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0112A - 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0112A
CN1670112A CNA2005100509188A CN200510050918A CN1670112A CN 1670112 A CN1670112 A CN 1670112A CN A2005100509188 A CNA2005100509188 A CN A2005100509188A CN 200510050918 A CN200510050918 A CN 200510050918A CN 1670112 A CN1670112 A CN 1670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silane
electron emission
emission source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09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6177C (zh
Inventor
俞升濬
金载明
南仲佑
李受京
文钟云
李玹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0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0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61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617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3/00Fumigators;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gases
    • A01M13/003Enclosures for fumigation, e.g. containers, bags or 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1Carbon nano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2Flying inse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5Fuller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 H01J2201/30469Carbon nanotubes (C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 Electrod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电子发射装置中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该组合物包括有机粘合剂树脂、碳基材料、溶剂和硅烷基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光敏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有机粘合剂树脂、碳基材料、溶剂、选自光敏单体、光敏齐聚体和光敏聚合物的光敏组分、光引发剂和通式R′-SiR3所示的硅烷基化合物,其中R选自烷氧基、烷基、氯、氟和溴,并且R′选自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巯基和2-(3,4-环氧环己基)乙基。该组合物具有强粘合力,由此能够增加有效辐射面积,并提高电子发射装置的电子发射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 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4年1月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4-000147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电子发射装置中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电子发射装置中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其中该电子发射装置具有良好的电子发射效率、较强的粘合力以及改进的有效辐射面积。
发明背景
早期用于电子发射装置的电子发射源包括选自钼、硅等之一的并具有亚微米粒子尺寸尖端的Spindt型电子发射源。然而,由于该Spindt型电子发射源具有超精细结构,其制造方法非常复杂并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因此,其在大屏幕尺寸的发射装置的生产中受到限制。
相应地,近来出现的一种具有较低自由能的碳基材料被认为可能是有利的电子发射源。碳纳米管(CNT)材料,由于其特征为具有高纵横比和约100的低曲率尖端半径,因此碳纳米管在1~3V/μm的低外部电压下就能发射电子,而尤其可望成为理想的电子发射源。
通常,使碳材料例如碳纳米管与玻璃粉、溶剂、有机粘合剂树脂等一起形成浆状物来制造电子发射源。将该浆状物丝网印刷在电极上,然后在400℃或更高的温度下于空气中烘焙。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低自由能的特征,所得电子发射源可以在低电压下驱动,并且制造工艺也不复杂。因此,其在大尺寸显示板的应用中具有优势。然而,碳材料在400℃或更高温度同时存在氧气时通常是非常不稳定的,许多碳纳米管在烘焙期间损失。这导致发射点的数量减少,使得碳纳米管不适于用作电子发射源。
当碳基材料粘合到用作阴极的ITO氧化物或金属时,其通常具有低的膜粘合力,并且由于场致发射装置中阳极产生的强电场,该碳材料易于脱落。上述原因降低了电子发射装置的发射能力和生命周期。
一种已知的制造厚膜电子发射源(发射器)的方法是,将碳纳米管粉末与玻璃粉以4∶1的确定的固体含量进行混合。然而,如果在烘焙后通过增加固体含量以增加薄膜厚度,那么碳纳米管的相对含量也将显著增加,这将导致碳纳米管浆状物的曝光部分变得太薄。因此,这种方法难以通过增加碳纳米管的含量来得到高的电流发射密度。
在尝试解决该问题中,提出了一种固定玻璃粉含量和增加碳纳米管含量的方法。然而,当使用所得碳纳米管浆状物制造电子发射源时,其曝光厚度降低且烘焙后剩余的碳纳米管量也降低了,因此这种方法也难于得到具有理想厚度的碳纳米管电子发射源。同样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当制造含有厚膜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装置时,加入精细金属粉末以提高厚膜的粘合力和导电性。然而,如果厚膜表面覆盖有精细金属粉末,场致发射能力将不能充分得以实现。
韩国专利申请2000-57116中公开了一种在显影期间使用光敏树脂使表面碳纳米管曝光的方法。同样,美国专利US 5,026,624也公开了一种制备这种光敏树脂的环氧基光敏树脂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稳定的时间来获得稳定的抗场发射的光敏材料。此外,美国专利US 5,912,106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光固化性树脂作为光引发剂来提高场致发射装置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电子发射装置中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以及具有较强的粘合力和增加的有效辐射面积的电子发射源,由此提供优良的电子发射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形成了一种电子发射源。
还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包括该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电子发射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有机粘合剂树脂、碳基材料、溶剂和下式1所示的硅烷基化合物,
R′-SiR3     (1)
其中R选自烷氧基、烷基、氯、氟和溴,并且R′选自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巯基和2-(3,4-环氧环己基)乙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其包括碳基材料;溶剂;选自光敏单体、光敏齐聚物和光敏聚合物的光敏组分;光引发剂;和下式1所示的硅烷基化合物,
R′-SiR3     (1)
其中R选自烷氧基、烷基、氯、氟和溴,并且R′选自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巯基和2-(3,4-环氧环己基)乙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烷氧基或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烷氧基选自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和丙氧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发射源和含有该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装置,其中该电子发射源是通过涂布可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形成的。该电子发射装置优选为场致发射显示器。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用于形成本发明中的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包括有机粘合剂树脂、碳基材料、溶剂和式1所示的硅烷基化合物。
有机粘合剂树脂可以为任何通常用于电子发射装置中电子发射源的树脂。合适的有机粘合剂树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丙烯酰基树脂、环氧基树脂和纤维素基树脂,例如乙基纤维素和硝基纤维素。
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有机粘合剂树脂优选以5~60重量份的范围存在。如果有机粘合剂树脂的含量低于5重量份,将会由于流动性变差以及图案难以形成而导致组合物不能正常地印刷。如果有机粘合剂树脂的含量高于60重量份,相同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亦即,组合物变得太粘,由此导致的流动性变差和图案难以形成,将会导致组合物不能正常的印刷。
碳基材料可以是任何通常用于电子发射装置中电子发射源的材料。合适的碳基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金刚石类碳(DLC)和富勒烯(C60)。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碳基材料优选以1~20重量份的范围存在。如果碳基材料的含量低于1重量份,发射电流密度将降低。如果碳基材料的含量高于20重量份,由于在紫外线下曝光时通过薄膜层的紫外线强度降低,所以所得的薄膜的厚度是不理想的。
合适的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丁基溶纤剂(BC)、二甘醇一丁醚醋酸酯(BCA)、萜品醇(TP)、甲苯、2,2,4-三甲基-1,3-戊二醇一异丁酯等。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溶剂以30~60重量份的范围存在。如果溶剂的含量低于30重量份,组合物将变得太粘,因此组合物不能正常印刷。相反,如果溶剂的含量高于60重量份,组合物的粘度将变得太低。
硅烷基化合物增强了电子发射源的粘合力,由此得到均匀的曝光图案、均匀的场发射和改进的发射电流。硅烷基化合物R′-SiR3的R基团提高了对基片的粘合力,并且由于R′基团与光敏聚合物基质反应,由此也提高了粘合力。硅烷基化合物也与光敏组分直接反应以提高曝光部分的粘合力,由此改善图案质量。在通过热处理形成荧光薄膜期间,硅烷基化合物转变成二氧化硅。该二氧化硅可增加场致膜的硬度。
合适的硅烷基化合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等。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硅烷基化合物优选以0.1~20重量份,更优选以0.1~10重量份的量存在。如果硅烷基化合物的含量小于0.1重量份,则粘合力的改善甚微。如果超过20重量份,则组合物将不能正常印刷。
由于形成本发明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包括硅烷基化合物,电子发射源可以不需使用玻璃粉而制造。电子发射源可以进一步包括玻璃粉以提高粘合力。玻璃粉可以基于PbO-SiO2、PbO-B2O3-SiO2、ZnO-SiO2、ZnO-B2O3-SiO2、Bi2O3-SiO2或Bi2O3-B2O3-SiO2。这些玻璃粉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可以丝网印刷在阴极上以形成电子发射源。
或者,电子发射源图案也可以通过光刻法形成。在光刻法中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而使用的光敏组合物包括碳基材料、溶剂、选自光敏单体、光敏齐聚体和光敏聚合物的光敏组分、光引发剂和式1所示硅烷基化合物。
碳基材料和溶剂如上所述。
光敏组分可以为一种或多种选自于光敏单体、光敏齐聚体和光敏聚合物光敏的材料,并且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可以以5~60重量份的量存在。如果光敏组分的含量小于5重量份,则曝光灵敏度降低。如果光敏组分的含量超过60重量份,则形成的图案性能变差,导致表面光反应发生过度而引起表面变硬和由于紫外线屏蔽而导致的曝光薄膜厚度降低。
光敏单体、齐聚体或聚合物可以基于丙烯酸酯基单体。这种单体可以选自于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丙烯酸丁氧基三乙二醇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二环戊酯、丙烯酸二环戊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十七氟癸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异癸(isodexyl)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丙烯酸甲氧基二甘醇酯,以及其组合。优选的是,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光敏单体以1~20重量份的量存在。
光敏齐聚体或光敏聚合物可以是重均分子量500~100,000的齐聚体或聚合物,其为具有不饱和碳-碳键化合物的聚合产物。合适的光敏齐聚体或光敏聚合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酰基聚合物、聚酯丙烯酸酯、三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三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乙氧基酯和甲酚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光敏齐聚体或光敏聚合物优选以4~40重量份的量存在。
光引发剂可以为至少一种选自于下组的材料,包括二苯甲酮、甲基-邻-苯甲酰苯甲酸酯、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酮、二苄基酮、芴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苯基乙基酮、对-叔丁基二氯苯乙酮、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醇(ketanol)、苄基甲氧基乙基乙缩醛、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丁醚、蒽醌、2-叔丁基蒽醌、2-戊基蒽醌、β-氯代蒽醌、蒽酮、benzathrone、亚甲基蒽酮、4-叠氮苯亚甲基苯乙酮、2,6-双(对叠氮基苯亚甲基)环己酮、2,6-双(对叠氮基苯亚甲基)-4-甲基环己酮、2-苯基-1,2-丁二酮-2-(邻甲氧基羰基)肟、2,3-双(4-二乙基氨基苯亚甲基)环戊酮、2,6-双(4-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环己酮、2,6-双(4-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4-甲基环己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基氨基)查耳酮、4,4-双(二乙基氨基)查耳酮、对-二甲基氨基cynnamilidene二氢茚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二氢茚酮、2-(对-二甲基氨基苯基亚乙烯基)异萘酚噻唑、1,3-双(4-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丙酮、1,3-羰基-双(4-二乙基氨基苯亚甲基)丙酮、N-苯基-N-乙基乙醇胺、N-苯基乙醇胺、N-甲苯基二乙醇胺、N-苯基乙醇胺、异戊基二甲氨基苯甲酸酯、异戊基二乙氨基苯甲酸酯、3-苯基-5-苯甲酰基硫代-四唑和1-苯基-5-乙氧基羰基硫代-四唑。对于每100重量份的光敏组分而言,光引发剂优选以0.05~10重量份,更优选以0.1~5重量份的量存在。如果光引发剂的含量太低,光敏性将太差。如果太高,曝光部分的剩余比例将太小。
用于形成本发明电子发射源的光敏组合物中可以进一步含有玻璃粉,以提高电子发射源的粘合力。玻璃粉可以基于PbO-SiO2、PbO-B2O3-SiO2、ZnO-SiO2、ZnO-B2O3-SiO2、Bi2O3-SiO2或Bi2O3-B2O3-SiO2。这些玻璃粉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用于形成本发明电子发射源的光敏组合物中可以进一步含有不饱和酸例如不饱和羧酸,以提高曝光后的显影特性。合适的不饱和羧酸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乙烯基乙酸及其酸酐。
用于形成本发明电子发射源的光敏组合物中可以进一步含有添加剂,例如消泡剂、分散剂、抗氧化剂、阻聚剂、增塑剂或金属粉末。这些添加剂可以以需要的合适的量加入。该光敏浆状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非光敏树脂,例如环氧基树脂或纤维素基树脂如乙基纤维素或硝基纤维素。
组合物各个组分的混和顺序并不重要,但最好先混和碳基材料、光敏组分、光引发剂和硅烷基化合物,然后再加入有机溶剂以控制粘度。
该组合物印刷至金属、半导体或绝缘基片上并进行热处理,以得到具有理想图案的电子发射装置中使用的电子发射源。印刷可以通过喷涂、旋涂、丝网印刷、滚涂或浸涂进行。热处理可以在300~500℃于真空或气体保护气氛下进行。气体保护气氛可以包括空气、氮气(N2)或其它惰性气体。
本发明的电子发射源可以用作电子发射装置的阴极,并优选用作场发射装置中的阴极。
本发明的电子发射装置包括第一衬底;位于第一衬底上的电子发射源;与第一衬底相对的第二衬底,在两衬底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构造一真空容器;在与第一衬底相对的第二衬底的侧面上形成的阳极;以预定的图案在阳极上形成的荧光层,其通过电子发射源发射出的电子进行发光;以预定的图案在阳极上形成的黑色基体层。
图1是本发明电子发射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在该电子发射装置中,第一衬底(或阴极衬底)2和第二衬底(或阳极衬底)4以预定的间隔平行排列以形成一个真空容器30。
在真空容器30中,电子发射源位于第一衬底上,光发射器位于第二衬底4上,由此电子发射源发射的电子发光而形成图像。
电子发射装置包括在第一衬底2上形成的阴极6、在阴极6上形成的绝缘层8、在绝缘层8上形成的栅电极10和设置在孔8a和10a之间的电子发射源12,其穿过绝缘层8和栅电极10并在阴极6上形成。
阴极6以预定的图案例如条纹形状沿着第一衬底2的一个方向形成。绝缘层8在第一衬底2上形成,覆盖阴极6。
在绝缘层8上形成的多个栅电极10,具有穿过绝缘层8和栅电极10的孔8a和10a。栅电极10以预定距离在与阴极6垂直的方向形成,以形成条纹图案。
电子发射源12在阴极6上形成,并处于孔8a和10a之间。当然,电子发射源的形状并不仅仅限于图示。例如,其可具有圆锥形状。
电子发射源12通过阴极6和栅电极10之间形成的电场分布来发射电子,这种电场分布是通过由真空容器30外部施加给阴极6和栅电极10的电压而形成的。
本发明电子发射源的构造并不仅仅限于以上所述。例如,第一衬底或阴极衬底可以在栅电极上形成。然后,阴极以其间有绝缘层的形式在栅电极上形成。
以下实施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应当认为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对比实施例1
2.5克碳纳米管粉末与0.5克玻璃粉(8000L玻璃粉)混合并填充到球磨机罐体中至约1/3的容量,然后粉碎。将20g甲基丙烯酸聚合物、20g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g 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4g异丙基噻吨酮和30g醋酸乙基卡必醇酯混合、粉碎,然后加入到混合物中。将所得混合物搅拌以得到光敏碳纳米管浆状组合物。将制备的光敏碳纳米管浆状组合物印刷,并以1,000mJ/cm2的曝光能量用平行曝光器对其进行曝光。将所得碳纳米管浆状物烘焙以得到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1
除了用4g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2
除了用4g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3
除了用4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4
除了用4g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5
除了用4g乙烯基三氯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6
除了用4g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7
除了用4g 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实施例8
除了用4g 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代替玻璃粉外,使用对比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电子发射源。
测量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3中制备的每个电子发射源的发射电流密度(μA/cm2)。结果示于表1。
在室温下将1.5×1.5cm的透明胶带条(3M)贴在每个电子发射源上以测量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3中制备的每个电子发射源的粘合力。将胶带以0.5cm/s的速率撕下。然后,测量粘附到胶带上的碳纳米管粉末的量。碳纳米管粉末的量越多,粘合力越差。结果如表1所示。
                     电场强度
分类 3V/μm     3V/μm   3V/μm   3V/μm 粘合力*
对比实施例1 5     35   220   630   z
实施例1 25     100   600   1400   x
实施例2 30     115   650   1550   y
实施例3 27     110   630   1500   y
*粘合力等级:x=非常强;y=强;z=中等。
如表1所示,实施例1~3中制备的电子发射源相比于对比实施例1中电子发射源具有更好的电子发射特性(亮度)。并且,其也显示出比对比实施例1更好的粘合力。
由于用于形成本发明电子发射装置中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包括硅烷基化合物,其在曝光和显影后对衬底的粘合力提高,由此为装置提供了均匀的曝光图案、改进的场致发射效果和发射电流。
虽然已经根据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替代。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其中包括:
有机粘合剂树脂;
碳基材料;
溶剂;和
如下式(1)所示的硅烷基化合物:
R′-SiR3             (1)
其中R选自烷氧基、烷基、氯、氟和溴,并且R′选自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巯基和2-(3,4-环氧环己基)乙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碳基材料包括选自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金刚石类碳、富勒烯及其混合物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硅烷基化合物包括选自以下的化合物: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及其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有机粘合剂树脂以5~6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碳基材料以1~2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溶剂以30~60重量份的量存在;并且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硅烷基化合物以0.1~20重量份的量存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有机粘合剂树脂以5~6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碳基材料以1~2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溶剂以30~60重量份的量存在;并且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硅烷基化合物以0.1~10重量份的量存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包括玻璃粉。
7.一种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其中包括:
碳基材料;
溶剂;
选自光敏单体、齐聚体和聚合物的光敏组分;
光引发剂;和
如下式(1)所示的硅烷基化合物:
R′-SiR3             (1)
其中R选自烷氧基、烷基、氯、氟和溴,并且R′选自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氨基、巯基和2-(3,4-环氧环己基)乙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碳基材料包括选自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金刚石类碳、富勒烯及其混合物的材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硅烷基化合物包括选自以下的化合物: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及其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碳基材料以1~2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光敏组分以5~6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溶剂以30~60重量份的量存在;并且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硅烷基化合物以0.1~20重量份的量存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碳基材料以1~2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光敏组分以5~60重量份的量存在;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溶剂以30~60重量份的量存在;并且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硅烷基化合物以0.1~10重量份的量存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包括玻璃粉。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光敏组分选自由具有不饱和碳碳键的化合物聚合形成的光敏齐聚体和光敏聚合物,并且光敏组分具有500~100,000的重均分子量。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光敏组分为丙烯酸酯基单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丙烯酸酯基单体包括以下单体: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丙烯酸丁氧基三乙二醇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二环戊酯、丙烯酸二环戊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十七烷基氟代癸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异癸酯(isodexyl)、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丙烯酸甲氧基二乙二醇酯及其混合物。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光引发剂包括以下化合物:二苯甲酮、甲基-邻-苯甲酰苯甲酸酯、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酮、二苄基酮、芴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苯基乙基酮、对-叔丁基二氯苯乙酮、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醇(ketanol)、苄基甲氧基乙基乙缩醛、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丁醚、蒽醌、2-叔丁基蒽醌、2-戊基蒽醌、β-氯代蒽醌、蒽酮、benzathrone、亚甲基蒽酮、4-叠氮苯亚甲基苯乙酮、2,6-双(对叠氮基苯亚甲基)环己酮、2,6-双(对叠氮基苯亚甲基)-4-甲基环己酮、2-苯基-1,2-丁二酮-2-(邻甲氧基羰基)肟、2,3-双(4-二乙基氨基苯亚甲基)环戊酮、2,6-双(4-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环己酮、2,6-双(4-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4-甲基环己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基氨基)查耳酮、4,4-双(二乙基氨基)查耳酮、对-二甲基氨基cynnamilidene二氢茚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二氢茚酮、2-(对-二甲基氨基苯基亚乙烯基)异萘酚噻唑、1,3-双(4-二甲基氨基苯亚甲基)丙酮、1,3-羰基-双(4-二乙基氨基苯亚甲基)丙酮、N-苯基-N-乙基乙醇胺、N-苯基乙醇胺、N-甲苯基二乙醇胺、N-苯基乙醇胺、异戊基二甲氨基苯甲酸酯、异戊基二乙氨基苯甲酸酯、3-苯基-5-苯甲酰基硫代-四唑和1-苯基-5-乙氧基羰基硫代-四唑及其混合物。
17.一种通过印刷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而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18.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发射装置,其中,电子发射装置为场致发射显示器。
20.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其中包括:
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彼此以一定的距离排列并形成真空容器;
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形成的电子发射源,该电子发射源位于第一衬底上;
于第二衬底上形成并与第一衬底相对的阳极;
以预定图案于阳极上形成的荧光膜,用于从电子发射源发射电子;和
阳极上具有预定图案的黑色基体层。
CNB2005100509188A 2004-01-09 2005-01-10 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61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0001476/04 2004-01-09
KR0001476/2004 2004-01-09
KR1020040001476A KR101065394B1 (ko) 2004-01-09 2004-01-09 평판 표시소자의 전자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그로부터제조되는 전자방출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0112A true CN1670112A (zh) 2005-09-21
CN1326177C CN1326177C (zh) 2007-07-11

Family

ID=3482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09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6177C (zh) 2004-01-09 2005-01-10 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79355A1 (zh)
JP (1) JP2005197247A (zh)
KR (1) KR101065394B1 (zh)
CN (1) CN132617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3356B2 (en) 2008-12-04 2012-11-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packaging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19903A (ko) * 2004-08-30 2006-03-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전자 방출원 제조 방법 및전자 방출원
JP4934353B2 (ja) * 2005-06-10 2012-05-16 ドンジン セミケム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ネガティブ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KR20070014741A (ko) 2005-07-29 2007-02-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방출원,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 방출 소자
KR20070084918A (ko) * 2006-02-22 2007-08-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전자방출원,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방출 소자, 및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의 제조방법
KR101166015B1 (ko) * 2006-04-26 2012-07-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원,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상기 전자방출원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방출 소자
KR100818506B1 (ko) 2006-12-22 2008-03-3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전사필름,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방출원의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전자 방출원
US7732029B1 (en) * 2006-12-22 2010-06-08 Xerox Corporation Composi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JP2008163081A (ja) * 2006-12-27 2008-07-17 Fujifilm Corp レーザー分解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パターン形成材料ならびにレーザー彫刻型フレキソ印刷版原版
KR20100036920A (ko) 2008-09-30 2010-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전자방출원,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계 방출 소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6624A (en) * 1989-03-03 1991-06-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photo imaging
JPH09223461A (ja) * 1996-02-14 1997-08-26 Sony Corp 蛍光面の形成方法
US5912106A (en) * 1996-09-10 1999-06-15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photoimage quality
KR100243254B1 (ko) 1996-12-13 2000-02-01 손욱 투명도전성 조성물, 이로부터 형성된 투명도전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569135B2 (ja) * 1998-09-09 2004-09-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界放出陰極の製造方法
US6146230A (en) * 1998-09-24 2000-11-14 Samsung Display Devices Co., Ltd. Composition for electron emitter of field emission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n emitter using the same
KR100280994B1 (ko) * 1998-09-24 2001-02-01 김순택 필드 에미션 디스플레이 소자의 필드 에미터용 조성물
JP3833404B2 (ja) * 1998-12-17 2006-10-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ミッ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40546B2 (ja) * 1999-06-07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材料
US6905637B2 (en) * 2001-01-18 2005-06-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hermose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articles derived therefrom
JP2002313223A (ja) * 2001-04-11 2002-10-2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放出素子、電子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30148042A1 (en) * 2001-12-28 2003-08-07 Zhikai Wang Ultrasonic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nanocomposite
KR100852690B1 (ko) * 2002-04-22 2008-08-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방출 표시소자용 탄소 나노 튜브 에미터 페이스트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계 방출 표시소자용 탄소 나노튜브 에미터의 제조방법
JP2004276232A (ja) * 2003-02-24 2004-10-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036563A2 (en) * 2003-08-21 2005-04-21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ocomposites with controlled electrical properti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3356B2 (en) 2008-12-04 2012-11-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packaging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TWI408725B (zh) * 2008-12-04 2013-09-11 Ind Tech Res Inst 電子發射式發光裝置及其封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65394B1 (ko) 2011-09-16
CN1326177C (zh) 2007-07-11
JP2005197247A (ja) 2005-07-21
US20050179355A1 (en) 2005-08-18
KR20050073641A (ko) 2005-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0112A (zh) 用于形成电子发射源的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电子发射源
US9034212B2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electron emission source, electron emission source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electron emission source, and field e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electron emission source
CN1204586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方法
CN1467772A (zh) 用于场发射显示装置的电子发射源组合物及用其制造的场发射显示装置
CN1941218A (zh) 导电性电极粉末及其制备方法、等离子显示屏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等离子显示屏
JP2005183370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エミッターの形成方法
CN1212545C (zh) 光敏绝缘胶组合物及用其制成的感光膜
CN1831647A (zh) 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黑色基质组合物和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497343A (zh) 利用感光性树脂的感光性树脂复合物
WO2006100825A1 (ja) 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感光性フィルム、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の形成方法、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及びその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を有す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8277685B2 (en) Dispersant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ead and phosphor past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312364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隔壁形成用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及び隔壁の形成方法
JP2006310290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前面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JP4240641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ペースト塗布装置
KR100752013B1 (ko)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전자 방출원의 제조방법,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 전자 방출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면표시 소자
JP2009203356A (ja) 転写成形用ガラスペース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US7541390B2 (en) Composition for preparing electron emitter, electron emitter produced by using the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electron emitter
JP2008130354A (ja) 電子放出源用ペースト
KR101166015B1 (ko) 전자 방출원,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상기 전자방출원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방출 소자
KR100614043B1 (ko) 평판 표시소자의 전자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그로부터제조되는 전자방출원
JP2010020999A (ja) 電子放出源用ペースト
JP2008074681A (ja) 無機粉体含有樹脂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242246A (ja) 無機粉体含有樹脂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CN101125944A (zh) 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电子发射源和电子发射装置
KR101018345B1 (ko)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방출원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방출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