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9053A - 车辆用空调装备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9053A
CN1749053A CN 200510103630 CN200510103630A CN1749053A CN 1749053 A CN1749053 A CN 1749053A CN 200510103630 CN200510103630 CN 200510103630 CN 200510103630 A CN200510103630 A CN 200510103630A CN 1749053 A CN1749053 A CN 1749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oor
heating core
aforementioned
defr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36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5128C (zh
Inventor
角冈辰夫
熊本真也
后藤淳司
前田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9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9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1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1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以前,在除霜模式或底部除霜模式时,从除霜吹出口吹出的温风的温度比较低,会发生防止车窗的模糊不充分的冷却结霜的状态。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具有上壁部(11)和侧壁部(12)、(13)并在上壁部形成除霜吹出口(15)的外壳(48),配置在外壳的下部的蒸发器(47),并列配置在蒸发器的上方的加热芯(35)以及绕过该加热芯的空气通道(36),开闭空气通道的门(31),可以转动地配置在门的上方的开闭除霜吹出口的除霜门(21)构成。门(31)将与加热芯面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32)轴支撑在外壳的侧壁部上。在除霜模式等时不通过加热芯的空气通过加热芯的一侧的空气通道中靠近加热芯的部分,会变得比较暖。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备,特别涉及防止在底部除霜模式时的所谓冷却结霜的发生的防止。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一般在具备多个空气吹出口以及门的外壳内配置蒸发器(汽化装置)以及加热芯等构成。可以实行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使空气变成冷风的致冷模式、通过加热芯进行热交换而使空气变成暖风的致暖模式、以及将冷风和暖风混合后的温风吹在车窗上的除霜(防止模糊)模式。此外,具有从底部吹出口以及正面吹出口吹出空调空气的底部除霜模式。
在除霜模式或底部除霜模式时,有时发生吹出到前窗上的温风的温度过低的现象(所谓的冷却结霜)的情况。虽然以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实施了对冷却结霜的对策,但很难称得上构造简单。
此外,作为比较例,考虑到图2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此空调装置为:在位于外壳50内的下方的蒸发器(不图示)的上方并列配置加热芯52和空气通道54,在加热芯52的下方(上游侧)的隔壁56a和56b之间可以转动地配置空气混合门58,在空气通道54的上方配置除霜吹出口60以及除霜门62。
此车辆用空调装置在除霜模式时,空气混合门58以及除霜门62转动到实线表示的位置。由蒸发器生成的冷风的一部分直接通过空气通道54向上方流动,其余部分通过加热芯52而转换成暖风后向上方流动。这样一来冷风和暖风混合后的空调空气由除霜吹出口60吹出。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67027号公报
在图2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由于在开放的空气通道54的下方有隔壁56a,通过蒸发器的冷风的大部分向流体阻力小的空气通道54流动,通过加热芯52的冷风比较少。其结果,从除霜吹出口60吹出的温风的温度变得比较低,容易发生冷却结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蒸发器的上方并列配置加热芯以及空气通道,在空气通道的上方配置除霜吹出口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能够消除底部除霜模式等时的冷却结霜。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具有上壁部和侧壁部并在上壁部形成除霜吹出口的外壳,在外壳的下部配置的蒸发器,在蒸发器的上方并列配置的加热芯以及绕过加热芯的空气通道,开闭空气通道的门,在门的上方可以转动地配置并开闭除霜吹出口的除霜门构成。
门将与加热芯对向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轴支撑在外壳的侧壁部上。由此,在除霜模式时等不通过加热芯的空气通过加热芯的一侧的空气通道中的靠近加热芯部分,将该比较暖的空气与通过加热芯的暖气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蒸发器的上方并列配置加热芯以及门,门将与加热芯面对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轴支撑在外壳的侧壁部上。其结果,在底部除霜模式等时通过门的前端与加热芯的一端之间的间隙即通过靠近加热芯的空间部分的比较暖的空气与通过加热芯的暖气混合。由此从除霜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变得比较高,可以消除所谓的冷却结霜。
而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由于除霜门的远离加热芯一侧的端部被轴支撑在外壳的侧壁部,所以除霜门与除霜吹出口之间的间隙位于上述门的前端与加热芯的一端之间的间隙的上方或者其附近的位置。其结果,通过门与加热芯之间的空气的大部分容易直接流向除霜吹出口。根据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加热芯的上游侧可以转动地配置用于调整通过加热芯的空气的量的空气混合门。因此,通过此空气混合门、以及上述门与空气通道,在正面模式时以及底部模式时也可以得到规定的空气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面截面图。
图2为表示比较例的正面截面图。
图中:10-上壳,11-上壁部,12、13-侧壁部,15-除霜吹出口,16-正面吹出口,17-底部吹出口,21-除霜门,22-轴支撑部,24-正面门,27-底部门,31-第1空气混合门,35-加热芯,36-空气通道,41-第2空气混合门,46-下壳,47-第2空气混合门,48-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外壳、蒸发器等热交换器、加热芯、1个或者2个空气混合门、以及除霜门等各种门。
(1)外壳可以由朝上方开口的下壳、和朝下方开口的上壳构成。上壳具有上壁部、一对侧壁部、以及一对端壁部,在上壁部的一侧形成除霜吹出口。另外,还可以包括形成在上壁部上的正面吹出口以及形成在任一方的侧壁部上的底部吹出口。在外壳内收容的热交换器中的蒸发器是配置在上壳的下部的用于将输送的风转换为冷风的热交换器。加热芯是与空气混合门并列配置在蒸发器的上方的用于将输送的风转换为暖风的热交换器。
(2)门(例如第1空气混合门)与加热芯并排配置在蒸发器上方,将与加热芯面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轴支撑在外壳的一部分(例如一侧壁部)上。打开、关闭或者半开加热芯一端与侧壁部之间的空气通道。优选此第1空气混合门的下方空间(通道)被开放。
除上述第1空气混合门以外,还可以包括配置在加热芯的上游侧的将从蒸发器输送的冷风分配给加热芯以及空气通道的第2空气混合门。
(3)多个门中的除霜门配置在空气混合门的上方,用于开闭除霜吹出口。离加热芯远侧的端部被轴支撑在外壳的一部分(例如一侧壁部)上。此外,还可以包括开闭正面吹出口的正面门、以及开闭底部吹出口的底部门。
(实施例)
下面,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加以说明。
(构成)
图1表示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此车辆用空调装置由外壳48、蒸发器47、加热芯35、第1空气混合门31构成。此装置中的外壳48包含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下壳46、和上壳10。下壳46具有下壁部、一对侧壁部以及一对端壁部并朝上方开口,在其内部收容蒸发器47。蒸发器47在其内部流动的冷却剂蒸发时,从周边的空气吸热使空气转换成冷风,加热芯35利用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的热将空气转换为暖风。
上壳10具有上壁部11、一对侧壁部12以及13、和一对端壁部(不图示),下方开口。在靠近上壁部11的左侧形成有除霜吹出口15,在靠近右侧形成正面吹出口16,在右侧壁部13形成底部吹出口17。
除霜门21远离加热芯35侧的一端(轴支点)22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左侧壁部12上,以可以开闭除霜吹出口15,正面门24的中间部25被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侧壁部,正面门24可以开闭正面吹出口16。而且,位于右侧壁部13和隔壁30之间的正面门27的中间部28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侧壁上,而开闭底部吹出口17。
在上壳10的下端右侧附近以几乎水平状态收容加热芯35。在加热芯35和左侧壁部12之间的通气通道36配置第1空气混合门31,与加热芯对向的端部相反一侧的一端(轴支点)32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左侧壁12上。而且,加热芯35的一端和隔壁38之间,即位于加热芯35的上游侧的第2空气混合门41的一端42可以转动地轴支撑在端壁部上。第1空气混合门31的下方且第2空气混合门41的左侧的空气通道43被开放。
(作用)
按各模式对此实施例的作用加以说明。
a.除霜/底部模式
除霜/底部模式的时候,从除霜吹出口15将冷风和暖风的混合空气向车窗吹出的同时,从底部吹出口17将暖风向乘员的下半身吹出。由此,第2空气混合门41以及第1空气混合门31绕各自的轴支点42以及32转动到实线表示的位置。
使除霜门21绕轴支点22转动到实线表示的位置,半开除霜吹出口15。而且,正面门24以及底部门27绕各自的轴支点25以及28转动到实线表示的位置,关闭正面吹出口16,半开底部吹出口17。其结果,由送风机输送的风通过蒸发器47冷却,冷风的一部分通过绕过(迂回)加热芯35的空气通道36,其余部分通过加热芯35加热后在隔壁30和左侧壁部12之间被混合,从除霜吹出口15以及底部吹出口17吹出。
b.致冷模式
致冷模式时是从正面吹出口16将冷风向乘员的上半身吹出。因此,使第2空气混合门41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第1空气混合门31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使正面门24向逆时针转动而打开正面吹出口16,使除霜门2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底部门2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关闭除霜吹出口15以及底部吹出口17。由此,由送风机输送的风通过蒸发器47冷却后,通过空气通道43以及36,从正面吹出口16吹出。
c.致暖模式
致暖模式时是从底部吹出口17将暖风向乘员的下半身吹出。因此,使第2空气混合门41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第1空气混合门31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使正面门2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打开底部吹出口17,使除霜门2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正面门2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关闭除霜吹出口15以及正面吹出口16。由此,由送风机输送的风通过加热芯35加热绕过隔壁30后,从底部吹出口17吹出。
(效果)
根据此实施例,第1,在底部/除霜模式时在除霜吹出口15流动的空气的温度变得比较高,消除冷却结霜。这是因为:开放第2空气混合门41的左侧的空气通道43,在左侧壁部12设置第1空气混合门31的轴支点32以及除霜门21的轴支点22。若进行详述,则由于第1空气混合门31位于用实线表示的转动位置,所以不通过加热芯35的空气在第1空气混合门31的前端(自由端)和加热芯35的左端部之间的间隙流动。在加热芯35的附近流动的此空气的温度比较高。
而且,位于用实线表示的旋转位置的除霜门21的前端和除霜吹出口15之间的间隙位于第1空气混合门31和加热芯35之间的间隙的上方。其结果,通过第1空气混合门31的前端与加热芯35的左端部之间的上述空气直接向上方流动,在除霜门的前端(自由端)与除霜吹出口15之间即在除霜吹出口15的靠右部分流动。
第2,没有对于正面模式以及底部模式时的不良影响。第1空气混合门31在正面模式中将空气通道36全开,结果与图2的比较例的空气通道54等价。而且,在底部模式中将空气通道56全开,这与图2的比较例的隔壁56a起同等的作用。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48),其具有上壁部(11)和侧壁部(12)、(13),在该上壁部形成有除霜吹出口(15),
蒸发器(47),其配置在前述外壳的下部,
加热芯(35)以及空气通道(36),其并列配置在前述蒸发器的上方,并且,该空气通道(36)绕过该加热芯(35),
第1空气混合门(31),其开闭前述空气通道,和
除霜门(21),其可以转动地配置在前述门的上方,用来开闭前述除霜吹出口;
其中,前述第1空气混合门(31)将与前述加热芯对向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32)轴支撑在前述外壳的侧壁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除霜门(21)的远离前述加热芯一侧的端部(22)被轴支撑在前述外壳的侧壁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热芯的上游侧可以转动地配置第2空气混合门(41),该第2空气混合门(41)调整通过前述加热芯的空气的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1空气混合门(31)的下方且前述第2空气混合门(41)的侧向具有开放的空气通道(43)。
CNB2005101036302A 2004-09-16 2005-09-06 车辆用空调装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1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70191 2004-09-16
JP2004270191A JP2006082722A (ja) 2004-09-16 2004-09-16 車両用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9053A true CN1749053A (zh) 2006-03-22
CN100395128C CN100395128C (zh) 2008-06-18

Family

ID=3616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36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128C (zh) 2004-09-16 2005-09-06 车辆用空调装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82722A (zh)
CN (1) CN10039512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568B (zh) * 2007-03-20 2014-06-11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390023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空调的控制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0451B2 (ja) * 1997-04-23 2006-07-2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872164B2 (ja) * 1997-04-28 2007-01-2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355208A (ja) * 1999-06-11 2000-12-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495352B2 (ja) * 2001-08-31 2004-02-09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671566B2 (ja) * 2001-09-18 2011-04-2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5568B (zh) * 2007-03-20 2014-06-11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390023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空调的控制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82722A (ja) 2006-03-30
CN100395128C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8078B2 (en) Flexible drive element for an angled active shutter
CN101152849B (zh) 具有门驱动结构的车辆空调系统
JP2001277837A (ja) 自動車用の空気調和ユニット
US6786816B2 (en) Inside/outside air switching device for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unit
US2013013193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inflow of exhaust gas of vehicle
JPH09309322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749053A (zh) 车辆用空调装备
JP200301164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切替装置
JP5045643B2 (ja) 送風機、これを備えた電池冷却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0337567U (zh) 格栅装置及车辆
JPH09226350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ヒータユニット
JPH06127256A (ja) 車両用送風装置
JP399935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02259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切替装置
KR101313578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3571852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385539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727697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6923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8235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65525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インテークボックス
JP4435346B2 (ja) 自動車用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JP2005075323A (ja) 車両用換気機構
KR100822627B1 (ko) 자동차 공조장치용 송풍장치
JPH0976726A (ja) 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