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2235A - 氧化银电池 - Google Patents

氧化银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2235A
CN1832235A CNA2006100573348A CN200610057334A CN1832235A CN 1832235 A CN1832235 A CN 1832235A CN A2006100573348 A CNA2006100573348 A CN A2006100573348A CN 200610057334 A CN200610057334 A CN 200610057334A CN 1832235 A CN1832235 A CN 1832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ver oxide
oxide cell
battery
negative pole
zin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73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崎隆浩
佐野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2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2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4Cells with 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6/06Dry cells, i.e. cells wherein the electrolyte is rendered non-fluid
    • H01M6/12Dry cells, i.e. cells wherein the electrolyte is rendered non-fluid with flat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42Alloys based on zin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4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sil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非常优越的重负荷特性的氧化银电池。该氧化银电池具备正极和负极,其中,正极含有氧化银作为活性物质,负极含有粒子状的锌或粒子状的锌合金作为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在温度20℃、电流密度50mA/cm2的条件下进行放电时1分钟后的闭路电压至少为1.35V。在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中,以上述的放电条件得到的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优选至少为1.25V。

Description

氧化银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银电池,进一步详细地说,涉及重负荷特性优越的氧化银电池。
背景技术
使用氧化银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氧化银电池的一般性用途是钟表和台式电子计算机等。在这些用途中,前提是例如在电流密度为10~50μA/cm2左右的较轻负荷下大约连续使用1年或以上。这样的用途是发挥了小型且高容量的氧化银电池的特征。
近年来,对发挥这种氧化银电池的小型且高容量的特征,特别是对在重负荷的使用环境中短期使用的用途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作为这样的用途可以例举医疗器械(医疗用器具)。
例如,最近开发了胶囊型的内视镜照相机。这是从口中吞入,按一定时间观察体内后排出到体外而取出的类型的内视镜照相机。作为这类胶囊型的内视镜照相机的小型医疗器械的电源,对氧化银电池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适用于这样的医疗器械(例如,胶囊型的内视镜照相机)的氧化银电池必须具有例如器械存在于体内的一定时间内能够经得住重负荷使用的特性。例如,用于观察食道内部的内视镜照相机,由于该照相机会在极短的时间(例如数秒~数十秒)内通过食道,所以其间需要进行很多的照片拍摄等,用于这样的器械的氧化银电池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非常大的电流密度下的放电,该氧化银电池所要求的重负荷特性与以往电池所要求的负荷特性是完全不同的级别。
然而,迄今为止开发的氧化银电池由于是以较长时间的连续使用为前提,因而特别重视轻负荷特性和储藏特性而设计的,如上述的医疗器械那样,例如果在50mA/cm2左右或超过该数值的电流密度这种非常重的负荷下进行放电,则极化大、电池容量的大部分不能放电,因而不能适用于这种重负荷用途。
可是,以往为了改善氧化银电池的特性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推出了通过改进配置在氧化银电池的正负极间的隔膜来实现兼顾闭路电压特性和容量保存性的技术方案。另外,氧化银电池的负极中通常使用锌或锌合金粒子,但在专利文献2中,对于使用了这样的锌系粒子的负极,推出了使其粒径均衡化提高电池的特性的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1特开平5-2057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2001-512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技术从对应要求与以往同样的轻负荷下长时间放电的用途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即便使用这些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技术,实质上也不可能确保可用于如上所述的医疗器械用途的级别的重负荷特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非常优越的重负荷特性的氧化银电池。
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其中,正极含有氧化银作为活性物质,负极含有粒子状的锌或粒子状的锌合金作为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在温度20℃、电流密度50mA/cm2的条件下放电时,1分钟后的闭路电压至少为1.35V。另外,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在温度20℃、电流密度50mA/cm2的条件下放电时,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最好至少为1.25V。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非常优越的重负荷特性的氧化银电池。因此,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能够适宜用作要求重负荷特性的小型医疗器械等的电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例氧化银电池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例氧化银电池的其他的例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显示对实施例1~5及比较例1的氧化银电池进行重负荷特性评价时得到的闭路电压相对于放电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正极;2-隔膜;3-负极;4-正极罐;5-负极端子板;6-环状密封圈;7-电解液保持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氧化银电池具有非常良好的重负荷特性,能在20℃、电流密度为50mA/cm2的高电流密度条件下放电,进而在该条件下的放电开始1分钟后,也具有1.35V或以上,更好为1.40V或以上的高闭路电压。
如上所述,以往的氧化银电池是主要着眼于轻负荷特性和长时间的连续使用特性或储藏特性开发的,完全没有在50mA/cm2的高电流密度条件下使用的意图,或在现实中甚至不能放电,或即便能够放电,也只能得到非常低的电压。本发明者们为了使小型且高容量的氧化银电池能够作为如上所述的医疗器械的电源使用而反复进行潜心研究,其结果成功地开发了具有上述特性的氧化银电池,完成了本发明。如果使用这样的氧化银电池,即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例如1分钟以内)承受重负荷并要求高电压的用途上,也能够充分对应。
另外,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在20℃、电流密度50mA/cm2的条件下进行放电时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为较好为1.25V或以上,更好为1.30V或以上。这样的氧化银电池,例如在本来在非常短的时间(例如1分钟以内)承受重负荷并要求高电压的用途上,即便发生超过当初预定的时间并要求高电压下放电的情况下,也能够宽裕地对应。另外,这样的氧化银电池除了在如上所述的1分钟或1分钟以内的极短时间内要求高电压放电的用途以外,例如即使在10分钟左右的短时间内要求高电压放电的用途上也能够适用。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使用氧化银、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使用锌或锌合金,所以在温度20℃、电流密度为50mA/cm2的条件下进行放电时1分钟后的闭路电压及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的上限为1.50V。
通过采用以下的构成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
<正极>
作为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涉及的正极,适用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即氧化银(Ag2O、AgO等)与由碳黑、石墨(graphite)、粗石墨(黑铅)等的碳质材料构成的导电助剂的混合粉末加压成形为圆板状等的形状而制作成的正极混合剂。
在本发明涉及的正极中使用的氧化银最好为颗粒状。通常,氧化银以直径为0.1~5μm的微粉末状供给,但如果将该氧化银进行造粒做成颗粒状使用,则与在微粉末的状态下使用的场合相比,由于在正极内的导电助剂的配置能够均衡化而使阻力变低,能够提高正极的反应性,所以能够提高氧化银电池的重负荷特性。
在以微粉末的状态使用氧化银的场合,为了减少阻力需要添加多量的导电助剂,但由于作为导电助剂使用的碳质材料的体积密度小,所以如果大量添加就很难提高活性物质氧化银的充填量。与此相反,如果使用颗粒状的氧化银,则秤量性提高,离散减少,且在加压成形了的场合充填性提高且成形性提高,所以阻力减少。同时,在制造了多个正极(以至氧化银电池)的场合,各个特性都稳定化。进而,作为导电助剂添加的碳质材料的使用量也能够减少到例如约一半,能够使氧化银的充填量增加。
进而,例如,由于Ag2O会与碳质材料进行如下式的反应而被还原,因此放电性能降低。
但是,由于通过将氧化银做成颗粒可抑制上述反应并能够如上所述减少碳质材料的添加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氧化银的还原反应,放电特性(特别是低温重负荷特性)变得更加良好。
在本发明涉及的正极上,在使用颗粒状氧化银的场合,该粒径优选50μm或以上,更优选75μm或以上,优选500μm或以下,更优选300μm或以下。另外,其体积密度优选1.5g/cm3或以上,更优选1.8g/cm3或以上,优选3.5g/cm3或以下,更优选2.6g/cm3或以下。如果是这种形态的氧化银,则与粉末状的比较,流动性好,如上所述,秤量性和成形性提高,阻力低下,反应性提高,所以电池的重负荷特性更优越。另外,制造的正极(以至氧化银电池)的各个特性都稳定化。另外,这里所述的颗粒状氧化银的粒径是用Honeywell社制的MICROTRAC粒度分布计“9320-X100”,通过激光的散射测定粒子个数n及各粒子的直径d,计算出的数均粒径。另外,这里所述的颗粒状氧化银的体积密度是根据JIS R 1628规定的体积密度测定方法,将规定量的颗粒状氧化银放入容器中,用体积密度测定装置求得的值。
在正极中如果导电助剂的含量增大,正极的导电率就会提高,由此重负荷下的放电特性变得良好,但如果导电助剂含量过多,与导电率的提高相反,由于活性物质氧化银的含量减少,所以会发生电池的放电容量低下。因此,作为正极的组成,相对于氧化银100质量份,优选导电助剂为1质量份或以上,更优选2质量份或以上,最好为10质量份或以下。在这里,在正极中,在使用颗粒状氧化银的场合,优选导电助剂为0.5质量份或以上,2质量份或以下。
另外,加压成形后的大小只要是符合氧化银电池的大小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优选直径为6~10mm、厚度为0.3~2mm。
<负极>
本发明涉及的负极是以粒子状的锌或粒子状的锌合金为活性物质(以下也有将由活性物质锌或锌合金构成的粒子总称为“锌系粒子”的场合)。作为锌合金的合金成分可以例举例如汞(例如含量为1~5质量%)、铟(例如含量为50~500质量ppm)、铋(例如含量为50~500质量ppm)、铝(例如含量为1~100质量ppm)等(残留部分是锌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负极可以含有这些锌粒子或锌合金粒子中的任一种,也可以含有2种或以上。
但是,构成锌系粒子的锌或锌合金最好不含汞或不含铅。如果是使用这样的锌系粒子的电池,例如在人体内,即便电池内部的锌等泄漏出来的场合,也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对人体的恶劣影响,且能够抑制电池的废弃造成的环境污染。
可是,锌系粒子在电池内由于与电解液接触而被腐蚀,产生气体,特别是在其粒径小的场合,该腐蚀反应显著。从抑制由这样的反应造成的气体产生的观点出发,锌系粒子最好是由含有上述含量的铋或铟的锌合金构成。这是因为在含有铋或铟的合金的情况下,锌的耐腐蚀性提高,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腐蚀反应,能够抑制气体的产生。
锌系粒子最好是其粒径小。粒径越小其表面积相对越大,反应性越高,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的重负荷特性。具体地说,电池具有的所有的锌系粒子优选具有能够通过200目筛孔的粒径,更优选具有能通过330目筛孔的粒径。另外,如果负极具有的锌系粒子的大小过小,则操作性低下,所以例如负极具有的锌系粒子的最小尺寸最好为1μm左右。
另外,负极最好是非凝胶状。这里所说的“非凝胶状”是指实质上不含有以往公知的凝胶状电极涉及的凝胶化剂(高分子等)(另外,在本发明中,只要锌系粒子附近存在的电解液不增粘就无妨,所以“实质上不含有凝胶化剂”是指在不影响电解液粘度的程度上也可以含有)。在以锌系粒子为负极的电池中,一般是由在由电解液和凝胶化剂构成的凝胶中包含锌系粒子的凝胶状电极构成负极。但是,在凝胶状电极的场合,锌系粒子的附近存在的电解液会由于凝胶化剂的作用增粘,抑制电解液的移动,以至抑制电解液中的离子的移动。因此,在负极的反应速度被抑制,阻碍电池的重负荷特性提高。因此,通过将负极做成非凝胶状,使锌系粒子附近存在的电解液的粘度不增大,高度保证电解液中的离子的移动速度,由此能够提高在负极的反应速度,实现重负荷特性的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电池,例如作为如上述的胶囊型的内视镜照相机的小型医疗器械的电源的用途等中,有要求小型的场合。在这种场合,由于电池内容积非常小,所以在负极为凝胶状的场合,会由于凝胶化剂的添加而使活性物质锌系粒子的充填量受到限制。但是,在将负极做成非凝胶状的场合,由于不需要凝胶化剂,能够使锌系粒子在负极中所占比例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电池容量。
<隔膜>
作为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涉及的隔膜,其电阻优选例如5mΩ·(2.54cm)2或以上、30mΩ·(2.54cm)2或以下,更优选20mΩ·(2.54cm)2或以下。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电阻的隔膜,能够提高电池的重负荷特性。作为具体的隔膜,优选含有赛璐玢膜的隔膜。由于赛璐玢膜在满足上述的合适值的程度上电阻小,所以能够可望提高电池的重负荷特性。
隔膜可以仅由赛璐玢膜构成。但是,在使用仅由赛璐玢膜构成的隔膜的场合,在电池储藏时,由于通过氧化银与赛璐玢的接触,在赛璐玢上发生Ag离子还原,因此容易发生容量低下。另外,由于通过上述反应赛璐玢的还原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持续消耗,Ag离子移动到负极,因此与负极的锌反应,发生自我放电,最终发生短路。为了抑制这样的反应,在组装电池后,在使用之前最好进行低温保存等。
另外,如果仅由赛璐玢膜构成隔膜,则除了上述的Ag离子的还原造成的容量低下问题以外,还易发生隔膜的强度小引起的电池组装时的破损等问题。因此,还推荐通过特定的聚合物构成的接枝膜和赛璐玢膜叠层而成的叠层体来构成隔膜。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推出了接枝膜/赛璐玢膜/接枝膜的3层结构的隔膜,但与这种结构的隔膜相比,只要是由接枝膜/赛璐玢膜的2层结构的叠层体构成的隔膜,就能够降低其电阻,所以能够进一步使电池的重负荷特性提高。
构成接枝膜的接枝聚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接枝聚合在作为主干聚合物的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等)上的形态,只要具有这样的形态即可,并不一定是通过使(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接枝聚合在聚烯烃上的方法制造的。
另外,构成上述接枝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是下述通式表示的。另外,在下述通式中,R1是H或CH3,R2是H或NH4、Na、K、Rb、Cs等的亲水性取代基。
【化1】
Figure A20061005733400091
上述的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由于构成这些膜的聚合物自身具有吸收电解液并穿透离子的功能,所以由这些膜构成的隔膜实质上不含有孔(另外,这里说的“实质上”是指在膜的制造工序等中,除了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孔以外,不含有积极形成的孔)。当然,仅由上述的赛璐玢膜构成的隔膜也实质上不含有孔。
在由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的叠层体构成的隔膜中,赛璐玢膜承担使穿透过接枝膜的Ag离子还原的作用,由于接枝膜的离子选择穿透性优越,且强度大,所以承担着抑制赛璐玢膜的不需要的氧化,或防止电池组装时的隔膜的破损的作用。
另外,接枝膜的电阻优选25mΩ·(2.54cm)2或以下,更优选15Ω·(2·54cm)2或以下。如果接枝膜的电阻过大,则氧化银电池的重负荷特性提高效果变小。另外,如上所述,使用了仅由赛璐玢膜构成隔膜的电池在储藏时容易发生容量低下,但通过由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的叠层体构成隔膜,能够一定程度抑制电池储藏时的容量低下。为了确保这样的效果,接枝膜的电阻优选为例如5mΩ·(2.54cm)2或以上,更优选为10mΩ·(2.54cm)2或以上。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隔膜及接枝膜的电阻是根据下述的交流式电压降下法(1kHz)求得的值。氛围气温度为20~25℃,将膜浸泡在25±1℃的40%KOH(比重:1.400±0.005)水溶液中,5~15个小时后取出,测定电阻。
构成上述接枝膜的接枝聚合物的按下述公式(1)定义的接枝率最好为160%或以上。由于在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和接枝膜的电阻之间有相关关系,所以能够通过使用接枝率为上述的值的接枝聚合物将接枝膜的电阻控制为上述适合值。
接枝率(%)=100×(A-B)/B        (1)
[在上述公式(1)中,A:接枝聚合物的质量(g),B:接枝聚合物中的主干聚合物的质量(g)]。另外,上述公式(1)的“B(接枝聚合物中的主干聚合物的质量)”是例如,在通过使(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接枝聚合在主干聚合物即聚烯烃上的方法形成接枝聚合物的场合,只要预先测定用于该接枝聚合的主干聚合物的质量即可。另外,在上述接枝聚合物上,有时接枝率会超过100%,这是因为有时用于接枝聚合的单体[(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之间发生聚合,接枝分子成为长链。由上述公式(1)定义的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的上限值最好为400%。
在仅由赛璐玢膜构成隔膜的场合,其厚度例如为15μm或以上,优选40μm或以下,更优选30μm或以下。另外,在由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的叠层体构成隔膜的场合,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的合计厚度优选例如为30μm或以上,更优选40μm或以上,70μm或以下,更优选60μm或以下。如果隔膜过薄,则强度变小,在生产时会产生问题。另一方面,如果隔膜过厚,则隔膜在电池内部所占容积增大,正极和负极中能够含有的活性物质的量降低。
另外,在由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的叠层体构成隔膜的场合,接枝膜的厚度例如优选15μm或以上,更优选25μm或以上,30μm或以下。通过使用该厚度的接枝膜,能够提高氧化银电池的重负荷特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储藏特性。
作为用于构成隔膜的接枝膜和赛璐玢膜的叠层体,可以例举例如来自株式会社ユアサメンブレンツステム的“YG9132”和“YG9122”、“YG2152”名称的市售品。
<电解液>
在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中是将碱性的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使用。作为碱,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等很适用。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或以上。在上述氢氧化物中特别优选氢氧化钾。电解液的浓度例如在氢氧化钾的水溶液的场合,氢氧化钾优选为28质量%或以上,更优选30质量%或以上,进而更优选32质量%或以上,优选36质量%或以下,更优选35质量%或以下。水溶液的浓度比上述浓度范围稀的场合,虽然离子传导性高,初期的闭路电压提高,但由于伴随放电过程的氢氧化物离子变少,所以会快速发生电压的降低,能放电的时间变少。另外,在水溶液浓度比上述浓度范围浓的场合,虽然由于能放电的时间长,水溶液的粘度高因而不易漏液,但初期的闭路电压会变低。为此,通过将水溶液的浓度调整为上述值,能够制成导电性优越的电解液。
在电解液中,除了上述各成分以外,也可以在无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添加公知的各种添加剂。例如,以防止氧化银电池的负极上使用的锌系粒子的腐蚀(氧化)而提高电池的储藏性为目的,最好添加氧化锌。但是,如果添加氧化锌,则电解液的导电性降低,因此电池的重负荷特性提高效果会变小。为此,氧化锌的添加量优选0.1质量%或以上,10质量%或以下,更优选5质量%或以下。
<氧化银电池的构造及其他的构成元件>
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的构造及其他的构成要素。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例氧化银电池的局部截面图,该图1显示出硬币形状的电池。在图1中,1是正极,2是隔膜,3是负极,4是正极罐,5是负极端子板,6是环状密封圈。另外,图1的氧化银电池中注入有电解液(图未示)。另外,在电池行业中,将直径比高度大的扁平形电池称为硬币形电池,或称为纽扣形电池,该硬币形电池和纽扣形电池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图1所示的硬币形电池也并不排除称为纽扣电池的电池,像那样的被称为纽扣电池的电池也包含在上述的硬币形电池的范围内。
在图1的氧化银电池中,内填有负极3的负极端子板5通过截面L字状的环状密封圈6嵌合在内填有正极1和隔膜2的正极罐4的开口部,正极罐4的开口端部被紧固在内侧,由此通过环状密封圈6与负极端子板5接触,正极罐4的开口部被封口,电池内部成为密闭构造。即:在图1的氧化银电池中,在由正极罐4、负极端子板5及环状密封圈6形成的空间(密闭空间)内装填有包括正极1、负极3和隔膜2的发电元件。另外,如上所述正极1是具有活性物质氧化银(最好是颗粒状氧化银)和导电助剂的正极混合剂的成形体。另外,负极3最好是锌系粒子以粒子状存在。
在正极罐4中,虽然能够使用例如在铁上形成有镍镀的合金等,但考虑到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的主要用途是在医疗器械上使用,最好使用铬含量为23质量%或以上的铁基合金(例如,铬含量为23质量%或以上的不锈钢,更具体地说是SUS 329J1等)。如果是这样的铬含量的铁基合金,则能够提高电池的封口强度,能够防止内部的碱性电解液的漏液,同时能够提高耐腐蚀性,所以即便在人体内体液沾付到电池的场合也能够抑制对人体的恶劣影响。另外,铬含量为上述下限值或以上的铁基合金在制造电池时,能够进行使用有磁铁的正极罐的运输,从制造这样的电池方面考虑也可推举。另外,正极罐上使用的铁基合金的铬含量的上限最好为30质量%。
作为负极端子板5,最好是例如与负极3接触的面是由铜或黄铜等的铜合金构成,其本体部分由不锈钢构成,外侧面即与负极3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由镍构成。在该负极端子板5上,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与负极3接触的面是为了抑制与锌形成局部电池,但并不一定要由不锈钢构成本体部分或由镍构成外侧面,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构成。只要与负极3接触的面不与锌形成局部电池,也可以不使用铜或铜合金。另外,作为环状密封圈6推举例如以尼龙66等为材料。
另外,显示本发明的氧化银电池的其他例的局部截面图示于图2。图2的电池是在隔膜2的负极3一侧设有电解液保持层7。该电解液保持层7是保持电解液、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用的元件,例如可以使用在以往公知的电池的隔膜上所用的维尼纶人造纤维混抄纸等。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但是,下述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前、后所述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的变更实施全部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内。
实施例1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将Ag2O单独加压成形后,将该成形体粉碎筛分,准备制成平均粒径150μm、体积密度2.0g/cm3的颗粒状的Ag2O。正极的制作是,在该颗粒化Ag2O中,作为导电助剂,相对Ag2O 100质量份添加并混合2质量份鳞片状石墨制成正极混合剂,将该正极混合剂按充填密度6g/cm3加压成形为直径7mm、高度0.5mm的圆板状,由此制成,使正极浸透碱性电解液的一部分。
在负极中,全部通过200目筛孔且能够通过330目筛孔的粒子的比例相对于全部锌合金粒子量使用95质量%的锌合金粒子0.03g。该锌合金粒子是由含有5质量ppm铝、400质量ppm铋、500质量ppm铟的锌合金构成。
作为碱性电解液,使用溶解了4质量%氧化锌的33质量%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另外,正极罐是使用SUS 319 J1(铬含量为23质量%)制作的。进而负极端子板是使用铜-不锈钢-镍包层板制作的。另外,在隔膜中使用厚度20μm的赛璐玢膜。该隔膜的电阻是10mΩ·(2.54cm)2。隔膜及电解液保持层是冲压成直径7.5mm的圆形而使用。
用上述的正极、负极、碱性电解液、正极罐、负极端子板、隔膜及电解液保持层,进而用尼龙66制的环状密封圈,按图2所示的构造制作成外径7.9mm、厚度1mm的硬币形的氧化银电池。
实施例2
除了如表1所示变更作为碱性电解液使用的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浓度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氧化银电池。
实施例3
除了如表1所示变更作为碱性电解液使用的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浓度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氧化银电池。
实施例4
除了如表1所示变更负极上使用的锌合金粒子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氧化银电池。
实施例5
除了作为隔膜变更为厚度15μm的赛璐玢膜和厚度15μm的接枝膜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氧化银电池。该隔膜的电阻为45mΩ·(2.54cm)2
比较例1
除了如表1所示变更了负极上使用的锌合金粒子,且作为隔膜变更为厚度15μm的赛璐玢膜和厚度30μm的接枝膜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氧化银电池。该隔膜的电阻为90mΩ·(2.54cm)2
【表1】
  隔膜的构成[电阻(mΩ·(2.54cm)2)] 负极的锌合金粒子的形态   电解液的氢氧化钾浓度(质量%)
实施例1 赛璐玢[10]   全部通过200目筛孔且能够通过330目筛孔的粒子为95质量%   33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   与实施例1相同   30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   与实施例1相同   36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   全部通过200目筛孔,没能全部通过330目筛孔   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赛璐玢+接枝膜[45]   与实施例1相同   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1 赛璐玢+接枝膜[90]   全部通过60目筛孔,没能全部通过120目筛孔   与实施例1相同
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电池,进行了如下的重负荷特性评价。以20℃,电流密度为50mA/cm2进行放电,测定了闭路电压相对于放电时间的变化。结果示于图3,并在表2中示出规定的放电时间(从放电开始的时间)的闭路电压的值。
【表2】
  闭路电压(V)
  1分钟后   5分钟后   10分钟后
  实施例1   1.42   1.38   1.35
  实施例2   1.45   1.37   1.30
  实施例3   1.40   1.35   1.29
  实施例4   1.37   1.30   1.0或以下
  实施例5   1.39   1.32   1.0或以下
  比较例1   1.21   1.07   1.0或以下
由表2及图3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氧化银电池放电开始后1分钟的闭路电压高,是能够提供重负荷特性优越的电池。在这里,实施例1的电池与使用了负极的锌系粒子的粒径大的实施例4的氧化银电池相比,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高,且重负荷下的放电持续时间长,能够提供重负荷放电特性更优越的氧化银电池。进而,实施例1的氧化银电池与使用了阻力高的隔膜的实施例5的氧化银电池相比,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高,且重负荷下的放电持续时间长,能够提供重负荷放电特性更优越的氧化银电池。

Claims (2)

1.一种氧化银电池,其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作为活性物质含有氧化银,所述负极作为活性物质含有粒子状的锌或粒子状的锌合金,其特征在于:在温度20℃、电流密度为50mA/cm2的条件下进行放电时1分钟后的闭路电压至少为1.35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银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温度20℃、电流密度为50mA/cm2的条件下进行放电时10分钟后的闭路电压至少为1.25V。
CNA2006100573348A 2005-03-10 2006-03-08 氧化银电池 Pending CN18322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6614A JP5213002B2 (ja) 2005-03-10 2005-03-10 酸化銀電池
JP2005066614 2005-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2235A true CN1832235A (zh) 2006-09-13

Family

ID=3699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73348A Pending CN1832235A (zh) 2005-03-10 2006-03-08 氧化银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13002B2 (zh)
CN (1) CN1832235A (zh)
CH (1) CH699064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1455A (zh) * 2022-03-03 2022-06-28 先导薄膜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生产电池用氧化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6140B2 (ja) * 2007-03-19 2013-01-09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扁平形酸化銀電池
CN110365138B (zh) 2019-06-18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壳体、电动车的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061A (en) * 1980-06-16 1982-01-14 Hitachi Maxell Ltd Silver battery
JPS58117651A (ja) * 1982-01-05 1983-07-13 Hitachi Maxell Ltd 酸化銀電池の製造法
JPS58163168A (ja) * 1982-03-19 1983-09-27 Hitachi Maxell Ltd 酸化銀電池
JPS58163151A (ja) * 1982-03-19 1983-09-27 Hitachi Maxell Ltd 酸化銀電池
JPS62115661A (ja) * 1985-11-14 1987-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電池
JP3341693B2 (ja) * 1998-12-25 2002-11-0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酸化銀電池の電極用活物質粉体と電極材料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1455A (zh) * 2022-03-03 2022-06-28 先导薄膜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生产电池用氧化银的方法
CN114671455B (zh) * 2022-03-03 2023-10-17 先导薄膜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生产电池用氧化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13002B2 (ja) 2013-06-19
JP2006252899A (ja) 2006-09-21
CH699064B1 (de) 201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812C (zh) 具有聚合物电解质的碱性电池
DE102008031437A1 (de) Mobiler Energieträger und Energiespeicher
CN1171336C (zh) 具有改良阳极的碱性电池
CN1681149A (zh) 碱性电池
WO1997017737A1 (en) Rechargeable alkaline cells containing zinc anodes without added mercury
CN107851809B (zh) 碱性干电池
FR2472844A1 (fr) Procede pour former une anode gelifiee in situ et pile electrochimique contenant une telle anode
CH653808A5 (fr) Pile non aqueuse comprenant une cathode liquide, une anode active, un collecteur de cathode et un separateur dispose entre l&#39;anode et le collecteur.
Chu et al. Facilitated magnesium atom adsorption and surface diffusion kinetics via artificial bismuth-based interphases
CN1272870C (zh) 电化学构件用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1040903A (ja) アルカリ一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32235A (zh) 氧化银电池
CN1992398A (zh) 集电体、包括该集电体的锂二次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960031A (zh) 碱性电池
JP2007294424A (ja) 亜鉛アルカリ電池
CN109075314B (zh) 碱性干电池
CN1260835C (zh) 碱性干电池
CN1259741C (zh) 包覆二氧化铅的碳材料、制造方法及含该碳材料的锌镍电池
CN1199304C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使用它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CH633910A5 (fr) Pile a oxyde d&#39;argent.
JP6734155B2 (ja) アルカリ電池
CN1794489A (zh) 硬币形氧化银电池
CN101501902A (zh) 具有羟基氧化镍阴极和锌阳极的碱性电池
CN107689470A (zh) 非水性镁空气蓄电池
CA1186373A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compacted cathode containing polyolefin powder addi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