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4914A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4914A
CN1824914A CNA2006100094470A CN200610009447A CN1824914A CN 1824914 A CN1824914 A CN 1824914A CN A2006100094470 A CNA2006100094470 A CN A2006100094470A CN 200610009447 A CN200610009447 A CN 200610009447A CN 1824914 A CN1824914 A CN 1824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tial accommodation
door lock
lock assembly
do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94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4914B (zh
Inventor
铃村淳
村松明
田边茂
国松幸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89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017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4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4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9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锁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接近及接触外壳内部的电气部件。在外壳(1)中具备能在关闭状态下将车门保持在车体上的闩锁机构(2)、通过设在车门内外的门把手的操作被驱动的手柄机构(3)、安装在手柄机构(3)与闩锁机构(2)之间且能切换为了开关从手柄机构(3)向闩锁机构(2)传输操作力的位置的连杆机构(4)、切换连杆机构(4)的位置的马达驱动机构(5),作为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至少具备马达驱动机构(5)的第1容纳空间(A)与至少具备闩锁机构(2)的第2容纳空间(B)的门锁装置,它具备阻止侵入了外壳(1)的上方位置的水从第2容纳空间(B)的上方浸入第1容纳空间(A)的上方的止水机构。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等的车门的门锁装置。更详细来讲,涉及一种能够用于使用自动门锁等电气部件的车门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过去的门锁装置,已知有在外壳内具备闩锁机构、手柄机构、连杆机构、马达驱动机构等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闩锁机构是将车门相对车体切换为关闭支持状态与打开可能状态的机构。手柄机构是使闩锁机构工作的部件,通过门把手等开门机构的操作来进行工作。连杆机构以及马达驱动机构是对闩锁机构能够工作的未上锁状态与不能够工作的上锁状态进行切换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由于马达驱动机构是由电气部件构成,故接触水造成短路等会成为故障的原因。为此,必需在门锁装置中施加某种防水对策。
在此,在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中,构成外壳的两片盖板(第1盖板以及第2盖板)的端部相互接合并能够保护内部的部件。还有,为了防止水分从第1盖板以及第2盖板的接合部浸入外壳内部,在第1盖板上一体化设置第3盖板、以从上方保护接合部。这样,由于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防止水分从外壳的上方浸入,故能防止水分接触电气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14116号公报(第2图)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中,当第3盖板的边界端成为最顶端时,假如在此边界端上附着有水滴,就会产生此水滴沿着第3盖板的周边部扩大、并移动到第1盖板与第2盖板之间的接合部附近的问题。这样,第3盖板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还有,水分从第1盖板与第2盖板之间的接合部浸入外壳内部,有可能使电气部件短路等而使门锁装置产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接近以及接触外壳内部的电气部件的门锁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门锁装置的特征构成是在外壳中具备能够在关闭状态下将车门支持在车体上的闩锁机构、通过设在所述车门内外的门把手的操作被驱动的手柄机构、安装在该手柄机构与所述闩锁机构之间且能够切换为了开关从所述手柄机构向所述闩锁机构传输操作力的位置的连杆机构、以及切换该连杆机构的位置的马达驱动机构,并且作为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至少具备马达驱动机构的第1容纳空间与至少具备闩锁机构的第2容纳空间的车用门锁装置,它具备止水机构,所述止水机构阻止侵入了所述外壳的上方位置的水从第2容纳空间的上方侧浸入第1容纳空间的上方侧。
在本构成中,在外壳的内部设置第1容纳空间与第2容纳空间,第1容纳空间至少具备马达驱动机构,第2容纳空间至少具备闩锁机构。在此,止水机构阻止水从外壳之外进入第1容纳空间。因此,无水分接近以及接触马达驱动机构等电气部件之虞,能够防止门锁装置的故障。
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所述止水机构为使所述外壳的上方位置的水向所述第2容纳空间流下的通水孔亦可。
在本构成中,使雨水等水分在浸入第1容纳空间的上方侧之前透过通水孔向第2容纳空间内流下。因此,无水分接近以及接触第1容纳空间内的马达驱动机构等电气部件之虞,能够防止门锁装置的故障。
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所述止水机构亦可为贴近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上方位置对应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而设置的止水板。
在本构成中,用止水板在雨水等水分浸入第1容纳空间的上方侧之前将其遮断。因此,无水分接近以及接触第1容纳空间内的马达驱动机构等电气部件之虞,能够防止门锁装置的故障。
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具备覆盖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并在所述闩锁机构一侧上具有端部的盖部件,所述止水机构设在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即所述盖部件的端部起到所述第1容纳空间为止的范围内亦可。
在本构成中,由于覆盖外壳的上表面侧的盖部件在闩锁机构一侧上具有端部,故雨水等水分会从第2容纳空间的上方侧侵入。在此,由于止水机构设在从外壳的上表面侧即盖部件的端部起到第1容纳空间为止的范围内,所以止水机构能够可靠地遮断从第1容纳空间的上方侧侵入盖部件与外壳之间的水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已将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安装到车门上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的俯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门锁装置的要部构成的部分主视图,以及(b)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门锁装置的部分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所涉及的、设在第1盖板上的连接开口部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所涉及的、设在第1盖板上的盖部件的主视图。
图中:1-外壳;2-闩锁机构;3-手柄机构;4-连杆机构;5-马达驱动机构;6-盖部件;10-通水孔;20-止水板;100-门锁装置;200-门锁装置;A-第1容纳空间;B-第2容纳空间;X-车体;Y-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已将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100安装到车门Y上的状态的概略图。门锁装置100设在与关闭了车门Y时设在车体X一侧上的锁撞针300正对的位置上。车门Y的形式并不做特定限制,例如可以是铰链式门、也可以是滑动式门。还有,在图1中,虽然在作为车门Y的用于乘客上下车的侧门上安装门锁装置100,但也可以在带后箱式轿车等的后门上安装它。
(门锁装置的构成)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100的内部构成的主视图。图3是门锁装置100的俯视图。
门锁装置100在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外壳1的内部配备有闩锁机构2、手柄机构3、连杆机构4、以及马达驱动机构5。外壳1由第1盖板1a与第2盖板1b构成,并且这两者的端部相互接合以形成内部空间。
在关闭状态下,闩锁机构2将安装了门锁装置100的车门Y保持在车体X上。在此,闩锁机构2具有收纳锁撞针300的导杆部(图中未标示)、啮入锁撞针的闩锁部(图中未标示)、以及闩锁柄2a。闩锁部通过在导杆部内与锁撞针300接触并挤压来进行工作。例如,当乘客关闭车门Y,闩锁机构2的闩锁部在与设在车体X一侧上的锁撞针300接触之后,就会立即与该锁撞针300结合,据此,车门Y相对车体X被固定。还有,闩锁部也和闩锁柄2a的旋转动作联动。
手柄机构3通过设在车门Y内外的门把手(图中未标示)的操作被驱动,并向闩锁机构2传输操作力。例如,当乘客在车门Y相对车体X被固定住的状态下操作门把手,则驱动手柄机构3并解除与锁撞针300结合着的闩锁机构2的闩锁部。还有,当在此解除状态下拉车门Y,就能够打开车门Y。
连杆机构4安装在手柄机构3与闩锁机构2之间,能够切换为了开关从手柄机构3向闩锁机构2传输操作力的位置。顺便说一下,图2为能够从手柄机构3向闩锁机构2传输操作力的未上锁状态。连杆机构4虽然能够由复数个部件构成,但在本文中以由主动手柄4a、开启连杆4b、以及副手柄4c构成的3连杆构造的连杆机构4为例进行说明。
主动手柄4a通过后述的马达驱动机构5被驱动,并能够围着旋转中心轴P旋转。在主动手柄4a上设有对副手柄4c向逆时针方向加压的突起部4a1。还有,在主动手柄4a的旋转中心轴P上安装有对副手柄4c向顺时针方向加压的弹簧4d。
开启连杆4b具有与手柄机构3结合的结合部4b1、与闩锁机构2的闩锁柄2a接触的接触部4b2、以及长孔部4b3。假如乘客操作门把手并从手柄机构3向开启连杆4b的结合部4b1输入操作力,开启连杆4b就会向图2的上方向(用箭头表示的方向)移动,此时开启连杆4b的接触部4b2挤压闩锁机构2的闩锁柄2a,以此旋转闩锁柄2a、并解除它与闩锁部的锁撞针300的结合。即,此状态为门锁装置100的未上锁状态。假如乘客停止操作门把手,则手柄机构3就会拉回开启连杆4b的结合部4b1、然后消除开启连杆4b的接触部4b2向闩锁柄2a的挤压,并且闩锁柄2a反转而回到原来位置,据此闩锁部会回到初始状态。
副手柄4c连接主动手柄4a与开启连杆4b。具体来讲,副手柄4c的一端4c1固定在主动手柄4a的旋转中心轴P上,另一端4c2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开启连杆4b的长孔4b3内。
在此,当主动手柄4a被马达驱动机构5驱动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副手柄4c就向主动手柄4a的突起部4a1被加压并以旋转中心轴P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开启连杆4b的长孔4b3内的另一端4c2将开启连杆4b向图2的左方向拉伸,据此解除开启连杆4b的接触部4b2与闩锁机构2的闩锁柄2a之间的接触。在此状态下,即使乘客操作门把手并向手柄机构3传输操作力,开启连杆4b也无法给闩锁机构2带来操作力。即,从手柄机构3向闩锁机构2的操作力的传输成为“关闭”的状态,此为门锁装置100的上锁状态。
另外,在如图2所示的门锁装置100的主动手柄4a的面前一侧上(见图2),重叠设置如图5所示的内侧开启连杆135d。内侧开启连杆135d摩擦连接在第1盖板1a的外侧上形成的引导壁部152b上。还有,伴随内侧开启连杆135d的移动能够移动如图2所示的主动手柄4a。如图5所示的内侧开启连杆135d通过缆绳135e连接图中未表示的内侧门把手。因此,一操作内侧门把手就会通过缆绳135e以及内侧开启连杆135d、操作如图2所示的主动手柄4a。此时,在如图5所示的门锁装置100的外壳1的第1盖板1a上形成连接开口部152a,并且在连接开口部152a,连接缆绳135e与内侧开启连杆135d。特别是,如图6所示,由盖部件141覆盖连接开口部152e,并且不会由于被盗等而恶意操作内侧开启连杆135d。还有,如图5所示,在盖部件141上凸出设置限制部142。如图6所示,通过使盖部件141覆盖连接开口部152a,限制部142能限制内侧开启连杆135d的移动范围。
为了切换连杆4的位置,马达驱动机构5产生驱动力。马达驱动机构5具有马达部5a、蜗轮5b、轮5c、以及与轮5c联动的输出部5d。输出部5d与连杆机构4的主动手柄4a结合。根据此结构,从马达部5a产生出的旋转驱动力能够经由蜗轮5b、5c、以及输出部5d传输到主动手柄4a。
(在外壳内的构成部件的配置)
上述闩锁机构2、手柄机构3、连杆机构4、以及马达驱动机构5配置在外壳1的内部。在此外壳1的外周部分上形成第1盖板1a与第2盖板1b的接合部,并且另外设置覆盖该接合部的盖部件6。此盖部件6在闩锁机构2一侧上具有端部6a。
还有,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第1容纳空间A与第2容纳空间B。此第1容纳空间A与第2容纳空间B的范围并未严密进行规定,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了方便而决定。即,如图2所示,在用部分隔墙W仅隔开空间的一部之后,隔墙W的大致左侧可以成为第1容纳空间A,而右侧可以成为第2容纳空间B。当然,亦可完全划分外壳1的内部空间,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隔间。
将外壳1的内部分割为两个空间的理由是为了主要将门锁装置100的电气部件容纳在2个空间中的一个内,将非电气部件容纳在2个空间中的另一个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容纳空间A中至少具备马达驱动机构5,在第2容纳空间B中至少具备闩锁机构2。这样,将怕水的马达驱动机构5等电气部件容纳在第1容纳空间A中,将比较不怕水的闩锁机构2等非电气部件容纳在第2容纳空间B中。还有,通过设置在下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止水机构,门锁装置100的防水变得更加简单可靠,并能防止短路等造成的门锁装置100的故障。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在上述说明中引用的图2及图3中的门锁装置100。门锁装置100将作为止水机构的贯通第2容纳空间B的通水孔10设在外壳1上。外壳1具备第1盖板1a与第2盖板1b,通水孔10在外壳1的上侧形成、并在第1盖板1a以及第2盖板1b中的某一方上形成。因为使门锁装置100与车体X一侧的锁撞针300结合的必要性,所以必须使第2容纳空间B侧的一端(即,闩锁机构2)向车门Y的边缘部300a(参照图1)露出以安装它。还有,门锁装置100设在车门Y的内部,车门Y的内部会使雨水等水分流通。因此,雨水等水分在车门Y的内部到达门锁装置100,然后从如图2所示的盖部件6的端部6a经过盖部件6与外壳1之间到达外壳1上,故雨水等水分会易于从如图3所示的第1盖板1a与第2盖板1b之间的间隙侵入。
虽然水分一侵入上述间隙、就沿着如图2所示的外壳1的上表面向第1容纳空间A的上方流出,但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0在外壳1上即水分的流动路径1c的途中设有通水孔10,水分会进入此通水孔10、并被导向第2容纳空间B。因此,无水分接近以及接触第1容纳空间A内的马达驱动机构5等电气部件之虞,能够防止门锁装置100的故障。但是,由于容纳在第2容纳空间B内的部件是闩锁机构2等非电气部件,所以即使水分直接接触也不会产生故障。另外,进入了第2容纳空间B内的水从设在下方恰当位置的排水孔(图中未标示)等向门锁装置100的外部排出。
设置通水孔10的位置是第2容纳空间B一侧的外壳上部,并且是划分第1容纳空间A与第2容纳空间B的隔墙W的附近为佳。此时,隔墙W最好和通水孔10连续相连。根据这种配置,能够使进入了通水孔10的水传到第2容纳空间B一侧的作为引导机构的隔墙W并且容易地流下至第2容纳空间B内部。还有,为了易于引导传到了外壳1的上表面的水分,对通水孔10内周10a进行圆形倒角也是有效的。
(第2实施方式)
在图4中,(a)图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门锁装置200的要部构成的部分主视图。(b)图是门锁装置200的部分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200中,在通水孔10上增加设置V字型的止水板20作为止水机构。在此以外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0相同。
止水板20能够设在从外壳1的上表面侧即盖部件6的端部起到上述第1容纳空间A的上方位置为止的范围内。更具体来讲,能够贴近对应第2容纳空间B的上方位置的外壳1的上表面进行设置。雨水等水分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从第2容纳空间B一侧的盖部件6与外壳1之间的间隙侵入,然后沿着外壳1的上表面向第1容纳空间A的上方流出。但是,由于止水板20的存在,水分在到达第1容纳空间A的上方之前会被阻止住。因此,无水分接近以及接触第1容纳空间A内的马达驱动机构5等电气部件之虞,能够防止门锁装置200的故障。
止水板20虽然可以直接设置在外壳1的上表面上,但也能够一体化设置在覆盖第1盖板1a与第2盖板1b之间的接合部的盖部件6的下表面上。此时,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另外还能够省略止水板20的设置工程。
还有,止水板20的下端与外壳1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密封,也可以有某种程度的间隙。由于即使在存在间隙时、水分也会因表面张力被此间隙挡住,故能够可靠地阻止水分侵入第1容纳空间A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止水效果,虽然同时设置了止水板20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水孔10,但也能够单独设置止水板20作为止水机构。
除汽车等的车门以外,本发明中的门锁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可开式车顶开关装置、发动机罩开关装置等。还有,亦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以外的领域,例如建筑物用门、以及家电制品的检查门等具备开关机构的所有装置。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备:
能够在关闭状态下将车门保持在车体上的闩锁机构;
通过设在所述车门内外的门把手的操作而被驱动的手柄机构;
安装在该手柄机构与所述闩锁机构之间,能够切换为了开关从所述手柄机构向所述闩锁机构传输操作力的位置的连杆机构;以及
切换该连杆机构的位置的马达驱动机构,
在该外壳的内部形成有至少具备所述马达驱动机构的第1容纳空间、以及至少具备所述闩锁机构的第2容纳空间,
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还具备止水机构,其用于阻止侵入了所述外壳的上方位置的水,从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上方侧浸入所述第1容纳空间的上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机构为使所述外壳的上方位置的水向所述第2容纳空间流下的通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机构为贴近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上方位置对应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而设置的止水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机构为贴近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上方位置对应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而设置的止水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并在所述闩锁机构一侧上具有端部的盖部件,所述止水机构设在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即所述盖部件的端部起到所述第1容纳空间为止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隔墙划分所述第1容纳空间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墙和所述止水机构连续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1容纳空间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之间的靠近该第2容纳空间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形成所述水的流动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中的所述第2容纳空间一侧的一端向车门的边缘部露出。
CN2006100094470A 2005-02-23 2006-02-22 门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4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7497A JP2006233506A (ja) 2005-02-23 2005-02-23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5-047497 2005-02-23
JP2005047497 2005-02-23
JP2005-089427 2005-03-25
JP2005089427A JP4701777B2 (ja) 2005-03-25 2005-03-25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5089427 2005-03-2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36342A Division CN102199962B (zh) 2005-02-23 2006-02-22 门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914A true CN1824914A (zh) 2006-08-30
CN1824914B CN1824914B (zh) 2011-06-15

Family

ID=3693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94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4914B (zh) 2005-02-23 2006-02-22 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33506A (zh)
CN (1) CN182491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2947A (zh) * 2009-02-23 2010-08-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822434A (zh) * 2010-04-22 2012-12-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864972A (zh) * 2011-07-06 2013-01-09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保险的门把手单元
CN104040099A (zh) * 2011-12-09 2014-09-10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4395544A (zh) * 2012-03-20 2015-03-04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7355146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句容联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电动门锁机构
CN107355144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句容联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漏水孔的汽车电动门锁装置
CN108374614A (zh) * 2017-01-30 2018-08-07 Gecom公司 车门闩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0975B2 (ja) * 2013-08-09 2017-12-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130263B2 (ja) * 2013-08-09 2017-05-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1744B2 (ja) * 1995-06-01 2001-01-09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フルラッチ検出スイッチ
JP2003314116A (ja) * 2002-04-19 2003-11-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4251106A (ja) * 2003-01-30 2004-09-09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2947A (zh) * 2009-02-23 2010-08-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1812947B (zh) * 2009-02-23 2013-06-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822434A (zh) * 2010-04-22 2012-12-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864972A (zh) * 2011-07-06 2013-01-09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保险的门把手单元
CN102864972B (zh) * 2011-07-06 2016-12-21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保险的门把手单元以及用于对用于车辆中锁的门把手单元加保险的方法
CN104040099A (zh) * 2011-12-09 2014-09-10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4040099B (zh) * 2011-12-09 2016-04-13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4395544A (zh) * 2012-03-20 2015-03-04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7355146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句容联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电动门锁机构
CN107355144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句容联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漏水孔的汽车电动门锁装置
CN108374614A (zh) * 2017-01-30 2018-08-07 Gecom公司 车门闩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914B (zh) 2011-06-15
JP2006233506A (ja) 200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9962B (zh) 门锁装置
CN1824914A (zh) 门锁装置
US8915524B2 (en) Vehicle door auxiliary latch release
CN101445082A (zh) 门边缘保护装置
CN1519453A (zh) 门锁装置
US9266413B2 (en) Opening and/or closing device
CA2880744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CN1118912C (zh) 电气设备及电气设备的联锁装置
US6808213B2 (en) Closing device
JP2006142887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KR20100125642A (ko) 자동차용 후드 래치장치
CN1224107A (zh) 具有转动驱动件和门板锁定件的动力门自动开关装置
JP2000027514A (ja) 車両ドア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296544A (zh) 改进的安全装置
JP4578403B2 (ja) ドアハンドル構造
JP4553796B2 (ja) アウト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7399053B2 (ja) ドアクロージャ装置
KR100655521B1 (ko) 자동차용 후드래치의 잠금장치
JP2598274Y2 (ja) 作業用車両における調整器類の取付構造
KR100405606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개폐장치
KR970001389Y1 (ko) 자동차 뒷유리 개폐장치
JP360003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クロージャ装置のドアロックユニット
CN116357181A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铰接装置
RU2047503C1 (ru)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о-аварийный люк кабин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06219086A (ja) 車両内侵入防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