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1567A -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 Google Patents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1567A
CN1691567A CNA2005100762932A CN200510076293A CN1691567A CN 1691567 A CN1691567 A CN 1691567A CN A2005100762932 A CNA2005100762932 A CN A2005100762932A CN 200510076293 A CN200510076293 A CN 200510076293A CN 1691567 A CN1691567 A CN 1691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data
frame
piece
is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2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0771C (zh
Inventor
伊东克俊
永瀬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91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07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07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6Devices for fixing reels on r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5Seria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用外码对帧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其分割成预定数目的块,上述块将用内码编码成传输数据,接收机通过无线方式接收上述传输数据。在接收机中,解码器根据内码对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解码,重发命令判定单元根据似然性信息(被解码的软判决值)判定是否以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同时,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停留在外码在解码器处所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重发命令判定单元禁止对块的重发命令,如果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重发命令判定单元判定需要重发。比如,可以用块内的似然性信息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估值。

Description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括与2004年3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4-082118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而合并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执行应用了外码和内码的纠错编码的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它涉及一种用于组合(composing)和解码重发数据的混合ARQ技术。
背景技术
当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信道降级时,执行重发控制从而减少通信信道误差。这被称为ARQ(自动重发请求)。在ARQ方案中,接收机删除错误的数据并请求发射机重发相同的数据。
作为ARQ技术的扩展,存在一种合并了重发处理和编码(纠错编码)的混合ARQ技术(见日本专利公开号2002-171245)。为了有效地重新利用先前错误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成分,混合ARQ技术存储解码前的错误数据,并在将错误数据添加到其后接收到的重发数据后执行解码处理。
图9是示出了用于实现传统重发方案的发射机300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检错码单元301把检错码添加到用户数据中。所述检错码典型地包含循环冗余校验(CRC)。接下来,为数据提供冗余的编码器302对数据进行编码。所述编码典型地采用卷积码或turbo码。由编码器302编码的数据被暂时存储在重发缓冲器303中。调制器304调制编码数据,而发送/接收单元305发送调制数据作为传输数据。当无线传输时,发送/接收单元305把所述数据转换至射频频带。解调器306解调从发送/接收单元305接收到的数据,并从解调数据中提取出重发控制信息。如果提取出的数据是ACK(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那么重发控制器307清空重发缓冲器303并发送新数据。如果提取出的数据是NACK(重发命令),那么重发缓冲器303中的数据被再次调制并重发。
图10是示出了与图9中的发射机300对应的用于实现传统重发方案的接收机400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解调器402检测并解调由发送/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传输数据。从解调器402输出的软判决数据被暂时存储在组合缓冲器403中。如果组合缓冲器中存在从发射机接收到的先前的传输数据,那么把先前的传输数据添加到上述传输数据中,并更新组合缓冲器403中的内容。解码器404对组合缓冲器403的输出进行解码。检错器405通过使用检错码来检测解调和解码数据中的误差。如果检错器405确定没有误差,那么检错器405输出用户数据,清空组合缓冲器403,并发送ACK(正确接收到的数据)。检错结果被发送到重发命令控制器406。如果检错器405检测到误差,那么重发命令控制器406发送NACK(重发命令)。
采用上述配置,可以实现伴随较少重发的无误差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存在一种执行双重纠错以提高对传输线误差的抵抗的方案。上述方案中,其中外码纠正内码中所产生的误差的结构,提供了对传输线误差的增强的抵抗。
图11是示出了采用执行双重纠错的方案的发射机500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要发送的新用户数据被暂时存储在重发缓冲器501中。如果要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那么发射机500发送所存储的数据。如果要发送的数据是重发数据,那么发射机500发送先前存储的数据。检错码单元502把检错码(如CRC)加入到传输数据中。编码器503采用外码的纠错码对加入了检错码的传输数据进行编码。采用理得-所罗门(Reed-Solomon)码、博斯-乔赫里-霍克文里姆(Bose-Chaudhuri-Hocquenghem)码(BCH码)等作为外码。编码器503所编码的数据在帧分割单元504中被分割成M个块。编码器505采用内码的第二纠错码对每一个被分割的数据进行编码。采用卷积码、turbo码等作为内码。调制器506对编码器505所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发送/接收单元507将调制数据发送至传输线。解调器508对发送/接收单元507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结果数据发送至重发控制器509。重发控制器509从解调数据中提取出重发命令消息。如果上述消息为ACK,那么重发控制器509清空其中存储了先前传输数据的重发缓冲器501,并发送新数据。如果上述消息为NACK,那么发送存储在重发缓冲器501中的重发数据。
图13示意性示出了发射机500中的帧数据与分割块之间的关系。帧数据701被存储在重发缓冲器501中,并在帧数据701中加入检错码。编码器503采用外码对帧数据701进行编码,从而产生编码数据702。帧分割单元504将编码数据702分割成M个块703。编码器505采用内码对每一个分割的块进行编码,从而产生编码块704。
图12是示出了与图11中的发射机500对应的接收机600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解调器602对发送/接收单元601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和解调。解码器603解码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每一个分割块(编码块704)。帧合并单元604合并解码数据中的M个块,并创建将在解码器605中被进一步解码的数据帧。检错器607采用检错码判定解码数据中是否存在误差。如果没有误差,那么检错器607输出解码数据作为用户数据。如果检错器607判定没有误差,那么重发命令控制器608创建ACK,或者如果检错器607检测出误差,那么重发命令控制器608创建NACK。调制器609调制重发控制消息,并由发送/接收单元601发送所述消息。
采用上述结构,能增强对传输线误差的抵抗。
但是,在将重发方案应用于包含内码和外码两种代码的通信系统中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
即,当对于外码误差执行重发命令时,也重发了被确定为没有内码误差的数据;因此,它未必会导致传输效率的提高。
而且,可能存在对于内码误差以分割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若对所有内码执行重发命令,则会对能用外码纠错进行纠正的误差产生一些重发命令;因此,它也不能导致传输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基于这种情况,本发明通过提供在执行应用了外码和内码的纠错编码的情况下能提高传输效率的一种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针对一种接收机中的重发命令方法,用于通过无线接收传输数据,用外码对帧数据进行编码并然后将其分割成预定数目的块,用内码把所述块编码成传输数据。所述重发命令方法具有步骤:接收传输数据;在缓冲器中存储接收到的传输数据;根据内码解码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传输数据,并输出解码结果及其似然性信息(被解码的软判决值);通过合并解码块而创建帧数据;根据外码解码帧数据;基于似然性信息,判定是否以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及如果根据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判定步骤而判定需要重发,那么对可应用的块发送重发命令。在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步骤中,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停留在外码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禁止对块的重发命令,而如果帧中的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判定为需要重发。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发命令方法中,在当接收被外码和内码进行了两次编码的传输数据用于纠错时,对内码误差以分割的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的情况下,根据似然性信息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特别是,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停留在外码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禁止对块的重发命令,而如果帧中的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判定为需要重发。因此,虽然接收机不能对内码不能执行纠错的所有分割块执行重发命令,但是通过有效的利用外码的纠错能力,可以防止发生对分割块的重发命令的发生。所以,可以避免无线通信资源的浪费。
在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步骤中,计算块内的似然性信息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估值。通过比较评估值与预定阈值,可以判定该块是否需要被重发。即,通过使用评估值与块中的比特误差数之间的公知关系,能正确地判定该块是否需要被重发。
关于评估值,可以计算导致不大于特定阈值的似然性信息(解码的软判决值)的绝对值的比特数作为评估值。
特别是,当外码的纠错能力能纠正N个误差并且一个帧数据片断被分割成M个片断时,与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对应的评估值就是预定阈值。
通过将检错码添加到然后用外码进行编码的帧数据上,该重发命令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根据外码对通过内码解码所获得的帧数据进行解码之后,根据检错码来对解码结果执行误差检测;和以数据帧为单位改变预定阈值,使得如果在执行检错步骤中检测到误差,则容易对块发生重发命令,以及如果没有检测到误差,则很难对块发生重发命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数据帧为单位动态地改变预定阈值,从而通过使外码误差范围与数据通信的操作目标一致这样的方式来合理地调整。
该重发命令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根据一个数据帧中的连续块的累积误差数,使用通过更新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所更新的阈值调整(初始值为:0),来以数据帧中的块为单位而改变预定阈值。因此,根据对外码帧中的接收块质量的评估值,可以对每一块的阈值进行适当的控制。所以,能避免不必要的内码块的重发。
通过将检错码添加到然后用外码进行编码的帧数据上,该重发命令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根据外码对通过内码解码所获得的帧数据进行解码之后,根据检错码来对解码结果执行误差检测;及根据误差检测步骤中的误差检测结果,对可应用的帧数据发送重发命令。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在用外码对帧数据进行编码后,发射机把帧数据分割成预定的块数,所述块进一步用内码来编码,并由发射机将编码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接收机。接收机接收所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中,根据内码而解码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传输数据,通过合并解码块而创建帧数据,根据外码解码帧数据,输出解码结果及其似然性信息(被解码的软判决值),根据似然性信息判定是否以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并且如果基于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判定而判定需要重发,则对可应用的块发送重发命令,以及在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情况下,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停留在外码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接收机禁止对块的重发命令,而如果帧中的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判定为需要重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和发射机。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对内码块的重发命令中结合了外码的纠错能力,所以能在包含外码和内码的通信系统中执行有效的重发命令。
此外,使用内码解码的似然性来执行重发命令,就不需要为内码添加检错码。
而且,根据外码的误差状态合理地判定对内码的重发命令能优化对内码块的重发命令,并用使外码的误差范围与数据通信的操作目标一致的方式来合理地调整。而且,在对外码执行重发命令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控制上述高重发开销的外码重发数目。因此,能有效地利用无线通信资源。
此外,对构成数据帧的每一个内码块合理地判定重发命令,能避免内码块的不必要的重发。因此,能有效地利用无线通信资源。
通过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得更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与图1中的发射机对应的接收机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接收机中的解码器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评估值计算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图4中的评估值与解码块中的误差数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接收机中的重发命令判定单元的示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评估值计算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图7的评估值与解码块中的误差数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示出了用于实现传统重发方案的发射机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了与图9中的发射机对应的用于实现传统重发方案的接收机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图11是示出了采用执行双重纠错的方案的传统发射机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图12是示出了与图11中的发射机对应的接收机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和
图13是示意性示出了图11的发射机中的帧数据与分割块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100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
发射机100包括重发缓冲器101、检错码单元102、编码器103(用外码)、帧分割单元104、重发缓冲器110、编码器105(用内码)、调制器106、发送/接收单元107、解调器108、及重发控制器109。虽然发射机100的基本结构与图11中的发射机500的结构类似,但由于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重发缓冲器101旁提供了用于存储分割数据的第二重发缓冲器110,且重发控制器109控制两个重发缓冲器101和110,所以发射机100与发射机500是不同的。接下来将描述图1中的发射机100的结构和操作。
要发送的新用户数据被暂时存储在重发缓冲器101中。如果要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那么发射机100发送所存储的数据。如果要发送的数据是重发数据,那么发射机100发送先前存储的数据。检错码单元102把检错码(比如CRC)加入到传输数据中。编码器103采用外码中的纠错码对加入了检错码的传输数据进行编码。采用理得-所罗门码、博斯-乔赫里-霍克文里姆码(BCH码)等作为外码。编码器103所编码的数据在帧分割单元104中被分割成M块。重发缓冲器110存储每一个分割后的数据片断。根据重发控制器109的控制,重发缓冲器110输出所存储的数据块。编码器105采用内码中的第二纠错码对来自重发缓冲器110的每一个分割后的数据片断进行编码。采用卷积码、turbo码等作为内码。调制器106对编码器105所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07将调制数据发送到传输线。解调器108对发送/接收单元107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结果数据发送至重发控制器109。
重发控制器109对内码重发和外码重发进行区分,并在内码重发的情况下发送存储在重发缓冲器110中的数据。在外码重发的情况下,发送存储在重发缓冲器101中的数据。如果对于内码块获得ACK,那么重发控制器109清空重发缓冲器110中的对应数据。如果对于外码帧数据获得ACK,那么重发控制器109清空重发缓冲器101中的对应数据。
图2示出了与图1中的发射机100对应的接收机200的例子。
接收机200包括发送/接收单元201、解调器202、组合缓冲器210、解码器203、帧合并单元204、解码器205、检错器207、重发命令控制器208、调制器209、及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虽然接收机200的结构与图12中所示的接收机600的结构类似,但由于在解调器202之后设置了组合缓冲器210,并且还添加了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所以接收机200与接收机600是不同的。
解调器202对发送/接收单元201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组合缓冲器210存储所解调的每一个内码块。在重发数据的情况下,把先前存储的数据加入到重发数据中,并把相加后的数据存储在组合缓冲器210中。解码器203对从组合缓冲器210输出的每一个被分割的数据块进行解码。解码器203以下述方式将关于解码结果中的每个数据位的似然性信息输出到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帧合并单元204合并解码器203所解码的M块数据,并创建在解码器205中被解码的数据帧。检错器207采用检错码判定在解码的数据中是否存在误差。如果没有误差,那么检错器207输出解码数据作为用户数据。如果检错器207判定没有误差,那么重发命令控制器208创建ACK,或者如果检错器207检测出误差,那么重发命令控制器208创建NACK。调制器209调制从重发命令控制器208所接收到的重发命令消息,并由发送/接收单元201发送所述消息。有关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函数单元的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的功能将在稍后作详细描述。
图3是示出了解码器203的示例配置的方框图。这是一个采用R=1/3的turbo码的例子。由于它们的结构和操作已被人们所熟知,所以这里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具有如下功能。
(a)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以图4中所示的方式根据从解码器203所接收到的似然性信息导出评估值。用一块中的似然性信息(被解码的软判决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估值。图5通过图表示出了评估值与解码块中的误差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的水平轴代表代码块中的误差比特数。垂直轴代表代码块中软判决输出值的平均振幅,即评估值。图5中的“Eb/No”代表数字调制信号中每比特的功率密度与噪声功率密度的比率。图中示出了随着评估值的增加误差数减少了。因此,根据这种相关性,可以评估出内码中的误差数是否在外码的纠错能力之内。
根据外码的纠错能力,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以下述方式为评估值判定关于是否对内码块执行重发命令的阈值TH[0]。如果外码的纠错能力能纠正N个误差,那么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为N/M(M是如上所述从一帧分割出来的块的数目)。根据图5中的关系,与N/M对应的评估值被确定为阈值:
TH[0]=func_map(N/M)         (1)
其中,“func_map()”是从图5的关系中导出的函数,并当自变量是x轴上的值时,输出y轴上的值。事实上,例如准备一个数据表。
比较评估值与阈值,如果评估值不大于阈值,那么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执行块重发命令(NACK)。如果评估值不小于阈值,那么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判定数据已被正确接收(ACK),并将解码器203所解码的数据输出到帧合并单元204。
(b)为了以恒速维持对外码数据的重发命令,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对外码的解码单元(每个数据帧代码)进行阈值调整。
当外码中有误差时:
TH[t]=TH[t-1]+(1-targetError)*adjust     (2)
当外码中没有误差时:
TH[t]=TH[t-1]-targetError*adjust         (3)
其中“t”是表示根据数据帧的时延的整数参数,而“targetError”是以外码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的比率的目标值(小于1的正数)和网络操作参数,及“adjust”是预定阈值调整。
公式(2)意味着,当外码中有误差时,通过提高阈值容易发生块重发命令。公式(3)意味着,当外码中没有误差时,通过降低阈值很难发生块重发命令。
(c)在先前块的似然性高的情况下,下一块所需的似然性低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根据构成外码数据帧的内码块数(m)进行阈值调整。
基于公式(4),而获得数据帧中的块误差的数目:
total - est - error [ m ] = Σ i = 1 m est - error [ i ] - - - ( 4 )
如公式(5)所示,在数据帧中的每一内码块的阈值调整Δth[m]的初始值被设置为零。考虑到数据帧中累积的误差数(total_est_error[m]),对于初始阈值TH[0]来说,可以通过更新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来更新阈值调整Δth[m]。误差数(est_error[m])是指由图5中图表的垂直轴上的所计算的评估值转换而来的水平轴上的误差比特数。
当m=0时,Δth[m]=0
否则,Δth[m]=TH[0]-func_map((N-total_est_error[m])/(M-m))    (5)
如公式(6)所示,利用预定系数“alpha”(不大于1的正数)乘以更新后的阈值调整Δth[m]得到的值,来更新每个内码块的阈值TH[t,m]。通过根据Δth[m]降低帧的初始阈值TH[t,0]来执行更新。
TH[t,m]=TH[t,0]-alpha*Δth[m]               (6)
如果在帧中早期几乎没有内码误差,那么即使在块重发命令的发生率降低的情况下,外码误差纠正也能将其覆盖;因此,该容限(margin)可以被传递给帧中的下一块。即,对下一块来说,降低阈值,使得较容易产生ACK,很难产生块重发命令。
图6是示出了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的示例处理的流程图。首先,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评定外码的纠错能力(S11)。这对应于前述N个误差的纠正能力。接下来,用公式(1)判定初始阈值(TH[0])(S12)。
接着,处理进行到对每个外码帧的处理(S13至S26)。在对每个外码帧的处理中,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检查帧数据中误差的存在与否(S14)。如果帧数据中有误差,那么用公式(2)更新阈值TH(S16)。如果帧数据中没有误差,那么用公式(3)更新阈值TH(S15)。
然后,处理进行到对每个内码块的处理(S17到S25)。首先,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根据公式(4)估算“total_est_error[m]”(S18),并根据公式(5)和(6)判定阈值TH[t,m](S19)。
接下来,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计算评估值(S20),并比较所计算的评估值与阈值TH[t,m](S21)。如果评估值小于阈值,那么执行块重发命令(NACK)(S23)。如果评估值等于或大于阈值,那么执行ACK而不执行决重发命令(S22),并清空组合缓冲器(S24)。对每一个内码块重复执行S18至S24的处理。
图6的处理是合并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的所有功能(a)、(b)和(c)的一个例子。而不仅仅采用功能(a)、功能(a)和(b)的结合、以及功能(b)和(c)的结合。
已用图4所示的方式判定了评估值;然而它能用图7所示的方式完成。即比较似然性信息(被解码的软判决值)的绝对值与特定阈值,并将不大于阈值的绝对值的总数确定为评估值。
在该情况下,图8通过图表而示出了评估值与解码块中的误差数之间的关系。该图表示出了块中的误差数随着评估值的减少而减少的关系。当使用所述评估值时,重发命令判定单元211的操作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相关性由正的变成了负的,因此需要把公式(2)、(3)和(6)分别变成公式(2)’、(3)’和(6)’。
TH[t]=TH[t-1]-(1-targetError)*adjust          (2)’
TH[t]=TH[t-1]+targetError*adjust              (3)’
TH[t,m]=TH[t,0]+alpha*Δth[m]               (6)’
尽管已经在前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之外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例如,因为有些系统允许图2的检错器207中误差的存在,所以本发明并不一定需要重发命令控制器208以数据帧为单位创建重发命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而作出各种修正、合并、子合并和改变。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通过无线接收传输数据的接收机内的重发命令方法,用外码对帧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其分割成预定数目的块,用内码把所述块编码成传输数据,所述重发命令方法包含步骤:
接收传输数据;
在缓冲器中存储接收到的传输数据;
根据内码来解码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传输数据,并输出解码结果及其似然性信息;
通过合并解码块而创建帧数据;
根据外码来解码帧数据;
根据似然性信息,判定是否以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和
如果根据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判定步骤而判定需要重发,那么为可应用的块发送重发命令,
其中,在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步骤中,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在外码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禁止对块的重发命令,并且如果帧中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判定为需要重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其中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步骤包括步骤:
找到块内的似然性信息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估值;及
通过比较评估值与预定阈值,而判定该块是否需要重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其中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步骤包括步骤:
找到导致不大于特定阈值的似然性信息的绝对值的比特数作为评估值;及
通过比较评估值与预定阈值,判定该块是否需要被重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其中,在外码的纠错能力能纠正N个误差并且一个帧数据片断被分割成M个片断的情况下,与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对应的评估值就是该预定阈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其中,当外码的纠错能力能纠正N个误差并且一个帧数据片断被分割成M个片断的情况下,与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对应的评估值就是该预定阈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检错码被添加到然后利用外码所编码的帧数据上,该重发命令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根据外码对通过内码解码所获得的帧数据进行解码之后,根据检错码来对解码结果执行误差检测;和
以数据帧为单位改变预定阈值,使得如果在执行检错的步骤中检测到误差,则容易发生该块的重发命令,以及如果没有检测到误差,则很难发生该块的重发命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根据一个数据帧中连续块的累积误差数,使用通过更新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所更新的阈值调整,以数据帧中的块为单位来改变预定阈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发命令方法,检错码被添加到然后利用外码所编码的帧数据上,该重发命令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根据外码对通过内码解码所获得的帧数据进行解码之后,根据检错码来对解码结果执行误差检测;和
根据执行误差检测的步骤中的误差检测结果,对可应用的帧数据发送重发命令。
9.一种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在用外码对帧数据进行编码后,发射机把帧数据分割成预定数目的块,对所述块进一步用内码来编码,并由发射机通过无线而将编码数据发送给接收机;并且
其中,接收机接收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中,根据内码来解码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传输数据,通过合并解码块而创建帧数据,根据外码对该帧数据进行解码,输出解码结果及其似然性信息,根据该似然性信息判定是否以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并且如果基于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判定而判定需要重发时,则对可应用的块发送重发命令,并且在判定是否执行重发命令的情况下,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停留在外码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接收机禁止对块的重发命令,而如果帧中的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判定为需要重发。
10.一种用于通过无线方式接收传输数据的接收机,用外码对帧数据进行编码,并随后将其分割成预定数目的块,用内码将所述块编码成传输数据,所述接收机包括:
缓冲器,用于存储接收到的传输数据;
第一解码装置,用于根据内码来解码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传输数据,并输出解码结果及其似然性信息;
帧合并装置,用于通过合并解码块来创建帧数据;
第二解码装置,用于根据外码来解码帧数据;
重发命令判定装置,用于根据来自第一解码装置的似然性信息,判定是否以块为单位执行重发命令;和
重发命令发送装置,用于如果重发命令判定装置判定需要重发,那么对可应用的块发送重发命令,
其中,如果由预定数目的块组成的帧中的内码误差数在外码在第二解码装置处能纠正的误差限度内,那么重发命令判定装置禁止对该块的重发命令,而如果帧中的内码误差数超过了该限度,那么判定为需要重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重发命令判定装置包括:
用于找到块内的似然性信息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估值的装置;和
用于通过比较评估值与预定阈值以判定该块是否需要重发的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重发命令判定装置包括:
用于找到导致不大于特定阈值的似然性信息的绝对值的比特数作为评估值的装置;及
用于通过比较评估值与预定阈值以判定该块是否需要重发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在外码的纠错能力能纠正N个误差并且一个帧数据片断被分割成M个片断的情况下,与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对应的评估值就是预定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机,其中,在外码的纠错能力能纠正N个误差并且一个帧数据片断被分割成M个片断的情况下,与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对应的评估值就是预定阈值。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机,检错码被添加到然后利用外码所编码的帧数据上,所述接收机进一步包括:
检错装置,用于根据检错码执行误差检测;和
第一阈值改变装置,用于以数据帧为单位改变预定阈值,使得如果检错装置检测到误差,则容易发生该块的重发命令,以及如果检错装置没有检测到误差,则很难发生该块的重发命令。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收机,进一步包括第二阈值改变装置,用于根据一个数据帧中连续块的累积误差数,使用通过更新分配给每个内码的误差数N/M所更新的阈值调整,以数据帧中的块为单位来改变预定阈值。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机,检错码被添加到然后利用外码所编码的帧数据上,所述接收机进一步包括:
检错装置,用于根据检错码执行误差检测;和
重发命令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错装置的误差检测结果,对可应用的帧数据创建重发命令。
18.一种发射机,包括:
第一编码装置,用于用外码对要发送的帧数据进行编码;
帧分割装置,用于把第一编码装置的输出分割成预定数目的块;
第一重发缓冲器,用于存储帧分割装置的输出;
第二编码装置,用于用内码对第一重发缓冲器中的帧数据进行进一步编码;
调制装置,用于对第二编码装置的输出进行调制;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调制信号;和
重发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信号,使第一重发缓冲器重发存储在第一重发缓冲器内的块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射机,进一步包括第二重发缓冲器,用于存储要发送的帧数据,其中所述重发控制装置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信号,使第一重发缓冲器重发存储在第一重发缓冲器内的块数据,或使第二重发缓冲器发送存储在第二重发缓冲器内的帧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射机,进一步包括检错码添加装置,用于将检错码添加到要发送的帧数据中。
CNB2005100762932A 2004-03-22 2005-03-22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7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2118A JP4446338B2 (ja) 2004-03-22 2004-03-22 再送要求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機
JP082118/04 2004-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567A true CN1691567A (zh) 2005-11-02
CN100440771C CN100440771C (zh) 2008-12-03

Family

ID=3485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62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771C (zh) 2004-03-22 2005-03-22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34137B2 (zh)
EP (1) EP1580917B1 (zh)
JP (1) JP4446338B2 (zh)
KR (1) KR101082689B1 (zh)
CN (1) CN100440771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142A (zh) * 2007-12-13 2010-11-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ofdma系统的基于编码块的harq组合方案
CN101047483B (zh) * 2006-06-23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码字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重传方法
CN101558592B (zh) * 2006-12-14 2012-07-04 汤姆逊许可证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链接编码/解码
CN103188050A (zh) * 2007-07-04 2013-07-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多载波移动体通信系统
WO2018177152A1 (zh) * 2017-03-29 2018-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8553A (ja) * 2001-06-22 2003-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信機、受信機、送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768283B2 (ja) * 2005-02-15 2011-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WO2007117185A1 (en) 2006-04-07 2007-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for improved hz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JP4828331B2 (ja) * 2006-07-07 2011-1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並びに再送制御方法
JP4374015B2 (ja) 2006-11-30 2009-12-02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WO2008073103A1 (en) 2006-12-14 2008-06-19 Thomson Licensing Rateless codes decoding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10514259A (ja) 2006-12-14 2010-04-30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変調指示方法
WO2008073144A1 (en) 2006-12-14 2008-06-19 Thomson Licensing Rateless encod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367072B1 (ko) 2006-12-14 2014-02-24 톰슨 라이센싱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를 갖는 arq
JP4435146B2 (ja) 2006-12-28 2010-03-17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
CN101222305B (zh) * 2007-01-09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09016837A1 (ja) * 2007-07-31 2009-02-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再送判定方法
FR2921529B1 (fr) * 2007-09-21 2009-11-13 Alcatel Lucen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depuis une infrastructure d'un reseau de radiocommunication vers des equipements utilisateur, et equipements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US20100325510A1 (en) * 2008-02-21 2010-12-23 Toshizo Nogami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056524B2 (ja) * 2008-03-25 2012-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受信装置
JP5256855B2 (ja) * 2008-05-30 2013-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転送方制御方法
US8079391B2 (en) * 2008-08-19 2011-12-2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with sidewall tread projections
US8726117B2 (en) 2009-01-30 2014-05-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error correcting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error correcting transmission data formation method
JP2011193434A (ja) 2009-10-28 2011-09-29 Panasonic Corp パリティパケットを用いた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中継器
JPWO2011111234A1 (ja) * 2010-03-12 2013-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機、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433967B2 (en) * 2011-02-10 2013-04-3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retransmission threshold condition in selective repeat ARQ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0414B2 (en) * 2011-03-01 2016-03-08 A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E.V. Combination of error correction and error detection for transmitting digital data
DE102011087984A1 (de) * 2011-12-08 2013-06-13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Pte. Ltd. Hörvorrichtung mit Sprecheraktivitätserken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örvorrichtung
WO2014079479A1 (en) * 2012-11-20 2014-05-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formation bit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798354A (zh) * 2013-11-19 2015-07-2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机械及作业机械的管理系统
JP2020025151A (ja) * 2016-12-08 2020-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736898B (zh) * 2018-05-31 2021-09-07 东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5g系统的ldpc码编解码器复用方法
JP2021022775A (ja) * 2019-07-25 2021-02-18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サーバ、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3382A (en) * 1996-12-31 1999-11-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 (ARQ) with inner cod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provisional decodings of a data packet
AU751048B2 (en) * 1997-05-30 2002-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rror protection for over the air file transfer
CN1327661A (zh) * 1999-08-19 2001-12-19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重发请求协议
JP3910770B2 (ja) 1999-10-15 2007-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誤り制御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使用する受信機
JP2002171245A (ja) * 2000-12-05 2002-06-14 Sony Corp 再送データ合成方法および再送データ合成装置
AUPR679101A0 (en) * 2001-08-03 2001-08-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rmination of iterative decoding
KR100433908B1 (ko) * 2001-10-29 2004-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의 오류 검출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2003168984A (ja) * 2001-11-29 2003-06-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復号装置、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復号方法
EP1322121A3 (en) * 2001-12-19 2003-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Video encoder and decoder with improved motion detection precision
JP3499548B1 (ja) 2002-07-01 2004-02-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191384B2 (en) * 2002-10-17 2007-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lock of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83B (zh) * 2006-06-23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码字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重传方法
CN101558592B (zh) * 2006-12-14 2012-07-04 汤姆逊许可证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链接编码/解码
CN103188050A (zh) * 2007-07-04 2013-07-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多载波移动体通信系统
CN101897142A (zh) * 2007-12-13 2010-11-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ofdma系统的基于编码块的harq组合方案
WO2018177152A1 (zh) * 2017-03-29 2018-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67553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043975B2 (en) 2017-03-29 2021-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4516A (ko) 2006-05-16
JP2005269480A (ja) 2005-09-29
EP1580917A2 (en) 2005-09-28
KR101082689B1 (ko) 2011-11-15
US20050210355A1 (en) 2005-09-22
EP1580917B1 (en) 2013-06-19
US7434137B2 (en) 2008-10-07
CN100440771C (zh) 2008-12-03
JP4446338B2 (ja) 2010-04-07
EP1580917A3 (en)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1567A (zh)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CN1179512C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设备和方法
US6839007B2 (en) Inner coding of higher priority data within a digital message
CN1215671C (zh) 为空中文件转发提供差错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US89906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terative decoding in a turbo decoder
CN1394029A (zh) 进行重发管理的发射机、接收机、收发机以及通信系统
CN1976535A (zh) 信道自适应装置与信道自适应方法
CN1406420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771684A (zh) 再送控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395387A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EP1401140A3 (en) Adaptiv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98282A (zh)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发射机、接收机
CN1758578A (zh) 通信系统中的分组差错率估计
CN1808958A (zh) 自适应调制方法以及编码率控制方法
CN19510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034953A (zh) 应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4283651A (zh)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925383A (zh) 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及发送装置和重传系统
CN101047482A (zh) 一种基于译码可靠度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JP2004007028A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2009055207A (ja) マルチレベル符号化変調を用いた再送方法、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CN1465156A (zh) 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通信方法
JP2010213067A (ja) 送信装置及びack/nack送信方法
CN1241448C (zh) 评估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链路的质量的方法
L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HARQ schemes in cross layer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