间的凹部中,而后部动力单元盖132在避开润滑用注油口127的同时覆盖该凹部。与排气通道124连通的排气下行通道135形成在润滑用注油口127后侧的部分。由于排气下行通道135形成在俯视时在曲轴箱25的发电机收纳部134与输出轴保护用肋131之间限定出的凹部中,所以能防止动力单元的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由于润滑用注油口127设置在凹部中,所以也能防止注油口127和注油口盖133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
在图10中,润滑用注油口127设置在形成于发电机收纳部134与脚踏轴47之间的凹部中,所以能够在不使润滑用注油口127和注油口盖133不发生突出的情况下设置它们,从而能够使动力单元20小型化。
如上所详细描述的,上述实施例能够获得以下有利效果。
(1)不是将从第一空气通道115供给的空气直接引入变速室73,而是首先将空气引入导风室74中,再供给至第二空气通道116,因此能够增大空气通道的配置自由度。此外,在外侧变速箱63B内设置有导风板72,并在导风板72与外侧变速箱63B之间形成导风室74,因此与在外侧变速箱63B外侧进一步设置盖体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用相对较小的构件来形成导风结构,从而能够减少构件的重量和成本。
(2)侧视时,导风板72以大致覆盖外侧变速箱63B的整个内壁表面的形状形成导风室74,因此能够确保导风室74的所需容积。
(3)在导风板72中形成有允许从动滑轮轴39的延伸部贯穿的孔,因此导风板72不向外突出,并且外侧变速箱63B也不向外突出,从而能防止动力单元20的大型化。
(4)第一空气通道115设置在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相对于车辆前进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因此即使不设置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120,前方飞来沙粒和/或灰尘也很难侵入第一空气通道115中。此外,第一空气通道115和第二空气通道116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因此进入第一空气通道115的沙粒和/或灰尘也会在到达第二空气通道116前,在导风室74内掉落。
(5)带式无极变速器23的热量被导风室74遮断,因此驾驶员置于脚踏台阶122上的腿部没有热感,从而能够增大用户的舒适感。
(6)冷却空气121被引入导风室74中,并从导风室74的下部穿过,因此沙粒和/或灰尘会在导风室74内进一步轻松地掉落。
(7)通过使用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120,能够确实地遮断沙粒和/或灰尘向带式无极变速器中的侵入。
(8)导风板72是被外侧变速箱63B固定地支承,因此能够轻松地固定导风板72。
(9)在驱动滑轮固定半体78上形成有导风用翼片119,因此通过驱动滑轮40的旋转,能够将导风室74中的空气强制送入变速室73内。导风用翼片119是形成在驱动滑轮固定半体78上,因此导风用翼片119与导风板72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固定值,从而能够确保稳定地吸附空气。
(10)从动滑轮固定半体81上也形成有翼片125,因此能够增强滑轮冷却效果。

Claims (8)

1.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包括:
内燃机;
带式无极变速器,设置在内燃机的曲轴的一侧,并包括设置成平行于曲轴并被曲轴驱动的驱动滑轮轴、设置成平行于曲轴的从动滑轮轴、和延伸缠绕在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上的带,所述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分别安装在驱动滑轮轴和从动滑轮轴上;和
容纳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安装于内燃机的曲轴箱以相对于曲轴方向从内侧覆盖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内侧变速箱;和相对于曲轴方向从外侧覆盖带式无极变速器的通过铸造形成的外侧变速箱;
其特征在于,动力单元还包括:
相对于曲轴方向设置在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外侧并将变速箱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变速室和导风室的导风板;
形成在外侧变速箱中并构造成向导风室中引入外部空气的第一空气通道;和
形成在导风板中并构造成将导风室中的空气引入变速室的第二空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从曲轴方向观察时,导风板形成为覆盖外侧变速箱的大致整个内表面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从动滑轮轴延伸超出从动滑轮,并且导风板形成有允许从动滑轮轴穿过的孔。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驱动滑轮轴沿车辆宽度方向取向地安装至车辆;从动滑轮相对于车辆前进方向位于驱动滑轮的后方;并且第一空气通道邻近从动滑轮,而第二空气通道邻近驱动滑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在外侧变速箱的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载置驾驶员的足部的台阶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向导风室中引入冷却空气,使之穿过导风室的下部。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第一空气通道设置在动力单元的后上部,并通过管道与设置于动力单元后部的本体盖中的带式无极变速器冷却用空气滤清器连通。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外侧变速箱被曲轴箱和内侧变速箱中的一个固定地支承,而导风板被外侧变速箱固定地支承。
CN200980106500.0A 2008-03-25 2009-02-20 车辆动力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9034A JP5301183B2 (ja) 2008-03-25 2008-03-25 パワーユニット
JP079034/08 2008-03-25
PCT/JP2009/052986 WO2009119209A1 (ja) 2008-03-25 2009-02-20 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175A true CN101960175A (zh) 2011-01-26
CN101960175B CN101960175B (zh) 2014-05-07

Family

ID=4111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5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175B (zh) 2008-03-25 2009-02-20 车辆动力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301183B2 (zh)
CN (1) CN101960175B (zh)
AR (1) AR070724A1 (zh)
BR (1) BRPI0909830B1 (zh)
CO (1) CO6300807A2 (zh)
WO (1) WO2009119209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8883A (zh) * 2011-05-19 2011-11-23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动力装置
CN110073128A (zh) * 2016-12-22 2019-07-3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变速器的壳体
CN111655522A (zh) * 2017-12-15 2020-09-11 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车辆驱动单元
CN113264141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摇臂配置
TWI737154B (zh) * 2020-02-05 2021-08-2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後搖臂配置
TWI749499B (zh) * 2020-03-30 2021-12-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的傳動結構
US11306815B2 (en) 2014-09-02 2022-04-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1543005B2 (en) 2018-03-19 2023-01-0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lectronic CVT with friction clutch
US11578793B2 (en) 2018-03-19 2023-02-14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2007014B2 (en) 2023-02-08 2024-06-1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0216B2 (ja) * 2009-09-25 2014-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331645B2 (ja) 2009-10-13 2013-10-3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検出器、及び測定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7125U (ja) * 1982-08-10 1984-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S61278661A (ja) * 1985-05-31 1986-12-09 Suzuki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伝導ケ−スの冷却装置
JP4293796B2 (ja) * 2003-01-31 2009-07-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4124669B2 (ja) * 2003-02-19 2008-07-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変速装置
JP4640784B2 (ja) * 2005-03-29 2011-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伝動装置を備える動力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8883A (zh) * 2011-05-19 2011-11-23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动力装置
US11306815B2 (en) 2014-09-02 2022-04-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1879542B2 (en) 2014-09-02 2024-01-2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10073128A (zh) * 2016-12-22 2019-07-3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变速器的壳体
CN110073128B (zh) * 2016-12-22 2022-08-23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变速器的壳体
CN111655522A (zh) * 2017-12-15 2020-09-11 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车辆驱动单元
US11578793B2 (en) 2018-03-19 2023-02-14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1543005B2 (en) 2018-03-19 2023-01-0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lectronic CVT with friction clutch
US11649889B2 (en) 2018-03-19 2023-05-1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TWI737154B (zh) * 2020-02-05 2021-08-2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後搖臂配置
CN113264141B (zh) * 2020-02-14 2023-02-2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摇臂配置
CN113264141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摇臂配置
TWI749499B (zh) * 2020-03-30 2021-12-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的傳動結構
US12007014B2 (en) 2023-02-08 2024-06-1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36127A (ja) 2009-10-15
AR070724A1 (es) 2010-04-28
CO6300807A2 (es) 2011-07-21
JP5301183B2 (ja) 2013-09-25
BRPI0909830B1 (pt) 2019-02-19
CN101960175B (zh) 2014-05-07
BRPI0909830A2 (pt) 2015-10-06
WO2009119209A1 (ja)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175B (zh) 车辆动力单元
US7647995B2 (en) Riding type vehicle
CN110316294B (zh) 跨骑型车辆
US7610987B2 (en)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US20070026982A1 (en)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EP0901956A2 (en) Power unit for motorcycle
JP5145095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
EP2546551B1 (en) Power unit for a small vehicle
US5992355A (en) Power unit of a saddle-seat vehicle
CN101960104B (zh) 车辆动力单元
JP5486872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
US9988978B2 (en) Four-cycle multi-cylinder engine
EP2295833B1 (en) Engine unit, and a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414026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CN101960176B (zh) 车辆动力单元
US10920630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3963076B2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5650608B2 (ja) 小型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キック始動装置
JP3871743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吸入構造
CN110949577B (zh)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CN112664293B (zh)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
KR101210212B1 (ko) 킥식 시동 장치가 부착된 내연기관
JP6883066B2 (ja) 内燃機関構造
JP5648292B2 (ja) エンジンの配索構造
JP2011047366A (ja) 自動二輪車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