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2409A - 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2409A
CN1772409A CN 200510120012 CN200510120012A CN1772409A CN 1772409 A CN1772409 A CN 1772409A CN 200510120012 CN200510120012 CN 200510120012 CN 200510120012 A CN200510120012 A CN 200510120012A CN 1772409 A CN1772409 A CN 177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ll
groove
grooving tool
circumferenti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00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7466C (zh
Inventor
中村文昭
落合金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Denso Ai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Denso Ai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Denso Airs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2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74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746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rn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包括:挤压步骤和纵向移动步骤。挤压步骤在从管(11)的端部以预定的距离分开的位置上在管(1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朝向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140)。在朝向壁(11a)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140)时纵向移动通过在管(11)的纵向上相对移动切槽工具(140)和管(11)至少之一来执行以形成槽部分(11c),所述槽部分(11c)从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凹入。所述方法适于用于双壁管的内管(11)。

Description

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带槽管(grooved pipe)的方法和装置,并涉及带槽管的结构。带槽管的结构适于用于双壁管(double-wall pipe)。
背景技术
传统上,带槽管公知用于诸如包括在双壁管中的内管。
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No.2003-329376公开了一种传统的用于双壁管的带槽管的形成方法。双壁管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的内管和外管。在内管插入到外管中之后,螺纹通过扭转内管被形成在内管上。螺纹被形成以增大内管的壁的直径。这样,螺纹的脊部被挤压以与外管的内周表面相接触。螺旋槽被形成在螺纹的脊部之间以凹入内管的壁中。
但是,因为螺纹突起,槽凹入以通过扭转内管形成带槽内管,所以内管的纵向槽形成范围不稳定。同样,由于槽的形状不均匀,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螺纹径向向管之外突起,管的直径的长度变得不均匀。因此,传统的带槽管由于上述至少一个缺点而难于符合市场的需要。
内管的突起部分在双壁管被形成时朝向外管有力地挤压也是不利的。内管的突起部分的一部分有时在扭转的过程中间接触外管。这样,传统的方法难于用于扭转较长的管。同样,双壁管的纵向端需要通过额外的部件(封头)密封,因为内管和外管的直径之间存在间隙。这导致部件的数目和处理的数目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制造带槽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具有从管的预定位置延伸的槽的带槽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也是提供一种制造具有均匀形成的槽的带槽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也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制造带槽管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也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从管的预定的位置延伸的槽的带槽管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均匀形成的槽的带槽管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均匀形成的槽的带槽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包括:挤压切槽工具的步骤以及纵向移动至少切槽工具和管之一的步骤。在挤压的步骤中,切槽工具在第一位置上沿管的径向向内的方向朝向管壁的外表面挤压,所述第一位置以第一预定距离从管的第一端部分开。此外,在纵向移动的步骤中,在朝向管壁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时,切槽工具和管至少之一在管的纵向上相对移动以形成槽部分,所述槽部分从管壁的外表面凹入。因此,具有预定形状的槽部分可以不论管的长度很容易地均匀形成。
例如,纵向地移动可以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执行,所述第二位置从管的第二端部分以第二预定距离分开。
所述方法可以具有在朝向管壁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时让切槽工具和管至少之一在管的周向方向上周向相对移动以形成槽部分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周向移动可以被执行以形成在槽部分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以及纵向位移可以被执行以在槽部分中从第一槽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槽。此外,周向位移可以通过单独地执行预定的旋转角度以将槽部分中的第一槽形成为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弓形。可选地,周向移动可以单独执行至少一周以将槽部分中的第一槽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
此外,只有周向移动可以被执行以在第一位置上形成周向地延伸预定的角度的槽部分的第一周向槽,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可以同时执行以在形成第一周向槽之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形成槽部分的螺旋槽,以及在螺旋槽被形成之后,只有周向移动可以被执行以形成槽部分的第二周向槽,所述第二周向槽在第二位置上周向延伸至少预定的角度。可选地,只有周向移动可以被执行以形成在第一位置上周向延伸至少预定的角度的槽部分的第一周向槽,只有周向移动可以被执行以在第二位置上周向地形成延伸至少预定角度的第二周向槽,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周向槽形成之后,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可以被同时执行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形成槽部分的螺旋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包括:将辊压件径向向内挤压管壁的外表面的步骤,以及在将辊压件挤压到壁的外表面时相对移动至少辊压件和管之一的步骤。在所述移动中,辊压件辊压管壁,并在辊压时在壁上形成槽部分。因此,无论管的长度,槽部分可以被稳定均匀地形成。
此外,辊压件和管可以至少在管的轴向和周向方向之一上相对移动。
带槽管可以适当地用作双壁管的内管,其中通道通过连接内管和内管之外的外管所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用于形成带槽管的制造装置包括:支撑管的支撑件;被设置以朝向管的径向向内挤压管的外壁以在所述外壁上形成槽部的切槽工具;设置以将切槽工具径向向内朝外壁挤压的挤压工具;以及纵向移动件,在切槽工具挤压管的外壁时切槽工具和管至少之一通过所述纵向移动件在管的纵向上相对可移动。因此,槽管可以使用制造装置很容易形成。
所述制造装置可以设有旋转移动件,在切槽工具挤压管的外壁时切槽工具和管至少之一通过所述旋转移动件在管的周向方向上相对可移动。此外,切槽工具可以包括多个切槽工具部分,所述切槽工具部分在管的周向方向上以间距安置以挤压管的外壁。例如,切槽工具包括在管的外壁上辊压的球和辊。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用于形成带槽管的制造装置包括:辊压件,所述辊压件被设置以朝向管的径向向内挤压管的外壁;以及移动件,切槽工具和管至少之一通过所述移动件相对可移动。在所述制造装置中,辊压件在被挤压到外壁时在管的外壁上滚动以在管的外壁上形成槽部分。因此,不管带槽管的长度,具有均匀的槽形状的带槽管可以被稳定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一种带槽管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管壁,管壁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槽部分,所述槽部分从管壁的外表面径向向内凹入。在带槽管中,槽部分被设置在从第一端以一定距离分开的第一位置和从第二端以一定距离分开的第二端之间,槽部分包括在管壁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和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槽,以及第一槽和第二槽被连续地设置。第一槽可以是弓形和环形之一,第二槽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螺旋槽。例如,第一槽包括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上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周向槽,以及第二槽是从第一周向槽部分连续延伸到第二周向槽部分的螺旋槽。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位置延伸到第二位置的连续延伸通道可以被形成在内管和外管之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者其它方面和特征将从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并结合附图而详细了解到,其中:
图1是双壁管的部分横截面视图;
图2是内管的一端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用于形成带槽管的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从图3中的方向IV所获得的加工工具和切槽工具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制造带槽管的方法的方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制造带槽管的方法的方框图;以及
图7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制造带槽管的方法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双壁管10典型地用于车辆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双壁管10用作用于制冷剂的管。双壁管10也用作在来自制冷循环的冷凝器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和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之间交换热的内热交换器。双壁管10构造有外管12和插入外管12的内管11。低温和低压制冷剂流经内管11之内。高温高压制冷剂流经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的通道。双壁管10的内管包括槽11b、11c。槽11b、11c被形成以从内管11的壁表面11a凹入。槽11b、11c通过用于形成带槽管的制造装置100所形成。
将参照附图1-4说明双壁管10和用于形成带槽管的制造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图1是双壁管10的部分横截面视图。图2是内管11的一端部分的平面图。图3是用于形成带槽管的制造装置100的主视图。图4是加工工具130和切槽工具140从图3的方向IV观察的放大平面图。
图1、2中所示的双壁管10的长度例如大约是700-900mm。双壁管10包括内管11和外管12。外管12被安置,这样内管11穿过外管12。外管12的内径例如在纵向上被恒定地保持在19.6mm。内管11的外径例如被保持在19.05mm上。这样,外管12的内径稍微大于内管11的外径。管状连接部件12b被安置在外管12的各端部上。各管状连接部件12b被安置在离开外管12的对应的开口端预定的距离上。各连接部件12b与内管11的对应的端部表面相配合和连接。钻孔(burring hole)12a被形成在外管12的各端部中,以及安置在对应的连接部件12b的纵向内侧上。各钻孔12a用作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径向穿透外管12的壁。由于形成钻孔12a,形成从外管12的钻孔12a径向延伸的较短管状突起管。钻孔12a之一与入口管13a相连接,另外一个与出口管13b相连接。入口管13a和出口管13b包括彼此连接的凸缘部分。管13a、13b与外管12和内管11之间的通道相连通。
对应入口管13a的第一位置和对应出口管13b的第二位置之间的内管11的壁表面11a包括槽,所述槽从外侧径向向内凹入。第一位置从内管11的对应端被安置在第一预定距离上。第二位置从内管11的另外一端被安置在第二预定距离上。
槽包括周向槽11b和螺旋槽11c。周向槽11b包括第一和第二周向槽11b1、11b2,所述第一和第二周向槽11b1、11b2对应管13a、13b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周向槽11b1、11b2被形成为环形。第一和第二周向槽11b1、11b2在内管1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入口管13a的侧面上的第一周向槽11b1和外管13b的侧面上的第二周向槽11b2通常对称形成。螺旋槽11c从周向槽11b1、11b2之一纵向延伸,并与周向槽11b1、11b2的另外一个相连接。螺旋槽11c被形成作为多螺纹槽(例如三螺纹槽)。周向槽11b与螺旋槽11c相连通。例如,三个螺旋槽11c从第一周向槽11b1延伸。三个螺旋槽11c结合到第二周向槽11b2。周向槽11b和螺旋槽11c通过使用制造装置100连续地形成。制造装置100将在下面进行说明。通过安置在相邻螺旋槽11c之间的顶点部分所形成的假想圆的直径几乎与没有处理的内管的外径相同。外管12的内周表面和顶点部分(即,脊线部分)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脊线部分在双壁管10被形成为所需的管形状(即,双壁管10被弯曲)的情况下可以接触外管12的内周表面。
管13a、13b直接与对应的周向槽11b1、11b2相连通。作为设置在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的通道的管间通道10a通过周向槽11b和螺旋槽11c所形成。
双壁管10包括多个弯曲部分(未示出),所述弯曲部分被弯曲以防止与车辆发动机、其它的装置和车体相干扰。因此,双壁管10可以很容易安装在发动机舱中。来自冷凝器的高压制冷剂在管13a、13b之间的管间通道10a中循环。来自蒸发器的低压制冷剂在内管11中循环。这样,在流经管间通道10a的高压制冷剂和在内管11中流动的低压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双壁管10中,外管的两个端部与内管11配合。同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两个周向槽11b1、11b2被形成在对应两个管13a、13b的位置上。因此,高压制冷剂在管间通道10a(螺旋槽11c)中通过管13a、13b循环。同样,即使在向外膨胀的部分膨胀部分没有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上的外管12中时,管间通道10a与两个管13a、13b通过槽11b1、11b2相连通。
用于制造具有槽的内管11的制造装置100将被说明。制造装置100包括如图3、4所示的结构。供给管材料的供给单元101被设置以执行制造装置100的预先操作。用于将带槽管处理为双壁管10的双壁管形成单元102被设置以执行制造装置100的辅助操作。供给单元101包括使绕起的管部件展开的开卷机、形成设备和切割器设备。双壁管形成单元102包括管结合设备,所述管结合设备包括外管处理设备、挤压设备和焊接设备,以及另外的形成设备,所述形成设备用于通过弯曲形成双壁管10。
制造装置100包括管支撑件120和加工工具130。管支撑件120固定地支撑内管11的两端。加工工具130通过纵向移动件150(轴向移动件)和旋转移动件160所移动。加工工具130包括切槽工具140。管支撑件120固定地在纵向(即,轴向)上和周向方向上固定地支撑内管11。纵向移动件150相对内管11在纵向上移动切槽工具140。旋转移动件160相对内管11在周向方向上移动切槽工具140。纵向移动件150和旋转移动件160同时移动切槽工具140。可选地,只有纵向移动件150、旋转移动件160之一在一个时间上移动切槽工具140。制造装置100首先通过管支撑件120支撑内管11。然后,制造装置100通过使用安装在处理装置130上的切槽工具140在内管11的外表面11a上形成周向槽11b和螺旋槽11c。加工工具130通过纵向移动件150和旋转移动件160所移动。
管支撑件120、加工工具130、切槽工具140、纵向移动件150和旋转移动件160安装在基部110上,所述基部110在图3中的侧向方向上延伸。
用作支撑装置的管支撑件120包括第一卡盘121和第二卡盘122。第一卡盘121和第二卡盘122的每个安置在基部110的纵向端部上。第一卡盘121和第二卡盘122固定内管11的纵向端部分侧以支撑内管11。
用作挤压装置的加工工具130可滑动地安置在第一卡盘121和第二卡盘122之间。加工工具130在基部110的纵向上可滑动。同样,挤压工具130在是将被处理的管材料的内管11的周向上可旋转。加工工具130可滑动地通过将在后面说明的纵向移动件150在基部110的纵向上可移动。加工工具130包括多个块131。块131被形成为扇形以在周向方向上安置在相同的角度上。加工工具130通过在周向方向上安置块131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加工工具130包括三个扇形块131、所述扇形块的数目等于螺旋槽11c的数目。三个扇形块131的每个在管的径向上可滑动移动,换言之,在径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各块131可以如卡盘的结构。当各块131在径向上安置在预定的位置上时,内管11插入其中的贯穿孔132被形成在块131的中心部分中。贯穿孔132的直径通过调整块131的位置根据内管11的直径可调节。各扇形块131包括接收孔,所述接收孔在径向上穿透块131。螺栓142被螺纹连接到各块131的接收孔中,并径向可移动。螺栓142在径向上调整球141的位置(将在后面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块131和螺栓142被形成结构以在径向上可移动。在径向上球141的位置通过移动块131和螺栓142之一或者二者所调整。加工工具130可以用移动块131和螺栓142之一或者二者构造。块131在内管11被安置在贯穿孔132中的状态下,可移动地安置在径向上。块131在本实施例中手工可移动。包括多个块131的加工工具130可以设有用于手工操作的操作装置。块131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径向移动,诸如电动机或者液压系统。同样,螺栓142可以通过驱动装置所移动,例如电动机或者液压系统。
各块131包括球141,所述球141用作切槽工具140。球141是辊压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三个球142。各螺栓142被安置在各块131以朝向块131的中心,并固定地螺纹连接到各块131。各球141被安置螺栓142的端部上。球141通过使用块131和螺栓142安置,这样球141的一部分以预定量凸起到贯穿孔132。球141在块131中被支撑,这样球141在所有的方向上可旋转。球141从贯穿孔132的凸起量对应对内管11的切割进入量。凸起量通过使用螺栓142对于块131的固定位置可调节。
纵向移动件150包括用作动力源的第一电机151、用作纵向移动结构的支架152和小齿轮153。支架152被安置以沿着基部110纵向延伸,其方式是支架152的齿朝上。同样,小齿轮153通过加工工具130所支撑。小齿轮153与第一电机152相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机152的旋转所旋转。然后,小齿轮153沿着支架152所旋转,这样加工工具130在纵向上沿着内管11所移动。
用作旋转移动机构的旋转移动件160包括齿轮162和第二电机161。第二电机旋转齿轮162。齿轮162与处理部件130配合。齿轮162通过第二电机161的旋转所转动,这样加工工具130在内管11的周向方向上旋转。加工工具130包括多个块131(例如三个块131)。块131和通过块131所支撑的球141围绕内管11的用作旋转中心的轴线中心所旋转。
通过使用制造装置100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将被说明。用于在内管11上形成周向槽11b和螺旋槽11c将参照图5、6所示的方框图进行说明。
在供给步骤501中,供给将被处理的物体的管材料。然后,在第一周向槽形成步骤502中,第一周向槽11b1被形成。在第一周向槽形成步骤502之后,螺旋槽形成步骤503被顺序执行以形成螺旋槽11c。结果,用作纵向槽的螺旋槽11c直接连接地在管材料的纵向上从周向槽11b1延伸。然后,在螺旋槽形成步骤503之后,第二周向槽形成步骤504被顺序执行以形成第二周向槽11b2。结果,第二周向槽11b2被形成,所述第二周向槽11b2是从螺旋槽11c直接可连接延伸的周向槽。然后,具有槽11b1、11c、11b2的带槽管(即,内管11)在分离步骤505中从制造装置分离。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的制造方法。在执行图6中的步骤之前,处理部件130的各块131径向向外可移动以打开块131。结果,贯穿孔132被扩大。从供给单元101所供给的内管11被插入到扩大的贯穿孔132中。内管11被安置的方式是内管11的两个端部到达对应的卡盘121、122。此步骤是管插入步骤601。然后,在卡住管步骤602中,内管11的端部分别通过卡盘121、122所支撑。这是制备阶段的结束。
然后,在移动步骤603中,第一电机151被操作,这样加工工具130通过使用纵向移动件150移动到内管11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上,安置在内管的一个纵向侧上的第一周向槽11b1被形成。由于挤压工具130的移动的结果,切槽工具140被安置在预定的第一位置上。
然后,在挤压步骤604中,加工工具130的各块131径向向内移动。在此步骤中,安装在切槽工具140的端部上的球141被径向向内切入到内管11的壁中。各块131径向向内移动,这样球141通过预定量切入到内管11中。此步骤也称为加工工具的球夹紧步骤。
然后,在旋转和纵向移动步骤605中,切槽工具140沿着内管11通过使用纵向移动件150和旋转移动件160纵向地和周向地移动来形成槽11b、11c。首先,执行旋转移动步骤。在此步骤中,只有旋转移动件160单独操作以在第一位置上旋转切槽工具140。此时,切槽工具140没有在纵向上移动。切槽工具140的旋转角度可以设置等于或者大于120度。换言之,当多个球141形成周向地以最小角旋转切槽工具140而包围内管11的周向槽,切槽工具140的旋转角度可以设置等于或者大于最小角。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三个球141围绕内管11的轴线所安置,所述内管11是将被处理的管材料。这样,第一周向槽11b1环向形成。然后旋转移动步骤和纵向移动步骤被同时执行。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移动件160被驱动,以及纵向移动件150被驱动。结果,切槽工具140被旋转以及在内管11的纵向上沿着内管11旋转和移动。因此,切槽工具140被移动以在内管11的表面上拉出螺旋轨迹。这样,从第一周向槽11b可连接地延伸的螺旋槽11c被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螺旋槽11c使用三个切槽工具140所形成。此螺旋槽形成步骤从管11的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对内管所执行。当切槽工具140到达第二位置时,旋转移动步骤被再次单独执行。当切槽工具140到达内管11的另外的纵向端部侧以形成第二周向槽11b2,纵向移动件150被停止同时旋转移动件160被操作。然后,第二周向槽11b2被形成。当形成第二周向槽11b2结束时,旋转移动件160停止。在槽11b1、11c、11b2被形成时,切槽工具140的球141辊压在内管11上以移动。
在释放步骤606中(用作分离步骤),加工工具130的各块131径向向外移动以从内管11分离切槽工具140。然后,在移除步骤607中,通过使用各卡盘121、122的内管11的支撑被释放,这样被形成到带槽管中的内管11从制造装置10移除。
根据本实施例,切槽工具140在槽开始位置上被挤压到内管11。然后,在槽端位置上,切槽工具140从内管11分离。结果,槽的开始点和结束点被清楚设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作辊压件的球141辊压在内管11的壁表面11a上以切割壁表面11a,这样形成槽11b、11c。这样,槽的形状(即深度和厚度)稳定化。在槽形成过程中,切槽工具140被移动,同时它们朝向内管11通过使用纵向移动件150和旋转移动件160挤压。这样,所需的槽被准确地形成,而不管内管11的长度。此外,内管11的端部被固定同时内管11的壁表面11a被凹入以形成槽11b、11c。这样,内管11的长度的改变被限制。此外,没有被切割的内管11的普通部分的外径通常保持与原始尺寸相同,并保持恒定。
在此实施例中,切槽工具140在内管11的周向方向上单独移动以形成周向槽11b。同样,在此后,在切槽工具140在周向方向上移动时,切槽工具140另外地在内管11的纵向上移动。这样,从第一周向槽11b1延伸的螺旋槽11c很容易形成。在切槽工具140在内管11的周向方向和纵向上移动之后,切槽工具140在纵向上的移动被停止同时周向方向上的旋转继续。这样,连接到螺旋槽11c的第二周向槽11b2很容易形成。此外,至少槽形成的过程的开始点和结束点之一被安置在周向槽11b上。这样,当双壁管10被形成时,双壁管10的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的通道确定地与槽11c、11b相连通。
由于加工工具130包括多个切槽工具140以同时形成多个槽11c,多个槽11c可以很容易形成以具有预定的图案。
切槽工具140的球141被支撑,这样球141在加工工具130中滚动。这样,在球141在内管11的壁表面11a上滚动时,槽11b、11c被形成。因此,在槽11b、11c被形成时的摩擦被减小。同样,朝向内管11的壁表面11a的应力被限制。这样,槽形成过程变得更容易,毛刺或者划痕被限制。同样,由于球141滚动以形成槽11b、11c,使得较快的处理成为可能。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带槽管的制造装置相似的部件的本实施例的带槽管的制造装置的相似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7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制造带槽管的方法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图3、4中所显示的制造装置100,径向上的块131的位移通过驱动装置(例如电机)所驱动。
在供给步骤710中,将被处理用于形成内管11的管材料被供给。在切割和形成步骤711中,预定长度的管材料从管线圈中切割。所切割的管材料被形成为将被供给的管状形状。在供给和插入步骤712中,管材料插入制造装置100中,并安置在预定的位置上。在夹住步骤713中,管材料的两个端部通过卡盘121、122固定地支撑。
然后,执行槽处理步骤720。首先,在槽处理步骤720中,第一周向槽11b1在第一周向槽步骤723中形成。其次,第二周向槽11b2在第二周向槽步骤727中形成。然后,周向槽11b1、11b2之间的螺旋槽11c在螺旋槽形成步骤729中形成。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槽11c被形成以从第二周向槽11b2延伸,这样第二周向槽11b2与螺旋槽11c相连接。同样,螺旋槽11c被形成以与预先形成的第一周向槽11b1结合。这样,第一周向槽11b1与螺旋槽11c相连接。
在移动步骤721中,加工工具130被移动到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上,切槽工具140在切槽工具140形成第一周向槽11b1的位置上移动。然后,在旋转开始步骤722中,切槽工具130的旋转移动开始。旋转移动继续到槽的处理结束。然后,在球夹紧步骤724中,球141朝向内管11的壁表面11a挤压。在本实施例中,辊压球141缓慢地切割到内管11的壁表面11a中。结果,形成第一周向槽11b1。然后,在球撤回步骤725中,球141径向向外移动。在移动步骤726中,加工工具130被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上,切槽工具140在切槽工具140形成第二周向槽11b2的位置上移动。在移动步骤726中,切槽工具14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但是,槽没有在此移动中形成,因为球141径向向外撤回。
在球夹紧步骤728中,球141朝向内管11的壁表面11a挤压。在本实施例中,辊压球141缓慢地切割到内管11的壁表面11a中。结果,形成第二周向槽11b2。然后在纵向移动开始步骤730中,开始纵向移动步骤。纵向移动步骤继续直到切槽工具140从第二位置到达第一位置。结果,旋转移动步骤和纵向移动步骤同时执行以在内管11的壁表面11a上形成螺旋槽11c。螺旋槽11c被形成以到达预先形成的第一周向槽11b1。这意味着螺旋槽11c结合到第一周向槽11b1。此时,纵向移动停止步骤731被执行以停止纵向移动步骤。结果,球141被再次安置在第一周向槽11b1中。然后,在球撤回步骤732中,球141被径向向外移动。然后,在旋转移动停止步骤733中,旋转移动被停止。然后,在移动步骤734中,加工工具130被重新安置在初始位置上以结束槽形成过程的系列操作。
在分开步骤740中,卡盘121、122被释放以分离内管11,所述内管被用作带槽管。然后,内管11被供给到下一操作。然后,在双壁管组件步骤750中,内管11被插入和固定到外管12中,所述外管12由管材料所形成。同样,在形成步骤760中,双壁管10被形成为预定的形状。例如,弯曲过程在成形步骤760中形成。
在此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周向槽11b1被形成之后,螺旋槽11c被形成以从第二位置延伸到第一位置。然后,螺旋槽11c被结合到第一周向槽11b1。结果,槽11b1、11c彼此连通。因此,内管11的壁表面11a的不利变形被限制。
(其它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的可选结构或者上述实施的另外的结构将被说明。
设置在内管11上的槽还包括其它类型的槽。例如,具有不同扭转角度的槽可以被提供。同样,具有不同的节距的槽可以被提供。特别地,在纵向上延伸的直槽可以被形成。同样,相对的扭转角度的槽可以被形成以彼此交叉。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外管12是没有槽的均匀的管,外管12的直径是恒定的。但是,外管12可以是带槽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槽被连续地安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但是,只有整个内管11的一部分可以具有槽。没有直接彼此连通的多个槽可以平行形成。同样,除了在两端部分上连接到通道的部分之外,周向槽11b可以被形成在内管11的纵向中心部分上。在带槽管的一端上,槽可以被形成以延伸到管的端部的边沿上。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槽的深度是恒定的。但是,槽的深度可以根据槽的纵向位置而改变。例如,块131的径向位置,换言之,球141切入到内管11的壁表面11a中的量可以在槽形成的过程中改变。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内管11通过使用诸如直接锡焊或者焊接的结构与外管12相配合。但是,橡胶O形环可以安置在内管11、外管12之间以密封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的通道。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的通道可以通过端盖部分所关闭,所述端盖部分包括与内管11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件和与外管12的端部相连接的另外的连接部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切槽工具140单独在内管11的周向方向上移动之后,切槽工具140在周向方向上和纵向上移动。因此,切槽工具140单独在周向方向上移动。结果,周向槽11b被形成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上,螺旋槽11c被形成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之间。但是,槽的不同的形状可以通过组合切槽工具140在周向方向上和纵向上的移动所形成。
例如,弧形槽可以通过在周向方向上将切槽工具140旋转等于或者小于360度的预定的角度而被形成用于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当切槽工具140单独在纵向上延伸并没有在周向方向上移动,直槽被形成以在纵向上延伸。同样,当切槽工具140在周向方向移动时以及切槽工具140将被在纵向上缓慢移动时,对应较宽的周向槽的槽可以被形成。当切槽工具140在周向方向和其它的周向方向上交替旋转,以及切槽工具140在纵向上移动,可以形成迂回槽。
同样,用作球141的替代物的各切槽工具140的端部的结构件可以是扁平辊。扁平辊的宽度对应槽的宽度。同样,与内管11相接触的扁平辊可以被设置为弓形。用作辊压件的辊子可以被形成结构以能够在供给步骤的过程中根据相对位移方向的改变改变辊压的方向。例如,辊子可以通过转向机构所支撑,这样辊子能够改变辊压的方向。同样,结构件可以是弯曲表面突起部件,其从螺栓142一体地突起。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加工工具130包括径向可移动的多个块131。但是,块131可以一体形成为一个块。然后,切槽工具140或者螺栓142可以可滑动地径向移动以使球141切割到内管11中或者从内管11分离球141。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切槽工具140相对内管11与加工工具130一起移动以形成槽。但是,内管11可以相对切槽工具140移动,所述切槽工具140给固定。可选地,内管11和切槽工具140可以相对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内管11用于双壁管12被典型地描述。但是,内管11可以用于不同的使用带槽管的应用中。
尽管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其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27)

1.一种带槽管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从管(11)的第一端部以第一预定距离分开的第一位置上在管(1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朝向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140);
在朝向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140)时,相对地在管(11)的纵向上纵向移动切槽工具(140)和管(11)至少之一,以形成槽部分(11c),所述槽部分(11c)从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凹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位置到从管(11)的第二端部分以第二预定距离分开的第二位置执行纵向移动,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切槽工具(140)从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沿管(11)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分离,其中所述分离在执行纵向移动之后被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朝向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挤压切槽工具(140)时,在管(11)的周向方向上相对地周向移动切槽工具(140)和管(11)至少之一,以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周向移动被执行,以形成在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11b、11b1、11b2);以及
所述纵向移动被执行,以形成在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从第一槽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槽(11c)。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周向移动通过预定旋转角度单独执行,以将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地第一槽(11b、11b1、11b2)形成为弓形,所述第一槽(11b、11b1、11b2)在周向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周向移动通过单独执行至少一周,以将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的第一槽(11b、11b1、11b2)形成为环形,所述第一槽(11b、11b1、11b2)在周向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切槽工具(140)被周向移动,同时纵向移动在至少下述情况之一中被执行:
在周向移动被单独执行以在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形成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11b、11b1、11b2)之前;以及
在周向移动被单独执行以在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形成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11b、11b1、11b2)之后,由此至少在纵向上延伸以从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的第一槽(11b、11b1、11b2)延伸的第二槽(11c)被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被同时执行以在槽部分(11b、11b1、11b2、11c)中形成螺旋槽(11c)。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周向移动在至少下述情况之一中被执行:
在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同时被执行之前;以及
在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被同时执行之后,由此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槽(11b、11b1、11b2)被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使用多个切槽工具(140)执行挤压;以及
多个切槽工具(140)以预定的间距被安置在管(11)的周向方向上以挤压管(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切槽工具(140)包括辊压件(141),在相对移动至少切槽工具(140)和管(11)之一时,所述辊压件(141)辊压在管(11)的壁(11a)上以在管(11)的壁(11a)上形成槽部分(11c)。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槽部分(11b、11b1、11b2、11c)被形成在第一位置和在纵向上从第一位置分开的第二位置之间;
只有周向移动被执行以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的第一周向槽(11b、11b1、11b2),其在第一位置上周向延伸至少预定的角度;
在第一周向槽被形成之后,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被同时执行,以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槽部分(11b、11b1、11b2、11c)的螺旋槽(11c);以及
在螺旋槽(11c)被形成之后,只有周向移动被执行,以形成周向在第二位置上延伸至少预定角度的槽部分(11b、11b1、11b2、11c)的第二周向槽(11b、11b1、11b2)。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槽部分(11b、11b1、11b2、11c)被形成在第一位置和在纵向上从第一位置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
只有周向移动被执行,以形成在第一位置上周向延伸至少预定角度的槽部分(11b、11b1、11b2、11c)的第一周向槽(11b、11b1、11b2);
只有周向移动被执行,以形成在第二位置上周向地延伸至少预定角度的槽部分(11b、11b1、11b2、11c)的第二周向槽(11b、11b1、11b2);以及
在第一和第二周向槽(11b、11b1、11b2)被形成之后,纵向移动和周向移动被同时执行,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的螺旋槽(11c)。
14.一种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包括:
将辊压件(141)径向向内挤压到管(11)的壁(11a)的外表面;以及
在将辊压件(141)挤压到壁(11a)的外表面时,相对移动辊部件(141)和管(11)至少之一,其中
在移动中,辊压件(141)在管(11)的壁(11a)上滚动,并在滚动时在壁(11a)上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移动中,辊压件(141)和管(11)在管(11)的轴向和周向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槽管是用于双壁管(10)的内管(11),其中通道通过连接内管(11)和内管(11)之外的外管(12)所形成。
17.一种制造装置,包括:
支撑管(11)的支撑件(120、121、122);
切槽工具(140),所述切槽工具(140)被设置以朝向管(11)的径向向内挤压管(11)的外壁(11a),并在外壁(11a)上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
挤压工具(130),所述挤压工具(130)被设置以将切槽工具(140)径向向内挤压到外壁(11a);以及
纵向移动件(150),在切槽工具(140)挤压管(11)的外壁(11a)时管(11)和切槽工具(140)至少之一通过所述纵向移动件(150)在管(11)的纵向上相对可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装置,还包括:
旋转移动件(160),在切槽工具(140)挤压管(11)的外壁(11a)时管(11)和切槽工具(140)至少之一通过所述旋转移动件(160)在管(11)的周向方向上相对可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切槽工具(140)包括多个切槽工具部分(140),所述切槽工具部分(140)在管(11)的周向方向上以间距被安置以挤压管(11)的外壁(11a)。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切槽工具(140)包括在管(11)的外壁(11a)上滚动的球(141)和辊(141)之一。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切槽工具(140)包括辊压件(141),所述辊压件(141)在挤压外壁(11a)时在管(11)的外壁(11a)上滚动,以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
22.一种制造装置,包括:
辊压件(141),所述辊压件(141)被设置以径向向管(11)之内挤压管(11)的外壁(11a);以及
移动件(150、160),管(11)和辊压件(141)至少之一通过所述移动件(150、160)被相对移动,
其中辊压件(141)在被挤压到外壁(11a)上时在管(11)的外壁(11a)上滚动,以在管(11)的外壁(11a)上形成槽部分(11b、11b1、11b2、11c)。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移动件(150、160)被设置以相对管(11)在管(11)的纵向和周向方向至少之一的方向上移动辊压件(141)。
24.一种带槽管,包括:
在轴向上延伸的管壁(11a),管壁(11a)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从管壁(11a)的外表面径向向内凹入的槽部分(11b、11b1、11b2、11c),其中:
所述槽部分(11b、11b1、11b2、11c)被设置在从第一端以一定距离分开的第一位置和从第二端以一定距离分开的第二位置之间;
所述槽部分(11b、11b1、11b2、11c)包括在管壁(11a)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11b、11b1、11b2)和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槽(11c);以及
第一槽(11b、11b1、11b2)和第二槽(11c)被连续地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第一槽(11b、11b1、11b2)具有弓形和环形之一。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第二槽(11c)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螺旋形状。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槽(11b、11b1、11b2)包括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上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周向槽部分(11b1、11b2);以及
所述第二槽(11c)是从第一周向槽部分延伸到第二周向槽部分的螺旋槽(11c)。
CNB2005101200129A 2004-11-09 2005-11-08 制造双壁管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4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5521 2004-11-09
JP2004325521A JP2006132905A (ja) 2004-11-09 2004-11-09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4325522 2004-11-09
JP2005112825 2005-04-08
JP2005136390 2005-05-09
JP2005263967 2005-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2409A true CN1772409A (zh) 2006-05-17
CN100417466C CN100417466C (zh) 2008-09-10

Family

ID=3672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00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466C (zh) 2004-11-09 2005-11-08 制造双壁管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结构
CN 200510120011 Pending CN1773154A (zh) 2004-11-09 2005-11-08 双壁管及使用双壁管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20011 Pending CN1773154A (zh) 2004-11-09 2005-11-08 双壁管及使用双壁管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32905A (zh)
CN (2) CN100417466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3801A (zh) * 2015-12-18 2018-09-28 山特维克原料技术德国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线路的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57212A (zh) * 2019-05-17 2019-07-26 山西新源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地源热泵换热器及螺旋铜管加工设备
CN114206640A (zh) * 2019-10-23 2022-03-18 株式会社Uacj 传热双层管、传热双层管用内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99777A (zh) * 2022-06-30 2022-07-29 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长条状曲面零件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4271A (ja) * 2008-02-29 2009-09-10 Tgk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
JP5504050B2 (ja) * 2009-06-30 2014-05-2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308270A1 (en) * 2010-06-22 2011-12-22 Maeng Chanjoo Dual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KR101600296B1 (ko) * 2010-08-18 2016-03-07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이중관식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172950B2 (ja) * 2012-02-01 2017-08-02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用二重管
CN102679773A (zh) * 2012-04-01 2012-09-19 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两级梯度传热换热器
JP2014009831A (ja) * 2012-06-28 2014-01-20 Calsonic Kansei Corp 二重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05890A (ja) * 2012-11-26 2014-06-09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温水生成装置
DE102013007590A1 (de) * 2013-05-02 2014-11-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Interner Wärmetauscher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CN103759476B (zh) * 2013-12-24 2016-04-27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用热交换管路
GB2523107A (en) * 2014-02-12 2015-08-19 Eaton Ind Ip Gmbh & Co Kg Heat exchanger
CN105258400B (zh) * 2014-07-18 2018-01-02 上海交通大学 同轴螺纹管漏流式换热器
JP6406441B2 (ja) * 2015-04-24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CN105135758A (zh) * 2015-08-17 2015-12-09 芜湖通和汽车管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
CN107128147B (zh) * 2016-02-29 2020-05-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管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JP2017198392A (ja) * 2016-04-27 2017-11-02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二重管
KR101759110B1 (ko) 2016-08-10 2017-07-19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이중관 열교환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6734631A (zh) * 2023-08-09 2023-09-12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股流管壳式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8540A (en) * 1969-07-29 1972-09-05 Superior Tube Co Tube rolling mill employing a tapered mandrel and a cluster of rolls that each have specially designed tube contacting grooves
US4086959A (en) * 1976-07-19 1978-05-02 Uop Inc. Automotive oil cooler
JPS55133167U (zh) * 1979-03-13 1980-09-20
CN2039603U (zh) * 1988-11-29 1989-06-21 刘元吉 一种螺纹管的成型机构
CN2191721Y (zh) * 1994-05-16 1995-03-15 崔建伟 一种高效换热管多功能加工装置
CN1047115C (zh) * 1995-10-31 1999-12-08 赵天涵 凹槽滚花管加工装置
JPH1038491A (ja) * 1996-07-23 1998-02-13 Toyo Radiator Co Ltd 二重管型熱交換器
DE19944951B4 (de) * 1999-09-20 2010-06-10 Behr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mit innerem Wärmeübertrager
JP2001153580A (ja) * 1999-11-29 2001-06-0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伝熱管
JP2002318015A (ja) * 2001-04-17 2002-10-31 Orion Mach Co Ltd 冷凍装置
JP2003329376A (ja) * 2002-05-13 2003-11-19 Atago Seisakusho:Kk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570568Y (zh) * 2002-08-21 2003-09-03 长春市金豆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金属螺纹管
JP2004239318A (ja) * 2003-02-04 2004-08-26 Denso Corp 二重管構造
CA2464631C (en) * 2003-04-17 2007-03-13 International Roller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slot width in tubular member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3801A (zh) * 2015-12-18 2018-09-28 山特维克原料技术德国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线路的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112063B2 (en) 2015-12-18 2021-09-07 Sandvik Materials Technology Deutschland Gmbh Sensor for a high-pressure l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10057212A (zh) * 2019-05-17 2019-07-26 山西新源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地源热泵换热器及螺旋铜管加工设备
CN110057212B (zh) * 2019-05-17 2024-04-19 山西新源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地源热泵换热器及螺旋铜管加工设备
CN114206640A (zh) * 2019-10-23 2022-03-18 株式会社Uacj 传热双层管、传热双层管用内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06640B (zh) * 2019-10-23 2024-03-08 株式会社Uacj 传热双层管、传热双层管用内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99777A (zh) * 2022-06-30 2022-07-29 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长条状曲面零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32905A (ja) 2006-05-25
CN100417466C (zh) 2008-09-10
CN1773154A (zh)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2409A (zh) 制造带槽管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结构
KR100785857B1 (ko) 홈형성파이프 제조방법과 장치, 및 홈형성파이프 구조
US8539805B2 (en) Method and form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having various diameters
CN1063362C (zh) 使用胀芯的扩管方法和扩管机及用该扩管法扩管的热交换器
CN1891366A (zh) 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一体化翅片管的设备
JPH09512487A (ja) 管状加工物を連続的にかつ切削屑無しに個々のリングに分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259749A (ja) パイプの成形方法
EP1151812B1 (en) Spinning device
US1075181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or machining the inner wall of a stator
CN1185070C (zh) 用于断离工件的方法和装置
BRPI0403010B1 (pt)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uma ferramenta rotativa para a maquinação de remoção de cavaco
EP1939488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metal band, a continuous metal band and pushbelt in which the metal band is used
JP4003056B2 (ja) スピニング成形方法、およびスピニング成形装置
CN1164503A (zh) 无缝金属带的制造方法
CN1183067A (zh) 具有成型夹爪的卡盘
JP2003071521A (ja) 螺旋状波形金属チューブ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装置
JP2006297415A (ja) バリ除去装置
JP3345225B2 (ja) 異形管の製造方法
US4406142A (en) Annular corrugator
US5916318A (en)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forming threads or fins on multiple cylindrical workpieces
RU2776753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ных труб
JP2831567B2 (ja) 中空押出材の拡管方法及び拡管設備
JP2022521629A (ja) 軌道切断装置及びチューブの調整装置
JP2004167647A (ja) パイプ端部のトリミング方法
CN102105240A (zh) 用于由预成形件制造或加工工件、特别是用于一体成形内轮廓或内齿部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