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4512A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4512A CN1704512A CN 200510065910 CN200510065910A CN1704512A CN 1704512 A CN1704512 A CN 1704512A CN 200510065910 CN200510065910 CN 200510065910 CN 200510065910 A CN200510065910 A CN 200510065910A CN 1704512 A CN1704512 A CN 17045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ron
- rotation
- drafting system
- millimeters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纺纱站(1)的牵伸装置,包括一对进料辊(2,3)、一对处于进料辊对(2,3)下游的皮圈支持辊(10,11)、一对绕所述皮圈支持辊(10,11)卷绕的皮圈(8,9)、反向弯曲和引导装置(14,18,31,15),它们限定皮圈(8,9)的路径以产生接触(17)的展距,所述皮圈(8,9)沿其互相固定到一起。在皮圈对(8,9)接触(17)的展距下游设置一对牵伸辊(21,22)。在进料辊对(2,3)的夹紧口(4)和所述皮圈(8,9)的引入夹紧口(7)之间产生预牵伸区域,所述引入夹紧口(7)在所述皮圈支持辊(10,11)之间。在皮圈支持辊对(10,11)和牵伸辊(21,22)之间产生主牵伸区域,其角度(α)大于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特别是用于环锭或喷气纺纱机的双皮圈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环锭纺纱机通常由多个沿其前部对齐的纺纱站组成。每个纺纱机的前部由数百个这些站组成。在这些纺纱机中,毛条通常来自悬挂在纺纱站上方的卷装,并被带至一对进料辊,并穿过一个在进料辊对和一对两个皮圈的夹紧口之间限定的预牵伸区域,所述两个皮圈由两个皮圈支持辊支撑。毛条在这个预牵伸区域中由于进料辊对和皮圈对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异而被精制和延长。
两个皮圈沿着它们接触的预定展距的一个互相安装到一起,并提供沿着这个展距用于在它们之间设置的预牵伸条子的引导和输送装置。
皮圈对的下皮圈遵循近似三角形的路径,其由下皮圈支持辊、称作小型桥接件的引导部件(其沿着接触展距的一部分支持下皮圈接触上皮圈)和保证下皮圈设定张力的带确定。
皮圈对的上皮圈遵循近似三角形的路径,其由上皮圈支持辊和所谓反向笼状件确定,所述反向笼状件在条子离开两个皮圈的出口区域产生了一个上皮圈锐角。这个反向笼状件借助于其隔离部件的一个停留在靠近出口区域的小型桥接件上。
两个皮圈之间的接触的展距因而被限定在带支持辊对的引入夹紧口和夹紧口或引出区域之间,所述夹紧口或引出区域在小型笼状件和小型桥接件之间。
主牵伸区域在上述皮圈对的引入夹紧口和牵伸辊对的夹紧口之间限定,牵伸辊设置在条子运动方向的下游,在那里条子由于牵伸辊对和皮圈对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异被进一步精制和延长。
牵伸的条子从牵伸辊对被喂入到凝聚装置或者直接喂至纺纱机的扭转组件,例如环形的扭转组件。
条子在牵伸期间和之后的均匀度和压实度不仅决定最终纱线的质量,而且决定条子在上述牵伸阶段和在随后的凝聚、加捻和纱线卷绕阶段的阻力、并因此决定这些处理阶段可以执行的速度和效率。
为了获得均匀的牵伸并减少由于过于受限的牵伸而使条子分裂或撕裂的风险,建议提高皮圈支持辊对的夹紧口和牵伸辊对的夹紧口之间的距离。同时,建议减小皮圈对的出口区域和牵伸辊对的夹紧口之间的距离,以减小纤维基本上不受控制地穿过的所述自由拉伸。
另一方面,所谓隔距,其是下皮圈支持辊的旋转轴线和下引出辊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必须根据组成条子的单纤维的平均长度和类型选择。
如果这个隔距相对于单纤维的平均长度增加得太大,至少部分重叠的纤维连续序列不再被保证在皮圈支持辊对和牵伸辊对之间。
此外,通过增加皮圈对的出口区域和牵伸辊对之间的距离,间距也增大了,在那里条子是自由的,换句话说没有横断于运动方向的支撑,并因此经受横向纤维磨散和截面不匀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制造一种可以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获得上述的对照需求并解决参考现有技术提出的问题。
这个和其它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认识其优点,一个实施方案的形式将在下文作为非限制实施例描述,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一部分纺纱站的侧视图,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纺纱机的纺纱站1包括一对进料辊2、3,它们限定一个夹紧口4,毛条被喂入5其中(点划线)。
根据实施方案的一个形式,进料辊对2、3的下进料辊2,类似于稍后将被描述的其它下部辊由一段优选开槽的纵向旋转杆组成,和相邻的纺纱站一样,其可以通过以根据箭头12的受控方式旋转操作。
上部反向进料辊3有利地以空转方式通过杆或支梁13支撑,借助于其上部进料辊3可以压靠下部进料辊2,因此后者拖动它使其根据箭头12’旋转。
当毛条5脱离进料辊对2、3的夹紧口4时,其穿过在进料辊对2、3和皮圈对8、9的引入夹紧口7之间限定的预牵伸区域6。
优选地,皮圈对8、9的下部皮圈8绕下部皮圈支撑辊10、引导部件14和皮带张紧杆15卷绕,它们确定了其近似三角形的路径。
有利地,下部皮带支持辊10包括一个纵向杆的刻花段,优选和邻近的纺纱站一样,其可以通过以根据箭头16的受控方式旋转而操作,并且适于沿下皮圈8的路径牵引下皮圈8。
引导部件或小型桥接件14被这样设置以至其沿着与上皮圈9接触17的至少一部分展距支持下皮圈8,同时优选弹性地支持皮带张紧杆15,以保证下皮圈8的设定张力。
上皮圈9优选空载并被支持,因此其可以通过下皮圈8的牵引而移动。
根据实施方案的一个形式,上皮圈9绕上皮圈支持辊11和反向笼状件18卷绕,它们确定了其近似三角形的路径。上皮圈支持辊11以空载方式由支持杆13支撑,这允许其被压靠下皮圈支持辊10,因此下皮圈支持辊10可以通过牵引上皮圈支持辊11移动皮圈对8、9。
小型反向笼状件18优选被形成和设置为产生上皮圈9靠近条子离开两个皮圈8、9接触17展距的引出区域的一个锐角反向曲线。小型反向笼状件18也包括一个隔离部件19,反向笼状件18通过其停靠在小型桥接件14上以保证在小型反向笼状件18和小型桥接件14之间的预定间距,其限定了皮圈对8、9的引出夹紧口20的实际位置。这个隔离部件的构造优选根据将要在纺纱站中处理的纤维而变化。
两个皮圈8、9的接触17的展距因此被限定在引入口7(其与皮带支持辊对10、11的夹紧口一致)和引出口20之间,引出口20被限定在小型反向笼状件18和引导部件(小型桥接件)14之间。
进料辊对2、3,特别是下进料辊2可以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操作,具体是其小于皮圈对8、9可以通过下皮圈支持辊10操作的圆周速度。上述下部辊圆周速度的差异导致条子5在预牵伸区域6中的传输速度差异,其导致毛条长度和构造的精制和延长。
这样预-牵伸的条子进入皮圈对8、9的引入口7,并在它们之间沿着它们接触17的展距运送至皮圈对8、9的引出口20。
当条子离开皮圈对8、9的引出口20时,其穿过一个在所述引出口20和处于引出口20下游的牵伸辊对21、22的夹紧口24之间的最后牵伸区域。
牵伸辊对21、22可以以比皮圈8、9更高的圆周速度操作,以最后一次牵伸条子。
根据实施方案的一个形式,牵伸辊的下辊21由一个纵向杆的开槽段构成,优选与相邻纺纱站一样,其可以通过以根据箭头23的受控方式旋转而操作,并且该下辊适于牵引停靠在其上的上部牵伸辊22以使其旋转。
有利地,上部牵伸反向辊22以空载方式由杆或支梁13支撑,通过后者所述上部牵伸辊22可以压靠在下部牵伸辊21上,因此牵引其使其根据箭头23’旋转。
牵伸辊对21、22和皮圈对8、9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异导致条子在主牵伸区域中的传输速度差异,其导致预牵伸条子的精制和长度延长。
离开牵伸辊对21、22的牵伸后的条子然后被喂入凝聚装置或直接喂入扭转组件,它们是公知的并且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有利地,小型引导桥接件或部件14具有一个用于下皮圈8的引导面25,其具有没有任何空穴的基本上凸起的形状,因此由引导部件14支撑的皮带8、9的接触17的展距部分具有恒定数值的曲率,并且与所述引导面25保持恒定接触。
更有利地,通常称作的隔距s,其是在条子输送方向中下皮圈支持辊10的旋转轴线26和下牵伸辊21的旋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s,该隔距s小于在条子输送方向中上皮圈支持辊11的旋转轴线28和上牵伸辊22的旋转轴线29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上皮圈支持辊11的旋转轴线28处于下皮圈支持辊10的旋转轴线26的上游(沿着条子5的输送方向T),并且在输送方向T中以一个在3.0毫米和6.0毫米之间变化的距离a离开旋转轴线26,优选以一个在4.0毫米和4.5毫米之间变化的距离a并且,此外更优选地,上牵伸辊22的旋转轴线29处于下牵伸辊21的旋转轴线27的下游,并且在条子的输送方向T中以一个在3.0毫米和6.0毫米之间变化的距离b离开旋转轴线27,优选以一个在4.0毫米和4.5毫米之间变化的距离b。
根据实施方案特别有利形式,在皮圈支持辊对10、11的旋转轴线26、28之间的平面或直接连线与在牵伸辊对21、22的旋转轴线27、29之间的平面或直接连线之间所限定的角度α包含在10°和25°之间,优选在15°和20°之间,更优选约17°。
由于皮圈支持辊对和牵伸辊对的前述配置,在同等隔距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条子的牵伸间隔。然而,条子通过绕着下部有关辊圆周表面的反向曲线效应而被进一步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进步,小型反向笼状件18在条子的输送方向T中具有延伸,其是这样的以至反向笼状件18的一个反向曲线末端31设置在两个牵伸辊21、22之间的汇聚喉中。
优选地,对于约45毫米的隔距s,反向弯曲末端31离开上皮圈支持辊11的旋转轴线28的距离r(称作为小型笼状件18的范围r)包含在38毫米和45毫米之间,优选在40毫米和43毫米之间,更加优选约42.5毫米。在这个形式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的在皮圈支持辊对10、11的旋转轴线26、28之间的偏移a有利地包含在3.5毫米和6.5毫米之间,并且在牵伸辊对21、22的旋转轴线27、29之间的偏移b有利地包含在4毫米和5毫米之间。这个配置特别适合于梳理棉纤维条子的牵伸。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已经发现当单位/隔距r/s的比率大于0.8时可以获得特别均匀的纱线。有利地,这个r/s比率包括在0.8和1.05之间的区间中,优选在0.9和1.0之间,并且根据优选实施方案,约0.94。这一点,结合在皮圈支持辊对和牵伸辊对的从约17°至约20.5°的上述定向角度α,使条子的牵伸可以分布在一个增加的距离中,同时提供用于引导和横向遏制条子以避免膨胀和纱线磨散的充分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使可以获得这样的纱线,与由现有技术的装置获得的纱线相比,其被更均匀地牵伸、具有更少的毛羽和更小的阻力。
此外,因为增加的有效距离,由于条子局部过载而造成的条子撕裂的风险被减小,条子在有效距离处牵伸。
皮圈-支持辊对和牵伸辊对沿着条子输送方向T的辊子偏移配置提供了额外的反向曲面(由相关的下部辊的圆周表面形成),其以引导和支持的方式输送条子以进一步减小意外分离和膨胀或纱线磨散的风险。
因此,所述牵伸装置通过解决关于处理期间条子阻力的问题实现了在速度和纺纱效率方面更大的提高。
Claims (19)
1.具有双皮圈用于纺纱站(1)的牵伸装置,包括:
-一对进料辊(2,3);
-一对处于进料辊对(2,3)下游的皮圈支持辊(10、11);
-一对绕所述皮圈支持辊(10、11)卷绕的皮圈(8,9);
-引导和反向弯曲装置(14,18,31,15),它们调节皮圈(8,9)的路径以产生接触(17)的展距,所述皮圈(8,9)固定到该引导和反向弯曲装置,形成用于条子(5)的引导装置;
-一对处于皮圈对(8,9)接触(17)的展距下游的牵伸辊(21,22),
其中在进料辊对(2,3)的夹紧口(4)和在所述皮圈支持辊(10,11)之间的皮圈(8,9)的引入夹紧口(7)之间形成一个预牵伸区域,
其中在皮圈支持辊对(10,11)和牵伸辊对(21,22)之间产生一个主牵伸区域,
其中在皮圈支持辊对(10,11)旋转轴线(26,28)之间的平面或直接连线与在牵伸辊对(21,22)旋转轴线(27,29)之间的平面或直接连线之间所限定的角度(α)大于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包含在10°和2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为约17°。
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条子(5)输送方向中下皮圈支持辊(10)的旋转轴线(26)和下牵伸辊(21)的旋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s)小于在条子(5)输送方向中上皮圈支持辊(11)的旋转轴线(28)和上牵伸辊(22)的旋转轴线(29)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圈支持辊(11)的旋转轴线(28)在条子(5)的输送方向中处于下皮圈支持辊(10)的旋转轴线(26)的上游,并且两个旋转轴线(26,28)在条子(5)输送方向中的距离(a)包含在3.0毫米和6.0毫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包含在4.0毫米和6.0毫米之间。
7.如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牵伸辊(22)的旋转轴线(29)在条子(5)的输送方向中处于下牵伸辊(21)的旋转轴线(27)的下游,并且两个旋转轴线(29,27)之间的距离(b)包含在3.0毫米和6.0毫米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b)包含在4.0毫米和4.5毫米之间。
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弯曲和引导装置(14,18,31,15)包括一个具有引导面(25)的小型桥接件(14),其适于支撑和引导所述皮带(8,9)的下部皮圈,所述引导面(25)为基本上凸形,因此由引导部件(14)支撑的皮带(8,9)接触(17)的展距的一部分具有恒定数值的曲率,并且与所述引导面(25)保持恒定接触。
1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弯曲和引导装置(14,18,31,15)包括一个小型反向笼状件(28),其适于支撑和引导所述皮带(8,9)的上皮圈(9),所述小型反向笼状件(18)在条子(5)的输送方向中具有一个延伸,其是这样的以至小型笼状件(18)的反向弯曲末端(31)设置在两个牵伸辊(21,22)之间的汇聚喉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向弯曲末端(31)离开上皮圈支持辊(11)旋转轴线(28)的距离(r)与条子(5)输送方向中下皮圈支持辊(10)旋转轴线(26)和下牵伸辊(21)旋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s)之间的比率(范围r/隔距s)大于0.8。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r/s)包括在0.8和1.05之间的区间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r/s)包括在0.9和1.0之间的区间中。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r/s)为约0.94。
1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条子(5)输送方向中下皮圈支持辊(10)旋转轴线(26)和下牵伸辊(21)旋转轴线(27)之间的距离(s)为约45毫米,并且反向弯曲末端(31)离开上皮圈支持辊(11)的旋转轴线(28)的距离(r)包括在38毫米和45毫米之间的区间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r)包括在40毫米和43毫米之间的区间中。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r)为约42.5毫米。
18.包括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牵伸装置的纺纱机的纺纱站(1)。
19.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纺纱站的纺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4425391.2 | 2004-05-31 | ||
EP20040425391 EP1602755B1 (en) | 2004-05-31 | 2004-05-31 | Draw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4512A true CN1704512A (zh) | 2005-12-07 |
CN1704512B CN1704512B (zh) | 2010-04-28 |
Family
ID=3493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65910 Active CN1704512B (zh) | 2004-05-31 | 2005-04-15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602755B1 (zh) |
CN (1) | CN1704512B (zh) |
BR (1) | BRPI0504125A (zh) |
DE (2) | DE202004021697U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3011A (zh) * | 2015-04-28 | 2015-10-07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牵伸机和牵伸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1850750A (zh) * | 2019-04-26 | 2020-10-30 |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皮圈牵伸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84693A (zh) * | 2019-06-05 | 2019-08-30 | 广众纺机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曲线牵伸系统以及具有该曲线牵伸系统的细纱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680A (en) | 1892-07-26 | Collapsible fence for hay-stacks | ||
US3795946A (en) * | 1972-08-17 | 1974-03-12 |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 Drafting apparatus |
BG41936A1 (en) * | 1985-05-07 | 1987-09-15 | Bakhov | Apparatus for drawing |
US5479680A (en) * | 1990-04-06 | 1996-01-02 | Stalder; Herbert | Sliver drafting apparatus |
DE4230314A1 (de) * | 1992-09-10 | 1994-03-17 | Rieter Ag Maschf | Doppelriemchenstreckwerk einer Spinnmaschine |
US5950413A (en) * | 1997-04-18 | 1999-09-14 | Wellman, Inc. | Spinning apparatus, method of producing yarns, and resulting yarns |
EP1106719A1 (en) * | 1999-11-26 | 2001-06-13 | MARZOLI S.p.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fting and condensing a roving, particularly in a ring spinning frame |
-
2004
- 2004-05-31 DE DE200420021697 patent/DE202004021697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5-31 EP EP20040425391 patent/EP1602755B1/en not_active Revoked
- 2004-05-31 DE DE200460007776 patent/DE602004007776T2/de not_active Revoked
-
2005
- 2005-04-15 CN CN 200510065910 patent/CN1704512B/zh active Active
- 2005-05-16 BR BRPI0504125 patent/BRPI0504125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3011A (zh) * | 2015-04-28 | 2015-10-07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牵伸机和牵伸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04963011B (zh) * | 2015-04-28 | 2017-06-30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牵伸机和牵伸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1850750A (zh) * | 2019-04-26 | 2020-10-30 |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皮圈牵伸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504125A (pt) | 2006-02-21 |
DE602004007776T2 (de) | 2008-04-30 |
DE202004021697U1 (de) | 2010-08-12 |
EP1602755A1 (en) | 2005-12-07 |
EP1602755B1 (en) | 2007-07-25 |
CN1704512B (zh) | 2010-04-28 |
DE602004007776D1 (de) | 2007-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90192A (en) | Process and an arrangement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 |
US7310856B2 (en) | Apparatus at a draw frame for supplying fibre slivers to a draw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pairs of rollers | |
CN203795057U (zh) | 一种嵌入式段彩纺纱装置 | |
CZ283138B6 (cs) | Způsob a zařízení pro přivádění dlouženého přástu k nejméně dvěma prstencovým spřádacím místům | |
CN1212737A (zh) | 在纺纱或加捻过程中减少纱线的断头 | |
JP2000073224A (ja) | 複数個の紡糸ステ―ションを有する紡糸機械 | |
US6209303B1 (en) |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pinning a yarn | |
JPH06235127A (ja) | ドラフト装置 | |
CN1704512A (zh)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 |
US6336259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 |
CN111465728B (zh) | 用于纺纱机的具有集聚机构的牵伸装置 | |
CN1807720A (zh) | 气动精纺机的牵伸装置 | |
US6263655B1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he bundling of sliver in a drafting frame of a spinning machine | |
JP2002201537A (ja) | 繊維束をドラフ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6338183B1 (en) | Arrangement for condensing a fiber strand | |
JP2004514800A (ja) | スライバを凝縮するための紡績機械装置 | |
JP2003313735A (ja) | 繊維ストランドを凝縮するための紡糸機の装置 | |
CN110791843A (zh)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系统单元和牵伸系统 | |
US5768879A (en) | Open-end spinn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 |
CN112760765B (zh) | 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凝棉装置和凝棉装置的牵伸装置 | |
JPH0641831A (ja) | 精紡機 | |
CN1414150A (zh) | 纺纱机中的纤维条子集合装置 | |
JP2002069762A (ja) | スライバーを圧縮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1366101A (zh) | 纺纱装置 | |
US6209300B1 (en) |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condensing of a drafted fiber strand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