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0765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0765A CN1840765A CN 200610071634 CN200610071634A CN1840765A CN 1840765 A CN1840765 A CN 1840765A CN 200610071634 CN200610071634 CN 200610071634 CN 200610071634 A CN200610071634 A CN 200610071634A CN 1840765 A CN1840765 A CN 18407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ture
- pipeline purging
- purging device
- prolonging
- nee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抻线不良的缝线保持装置的缝纫机。缝纫机(100)的扫线装置(20)具有扫线器(30)和作为驱动该扫线器(30)的扫线器驱动单元的扫线器驱动机构(40),该扫线器(30),其前端形成2股并且在前进后退时缝针(5a、5b、5c)的上下动路径进出于该2股前端部之间。在扫线器(30)的前端的一方的延出部(33)上设有倾斜缝线引导部(33a),其在扫线器(30)前进时,把缝线(T)引导向比设在另一方的延出部31上的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更靠内的内侧,由此,能够使缝线(T)主动地集中到作为缝线捕捉部的扫线器(30)的后退时的轨道上,从而可切实地捕捉缝线(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持缝线的切断端部的缝线保持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被并排设置在与被缝制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各自穿通有缝线的三根缝纫针的装饰缝纫机中,公知有一种具备保持装置的缝纫机,该保持装置用于保持在随着缝制动作结束时的切断线动作后,搭在上述三根缝纫针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线的切断端部。
该缝纫机的缝线保持装置,为了容易地捕捉缝线而具有前端形成为二股状的扫线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缝纫机的作为缝线保持装置的扫线器,具有2个延出部,其利用形成在沿着三根缝纫针的排列方向进退移动的扫线器的延出部前端的钩部,捕捉搭在三根缝纫针的前端附近(具体讲是针孔)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并在其后退时把缝线抻起并保持。
[专利文献1]实公平6-8148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缝纫机的缝线保持装置中,虽然在扫线器的前端设有缝线捕捉部(钩部),且该缝线捕捉部具有相对该扫线器的进退方向呈锐角的端部,但是,在根据缝线的材质或缝线张力等的条件,当缝线在该扫线器的后退时从上述钩部的轨道上脱离时,不一定能捕捉到缝线,因而存在着可能发生抻线不良的问题。
另外,为了在扫线器前进时容易捕捉到缝纫线,而把前端形成为二股状,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为能够使缝线主动地导入钩部的轨道上的形状,因而存在着不能切实地捕捉缝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其中具有构造简单且能够防止抻线不良的缝线保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保持装置,其具有扫线器以及驱动该扫线器的扫线器驱动装置,所述扫线器,在前端形成有2股状的延出部,并且在所述延出部的另一侧的前端,设有呈向后退方向折回的形状且向所述延出部的一方的一侧突出的钩状缝线捕捉部,在前进、后退时,所述缝针的上下动路径进入所述2股之间;并且,该缝线保持装置,抻起并保持搭在所述缝针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的切断端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出部的另一方的一侧,与所述缝线捕捉部相对置地形成倾斜缝线引导部,以便在该扫线器前进时,把所述缝线向比所述缝线捕捉部的突出端部更靠所述延出部的一方的一侧进行引导。
本发明之2是在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缝线保持装置中,其特征为,所述缝线引导部的端部被形成为曲线状。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当上述扫线器在缝针的前端与被缝制物之间前进移动时,搭在该缝针的前端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沿着形成在另一方的延出部上的倾斜缝线引导部,被引导向具有缝线捕捉部的一方的延出部侧。由此,可把缝线强制地配置在上述扫线器的后退时的轨道上,从而能够在该扫线器的后退移动时切实地捕捉到缝线。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形成了2股的扫线器的前端的另一方的延出部上,设有向一方的延出部侧引导缝线的倾斜引导部,所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极有效地防止因设在扫线器上的缝线捕捉部未能捕捉到缝线而产生的抻线不良。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设在形成了2股的扫线器的前端的延出部上的倾斜缝线引导部,通过扫线器驱动装置的驱动,被推出而前进到使其终端位于比在该扫线器的进退移动方向上排列的多根缝针中的被配置在该扫线器的移动方向上的最前方侧的缝针更靠前的前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扫线器的后退移动时,捕捉到搭在被排列在该扫线器的进退方向上的多根缝针与被缝制物之间的所有的缝线。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切实地防止因未能捕捉到缝线而产生的抻线不良。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利用前方侧的端部和后方侧的端部形成为曲线状的倾斜缝线引导部,把缝线平滑地向另一方的延出部侧引导。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切实地防止缝线捕捉部因未能捕捉到缝线而产生的抻线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中的扫线器的形状和其待机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中的扫线器装置的极限前进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中的扫线器装置的极限前进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中的扫线器的缝线捕捉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中:1-缝纫机机架;1a-缝纫机底板部;1b-缝纫机纵机身部;1c-缝纫机机头部;2-针板;5-缝针;6-针杆;7-压脚;20-扫线器装置(缝线保持装置);30-扫线器;31-延出部;31a-板簧;32-钩部(缝线捕捉部);32a-外侧端部;32b-突出端部;32c-内侧端部;33-延出部;33a-倾斜缝线引导部;40-扫线器驱动机构;41-电磁线圈;42-支撑板;43-臂部件;44-导杆保持部件;45-导杆;46-导杆穿通部件;100-缝纫机;A-始端;B-终端;T-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缝纫机的构成>
如图1所示,缝纫机100具有作为缝纫机框的整体形状呈コ字形的缝纫机机架1,该缝纫机机架1具有位于其下部的缝纫机底板部1a、从缝纫机底板部1a的一端部向上方直立设置的缝纫机纵机身部1b、和从缝纫机纵机身部1b的上端部向与缝纫机底板部1a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缝纫机机头部1c。另外,缝纫机100具有缝针5和防止被缝制物浮起的布压脚7,该缝针5由并排设置在后述的扫线器30的进退移动上的三根缝针5a、5b、5c构成。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具有:作为上下驱动缝针5的针上下驱动装置的针上下驱动机构(未图示);作为在缝纫机底板部1a的针板2的下方切断缝线T的切线单元的切线装置(未图示);和把搭在缝针5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T的切断端部抻起保持的作为缝线保持单元的扫线器装置20。
这里,在以下的说明中,把沿缝纫机机架1的缝纫机底板部1a的长度方向作为Y轴,把缝纫机纵机身部1b的直立方向,即与Y轴正交的方向作为Z轴,把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另外,缝纫机1在被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X轴方向和Y轴方向呈沿着水平面的状态,Z轴方向呈沿着垂直上下动方向的状态。
另外,把被缝制物的布料沿着X轴方向输送。
<针上下动机构>
未图示的针上下动机构具有针杆6,其在缝纫机机头部1c的前端侧被支撑为能够以沿着Z轴方向的状态在该方向上往复移动;和在缝纫机机头部1c内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未图示的曲轴机构,其把缝纫机主轴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往复上下驱动力,并施加于针杆6。
在针杆6的下端部,三根缝针5a、5b、5c被保持为沿着Y轴方向排成一列,这些缝针5a、5b、5c被保持成越是远离缝纫机纵机身部的缝针,其前端的高度越低的状态。即,在针杆6上被保持成:缝针5a最低,缝针5c最高的状态。这里,三根缝针5a、5b、5c由设置在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去的左侧且前端高度最低的左针5a、被设置在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去的中央的中针5b、和被设置在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去的右侧且前端高度最高的右针5c构成。
另外,在上述针杆6的下端部,通过更换针安装部件等,可任意变更各个缝针5a、5b、5c在Y轴方向的配置间隔和在Z轴方向上的各个缝针5a、5b、5c的高度。
<切线装置>
未图示的切线装置被配置在缝纫机底板部1a的内部的针板2的下方,其具有可动切刀和通过与该可动切刀配合动作来切断缝线T的固定切刀。
而且,在缝制动作结束且缝针5a、5b、5c停止在针板2的上方后,能够在针板2的下方切断缝线T。
<扫线装置>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扫线装置2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扫线装置20被配置在缝纫机机头部1c的前端下部的上述缝针5附近。
该扫线装置20具有扫线器30和作为驱动扫线器30的扫线器驱动单元的扫线器驱动机构40,该扫线器30,其前端形成2股,并且在前进或后退时,缝针5a、5b、5c的上下动路径进出于该2股前端部之间。
如图2所示,扫线器30具有作为缝线捕捉部的倒钩状钩部32,其在该扫线器30的形成了2股的前端的一方的延出部31的前端,形成为向后退方向折回的形状,并且向扫线器30的另一方的延出部33侧突出。
钩部32在基于后述的扫线器驱动机构40的驱动而前进时,与缝线T接触的外侧端部32a,被形成为从一方的延出部31的前端位置朝向后方侧且另一方的延出部33侧倾斜的形状,从而构成把缝线T导入延出部31与延出部33之间的缝线引导部。
这里,钩部32的外侧是指该钩部32的外周侧,内侧是指该钩部32上的由延出部31和延出部33所包围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即,是指在该扫线器30到达前进极限时导入缝线T的区域侧。
钩部32的内侧端部32c被形成为相对行进方向,即Y轴方向倾斜的形状,以便把扫线器30在后退时捕捉的缝线T导入延出部31侧,在该内侧端部32c的延出部31侧,即钩部32的基端部的内侧,形成有用于保持缝线T的槽32d。另外,在延出部31的基端部设有用于把被导入槽32d内的缝线T按压保持的板簧31a(参照图2)。板簧31a,其基端部被固定在延出部31上,并且其前方侧的前端部从上方覆盖槽32d,并向延出部31侧赋予弹力。
而且,在扫线器30的另一方的延出部33上的与钩部32相对面的位置上,形成有倾斜缝线引导部33a,其在该扫线器30前进时,把缝线T引导至比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靠上述一方的延出部31侧。
倾斜缝线引导部33a被形成为倾斜形状,从而在扫线器30的前进时,把沿着上述钩部32的外侧端部32a被导入延出部31、33之间的缝线T向一方的延出部31侧引导。该倾斜缝线引导部33a,在扫线器30前进时的比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靠前进方向上的后方侧,形成有其始端A,即倾斜的上升端。
另外,倾斜缝线引导部33a,其倾斜的终端B与延出部31之间的间隔被形成为比突出端部32b与延出部31之间间隔窄。即,终端B比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更向内侧突出,由此构成缝线引导部,该缝线引导部,把在扫线器30前进时沿着钩部32的外侧端部32a被引导的缝线T,引导至比突出端部32b更靠近内侧,并且以推出的形式把其引导至延出部31侧。
另外,终端B,由于上述的两个延出部31、33具有充分长的行程,所以在通过后述的扫线器驱动机构40的驱动而使扫线器30移动到最前方位置时,能够前进到与被配置在最前方的缝针5a相同的位置,或超过该位置的前侧。
另外,在包括倾斜缝线引导部33a的另一方的延出部33上,靠近一方的延出部31侧的端缘,整体形成为曲线状。
如图1、图3所示,扫线器驱动机构40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磁线圈41,其使上述的扫线器30向缝针5a、5b、5c与针板2上的被缝制物之间前进;未图示的盘簧,其使上述的扫线器30向后退方向回位;和传动机构,其由臂部件或导杆等构成,用于把电磁线圈41的输出传动到扫线器30。
电磁线圈41通过支撑板42被安装在缝纫机机架1的缝纫机机头部1c的前端内部。在该电磁线圈41的输出轴上嵌合固定着构成上述传动机构的臂部件43的一端,在臂部件43的另一端,设有可转动自如的导杆保持部件44。在导杆保持部件44上连结着导杆45的一端(下端),以便把扫线器30的朝向维持为一定。另外,导杆45的另一端(上端)滑动自如地插通在被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支撑板42上的导杆穿通部件46的插通孔内。
根据上述的结构,扫线器驱动机构40能够使扫线器30以如下的方式前进和后退,即,在前进和后退时,使扫线器30的形成为2股的前端部,也就是延出部31、33,在把缝针5a、5b、5c的上下动路径夹在中间的状态下通过。
另外,扫线器驱动机构40,通过向电磁线圈41通电而被驱动,在扫线器30前进到由其前端部夹住缝线T的位置后,一旦切断电磁线圈41的通电状态,则通过未图示的盘簧的弹簧力使臂部件43以电磁线圈41的输出轴为中心,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再次退回到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扫线器驱动机构40也可以驱动扫线器30,使其前进到使上述倾斜缝线引导部33a的终端B位于与被配置在最前方的缝针5a相同的位置或更前侧的位置。
而且,通过使扫线器30的前端部横扫缝针5a、5b、5c与被配置在针板2上的被缝制物之间,从而能够使钩部32把搭在缝针5a、5b、5c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T抻起并拉出。
另外,缝纫机100具有提供缝线T的未图示的缝线供给源、和未图示的调线装置,该调线装置,对随着缝制动作的结束而从该缝线供给源引出的缝线T赋予规定的张力,并对来自缝线供给源的缝线T的引出赋予规定的阻力。
<动作说明>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1、图3所示,在缝制过程中,扫线器30位于被上下驱动的缝针5a、5b、5c的附近,呈退避到相对缝针5a、5b、5c而靠近与送布方向垂直的缝纫机纵机身部1b的斜上方位置(待机位置)。然后,在缝制动作结束的同时,缝针5a、5b、5c停止在基于未图示的针上下动机构的往复上下动中的上位置(上顶点附近位置),在针板2的下方一侧,利用未图示的切线机构切断缝线T。
这里,从未图示的缝线供给源供给的缝线T,穿过设置在缝针5a、5b、5c上的缝线穿通孔,并分别贯通被缝制物,在针板2的下方,其切断端部形成垂下的状态。由设置在缝纫机机头部1c上的未图示的调线装置,伴随缝制动作的结束,对在该切断后残留在缝纫机底板部1a上方的缝线T赋予规定的张力。因此,形成对缝线T的引出作用于规定的阻力的状态。
然后,在扫线器装置20被驱动后,挂在缝针5a、5b、5c与被缝制物之间的三根缝线T被钩部32捕捉,从被缝制物的下方把切断端部向上方拉起,并把其拉到待机位置并进行保持。
具体是,随着上述的缝制动作的结束,对电磁线圈41进行短时间的通电,来驱动电磁线圈41。随着电磁线圈41的驱动,输出轴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使以输出轴为中心的臂部件43的另一端侧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另外,其下端通过导杆保持部件44而连接在该臂部件43的另一端侧的导杆45,沿着与支撑板42转动自如连接的导杆穿通部件46的插通孔,向斜下方侧滑动移动。这样,被固定在该导杆45下端的扫线器30以被推向缝针5a、5b、5c侧的状态进行前进移动。通过该前进移动,使扫线器30前进到使缝针5a、5b、5c的上下动路径进入该扫线器30的前端部的形成为2股的各个延出部31、33之间,并且被配置成与针板2大致平行的状态(参照图3、图4)。
另外,在切断向电磁线圈41的通电后,利用未图示的盘簧的弹簧力使输出轴向反方向转动,使臂部件43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使扫线器30在由前端的钩部32保持了缝线T的状态下,再次退回到上述的待机位置。
这里,对基于扫线装置20的拽线以及缝线保持动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动作前的扫线器30被配置在下述的位置上,即,在其进退移动的路径中,在形成2股的各个延出部31、33之间包含缝针5a、5b、5c的上下动路径的位置。
然后,随着电磁线圈41的驱动,扫线器30向图2中的左方向前进。当扫线器30插到缝针5a、5b、5c的上下动路径时,如图5(a)所示,钩部32的外侧端部32a首先与搭在位于行进方向上的近前侧、也就是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去的右侧的缝针5c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T接触。
当扫线器30进一步前进时,搭在缝针5a、5b、5c与被缝制物之间的各缝线T,一边顺序地沿着钩部32的外侧端部32a向另一方的延出部33侧靠近,一边通过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参照图5(b))。通过了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的缝线T,一边沿着形成在另一方的延出部33上的倾斜缝线引导部33a被强制推回到延出部31侧,一边被导入各延出部31、33之间(参照图5(c))。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扫线装置20的扫线器30,通过扫线器驱动机构40的驱动而前进到下述的位置,即:使形成在延出部33上的倾斜缝线引导部33a在前进移动时,把位于最前方的缝线T,即搭在位于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去的左侧的缝针5a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T,引导向比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更靠前的前侧,即,延出部31侧(参照图5(d))。这样,搭在缝针5a、5b、5c与被缝制物之间的三根缝线T,都被强制地配置在扫线器30的后退移动时的内侧端部32c,即钩部32的轨道上。
然后,在钩部32后退时,被配置在该钩部32(更具体的是内侧端部32c)的轨道上的三根缝线T,沿着内侧端部32c被导入槽32d内(参照图5(e)),在槽32d内,通过被延出部31和板簧31a夹持,而被钩部32捕捉到。
另外,由于缝线T通过上述的调线装置,对其引出作用了规定的阻力,所以随着扫线器30的后退移动,把切断端部从被缝制物的下方抻拉到上方,并被抻拉到上述的扫线器30的待机位置进行保持。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在扫线器30的前进时,能够把搭在缝针5a、5b、5c的前端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T,沿着形成在一方的延出部上的倾斜缝线引导部33a而被引导为主动靠向具有钩部32的另一方的延出部31侧。由此,可把缝线T强制地配置在扫线器30的后退时的轨道上,从而能够在扫线器30的后退时切实地捕捉到缝线T。
另外,由于构成为在形成2股状的扫线器30的前端的一方的延出部33上,设置使缝线T主动地靠向另一侧延出部31侧的倾斜缝线引导部33a的结构,所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还能够显著地减少在扫线器30的后退移动时的缝线T的捕捉不良,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抻线不良。
另外,倾斜缝线引导部33a,由于通过扫线器驱动机构40的驱动,被推出到其终端B在扫线器30的前进时位于比配置在最前方侧的缝针5a更靠前的前侧,所以在扫线器30的后退移动时,能够把搭在三根缝针5a、5b、5c与被缝制物之间的所有缝线T配置在靠钩部32的轨道上。从而可切实地捕捉到所有的缝线T,可极有效地防止因不能捕捉到缝线T而产生的抻线不良。
另外,倾斜缝线引导部33a,通过把其始端A和终端B形成为曲线状,可把缝线T强制且平滑地引导向延出部31侧。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更有效地防止因作为缝线捕捉部的钩部32不能捕捉到缝线T而产生的抻线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扫线器驱动装置而采用了电磁线圈41,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气缸或脉冲电机等其它的驱动器。
另外,倾斜缝线引导部33a也可以形成为,在通过扫线器驱动机构40的驱动,被推出到最前方位置时,只要使其终端B被推出到与扫线器30前进时的最前方侧的缝针5a,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缝针5a更靠前的前方侧即可,通过调整扫线器驱动机构40的可动范围,或将延出部31、33形成为具有足够长的长度等,可在希望的位置上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缝线引导部33a被形成为其始端A在扫线器30的前进时从比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更靠后的后方侧上升的形状,但是,并非仅限于此,例如在较宽地确保了延出部31、33之间的宽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形成为从比上述扫线器30前进时的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更靠前的前方侧上升的形状。
另外,倾斜缝线引导部33a只要满足上述的各个构成条件即可,例如,关于相对其行进方向的倾斜角,只要是通过配置了始端A和终端B而能够在扫线器30的前进时,顺利且有效地把缝线T集中在比钩部32的突出端部32b更靠近延出部31侧,能够良好地实现上述抻线以及保持动作的角度即可。
Claims (2)
1.一种缝纫机的缝线保持装置,其具有扫线器以及驱动该扫线器的扫线器驱动装置,所述扫线器,在前端形成有2股状的延出部,并且在所述延出部的另一侧的前端,设有呈向后退方向折回的形状且向所述延出部的一方的一侧突出的钩状缝线捕捉部,在前进、后退时,所述缝针的上下动路径进入所述2股之间;并且,该缝线保持装置,抻起并保持搭在所述缝针与被缝制物之间的缝线的切断端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出部的另一方的一侧,与所述缝线捕捉部相对置地形成有倾斜缝线引导部,以便在该扫线器前进时,把所述缝线向比所述缝线捕捉部的突出端部更靠所述延出部的一方的一侧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缝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引导部的端部被形成为曲线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91316A JP2006271476A (ja) | 2005-03-28 | 2005-03-28 | ミシン |
JP2005091316 | 2005-03-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0765A true CN1840765A (zh) | 2006-10-04 |
Family
ID=37029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71634 Pending CN1840765A (zh) | 2005-03-28 | 2006-03-27 | 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6271476A (zh) |
CN (1) | CN184076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5039A (zh) * | 2010-11-19 | 2012-07-04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77035B2 (ja) * | 2013-08-08 | 2015-09-09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及び糸切り方法 |
JP2016123621A (ja) * | 2014-12-26 | 2016-07-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90060U (zh) * | 1980-11-22 | 1982-06-03 | ||
JPS6044777U (ja) * | 1983-09-02 | 1985-03-29 |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ミシンの上糸払い装置におけるワイパ− |
-
2005
- 2005-03-28 JP JP2005091316A patent/JP2006271476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3-27 CN CN 200610071634 patent/CN184076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5039A (zh) * | 2010-11-19 | 2012-07-04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2535039B (zh) * | 2010-11-19 | 2015-01-2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271476A (ja) | 2006-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897C (zh) | 链式线迹纽结成形方法及链式线迹缝纫机 | |
CN106283422B (zh) | 缝纫机 | |
CN1099485C (zh) | 加工滚边袋口的缝纫设备 | |
CN200946201Y (zh) | 缝纫机的对被缝附件的切断装置 | |
CN106436072A (zh) | 一种缝纫机剪线机构 | |
CN1840765A (zh) | 缝纫机 | |
CN200967883Y (zh) | 缝纫机 | |
CN1743531A (zh) | 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 |
CN1456727A (zh) | 针送料缝纫机 | |
CN1904182A (zh) | 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 | |
CN1800476A (zh) | 嵌条缝纫机 | |
CN1074720A (zh) | 缝纫机的针杆驱动装置 | |
CN1385572A (zh) | 带一个丝线切断装置的双锁式针迹缝纫机 | |
CN1523156A (zh) | 缝纫机 | |
CN1439758A (zh) | 缝纫机 | |
CN1811039A (zh) | 切线装置 | |
CN1424451A (zh) | 锁扣眼缝纫机 | |
CN1924142A (zh) | 圆头锁眼缝纫机 | |
CN1757813A (zh) | 具有自动穿线机构的缝纫机 | |
CN1619041A (zh) | 刺绣机的金属片双重供给装置 | |
CN1141366A (zh) | 缝纫机 | |
CN1904180A (zh) |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 |
CN1955355A (zh) | 双针缝纫机 | |
CN100347371C (zh) | 用于形成单线链式缝合的端部结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518199A (zh) | 缝纫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