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1676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1676A
CN1831676A CN200610058903.0A CN200610058903A CN1831676A CN 1831676 A CN1831676 A CN 1831676A CN 200610058903 A CN200610058903 A CN 200610058903A CN 1831676 A CN1831676 A CN 1831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ixing
forming apparatus
checking mode
gloss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589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1031C (zh
Inventor
花田隆子
渡边直人
木村邦恭
西原宽人
横山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10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103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06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re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期望质量的图像,其装备有: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色粉图像;多对定影辊,被提供以便定影色粉图像;光泽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在其上定影了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状态;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该多对定影辊的定影条件,并且具有用于通过该多对定影辊中的一对定影辊定影色粉图像的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以及用于通过该多对定影辊定影色粉图像的第二图像检查模式,并且控制器基于光泽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在其上通过第一图像检查模式定影了所形成的图像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状态的结果,选择是否应当执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打印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诸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印刷机、复印机和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开始变得需要图像质量较高的图像输出。作为高图像质量的指标,存在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特别是在诸如照片或插图的图像的情况下,存在喜欢具有高光泽度的图像的趋势。
决定图像光泽度的是用于将未定影的色粉影像定影到诸如纸张或OHP胶片(film)的片材上的定影设备中的定影时间或定影温度,即在定影期间施加到片材的热量。通过在定影期间施加到片材的热量,改变色粉的熔凝状态或者色粉进入片材的渗透度,由此改变图像的光泽。通常,所施加的热量越大,则图像的光泽越高。
从而,为了实现用户期望的光泽度,已经设计了一种装备有多个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67459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21821中,描述了通过使用多个定影设备来实现图像形成。进行设计,使得在该多个定影设备中,根据诸如由用户选择的纸张类型、以及复印图像是单色的还是多色的之类的条件,自动地切换要被使用的定影设备的数目。
具体地说,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221821中,公开了两种构造,即(i)用户设置光泽度的情况,以及(ii)通过片材的材料自动地确定光泽度。在情况(i)下,即使所设光泽模式是高光泽,但当片材本身的光泽度低时,在使用该片材时,输出图像仅仅具有高光泽。因此,它不同于实际上期望的输出图像的光泽度。在情况(ii)下,光泽度主要由片材的材料或基重(basis weight,单位面积重量)确定,因此它也不同于用户实际上期望的输出图像的光泽度。
如果在多个副本中原样地(intactly)打印如上所述与用户期望的光泽度不同的光泽度的输出图像,则将产生大量满意度低的产品。也就是,在传统的构造中,输出浪费的打印品,并且需要可用性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可用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形成满意度高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第一图像加热装置,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以及第二图像加热装置,加热由第一图像加热装置加热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其中该图像形成设备可在第一检查模式和第二检查模式中工作,其中第一检查模式用于检查通过仅仅使用第一图像加热装置而加热的图像,并且第二检查模式用于检查通过使用第一图像加热装置和第二图像加热装置而加热的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多个图像加热装置,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其中该图像形成设备可在多个图像检查模式中工作,其中该多个图像检查模式对应于在用于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上相互不同的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阅读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包括图3A和3B,示出图像形成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作为示例详细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面。然而,除非特别描述,否则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部分的功能、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不意欲将本发明的范围局限于此。另外,除非重新描述,否则在下面描述中描述的构件的功能、材料、形状等与最初描述的类似。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构造)
图1是可以适当地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横截面图。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作为示例描述具有单个显影装置的单色型图像形成设备,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是具有多个显影装置的彩色型图像形成设备。
图像形成设备A装备有图像输入部分R、图像形成部分P、自动原件供给设备(以下被称作供给器)F、以及分类器13,其中图像输入部分R用于从原件读取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分P用于在片状记录材料如纸张或OHP片上形成原件的图像,并且输出记录材料,自动原件供给设备F安装在图像输入部分R的上部,并且分类器13用于将从图像形成部分P排出的记录材料分类到多个收集器(bin)中,并且排出记录材料。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A是数字复印机,并且由图像输入部分R的CCD将原件转变成像素,并且将其作为图像数据读入到该设备中。这样读取的图像数据经过必要的图像处理,然后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中。将图像数据转发到图像形成部分P,并且再现图像,由此在记录材料上复印原件的图像。
图像输入部分R装备有光源21,其用于照射和扫描堆叠在原件板上的原件,其中原件板位于该输入部分的上表面上。光源21从光系统电机(未示出)获得驱动力,并且如图1所示在从左向右的方向上被往复驱动。从光源21发射的光由所堆叠的原件反射,并且获得光图像。通过反射镜22、23、24以及透镜25的中介将光图像传送到CCD 26。另外,反射镜22、23和24与光源21相集成地被驱动。
CCD 26由用于将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组成,并且通过该元件的工作,将向其传送的光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且进一步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图像数据)。
被读原件的图像数据通过用户期望的处理经过各种校正处理和图像处理,并且被累积在图像存储器(未示出)中。
图像形成部分P读出在图像存储器中累积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读出的图像数据从数字信号重新转换成模拟信号。由曝光控制部分(未示出)将模拟信号进一步放大到适当的输出值,并且由光照射部分27将其转换成光信号。
通过扫描器28、透镜29和反射镜30传播转换后的光信号,并且将其施加到感光鼓31上,并且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色粉(显影剂)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然后,转印色粉图像,并且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输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色粉图像。此外,由一对定影辊32a将色粉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多个定影装置,除了一对定影辊32a之外还提供了一对定影辊32b。
这里,定影挡板(fixing flapper)50由作业(图像数据/材料/条件设置)驱动,从而选择性地将记录材料输送到经过定影辊对32b的输送路径51a或者不经过定影辊对32b的输送路径51b。
被输送到输送路径51a的记录材料处于它已经经过定影辊对32a并且其上的色粉图像已被定影的状态,因此,通过经过定影辊对32b,记录材料可以可靠地实现稳定的定影特性和期望的光泽度,而与记录材料的材料和厚度、以及图像数据无关。经过了定影辊对32a和32b的记录材料S被输送到分类器13。
分类器13是安装在图像形成部分P的左侧的设备,并且执行对从图像形成部分P输出的记录材料S进行分类并且将其排出到排出托盘33的处理。排出托盘33由主体控制部分(未示出)控制,并且将所输出的记录材料S排出到由主体控制部分指定的任何排出托盘。
供给托盘(feeding tray)34和35安设在主体的下部,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将记录材料S容纳在其中。由主体控制部分从其输送容纳在供给托盘34和35中的记录材料S,并且执行图像输出。
供给台(feeding deck)36是安装在图像形成部分P的右侧的设备,并且可以将记录材料S大量地容纳在其中。供给台36如同供给托盘34和35一样通过主体控制部分输送容纳在其中的记录材料S,并且执行图像输出。
手动供给托盘37安装在图像形成部分P的右侧,并且使得操作员能够相对容易地供给一些任意类型的记录材料。另外,当使用特殊记录材料如OHP片、厚纸张和明信片尺寸纸张时,使用手动供给托盘37。
供给辊38、39、40、41和42是用于输送记录材料的输送辊,并且这些辊中的每一个执行在为了复印输出处理而执行片材供给时实际上输送记录材料S的作用。每个供给辊通过诸如齿轮的传动装置连接到作为独立驱动源的步进电机。
由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的感光鼓31以及定影辊对32a和32b的旋转速度被称作处理速度,并且基于色粉的形状和定影特性、以及激光的发光特性而设置。
定影辊对32a和32b分别由定影加热器213和214加热。另外,定影辊对32a和32b的表面温度分别由热敏电阻器202和204检测,由此分别控制定影辊对32a和32b的表面温度,以便采取预定值。
(控制部分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的示例的方框图。在图2中,控制装置(控制器)200包括CPU 200a、ROM 200b、RAM 200c等,并且基于存储在ROM 200b中的程序而控制复印序列。它还控制多个定影装置的定影条件。
在作为设置装置(指定装置)的操作部分219中,布置了包括复印模式设置键、副本数设置键、复印操作开始键、复印操作停止键、用于使操作模式返回到标准状态的复位键等的键输入部分、以及用于显示操作模式的设置状态等的显示部分如LED和液晶。
作为第一检测装置的热敏电阻器202检测与作为第一图像加热装置(第一定影装置)的定影辊对32a的表面温度相对应的信号值。由A/D转换器201对所检测的信号值进行A/D转换,并且将该值输入到控制器200。控制器200基于由热敏电阻器202检测的信号值而控制向定影加热器213的电功率供应,使得定影辊对32a的表面温度可以采取预定值。
同样地,作为第二检测装置的热敏电阻器204检测与作为第二图像加热装置(第二定影装置)的定影辊对32b的表面温度相对应的信号值。由A/D转换器203对所检测的信号值进行A/D转换,并且将该值输入到控制器200。控制器200基于由热敏电阻器204检测的信号值而控制向定影加热器214的电功率供应,使得定影辊对32b的表面温度可以采取预定值。
此时,将定影辊对32a的表面温度(以下被称作设定温度)的预定值设置为加热和加压记录材料上的色粉从而对色粉图像进行定影所需的温度。另一方面,定影辊对32用来改善色粉图像的光泽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它们设置为比执行当前定影的定影辊对32a的设定温度更低的设定温度。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定影辊对32a的设定温度为200度,并且定影辊对32b的设定温度为185度。当然,定影辊对32a和32b的设定温度不局限于这样的示例,而是可以通过考虑各种条件而设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定影辊对32a和定影辊对32b的压力设置为基本上相同的压力,但是可以通过考虑各种条件而将其设置为不同的压力。
高电压控制部分205执行高电压单元206的控制,以便将预定的电位施加到诸如主充电器和转印充电器的充电构件、以及显影设备等。
电机控制部分207控制诸如各种步进电机的电机208的驱动。
直流负载控制部分209控制定影挡板50的螺线管、感光鼓31、定影辊对32a和32b以及风扇等的驱动。
传感器210是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卡纸(paper dogging)等的传感器,并且将所检测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200。
交流驱动器211控制向交流负载122如光源21、以及定影加热器213和214的交流电功率供应。另外,它检测光源21、定影加热器213和214等的异常,并且使得具有关断功能的主开关216进入关断状态。
直流电源215将直流电功率供应给控制器200等。另外,通过门开关217和主开关216将从电源插头218输入的交流电功率输入到直流电源215。
供给台220是用于增加所堆叠的记录材料的数目的设备,编辑器221输入诸如修整和掩蔽处理的位置信息,供给器222自动地设置多个原件,并且分类器223对所排出的记录材料进行分类,并且它们对于图像形成设备而言不是必需的,而是可选地连接的。
现在将描述上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图3A和3B是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具有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色粉图像由多个定影装置之一定影,并且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色粉图像由多个定影装置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定影。具体地说,它具有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低光泽模式)和第二图像形成模式(高光泽模式),其中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仅仅由定影辊对32a执行定影处理(图像加热处理),并且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由定影辊对32a和定影辊对32b执行定影处理(图像加热处理)。
另外,本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相对应的第一图像检查模式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具体地说,它具有用于检查经过仅仅定影辊对32a的定影处理的图像的图像检查模式、以及用于检查经过定影辊对32a和定影辊对32b的定影处理的图像的图像检查模式。这些图像检查模式用于让用户检查图像的光泽度。
当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开关被导通(S301)时,控制器200开始通过交流驱动器211将电功率供应给定影辊对32a中的定影加热器213和定影辊对32b中的定影加热器214(S302)。
此时,CPU 200a分别通过A/D转换器201和203对由附连到定影加热器213和214的热敏电阻器202和204检测的信号值进行A/D转换,并且基于这些值而执行诸如相位控制的控制,并且控制定影加热器213和214的温度,以便变成其各自的设定温度。此后,切换(switch)定影挡板50,使得可以选择用于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输送记录材料的输送路径51b(S303),并且等待来自操作部分219的复印操作设置键的输入。这里,输送路径51b是不经过定影辊对32b的路径,其中定影辊对32b仅仅在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中使用。
接下来,执行图像检查模式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设计,使得在开始普通图像形成作业时,可以选择是否应当插入第一图像检查模式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当既不使用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也不使用第二图像检查模式时,从操作部分219执行设置,并且禁止图像检查模式的操作(S304)。缺省设置被设计成使得图像检查模式工作。另外,如果在图像形成操作之前,则可以在任何时刻执行图像检查模式的设置(S307)。
接下来,判断是否开启了图像检查模式(S305)。如果开启了图像检查模式,则执行复印作业或打印作业的设置。这里所设置的是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记录材料)的尺寸、副本数(形成图像的片材的数目)、是否存在后处理等(S306)。当完全输入了对于作业所需的信息时,输出图像形成命令(按复印开始键),并且开始图像形成(S307)。
接收到图像形成命令的图像形成部分P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加热器213和214充分地升高了温度并且图像形成是可能的(S308)状态下,输出在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S309)。这是通过第一图像检查模式输出的记录材料。这里,控制器一旦停止图像输出,就开始等待用户的图像检查。
具体地说,在其上形成未定影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由定影辊对32a定影,经过定影挡板50,并且不经过输送路径51b中的定影辊对32b,但是由输送辊40从该机器排出。
用户检查该图像,并且当通过用户自己的视觉感受、或者基于用户通过测量设备测量输出图像的结果,判断出图像的光泽度合适时,用户按操作部分219中的复印开始键,由此输出选择作业开始的指令(通过普通图像形成模式的操作)(S310)。
控制器200判断出在不使用定影辊对32b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用户期望的光泽度,并且在输送路径51b中执行由用户设置的副本数减去一份副本的图像形成处理(S312),从而完成图像形成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把在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输出的记录材料当作此后的普通图像形成作业的一部分,因此与准备特殊图像图案以便在图像检查模式中使用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少无用的输出。
进行设计,使得在步骤310,在操作部分219上,执行“用该测试图像开始作业?或者执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等的显示(报告)作为执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的确认。
另一方面,如果在S310,在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用户判断出输出图像的光泽度不足,并且还需要使用第二定影辊对32b,则用户从操作部分219输入并设置信息。然后,控制器200依照所设信息而切换作为切换装置的定影挡板50,从而将记录材料的输送路径切换到51a(S313)。
这样,控制器200使得能够选择在执行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之后是否应当执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
然后,在不是用于前述图像检查模式的记录材料(与先前使用的记录材料相同的类型)的另一记录材料上输出被再次输出的图像(S314)。这是通过第二图像检查模式输出的记录材料。
具体地说,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的未定影色粉图像由定影辊对32a定影。然后,记录材料S经过定影挡板50,并且再次由输送路径51a中的定影辊对32b加热,然后由输送辊40从该设备排出。
用户检查该图像,并且判断其光泽度是否合适(S315)。另外,在完成图像光泽度的检查的情况下,执行用于确认开始执行普通图像形成作业的报告。
这里,如果用户判断出图像的光泽度令人满意,则当从操作部分219中的复印开始键输出确定指令时,通过使用定影辊对32b在输送路径51a中执行由用户设置的副本数减去一份副本的图像形成处理。
此后,当完成了设定副本数的图像形成处理时,将输送路径切换到51b,从而完成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操作(步骤S320)。
如果此时改变了定影条件,则将定影条件复位到标准定影条件,然后完成设备主体的操作。
根据上述控制,通过第一图像检查模式输出的图像仅是一份副本,因此,在用于打印多个副本的作业的情况下,在打印全部数目的副本之前,可以转变到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从而可以减少无用的打印。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可以优选地被设计成如果在S315,判断出光泽度不足,则用户可以执行另外的设置,从而改变诸如定影温度、输送速度和定影压力的定影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用户改变这些定影条件,从而可以提供合适的光泽度(S316),并且在改变了定影条件之后,在片材上输出再次准备的图像(S317)。具体地说,在操作部分中准备用于提高或降低定影辊对32a和32b的设定温度的键,因此如果期望提高图像的光泽度,则用户按用于“提高设定温度”的键。另一方面,如果期望降低图像的光泽度(高于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光泽度),则用户按用于“降低设定温度”的键。显示在操作部分上的键的名称不一定需要是如上所述的设定温度的高低,而可以是光泽度的高低。
用户检查该图像,并且判断其光泽度是否合适(S318)。这里,如果用户判断出图像的光泽度令人满意,则当从操作部分219中的复印开始键输出确定指令时,在设定的定影条件下执行由用户设置的副本数减去一份副本的图像形成处理(S312),并且将在S316改变的定影条件复位到标准定影条件,然后完成设备主体的操作(S320)。
如果在S318判断出光泽度尚不合适,则控制器200判断出不能在所设纸张上获得用户期望的光泽度,并且在操作部分上显示要求用户改变纸张的消息,例如“不能在该纸张上获得任何更高的光泽度”(S319),从而完成图像形成操作。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S316到S318,并且如果在S315判断出不能获得期望光泽度,则可以在步骤S319原样地执行用于要求用户改变纸张的显示。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执行第一图像检查模式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在记录材料上定影色粉图像,并且输出记录材料,然后可以选择是执行还是停止基于直到那时的图像形成作业的设定条件的图像形成操作(普通图像形成)。
结果,与在不使用图像检查模式的情况下执行基于图像形成作业的设定条件的、多个副本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输出用户的满意度(在本实施例中,图像的光泽度)低的图像。也就是,如果在初始设定条件下没有获得期望图像状态,则停止任何进一步的图像形成操作,并且改变定影装置的定影条件,由此可以获得处于期望图像状态的记录材料,并且可以省去无用记录材料的输出,并且可以实现成本的缩减。
另外,假定这样的情况,其中在S310,用户查看通过第一图像检查模式输出的记录材料,并且期望改变纸张或改变定影条件而不转变到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从而,如果判断出显然地,通过在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使用的纸张,即使使用多个定影装置也不能获得期望光泽度,(S310),则返回到S306,其中可以执行诸如改变所用纸张的设置改变(例如,从普通纸张改变成光泽纸),从而可以从第一图像检查模式再次开始图像检查。
取决于用户,存在感觉光泽度设置麻烦的情况、或者光泽度和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已知并且测试打印(图像检查模式的自动执行)不必要的情况。还存在不喜欢每次执行图像形成时都输出试验打印图像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在S304,可以在操作部分中准备用于图像检查模式的关闭键,并且可以进行设计,使得用户按该键,由此关闭在操作上与普通图像形成相关联地自动执行的图像检查模式。于是,在设置图像形成作业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光泽度(S321),但是如果没有特别留意光泽度,如果未作任何设置,则光泽度缺省地为“低光泽”。也就是,自动地选择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由于在操作部分中准备了低光泽键和高光泽键,因此关于图像的光泽度,用户可以选择它们中的任一个。
当开始图像形成(S322)时,判断在S321设置的光泽度是否是高光泽(S323)。如果判断为高光泽,则控制器200切换定影挡板50,从而将输送路径切换到51a(S324)。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低光泽,则输送路径保持51b。在完成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准备(S326)之后,开始图像形成(S312)。在高光泽的情况下,在完成作业之后将输送路径切换到51b(S320),从而完成图像形成操作。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构造和图像形成操作上基本上相同于实施例1,因此以下将描述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并且适当地将省略类似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例1中,由定影挡板50切换输送路径,由此执行是使用一对定影辊还是使用两对定影辊的切换。然而,本实施例具有单个输送路径,并且具有一对可隔离的(separable)定影辊,其被布置成使输送路径介于其间,并且第二和后续的定影辊对可以采取正常状态,其中它们被相互隔离,从而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前述切换。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去除了定影挡板50和输送路径51b,并且仅在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中使用的定影辊对32b装备有隔离装置(未示出),其能够切换辊的钳夹(nipping)/松开(releasing),从而将它们可隔离地布置成使输送路径介于其间。控制器200控制隔离装置,以便在不使用时相互隔离定影辊对。因此,多个输送路径是不必要的,并且可以实现该设备的尺寸缩小。
另外,在实施例1中,立即开始向定影加热器213和214供应电功率(图3所示的S302),但是可以在操作部分中提供所耗电功率降低键,其用于不向在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开始不使用的定影辊对32b的定影加热器214供应电功率,或者用于将定影加热器204的设定温度设置为低于普通图像形成期间的级别,从而用户可以适当地选择它。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缩短该设备升高温度以便可以执行第一图像检查模式所需的时间,并且有可能在待机期间降低电功率消耗。
实施例3
实施例3在构造和图像形成操作上基本上相同于实施例1,因此以下将描述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并且适当地将省略类似的部分。
在实施例1中,基于用户通过其自己的视觉感受或者通过测量设备测量输出图像的结果,判断并输入在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输出之后是转变到第二检查模式还是开始普通图像形成模式的选择(图3中的步骤S310),但是如后面所述,这可以自动完成。
具体地说,在相对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位于定影辊对32b的下游的输送路径上,提供了检测传感器52,其用于检测在其上定影了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状态(图像的光泽度)。在设置图像形成作业的条件(图3所示的S306)的情况下,通过在操作部分中准备的光泽度输入键设置作为目标的光泽度。然后,在结束了第一图像检查模式中的输出之后,由检测传感器52检测作为表示所输出的记录材料S上的图像状态的指标之一的光泽度。
如果所检测的光泽度等于或大于用户所设值,则控制器200控制图像形成设备,以便在原样的定影条件下处置其余图像形成作业,并且当完成了全部数目的设定副本的输出时,终止图像形成步骤系列。
另一方面,如果所检测的光泽度小于所设值,则控制器200执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以便随后进入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也就是,控制器200被设计成,基于检测传感器检测在其上定影了通过第一图像检查模式形成的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状态的结果,选择是否应当执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查看或者通过测量设备测量通过第一和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中的每一个输出的片材,并且最终选择是否应当原样地开始作业,或者是否应当停止作业以便采取诸如改变纸张的步骤。
另外,由检测传感器52检测通过第二图像检查模式的执行而输出的图像的状态,并且如果图像的光泽度等于或大于用户所设值,则控制器200可以控制图像形成设备,以便在原样的定影条件下处置其余的图像形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无需查看或通过测量设备测量所输出的记录材料,并且无需用户额外地费力。另外,在第二图像检查模式之后,将操作自动地切换到剩余副本数的图像形成操作,因此,可以节省用户判断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效率。
另外,为了防备该光泽度检测传感器52万一出故障的情况,可以进行设计,使得能够选择用于通过使用光泽度检测传感器52来执行光泽度检查的自动模式、以及不使用该光泽度检测传感器52的模式(如实施例1和2所示的手动模式,其中由操作员执行光泽度检查)。当然,通过在操作部分中准备的自动键和手动键执行这样的用户选择。
(变型)
如上所述,执行根据每个实施例的每个图像检查模式,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定影装置的选择和定影条件的设置,使得输出图像的光泽度可以采取期望值。然而,当通过所使用的定影装置的数目和定影条件改变施加到记录材料的热量时,也改变了输出图像的色味(color taste)和密度。从而,上述图像检查模式可以不仅用来获得适当的光泽度,而且可以用于获得适当的色味和适当的密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户可以在视觉上确认密度和色味,或者可以提供用于测量密度和色味的光传感器来代替或补充光泽度检测传感器。
另外,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图像检查模式输出的副本数为一的情况。然而,在一些用户当中,期望彻底地检查所有图像。期望检查不是所有图像而是对应于若干页的图像也是可能的。假定这样的情况,可以进行设计,使得在开始图像形成作业之前,可以通过在操作部分中准备的检查副本数键,由用户设置通过图像检查模式的执行而输出的副本数。
另外,如同在上述实施例中一样,本发明可以同样地适用于这样的情况,其中提供了在对色粉图像进行了加热处理之后的图像光泽度级别上即在图像光泽度处理能力上相互不同的两个定影装置,并且仅仅使用这两个定影装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来加热处理图像,并且将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具体地说,与所使用的定影装置相互不同的两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相对应地准备两个图像检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提供用于通过使用两个定影装置来加热处理图像的模式,并且优选的是也可以与该模式相对应地提供图像检查模式。
另外,虽然在每个实施例中,在假定定影装置的数目为二的情况下进行了描述,但是定影装置的数目可以为三个或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与在所使用的定影装置(的组合)上相互不同的普通图像形成模式相对应地准备图像检查模式。
另外,虽然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了定影装置是定影辊对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定影装置改变为各种构造,例如,辊和定影带(定影膜)的组合等。另外,对于加热定影装置的方法,可以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方法。
如上所述,根据每个实施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期望质量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其自己期望的图像状态中获得输出图像,而不会由于设置错误等而执行浪费的输出。另外,可以获得期望质量的图像,同时抑制效率的降低。另外,可以简单地获得期望质量的图像而无需用户额外地费力。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第一图像加热装置,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
第二图像加热装置,加热由所述第一图像加热装置加热的、记录材料上的图像,
其中所述设备可在第一检查模式和第二检查模式中工作,其中第一检查模式用于检查通过仅仅使用所述第一图像加热装置而加热的图像,并且第二检查模式用于检查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图像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图像加热装置而加热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设置装置,其设置是否应当在操作上与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地执行与所述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一个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检查模式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可在第三检查模式中工作,其中第三检查模式用于检查通过仅仅使用所述第二图像加热装置而加热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指定装置,其指定在图像加热条件上相互不同的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加热条件表示包括所述第一和第二图像加热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所使用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数目。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多个图像加热装置,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
其中所述设备可在多个图像检查模式中工作,其中该多个图像检查模式对应于在用于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上相互不同的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设置装置,其设置是否应当在操作上与所述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中的一个相关联地执行与所述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一个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检查模式中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指定装置,其指定所述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中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普通图像形成模式在所述多个图像加热装置的图像加热装置组合上相互不同。
CNB2006100589030A 2005-03-08 2006-03-08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0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4231A JP2006251062A (ja) 2005-03-08 2005-03-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64231 2005-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676A true CN1831676A (zh) 2006-09-13
CN100461031C CN100461031C (zh) 2009-02-11

Family

ID=36463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89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031C (zh) 2005-03-08 2006-03-08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87151B2 (zh)
EP (1) EP1701223B1 (zh)
JP (1) JP2006251062A (zh)
CN (1) CN100461031C (zh)
DE (1) DE602006017286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094B (zh) * 2009-01-30 2013-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5700318A (zh) * 2014-12-15 2016-06-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9504B2 (ja) * 2005-04-01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4701050B2 (ja) * 2005-09-13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050579B2 (en) * 2007-09-13 2011-11-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erefor
JP5137557B2 (ja) * 2007-12-20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97056B2 (ja) * 2008-02-15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3007867A1 (en) 2011-07-11 2013-01-17 Metso Automation Oy Wireless control for process automation
JP5253614B2 (ja) * 2012-09-26 201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585381B1 (en) * 2018-09-27 2020-03-1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dens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6711A (en) * 1993-11-29 1995-07-25 Xerox Corporation Multilevel fusing apparatus
JPH09171320A (ja) * 1995-12-19 1997-06-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155485A (ja) * 1998-09-18 2000-06-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定着方法及び定着装置
JP2000221821A (ja) * 1999-02-03 2000-08-11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221834A (ja) * 1999-02-03 2000-08-11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221820A (ja) * 1999-02-03 2000-08-11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2214964A (ja) * 2001-01-19 2002-07-3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535712B2 (en) * 2001-07-06 2003-03-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Glo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disposable tone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lear toners
JP2003029485A (ja) * 2001-07-18 2003-01-2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定着装置
JP2003167459A (ja) 2001-11-30 2003-06-13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1448A (ja) * 2002-02-15 2003-08-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56A (ja) * 2002-03-19 2003-12-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9947A (ja) * 2002-08-06 2004-03-0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濃度−階調特性の制御方法
US7463388B2 (en) * 2003-05-29 2008-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of image formation using read information
US7239816B2 (en) * 2003-12-23 2007-07-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utomated image appearance control method
JP2005263457A (ja) * 2004-03-19 2005-09-29 Canon Inc 後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250556B2 (ja) 2004-04-02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83762B2 (en) * 2004-11-30 2007-10-16 Xerox Corporation Glossing system for use in a printing architecture
JP4794890B2 (ja) * 2005-04-08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094B (zh) * 2009-01-30 2013-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5700318A (zh) * 2014-12-15 2016-06-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01223B1 (en) 2010-10-06
US7587151B2 (en) 2009-09-08
EP1701223A1 (en) 2006-09-13
DE602006017286D1 (de) 2010-11-18
JP2006251062A (ja) 2006-09-21
CN100461031C (zh) 2009-02-11
US20070147865A1 (en) 200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1676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417770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priority mode to force automatic switching to monochromatic mode over color mode
US20060238811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84501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29049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US2012020086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method
CN1924728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浓度调节方法
CN1196040C (zh) 图像定影设备
CN17581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9353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91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760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02715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24965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independently processing multiple jobs
US2009000981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0008819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N1612584A (zh) 图像读取方法和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和设备
JP4318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2013186435A (ja) タンデ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1555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302889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220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576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37863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2800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