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9736A - 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9736A
CN1659736A CN038132060A CN03813206A CN1659736A CN 1659736 A CN1659736 A CN 1659736A CN 038132060 A CN038132060 A CN 038132060A CN 03813206 A CN03813206 A CN 03813206A CN 1659736 A CN1659736 A CN 1659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solid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film
supply typ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132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0367C (zh
Inventor
木村英和
渡边秀
吉武务
黑岛贞则
中村新
岛川祐一
真子隆志
今井英人
久保佳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9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9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3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3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47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89Means for holding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9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with one of the reactants being liquid, solid or liquid-charg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5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perforated or wave-shap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1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material
    • H01M8/1018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 H01M8/1067Polymeric electrolyt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porosity, ionic conductivity or 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55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liquid, solid or electrolyte-charged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2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 H01M4/921Alloys or mixtures with metallic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多个燃料电极设置在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同时多个氧化剂电极被设置在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另外的一个表面上以产生多个共享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干电池。这些干电池通过连接电极电互联,所述连接电极延展通过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槽形成在相邻干电极之间的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区域中。此槽将氢离子的迁移限制到相邻的干电池以防止电压减小。所得到的结构简单且尺寸减小的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可以提供较高的能量。

Description

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直接供给到电极的液体燃料而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固态聚合物燃料电池典型地包括由诸如全氟酸性硫酸基酸薄膜的固体聚合电解质制成的离子交换薄膜;形成在离子交换薄膜的两个表面上的电极(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荷收集器。这是这样的装置:其中氢被供给到燃料电池,同时氧化剂电极被供给氧气或者空气,以通过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各电极具有催化剂层,所述催化剂层包括用固体聚合电解质保持催化剂材料的碳微粒的混合物,以及气体扩散层(供给层),所述气体扩散层由带孔碳材料构成,用于供给和扩散燃料以及氧化气体。电荷收集器由碳或者金属制成的导电板制造。
在这样的燃料电池中,供给到燃料电极的燃料通过气体扩散层(供给层)中的微孔到达催化剂。然后,燃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而分解以产生电子和氢离子。电子通过催化剂载体(碳微粒)和燃料电极内的气体扩散层(供给层)引出到外部电路,并通过外部电路流至氧化剂电极。。反过来氢离子通过燃料电极中的电解质和两个电极之间的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而到达氧化剂电极,并与供给到氧化剂电极的氧和通过外部电路流入到氧化剂电极的电子进行反应以产生水。结果,电子从燃料电极在外部电路中流到氧化剂电极,从而得到电力。
但是在基本如上构造的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单元中,通过电池所产生的电压对应通过各电极上的氧化和还原的电势差,这样燃料电池最大只能产生1.23V,即使是理想开路电压。这样,燃料电池不能总是产生足够的电力来作为装备到不同的装置中的驱动电源。例如,便携电力装置典型地需要大约1.5-4V或者更高的输入电压来作为电源。为了使用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作为用于驱动这样的便携电子装置的电源,燃料电池的干电池必须串联连接以增加由此产生的电压。
可以想象干电池被堆叠以增加所述电压以保证充分的电压。但是,这样的结构将对燃料电池的总厚度上更大,使得此策略对驱动便携电力装置的电源是不利的,所述便携电力装置需要逐渐变薄。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273696/96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包括位于相同平面上的多个干电池,以及所述堆叠结构包括多个彼此堆叠的燃料干电池组件,作为一种技术来增加通过电池产生的电压同时减小电池的厚度。
同样,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171925/96和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110215/2002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包括单电解质薄膜,位于电解质薄膜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氧化剂电极,以及位于电解质薄膜的另外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燃料电极,这样多个干电池被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
由于前述传统燃料电池组件能够用多个电互联电池来产生高电压,此燃料电池组件提供了特定的益处在于可以获得充分的供给电压来驱动电力装置。
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273696/96中所描述的堆叠结构中,各设置在平面上的干电池的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朝向不一致,因此必须单独供给到各干电池。同样,需要保持器机构对各干电池进行密封以防止各干电池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气体流入到相邻的干电池中。这些要求需要燃料电池组件的干电池之间的空间依赖于用于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气体的机构以及保持器机构的尺寸;因此,难于实现尺寸的充分减小。此外,所设置在堆叠结构需要较大数目的组件,并仍然就尺寸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具有用于改良的空间。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171925/96中公开的燃料电池组件的问题是产生在特定干电池的燃料电极中的氢离子迁移(电泄漏)到相邻干电池的氧化剂电极,而不是干电池本身的氧化剂电极,从而导致电压较低。特别地,单干电池被安置在小到电解质薄膜的厚度的间隙上时电泄漏是显著的,这不可避免地减小了电压。
另一方面,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110215/2002中所描述的通孔连接系统的问题在于,除了相邻氧化剂电极的电泄漏之外,还有由于氢离子迁移到插入通孔中的导电元件中而导致电泄漏。同样地,在此结构中,单干电池被安置在更小的间隙上时电泄漏更加显著,导致电压更大的减小。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简单结构、尺寸减小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能够产生更高的能量。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包括单固体电解质薄膜、设置在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燃料电极、设置在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另外的一个表面上与燃料电极分别相对的多个氧化剂电极,其中多个干电池被彼此电连接,每个干电池包括燃料电极、氧化剂电极和固体电解质薄膜。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具有共享固体电解质薄膜并且彼此电连接的两个或者多个干电池。由于没有额外的部件需要用于彼此固定干电池,所得到的简单结构的燃料电池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
此外,由于燃料电极设置在固体电解质薄膜的一个表面上,氧化剂电极位于其另外的一个表面上,准备流动通路等用于将燃料或者氧化剂供给到各干电池就没有必要了,但是两个或者多个干电池可以一起供给燃料和氧化剂。结果,所述结构得以简化,导致燃料电池的尺寸减小。
同样,本发明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还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延展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这样至少多个干电池的两个通过导电元件被串联。这样,干电池可以串联而不用增加凸起区域。结果,总的电池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
优选地,上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还包括: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设置在导电元件和固体电解质薄膜之间。当导电元件和固体电解质薄膜之间存在间隙,燃料将与被废弃的氧化剂混合。但是,这样设置的密封材料可以完全覆盖形成在导电元件和固体电解质薄膜之间的间隙,由此防止燃料浪费。
进一步优选地,在如上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中,导电元件具有镀以绝缘材料的表面。当干电池被设置在靠近导电元件中,产生在干电池的燃料电极上的氢离子可以迁移到导电元件而不是相关联的氧化剂电极。所述迁移将导致电压的减小,如同电泄漏的情况。这样,镀在导电元件的表面上的绝缘材料可以防止氢离子迁移到导电元件,由此限制电压的减小。
同样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包括干电池之间的固体电解质薄膜的低离子导电率区。在本发明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中,各干电池之间的空间可以变窄以进一步减小干电池的尺寸。但是干电池之间的空间的减小引起电泄漏的问题,如上所述,这导致电压较低。由此,低离子导电率区设置在固体电解质薄膜中的干电池之间以防止电泄漏。这样,即使各干电池之间的空间被减小到与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厚度相同的程度,所得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可以限制电压的减小,并提供较高的功率,其尺寸小、厚度小。本发明的低离子导电率区指的是显示比剩余区域对氢离子具有较低的导电率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低离子导电率区可以是如上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的固体电解质薄膜中的具有槽的区域。
可选地,低离子导电率区可以是如上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的固体电解质薄膜中的具有凹陷的区域。
低离子导电率区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结构而提供,并可以防止氢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而在干电池之间迁移,这样通过有效地限制电压的减小而提供高功率的燃料电池。
在本发明中,在如上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中所述槽或者凹陷可以填充绝缘树脂。填充绝缘树脂的槽或者凹陷可以进一步限制氢离子在干电池之间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迁移,这样所得的燃料电池可以提供较高的功率。用于此目的的绝缘材料优选是氟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酚基树脂或者环氧树脂基树脂。通过使用这些树脂,所述槽或者凹陷可以很容易填充绝缘树脂,而不会失败。
同样,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还包括用于将燃料供给到两个或者多个燃料电极的燃料流动通路,其中燃料流动通路中具有隔板,其部分包括固体电解质薄膜。由于此燃料电池利用固体电解质薄膜作为燃料流动通路的隔板一部分,这导致部件数目减小,结构简单。结果,这有助于尺寸减小和总体的燃料电池的厚度的减小。
同样,根据本发明,在如上所述的燃料电池中,多个干电池中的至少两个可以并联。在本发明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中,多个干电池可以自由并联,这样所得的干电池可以获得理想的电压或者电流值。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产生高功率的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并且尺寸和厚度减小。
附图说明
图1A和1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一个实施例;
图2A和2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3A和3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4A和4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以及
图5A和5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的另外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A-5B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操作的几个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
图2A示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透视图。图2B是图2A中沿着线A-A’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如图2A和2B中所示,燃料电极(一种类型的电极)102、102b设置在单个或者普通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一个表面上,同时氧化剂电极(另外类型的电极)108a,108b被设置在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另外的表面上。电荷收集器120、121设置在并分别连接到燃料电极102a、102b,同时电荷收集器122、123设置在并分别连接到氧化剂电极108a、108b。电荷收集器121、122通过延展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连接电极124而电连接。燃料电极102a、102b和氧化电极108a、108b包括基部(气体扩散层)和催化剂层,两者未示出。
在如上所示结构的燃料电池中,燃料电极102a、102b被供给燃料125,同时氧化剂电极108a、108b被供给诸如空气、氧气等的氧化剂126,如图2B所示。在此实施例的燃料电池中,燃料电极102a、102b和形成多个干电极的一部分的氧化剂电极108a、108b被设置在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两个表面上。因此,如图2B示意所示,单燃料流动通路对供给燃料125是足够的,同时单氧化剂流动通路对供给氧化剂126是足够的,这样使得可以简化燃料电池的结构。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用于将燃料电极侧从氧化剂电极侧分离的隔板,这样防止燃料125被引入到氧化剂电极侧和防止氧化剂126被引入到燃料电极侧。
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将燃料电极102a、102b从氧化剂电极108a、108b分开,并用作迫使氢离子在这些电极之间迁移的离子交换薄膜。出于这样的动作的要求,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优选对氢离子具有较高的可导性。同样优选地,固体电解质薄膜114是化学稳定并机械性能较强。适于形成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诸如磺基、磷酸盐基、phosphone基、磷化氢基等的强酸基的极性基护着诸如碳酰基的弱酸族的有机聚合物。这样的有机聚合物可以包括芳香族系列的诸如磺化聚乙烯(4-phenoxybenzoil-1,4-亚苯基)、烷基磺化聚苯并咪唑等的聚合物;诸如聚苯乙烯硫酸基共聚物、乙烯硫酸基共聚物的共聚物、桥接烷基硫酸衍生物、由氟聚合物骨架和硫酸构成的聚合物的含氟聚合物;通过将诸如丙烯酸-2-甲基丙烷磺酸的包含丙烯酸类和诸如n-丁基甲基丙烯酸盐的丙烯酸酯类共聚化而产生的共聚物;包含磺基(诸如由Asahi Kasei公司制造的由Dupont,Aciplex(商标)制造的Naflon(商标))族的全氟碳化物;包含羧基(例如Asahi Glass公司制造的Flemion S film(商标))族的全氟碳化物;等等。
当包含聚合物的芳香族系列被选择用于用作燃料125的有机液体燃料,诸如磺化聚乙烯(4-phenoxybenzoil-1,4-亚苯基)、烷基磺化聚苯并咪唑等的聚合物等,这可能限制了有机液体燃料的传输以防止由于交换所导致电池效率的降低。
燃料电池102a、102b以及氧化物电极108a、108b可以在其中包括保持催化剂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微粒的碳微粒的薄膜(催化剂层)被形成在基部(气体扩散层)的结构中产生。对于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用作基部可以是诸如碳纸、碳成形、碳烧结物、烧结金属、泡沫金属等的带孔基部。同样,基部表面可以被防水处理,诸如聚四氟乙烯等的防水剂可以被用于对基部进行防水处理。
通过燃料电极的碳微粒所保持的催化剂可以通过铂、铹、钯、铱、锇、钌、铼、金、银、镍、钴、锂、镧、锶、钇等示范,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或者多个组合使用。另一方面,保持在氧化剂电极的碳微粒上的催化剂可以与用作燃料电极催化剂的相似,前面所示范的材料可以被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可以被用于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的催化剂。
用于保持催化剂的碳微粒可以通过乙炔黑(例如Vulcan Material公司制造的Denk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XC72(商标)制造的DenkaBlack(商标)等)、Ketjen Black、碳nanotube、碳nanohorn等来示范。碳微粒的直径可以在范围0.01-0.1μm之间,优选地为0.02-0.06μm。
用作燃料125的可以是诸如甲醇、乙醇、二乙基乙烯等有机液体燃料。
尽管没有特别限定,燃料电极102a、102b以及氧化剂电极108a、108b可以以诸如下述的方式制造。
催化剂可以通过燃料电极102a、102b以及氧化剂电极108a、108b的碳微粒保持,通常对其进行浸透。然后,保持催化剂以及固体聚合电解质微粒的碳微粒被分散在溶剂中以形成浆状物。此后,浆状物被镀在基部上,变干以提供燃料电池102a、102b以及氧化剂电极108a、108b。此处,碳微粒的直径被设置为诸如0.01-0.1μm范围中。另一方面,催化剂微粒的直径被设置诸如在1nm-10nm范围之中。此外,固体聚合电解质微粒的直径被设置诸如在0.05-1μm范围之间。碳微粒和固体聚合电解质微粒被用于诸如2∶1-40∶1范围中的重量百分比上。同样,用于在浆状物中融解的水的重量百分比是诸如在范围1∶2-10∶1中。尽管没有特别限制,通过诸如涂刷、喷溅、丝网印刷等的方法镀到基部上。浆状物被涂的厚度大约是1μm-2mm。在涂完浆状物之后,基部在对应的温度和对应于氟聚合物的类型的时间上加热,所述氟聚合物被用于制造燃料电极102a、102b以及氧化剂电极108a、108b。尽管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根据所使用的材料适当确定,加热温度可以诸如在范围100℃-250℃的范围之中,同时加热时间可以在30秒到30分钟之间。
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可以使用适于所使用的材料的方法来制造。例如,当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由有机聚合物材料制造时,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可以通过在由聚四氟乙烯等制造的可移除薄片上铸造和干燥通过溶剂和溶解或者扩散在其中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的液体来提供。
连接电极124被设置以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延展。连接电极124是用于电连接电荷收集器120和123(后面说明)的导电元件。连接电极124可以插入诸如通过原先形成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通孔。可选地,连接电极124可以被直接穿入到固体电解质薄膜中并插入通过同时形成通孔,而不需要预先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形成通孔。
为了防止燃料和/或者氧化剂从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和连接电极124之间的间隙泄漏,具有直径稍微小于通孔的孔的密封材料可以放置在通孔之上,孔安置对齐所述通孔,如图1A、1B所示,连接电极124可以从上部的密封材料插入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这样,所述间隙可以在通孔和连接电极124之间完全覆盖。用于此目的的密封材料306可以是诸如四氟化物乙烯树脂薄膜或者硅膜。
这样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薄膜114被设置在燃料电极102a、102b和氧化剂电极108a、108b之间并热挤压以产生电极—电解质层压结构。在此情况下,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与所有的催化剂被安置在其上的电极102a、102b、108a、108b的表面相接触。用于热挤压的条件的选择依赖于特定的材料。当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以及电极102a、102b、108a、108b的表面上的电解质由有机聚合物制造,热挤压可以在超过这些有机聚合物的软化温度或者玻璃转换温度的温度上进行。特别地,热挤压可以在诸如限定温度在范围100-250℃;压力在1-100Kg/cm2;持续时间在10秒-300秒的范围中的条件下进行。
如上方式所产生的电极—电解质层压结构被设置在电荷收集器120-123之间。结果,设置在并连接到燃料电池102b的电荷收集器121通过延展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连接电极124被电连接到设置在并连接到氧化剂电极108a的电荷收集器122。这就获得了具有两个串联连接的干电池的燃料电池。尽管将连接电极124与电荷收集器120、123相连接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所述连接可以用诸如将电荷收集器120和电荷收集器123上压紧连接电极124或者焊接而形成。电荷收集器120-123和连接电极124是导电元件,其可以由诸如不锈钢、钛等来形成。
由于如上所述的燃料电池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具有密封性的保持器机构,各干电池可以被安置彼此相邻移节省空间,由此实现较高密度安装。但是,当各干电池被安置以减小间距到如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厚度的相同程度,将发生电泄漏,其中相邻干电池的氢离子可以迁移到相邻干电池的氧化剂电极而不是干电池本身的氧化剂电极。以此方式迁移的氢离子导致电压减小。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槽302被设置在如图2A、2B所示的干电池之间的区域中用于防止电泄漏。图2A是其中设有槽302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可选地,如图3A、3B所示,凹陷303可以设置在干电池而不是槽302之间的区域中。图3A是设有凹陷303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
这样设置的槽302或者凹陷303可以减小导致在燃料电极102上产生的氢离子迁移到相邻的干电池的氧化剂电极108b的离子可导性。结果,可以防止电泄漏,并且产生在燃料电极102a上的氢离子可以有效的引导到氧化剂电极108a。
此外,槽302或者凹陷203可以填充具有绝缘属性的树脂等。这样的结构显示在图4A、4B、5A和5B中。图4A是其中绝缘薄膜304被插入到槽303中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5A反过来是凹陷303填充绝缘树脂305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防止电泄漏。用于绝缘薄膜304和绝缘树脂305的材料可以是氟基树脂、聚酰亚胺基树脂、苯酚基树脂、环氧树脂基树脂等。
电泄漏也由于氢离子迁移到连接电极124而导致。为了防止此电泄漏,连接电极124的表面被优选地镀以绝缘材料。适于用于此目的的绝缘材料可以是诸如硅一、聚四氟乙烯一、聚乙烯一以及聚酰亚胺基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诸如蒸汽沉积的过程来镀层。
如上所述,图2A-5B所示的各实施例可以防止电泄漏,并减小燃料电池的干电池之间的空间至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厚度,或者更小,由此实现更高密度安装。
尽管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具有所示的干电池,出于简化每个具有两个干电池,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干电池,但是可以相似的方式应用到具有三个或者多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池中。
接着,将参照附图结合比较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的特定的实施例。
(示例1)
本发明的示例1将参照图1A、1B来进行说明。
示例1中使用具有直径3-5nm的Pt-Ru合金微粒催化剂,以及在其上保持催化剂重量百分比达到50%的催化剂载体碳微粒(Denki KagakuKogyo Kabushiki Kaisha制造的Denka Black(商标))。所述合金包括50wt%的Ru,合金对碳微粒的重量百分比是1∶1。一克催化剂载体碳微粒被添加到由Aldrich Chemical公司制造的nafion溶液(nafion是Dupont的注册商标),并通过超声混合器在50℃搅动3小时以产生催化剂浆状物。此催化剂浆状物通过丝网印刷在碳纸(Toray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TGP-H-120(商标))上以2mg/cm2镀层。
通孔形成通过具有150μm、并由Dupont生产的nafion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以允许连接电极124插入通过其中,如下所述。四个以如前所述的方式制造的电极通过2对2热挤压粘结而在具有厚度150μm并由Dupont生产的nafion形成、在120℃上粘结到单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两个表面上以制备燃料电极102a、102b和氧化剂电极108a、108b。这样,产生两个干电池。这两个干电池以2.5mm彼此分开。
然后,由不锈钢所制造的电荷收集器120-123被分别设置到并连接到燃料电极102a、102b和氧化剂电极108a、108b,这样两个干电池被设置在电荷收集器120-123之间。此外是镀以聚四氟乙烯树脂的不锈钢M2螺栓的连接电极124被插入通过形成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通孔中,电荷收集器121和电荷收集器122通过这些连接电极124而串联连接。当连接电极124被插入通过所述通孔,连接电极124被插入通过由放置在通孔之上聚四氟乙烯树脂制造的密封材料306,由此完全覆盖所述通孔,如图所示。
同样,尽管未示出,由聚四氟乙烯树脂制造的燃料容器被连接到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燃料电极102a、102b的侧面上。燃料电极102a、102b被覆盖燃料容器并且也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和此燃料容器密封。
10%甲醇溶液被施加到燃料电池的内部,这样以2ml/min制造,并且电池特性用暴露到外部空气的外部进行测量。结果,电池以电流密度100mA/cm2产生0.9V电压,如表1所示。此电压对应通过只包括单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压的两倍。可以理解示例1显示了较高的结果,因为在两个干电池之间保持了充分的空间,这样电泄漏难发生。
[表1]
    电池电压(V)
示例1     0.9
示例2     0.87
示例3     0.9
示例4     0.85
示例5     0.9
比较示例1     0.8
(示例2)
在如图2A、2B所示的示例2中,通过与示例1的相似的方法制造的四个电极通过2对2在单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两个表面上热挤压粘结以制备燃料电极102a、102b和氧化剂电极108a、108b。这样,产生两个干电池。但是,两个干电池通过0.2mm分开,槽302具有宽度0.05mm,深度0.1mm被形成在两个干电池之间。电荷收集器120-123设置的方式与示例1相似,为金线、每个具有0.05mm直径且镀以聚四氟乙烯树脂的连接电极124被插入通过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然后,电荷收集器121和电荷收集器122被串联连接。所述连接通过超声振动通过热挤压而粘结。未示出的燃料容器被连接到单固体电解质薄膜114的燃料电极102a、102b侧。
10%的甲醇溶液在2ml/min上也被施加到示例2的燃料电池的内部,并且电池特性采用其外部暴露到外部空气而进行测量。结果,电池以电流密度100mA/cm2产生0.9V电压,如表1所示。此电压对应通过只包括单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压的两倍。可以理解电泄漏在示例2中显著受限,尽管干电池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
当槽302被形成在示例2中的连接电极124的右手侧上,槽302可以形成在连接电极124的左手侧上。同样,槽302可以延展通过连接电极124。
(示例3)
在图4A和4B的示例3中,由聚酰亚胺(Dupont制造的Kapton(注册商标))制造的绝缘薄膜304以与示例2相似的方式被插入并粘结到形成在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中的槽302中。示例3与示例2的其余结构相似,并通过与示例2相似的方法制造。
10%的甲醇溶液以2ml/min上也被施加到示例3的燃料电池的内部,并且电池特性采用其外部暴露到外部空气而进行测量。结果,电池在以电流密度100mA/cm2产生0.9V电压,如表1所示。此电压对应通过只包括单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压的两倍,尽管此电压高于示例2中所产生的电压。可以理解电泄漏在示例3中显著受限。
虽然槽302被形成在示例3中的连接电极124的右手侧上,槽302可以形成在连接电极124的左手侧上。同样,槽302可以延展通过连接电极124。
(比较示例1)
在比较示例1中(未示出),燃料电池2与示例2中的燃料电池在结构上除了没有槽302形成在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上之外其它都是相同的。这样的燃料电池以0.2mm分开,这与示例2中相似但是与示例1不同。
10%的甲醇溶液以2ml/min也被施加到比较示例1的燃料电池的内部,并且电池特性用暴露到外部空气的外部进行测量。结果,电池以电流密度100mA/cm2产生0.8V电压,如表1所示。比较示例1与示例1相比较小了两个干电池之间的空隙以允许尺寸减小,但是导致电泄漏,由此不同提供充分的电压。
(示例4)
在如图3A、3B所示的示例4中,每个具有直径0.1mm、深度0.1mm的多个凹陷303被形成在除了槽202外与示例2中的结构相似的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中。示例4与示例2的其余结构相同,并通过与示例2相似的方法制造。
10%的甲醇溶液以2ml/min上也被施加到示例4的燃料电池的内部,并且电池特性采用其外部暴露到外部空气而进行测量。结果,电池以电流密度100mA/cm2产生0.85V电压,如表1所示。此电压值尽管低于只包括一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压的两倍,但是高于比较示例1所产生的电压。可以理解电泄漏在示例4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当凹陷303被形成在示例4中的连接电极124的右手侧上,凹陷303可以形成在连接电极124的左手侧上。同样,凹陷303可以延展通过连接电极124。
(示例5)
在图5A、5B所示的示例5中,绝缘树脂305(环氧树脂)被填充到形成在结构与示例4相似的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中。示例5与示例4的其余结构相同。并通过与示例2-4相似的方法制造。
10%的甲醇溶液以2ml/min上也被施加到示例5的燃料电池的内部,并且电池特性采用其外部暴露到外部空气而进行测量。结果,电池以电流密度100mA/cm2产生0.9V电压,如表1所示。此电压对应通过只包括单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压的两倍,尽管此电压高于示例2中所产生的电压。可以理解电泄漏在示例5中基本受到限制。
现在,将从本发明的示例1-5以及比较示例1所进行的前述电池电压测量的结果进行说明。
在比较示例1中,两个干电池之间的空间被减小到与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厚度相同的程度(0.2mm)以允许燃料电池的尺寸减小。但是,比较示例1承受了相当的电泄漏,这导致电压减小。
相反,在示例1中,较宽的空间在两个干电池之间得到保证以在基本不引起电泄漏的情况下提供较好的结果。但是,干电池之间的空间是2.5mm。
在示例2中,在比较示例1中显著承受的电泄漏可以通过形成在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中的槽302受到限制。所获得的燃料电池可以提供较高的电压,同时两个干电池之间的空间变窄到与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厚度相同的程度(0.2mm)以允许尺寸减小。
在示例3中,电泄漏可以进一步通过绝缘薄膜304受到限制,这样可以产生比示例2中更高的电压。当然,两个干电池之间的空间必须窄到足以减小所得的燃料电池的尺寸。
在示例4中,在比较示例1中显著承受的电泄漏可以通过形成在固体电解质薄膜114中的凹陷303受到限制,如同示例2的情况。所获得的燃料电池可以提供较高的电压同时两个干电池之间的空间变窄到与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厚度相同的程度(0.2mm)以允许尺寸减小。
在示例5中,电泄漏的发生可以通过绝缘树脂305进一步受到限制,如同示例3的情况,避过那产生比示例4更高的电压。当然,两个干电池之间的空间必须窄到足以减小所得的燃料电池的尺寸。
可以理解,已经揭示了示例2-5中的各燃料电池可以产生更高的电压,干电池可以窄到0.2mm的间隙以极高的密度安置。尽管前述示例说明了其中两个干电池被串联的结构,两个干电池可以相似的结构通过彼此连接两个干电池的燃料电极(或者氧化剂电极)而并联连接。在前述的示例中,通过所述电池所产生的电压大约是0.9V,这不能说产生驱动变形装置的足够的功率,但是,可以通过电连接增加数目的干电池而增加电压或者电流。此外,电池的功率可以通过合适选择连接方式来进行调整。

Claims (12)

1.一种燃料电池,其分别包括固体电解质薄膜、设置在所述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燃料电极、设置在所述固体聚合电解质薄膜的另外的一个表面上与所述燃料电池相对的多个氧化剂电极,
其中多个干电池被彼此电连接,每个干电池包括所述燃料电极、所述氧化剂电极和固体电解质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还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延展通过所述固体电解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干电池的至少两个通过所述导电元件被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还包括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设置在所述导电元件和所述固体电解质薄膜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的表面涂敷绝缘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低离子导电率区被设置在所述固体电解质薄膜上的所述干电池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离子导电率区可以是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槽的所述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绝缘材料填充在所述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离子导电率区可以是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凹陷的所述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绝缘材料填充在所述凹陷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9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树脂是氟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酚基树脂或者环氧树脂基树脂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还包括覆盖所述多个燃料电极的燃料流体通路,其中所述燃料流通路径的隔板的一部分是所述固体电解质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干电池的至少两个并联连接。
CNB038132060A 2002-06-07 2003-05-30 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3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6884A JP3693039B2 (ja) 2002-06-07 2002-06-07 液体燃料供給型燃料電池
JP166884/2002 2002-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9736A true CN1659736A (zh) 2005-08-24
CN1310367C CN1310367C (zh) 2007-04-11

Family

ID=29727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32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367C (zh) 2002-06-07 2003-05-30 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115337B2 (zh)
EP (1) EP1515387A4 (zh)
JP (1) JP3693039B2 (zh)
KR (1) KR100656632B1 (zh)
CN (1) CN1310367C (zh)
CA (1) CA2488165A1 (zh)
TW (1) TWI222236B (zh)
WO (1) WO200310526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312B (zh) * 2007-07-10 2011-06-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连接结构
CN102792503A (zh) * 2009-12-28 2012-11-21 法商Bic公司 具有非对称构造的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组件及其方法
CN103155250A (zh) * 2010-07-27 2013-06-12 原子能和代替能源委员会 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单元电池的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2526B2 (ja) 2002-10-22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シート状電解質膜電極接合複合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US7638219B2 (en) 2003-03-07 2009-12-29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cell without Z-like connection plates and the method producing the same
WO2005045970A1 (ja) * 2003-11-06 2005-05-19 Nec Corporation 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80994B1 (fr) * 2005-01-17 2010-08-20 Pierre Forte Convertisseur electrochimique compact
KR101223559B1 (ko) * 2005-06-24 2013-01-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연료 전지용 고분자 전해질 막의 제조 방법
JP4913469B2 (ja) * 2005-06-29 2012-04-11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及びターミナル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22960A (ja) * 2005-10-26 2007-05-17 Toshiba Corp 燃料電池
KR20070103569A (ko) * 2006-04-19 2007-10-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직접 산화형 연료 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직접 산화형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CA2552282A1 (fr) 2006-07-18 2008-01-18 Hydro Quebec Materiau multi-couches a base de lithium vif, procedes de preparation et applications dans les generateurs electrochimiques
JP5111869B2 (ja) * 2007-01-18 2013-01-0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US7754365B2 (en) * 2007-03-09 2010-07-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fuel cell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3075037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SOCIéTé BIC Methods of forming fuel cell layers
TR201808878T4 (tr) 2014-10-20 2018-07-23 Arysta Lifescience Benelux Sprl Limonen: formülasyon ve ensektisit kullanım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8955A (en) * 1985-04-19 1987-03-10 Ivac Corporation Planar multi-junct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US5336570A (en) * 1992-08-21 1994-08-09 Dodge Jr Cleveland E Hydrogen powered electricity generating planar member
US5783324A (en) * 1994-10-06 1998-07-2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Fuel cell including a single sheet of a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PEM), the PEM being divided into regions of varying electrical and ionic conductivity
JPH08130023A (ja) * 1994-10-27 1996-05-21 Aisin Seiki Co Ltd 燃料電池
DE4443945C1 (de) * 1994-12-09 1996-05-23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PEM-Brennstoffzelle
DE19921816C1 (de) 1999-05-11 2000-10-26 Andre Peine Brennstoffzellen-System und Brennstoffzelle für derartiges System
JP4767406B2 (ja) * 2000-01-20 2011-09-07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装置および集積電気化学装置
DE10013900C1 (de) * 2000-03-21 2001-10-04 Piller Gmbh Brennstoffzelle mit einer Durchbrechungen aufweisenden und elektrisch kontaktierten Flächenelektrode
CA2345852C (en) * 2000-05-02 2008-11-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cell having sealant for sealing a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US6680139B2 (en) * 2000-06-13 2004-01-2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duced size fuel cell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JP2002056855A (ja) * 2000-08-08 2002-0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平面型燃料電池
JP2002110215A (ja) * 2000-09-27 2002-04-12 Kansai Research Institute 小型燃料電池
US20050074651A1 (en) * 2001-01-26 2005-04-07 Masayuki Kidai Polymer electrolyte film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and solid polymer type fuel cell using the same
US6689502B2 (en) * 2001-03-16 2004-0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nopolar cell pack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KR100641809B1 (ko) * 2001-12-28 2006-11-0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분자 전해질형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3197225A (ja) * 2001-12-28 2003-07-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312B (zh) * 2007-07-10 2011-06-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连接结构
CN102792503A (zh) * 2009-12-28 2012-11-21 法商Bic公司 具有非对称构造的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组件及其方法
CN102792503B (zh) * 2009-12-28 2015-07-01 法商Bic公司 具有非对称构造的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组件及其方法
US9178244B2 (en) 2009-12-28 2015-11-03 Intelligent Energy Limited Fuel cells and fuel cell components having asymmetric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3155250A (zh) * 2010-07-27 2013-06-12 原子能和代替能源委员会 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单元电池的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9088041B2 (en) 2010-07-27 2015-07-21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Fuel cell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basic cells connected in seri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155250B (zh) * 2010-07-27 2016-01-20 原子能和代替能源委员会 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单元电池的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19412A1 (en) 2004-11-04
JP2004014322A (ja) 2004-01-15
KR100656632B1 (ko) 2006-12-11
EP1515387A4 (en) 2009-12-23
US7115337B2 (en) 2006-10-03
JP3693039B2 (ja) 2005-09-07
TW200401468A (en) 2004-01-16
WO2003105265A1 (ja) 2003-12-18
KR20040111731A (ko) 2004-12-31
TWI222236B (en) 2004-10-11
CA2488165A1 (en) 2003-12-18
CN1310367C (zh) 2007-04-11
EP1515387A1 (en)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367C (zh) 液体燃料供给型燃料电池
CN1214478C (zh) 电解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CN1244050A (zh) 高分子电解质膜、电化学装置和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制造方法
CN1875508A (zh) 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877890A (zh) 燃料电池的电极基底及其制法以及包括它的膜电极组件
CN1725538A (zh) 膜电极组件、燃料电池组、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1065870A (zh) 燃料电池
CN1783556A (zh) 燃料电池电极和膜电极组件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US878507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fuel cells to an external circuit
CN1719651A (zh) 燃料电池
CN1716665A (zh) 燃料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它的燃料电池
US2011016549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fuel cells to an external circuit
CN1572036A (zh) 液体燃料电池
CN1713423A (zh) 燃料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它的膜电极组件和燃料电池系统
CN1715337A (zh) 非增湿的聚合物电解液
JP5439875B2 (ja) 膜電極接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
CN1713411A (zh) 燃料电池的隔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它的燃料电池
CN1612390A (zh)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用隔板
CN1659735A (zh) 燃料电池
JP2006244715A (ja) 複合膜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CN1612389A (zh) 燃料电池
CN1507665A (zh) 流场板以及在流场板之间形成密封的方法
JP2007273138A (ja) ガス拡散電極、ガス拡散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膜電極接合体
JP2006318790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ガス拡散電極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JP2007066702A (ja) 燃料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