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0167A -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80167A CN1680167A CNA2005100527241A CN200510052724A CN1680167A CN 1680167 A CN1680167 A CN 1680167A CN A2005100527241 A CNA2005100527241 A CN A2005100527241A CN 200510052724 A CN200510052724 A CN 200510052724A CN 1680167 A CN1680167 A CN 16801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speed
- mentioned
- raising
- variable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3—Electrical actua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可以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变速控制装置(110)用于控制具有若干变速级的前变速器(97f),备有前第1开关(131f)、前第2开关(132f)、开关关联变更部(130a)、和变速控制部(130b)。第2开关是配置在与第1开关不同位置的开关。开关关联变更部,可以变更前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与前变速器的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当前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中的、与提速动作关联的开关接通了时,变速控制部将前变速器提速,当与减速动作关联的开关接通了时,变速控制部将前变速器减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控制装置,特别涉及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公知的有备有前变速器和后变速器的外装变速装置、和具有内装变速毂的内装变速装置。
在外装变速装置中,用前变速器和后变速器,使链条在在轴方向并排安装在曲柄轴上的若干个前链轮和在轴方向并排安装在后轮轮毂轴上的若干个后链轮中的任一个上移动,进行变速。在该外装变速装置中,用马达等促动器使链条移动的电气可控制变速器及其控制装置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
另外,在内装变速装置中,用具有行星齿轮机构的内装变速毂,构成变速率不同的若干个动作传递路径,选择任一个动作传递路径,进行变速。该内装变速装置中,可切换马达动力传递路径的内装变速毂及其控制装置是公知的(专利文献2)。
已往的控制电气可控制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装置,具有设在把手杆两侧或一侧的变速用变速操作部。例如,在外装变速装置的控制装置中,在把手杆的右侧设置后变速器用的变速操作部,在左侧设置前变速器用的变速操作部。各变速操作部具有上下并排配置着的提速用及减速用的开关。另外,在内装变速装置的控制装置中,在把手杆的右侧,具有左右并排配置着的提速用及减速用的开关。无论哪种情形,当操作提速用及减速用开关时,可以一级一级地进行提速及减速,控制变速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7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3231006号公报
上述已往的构造中,在各变速操作部,提速用及减速用的开关上下或左右并排地配置着,其配置是固定的。但是,有时根据骑手的需要,希望将2个开关相反地配置。如果在前者的已往变速操作部中,为了变更开关操作而将开关相反地配置时,则必须将变速操作部上下相反地安装,还必须变更配线等,需要比较麻烦的作业。另外,在后者的已往变速操作部中,必须要变更配线等麻烦的作业。因此,在已往的变速控制装置中,不能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控制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中,能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
技术方案1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第1开关、第2开关、开关关联变更部、变速控制部。上述第2开关,配置在与第1开关不同的位置。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可以变更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与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上述变速控制部,借助上述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中的、与上述提速动作关联的开关,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提速,借助与减速动作关联的开关,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减速。
该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中,借助第1及第2开关中的、与提速动作关联的开关,进行提速动作,借助与减速动作关联的开关,进行减速动作。该第1及第2开关与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由开关关联变更部关联,并且可以变更。即使最初第1开关与提速动作关联,第2开关与减速动作关联,也可以使第1开关与减速动作关联,使第2开关与提速动作关联。这里,由于可以变更第1及第2开关与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所以,可以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
技术方案2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操作部,该操作部能在第1位置和不同于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移动到第1位置时或移动过程中,上述第1开关接通,移动到第2位置时或移动过程中,上述第2开关接通;当操作部被操作,使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中的、与提速动作关联的开关接通时,上述变速控制部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提速;当操作部被操作,使与减速动作关联的开关接通时,上述变速控制部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减速。
这时,不直接操作第1及第2开关,而是借助操作部的往不同位置的移动,可将第1及第2开关接通,所以,用一个操作部的操作,就可以进行提速操作和减速操作,变速操作很容易。
技术方案3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配置在上述第1位置与上述第2位置之间的中立位置。
这时,由于在2个位置之间设有中立位置,所以,使操作部从中立位置向2个位置中的任一个移动时,可进行变速操作,变速操作更加容易。
技术方案4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具有开关关联操作部,在该开关关联操作部被操作了的状态,使上述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接通时,将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将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这时,只要操作关联用的开关关联操作部,将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接通,就可以一次地变更2个开关的关联,关联的变更操作容易。
技术方案5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具有开关关联操作部,在该开关关联操作部被操作了的状态,当上述操作部被操作到第1位置及第2位置中的任一方时,把在被操作的位置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这时,只要操作关联用的开关关联操作部,使操作部移动到任一位置,就可以变更关联,所以,关联的变更操作容易。
技术方案6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具有第1变速装置和不同于第1变速装置的第2变速装置;上述操作部,具有第1变速操作部和第2变速操作部,第1变速操作部把对第1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第1及第2开关选择地接通;第2变速操作部把对第2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第1及第2开关选择地接通;在上述第1变速操作部及第2变速操作部中的一方被操作了的状态,上述第1变速操作部及第2变速操作部的另一方被操作到第1及第2位置中的任一方时,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把在被操作的位置接通了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变速操作部的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这时,在为了变速操作第1及第2变速装置而设置的第1及第2变速操作部的一方被操作了的状态,操作另一方变速操作部时,可以变更在被操作位置接通了的开关及未接通开关的关联,所以,不必设置用于开关关联操作的操作部,可以一次地变更2个开关的关联。
技术方案7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被持续接通了预定的时间以上时,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把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这时,通过2个开关中任一个的持续按压,可进行开关的关联操作,所以,不必设置用于开关关联操作的操作部,可以一次地变更2个开关的关联。
技术方案8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被持续接通了预定的时间以上时,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把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这时,借助操作部对2个开关的持续按压,可进行开关的关联操作,所以,不必设置用于开关关联操作的操作部,可以一次地变更2个开关的关联。
技术方案9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第1工序和第2工序;在第1工序,把可进行开关操作的第1及第2开关,分别与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关联;在第2工序,变更在第1工序中关联的开关和变速动作方向的关系。
该控制方法中,用第2工序,可以变更2个开关与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所以,可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变更第1及第2开关与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所以,可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2是把手部分的正面图。
图3是后制动杆的侧面图。
图4是后制动杆的正面图。
图5是前后链轮组的模式配置图。
图6是表示变速控制装置构造的框图。
图7是变速控制装置的正面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关联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第2实施形态的、与图8相当的图。
图11是第3实施形态的、与图8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图1中,采用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自行车101是越野型赛车,备有钻石形车架102、把手部104、驱动部105、前轮及后轮106f、106r、前后制动装置107f、107r、变速控制装置110。车架102具有前叉98。把手部104固定在前叉98上。驱动部105由链95、安装着踏板PD的曲柄96、前后变速器(第1及第2变速装置的一例)97f、97r、前后链轮组99f、99r等构成。前轮及后轮106f、106r分别安装在前叉98和车架102的后部。变速控制装置110用于控制前后的变速器97f、97r。
把手部104由把手柱111和嵌合固定在把手柱111上端的把手杆112构成。把手柱111嵌合固定在前叉98的上部。把手杆112是下垂式的,备有左右一对制动杆113f、113r。制动杆113f、113r,如图2至图4所示,具有前后制动托架115f、115r和前后的杆部件116f、116r。前后制托架115f、115r分别安装在把手杆112端部。前后的杆部件116f、116r可摆动地安装在制动托架115f、115r上。
在制动托架115f、115r的内侧面及杆部件116f、116r的后面,分别设有前后变速器97f、97r的变速操作用的前后变速操作部120f、120r(操作部的一例)以及前后的变速操作部121f、121r(操作部的一例)。在将手放在后制动托架115r及前制动托架115f上的状态,前变速操作部120f及后变速操作部120r可以变速。在将手放在后杆部件116r及前杆部件116f上的状态,前变速操作部121f及后变速操作部121r可以变速。
各变速操作部120f、120r、121f、121r分别具有变速操作部件125,该变速操作部件125可在中立位置P0、从中立位置P0朝下方或内方摆动的第1位置P1、从中立位置P0朝上方或外方摆动的第2位置P2之间自由摆动。变速操作部件125被朝着中间位置P0推压。另外,如图6所示,变速操作部件120f、121f上,在其内部分别设有前第1开关131f及前第2开关132f。在变速操作部120r、121r上,也同样地,在内部分别设有后第1开关131r及后第2开关132r。另外,该实施形态中,当变速操作部件125被操作到第1位置P1时,前后的第1开关131f、131r接通。当变速操作部件125被操作到第2位置P2时,前后的第2开关132f、132r接通。该组合可以适当地设定。
如图1所示,驱动部105包含有上述链95、进行链95的换位的前后变速器97f、97r、前后的链轮组99f、99r。前变速器97f是可电气控制的电动变速器,设在车架102的车座管102a上,用于将链95导引到2个变速位置。后变速器97r设在车架102的后部,是具有10个变速位置的可电气控制的电动变速器。
从图未示的电源向这些变速器97f、97r供给电力,使它们动作。在各变速器97f、97r上,如图6所示,设有检测变速位置的变速位置传感器133f、133r。
如图5所示,前链轮组99f具有在曲柄轴的轴方向并排配置着的、齿数不同的2个链轮F1、F2。后链轮组99r具有在沿着后轮轮毂轴的轴方向并排配置着的齿数不同的10个链轮R1~R10。内侧的链轮F1的齿数比外侧链轮F2少。另外,从最内侧的链轮R1起,齿数依次减少,最外侧的链轮R10的齿数最少。前后的变速器97f、97r,使链95移动到若干个链轮F1、F2、R1~R10中的任一个上,进行变速动作。该变速操作由变速操作部120f、120r、121f、121r进行。
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变速控制装置110例如具有安装在把手杆112中央的盒部件126、收容在盒部件126内的由微机构成的控制部130、和上述变速操作部120f、120r、121f、121r。另外,变速控制装置110具有收容在盒部件126内的液晶显示部135、模式开关136和设置开关137。在控制部130上,连接着构成变速操作部120f、120r、121f、121r的前后第1开关131f、131r及前后第2开关132f、132r、安装在前叉98上的速度传感器122、前后的变速器97f、97r、和其它输出输入部。另外,在控制部130上,还连接着模式开关136、设置开关137、前后变速位置传感器133f、133r、存储部138。速度传感器122通过检测安装在前轮106f的轮辐106s上的磁铁123,可检测出前轮106f的旋转。另外,速度传感器122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旋转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30。
液晶显示部135例如采用分段式的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自行车的速度、各变速器97f、97r的变速位置、控制模式及行驶距离等。
模式开关136(开关关联操作部的一例),是在将前后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1f、132r、132r与减速或提速关联时及变更时使用。具体地说,在操作了模式开关136的状态,操作前后的变速操作部120f、121f、120r、121r时,已接通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1r、132f、132r与前变速器97f或后变速器97r的提速动作SU关联,未接通的开关与减速动作SD关联。另外,模式开关136,也用于切换液晶显示部135的各种显示模式。设置开关137,用于决定被模式开关136选择的模式。在存储部138中,存储着各种数据。例如,与变速位置传感器133f、133r的检测值对应地,存储着前后的变速器97F、97r的各变速级FS(FS=1,2)、RS(RS=1-10)的每个变速位置(FP、RP)。另外,存储着前后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1f、132r、132r与提速动作SU及减速动作SD的关联。当前后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1f、132r、132r被操作时,控制部130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38内的关联,进行提速及减速控制。
变速位置传感器133f、133r用于检测变速速器97f、97r的变速位置,例如由旋转编码器等的旋转位置检测机构构成。
控制部130具有变速控制部130a。该变速控制部130a,在变速模式时,根据前后第1开关131f、131r及前后的第2开关132f、132r的信号及前后变速位置传感器133f、133r的信号,对前后的变速器97f、97r进行变速控制。变速控制部130a,还根据速度传感器122及变速位置传感器133f、133r的信号,把速度及变速位置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35上,同时也显示行驶距离。另外,控制部130具有关联变更部130b,该关联变更部130b,变更前后第1开关131f、131r及前后第2开关132f、132r与提速及减速的关联。
下面,参照图8及图9所示的控制流程,说明本发明变速器的控制方法。
控制部130接通电源时,在步骤S1进行初期设定。这里,各种标志和变数置0。另外,对于前后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1r、132f、132r与提速及减速的关联,读出存储部138内的内容,设定在微机的存储器内。在步骤S2,进行显示处理。例如,根据速度传感器122的信号,将速度和行驶距离显示在液晶显示部135上。在步骤S3,判断模式开关136是否已被操作。在步骤S4,判断是否进行了前变速器97f的提速操作。前变速器97f的提速操作,可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38内并在初期设定时设置的前第1及第2开关131f、132f与提速SU的关联或其后变更的关联进行判断。在步骤S5,判断变速操作部120f或121f是否进行了前变速器97f的减速操作。该减速操作也是根据前第1及第2开关131f、132f与减速SD的关联进行判断。在步骤S6,判断变速操作部120r或121r是否进行了提速操作。在步骤S7,判断变速操作部120r或121r是否进行了后变速器97r的减速操作。该后变速器97r的操作,也是根据后第1及第2开关131r、132r与提速SU或减速SD的关联进行判断。在步骤S8,判断是否选择了包含车轮直径和变速级数设定等各种设定的其它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2。
当判断为模式开关136已被操作时,从步骤S3移至步骤S10。在步骤S10,执行图9所示模式及关联变更处理。
当判断为已进行了前变速器97f的提速操作时,从步骤S4移至步骤S11。在步骤S11,判断前变速器97f的变速位置是否为链轮F2、即是否为外侧大直径高速用链轮的位置。变速位置为F2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速,所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移至步骤S5。如果变速位置不是F2时,即变速位置为F1时,从步骤S11移至步骤S12。在步骤S12,使前变速器97f移动到变速位置F2,进行提速控制,移至步骤S5。
当判断为已进行了前变速器97f的减速操作时,从步骤S5移至步骤S13。在步骤S13,判断前变速器97f的变速位置是否为链轮F1、即是否为内侧小直径低速用链轮的位置。变速位置为F1时,不能再进一步减速,所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移至步骤S6。如果变速位置不是F1时,即变速位置为F2时,从步骤S13移至步骤S14。在步骤S14,使前变速器97f移动到变速位置F1,进行减速控制,移至步骤S6。
当判断为已进行了后变速器97r的提速操作时,从步骤S6移至步骤S15。在步骤S15,判断后变速器97r的变速位置是否为链轮R10、即是否为外侧小直径高速用链轮的位置。变速位置为R10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速,所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移至步骤S7。如果变速位置不是R10时,从步骤S15移至步骤S16。在步骤S16,使后变速器97r的变速位置移动到一个外侧的链轮,进行提速控制,移至步骤S7。
当判断为已进行了后变速器97r的减速操作时,从步骤S7移至步骤S17。在步骤S17,判断后变速器97r的变速位置是否为链轮R1、即是否为内侧大直径低速用链轮的位置。变速位置为R1时,不能再进一步减速,所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移至步骤S8。如果变速位置不是R1时,从步骤S11移至步骤S18。在步骤S18,使后变速器97r的变速位置移动到一个内侧的链轮,进行减速控制,移至步骤S8。
判断为其它处理时,从步骤S8移至步骤S19,进行所选择的处理。
模式及关联变更处理中,在图9的步骤S21,在模式开关136已被操作的状态,判断前第1开关131f是否已接通。把变速操作部120f、121f操作到第1位置P1时,前第2开关131f接通。在步骤S22,在模式开关136已被操作的状态,判断前第2开关132f是否已接通。把变速操作部120r、121r操作到第2位置P2时,前第2开关132f接通。在步骤S23,在模式开关136已被操作的状态,判断后第1开关131r是否已接通。把变速操作部120r、121r操作到第1位置P1时,后第1开关131r接通。在步骤S24,在模式开关136已被操作的状态,判断后第2开关132r是否已接通。把变速操作部120r、121r操作到第2位置P2时,后第2开关132r接通。前后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1r、132f、132r未接通时,在步骤S25进行模式处理。模式处理中,每按一次模式开关136,模式被切换一次。
在模式开关136已操作的状态,判断为前第1开关131f已接通时,从步骤S21移至步骤S26。在步骤S26,将已接通的前第1开关131f与提速动作SU关联,将未接通的前第2开关132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模式开关136已操作的状态,判断为前第2开关132f已接通时,从步骤S22移至步骤S27。在步骤S27,将已接通的前第2开关132f与提速动作SU关联,将未接通的前第1开关131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模式开关136已操作的状态,判断为后第1开关131r已接通时,从步骤S23移至步骤S28。在步骤S28,将已接通的后第1开关131r与提速动作SU关联,将未接通的后第2开关132r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模式开关136已操作的状态,判断为后第2开关132r已接通时,从步骤S24移至步骤S29。在步骤S29,将已接通的后第2开关132r与提速动作SU关联,将未接通的后第1开关131r与减速动作SD关联。这些关联的结果存储在存储部138内,同时设置在微机的存储器内。
由于前后的第1及第2开关131f、132f、131r、132r与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可以变更,所以,可容易地变更提速及减速的开关操作。
(第2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中,是通过模式开关136和前后第1及第2开关131f、131r、132f、132r的同时操作,变更开关的关联,但是图10所示的第2实施形态中,是通过前变速操作部120f、121f和后变速操作部120r、121r的同时操作,变更后变速操作部120r、121r与开关的关联。另外,以下的流程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部件和步骤,注以相同标记。
第2实施形态中,在步骤S4与步骤S11之间、步骤S5与步骤S13之间、步骤S6与步骤S15之间、以及步骤S7与步骤S17之间,分别进行关联的变更处理。
即,当进行了前提速操作时,从步骤S4移至步骤S31。在步骤S31,在已进行了前提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后第1开关131r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32,在已进行了前提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后第2开关132r是否已接通。未进行这些的同时操作时,移至步骤S11,进行通常的前提速处理。
在进行了前提速操作的状态,后第1开关131r接通时,从步骤S31移至步骤S33。在步骤S33,把接通了的后第1开关131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2开关132r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进行了前提速操作的状态,后第2开关132r接通时,从步骤S32移至步骤S34。在步骤S34,把接通了的后第2开关132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1开关131r与减速操作SD关联。
当进行了前减速操作时,从步骤S5移至步骤S36。在步骤S36,在已进行了前减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后第1开关131r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37,在已进行了前减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后第2开关132r是否已接通。在进行了前减速操作的状态,后第1开关131r接通时,从步骤S36移至步骤S38。在步骤S38,把接通了的后第1开关131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2开关132r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进行了前减速操作的状态,后第2开关132r接通时,从步骤S37移至步骤S39。在步骤S39,把接通了的后第2开关132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1开关131r与减速操作SD关联。
当进行了后提速操作时,从步骤S6移至步骤S41。在步骤S41,在已进行了后提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前第1开关131f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42,在已进行了后提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前第2开关132f是否已接通。在进行了后提速操作的状态,前第1开关131f接通时,从步骤S41移至步骤S43。在步骤S43,把接通了的前第1开关131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2开关132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进行了后提速操作的状态,前第2开关132f接通时,从步骤S42移至步骤S44。在步骤S44,把接通了的前第2开关132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1开关131f与减速操作SD关联。
当进行了后减速操作时,从步骤S7移至步骤S45。在步骤S45,在已进行了后减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前第1开关131f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46,在已进行了后减速操作的状态,判断前第2开关132f是否已接通。在进行了后减速操作的状态,前第1开关131f接通时,从步骤S44移至步骤S47。在步骤S47,把接通了的前第1开关131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2开关132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在进行了后减速操作的状态,前第2开关132f接通时,从步骤S46移至步骤S48。在步骤S48,把接通了的前第2开关132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1开关131f与减速操作SD关联。
该构造的第2实施形态中,用于变速操作前后变速器97f、97r的前后变速操作部120f、121f、120r、121r中的一方被操作的状态,操作另一方变速操作部时,可以变更在操作位置接通的开关及未接通开关的关联,所以,不必设置用于开关关联操作的操作部,可以一次地变更2个开关的关联。
(第3实施形态)
第3实施形态中,通过前后变速操作部120f、121f、120r、121r的持续按压操作,变更在持续按压时接通的开关及未接通开关的关联。
图11中,与第2实施形态同样地,在步骤S4与步骤S11之间、步骤S5与步骤S13之间、步骤S6与步骤S15之间、以及步骤S7与步骤S17之间,分别进行关联的变更处理。
即,当进行了前提速操作时,从步骤S4移至步骤S51。在步骤S51及步骤S52,判断前第1开关131f及前第2开关132f中的任一个是否被持续按压了预定时间以上(例如2秒以上的时间)。如果没有被持续按压,移至步骤S11,进行通常的前提速处理。
前第1开关131f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51移至步骤S53。在步骤S53,把接通了的前第1开关131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2开关132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前第2开关132f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52移至步骤S54。在步骤S54,把接通了的前第2开关132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1开关131f与减速操作SD关联。
当进行了前减速操作时,从步骤S5移至步骤S56。在步骤S56及步骤S57,判断前第1开关131f及前第2开关132f中的任一个是否被持续按压了预定时间以上。如果没有被持续按压,移至步骤S13,进行通常的前减速处理。
前第1开关131f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56移至步骤S58。在步骤S58,把接通了的前第1开关131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2开关132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前第2开关132f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57移至步骤S59。在步骤S59,把接通了的前第2开关132f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前第1开关131f与减速操作SD关联。
当进行了后提速操作时,从步骤S6移至步骤S61。在步骤S61及步骤S62,判断后第1开关131r及后第2开关132r中的任一个是否被持续按压了预定时间以上。如果没有被持续按压,移至步骤S15,进行通常的后提速处理。
后第1开关131r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61移至步骤S63。在步骤S63,把接通了的后第1开关131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2开关132r与减速操作SD关联。后第2开关132r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62移至步骤S64。在步骤S64,把接通了的后第2开关132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1开关131r与减速操作SD关联。
当进行了后减速操作时,从步骤S7移至步骤S65。在步骤S65及步骤S66,判断后第1开关131r及后第2开关132r中的任一个是否被持续按压了预定时间以上。如果没有被持续按压,移至步骤S17进行通常的后减速处理。
后第1开关131r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65移至步骤S67。在步骤S67,把接通了的后第1开关131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2开关132f与减速操作SD关联。后第2开关132r被持续按压了时,从步骤S66移至步骤S68。在步骤S68,把接通了的后第2开关132r与提速动作SU关联,把未接通的后第1开关131r与减速操作SD关联。
这里,是用2个开关中的任一个被持续按压等特殊的操作,进行开关的关联操作,所以,不必设置用于开关关联操作的操作部,可以一次地变更2个开关的关联。
另外,第3实施形态中,是用变速操作部的持续按压,来变更关联处理,但是,也可以采用双击等的特殊操作。
(其它实施形态)
(a)上述实施形态中,是以越野型自行车的变速控制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自行车的形态也可以是其它型式,只要具有变速装置即可。
(b)上述实施形态中,前后的变速器等2个变速装置,都是可电动控制的,但是,也可以是其中的一方变速装置是可电动控制的。
(C)上述实施形态中,是以电动变速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内装变速毂的内装变速装置的控制装置。
(d)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是借助前后变速器的变速操作部的同时操作,来变更开关的关联,但是,也可以借助后变速器和内装变速装置的、2个变速装置的2个变速操作部的同时操作,来变更开关的关联。
Claims (9)
1.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第1开关、第2开关、开关关联变更部、变速控制部;
上述第2开关,配置在与第1开关不同的位置;
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可以变更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与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的关联;
上述变速控制部,借助上述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中的、与上述提速动作关联的开关,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提速,借助与减速动作关联的开关,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减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操作部,该操作部能在第1位置和不同于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移动到第1位置时或移动过程中,上述第1开关接通,移动到第2位置时或移动过程中,上述第2开关接通;
当操作部被操作,使第1开关及第2开关中的、与提速动作关联的开关接通时,上述变速控制部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提速;当操作部被操作,使与减速动作关联的开关接通时,上述变速控制部使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减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配置在上述第1位置与上述第2位置之间的中立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具有开关关联操作部,在该开关关联操作部被操作了的状态,使上述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接通时,将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将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具有开关关联操作部,在该开关关联操作部被操作了的状态,当上述操作部被操作到第1位置及第2位置中的任一方时,把在被操作的位置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行车用变速装置,具有第1变速装置和不同于第1变速装置的第2变速装置;
上述操作部,具有第1变速操作部和第2变速操作部,第1变速操作部把对第1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第1及第2开关选择地接通;第2变速操作部把对第2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第1及第2开关选择地接通;
在上述第1变速操作部及第2变速操作部中的一方被操作了的状态,上述第1变速操作部及第2变速操作部的另一方被操作到第1及第2位置中的任一方时,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把在被操作的位置接通了的开关作为上述另一方变速操作部的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被持续接通了预定的时间以上时,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把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第1及第2开关中的任一方被持续接通了预定的时间以上时,上述开关关联变更部,把接通了的开关作为提速开关和减速开关中的任一方关联,把未接通的开关作为另一方关联。
9.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具有若干变速级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第1工序和第2工序;
在第1工序,把可进行开关操作的第1及第2开关,分别与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提速动作及减速动作关联;
在第2工序,变更在第1工序中关联的开关和变速动作方向的关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15582 | 2004-04-09 | ||
JP2004115582A JP2005297712A (ja) | 2004-04-09 | 2004-04-09 |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0167A true CN1680167A (zh) | 2005-10-12 |
CN100379644C CN100379644C (zh) | 2008-04-09 |
Family
ID=3490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27241A Active CN100379644C (zh) | 2004-04-09 | 2005-03-09 |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30803B2 (zh) |
EP (1) | EP1584552B1 (zh) |
JP (1) | JP2005297712A (zh) |
CN (1) | CN100379644C (zh) |
DE (1) | DE602005005378T2 (zh) |
TW (1) | TWI25791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1542B (zh) * | 2006-10-13 | 2010-06-02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及自行车用制动操作装置 |
CN111196332A (zh) * | 2018-11-16 | 2020-05-26 |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车元件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03350B2 (en) * | 2006-02-01 | 2010-04-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20070193388A1 (en) | 2006-02-03 | 2007-08-23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
US20070193387A1 (en) * | 2006-02-03 | 2007-08-23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
US20070207885A1 (en) * | 2006-03-06 | 2007-09-06 | Shimano Inc. | Electronic derailleur control system |
KR20060066698A (ko) * | 2006-05-29 | 2006-06-16 | 김기천 | 자전거 변속 장치 |
ITMI20071181A1 (it) * | 2007-06-12 | 2008-12-13 | Campagnolo Srl | Metodo di controllo elettronico di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e sistema elettronico per bicicletta |
EP2088071B1 (en) * | 2008-02-06 | 2013-12-11 | Campagnolo S.r.l. | Method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ing a bicycle gearshift and electronic system for a bicycle |
US8286529B2 (en) | 2009-01-26 | 2012-10-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7900946B2 (en) * | 2009-03-31 | 2011-03-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
US8297143B2 (en) | 2009-05-19 | 2012-10-30 | Shimano Inc. | Electrical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
US20120130603A1 (en) * | 2010-11-18 | 2012-05-24 | Sean Michael Simps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f a human-powered vehicle |
JP2012179975A (ja) | 2011-02-28 | 2012-09-20 | Shimano Inc | 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の設定装置および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の制御装置 |
US8886417B2 (en) | 2011-09-09 | 2014-11-11 | Sram, Llc | Bicycles with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9090304B2 (en) | 2012-08-27 | 2015-07-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9056651B2 (en) | 2012-08-27 | 2015-06-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9157523B2 (en) * | 2013-05-27 | 2015-10-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on apparatus |
JP2016020124A (ja) * | 2014-07-14 | 2016-02-0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
US11801913B2 (en) | 2015-03-05 | 2023-10-31 | Shimano Inc. | Bicycle electric component setting system |
JP6553440B2 (ja) | 2015-07-29 | 2019-07-3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操作制御装置および自転車用表示装置 |
US9944350B2 (en) | 2016-01-11 | 2018-04-17 | Sram, Llc | Chain guide sensor and methods of controling a bicycle |
US10137964B2 (en) * | 2016-01-15 | 2018-11-27 | Shimano Inc. |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electrical derailleur, and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
JP7036535B2 (ja) * | 2016-11-30 | 2022-03-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電子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
US10745081B2 (en) * | 2017-07-28 | 2020-08-18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and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
JP6921724B2 (ja) * | 2017-11-30 | 2021-08-1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動変速システム |
US11192609B2 (en) * | 2018-12-27 | 2021-12-07 | Shimano Inc. | Shift control device and gear shifting device |
US11407474B2 (en) * | 2019-07-29 | 2022-08-09 | Shimano Inc. |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
US11440611B2 (en) * | 2019-07-29 | 2022-09-13 | Shimano Inc. |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
US11407473B2 (en) * | 2019-07-29 | 2022-08-09 | Shimano Inc. | Operating device and assist driv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0127A (en) * | 1981-05-29 | 1984-12-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Electrically operated transmission gear system for bicycles |
JPH0623065Y2 (ja) * | 1984-12-20 | 1994-06-15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機能設定装置 |
JPH03231006A (ja) | 1990-02-05 | 1991-10-15 | Bridgestone Corp |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DE4212319A1 (de) * | 1992-04-13 | 1993-10-14 | Fichtel & Sachs Ag | Steuervorrichtung |
JPH06266500A (ja) * | 1993-03-15 | 1994-09-22 | Toshiba Corp | 入力装置 |
US5514041A (en) * | 1994-11-21 | 1996-05-07 | Hsu; Yi-Hsung | Electronic bicycle derailleur control apparatus |
JP3231006B2 (ja) * | 1997-08-28 | 2001-11-1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 |
JP2001267002A (ja) * | 2000-03-17 | 2001-09-28 | Fujitsu General Ltd | 扉の開閉構造 |
US6367833B1 (en) * | 2000-09-13 | 2002-04-09 | Shimano, Inc. | Automatic shifting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
JP3522226B2 (ja) * | 2001-03-07 | 2004-04-2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 |
JP2003083597A (ja) * | 2001-09-07 | 2003-03-1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リモコン |
DE10153487B4 (de) * | 2001-10-22 | 2007-07-12 | Graf, Friedrich, Dipl.-Ing. (Fh) | Steuerung für eine rechnergesteuerte Fahrrad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Fahrradschaltung |
JP2003153052A (ja) * | 2001-11-08 | 2003-05-23 | Canon Inc | プリンタ内蔵デジタルカメラ |
US6734376B2 (en) * | 2002-06-19 | 2004-05-11 | Shimano Inc. | Electrical switch device for bicycle |
JP2004053700A (ja) * | 2002-07-17 | 2004-02-1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撮影装置 |
-
2004
- 2004-04-09 JP JP2004115582A patent/JP2005297712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3-04 TW TW094106660A patent/TWI25791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3-09 CN CNB2005100527241A patent/CN100379644C/zh active Active
- 2005-04-05 US US10/907,547 patent/US7730803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4-06 DE DE602005005378T patent/DE602005005378T2/de active Active
- 2005-04-06 EP EP05007567A patent/EP1584552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1542B (zh) * | 2006-10-13 | 2010-06-02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用车把杆组装体及自行车用制动操作装置 |
US7874229B2 (en) | 2006-10-13 | 2011-01-25 | Shimano Inc. | Bicycle handlebar assembly and bicycle brake/derailleur operating unit |
CN111196332A (zh) * | 2018-11-16 | 2020-05-26 |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车元件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297712A (ja) | 2005-10-27 |
DE602005005378D1 (de) | 2008-04-30 |
EP1584552A3 (en) | 2006-08-02 |
DE602005005378T2 (de) | 2009-04-30 |
TWI257910B (en) | 2006-07-11 |
EP1584552B1 (en) | 2008-03-19 |
US7730803B2 (en) | 2010-06-08 |
EP1584552A2 (en) | 2005-10-12 |
TW200540061A (en) | 2005-12-16 |
US20050223840A1 (en) | 2005-10-13 |
CN100379644C (zh) | 2008-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80167A (zh) |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0336696C (zh) | 自动变速自行车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21015A (zh) |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 | |
CN1680738A (zh) |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和前拨链器的控制方法 | |
JP3735279B2 (ja) | 自転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シフト制御方法及び自転車 | |
US8550942B2 (en) |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apparatus | |
JP4950236B2 (ja) | 自転車用部品位置補正装置 | |
US7679494B2 (en) | Bicycle display device | |
CN100436250C (zh) | 自行车用变速驱动装置 | |
EP166928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to compensate for power supply characteristics | |
CN1249911C (zh) | 自行车用电装部件控制装置 | |
US5873590A (en) | Bicycle | |
EP1362783B1 (en)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automatic bicycle transmission | |
CN1712308A (zh) | 自行车用前拨链器 | |
CN1676414A (zh) | 自行车变速器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660663A (zh) | 变速器控制装置和用于控制前变速器的方法 | |
EP1880937B1 (en) |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CN1792706A (zh) |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 |
CN1836968A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CN1413873A (zh) | 自行车用的变速控制装置和变速控制方法 | |
US11110992B2 (en) | Bicycle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 |
CN1919682A (zh) | 自行车用显示装置及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 |
CN2784303Y (zh) | 省力脚踏传动装置 | |
CN2792926Y (zh) | 轻便变速电动自行车 | |
CN86105045A (zh) | 自行车行星链轮变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