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4260A - 履带框架 - Google Patents

履带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4260A
CN1654260A CNA2005100091957A CN200510009195A CN1654260A CN 1654260 A CN1654260 A CN 1654260A CN A2005100091957 A CNA2005100091957 A CN A2005100091957A CN 200510009195 A CN200510009195 A CN 200510009195A CN 1654260 A CN1654260 A CN 1654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chine body
supporting leg
central frame
body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91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6236C (zh
Inventor
三室淳司
远藤武士
仙波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Forklift KK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Zenoah Co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Zenoah Co,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Zenoah Co
Publication of CN165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62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62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16Welded fram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履带框架,其设置有一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其中,机器本体框架(25)由一对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以及一中心框架(10)构成,机器本体框架(25)通过模制的方法一体地形成为一基于一光滑弧形表面的连续的弧形形状,以便通过全部的机器本体框架(25)均匀地接受载荷,即使是从一上回转体(3)施加到中心框架(10)的一载荷和一工作载荷,以及在一工作机器(8)移动、回转和工作的时候,一施加到轨道框架(16)的工作载荷,这些载荷施加到机器本体框架(25)上,也不会产生任何的集中载荷。

Description

履带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履带式移动装置中的履带框架,所述履带式移动装置具有对应于一环形轨道带的右和左转动的履带。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建筑机械、挖土机械、农业机械、运载车辆、移动车辆以及诸如此类的机械中,使用一履带式移动装置,所述履带式移动装置具有对应于一环形轨道带的右和左转动的履带。履带式移动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一对支承转动履带的轨道框架,所述转动履带对应于右侧和左侧内的环形的轨道带,一设置在轨道框架之间的机器本体框架,以及一安装在机器本体框架上的主机。
机器本体框架由支承主机的中心框架和设置在中心框架右侧和左侧内的一个或多个支承腿构成,各支承腿的前导端部分通过焊接操作牢固地固定到一对轨道框架的各个框架上。此外,主机使用一结构,它可在称之为上回转体的机器本体框架上回转,以及一固定在机器本体框架上的结构。当主机安装在机器本体框架上时,有一工作机器、一驾驶室、一驾驶员座、一发动机、一控制装置等。
构成机器本体框架的中心框架和支承腿构造成分离的本体,中心框架和支承腿用焊接方法牢固地固定在其间,此外,为了足以支承施加到中心框架上的载荷,连接在中心框架和轨道框架之间的支承腿用钢板或诸如此类的材料构成,中心框架和支承腿,以及支承腿和轨道框架通过焊接操作分别牢固地固定在其间。
作为中心框架和支承腿的结构,已经有人提出履带框架,其构造成中心框架由钢板构成,而支承腿由弯曲一中空圆管件或钢板等构成(参照国际出版物WO/03/042022)。
在此案中,在国际出版物WO/03/042022中,本发明的履带框架被称之为一轨道框架,本发明的轨道框架和支承腿分别被称之为一侧框架和一腿部。然而,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用于本发明中的术语,国际出版物WO/03/042022的描述将被用于本发明中。
描述在国际出版物WO/03/042022中的履带框架由以下部件构成:一中心框架50、定位在中心框架50的右侧和左侧内的右和左轨道框架51和51,以及一对前支承腿52和后支承腿53,如图18所示,前后支承腿将轨道框架51和51连接到中心框架50。
中心框架50使用一钢板或诸如此类的材料形成为一近似的矩形平板形状,一用来将一回转轴承附连到一中心上的圆体55牢固地固定在中心框架50的一上板54A上。此外,侧板56和56、一前板57、一后板58等通过焊接操作连接在上板54A和一下板54B之间,因此,中心框架50形成为一箱形结构体。此外,一通孔59A沿垂直方向穿透中心框架50,以便接受一中心接头(未示出)等。
各个轨道框架51和51由一中间框架60、一惰转轮支架部分61、一电机支架部分62等构成。一履带附连到一惰转轮和一驱动轮之间的轨道框架51和51。
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到中心框架50的各个侧板56的各个右和左前支承腿52和52是使用一中空的圆管件来形成的,而其一前导端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到轨道框架51的中间框架部分60的一侧板部分63。此外,使用一具有一中空圆形水平截面的管件以与前支承腿52和52相同的方式形成的各个后支承腿53和53构造成这样的结构:一端部分通过焊接连接到中心框架50的侧板56和后板58之间的角侧,而另一端部分通过焊接连接在中间框架部分60的一后位置和电机支架部分62的一侧内的一连接突缘64之间。
此外,在国际出版物WO/03/042022中描述的另一轨道框架的结构中,一前支承腿65和一后支承腿66构造成:前支承腿65和后支承腿66的上板由一呈梯形形状的钢板用图19所示的压力模制装置来形成,图19示出前支承腿65和后支承腿66的对应的水平横截面,而一下板67焊接到对应的折叠端部分。
如国际出版物WO/03/042022中所示,传统使用的履带框架由右和左轨道框架构成,而机器本体框架布置在轨道框架之间。此外,机器本体框架由中心框架和支承腿构成,诸支承腿构造成分离的本体。
必要的是,中心框架设置有用来支承诸如安装在中心框架上的上回转本体之类的机器本体的足够的强度,以及一能够经得起上回转本体的工作载荷的强度,还必要的是,中心框架能确保将中心框架内的工作载荷分散到轨道框架内所需要的强度。
为了在移动和工作之时,分担对应于分担施加到轨道框架上的载荷的工作载荷,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截面形状已有区别。通过使中心框架和支承腿成为对应的唯一的结构以便获得分离的本体,对于中心框架和支承腿必须确保对应要求的强度。
然而,由于机器本体框架由中心框架和支承腿构成,它们是作为分离的本体构成,一弯曲部分形成在中心框架和支承腿之间的接头部分内,存在这样的一问题:一应力集中发生在弯曲部分或诸如此类的部位。因此,必须使用一具有能抵抗应力集中的厚度的板件,并使用一诸如肋形状的加强件,由此,形成中心框架和支承腿作为一加强结构。
此外,必须用具有能抵抗施加到中心框架和支承腿的各部分上的应力中的最大应力的厚度的板件,来形成中心框架和支承腿,以及必须在中心框架和支承腿的内部中形成加强件或诸如肋形状之类的加强件。因此,中心框架和支承腿的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其重量做得很重。
使用诸如浇铸法的模制方法,压制方法和锻造方法,在一桌面设计的思想中可一体地形成中心框架和支承腿,但在此情形中,通过模制方法,必须一体地形成具有一矩形的或圆柱形水平横截面形状的支承腿,其形成为一中空的本体,以便减轻重量和获得强度,中心框架具有上表面部分和下表面部分。然而,还没有发现一对策来实现一体地形成的模制方法,其借助于模制的方法来一体地形成具有中空体的支承腿和中心框架,以及一可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并提供一设置有一机器本体框架的履带框架,其用诸如浇铸法的模制方法,压制方法和锻造方法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在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描述的各个本发明来实现。
即,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根据一主要特征,提供一履带框架,其包括:一机器本体框架,其由一支承主机的中心框架和设置在中心框架的右和左侧内的一个或多个支承腿构成;以及一对设置在对应的支承腿的前导端侧内的右和左轨道框架,其中,机器本体框架内的上表面部分和下表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表面部分形成为一敞开的表面部分,以及一侧壁部分连接机器本体框架内的上表面部分和下表面部分,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的中心框架内的敞开表面部分的上表面部分和/或下表面部分、以及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的支承腿内的敞开表面部分的上表面部分或下表面部分通过模制的方法一体地形成。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对应的支承腿内的至少敞开表面部分被一用作一盖体的板件覆盖,靠近该敞开表面部分的侧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与板件通过焊接操作彼此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主机由一上回转体构成,支承上回转体的一回转轴承被支承到中心框架的上表面部分。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设置在中心框架的右和左侧内的各个支承腿沿在其根部的一纵向方向形成为一叉形。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的一外表面形状由一光滑的弧形表面形成。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各个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形成在一倾斜的表面内,该表面沿支承腿的宽度方向形成为一近似的圆弧形,该倾斜的表面形成为从中心框架到轨道框架的向下倾斜的表面。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第一近似锥形的一部分形成在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内,第一近似锥形形成为从中心框架朝向轨道框架的向下的坡度,其中,中心框架侧设定到第一近似锥形的顶点方向,而轨道框架侧设定到第一近似锥形的底线侧。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第二近似锥形的一部分形成在支承腿的底表面部分内,第二近似锥形形成为从中心框架朝向轨道框架的向下的坡度,其中,中心框架侧设定到第二近似锥形的顶点方向,而轨道框架侧设定到第二近似锥形的底线侧。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中心框架形成为一近似的U形,其在中心框架的水平横截面形内具有一位于其中心部分内的开孔。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述,支承腿的前导端部分和轨道框架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分是通过一光滑的弧形表面连接的。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可转动地支承至少一个刮板的支承支架、和/或支承一汽缸以便转动刮板的汽缸支架的全部的或部分通过模制的方法与机器本体框架一体地形成。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述,形成在各个至少可转动地支承一个刮板的支承支架、和/或支承一汽缸以便转动刮板的汽缸支架内的安装孔形成在支承腿的前导端部分的一前部位置处,而不重叠在布置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的前侧内的支承腿的前导端部分上。
此外,如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述,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的内侧布置的支架上的安装孔不与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的外侧布置的支架重叠。
根据本发明,在设置有成对的右和左轨道框架的履带框架中,机器本体框架布置在成对的轨道框架之间,机器本体框架的结构由一独特的结构形成。换句话说,机器本体框架内的上表面部分和下表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表面部分形成为敞开的表面部分,而侧壁部分连接机器本体框架内的上表面部分和下表面部分,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的中心框架内的敞开的表面部分的上表面部分和/或下表面部分、以及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的支承腿内的敞开的表面部分的上表面部分或下表面部分,通过诸如浇铸法的模制方法、压制方法和锻造方法一体地形成。
因此,由于机器本体框架的上表面部分和/或下表面部分形成为敞开形状,所以,当通过诸如浇铸法的模制方法、压制方法和锻造方法一体地形成机器本体框架时,可一体地形成机器本体框架而不使用一内芯或诸如此类的零件。其结果,通过使用一阳模和一阴模,它们相对地、互相地和线性地移动而彼此靠近和彼此分离,用一熔化的金属倒入阳模和阴模之间形成的一空间内,由此,可形成一体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
此外,通过优化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和支承腿的中心框架内的对应位置所需的厚度和形状即可形成机器本体框架,还可实现减小机器本体框架的重量,同时,保持机器本体框架的刚度,而不使用诸如用来提高强度的肋形状的加强件。此外,根据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还可减少零件的数量,并可减少焊接位置和焊接人时。
通过用光滑的弧形表面形成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的外表面形状,可以取消应力集中产生的弯曲的部分,可以将施加到机器本体框架上的应力分散到全部的机器本体框架。尤其是,机器本体框架的构成可不设置有支承腿和中心框架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分,在此连接部分内应力集中趋于发生。因此,可防止应力集中发生在机器本体框架的特殊的位置处,还可在浇铸方法、压制方法、锻造方法等中改进阳模和阴模的模具释放方法,以便一体地形成机器本体框架。
此外,支承腿和轨道框架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分内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光滑的弧形表面形状,可以从支承腿到轨道框架光顺地传递一力,以及从轨道框架到支承腿光顺地传递一力。因此,可防止应力集中发生在支承腿和轨道框架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分内,并可提高履带框架的强度。
在下面的情形中,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的形状和底表面部分的形状,如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中所述,形成为近似锥形的部分弧形表面的形状,可以在工作机器的移动时间、回转时间或工作时间内,通过支承腿将从轨道框架传递出的诸如工作载荷之类的力光顺地传递到中心框架或形成在中心框架的上表面部分内的开孔等。此外,可以通过支承腿将施加到中心框架的载荷等光顺地传输到轨道框架。
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可对应于施加到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应力而形成不同的形状。此外,一对右和左前支承腿和一对右和左后支承腿的结构,可以使用一近似的X形布置和一近似的H形布置(在平面图中)。就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布置来说,由于一空间部分可固定在中心框架的下表面部分和地面表面之间,通过对它们的布置以形成从中心框架侧朝向轨道框架侧的向下的坡度,由此可实现一理想的结构。
在以下的情形中,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的外表面形状由光滑的弧形表面形成,即使布置在中心框架上的工作机器的移动和回转时间和工作时间中,飞溅的一部分脏泥附着到机器本体框架上,也可以通过光滑的弧形表面形状来滑去脏泥。换句话说,可防止脏泥附着到机器本体框架上,还可改进刮去在机器本体框架内的泥刮去特性。因此,可容易地执行履带框架的清洗、维护保养以及诸如此类的工作。
此外,就支承腿来说,一个或多个支承腿最好布置在中心框架的各个右和左侧内,且其结构可做成:支承腿形成在沿纵向方向的叉形内,位于设置在中心框架的右和左侧内的各支承腿的根部内(如第四方面所述)。在支承腿形成在沿纵向方向的叉形内的情形中,向前的方向和向后的方向分别地设定为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一空间部分可形成在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之间。支承腿可构造成: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一体地形成,而不设置空间部分。
布置在中心框架上的工作机器的移动和回转时间和工作时间中,飞溅的一部分脏泥附着到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上表面上。然而,由于布置在中心框架上的工作机器的移动和回转时间和工作时间中产生振动,所以,附着到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上的脏泥可容易地从空间部分中刮去,所述空间形成在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之间,以及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前和后侧到地面表面之间。
为了改进附着到前支承腿和后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的脏泥的刮泥性能,在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形成为沿宽度方向的近似圆弧形状的情形中,支承腿构造成形成从中心框架朝向轨道框架的向下坡度(如第六方面所述),鉴于减少脏泥的附着可实现一理想的形状。此时,通过使用这样的一结构:其中,随着上表面部分越来越靠近轨道框架,上表面部分的一面积宽度减小,由此,可改进刮泥特性。
此外,通过在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内形成近似锥形的部分弧形的表面形状(如第七方面所述),可改进刮泥特性。通过将支承腿的上表面部分形成为一凸出的形状,脏泥则难于积累在支承腿的上表面上,即使脏泥积累在支承腿的上表面上,由于移动时间以及诸如此类的时间中的振动,也可容易地滑落脏泥。
因此,不会发生积累在支承腿的上表面上,或即使发生积累,其累积量也非常小。因此,在上回转体安装在履带框架上的情形中,可防止脏泥闯入上回转体的回转轴承内,还可在上回转体回转时间中防止脏泥累积在支承腿等上,并防止与上回转体彼此接触而产生一回转阻力。此外,可减少清洗用水量和清洗履带框架的清洗步骤,即使租用的服务提供商等清洗履带框架等,也可减少在清洗场所内积累的脏泥量。
在此情形中,上述敞开表面部分不局限于形成在机器本体框架的上表面部分和下表面部分之一中,支承腿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可以形成为近似的U形或近似的倒置的U形。在中心框架中,可以使用这样一结构,其中,上和下表面部分在部分的位置内形成为敞开的表面部分,上表面部分侧或下表面部分侧一体地形成在其它的位置,还可使用一结构,其中,一上表面部分侧一体地形成在部分的位置内,一下表面部分侧一体地形成在其它的位置内,相对于一体形成的上表面部分侧和下表面部分侧的表面部分,形成为敞开的表面部分,还可使用一结构,其中,一上表面部分侧或一下表面部分侧一体地形成,等等。
就中心框架的形状而言,如第九方面所述,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中心框架与下表面部分一体地形成,由此可以形成在下表面部分的中心内具有一开孔的近似的U形水平横截面形状。换句话说,用来安装回转轴承以便可转动地支承上回转体的开孔,形成在中心框架的上表面部分内,具有底表面的中心框架与下表面内的支承腿一体地形成。就这样一结构来说,其中,开孔形成在中心框架的上表面部分内,其可以使用一合适的形状,例如,这样的结构,其中,中心框架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形成为近似的U形,又如一结构,其中,中心框架形成为近似的圆柱形(如第九方面所述)。
在下面的情形中,在机器本体框架的敞开表面部分的至少支承腿内的敞开表面部分,被诸如钢板之类的板件覆盖,板件可以设定为敞开表面部分的一盖体。用作上述盖体的板件可以形成在一必须形成中心框架内的盖体的位置内。此外,形成在支承腿内的盖体和形成在中心框架内的盖体可以对应于对应盖体的形成位置用相同的板件构造。其中布置有用作盖体的板件的敞开表面部分,以及覆盖敞开表面部分的板件,可通过焊接靠近敞开表面部分的侧边缘部分的诸元件的连接而形成。
通过形成用来覆盖敞开表面部分的盖体,可以提高支承腿和中心框架内的强度。此外,可以防止脏泥等闯入中心框架和支承腿内。
此外,在刮板或诸如此类的零件布置在履带框架的前侧内的情形中,可以用模制的方法与机器本体框架一体地形成全部的或部分的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前者用来可转动地支承刮板或诸如此类的零件,而后者用来承载转动刮板或诸如此类零件的汽缸的端部。通过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或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的一支承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与机器本体框架一体地形成一全部的结构,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
此外,此时,可要求将形成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内的安装孔的位置布置在一位置处,在此位置,它不重叠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的前侧内的前支承腿的前导端部分上,以及在支承腿的前导端部分的一前位置处(如第十二方面所述)。
由于分别形成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内的诸安装孔之间的定位关系,可以要求使用这样一定位关系,其中,一个安装孔的形成不被另一支架所干扰。换句话说,由于一个安装孔的形成不被另一支架所干扰的定位关系,所以,可使用这样一定位关系,其中,一个安装孔的形成不被另一支架所干扰,根据框架的侧视图中的定位关系,位于沿垂直方向的定位关系和/或沿纵向方向的定位关系。
或者,根据框架的前视图中的定位关系,通过形成一个支架和另一个支架,以便具有它们彼此分开的定位关系,由此可使用这样一定位关系,其中,一个安装孔的形成不被另一支架所干扰。或者,通过合适地组合上述的定位关系,由此可使用这样一定位关系,其中,一个安装孔的形成不被另一支架所干扰。
具体来说,如第十三方面所述,可要求布置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的支架内的安装孔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处,其中,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安装孔不重叠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的外侧布置的支架上。
因此,当通过钻孔等方法在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内形成安装孔时,可形成对应的安装孔,同时,防止用于钻孔的工具等干扰前支承腿和布置在外侧的支架。此外,在通过钻孔等形成安装孔的情形中,易于对中安装孔,可提高安装孔的工作精度。
由于形成在内侧布置的支架内的安装孔布置在不重叠外侧布置的支架上的位置,所以,可不受外侧布置的支架的干扰而形成。此外,形成在外侧布置的支架内的安装孔可不受内侧布置的支架的干扰而形成。
在框架的前视图中,由于外侧布置的支架和内侧布置的支架彼此分离,所以,加工外侧布置的支架的安装孔的加工工具可以在外侧布置的支架上形成安装孔,而与内侧布置的支架不发生接触。此时,当外侧布置的支架的安装孔进一步布置在不重叠在内侧布置的支架上的位置处时,可以可靠地防止加工外侧布置的支架内的安装孔的加工工具接触内侧布置的支架,即使加工安装孔之后,也不接触内侧布置的支架。
对于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与机器本体框架的安装强度,可通过优化安装部分内的形状和厚度来获得要求的强度。此外,由于在支架和机器本体框架之间的接头部分内可以一光滑的形状形成一靠近支架的支承部分的一个部分,通过从支架朝向机器本体框架的一光滑的弧形表面,可以一体地形成两个元件,而不产生应力集中。此外,可以将支架的强度设定到一最佳的强度。
与机器本体框架一体地形成的部件不局限于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但其它的结构件也可与机器本体框架一体地形成。此外,上述的一部分结构件也可与机器本体框架一体地形成,例如,一体地与机器框架形成除支承支架和汽缸支架内的凸台部分,以及支架的支承部分等之外的其它位置。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从履带框架的上表面观察的履带框架的全部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从履带框架的底表面观察的履带框架的全部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从机器本体框架的上表面观察的全部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从机器本体框架的底表面观察的全部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机器本体框架的平面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机器本体框架的右侧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第一实施例);
图9A是沿图6中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而图9B是沿图6中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第一实施例);
图10A和10B是沿图6中的线X-X和X’-X’截取的截面图(第一实施例);
图11是示出一底板的安装结构的修改实施例的立体图(第二实施例);
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前支承腿的截面图(第二实施例);
图13是前支承腿和中心框架的截面图(第二实施例);
图14是通过一体地形成一支架和一附近区域而获得的结构的立体图(第三实施例);
图15是示出一安装孔形成位置的视图(第一和第三实施例);
图16是图15的侧视图(第一和第三实施例);
图17是示出一底板的修改的实施例的视图(第四实施例);
图18是一履带框架的全部的立体图(现有技术);以及
图19是一前支承腿和一后支承腿的水平横截面(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诸附图具体地给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履带框架的结构,下文将通过举例一建筑机械中的液压挖掘机来给出履带框架结构的描述。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履带框架的结构不局限于液压挖掘机的履带框架的结构,而可应用于在除液压挖掘机之外的建筑机械、挖土机械、农业机械、移动车辆、运载车辆以及诸如此类的机械中使用的一履带框架。
此外,除了以下所述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使用所有的形状和结构,只要它们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所述的实施例,而可使用各种的改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图2是从履带框架的上表面观察的下移动体内的履带框架的全部立体图,而图3是从履带框架的底表面观察的履带框架的全部立体图。图4是从机器本体框架的上表面观察的全部立体图,而图5是从机器本体框架的底表面观察的全部立体图。图6是机器本体框架的平面图,而图7是图6中的右侧视图。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图9A是沿图6中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而图9B是沿图6中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图10A和10B是沿图6中的线X-X和X’-X’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一建筑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设置有一下移动体2,其中,设置一用来移动的履带6,以及一上回转体3,其安装成通过一在其上部内的回转轴承(未示出)可自由地回转。一为操作者设置的驾驶员座3a布置在上回转体3的上部内,以及一液压驱动的工作机器8枢转连接到驾驶员座3a的前侧,以便可自由地摆动。一构架8a、一臂8b和一附连到臂8b的前导端的挖掘斗8c布置在工作机器8内。
另一方面,一刮板7等设置在下移动体2的前侧,以便沿一垂直方向自由地转动。通过刮板7可执行堆积物等的排土工作,路面平土工作等。此外,下移动体2构造成:驱动轮5a和从动轮5b分别地附连到各个右和左轨道框架16的两个端部,以及一履带6卷绕在驱动轮5a和从动轮5b周围。
如图2和3所示,一履带框架4由一对右和左轨道框架16和16,以及布置在轨道框架16和16之间的一机器本体框架25构成。机器本体框架25由一中心框架10、前支承腿12和12,以及后支承腿14和14构成,前后支承腿设置在中心框架10的右和左两侧内。各个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构造成形成在其根部内沿纵向方向的一叉形。构成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中心框架10、右和左的前支承腿12和12,以及后支承腿14和14,通过诸如浇铸法的模制方法、压制方法和锻造方法一体地形成。
如图4和5所示,中心框架10构造成:一旋转接头、一液压管以及诸如此类的零件(未示出)插入到一中心开孔21内,所述中心开孔形成在中心部分,中心开孔21的周缘部分形成在一圆形台11内,所述圆形台用来安装用于上回转体3的一回转轴承。如图2所示,在机器本体框架25的前部内,可旋转地枢转刮板7等的一对支承支架9a和9a的支承部分与前支承腿12的一侧壁部分12b一体地形成,可枢转一汽缸的端部、以便转动刮板7等的汽缸支架9b的支承部分与在机器本体框架25前部的中心框架10的一侧壁部分10b一体地形成。此外,各个支承部分构造成一形状,其通过一光滑的弧形表面连接到各个侧壁部分10b和12b。各个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的前导端部分侧,通过一焊接操作或诸如此类的方法牢固地固定到其根部内的各个支承部分。
在一结构中,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由两个部件构成,例如,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的支承部分,以及焊接到支承部分的一前导端部分,代替上述的结构,可使用这样一结构,以使全部的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与机器本体框架25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此外,可使用这样一结构,以使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与对应的支承部分一体地形成为一整体,与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一体地形成的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的对应的支承部分,通过焊接操作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
图15和16示出一实例,其中,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与机器本体框架25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还示出安装孔9c和9d的形成位置,所述安装孔9c和9d分别地形成在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内。在将与机器本体框架25分离地形成的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通过诸如焊接操作的固定方法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之后,示于图15和16中的安装孔9c和9d的形成位置可较佳地用来在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与汽缸支架9b内形成安装孔的形成位置。
换句话说,如图15所示,安装孔9c和9d可分别地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处,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安装孔9c和9d不重叠在前支承腿12的前导端部分上,而在这样的位置,它们位于前支承腿12的前导端部分的前面。此外,布置在支承支架9a和9a的内侧上的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d的形成位置,可以设定到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不重叠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的一向前的位置。
此外,如图16所示,可以形成布置在一上位置处的支承支架9a和9a的内侧内的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d,在履带框架的侧视图中所述上位置不重叠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上,也可以在相对于汽缸支架9b的一下位置处形成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内的安装孔9c。
或者,可以在相对于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的一下位置处形成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d。此时,通过在相对于汽缸支架的一上位置处形成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内的安装孔9c,可防止形成安装孔9c的加工工具接触汽缸支架9b。
在下面的情形中,在形成安装孔9c之后可以控制加工工具的突出量,以便防止加工工具在加工安装孔9c之后接触汽缸支架9b,并使加工工具被接受到安装孔9c和汽缸支架9b之间的间距内,即使安装孔9c和汽缸支架9b布置在一重叠的位置上,安装孔9c也可进行加工。
在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d的形成位置和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之间要求设定至少一个定位关系,包括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内的安装孔9c和汽缸支架9b之间的定位关系(如果可能的话),到它们分别沿纵向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不重叠的定位关系。
因此,可以执行一钻孔的过程,以便在借助于钻头等施加一钻孔加工过程而在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内形成安装孔9c和9c时,防止钻孔工具等与前支承腿12和汽缸支架9b干扰。此外,由于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内的安装孔9c和9c的形成位置位于前支承腿12的前侧,所以,相对于汽缸支架9b具有间距,或相对于汽缸支架9b位于沿纵向方向和/或垂直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以便具有它们彼此不重叠的关系,用来执行处理的安装孔9c和9c可以容易地执行对中工作,并可提高安装孔9c和9c的钻孔过程的精度。
此外,由于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d的形成位置相对于布置在汽缸支架9b的外侧的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设置在沿纵向方向和/或垂直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以及设置在它们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处,可以执行安装孔9d的钻孔过程,以便防止诸如用来钻安装孔9d的钻头之类的加工工具与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干扰。此外,可以容易地执行用来执行处理的安装孔9d的对中工作,并可提高安装孔9d的钻孔过程的精度。
因此,作为诸如用来处理安装孔9c和9d的钻头之类的加工工具,可以使用通常的加工工具,其与前支承腿12和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不发生干扰。因此,甚至在使用钻头作为加工工具的情形中,也可处理安装孔9c和9d,而不使用一长的钻头或执行一特殊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可以容易地处理安装孔9c和9d,而不使用特殊的装置来防止长柄钻头的前导端部分的中心位移,这种装置是使用长柄钻头执行加工的情形中所需要的,可以提高加工精度而不产生中心的位移。
如上所述,即使在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分别通过一体成形进行模制的情形中,或者在它们用金属板与机器本体框架25分开形成、并且对应的支承部分通过焊接操作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的情形中,也可精确地处理形成在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c和9d。
因此,可以在安装之后通过后处理来精确地形成安装孔9c和9d,还可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25精确地形成安装孔的形成位置。与在处理安装孔9c和9d之后将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上的做法不同,不必执行为固定和安装所执行的敏锐的定位工作。在本发明中,通过根据正常处理加工的安装孔9c和9d的形成工作,可以精确地形成安装孔9c和9d。
下面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来描述一实施例,其中,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汽缸支架9b以及机器本体框架25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
如图2和3所示,轨道框架16和16包括一沿纵向方向形成并具有一门状的横截面形状的主体部分,一通过一板件19被支承到主体部分的一端部分上的驱动轮支承体17,以及形成在主体部分的另一端部分内的从动轮支承体18。一用来调整图1所示的履带的张力的张力调整装置(未示出)可被接纳在从动轮支承体18内。
作为轨道框架16的结构,可以使用一合适的结构,例如,一结构,其中主体部分形成为一箱形的结构,一结构,其中,从动轮支承体18和主体部分形成为分离体并通过焊接操作以及诸如此类的方法牢固地彼此固定,以便代替这样的结构,其中,主体部分形成为门样的横截面形状,以及一结构,其中,从动轮支承体18和主体部分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通过焊接牢固地将诸如一钢板之类的板件固定在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下表面部分侧内,由此可形成一底板20。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25显示为这样一实例,其中,下表面部分侧形成为一敞开的表面部分,但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一上表面部分侧可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为一敞开的表面部分。在此情形中,通过焊接牢固地将诸如一钢板之类的板件固定在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上表面部分侧,由此可形成一上板。作为上板的形状,可以要求这样形成:上表面侧形成为一凸出的形状,以便防止脏泥之类积累在支承腿等上面。
机器本体框架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中心框架10被成对的前支承腿12和成对的后支承腿14提升(如图7和8所示)。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形成为从中心框架10朝向轨道框架16向下倾斜。因此,可以使中心框架10离开地面,且可以防止由地面上的障碍物造成的中心框架10的下表面侧的损坏。
此外,由于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上表面部分形成从中心框架10朝向轨道框架16的向下倾斜表面。因此,可以使积累在前支承腿12或后支承腿14上的沿倾斜表面的脏泥等下滑。此时,要求改进泥的跌落特性,使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上表面部分的结构做成:上表面部分的侧向宽度随着越来越靠近轨道框架侧而变得越来越窄。
如图4和5所示,机器本体框架25由以下构成:前支承腿12、后支承腿14,以及通过一光滑弧形表面一体地形成的一连续的弧形。因此,甚至在从上回转体3施加到中心框架10上的载荷和工作载荷,以及在移动、回转和工作时间内由工作机器8施加到轨道框架16的工作载荷,它们施加到机器本体框架25上的情形中,也可通过全部的机器本体框架25接受这些载荷,而不产生因这些载荷造成的集中载荷。
此外,由于机器本体框架25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所以,可以优化必要位置内的厚度和形状,可以去减轻机器本体框架25的重量,可以获得机器本体框架25所需要的最佳强度。此外,可以将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形成为如图9所示的近似的倒置U形,可以这样的形状来构造机器本体框架25:支承腿内的近似倒置的U形的空间部分和中心框架10内的空间部分彼此连通(如图5所示)。
此外,可以形成一孔10d,其用来在中心框架10的侧壁部分10b内插入一管、一电线等。通过中心框架10的空间部分,或以上述方式形成前支承腿12或后支承腿14的空间部分,以及孔10d,可以自由地布置管、信号线和电线等。
此外,作为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上表面部分的形状,可以使用具有一顶点位于中心框架16侧内的近似锥形形状的局部的形状,所述锥形可通过前支承腿12的上表面部分12a的一切割的横截面围绕一轴线27旋转而获得,如图10A和10B所示,其示出沿图6中的线X-X和X’-X’截取的切割面积的横截面为前支承腿12的上表面部分12a内的形状。此外,相对于如图10B中所示的后支承腿14,可以使用具有一顶点位于中心框架16侧内的近似锥形形状的局部的形状,所述锥形可通过后支承腿14的一切割面积的横截面围绕一轴线26旋转而获得,就如在后支承腿14的上表面部分14a内的形状那样。
因此,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上表面部分的形状形成为近似的锥形形状,可以光顺地将从中心框架10施加的载荷传递到全部的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传递到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载荷可传递载荷被轨道框架16接受,而不在其中间产生应力集中。要求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接头部分13和15的形状形成为一光滑的弧形表面形状,其与轨道框架16和板件19接触,同时,逐渐地靠近轨道框架16和板件19,这样,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内的轨道框架16和板件19的接头部分可通过焊接连接成一光滑的弧形表面状态。
通过焊接而牢固地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上的底板20可以形成为一弧形表面形状,其弯曲成与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下表面边缘25a的形状相同的形状。通过将底板20形成为光滑的弧形表面形状,可以光顺地将传递到底板20的力传递到轨道框架16等,而不产生集中载荷。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显示为一牢固地固定的实例,其中,底板20通过焊接牢固地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因此,通过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即可略去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描述。
图11是示出底板20的安装结构的一修改实施例的立体图,而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前支承腿12的截面图。图13示出与沿图6中线IX-IX的截面相同位置的图11中所示的前支承腿12的截面图。
在图9A中,根据第一实施例,底板20通过焊接牢固地固定到前支承腿12的下表面边缘,但根据第二实施例,底板20通过焊接牢固地固定,同时,配装在前支承腿12的模制部分内。图12在前支承腿12的水平横截面内示出前支承腿12和底板20之间的一配装结构,但底板20可安装成配装在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下表面边缘25a(如图11所示)。可以在通过配装将底板20安装在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下表面边缘25a之后,通过焊接操作等方法将底板20牢固地固定到机器本体框架25。通过在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下表面边缘25a附近形成一定位突出或诸如此类的定位结构,底板20配装在其上的下表面边缘25a内的一位置可形成底板20的一配装位置。
第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示出一结构实例,其中,全部的或部分的支承支架9a和汽缸支架9b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因此,通过使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即可略去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描述。
在图14中,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b分别地布置在成对的前支承腿12和12的侧壁部分12b内,而汽缸支架9b布置在中心框架10的侧壁部分10b内。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以及汽缸支架9b形成为:它们的各个底板通过一光滑的弧形表面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
由于接头部分通过光滑的弧形表面形成,所以,可以防止应力集中发生在接头部分内,且可以优化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的安装强度。此外,如图15和16所示,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的安装孔9c和9d的形成位置定位成不重叠在前支承腿12上,而安装孔9c和9d定位在不重叠在汽缸支架9b上的位置,或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不沿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形成对应的安装孔9c或9d。
因此,由于可以一高的精度处理各个安装孔9c和9d,所以,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以及汽缸支架9b牢固地一体地模制到机器本体框架25,可以精确地形成安装孔9c和9d,同时,防止安装孔9c和9d的加工位置沿轴向位移,甚至在使用诸如钻头之类的加工工具进行加工工作的时候,也可精确地形成安装孔。
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可以布置在中心框架10的侧壁部分10b内,代替分别地布置在成对的前支承腿12和12的侧壁部分12b和12b内。
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的部件不局限于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但构成机器本体框架25的其它部件也可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在此情形中,要求布置各个部件以这样一形状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以防止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的部件干扰一体形成之后的上模和下模的分离的运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一体地形成除凸台之外的其它部分,所述凸台位于成对的支承支架9a和9a和汽缸支架9b上,它们通过诸如浇铸法的一体模制方法、压制方法和锻造方法与机器本体框架25连接在一起,然后,用诸如钢板之类的板件来形成凸台部分。此外,可以将中心框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c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如图13所示)。
第四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示出如图17所示的底板20的弧形形状的一修改的实例。因此,
如图17所示,在底板20的弧形部分20a内的弧形形状可以形成为一近似的锥形形状,其类似于图10A和10B中所述的形状。换句话说,可以使用近似锥形的部分的形状作为底板20的弧形部分20a内的弧形形状,其中,中心框架10的下表面侧设定到一顶点,而轨道框架侧设定到底表面侧。
因此,可以光顺地传递载荷等施加到底板20。此外,在与形成在如图10A和10B所示的前支承腿12和后支承腿14的上表面部分12a和14a内的近似的锥形合作中,可以光顺地传递从中心框架10和轨道框架16施加的载荷等。换句话说,可以光顺地传递载荷等,而不在载荷传递中间沉淀一力,也不产生任何的应力集中。
此外,通过将底板20的全部表面形成为:相对于上侧为近似的凹陷形状,或相对于下侧为近似的凸出形状,由此,可以光顺地分散施加到底板20的全部表面上的载荷,并可以提高底板20和机器本体框架25的接头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应用的任何的装置中。

Claims (13)

1.一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器本体框架(25),其由一支承主机的中心框架(10)和设置在中心框架(10)的右和左侧内的一个或多个支承腿(12、14)构成;以及
一对设置在对应的支承腿(12、14)的前导端侧内的右和左轨道框架(16),
其中,机器本体框架(25)内的上表面部分(10a、12a、14a)和下表面部分(10c、12c、14c)中的至少一个表面部分形成为一敞开的表面部分,
以及一侧壁部分(10b、12b、14b),其连接机器本体框架(25)内的上表面部分(10a、12a、14a)和下表面部分(10c、12c、14c),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中心框架(10)内的敞开表面部分的上表面部分(10a)和/或下表面部分(10c)、以及相对于机器本体框架(25)的支承腿(12、14)内的敞开表面部分的上表面部分(12a、14a)或下表面部分(12c、14c)通过模制的方法一体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各支承腿(12、14)内的至少敞开表面部分被一用作一盖体的板件(19)覆盖,靠近该敞开表面部分的侧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与板件(19)通过焊接操作彼此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一上回转体(3),支承上回转体(3)的一回转轴承被支承到中心框架(10)的上表面部分(10a)。
4.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中心框架(10)的右和左侧内的各个支承腿(12、14)沿在其根部的一纵向方向形成为一叉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通过模制方法一体地形成的机器本体框架(25)的一外表面形状由一光滑的弧形表面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各个支承腿(12、14)的上表面部分(12a、14a)形成在一倾斜的表面内,该表面沿支承腿(12、14)的宽度方向形成为一近似的圆弧形,该倾斜的表面形成为从中心框架(10)到轨道框架(16)的向下倾斜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5和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第一近似锥形的一部分形成在支承腿(12、14)的上表面部分(12a、14a)内,第一近似的锥形形成为从中心框架(10)朝向轨道框架(16)的向下的坡度,其中,中心框架侧设定成第一近似锥形的顶点方向,而轨道框架侧设定成第一近似锥形的底线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第二近似锥形的一部分形成在支承腿(12、14)的底表面部分内,第二近似的锥形形成为从中心框架(10)朝向轨道框架(16)的向下的坡度,其中,中心框架侧设定成第二近似锥形的顶点方向,而轨道框架侧设定成第二近似锥形的底线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中心框架(10)形成为一近似的U形,其在中心框架(10)的水平横截面形内具有一位于其中心部分内的开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支承腿(12、14)的前导端部分和轨道框架(16)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分是通过一光滑的弧形表面连接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可转动地支承至少一个刮板(7)的支承支架(9a)、和/或支承一汽缸以便转动刮板(7)的汽缸支架(9b)的全部或部分通过模制的方法与机器本体框架(25)一体地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和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各个至少可转动地支承刮板(7)的支承支架(9a)、和/或支承一汽缸以便转动刮板(7)的汽缸支架(9b)内的安装孔(9c、9d)形成在支承腿(12)的前导端部分的一前部位置处,而不重叠在布置在履带框架(4)的侧视图中的前侧内的支承腿(12)的前导端部分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履带框架(4),其特征在于,在履带框架(4)的侧视图中,形成支承支架(9a)和汽缸支架(9b)的内侧布置的支架上的安装孔(9c、9d)不与支承支架(9a)和汽缸支架(9b)的外侧布置的支架重叠。
CNB2005100091957A 2004-02-10 2005-02-07 履带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2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33331 2004-02-10
JP2004033331 2004-02-10
JP2004171701A JP2005255141A (ja) 2004-02-10 2004-06-09 クローラフレーム
JP2004171701 2004-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4260A true CN1654260A (zh) 2005-08-17
CN100436236C CN100436236C (zh) 2008-11-26

Family

ID=34703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919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236C (zh) 2004-02-10 2005-02-07 履带框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72527A1 (zh)
EP (1) EP1564113B1 (zh)
JP (1) JP2005255141A (zh)
KR (1) KR20060041816A (zh)
CN (1) CN100436236C (zh)
DE (1) DE602005000317T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752B (zh) * 2005-12-01 2010-08-18 克拉克设备公司 用于安装回转轴承的框架
CN101489854B (zh) * 2006-07-11 2010-09-2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履带行驶装置中的中央机架及中央机架的制造方法
CN103171637A (zh) * 2011-12-24 2013-06-26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式滑移装载机履带架结构
CN103240557A (zh) * 2013-05-13 2013-08-14 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对装载机大梁装配时的定位装置
CN109278884A (zh) * 2018-11-28 2019-01-29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小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7096B2 (ja) * 2003-05-20 2011-01-1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
GB2434348A (en) * 2006-01-20 2007-07-25 Jcb Compact Products Ltd Track-laying vehicle with cast track sub-frames
GB2434344B (en) * 2006-01-20 2009-09-30 Jcb Compact Products Ltd Working machine
WO2008038549A1 (fr) * 2006-09-28 2008-04-03 Kubota Corporation Structure de chenille pour engin de chantier
JP5329483B2 (ja) * 2010-06-11 2013-10-3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03946459A (zh) 2011-11-14 2014-07-23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的车架
JP5875077B2 (ja) * 2012-11-13 2016-03-02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溶接構造および作業機械
US8631594B1 (en) * 2013-02-22 2014-01-21 Sheldon Adam Moyer Variable width screed attachment
CN103387009A (zh) * 2013-08-04 2013-11-13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纵梁
US10711435B2 (en) * 2016-08-03 2020-07-14 Caterpillar Inc. Frame assembly for machine
US11220801B2 (en) 2019-07-17 2022-01-11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Llc Center pintle hub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4760A (en) * 1937-01-11 1939-01-24 Harnischfeger Corp Excavator base and frame
US2991132A (en) * 1959-06-05 1961-07-04 Eimco Corp Vehicle track frame construction
US3899038A (en) * 1974-05-31 1975-08-12 Caterpillar Tractor Co Gauge width adjustment means for track-type vehicles
US4014400A (en) * 1975-12-22 1977-03-29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detachably coupling a vehicle frame to a ground-engaging undercarriage
US4231699A (en) * 1979-01-24 1980-11-04 Dresser Industries, Inc. Lower and crawler frame construction for crawler propelled machines
US4249625A (en) * 1979-03-19 1981-02-10 Dresser Industries, Inc. Drive system for crawler propelled machines
US4266679A (en) * 1979-04-09 1981-05-12 Harnischfeger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boom machine having modular bottom portion
JPS5621979A (en) * 1979-07-27 1981-02-2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Truck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vehicle
FR2467131A1 (fr) * 1979-10-11 1981-04-17 Poclain Sa Chassis porteur d'un engin mobile, telle qu'une pelle hydraulique
FR2467130A1 (fr) * 1979-10-12 1981-04-17 Poclain Sa Chassis porteur d'un engin mobile, telle qu'une pelle hydraulique
USH1910H (en) * 1997-03-07 2000-11-07 Caterpillar Inc. Rubber tired carrier
US5894908A (en) * 1997-05-07 1999-04-20 Caterpillar Inc. Unitary frame structure
US6322104B1 (en) * 1999-03-02 2001-11-27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Excavator fr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JP4265723B2 (ja) * 2000-08-15 2009-05-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履帯式建設機械車輌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02248954A (ja) * 2001-02-21 2002-09-03 Komatsu Ltd 履帯駆動油圧モータの配管構造
CN1304236C (zh) * 2001-11-13 2007-03-14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JP2004189003A (ja) * 2002-12-06 2004-07-08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クローラフレーム
CN1530496B (zh) * 2003-03-10 2010-04-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履带构架
JP4617096B2 (ja) * 2003-05-20 2011-01-1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
JP4394503B2 (ja) * 2003-05-20 2010-01-0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752B (zh) * 2005-12-01 2010-08-18 克拉克设备公司 用于安装回转轴承的框架
CN101489854B (zh) * 2006-07-11 2010-09-2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履带行驶装置中的中央机架及中央机架的制造方法
CN103171637A (zh) * 2011-12-24 2013-06-26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式滑移装载机履带架结构
CN103240557A (zh) * 2013-05-13 2013-08-14 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对装载机大梁装配时的定位装置
CN109278884A (zh) * 2018-11-28 2019-01-29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小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00317T2 (de) 2007-07-05
EP1564113B1 (en) 2006-12-13
DE602005000317D1 (de) 2007-01-25
EP1564113A1 (en) 2005-08-17
CN100436236C (zh) 2008-11-26
JP2005255141A (ja) 2005-09-22
US20050172527A1 (en) 2005-08-11
KR20060041816A (ko) 200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4260A (zh) 履带框架
CN1914383A (zh) 工程机械的主机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628197A (zh) 安装风力发动机、风力发动机底座及机组的方法
CN1779085A (zh) 旋转式工作机
CN1608921A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CN1714015A (zh) 具有臂和铰接连接件的车辆刮水器
CN1304236C (zh)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CN1946907A (zh) 工程机械的作业装置
CN1704534A (zh) 工程机械
CN1530496A (zh) 建筑机械的履带构架
CN101044072A (zh) 集装箱
CN1894472A (zh) 推土机的铲板支承结构
CN1506536A (zh) 建筑机械的履带架
CN1715091A (zh) 车体结构
CN1572981A (zh) 建筑机械
CN1572982A (zh) 建筑机械
CN1681700A (zh) 建筑机械的承重框架
CN1572983A (zh) 建筑机械
CN1292854C (zh) 压制成型方法、压制模具及压制成型产品
CN1745220A (zh) 拉索戽斗
CN1780754A (zh) 工程机械
CN1762757A (zh) 车架以及具有该车架的摩托车
CN1704216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245867C (zh) 收获机
CN1245064C (zh) 收获机的脱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111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Komatsu production Institute

Co-applicant after: Komatsu Forklift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Komatsu production Institute

Co-applicant before: Komatsu Zenoa K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