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1648A - 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1648A
CN1871648A CNA2004800306651A CN200480030665A CN1871648A CN 1871648 A CN1871648 A CN 1871648A CN A2004800306651 A CNA2004800306651 A CN A2004800306651A CN 200480030665 A CN200480030665 A CN 200480030665A CN 1871648 A CN1871648 A CN 1871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er
dish
recording medium
disc recording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06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8947C (zh
Inventor
荒木之宏
鹿毛信吾
小笠原真也
弥勒信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1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89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894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4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 G11B17/0286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clampers mounted on a pivotal lever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装置,能够确保在装置内确切地传送被插入的盘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地减小转台和夹持器之间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能够实现薄型化。在本发明的盘装置中,在固定框架中经由弹性部件被保持的浮置单元包括具有用于夹持盘状记录介质的夹持器的夹持器部、和具有转台的盘记录再生驱动部,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夹持器的一部分和所述转台的一部分相互收纳。

Description

盘装置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CD、DVD等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及/或再生的盘装置,尤其涉及盘装置上的盘状记录介质的盘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上搭载使用记录及/或再生CD、DVD等盘(disc)状记录介质(以下,简称为盘)的盘装置。在如此的车载用盘装置中,为了不向载置盘的转台(turn table)传递来自装置外部的振动,安装有转台或主轴电机的底盘(chassis)形成为由弹性机构保持的浮置机构。在如此的浮置底盘上设置有将盘确切地安装在转台上的盘夹紧机构(例如,参照文献1。)。
盘装置上的盘夹紧机构,以通过夹持器(clamper)的按压工作,夹持载置在转台上的盘的方式构成。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以往的一例盘装置。
图11及图12是表示以往的盘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工作的侧视图。图11表示盘的安装中的状态,图12表示由夹持器夹持的盘的再生状态。
在图11中,安装在盘装置上的盘101,由盘引导器102和导辊103引导,向配设在盘装置的内部的转台104的方向传送。此时的夹持器105配置在转台104的上方,即隔开的位置上,与夹持器停止部113接触。夹持器105通过夹持器臂106轴固定在浮置底盘107上,通常情况下通过设在该轴上的施力部件108,使夹持器105向转台104的方向作用力。在夹持器臂106上形成卡合部109,卡合部109与夹持器驱动部110接触,使夹持器105离开转台104,形成如此的构成。另外,在将插入的盘101送到转台104的位置时,夹持器驱动部110移动,解除与卡合部109的接触状态,夹持器105通过施力部件的驱动力,经由盘101按压转台104。
图12表示在与转台104的之间由夹持器105夹持盘101的状态。在图12中,利用主轴电机111转动由夹持器105和转台104夹持的盘101,利用激光头112进行记录或再生。
专利文献1:特开平09-17081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以往的盘装置具有:夹持器105可自由移动地与夹持器臂106卡合,由夹持器105确切夹持插入的盘的结构。在以往的盘装置中,考虑到夹持器臂106的作用点的尺寸偏差或自由移动状态的夹持器105的面振摆,按照离转台104具有稍微长的距离的方式配置盘传送时的夹持器105的位置。因此,在该区域,要实现盘装置的薄型化,一个大的问题是要尽量减小在盘装置内传送盘时的夹持器105离转台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提供一种盘装置,其能够确保在装置内确实传送插入的盘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地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并具有薄型、低成本的夹紧机构。
本发明的盘装置,如发明1所述,形成以下构成:一种盘装置,其具备构成固定部的固定框架、及在所述固定框架中经由弹性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并进行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及/或再生的浮置单元,所述浮置单元包括具有用于夹持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夹持器的夹持器部、和具有转台的盘记录再生驱动部,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所述夹持器的一部分和所述转台的一部分相互收纳。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盘装置,能够确保在装置内确实传送插入的盘的空间,同时实质上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
此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如发明2所述,发明1的盘装置的夹持器部具有:夹持器基座,其可转动地连接在浮置单元的底盘上;夹持器保持部,其经由弹性体的夹持臂,与所述夹持器基座连接或者与所述夹持器基座形成为一体;夹持器,其对于所述夹持器保持部按照能够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动中心附近转动的方式卡合。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盘装置,能够用小的间隙形成夹持器和夹持器保持部的卡合状态,实质上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
此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如发明3所述,形成在发明1的盘装置中,在被夹持的盘状记录介质的中心孔的内面位置的更内侧,夹持器保持部的爪和夹持器的钩卡合,并且,按照该卡合位置的夹持器被收纳在转台的轴部中的方式形成。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盘装置,能够减小用于卡合夹持器保持部的爪和夹持器的钩的间隙,进而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
此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如发明4所述,在夹持器的中心部分形成钩部,所述钩部具有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形成的多个钩、和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动中心轴上形成的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与夹持器保持部抵接的突起。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盘装置,夹持器能够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夹持器确实确实可转动地与夹持器保持部卡合。
另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如发明5所述,发明3的盘装置的转台,转台具有构成盘状记录介质的定位部的轴部,在所述轴部的与夹持器保持部的爪和夹持器的钩的卡合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圆周槽,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所述夹持器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圆周槽的内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盘装置,提供一种减小夹持时的转台和夹持器专有的空间,具有薄型的夹紧机构的盘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夹持器和转台,以在夹持盘时相互收纳其一部分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确保在装置内确实传送盘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地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能够减薄地构成盘装置整体。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可靠地在转台上安装盘,通过在转动中心附近实现夹持器和夹持器保持部的卡合,能够用小的间隙卡合,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薄型、低成本的夹紧机构的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取下外观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盘装置表示盘状记录介质的插入途中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盘装置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上框架1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器部3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的浮置单元10的盘传送部4、盘传送驱动部5及往复移动底盘6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的由支承弹簧90保持盘记录再生驱动部7和印刷电路板8及往复移动底盘6的下框架9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器部3的详细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卡合在配置在实施方式1中的转台70上的夹持器保持部31上的夹持器30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器30夹持转台70上的盘101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盘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工作的侧视图,表示安装盘状记录介质时的状态。
图12是表示以往的盘装置的主要内部构成的工作的侧视图,表示由夹持器夹持的盘即上述记录介质的再生状态。
图中:1-上框架,2-盘引导器,3-夹持器部,4-盘传送部,5-盘传送驱动部,6-往复移动底盘,7-盘记录再生驱动部,8-印刷电路板,9-下框架,10-浮置单元,11-盘插入排出口,101-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盘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取下外观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盘装置表示盘状记录介质的插入途中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盘装置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具有进行盘状记录介质即盘101,例如CD、DVD等的记录及再生的功能,盘101向其直径方向插入并安装,进行该盘的记录或再生。
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具有固定在外观框体上的上框架1和下框架9,在其内部设置由多个弹性体即支承弹簧90弹性支持的浮置单元10。
如图3所示,浮置单元10中设置有:夹持器部3,其将插入盘101压接夹持在转台70上;传送该插入的盘101的盘传送部4;具有盘传送部4的驱动源等的盘传送驱动部5;往复移动底盘6,用于将盘101配置在记录再生位置上;盘记录再生驱动部7,用于转动驱动盘101,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印刷电路板8,其在往复移动底盘6的背面(与盘载置面相反的面)具有控制浮置单元10内的各机构的电路。
如上构成的浮置单元10,由多个支承弹簧90以浮置状态弹性地保持,支承弹簧90设在下框架9上,具有电绝缘性。
图4是表示上框架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上框架1上,在其背面,由两处,可转动地悬装盘引导器2。盘引导器2的2个突起2a、2a分别卡合在形成在上框架1上的卡合孔1a、1a内,盘引导器2按照相对于上框架1,能够以其卡合部分为中心按规定角度转动装置前面侧的方式构成。
图5是表示夹持器部3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夹持器部3具有按压被插入的盘101的夹持器30、可自由移动地保持夹持器30的夹持器保持部31、经由夹持器臂32可转动地将夹持器保持部31连接在往复移动底盘6上的夹持器基座33。机械地连接夹持器基座33和夹持器保持部31的夹持器臂32,由弹性部件例如薄的金属板构成,限制夹持器30夹持盘时的压紧力。夹持器30由夹持器保持部31以可转动地的卡合状态保持。
如上构成的夹持器部3,配置在当插入传送盘101时,转台70的上方,即配置在离开转台70的位置上,与上框架1接触。夹持器部3,其夹持器基座33轴固定在浮置单元10的往复移动底盘6上,通过设在夹持器基座33上的施力机构(未图示),例如弹簧或曲柄机构或凸轮机构,以轴为中心转动夹持器30。当盘101在记录再生位置以外时,夹持器30由施力机构的作用,与上框架1接触,将夹持器30配置在离开转台70的位置。然后,再向转台70上的位置(记录再生位置)传送插入的盘101时,夹持器30利用上述施力机构,将盘101放在中间,按压转台70。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的浮置单元10的盘传送部4、盘传送驱动部5及往复移动底盘6的立体图。
盘传送部4具有辊臂40,该辊臂40持有将插入的盘压紧在盘引导器2上,通过自传传送盘的传送辊40a。辊臂40的传送辊40a具有以下结构:通常靠弹簧的作用力压紧在盘引导器2上,在盘传送结束而到达记录再生位置时,辊臂40的传送辊40a向下方(离开盘引导器2的方向)移动。
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辊40a的转动轴的方向相对于盘装置的盘插入排出口11的某前面,以规定的角度倾斜。这是因为,由于不是按照往复移动底盘6上的盘101的插入及排出的移动轨迹相对于与盘装置的盘插入排出口11平行的线垂直相交,即在从装置的上面看时不是笔直地向装置的前后方向移动,所以需要倾斜地传送盘。因此,相对于盘插入排出口11的某装置前面倾斜地传送插入的盘101。在实施方式1的往复移动底盘6上,在往复移动底盘6的前面即盘插入排出口11的附近配设盘传送驱动部5的电机50,在电机50的内侧配置记录再生位置的一部分。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从盘插入排出口11倾斜传送盘101。
图6所示的盘传送驱动部5,具有:电机50,用于在传送盘时(盘浮置时),转动驱动辊臂40的传送辊40a;控制滑块51,在盘插入前及盘排出结束时(盘不浮置时),将往复移动底盘6固定在上框架1上;触发杆52,用于检测盘传送结束,盘101的记录再生位置的到达;齿轮组53,用于将电机50的转动传递给控制滑块51等。另外,在图6中,形成触发杆52配置在往复移动底盘6内的后方位置,但是触发杆52的一端与控制滑块51的后方接触,利用触发杆52的移动使控制滑块51运动。触发杆52的另一端即往复移动底盘6内的端部,配置在当盘101到达记录再生位置的上方时与盘101的边缘部接触的位置。
在安装如上构成的盘传送部4和盘传送驱动部5的往复移动底盘6上,安装盘记录再生驱动部7和印刷电路板8。在往复移动底盘6的前面,设置:盘检测杆41,其配置在辊臂40的前方,检测盘101插入装置内;排出检测杆42,用于检测盘101的排出状态。盘插入检测杆41和排出检测杆42,通常靠弹簧的弹力向上方向作用力,在不插入盘101时,配置在上方的规定位置。
如图6所示,盘检测杆41配置在盘插入排出口11的两侧附近,具有两侧宽且其端部稍微提升的叶片形状。在从盘插入排出口11插入盘101时,盘101的外边缘部分扩张配置在两侧的盘检测杆41的任何一方或双方的检测面(图6中的上面)41a,使形成在检测杆41上的突起41b按压机械开关。通过按压该机械开关,启动传送辊40a的转动,通过该转动将插入的盘传送到往复移动底盘6上的规定的位置。
图7是表示盘记录再生驱动部7、印刷电路板8、及下框架9的分解立体图。下框架9通过支承弹簧90保持具有往复移动底盘6等的浮置单元10。如图7所示,盘记录再生驱动部7,具有:载置转动盘101的转台70、转动该转台70的主轴电机71、进行盘101的记录再生的光单元部72、及向盘101的径向驱动光单元部72的光单元驱动电机73。印刷电路板8安装在往复移动底盘6的背面,形成驱动控制设在往复移动底盘6上的各机构的电路。
在盘插入前的状态下,往复移动底盘6通过控制滑块51和盘引导器2的向辊臂40的压下动作,在由上框架1和下框架9形成的框架内部,位于下方位置。在此状态下,如果插入盘101,盘101就进入传送辊40a和盘引导器2的之间,传送给记录再生位置。如果盘101到达记录再生位置,则往复移动底盘6成浮置状态并上升,由转台70和夹持器30夹住盘101。
接着,在盘101的排出工作中,由盘引导器2的向辊臂40的压下动作和控制滑块51,压缩支承弹簧90,往复移动底盘6下降并处于固定侧框架内部的下方位置。
接着,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的夹持器部3。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器部3的详细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所示,夹持器部3,由不同体构成夹持器30和夹持器保持部31,形成在夹持器30上的钩部35和形成在夹持器保持部31上的爪部34可转动地卡合。图9是表示卡合在配置在转台70上的夹持器保持部31上的夹持器30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夹持器30夹持转台70上的盘101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夹持器30上设置其中心部分鼓起地形成的钩部35。在钩部35的转动中心附近形成钩35a。在实施方式1中,钩35a以向转动中心轴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按等间隔在转动中心轴的周围设置多个。钩部35上的钩35a的下方侧(背面侧),在夹持盘时被收纳于形成在转台70的轴部70a上的圆周槽70b内。此外,在钩部35的转动中心轴附近的下方侧(背面侧),形成凹状凹下的凹部35c,在该凹部35c的内部,在夹持盘时收纳形成于转台70的轴部70a的圆周槽70b的内周面的凸部70c。此处,所谓轴部70a,是在夹持盘时嵌合盘101的定位孔101a的部分,为容易安装盘101,轴部70a的外周上部形成斜面。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夹持器30上的钩部35和转台70的轴部70a,以在夹持盘时相互收纳一部分的方式构成。由此,夹持器30,能够缩短与夹持盘时的盘面的距离,即能够减薄地构成。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夹持器保持部31中的转动中心轴的附近,设置切入折弯形成的爪部34。该爪部34为L字状,以其顶端向圆周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爪部34的顶端部分,成为能够与夹持器30的钩部35的钩35a卡合的爪34a。在夹持器部3上提,不夹持盘101时,夹持器保持部31的爪34a可自由移动地与夹持器30的钩35a卡合,并被提升。
在如此构成的夹持器部3夹持盘101时,夹持器保持部31的内面与形成在夹持器30的爪部35的转动中心轴上的突起35b的顶部点接触。因此,在夹持器3夹着盘101转动时,只有夹持器30通过接触阻力小的点接触被按压,与盘101一同转动。
在盘装置中,插入盘时的夹持器30,为了确实夹持盘101,需要以具有某种程度的角度地“摆晃”的方式构成。此处,所谓“摆晃”,是相对于盘101的记录面,摆晃夹持器30的盘夹持面,“摆晃”的程度由夹持器保持部31的爪34a和夹持器30的钩35a的卡合状态下的间隙决定。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夹持器保持部31的爪34a卡合在夹持器30的钩35a和转动中心轴附近,所以能够以小的爪34a和钩35a的卡合间隔(间隙)确保夹持器30的规定的角度的“摆晃”。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在位于盘101的中心的定位孔101a的内侧,卡合夹持器保持部31的爪34a和夹持器30的钩35a,在接近盘101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卡合。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能够一边确保确实传送插入的盘的空间,一边尽可能地减小转台和夹持器的夹紧工作所需的空间。此外,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能够确实稳定地进行盘101在转台70上的安装。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能够以小的间隙构成盘安装时的夹持器30和夹持器保持部31的卡合状态,能够减小夹持器30的“摆晃”,形成具有薄型、低成本的夹紧机构的盘装置。
以下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的工作。
对于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如果从其盘插入排出口11插入盘101,盘检测杆41就被盘101挤压,检测盘101的插入。如果检测到插入盘101,辊臂40的传送辊40a就以压紧在上框架1的盘引导器2的原状,通过自我转动,将盘101夹入中间。其结果,盘101被传送到盘装置内部的盘记录再生位置。此时,盘传送驱动部5中的控制滑块51与上框架1接触,控制往复移动单元6的移动。
在实施方式1的盘装置中,由于相对于盘插入排出口11,即装置前面倾斜地安装辊臂40,所以盘101相对于装置前面倾斜地插入。这是因为,如图6所示,朝着盘插入排出口11的装置,在左侧配置电机50,并且盘记录再生位置的一部分配置在该电机50的内侧。由于具有如此结构,所以有效地并且有机地配置往复移动底盘6上各机构。
如果盘101到达盘记录再生位置,则触发杆52和盘101就接触,辊臂40的转动停止,辊臂40向盘侧下降。通过该辊臂40的向盘侧的下降动作,与辊臂40的传送辊40a接触的盘引导器2也同样进行降下工作。由于盘引导器2悬装在上框架1上,因此以其卡合位置为中心转动,堵塞盘插入排出口11的一部分,禁止另外的盘的插入。此外,通过触发杆52与盘101接触,控制滑块51向与盘10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如此移动控制滑块51,解除控制滑块51和上框架1的接触状态,形成由支承弹簧90弹性支持往复移动单元6的状态,即浮置单元10形成浮置状态。在该浮置状态下,压下夹持器部3的夹持器30,由转台70夹持处在盘记录再生位置的盘101。
如上所述,如果盘101被夹持器30和转台70完全夹住,就转动盘101,同时移动光单元部72,进行盘101的记录或再生。
在对盘101的记录或再生工作结束,例如在从装置外部输入盘排出指令时,移动盘传送驱动部5的控制滑块51,提升辊臂40,将盘101压紧在上框架1的盘引导器2上。此时,控制滑块51和上框架1接触,限制往复移动单元6的移动。此时,由于盘引导器2被提起,所以盘插入排出口11呈开放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辊臂40的传送辊40a转动,从盘插入排出口11排出盘101。盘101的排出状态,由设在往复移动底盘6上的排出检测杆42检测。该排出检测杆42,与设在盘插入排出口11的两侧附近的排出检测杆41同样,具有端侧稍微提升的叶片形状。在从盘插入排出口11排出盘101时,盘101的外边缘部分压下盘检测杆42的检测面(图6中的上面)42a,在盘101完全从盘插入排出口11排出时,盘检测杆42的端部提升,检测到盘101的排出工作结束。如此,由于结束盘101的排出工作,因此辊臂40的转动停止,辊臂40靠弹簧的弹力向上方移动,被盘引导器2和下框架9卡住。然后,结束盘101的排出工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可进行记录及再生的盘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此的装置,也能够用于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或再生装置等盘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的盘装置,其尤其适用于进行CD、DVD等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或再生的小型的盘装置,能够可靠地夹持插入装置内的盘。

Claims (5)

1.一种盘装置,其具备构成固定部的固定框架、及在所述固定框架中经由弹性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并进行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及/或再生的浮置单元,
所述浮置单元包括具有用于夹持盘状记录介质的夹持器的夹持器部、和具有转台的盘记录再生驱动部,
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所述夹持器的一部分和所述转台的一部分相互收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中,夹持器部具有:
夹持器基座,其可转动地连接在浮置单元的底盘上;
夹持器保持部,其经由作为弹性体的夹持臂,与所述夹持器基座连接或者与所述夹持器基座形成为一体;
夹持器,其对于所述夹持器保持部按照能够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动中心附近转动的方式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在被夹持的盘状记录介质的中心孔的内面位置的更内侧,夹持器保持部的爪和夹持器的钩卡合,且按照该卡合位置的夹持器被收纳在转台的轴部中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在夹持器的中心部分形成钩部,所述钩部具有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形成的多个钩、和在盘状记录介质的转动中心轴上形成的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与夹持器保持部抵接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装置,其中,
转台具有构成盘状记录介质的定位部的轴部,在所述轴部的与夹持器保持部的爪和夹持器的钩的卡合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圆周槽,在夹持盘状记录介质时所述夹持器的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圆周槽的内部。
CNB2004800306651A 2003-10-20 2004-10-18 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89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9779/2003 2003-10-20
JP2003359779A JP4597503B2 (ja) 2003-10-20 2003-10-20 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1648A true CN1871648A (zh) 2006-11-29
CN100498947C CN100498947C (zh) 2009-06-10

Family

ID=3446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06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8947C (zh) 2003-10-20 2004-10-18 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33395B2 (zh)
EP (1) EP1677294B1 (zh)
JP (1) JP4597503B2 (zh)
CN (1) CN100498947C (zh)
DE (1) DE602004025958D1 (zh)
WO (1) WO20050387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3853A (ja) 2006-01-16 2007-08-02 Fujitsu Ten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10267309A (ja) * 2009-05-13 2010-11-25 J&K Car Electronics Corp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US20130183326A9 (en) 2009-11-20 2013-07-18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the activity of the interleukin-35 receptor complex
TW201207848A (en) * 2010-08-04 2012-02-16 Quanta Storage Inc Clamping device of optical disc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547A (ja) 1984-06-18 1986-01-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秘話方式
JPS6133248U (ja) * 1984-07-31 1986-02-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US4786997A (en) * 1984-09-25 1988-11-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Disk clamping mechanism for a disk player
JPS62150751A (ja) 1985-12-25 1987-07-04 Toray Ind Inc ポリフエニレンスルフイド樹脂封止電子部品
NL8601938A (nl) * 1986-07-28 1988-02-16 Philips Nv Opspaninrichting voor het op een aandrijfspil opspannen van een optische plaat.
JPH0239343U (zh) 1988-09-09 1990-03-16
US5006945A (en) * 1989-02-22 1991-04-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Disk player having dual-side playback capability
JPH0713075Y2 (ja) 1989-04-27 1995-03-2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機構
JPH06349175A (ja) * 1993-03-04 1994-12-22 Seiko Epson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06692A (ja) * 1994-05-19 1996-04-23 Pioneer Electron Corp 両面ディスクのセンタリング機構
TW301739B (zh) 1994-12-09 1997-04-01 Nippon Colombia Kk
US5917795A (en) * 1995-04-28 1999-06-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Disk device having a drive unit and a cam plate which moves up and down relative to a disk holder for providing a thin structure
JPH0917081A (ja) 1995-06-29 1997-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JP3114849B2 (ja) * 1995-12-25 2000-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障害物検知装置の検知範囲調整機構
JPH10208345A (ja) 1997-01-23 1998-08-07 Onkyo Corp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ディスククランプ機構
ES2256613T3 (es) * 1997-01-31 2006-07-16 Clarion Co., Ltd. Aparatos para discos y soporte de discos para su utilizacion en el mismo.
JPH1131350A (ja) 1997-07-09 1999-02-02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機構
WO2001091119A1 (fr) 2000-05-22 2001-11-29 Clarion Co., Ltd. Lecteur de disque
JP3704479B2 (ja) 2001-03-23 2005-10-1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WO2002080165A1 (en) 2001-03-28 2002-10-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urntable for a disc-shaped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player provided with such a turntable
JP2003077197A (ja) 2001-09-05 2003-03-14 Tanashin Denki Co ディスク再生機のディスク装着装置
JP3779202B2 (ja) 2001-12-06 2006-05-2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EP1486968A3 (en) 2003-06-09 2007-01-10 Sony Corporation Disc chucking mechanism and disc driv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22857A (ja) 2005-05-12
JP4597503B2 (ja) 2010-12-15
EP1677294B1 (en) 2010-03-10
WO2005038793A1 (ja) 2005-04-28
US7533395B2 (en) 2009-05-12
US20070079310A1 (en) 2007-04-05
DE602004025958D1 (de) 2010-04-22
EP1677294A4 (en) 2008-09-10
EP1677294A1 (en) 2006-07-05
CN100498947C (zh)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58C (zh) 磁盘唱机的磁盘输送装置
CN1135546C (zh) 信息盘换盘装置
CN1200538A (zh) 夹紧机构
CN1292428C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电气设备
CN1167070C (zh) 盘片浮置装置
CN1871648A (zh) 盘装置
CN1126087C (zh) 盘夹持装置
CN1501400A (zh) 光拾取单元馈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盘驱动器
CN1253877C (zh) 光盘驱动器
CN1206913A (zh) 信息盘换盘装置
CN1139927C (zh) 盘装置的盘夹持机构
US8327393B2 (en) Disc-clamping mechanism and disc driving apparatus
CN1811952A (zh) 具备盘推出装置的换盘器
CN1871649A (zh) 盘装置
CN101051491A (zh) 记录再现装置
CN1244102C (zh) 盘驱动装置
CN1871650A (zh) 盘装置
CN1848246A (zh) 磁盘驱动器
JPH10340513A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577563A (zh) 磁盘播放器及其蜗杆机构
CN1282177C (zh) 光拾取头
CN1144205C (zh) 盘放送机
CN2569285Y (zh) 磁盘驱动器
CN1251222C (zh) 光盘片夹钳磁性测试的方法
CN1180227A (zh) 盘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