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9758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9758A
CN1439758A CN03103715A CN03103715A CN1439758A CN 1439758 A CN1439758 A CN 1439758A CN 03103715 A CN03103715 A CN 03103715A CN 03103715 A CN03103715 A CN 03103715A CN 1439758 A CN1439758 A CN 1439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thread
cutting knife
knife
thread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3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3215C (zh
Inventor
日塔隆
皆川忠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78324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43975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39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9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2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2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9/00Take-up devices, e.g. levers, for the needle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缝纫机(1),由机针(6)和半回转旋梭的协同动作形成面线线环(101)而施以平缝线迹。该缝纫机具有牵引面线线环(101)的挑线杆(14)、用于驱动机针及挑线杆的主马达(7)、固定于半回转旋梭附近的固定切刀(27)、能灵活与固定切刀(27)靠离的可动切刀(28)、用于驱动可动切刀(28)的脉冲马达(21)、控制脉冲马达(21)和主马达(7)的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使可动切刀停止于在最终线迹的可动切刀与固定切刀相遇之前,然后在挑线杆上升以后停止挑线杆,由可动切刀动作和通过固定切刀把面线及底线切断。这种缝纫机,不延长切断面线所需的时间并稳定面线的残留长度。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切断面线的可动切刀及固定切刀、及驱动可动切刀的切刀驱动机构的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与把上述驱动机构和所谓缝制驱动源分别设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缝纫机上,主轴旋转的主马达的动力,通过主轴被传递给设于机头部上的机针及挑线杆,使机针及挑线杆进行升降运动,另外主马达的动力还通过下轴被传递给设于机台内部的旋梭来驱动旋梭。
另外,众所周知,在以往的缝纫机上,具有用于切断面线的面线切断装置。该面线切断装置,具有固定于靠近旋梭的固定切刀和能相对于固定切刀离靠的可动切刀,可动切刀从固定切刀离开地进行往运动,并在其后向固定切刀接近的回运动过程中,在可动切刀牵引挂在旋梭上的面线以后由可动切刀与固定切刀闭合来切断面线。
众所周知,作为驱动上述面线切断装置的驱动机构,是在缝制结束时机针下降的时候与和主轴同步旋转的切线凸轮连动、使可动切刀动作的机械驱动型。即,可动切刀与机针、旋梭及挑线杆连动地被驱动。另外,也有设置用于切线的固有的马达,并在缝制结束时机针下降的时候使该切线马达动作,以此把面线切断的独立驱动型缝纫机的提案。
但是,无论在机械驱动型或独立驱动型的哪种缝纫机上,都必须由可动切刀抓住被旋梭挂住的面线,因此必须与机针、旋梭及挑线杆同步驱动可动切刀。由于在用可动切刀切断时面线被挑线的拉力而牵引,所以切断后的面线的残留长度,即,从机针的穿线孔到切断端的面线长度不稳定。残留长度长,则从下一次缝制开始的落针点露出的面线端头就长,并使缝制品的外观恶化,所以在缝制结束以后必须由操作者用手把该面线端头切断,其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如果残留长度短,则在下一次缝制开始且机针下降时面线被从机针的穿线孔中拉出以后机针再下降到布料上,用机针在缝制布料上残留无用的落针痕迹,降低了缝制品的档次。并且,必须把线穿到针上以后再重新开始缝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在为了抑制挑线杆对面线的牵拉力而把挑线的动作降为低速时,由于挑线的动作与可动切刀同步动作,所以面线的切断动作所需时间变长,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延长切断面线所需时间,且使面线稳定地残留适当长度,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缝制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如图1~图5所示,具有:
通过往复动作松弛至机针的面线的挑线杆(例如,挑线杆14)、
往复驱动所述挑线杆的主驱动机构(例如,主马达7)、
被固定的固定切刀(例如,固定切刀27)、
通过移动把所述面线线环分为应切断部分和不应切断部分并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向所述固定切刀倒线、然后与所述固定切刀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切断的可动切刀(例如,可动切刀28)、
与所述主驱动机构分开的、驱动所述可动切刀的切刀驱动机构(例如,脉冲马达21),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机构(例如,控制装置8),该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主驱动机构以及所述切刀驱动机构,以便在切线时,在所述挑线杆停止回运动之前、所述可动切刀开始移动并向所述固定切刀倒线,而且,在所述挑线杆停止回运动以后,由所述可动切刀与所述固定切刀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切断。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可动切刀在挑线杆的动作过程中,把面线线环向固定切刀倒线,并在挑线杆停止以后用可动切刀和固定切刀把面线切断。由于挑线杆一停止则面线线环就不受牵引,能在固定之处把面线切断,所以面线的残留长度稳定。另外,由于是在挑线停止以后可动切刀才把面线切断,所以不必降低可动切刀把面线倒线到固定切刀的动作速度。因此,不延长切断动作所需时间,且使面线稳定地残留适当长度,并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缝制品质量。
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从所述挑线杆开始往运动起,使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动作,并从所述可动切刀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向固定切刀倒线起,停止所述切刀驱动机构,然后从所述挑线杆回运动起,停止所述主马达驱动机构,然后再使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动作。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挑线杆开始往运动以后切刀驱动机构才动作,然后在主驱动机构的驱动过程中,即,在挑线杆往运动到停止期间,由于可动切刀把面线向固定切刀倒线,所以和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一样,不延长切断面线所需时间,且使面线稳定地残留适当长度,并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缝制品质量。
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缝纫机,如图5所示,具有设定从停止所述主驱动机构起、到使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再动作为止的时间的时间设定机构(例如,操作面板48),
从所述主驱动机构停止起,经过用所述时间设定机构设定的时间,所述控制机构再使切刀驱动机构动作。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和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一样,由于在面线线环绕在可动切刀上以后,再用可动切刀和固定切刀把面线切断,所以面线残留长度稳定。
另外,从挑线杆停止到面线可靠地绕在可动切刀上的时间,取决于面线的粗细,或者从夹线器作用于面线的张力。在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中,可以设定从停止上述主驱动机构起、到使上述切刀驱动机构再动作之前的时间,即,从挑线杆停止起、到用可动切刀和固定切刀把面线切断为止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面线的粗细或张力,调整切刀驱动机构再动作之前的时间,无论任何粗细的面线,或者任何大小的张力作用于面线上,都可以使面线的线残留长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侧视图。
图2是以上述缝纫机所具备的切线装置为主的立体图。
图3是以上述缝纫机的机台部的前端部分为主的俯视图。
图4是以上述缝纫机所具备的双层凸轮部件22从背面看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6是相对于上述缝纫机的针杆动作的可动切刀和半回转旋梭的动作时间的时间曲线图。
图7(a)~(d)各图是以配置于被缝制物下方的可动切刀为主的立体图,(a)~(d)的顺序表示可动切刀的动作过程、及面线和底线的状态的过程。
图8(e)~(h)各图是以配置于被缝制物下方的可动切刀为主的立体图,(e)~(h)的顺序表示可动切刀的动作过程、及面线和底线的状态的过程。
图中:1-缝纫机,5-针杆,6-机针,7-主马达(主驱动机构),8-控制装置(控制机构),9-面线引导机构,14-挑线杆,20-切线装置,21-脉冲马达(切刀驱动机构),27-固定切刀,28-可动切刀,48-操作面板(设定机构),101-面线线环,101a-机针侧部分(不应切断部分),101b-线迹侧部分(应切断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图例。
图1所示的缝纫机1,具有在被缝制物上施以平缝的缝纫机的基本结构。即,缝纫机1具有:有略呈水平机台面2a的机台部2、直立设于机台部2后端部的纵机身部3、从纵机身部3的上部向与机台部2略呈平行的前方伸出的机头部4、从机头部4的前端部向下方伸出的针杆5、安装于针杆5的下端部上的机针6、设于机台部2内部空间的半回转旋梭(省略图示)、被支承于机头部4机架上的作为缝制动作驱动源的主马达7、用于进行各种数据输入的操作面板48(图5)以及控制缝纫机1整体的控制装置8(图5)。
在机台部2的机台面2a上承载着被缝制物100(图7等所示),并由送布机构(省略图示)把该被缝制物100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输送。该送布机构由控制装置8控制。
被可灵活转动地支承在缝纫机机头部4机架上的主轴(省略图示)与主马达7的驱动输出轴直接连接。在主轴与针杆5之间,有把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针杆5的上下往复运动的曲柄机构。从而,主马达7一动作,则主马达7的运动就通过主轴及曲柄机构传递给针杆5,并使针杆5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在主马达7的驱动输出轴上装有编码器47(图5所示),且编码器47把主马达7的驱动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例如,每旋转1°的脉冲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8。另外,也可以把编码器47设在主轴上。
下端部有穿线孔的机针6,被固定在针杆5的下端。从面线供给源引出的面线被引至机针6并穿过穿线孔。另一方面,配置于机针6正下方的半回转旋梭(省略图示),具有从下降了的机针6捕捉面线T的尖角且由下轴驱动、进行半旋转的往复运动的结构。下轴通过传动机构与主轴连接。因此,半回转旋梭与主马达7连动。另外,如图3所示,在机台部2的机台面2a上固定着形成针孔19的针板18。
在机针6上下运动一次的期间,半回转旋梭进行一次往复运动。因此,在机针6已下降时,半回转旋梭通过用尖角捕捉面线T而形成从线迹到机针6穿线孔的面线线环,并且半回转旋梭通过往运动把面线线环扩大,半回转旋梭在回运动开始时从尖角放开面线T,并使面线T绕在底线U上。用如此的机针6与半回转旋梭的协同动作把面线T绕在底线U上,在被缝制物100上形成平缝线迹。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从面线供给源向机针6引导面线T的面线引导机构9。面线引导机构9,具有线引导部件10、11、13、挂线弹簧12、挑线杆14和夹线装置15。
被配置于线引导部件11下方的夹线装置15,具有由固定盘及可动盘构成的夹线盘组16和螺线管17(图5)等。夹线盘组16,把可动盘配置于固定盘的对面。从线引导部件11引导来的面线T被夹持于两盘之间并被施加张力。
螺线管17是对夹线盘组16施加推力(即,使可动盘靠近固定盘的力)的装置,通过螺线管17的推力由夹线盘组16对面线T施加压力。螺线管17推力的大小,即,从夹线盘组16对面线T施加的张力的大小,与流过螺线管17的电流成正比。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流过螺线管17的电流电平来控制施加于面线T上的张力的大小。并且,作为螺线管17,可以用例如特开2000-202183号公告中所述的夹线装置的螺线管。该螺线管,具有从可动部(即,柱塞)作用于夹线盘(即,夹线盘组)的推力不依赖于可动部行程的特定行程区间,只要流过螺线管的电流一定,则由夹线盘对面线施加的张力不因缝线的粗细而异。并且,在该特定行程区间内,如果控制流过螺线管的电流,则可以控制线的张力。
从夹线盘组16引导的面线T,被挂在挂线弹簧12上以后,被引导到线引导部件13上。当面线T的张力为零或微弱时,挂线弹簧12位于以夹线盘组16为中心顺时针转动侧(从图1的方向看时)的原点位置OP。此时,连接于挂线弹簧12与线引导部件13与夹线盘组16的线不是直线状,并且在夹线盘组16与线引导部件13之间的面线T的线路最长。因此,随着作用于面线T的张力变大,挂线弹簧12就位于靠近以夹线盘组16为中心逆时针转动侧,当作用于面线T的张力大于规定值时,则连接于挂线弹簧12与线引导部件13与夹线盘组16的面线T呈直线状,且从夹线盘组16到线引导部件13之间的面线T的线路也最短。
在配置于线引导部件13与机针6之间的面线线路上的挑线杆14上形成有穿线孔。由线引导部件13引导的面线T,穿过挑线杆14的穿线孔并被引至机针6的穿线孔。
挑线杆14,其基部通过传动机构(无图示)与主轴连接,并把前端部配置为向机头部4的机架外方凸出并可上下进行往复移动。由传动机构把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并传递给挑线杆14,并使挑线杆14上下往复运动。另外,挑线杆14的上下运动与针杆5的上下运动的相位偏离但周期相同。即,如图6所示,位于针杆5和挑线杆14的下死点及上死点的时刻有偏差。
如图1所表明,由于当挑线杆14位于下死点时挑线杆14最接近线引导部件13,所以从线引导部件13到挑线杆14的面线T的线路最短。并且,由于当挑线杆14位于上死点时挑线杆14最远离线引导部件13,所以从线引导部件13到挑线杆14的面线T的线路最长。挑线杆14,由这样的上下运动,或从面线供给源往机针6供给面线T,或在由半回转旋梭扩大面线线环时使面线松弛,或在从半回转旋梭的尖角把面线T放开以后使扩大的面线线环松弛,或在从半回转旋梭的尖角把面线T放开以后把扩大的面线线环拉紧。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该缝纫机1,具有把从半回转旋梭内的线轴引导到线迹的底线U及从面线供给源与线迹连接的面线T、在机台部2内切断的切线装置20。切线装置20,具有由第一连杆23、连接杆24、第二连杆25及第三连杆26等构成的连杆机构、作为切线驱动源的脉冲马达21、把脉冲马达21的动力传递给上述连杆机构的双层凸轮部件22、被固定在针板18上的固定切刀27以及可与固定切刀27离靠的可动切刀28。
设置于纵机身部3内的脉冲马达21,被固定在固定于纵机身部3上的马达台座29上。脉冲马达21的驱动输出轴21a(图4),可灵活转动地贯穿于马达台座29,并把双层凸轮部件22的中心部(详细地说,是后述的切线凸轮体30的中心部)固定于其上。
如图2及图4所示,双层凸轮部件22,具有切线凸轮体30、与该切线凸轮体30设为一体的压脚提升凸轮体31。压脚提升凸轮体31是外周凸轮,在其外周凸轮面上常压着设于压脚提升传动机构(连杆机构)32一端上的从动辊34。在切线凸轮体30被脉冲马达21转动一圈期间,其以使压脚提升传动机构32向图2前后方向摇摆而使压脚提升驱动脚35升降一个往返,并且通过与压脚提升传动机构32连动的摆杆传动机构(连杆机构)33使摆杆36动作,摆杆36向左右方向往复摇摆从而把由切线装置20切断的面线T从针孔19引出。压脚提升驱动脚35一下降,则压脚提升驱动脚35与压脚提升驱动部件(无图示)靠接并使压脚提升驱动部件下降,以此使把被缝制物压在机台面2a上的压脚(无图示)抵抗弹性力并上升。
如图4所示,在切线凸轮体30上形成有凸轮槽37。另一方面,在第一连杆23的上端部,安装着可灵活滑动的与凸轮槽37嵌合的作为从动轮的辊子38。切线凸轮体30一旦以驱动输出轴21a为中心转动,则辊子38就沿凸轮槽37滑动,且切线凸轮体30转动一周,辊子38在图2的前后方向往返一次。
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23,是上下延伸于纵机身3内的部件,其上下中间部稍微弯曲。第一连杆23由支持销39将该中间部安装在纵机身3上,并能灵活地以支持销39为中心转动地向左右方向转动。因此,切线凸轮体30转动一周,则第一连杆23以支持销39为中心进行一次前后往复摆动。并且,把压脚提升凸轮体31及凸轮槽37的形状形成为能够使第一连杆23在向前后往复摆动一次之后停止并且第一连杆23在向前后往复摆动期间压脚提升传动机构32及摆杆传动机构33不动作、而在第一连杆23停止期间压脚提升传动机构32及摆杆传动机构33动作。
在第一连杆23的下端部安装有遮光部件40。另外,在第一连杆23下端部的附近,把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光断路器41固定在机台部2上。该光断路器41,是检测切线装置20的原点位置OP的装置,当遮光部件40位于光断路器41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之间的状态时,则从光断路器41向控制装置8输出第一连杆23的上端部位于前后往复轨道的前端、且位于原点位置OP旨意的信号。
第一连杆23的下端部,与连接杆24的后端部连接,且能相对于连接杆24的后端部灵活转动。连接杆24,在机台部2的内部空间向前后延伸,且连接杆24的前端部到达针板18的下方。如图3所示,连接杆24的前端部由销42与第二连杆25的一端部连接,且第二连杆25能相对于连接杆24以销42为中心灵活转动地向上下方向绕轴转动。把第二连杆25的中间部在针孔19的前方用带轴螺钉43安装在针板18上,且第二连杆25能相对于针板18以带轴螺钉43为中心灵活转动地向上下方向绕轴转动。
第二连杆25的另一端部,通过销44与第三连杆26的一端部连接,且第三连杆26能相对于第二连杆25以销44为中心灵活转动地向上下方向绕轴转动。第三连杆26的另一端部,通过销45与可动切刀28的大致中央部分连接,且可动切刀28能相对于第三连杆26以销45为中心灵活转动地向上下方向绕轴转动。
把可动切刀28的基端部,用带轴螺钉46安装在针板18上,且可动切刀28在针板18上能以带轴螺钉46为中心灵活转动地向上下方向绕轴转动。在可动切刀28的前端部分与基端部之间配有销45,并在其前端部分形成向以带轴螺钉46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凸出的凸尖28a及凸尖28b。从图3的方向看,凸尖28a是朝向顺时针方向的尖锋,凸尖28b是朝向逆时针方向的尖锋。并且,俯视看,可动切刀28的顺时针侧的侧边缘28c被形成为从凸尖28a开始凹陷的弯曲形状,可动切刀28的逆时针侧边缘28d也被形成为凹陷的弯曲形状,可动切刀28的半径方向的前边缘28f被形成为圆弧状。在可动切刀28前端部分的上面形成刀刃状的刃部28e。以下,把凸尖28a称为抓线部28a、把侧边缘28d的凹陷部分称为倒线部28d。
然后,脉冲马达21的动力通过第一连杆23、连接杆24、第二连杆25及第三连杆26向可动切刀28传动。即,如果用脉冲马达21及切线凸轮体30使第一连杆23的上端部前后往复一次,则可动切刀28就以带轴螺钉46为中心前后摆动一次。俯视看,则针孔19被配置在可动切刀28的前端部分的前后轨道上,且可动切刀28的前端部分跨过针孔19地移动。所谓切线装置20的原点位置OP,是指可动切刀28位于前后轨道的最前端位置(即,位于轨道的最靠逆时针侧位置)而言,在可动切刀28位于原点位置OP时,抓线部28a位于针孔19的前方位置。另外,在图3中,双点划线的圆弧是凸尖28b的轨迹。
固定切刀27被配置在针孔19的前方,且在可动切刀28位于原点位置OP时,可动切刀28在固定切刀27下与之重合。在固定切刀27上形成了刀刃状的刃部27a,刃部27a在针孔19的稍前一点并朝向后方。若俯视,则刃部27a被配置在可动切刀28的刃部28e的轨道上。另外,连接杆24、第二连杆25及第三连杆26、固定切刀27及可动切刀28被配置在针板18的下方,但在图3上用实线表示。
下面,说明缝纫机1的控制系统。
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8,基本是由具有CPU51、RAM52、ROM53、接口54以及把它们相连接的系统母线的计算处理装置构成,并且,还具有与系统母线连接的驱动电路55。另外,在CPU51上,通过系统母线及驱动电路55等连接着主马达7、脉冲马达21及螺线管17。并且,通过接口54把操作面板48、编码器47及光断路器41与CPU51连接。
在ROM53中,存储了用于控制主马达7、螺线管17及脉冲马达21等并在缝纫机1上进行缝制动作及付随于缝制的动作的控制程序及在该控制程序中使用的控制数据等。CPU51,把RAM52作为工作区域并根据存储于ROM53的控制程序进行计算。CPU51把对应于计算结果的信号向主马达7、螺线管17及脉冲马达21等输出并控制缝纫机1,以此,缝纫机1形成平缝线迹。
另外,控制装置8,用CPU51根据从脉冲马达21输入给CPU51的脉冲信号确认脉冲马达21的旋转角度,并根据从光断路器41输入给CPU51的信号确认可动切刀28的初始位置,并根据从编码器47输入给CPU51的脉冲信号确认主马达7的转动角度。
操作面板48,产生根据操作者的各种数据输入操作的信号。特别是被用于设定从主马达7停止到脉冲马达21再动作的时间。
下面,参照图6~图8说明控制装置8的处理流程和通过该处理的缝纫机1的动作。在图6中,横轴表示主轴的旋转角度,并把针杆5位于上死点时的主轴旋转角度设为0°。另外,纵轴表示:针杆5的上下位置(针杆运动曲线A)、可动切刀28在轨道上的位置(抓线曲线B)、挑线杆的上下位置(挑线杆运动曲线C)、半回转旋梭的线引出量(旋梭抓线曲线D)。
首先,操作者操作操作面板48并输入设定时间,控制装置8就把该设定时间储存于RAM52中。然后,控制装置8根据光断路器41的信号判断可动切刀28是否在原点位置OP。当可动切刀28不在原点位置OP时,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脉冲马达21,使切线凸轮体30转动到辊子38位于最前端的位置,因此,可动切刀28就移动到轨道的最前端的原点位置OP。可动切刀28移动到原点位置OP以后(处于原点位置OP旨意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8以后),控制装置8停止脉冲马达21。
当可动切刀28位于原点位置OP时,在控制装置8向主马达7输出开始缝制指令后,主马达7动作。从而,针杆5及挑线杆14就重复规定次数的上下往复运动,并且半回转旋梭也重复规定次数的半转动的往复运动。因此,用机针6和挑线杆14的协同动作在被缝制物100上形成平缝的线迹。另外,在缝制过程中,由控制装置8向螺线管17流入一定电平的电流,以此通过夹线盘组16对面线T作用按压力,并作用于面线T上一定大小的张力,但也可以由控制装置8用改变电流的电平的方法改变作用于面线T的张力。
现在,详细说明最终的落针,即,形成平缝的最后线迹时的缝纫机1的动作。
在针杆5位于上死点ta的时刻(即,主轴旋转角度为0°的时刻(以下,把主轴的旋转角度只称为角度。)),挑线杆14并不位于上死点tc,针杆5开始下降以后挑线杆14立刻上升。然后,在角度为约71°时挑线杆14开始下降,并在180°时针杆5到达下死点tb并开始上升。然后,在针杆5开始上升后的约205°时,半回转旋梭用尖角从机针6捕抓面线T(图7(a))。其后,在挑线杆14下降期间,由于半回转旋梭牵引着面线T,所以扩大了面线T的面线线环101。
挑线杆14继续下降,且针杆5上升,半回转旋梭牵引面线线环101,然后,约在260°控制装置8开始使脉冲马达21动作。因此,切线凸轮体30开始转动,且辊子38开始向后移动,并使可动切刀28从原点位置OP开始向后(俯视时的顺时针)移动(图7(b))。而且,可动切刀28一向后移动,则抓线部28a就进入面线线环101中,并且在面线线环101的机针侧部分(不应切断部分)101a进入侧边缘28c的同时,底线U被可动切刀28的前边缘28f拨开(图7(c))。并且,当可动切刀28一向后移动,则面线线环101线迹侧部分(应切断部分)101b被可动切刀28的前边缘28f拨开(图7(d))。
然后,可动切刀28,在其角度约从320°到330°之间位于轨道的最后位置LP(最靠顺时针侧位置)以后,并从最后位置LP开始向前(逆时针)移动(即,开始回运动),但线迹侧部分101b越过凸尖28b,并被抓入倒线部28d(图8(e))。如上所述,可动切刀28从原点位置OP向最后位置LP往运动以后开始回运动,并以此把面线线环101分为机针侧部分101a和线迹侧部分101b。并且,在可动切刀28开始回运动的时刻,挑线杆14及针杆5上升,挑线杆14在角度310°时达到下死点并开始上升。
可动切刀28继续向前移动,则底线U进入倒线部28d,用可动切刀28抓住底线U,并在角度约345°时从半回转旋梭的尖角放开面线T(图8(f))。可动切刀28继续向前移动,则底线U及线迹侧部分101b被倒线部28d向固定切刀27的刃部27a引导地牵引,并且因挑线杆14上升而把面线线环101牵引。因此,面线线环101变小,且线绕在可动切刀28上,由于可动切刀28进入固定切刀27的下面,所以线迹侧部分101b开始受到向可动切刀28的刃部28e的引导(图8(g))。另外,在挑线杆14的回运动时,为不使牵引底线U的速度过快而使线轴空转,控制装置8使回运动时的脉冲马达21的转速比往运动时慢,放慢可动切刀28的动作。
并且,可动切刀28向前移动,在可动切刀28的刃部28e与固定切刀27的刃部27a相遇之前(主轴转一转并在下一次的角度15°~25°之间,最好在角度20°),控制装置8对脉冲马达21输出停止指令,则脉冲马达21停止转动。因此,可动切刀28的往运动也停止(图8(h))。在该时刻,面线线环101绕在可动切刀28上。并且,在该时刻,针杆5正在下降且挑线杆14正在上升。
然后,在角度20°时,控制装置8或减低流入螺线管17的电流,或停止螺线管17的电流,以此比缝制时降低夹线盘组16作用于面线T的压力,或由夹线盘组16放开对面线的夹持。然后,在挑线杆14到达上死点之前,即,在角度45°时,控制装置8向主马达7输出停止指令,并以此停止主马达7、停止挑线杆14的上升、并停止针杆5的下降。此时,在角度20°~45°之间,由于面线线环101绕在可动切刀28上,有可能因挑线杆14的上升而牵引面线T和没在预期的时刻切断面线T。但是,在角度20°~45°之间,由于夹线盘组16几乎没有作用于面线T的按压力,所以挑线杆14上升是从面线供给源引出面线T。因此,可以防止面线T意外地被切断。
另外,在角度20°~45°之间,由于夹线盘组16几乎没有作用于面线T的按压力,并且以挑线杆14上升把面线T引出,所以面线T的张力不稳定。因此,挂线弹簧12以夹线盘组16为中心并如图1的箭头α所示地摆动,从面线供给源至可动切刀28的面线T的长度不稳定。从而,如果在角度20°~45°之间把面线T切断,则面线T的残留长度,即,从机针6的穿线孔到切断端的面线T长度就可能不稳定。但是,在可动切刀28的刃部28e与固定切刀27的刃部27a相遇之前,即,面线T被切断之前,由于停止了可动切刀28,所以能防止面线T残留长度的不稳定。
然后,在主马达7停止以后,控制装置8进行延时,并一直待机到经过最初用操作面板48设定的设定时间为止。然后经过了设定时间以后(在图6中,约10msec),控制装置8再使脉冲马达21动作,并以此使可动切刀28向原点位置OP移出。然后,在可动切刀28返回到原点位置OP期间,可动切刀28的刃部28e与固定切刀27的刃部27a相遇,且可动切刀28停止于原点位置OP,并与固定切刀27的刃部27a把面线T在线迹侧部分101b剪断,同时把底线U也剪断。然后,压脚上升,并用摆杆36把面线T引出,控制装置8停止脉冲马达21。另外,在图6中,横轴表示在主马达7停止以后,主马达7停止以后的时间。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由控制装置8控制主马达7及脉冲马达21,使针杆5、挑线杆14及可动切刀28按照如图6~图8说明的时间动作。即,在最后线迹的机针6的上下动作之际,挑线杆14上升并在对面线线环101牵引期间,可动切刀28把面线线环101分为机针侧部分101a和线迹侧部分101b,并把线迹侧部分101b向固定切刀27倒线。然后,在可动切刀28与固定切刀27相遇之前,停止可动切刀28。然后,面线线环101由挑线杆14绕在可动切刀28上直到面线的张力稳定为止挑线杆14上升,然后在挑线杆14及针杆5停止以后,可动切刀28与固定切刀27相遇,并把面线T及底线U切断。由于挑线杆14一停止面线T就不被牵引,所以其后在用可动切刀28与固定切刀27把面线T切断时,通常能在固定之处切断面线T。因此,面线T的残留长度,即,切断后从机针6的穿线孔穿出的面线T稳定于适当的长度。
另外,到可动切刀28把面线线环101向固定切刀27倒线的动作,在最后一针的过程中,即,在最后针杆5和挑线杆14下降并上升动作之间进行。因此,在缝制结束以后且到面线T被切断的时间没有变长,并可以把面线T的残留长度稳定于适当的长度。
另外,在可动切刀28停止后挑线杆14上升,以此使面线线环101完全绕在可动切刀28上,其后可动切刀28再动作。因此,可以抑制因面线线环101的松弛而产生面线T的切断不良。
另外,可以用操作面板48设定从停止挑线杆14的上升到可动切刀28再动作的时间。因此,即使因面线的粗细、或者因夹线盘组16作用于面线T的按压力而使从停止挑线杆14到对面线T施加的张力达到稳定的时间不同,也可以用操作面板48设定张力达到稳定的时间。从而,能使面线T残留长度稳定。
另外,可以用适当调整流过螺线管17的电流来调整从主马达7停止之前的角度20°到45°期间夹线盘组16作用于面线T的按压力。在此期间,随着夹线盘组16作用于面线T的按压力增大,从机针6引出的面线量变多,相反随着按压力减小,从面线供给源引出的面线量变多。因此,随着从机针6引出的面线量变多而面线的残留长度变短,随着从面线供给源引出的面线量变多而面线的残留长度变长。从而,用调整流过螺线管17的电流的方法,可以调整面线的残留长度。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进行各种的改良及设计的变更。
例如,在从主马达7的停止前的约20°角度到主马达7停止后约10msec的期间,控制装置8用维持脉冲马达21停止,以此停止可动切刀28,但在此期间只要停止可动切刀28,也可以使脉冲马达21不停止地继续动作。例如,也可以在切线凸轮体30的凸轮槽37的一部分设置停止区间,并在约20°角度使辊子38进入停止区间,且脉冲马达21持续动作并在主马达7停止后使辊子38从停止区间脱出。并且,处于停止区间的辊子38,即使在切线凸轮体30转动时也不前后移动,例如,停止区间的从脉冲马达21的驱动输出轴21a到凸轮槽37的直径通常是一样的。并且,根据上述实施例,适用于平缝缝纫机,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实施链式线迹的缝纫机。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主驱动马达及切刀驱动机构,在挑线的动作过程中使可动切刀把面线线环向固定切刀倒线,并在挑线杆停止后由可动切刀和固定切刀切断面线。由于挑线一停止面线线环就不受牵引,并在固定之处切断面线,所以面线的残留长度能稳定于适当长度。并且,由于可动切刀在挑线杆停止以后切断面线,所以没有必要降低可动切刀把面线倒线到固定切刀的动作速度。因此,不会延长面线切端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把面线的残留长度稳定于适当长度,进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缝制品的质量。

Claims (3)

1.一种缝纫机,具有:
通过往复动作松弛至机针的面线的挑线杆、
往复驱动所述挑线杆的主驱动机构、
被固定的固定切刀、
通过移动把所述面线线环分为应切断部分和不应切断部分并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向所述固定切刀倒线、然后与所述固定切刀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切断的可动切刀、
与所述主驱动机构分开的、驱动所述可动切刀的切刀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主驱动机构以及所述切刀驱动机构,以便在切线时,在所述挑线杆停止回运动之前、所述可动切刀开始移动并向所述固定切刀倒线,而且,在所述挑线杆停止回运动以后,由所述可动切刀与所述固定切刀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从所述挑线杆开始往运动起,使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动作,并从所述可动切刀把所述应切断部分向固定切刀倒线起,停止所述切刀驱动机构,然后从所述挑线杆回运动起,停止所述主马达驱动机构,然后再使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定从停止所述主驱动机构起到使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再动作之前时间的时间设定机构,
从所述主驱动机构停止以后,经过用所述时间设定机构设定的时间,所述控制机构再使切刀驱动机构动作。
CNB031037151A 2002-02-20 2003-02-17 缝纫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32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43453 2002-02-20
JP2002043453A JP4108991B2 (ja) 2002-02-20 2002-02-20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9758A true CN1439758A (zh) 2003-09-03
CN100543215C CN100543215C (zh) 2009-09-23

Family

ID=27783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3715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3215C (zh) 2002-02-20 2003-02-17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08991B2 (zh)
KR (1) KR100983691B1 (zh)
CN (1) CN100543215C (zh)
DE (1) DE10307020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355B (zh) * 2005-09-30 2011-08-10 重机公司 双针缝纫机
CN102535039A (zh) * 2010-11-19 2012-07-0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2634940A (zh) * 2011-02-14 2012-08-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WO2021189749A1 (zh) * 2020-03-23 2021-09-30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其面线张力调节和少鸟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2545B2 (ja) * 2005-05-12 2011-03-02 Juki株式会社 糸切り装置
EP3006615B1 (en) * 2009-10-13 2017-08-16 JUKI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KR20160138790A (ko) 2015-05-26 2016-12-06 농업회사법인 경북대학교포도마을주식회사 포도씨를 이용한 포도음용수 제조방법
CN109537194B (zh) * 2018-11-30 2023-10-27 浙江翔科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自动抬压脚剪线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26907U (de) * 1959-03-26 1961-02-16 Kochs Adler Ag Fadenabschneidevorrichtung an naehmaschinen.
DE1485265C2 (de) * 1962-09-18 1975-12-11 G. M. Pfaff Ag, 6750 Kaiserslautern Fadenschneideinrichtung an Nähmaschinen
DE1260941B (de) * 1964-12-15 1968-02-08 Duerkoppwerke Ges Mit Beschrae Stichgruppen-Doppelsteppstichnaehmaschine
US3386402A (en) * 1966-07-05 1968-06-04 Singer Co Thread trimm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DE19746653C1 (de) * 1997-10-22 1998-11-12 Pfaff Ag G M Verfahren zum Verkürzen des nähgutseitigen Greiferfadenendes bei Nähmaschinen mit Fadenschneideinrichtung
JP4046431B2 (ja) * 1999-01-18 2008-02-1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JP2000317182A (ja) 1999-05-07 2000-11-21 Juki Corp 糸切装置付ミシン
JP2001046770A (ja) 1999-08-05 2001-02-20 Juki Corp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
JP4698862B2 (ja) * 2000-04-04 2011-06-08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KR20030018236A (ko) * 2001-08-27 2003-03-06 도카이 고교 미싱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싱의 실 절단 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355B (zh) * 2005-09-30 2011-08-10 重机公司 双针缝纫机
CN102535039A (zh) * 2010-11-19 2012-07-0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2535039B (zh) * 2010-11-19 2015-01-2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2634940A (zh) * 2011-02-14 2012-08-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WO2021189749A1 (zh) * 2020-03-23 2021-09-30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其面线张力调节和少鸟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69862A (ko) 2003-08-27
KR100983691B1 (ko) 2010-09-24
DE10307020B4 (de) 2008-07-31
JP2003236280A (ja) 2003-08-26
CN100543215C (zh) 2009-09-23
DE10307020A1 (de) 2003-09-25
JP4108991B2 (ja)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7503A (zh) 缝线的绽线防止装置及防止绽线的方法
CN1439758A (zh) 缝纫机
CN101041925A (zh) 缝纫机
CN101158089A (zh) 缝纫机的拉线器
CN1458326A (zh) 缝纫机
CN101058923A (zh) 锁眼缝纫机
JP2009240389A (ja) ミシン
CN215328718U (zh) 一种缝纫机
CN115182110B (zh) 一种模块化缝纫机
CN100347371C (zh) 用于形成单线链式缝合的端部结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873079A (zh) 绗缝缝纫机中在始缝端或尾缝端处加固或接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29418B (zh) 缝纫机
CN115369583A (zh) 一种缝纫机
CN1439759A (zh) 缝纫机
CN108796855B (zh) 产生具有目标线缝突出部的线缝起始顶线的组件和缝纫机
CN101514518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JP4642545B2 (ja) 糸切り装置
CN111304838A (zh) 一种送布时序可调的送布机构及缝纫机
WO2022111510A1 (zh) 一种分离式缝纫机的送布牙组件
CN1840765A (zh) 缝纫机
CN211199627U (zh) 一种用于包缝机的收线机构及包缝机
CN115182112B (zh) 一种模块化缝纫机
CN215328712U (zh) 一种送料勾线机构及缝纫机
CN215829016U (zh) 一种缝纫机的送布牙驱动机构
CN216356391U (zh)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控制的电机定子绑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