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635A - 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3635A
CN1673635A CNA2005100559933A CN200510055993A CN1673635A CN 1673635 A CN1673635 A CN 1673635A CN A2005100559933 A CNA2005100559933 A CN A2005100559933A CN 200510055993 A CN200510055993 A CN 200510055993A CN 1673635 A CN1673635 A CN 1673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part
water
blister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59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8402C (zh
Inventor
稻积秀吉
上堂园敏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3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84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840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在空气净化器(1)的外壳(2)内配置产雾装置(12)。在产雾装置(12)的蓄水槽(15)内由自来水蓄积的状态下,给1对电极(35)进行通电,由此能够生成含有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次氯酸(HClO)或活性氧的电解水。对于该生成的电解水,借助供气通路(20)送入空气,使其产生水泡,由此能够产生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将产生的雾从喷雾口(14)提供给机外。从而不需要准备专用液体,以达到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空调等的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引入机外空气、实施规定处理并排出到机外,而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已知有以下空气净化器,其具备为了将机外的空气引入到机内而进行旋转的风扇、和在将机外空气引入到机内时所通过的过滤器。引入到机内的空气通过过滤器,由此可以除去在该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通过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气净化器,尽管可以除去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但无法对空气进行杀菌、除臭。因此,提出具有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参照专利文献2)。
通过该专利文献2公开的空气净化器,将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液体收纳于蓄水部,通过将使用该液体生成的雾排出到机外,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除臭。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02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79714号公报
但是,通过专利文献2公开的空气净化器,必须将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专用液体、或者、用于生成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的专用液体收纳于蓄水部中。因此,必须特意准备如上所述的专用液体,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种背景的基础上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准备专用液体而能够达到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的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的空气调节器和电解水喷雾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器,是通过引入机外空气实施规定处理再排出到机外而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蓄积水的蓄水部15、61;用于对蓄积在上述蓄水部中的水进行电解的电极35、72;用于使蓄积在上述蓄水部中的水发泡的发泡机构18、20、65、67;和用于当将通过上述发泡机构所产生的水泡从蓄积于上述蓄水部中的水的水面释放到大气中时、由水泡绽开而产生的雾提供给机外的供雾机构14、25、28、30、14、69、70、71。
其中,括弧内的数字是表示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构成要素。下面,在该项上相同。
根据该构成,对电极进行通电而电解在蓄水部中蓄积的水(例如,自来水),并由此能够生成含有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次氯酸HClO或活性氧的电解水。通过发泡机构使该生成的电解水产生水泡,能够产生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如果通过供雾机构将如此产生的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提供到机外,则无需准备专用液体,能够使用自来水等水达到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
根据本发明之一中的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极35、72能够电解在上述蓄水部15、61中蓄积的自来水而生成次氯酸。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蓄水部中蓄积自来水,能够电解含氯的自来水而生成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次氯酸。使用含有该次氯酸的电解水生成雾,则实现了使用自来水达到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
根据本发明之一或者二中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三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泡机构18、20、65、67被配置在不使产生的水泡接触上述电极35、72的位置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因发泡机构所产生的水泡接触电极而造成的电解性能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电解生成电解水,使用该电解水生成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中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四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蓄水部15内配置有限制部19C,其中,上述的限制部用于限制由上述发泡机构18、20产生的水泡朝向上述电极35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限制部来限制由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朝向电极侧,能够防止因水泡接触电极而造成的电解性能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电解生成电解水,使用该电解水生成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中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五的特征在于,含有相对于上述蓄水部内装卸自如的插入构件17、50,上述插入构件分区形成:收纳上述电极35的电解室19;和形成多个水泡放出口24的发泡室18,其中,上述的多个水泡放出口是用于将由上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向蓄积于上述蓄水部15的水中放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蓄水部内卸下插入构件,在蓄水部内没有任何电气部件等其他部件的空的状态下向蓄水部内补充水。因此,能够容易且安全地将水补充到蓄水部内。
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六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构件17、50上形成的对上述电解室19进行分区的分区壁的一部分,形成用于限制从上述水泡放出口24放出的水泡朝向上述电极35侧的限制部19C。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由对电解室进行分区的分区壁的一部分形成的限制部,限制由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朝向电极,因此能够防止因水泡接触电极而造成的电解性能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电解生成电解水,使用该电解水生成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此时,在对上述电解室分区的分区壁的一部分上设置突出部,通过该突出部形成上述限制部。根据这种构成,通过设置突出部能够增大电解室,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在电解室内配置电极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七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构件17、50上形成有:发泡室通水孔17C,其是在将上述插入构件安装在上述蓄水部15内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蓄水部内的水出入上述发泡室18内的同时,在将上述插入构件从上述蓄水部内卸下来时能够排出上述发泡室内的水;以及,电解室通水孔17A,其是在将上述插入构件安装在上述蓄水部内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蓄水部内的水出入上述电解室19内的同时,在将上述插入构件从上述蓄水部内卸下来时,能够排出上述电解室内的水。
根据该结构,当在蓄水部内有水蓄积的状态下从蓄水部内卸下插入构件时,发泡室内的水通过发泡室通水孔流出到蓄水部内,电解室内的水通过电解室通水孔流出到蓄水部内。因此,在水进入发泡室内或电解室内的状态下从蓄水部内卸下插入构件,能够防止发泡室内或电解室内的水溢出到蓄水部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之七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八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泡室通水孔17C形成多个,它们的面积为上述水泡放出口24的面积以下,它们的数量少于上述水泡放出口的数量。
根据该结构,与发泡室通水孔相比,有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更容易动水泡放出口被释放到在上述蓄水部蓄积的水中。因此,由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的全部或大部分从水泡放出口被释放,所以能够更好地产生雾。
另外,发泡室通水孔的面积为水泡放出口的面积以下,所以即使由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从发泡室通水孔被释放,该水泡的大小与从水泡放出口释放的水泡的大小同等程度或比其更小。因此,能够防止从发泡室产生规定大小以上的水泡,所以能够更好地产生雾。
根据本发明之七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九的特征在于,上述电解室通水孔17A的面积大于上述发泡室通水孔17C的面积。
根据该结构,借助(与发泡室通水孔相比)相对较大的电解室通水孔,能够使蓄水部内的水出入电解室内,所以相对电解室的水的循环较好,电解的效率好。
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的特征在于,上述插入构件50的一部分形成对上述电解室19进行分区的且可以装卸的装卸部51。
根据该结构,通过拆下装卸部,能够开放电解室,进行电解室内的维护(例如,附着在电极上的水中所含的矿物成分(所谓水垢)的除去等)。
根据本发明之十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一的特征在于,上述装卸部51对上述电解室19的至少上述电极35的周围进行分区。
根据该结构,通过卸下装卸部,能够广泛解放电极周围,相对电解室容易地装卸电极,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维护。
根据本发明之五的空气调节器,本发明之十二的特征在于,含有对上述空气调节器1的外形进行分区的外壳2,而且,在上述蓄水部15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透明部,在上述外壳的与上述透明部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借助上述透明部从机外辨识上述蓄水部内的窗口32,在上述插入构件17、50的与上述窗口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面积大于上述窗口的面积的对向面18A。
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窗口以及透明部从机外辨识在蓄积于蓄水部内的水中上升的水泡,此时,插入构件的对向面成为背景,容易辨识水泡。特别是通过使对向面的面积大于窗口的面积,能够更容易确认水泡。其中,如果使对向面着色(例如,蓝色系),更容易辨识水泡。
上述对向面优选平面或曲面。
根据本发明之十二的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三的特征在于,含有向上述蓄水部15内的上述透明部和上述对向面18A之间照射光的发光部33,上述发光部被配置在从该发光部照射的光不妨碍上述发泡室18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发光部向蓄水部内(透明部和对向面之间)进行光照射,能够照射出水泡的轮廓,所更容易辨识水泡。特别是因为从发光部照射的光不妨碍发泡室,能够防止朝向水泡而照射的光被发泡室遮挡,从而防止难以辨识水泡。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中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四的特征在于,含有:在上述电极72的更上方配置的且形成多个水泡放出口68的发泡室65,其中,上述的多个水泡放出口将由上述发泡机构65、67产生的水泡释放到蓄积于上述蓄水部61内的水中;在上述发泡室的与上述电极对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自上述电极侧朝向上述发泡室侧的上述蓄水部内的水能以回避上述发泡室的方式导向上方的诱导部74。
根据该结构,因为发泡室被配置在电极的更上方,所以从水泡放出口释放的水泡不接触电极,能够防止水泡接触电极而造成的电解的性能的降低。因此,更好地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水,并能够使用该电解水产生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另外,当利用电极的电解产生的电解水从电极层向发泡室侧上升时,能够通过诱导部很好地将该电解水导向上方。因此,可在电解室的下方积留电解水,能够防止无法使用电解水产生雾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五的特征在于,含有使从机外引入的空气通过的过滤器6,且上述发泡机构18、20、65、67使用已通过上述过滤器之后的空气使其产生水泡。
根据该结构,使用因通过过滤器而被除去尘埃等的空气产生水泡,所以能够防止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进入发泡机构而出现堵塞等弊端产生。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六的特征在于,含有用于将经过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空气排出到机外的排气口9,且上述供雾机构14、25、28、30、14、69、70,71从上述排气口的附近将雾提供给机外。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供雾机构提供给机外的雾,混合到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中。因此,已混入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的空气扩展到机外相对广泛的范围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十七的特征在于,上述供雾机构14、25、28、30、14、69、70,71含有:已产生的雾在被提供给机外之前通过的缓冲室28、70。
根据该结构,即使产生相对大的水滴状的雾,在缓冲室内捕获该水滴状的雾,能够只将相对较小的雾提供给机外。
另外,蓄水部借助缓冲室成为与机外连通的结构,由此在蓄水部内绽开水泡时产生的声音难以泄漏到机外,所以能够改善消声效应。
进而,如同空气调节器逆转的情况,当蓄水部倾斜且蓄水部内的水泄漏出来时,通过缓冲室阻止该漏出来的水,能够防止立即泄漏到机外。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的任何空气调节器,本发明之十八的特征在于,上述蓄水部15相对于上述空气调节器1可装卸,而且,通过相对于上述空气调节器装卸上述蓄水部,使上述电极35以及上述发泡机构18、20也相对于上述空气调节器可装卸。
根据该结构,从空气调节器上卸下蓄水部,能够容易地将水放入该蓄水部内。
特别是通过在空气调节器上装卸蓄水部,可同时在空气调节器上装卸电极以及发泡机构,所以将水放入到蓄水部时的操作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之十八的空气调节器,本发明之十九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极35相对上述空气调节器1的连接部40、和上述发泡机构18、20相对上述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21,相互临近配置于上述蓄水部15的上方侧。
根据该结构,电极的相对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和发泡机构的相对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被配置于蓄水部的上方侧,所以能够防止蓄水部内的水经由发泡机构逆流,同时能够防止由于蓄水部内的水而使电极的端子部产生通电不良。
另外,电极的相对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和发泡机构的相对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相互邻接配置,因此当蓄水部在空气调节器上装卸时,能同时看到这2个连接部,因此,可在注意这些连接部的连接状态的同时进行装卸,这样能容易地进行装卸。
根据本发明之一至二的任何空气调节器1,本发明之二十的特征在于,向上述电极35、72的通电是断续进行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断续进行蓄水部内的水的电解,所以能够防止蓄水部内的电解水浓度过高。
本发明之二十一提供一种电解水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能够蓄积水的蓄水部15、61,用于电解蓄积于上述蓄水部内的水的电极35、72,用于使蓄积于上述蓄水部内的水产生水泡的发泡机构18、20、65、67,和用于当将由上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从蓄积于上述蓄水部的水的水面向大气中释放时、将通过绽开水泡而产生的雾提供给机外的供雾机构14、25、28、30、14、69、70、71。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具有与本发明之一的发明相同的效果的电解水喷雾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A-A看到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B-B看到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放大图3中的左侧筒部附近的断面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C-C看到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D-D看到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E-E看到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插入构件的结构的图,是表示从左方观看用沿着前后方向的垂直面切断左侧筒部附近时的断面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箭头F-F看到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产雾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从左方观看用沿着前后方向的垂直面切断产雾装置时的断面的图。
图11是表示从前方观看用沿着左右方向的垂直面切断产雾装置时的断面的图。
图12是表示从上方观看用水平面切断产雾装置时的断面的图。
图中:1-空气净化器,2-外壳,6-过滤器,9-排气口,14-喷雾口,15-蓄水槽、17-插入构件,17A、17C-通水孔,18-发泡室,18A-前面壁,19-电解室,19C-前面壁,20-供气通路,21-供给口,24-小孔,25-排出口,28-第1分区室,30-连通口,32-透明罩,33-发光元件,35-电极板,40-插口,50-插入构件,51-装卸部,61-蓄水槽,65-发泡室,67-供气通路,68-小孔,69-排出口,70-诱导构件,71-连通口,72-电极板,74-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A-A看到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B-B看到的概略剖视图。将图1中的右内侧作为后方,左手前侧作为前方,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3,该空气净化器1,例如是被设置在室内,引入机外的空气,实施净化该空气的处理并排出到机外,由此用于进行室内的空气净化的设备。空气净化器1的外形,通过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于左右方向的长度的薄型外壳2来进行分区。另外在外壳2的前面安装有大致呈矩形的前面板3。
在外壳2内设置有:以轴线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方式配置的、为将机外的空气引入到机内而旋转的风扇4,在该风扇4上安装旋转轴5A并为了使风扇4旋转而进行驱动的电动机5,机外空气被引入到机内时通过的过滤器6(在图3中,省略风扇4、旋转轴5A以及电动机5的显示)。
过滤器6用于捕获通过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以净化空气,被安装在形成于外壳2的前面的大致呈矩形的开口7内,且可以装卸。过滤器6的厚度小于开口7的深度,过滤器6安装在开口7的后侧部分。前面板3配置在过滤器6的前方并形成一定的空间,在其下端面以及左右两个端面上形成有用于将空气引入到外壳2内的吸气口8。
风扇4是指所谓的西洛克风扇,当旋转风扇4时,空气从前方侧(轴线方向的一方侧)向风扇4侧流动,并在其径向上释放该空气。因此,当旋转风扇4时,如图2以及图3的箭头D1所示,机外空气从吸气口8通过过滤器6而被引入到外壳2内,流向风扇4侧。
在外壳2上,在其左右侧部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自外壳2的上端至下端延伸的断面大致呈椭圆形的筒部10。一方(例如,右侧)的筒部10内的空间,通过配置在外壳2内的分区壁10A从外壳2内的其他空间(配置有风扇4或电动机5等的空间)被分区。在右侧的筒部10的侧面上形成通气口11。另外,在形成开口7的右侧面壁的前侧部分(过滤器6的更前侧)上,形成有与上述右侧的筒部10内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10B。通过这样的结构,当风扇4旋转时,从通气口11将机外空气吸入到右侧的筒部10内,在图3中,如图箭头D3所示,将机外空气动贯通孔10B导向过滤器6的前方,通过过滤器6而被引入到外壳2内。
在外壳2的上面,在风扇4的径向延长线(通过风扇4释放的空气的流路内)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口9,由通过过滤器6而被净化的空气,由风扇4径向排出,如图2的箭头D2所示,从排气口9朝向上方而被排出到机外。
在另一方(例如,左侧)的筒部10内的上端部上,配置有用于产生雾的产雾装置12。在外壳2内的下部配置有用于吸入外壳2内的空气(通过过滤器6后的空气)的气泵13,产雾装置12能够使用从该气泵13吸入的空气产生雾。从产雾装置12产生的雾从形成于左侧的筒部10的上端面上的喷雾口14朝向上方而被提供给机外。气泵13优选其吸入口位于风扇4的径向延长线上(通过风扇4释放的空气的流路内)。
图4是放大图3中的左侧筒部10附近的断面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C-C看到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D-D看到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箭头E-E看到的剖视图。
参照图4~图7,在产雾装置12上具备:上端面上有开口且能够蓄积规定量(例如,约160cc)的水的蓄水槽15,用于堵塞该蓄水槽15的上端面的开口的盖16。在盖16的下面安装有形成了多个通水孔17A、17B、17C的树脂制空心的插入构件17。在蓄水槽15内蓄积水的状态下,如果以将插入构件17插入到蓄水槽15内的方式将盖16覆盖在蓄水槽15的上端部,则插入构件17浸入到蓄水槽15内的水中,蓄水槽15内的水通过通水孔17A、17B、17C流入到插入构件17内。而且,在插入构件17内以前后并列的方式,分区形成有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发泡室18和电解室19。
在盖16上,在与发泡室18对象的位置上,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凹部,该凹部内的空间构成供气通路20,所述的供气通路20用于将从气泵13送到发物装置12的空气提供给蓄水槽15内(发泡室18内)。在供气通路20的右方配置有用于提供来自气泵13的空气的供给口21,在该供给口21的周缘部上安装有如橡胶制的衬垫22。在左右方向上开放供气通路20的右端部,其通过压住衬垫22,该供气通路20的右端部能够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将从气泵供给的空气,从供给口21输送到供气通路20。
当在蓄水槽15内有水蓄积的状态下驱动气泵13时,通过供气通路20输送来的空气被提供给发泡室18内,在其压力下搅拌发泡室18内的水,产生大量泡。在插入构件17的前面下部形成有向前方伸出并将发泡室18延伸至前方的伸出部23,在发泡室18内产生的水泡的一部分,从形成于该伸出部23的上面的多个小孔24流出到插入构件17的外部。在发泡室18内产生的水泡的直径例如约为0.1~10mm,小孔24的直径例如约为0.5mm。因此,从小孔24流出的水泡的直径约为0.1~0.5mm。
从小孔24流出的水泡通过在插入构件17的外侧处的蓄水槽15内的水的水中而浮上来,从蓄水槽15内的水的水面释放到大气中(蓄水槽15内的空气中)。此时,通过绽开水泡而产生雾。在盖16上,在小孔24的上方的位置上形成有将在蓄水槽15内产生的雾排出到蓄水槽15之外的排出口25。
在伸出部23的底面形成的多个通水孔17C分别与小孔24的面积相同,或者面积小于小孔24的面积。另外,通水孔17C的数量小于小孔24的数量。根据这样的结构,与通水孔17C相比,在发泡室18内产生的水泡更容易从小孔24被释放到蓄水槽15内(发泡室18外)的水中。因此,在发泡室18内产生的水泡的全部或大部分是从小孔24被释放,所以能够更好地产生雾。
另外,通水孔17C的面积为小孔24的面积以下,所以即使在发泡室18内产生的水泡从通水孔17C放出来,其水泡的大小与从小孔24放出的水泡的大小为同等程度,或者比其小。因此,能够防止从发泡室18产生规定大小以上的水泡,能够更好地发生雾。
在电解室19的底面以及侧面形成多个通水孔17A、17B的面积分别大于通水孔17C的面积。根据这样的结构,借助相对大于在发泡室18的底面上形成的通水孔17C的通水孔17A,能够使蓄水槽15内的水出入电解室19,所以水相对电解室19的循环较好,电解效率好。
电解室19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蓄水槽1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若干,对电解室19的左面进行分区的左面壁19A以及对右面进行分区的右面壁19B,分别邻近对向的蓄水槽15的内面。发泡室1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电解室19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通过将发泡室18配置在电解室19的左侧前方,从正面看,在发泡室18的右侧伸出有对电解室19的前面进行分区的前面壁19C(参照图7)。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小孔24流出的水泡转进电解室19的后方侧,通过通水孔17A或通水孔17B朝向电极板35侧,通过前面壁19C能够对上述进行限制,所以能够防止因水泡接触电极板35而造成的电解性能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水,并使用该电解水产生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另外,通过使其结构为电解室19从发泡室18的右侧伸出的结构,能够增大电解室19。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在电解室19内用于配置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的空间。
在盖16的上方配置有将从排出口25排出的雾导向喷雾口14的诱导构件26。诱导构件26的内部通过左右延伸的分区板27而被分成第1分区室28和第2分区室29,排出口25面临第1分区室28的后部。在诱导构件26的上面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与喷雾口14连通的连通口30。盖16的排出口25和诱导构件26的连通口30被配置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下方向不重叠的位置)上,由此第1分区室28发挥缓冲室的功能。即,从排出口25流入到第1分区室28内的雾,碰到排出口25的上方的诱导构件26(第1分区室28)的内壁面而在整个第1分区室28内散开,随后借助连通口30从喷雾口14排出到机外。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产生相对较大的水滴状的雾的情况下,使该水滴状的雾附着在第1分区室28的内壁面上而捕获,能够只向机外提供相对较小的雾(例如,直径约2nm~10μm)。相对较小的雾的布朗运动比较活跃,所以从喷雾口14提供给机外之后,在扩展至更远方的同时,容易进入到衣物等的纤维中。
另外,蓄水槽15成为借助第1分区室28与机外连通的结构,由此能够使在蓄水槽15内绽开水泡时产生的声音难以泄漏到机外,所以能够改善消声效应。
进而,如同空气调节器1逆转的情况,当蓄水部15倾斜且蓄水部15内的水从排出口25泄漏出来时,通过第1分区室28阻止该漏出来的水,能够防止立即泄漏到机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水槽15是由透明的构件形成,同时在形成于左侧的筒部10的一部分(前面侧)的开口31上安装有透明罩32。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借助透明罩32看到蓄水槽15内,所以能够辨识在蓄水槽15内产生的水泡。不过,并不限于整个蓄水槽15由透明的构件形成的结构,例如可以使蓄水槽15的与透明罩32对向的部分由透明的构件形成,从而构成透明部。
另外,在蓄水槽15的下方配置有朝向上方照射光的发光元件33(例如,蓝色LED等LED元件)。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发光元件33发光,能够明确照射出蓄水槽15内的水(因能照射出水泡的轮廓),所以当借助透明罩32观看蓄水槽15内时,容易辨识在蓄水槽15内的水中产生的水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33在俯视情况下位于插入构件17的前端(伸出部23的前端)和蓄水槽15的前面壁之间,以使从该发光元件33照射的光不妨碍发泡室18(伸出部23)。由此,能够防止朝向水泡而照射的光被发泡室18遮挡,从而防止难以辨识水泡。
如图7的二点划线所示,透明罩32与插入到蓄水槽15内的插入构件17、特别是与对发泡室18的伸出部23的更上方部分的前面进行分区的前面壁18A对向。前面壁18A的前面成为面积大于透明罩32的面积的平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借助透明罩32以及透明的蓄水槽15从机外辨识在蓄积于蓄水槽15内的水中上升的水泡,此时,前面壁18A的前面成为背景,容易辨识水泡。特别是通过使前面壁18A的前面的面积大于透明罩32的面积,能够更容易确认水泡。其中,如果使插入构件17(至少是在前面壁18A的前面处的与透明罩32对向的部分)着色为蓝色系等,更容易辨识水泡。不过,前面壁18A的前面不限于平面,还可以是如曲面。
在电解室19内分别配置有由电极保持构件34所保持的1对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1对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例如通过在钛或钌类材料上涂敷铂并在其外侧涂敷铱而形成。1对电极板35是在电解室19的底部相互在左右方向上空有一定间隔而配置的,在各电极板35上结合有上下方向的长端子37的下端部。水位检测电极36在上下方向上更长,其下端部位于电解室19的底部(1对电极板35的下端的更上方)。2根端子37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的各上端部贯通该壁面而面临第2分区室29内。在第2分区室29的右侧的壁面上,安装有贯通该壁面并从诱导构件26向右方突出的3根钉38,且2根端子37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的各上端部分别借助配线连接在各自的钉38上。
在诱导构件26的右侧配置有用于将1对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连接在电源上的接线盒39。在该接线盒39内配置有用于插入3本钉38的3各插口40,各插口40借助配线连接在电源上。从诱导构件26突出到右方的3根钉38分别被插入到对应的插口40内,由此可以给1对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进行通电。
当连续运转该空气净化器1时,断续地(例如每一个小时3~10分钟程度)向1对电极板35施加规定电压(例如,10V)以使其相互反极性,由此使电流流向在1对电极板35之间的水。在含氯自来水蓄积于蓄水部15内的状态下,给1对电极板35进行通电,此时,在阳极、阴极以及电极板之间发生如下所述的电化学反应。
(阳极侧)
(阴极侧)
(电极板之间)
通过上述电化学反应,能够生成含有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次氯酸(HClO)或活性氧的电解水。对于该生成的电解水,借助供气通路20从气泵13送入空气,使其产生水泡,由此能够产生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将如此产生的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从喷雾口14提供给机外,能够在没有准备专用液体的情况下,使用自来水达到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通过将具有杀菌作用的雾提供给机外,也能谋求抑制过敏反应。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发泡室18和电解室19进行分区,使在发泡室18产生的水泡不接触电极板35。由此,能够防止因水泡接触电极板35而造成的电解性能的降低。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水,并使用该电解水产生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另外,用气泵13吸入因通过过滤器而除去尘埃等的空气,使其产生水泡,所以能够防止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进入发泡室18而堵塞小孔24等弊端产生。
进而,喷雾口14配置在排气口9的附近,所以能够使从喷雾口14提供给机外的雾,混入到从排气口9排出的空气中。因此,已混入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的空气扩展到机外相对广泛的范围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另外,如同上述实施方式,如果是向1对电极板35进行断续通电的结构,能够断续进行蓄水槽15内的水的电解,所以能够防止蓄水槽15内的水的电解浓度(次氯酸浓度等)过高。可以在每次向1对电极板35进行一次通电时,更换施加到这些电极板35上的电压的极性。
在空气净化器1的连续运行中,借助供气通路20从气泵13送到发泡室18的空气可以是连续提供,也可以是断续提供。当连续提供时,蓄水槽15内的水每小时减少约1cc。因此,当在蓄水槽15内放入规定量(例如,160cc)的水而连续运行空气净化器1时,蓄水槽15内的水可以使用约7天。当是断续将空气从气泵13提供发泡室18的结构时,可以在向1对电极板35通电的同时或者交替地提供空气,也可以自开始向1对电极板35通电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10分钟)再提供空气。
对水位检测电极36和1对电极板35当中的一方进行连续或断续通电,通过此时通电状态,检测蓄水槽15内的水是否不到规定水位(水位检测电极36的下端的水位)。即,当蓄水槽15内的水是水位检测电极36的下端以上的水位时,电流流到水位检测电极36和1方的电极板35之间,所以检测出蓄水槽15内的水为上述规定水位以上,当蓄水槽15内的水的水位低于水位检测电极36的下端时,电路不流到水位检测电极36和1方的电极板35之间,所以检测出蓄水槽15内的水不到上述规定水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位检测电极36的下端位于电极板35的下端的更上方,所以在检测出蓄水槽15内的水不到上述规定水位的时点,1对电极板35还浸在蓄水槽15内的水中。因此,如果采用当检测出蓄水槽15内的水不到上述规定水位时能报告该情况的结构,则能够防止在1对电极板35没有浸入蓄水槽15内的水中的状态下通电。
在蓄水槽15的上端部的前面以及背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将诱导构件26连结在该蓄水槽15上的钩41。各钩41以回转轴41A为中心,可以在沿着前后方向的垂直面内回转,在各前端回转至最高位置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下卡在诱导构件26的下端缘上,这样诱导构件26就会被压向蓄水槽15侧。在该状态下,通过蓄水槽15的上端和诱导构件26的下端夹持盖16,将蓄水槽15、盖16以及诱导构件26连结成一体。
外壳2的左侧的筒部10的上部(环绕产雾装置12的部分),构成可以相对外壳2装卸的罩2A。在罩2A的后侧上部,安装有将该罩2A从外壳2上卸下来时操作的操作部42。操作部42具备:可以卡合在形成于外壳2上的卡合孔43上的爪部44,贯通罩2A的后面并在后方侧露出、且在将罩2A从外壳2上卸下来时朝向前方按压的按压部45,伴随按压部45的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使爪部44在前方侧回转的弹性变形部46。当按压按压部45使爪部44在前方侧回转时,爪部44的相对卡合孔43的卡合脱落,可以将罩2A从外壳2上卸下来。当将罩2A从外壳2上卸下来时,产雾装置12成为露出于机外的状态。
在将罩2A从外壳2上卸下来的状态下,使产雾装置12在水平方向左侧滑动,此时从对应的插口40拔下3根钉38的同时,使供气通路20的右端部从供给口21(衬垫22)分开。由此,在将产雾装置12从空气净化器1上卸下来之后,使2个钩41回转而解除各前端相对诱导构件26的卡合,这样能够将诱导构件26从蓄水槽15上卸下来。将诱导构件26从蓄水槽15上卸下来,则进而可以将盖16从蓄水槽15上卸下来,且通过将盖16从蓄水槽15上卸下来以便从蓄水槽15拔出插入构件17,可以向蓄水槽15内补充水。由此,成为相对蓄水槽15内可以装卸插入构件17的结构,由此能够将插入构件17从蓄水槽15上卸下来,在蓄水槽15内没有任何电气部件等(例如,电极板35)的其他部件的状态(空的状态)下,向蓄水槽15内补充水。因此,能够容易且安全地向蓄水槽15内进行水的补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同上述,水位检测电极36的下端位于电极板35的下端的更上方,所以在进行蓄水槽15内的水不到上述规定水位的意思的报告(应该向蓄水槽15内补充水的意思的报告)的时点,插入构件17的下端部还浸在蓄水槽15内的水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为了向蓄水槽15内补充水而将插入构件17从蓄水槽15上卸下来时,发泡室18内的水通过通水孔17C流出到蓄水槽15内,电解室19内的水通过通水孔17A流出到蓄水槽15内。因此,在发泡室18内或电解室19内放入水的状态下,将插入构件17从蓄水槽15内卸下来,则能够防止发泡室18内或电解室19内的水溢出到蓄水槽15的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1对电极板35或水位检测电极36被配置在插入构件17内,所以即使在将插入构件17从蓄水槽15内拔出时,能够防止从外部接触电极板35或水位检测电极36,保护电极板35或水位检测电极36。
在向蓄水槽15内补充水之后,为将插入构件17插入到蓄水槽15内,用盖16堵塞蓄水槽15的开口,进而在盖16的上方配置诱导构件26并使2个钩41回转,由此使各钩41卡合在诱导构件26上,能够将蓄水槽15、盖16以及诱导构件26连结成一体。随后,将成为一体的产雾装置12插入到外壳2内以使其向右滑动,由此使3根钉38插入到对应的插口40内,同时将供气通路20的右端部推碰到衬垫22,最终将产雾装置12安装到空气净化器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将蓄水槽15从空气净化器1上卸下来并向该蓄水槽15内放水。
特别是通过相对空气净化器1装卸蓄水槽15,同时能够相对空气净化器1装卸钉38以及供气通路20,所以向蓄水槽15内放水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钉38相对空气净化器1的连接部(插口40)和供气通路20相对空气净化器1的连接部(供给口21),被配置在蓄水槽15的上方侧,所以能够防止蓄水槽15内的水借助供气通路20等发泡机构逆流向气泵13侧,同时能够防止蓄水槽15内的水接触钉38或插口40而产生的通电不良。
而且,由于钉38相对空气净化器1的连接部(插口40)和供气通路20相对空气净化器1的连接部(供给口21)相互邻接配置,所以当蓄水槽15(产雾装置12)在空气净化器1上装卸时,同时可看到这2个连接部,在注意这些连接部的连接状态的同时进行装卸,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插入构件50的结构的图,是表示从左方观看用沿着前后方向的垂直面切断左侧筒部10的附近时的断面的剖视图。另外,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箭头F-F看到的剖视图。该插入构件50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入构件17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插入构件50的一部分形成可以装卸的装卸部51这一点上不同。因此,除了与装卸部51有关的结构之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图上附有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参照图8以及图9,由构成插入构件50的侧面的分区壁当中的下述部分构成形成为一体的俯视大致呈コ字形的装卸部51,即,自对电解室19的左面进行分区的左面壁50A的上端至下端部的部分、自对电解室19的右面进行分区的右面壁50B的上端至下端部的部分、自对电解室19的后面进行分区的后面壁50C的上端至下端部的部分。在左面壁50A、右面壁50B、后面壁50C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通水孔52。
在对电解室19的前面进行分区的前面壁50D的左右两个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配合爪53,在对装卸部51的左面壁50A进行分区的部分的前端部、以及对右面壁50B进行分区的部分的前端部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卡住对应的配合爪53而使其配合的配合孔54。由此,装卸部51成为可以装卸的结构,通过卸下装卸部51,能够开放电解室19,进行电解室19内的维护(例如,除去附着在电极板35或水位检测电极36上的水中所含的矿物成分(所谓水垢)等)。
对于在电解室19内配置的1对电极板35的各下端,其高度大致被抑制,位于水位检测电极36的下端的更下方。另外,装卸部51的下端部位于电极板35的下端附近、或者电极板35的下端附近的更下方。因此,通过卸下装卸部51,能够广泛解放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的周围,相对电解室19容易地装卸电极板35以及水位检测电极36,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维护。
图10~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产雾装置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从左方观看用沿着前后方向的垂直面切断产雾装置60时的断面的图,图11是表示从前方观看用沿着左右方向的垂直面切断产雾装置60时的断面的图,图12是表示从上方观看用水平面切断产雾装置时的断面的图。对于除产雾装置60之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的结构相同,所以对于相同的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的说明。
参照图10~图12,在产雾装置60上具备:上端面上有开口且能够蓄积规定量(例如,约160cc)的水的大致空心长方体形状的蓄水槽61,用于堵塞该蓄水槽61的上端面的开口的盖62。在盖62的下面安装有树脂制空心的插入构件63。在插入构件63的上端部和盖62进行分区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空间,构成用于将从气泵13输送到产雾装置60的空气提供给蓄水槽61内的供气通路67。
插入构件63自蓄水槽61内的上端至下部在上下方向上笔直延伸,在其下端部的前面形成有开口64。在开口64中嵌入空心形的伸出部66的后端部,由此,伸出部66成为自插入构件63的下端朝向前方伸出的结构。插入构件63内的空间和伸出部66内的空间借助开口64连通,这些空间构成发泡室65。在伸出部66的上面形成有多个小孔68。对于插入构件63以及伸出部6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分别小于蓄水槽6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若干,插入构件63以及伸出部66的各左端面以及各右端面,分别邻近对向的蓄水槽61的内面。
在蓄水槽61内有水蓄积的状态下,将插入构件63插入到蓄水槽60内,用盖62罩住蓄水槽60的上端部,将插入构件63浸入到蓄水槽60内的水中,蓄水槽60内的水通过小孔68流入到伸出部66内以及插入构件63内。不过,在插入构件63上可以形成有与小孔68不同的通水孔。
当在蓄水槽61内有水蓄积的状态下驱动气泵13时,通过供气通路67输送来的空气被提供给发泡室65内,在其压力下搅拌发泡室65内的水,产生大量水泡。在发泡室65内产生的水泡的一部分,从形成于伸出部66的上面的多个小孔68流出到伸出部66的外部。在发泡室65内产生的水泡的直径例如约为0.1~10mm,小孔68的直径例如约为0.5mm。因此,从小孔68流出的水泡的直径约为0.1~0.5mm。
从小孔68流出的水泡通过在伸出部66的外侧处的蓄水槽61内的水的水中而浮上来,从蓄水槽61内的水的水面释放到大气中(蓄水槽61内的空气中)。此时,通过绽开水泡而产生雾。在盖62上,在小孔68的上方的位置上形成有将在蓄水槽61内产生的雾排出到蓄水槽61之外的排出口69。
在盖62的上方配置有将从排出口69排出的雾导向喷雾口14的诱导构件70。排出口69面临诱导构件70内的前端部。另外,在诱导构件70的上面的中央部的稍向后侧,形成有与喷雾口14连通的连通口71。盖62的排出口69和诱导构件70的连通口71被配置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的位置(上下方向不重叠的位置)上,由此诱导构件70内的空间发挥缓冲室的功能。即,从排出口69流入到诱导构件70内的雾,碰到排出口69的上方的诱导构件70的内壁面而在整个诱导构件70内散开,随后借助连通口71从喷雾口14排出到机外。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产生相对较大的水滴状的雾的情况下,使该水滴状的雾附着在诱导构件70的内壁面上而捕获,能够只向机外提供相对较小的雾(例如,直径约2nm~10μm)。相对较小的雾的布朗运动比较活跃,所以从喷雾口14提供给机外之后,在扩展至更远方的同时,容易进入到衣物等的纤维中。
另外,蓄水槽61成为借助诱导构件70与机外连通的结构,由此能够使在蓄水槽61内绽开水泡时产生的声音难以泄漏到机外,所以能够改善消声效应。
进而,如同空气调节器1逆转的情况,当蓄水部61倾斜且蓄水部61内的水从排出口69泄漏出来时,通过诱导构件70阻止该漏出来的水,能够防止立即泄漏到机外。
在伸出部66的下方配置有1对电极板72,由此,蓄水槽61内的伸出部66的更下方的空间,构成用于电解蓄水槽61内的水生成电解水的电解室73。1对电极板72,例如通过在钛或钌类材料上涂敷铂并在其外侧涂敷铱而形成。1对电极板72是在电解室73的底部(蓄水槽61的底部)相互在左右方向上空有一定间隔而配置。
通过向1对电极板72以如同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规定样式施加电压,能够生成含有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次氯酸(HClO)或活性氧的电解水。对于该生成的电解水,借助供气通路67从气泵13送入空气,使其产生水泡,由此能够产生具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将如此产生的有杀菌作用或除臭作用的雾从喷雾口14提供给机外,能够在没有准备专用液体的情况下,使用自来水达到杀菌功能或除臭功能。通过将具有杀菌作用的雾提供给机外,也能够谋求抑制过敏反应。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发泡室65被配置在电极板72的更上方,所以从小孔68释放的水泡不接触电极板72,能够防止水泡接触电极板72而造成的电解的性能的降低。因此,更好地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水,并能够使用该电解水产生雾,所以能够改善杀菌效果或除臭效果。
另外,用气泵13吸入因通过过滤器6而除去尘埃等的空气,使其产生水泡,所以能够防止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等进入发泡室65而堵塞小孔68等弊端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伸出部66的前端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朝向后方延伸的凹部74,由此,伸出部66形成俯视大致呈コ字形。1对电极板72位于凹部74的下方。即,在伸出部66的与电极板72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部74。即,在1对电极板72之间生成的电解水从电极板72侧至发泡室65侧并朝向上方,但此时,电解水通过凹部74,由此回避发泡室65而被导向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利用电极板72的电解产生的电解水从电极板72侧向发泡室65侧上升时,能够通过凹部74而很好地将该电解水导向上方。因此,在电解室65的下方(伸出部66的下方)有电解水积留,能够防止无法使用电解水产生雾的情况。
不过,对于伸出部66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即,只要是能够防止从电极板72侧向发泡室65侧上升的电解水积留在伸出部66的下方的形状即可,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即其底面是朝向下方的突出弯曲或突出屈曲的形状。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更改。
例如,喷雾口14只要是从排出净化后的空气的排出口9的附近提供雾的结构,则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可以在其他位置形成。
用于在蓄水槽15、61内产生水泡的空气,并不限于使用气泵13将其导向蓄水槽15、61侧的结构,例如,可以不使用气泵13而直接将风扇4释放的空气的一部分导向蓄水槽15、61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空气调节器的一个例子,对空气净化器1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应用于加湿器或空调等其他空气调节器。
另外,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没有设置空气调节器的装置,还可以提供电解水喷雾装置。

Claims (21)

1、一种空气调节器,是通过引入机外空气实施规定处理再排出到机外而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蓄积水的蓄水部,
用于对蓄积在所述蓄水部中的水进行电解的电极,
用于使蓄积在所述蓄水部中的水发泡的发泡机构,和
用于当将通过所述发泡机构所产生的水泡从蓄积于所述蓄水部中的水的水面释放到大气中时、由水泡绽开而产生的雾提供给机外的供雾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能电解在所述蓄水部中蓄积的自来水而生成次氯酸。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机构被配置在不使产生的水泡接触所述电极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部内配置有限制部,其中,所述的限制部用于限制由所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朝向所述电极侧。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相对于所述蓄水部内装卸自如的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分区形成:收纳所述电极的电解室;和形成多个水泡放出口的发泡室,其中,所述的多个水泡放出口是用于将由所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向蓄积于所述蓄水部的水中放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构件上形成的对所述电解室进行分区的分区壁的一部分,形成用于限制从所述水泡放出口放出的水泡朝向所述电极侧的限制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入构件上形成有:
发泡室通水孔,其是在将所述插入构件安装在所述蓄水部内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蓄水部内的水出入所述发泡室内的同时,在将所述插入构件从所述蓄水部内卸下来时能够排出所述发泡室内的水;以及,
电解室通水孔,其是在将所述插入构件安装在所述蓄水部内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蓄水部内的水出入所述电解室内的同时,在将所述插入构件从所述蓄水部内卸下来时,能够排出所述电解室内的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室通水孔形成多个,它们的面积为所述水泡放出口的面积以下,它们的数量少于所述水泡放出口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室通水孔,其面积大于所述发泡室通水孔的面积。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构件的一部分形成对所述电解室进行分区的且可装卸的装卸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部对所述电解室的至少所述电极的周围进行分区。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对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外形进行分区的外壳,
在所述蓄水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透明部,
在所述外壳的与所述透明部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借助所述透明部从机外辨识所述蓄水部内的窗口,
在所述插入构件的与所述窗口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面积大于所述窗口的面积的对向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向所述蓄水部内的所述透明部和所述对向面之间照射光的发光部,
所述发光部被配置在从该发光部照射的光不妨碍所述发泡室的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在所述电极的更上方配置的且形成多个水泡放出口的发泡室,其中,所述的多个水泡放出口将由所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释放到蓄积于所述蓄水部内的水中;
在所述发泡室的与所述电极对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自所述电极侧朝向所述发泡室侧的所述蓄水部内的水能以回避所述发泡室的方式导向上方的诱导部。
1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使从机外引入的空气通过的过滤器,
所述发泡机构使用已通过所述过滤器之后的空气使其产生水泡。
1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含有用于将经过所述规定处理之后的空气排出到机外的排气口,
所述供雾机构从所述排气口的附近将雾提供给机外。
1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雾机构含有:已产生的雾在被提供给机外之前通过的缓冲室。
1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部相对于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装卸,
通过相对于所述空气调节器装卸所述蓄水部,使所述电极以及所述发泡机构也相对于所述空气调节器可装卸。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对于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和所述发泡机构的对于所述空气调节器的连接部,相互临近配置于所述蓄水部的上方侧。
20、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电极的通电是断续进行的。
21、一种电解水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
能够蓄积水的蓄水部,
用于电解蓄积于所述蓄水部内的水的电极,
用于使蓄积于所述蓄水部内的水产生水泡的发泡机构,和
用于当将由所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水泡从蓄积于所述蓄水部的水的水面向大气中释放时、将通过绽开水泡而产生的雾提供给机外的供雾机构。
CNB2005100559933A 2004-03-26 2005-03-24 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Active CN1003384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2786 2004-03-26
JP2004092786 2004-03-26
JP2004176032 2004-06-14
JP2004176032A JP4471742B2 (ja) 2004-03-26 2004-06-14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解水噴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635A true CN1673635A (zh) 2005-09-28
CN100338402C CN100338402C (zh) 2007-09-19

Family

ID=3504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59933A Active CN100338402C (zh) 2004-03-26 2005-03-24 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71742B2 (zh)
KR (1) KR100679709B1 (zh)
CN (1) CN100338402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7740B (zh) * 2007-09-30 2011-06-1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酸性功能性水雾的杀菌漂洗方法
CN102128480A (zh) * 2010-01-18 2011-07-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2342792A (zh) * 2010-07-29 2012-02-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1534961B (zh) * 2006-11-20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解雾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电解雾产生装置的洗衣机
CN101219230B (zh) * 2007-01-12 2012-07-2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CN105233316A (zh) * 2015-08-31 2016-01-13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降低家用电器内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CN110958890A (zh) * 2017-07-28 2020-04-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水喷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7589A (ja) * 2005-07-29 2007-02-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4878820B2 (ja) * 2005-11-18 2012-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床置き式空気除菌装置
EP1788315A3 (en) * 2005-11-18 2013-01-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On-floor mount type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JP4663518B2 (ja) * 2005-12-28 2011-04-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床置き式空気除菌装置
JP4721921B2 (ja) * 2006-01-30 2011-07-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除菌装置
JP2007236576A (ja) 2006-03-08 2007-09-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JP4771850B2 (ja) * 2006-03-31 2011-09-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貯蔵庫の周辺空気の除菌装置
JP4726680B2 (ja) * 2006-03-31 2011-07-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除菌ユニット
MY149598A (en) * 2006-07-20 2013-09-13 Sanyo Electric Co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having foreign material removing mechanism
EP1891981A3 (en) * 2006-08-25 2009-10-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and air filtering system
US8689577B2 (en) * 2006-08-25 2014-04-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indoor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KR100893476B1 (ko) * 2006-10-30 2009-04-17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제균 장치
JP4821579B2 (ja) * 2006-11-24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JP2008157585A (ja) * 2006-12-26 2008-07-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5029316B2 (ja) * 2007-11-22 2012-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同装置の検査システム
JP2009066434A (ja) * 2008-11-28 2009-04-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床置き式空気除菌装置
JP4883819B1 (ja) * 2010-11-15 2012-02-22 頼男 名出 院内感染防止用病棟
JP5991360B2 (ja) * 2014-09-30 2016-09-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及び加湿装置
CN105032088A (zh) * 2015-05-18 2015-11-11 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pm2.5治理工艺、装置及其应用
WO2020059393A1 (ja) * 2018-09-19 2020-03-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液体微細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気装置
KR102346883B1 (ko) * 2020-01-23 2022-01-04 나기원 이동형 전해수 살포 공기살균 소독기
JP7198987B1 (ja) 2022-03-24 2023-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間浄化装置
JP2023143658A (ja) * 2022-03-24 2023-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間浄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5443A (ja) * 2001-07-24 2003-02-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湿機
JP2003062573A (ja) * 2001-08-29 2003-03-04 Mikuni Corp 電解水生成器
JP5149473B2 (ja) * 2001-09-14 2013-02-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脱臭装置
JP2003102816A (ja) * 2001-09-27 2003-04-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3837335B2 (ja) * 2002-01-23 2006-10-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961B (zh) * 2006-11-20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解雾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电解雾产生装置的洗衣机
CN101219230B (zh) * 2007-01-12 2012-07-2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CN101397740B (zh) * 2007-09-30 2011-06-1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酸性功能性水雾的杀菌漂洗方法
CN102128480A (zh) * 2010-01-18 2011-07-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2342792A (zh) * 2010-07-29 2012-02-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5233316A (zh) * 2015-08-31 2016-01-13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降低家用电器内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CN110958890A (zh) * 2017-07-28 2020-04-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水喷洒装置
CN110958890B (zh) * 2017-07-28 2021-10-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水喷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3474A (ko) 2006-05-15
KR100679709B1 (ko) 2007-02-06
JP2005305100A (ja) 2005-11-04
JP4471742B2 (ja) 2010-06-02
CN100338402C (zh) 200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402C (zh) 空气调节器以及电解水喷雾装置
CN101032628A (zh) 空气除菌装置
CN1903381A (zh) 空气净化机
CA2595662C (en)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CN1755021A (zh) 水洗马桶及水洗马桶的除臭方法
JP2008110011A (ja) 空気除菌装置
KR100884880B1 (ko) 공기 제균 장치
CN1946433A (zh) 杀菌方法及杀菌装置
CN1680223A (zh) 通过紫外线进行乙烯气体重整的方法、其装置和保鲜装置
JP5305770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CN1424010A (zh) 热水洗脚器
CN101219230B (zh) 空气除菌装置
CN1142893C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498855A (zh) 水处理装置
CN1215826C (zh) 足浴器
JP4434853B2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TW200938780A (en) Humidifier, air cleaner, and electrolyzed water unit
CN1220850C (zh) 空调机
CN1966089A (zh)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CN1314573A (zh) 除臭装置及冰箱
CN1991260A (zh)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JP2014039779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WO2010004762A1 (ja) 調湿装置
JP2006175043A (ja) 電気掃除機、電気掃除機用除菌装置、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電気掃除機用接続ホース
CN1727772A (zh) 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