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6904B - 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6904B
CN1796904B CN200510134091.9A CN200510134091A CN1796904B CN 1796904 B CN1796904 B CN 1796904B CN 200510134091 A CN200510134091 A CN 200510134091A CN 1796904 B CN1796904 B CN 1796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mponent
cold
producing medium
row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340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6904A (zh
Inventor
加藤吉毅
长谷川惠津夫
武藤健
川久保昌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96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6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96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69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25B2309/06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with cycle highest pressure above the supercritic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Abstract

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单位芯构件(11、16)的芯构件列(10)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12、17);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25)等的一端箱罐(14、19);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26)等的另一端箱罐(15、18)。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另外,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Description

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冷冻循环等中以所使用的二氧化碳气体(CO2)来工作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代替氟制冷剂(R134a)来作为冷冻循环的制冷剂。以该代替氟驱动的冷冻循环中,作为外部热交换器的一种的蒸发器被配置在膨胀阀的下流侧,通过膨胀阀使被减压的制冷剂流入。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汽化),从周围的风吸热,将空气转换为冷风。蒸发器是将单位芯构件在单位芯构件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一个或多个,及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一列或多列形成,其中,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内部流有制冷剂且并列设置的多个导热管(管道);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具有制冷剂供给通路或排出通路的一侧箱罐(tank);连接在导热管的另一端开口、具有制冷剂供给通路或排出通路的另一侧箱罐。
因为在一端及另一端箱罐的内部中,制冷剂处于气液二相状态,所以其形状或尺寸(直径、长度)对流向导热管的制冷剂的分配特性有很大影响。例如,考虑将具有制冷剂供给通路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的下端开口,将具有制冷剂排出通路另一端箱罐连接在上端开口,使制冷剂在导热管内上升的情况。在接近一端箱罐的流入口的部分,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扩散,在中间部分两者开始分离。在远离流入口的部分,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分离,由于惯性力制冷剂积聚在一端箱罐内,含有很多液体制冷剂的氟制冷剂上升到导热管内。
由此,在单位芯构件的宽度方向上,在接近于一端箱罐的流入口的一侧与远离的一侧,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的比例不同。此处,由于液体制冷剂有助于冷却而气体制冷剂几乎对冷却没有帮助,所以在接近于流入口的一侧与远离的一侧就产生了冷却温度的偏差(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在促进气液分离的制冷剂低流量区域,温度分布的不均匀的倾向变得更加显著。
对此,例如在现有的蒸发器(参考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074388号公报)中,在远离使氟制冷剂流入及流出的箱罐内的制冷剂流入口部分设置节流阀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通。
现有例很难选定在箱罐的长度方向的哪个部分(范围)设置节流阀,很难应对芯构件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变化。另外,上述节流阀的配置即使在用氟制冷剂工作的蒸发器中有效,并不表示在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使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来工作的蒸发器中也有效。即,在蒸发器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的使用压力远超过氟制冷剂的使用压力的10倍,为了应对该高压有必要增加箱罐的板厚度,或减少箱罐内的受压面积(减小箱罐直径)。像这样在板的厚度厚、直径小的箱罐内,怎样配置什么样的形状的节流阀还处于探索的状态。
另外,配置的节流阀对制冷剂的流动节流,产生了压力损失(压损)。而且,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与氟制冷剂相比,物性值不同,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气液密度差大约为1/80相对,氟制冷剂的该值大约为1/8.5,差异很大。该气液密度差关联到气液分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良好的温度分布、减少对箱罐的压力损失、且冷却性能良好的使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工作的蒸发器。
本发明人计算出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的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合适的相当直径。本发明的蒸发器由至少一列的芯构件列构成,芯构件列包括至少一个单位芯构件。单位芯构件包括: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的导热管(管道);连接在导热管组的一端开口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组的另一端开口的另一端箱罐。对应于导热管组的结构、或一端箱罐及另一端箱罐的结构及连接处等,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形式。
(1)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的蒸发器是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列芯构件列。即,如本发明的第一方式那样,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由单位芯构件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另外,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A)首先,对于作为本发明前提的制冷剂及循环等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蒸发器是用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的。另外,本发明的蒸发器可以使用在冷冻循环、喷射循环及加热泵上。即,如本发明的第三十八方式那样,蒸发器可以应用在具有内部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上、或如本发明的第三十九方式那样,可以应用在包括喷射器的喷射循环上。另外,如本发明的第四十方式那样,蒸发器可以应用在其上流侧配置了膨胀阀或气液分离器的冷冻循环或喷射循环上、或如本发明的第四十一方式那样,可以应用在其下流侧配置了气液分离器的冷冻循环或喷射循环上。
此处,冷冻循环具有压缩机、凝结器、膨胀阀及蒸发器,而且也可以例如在压缩机的入口即蒸发器的出口与凝结器的出口之间,具有内部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喷射循环的喷射器对从膨胀阀流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回收膨胀能。在冷冻循环及喷射循环中,在蒸发器的上流侧或下流侧也可以具有分离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加热泵可以在一个冷冻循环中作为冷气设备及暖气设备,在冷气设备时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的蒸发器从内气吸热,在暖气设备时使制冷剂凝结而放热。该制冷剂及各种循环的概念同样也适用于以下的从第二到第六的发明。
(B)然后,对于本发明的蒸发器及箱罐的相当直径进行说明。蒸发器由至少一个的单位芯构件构成,单位芯构件由多个导热管、一端箱罐及另一端箱罐构成。优选的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多个导热管(导热管组),但是也可以在除此之外的方向上配置。将一端箱罐连接到上端开口、将另一端箱罐可以连接到上端开口、也可以连接到其相反的端部。一端箱罐配有制冷剂供给通路,另一端箱罐配有制冷剂排出通路。即,在本发明中,与连接在导热管的哪一个端部上无关,称配有制冷剂供给通路的箱罐为“一端箱罐”,称配有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箱罐为“另一端箱罐”。
所谓的“相当直径”是分别对应于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概念,与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形状或条数无关,表示将其截面面积换算成一个截面圆形状的通路时的直径。例如在相当直径为6mm时,制冷剂供给通路的截面面积大约为28.3mm2。对于制冷剂供给通路与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在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内导热管的前端突出的情况下,除去该突出部所占面积来计算。另外,在相邻结合的管道间(非插入部分)考虑截面面积的情况下,也将突出部的面积除掉来计算。该蒸发器及相当直径的概念对于以下的第二到第六的发明也相同。
(2)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的蒸发器是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宽度比较窄的单位芯构件,芯构件列至少有一列的情况。即,如本发明的第二发明那样,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是由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单位芯构件的芯构件列构成的,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另外,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单位芯构件在宽度方向上可以有两个以上,芯构件列可以至少有一列。相当直径d如果在4.7mm到9.6mm的范围内,则第一单位芯构件于第二单位芯构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如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芯构件列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下降通路,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上升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第一单位芯构件与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与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导热管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相反的端部。
例如,在导热管的下端部,可以在配有一条通路的直径较细的管部件的一端的一半处,形成了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另一端的一半处,构成了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对此,在上端部,可以在一条管部件的一端侧的一半处形成了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的一半处构成了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中间部设置了阻隔(分离器)。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从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流入到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以U字状或逆U字状在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流动。
另外,如本发明的第四方式那样,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都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所以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与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导热管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相同端部(例如上端部)。例如在单位芯构件的高度方向的下端部,可以在一条管部件的一端侧的一半处形成了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的一半处构成了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
如本发明的第五方式那样,在芯构件列包括三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三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从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流向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从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流向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结果是从第一单位芯构件以S字状或逆S字状流向第三单位芯构件。例如,可以在一条管部件的一端侧形成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中间部分形成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构成第三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中间部分与另一端部分之间安装分离器。
如本发明的第六方式那样,在芯构件列包括四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三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都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单位芯构件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四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都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从第一单位芯构件以W字状或逆W字状流向第四单位芯构件。
在如上述那样并行设置多个的单数芯构件而构成的蒸发器中,具有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入口的箱罐、及具有流出蒸发器的制冷及流出口的箱罐的通路的相当直径特别地重要。
(3)第三发明
第三发明的蒸发器配置了多列芯构件列。即,如本发明的第七方式那样,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是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多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的芯构件列而形成的,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另外,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各芯构件列最好包括至少一个单位芯构件,优选的是单位芯构件的数量即芯构件列的长度相同,但是不同也可以。如本发明的第八方式那样,在有两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在风流动的方向相对地配置第一芯构件列与第二芯构件列。在第一芯构件列与第二芯构件列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如本发明的第九方式那样,在有三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在风流动的方向相对地配置第一芯构件列、第二芯构件列及第三芯构件列。在第一芯构件列、第二芯构件列及第三芯构件列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一部分相同、其余相反。
如本发明的第十方式那样,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9mm≤d≤9.6mm。而且,在有两列以上的芯构件列时,下限值4.9mm是考虑了在管道及箱罐中的压力损失后的结果。
在有两列芯构件列、各芯构件列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如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那样,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即,在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与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在第二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与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并且在第一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与第二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中,及在第一列芯构件的第二单位芯构件与第二列芯构件的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此时,在导热管的上端部,在配有两条通路的直径较粗的管部件的第一通路的一端侧,形成第一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形成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另外,在第二通路的一端侧形成第二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形成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单位芯构件的下端部,在配有两条通路的直径较粗的管部件的第一通路的一端侧,形成第一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形成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另外,在第二通路的一端侧形成第二列芯构件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在另一端侧形成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如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那样,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为100mm≤L2≤350mm。
如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那样,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分别为5.6mm≤d≤9.6mm,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分别为200mm≤L2≤350mm。下限值5.6mm是在芯构件列包括多列、各芯构件列包括多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考虑了压力损失及冷却性能的结果。
在各芯构件列包括三个单位芯构件、有三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单位芯构件及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余下的两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例如可以采用所述第五方式的S字模式。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单位芯构件及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余下的两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例如可以采用所述第五方式的逆S字模式。
如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那样,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分别为150mm≤L2≤525mm。如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那样,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分别为50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L2≤175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
在各芯构件列包括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有两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
如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那样,在各芯构件列包括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有两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轴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可以与第二芯构件列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相连接,第一芯构件列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可以与第二芯构件列的轴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相连接,形成X字状。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
另外,如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那样,在各芯构件列包括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有两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可以与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相连接,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可以与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相连接。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
如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那样,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可以与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相连接。如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那样,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分别为4.7mm≤d≤8.0mm。
(4)第四发明
在有多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第四发明的蒸发器涉及具有下降通路的单位芯构件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特别涉及其上限值。即,如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那样,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是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多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的芯构件列而形成的,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
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另外,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导热管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10.6mm。而且,上限值的10.6mm是考虑了单位芯构件配有下降通路的结果。
如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那样,在有两列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在风流动的方向相对地配置第一芯构件列与第二芯构件列。如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那样,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分别为4.9mm≤d≤9.6mm。
如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式那样,在有两列芯构件列、各芯构件列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在第一单位芯构件与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的升降方向互相相反。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100mm≤L2≤350mm。
如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式那样,在有两列芯构件列、各芯构件列包括三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风上侧的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单位芯构件及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余下的两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风下侧的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单位芯构件及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余下的两个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150mm≤L2≤425mm。
如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式那样,在各芯构件列(例如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分别为50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L2≤175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
如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式那样,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分别为4.7mm≤d≤8.0mm。上限值的8.0mm是考虑了温度分布的允许偏差小(5℃)的情况的结果。如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式那样,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分别为5.6mm≤d≤9.6mm,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分别为200mm≤L2≤350mm。
在如上述那样并行设置多个的芯构件列而构成的蒸发器中,具有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入口的箱罐、及具有流出蒸发器的制冷及流出口的箱罐的通路的相当直径特别地重要。
(5)第五发明
第五发明的蒸发器将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与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在单位芯构件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例如上端),连接成X字状。即,如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式那样,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是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至少两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两个单位芯构件而形成的芯构件而形成的,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向导热管提供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从导热管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
从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排出的制冷剂被提供到与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相对的第二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从第一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排出的制冷剂被提供到与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相对的第二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
各芯构件列的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另外,各芯构件列的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在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流向相同,在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中,制冷剂流向相同(但是,与第一芯构件列相反)。
如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式那样,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分别为4.7mm≤d≤8.0mm。如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式那样,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可以为5.6mm≤d≤9.6mm。第一芯构件列及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可以为200mm≤L2≤350mm。
(6)第六发明
第六发明的蒸发器与上述第一发明相比,单位芯构件的宽度方向尺寸变宽。即,如本发明的第三十方式那样,以二氧化碳气体工作的蒸发器是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至少一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的芯构件而形成的,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向导热管提供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连接在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从导热管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
各芯构件列的全部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各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100mm≤L2≤350mm。另外,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或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9mm≤d≤10.6mm。
如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式那样,在有两列芯构件、各芯构件列至少包括一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导热管可以包括由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风上侧的第一芯构件列;由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的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相对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风下侧的第二芯构件列。如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式那样,可以在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上配置调整制冷剂分配的分配控制板。因为制冷剂流动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广,所以与其对应一端箱罐及另一端箱罐的长度也变长。
(7)相关事宜
在上述的第一到第六发明中,如第三十三方式那样,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各导热管的相当直径Dp可以为0.55mm≤Dp≤1.0mm。如第三十四方式那样,各芯构件列的高度H可以为100mm≤H≤235mm。如第三十五方式那样,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制冷剂排出通路可以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如第三十六方式那样,第一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与第二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导热管可以一体形成。如第三十七方式那样,在单位芯构件的邻接的导热管之间夹有翼片,在与导热管上的翼片相接的表面上,可以形成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槽。
然后,对于本发明的效果进行叙述。
(1)根据第一发明的蒸发器,在有一列芯构件列、一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与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单位芯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各个区域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
(2)根据第二发明的蒸发器,在一个芯构件列包括多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与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各单位芯构件的各个区域上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三方式的蒸发器,在有两个单位芯构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在各单位芯构件的良好的温度分布。根据第四方式的蒸发器,在有两个单位芯构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在各单位芯构件的良好的温度分布。根据第五方式的蒸发器,在有三个单位芯构件、制冷剂以S字状或逆S字状流动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在各单位芯构件的良好的温度分布。根据第六方式的蒸发器,在有四个单位芯构件、制冷剂以W字状或逆W字状流动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在各单位芯构件的良好的温度分布。
(3)根据第三发明的蒸发器,在有两列以上芯构件列的情况下,与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各个区域上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八方式的蒸发器,在有两列以上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在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九方式的蒸发器,在有三列以上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在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
根据第十方式的蒸发器,因为扩大了相当直径的下限值,所以可以抑制在箱罐中的压力损失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根据第十一方式的蒸发器,在两个芯构件列分别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在两方的单位芯构件之间流动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在各单位芯构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十二方式的蒸发器,因为扩大了相当直径的下限值,所以可以抑制在箱罐中的压力损失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根据第十三方式的蒸发器,在配置了两列第五方式的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制冷剂在各芯构件列中以S字状流动,在各单位芯构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
根据第十四及十六方式的蒸发器,制冷剂在各列的两个单位芯构件中向同方向流动,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单位芯构件在一端箱罐或另一端箱罐上连接的情况下,在各单位芯构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十四及十五方式的蒸发器,制冷剂在各列的两个单位芯构件中向同方向流动,在一端箱罐或另一端箱罐上连接成X字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十八方式的蒸发器,因为将相当直径的上限值设为8.0mm,所以进一步减小了温度分布的偏差。
(4)根据第四发明的蒸发器,在有多个芯构件列、各芯构件列至少包括一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扩大了上限值,所述上限值是连接在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导热管上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的上限值。其结果是:与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各列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上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二十方式的蒸发器,在有两列以上的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在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上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
根据第二十一方式的蒸发器,因为扩大了相当直径的下限值,所以可以抑制在箱罐中的压力损失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根据第二十三方式的蒸发器,在配置了两列第五方式的芯构件列的情况下,制冷剂在各芯构件列中以S字状流动,在各单位芯构件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二十四方式的蒸发器,制冷剂在各列的两个单位芯构件中向同方向流动,在一端箱罐或另一端箱罐上连接成X字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即温度分布性。根据第二十五方式的蒸发器,因为将相当直径的上限值设为8.0mm,所以进一步减小了温度分布的偏差。根据第二十六方式的蒸发器,因为扩大了相当直径的下限值,所以可以抑制在箱罐中的压力损失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
(5)根据第五发明的蒸发器,因为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单位芯构件与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单位芯构件相连接,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单位芯构件与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单位芯构件相连接,所以平衡了在各芯构件列的轴向一侧与另一侧的冷却能力。根据第二十八方式的蒸发器,因为将相当直径的上限值设为8.0mm,所以进一步减小了温度分布的偏差。根据第二十九方式的蒸发器,因为扩大了相当直径的下限值,所以可以抑制在箱罐中的压力损失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配性。
(6)根据第五发明的蒸发器,即使在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方向尺寸大、且该单位芯构件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温度分布的偏差。根据第三十一方式的蒸发器,在风上侧芯构件列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风下侧芯构件列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在各单位芯构件上的温度分布的偏差。
根据第三十二方式的蒸发器,可以防止连接在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的单位芯构件上的一端箱罐的供给通路中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根据第三十三方式的蒸发器,可以防止、抑制在导热管中的压力损失。根据第三十四方式的蒸发器,可以抑制单位芯构件温度分布的偏差且可以确保必要足够的高度。
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括号内的符号是表示与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方式相对应的一个例子。
以下,从附图与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的记载中可以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优选方式的模式图。
图3是第一优选方式的上方箱罐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优选方式的工作说明图。
图5A是用于确定第一箱罐的相当直径而使用的某一检测用蒸发器的说明图;图5B~图5D是表示使相当直径变化时的制冷剂流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6A是其他的检测用蒸发器的说明图;图6B~图6D是表示使箱罐的相当直径变化时的制冷剂流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温度分布的偏差与相当直径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A是表示理想状态的焓-熵图;图8B是在蒸发器中的压力损失小的情况下的焓-熵图;图8C是在蒸发器中的压力损失大的情况下的焓-熵图。
图9A是表示由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芯构件的冷却性能的示意图;图9B是相同情况下的表示制冷剂压力损失的示意图。
图10A是表示由两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芯构件的冷却性能的示意图;图10B是相同情况下的表示制冷剂压力损失的示意图。
图11A是表示由三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芯构件的冷却性能的示意图;图11B是相同情况下的表示制冷剂压力损失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一优选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检测用蒸发器中使箱罐的相当直径变化时的制冷剂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温度分布的偏差与相当直径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6A是表示由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芯构件的冷却性能的示意图;
图16B是相同情况下的表示制冷剂压力损失的示意图。
图17A是表示由两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芯构件的冷却性能的示意图;
图17B是相同情况下的表示制冷剂压力损失的示意图。
图18A是表示由三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芯构件的冷却性能的示意图;
图18B是相同情况下的表示制冷剂压力损失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第一优选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一优选方式的其他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方式的立体图。
图22A~图22C是说明芯构件的管道与第一箱罐的连接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3A是表示芯构件的管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3B是相同情况下的立体图;图23C是表示管道与翼片之间的槽的俯视图。
图24A~图24C是表示管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25是表示箱罐及管道的其他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箱罐及管道的另外的其他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第一优选方式>
(结构)
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优选方式的蒸发器包括两列芯构件列,各芯构件列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风向箭头A方向流动。第一芯构件列是风下侧芯构件列10,第二芯构件列是风上侧芯构件列30,两者在蒸发器的厚度方向T上基本具有对称的结构。风下侧芯构件列10包括左方单位芯构件(第一单位芯构件)11与右方单位芯构件(第二单位芯构件)16,两者在蒸发器的宽度方向W上基本具有对称的结构。
整体上具有薄的长方体形状的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11包括由多个管道构成的左方管道组12;连接在左方管道组12的上端的上方左方箱罐部14;及连接在左方管道组12的下端的下方左方箱罐部15。右方单位芯构件16包括由多个管道构成的右方管道组17;连接在右方管道组17的上端的上方右方箱罐部18;及连接在右方管道组17的下端的下方右方箱罐部19。箱罐部15及箱罐部19分别形成下方箱罐40的风下侧的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
左方单位芯构件11的各管道12、及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各管道17都以扁平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长得细长,上端及下端具有开口。在邻接的管道12、17之间夹有翼片(fin)13。左方单位芯构件11的箱罐部14与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箱罐部18分别形成上方箱罐20的风下侧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左方单位芯构件11及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宽度L1分别是150mm、高度分别是200mm,其结果是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宽度L2是300mm、高度是200mm。
风上侧芯构件列30包括宽度方向左侧的左方单位芯构件31及右侧的右方单位芯构件36。左方单位芯构件31包括左方管道组32;连接在左方管道组32的上端的上方左方箱罐33;及连接在左方管道组32的下端的下方左方箱罐34。右方单位芯构件36包括右方管道组37;连接在右方管道组37的上端的上方右方箱罐38;及连接在右方管道组37的下端的下方右方箱罐39。左方单位芯构件31及右方单位芯构件36的宽度L1是150mm、高度是200mm,其结果是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宽度L2是300mm、高度是200mm。
然后,参考图3详细说明上方箱罐20。如图3所示,上方箱罐20是由平板状的底板21与具有两个半圆形的突条23及27的顶板22在侧缘结合所形成的。在直线上延伸的一侧(图3中的右侧)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突条23形成了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11的上方左方箱罐部14、及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上方右方箱罐部18。如图4所示,在箱罐部14与18之间安装了分离器24,将供给通路25及排出通路26区分开。在直线上延伸的另一侧(图3中的左侧)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突条27在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31的上方左方箱罐33与右方单位芯构件36的上方右方箱罐38之间安装了分离器24,将排出通路28及供给通路29区分开。
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11的管道12的上端连接在突条23区划的供给通路25上,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管道17的上端连接在突条23区划的排出通路26上。同样地,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31的管道32的上端连接在排出通路28上,右方单位芯构件36的管道37的上端连接在供给通路29上。供给通路25及29、与排出通路26及28的全部截面面积大约为28.3mm2,其结果是全部相当直径为6mm。而且,在计算相当直径时,没有包括管道12及32的上端在供给通路25及29、与排出通路26及28上突出的部分。
连接在风下侧芯构件列10及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下端的下方箱罐40在蒸发器的高度H方向上具有与上述上方箱罐20大致对称的结构。但是,并没有配置各个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分离器。而且,芯构件列10、30的宽度方向两侧安装了边板42,另外在上方箱罐20的一端的下面安装了连接器43。
(第一箱罐的相当直径的选定)
以下说明选定上方箱罐20的供给通路25及29、排出通路26及28,和下方箱罐40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的过程。在选定时要考虑在风上侧芯构件列30及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温度分布的偏差、蒸发器的冷却性能及在蒸发器中的压力损失。
a.温度分布的偏差
如图5A所示,对于温度分布的偏差,准备了多个管道(管道组)46、由其下端的下方箱罐47及上端的上方箱罐48构成的检测用蒸发器(只有一列)45。其相当于上述右方单位芯构件16,宽度为150mm,高度为200mm。管道46形成上升通路,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都由一根圆筒形状的管部件构成,下方箱罐47形成了供给通路,上方箱罐48形成了排出通路。如图5B~5D所示,使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d变化3mm、5mm及8mm,则使制冷剂的干燥度X变化了0.4~0.6、0.6~0.8及0.8~1.0。
如果使制冷剂从下方箱罐47流入,则在管道组46内上升后,从上方箱罐48流出。对制冷剂的条件是:在膨胀阀的出口即蒸发器45的入口处的压力应为9.5MPa,在出口处的压力应为3.75MPa,流量应为50kg/h。对空气(风)的条件是:温度应为27℃,湿度应为50%RH。
用自记式温度计观察管道组46的制冷剂的流通状态。在标记有斜线的区域制冷剂被干燥,表面温度为2℃到3℃,在没有标记斜线的区域制冷剂没有被干燥,表面温度在15℃左右。从此可以看出,例如在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为3mm时,在干燥度为0.4~0.6的情况下,在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下半部分的温度低,在中间部分的从下面三分之一的温度低,在远离流入口的部分即接近于流出口的部分整体的温度低。
在干燥度为0.6~0.8时,上述干燥度为0.4~0.6的情况下的倾向稍微得到加强,在远离流入口的部分的温度的低的范围与干燥度为0.4~0.6时的情况相同,但在中间部及接近流入口的部分,温度的低的范围比干燥度为0.4~0.6时的情况低。在干燥度为0.8~1.0时上述倾向更加变强,在远离流入口的部分、中间部分及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的温度的低的范围比干燥度为0.6~0.8时的情况更低。
另一方面,在相当直径为8mm、干燥度为0.4~0.6时,在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及远离流入口的部分,在整个范围上温度都低,在中间部分温度的低的范围为一半左右。在干燥度为0.6~0.8及干燥度为0.8~1.0时,干燥度为0.4~0.6时的倾向更加变强。
对此,在相当直径为5mm、干燥度为0.4~0.6时,在接近于下方箱罐47的流入口部分、中间部分及远离流入口的部分即接近于流出口的部分温度变低。在干燥度为0.6~0.8时,在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的温度的低的范围稍微减少,但是在中间部分及远离流入口的部分整体的温度低。在干燥度为0.8~1.0时,在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及在中间部分的温度的低的范围减半,但是在远离流入口的部分整体的温度变低。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与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6的相当直径为5mm或与其接近的值时,在管道组46中的制冷剂流的偏差小。推断其理由如下。在下方箱罐47内的制冷剂基本上为气液二相流,在以下的机构中被分配到管道组46。在接近于下方箱罐47的流入口(左端)的部分,因为制冷剂流急剧变化,所以以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被扩散的状态流入管道组46。若制冷剂流速大,则该扩散量也变大。
随着进入到下方箱罐47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液体制冷剂由于重力而容易向其下部偏移,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开始分离,其结果是流入管道组46的制冷剂的量变少。如果下方箱罐47的相当直径为5mm,则在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中间部分及远离的部分的所有部分上述倾向被抑制。但是,如果制冷剂的流速大,则由于在接近于流入口的部分的扩散的影响,气液的分离将减少。而且,在远离下方箱罐47的流入口的部分,被气液分离的液体制冷剂由于惯性力而停滞(积聚),流入管道46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变得较多。
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在使制冷剂从蒸发器50的上方箱罐52流入管道组51、从下方箱罐53流出的情况下,因为通过重力促进了气液的分离,所以使得液体制冷剂更容易流入管道组51。详细地说,如图6C所示,在上方箱罐52及下方箱罐53的相当直径为5mm时与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远离流出口的部分、中间部分及接近于流出口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为整体。
在图6D所示的相当直径为8mm时的情况下,在远离流出口的部分、中间部分及接近于流出口的部分,低温范围几乎为整体。对此,在图6B所示的相当直径为3mm时的情况下,在中间部分有高温范围扩大的倾向,随着干燥度的变大,该倾向变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与干燥度的大小无关,在上方箱罐52及下方箱罐53的相当直径为5mm或与其接近的值时,在管道组51中的制冷剂的偏差小。而且,在图5A的下方箱罐42的情况下、在图6A的上方箱罐52的情况下,因为随着长度的增加气液分离变得容易,所以有分配性恶化的倾向。
b.相当直径的选定
使用上述图5A~5D的检测用蒸发器45,检查从管道组46的各区域的温度的平均温度的偏差。即,将管道组46在宽度方向上四等分,在高度方向上两等分而分成八个区域,计算出各个区域的平均温度,检查在八个平均温度中最高与最低的差距。此时,随着在制冷剂上升通路中流通的上升流及在制冷剂下降通路中流通的下降流,使各个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如上述三种方式变化。
在表示其结果的图7中,曲线a表示下降流且干燥度X为0.4~0.6的情况,曲线b表示下降流且干燥度X为0.6~0.8的情况,曲线c表示下降流且干燥度X为0.8~1.0的情况。另外,曲线d表示上升流且干燥度X为0.4~0.6的情况,曲线e表示上升流且干燥度X为0.6~0.8的情况,曲线f表示上升流且干燥度X为0.8~1.0的情况。作为整体的倾向可以看出,在下方箱罐42及上方箱罐43的相当直径大及小时,温度分布的偏差变大,在中间时变小。
利用上升流且干燥度X为0.6~0.8的曲线e,在求出温度分布的偏差的最大差为10℃的相当直径处,为4.0mm以上、9.6mm以下。另外利用曲线e,在求出温度分布的偏差为5℃的相当直径处,为4.5mm以上、8.0mm以下。而且,利用下降流且干燥度X为0.6~0.8的曲线b,在求出温度分布的偏差为5℃的相当直径处,为4.3mm以上、10.6mm以下。
c.冷却性能、压力损失的考虑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性能(包括系统性能),降低蒸发器的箱罐及/或管道的压力损失是有效的。在使用氟制冷剂的情况下,蒸发器的压力损失只要考虑对单体性能的影响就足够了。但是,如二氧化碳制冷剂那样高压侧(散热器)的压力超过了10MPa,而且散热器出口侧的温度超过了100℃时,就有以下这样的影响。
图8A中示出了包括压缩机C、高压侧的散热器D、膨胀阀B及低压侧的蒸发器E的理想的冷冻循环的焓-熵图。对此,在蒸发器E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大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制冷剂的压力在蒸发器E的入口侧高、在出口侧低,其结果是用点划线表示的平均蒸发温度上升。例如,在夏天等高负荷条件下,高压侧(散热器D)内的制冷剂必然变得高压且高温,若蒸发器E的平均蒸发温度上升,则系统性能变得不足。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如果使压缩机C的转数增加而使更多的制冷剂流入冷冻循环,将低压侧压力降低,则压力损失变得更大,蒸发器E的出口侧的压力及温度降低。如图8C所示,因为用等熵曲线描绘压缩机C的出口温度,所以通过蒸发器E的出口的压力及温度的降低,必然地压缩机C、散热器D的温度上升。
其结果是产生了压缩机的强度不够的问题。即,随着作为压缩机C或散热器D等循环部件的材料的铝的温度上升,其强度逐渐降低,从80℃到120℃,强度降低的程度很剧烈。如果为了应对强度不够而增加压缩机C等的壁厚,将导致成本的增加或重量的增加。另外,还有压缩机C还有必要增加容量等的情况。这样,在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冷冻循环中,建立循环后重要的是降低蒸发器E的制冷剂压力损失。
d.冷却性能
图5的检测用蒸发器45的管道组46中的温度分布是固定的(没有偏差),以此为前提检查其冷却性能。该“冷却性能”是这样计算的:使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变化,同时,由流入管道组46中的空气的状态(温度、湿度)与从蒸发器流出的空气的状态(温度、湿度)的差来决定焓差,该焓差与重量风量相乘而计算出来。如果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即其横截面面积(通路截面面积)发生变化,则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压损)发生变化、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发生变化。即,若压损大则蒸发温度变高,若小则蒸发温度变低,由此冷却性能发生变化。
图9A中示出了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与管道组46的冷却性能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冷却性能在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为3mm到4.5mm之间时逐渐增加,若大于4.5mm则几乎不再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从冷却性能上升的点来看,优选的是相当直径在4.5mm以上。
e.压力损失
图9B中示出了下方箱罐47及上方箱罐48的相当直径与检测用蒸发器4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关系。“压力损失”是用在下方箱罐47的流入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在出口箱48的流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来表示的。从图9B可以看出,检测用蒸发器45中的制冷剂的压损在下方箱罐47及出口箱48的相当直径d为3mm到4.3mm之间时,从0.7MPa到0.3MPa逐渐降低,即使大于4.3mm几乎也不再变化,处于0.3MPa不变。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下,如果从抑制制冷剂压损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相当直径在4.3mm以上。
另外,图10A、10B示出了利用具有两个单位芯构件的检测用蒸发器,检查冷却性能及压力损失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得到希望的冷却性能的相当直径为4.6mm,压力损失达到0.3MPa的相当直径为4.5mm,压力损失达到0.2MPa的相当直径为5.5mm。比一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都有微小上升。
而且,利用具有三个单位芯构件的检测用蒸发器,检查冷却性能及压力损失。从表示其结果的图11A、11B可以看出,为了得到希望的冷却性能的相当直径为4.7mm,压力损失达到0.3MPa的相当直径为4.9mm,压力损失达到0.2MPa的相当直径为5.6mm。比两个单位芯构件的情况都有微小上升。
在从上述图1到图4示出的第一优选方式中,因为包括两个风下侧芯构件列10与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宽度都为150mm、高度都为200mm的单位芯构件,所以考虑图7的结果及图10A、10B的结果,上方箱罐20的供给通路25、29,排出通路26、28的相当直径全部选定为6mm。对于下方箱罐40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也一样。
(作用)
如图4所示,在该蒸发器中制冷剂从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上方箱罐20的风下侧的箱罐14的供给通路25流入,下降到左方单位芯构件11的管道12内。因为有分离器24,所以不会流到排出通路26中。在管道12的下端从左方单位芯构件11的箱罐15的排出通路流入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箱罐19的供给通路,上升到管道17内。
之后,制冷剂从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箱罐18的排出通路26流入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右方单位芯构件36的箱罐29的供给通路38,下降到管道37内。从右方单位芯构件36的箱罐39的排出通路流入左方单位芯构件31的箱罐31的供给通路,上升到管道32内。从箱罐28的排出通路33排出。
这样,制冷剂在下降到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11,上升到右方单位芯构件16,下降到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右方单位芯构件36,上升到左方单位芯构件31之间,在制冷剂与从风上流到风下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效果)
在风下侧芯构件列10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11及16,风上侧芯构件列30包括两个单位芯构件31及36的蒸发器中,选定上方箱罐20的供给通路25及排出通路26的相当直径、且排出通路28及供给通路29的相当直径为6mm。对于下方箱罐40也一样。其结果是得到了以下的效果。
第一,风下侧芯构件列10及风上侧芯构件列30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减小,在驾驶席一侧或在助手席一侧都生成了差别少的冷风。即,从图7可以看出,在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11及右方单位芯构件16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在数℃以下。对于风上侧芯构件列30也一样。
第二,在风下侧芯构件列10的管道12及17、箱罐14的供给通路25及箱罐18的排出通路26、箱罐15的排出通路及箱罐16的供给通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小。对于风上侧芯构件列30也一样。即,从图10A~11B可以看出,在蒸发器的入口(供给通路25)的压力与出口(排出通路28)的压力的差为0.2MPa或与其接近的一个值。因为蒸发器的工作压力几乎不下降,所以在接近于图8A所示的理想状态的状态下可以使冷冻循环工作。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压缩机C及散热器D的温度上升,即使不增加它们的壁厚也没有强度不够的问题。
而且,上方箱罐20的排出通路28的相当直径比供给通路25的大,有对制冷剂压损有影响的倾向。在图8C中,分别使x对应图4的供给通路25;y对应管道12、17、32及37;z对应排出通路25。在z的压损提高了在y的蒸发温度,因为z比x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大,所以体积大分压损也大。
<第一优选方式的变形例>
在图12所示的蒸发器中,风下侧芯构件列60及风上侧芯构件列70分别由两个单位芯构件构成,但是各个芯构件列的管道的制冷剂的升降方向、及箱罐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同。即,风下侧芯构件列6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62的管道及右方单位芯构件66的管道都形成了上升通路,风上侧芯构件列7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72及右方单位芯构件76都形成了下降通路。连接在左方单位芯构件62及右方单位芯构件66的下端的下方箱罐80在风下侧具有两个供给通路81、82,在风上侧具有排出通路83及84。
连接在风下侧芯构件列60及风上侧芯构件列70的上端的上方箱罐85具有连个供给通路87及89与两个排出通路86及88,排出通路86与供给通路87、及排出通路88与供给通路89在延伸成X字状的一对通路91及92处连接在一起。一方的通路92连接了风下侧芯构件列60的右方单位芯构件66与风上侧芯构件列7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72,另一方的通路91连接了风下侧芯构件列6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62与风上侧芯构件列70的右方单位芯构件76。此处,下方箱罐80的供给通路81及82、排出通路83及84、上方箱罐85的供给通路87及89、排出通路86及88的相当直径分别被选定为6mm。
从下方箱罐80的供给通路81供给的制冷剂分别上升到风下侧芯构件列60的左方单位芯构件62及右方单位芯构件66,通过上方箱罐85交叉成X字状而流动。之后,分别下降到风上侧芯构件列70的右方单位芯构件76及左方单位芯构件72,从下方箱罐80的排出通路82排出。
根据该变形例,在与第一优选方式相同的效果之上,还得到特有的效果是:即使在风下侧芯构件列60及风上侧芯构件列70的宽度方向上风量不同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上也不会对冷却能力产生不平衡。
<第二优选方式>
(结构)
在图13中表示了第二优选方式的蒸发器。该蒸发器使得制冷剂上升到风下侧芯构件100的整体,下降到风上侧芯构件105的整体,在该关系下,下方箱罐110及上方箱罐115的结构不同。详细地说,由广宽度(宽度307mm)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风下侧芯构件100的全部的管道101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由广宽度(宽度307mm)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风上侧芯构件105的全部的管道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
配置在风下侧芯构件100及风上侧芯构件105的下端的下方箱罐110具有供给通路111及排出通路112,该供给通路111连接在风下侧芯构件100的管道上,排出通路112连接在风上侧芯构件105的管道上。供给通路111及排出通路112的中部没有配置分离器,制冷剂在长度方向上整体流动。上方箱罐115具有连接在风下侧芯构件100的管道101的上端开口的排出通路116;及连接在风上侧芯构件105的管道的上端开口的供给通路117。风下侧芯构件100及风上侧芯构件105的高度为235mm。供给通路111、排出通路112、供给通路116及排出通路117的相当直径为6mm。
在该蒸发器中,提供给下方箱罐110的供给通路111的制冷剂上升到风下侧芯构件100的全部的管道101内,从上方箱罐115的排出通路116转到供给通路117。之后,下降到风上侧芯构件105的全部的管道中,从下方箱罐110的排出通路112排出。
(相当直径的选定方法)
a.温度分布的偏差
准备第一检测用蒸发器(参考图5A~5D),该蒸发器由大约宽度为307mm、高度为235mm、厚度为38mm的管道组;连接在其上端的管状的上方(入口)箱罐;及安装在下端的管状的下方(出口)箱罐构成。从入口箱流入的制冷剂下降到管道组中,从出口箱流出。对制冷剂的条件是:在蒸发器的入口处的压力应为9.5MPa,温度应为30℃,在蒸发器的出口处的压力应为3.7MPa,加热度为1度,而且制冷剂流量应为50kg/h。对空气(风)的条件是:温度应为27℃,湿度应为50%RH。
在使入口箱及出口箱的相当直径变化为3mm、6mm及9mm时的芯构件的表面的温度分布如图14所示。从此可以看出,在相当直径为6mm时芯构件的宽度方向的整体保持在低温。对此,在相当直径为3mm时,接近于流入口(左端)一侧的半部分为低温,但远离流入口一侧的半部分为高温。另外,在相当直径为9mm时,离流入口最远的一部分为高温,其他的部分为低温。
使用上述的检测用蒸发器,检查入口箱及出口箱的相当直径与芯构件表面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的关系。从表示其结果的图15可以看出,管道组的各个区域的平均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10℃的相当直径是9.3mm。
b.冷却性能、压力损失
使用上述的检测用蒸发器,检查入口箱及出口箱的相当直径与蒸发器的冷却性能的关系、及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从表示其结果的图16A可以看出,冷却性能在入口箱及出口箱的相当直径为3mm到4.5mm之间急剧增加,从4.5到7.0mm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上升。另外,从图16B可以看出,制冷剂压损在入口箱及出口箱的相当直径d为3mm到4.2mm之间从0.6MPa急剧减少到0.2MPa,从4.2mm到4.5mm之间逐渐减少,之后缓慢地减少。
另外,也使用了第二检测用蒸发器及第三检测用蒸发器,同样地检查冷却性能及压力损失,所述第二检测用蒸发器包括大约宽度为234mm的管道组、长度为234mm的入口箱及出口箱;所述第三检测用蒸发器包括大约宽度为337mm的管道组、长度为337mm的入口箱及出口箱。分别用图17A、17B及图18A、18B来表示其结果。
从图17A可以看出,在使用第二检测用蒸发器的情况下,从冷却性能方面考虑的相当直径的下限为4.8mm,从图17B可以看出,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方面考虑的相当直径的下限为4.9mm。另外,从图18A可以看出,在使用第三检测用蒸发器的情况下,从冷却性能方面考虑的相当直径的下限为4.9mm,从图18B可以看出,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方面考虑的相当直径的下限为5.4mm。通过以上的实验,选定第二优选方式的下方箱罐110的供给通路111及排出通路112的相当直径为6mm。对于上方箱罐115的排出通路116及供给通路117也一样。
(效果)
根据第二优选方式,对于风下侧芯构件100及风上侧芯构件105分别由广宽度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蒸发器,可以取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管道组101等、下方箱罐110及上方箱罐105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第二优选方式的变形例>
(A)图19所示的蒸发器与上述第二优选方式相比,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同。即,分别在风下侧芯构件120的管道组121及风上侧芯构件125的管道组的上端连接了上方箱罐130、下端连接了下方箱罐135。因此,风下侧芯构件120的管道组121全部形成了下降通路,制冷剂在下方箱罐135进行U转弯,风上侧芯构件125的管道全部形成了上升通路。上方箱罐130具有供给通路131及排出通路132,下方箱罐135具有排出通路136及供给通路137,选定其相当直径为6mm。而且优选的是,在成为上方箱罐130的入口侧的通路131上设置控制制冷剂流动的控制板。
在该蒸发器中,提供给上方箱罐130的供给通路131的制冷剂下降到风下侧芯构件120的管道121内,从下方箱罐135的排出通路136转到供给通路137。之后,上升到风上侧芯构件125的管道中,从上方箱罐130的排出通路132流出。若设置了控制板,可以抑制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
(B)图20所示的蒸发器、风下侧芯构件150及风上侧芯构件160分别由三个单位芯构件构成。即,风下侧芯构件150的左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152形成下降通路;中间的第二单位芯构件154形成上升通路;右侧的第三单位芯构件154形成下降通路。而且,风上侧芯构件160的左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形成上升通路;中间的第二单位芯构件形成下降通路;右侧的第三单位芯构件形成上升通路。
连接在风下侧芯构件150及风上侧芯构件160的上端的上方箱罐165的风下侧通路166通过分离器被区分为左端的供给通路、中间的排出通路及右端的供给通路。对于风上侧通路168也一样。下方箱罐170的风下侧通路172通过分离器被区分为左端的排出通路、中间的供给通路及右端的排出通路。对于风上侧通路174也一样。通路166、168、172及174的相当直径都为6mm。风下侧芯构件侧150及风上侧芯构件侧160的宽度为280mm、高度为235mm。
在该蒸发器中,从上方箱罐165的风下侧通路166的左端通路流入的制冷剂下降到风下侧芯构件150的第一单位芯构件152,通过下方箱罐170的风下侧通路172上升到第二单位芯构件154,通过上方箱罐165的风下侧通路166下降到右端的第三单位芯构件156。从下方箱罐170的风下侧通路172流到风上侧通路174,上升到风上侧芯构件160的第三单位芯构件,下降到中间部的第二单位芯构件,上升到左端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后,从上方箱罐165的风上侧通路168流出。
根据该变形例,因为有三个单位芯构件,可以与大量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第三优选方式>
图21所示的第三优选方式的蒸发器由包括四个单位芯构件的一列芯构件180构成。即,芯构件180包括四个单位芯构件181、182、183及184,第一单位芯构件181的管道组形成下降通路;第二单位芯构件182的管道组形成上升通路;第三单位芯构件183的管道组形成下降通路;第四单位芯构件184的管道组形成上升通路。连接在四个单位芯构件的管道组的上端的上方箱罐190具有延伸成直线状的一条通路191,通过分离器被区分为右端的供给通路、中间的转向部及左端的排出通路。另外,连接在四个单位芯构件的管道组的下端的下方箱罐195具有延伸成直线状的一条通路196,通过分离器被区分为两个转向部。此处,上方箱罐190的通路191及下方箱罐195的通路196的相当直径分别被选定为6mm。
在该蒸发器中,制冷剂下降到右端部的第一单位芯构件181的管道组,在下方箱罐195转向宽度方向,上升到第二单位芯构件182的导管组。在上方箱罐190转向宽度方向,下降到第三单位芯构件183的导管组,在下方箱罐195转向宽度方向,上升到第四单位芯构件184的导管组。
根据该变形例,虽然有一列,但是因为有四个单位芯构件,所以可以与更大量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箱罐、管道的变形例>
(A)作为上方箱罐,可以采用如图22A所示的,由区分通路202及204的两个管道201及203构成的上方箱罐200,或采用如图22B所示的,在一个块部件206上形成一对的两组通路207及208的上方箱罐200。另外,如图22C所示,上方箱罐210的风下侧通路212及风上侧通路214也可以分别由两个小通路213及215形成。在任一种情况下,通路202及204、通路207及208、通路212及214的相当直径都被选定为6mm。
(B)如图23A、22B所示,也可以使用由形成风下侧芯构件220的管道211与形成风上侧芯构件223的管道224一体形成的一体管道215。管道221形成上升通路,管道224形成下降通路,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凹处226。另外,如图24C所示,在与翼片232接触的管道230的表面上,如果形成了在管道23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槽231,则可以确切地进行附着在管道230的表面上的凝结水的排水。
形成单位芯构件的多个管道由挤压加工或拉拔加工而形成,如图24A所示那样,通孔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矩形)的通孔240,也可以是如图24B所示那样为圆形的通孔242。另外,如图24C所示,可以用板材来形成轮廓部244a及内部的热传导促进部244b。在任一种情况下的各个管道的各个通孔的相当直径都是0.08mm,不包括计算时的湿围。
(C)图25示出了管道250及箱罐252的其他的变形例,图26示出了管道255及箱罐257的另外的其他的变形例。在任一种情况下导热管由多个积层的板构成。这样即使导热管250或255与箱罐252或257不相同,也可以得到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效果。而且,得到的效果几乎对板的形状没有影响,另外也可以采用挤压管道来代替板。

Claims (56)

1.一种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至少一个单位芯构件(11)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12);连接在该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25)的一端箱罐(14);连接在该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15),其中,
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
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2.一种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单位芯构件(11、16)的芯构件列(10)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12、17);连接在该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14、19);连接在该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15、18),其中,
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
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都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三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三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都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第二单位芯构件及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四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都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
7.一种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多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11、31)的芯构件列(10、30)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12、32);连接在该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14、34);连接在该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15、33),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风流动的方向相对地配置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与所述第二芯构件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风流动的方向相对地配置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第二芯构件列及第三芯构件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9mm≤d≤9.6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包括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和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二芯构件列包括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和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100mm≤L2≤35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包括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和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二芯构件列包括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和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100mm≤L2≤3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5.6mm≤d≤9.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200mm≤L2≤350mm。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包括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以及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二芯构件列包括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以及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中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导热管具有所述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余下的两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所述第一单位芯构件、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余下的两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150mm≤L2≤52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包括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以及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二芯构件列包括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以及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中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导热管具有所述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余下的两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所述第一单位芯构件、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余下的两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150mm≤L2≤525mm。
17.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全部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50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L2≤175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全部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全部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50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L2≤175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与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相连接,该第一芯构件列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另一端箱罐与该第二芯构件列的轴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与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相连接,该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与该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相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与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及第二单位芯构件相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25.一种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多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的芯构件列(120)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121);连接在该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131);连接在该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136),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10.6mm。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在风流动的方向相对地配置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与第二芯构件列。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9mm≤d≤9.6mm。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100mm≤L2≤350mm。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芯构件列包括位于风上侧的第一芯构件列与位于风下侧的第二芯构件列,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包括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二芯构件列包括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余下的两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一单位芯构件、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二单位芯构件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之第三单位芯构件的任意一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余下的两个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150mm≤L2≤425mm。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全部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两个以上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或制冷剂上升通路,该第一芯构件列及该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50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L2≤175mm×(单位芯构件的个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5.6mm≤d≤9.6mm,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200mm≤L2≤350mm。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5.6mm≤d≤9.6mm,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200mm≤L2≤350mm。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5.6mm≤d≤9.6mm,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分别为200mm≤L2≤350mm。
37.一种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至少两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两个单位芯构件(62、66)、(72、76)而形成的第一芯构件列(60)和第二芯构件列(70)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连接在该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向该导热管提供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80);连接在该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从该导热管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85),其中,
从所述第一芯构件列(60)的第一单位芯构件(62)的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排出的制冷剂被提供到与该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二单位芯构件(64)相对的所述第二列芯构件(70)的第二单位芯构件(76)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从该第一列芯构件的第二单位芯构件(66)的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排出的制冷剂被提供到与该第一芯构件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相对的该第二列的第一单位芯构件(72)的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宽度L1为50mm≤L1≤175mm,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9.6mm。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7mm≤d≤8.0mm。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5.6mm≤d≤9.6mm,所述第一芯构件列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200mm≤L2≤350mm。
40.一种蒸发器,以二氧化碳气体来工作,由在厚度方向上并列设置至少一列的、在宽度方向上至少配置一个单位芯构件的芯构件列(105、106)构成,所述单位芯构件包括:形成制冷剂流动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101);连接在该导热管一端开口、形成向该导热管提供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通路的一端箱罐(111);连接在该导热管另一端开口、形成从该导热管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另一端箱罐(116),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全部导热管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或制冷剂下降通路,该各芯构件列的宽度L2为100mm≤L2≤350mm,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的相当直径d分别为4.9mm≤d≤10.6mm。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导热管包括由具有制冷剂上升通路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风上侧的第一芯构件列和由具有制冷剂下降通路的在厚度方向上与该第一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相对的一个单位芯构件构成的风下侧的第二芯构件列。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上配置调整制冷剂分配的分配控制板。
43.根据权利要求1、2、7、25、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各导热管的相当直径Dp分别为0.55mm≤Dp≤1.0mm。
44.根据权利要求1、2、7、25、37或4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高度H为100mm≤H≤235mm。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
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
4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排出通路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
4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包括形成制冷剂下降通路的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一端箱罐的所述制冷剂供给通路、及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
4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
50.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各芯构件列的所述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一端箱罐的制冷剂供给通路及所述另一端箱罐的制冷剂排出通路分别由多条通路构成。
5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与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一体式形成。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芯构件列以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各自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中邻接的所述导热管之间夹有翼片,在所述第一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以及所述第二芯构件列的单位芯构件的所述导热管上的与翼片相接的表面上,形成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槽。
53.根据权利要求1、2、7、25、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适用于具有内部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
54.根据权利要求1、2、7、25、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适用于包括喷射器的喷射循环。
55.根据权利要求1、2、7、25、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适用于在蒸发器的上流侧配置膨胀阀或气液分离器的冷冻循环或喷射循环。
56.根据权利要求1、2、7、25、37或4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中,
适用于在蒸发器的下流侧配置气液分离器的冷冻循环或喷射循环。
CN200510134091.9A 2004-12-28 2005-12-27 蒸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6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9926A JP2006183962A (ja) 2004-12-28 2004-12-28 蒸発器
JP2004-379926 2004-12-28
JP2004379926 2004-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6904A CN1796904A (zh) 2006-07-05
CN1796904B true CN1796904B (zh) 2010-10-13

Family

ID=3659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409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6904B (zh) 2004-12-28 2005-12-27 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47064B2 (zh)
JP (1) JP2006183962A (zh)
CN (1) CN1796904B (zh)
DE (1) DE1020050624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08922B1 (ko) * 2006-09-21 2012-12-06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JP2008267686A (ja) * 2007-04-19 2008-11-06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AU2008274447A1 (en) * 2007-07-09 2009-01-15 A-Heat Allied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Ag Heat exchanging system having a heat exchange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ing system
KR101260765B1 (ko) * 2007-09-03 2013-05-06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증발기
JP5136050B2 (ja) * 2007-12-27 2013-02-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DE102009023954A1 (de) * 2009-06-04 2010-12-09 Behr Gmbh & Co. Kg Sammelrohr für einen Kondensator
US20110174472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Kurochkin Alexander N Heat exchanger with extruded multi-chamber manifold with machined bypass
JP5796518B2 (ja) * 2012-03-06 2015-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5660068B2 (ja) * 2012-03-22 2015-0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5626254B2 (ja) * 2012-04-05 2014-11-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14059123A (ja) * 2012-09-19 2014-04-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DE102015210231A1 (de) * 2015-06-03 2016-12-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tauscher für ein Kühlsystem, Kühlsystem sowie Baugruppe
KR102577086B1 (ko) * 2016-07-29 2023-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증발기 및 증발기의 제조 방법
WO2018167327A1 (en) 2017-03-17 2018-09-2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vaporator of an air conditioning circuit, especial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7355721A (zh) * 2021-05-28 2024-0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具备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以及具备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CN114353387A (zh) * 2021-11-22 2022-04-15 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耐高压的空调换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04A (zh) * 1995-10-20 1997-08-27 株式会社电装 冷媒蒸发器
EP1065453A2 (en) * 1999-07-02 2001-01-03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with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JP2001074388A (ja) * 1999-07-02 2001-03-23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JP2004162993A (ja) * 2002-11-13 2004-06-10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CN1516799A (zh) * 2001-06-18 2004-07-28 �Ѻ͵繤��ʽ����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7586Y2 (zh) * 1977-08-06 1982-10-19
JPS5963472A (ja) * 1982-10-04 1984-04-11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空冷式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JPS6082170U (ja) * 1983-11-14 1985-06-07 株式会社ボッシ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 積層型エバポレ−タ
JPS63173673U (zh) * 1987-04-28 1988-11-10
JP2878351B2 (ja) * 1989-11-30 1999-04-05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竪型凝縮器
JPH0749262Y2 (ja) * 1990-04-18 1995-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7127990A (ja) * 1993-11-02 1995-05-19 Sanden Corp 熱交換器
JP3533709B2 (ja) * 1994-06-03 2004-05-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IT1284735B1 (it) 1996-08-07 1998-05-21 Magneti Marelli Climat Srl Condensatore per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d'aria per veicoli
US5931020A (en) * 1997-02-28 1999-08-03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tubes
JP2001194081A (ja) * 1999-03-08 2001-07-17 Denso Corp 放熱器又は蒸発器用のチューブ
US6318455B1 (en) * 1999-07-14 2001-11-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JP3812792B2 (ja) * 1999-08-06 2006-08-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固気反応粉粒充填間接熱交換器
JP3911574B2 (ja) * 2000-01-08 2007-05-09 漢拏空調株式会社 熱交換性能を向上させた積層型熱交換器用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熱交換器
KR100348710B1 (ko) * 2000-04-17 2002-08-13 한국기계연구원 모듈형 다중유로 편평관 증발기
JP4686062B2 (ja) 2000-06-26 2011-05-1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エバポレータ
US6536517B2 (en) 2000-06-26 2003-03-25 Showa Denko K.K. Evaporator
JP2002098424A (ja) * 2000-09-25 2002-04-05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2303500A (ja) 2001-04-03 2002-10-18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
US6595273B2 (en) * 2001-08-08 2003-07-22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JP3870865B2 (ja) 2001-08-08 2007-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4706153B2 (ja) * 2001-09-07 2011-06-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2種押出しチューブ容器
US6725913B2 (en) * 2001-11-30 2004-04-2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igh pressure header and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TE412863T1 (de) 2001-12-21 2008-11-15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6516486B1 (en) * 2002-01-25 2003-02-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ulti-tank evaporator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airside temperature spreads
JP3960233B2 (ja) * 2002-04-03 2007-08-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2004125352A (ja) * 2002-10-07 2004-04-22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JP4124136B2 (ja) 2003-04-21 2008-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US7086249B2 (en) * 2004-10-01 2006-08-08 Advanced Heat Transfer, Llc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04A (zh) * 1995-10-20 1997-08-27 株式会社电装 冷媒蒸发器
EP1065453A2 (en) * 1999-07-02 2001-01-03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with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JP2001074388A (ja) * 1999-07-02 2001-03-23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CN1516799A (zh) * 2001-06-18 2004-07-28 �Ѻ͵繤��ʽ����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JP2004162993A (ja) * 2002-11-13 2004-06-10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P 1065453 A2,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47064B2 (en) 2008-03-25
DE102005062423A1 (de) 2006-07-13
JP2006183962A (ja) 2006-07-13
US20060185386A1 (en) 2006-08-24
CN1796904A (zh) 200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6904B (zh) 蒸发器
US20050150638A1 (en) Condenser for refrigerating machine
CN101082470A (zh) 热交换管和蒸发器
JP6419882B2 (ja) 空気調和機
US20150168072A1 (en) Parallel-flow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JP2018162901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2042719A (zh) 冷凝器及其结构设计装置
JP2010197008A (ja) 熱交換器
JP2007003101A (ja) シェルアンドチューブ式熱交換器
JP5295330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H08233408A (ja) シェルアンドチューブ式凝縮器
JP623915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0479781B1 (ko) 증발기 및 냉방기
CN203837341U (zh) 冷水机组及其换热器
CN205425533U (zh) 吸收式制冷单元无循环泵冷媒蒸发器
CN114763947B (zh) 蒸发器
CN202041026U (zh) 冷凝器及其结构设计装置
JP2010223464A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08232570A (ja) 吸収冷凍機用再生器
CN104713382A (zh) 一种双温区管壳式冷凝器
CN105020944A (zh) 冷水机组及其换热器
JP2008008541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KR200144768Y1 (ko) 냉동시스템용 열교환기
CN204757475U (zh) 一种减少冷凝液膜影响的冷凝器
EP256557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pump that uses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