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3750B - 基板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基板运入方法和基板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基板运入方法和基板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23750B CN1723750B CN2004800018813A CN200480001881A CN1723750B CN 1723750 B CN1723750 B CN 1723750B CN 2004800018813 A CN2004800018813 A CN 2004800018813A CN 200480001881 A CN200480001881 A CN 200480001881A CN 1723750 B CN1723750 B CN 1723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mentioned
- transport tape
- parts
- trans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61—Tools for holding the circuit boards during processing; handling transport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板生产系统,包括:装配线,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基板;以及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基板上;供给线,其向该装配线供给基板;第一分配装置,其将从该供给线供给的基板分配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存储装置,其将基板的基板宽度、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等是共通的、换产调整作业少的基板品种分为一组,并存储各组与运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列设置有多个在基板上装配部件的装配线的基板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基板生产系统,例如JP特开平10-163677号公报所示的那样,已知存在这样的系统,其具备:并排设置并能够对应于运送的基板的宽度改变传输带宽度的多个传输带;在这些传输带上分别将基板定位并支承该基板的支承装置;供给在基板上装配的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采集由该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装配于在传输带上由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着的基板上的部件移载装置。
在上述的基板生产系统中,由于是多个传输带运送相同品种的基板,所以每次改变生产的基板品种时,需要分别对多个传输带进行传输带宽度的改变等的换产调整作业。此外,为了应对多品种少量生产的情况,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该换产调整的次数。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产调整性能优异的基板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基板生产系统的基板运入方法,该基板生产系统包括有:装配线,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基板;以及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基板上;供给线,其向该装配线供给基板;第一分配装置,其将从该供给线供给的基板分配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该基板运入方法包括:在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以将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化,将各组与运入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工序,控制第一分配装置,使得各基板被运入到按基板品种所属的组而分配的传输带中的工序。
由此,在连续生产彼此不同的多种基板的情况下,由于以将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的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化,将各组与运入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控制第一分配装置,使得各基板被运入到按基板品种所属的组而分配的传输带中,所以可以连续生产相同基板宽度的基板,或者使用相同的支承装置来连续生产,或者使用相同的部件供给装置来连续生产。因此,由于能够极力减少装配线的传输带宽度的变更、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的变更等的换产调整作业的次数,来生产不同种类的基板,所以可以提高基板生产系统的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基板生产系统,包括:装配线,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基板;以及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基板上;供给线,其向该装配线供给基板;第一分配装置,其将从该供给线供给的基板分配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存储装置,其在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以将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化,并存储各组与运入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装置,其控制第一分配装置,使得各基板被运入到按基板品种所属的组而分配的传输带中.
由此,在连续生产彼此不同的多种基板的情况下,由于以将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的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化,并存储各组与运入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分配装置,使得各基板被运入到按基板品种所属的组而分配的传输带中,所以可以连续生产相同基板宽度的基板,或者使用相同的支承装置来连续生产,或者使用相同的部件供给装置来连续生产。因此,由于能够极力减少装配线的传输带宽度的变更、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的变更、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设定的变更等的换产调整作业的次数,来生产不同种类的基板,所以可以提高基板生产系统的生产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基板生产系统中,对于生产数量多的基板品种,基于对应信息,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分配装置以运入到多个传输带中,其中,该对应信息是表示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基板品种与传输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由此,在生产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限于仅使用一个传输带,而是可以使用多个传输带来进行基板的生产。这样,能够提高基板生产系统的生产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基板生产系统中,还具有第二分配装置,该第二分配装置将从多个传输带运出的基板分配到1个以上的下游线路的任一个中。由此,通过该第二分配装置可将装配到期望的下游线路上的基板运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基板生产系统中,将多台电子部件装配机串联配置而构成装配线,该电子部件装配机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基板;部件供给装置,其供给装配在基板上的部件;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该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在传输带上的基板上。由此,可以将多个基板分别停止在装配线上的期望的停止位置上来装配部件。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基板生产系统的基板生产方法,在基板生产系统中按顺序分别生产规定个数的不同的基板品种,该基板生产系统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基板;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基板上;以及分配装置,其将所运入的基板分配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包括:建立对应关系工序,将品种不同的基板的基板宽度、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是共通的、或者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构成是共通的、换产调整少的基板品种分为一组,并将各组和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所要运入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生产顺序确定工序,基于在该建立对应关系工序中产生的表示基板品种和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对应信息,确定基板的各品种的生产顺序;基板运入工序,基于对应信息以及生产顺序确定工序中产生的生产顺序信息控制分配装置.
由此,通过建立对应关系工序,针对品种不同的基板的每一种,从多个传输带中至少选择一个并建立对应关系,通过生产顺序确定工序,基于在建立对应关系工序中产生的表示基板品种和所选择的运送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对应信息,确定基板的各品种的生产顺序,通过基板运入工序,基于对应信息以及生产顺序确定工序中产生的生产顺序信息控制分配装置。因此,由于能够以减少换产调整的次数的方式设定或改变生产计划,所以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工作成本方面都可以高效率地进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板生产系统的一个实施形式的概要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部件装配机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转移装置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主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基板生产系统的一个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该基板生产系统A的概要的平面图。基板生产系统A由供给装置11、印刷装置12、第一以及第二转移装置13、14、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回流装置17、容置装置18以及主计算机19构成。
供给装置11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容置多个基板S,并将其一个个供给到印刷装置12。印刷装置12在从供给装置11运入的基板的部件装配部位印刷膏状钎焊料,并运出到作为第一分配装置的第一转移装置13。第一转移装置13具有读取设在基板上的ID(记载有基板品种等信息)的ID识别单元13a,基于所读取的基板ID和预先设定的生产计划将从印刷装置12运入的基板分配并运出到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一或者第二线路L1、L2上。第一以及第二转移装置13、14具有控制装置13b、14a,控制装置13b、14a分别进行第一以及第二转移装置13、14的运转控制。
在第一转移装置13的控制装置13b中存储有这样的表格,该表格是对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进行分组,使得在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操作、或者以很少的换产调整操作就能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显示各组和运送属于各组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的对应关系(参照下述表2)。而且,所谓基板品种,其意思是指作为在基板上装配部件的结果而生产的生产物的品种,即使是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基板,只要装配的部件的种类、数量、位置之中的任何一个不同,它们就是品种不同的基板。此外,在变更生产的基板品种时进行的换产调整作业是指对应于基板的大小变更运送的传输带的宽度、或者变更后述的支承装置的支承销的位置等等的作业。例如对于基板的外形相同而装配的部件不同的2个品种,由于该2个品种间的换产调整作业无需变更传输带的宽度,所以与基板的外形和装配的部件都不同的2个品种间的换产调整作业相比,通常以少的作业量就可完成。
此外,控制装置13b执行对应于图3的流程图的程序,控制第一转移装置13,使得将各基板运送到基板品种所属的组所分配的传输带中去。
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如图2所示,是所谓的双轨传输带方式的电子部件装配机20,将这些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串联配置而构成装配线.在电子部件装配机20的基台21上,设有在Y方向上运送基板S的基板运送装置30.基板运送装置30是在规定方向(图1中的右边)运送基板S的装置,具有在基台21上相互并列安装的第一以及第二传输带31、32.与第一以及第二传输带31、32分别连接的是第一以及第二线路L1、L2.
第一以及第二传输带31、32分别具备在运送方向上延伸且相互平行相对向配置的第一导轨31a、32a和第二导轨31b、32b,各第一和第二导轨31a、31b和32a、32b分别在运送方向上引导基板S。此外,在基板运送装置30上并排设置有在各第一导轨31a、32a和第二导轨31b、32b的正下方相互平行设置的一对传输皮带。这些传输皮带支承基板S并在运送方向上运送基板S。
第一导轨31a、32a和第二导轨31b、32b与这些导轨31a、32a、31b、32b正下方的各传输皮带一起在与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移动,而被定位并固定。由此,各传输带31、32可以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S的基板宽度而变更传输带宽度。
此外,在基板运送装置30中具备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将被运送到规定的装配位置的基板S推上并夹持(定位支承)。图2中示出了在第一传输带L1上设置支承装置33、在第二传输带L2上没有设置支承装置的状态。支承装置具有多个竖立设置在其上面、从下推上并支承基板S的支承销,这些支承销被配置在有效地支承基板的位置上。该配置根据基板的品种而不同。而且,支承装置也可以是通过支承销之外的其他结构来支承基板S。
在基板运送装置30的上方(图1的纸面的垂直向上的方向)上,在Y方向上细长的移动台41,被支承于在与Y方向垂直的X方向上延伸的固定轨(框架)42上,并可以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而且,移动台41的向X和Y方向的移动是通过丝杠而由伺服电动机来控制的。在移动台41上安装有部件移载装置43。部件移载装置43由支承基座45、部件装配头部46和圆筒状的吸附嘴47构成,该支承基座45以可装卸的形式被安装在移动台41上;该部件装配头部46被支承在该支承基座45上,并可在与X方向和Y方向成直角的Z方向上升降,通过丝杠而由伺服电动机控制升降;该吸附嘴47从该部件装配头部46向下方突出而设置,在下端吸附保持电子部件P。
在电子部件装配机20的两侧,隔着基板运送装置30而配置有电子部件供给装置50,该电子部件供给装置50是并排设置可装卸的多个盒式供料器(部件供给盒)51而构成。盒式供料器51具有主体51a、设在主体51a的后部的供给卷轴(リ一ル)51b、设在主体51a的前端的部件取出部51c。在供给卷轴51b上卷绕保持有以固定的间距封入了电子部件的细长的带(图中省略),该带通过带齿卷盘(图中省略)以规定的间距被引出,解除了电子部件的封入状态,并依次输送到部件取出部51c。而且电子部件供给装置50不限于是盒式的装置,也可是在托盘上排列有电子部件的托盘式的装置。
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具备控制装置15a、16a,控制装置15a、16a分别进行对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基板的运入、运出、定位支承、部件的装配的运转控制。
作为第二分配装置的第二转移装置14是将从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一或者第二线路L1、L2运入的基板运出到回流装置17的装置,回流装置17是将电子部件P锡焊到该电子部件P所安装的基板S上的装置,容置装置18是将锡焊安装了电子部件P的基板S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容置的装置。
上述的第一以及第二转移装置13、14、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与主计算机19连接。主计算机19向第一以及第二转移装置13、14、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提供生产计划等生产所需要的信息,或者从第一以及第二转移装置13、14、第一以及第二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接受生产中伴随着的信息。
接着,通过如上构成的基板生产系统,对连续生产下述表1中所示的品种S1、S2、S3、S4的情况进行说明。
表1
基板品种 | 生产个数 | 基板宽度 | 支承装置 |
S1 | 100个 | 200mm | 类型1 |
S2 | 50个 | 150mm | 不要 |
S3 | 30个 | 100mm | 不要 |
S4 | 500个 | 200mm | 类型1 |
在开始生产之前,预先设定生产计划。即,将基板的基板宽度、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等是共通的、换产调整少的基板品种分为一组,并将各组和运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具体而言,由于品种S1、品种S4的基板宽度是相同的,并且使用相同的支承装置,故不需要进行传输带宽度以及支承装置的变更,所以将品种S1和品种S4分为一组。此外,由于品种S2、品种S3的基板宽度不同,需要变更传输带宽度,但是无需进行支承装置的变更,所以将品种S2和品种S3分为一组。而且,将品种S1和品种S4的组与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一线路L1建立对应关系,将品种S2和品种S3的组与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二线路L2建立对应关系,制成如下表2所示那样的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的表格,并存储在第一转移装置13的控制装置13b中。而且,对于生产数量较多的基板品种只要建立运入多个传输带那样的对应关系即可。
表2
基板品种 | 传输带 |
S1 | 第一线路 |
S2 | 第二线路 |
S3 | 第二线路 |
S4 | 第一和第二线路 |
第一转移装置13的控制装置13b,当将基板S运入到第一转移装置13时,执行图3所示的程序.读取基板S的ID并识别基板品种(步骤102),基于识别出的基板品种和上述表2所示的表示基板品种与传输带的对应关系的表格,选择基板所分配的传输带(步骤104),控制第一分配装置13,使得基板被运入到该基板品种所属的组所分配的传输带中(步骤106).
实际上,在使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一线路L1对应于品种S1的基板宽度而将传输带宽度设定为200mm的同时,设置类型1的支承装置,之后开始生产。基板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将品种S1向第一线路L1运出。而且,将电子部件装配在基板上,而运出到后续工序。该生产中,使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二线路L2对应于品种S2的基板宽度而将传输带宽度设定为150mm。
当品种S1的生产结束时,基板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将品种S2运出到第二线路L2,开始品种S2的生产。而当品种S2的生产结束时,使电子部件装配机15、16的第二线路L2对应于品种S3的基板宽度而将传输带宽度设定为100mm之后,开始生产。基板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在品种S2之后接着将品种S3运出到第二线路L2。将电子部件装配在基板上并搬出到后续工序。
当品种S3的生产结束时,基板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向传输带宽度为200mm且设置了类型1的支承装置的第一线路运出品种S4。另一方面,将第二线路L2的传输带宽度对应于品种S4的基板宽度设定为200mm之后,进行控制,将品种S4也运出到第二线路L2,由第一和第二线路L1、L2两条线路生产品种S4。将电子部件装配在基板上而运出到后续工序。
从上述的说明可以理解,在该实施形式中,在连续生产彼此不同的多种品种S1、S2、S3、S4的情况下,进行分组化,将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在进行连续生产时无需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到同一组中去,并将各组与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所运入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控制第一分配装置,将各基板运入到基板品种所属的组所分配的传输带中,所以可以连续生产相同基板宽度的基板,或者使用相同的支承装置来连续生产,或者使用相同的部件供给装置来连续生产。因此,由于可以极力减少装配线的传输带宽度的变更、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的变更等换产调整的次数,来生产不同种类的基板,所以可以提高基板生产系统的生产率。
此外,上述的实施形式中,由于是串联配置多台电子部件装配机20来构成装配线,所以可以将多个基板分别停止在装配线上的期望的停止位置上来进行部件的装配。
而且,对于比较起来生产个数较少的基板品种S1~S3来说,由于设定为在第一线路L1或者第二线路L2中连续地进行生产,所以不会象第一和第二线路L1、L2都同时按一个个种类生产品种S1~S3的情况那样,由于换产调整操作而使得第一和第二线路L1、L2两者的生产都完全停止,如果各品种的基板的预定个数的生产时间比较短(与换产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则与前者的情况相比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生产计划。此外,品种S1~S3的生产全部结束之后,由于将生产个数比较多的基板品种S4在第一和第二线路L1、L2两者中都生产,与在品种S1~S3的生产中途生产S4的情况相比,可缩短由于换产调整而停止生产的时间,可高效率地生产。
此外,考虑到上述情况,还可以自动的确定生产计划中品种S1~S4的顺序,为了最适当化而进行变更.该情况下,例如在最初仅向主计算机19提供应生产的基板的品种及其个数的信息,而没有提供关于供给的品种的生产顺序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即使最初提供给主计算机19(或者在主计算机19中制作)的生产计划与上述表1不同,是按S1→S2→S4→S3的顺序进行生产的情况下,如上述表2所示那样,将各基板品种和运送它们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的结果是,若考虑到S1~S3用一条传输带运送,S4通过两条传输带板运送的情况,则基于可以判断出优选在S1~S3的生产全部结束之后再生产S4的顺序的理由,如果判断将顺序变更为S1→S2→S3→S4的话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这样设定或者校正生产计划.
关于确定这样的生产顺序的判断的处理,只要通过主计算机19执行图4所示的程序即可。主计算机19,利用建立对应关系工序(步骤202),针对每一个品种不同的基板,通过从多个传输带中至少选择一个来建立对应关系,从而生成作为表示基板品种和所选择的运送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对应信息的上述表2中所示的表格,利用生产顺序确定工序(步骤204),基于在建立对应关系工序中生成的表示基板品种和所选择的运送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对应信息,确定基板的各种类的生产顺序,利用基板运送工序(步骤206),基于作为对应信息和生产顺序确定工序中生产的生产顺序信息的上述表1所示的表格,控制第一分配装置13,使得将基板运入到基板品种所属的组所分配的传输带中。因此,由于能够设定或改变生产计划而减少换产调整的次数,故可在时间上和工作成本上高效率地进行生产。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形式中,虽然是串联排列所谓的双轨传输带方式的电子部件装配机20而构成多个装配线,但是也可以将串联排列单轨传输带方式的电子部件装配机而构成的装配线并排设置2列或其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本发明适用于排列多个电子部件装配机20来构成装配线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通过1个电子部件装配机来构成装配线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第二分配装置的第二转移装置14,虽然是将从装配线运入的基板运出到由回流装置17和容置装置18构成的1个运出线路中去,但是也可以例如将其运出到由回流装置17和容置装置18构成的多个运出线路的任何一个中去。由此,可以利用该第二转移装置将被装配到希望的运出线路上的基板运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是将基板的基板宽度、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是共通的、换产调整较少的基板品种分为一组,并将各组和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所要运入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但是也可以是将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构成是共通的、换产调整少的基板品种分为一组,将各组和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所运入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是由第一转移装置13的控制装置13b存储上述表格,并执行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应的程序,但是也可以使用主计算机19来代替第一转移装置13的控制装置13b。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基板生产系统,适用于由并排设置有多个传输带的装配线连续生产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基板的情况。
Claims (7)
1.一种基板生产系统的基板运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基板生产系统包括有:
装配线,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上述基板;以及部件移载装置,该部件移载装置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上述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上述基板上;
供给线,其向该装配线供给上述基板;
第一分配装置,其将从该供给线供给的基板分配到上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
该基板运入方法包括:
在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以将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化,将各组与运入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工序,
控制上述第一分配装置,使得各基板被运入到按基板品种所属的组而分配的传输带中的工序。
2.一种基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配线,其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上述基板;以及部件移载装置,该部件移载装置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上述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上述基板上;
供给线,其向该装配线供给上述基板;
第一分配装置,其将从该供给线供给的基板分配到上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
存储装置,其在不同的多种基板品种中,以将连续生产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或者以少的换产调整作业即可完成的不同的基板品种归属于同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化,并存储各组与运入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的各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
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第一分配装置,使得各基板被运入到按基板品种所属的组而分配的传输带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生产数量多的基板品种,基于对应信息,由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第一分配装置以运入到多个传输带中,其中,该对应信息是表示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基板品种与传输带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二分配装置,该第二分配装置将从上述多个传输带运出的基板分配到1个以上的下游线路的任一个中。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多台电子部件装配机串联配置而构成上述装配线,该电子部件装配机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上述基板;部件供给装置,其供给装配在上述基板上的部件;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该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上述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在上述传输带上的上述基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多台电子部件装配机串联配置而构成上述装配线,该电子部件装配机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上述基板;部件供给装置,其供给装配在上述基板上的部件;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该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上述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在上述传输带上的上述基板上.
7.一种基板生产系统的基板生产方法,在基板生产系统中按顺序分别生产规定个数的不同的基板品种,该基板生产系统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宽度对应于所运送的基板的宽度可以改变;支承装置,其在各传输带上分别定位并支承上述基板;部件移载装置,其采用由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并将该部件装配到由上述支承装置定位并支承的上述基板上;以及分配装置,其将所运入的基板分配到上述多个传输带的任一个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对应关系工序,将上述品种不同的基板的基板宽度、支承装置的支承基板的支承部的配置是共通的、或者上述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构成是共通的、换产调整少的基板品种分为一组,并将各组和该各组所属的基板品种所要运入的上述各传输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生产顺序确定工序,基于在该建立对应关系工序中产生的表示基板品种和传输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对应信息,确定上述基板的各品种的生产顺序;
基板运入工序,基于上述对应信息以及上述生产顺序确定工序中产生的生产顺序信息控制上述分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07636A JP4342185B2 (ja) | 2003-01-15 | 2003-01-15 | 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基板搬入方法および基板生産システム |
JP7636/2003 | 2003-01-15 | ||
PCT/JP2004/000191 WO2004064473A1 (ja) | 2003-01-15 | 2004-01-14 | 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基板搬入方法、基板生産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生産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板生産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3750A CN1723750A (zh) | 2006-01-18 |
CN1723750B true CN1723750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2709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0188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723750B (zh) | 2003-01-15 | 2004-01-14 | 基板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基板运入方法和基板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4342185B2 (zh) |
CN (1) | CN1723750B (zh) |
WO (1) | WO20040644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57035B2 (ja) * | 2005-07-08 | 2011-03-23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電子回路基板の生産管理方法及び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
JP2007287932A (ja) * | 2006-04-17 | 2007-11-01 | Yamaha Motor Co Ltd | 部品実装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
JP4970023B2 (ja) * | 2006-12-25 | 2012-07-0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
GB2452320B (en) | 2007-09-03 | 2012-04-11 | Dek Int Gmbh | Workpiec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4978398B2 (ja) * | 2007-09-27 | 2012-07-1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
JP2010050398A (ja) * | 2008-08-25 | 2010-03-04 | Juki Corp | 表面実装装置 |
JP5047233B2 (ja) | 2009-06-26 | 2012-10-10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 部品装着方法、部品装着システム、基板の投入順序を特定する装置及び基板の投入順序を特定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
JP5212399B2 (ja) * | 2010-02-19 | 2013-06-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基板搬送方法 |
JP5690699B2 (ja) * | 2011-10-06 | 2015-03-2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基板供給順序決定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DE102012211810A1 (de) | 2012-07-06 | 2014-02-2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Bildung von Rüstfamilien auf Bestückungslinien |
JP2014041894A (ja) * | 2012-08-22 | 2014-03-06 | Panasonic Corp | 基板供給装置および基板供給方法 |
DE112017007549T5 (de) * | 2017-05-18 | 2020-01-30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Produktionsverwaltungsvorrichtung |
WO2023203610A1 (ja) * | 2022-04-18 | 2023-10-26 | 株式会社Fuji | 基板生産システ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0530A (zh) * | 1998-05-11 | 2001-06-20 | 西门子公司 | 电元件的元件支架的装配设备 |
WO2001045482A1 (de) * | 1999-12-16 | 2001-06-2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Bestückvorrichtung mit mehreren transportstrecken für zu bestückende substrate |
WO2002013590A2 (en) * | 2000-08-04 | 2002-02-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an order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moun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29630A (ja) * | 1990-09-20 | 1992-04-30 | Tokico Ltd | 搬送装置 |
JPH0837398A (ja) * | 1994-07-21 | 1996-0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とその装置 |
-
2003
- 2003-01-15 JP JP2003007636A patent/JP43421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1-14 JP JP2005508002A patent/JPWO2004064473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1-14 CN CN2004800018813A patent/CN17237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1-14 WO PCT/JP2004/000191 patent/WO20040644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0530A (zh) * | 1998-05-11 | 2001-06-20 | 西门子公司 | 电元件的元件支架的装配设备 |
WO2001045482A1 (de) * | 1999-12-16 | 2001-06-2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Bestückvorrichtung mit mehreren transportstrecken für zu bestückende substrate |
WO2002013590A2 (en) * | 2000-08-04 | 2002-02-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an order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moun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64473A1 (ja) | 2004-07-29 |
CN1723750A (zh) | 2006-01-18 |
JP2004265887A (ja) | 2004-09-24 |
JPWO2004064473A1 (ja) | 2006-05-18 |
JP4342185B2 (ja) | 2009-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23750B (zh) | 基板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基板运入方法和基板生产方法 | |
JP5308345B2 (ja) | 電気回路部品装着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KR101217577B1 (ko) | 실장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부품 실장 시스템 | |
JP5863413B2 (ja) | 部品装着ライン | |
CN114600568B (zh) | 仓库系统 | |
JP7351964B2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
CN110547056B (zh) | 生产管理装置 | |
JP6663845B2 (ja) | 電子部品の装着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 |
JP2013207215A (ja) | フィーダの配置位置決定方法 | |
WO2015004797A1 (ja) | フィーダ自動配膳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JP4995848B2 (ja) | 実装条件決定方法 | |
CN102933068A (zh) | 电子元件安装系统 | |
JP7158769B2 (ja) | 基板生産システム | |
JP5885510B2 (ja) | 部品実装方法 | |
JP7018379B2 (ja) | 電子部品装着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 |
JP2004128246A (ja) |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基板搬送方法 | |
JP3081019B2 (ja) | 投入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20170874A (ja) | 制御装置、基板生産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生産方法 | |
JP2578516B2 (ja) | 電子回路組立システム | |
JP2019160950A (ja) | 作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