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459A - 工程机械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459A
CN103946459A CN201280055627.6A CN201280055627A CN103946459A CN 103946459 A CN103946459 A CN 103946459A CN 201280055627 A CN201280055627 A CN 201280055627A CN 103946459 A CN103946459 A CN 103946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ate
flange
installing componen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56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栃木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46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08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with means to exclude or remove foreign matter, e.g. sealing means, self-cleaning track links or sprockets, deflector plates or scra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assembled from readily detachabl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0Bogies; Fram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084Endless-track units or carriages mounted separably, adjustably or extensibly on vehicles, e.g. portable track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2Slewing or traversing gears
    • E02F9/121Turntables, i.e. structure rotatable about 36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中心框架(12)的左、右前腿(12B、12C)分别设置左、右前凸缘(21A、21B)。在中心框架(12)的左、右后腿(12D、12E)分别设置左、右后凸缘(22A、22B)。在左、右侧框架(25、29)分别设置朝向中心框架(12)伸出的左、右前腿安装部件(33A、33B)和左、右后腿安装部件(36A、36B)。各前凸缘(21A、21B)分别载置于各前腿安装部件(33A、33B)上,用在上、下方向上插通的螺栓40连结两者之间。各后凸缘(22A、22B)载置于各后腿安装部件(36A、36B)上,用在上、下方向上插通的螺栓(40)连结两者之间。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的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等具备履带(crawler)的工程机械的车架。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大致包括:具备履带的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以能够回转的方式搭载在该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回转体;以及以能够仰俯动作的方式设置在该上部回转体上的作业装置。液压挖掘机在作业现场等不平整地带行驶,使用作业装置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该情况下,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驶体通常大致包括:在中心框架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框架的车架;设置在上述侧框架的前、后方向的一端侧的浮动轮;以及设置在侧框架的前、后方向的另一端侧的驱动轮。在这些浮动轮与驱动轮之间绕挂有履带。
车架的中心框架具有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前腿和后腿,左、右侧框架位于中心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且分别安装于上述前腿和后腿的前端。
在此,液压挖掘机中,大型的液压挖掘机有其外形尺寸超过了能够在法律规定的道路上通行的宽度尺寸、高度尺寸的挖掘机。因此,在将液压挖掘机输送到作业现场的情况下,通常分割为下部行驶体、上部回转体和作业装置来个别输送,在作业现场对其进行组装。并且,在矿山的露天挖掘等所使用的超大型的液压挖掘机中,仅下部行驶体就超过了能够在道路上通行的尺寸,因此将该下部行驶体分割为中心框架、和在侧框架上组装有浮动轮、驱动轮、履带的左、右侧框架组装体三部分。这样分割为三部分的中心框架和左、右侧框架组装体分别装载于不同的输送车辆上搬运到作业现场后,在作业现场进行组装。
因此,构成下部行驶体的车架做成相对于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能够安装、拆卸左、右侧框架的结构。该情况下,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形成为其前端侧的端面为中空的四边形状,在前腿和后腿的前端侧分别设有安装凸缘,该安装凸缘具有比四边形状的端面更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另一方面,左、右侧框架包括:位于中心框架侧且使安装凸缘抵接的内面板;隔有间隔地与该内面板对置地配置的外面板;以及连接上述内面板的上端和上述外面板的上端的上面板。
在侧框架的内面板,且在与上述前腿和后腿的安装凸缘的伸出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内螺纹,在安装凸缘的伸出部,且在与上述各内螺纹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螺栓插通孔。在上述前腿和后腿的前端侧,设置形成有多个螺栓插通孔的托架,在侧框架的上面板,且在与托架的各螺栓插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多个内螺纹。在相对于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安装各侧框架的情况下,将螺栓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插通于前腿和后腿的安装凸缘的各螺栓插通孔,并将其前端侧与侧框架的内面板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并且,将螺栓从上侧插通于前腿和后腿的托架的各螺栓插通孔,并将其前端侧与侧框架的上面板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3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液压挖掘机行驶的作业现场,由于岩石等滚动,因此在行驶时跨越并避开岩石时,存在岩石与车架碰撞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在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连结侧框架的螺栓的头部向侧框架的内侧突出,因此所跨越的岩石与螺栓碰撞,由此存在该螺栓损伤(折损、弯曲等)的可能。这样,在螺栓弯曲的状态下,侧框架的拆卸作业需要花费时间和劳力。
另一方面,由于侧框架的上面板是平面构造,因此成为土砂容易堆积的构造,若土砂堆积,则该土砂会干扰引导履带的上滚子,从而存在上滚子的动作不良、产生早期磨损的可能。并且,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堆积的土砂因压缩、冻结而凝固了的情况下,从侧框架的上面板刮掉该土砂时需要很大劳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连结中心框架的前腿、后腿和侧框架的螺栓的损伤的工程机械的车架。
(1).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车架包括:在中央部设有支撑筒体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具有前腿和后腿的中心框架;以及位于该中心框架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并分别安装在上述前腿和后腿的前端的左、右侧框架,上述中心框架包括:在上表面侧设有上述支撑筒体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上前腿部和上后腿部的上板;在上、下方向上与该上板对置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下前腿部和下后腿部的下板;闭塞上述上板与上述下板之间的前侧位置的前板;闭塞上述上板与上述下板之间的后侧位置的后板;以及分别闭塞上述上板与上述下板之间的左、右侧方位置的左、右侧板,上述左、右侧框架包括:位于上述中心框架侧的内面板;以与该内面板分离的状态对置地配置的外面板;以及连接上述内面板的上端和上述外面板的上端的上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采用的结构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中心框架的上述下前腿部设置从该下前腿部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凸缘,并且,在上述下后腿部设置从该下后腿部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后凸缘,在上述前凸缘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前螺栓插通孔,并且,在上述后凸缘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后螺栓插通孔,在构成上述左、右侧框架的内面板分别设置朝向上述中心框架伸出且安装到上述前凸缘的前腿安装部件、和安装到上述后凸缘的后腿安装部件,在上述前腿安装部件和后腿安装部件,且在与上述螺栓插通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内螺栓孔,在将上述中心框架的上述前、后凸缘分别载置于上述左、右侧框架的上述前、后腿安装部件上的状态下,将螺栓插通于上述螺栓插通孔和上述内螺栓孔,由此将上述左、右侧框架安装在上述中心框架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在上、下方向上插通的螺栓来安装分别设置在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上的凸缘和设置在侧框架的内面板上的前、后腿安装部件,因此螺栓的头部能够位于各凸缘的上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工程机械行驶时岩石与螺栓的头部接触,防止螺栓的损伤、弯曲等。由此,例如在从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拆卸侧框架时,能够容易地拔出螺栓,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侧框架的拆卸作业。
并且,由于仅在左、右侧框架的内面板上设置前、后腿安装部件,因此能够将这些腿安装部件尽可能地安装在上方。由此,在将中心框架的前腿和后腿分别安装在前、后腿安装部件上的状态下,能够较高设定从地面至中心框架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因此,能够防止工程机械行驶时岩石与中心框架的下表面接触,能够提高工程机械的行驶稳定性。
(2).根据本发明,设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的上述前、后腿安装部件包括:从上述左、右侧框架的内面板朝向上述中心框架伸出而分别载置上述前、后凸缘的安装板;以及为了加强该安装板而紧固于该安装板的下表面和上述左、右侧框架的内面板的加强板。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各腿安装部件的强度。因此,能够牢固地安装中心框架和左、右侧框架,能够提高工程机械的可靠性。
(3).根据本发明,上述前、后腿安装部件中,上述安装板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构成,并且,上述加强板由以与上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正交的方式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平板构成,上述安装板和加强板呈T字状地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板上稳定地载置凸缘。与此同时,能够确保安装板和加强板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各腿安装部件的支撑强度。
(4).根据本发明,设置在上述中心框架的左、右前腿的各前凸缘上的上述前螺栓插通孔分别配置在上述下前腿部的前、后位置,并且设置在上述中心框架的左、右后腿的各后凸缘上的上述后螺栓插通孔分别配置在上述下后腿部的前、后位置,设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的前腿安装部件上的上述内螺栓孔与上述前螺栓插通孔对置地分别配置在该前腿安装部件的前、后位置,并且设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的后腿安装部件上的上述内螺栓孔与上述后螺栓插通孔对置地分别配置在该后腿安装部件的前、后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螺栓将中心框架的左、右前腿的各前凸缘稳定地安装在左、右侧框架的前腿安装部件上,能够使用螺栓将中心框架的左、右后腿的各后凸缘稳定地安装在左、右侧框架的后腿安装部件上。
(5).根据本发明,在上述左、右侧框架上具有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一端侧的浮动轮和设置在另一端侧的驱动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的上面板,以位于上述浮动轮与驱动轮之间的方式,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上滚子装置,在上述各上滚子装置之间设置倾斜罩,该倾斜罩从构成上述左、右侧框架的上述内面板朝向外面板向斜下方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沿倾斜罩排出土砂。由此,能够抑制土砂堆积在左、右侧框架的上面板,能够抑制该土砂干扰上滚子装置。其结果,能够使上滚子装置长期顺畅地工作。而且,由于能够抑制土砂堆积在侧框架的上面板,因此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劳力来清洗土砂,能够提高清洗作业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架的超大型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下部行驶体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在中心框架上安装有侧框架等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中心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中心框架和左、右侧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图3中的箭头VI-VI方向观察在左后腿安装有左侧框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以分解状态表示左后腿和左侧框架的与图6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从图3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观察在左后腿安装有左侧框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架的与图3相同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中心框架、左、右侧框架、倾斜罩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图9中的箭头XI-XI方向观察中心框架、侧框架、倾斜罩等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适用于超大型的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的车架(truck frame)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下部行驶体的前侧和后侧根据上部回转体的回转位置而改变,但在实施方式中,将设有浮动轮的一侧作为车架的前侧、将设有驱动轮的一侧作为车架的后侧来进行说明。
图1至图8表示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车架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符号1表示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作为超大型的液压挖掘机而构成。液压挖掘机1大致包括:能够自行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通过回转装置3以能够回转的方式搭载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回转体4;以及以能够仰俯动作的方式设置在该上部回转体4的前侧且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5。
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用于在岩石等滚动、凹凸也较多的不平整地带等行驶。如图2及图3所示,下部行驶体2大致包括:后述的车架11;设置在后述的左、右侧框架25、29的前端侧的浮动轮6;设置在后端侧的驱动轮7;设置在左、右侧框架25、29上的多个上滚子装置8及下滚子装置9;以及以绕挂在这些浮动轮6和驱动轮7上的方式设置且被上滚子装置8及下滚子装置9引导的履带10。
接着,参照图2至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液压挖掘机1的车架11的结构进行叙述。
符号11表示形成下部行驶体2的支撑构造体的车架。该车架11由后述的中心框架12、左侧框架25、以及右侧框架29构成。
符号12表示形成车架11的中央部的中心框架。该中心框架12整体构成为大致H形状,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心框架主体12A;在该中心框架主体12A的前侧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左前腿12B、右前腿12C;以及在中心框架主体12A的后侧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左后腿12D、右后腿12E。如图4所示,中心框架12通过焊接后述的上板13、下板15、前板17、后板18、左侧板19、以及右侧板20而形成为制罐构造体。
上板13闭塞中心框架12的上方,该上板13整体由钢板等形成为大致H形的平板状。在上板13的上表面侧设有圆筒状的支撑筒体14。具体而言,上板13包括:形成中央部分的大致长方形状的上中央板部13A;从该上中央板部13A的前部侧分别向左、右方向的两侧伸出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左上前腿部13B及右上前腿部13C;以及从上中央板部13A的后部侧分别向左、右方向的两侧伸出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左上后腿部13D及右上后腿部13E。因此,上板13整体形成为大致H形状的板体。在上中央板部13A的上表面侧设有由厚壁的圆筒体构成的支撑筒体14。在此,在支撑筒体14上设有回转装置3,因此该支撑筒体14以能够回转的方式支撑上部回转体4。
下板15与上板13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地配置,该下板15形成为与上板13相同的大致H形的平板状。在下板15的上表面侧设有圆筒状中板16。具体而言,下板15包括:形成中央部分的大致长方形状的下中央板部15A;从该下中央板部15A的前部侧分别向左、右方向的两侧伸出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左下前腿部15B及右下前腿部15C;以及从下中央板部15A的后部侧分别向左、右方向的两侧伸出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左下后腿部15D及右下后腿部15E。因此,下板15整体形成为与上板13大致相同的H形状的板体。
另一方面,在下中央板部15A的中央部形成有大径孔15F。在下中央板部15A的上表面侧,设有包围大径孔15F的圆筒状的圆筒状中板16。该圆筒状中板16从下侧支撑安装于上板13的支撑筒体14。在左、右下前腿部15B、15C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一体地设有后述的左、右前凸缘21A、21B。在左、右下后腿部15D、15E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一体地设有左、右后凸缘22A、22B。
前板17以闭塞了上板13与下板15之间的前侧位置的状态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该前板17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的两张板体构成,该前板17由左前板17A和右前板17B构成。左前板17A和右前板17B将彼此的对置部位焊接在圆筒状中板16的外周面16A,将上端部焊接在上板13上,将下端部焊接在下板15上。由此,前板17被夹装在上板13与下板15之间。
后板18以闭塞了上板13与下板15之间的后侧位置的状态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该后板18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的两张板体构成,该后板18由左后板18A和右后板18B构成。左后板18A和右后板18B隔着圆筒状中板16与前板17对置,将彼此的对置部位焊接在圆筒状中板16的外周面16A,将上端部焊接在上板13上,将下端部焊接在下板15上。由此,后板18被夹装在上板13与下板15之间。
左侧板19以闭塞了上板13与下板15之间的左侧方位置的状态进行连接,该左侧板19由呈矩形状的四张板体构成。即、左侧板19包括:焊接在上板13的左上前腿部13B和下板15的左下前腿部15B上的左前侧板19A;在前、后方向上与左前板17A对置且焊接在左上前腿部13B、左下前腿部15B及圆筒状中板16上的左前中侧板19B;焊接在上板13的左上后腿部13D和下板15的左下后腿部15D上的左后侧板19C;以及在前、后方向上与左后板18A对置且焊接在左上后腿部13D、左下后腿部15D及圆筒状中板16上的左后中侧板19D。
右侧板20以闭塞了上板13与下板15之间的右侧方位置的状态进行连接,该右侧板20由呈矩形状的四张板体构成。即、右侧板20包括:焊接在上板13的右上前腿部13C和下板15的右下前腿部15C上的右前侧板20A;在前、后方向上与右前板17B对置且焊接在右上前腿部13C、右下前腿部15C及圆筒状中板16上的右前中侧板20B;焊接在上板13的右上后腿部13E和下板15的右下后腿部15E上的右后侧板20C;以及在前、后方向上与右后板18B对置且焊接在右上后腿部13E、右下后腿部15E及圆筒状中板16上的右后中侧板20D。
也就是,中心框架12以圆筒状中板16为中心由前板17、后板18、左侧板19以及右侧板20闭塞四边。如图3至图5所示,在组装了中心框架12的状态下,后述的前凸缘21的左前凸缘21A形成为分别伸出到比前板17的左前板17A靠前侧、比左侧板19的左前中侧板19B靠后侧。同样,前凸缘21的右前凸缘21B形成为分别伸出到比前板17的右前板17B靠前侧、比右侧板20的右前中侧板20B靠后侧。后凸缘22的左后凸缘22A形成为分别伸出到比后板18的左后板18A靠后侧、比左侧板19的左后中侧板19D靠前侧。同样,后凸缘22的右后凸缘22B形成为分别伸出到比后板18的右后板18B靠后侧、比右侧板20的右后中侧板20D靠前侧。
符号21A、21B表示从下板15的左、右下前腿部15B、15C分别在前、后方向上伸出的左前凸缘、右前凸缘(以下、左前凸缘21A以及右前凸缘21B合起来称为前凸缘21)。前凸缘21通过从左下前腿部15B的前侧及后侧分别伸出的两处左前凸缘21A、和从右下前腿部15C的前侧及后侧分别伸出的两处右前凸缘21B配置在共计四处。左前凸缘21A安装在后述的左侧框架25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上,右前凸缘21B安装在右侧框架29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上。
符号22A、22B表示从下板15的左、右下后腿部15D、15E分别在前、后方向上伸出的左后凸缘、右后凸缘(以下、左后凸缘22A以及右后凸缘22B合起来称为后凸缘22)。后凸缘22通过从左下后腿部15D的前侧及后侧分别伸出的两处左后凸缘22A、和从右下后腿部15E的前侧及后侧分别伸出的两处右后凸缘22B配置在共计四处。左后凸缘22A安装在后述的左侧框架25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上,右后凸缘22B安装在右侧框架29的右后腿安装部件36B上。
符号23A、23B表示分别设置在下板15的左、右前凸缘21A、21B上的左、右前螺栓插通孔(以下、左前螺栓插通孔23A以及右前螺栓插通孔23B合起来称为前螺栓插通孔23)。在此,前螺栓插通孔23以在上、下方向(板厚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置在前凸缘21上。即、左前螺栓插通孔23A在从左下前腿部15B向前侧伸出的前侧的左前凸缘21A上设有四处,在从左下前腿部15B向后侧伸出的后侧的左前凸缘21A上也设有四处。另一方面,右前螺栓插通孔23B在从右下前腿部15C向前侧伸出的前侧的右前凸缘21B上设有四处,在从右下前腿部15C向后侧伸出的后侧的右前凸缘21B上也设有四处。
符号24A、24B表示分别设置在下板15的左、右后凸缘22A、22B上的左、右后螺栓插通孔(以下、左后螺栓插通孔24A以及右后螺栓插通孔24B合起来称为后螺栓插通孔24)。在此,后螺栓插通孔24以在上、下方向(板厚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置在后凸缘22上。即、左后螺栓插通孔24A在从左下后腿部15D向前侧伸出的前侧的左后凸缘22A上设有四处,在从左下后腿部15D向后侧伸出的后侧的左后凸缘22A上也设有四处。另一方面,右后螺栓插通孔24B在从右下后腿部15E向前侧伸出的前侧的右后凸缘22B上设有四处,在从右下后腿部15E向后侧伸出的后侧的右后凸缘22B上也设有四处。
符号25表示配设在中心框架12左侧的左侧框架。该左侧框架2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且安装在左前腿12B和左后腿12D的前端。该左侧框架25大致包括后述的侧框架主体26、浮动轮托架27、以及驱动轮托架28。
侧框架主体26成为左侧框架25的基座。该侧框架主体26包括:位于中心框架12侧的内面板26A;以与该内面板26A隔开间隔的状态对置地配置的外面板26B;以及连接内面板26A的上端和外面板26B的上端的平坦的上面板26C。由此,侧框架主体26的横剖面呈倒U字状,在各面板26A、26B的下侧分别设有底板26D。
在上面板26C,在前、后方向上隔有间隔地设有位于浮动轮6与驱动轮7之间并对履带10进行引导的多个(三个)上滚子装置。该上滚子装置8包括:配置在作为平坦面的上面板26C上的左、右一对滚子安装部8A;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一对滚子安装部8A之间的滚子8B。
浮动轮托架27设置在侧框架主体26的前侧。如图3所示,在该浮动轮托架27上,通过座(未图示)等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有浮动轮6。另一方面,驱动轮托架28设置在侧框架主体26的后侧。在该驱动轮托架28安装有驱动履带10的驱动轮7。
符号29表示配设在中心框架12右侧的右侧框架。该右侧框架29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且安装在右前腿12C和右后腿12E的前端。该右侧框架29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述的左侧框架25对称的形状,与左侧框架25相同地大致包括侧框架主体30、浮动轮托架31、以及驱动轮托架32。
侧框架主体30成为右侧框架29的基座。该侧框架主体30包括:位于中心框架12侧的内面板30A;以隔开间隔的状态与该内面板30A对置地配置的外面板30B;以及连接内面板30A的上端和外面板30B的上端的平坦的上面板30C。由此,侧框架主体30的横剖面呈倒U字状,在各面板30A、30B的下侧分别设有底板(未图示)。
在上面板30C,在前、后方向上隔有间隔地设有位于浮动轮6与驱动轮7之间并对履带10进行引导的多个(三个)上滚子装置8。该上滚子装置8包括:配置在作为平坦面的上面板30C上的左、右一对滚子安装部8A;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一对滚子安装部8A之间的滚子8B。
浮动轮托架31设置在侧框架主体30的前侧。如图3所示,在该浮动轮托架31,通过座(未图示)等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有浮动轮6。另一方面,驱动轮托架32设置在侧框架主体30的后侧。在该驱动轮托架32安装有驱动履带10的驱动轮7。
接着,对分别设置在左、右侧框架25、29上的前、后腿安装部件33、36进行说明。
符号33A、33B表示分别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和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上的左、右前腿安装部件(以下、左前腿安装部件33A以及右前腿安装部件33B合起来称为前腿安装部件33)。在此,设置在左侧框架25上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和设置在右侧框架29上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设置在左侧框架25上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进行说明。
左前腿安装部件33A配置在构成左侧框架25的侧框架主体26的内面板26A的前侧(浮动轮托架27侧),朝向中心框架12沿水平方向伸出。左前腿安装部件33A通过呈T字状地连接(焊接接合)安装板34和加强板35而构成。
即、安装板34由使用钢板等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矩形状的平板构成,基端侧焊接在侧框架主体26的内面板26A,并且前端侧朝向中心框架12的左前腿12B伸出。加强板35使用钢板等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板体,为了加强安装板34而以与安装板34的下表面34A正交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紧固在安装板34的下表面34A和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成为如下结构,即、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左下前腿部15B上的左前凸缘21A载置于安装板34的上表面侧。
另一方面,设置在构成右侧框架29的侧框架主体30的内面板30A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也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地构成,成为如下结构,即、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右下前腿部15C上的右前凸缘21B载置于安装板34的上表面侧。
符号36A、36B表示分别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和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的左、右后腿安装部件(以下、左后腿安装部件36A及右后腿安装部件36B合起来成为后腿安装部件36)。在此,设置在左侧框架25上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好而设置在右侧框架29上的右后腿安装部件36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设置在左侧框架25上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进行说明。
左后腿安装部件36A配置在构成左侧框架25的侧框架主体26的内面板26A的后侧(驱动轮托架28侧),朝向中心框架12沿水平方向伸出。左后腿安装部件36A通过呈T字状地连接(焊接接合)和安装板37和加强板38而构成。
即、安装板37由使用钢板等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矩形状的平板构成,基端侧焊接在侧框架主体26的内面板26A,并且前端侧朝向中心框架12的左后腿12D伸出。加强板38使用钢板等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板体,为了加强安装板37而以与安装板37的下表面37A正交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紧固在安装板37的下表面37A和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成为如下结构,即、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左下后腿部15D上的左后凸缘22A载置于安装板37的上表面侧。
另一方面,设置在构成右侧框架29的侧框架主体30的内面板30A上的右后腿安装部件36B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地构成,成为如下结构,即、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右下后腿部15E上的右后凸缘22B载置于安装板37的上表面侧。
符号39表示分别设置在前腿安装部件33和后腿安装部件36上的内螺栓孔。该内螺栓孔39分别设置在与设于前凸缘21上的前螺栓插通孔23对应的位置、和与设于后凸缘22上的后螺栓插通孔24对应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左侧框架25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上,在该左前腿安装部件33A的前、后位置的各四个、共计八个部位设有内螺栓孔39。同样,在右侧框架29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上,在该右前腿安装部件33B的前、后位置的各四个、共计八个部位设有内螺栓孔39。
在左侧框架25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上,在该左后腿安装部件36A的前、后位置的各四个、共计八个部位设有内螺栓孔39。同样,在右侧框架29的右后腿安装部件36B上,在该右后腿安装部件36B的前、后位置的各四个、共计八个部位设有内螺栓孔39。由此,内螺栓孔39全部设置在三十二个部位。
符号40表示在轴部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的螺栓,该螺栓40分别设置在前凸缘21(21A、21B)与前腿安装部件33(33A、33B)之间、以及后凸缘22(22A、22B)与后腿安装部件36(36A、36B)之间,对两者进行连接(固定)。螺栓40从前凸缘21或后凸缘22的上方朝向下方经由套筒40B插通前螺栓插通孔23或后螺栓插通孔24,与前腿安装部件33或后腿安装部件36的内螺栓孔39螺纹连接。在该状态下,套筒40B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螺栓40的头部40A与前凸缘21或后凸缘22之间。
在将左侧框架25和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时,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下前腿部15B、15C的前凸缘21A、21B载置于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上、和设置在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上。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下后腿部15D、15E的后凸缘22A、22B载置于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上、和设置在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的右后腿安装部件36B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设置在前凸缘21A、21B以及后凸缘22A、22B上的前螺栓插通孔23A、23B以及后螺栓插通孔24A、24B、与设置在前腿安装部件33A、33B以及后腿安装部件36A、36B上的内螺栓孔39定位于同一轴线上并插通螺栓40来进行螺纹连接,从而能够将左侧框架25和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叙述分割输送超大型的液压挖掘机1的下部行驶体2并在作业现场对该下部行驶体2进行组装的作业。
在将大型的液压挖掘机1输送到作业现场的情况下,例如将该下部行驶体2分割为以下三部分:中心框架12;在左侧框架25上组装有浮动轮6、驱动轮7、履带10等的左侧框架组装体;以及在右侧框架29上组装有浮动轮6、驱动轮7、履带10等的右侧框架组装体。这样分割出的中心框架12、左侧框架25的组装体、以及右侧框架29的组装体分别装载于不同的输送车辆上搬运到作业现场。
在作业现场,进行中心框架12和左侧框架25以及右侧框架29的组装作业。
在将左侧框架25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的情况下,抬起中心框架12,使左前腿12B的左前侧板19A以及左后腿12D的左后侧板19C与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抵接。在该状态下,将设置在下板15的左下前腿部15B上的左前凸缘21A载置于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上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的安装板34上。与此同时,将设置在下板15的左下后腿部15D上的左后凸缘22A载置于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上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的安装板37上。此时,使左前凸缘21A的左前螺栓插通孔23A与左前腿安装部件33A的内螺栓孔39对准在同一轴线上,同样,使左后凸缘22A的左后螺栓插通孔24A与左后腿安装部件36A的内螺栓孔39对准在同一轴线上。
接着,从左前凸缘21A的上方经由套筒40B将螺栓40插通于左前螺栓插通孔23A,使该螺栓40与左前腿安装部件33A的内螺栓孔39螺纹连接。从左后凸缘22A的上方经由套筒40B将螺栓40插通于左后螺栓插通孔24A,使该螺栓40与左后腿安装部件36A的内螺栓孔39螺纹连接。由此,左侧框架25一体地安装在中心框架12的左前腿12B和左后腿12D上。
另一方面,在将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的情况下,抬起中心框架12,使右前腿12C的右前侧板20A以及右后腿12E的右后侧板20C与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抵接。在该状态下,将设置在下板15的右下前腿部15C上的右前凸缘21B载置于设置在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上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的安装板34上。与此同时,将设置在下板15的右下后腿部15E上的右后凸缘22B载置于设置在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上的后腿安装部件36B的安装板37上。此时,使右前凸缘21B的右前螺栓插通孔23B与右前腿安装部件33B的内螺栓孔39对准在同一轴线上,同样,使右后凸缘22B的右后螺栓插通孔24B与右后腿安装部件36B的内螺栓孔39对准在同一轴线上。
接着,从右前凸缘21B的上方经由套筒40B将螺栓40插通于右前螺栓插通孔23B,使该螺栓40与右前腿安装部件33B的内螺栓孔39螺纹连接。从右后凸缘22B的上方经由套筒40B将螺栓40插通于右后螺栓插通孔24B,使该螺栓40与右后腿安装部件36B的内螺栓孔39螺纹连接。由此,右侧框架29一体地安装在中心框架12的右前腿12C和右后腿12E上。
在将左侧框架25和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而组装了下部行驶体2后,在该下部行驶体2的上侧依次组装上部回转体4、作业装置5,由此能够组装液压挖掘机1。
在如上述那样组装的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通过对驱动轮7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履带10在驱动轮7与浮动轮6之间进行转圈动作。由此,液压挖掘机1行驶到挖掘现场,在该挖掘现场使作业装置5进行俯仰动作,从而能够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在此,在液压挖掘机1行驶的作业现场,由于多为不平整地带,岩石等障害物滚动,因此在行驶时有时跨过岩石时、岩石碰撞在车架11上。该情况下,如果像现有技术那样,连接中心框架与左、右侧框架之间的螺栓的头部向各侧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突出,则存在所跨过的岩石碰撞在螺栓的头部而该螺栓损伤(折损、弯曲等)的可能。
针对于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左下前腿部15B上的左前凸缘21A载置于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上的左前腿安装部件33A上。与此同时,设置在下板15的左下后腿部15D上的左后凸缘22A载置于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上的左后腿安装部件36A上。在该状态下,螺栓40从上方朝向下方插通于设置在左前凸缘21A以及左后凸缘22A上的左前螺栓插通孔23A以及左后螺栓插通孔24A。接着,通过将螺栓40螺纹连接于设置在左前腿安装部件33A和左后腿安装部件36A上内螺栓孔39,从而能够将左侧框架25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
对于将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的情况,也与左侧框架25相同。即、设置在构成中心框架12的下板15的右下前腿部15C上的右前凸缘21B载置于设置在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上的右前腿安装部件33B上。与此同时,设置在下板15的右下后腿部15E上的右后凸缘22B载置于设置在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上的右后腿安装部件36B上。在该状态下,螺栓40从上方向下方插通于设置在右前凸缘21B以及右后凸缘22B上的右前螺栓插通孔23B以及右后螺栓插通孔24B。接着,通过将螺栓40螺纹连接于设置在右前腿安装部件33B和右后腿安装部件36B上的内螺栓孔39,从而能够将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
因此,将左侧框架25以及右侧框架29安装在中心框架12上的螺栓40的头部40A向左、右前凸缘21A、21B以及左、右后凸缘22A、22B的上表面突出。而且,如图6所示,螺栓40的下端能够纳入比前、后腿安装部件33、36的安装板34、37的下表面34A、37A靠上侧(不从下表面34A、37A突出)。其结果,在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岩石难以与螺栓40的头部40A接触,能够防止螺栓40的损伤、弯曲等。由此,例如,在从中心框架12的前腿12B、12C和后腿12D、12E拆卸左、右侧框架25、29时,能够容易地拔出螺栓40,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左、右侧框架25、29的拆卸作业。
另一方面,由于前腿安装部件33、后腿安装部件36分别设置在各侧框架25、29的内面板26A、30A,因此各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能够作为平坦面而构成。由此,即使通过履带10而跳起的土砂堆积在左、右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上,作业者在进行液压挖掘机1的清洗作业时,也能够容易地刮掉该土砂。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仅在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以及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设置前腿安装部件33(33A、33B)以及后腿安装部件36(36A、36B),因此能够将该前腿安装部件33和后腿安装部件36尽可能地安装在上方。因此,在将中心框架12的前腿12B、12C和后腿12D、12E安装在前、后腿安装部件33、36上的状态下,能够较高地设定从地面至中心框架12的下表面的高度尺寸A(参照图6)。由此,能够减少液压挖掘机1行驶时岩石等与中心框架12的下表面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行驶稳定性。
接着,图9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左、右侧框架的上表面设置用于防止土砂堆积的倾斜罩。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符号41表示分别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上面板26C以及右侧框架29的上面板30C上的倾斜罩。该倾斜罩41以在前、后方向上隔有间隔的方式在左侧框架25的上面板26C上设有两个,并且以在前、后方向上隔有间隔的方式在右侧框架29的上面板30C上设有两个。
在此,倾斜罩41由三张支撑板41A和一张倾斜板41B构成。即、倾斜罩41包括:使用钢板等形成为三角形状的板体且竖立设置在左侧框架25的上面板26C以及右侧框架29的上面板30C上的三张支撑板41A;以及使用钢板等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的平板且通过紧固在各支撑板41A的上端而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板41B。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左侧框架25的上面板26C的三个上滚子装置8之间配置两个倾斜罩41,这些各倾斜罩41的倾斜板41B从左侧框架25的内面板26A朝向外面板26B向斜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在设置于右侧框架29的上面板30C的三个上滚子装置8之间配置两个倾斜罩41,这些各倾斜罩41的倾斜板41B从右侧框架29的内面板30A朝向外面板30B向斜下方倾斜。
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在左、右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分别设有倾斜罩41。因此,即使在液压挖掘机1的作业中附着于履带10上的土砂朝向各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土砂沿倾斜罩41的倾斜板41B向地面落下。其结果,能够抑制土砂堆积在各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并能够抑制该土砂干扰上滚子装置8。其结果,能够使上滚子装置8长期顺畅地工作。而且,由于能够抑制土砂堆积在各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因此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劳力来清洗堆积的土砂,能够提高对液压挖掘机1的清洗作业的作业性。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即、将倾斜罩41作为与左、右侧框架25、29独立的部件而形成,并将由该独立的部件构成的倾斜罩41紧固在左侧框架25的上面板26C以及右侧框架29的上面板30C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左侧框架25的上面板26C形成为从内面板26A朝向外面板26B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将右侧框架29的上面板30C形成为从内面板30A朝向外面板30B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中心框架12的各前腿12B、12C的各前凸缘21A、21B和设置在左、右侧框架25、29的各前腿安装部件33A、33B的安装板34分别使用八根螺栓40来连结。另一方面,设置在中心框架12的各后腿12D、12E的各后凸缘22A、22B和设置在左、右侧框架25、29的各后腿安装部件36A、36B的安装板37分别使用八根螺栓40来连结。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使用九根以上或七根以下的螺栓40来连结这些部位的结构。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下部行驶体的车架,以设置在大型的液压挖掘机1上的下部行驶体2的车架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中型、小型的液压挖掘机。并且能够广泛应用于在下部行驶体具备车架的作业车辆、例如液压起重机等。
符号的说明
1—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2—下部行驶体,6—浮动轮,7—驱动轮,8上滚子装置,10—履带,11—车架,12—中心框架,12A—中心框架主体,12B—左前腿,12C—右前腿,12D—左后腿,12E—右后腿,13—上板,13A—上中央板部,13B、13C—上前腿部,13D、13E—上后腿部,14—支撑筒体,15—下板,15A—下中央板部,15B、15C—下前腿部,15D、15E—下后腿部,17—前板,18—后板,19—左侧板,20—右侧板,21—前凸缘,21A—左前凸缘,21B—右前凸缘,22—后凸缘,22A—左后凸缘,22B—右后凸缘,23—前螺栓插通孔,23A—左前螺栓插通孔,23B—右前螺栓插通孔,24—后螺栓插通孔,24A—左后螺栓插通孔,24B—右后螺栓插通孔,25—左侧框架,26、30—侧框架主体,26A、30A—内面板,26B、30B—外面板,26C、30C上面板,26D—底板,29—右侧框架,33—前腿安装部件,33A—左前腿安装部件,33B—右前腿安装部件,34、37—安装板,35、38—加强板,36—后腿安装部件,36A—左后腿安装部件,36B—右后腿安装部件,39—内螺栓孔,40—螺栓,41—倾斜罩。

Claims (5)

1.一种工程机械的车架,包括:
在中央部设有支撑筒体(14)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具有前腿(12B、12C)和后腿(12D、12E)的中心框架(12);以及
位于该中心框架(12)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并分别安装在上述前腿(12B、12C)和后腿(12D、12E)的前端的左、右侧框架(25、29),
上述中心框架(12)包括:在上表面侧设有上述支撑筒体(14)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上前腿部(13B、13C)和上后腿部(13D、13E)的上板(13);在上、下方向上与该上板(13)对置地配置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下前腿部(15B、15C)和下后腿部(15D、15E)的下板(15);闭塞上述上板(13)与上述下板(15)之间的前侧位置的前板(17);闭塞上述上板(13)与上述下板(15)之间的后侧位置的后板(18);以及分别闭塞上述上板(13)与上述下板(15)之间的左、右侧方位置的左、右侧板(19、20),
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包括:位于上述中心框架(12)侧的内面板(26A、30A);以与该内面板(26A、30A)分离的状态对置地配置的外面板(26B、30B);以及连接上述内面板(26A、30A)的上端和上述外面板(26B、30B)的上端的上面板(26C、30C),
上述工程机械的车架的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中心框架(12)的上述下前腿部(15B、15C)设置从该下前腿部(15B、15C)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凸缘(21),并且,在上述下后腿部(15D、15E)设置从该下后腿部(15D、15E)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后凸缘(22),
在上述前凸缘(21)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前螺栓插通孔(23),并且,在上述后凸缘(22)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后螺栓插通孔(24),
在构成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内面板(26A、30A)分别设置朝向上述中心框架(12)伸出且安装到上述前凸缘(21)的前腿安装部件(33)、和安装到上述后凸缘(22)的后腿安装部件(36),
在上述前腿安装部件(33)和后腿安装部件(36),且在与上述螺栓插通孔(23、24)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内螺栓孔(39),
在将上述中心框架(12)的上述前、后凸缘(21、22)分别载置于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上述前、后腿安装部件(33、36)上的状态下,将螺栓(40)插通于上述螺栓插通孔(23、24)和上述内螺栓孔(39),由此将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安装在上述中心框架(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上述前、后腿安装部件(33、36)包括:从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内面板(26A、30A)朝向上述中心框架(12)伸出而分别载置上述前、后凸缘(21、22)的安装板(34、37);以及为了加强该安装板(34、37)而紧固于该安装板(34、37)的下表面和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内面板(26A、30A)的加强板(35、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后腿安装部件(33、36)中,上述安装板(34、37)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构成,并且,上述加强板(35、38)由以与上述安装板(34、37)的下表面正交的方式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平板构成,
上述安装板(34、37)和加强板(35、38)呈T字状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上述中心框架(12)的左、右前腿(12B、12C)的各前凸缘(21)上的上述前螺栓插通孔(23)分别配置在上述下前腿部(15B、15C)的前、后位置,并且设置在上述中心框架(12)的左、右后腿(12D、12E)的各后凸缘(22)上的上述后螺栓插通孔(24)分别配置在上述下后腿部(15D、15E)的前、后位置,
设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前腿安装部件(33)上的上述内螺栓孔(39)与上述前螺栓插通孔(23)对置地分别配置在该前腿安装部件(33)的前、后位置,并且设置在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后腿安装部件(36)上的上述内螺栓孔(39)与上述后螺栓插通孔(24)对置地分别配置在该后腿安装部件(36)的前、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上具有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一端侧的浮动轮(6)和设置在另一端侧的驱动轮(7),
在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上面板(26C、30C),以位于上述浮动轮(6)与驱动轮(7)之间的方式,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上滚子装置(8),
在上述各上滚子装置(8)之间设置倾斜罩(41),该倾斜罩(41)从构成上述左、右侧框架(25、29)的上述内面板(26A、30A)朝向外面板(26B、30B)向斜下方倾斜。
CN201280055627.6A 2011-11-14 2012-11-06 工程机械的车架 Pending CN1039464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8428 2011-11-14
JP2011-248428 2011-11-14
PCT/JP2012/078704 WO2013073415A1 (ja) 2011-11-14 2012-11-06 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459A true CN103946459A (zh) 2014-07-23

Family

ID=4842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5627.6A Pending CN103946459A (zh) 2011-11-14 2012-11-06 工程机械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610985B2 (zh)
JP (1) JP5925213B2 (zh)
CN (1) CN103946459A (zh)
AU (2) AU2012337985B2 (zh)
DE (1) DE112012004735B4 (zh)
WO (1) WO20130734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3571A (ja) * 2016-09-29 2018-04-0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構造
CN114733636A (zh) * 2022-05-09 2022-07-12 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底盘和移动破碎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8209B (fi) * 2013-06-14 2019-12-31 Metso Minerals Inc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mineraalimateriaalin murskaimen rungon kannattelemiseksi murskauslaitoksen rungolla sekä mineraalimateriaalin prosessointilaitos
JP2017075505A (ja) * 2015-10-16 2017-04-20 株式会社アイメック ローダ作業機
US9840283B2 (en) * 2016-02-23 2017-12-12 Caterpillar Inc. Machine frame
US20160273191A1 (en) * 2016-05-31 2016-09-22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Llc Center pintle hub for a machine
US10711435B2 (en) * 2016-08-03 2020-07-14 Caterpillar Inc. Frame assembly for machine
US10077087B2 (en) 2016-08-16 2018-09-18 Deere & Company Variable tread width track work vehicle
JP6533201B2 (ja) * 2016-09-29 2019-06-1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6679520B2 (ja) * 2017-02-16 2020-04-15 住友重機械建機クレーン株式会社 クローラ付き作業機械
RU187203U1 (ru) * 2018-05-08 2019-02-25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Челябинский 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 Ходовая рама мобильного крана
CN111874115B (zh) * 2020-07-22 2022-09-16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变轨行走架及工程机械
CN112832318B (zh) * 2021-01-08 2022-04-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抢险挖掘机组合式下车架快速连接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6180837B (zh) * 2023-04-23 2023-07-28 苏州美达王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铲挖机专用下车架及其拼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5327A (en) * 1936-02-29 1938-08-02 Int Harvester Co Crawler tractor with rigid track frames
US2560307A (en) * 1946-04-25 1951-07-10 Goodrich Co B F Band and pulley structure
US3027571A (en) 1958-10-25 1962-04-03 Bendixen Bendix Ivar Articles of furniture
US3037571A (en) * 1959-08-17 1962-06-05 Schield Bantam Company Wide base crawler
US3861762A (en) * 1973-10-17 1975-01-21 Caterpillar Tractor Co Guard and scraper for an idler wheel
US3907055A (en) * 1974-05-31 1975-09-23 Caterpillar Tractor Co Gauge modifier for an excavator
US3899038A (en) * 1974-05-31 1975-08-12 Caterpillar Tractor Co Gauge width adjustment means for track-type vehicles
US3998286A (en) * 1975-11-19 1976-12-21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echanically, laterally adjustable treads for crawler vehicles
US4014400A (en) * 1975-12-22 1977-03-29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detachably coupling a vehicle frame to a ground-engaging undercarriage
US4231699A (en) * 1979-01-24 1980-11-04 Dresser Industries, Inc. Lower and crawler frame construction for crawler propelled machines
US4458772A (en) * 1980-01-17 1984-07-10 Standard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Interchangeable undercarriage unit
US5823279A (en) * 1991-09-20 1998-10-20 Hanitowoc Crane Group, Inc. Carbody to crawler connection
US5226703A (en) * 1992-04-20 1993-07-13 Link-Belt Construction Co. Idler roller mounting/scraper for track vehicle
US5725292A (en) * 1996-06-25 1998-03-10 Caterpillar Inc. Scraping apparatus for a track idler
JP4154088B2 (ja) 1999-08-05 2008-09-24 グラド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3683751B2 (ja) 1999-09-03 2005-08-1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旋回式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CN1304236C (zh) 2001-11-13 2007-03-14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CA2464908A1 (en) * 2003-04-14 2004-10-14 Macmoter S.P.A. Crawler-tracked vehicle with variable track width
DE10317309A1 (de) * 2003-04-14 2004-10-28 Macmoter S.P.A., Modigliana Raupenfahrzeug mit veränderbarer Spurbreite
JP2005255141A (ja) * 2004-02-10 2005-09-22 Komatsu Ltd クローラフレーム
US7458633B2 (en) * 2004-09-14 2008-12-02 Komatsu Ltd. Crawler frame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KR100722654B1 (ko) * 2006-04-05 2007-05-28 동일고무벨트주식회사 언더캐리지 시스템의 멀티링크형 브릿지
JP4823004B2 (ja) * 2006-09-28 2011-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US7980639B2 (en) * 2008-02-11 2011-07-19 Caterpillar Inc. Debris guard for track roller frame and machine using same
CA2721198A1 (en) * 2008-04-14 2009-10-22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Method of retaining structural transmission members of a tracked work vehicle
US8845039B2 (en) * 2010-12-14 2014-09-30 Caterpillar Inc. Undercarriage system for track-type machine and debris shunting awning assembl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3571A (ja) * 2016-09-29 2018-04-0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構造
CN114733636A (zh) * 2022-05-09 2022-07-12 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底盘和移动破碎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337985B2 (en) 2016-05-19
AU2016202763B2 (en) 2017-04-06
US20140239670A1 (en) 2014-08-28
AU2016202763A1 (en) 2016-05-19
AU2012337985A1 (en) 2014-06-26
JP5925213B2 (ja) 2016-05-25
US9604680B2 (en) 2017-03-28
US9610985B2 (en) 2017-04-04
JPWO2013073415A1 (ja) 2015-04-02
WO2013073415A1 (ja) 2013-05-23
DE112012004735T5 (de) 2014-07-31
DE112012004735B4 (de) 2022-08-18
DE112012004735T8 (de) 2014-12-18
US20160039481A1 (en) 2016-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6459A (zh) 工程机械的车架
KR20130124168A (ko) 건설기계
KR101837220B1 (ko) 건설 기계의 선회 프레임
JP4617096B2 (ja) 建設機械
JP5315446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CN102051894A (zh) 建筑机械的上框架
CN203049664U (zh) 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CN101787719B (zh) 工程机械的排土装置
CN206784479U (zh) 可适应地形的履带行走结构
JP4949963B2 (ja) 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RU2379426C2 (ru)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экскаватор
JP2000230252A (ja) 旋回作業機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KR100652867B1 (ko) 무게중심이 전후방 이동 가능한 하부프레임
JP5760854B2 (ja) 作業機械
JP2015166513A (ja) 建設機械の排土装置
JP2015010419A (ja) 建設機械
JP5541705B2 (ja) 建設機械
JP2011241535A (ja) ショベルの旋回フレーム
JP4328178B2 (ja) 建設機械及び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KR20200129446A (ko) 굴삭기
JP6365581B2 (ja) 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KR101640605B1 (ko) 소선회 굴삭기의 캐빈 지지구조
JP2008057177A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01271380A (ja) 旋回作業機における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の取付構造
JP5001325B2 (ja) 建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