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6811A -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6811A
CN103046811A CN 201310000294 CN201310000294A CN103046811A CN 103046811 A CN103046811 A CN 103046811A CN 201310000294 CN201310000294 CN 201310000294 CN 201310000294 A CN201310000294 A CN 201310000294A CN 103046811 A CN103046811 A CN 103046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ock
mentioned
shell
driv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0002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益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100002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6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6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6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其特点在于内部具有电子离合系统、可伸缩的传动杆和可伸缩的电连接探针。本发明能够在识别用户身份后,完成擒获动作,使得合法用户可以进行开锁,可以直接替换现有机械锁头,将机械锁升级为电子锁,具有成本低廉、实施速度快、维护简单的优势,能够用于包括门锁、车锁、箱柜锁等在内的多种安防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的锁头和把手机构,尤其涉及将锁头和把手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电子离合开锁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门锁已经出现超过15年,但是大规模推广仅限于酒店和旅馆,而在家庭、办公场所等消费了门锁绝大多数的领域却销量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价格是普通机械门锁的数十倍、经常发生故障、平均寿命只有一两年、安装和维护需要特殊培训、以及非常关键的电子入户门锁无一真正满足全球任一国家的防火逃生规范,因此当前电子门锁仅能用于有专人管理和维护的酒店或旅馆。
为此,多年来全球的锁具业内人士,耗费了无数精力和资金,希望克服上述困难,实现电子门锁的廉价化、长寿命和易于安装维护。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当前电子门锁常规的结构是采用内置离合装置的电子锁体,然后用安装在门锁面板内部的电路进行控制,为此需要专门定制特殊锁体结构件、门锁面板和电路,因此成本无法与采用标准结构件组成的机械锁相比;并且上述方法,需要采用大量连接线将电子锁体与电路、门前门后不同电路之间连接起来,而且连接线要么有的部分悬空,要么被因为设计疏忽而被直角弯折,要么被门锁内部结构件夹紧,因此非常容易因为开关门的震动而损坏;以及,由于将上述电子锁不同模块的连接线连接起来,是需要锁具安装工人来操作的,如果没有经过特殊培训,并不能胜任,因此上述电子锁的安装和维护,对于普通锁匠非常困难,直接导致销售、安装、维护成本大幅度上升。
当前社会上大多数的入户门锁锁体,必须使用钥匙旋转锁芯才能进行开锁、反锁,将防盗锁舌弹出或缩入。因此现在有的厂家提出,将机械锁头换成电子锁头,实现电控开锁。
方案1:东莞宏桢锁具公司,采用一种电磁铁锁芯,作为离合装置。如图1,在锁头1.1后部设计有电磁铁1.5,当电磁铁1.5通电时候,就会向前弹出离合销1.4,将旋转传动机构1.3与锁芯1.2连接起来,这样用户在门外旋转把手1.6就可以带动锁芯1.2一起旋转,就可以实现开锁或者上锁了。
但是上述方法的缺点十分明显,导致其不具有推广意义。
1. 上述电磁铁的安装,导致内门内无法进行反锁,除非配合特制的锁体才能实现。
2. 上述电磁铁的引线,必须穿过门面板,存在前面所述的各种可靠性问题,因此使用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3. 上述电磁铁,功耗很高,因此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即使电池电压较低,也会开不了锁。
4. 必须进行身份识别电控驱动后,才能在门外进行上锁,步骤多,不符合发展潮流。
5. 存在盗贼采用“电池碰电”方式进行开锁的漏洞。
方案2:东莞天防锁具公司,采用定制门锁面板,在面板内设计一个离合装置.如图2,在锁头2.1内部,锁芯2.2与旋转传动机构2.3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再通过连接杆2.4将锁芯2.2和把手2.5连接在一起,这样旋转把手就可以进行开锁和上锁。同时在锁面板2.6内壁设计离合装置2.7,离合装置有一个阻挡销2.8,用于在插入传动杆2.4或者传动杆轴承2.9时,阻挡把手旋转。所述传动杆轴承2.9与传动杆2.4之间为连接关系,并且传动杆2.4与传动杆轴承2.9连接后会只能同步旋转。只有当阻挡销2.8被机电转换装置2.10拉出,用户门才可以旋转把手2.5进行开锁或上锁,只要将阻挡销移回,把手就不能再旋转进行开锁或上锁。
但是,上述方法的缺点更加明显,导致其无法推广。
1. 必须定制锁具面板,成本非常高、装配复杂度高,必然无法大规模销售和生产。
2. 如果在门外用大扳手夹住门把进行旋转,还是可以很容易破坏阻挡销或者整个离合机构,从而进行开锁的。而且过程中几乎没有声音,难以被察觉。这个过程比撬开机械锁头难度低。
3. 存在盗贼采用“电池碰电”方式进行开锁的漏洞。
4. 必须将门锁面板做得很高,美观性差。而且厚度也要比较厚,增加成本。
5. 连接线是悬空的,很容易因为开关门震动损坏,而且锁面板需要为电路模块设计安装位置,增加成本。
并且,其他锁具领域,比如抽屉锁、汽车锁、箱柜锁等,由于锁具尺寸小,非常难以采用常规方式制作电子锁具,更无论将相关的锁头大规模换成电子锁头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电子离合把手锁头,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 投产成本低、效率高、与现有锁具完全兼容,可以直接替换现有机械锁的钥匙锁头,实现机械锁升级电子锁。
2. 没有悬空的连接线和连接器,抗震动、寿命长,并且电路模块等全部内置,避免了需要专门培训装修人员,而是可以采用安装机械锁的传动方法进行安装。
3. 在没有识别到合法用户时,把手是空转的,无法开锁,也避免了暴力撬锁。并且离合模块具有独立的安全认证模块,避免盗贼采用“电池碰电”方式进行开锁,这也是上述两个方案和其他现有方案的潜在安全隐患。
4. 功耗低,避免经常更换电池,以及在电池电压较低时也能开锁。
5. 可以适用于各种常规厚度的门与门锁面板,仅需选用合适长度的常规锁具传动杆,甚至内置能自动调节长度传动杆。
6. 由于整体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因此无需重新设计锁面板,只需要根据市场需要修改把手外壳的外观,大幅度降低门锁厂的生产成本和研发投入。
7. 可以适用于各种锁具,不会局限于门锁,还可以用于汽车锁、抽屉锁、箱柜锁、箱包锁等各种领域。
图1是现有解决方案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2是现有解决方案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系统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系统组装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系统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系统组装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系统组装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系统组装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系统组装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的安装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的安装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的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
图13是常规门锁欧规锁头的主要零件分解图。图中:13.1-锁芯13.2-锁壳 13.3-旋转传动机构。
 
实施例一:
如图3,3.1是锁头,3.2是锁芯,3.3是锁壳,3.4是旋转传动机构。所述锁芯3.2与旋转传动机构3.4为物理连接关系,锁芯3.2旋转时会带动旋转传动机构3.4一起转动。当锁头3.1插入锁体并将锁壳3.3与锁体固定连接后,旋转锁芯3.2就会同时带动旋转传动机构3.4转动,从而带动锁体进行开锁或者上锁。并且,所述锁芯3.2内部设计有孔,用于让传动杆3.5插入,并且孔的形状与传动杆3.5配合,使得传动杆3.5可以带动锁芯3.2一起旋转。以及锁芯3.2可以设计一个托底,用于在传动杆3.5不需要穿过锁头3.1的情况下,顶住传动杆3.5,限制传动杆3.5沿着轴向运动。
当锁头3.1完成与锁体的固定连接后,在锁芯3.2内部插入传动杆3.5。然后,再将传动杆3.5另一端插入已经固定在锁体外壳3.7上的把手3.8内,与把手3.8内的离合机构3.9连接。所述把手3.8可以再锁面板3.7上自由旋转。
在组装完成后,首先接通电源模块3.18,为系统供电。这时候,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旋转把手3.8是不能带动传动杆3.5转动的,也就无法实现开锁或者上锁。
当把手3.8内的电路模块3.10完成了用户身份识别,就会通知离合机构3.9内的安全模块3.11,让安全模块3.11控制机电驱动模块3.12驱动机电转换模块3.13,使得擒获抓3.14向前运动擒获传动杆3.5,使得传动杆与把手外壳3.15连接起来,从而旋转把手3.8可以带动传动杆3.5同步旋转,最终实现带动旋转传动机构3.4旋转,实现开锁或上锁。所述安全模块3.11具有与电路模块3.10进行加密通信,以及能够判断与电路模块的通信是否合法,以及通信的内容,并且根据合法内容执行后续操作的能力。所述擒获抓3.14可以沿着把手外壳3.15内壁沟槽向前或向后运动,并且当把手3.8旋转时候会通过所述沟槽带动擒获抓3.5一起旋转。同时,为了保护安全模块3.11、机电驱动模块3.12、机电转换模块3.13、擒获爪3.14、传动杆3.5,设置了高强度保护罩3.17,通过将高强度保护罩3.17与在把手的转轴机械焊接或粘接固定,从而将安全模块3.11、机电驱动模块3.12、机电转换模块3.13、擒获爪3.14、传动杆3.5保护在高强度保护罩3.17的内腔,这样即使盗贼破坏了把手外壳3.15,也无法控制传动杆3.5转动。所述电路模块3.10与安全模块3.11通过连接器3.19进行电连接。
当确认用户完成开锁或者上锁后,或者在用户身份识别成功完成后再延时一段时间后,电路模块3.10、安全模块3.11或机电驱动模块3.12,会主动驱动机电转换模块3.13,使得擒获抓3.14向后运动释放传动杆3.5,让整套系统回到待机状态。这个时候,传动杆3.5就与把手3.8脱开,把手3.8旋转并不能带动传动杆3.5旋转,因此就无法从外面进行开锁或者上锁了。
为了使得传动杆3.5能够在离合机构3.9内更顺利的自由旋转,一般会在擒获抓3.14和传动杆3.5之间设置一个传动杆套筒3.16。传动杆3.5插入离合机构3.9时,实际上是插入传动杆套筒3.16,实现传动杆套筒3.16与传动杆3.5的连接,以及可以同步旋转。而擒获抓3.14向前运动擒获传动杆套筒3.16,实现把手外壳3.15与传动杆套筒3.16连接,进而实现把手外壳3.15与传动杆3.5连接。
为了避免传动杆3.5在日常使用中沿轴向运动,一般会在传动杆3.5与锁芯3.2之间放置一个压缩弹簧3.6,或者将压缩弹簧3.6放在传动杆3.5和传动杆套筒3.16之间。而且,由于安装锁的设备比如门的厚度、锁体外壳3.7的高度不同,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候,除了采用压缩弹簧3.6实现将传动杆3.5压紧在把手3.8内,还可以采用合适长度的传动杆3.5。这种方法在锁具业内是普遍采用的通行方法。
因此,实施例一揭示了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的实现方式。
实施例二:
如图5,5.1是锁头,5.2是锁芯,5.3是锁壳,5.4是旋转传动机构,5.5是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6是机电转换模块,5.7是擒获销,5.8是传动杆,5.9是电连接弹簧探针,5.10是电路模块,5.11把手、5.12是把手外壳、5.13是电源模块、5.14是拉伸弹簧、5.15是锁面板。所述锁芯5.2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可以在锁壳5.3内自由旋转,并且在露出锁壳5.3的方向设计有小孔,用于让电连接弹簧探针5.9穿过与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实现电连接;并且在露出锁壳5.3的方向,锁芯5.2还设计有卡爪槽,用于连接传动杆;并且在露出锁壳5.3的一端设计有台阶,与锁壳5.3配套的圆形槽配套,避免盗贼强行将锁芯5.2向内压入,直接将锁芯5.2与旋转传动机构5.4连接起来,然后带动锁芯5.2旋转从而带动旋转传动机构5.4旋转,进行开锁或上锁。所述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由安全模块和机电驱动模块组成,具有与电路模块5.10进行加密通信,以及判断通信是否合法与内容,并且根据通信内容驱动机电转换模块5.6的能力。所述擒获销5.7能够沿着锁芯5.2的导槽进行双向直线运动,并且随着锁芯5.2一起在锁壳5.3内旋转。所述机电转换模块5.6能够带动擒获销5.7进行双向直线运动。所述擒获销5.7向旋转传动机构5.4的方向运动后,会擒获旋转传动机构5.4,从而旋转锁芯5.2就会带动旋转传动机构5.4旋转,从而进行开锁或上锁。所述传动杆5.8设计有卡爪结构,用于插入锁芯5.2的卡爪槽实现机械连接,达到传动杆5.8旋转时带动锁芯5.2同步旋转的目的。所述电连接弹簧探针5.9一端焊接在电路模块5.10上,一端在组装后压接在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上,将电路模块5.10与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电连接起来。所述电路模块5.10与传动杆5.8为压接、焊接或螺丝紧固方式连接。所述把手外壳5.12内设计有导槽,传动杆5.8能够沿着导槽进行双向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电路模块5.10和电连接弹簧探针5.9一同进行双向直线运动。所述拉伸弹簧5.14一端固定在把手外壳5.12内腔,另一端固定在电路模块5.10或传动杆5.8上。
在装配时,首先将锁头5.1固定在锁体内,然后将已经固定在锁面板5.15并可以自由旋转的把手5.11上的传动杆5.8,对准锁芯5.2进行插接,实现传动杆5.8与锁芯5.2的机械连接,同时实现电连接弹簧探针5.9与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的电连接。当继续将锁面板5.15压向门面板并锁紧在门面板上,传动杆5.8会沿着把手外壳5.12内壁的导槽与把手外壳5.12相向运动,进而使电连接弹簧探针5.9和电路模块5.10也相对把手外壳5.12相向运动,同时使得拉伸弹簧5.14被拉长,产生反向作用力将传动杆5.8顶向锁芯5.2,实现传动杆5.8与锁芯5.2牢固连接,以及电连接弹簧探针5.9与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可靠电连接。
在安装完毕后,接通电源模块5.13为系统供电,系统进入待机状态。这个时候,擒获销5.7是缩入状态,因此锁芯5.2与旋转传动机构5.4是分离的,因此锁芯5.2旋转并不会带动旋转传动机构5.4一同旋转,因此用户或者盗贼都无法进行开锁或者上锁。
只有当电路模块5.10识别用户成功后,通知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安全机电驱动模块5.5判断确认通信合法并且需要驱动机电转换模块5.6,将擒获销5.7弹出擒获旋转传动机构5.4,这时候用户就可以旋转把手5.11,进而带动传动杆5.8旋转,再带动锁芯5.2旋转,最后带动旋转传动机构5.4旋转进行开锁或者上锁。
然后,只需要系统根据设定的程序或者响应用户指令,将擒获销5.7缩入,将锁芯5.2与旋转传动机构5.4分离开,用户或者盗贼都无法进行开锁或者上锁,必须再次通过身份认证才能开锁或者上锁。
实施例三:
如图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把手外壳3.15的内腔内,设计有棘齿3.20。所述棘齿3.20作用于传动杆套筒3.16,旋转把手3.8时,通过棘齿3.20带动传动杆套筒3.16向一个特定方向旋转,而不能向另一方向旋转。
因此,根据实际装锁的情况,选择合适方向的棘齿3.20的把手3.8,就可以让用户无需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进行上锁,更加方便。
实施例四:
如图8,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锁芯5.2的朝向旋转传动机构5.4的一端,设计有棘齿机构5.16。所述棘齿机构5.16作用于旋转传动机构5.4,旋转锁芯5.2时,通过棘齿机构5.16带动旋转传动机构5.4向一个特定方向旋转,而不能向另一方向旋转。
因此,根据实际装锁的情况,选择合适方向的棘齿机构5.16的锁头5.1,就可以让用户无需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进行上锁,更加方便。
实施例五:
如图9,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旋转传动机构5.4上,设计有棘齿机构5.17。所述棘齿机构5.17作用于锁芯5.2,旋转锁芯5.2时,通过锁芯5.2带动棘齿机构5.17向一个特定方向旋转,而不能向另一方向旋转。
因此,根据实际装锁的情况,选择合适方向的棘齿机构5.17的锁头5.1,就可以让用户无需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进行上锁,更加方便。
实施例六:
如图10,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将锁芯5.2和传动杆5.8在生产过程中就刚性连接,而实施例二中的拉伸弹簧5.14换成压缩弹簧。因此在本实施例生产出来后,锁头5.1和把手5.11是连接在一起的,并由于压缩弹簧5.14的作用,把手5.11和锁头5.1被相向牵引,甚至把手5.11顶在锁头5.1的外露端面上。
当安装的时候,如图11,先将锁头5.1与把手5.11拉开,然后固定锁头5.1,然后放开把手5.11,把手在压缩弹簧5.14的作用下自然向锁头5.1靠近,最后被限定在锁体外壳5.18上,如图12。

Claims (10)

1.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其特征在于具有锁头模块、外壳模块、传动杆、离合模块和具有用户身份识别能力并电连接离合模块的电路模块,
所述锁头模块安装在锁体的内部,可以带动锁体的锁舌缩入或弹出;
所述锁头模块内设计有旋转传动机构,所述旋转传动机构在旋转时能够带动锁体的锁舌进行开锁或者上锁;
所述锁头模块内包括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锁芯,并且此锁芯内部固定有离合模块,而且锁芯露出的一端用于连接传动杆,使得传动杆可以带动锁芯一起旋转;
所述离合模块具有擒获销,擒获销擒获旋转传动机构后,使得锁芯与旋转传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从而锁芯可以带动旋转传动机构一起旋转;
所述传动杆内部设计有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传动杆一端穿到另一端,使得电连接探针能够穿过,
传动杆安装在外壳模块内,可沿着外壳模块的轴颈部分内的直槽作轴向运动,并能够与外壳一起绕着轴线作旋转运动,从而当外壳模块旋转时,进而可以带动锁芯一起绕着轴线做旋转运动,
传动杆可以根据锁具的结构调整露出外壳模块的长度;
外壳模块设计有把手部分和轴颈部分;
所述电连接探针用于将电路模块和离合模块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探针内有弹簧结构,因此可以根据锁具的结构自动调整长度;
所述电路模块安装在外壳模块内,与电连接探针之间存在电连接关系;
当电路模块识别当前的操作者身份为合法并允许开锁时,离合模块就会将外壳模块通过擒获销与旋转传动机构连接起来,使得外壳模块可以带动旋转传动机构同步旋转,进行开锁或者上锁;
当电路模块没有识别到合法用户并且允许开锁时,离合模块不会将外壳模块与旋转传动机构连接起来,因此外壳模块无法带动旋转传动机构一起旋转,这样非法的人就无法进行开锁或者上锁。
2.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头模块,由锁壳、上述锁芯和上述旋转传动机构组成,所述锁壳用于固定在锁体内, 
所述锁芯露出锁壳的一端设计有带孔的保护盖,上述电连接探针可以穿过所述的孔,与上述离合模块实现电连接,
锁芯露出锁壳的一端还设计有卡槽,上述传动杆的一端可以插入卡槽,使得上述传动杆可以带动所述锁芯一起绕着轴线做旋转运动;
锁芯内设计有空腔,空腔内部固定有上述离合模块,
并且锁芯另一端连接上述擒获销,上述擒获销可以沿着锁芯的直槽做轴向运动,从而实现擒获或释放所述旋转传动机构,并且在擒获后能够带动所述旋转传动机构与所述圆筒状外壳一起绕着轴线做旋转运动。
3.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模块,包括安全模块、机电驱动模块、机电转换模块和擒获销,
所述机电转换模块能够将电能变为机械运动,用于带动所述擒获销进行擒获或释放,实现途径包括电动机机构、电磁铁机构、电致形变或者温致形变机构;
所述机电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机电转换模块工作,从而使得所述擒获销按照需求将所述套筒擒获或者释放,所述机电驱动模块的实现途径包括H桥电路、通断电开关;
所述安全模块具有与上述电路模块通信,并且判断通信内容是否合法的功能,如果所述安全认证模块在确认与上述电路模块通信的内容是合法的,并且通信内容为让所述离合模块进行工作后,所述安全认证模块就会控制上述机电驱动模块去驱动上述机电转换模块进行工作。
4.权利要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杆,一端设计有卡爪,用于插入上述锁芯的卡槽。
5.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源模块、用户身份认证模块和与上述安全模块电连接的通信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有用电模块提供能量,实现途径包括电池、外接电源的至少之一或之间的任意组合;
所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用于检测用户到来、识别用户身份、判断用户权限和决断是否允许开锁,所述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包括识别生物特征、识别随身物品特征、识别预先设定的密码和远程遥控授权;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判断为允许开锁,就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上述安全模块通信,进而控制上述离合模块按照设定进行工作。
6.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路模块,其特征还包括把手模式切换模块,所述把手模式切换模块包含一个把手工作模式切换开关,以及识别所述切换开关状态的电路,所述的电路输出端连接到上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的输入端;
如果所述开关切换到模式一,上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就在用户操作把手进行开锁时,顺序驱动上述擒获销擒获上述套筒然后再释放,从而实现锁的常闭状态;
如果所述开关切换到模式二,上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就在用户操作把手进行开锁时,只驱动上述擒获销擒获上述套筒,而不会释放,从而实现锁的常开状态;
所述把手工作模式切换开关是带锁开关、旋转开关、可调电阻、可调电容、可调电感、跳线电路、按键锁存电路、遥控信号接收电路的至少之一或之间的任意组合。
7.权利要求7:如权利要去6所述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动作检测模块,
所述把手动作检测模块具有检测上锁动作的上锁传感器,以及接收所述上锁传感器信号的判断电路,所述判断电路输出端连接到上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的输入端;
当所述把手动作检测模块检测到上锁动作时,锁不论是处于常开状态还是已经处于常闭状态,所述把手动作检测模块都会通知上述用户身份认证模块驱动上述擒获销释放套筒,使离合模块处于分离状态,从而实现锁切换到或保持在常闭状态;
所述上锁传感器的实现途径包括水银倾斜开关、滚珠倾斜开关、低功耗倾斜传感芯片、低功耗旋转传感器芯片、按键、遥控信号接收电路的至少之一或之间的任意组合。
8.权利要求8: 如权利要求1所述外壳模块,其特征在于外壳模块的把手部分包括刚性壳体和在刚性壳体上设计的用户信息采集窗口;
所述外壳模块的轴颈部分外径为10mm到20mm,并且外壁设计有卡口或者螺纹,用于插入卡簧或者拧上螺母,用于将轴颈部分卡在锁体外壳面板上。
9.权利要求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模块内还设计有棘齿机构,当上述外壳模块向一个特定的方向旋转,能够通过棘齿机构会带动上述旋转传动机构一起向这个方向旋转,从而带动锁体完成上锁,而无需在之前进行用户识别;
所述棘齿机构的位置在上述锁芯与上述旋转传动机构之间。
10.权利要求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固定机构,用于实现上述传动杆在轴向上与外壳模块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机构的实现途径包括用一端固定在外壳模块内弹簧在轴向上压紧或者拉紧上述传动杆,或者在轴向上用螺栓将传动杆固定在外壳模块上,又或者在径向上用螺栓将传动杆固定在外壳模块上。
CN 201310000294 2013-01-04 2013-01-04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Pending CN103046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00294 CN103046811A (zh) 2013-01-04 2013-01-04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00294 CN103046811A (zh) 2013-01-04 2013-01-04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6811A true CN103046811A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5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000294 Pending CN103046811A (zh) 2013-01-04 2013-01-04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6811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2612A (zh) * 2013-08-07 2013-10-16 武汉普林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n≥2)段式锁芯的电子锁及其开启方法
CN105239826A (zh) * 2015-10-23 2016-01-13 四川云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型智能门锁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98247A (zh) * 2014-06-03 2016-02-03 姜堰市天华电工器材厂 一种门电子锁
CN105952273A (zh) * 2016-06-15 2016-09-21 广东触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封闭锁芯、数字门锁及其封闭方法
CN108060838A (zh) * 2018-01-20 2018-05-22 滦县捷澳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锁的防盗系统及其防盗方法
CN108561019A (zh) * 2018-06-29 2018-09-21 云南酷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离合器及其控制装置
CN109025531A (zh) * 2018-08-02 2018-12-18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门锁的锁芯结构、智能门锁和防盗门
CN110056260A (zh) * 2019-05-31 2019-07-26 永康翠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智能锁体
WO2020093236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郑大宏 锁具的结合结构
CN111425074A (zh) * 2020-05-11 2020-07-17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物柜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2612A (zh) * 2013-08-07 2013-10-16 武汉普林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n≥2)段式锁芯的电子锁及其开启方法
CN105298247A (zh) * 2014-06-03 2016-02-03 姜堰市天华电工器材厂 一种门电子锁
CN105239826A (zh) * 2015-10-23 2016-01-13 四川云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型智能门锁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39826B (zh) * 2015-10-23 2017-10-13 四川云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型智能门锁的操作方法
CN105952273B (zh) * 2016-06-15 2024-05-03 南京栖霞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封闭锁芯、数字门锁及其封闭方法
CN105952273A (zh) * 2016-06-15 2016-09-21 广东触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封闭锁芯、数字门锁及其封闭方法
CN108060838A (zh) * 2018-01-20 2018-05-22 滦县捷澳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锁的防盗系统及其防盗方法
CN108561019A (zh) * 2018-06-29 2018-09-21 云南酷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离合器及其控制装置
CN108561019B (zh) * 2018-06-29 2024-04-12 云南酷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体离合器及其控制装置
CN109025531A (zh) * 2018-08-02 2018-12-18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门锁的锁芯结构、智能门锁和防盗门
WO2020093236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郑大宏 锁具的结合结构
CN110056260A (zh) * 2019-05-31 2019-07-26 永康翠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智能锁体
CN111425074A (zh) * 2020-05-11 2020-07-17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物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6811A (zh) 一种电子离合把手锁头
US6865916B2 (en) Door cylinder lock
EP2255052B1 (en) Locking system
CN201391145Y (zh) 一种电子机械快开快关防盗锁
CN108915413B (zh) 一种箱柜门锁及锁控系统
CN105971410A (zh) 电子锁
CN206174675U (zh) 一种新型防盗门锁装置
CN205476912U (zh) 弹杆内置式电子锁
KR200464587Y1 (ko) 손잡이연결축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디지털도어락
CN201495853U (zh) 一种智能锁
CN201486260U (zh) 智能电控锁
CN203729707U (zh) 智能锁
CN203113943U (zh) 具有双向锁定机构的室内电子插芯门锁
CN102152822A (zh) 一种电动车
CN110242120A (zh) 一种智能锁
CN107939159B (zh) 一种离合机构、基于指纹识别的一体化室内门锁
KR200484038Y1 (ko) 디지털도어락의 래치볼트를 통해 전원을 공급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CN206174691U (zh) 电磁式电子柜锁
KR101283477B1 (ko) 실린더형 전자식 잠금장치용 실린더 몸체
CN104141426B (zh) 无匙电控锁芯
CN210003066U (zh) 一种扣手式电子锁体
CN110080620A (zh) 一种提高电子锁安全等级的处理方法
CN207406142U (zh) 一种后置门锁离合机构
CN101936094A (zh) 电子弹子机械锁芯双控保险柜
CN206245908U (zh) 一种模块化机械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