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4621A - 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4621A
CN1744621A CN 200510095985 CN200510095985A CN1744621A CN 1744621 A CN1744621 A CN 1744621A CN 200510095985 CN200510095985 CN 200510095985 CN 200510095985 A CN200510095985 A CN 200510095985A CN 1744621 A CN1744621 A CN 1744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circuit board
casing
wireless telecom
telecom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59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4621B (zh
Inventor
桥诘尚范
清田春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510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368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4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4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44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46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具有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它们在每一个的端部连接为能够打开和闭合。第一机壳在与连接端部相对的端部中具有天线元件,第二机壳具有:在处于闭合状态时面对第一机壳的相对表面上的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一显示单元、驱动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驱动单元、在相对表面背后的背面上的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显示单元、驱动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驱动单元、处于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之间并且接触第一显示单元背面的框架。框架、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被布置为在闭合状态中与天线元件不重叠,第二显示单元被叠放在框架之上,以在闭合状态中使第二显示单元和天线元件重叠。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例如蜂窝电话等。
背景技术
在诸如便携式终端之类的无线通信设备中,为了改进便携性并减小配置面积,要求小型化。另一方面,要求减小无线通信设备的噪声。然而,为了减小尺寸对于机壳和部件的结构的需求与为了减小噪声对于外壳和部件的结构需求这两者是不一致的。
例如,近来,这样一种蜂窝电话正被广泛使用:其具有第一机壳、第二机壳、以及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在一起的铰接部件,该铰接部件允许第一和第二机壳旋转,并使得它们可以打开和闭合。在这种蜂窝电话中,通过将两个机壳组装为可打开且可关闭,尝试了在用户携带这种蜂窝电话时的小型化。然而,在这种蜂窝电话中,天线特性可能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改变,这是因为在打开与关闭终端之间,具有天线的一个机壳与另一机壳的位置改变了。因此,难以同时改进打开状态及闭合状态中的天线增益。换言之,难以实现噪声信号比的减小。
此外,例如,已经知道了这样一种蜂窝电话:其在机壳中具有屏蔽件,用于屏蔽噪声。然而,屏蔽件具有庞大的尺寸。因此,屏蔽件等的布置不利地影响了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
作为克服天线特性在打开机壳和关闭机壳之间改变的这种缺点的对策,已经提出了一种步话机(JP 2003-101623 A(2003))。这种步话机在第一机壳中布置有第一天线,在第二机壳中布置有第二天线,并且具有切换部件,用于在天线被用于通信时,根据终端的打开和闭合状态来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切换。另外,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步话机内布置天线的技术,但是没有说明克服天线特性改变这种缺点的对策(JP 10-163748 A(1998)、JP 11-312912 A(1999))。
此外,作为一种关于具有屏蔽件的终端的小型化的技术,提出了一种使用屏蔽壳作为电池的加固构件的技术(JP 2002-261894 A(2002))。
在JP 2003-101623 A中,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补充由于机壳的状态改变(打开或闭合)而引起的天线增益的减小,以防止发射和接收效率的减小。但是其并没有公开防止天线增益减小的技术。
在JP 2002-261894 A中,屏蔽件除了被用作屏蔽构件之外,还被用作加固构件,这样,机壳只是由与加固构件相对应的尺寸来小型化。但是,上述技术没有公开屏蔽件被用于其他部件的布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改进涉及其小型化以及噪声减小方面的设计自由度。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它们在每一个的端部连接为能够打开和闭合。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连接端部相对的端部中具有天线元件。所述第二机壳具有:在处于闭合状态时面对所述第一机壳的相对表面上的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一显示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驱动单元、在所述相对表面背后的背面上的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显示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驱动单元、处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背面的框架。所述框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布置为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不重叠,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被叠放在所述框架之上,以在闭合状态中使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所述天线元件重叠。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架,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是与所述天线元件重叠的位置,并且所述支架具有突出片,其突出到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不重叠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布置在所述突出片上。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架,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是与所述天线元件重叠的位置,并且所述支架具有突出片,其突出到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不重叠的位置。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有按动开关。在所述按动开关之上具有按动构件,其在所述背面露出,并且在从所述背面按动所述按动构件时可以按动所述按动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具有倒角的端部。所述倒角的端部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重叠,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机壳的内部被倒角。所述天线元件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机壳的内部被形成为弓形,并且在闭合状态中其包围所述倒角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具有高频电路的电路板;屏蔽所述高频电路的屏蔽件;和电声转换器,其在一侧具有端子,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声音输入或输出部件,并且所述电声转换器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所述高频电路的表面上。在所述屏蔽件中具有屏蔽开口,所述屏蔽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电声转换器的宽度。所述电声转换器被夹在所述端子一侧布置的所述屏蔽件与所述输入或输出部件一侧布置的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被固定于所述屏蔽开口。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具有围绕所述电声转换器的壁部分,并且具有与所述壁部分相邻的凸台(boss)。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被穿透所述电路板并适合所述凸台的螺钉彼此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具有支架,所述电声转换器被安装到所述支架中。所述端子具有:位于中心处的第一触点、位于远离所述中心的位置处的第二触点。所述电路板在面对所述支架的区域中心具有第三触点,并且在以所述第三触点为中心且具有预定半径的圆周上具有第四触点。
优选地,在所述屏蔽件上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设置具有按动开关的线路板,并且在与所述屏蔽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板开口。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在所述屏蔽件上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布置的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上布置的多个按动开关;分别在所述多个按动开关上布置的并且半透明的多个按动构件;和在所述线路板上布置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按动开关和所述按动构件被布置为至少两行,在所述两行之间的空位中每隔一个空位连续布置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在所述线路板上没有排列所述发光器件的空位之一处布置板开口,其面对所述屏蔽开口。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按键片,其被布置在所述线路板上,并且具有面对所述按动开关的按动构件,并且对所述按动构件半透明;和发光器件,其被布置在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按键片之间。第一机壳具有布置在所述线路板一侧的上封盖和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一侧的下封盖。在所述按键片中在面对所述板开口的位置具有按键片开口。所述上封盖具有:在所述按键片开口之上打开的上封盖开口、筒状的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上封盖开口的边缘延伸到所述机壳的内部,并且被插入到所述按键片开口中。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板侧连接部件,其电连接所述线路板,并且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之间;线路板侧连接部件,其处于在所述线路板的端部形成的突出片上,并且通过将所述突出片向后折回,连接到所述板侧连接部件。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通过所述线路板控制的电子部件,其连接到在所述线路板的端部形成的突出片,并且通过将所述突出片向后折回,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相对于所述高频电路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被容纳在所述第一机壳中。电源端子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相对于所述屏蔽件的另一侧,并且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的端部。所述天线元件被形成为弯曲表面形状,从而所述天线元件面对的方向范围是具有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电路板表面面对的方向到所述屏蔽件外部的方向,并且被布置在所述屏蔽件之外且在所述机壳之内,并且由所述电源端子来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壳或所述第二机壳在上封盖和下封盖之间容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在所述上封盖或所述下封盖中布置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钉将所述上封盖和所述下封盖彼此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中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凸台的切除部分或孔。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开状态中的蜂窝电话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中的蜂窝电话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中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中的蜂窝电话的内部组件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二机壳的内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一机壳的内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第一机壳的内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麦克风及其相邻部分的平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操作单元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操作单元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柔性线路板的导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摄像机模块的立体图,
图13A和图13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天线的立体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组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的立体图。蜂窝电话1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图1示出了蜂窝电话1的打开状态,并且图2示出了蜂窝电话1的闭合状态。
蜂窝电话1具有第一机壳2和第二机壳3。第一机壳2的端部2a和第二机壳3的端部3a通过铰接单元4彼此连接在一起,以允许它们旋转,因此,端部2a和端部3a充当支点,并且蜂窝电话1可以被打开以及闭合。
第一机壳2在闭合状态时面对第二机壳3的正面上具有第一正面机壳(上封盖)2c,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一背面机壳(下封盖)2d。第二机壳3在闭合状态时面对第一机壳2的正面上具有第二正面机壳3c,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二背面机壳3d。这些机壳2c、2d、3c和3d是如此形成的:在闭合状态中,当从一个机壳一侧观察另一机壳一侧时,这些轮廓线彼此匹配。因此,端部2b的位置和端部3b的位置在闭合状态中相同,其中端部2b和3b位于机壳上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端部的另一侧(开合侧)。
第一机壳2在蜂窝电话1的正面具有操作单元11。操作单元具有用来操作蜂窝电话1的多个按钮(按动构件),例如,用于向其中输入数字0~9的十位键按钮11a。此外,在操作单元中,在布置有十位键按钮的区域中具有用来收集声音的开口12。可以在开口12中设置保护膜,用来防止灰尘等进入第一机壳2。
第二机壳3具有:主显示单元(第一显示单元)21,其在第二机壳3的正面(相对面)显示图像,并且沿着正面布置;和副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22,其在第二机壳3的背面显示图像,并且沿着背面布置。在第二背面机壳3d中具有用来露出副显示单元22的开口,其被形成为圆形。例如,主显示单元21和副显示单元22由光透射型或光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组成。另外,主显示单元21和副显示单元22可以由其他器件组成,例如有机电致发光类型显示器。
此外,第二机壳3具有按钮(按动构件)23,其被布置(暴露)在背面,以控制副显示单元22的操作。例如,按钮23由树脂或硬橡胶制成,并且可以相对于作为第二背面机壳3d的一部分并且副显示单元22所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图3和图4分别是闭合状态中蜂窝电话1的内部组件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在这些附图中,省略了此组件的某些部分。
在第一机壳2中,具有电路板31和天线32,其中电路板31具有各种电路,例如高频电路,并且天线32用来发射和接收高频电波。天线32被布置在电路板31的端部,并且位于第一机壳2的端部2b。
在第二机壳3中,布置有主显示单元支架41(支撑主显示单元21的边缘部分和背部)、主显示单元框架42(沿着主显示单元支架41的背面布置,并且从结构强度的观点来看,加固主显示单元21和主显示单元支架)、以及副显示单元支架51(支撑副显示单元22的边缘部分和背部)。例如,主显示单元支架41和副显示单元支架51由非导电的塑料制成,并且主显示单元框架42由金属制成。接触第一显示单元背部的框架由主显示单元支架41和主显示单元框架42组成。
如图4所示,主显示单元21、主显示单元支架41和主显示单元框架42被如此布置:它们在闭合状态中与天线32部重叠。副显示单元22和副显示单元支架51被如此布置:在闭合状态中,在它们的开合侧的端部22a和51a与天线32a的连接侧的端部32a重叠。副显示单元支架51支撑副显示单元22与天线32重叠的一部分。
从第二机壳3的背面看,在副显示单元22的开合侧的端部22a以及在副显示单元支架51a的开合侧的端部51a被制成倒角。换言之,端部22a和51a沿着第二机壳3的内部被制成倒角。天线32的开合侧(从第一机壳的背面看,是面对第一机壳外部的端部)的端部32b被形成为围绕端部22a和51a的圆弧。换言之,端部32b沿着第一机壳2的内部形成弓形。稍后将描述天线32的细节。
在副显示单元支架的连接侧,具有舌片(突出片)51b,其突出到连接侧。在舌片上(第二机壳3的背面),布置有驱动单元52和按动开关53,其中驱动单元52执行预定控制,例如副显示单元22的电连接控制,并且按动开关53连接到驱动单元52,并根据按动操作来连上或断开触点。例如,驱动单元52由IC组成。将按钮23布置在按动开关53上(按钮23面对按动开关53),并且通过按钮23的按压操作来按下按动开关53。
图5是第二机壳3的一部分内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主显示单元框架42的背面,布置有绝缘片43和电路板44,其中电路板44执行预定控制,例如主显示单元21的电连接控制。在绝缘片43和电路板44的开合侧具有切除部分43a和44a,并且副显示单元支架51被如此布置:其通过由于切除而形成的空隙接触主显示单元框架42的背部的部分超过副显示单元支架51的一半。彼此接触的背部可以利用连接构件(例如,在两面上都有粘合材料的胶带)彼此连接起来,或者不必利用连接构件来将彼此连接起来。
在主显示单元框架42中,具有突出部分42a,该突出部分42a的位置在副显示单元支架51与主显示单元框架42接触位置的旁边。突出部分42a通过绝缘片的孔43b接触到电路板44,因此,电路板44电连接到主显示单元框架42。
图6和图7是第一机壳2的一部分内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在图6中,图的左侧示出了连接侧,并且图的上侧示出了第一机壳2的背面。在图7中,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与图6中相反。
在电路板31的正面(图6的下侧)上布置有各种电路,例如高频电路61。电路被屏蔽壳(屏蔽件)62盖住,以屏蔽从各个电路发射或从电路外部施加的电磁辐射。在屏蔽件上,布置有柔性印刷线路板71。
屏蔽壳62具有平板62a、隔板62b(处于平板62a的四周部分以及内部,并且分隔平板62a)、麦克风支架62c(支撑麦克风(电声转换器)63)、以及凸台62d(靠近麦克风支架62c)。
从电路板31的背面插入到孔31a中的螺钉500被紧固到凸台62d,因此,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被彼此固定在一起。穿透第一背面机壳2d的螺钉501被紧固到位于第一正面机壳2c另一侧的凸台2e,因此,第一正面机壳2c和第一背面机壳2d被彼此固定在一起。在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中具有切除部分31b和62e(其中安装了凸台2e),因此,通过将第一正面机壳2c和第一背面机壳2d彼此固定在一起,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被固定在一起。代替切除部分31b和62e,可以在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中设置孔。通过利用导电材料对树脂构件的表面进行电镀处理,来形成屏蔽壳62,因此,屏蔽壳62变为导电态。屏蔽壳62以这样的状态固定到电路板31:屏蔽壳62电连接到电路板31的地线。
图8A示出了从第一机壳2的正面(图6的下侧)看到的麦克风支架62c和麦克风63,图8B示出了从第一机壳2的背面看到的麦克风支架62c和麦克风63,图8C示出了与麦克风支架62c相对的电路板31的位置。
麦克风63被形成为柱状,其在一端表面具有声音输入部件63a,并且在另一端表面具有端子63b。另一方面,麦克风支架62c具有被形成为筒状的壁部分62h,其大小能容纳麦克风63。壁部分62h是隔板62b的延续,并且壁部分62h的厚度和高度与隔板62b的厚度和高度大致相同(参考图6)。提供隔板62b的目的是将电路板31的各个电路彼此隔离,或者是加强屏蔽壳62的结构强度。
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填充物505被附着到麦克风63,然后麦克风63从声音输入部件63a一侧安装到麦克风支架62c中。另外,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被如上所述固定在一起,并且麦克风63被夹在布置在声音输入部件63a一侧的屏蔽壳62的平板62a与布置在端子63b一侧的电路板31之间,并且固定屏蔽壳62和电路板31。声音输入部件63a具有振动板,用于随语音振动,并将语音转换为电信号。也可以不提供填充物505,而是如此来设置麦克风63的外径和麦克风支架62c的内径:麦克风63直接安装到麦克风支架62c中。可以在声音输入部件63a和平板62a之间布置弹性构件。
在屏蔽壳62的麦克风支架62c内部,在平板62a中具有内径小于麦克风63直径的开口81。开口81可以被形成为任何形状以及任何适当的尺寸,只要麦克风63被布置在声音输入部件63a一侧的平板62a支撑住。
麦克风63的端子63b在其中心具有第一触点63c,并且在离第一触点距离为r处具有第二触点63d。另一方面,电路板31在面对麦克风支架62c的区域中心具有第三触点82,并且在以第三触点82为中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具有第四触点83。当麦克风63被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夹住时,第一触点63c接触到第三触点82,并且第二触点63d接触到第四触点83。第四触点在圆周上可以不连续,只要第四触点与第三触点82相隔距离r。如果麦克风63(在本实施例中被示为柱状)被形成为相对于第三触点是旋转对称的形状,例如方柱,那么第四触点可以布置在面对第二触点的位置。这实质上与第四触点布置在圆周上相同。
图9是操作单元11的平面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线X-X的截面图。图10示出了屏蔽壳62和屏蔽壳62上的其他部件。
如图10所示,在柔性印刷线路板上,布置有按动开关91和发光器件92,其中按动开关91被布置为与操作单元11的按键(例如,十位键按钮)相对应,发光器件92用来照射操作单元11的按键。在它们之上,布置了具有操作单元11的按键的按键片101以及第一正面机壳2c。十位键按钮11a由允许光透射的材料(半透明材料,例如,树脂)制成。
在柔性印刷线路板71中具有开口93。在按键片101中具有开口102。在第二正面机壳2c中具有开口12。开口93、102和12的位置分别与屏蔽壳62的开口81相对应。换言之,开口93、102、12和81彼此面对。在第一正面机壳2c中具有筒状的壁部分2h,其从开口12的边缘延伸到按键片101一侧,并且被插入到按键片101的开口102中。壁部分2h可以布置在开口12的四周,也可以只布置在发光器件92所在的那一侧。
如图9所示,十位键按钮11a被布置成在图中垂直方向延伸的三列,并且发光器件92被分别布置在相邻两列之间。此外,发光器件92被布置在十位键按钮11a之间,并且在垂直方向的间隔是一个按钮。换言之,发光器件92被布置在四个十位键按钮之间。开口12被布置在四个十位键按钮11a之间的那些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开口12所在的位置没有布置发光器件92。
如图11所示,柔性印刷线路板71具有突出到屏蔽壳62之外的舌片(突出片)71a、以及舌片71a上的连接单元112。舌片71a被向后折回,然后连接单元112和电路板31上的连接单元111被彼此连接在一起,因此,柔性线路板71和电路板31被彼此电连接在一起。
如图12所示,在电路板31的背面(图中的上侧),布置有摄像机模块(电子部件)121和用于闪光的发光部件(电子部件)122。布置在柔性印刷线路板端部的舌片(突出片)71b被向后折回,并且电连接到摄像机模块121和发光部件122,因此,摄像机模块121和发光部件122由柔性印刷线路板71中的电路或者与柔性印刷线路板71连接的其他板的电路控制。
图13A是从与图3所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看到的天线32的立体图,并且图13B是从上侧以及第一机壳2的开合侧看到的天线32的立体图。天线32具有附着到电路板31的底座部分131、以及用于向天线元件132供电的电源端子133。
底座部分131由非导电构件(例如,树脂)制成,并且具有与第一机壳2的端部2b的内壁相对的弯曲表面131a、以及布置在弯曲表面131a内部的框架部分131b。弯曲表面131a所面对的方向在如下范围内:从第一机壳2的背面的方向,到开合侧的方向,并且从背面看,弯曲表面131a突出到开合侧。并且,从背面看,弯曲表面131a被布置在屏蔽壳62的外部。
框架131b被形成为接触电路板31的背面以及电路板31在开合侧的端部。在框架131b中,电源端子133被布置在面对电路板31背面的位置。电源端子133电连接到电路板31背面布置的电源端子134。
天线元件132由金属片(例如,磷青铜)制成,并且被形成为预定图案的形状。天线元件132被布置在弯曲表面131a的所有区域上,并且从第一机壳2的正面看,天线元件132的突出区域大致与天线单元32的突出区域相匹配,因此,参考图3和图4对天线单元32的布置的描述可以用于对天线元件132的布置的描述。
图14是蜂窝电话1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组件的一个示例的框图。蜂窝电话1具有CPU 141、存储器142、通信处理单元143、天线元件132、声音处理单元144、麦克风63、扬声器145、开合检测单元146、按动开关91和53、主显示单元21、副显示单元22、以及驱动单元147和52。
CPU 141和存储器142由电路板131上布置的IC构成,基于来自蜂窝电话1的各种装置的信号来执行预定操作,以控制各种装置。
通信处理单元143包括高频电路61,调制由CPU 141处理的各种数据(例如,声音数据和图像数据),并且通过天线元件132将信号发射出去,以使用高频电波来执行无线通信。此外,通信处理单元143解调通过天线元件132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将数据输出到CPU 141。
声音处理单元144将来自CPU 141的数据转换为声音信号,并且将它们输出到扬声器143。并且声音处理单元144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且将它们输出到CPU 141。
开合检测单元146可以是这样的开关:例如,在第一机壳2和第二机壳3的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其向CPU 141输出“开”信号;而在该角度小于预定角度时,输出“关”信号。
驱动单元147和52基于来自CPU 141的信号,分别控制主显示单元21和副显示单元22。驱动单元147可以由电路板44上布置的IC组成,并且可以被布置在与天线元件132不重叠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蜂窝电话1,在闭合状态中,那些对天线元件132的影响相对小(低)的部件被布置在天线元件132附近,并且那些对天线元件132的影响相对大(高)的部件被布置在远离天线元件132的位置,因此,与传统蜂窝电话相比,第二机壳3对天线特性的影响大大减小。
换言之,即使副显示单元22被布置为与天线元件132重叠,并且天线元件132被布置在第一机壳2中,对天线特性的影响也变小,这是因为副显示单元22和天线元件132的串扰变小。因此,端部3b(第二机壳3的端部,并且面对天线元件132)中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利用。也就是说,可以改进蜂窝电话1的结构设计的自由度。例如,第一机壳2和第二机壳3的外形可以如此形成:开合侧的端部2b和3b彼此匹配,并且副显示单元22可以被布置在端部3b一侧。
副显示单元支架51被如此布置:其背面接触主显示单元框架42的背面,因此,副显示单元支架51是稳固的,并且副显示单元支架51的结构强度被主显示单元框架42加强。
驱动单元52被布置在舌片51b上,因此,组装工作比将驱动单元被布置在与驱动单元连接的柔性印刷线路板上的传统方式更容易,这是因为,例如柔性印刷线路板在制造过程中没有被剥落。当然,可以改进部件的三维布局的自由度。
第二机壳3的背面与按动开关53之间的距离较短,这是因为按动开关被布置在舌片51b上。因此,不必形成在按动方向较厚的按钮23,和/或即使第二机壳3的厚度有些大,也不必将其他构件堆到按动开关53之上。此外,舌片51b被布置在与天线元件132不重叠的位置,因此,用户操作按钮23的手不会影响天线元件132的天线特性的改变。
副显示单元22堆天线元件22的影响被大大减小,因为副显示单元22与天线元件132重叠的部分被倒角。
因为麦克风63被夹在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之间,并且与它们固定在一起,所以麦克风63可以布置在电路板31和屏蔽壳62相面对的范围中的任意位置,并且不必像传统技术那样布置麦克风63的位置要避开屏蔽壳的位置。换言之,改进了布置麦克风的自由度。在像便携式终端这样小型化的装置中,机壳内非常有限的空间必须被分配给各个部件,布置麦克风的结构设计的改进导致了布置蜂窝电话1的其他部件的位置设计自由度的改进。因此,例如,通过将传统技术中分配给麦克风的空间分配给天线,可以获得具有天线的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
麦克风63被屏蔽壳62中布置的麦克风支架62c的壁部分62h包围,并且覆盖屏蔽壳62的平板覆盖了壁部分62h,因此保护了麦克风63不受噪声影响。
屏蔽壳62通过螺钉500被固定到电路板31,然后,通过增加屏蔽壳62和电路板31的地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以改进屏蔽壳62的屏蔽效果。此外,在利用螺钉500固定时,使用与麦克风支架62c靠近的凸台62d,因此,麦克风63的振动被电路板31的全部和屏蔽壳62的全部吸收,并且抑制了在麦克风63附近产生的大的局部振动。结果,避免了由于振动而引起的屏蔽效果的减小。
无论麦克风63的方向如何,第一触点63c接触到第三触点82,并且第二触点63d接触第四触点83,因此,当麦克风63被附着到蜂窝电话1时,不用小心工作来避免在第四触点83的圆周方向中的旋转偏移,并且一定能建立麦克风63的电连接。
可以在蜂窝电话1的广阔空间中布置屏蔽壳62,因为不必避免屏蔽壳62与麦克风63之间的重叠。因此,具有多个按动开关91的柔性印刷线路板71可以被布置在屏蔽壳62中。另外,因为屏蔽壳62可以被布置在电路板31的大范围之上,所以蜂窝电话1的整体强度变得均匀,并且还可以改进它的扭曲强度。
保持了发光器件92的阵列和操作部件11的按键阵列之间的关系规则,并且设置了没有排列发光器件92的位置,因此,对按键的照明量变化小,并且确保了开口12的布置空间。
因为开口12和壁部分2h(其被插入到按键片101的开口102中)被布置在第一正面机壳2c中,所以确保了将声音从外部引导到麦克风63的声音路径。另外,按键片101(也被用作用于照明十位键按钮11a等的光引导构件)没有从开口12暴露在外部,因此,抑制了发光器件92的光从开口12泄漏到外部。
舌片71a被向后折回,并且连接单元112和连接单元111在电路板31被屏蔽壳62覆盖的位置处彼此连接在一起,并且柔性印刷线路板71和电路板31电连接在一起,并且得到的用作柔性印刷线路板的电连接构件的区域被大大减小,结果,容易在屏蔽壳62上获得柔性印刷线路板71的宽阔的平坦部分,并且该平坦部分易于安装构件和/或器件。另外,屏蔽壳62可以用来防止连接单元112掉落。
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没有用于布置部件的无用空间,因为舌片71b被向后折回,并且其电连接到摄像机模块121。下面将描述原因。在传统技术中,柔性印刷线路板只用于摄像机模块,并且布置有将柔性印刷线路板连接到其他板的连接器,并且柔性印刷线路板和连接器上的空间都是无用空间。在本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中,用于摄像机模块的柔性印刷线路板被用作布置在电路板31另一侧的柔性印刷线路板71,因此,可以减小无用空间。结果,发光部件可以被布置在与摄像机模块121相邻的位置。在传统技术的位置中,布置有连接摄像机模块121的连接器,并且该位置具有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壳62被固定到电路板32,并且通过使用其中安装有凸台2e的切除部分62e被固定到第一正面机壳2c和第一背面机壳2d,因此,诸如第一机壳2的扭曲强度等结构强度被屏蔽壳62加强。如上所述,不必避免屏蔽壳62和麦克风63之间的重叠,因此,可以通过相对于传统技术加宽屏蔽壳62来改进第一机壳2的结构强度。另外,因为可以使用凸台2e来放置屏蔽壳62,所以可以获得工作的改进。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按照各种模式来实现。
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无线通信设备(电子设备)不限于像上述实施例这样的一种折叠类型。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任何这样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具有至少两个机壳,可以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相对运动。在闭合状态中,机壳彼此重叠。在打开状态中,在闭合状态中彼此面对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暴露出来。因此,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这样一种装置:通过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的平行运动或旋转运动来使机壳沿着彼此滑动,从而打开并闭合该装置。
接触第一显示单元背面的框架可以只是支撑第一显示单元的构件,并且可以包括附着到支撑第一显示单元的构件的其他构件。在上述实施例中,主显示单元支架31和主显示单元框架42是本发明的框架的示例。
第二显示单元可以接触框架,并且支撑第二显示单元的支架可以接触框架,而不接触框架上的第二显示单元,只要第二显示单元被叠放(堆叠)在框架上。此外,与框架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何形状和尺寸。优选地,该部分在预定区域上接触框架,例如,像上述实施例一样,该区域是大于第二显示单元一半的区域。
屏蔽件不限于壳状。例如,屏蔽件可以是没有隔板的板。当麦克风被布置在屏蔽件和电路板之间时,屏蔽件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形状和任意尺寸。例如,即使屏蔽件小于传统技术,通过将麦克风布置在屏蔽壳和电路板之间,也可以改进布置麦克风的位置的自由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麦克风被描述为电声转换器的示例,但是电声转换器可以是任何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和/或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例如,如果扬声器支架被布置在屏蔽壳中,并且扬声器被放置在声音输出部件一侧布置的屏蔽壳和端子一侧布置的电路板之间,则获得了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它们在每一个的端部连接为能够打开和闭合,其中
所述第一机壳在与所述连接端部相对的端部中具有天线元件,
所述第二机壳具有:在处于闭合状态时面对所述第一机壳的相对表面上的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一显示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驱动单元、在所述相对表面背后的背面上的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显示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驱动单元、处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背面的框架,
所述框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布置为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不重叠,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被叠放在所述框架之上,以在闭合状态中使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所述天线元件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架,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是与所述天线元件重叠的位置,并且所述支架具有突出片,其突出到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不重叠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被布置在所述突出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架,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位置是与所述天线元件重叠的位置,并且所述支架具有突出片,其突出到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不重叠的位置;
按动开关,将其设置在所述突出片上;和
按动构件,将其设置在所述按动开关上以在所述背面露出,并且在从所述背面按动所述按动构件时可以按动所述按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具有倒角的端部,
所述倒角的端部在闭合状态中与所述天线元件重叠,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机壳的内部被倒角,并且
所述天线元件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机壳的内部被形成为弓形,并且在闭合状态中其包围所述倒角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高频电路的电路板;
屏蔽所述高频电路的屏蔽件;和
电声转换器,其在一侧具有端子,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声音输入或输出部件,并且所述电声转换器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所述高频电路的表面上;
在所述屏蔽件中具有屏蔽开口,所述屏蔽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电声转换器的宽度,并且
所述电声转换器被夹在所述端子一侧布置的所述屏蔽件与所述输入或输出部件一侧布置的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被固定于所述屏蔽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件具有围绕所述电声转换器的壁部分,并且具有与所述壁部分相邻的凸台,
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被穿透所述电路板并适合所述凸台的螺钉彼此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件具有支架,所述电声转换器被安装到所述支架中,
所述端子具有:位于中心处的第一触点、位于远离所述中心的位置处的第二触点,
所述电路板在面对所述支架的区域中心具有第三触点,并且在以所述第三触点为中心且具有预定半径的圆周上具有第四触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件上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设置具有按动开关的线路板,并且在与所述屏蔽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板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屏蔽件上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布置的线路板;
在所述线路板上布置的多个按动开关;
分别在所述多个按动开关上布置的并且半透明的多个按动构件;和
在所述线路板上布置的多个发光器件,
其中
所述按动开关和所述按动构件被布置为至少两行,
在所述两行之间的空位中每隔一个空位连续布置所述多个发光器件,
在所述线路板上没有排列所述发光器件的空位之一处布置板开口,其面对所述屏蔽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键片,其被布置在所述线路板上,并且具有面对所述按动开关的按动构件,并且对所述按动构件半透明;和
发光器件,其被布置在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按键片之间,其中
第一机壳具有布置在所述线路板一侧的上封盖和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一侧的下封盖,
在所述按键片中在面对所述板开口的位置,具有按键片开口,
所述上封盖具有:在所述按键片开口之上打开的上封盖开口、筒状的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上封盖开口的边缘延伸到所述机壳的内部,并且被插入到所述按键片开口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板侧连接部件,其电连接所述线路板,并且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之间,
线路板侧连接部件,其处于在所述线路板的端部形成的突出片上,并且通过将所述突出片向后折回,连接到所述板侧连接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线路板控制的电子部件,其连接到在所述线路板的端部形成的突出片,并且通过将所述突出片向后折回,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相对于所述高频电路的另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被容纳在所述第一机壳中,
电源端子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相对于所述屏蔽件的另一侧,并且被布置在所述电路板的端部,
所述天线元件被形成为弯曲表面形状,从而所述天线元件面对的方向范围是具有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电路板表面面对的方向到所述屏蔽件外部的方向,并且被布置在所述屏蔽件之外且在所述机壳之内,并且由所述电源端子来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壳或所述第二机壳在上封盖和下封盖之间容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
在所述上封盖或所述下封盖中布置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螺钉将所述上封盖和所述下封盖彼此固定在一起,并且
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屏蔽件中具有其中用于安装所述凸台的切除部分或孔。
CN 200510095985 2004-08-30 2005-08-30 无线通信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44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1039 2004-08-30
JP2004251038 2004-08-30
JP2004-251039 2004-08-30
JP2004-251038 2004-08-30
JP2004251038A JP4468116B2 (ja) 2004-08-30 2004-08-30 無線通信端末
JP2004251039A JP4336830B2 (ja) 2004-08-30 2004-08-30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621A true CN1744621A (zh) 2006-03-08
CN1744621B CN1744621B (zh) 2010-12-15

Family

ID=3611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959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44621B (zh) 2004-08-30 2005-08-30 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8116B2 (zh)
CN (1) CN17446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591B (zh) * 2007-04-23 2011-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5191A (ja) * 2005-06-08 2006-12-21 Toshiba Corp 携帯端末
JP4808554B2 (ja) * 2006-06-28 2011-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
JP5069537B2 (ja) * 2007-10-26 2012-1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2239118A (ja) * 2011-05-13 2012-12-06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0244A (ja) * 2001-03-21 2002-10-11 Kotai Ju 携帯電話用電磁波防護ケース
CN1381921A (zh) * 2001-04-20 2002-11-27 郝长岭 天线凹藏式手机与天线屏蔽装置
US20030107881A1 (en) * 2001-12-11 2003-06-12 Ngk Insulators, Ltd. Setting construction of shield case or planar antenna on circuit boar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591B (zh) * 2007-04-23 2011-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621B (zh) 2010-12-15
JP2006067523A (ja) 2006-03-09
JP4468116B2 (ja)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2086B1 (en) Mobile terminal
US7561684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777204A (zh) 便携式无线机
CN1764077A (zh) 无线通信终端
CN1717145A (zh) 移动终端的防静电装置及其方法
JP2009033680A (ja) 携帯無線装置
CN1744621A (zh) 无线通信设备
JP5558012B2 (ja) 電子機器
JP2009206795A (ja) 電子機器
JP2007143086A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1798175A (zh) 一种具有直线型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移动通信终端
JP4336830B2 (ja) 電子機器
US748372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4436292B2 (ja) 電子機器
JP2012151710A (ja) 電子機器
JP5294921B2 (ja) 電子機器
JP4926921B2 (ja) 携帯無線装置
JP2011071827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5368133B2 (ja) 電子機器
JP2009060293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10258826A (ja) 携帯無線装置
JP5197435B2 (ja) 電子機器
JP2009135714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4926904B2 (ja) 通信機器
JP2009059786A (ja) 携帯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