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9636A - 窗用警报锁 - Google Patents

窗用警报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9636A
CN1769636A CNA2005101051622A CN200510105162A CN1769636A CN 1769636 A CN1769636 A CN 1769636A CN A2005101051622 A CNA2005101051622 A CN A2005101051622A CN 200510105162 A CN200510105162 A CN 200510105162A CN 1769636 A CN1769636 A CN 1769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window
alarm
state
control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51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9315C (zh
Inventor
松永义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KA MARKE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KA MARKE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KA MARKE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KA MARKE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9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9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93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93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5/00Alarm locks
    • E05B45/06Electric alarm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001Covers preventing access to handles or k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79Locks with audio features
    • E05B17/0083Sound emitting devices, e.g. loudspeak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0Illuminating devices on or for locks or key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lock parts; Indicator l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5/00Alarm locks
    • E05B45/06Electric alarm locks
    • E05B45/061Electric alarm locks for combinatio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5/00Alarm locks
    • E05B45/06Electric alarm locks
    • E05B2045/065Switch or sensor type used in alarm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有效阻止侵入者进入建筑物的警报锁。警报锁(1)的锁身(2)通过安装部(3)和窗框(30)固定在一起。锁身(2)的下面,有一个略成U字状的凹部(5)。将锁身(2)向下方移动,凹部(5)就将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收容在其内,形成锁定状态,此时操纵杆(23)就不能被操作了(不能活动)。如不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按键(91~94),而强行向上方移动处于锁定状态的锁身(2)的话,安装在锁身(2)内的扩音器就会报警。

Description

窗用警报锁
技术领域
一种适用于安装在窗框上、由以支轴为中心转动的锁扣以及使锁扣转动的操纵杆等部件构成的窗用锁的警报锁。
背景技术
以前的窗用锁,是安装在窗框中,将操纵杆沿支轴转动(略180度),就可将窗户打开或关闭。窗用锁有以支轴为中心转动的月牙状的锁扣(所谓锁具),以及与之相连使它转动的操纵杆。
小偷等侵入者试图从窗户进入建筑物时,通常是将窗用锁附近的窗户玻璃打破,从那里把手伸进去将锁打开,然后进入建筑物。
为了防止侵入者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建筑物,窗用锁设有安全系统,通过监测锁是否被触动从而报警(具体参照第2003-27718号日本专利公报)。
上述以前的窗用锁技术,虽然为防止窗用锁被打开安装有警报器,但侵入者还是可以将窗用锁打开进入建筑物行窃。因此,在警报器呜叫报警的这一段时间内,侵入者还是有可能进入建筑物的。因此,不能说安全系统是十分可靠的。另一方面,侵入者很少能够将窗户的玻璃划破到足以使自己的整个身体可以进入那么大,从而再进入建筑物行窃的。所以如果他无法轻易打开窗用锁的话,就有可能打消行窃的念头。
此项发明,就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为有效地防止小偷等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行窃而制造的一种警报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制作的警报锁。这种警报锁适用于安装于窗框上、由以支轴为中心转动的锁扣以及使之转动的操纵杆等部件构成的窗用锁。警报锁具有覆盖于操纵杆之上使之不能转动的锁套、若干按键,及使警报发出的手段等内容。上述的若干按键如果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的话,警报锁不会发生作用。但是如果按键不按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锁套被强行拿开时警报器就会报警。其中警报锁是由电流控制回路操控的。
由于警报锁的构造是通过操纵杆被锁套所操控,使操纵杆不能操作,即使小偷等侵入者将靠近窗用锁旁边的窗户玻璃划破,把手伸进窗户,也无法扳动锁扣的操纵杆,也就无法将锁打开。因此,当侵入者无法轻易地把窗用锁打开时,就可能放弃进入建筑物行窃的念头,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有效地阻止侵入者由窗户进入建筑物。
另外,如不按设定的程序操作按键,锁套被打开时,警报器也会报警,这样就可避免侵入者强制打开锁套,从而转动操纵杆,进而把锁打开。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警报锁有将锁套覆盖在操纵杆上,形成锁定状态的锁定机关。由电流控制回路控制的上述若干按键如果按照设定好的顺序进行操作的话,就不会发出警报,上述的由锁定机关形成的锁定状态也可解除。
另外,本发明有四个操作按键是非常好的一项措施。在操作时,按照已设定好的程序按下其中的一个按键,就等于输入了使整个程序开始运转的指令,同样,当最后按照程序按下其余三个按键中的一个时,就相当于输入了结束整个程序的指令。
此外,设有在操纵杆被锁套控制的状态下可从窗外看到的发光二极管,通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来显示上述电流控制回路正在运作,是本警报锁的特征。依据这一构造,试图进入建筑物的侵入者,当在窗外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或闪动)时,就可得知安装有报警安全系统,可能就会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因此,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阻止侵入者进入建筑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此发明的第一种形态的警报锁从前方看的斜面图。
图2是这一警报锁从后方看的斜面图。
图3是将安装警报锁的斜视图。
图4是由图3所示的状态将警报锁的锁身向下方移动时的大致状态的概略斜视图。(a)是锁身移动到途中的状态,(b)是锁身到达最下方的状态。
图5是警报锁的一部分沿较长一方切断时的概略断面图。
图6是显示电流螺线管内部构造的概略断面图。
图7是警报锁的电气构成切面示意图。
图8是警报锁使用时的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作业流程图。
图9是此项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态警报锁从前方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下的警报锁的斜视图。
图10是这种警报锁从后面看的概略斜视图。
图11是这一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态警报锁从前面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警报锁201处于锁定状态的斜视图,(b)是它处于解锁状态的斜视图。
图12是这一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态警报锁从前面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的警报锁的斜视图。
图13是这一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态警报锁从前面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的警报锁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其对安装本发明的最佳形态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图1是警报锁1从前方看到的斜视图,图2是从后方看的斜视图。参照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这一警报锁1适用于安装在窗框上、由以支轴为中心转动的锁扣及使它转动的操纵杆等部件构成的窗用锁。警报锁1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锁身2及将其固定在窗框上的安装部3。
锁身2是由具有长尺型外观的锁壳4将其各个部分区分开来的。锁壳4较长的一端有一个向内略成U字状的凹部5。通过在这个凹部5里放置窗用锁的操纵杆,可使操纵杆不能操作(不能转动锁套)。在锁壳4上的凹部5周围部分构成了可将操纵杆控制住不让其转动的锁套。
安装部3是一个长方形的薄板,与锁身2相向安装。沿锁身2较长方向,形成长尺型外观状锁壳。将安装部3安装在窗框上时,要通过钉子等起固定作用的工具通过安装部3上的多个贯通孔6将其固定。在安装部3和锁身2相向的连接面,锁身2内装有稍后会提及的有锁定作用的电流螺线管7的突起8,它面向锁身2侧形成突起。
在锁壳4的安装部3及其背面,有多个(四个)按键,即:91,92,93,94,分别排列于锁壳4较长的一面。在91~94的按键旁,与91~94的按键相对应处,配置有各按键91~94的应答按键操作的发光二极管(操作显示灯91A,92A,93A,94A)。在锁壳4的内部,有一个扩音器10,且在锁壳4的安装部3及其背面凹部5的旁边,扩音器10发出的声音可通过锁壳4的多个小孔11扩散出去。
此种警报锁1,如果按照设定的顺序来摁四个按键91~94的话则会开始工作(警报状态);工作状态下,四个按键91~94按上述设定顺序按下后,就可解除其工作状态(警报状态)。四个按键91~94中其中的任何一键(如,与凹部5相向的按键91),是将按键91~94按上述事先设定的顺序按下时,是开始工作的指示(操作开始键)。其余按键92~94中的任何一键(如,凹部5侧的按键94),是将按键91~94按上述事先设定的顺序按下时,为工作结束的指示(操作终了键)。即,要让警报锁1工作,或解除其工作状态时,在按下操作开始键91后,按顺序按下其余两个(如中间的两个键)按键(操作输入键92,93)最后按下操作终了键94即可。
在锁壳4的前面,有锁定作用的电流螺线管7的突起8(锁定状态)被取消(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配置有作为指示灯的发光二极管(解锁状态显指示灯12)。在锁壳4的背面,配置有显示警报锁1处于工作状态(可以发出警报的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机器运转显示灯13)。在机器运转显示灯13的侧方,配置有吸热板14。吸热板14通过吸收光能来产生电流,从而使机器运转显示灯13发光。
在锁身2的前面和后面的较长方向各有两个固定点,在这四个地方各有一个棒状连接部15,锁身2就是通过它与安装部3相连接的。具体说,将各连接部15与安装部3的较短方向(前后方向)相对,沿安装部3较短的一方,以轴线为中心安装至可以活动的程度。对于锁身2,沿锁身2较短的一方(前后方向)以轴线为中心安装至可以转动。然后,拿起锁身2使其变位为较长方向,并如图1、图2所示使锁身2从安装部3分离,或如图1、图2所示使锁身2回动,并将其与安装部3近接(或当接)。
在锁身2的长方向一侧(凹部5侧)安装的2个连接部15和在锁身2长方向的其它端侧(与凹部5相反侧)安装的2个连接部15,也可分别由两端略成コ字状的弯曲棒状物构成。图3是将安装警报锁1的斜视图。参照图3,这一警报锁1适用于包括以支轴21为中心转动的月牙形锁扣22(所谓锁具)、为了使这个锁扣22转动和与之连接使之转动的操纵杆23的与窗框30连接的普通窗用锁20。例如,将窗户玻璃30A安装到窗框30的外侧面(与窗户玻璃30A垂直相交的侧面),相对于窗户玻璃30A,通过与平行延伸支轴21为中心的锁扣22的转动,使窗用锁20相对于安装于窗框30的后侧(装有窗户玻璃31A)的窗框31的锁扣22固定。此时,相对固定窗框30,31的变位,在可以固定已关闭窗户的同时,将操纵杆23转动到前方,以支轴21为中心转动锁扣22(略180度),就可解除窗框31的锁扣22的锁定状态,打开窗户。当锁扣22处于锁定状态时,操纵杆23与窗框30的外侧面平行,且顺着锁扣22指向上方。
警报锁1与装有窗用锁20的窗框30的外侧面相对,安装在窗用锁20的上面(锁扣22呈锁定状态时,相对于锁扣22操纵杆23于延伸侧),凹部5和窗用锁20相对。这种状态下的警报锁1,它的前方面向建筑物的内部,后方则面向窗外。因此,在锁壳4的后面安装的显示工作状态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3面向后方,通过在后方配置的窗框31的窗户玻璃31A,从窗外可以看到它。
如图3所示,当警报锁1的锁身2相对于安装部3在其最上方转动时,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如果没有进入锁身2的凹陷部5的话,那么操纵杆23还处于可操作状态。图4是将警报锁1由图3所示的状态将锁身2向下方移动时的大致状态的斜视图。(a)是锁身2在向下移动到途中的状态,(b)是锁身2到达最下方的状态。
在由图3所示的状态到图4(a)所示的状态转动锁身2时,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还未进入锁身2的凹部5之中,所以,操纵杆23仍可运转。但由图4(a)到图4(b)的状态转动锁身2后,操纵杆23就已进入锁身2的凹部5之中,此时的操纵杆23就无法转动了。
图5是警报锁1的一部分沿较长一方切断时的概略断面图。参照图5可以看到,在锁身2的锁壳4的内部,沿锁身2的较长一方,配置有装有可滑动的轴状柱塞70的电流螺线管7,沿锁身2和安装部3的相对面,还配置有装有可滑动的轴状可动部16A的开关16。
在锁身2的锁壳4与安装部3相对的壁面40上,在电流螺线管7的可移动的柱塞70的相应位置上,开关16的可动部16A的相应位置上,分别有两个贯通孔41,42。如图4(b)所示,当将锁身2移动到安装部3的最下方时,安装部3上的起锁定作用的突起8,就通过贯通孔41进入锁身2的锁壳4内。起锁定作用的突起8上,有与电流螺线管7的柱塞70的位置相对的插通孔8A。将柱塞70穿过这个插通孔8A,就形成了如图4(b)所示的锁身2被锁定的状态。开关16的可动部16A,通过贯通孔42伸向锁壳4的外部(安装部3侧),如图4(b)所示,将锁身2移至安装部3的最下方时,可动部16A的前端就和安装部3当接,通过对锁身2造成押压,可动部16A就可在锁身2的内部滑动,从而打开开关16。
图6是电流螺线管7的内部构成概略断面图。参照图6,可以看出,电流螺线管7有其所谓的自己的外形,它有以下一些组成部分。它的外形是一个有底筒状的框架71,轴状物柱塞70的一端从框架71的开口处伸向外方,另一端插入框架71的内部。使柱塞70以轴的方向可以滑动的套筒72,固定套筒72的底座73,在框架71内的柱塞70的另一端,有可让套筒72从中穿过绕线筒74。在绕线筒74的外围,绕有线圈75,在框架71内的柱塞70一端的侧面有令套筒72穿过的永久磁石76,堵在框架71的开口处的板极77,以及使柱塞70沿轴的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弹簧78。
柱塞70,如果是由铁构成,给线圈75输入的一定的电压的话,受磁力的影响,柱塞70会沿着轴的方向被吸入框架71的内部。被吸引着的柱塞70,是被永久磁石76所吸引,即使停止对线圈75的供电,依然会保持在目前的位置,此时,如果给线圈75提供逆极性电压的话,受磁力影响,柱塞70就会沿轴的方向再次回到框架71的外面。此时回复原状的柱塞70受弹簧78的弹性的影响,即使停止对线圈75的供电,也依然会保持在当前的位置。
图7是警报锁1的电气构成切面示意图。参照图7可以看到,此警报锁1是由安装于锁身2的锁壳4的内部的一个微型计算机17操作控制的。在这个微型计算机17中,通过电气连接着包含有按键91~94的输入部9,开关16,电流螺线管7,吸热板14,发光二极管12,13,91A~94A,以及扩音器10。
在锁壳4的内部,可安装干电池等蓄电装置。根据这个蓄电装置提供的电力,可使电流螺线管7,操作显示灯91A~94A,解锁状态显示灯12,以及扩音器10等部件处于运转状态。另外,如上所述,用来显示警报锁处于运转状态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3,是通过吸热板14所吸收的光热而产生的电力来发光的。
图8是警报锁1使用时的由微型计算机17控制的作业流程图。依图8可知,微型计算机17可监视操作开始键91是否被按下(步骤S1),以及开关16是否被关闭(步骤S12)。
当开关16由开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12处于YES状态),这时,电流螺线管7如处于锁定状态(步骤S13处于YES状态),微型计算机17就可判断锁身2是否被强行向上拉动,继而通过扩音器10来报警(步骤S14)。另一方面,当开关16由开到关闭状态,电流螺线管7不处于锁定状态(步骤S13处于NO的状态),微型计算机17就不发生报警作用。再从头开始监视操作开始键91是否被按下(步骤S1),及开关16是否由开到关闭状态(步骤S 12)。
当按下操作开始键91后(步骤S1处于YES状态),微型计算机17就可监视在这之后是否按了操作终了键94(步骤S2),且在按操作终了键94时(步骤S2处于YES状态),从按下操作开始键91到按下操作终了键94所操作的输入键92,93是否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了(步骤S3)。
操作输入键92,93如果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步骤S3处于YES状态),微型计算机17就可确认此时电流螺线管7是否处于锁定状态(步骤S4)。而且,如果电流螺线管7不处于锁定状态(步骤S4处于NO状态),微型计算机17将电流螺线管7回复锁定状态后(步骤S8),这时,本来处于关闭状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3开始闪动(步骤S9),表示警报锁开始起作用。与此同时,原本亮着的解锁状态显示灯12关闭了,表示警报锁处于解锁状态(步骤S10)。反之,另一方面,如果电流螺线管7就处于锁定状态(步骤S4处于YES状态),通过微型计算机17操作使电流螺线管7处于解锁状态后(步骤S5),那么,机器运转显示灯13关闭(步骤S6),解锁状态显示灯12开始闪亮(步骤S7)。之后,微型计算机17再次从头开始监视操作开始键91是否被按下(步骤S1),及开关16是否由开到关闭状态(步骤S12)。
操作输入键92,93即使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输入(步骤S3处于NO状态),在所限定的输入次数的范围内,微型计算机17不会使警报锁报警(步骤S11处于NO状态)(比如,限输次数是一次的话,输错一次是不会报警的),并再次从头开始监视操作开始键91是否被按下(步骤S1),及开关16是否由开到关闭状态(步骤S12)。这样一来,可防止使用者因错误输入操作输入键92,93的顺序而使警报锁报警。但如果操作输入键92,93不按照设定的顺序被错误输入两次以上时(步骤S11处于YES状态),微型计算机17就通过扩音器10来报警(步骤S14)。
扩音器10发出的警报,例如是100dB的程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比如15秒)内持续发生。此时,操纵杆23被锁套(锁身2上锁壳4的凹部5的周围部分)控制,操纵杆23是无法转动的。侵入者即使将窗用锁20附近的窗户玻璃划破,把手伸进建筑物内,也无法抓住操纵杆23从而将锁扣22打开。因此,侵入者无法轻易地将窗用锁20打开的话,可能就会放弃进入建筑物行窃的念头,从而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而且,如果不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按键91~94而强行移动锁套的话(将锁身2向上移动),扩音器10就会发出警报。这样一来就可防止侵入者强行移动锁套,进而转动操纵杆23,从而有效地阻止侵入者进入建筑物。还有,当想进入建筑物的侵入者从窗外看到提示警报锁处于运行状态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3不停闪动时,就可得知电流控制回路处于运行之中,可能也会放弃行窃的念头。因此,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图9是此项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态警报锁101的从前方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101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下的警报锁101的斜视图。图10是从后方看该警报锁101概略斜视图。参照图9和图10,这种警报锁101安装在窗框30上,适用于由以支轴21为中心转动的锁扣22、及使锁扣22转动的操纵杆23构成的窗用锁20。警报锁101包括装有鸣响警报的扩音器(无图示)的锁身102,及相对于锁身102可活动的锁套103。
锁身102是由具有长尺形外观的锁壳104将其各个部分区分开。在锁身102的锁壳104的较长一端上(上端部),安装有可以以活动轴104A为中心转动的锁套103。它是由前面板103A,后面板103B,侧面板103C及上面板103D构成的中空状物体。将窗用锁20收置在锁套103内时,操纵杆23就不能被操纵了(不能转动)。锁套103的后面板103B上,与侧面板103C相反一面的边缘上,形成了凹部103E,当关闭锁套103时,这个凹部103E和窗框30形成的空间内,就可将收容在锁套103内的窗用锁20的锁扣22的一部分插入其中。
在锁套103的后面板103B的与上面板103D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处,有一个平板状的突起105。在锁身102的较长一端上(上端面),锁套103处于关闭状态时,就形成了可以今突起105穿过的插通孔106。在锁身102的内部具有,例如,用上述图5和图6所说明的电流螺线管7,及开关16(无图示)等部件。当锁套103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关16的可动部16A由于突起105的压制,在打开开关16的同时,电流螺线管7的柱塞70被突起105形成的贯通孔(无图示)锁住,就使关闭状态的锁套103形成锁定状态。
在锁壳104的前面,有若干(例如,四个)按键,即:191,192,193,194。它们排列在锁壳104较短的一方。警报锁101,当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依次操作这四个按键191~194时,便开始工作。将工作中的这四个按键再次按上述设定好的顺序操作时,警报锁便解除工作状态。四个按键191~194中的一个按键,按照上述事先设定的顺序按下时,是发出了开始工作的指示(操作开始键)。其余按键中的一个按上述事先设定的顺序按下时,为结束工作的指示(操作终了键)。即,要让警报锁101处于工作状态或解除其工作状态时,在按下操作开始键后,再按顺序按下其余两个按键(操作输入键),最后按下操作终了键即可。
在锁壳104的前面,装有一个显示电流螺线管7处于解除锁定状态(开锁状态)的发光二极管(解锁状态显示灯112)。在锁壳104的后面,还有一个显示警报锁101处于运转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机器运转显示灯113)。在机器运转显示灯113的侧面,有一个吸热板114,它可吸收光热产生电流,从而使机器运转显示灯113发光。
警报锁101,其锁身102与安装有窗用锁20的窗框30的外侧面相对,在窗用锁20的下方,锁套103处于锁定状态时,位于锁身102的上方。这种状态下,警报锁101的前面就是建筑物的内部,它的后面(窗户的后面)即为建筑物的外部。因此被安装在锁壳104后面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13就面向后面,通过安装在其后面的窗框上的窗户玻璃,从窗户的外面可以被看到。
在警报锁101的锁身102的内部,有一个包含有微型计算机的电流控制回路(无图示),这个控制回路中的微型计算机,和上述图8中的微型计算机所起的操作控制作用是相同的。在具体实施形态中,由于操纵杆23被锁套103所控制,操纵杆23无法被操纵,侵入者即使将窗用锁20附近的窗户玻璃划破,把手伸进窗内,也无法够到操纵杆23从而将锁扣22打开,这就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还有,当按键191~194未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输入,且将锁套103拿开(移动锁套103的时候)时,扩音器就会报警,这就可避免强行移动锁套103,从而转动操纵杆23。就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而且,想进入建筑物的侵入者从窗户外面还可看到闪动着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13,从而得知控制电流正在处于工作状态就可能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警报锁的这些设计都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图11是这一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态的警报锁201从前面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201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的警报锁201的斜视图。参照图11,这种警报锁201,适用于安装在窗框30上、由以支轴21为中心转动的锁扣22及使锁扣转动的操纵杆23构成的窗用锁20。警报锁201中具有装有扩音器(无图示)的锁身202,及将锁身202安装于窗框30上时所需的安装部203。
锁身202,是由具有长尺形外观的锁壳204.将其各个部分区分开来,在锁壳204的较长一端(下端面),面向较长一面形成了略成U字状的凹部205。将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收容到凹部205内,操纵杆23就不能被操纵了(不能转动),锁壳204的凹部205的周围部分就构成了可将操纵杆23覆盖住,使操纵杆23无法操作的锁套。
安装部203是与锁身202相向安装,沿锁身202的较长方形成的长尺状的薄板。锁身202与安装部203相对,可沿较长一方(上下方向)滑动。在锁身202的内部,例如,也安装有图5与图6中所示的电流螺线管7及开关16(无图示)。将锁身202与安装部203相对向下方滑动,凹部205就可将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收容在内(如图11(a)所示的状态),开关16的可动部16A受到押压,将开关16打开的同时,电流螺线管7的柱塞70就和安装部3锁在一起。锁套处于关闭状态,整个装置就处于锁定状态。
在与锁壳204的安装部203的相对一面,沿锁壳204的较短一方,排列着若干(例如,四个)按键,即:291,292,293,294。这个警报锁201,如按照设定的顺序操作四个按键291~294,就可使警报锁开始工作。按照上述设定的顺序操作已处于工作状态的按键291~294的话,警报锁就结束工作状态。四个按键291~294其中的一个按键,按照上述预先设定好的顺序操作的话,就等于发出了操作开始的指令(操作开始键),按照程序按下其余按键中的一个,就是发出了结束操作的指令(操作终了键)。即,要使警报锁201开始工作或结束工作。首先要按操作开始键,其余的那两个键(操作输入键)也要按照设定程序依次操作,最后按操作终了键。
在锁壳204的前面,装有一个电流显示螺线管7处于解除锁定状态(开锁状态)时显示发光二极管(解锁状态显示灯2121。在锁壳204的后面,还有一个显示警报锁201处于运转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机器运转显示灯213)。在机器运转显示灯213的侧面,有一个吸热板,它可吸收光热产生电流,从而使机器运转显示灯213闪动。
警报锁201,与安装有窗用锁20的窗框30的外侧面相对,在窗用锁20的上方(锁扣22处于锁定状态的时候,与锁扣22相对操纵杆23所指的一侧),其凹部205与窗用锁20相向安装。这种状态下,与警报锁201相对的前方就是建筑物的内部,与警报锁相对的后方(窗户的后面),即为建筑物的外部。因此,安装在锁壳204后面的机器运转显示灯213是面向窗外的。透过后面安装在窗框上的玻璃,是可以看到的。
警报锁201的锁身202的内部,配置了一个包含有微型计算机的电流控制回路(无图示1,这个控制回路中的微型计算机,和上述图8中的微型计算机所起的操作控制作用是相同的。在具体的实施形态中,操纵杆23被锁套(锁身202的锁壳204上的凹部205的周围部分1所覆盖,因而就无法操作操纵杆23了,侵入者即使将窗用锁20附近的窗户划破,把手伸进窗内,也无法够到操纵杆23从而把锁扣22打开。因此,在侵入者无法轻易打开窗用锁20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这就可有效地防止偷窃行为的发生。
还有,如未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按键291~294,而拉动锁套的时候(将锁身202向上滑动时1,扩音器就会报警。这就可避免强行移动锁套,从而转动操纵杆23。于是就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而且,想进入建筑物的侵入者从窗户外面还可看到不停闪动的机器运转显示灯213,从而得知电流控制回路正在发生作用,从而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警报锁的这些设计都可有效地防止偷窃行为的发生。
图12是这一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态警报锁301从前面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301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的警报锁301的斜视图。参照图12,这种警报锁301适用于安装与窗框30上,由以支轴21为中心转动的锁扣22,及使这个锁扣22转动的操纵杆23等部件构成的窗用锁20。在警报锁301中,配置有:装有扩音器(无图示)的锁身302,及将锁身302安装于窗框30上时所需的安装部303。
锁身302,由具有长尺形外观的锁壳304将其各个部分区分开来。在锁壳304的较长一端(下端面),面向较长方有一个略成U字状的凹部305。当这个凹部305将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收容于其内部时,操纵杆23就无法被操作了(无法使之转动),凹部305的周围部分就构成了可将操纵杆23包围住,使之无法转动的锁套。
安装部303是与锁身302相向安装,沿锁身302的较长一端形成的长尺状的薄板。锁身302以其较长一端(上端部)的回动轴(无图示)为中心,与安装部303相对安装形成可移动的状态。在锁身302的内部,例如,也安装有图5,图6中所示的电流螺线管7及开关16(无图示)。将锁身302向安装部303靠近,形成凹部305将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收容在内(如图12(a)所示的状态)的状态时,开关16的可动部16A受到押压,将开关16打开的同时,电流螺线管7的柱塞70就和安装部303锁在一起,于是,锁套成关闭状,整个装置就处于锁定状态。
在锁壳304的与安装部303相对的背面,沿锁壳304的较短方向排列着若干(例如,四个)按键,即:391,392,393,394。这个警报锁301,将四个按键391-394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依次输入,就可使警报锁处于工作状态。当将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这四个按键再按照上述的预先设定的顺序依次输入,就可解除其工作状态。当按照设定的程序按下391~394其中的一个按键时,就等于发出了操作开始的指令(操作开始键),按照程序按下其余按键中的一个,就是发出了结束操作的指令(操作终了键)。即,要使警报锁301开始工作或结束工作,在输入操作开始键后,再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输入其余按键中的两个(操作输入键),最后输入操作终了键。
在锁壳304的前面,装有一个显示电流螺线管7处于解除锁定状态(开锁状态)的显示发光二极管(解锁状态显示灯312)。在锁壳304的后面,还有一个显示警报锁301处于运转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机器运转显示灯313)。在机器运转显示灯313的侧面,有一个吸热板(无图示),它可吸收光热产生电流,从而使机器运转显示灯313发光。
警报锁301,与安装有窗用锁20的窗框30的外侧面相对,处于窗用锁20的上方(锁扣22锁定状态时,相对于锁扣22操纵杆23于延伸侧),凹部305与窗用锁20相对。这种状态下,与警报锁301相对的前方就是建筑物的内部,它的后方(窗户的后面)即为建筑物的外部。因此,安装在锁壳304后面的机器运转显示灯313也面向后方,透过安装在其后的窗框上的窗户玻璃,从窗户外面可以看到它。
在警报锁301的锁身302的内部,有一个包含有微型计算机的电流控制回路(无图示),这个控制回路中的微型计算机,和上述图8中的微型计算机所起的操作控制作用是相同的。在具体实施形态中,锁套(锁身302的锁壳304上凹部305的周围部分)把操纵杆23套住,操纵杆23就无法被操作了。侵入者即使将窗用锁20附近的一部分窗户玻璃划破,把手伸进窗内,也无法够到操纵杆23从而转动锁扣22。因此,在侵入者无法轻易打开窗用锁20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这就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还有,如未按照设定的顺序操作按键391~394,就拉动锁身302的话(将锁身302向上移动),扩音器就会报警。这就可防止强行挪动锁套进而转动操纵杆23,从而有效地阻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而且,想进入建筑物的侵入者从窗户外面可看到不停闪动的机器运转显示灯313,从而得知电流控制回路正在工作,就有可能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因此,警报锁的这些设计都可有效地防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图13是这一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态警报锁401从前面看的概略斜视图。(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警报锁401的斜视图,(b)是处于解锁状态警报锁401的斜视图。参照图13,这种警报锁401适用于安装在窗框30上、由以支轴21为中心转动的锁扣22,及使这个锁扣22转动的操纵杆23等部件构成的窗用锁20。在警报锁401中配置有:安装有扩音器(无图示)的锁身402,及与锁身402相对且可活动的锁套403。
锁身402,由呈长尺状外观的锁壳404将其各个部分区分开来。在锁身402上,锁套403可以以安装在锁壳404的较长一端(下端部)的活动轴403A为中心活动。锁套403可以前后方向活动,当锁套403将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的前端(打开窗户时操纵杆23被活动的一端)覆盖住时,就无法操作操纵杆23了(无法向前方移动)。
在锁身402的内部,例如也安装有图5与图6中所示的电流螺线管7及开关16(无图示),将锁套403与锁身402相对向下移动,扣住窗用锁20的操纵杆23的前端时(图13(a)所示的状态),开关16的可动部16A受到押压,将开关16打开的同时,电流螺线管7的柱塞70就和锁套403锁在一起,锁套403呈关闭状态,整个装置被锁定。
在锁壳404的前面,若干(例如,四个)按键,即:491,492,493,494沿锁壳404较短一方排列着。这个警报锁401,它的四个按键491~494如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依次输入,就可使警报处于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这四个按键491~494如再次按照上述的预先设定好的顺序依次输入的话,就可结束其工作状态。当按照设定的程序按下491~494其中的一个按键时,就等于发出了操作开始的指令(操作开始键),按照程序按下其余按键中的一个,就是发出了结束操作的指令(操作终了键)。即,要使警报锁401开始工作或结束工作,首先要输入操作开始键,再按照设定好的顺序输入其余按键中的两个(操作输入键),最后输入操作终了键。
在锁壳404的前面,装有一个显示电流螺线管7处于解除锁定状态(开锁状态)的发光二极管(解锁状态显示灯412)。在锁壳404的后面,还有一个显示警报锁401处于运转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机器运转显示灯413)。在机器运转显示灯413的侧面,有一个吸热板(无图示),它可吸收光热产生电流,从而使机器运转显示灯413发光。
警报锁401,与安装有窗用锁20的窗框30的外侧面相对,处于窗用锁20的上方(锁扣22处于锁定状态时,与锁扣22相对,操纵杆23所指一侧)。锁套403与窗用锁20相对。这种状态下,与警报锁401相对的前方就是建筑物的内部,它的后面即为建筑物的外部。因此,配置在锁壳404后面的机器运转显示灯413也面向后面,从窗外透过安装在其后的窗框上的窗户玻璃,从窗户外面可以看到它。
在警报锁401的锁身402的内部,有一个包含有微型计算机的电流控制回路(无图示),这个电流控制回路中的微型计算机,和上述图8中的微型计算机所起的操作控制作用是相同的。在具体实施形态中,由于操纵杆23被锁套403覆盖住(覆盖住操纵杆23的前端),操纵杆23就无法被操作了,因此,侵入者即使将窗用锁20附近的窗户的一部分划破,把手伸进窗内,也无法够到操纵杆23从而把锁扣22打开。因此,在侵入者无法轻易打开窗用锁20的情况下,就会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这就可有效地阻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还有,如未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按键491~494,而强行挪动锁套403的话(移动锁套403),扩音器就会报警。这就可防止强行移动锁套403进而转动操纵杆23。可以有效地阻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而且,想进入建筑物的侵入者,从窗外还可看到不停闪动的机器运转显示灯413,从而得知警报锁正处于工作状态,就可能会放弃进入建筑物的念头。因此,就可有效地阻止侵入者从窗户进入建筑物。
此项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五种具体的实施形态。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形态。比如,用于显示机器正处于运行状态中的机器运转显示灯13,113,213,313,413,在发生作用时,不一定通过闪动的形式,也可使灯一直亮着。同样,提示警报锁处于解锁状态的解锁状态显示灯12,112,212,312,412等也未必要通过亮灯的形式,也可通过闪动的形式来提示。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已说明,警报锁1,101,201,301,401的锁身1,102,202,302,402上都有四个按键,其实在具体操作中,也未必都局限于这种构造。比如有三个或五个按键都可以。将警报锁1,101,201,301,401固定到窗框30上的方法,也未必要使用钉子等固定工具,例如,用(强力的)两面胶也很方便。

Claims (3)

1.一种适用于安装在窗框上的窗用锁的警报锁,所述窗用锁包括以支轴为中心转动的锁扣,以及使所述锁扣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警报锁包括能够覆盖于所述操纵杆上使之不能转动的锁套、若干按键以及使警报发出的部分;
其中,如果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所述若干按键,所述警报锁不会进行报警;如果未按预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所述按键,当锁套被强行拿开时警报锁就会报警;其中警报锁的报警是由电流控制回路操控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锁具有四个所述按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警报锁,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操纵杆被所述锁套覆盖的状态下、从窗外即可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表示所述电流控制回路正在工作中。
CNB2005101051622A 2004-10-29 2005-09-28 窗用警报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93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6614 2004-10-29
JP2004316614A JP4468788B2 (ja) 2004-10-29 2004-10-29 警報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9636A true CN1769636A (zh) 2006-05-10
CN100529315C CN100529315C (zh) 2009-08-19

Family

ID=3672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516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9315C (zh) 2004-10-29 2005-09-28 窗用警报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68788B2 (zh)
KR (1) KR100710902B1 (zh)
CN (1) CN10052931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815A (zh) * 2015-07-10 2015-09-23 吴华明 一种防盗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8005481A (zh) * 2017-12-22 2018-05-08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报警锁具及报警门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4897B2 (ja) * 2009-12-15 2014-09-10 エフビーオートメ株式会社 防犯装置
JP6525549B2 (ja) * 2014-10-27 2019-06-05 河村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外付け電気錠
JP7317508B2 (ja) * 2019-01-09 2023-07-31 三協立山株式会社 建具
CN112282516A (zh) * 2020-09-28 2021-01-29 欣晴(温州)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光敏电阻实现自动取证的智能化安防锁
CN112796577A (zh) * 2021-01-05 2021-05-14 刘洪� 一种具有机械密码的智能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8359B4 (de) * 1996-09-19 2013-07-18 Pax Ag Einbruchsicherung
IN186662B (zh) * 1997-09-08 2001-10-20 Grindwell Norton Ltd
DE20110780U1 (de) * 2001-06-29 2001-09-06 H H Heim Und Haus Holding Gmbh 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des Verschlusszustandes von Gebäudenöffnungsverschlüss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815A (zh) * 2015-07-10 2015-09-23 吴华明 一种防盗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8005481A (zh) * 2017-12-22 2018-05-08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报警锁具及报警门窗
CN108005481B (zh) * 2017-12-22 2023-11-10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报警锁具及报警门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10902B1 (ko) 2007-04-27
JP2006125101A (ja) 2006-05-18
KR20060050548A (ko) 2006-05-19
JP4468788B2 (ja) 2010-05-26
CN100529315C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9636A (zh) 窗用警报锁
TWI617727B (zh) 電子鎖定插銷
JP3975740B2 (ja) 車両ドア制御装置
JP6001208B2 (ja) 一体形アンテナ、タッチ起動機能及び光通信装置を備えたワイヤレスロックセット
CN1480615A (zh) 锁紧装置
JP5812186B2 (ja) 電動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と携帯リモコンキー
CN103046811A (zh)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CN201531163U (zh) 一种双电机指纹密码锁
CN208618938U (zh) 一种模块化门锁
KR101145971B1 (ko) 창호용 디지털 잠금장치
JP2008274669A (ja) 開口部の施錠構造
KR100991848B1 (ko) 착탈식 키홀더가 적용된 디지털 도어록
CN205476940U (zh) 数字门锁的旋钮开关装置
CN209691668U (zh)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用机械、电子两用多功能组合点火开关
CN109763713B (zh) 一种智能面板锁
CN1942644A (zh) 可以安装于门上及从门上拆下而不必拆开的门锁装置
JP5004733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2012244710A (ja) 充電装置
KR20160026253A (ko)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장치
KR200409191Y1 (ko) 디지털 도어록 조립체
JP3099108U (ja) 施錠装置
CN2258473Y (zh) 汽车防盗警戒装置
CN210858300U (zh) 带提示功能的电子锁
KR20180061907A (ko) 부착형 디지털 보조도어락
CN2541567Y (zh) 一种智能密码防盗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