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0874A -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0874A
CN1850874A CN 200610034621 CN200610034621A CN1850874A CN 1850874 A CN1850874 A CN 1850874A CN 200610034621 CN200610034621 CN 200610034621 CN 200610034621 A CN200610034621 A CN 200610034621A CN 1850874 A CN1850874 A CN 1850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ene
beta
vinyl monomer
polar vinyl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346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7414C (zh
Inventor
卢江
李岸龙
王毅
梁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346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7414C/zh
Publication of CN1850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0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74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741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类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用自由基引发剂引发β-蒎烯与极性乙烯基单体如(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等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一系列β-蒎烯/极性单体共聚物。本发明还使用Lewis酸控制共聚物组成,合成β-蒎烯/极性单体交替共聚物;本发明还以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光活性稀释剂,在UV光照射下,将以上含β-蒎烯异构化链节的共聚物固化交联得到高性能膜。

Description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萜烯单体β-蒎烯
Figure A20061003462100031
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其聚合产物即萜烯树脂具有无毒无臭、电绝缘性强、耐光、耐氧化及热稳定性、溶解性、增粘性好等优点,作为增粘剂和填充剂广泛应用于橡胶、胶粘剂、涂料、油漆、油墨、口香糖、制药等行业。萜烯树脂虽早已工业化生产,但品种单一,应用领域受限。其主要原因是β-蒎烯分子环上两个烷基的给电子效应,一直被认为只具有阳离子聚合活性,而可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有限,导致β-蒎烯共聚物品种不多,性能设计受限。但给电子单体β-蒎烯能如能与种类繁多的受电子单体极性乙烯基单体(如丙烯腈、丙烯酸酸等)进行有效的自由基共聚,便可实现其共聚产物的多样化,有利于β-蒎烯共聚物性能设计。
首先,与极性单体共聚可赋予萜烯树脂更好的性能。萜烯树脂的传统应用领域是用作为粘合剂的增粘剂,但它用于极性较大的粘合剂时,由于存在相分离、相互作用力弱等缺点,则不能发挥其最佳增粘效果,而极性单体结构单元的引入可增加萜烯树脂与极性粘合剂的相容性。同时共聚物分子中极性单体结构单元带有极性基团,容易进行大分子改性得到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这将拓宽以萜烯为基础的聚合物的应用领域,有利于萜烯单体β-蒎烯这一天然资源的充分、有效和高值利用。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共聚反应,可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可交联、具有光学活性的β-蒎烯结构单元而对极性单体聚合物改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聚丙烯腈和聚N-取代马来酰亚胺等极性单体聚合物的溶解性;这些如极性单体均聚物本身不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从而限制了它们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目前为止,萜烯树脂的合成主要是在路易斯酸催化下,通过阳离子聚合机理得到萜烯均聚物或萜烯-苯乙烯、萜烯-酚醛等共聚物。有关β-蒎烯与其它极性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相应共聚物及其UV光固化交联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萜烯树脂应用上的局限性,往β-蒎烯引入极性乙烯基单体,从而提供一类容易改性、应用广泛的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在制备膜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自由基引发剂引发β-蒎烯与极性乙烯基单体,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富马腈、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酯类、α-腈基丙烯酸乙酯、N-取代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在工业上易控制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β-蒎烯和极性乙烯基单体两者的摩尔比为0~48∶100。
在上述聚合反应体系中添加ZnCl2或(C2H5)nAlCl3-n(n=0,1,2或3)等Lewis酸可以提高共聚合速率和β-蒎烯单体单元的嵌入率。使用(C2H5)nAlCl3-n可获得β-蒎烯/极性单体的交替共聚物。Lewis酸是极性乙烯基单体的0.5~10mol%。
上述聚合反应还可以在二氯乙烷、甲苯、四氢呋喃、氯苯、氯仿、DMF等常规溶剂中进行,聚合温度可在40℃至85℃之间,较佳聚合温度在60℃至80℃之间。
本发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达1×103~2×104,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可溶解于很多常规溶剂中。
本发明所得聚合物中含有不饱和键,在以TPGDA为活性稀释剂,α-羟基异丙基苯甲酮(1173)为光引发剂,UV光照射下,含β-蒎烯异构化链节的共聚物固化交联成膜。
上述自由基引发剂为2,2′-二偶氮异丁腈(AIB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拓宽了β-蒎烯共聚单体的范围,获得一类容易改性、可UV光固化、应用广泛的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β-蒎烯/丙烯腈共聚物合成
往20mL橡胶管封口的干燥安培管中,通过干燥注射器依次加入1.56mLβ-蒎烯,0.66mL丙烯腈,和1.11mL AIBN的二氯乙烷溶液(36.0μmol/L),然后经液氮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三次除氧,最后真空熔封。6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得白色沉淀。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18%,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7.2×103,PDI=1.43,由1H NMR和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31.7%,由DSC测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0℃。
实施例2:β-蒎烯/丙烯腈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相同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6.8mg AIBN,0.31mL β-蒎烯,1.16mL丙烯腈,在65℃下聚合20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得白色沉淀。聚合总转化率41%,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1.23×104,PDI=1.60,由1H NMR和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18%。
实施例3:β-蒎烯/丙烯腈交替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相同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1.56mL β-蒎烯、0.66mL丙烯腈和1.11mL AIBN的二氯乙烷溶液(36.0μmol/L),并添加0.121g一氯二乙基铝(Et2AlC1)。首先在0℃搅拌使Et2AlCl与丙烯腈络合30分钟后,再在60℃下聚合20小时,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得白色沉淀。聚合总转化率48.0%,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5.8×103,PDI=1.50,由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42.5%,1H NMR分析表明产物为β-蒎烯/丙烯腈交替共聚物。由DSC测得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为124℃。
实施例4:β-蒎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相同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6.8mg AIBN,1.56mLβ-蒎烯,1.44mL丙烯酸正丁酯。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透明弹性固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24.0%,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8.9×103,PDI=1.55,由1H NMR和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20.0%。
实施例5:β-蒎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4相同的聚合方法,但在投料中添加0.56mL EtAlCl2甲苯溶液(1.8mol/L)。首先在0℃搅拌络合30分钟后,再在60℃下聚合15小时,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略硬透明弹性固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26.0%,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2.7×104,PDI=3.0,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38.2%。]
实施例6:β-蒎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相同的聚合方法和实施例5的投料比,但用0.136g ZnCl2代替EtAlCl2,首先在0℃搅拌络合30分钟后,再在60℃下聚合24小时,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略硬透明弹性固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31.1%,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1.7×104,PDI=1.64,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38.9%。
实施例7:β-蒎烯/丙烯腈/丙烯酸正丁酯三元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相同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往6.8mgAIBN,0.79mLβ-蒎烯,0.59mL丙烯腈和0.88mL丙烯酸正丁酯。70℃下聚合24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略脆性白色粉末。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44.0%,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8.5×103,PDI=1.58,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丙烯腈和丙烯酸正丁酯的的含量分别为16.6%、56.8%和26.5%。
实施例8:β-蒎烯/富马腈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极性单体改为富马腈(0.781g),溶剂改为二氯乙烷(4mL)和四氢呋喃(2mL)混合溶液。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得白色絮状沉淀。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16.6%,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2.0×103,PDI=1.11,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38.5%。
实施例9:β-蒎烯/甲基丙烯腈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极性单体改为甲基丙烯腈(0.84mL)。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得白色絮状沉淀。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14.5%,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2.2×103,PDI=1.22,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20.4%。
实施例10:β-蒎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6.8mgAIBN,1.56mL β-蒎烯,0.91mL丙烯酸甲酯。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脆性固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22.1%,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3.3×103,PDI=1.37,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19.6%。
实施例11:β-蒎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6.8mg AIBN,1.56mL β-蒎烯,1.07mL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脆性固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41.0%,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4.4×103,PDI=1.35,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β-蒎烯的含量为8.3%。
实施例12:β-蒎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6.8mg AIBN,1.56mL β-蒎烯,1.60mL甲基丙烯酸正丁酯。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无色弹性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35.0%,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8.7 ×103,PDI=1.80,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β-蒎烯的含量为10%。
实施例13:β-蒎烯/α-腈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1.56mLβ-蒎烯,1.25gα-腈基丙烯酸乙酯,4.5mL AIBN的甲苯溶液(9.0μmol/L)。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白色沉淀。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58.6%,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7.0×103,PDI=1.44,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β-蒎烯的含量为35.7%。
实施例14:β-蒎烯/丙烯酸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1.56mLβ-蒎烯,0.72g丙烯酸,4.5mLAIBN的THF溶液(9.0μmol/L)。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白色脆性固体。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23.6%,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3.5×103,PDI=1.15,由1H NMR或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β-蒎烯的含量为35.7%。
实施例15:β-蒎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合成
按实施例1的聚合方法,但投料改成1.56mLβ-蒎烯,1.73gN-苯基马来酰亚胺,4.5mL AIBN的二氯乙烷溶液(9.0μmol/L)。70℃下聚合48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大量(反应液的20倍)酸化甲醇(4%盐酸甲醇溶液)中,过滤干燥得白色沉淀。重量法测得聚合总转化率46.3%,GPC测得共聚物分子量Mn为1.75×104,PDI=1.85,由元素分析测得共聚物中β-蒎烯的含量为28.8%。
实施例16:β-蒎烯/丙烯腈共聚物UV光固化
将40mg实施例1所得产物(β-蒎烯/丙烯腈共聚物)配为20%THF溶液,然后依次加入88mg TPGDA(TPGDA∶共聚物=2.2∶1),10mg光敏剂1173。将上述粘稠溶液涂覆在预先打磨洗涤干净的马口铁板上,干燥后通过紫外光箱(灯管2kW)照射2分钟。所得膜无色透明,不溶于THF、甲苯等常见溶剂,附着力一级,铅笔硬度2H,冲击强度50kg,柔韧性2mm,光泽度14.0。
实施例17:β-蒎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UV光固化
将40mg实施例4所得产物(β-蒎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按实施例16的方法进行UV光固化。所得膜无色透明,不溶于THF、甲苯等常见溶剂,附着力一级,铅笔硬度1H,冲击强度50kg,柔韧性1mm,光泽度108.0。
实施例18:
将40mg实施例7所得产物(β-蒎烯/丙烯腈/丙烯酸正丁酯三元共聚物)按实施例16的方法进行UV光固化。所得膜无色透明,不溶于THF、甲苯等常见溶剂,附着力一级,铅笔硬度3H,冲击强度50kg,柔顺性5mm,光泽度101.5。

Claims (10)

1、一种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其特征是由β-蒎烯和极性乙烯基单体组成,两者的摩尔比为0~48∶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乙烯基单体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富马腈、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酯类、α-腈基丙烯酸酯、N-取代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所述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下,聚合β-蒎烯和极性乙烯基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合成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反应中添加Lewis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ewis酸为ZnCl2或(C2H5)nAlCl3-n(n=0,1,2或3),Lewis酸是极性乙烯基单体的0.5~10mo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可以在溶剂中进行,聚合温度为40~8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甲苯、苯、二氯乙烷、THF或DMF;所述聚合温度为60~8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2,2′-二偶氮异丁腈。
9、权利要求1所述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在制备膜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在TPGDA为活性稀释剂,α-羟基异丙基苯甲酮为光引发剂,UV光照射下,固化交联成膜。
CNB2006100346217A 2006-03-24 2006-03-24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741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346217A CN100497414C (zh) 2006-03-24 2006-03-24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346217A CN100497414C (zh) 2006-03-24 2006-03-24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0874A true CN1850874A (zh) 2006-10-25
CN100497414C CN100497414C (zh) 2009-06-10

Family

ID=3713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346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7414C (zh) 2006-03-24 2006-03-24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7414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7074A (zh) * 2015-05-19 2015-09-02 广西众昌树脂有限公司 萜烯树脂的改性方法
CN112778457A (zh) * 2020-12-31 2021-05-1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共轭二烯与极性烯烃单体共聚物的可控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1956B1 (en) * 1988-05-09 1994-11-02 Union Camp Corporation Copolymer of resin acids and maleic anhydride
CA2316741A1 (en) * 2000-08-24 2002-02-24 Bayer Inc.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butyl rubb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7074A (zh) * 2015-05-19 2015-09-02 广西众昌树脂有限公司 萜烯树脂的改性方法
CN112778457A (zh) * 2020-12-31 2021-05-1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共轭二烯与极性烯烃单体共聚物的可控制备方法
CN112778457B (zh) * 2020-12-31 2022-08-05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共轭二烯与极性烯烃单体共聚物的可控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97414C (zh)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19C (zh) 贮存稳定的官能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JP4189815B2 (ja) ニトロオキシド存在下の制御されたラジカル重合で得られる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を含む耐衝撃性に優れた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
CN103998518B (zh) 高度官能化的树脂混合物
CN101037498A (zh) 一种微胶囊化增强无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EP0278500A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N1297580C (zh) 具有良好耐化学性和透明度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透明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260A (zh) 基于膦碱催化合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活性聚合体系
CN1176962C (zh) 一种接枝聚烯烃/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330666A (zh) α-亚甲基-γ-丁内酯的低聚、聚合和共聚合及其产品
FI59606C (fi) Polymer anvaendbar som termoplastmaterial vilken bildats av olefinnitril- olefinester- inden- eller kumaron- och diengummienheter
CN1850874A (zh) β-蒎烯/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793190A (zh) 高接枝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12759716B (zh) 一种高分子荧光材料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荧光产品
CN1120186C (zh) 一种大分子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6160995A (ja) 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3286550B2 (ja)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N1258544C (zh) 羧基功能型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974607A (zh) 可引发辐射聚合的苯乙烯低聚物二苯甲酮型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86127A (zh) 透明耐冲击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7973878B (zh) 一种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共混材料
CN1791597A (zh) 含有顺丁烯二酰亚胺官能团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
CN114456320A (zh) 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229101A (zh) 一种芳族乙烯/酮类聚合物的组合物
CN108409922B (zh) 一种含反应性基团的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59060B (zh) 一种含反应性基团的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