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499B - 機車的傳動結構 - Google Patents

機車的傳動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499B
TWI749499B TW109110835A TW109110835A TWI749499B TW I749499 B TWI749499 B TW I749499B TW 109110835 A TW109110835 A TW 109110835A TW 109110835 A TW109110835 A TW 109110835A TW I749499 B TWI749499 B TW I7494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output shaft
locomotive
transmission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6666A (zh
Inventor
賴建宏
余孟霖
楊思待
Original Assignee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0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9499B/zh
Priority to CN202010934020.1A priority patent/CN1134602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6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4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機車具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至少包括有動力源單元、第一傳動單元、第二傳動單元、第三傳動單元;其中,該第一傳動單元的一側設有該動力源單元及該第三傳動單元;該第一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伸入該第二傳動單元並將該動力源單元之動力傳遞到該第二傳動單元的第一輸出軸;該第二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第三傳動單元的第二輸出軸;該第三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車輪的第三輸出軸;其中,該第一輸出軸與該第二輸出軸為同軸排列,該後搖臂樞設於該傳動部外側並以該第二輸出軸旋轉;藉此可避免該後搖臂擺動時該第二輸出軸至該第三輸出軸的間距發生變化,進而可對該第二輸出軸至該後輪間的各傳動部件造成拉扯,因此可有效提升該第二輸出軸至該後輪間的各傳動部件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該後搖臂朝車體前方移設,從而可縮小該前輪與該後輪的軸距,進而可使該機車小型化。

Description

機車的傳動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尤指一種可有效提升第二輸出軸至後輪間的各傳動部件的使用效果,以及可使後搖臂朝車體前方移設,從而可縮小前輪與後輪的軸距,進而可使機車小型化之機車的傳動結構。
如圖1所示,具有後搖臂的機車,如第I359766號「速克達型機車之構造」專利案,該專利案於速克達型機車1引擎單元11的曲軸12之一側連接由該曲軸12所帶動的皮帶無段變速系統13,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13的被驅動軸131連接且被該被驅動軸131所驅動的減速與離合系統14,該減速與離合系統14可帶動輸出軸15,該輸出軸15設有驅動輪151,該驅動輪151藉由帶狀傳動件16來帶動設於後輪17上的帶動輪171,該後輪17係樞設於一後搖臂18的後端上,該後搖臂18的前端係樞設於該輸出軸15的外側。
該第I359766號「速克達型機車之構造」專利案的傳動配置,由車體前方朝後車體後方依序為曲軸12、被驅動軸131、輸出軸15、後搖臂18、後輪17,因此造成了該速克達型機車1的前輪(圖式中未繪出)與該後輪17的軸距變大,更明確的說,該第I359766號「速克達型機車之構造」專利案的傳動配置,造成了該速克達型 機車1車體前後長度的增長,因此使該速克達型機車1被迫的大型化。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藉此可有效提升第二輸出軸至後輪間的各傳動部件的使用效果,以及來縮短機車前、後輪的軸距,進而來使機車小型化之課題。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1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機車具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至少包括有動力源單元、第一傳動單元、第二傳動單元、第三傳動單元;其中,該第一傳動單元的一側設有該動力源單元及該第三傳動單元;該第一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伸入該第二傳動單元並將該動力源單元之動力傳遞到該第二傳動單元的第一輸出軸;該第二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第三傳動單元的第二輸出軸;該第三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車輪的第三輸出軸;其中,該第一輸出軸與該第二輸出軸為同軸排列,該後搖臂樞設於該傳動部外側並以該第二輸出軸旋轉。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2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第一傳動單元係由該傳動部的右箱體與一蓋設於該右箱體外側的外蓋所構成。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3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動力系統的後端樞設有一後搖臂;該第一輸出軸的軸線與該第二輸出軸的軸線與後搖臂樞轉中心的軸線,三者為同一軸線。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4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傳動部具有傳動箱,該傳動箱的一側蓋設一外蓋來構成一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設置有該傳動部的皮帶無段變速系統;該傳動部的後段外側與該外蓋之間蓋設有一連結蓋。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5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連結蓋具有一穿孔,該穿孔可供該傳動部的第一輸出軸穿設。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6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穿孔內周緣設有一呈段差狀的容置部,該容置部設有防塵套。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7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連結蓋係鎖設於該傳動部的右箱體上,該連結蓋朝該右箱體上下二側設有連接用的連接端面。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8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連接端面與該右箱體的外端緣連接處設有一防漏墊片。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9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連接端面略成垂直狀。
為此,本發明請求第10項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防漏墊片係由具彈性的材質所製成,該防漏墊片斷面略成Z型狀或丁字型。
本發明藉由請求第1項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 於:藉此可避免該後搖臂擺動時該第二輸出軸至該第三輸出軸的間距發生變化,進而可對該第二輸出軸至該後輪間的各傳動部件造成拉扯,因此可有效提升該第二輸出軸至該後輪間的各傳動部件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該後搖臂朝車體前方移設,從而可縮小該前輪與該後輪的軸距,進而可使該機車小型化。
本發明藉由請求第2項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便利該後搖臂的組裝。
本發明藉由請求第3項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由上述該第一傳動單元、該第二傳動單元、該第三傳動單元的獨立配設,從而可拉近該第二輸出軸與該動力源單元的配設距離,因此,能有效的縮短該動力系統的整體長度,進而可使該動力系統小型化,從而可增加更多該機車配置其他部件的空間,以及可縮短該機車的該後輪與該動力源單元之軸距,進而可減少該後搖臂的擺動慣量,俾能提升該機車的操控性。
本發明藉由請求第4、5、6項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確保該減速齒輪組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的運作性。
本發明藉由請求第7項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便利該連結蓋與該傳動部的連結性。
本發明藉由請求第8、9、10項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一方面可消弭該連結蓋與該右箱體製造上的公差,另一方面可使該連接端面與該右箱體的外端緣連接處能具備較佳的防漏效果。
1:速克達型機車
11:引擎單元
12:曲軸
13:皮帶無段變速系統
131:被驅動軸
14:減速與離合系統
15:輸出軸
151:驅動輪
16:傳動件
17:後輪
171:帶動輪
18:後搖臂
2:機車
3:車架單元
31:頭管部
32:轉向機構
33:下降管部
34:腳踏管部
341:腳踏橫管
35:側車架部
351:上升段
352:延伸段
353:輔助管
354;延設件
4:座墊
5:動力系統
5a:動力源單元
5b:第一傳動單元
5c:第二傳動單元
5d:第三傳動單元
51:汽缸部
511:汽缸頭蓋
512:汽缸頭
513:汽缸本體
52:傳動部
52a:右箱體
52b:左箱體
52c:外蓋
53:傳動箱
53a:曲軸室
53b:減速齒輪組室
53c: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
54:曲軸
541:連桿
542:活塞
55:減速齒輪組
56:皮帶無段變速系統
561:主動輪
562:從動輪
563:帶動皮帶
564:第一輸出軸
57:第二輸出軸
571:動力輸出輪
58:第一支撐件
59:第二支撐件
6:後搖臂
61:第一樞接部
62:第二樞接部
63;第三輸出軸
7:驅動輪
8:傳動件
9:連結蓋
91:穿孔
92:容置部
93:防塵套
94:防漏墊片
9a:連接端面
9b:連接端面
A:前叉單元
C:置物箱
E:電機件
D:中心線
M:排氣管
J:散熱單元
K:離合器
FW:前輪
RW:後輪
P:擱腳板
T:燃油箱
Y:軸線中心
〔圖1〕係習用機車動力系統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機車側視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機車動力系統剖視圖。
〔圖4〕係圖3機車動力系統部分放大圖。
〔圖5〕係本發明機車動力系統的傳動箱立體圖。
〔圖6〕係本發明機車動力系統的連結蓋立體圖。
〔圖7〕係本發明機車動力系統的連結蓋另一側側視立體圖。
〔圖8〕係本發明防漏墊片立體圖。
為使 貴審查官更容易了解本發明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圖2所示,該機車2具有車架單元3、設於該車架單元3上的座墊4與動力系統5。
如圖2所示,以下說明中車體的左、右側係以駕駛人乘坐於該機車2上後,駕駛人的左手邊為左側,駕駛人的右手邊為右側,合先陳明。該車架單元3的前方樞設有頭管部31,該頭管部31上方接設有轉向機構32,該頭管部31朝車體後方連接有下降管部33,該下降管部33下方連接有左右一對並朝車體後方延伸且略水平狀的腳踏管部34,該下降管部33的末端與左右一對的腳踏管部34之間連接一腳踏橫管341;該腳踏管部34朝車後延設左右一對的側車架部35,該側車架部35具有鄰近該腳踏管部34的上升段351及位於車體後段的延伸段3 52,該側車架部35的該上升段351與該延伸段352之間設左右一對的輔助管353,以及於該上升段351鄰近該腳踏管部34處朝車體後方延設左右一對的延設件354;該頭管部31的下方樞設有由前減震器所構成的前叉單元A,該前叉單元A下端樞設有前輪FW。
如圖2所示,該車架單元3略水平狀的腳踏管部34上設置有略呈平坦狀的擱腳板P,藉由該擱腳板P形成平坦狀可供駕駛人擱腳用的擱腳部;該左右一對略水平狀的腳踏管部34之間所界定的內部空間內,安裝著供應該動力系統5燃爆用燃油儲存用的燃油箱T,該動力系統5係被連結於該車架單元3上並位於該燃油箱T更朝車體後方配置。
如圖2所示,該側車架部35於延伸段352上方設有可供駕駛人乘坐之座墊4,該側車架部35於延伸段352上並於該座墊4下方設有一置物箱C;該動力系統5係鎖固於該側車架部35的該輔助管353與該延設件354上,該動力系統5係以不擺動的方式固定於該車架單元3上。
如圖2、3所示,該動力系統5係可為內燃機引擎或電動的電驅馬達;以下對於本案的動力系統5係以燃油式內燃機引擎動力系統來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來局限本案的動力系統5的實施範圍。該動力系統5具有動力源單元5a、第一傳動單元5b、第二傳動單元5c、第三傳動單元5d;該動力源單元5a至少包括有汽缸部51與傳動部52,該第一傳動單元5b至少包括有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該第二傳動單元5c至少包括有減速齒輪組55,該第三傳動單元5d至少包括有第二輸出軸57、動力輸出輪571、驅動輪7所構成的帶狀傳動機構;該動力源 單元5a一側設有排氣管M,該排氣管M由該動力源單元5a延該第一傳動單元5b外側朝車體後方延設,該排氣管M相反側設有散熱單元J,該散熱單元J的同一側設置該第三傳動單元5d。
如圖2、3所示,該汽缸部51係以略傾斜方式朝車體前方延伸並部分伸出該側車架部35的該上升段351外,意即該汽缸部51朝車體前方延伸部分比該側車架部35的該上升段351更朝車體的前方伸出;該汽缸部51由車體前方朝車體後方,依序有汽缸頭蓋511、汽缸頭512及汽缸本體513,該汽缸本體513一端(朝車體後方端)連接於該傳動部52上,該汽缸頭512係連接於該汽缸本體513遠離連接該傳動部52的另一端上,該汽缸頭蓋511係蓋設於該汽缸頭512遠離連接該汽缸本體513端的另一端上。
如圖2、3所示,該傳動部52係與該汽缸部51的汽缸本體513連接且遠離該汽缸頭512端的另一端;該傳動部52至少由一右箱體52a與一左箱體52b來形成一傳動箱53(左右側係以駕駛人乘坐時右手為右側、左手為左側,以下同),該傳動箱53內具有供一曲軸54容置的曲軸室53a、一可供減速齒輪組55容置的減速齒輪組室53b,以及由一外蓋52c蓋於該右箱體52a外側所形成一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內設有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
如圖2、3所示,該傳動箱53的曲軸室53a內的該曲軸54藉一連桿541連接一活塞542伸入該汽缸本體513內,藉此該汽缸部51運作時的燃爆力可推動該活塞542來帶動該曲軸54轉動。
如圖2、3、4所示,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係為乾式皮帶無段變速機構,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具有一可被該曲軸54帶動的主動輪561、一可被該主動輪561帶動的從動輪562、一連接於該主動輪561與該從動輪562之間的帶動皮帶563;該主動輪561被該曲軸54帶動後,藉由該帶動皮帶563來帶動該從動輪562作無段變速的轉動,該從動輪562中心設有一第一輸出軸564,該第一輸出軸564由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伸入該減速齒輪組室53b內,藉此該第一輸出軸564可帶動位於該減速齒輪組室53b內的減速齒輪組55作動,該減速齒輪組55係為濕式減速齒輪組,該減速齒輪組55可帶動一第二輸出軸57作動,該第二輸出軸57與該第一輸出軸564係為同軸排列,且該第一輸出軸564與該第二輸出軸57之間相間隔有間距;進一步言,由俯視觀之,該曲軸54的軸線與該第一輸出軸564的軸線和第二輸出軸57的軸線,三者被設置成相互平行,且該曲軸54的軸線與該第一輸出軸564的軸線的距離,和該曲軸54的軸線與該第二輸出軸57的軸線的距離被設置等距;該第二輸出軸57由該減速齒輪組室53b伸出該傳動箱53外,更明確的說,係伸出該左箱體52b外,該第二輸出軸57伸出該左箱體52b外部並連接一動力輸出輪571;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於該從動輪562的外側(圖式中的上方)設有一離合器K,亦即該離合器K係被設於該從動輪562與該外蓋52c之間,藉此當該離合器K欲進行維修或更換時,工程人員只需卸下該外蓋52c即可使該離合器K露出而進行維修或更換的動作,從而可使該離合器K的維修或更換的工程簡易化,該離合器K可控制該第一輸出軸56 4是否可輸出動力來驅動該第二輸出軸57。
如圖2、3、4所示,該傳動箱53二側設置有一第一支撐件58與一第二支撐件59,更明確的說,該第一支撐件58係鎖設於該右箱體52a上,該第二支撐件59係鎖設於該左箱體52b上,該第一支撐件58與第二支撐件59上樞設有一後搖臂6;該後搖臂6的前端二側設有第一樞接部61與第二樞接部62,該後搖臂6的後端以一第三輸出軸63來供該後輪RW樞設;該後搖臂6的該第一樞接部61係樞接於該第一支撐件58上,意即該第一輸出軸564穿過該第一樞接部61與該第一支撐件58,因此該後搖臂6的該第一樞接部61與該第一支撐件58係位於該傳動箱53的減速齒輪組室53b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之間;該第二樞接部62樞接於該第二支撐件59上,意即該第二輸出軸57穿過該第二樞接部62與該第二支撐件59,因此該後搖臂6的該第二樞接部62係樞接於該第二支撐件59上,且第二樞接部62係位於該傳動部52的動力輸出輪571與該傳動箱53之間,藉此該後搖臂6以該第二輸出軸57的軸線中心Y為上下擺動(旋轉)中心,且使該第一輸出軸564與該軸線中心Y同軸,並與該後輪RW相對於該動力源單元5a及該第一傳動單元5b作同步的上下擺動;該後輪RW上設有第三輸出軸63,該第三輸出軸63以一傳動件8(皮帶或鏈條)來與該第二輸出軸57上的該動力輸出輪571連接,藉此該第二輸出軸57上的該動力輸出輪571帶動該傳動件8來連動該第三輸出軸63,從而可驅動該後輪RW同步轉動;另須一提是,該第一輸出軸564穿過該第一樞接部61與該第一支撐件58,該後搖臂6的該第一樞接部61與該第一 支撐件58係位於該傳動箱53的該減速齒輪組室53b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之間,藉此可使該動力系統5與該後搖臂6的整體配置更緊緻化。
如圖3、4、5、6所示,該傳動部52的後段外側與該外蓋52c之間,意即於該右箱體52a與該外蓋52c之間設置有一連結蓋9,更進一步言,該連結蓋9係鎖設於該右箱體52a上;該連結蓋9具有一穿孔91,該穿孔91可供該傳動部52的第一輸出軸564穿設,該穿孔91內周緣設有一呈段差狀的容置部92,該容置部92設有防塵套93,該後搖臂6的該第一樞接部61係穿設於該穿孔91內,更進一步言,該防塵套93係位於該後搖臂6的該第一樞接部61外周緣與該穿孔91的內周緣之間,且該防塵套93係位於該連結蓋9與該後搖臂6的第一樞接部61之間,由於該防塵套93係位於該第一樞接部61與該穿孔91之間,藉此可有效防止外界水份或塵土進入該第一樞接部61內及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內,進而避免該第一樞接部61的軸承被外界水份或塵土侵蝕,從而可確保該後搖臂6的擺動性,以及確保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的運作性。
如圖5、6、7、8所示,該連結蓋9朝該右箱體52a上下二側設有略成垂直狀的與該右箱體52a外端緣(亦略成垂直狀)連接用的連接端面9a、9b,更進一步言,即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各設有一防漏墊片94,該防漏墊片94係由具彈性的材質如橡膠所製成,該防漏墊片94斷面略成Z型狀或丁字型,藉此可藉由該防漏墊片94被夾設於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 2a的外端緣連接處,從而一方面可消弭該連結蓋9與該右箱體52a製造上的公差,另一方面可使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能具備較佳的防漏效果,意即外界的塵埃或水份不會由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滲入該傳動部52內,進而可確保該傳動部52內的各構件使用效果與使用壽命。
本發明之主要功效在於,藉由該機車2具有一動力系統5,該動力系統5至少包括有動力源單元5a、第一傳動單元5b、第二傳動單元5c、第三傳動單元5d;其中,該第一傳動單元5b的一側設有該動力源單元5a及該第三傳動單元5d;該第一傳動單元5b至少包括有伸入該第二傳動單元5c並將該動力源單元5a之動力傳遞到該第二傳動單元5c的第一輸出軸564;該第二傳動單元5c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第三傳動單元5d的第二輸出軸57;該第三傳動單元5d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後輪(車輪)RW的第三輸出軸63;其中,該第一輸出軸564與該第二輸出軸57為同軸排列,該後搖臂6樞設於該傳動部52外側並以該第二輸出軸57旋轉中心擺動;藉此可避免該後搖臂6擺動時該第二輸出軸57至該第三輸出軸63的間距發生變化,進而可對該第二輸出軸57至該後輪RW間的各傳動部件造成拉扯,因此可有效提升該第二輸出軸57至該後輪RW間的各傳動部件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該後搖臂6朝車體前方移設,從而可縮小該前輪FW與該後輪RW的軸距,進而可使該機車2小型化。
本發明之第2功效在於,藉由該第一傳動單元5b係由該傳動部52的右箱體52a與一蓋設於該右箱體52a外側的外蓋52c所 構成;藉此便利該後搖臂6的組裝。
本發明之第3功效在於,藉由該動力系統5的後端樞設有一後搖臂6;該第一輸出軸564的軸線與該第二輸出軸57的軸線與後搖臂6樞轉中心的軸線,三者為同一軸線;藉此由上述該第一傳動單元5b、該第二傳動單元5c、該第三傳動單元5d的獨立配設,從而可拉近該第二輸出軸57與該動力源單元5a的配設距離,因此,能有效的縮短該動力系統5的整體長度,進而可使該動力系統5小型化,從而可增加更多該機車2配置其他部件的空間,以及可縮短該機車2的該後輪RW與該動力源單元5a之軸距,進而可減少該後搖臂6的擺動慣量,俾能提升該機車2的操控性。
本發明之第4功效在於,藉由該傳動部52具有傳動箱53,該傳動箱53的一側蓋設一外蓋52c來構成一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53c設置有該傳動部52的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該傳動部52的後段外側與該外蓋52c之間蓋設有一連結蓋9;藉此可確保該減速齒輪組55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的運作性。
本發明之第5功效在於,藉由該連結蓋9具有一穿孔91,該穿孔91可供該傳動部52的第一輸出軸564穿設;藉此可確保該減速齒輪組55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的運作性。
本發明之第6功效在於,藉由該穿孔91內周緣設有一呈段差狀的容置部92,該容置部92設有防塵套93;藉此可確保該減速齒輪組55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56的運作性。
本發明之第7功效在於,藉由該連結蓋9係鎖設於該傳動部 52的右箱體52a上,該連結蓋9朝該右箱體52a上下二側設有連接用的連接端面9a、9b;藉此可便利該連結蓋9與該傳動部52的連結性。
本發明之第8功效在於,藉由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設有一防漏墊片94;藉此一方面可消弭該連結蓋9與該右箱體52a製造上的公差,另一方面可使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能具備較佳的防漏效果,意即外界的塵埃或水份不會由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滲入該傳動部52內,進而可確保該傳動部52內的各構件使用效果與使用壽命。
本發明之第9功效在於,藉由該連接端面9a、9b略成垂直狀;藉此一方面可消弭該連結蓋9與該右箱體52a製造上的公差,另一方面可使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能具備較佳的防漏效果,意即外界的塵埃或水份不會由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滲入該傳動部52內,進而可確保該傳動部52內的各構件使用效果與使用壽命。
本發明之第10功效在於,藉由該防漏墊片94係由具彈性的材質所製成,該防漏墊片94斷面略成Z型狀或丁字型;藉此一方面可消弭該連結蓋9與該右箱體52a製造上的公差,另一方面可使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能具備較佳的防漏效果,意即外界的塵埃或水份不會由該連接端面9a、9b與該右箱體52a的外端緣連接處滲入該傳動部52內,進而可確保該傳動部52內的各構件 使用效果與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上述之結構,可改善習知之缺失並達到所訴求之目的,確實已較習用者增進功效,顯已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及進步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之申請,祈請 貴審查官之詳鑑,惠賜為准予專利之審定,至感德便。
5:動力系統
5a:動力源單元
5b:第一傳動單元
5c:第二傳動單元
5d:第三傳動單元
51:汽缸部
511:汽缸頭蓋
512:汽缸頭
513:汽缸本體
52:傳動部
52a:右箱體
52b:左箱體
52c:外蓋
53:傳動箱
53a:曲軸室
53b:減速齒輪組室
53c: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
54:曲軸
541:連桿
542:活塞
55:減速齒輪組
56:皮帶無段變速系統
561:主動輪
562:從動輪
563:帶動皮帶
564:第一輸出軸
57:第二輸出軸
571:動力輸出輪
58:第一支撐件
59:第二支撐件
6:後搖臂
61:第一樞接部
62:第二樞接部
63:第三輸出軸
7:驅動輪
8:傳動件
9:連結蓋
93:防塵套
E:電機件
D:中心線
M:排氣管
J:散熱單元
K:離合器
RW:後輪
Y:軸線中心

Claims (10)

  1. 一種機車的傳動結構,該機車具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至少包括有動力源單元、第一傳動單元、第二傳動單元、第三傳動單元;其中,該第一傳動單元的一側設有該動力源單元及該第三傳動單元;該第一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伸入該第二傳動單元並將該動力源單元之動力傳遞到該第二傳動單元的第一輸出軸;該第二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該第三傳動單元的第二輸出軸;該第三傳動單元至少包括有將動力傳遞到車輪的第三輸出軸;其中,該第一輸出軸與該第二輸出軸為同軸排列,且該第一輸出軸與該第二輸出軸之間相間隔有間距,一後搖臂樞設於一傳動部外側並以該第二輸出軸為旋轉中心上下擺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第一傳動單元係由該傳動部的右箱體與一蓋設於該右箱體外側的外蓋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動力系統的後端樞設該後搖臂;該第一輸出軸的軸線與該第二輸出軸的軸線與該後搖臂樞轉中心的軸線,三者為同一軸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傳動部具有傳動箱,該傳動箱的一側蓋設一外蓋來構成一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設置有該傳動部的皮帶無段變速系統;該傳動部的後段外側與該外蓋之間蓋設有一連結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 連結蓋具有一穿孔,該穿孔可供該傳動部的該第一輸出軸穿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穿孔內周緣設有一呈段差狀的容置部,該容置部設有防塵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連結蓋係鎖設於該傳動部的右箱體上,該連結蓋朝該右箱體上下二側設有連接用的連接端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連接端面與該右箱體的外端緣連接處設有一防漏墊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連接端面略垂直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機車的傳動結構,其中,該防漏墊片係由具彈性的材質所製成,該防漏墊片斷面略成Z型狀或丁字型。
TW109110835A 2020-03-30 2020-03-30 機車的傳動結構 TWI749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0835A TWI749499B (zh) 2020-03-30 2020-03-30 機車的傳動結構
CN202010934020.1A CN113460219B (zh) 2020-03-30 2020-09-08 摩托车的传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0835A TWI749499B (zh) 2020-03-30 2020-03-30 機車的傳動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666A TW202136666A (zh) 2021-10-01
TWI749499B true TWI749499B (zh) 2021-12-11

Family

ID=77868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835A TWI749499B (zh) 2020-03-30 2020-03-30 機車的傳動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0219B (zh)
TW (1) TWI74949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8680B (zh) * 2004-12-10 2008-07-11 Honda Motor Co Ltd
CN101960175A (zh) * 2008-03-25 2011-01-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动力单元
TWI435010B (zh) * 2009-02-28 2014-04-21 Honda Motor Co Ltd V型皮帶式無段變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9357B2 (ja) * 1995-04-06 2003-0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伝動ケース防水構造
ES2386541T3 (es) * 2002-04-08 2012-08-2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
EP2527237B1 (de) * 2011-05-27 2013-08-21 iwis motorsysteme GmbH & Co. KG Triebsatzschwinge mit zweistufigem Kettengetriebe
TWI469893B (zh) * 2011-08-19 2015-01-2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Construction of vehicle transmission
DE102011085588B4 (de) * 2011-11-02 2014-01-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rad, insbesondere Motorroller
TWM520050U (zh) * 2015-11-18 2016-04-1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傳動裝置
CN208264465U (zh) * 2018-04-12 2018-12-21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构造
CN113264141B (zh) * 2020-02-14 2023-02-2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摇臂配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8680B (zh) * 2004-12-10 2008-07-11 Honda Motor Co Ltd
CN101960175A (zh) * 2008-03-25 2011-01-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动力单元
TWI435010B (zh) * 2009-02-28 2014-04-21 Honda Motor Co Ltd V型皮帶式無段變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0219B (zh) 2023-06-06
CN113460219A (zh) 2021-10-01
TW202136666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83837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支持装置
US4600074A (en) All wheel drive vehicle
JPS5824289B2 (ja) 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H1179053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862345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ポンプ駆動構造
TWI749499B (zh) 機車的傳動結構
JP2010112386A (ja) 乾式クラッチ,該乾式クラッチを構成する伝達部材及び被伝達部材,該乾式クラッチ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ITTO20010259A1 (it)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la potenza per veicolo di piccole dimensioni.
TWI737154B (zh) 機車後搖臂配置
TWI734377B (zh) 機車
TWM610117U (zh) 機車後搖臂配置構造
JP2007106348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TWI724779B (zh) 機車引擎安裝結構
JP4490942B2 (ja) 四輪駆動車両用エンジン
JP404287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走行用駆動装置
JP3993966B2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TWM610118U (zh)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TWM616187U (zh) 鞍座型車輛
JP3850639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19194042A (ja) 車両
CN114439592B (zh) 跨骑型车辆
CN116714709B (zh) 全地形车
CN216034900U (zh) 跨骑型车辆
US20240149977A1 (en) Electrically-powered snowmobile
JP4499871B2 (ja) 小型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