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104B - 车辆动力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动力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104B
CN101960104B CN200980106534XA CN200980106534A CN101960104B CN 101960104 B CN101960104 B CN 101960104B CN 200980106534X A CN200980106534X A CN 200980106534XA CN 200980106534 A CN200980106534 A CN 200980106534A CN 101960104 B CN101960104 B CN 101960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case
oil pump
bent axle
axle
cam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5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104A (zh
Inventor
滝口亲司
阿部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1134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96010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0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01M2001/066Connecting rod with passagew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 F01M2001/083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for lubricating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 F01M2001/08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for lubricating gudgeon 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包括:凸轮链(81),安装于汽缸的一侧以将沿车辆宽度方向取向的曲轴(36)的动力传至阀门齿轮机构的凸轮轴(79);发电机(92),沿曲轴(36)轴线方向位于凸轮链(81)的外侧并被曲轴(36)旋转;被曲轴(36)驱动的驱动滑轮轴(39);和从动滑轮轴(40)被驱动滑轮轴(39)驱动的带式无极变速器(38)。无极变速器(38)安装于曲轴(36)的一端,发电机(92)安装于另一端。为了不使发电机(92)向外突出,动力单元包括安装至曲轴箱(25)并从内侧覆盖无极变速器(38)的内侧变速箱(86)和从外侧覆盖无极变速器(38)的外侧变速箱(87),油泵(71)安装于内燃机汽缸轴线的凸轮链(81)的相反侧,并安装在曲轴箱(25)的面向内侧变速箱(86)的一侧。

Description

车辆动力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润滑油供给用油泵的车辆动力单元,更具体地说,涉及这种油泵的配置和油泵的驱动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摩托车,其中,安装在车体上的动力单元在曲轴的一端具有带式无极变速器,而在曲轴的另一端具有阀门操作机构驱动凸轮链和发电机,并且无极变速器的从动滑轮的动力经由离心离合器传输至动力单元的输出轴,而输出轴的动力经由后轮驱动链传输至后轮。在这种摩托车中,通常,动力单元的润滑油供给用油泵设置在设置有凸轮链和发电机的一侧,用于驱动油泵的齿轮系介于曲轴与油泵轴之间,并且油泵通过传输曲轴的旋转而得到驱动(例如见专利文献1)。在这种配置中,存在油泵和齿轮系占据大空间的问题,从而发电机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侧突出,因此增大了动力单元的横向宽度。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号WO 2003/085278(图5、图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中,动力单元的润滑油供给用油泵设置在曲轴的设置有带式无极变速器的一侧,只占据小空间,并且具有油泵驱动装置,以防止发电机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侧突出,从而消除动力单元的横向宽度发生增大的可能性。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其包括: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的曲轴和阀门操作机构的凸轮轴;设置于汽缸的一侧以将所述曲轴的动力传至所述凸轮轴的凸轮链;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凸轮链的外侧以被所述曲轴旋转的发电机;和包括平行于所述曲轴并被所述曲轴驱动的驱动滑轮轴、和平行于所述曲轴的从动滑轮轴的带式无极变速器,其中: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设置于所述曲轴的一端侧,而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侧,并且所述车辆动力单元还包括:内侧变速箱,附接至内燃机的曲轴箱,并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从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内侧覆盖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外侧变速箱,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从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外侧覆盖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并与所述内侧变速箱一起形成容纳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的变速箱;和油泵,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凸轮链的相反侧,并设置在所述曲轴箱的面向内侧变速箱的一侧。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具有油泵驱动力传送装置,所述油泵驱动力传送装置包括与所述凸轮链啮合的链轮、和同轴地连接至所述链轮并穿透所述曲轴箱的油泵驱动轴。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箱被垂直于所述曲轴的轴线的配合面分割成分割的曲轴箱,与所述凸轮链啮合的所述链轮位于所述油泵驱动轴的一个端部,并且用于所述油泵驱动轴的轴承分别设置在一个分割的曲轴箱和另一个分割的曲轴箱上。
优选地,所述油泵驱动轴延伸到形成于所述曲轴箱与附接至所述曲轴箱的内侧变速箱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所述油泵在所述空间内固定至所述曲轴箱的壁面。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油泵相对于内燃机的汽缸轴线设置在凸轮链和发电机的相反侧,所以能够减小发电机向外侧的突出。
当油泵具有油泵驱动力传送装置,而油泵驱动力传送装置包括与凸轮链啮合的链轮、和同轴地连接至链轮并穿透曲轴箱的油泵驱动轴时,不必设置与曲轴相连的用于驱动油泵的专用齿轮系,从而能够抑制动力单元向发电机的突出,并且能够将油泵设置得更靠近汽缸轴线的方向,而且还能使到缸头部的供油通路做得更短。
当曲轴箱被垂直于曲轴轴线的配合面分割成分割的曲轴箱时,与凸轮链啮合的链轮位于油泵驱动轴的一个端部,支承与凸轮链啮合的链轮的油泵驱动轴在链轮外侧的位置没有轴承,从而油泵驱动轴以悬臂方式被曲轴箱支承,由此能够抑制动力单元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突出。
此外,当用于油泵驱动轴的轴承分别设置于一个分割的曲轴箱和另一个分割的曲轴箱时,油泵驱动轴在轴承之间具有长跨度的状态下得到支承,从而确保了对油泵驱动轴的稳定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传动装置的右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Ⅲ-Ⅲ所取的展开截面图。
图4是动力单元的缸部和左曲轴箱的左面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Ⅴ-Ⅴ所取的动力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6是右曲轴箱的右表面和缸部的一个侧部的截面的视图。
图7是左曲轴箱的右面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线Ⅷ-Ⅷ所取的截面图。
图9是图3所示曲轴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10是图3所示带式无极变速器从动滑轮轴和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的周边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动力单元;21:内燃机;22:传动装置;31:动力单元输出轴;36:曲轴;38:带式无极变速器;39:驱动滑轮轴;40:从动滑轮轴;41:驱动滑轮;42:从动滑轮;45:湿式离心离合器;46:减速齿轮机构;53:脚踏起动机构;64:马达起动机构;70: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1:油泵;79:凸轮轴;81:凸轮链;86:内侧变速箱;87:外侧变速箱;92:交流发电机;126:油泵驱动轴;127:凸轮链啮合链轮;128:油泵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动力单元20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在该摩托车1中,车体框架2包括车头管3、主框架4、左右一对枢转支架5、左右一对座椅导轨6、和中间框架7,所述车头管3设置在车体的前部,所述主框架4从车头管3以倾斜方式向后斜下方延伸,所述枢转支架5以向下延伸的方式固定于主框架4的后部,所述座椅导轨6在枢转支架5的固定安装位置的前方附近从主框架4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在中间部发生弯曲、并延伸至车辆的后端,所述中间框架7分别介于枢转支架5与座椅导轨6的中心部之间。
驾驶员座位8设置在车体框架2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6的上方,驾驶员座位8的下部形成容器部9。被车头管3可枢转地支承的把手10安装在车体的前上部。前叉11从把手10向下延伸,而前轮12被前叉11的下端可旋转地支承。后叉14的前端通过枢转轴13被枢转支架5可枢转地且可摇摆地支承,并且后叉14向后延伸。后轮15被后叉14的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后减震器16介于后叉14的后部与座椅导轨6之间。
动力单元20以悬挂状态设置在主框架4的下方和枢转支架5的前方。动力单元20的上部悬挂于以向下延伸的方式安装于主框架4中心部的支承支架17,动力单元20的后部在两个位置处固定至枢转支架5。车体框架2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合成树脂制本体盖18覆盖。
动力单元20包括前部的内燃机21和后部的传动装置22。内燃机21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其中内燃机21的缸部23以缸部23大幅向前倾斜成大致水平姿势的状态从曲轴箱25的前表面突出。节气门体27和内燃机吸气用滤清器28连接至从内燃机21向上延伸的进气管26。此外,从内燃机21向下延伸并向后弯曲的排气管29向后延伸并连接至设置于后轮15右侧的消音器30。传动链34在安装于动力单元20的输出轴31上的传动链驱动链轮32和与后轮15一体形成的传动链从动链轮33之间延伸,由此驱动后轮15。
图2是动力单元20的传动装置22的右视图。内燃机21的曲轴36安装在曲轴箱25的前部。曲轴36的右向延伸部构成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驱动滑轮轴39。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从动滑轮轴40安装在曲轴箱25的后部。驱动滑轮41安装在驱动滑轮轴39上,从动滑轮42安装在从动滑轮轴40上,V形带43在这两个滑轮之间延伸并缠绕在这两个滑轮上,从而构成带式无极变速器38。
直径大致等于从动滑轮42的直径的湿式离心离合器(wet-typecentrifugal clutch)45安装在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从动滑轮轴40的左部。减速齿轮机构46设置在湿式离心离合器45与动力单元20的输出轴31之间。减速齿轮机构46包括离心离合器输出齿轮47、安装于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上的中间轴大直径齿轮49和中间轴小直径齿轮50、以及动力单元输出轴大直径齿轮51。
脚踏起动机构(kick start mechanism)53设置在曲轴箱25的下方。脚踏起动机构53包括:设置有脚踏臂的脚踏轴54、脚踏驱动齿轮55、第一中间轴56、第一中间轴小直径齿轮57、第一中间轴大直径齿轮58、第二中间轴59、第二中间轴小直径齿轮60、第二中间轴大直径齿轮61、和安装在曲轴36上的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62。
马达起动机构(motor start mechanism)64安装在曲轴箱25的上部。马达起动机构64包括:起动马达65、起动马达65的驱动小齿轮66、马达起动机构中间轴67、安装在中间轴67的中间轴大直径齿轮68和中间轴小直径齿轮69、以及安装在曲轴36的左部的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0。润滑油泵71设置在曲轴36的前斜下方的位置。图2示出了汽缸轴线L4。
图3是沿图2中的线Ⅲ-Ⅲ所取的展开截面图。在曲轴箱25的前侧依次设置有缸体(cylinder block)73、缸头(cylinder head)74、和缸头盖(cylinderhead cover)75。在缸体73的缸膛73a内做往复运动的活塞76通过连杆77连接至曲轴36的曲柄销(crank pin)37。
内燃机21采用SOHC型阀门系统。阀门操作机构78设置在缸头盖75内,安装在阀门操作机构78的凸轮轴79的端部的凸轮链从动链轮80通过凸轮链81被安装在曲轴36上的凸轮链驱动链轮82驱动。燃烧室83形成在缸头74的缸体73侧的端面,点火塞84从缸头74的右外侧嵌入缸头74中。
动力单元20的传动装置22的壳体包括:构成曲轴箱25的左曲轴箱25L和右曲轴箱25R、设置于左曲轴箱25L左侧的发电机盖85、以及设置于右曲轴箱25R右侧的内侧变速箱86和外侧变速箱87。
在曲轴箱25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曲轴室88和与曲轴室88连通的减速齿轮室89。曲轴36取向为车辆宽度方向(横向方向),并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通过轴承90A和90B可旋转地支承。在减速齿轮室89中,设置有减速齿轮机构46的齿轮系的一部分。
在左曲轴箱25L与发电机盖85之间形成有发电机等的容纳室91。在曲轴36的延伸到发电机等的容纳室91中的部分,安装有凸轮链驱动链轮82、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0、和交流发电机92的转子92R。交流发电机92包括转子92R和定子92S,其中,转子92R固定至曲轴36的端部、并与曲轴36一起旋转,而定子92S固定至发电机盖85的内侧。
离心离合器室93形成在右曲轴箱25R与内侧变速箱86之间。变速室94形成在内侧变速箱86与外侧变速箱87之间。曲轴36的右部延伸到离心离合器室93中,而曲轴36的远端在穿过内侧变速箱86的开口密封构件后延伸到变速室94中。在曲轴36的延伸到离心离合器室93的延伸部上,通过键槽配合方式(spline fitting)安装有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62。曲轴36的延伸到变速室94的部分构成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驱动滑轮轴39,在驱动滑轮轴39上一体地安装有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驱动滑轮41。
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从动滑轮轴40设置在驱动滑轮轴39的后方,并通过轴承95A和95B分别被右曲轴箱25R和内侧变速箱86支承。在从动滑轮轴40的设置于变速室94内的部分上,安装有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从动滑轮42。在从动滑轮轴40的设置于离心离合器室93内的部分上,安装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5和离心离合器输出齿轮47。
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驱动滑轮41包括固定半体41A和可动半体41B。可动半体41B与驱动滑轮轴39一起旋转,并由于因离心力沿离心方向移动的重垂滚子(weight roller)96的作用,趋近和远离固定半体41A。由于该操作,被夹持在滑轮的两个半体41A和41B之间的V形带43的节径(pitchdiameter)发生改变。
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从动滑轮42包括固定半体42A和可动半体42B。在固定半体42A的右侧,可动半体42B经由环形滑动器97被套筒(sleeve)98以沿轴向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并被螺旋弹簧99朝左侧偏压。当被夹持在驱动滑轮41的两个半体41A和41B之间的V形带43的节径增大时,从动滑轮42的两个半体42A和42B之间的距离克服螺旋弹簧99的偏压力而增大,并且V形带43的节径减小,自动进行了无级变速齿轮改变。
在设置于离心离合器室93内的从动滑轮轴40的左部上,安装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5。在湿式离心离合器45中,离合器内圈构件(clutch innermember)100的中心部通过键槽配合方式安装到从动滑轮轴40上,并且在离合器内圈构件100的外周区域可摇摆地安装有多个离合器配重(clutchweights)101。
离合器外圈构件102与离心离合器输出齿轮47一体地连接,并经由滚针轴承103被从动滑轮轴40的左端部以相对于从动滑轮轴40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当从动滑轮轴40的转速超过预定速度时,离合器配重101与离合器外圈构件102啮合,以使离合器外圈构件102旋转,从而离合器输出齿轮47随着离合器外圈构件102的旋转而发生旋转。
在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从动滑轮轴40与设置于从动滑轮轴40后方的动力单元输出轴31之间设置有减速齿轮机构46。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经由轴承104A和104B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支承,中间轴大直径齿轮49装配在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的设置于离心离合器室93内的部分上,并且中间轴大直径齿轮49与离合器输出齿轮47啮合。在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的设置于减速齿轮室89的部分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有中间轴小直径齿轮50。
动力单元输出轴31经由轴承105A和105B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支承。在动力单元输出轴的设置于减速齿轮室76中的部分上,装配有动力单元输出轴大直径齿轮51,并且动力单元输出轴大直径齿轮51与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的小直径齿轮50啮合。在动力单元输出轴31的延伸至左曲轴箱25L的左侧的部分上,装配有传动链驱动链轮32,并且传动链驱动链轮32上缠绕有传动链34。离心离合器输出齿轮47的旋转通过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减速传输至动力单元输出轴31,并经由传动链驱动链轮32和传动链34传输至后轮15(图1)。动力单元输出轴31和传动链34被后部动力单元盖106覆盖。在设置于离心离合器室93内的曲轴36的前方设置有油泵71。
在图3中,线L1表示车体的主框架4的左侧轮廓线,线L2表示主框架4的右侧轮廓线,线L3表示主框架4的中心线,而位于主框架4的轮廓线L1与L2之间的线L4表示汽缸轴线,即缸膛73a的中心线。此外,线L5表示左右曲轴箱25L与25R的配合面,线L6表示右曲轴箱25R和内侧变速箱86的配合面,而线L7表示内侧变速箱86与外侧变速箱87的配合面。
图4是动力单元20的缸部23和左曲轴箱25L的左视图。在缸体73、缸头74和缸头盖75的左侧,连续地形成有凸轮链室108,并且凸轮链室108与发电机等的容纳室91连通。在设置于缸头74与缸头盖75之间的分界部的阀门操作机构78的凸轮轴79的向凸轮链室108中突出的部分上,安装有凸轮链从动链轮80。在曲轴36的向发电机等的容纳室91中突出的突出部上,安装有凸轮链驱动链轮82。环形凸轮链81在曲轴36的凸轮链驱动链轮82与凸轮链从动链轮80之间延伸、并缠绕在凸轮链驱动链轮82和凸轮链从动链轮80上,并且凸轮链81通过曲轴36的旋转而发生旋转,从而驱动凸轮轴79。在从缸体73向凸轮链室108中突出的引导轮支承轴109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引导轮110。引导轮110与位于引导轮110上方和下方的凸轮链81啮合,以防止凸轮链81的震动(jolting)。
左曲轴箱25L设置有凸轮链张紧机构111,以对凸轮链81施加适当的张力。在左曲轴箱25L的壁体部的位于曲轴36上方的部分,凸轮链张紧机构111的张紧杆112以可摇摆的方式被张紧支承轴113可枢转地支承。张紧杆112从张紧支承轴113向前和向后延伸。张紧杆112的后臂112r的后端与凸轮链张紧机构111的油锁型凸轮链升降器(oil-lock-type cam chain lifter)114的推杆115的顶部发生接触,并被向上偏压。张紧杆112的前臂112f的前端可枢转地支承张力链轮116。张力链轮116在张力链轮116从上方推压凸轮链81的状态下,与从凸轮链驱动链轮82送出的凸轮链81啮合。
油锁型凸轮链升降器114包括:形成于左曲轴箱25L的左表面上的引导筒117、和可滑动地插入引导筒117中的推杆115。引导筒117的下端被密封螺栓118封闭。推杆115被设置于引导筒117中的螺旋弹簧119向上偏压,从而向上推压张紧杆112的后臂112r。储油器120形成在引导筒117的上部。储油器120构造成通过收集发电机等的容纳室91中溅出的油,来向引导筒117中供油。在推杆115的下端部形成有止回阀123,止回阀123包括滚珠(ball)121和阀座122,阀座122具有直径小于滚珠121的直径的孔。
由于上述构造,凸轮链张紧机构111通过油锁型凸轮链升降器114的螺旋弹簧119向上偏压推杆115,使张紧杆112绕张紧支承轴113倾斜,并将张力链轮116推向凸轮链81,以向凸轮链81施加适当的张力。当凸轮链8过度张紧使得推杆115受到凸轮链81的推力而克服螺旋弹簧119的偏压力发生后退时,阀座122与推杆115一起后退,并且在通常状态下与推杆115的外侧连通的阀座122的孔被滚珠121封闭,使得油被封入形成于推杆115下方的油压室124中。因此,能够防止推杆115后退超过预定量。
如图2所示,油泵71设置在右曲轴箱25R的曲轴36的前斜下方。图4所示油泵驱动轴126连接至油泵71的内转子。从图4可看出,油泵驱动轴126的左端位于曲轴36的前斜下方。固定至油泵驱动轴126的凸轮链啮合链轮127与凸轮链81啮合,并随着凸轮链81的移动而旋转,使得安装在油泵驱动轴126的右端的油泵71的内转子经由油泵驱动轴126被可旋转地驱动。凸轮链啮合链轮127和油泵驱动轴126构成油泵驱动机构128。
图5是沿图4中的线Ⅴ-Ⅴ所取的动力单元20的横截面图。曲轴36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可旋转地支承,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驱动滑轮41安装在曲轴36的右端,而交流发电机92安装在曲轴36的左端。
在图5中,马达起动机构64包括起动马达65、安装在起动马达65的旋转轴上的驱动小齿轮66、马达起动机构中间轴67、马达起动机构中间轴大直径齿轮68、马达起动机构中间轴小直径齿轮69、安装在曲轴36的左部的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0、和介于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0与曲轴36之间的单向离合器129。
凸轮链张紧机构111的张力链轮116和油泵驱动机构128的凸轮链啮合链轮127设置在左曲轴箱25L与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70之间。凸轮链啮合链轮127以悬臂方式固定至油泵驱动轴126的左端。油泵驱动轴126被左右曲轴箱25L和25R的轴承部可旋转地支承。油泵71的内转子固定至油泵驱动轴126的右端,并且油泵驱动轴126因凸轮链81的移动而被可旋转地驱动。
在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中,油泵驱动齿轮系和油泵设置在安装于曲轴的左部的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的操作面与凸轮链的操作面之间,以从曲轴驱动油泵。在这种构造中,齿轮系和油泵所占据的空间大,因此发电机大幅向动力单元的外侧突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油泵和油泵驱动机构均不设置在马达起动机构从动齿轮的操作面与凸轮链的操作面之间,油泵71安装在右曲轴箱25R的右侧,油泵驱动机构128的凸轮链啮合链轮127形成在与凸轮链81相同的操作面上。因此,交流发电机92不会从动力单元20向外突出。
图6是右曲轴箱25R的右侧的离心离合器室93的内部和缸部23的一个侧部的截面图。图6示出了曲轴36、脚踏起动机构53的旋转轴和齿轮系的一部分、从动滑轮轴40、湿式离心离合器45、湿式离心离合器45的输出齿轮47以及油泵71均设置在离心离合器室93内。此外,在图6中,以虚线表示设置在油泵71中的油泵驱动轴126、油流入部131和油排出部132。滤油器133设置在油泵71下方,滤油器133的油流入通道134连接至油流入部131。
缸体73、缸头74和缸头盖75与曲轴箱25的端部交叠,并通过插入形成于这些部件中的双头螺栓插入孔135中的双头螺栓136连接至曲轴箱25。
图7示出了位于左曲轴箱25L的右侧的曲轴室88的内部、脚踏起动机构齿轮室63的内部、和减速齿轮室89的内部。图7中示出了曲轴36、减速齿轮机构46的旋转轴和齿轮系、动力单元输出轴31、以及脚踏起动机构53的旋转轴和齿轮系(见图2)。
图8是沿图7中的线Ⅷ-Ⅷ所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包括带式无极变速器从动滑轮轴40、动力单元输出轴31和脚踏轴54的结构的截面。图8中示出了与左曲轴箱25L、右曲轴箱25R和内侧变速箱86连通的油路。
图9是图3所示曲轴36的周边的放大图。图10放大地示出了图3所示带式无极变速器从动滑轮轴40和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的周边区域。
下面说明从油泵供给的润滑油的油路。
在图6中,油路A形成为从油泵71的油排出部132朝右曲轴箱25R与缸体73的配合面延伸。与油路A连通的槽形油路B通过在右曲轴箱25R与内侧变速箱86的配合面中切削而成。此外,油路B经由设置成平行于曲轴36的油路C,与形成于右曲轴箱25R的壁体部中的油路D连通。油路D与图9所示支承曲轴36的右滚珠轴承90B的外周缘连通。通过上述油路供给的油朝曲轴销37喷出,并在穿过曲轴销中心孔油路E和从该中心孔油路E沿径向向外取向的小直径油路后,润滑支承连杆77的大端的滚针轴承137。油从连杆77的大端的一侧排出,从而润滑曲轴室88的内部。
在图6中,向左取向的油路F形成于油排出部132的一端。图9示出了油路F的截面。在图9中,油从形成于油路F的端部的喷嘴G朝活塞76的下表面喷出,从而润滑缸膛73a的内部。支承曲轴36的滚珠轴承90A和90B通过上述喷出或喷射的油得到润滑。
在图6中,与油泵71的油排出部132连通的油路A到达右曲轴箱25R与缸体73的配合面。在缸体73与右曲轴箱25R的配合面的一个部分中,通过切削形成槽形油路H。油路H的一端与油路A连通,而另一端与双头螺栓插入孔135连通。在双头螺栓插入孔135的内表面与双头螺栓136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而该间隙形成与缸头盖75连通的油路J。阀门操作机构78的旋转部通过经由油路J供给的油得到润滑。
形成于图6所示右曲轴箱25R的配合面中的油路C与形成于图7所示左曲轴箱25L的配合面中的油路K连通。在左曲轴箱25L的右表面上以突出方式形成有多个肋状部,与油路K连通的槽形油路L形成在肋状部之一138中,并到达槽形油路L的终端M。该肋状部138的表面与形成于右曲轴箱25R的左表面上的肋状部(图中未示出)的表面配合,以覆盖槽形油路L的打开侧。槽形油路L的终端M,如图8所示,与朝左曲轴箱25L的左表面延伸的油路N连通,并且如图7和8所示,连接至向上延伸的油路P。油路P的端部向图10所示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48的左轴承104A的侧面开放,以润滑左轴承104A。供给的油流过形成于中间轴48中的中心孔油路Q和径向小直径油路后,润滑中间轴48的右轴承104B。从支承中间轴48的轴承104A和104B的侧面泄露的油润滑中间轴小直径齿轮50与动力单元输出轴大直径齿轮51的啮合面,同时润滑支承动力单元输出轴31的轴承105A和105B。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图7所示槽形油路L的终端M与向带式无极变速器从动滑轮轴40的左滚珠轴承95A的侧部开放的油路R连通,以实现对左滚珠轴承95A的润滑。此外,供给的油流过形成于带式无极变速器从动滑轮轴40中的中心孔油路S和从中心孔油路S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小直径油路,对可旋转地支承离合器输出齿轮47的滚针轴承103进行润滑。如图10所示,从滚针轴承103的左侧部流出的油润滑离合器输出齿轮47的啮合面和与离合器输出齿轮47啮合的中间轴大直径齿轮49的啮合面,从滚针轴承103的右侧部流出的油润滑湿式离心离合器45的离合器外圈构件102的内表面。
在图7中,在形成于左曲轴箱25L的右表面上的油路L的中间部形成宽幅凹部T。如图8所示,宽幅凹部T与形成于右曲轴箱25R中的横向延伸的贯通油路U的左端连接,而贯通油路U的右端与形成于内侧变速箱86中的油路V连通。油路V进一步与形成于内侧变速箱86中的下向油路W连通,而下向油路W到达带式无极变速器从动滑轮轴40的右滚珠轴承95B,从而润滑右滚珠轴承95B。
如上所具体描述的,本实施例能够获得以下有利效果。
(1)由于油泵71相对于内燃机的汽缸轴线L4设置在凸轮链81和发电机92的相反侧,所以能够减小发电机92向外的突出。
(2)由于不必设置与曲轴36相连的用于驱动油泵71的专用齿轮系,所以能够抑制动力单元20向发电机92侧的突出,并且能够将油泵71设置得更靠近汽缸轴线L4的方向,而且还能使到缸头部74的供油通路做得更短。
(3)由于支承与凸轮链81啮合的链轮127的油泵驱动轴126在比链轮127更靠外侧的位置没有轴承,所以油泵驱动轴126以悬臂方式被曲轴箱25支承,从而能够抑制动力单元20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突出。此外,用于支承油泵驱动轴126的轴承分别设置于一个分割的曲轴箱25L和另一个分割的曲轴箱25R,所以油泵驱动轴126在轴承之间具有长跨度的状态下得到支承,从而确保了对油泵驱动轴126的稳定支承。

Claims (4)

1.一种车辆动力单元,包括:
曲轴(36)、和内燃机(21)的阀门操作机构(78)的凸轮轴(79),所述曲轴(36)和所述凸轮轴(79)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
凸轮链(81),设置于所述内燃机(21)的缸部(23)的一侧,以将所述曲轴(36)的动力传至所述凸轮轴(79);
发电机(92),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凸轮链(81)的外侧,以被所述曲轴(36)旋转;和
带式无极变速器(38),包括平行于所述曲轴(36)并被所述曲轴驱动的驱动滑轮轴(39)、和平行于所述曲轴(36)的从动滑轮轴(40);
安装在从动滑轮轴(40)上的离心离合器(45);
用于所述内燃机(21)的脚踏起动机构(53);
其中,
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38)设置于所述曲轴(36)的一端侧,而所述发电机(92)设置于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侧,并且所述缸部(23)向前倾斜成大致水平的姿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动力单元还包括:
内侧变速箱(86),附接至所述内燃机(21)的曲轴箱(25)的外侧,并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从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内侧覆盖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38),所述附接使得用于容纳所述离心离合器(45)的离心离合器室(93)形成在所述曲轴箱(25)和所述内侧变速箱(86)之间;
外侧变速箱(87),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从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外侧覆盖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38),并与所述内侧变速箱(86)一起形成容纳所述带式无极变速器(38)的变速箱;和
油泵(71),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凸轮链(81)的相反侧,并安装在所述曲轴箱(25)的面向内侧变速箱(86)的外侧,所述油泵(71)设置在所述离心离合器室(93)中;
其中所述油泵(71)设置在所述曲轴(36)的前斜下方的位置上;
从所述油泵(71)经由槽形油路(B)至曲轴(36)形成油路(A、B、C、D),所述槽形油路(B)通过对所述曲轴箱(25)与所述内侧变速箱(86)的配合面的切削而形成;并且
所述脚踏起动机构(53)包括安装在所述曲轴(36)上并位于所述离心离合器室(93)中的脚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62),所述脚踏起动机构(53)设置在所述曲轴箱(25)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油泵(71)具有油泵驱动力传送装置(128),所述油泵驱动力传送装置包括与所述凸轮链(81)啮合的链轮(127)、和同轴地连接至所述链轮(127)并穿透所述曲轴箱(25)的油泵驱动轴(12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曲轴箱(25)被垂直于所述曲轴(36)的轴线的配合面分割成分割的第一曲轴箱(25L)和第二曲轴箱(25R),与所述凸轮链(81)啮合的所述链轮(127)位于所述油泵驱动轴(126)的一个端部,并且用于所述油泵驱动轴的轴承分别设置在第一曲轴箱(25L)和第二曲轴箱(25R)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动力单元,其中,所述油泵驱动轴(126)延伸到形成于所述曲轴箱(25)与附接至所述曲轴箱(25)的内侧变速箱(86)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所述油泵(71)在所述空间内固定至所述曲轴箱(25)的壁面。
CN200980106534XA 2008-03-28 2009-02-20 车辆动力单元 Active CN101960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7907/08 2008-03-28
JP2008087907A JP5171343B2 (ja) 2008-03-28 2008-03-28 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PCT/JP2009/052987 WO2009119210A1 (ja) 2008-03-28 2009-02-20 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104A CN101960104A (zh) 2011-01-26
CN101960104B true CN101960104B (zh) 2013-06-19

Family

ID=4111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534XA Active CN101960104B (zh) 2008-03-28 2009-02-20 车辆动力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171343B2 (zh)
CN (1) CN101960104B (zh)
AR (1) AR070727A1 (zh)
BR (1) BRPI0909253B1 (zh)
CO (1) CO6311027A2 (zh)
PE (1) PE20100340A1 (zh)
WO (1) WO20091192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01730B1 (ko) * 2012-04-25 2012-11-15 이춘우 변속가능한 병진구동장치
CN102862645A (zh) * 2012-09-13 2013-01-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JP5998832B2 (ja) * 2012-10-15 2016-09-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6404764B2 (ja) * 2014-09-30 2018-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ラー式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装置
JP6630218B2 (ja) * 2016-03-31 2020-0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2020084976A (ja) * 2018-11-30 2020-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9665B2 (ja) * 1999-03-24 2009-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補機取付け構造
ATE454565T1 (de) * 2002-04-08 2010-01-15 Yamaha Motor Co Ltd Kupplungsmechanismusschmierkonstruktion für motor
JP3975144B2 (ja) * 2002-09-26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単気筒エンジン付き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7024007A (ja) * 2005-07-21 2007-02-0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JP2007177689A (ja) * 2005-12-28 2007-07-12 Honda Motor Co Ltd パワー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O6311027A2 (es) 2011-08-22
JP5171343B2 (ja) 2013-03-27
BRPI0909253A2 (pt) 2015-08-18
AR070727A1 (es) 2010-04-28
WO2009119210A1 (ja) 2009-10-01
JP2009243288A (ja) 2009-10-22
CN101960104A (zh) 2011-01-26
BRPI0909253B1 (pt) 2019-10-29
PE20100340A1 (es) 201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2841E1 (en) Engine with transmission
US7743758B2 (en) Breather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202181B2 (en) Engine
CN101960104B (zh) 车辆动力单元
CN101960175B (zh) 车辆动力单元
EP1862704B1 (en) Engine unit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1930562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A2327491C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a snowmobile
US10968863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1227317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007024007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JP5724357B2 (ja)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KR101210212B1 (ko) 킥식 시동 장치가 부착된 내연기관
JP4148814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JP2006090241A (ja) 自動二輪車の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CN101960176B (zh) 车辆动力单元
AU2006201014B2 (en) Vehicular forward/reverse switching apparatus
JP3194999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発電機と燃料噴射ポンプの配設構造
WO2017168618A1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JP2005351115A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ポンプ取り付け構造
JP2000110529A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