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0704B - 两轴承渔线轮及应用于其上的线辊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轴承渔线轮及应用于其上的线辊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50704B CN1650704B CN2005100052223A CN200510005222A CN1650704B CN 1650704 B CN1650704 B CN 1650704B CN 2005100052223 A CN2005100052223 A CN 2005100052223A CN 200510005222 A CN200510005222 A CN 200510005222A CN 1650704 B CN1650704 B CN 16507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ne roller
- line
- fishing line
- br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78 shot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36 cure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5 electric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BVXSUQYWXRMNV-UHFFFAOYSA-N fluoro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FC NBVXSUQYWXRM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2 lacqu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8 manganes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89 photo-effec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01K89/01555—Antibacklash devices using magn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轴承渔线轮及应用于其上的线辊制动装置,在更换为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的场合,可易于确认制动特性。该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本体、线辊(12)、线辊制动装置(25)和把手本体(73),其中,渔线轮本体具有手柄,并安装于钓竿;线辊(12)用于缠绕渔线。线辊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本体,并可由上述手柄旋转。线辊制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更换地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用于制动上述线辊。在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装置识别机构可识别上述线辊制动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手柄的两轴承渔线轮及应用于其上的线辊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两轴承渔线轮上,尤其是在采用诱饵且通过甩杆抛出渔线的诱饵甩杆渔线轮上,设置用于防止甩杆时的缠结(backlash)的线辊制动装置。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线辊制动装置包括:利用向心力的向心制动装置,利用由磁铁产生的涡电流的磁性制动装置等。另外,最近,有一种技术为人所知,即,将线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采用电子控制方式控制放线方向的线辊之旋转来进行制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332436号)。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控制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渔线轮本体内部的电路基板;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气部件,该多个电气部件包括微型计算机和检测线辊的旋转速度等的传感器。另外,在线辊轴上安装有沿其旋转方向并排配置的多个磁铁,在磁铁外周配置的线圈连接于电路基板。通过开关由线辊的旋转而在线圈内产生的电力来制动线辊。
上述现有技术中,各线辊制动装置根据其不同的形式而具有其各自的特征。例如,对于磁性制动装置,制动力与线辊的旋转速度成比例增强。另外,对于向心制动装置,制动力与线辊的旋转速度的二次方成比例增强。因此,对于这两种形式的制动装置,虽然制动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其特性却难以改变。因此,可以考虑根据垂钓情况将上述两种制动形式更换为另一种。另外,对于电子控制制动装置,通过更换为软件不同的装置而改变其特性。但是,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制动装置,不论何种装置,均存在如下情况,即,将制动装置更换为所不期望的、不同制动特性的制动装置时,会影响钓鱼结果。因此,能确认线辊制动装置已更换为什么样的制动特性的制动装置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线辊制动装置更换为与其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的情况下,能容易确认渔线轮的制动特性。
技术方案1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本体、线辊、线辊制动装置和装置识别机构,其中,渔线轮本体具有手柄并安装于钓竿,线辊用于缠绕渔线。它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本体并由上述手柄旋转。线辊制动装置用于制动上述线辊,它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并且至少其一部分可以更换。在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装置识别机构可识别上述线辊制动装置。
对于该两轴承渔线轮,在更换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的场合,在将更换后的线辊制动装置安装于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能够识别该线辊制动装置。这样,当更换线辊制动装置时,由于能识别更换后的线辊制动装置,所以,在将线辊制动装置更换为与其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时,容易确认渔线轮的制动特性。
技术方案2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1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装置识别机构识别形式相同但制动性能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在该场合下,由装置识别装置对形式相同的线辊制动装置进行装置的识别,例如,在向心制动装置的场合,对由向心力所移动的部件的数量和重量不同的装置进行识别,在磁性制动装置的场合,对磁铁的磁力不同的装置进行识别,在电子控制制动装置的场合,对软件不同的装置进行识别.
技术方案3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线辊制动装置根据缠绕在上述线辊的渔线而设定制动力。在该场合下,即使使用因渔线种类导致的重量不同而使之相异的制动装置,也容易确认渔线轮的制动装置。
技术方案4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线辊制动装置具有线辊制动机构和线辊控制机构,其中,线辊制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并可自由装卸,该线辊制动装置可以电气控制方式控制上述线辊;线辊控制机构可电气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在该场合下,在更换电子控制式线辊制动装置时,能容易地确认渔线轮制动特性。
技术方案5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具有:转子,多个线圈和开关机构,其中,转子具有沿旋转方向并排配置于上述线辊旋转轴的多个极性,各磁极磁铁沿周向交替变化,转子连动于上述线辊而旋转,多个线圈在上述转子的周围沿周方向隔有间隔并沿径向相向配置,多个线圈以串联方式相连接;开关机构连结于串联连结的上述多个线圈的两端;上述线辊控制机构具有:电路基板和控制元件,其中,电路基板以可自由装卸方式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与上述线辊的一方的端面相向的面上,电路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多个线圈和上述开关机构,控制元件搭载于上述电路基板。在该场合下,在线辊旋转的状态下,当开关元件接通时,线圈中产生电流,线辊被制动。该线圈安装于电路基板,而该电路基板安装于渔线轮本体的与线辊的一方的端面相向的面上。这里,由于电路基板安装在渔线轮本体的与线辊的一方的端面相向的面上,所以在转子周围相向配置的线圈可直接安装于电路基板。因此,能容易组装线辊制动装置。
技术方案6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转子具有多个磁铁,这些磁铁固定于线辊轴,沿旋转方向并排配置且极性交替变化,其中,上述线辊以不能相对于线辊轴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线辊轴。在该场合下,以固定于线辊轴的多个磁铁构成转子,所以转子的构成简单。
技术方案7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6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磁铁的个数与上述线圈的个数相同。在该场合下,由于线圈和磁铁的个数相同,线圈的输出为单相,开关元件简单。
技术方案8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多个线圈是无芯式线圈,它以从上述线辊轴芯向径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卷绕成矩形框状,且沿上述线辊的旋转方向弯曲成圆弧状而形成。在该场合下,由于多个线圈是无芯式线圈,所以难以产生齿槽效应,线辊的旋转平稳。而且,由于上述多个线圈沿上述线辊的旋转方向弯曲成圆弧状而形成,所以易于维持其与转子之间的间隙恒定。
技术方案9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在安装于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带底筒状的线圈支承件上的状态,上述线圈固定于上述电路基板。在该场合下,由于多个线圈安装于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线圈支承件上,所以易于使线圈安装于电路基板,同时由于线圈支承件为非磁性材料制,所以不会干扰由转子产生的磁束。
技术方案10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多个线圈以与上述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的方式配置.在该场合下,由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线圈与上述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配置,所以易于维持与其转子之间的间隙恒定.
技术方案11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电路基板是与上述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配置的垫圈形状的部件。在该场合下,由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线圈与上述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配置,所以易于维持与转子之间的间隙恒定。
技术方案12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上述线辊制动装置还具有辅助部件和图形选择机构,其中,辅助部件用于将上述电路基板安装于渔线轮本体;图形选择机构自由移动地安装于上述辅助部件,具有露出到上述渔线轮本体外部的选择操作部件,用于根据上述选择操作部件的移动操作选择制动状态不同的多个制动图形,上述线辊控制机构以选择了的上述制动图形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上述装置识别机构是在上述选择操作部件上由颜色形成的识别标识。在该场合下,连同辅助部件一起容易更换制动装置,同时,由于根据安装于辅助部件且从外部操作的选择操作部件的颜色能识别装置,所以不用再另外设置识别标识而能容易识别制动装置。另外,由于能选择多个制动图形,所以根据诱饵的质量或风的强度或风向等的钓鱼状况,能选择最合适的制动力。
技术方案13的两轴承渔线轮具有技术方案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张力检测机构,该张力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作用于甩杆时从上述线辊放出的渔线的张力;上述线辊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电气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即,在上述张力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张力小于等于第1规定值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在第1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第1制动力制动上述线辊。在该场合下,在甩杆最初的张力大的状态下,不制动线辊,渔线的张力慢慢减少,在旋转速度达到峰值之前小于等于第1规定值,这时以较强的第1制动力在第1规定时间制动。该第1规定时间为例如大约0.1秒~0.5秒的时间,在非常短的时间以例如最大制动力50~100%的强的规定的第1制动力制动线辊。本发明者等人发现,变更各种时间点进行甩杆实验时,当在旋转速度接近峰值处以强制动力瞬间制动线辊时,诱饵从渔线锁止部分反转,与渔线锁止部分相反侧的端部在前,并保持这样的姿势以平稳的姿势飞行。另外,确认了当飞行姿势稳定时飞行距离延长这件事。进一步发现,在张力小于等于规定值时,通过在短时间以强制动力制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旋转速度超过峰值之后进行制动,能在检测出旋转速度的峰值前强力制动线辊。这样,当在峰值前以强的制动力制动时,小于等于第1规定值的张力急速增大,可防止缠结,同时诱饵平稳飞出。因此,能在防止缠结的同时,使诱饵姿势平稳,将诱饵甩杆至远处。
技术方案14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线辊制动装置,可制动安装有转子的线辊,并可拆卸地安装于两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本体,上述转子具有多个磁铁,这些磁铁沿旋转方向并排配置且极性交替变化,该转子连动于卷绕渔线的线辊旋转,该线辊制动装置具有线辊制动机构、线辊控制机构和装置识别机构.线辊制动机构具有开关机构且制动上述线辊,该开关机构连结于串联连结的多个线圈及串联连结的上述多个线圈的两端,上述线圈在上述转子的周围沿周向隔有间隔并沿径向相向配置.线辊控制机构具有电路基板和控制元件,用于电气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其中,电路基板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与上述线辊的一方的端面相向的面上,电路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多个线圈和上述开关机构,控制元件搭载于上述电路基板.在将上述线辊制动装置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装置识别机构可识别上述线辊制动装置.对于该线辊制动装置,在更换了与其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的场合,可在将更换了的线辊制动装置安装于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进行识别.当更换线辊制动装置时,由于可识别更换了的线辊制动装置,所以在更换为与其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的场合,可易于确认制动特性.
根据该发明,当更换线辊制动装置时,由于可识别更换了的线辊制动装置,所以在更换为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的场合,可易于确认渔线轮的制动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两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其俯视截面图。
图3是线辊制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线辊制动机构的截面放大图。
图5A是电路基板配置部件的主视图。
图5B是电路基板配置部件的后视图。
图6是两轴承渔线轮的右侧视图。
图7是制动切换把手的后视图。
图8是线辊制动机构的控制方块图。
图9表示控制部主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2制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是表示标准线辊制动机构的各制动处理的占空比变化示意图表。
图11B是表示制动特性不同的其他线辊制动机构的各制动处理的占空比变化示意图表。
图12是表示第3制动处理的补正处理的示意图表。
图13是热熔融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模具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热熔融处理工序的图。
图16是其他实施例中与图4的一部分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渔线轮的构成)
在图1和图2中,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两轴承渔线轮是诱饵甩杆用的圆形两轴承渔线轮。该渔线轮具有:渔线轮本体1,配置在渔线轮本体1侧方的线辊旋转用手柄2,配置于手柄2的渔线轮本体1侧的制动器调整用星形制动器3。
手柄2是具有板状臂部2a和把手2b的双手柄形构件,其中,把手2b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臂部2a的两端。如图2所示,臂部2a以相对于手柄轴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手柄轴30的前端,并由螺母28连结于手柄轴30。
渔线轮本体1是例如铝合金或镁合金等的金属制的部件,具有框架5、安装在框架5的两侧的第1侧罩6和第2侧罩7.卷线用的线辊12通过线辊轴20(图2)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1的内部.第1侧罩6沿线辊轴方向从外方看为圆形,第2侧罩7由交叉的两个圆构成.
如图2所示,框架5内配置有:线辊12、用拇指按住控制出线情况下作为拇指抵住部的离合器操纵杆17、线辊12内用于均匀缠绕渔线的层卷绕机构18。另外,在框架5和第2侧罩7之间配置有齿轮机构19、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控制机构22、制动器机构23和甩杆控制机构24,其中,齿轮机构19用于将来自手柄2的旋转力传递至线辊12和层卷绕机构18,离合器控制机构22用于对应于离合器操纵杆17的操作而控制离合器机构21,制动器机构23制动线辊12,甩杆控制机构24用于调整线辊12旋转时的阻力。另外,在框架5和第1侧罩6之间,配置有用于抑制甩杆时缠结的电气控制式线辊制动机构(线辊制动装置的一例)25。
框架5具有一对侧板8、9和上下连结部10a、10b(图1),其中,一对侧板8、9以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上下连结部10a、10b一体连结上述侧板8、9。在比侧板8的中心部稍稍位于上部的位置,形成具有台阶的圆形开口8a。构成渔线轮本体1和线辊制动机构25的线辊支承部13螺纹固定于该开口8a。
如图3及图4所示,线辊支承部(辅助部件的一例)13是扁平的大致带底筒状的部件,在开口8a的周围由例如3条螺栓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侧板8。在线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中心部,一体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筒状的轴承收容部14。在该轴承收容部14的内周面安装有轴承26b,该轴承26b支承线辊轴20的一端,使线辊轴20可自由旋转。另外,在轴承收容部14的底部安装有甩杆控制机构24的摩擦板51。轴承26b由线材料制成的卡环26c锁止于轴承收容部14。线辊支承部13可与线辊制动机构25的构成的一部分及轴承26b同时更换。
如图1所示,上侧的连结部10a配置于与侧板8、9的外形相同的平面,下侧的连结部10b前后设置一对,比外形靠近内侧配置。在下侧的连结部10b上铆接有杆安装脚部4,该杆安装脚部4为用于使渔线轮安装于钓竿且前后长的、例如铝合金等的金属制品。
第1侧罩6由从第2侧罩7插入的螺纹部件(未图示)螺纹固定于侧板8。在第1侧罩6上形成配置后述制动切换把手43的圆形开口部6a。
如图2所示,线辊12在其两侧部具有盘状的法兰部12a,在两法兰部12a之间具有筒状的卷线体部12b。为了防止咬线,图2左侧的法兰部12a的外周面以与开口8a的内周侧之间设有狭小缝隙的方式配置。线辊12例如以细齿结合的方式固定于线辊轴20上且不能相对于线辊轴20旋转,线辊轴20贯穿于卷线体部12b的内周侧。该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细齿结合,可以采用键结合或花键结合等各种结合方法。
线辊轴20由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金属制成,贯穿侧板9并向第2侧罩7的外方延伸。其延伸的一端通过轴承26a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凸台部,凸台部安装于第2侧罩7上。另外,如上所述,线辊轴20的另一侧由轴承26b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线辊轴20的中心形成大径部20a,在线辊轴20的两端形成由轴承26a、26b支承的小径部20b、20c。轴承26a、26b是在例如SUS440C上覆盖耐腐食性膜而形成的。
在图1左侧的小径部20c和大径部20a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后述磁铁61的磁铁安装部20d,磁铁安装部20d具有小径部20c和大径部20a两者外径尺寸中间的外径.磁铁保持部27通过例如细齿结合而固定于磁铁安装部20d且不能相对于磁铁安装部旋转,其中,磁铁保持部27为在SUM(押出·切削)等的铁制材料的表面进行无电解镀镍的磁性材料制成物.磁铁保持部27是长方体状部件,其截面为正方形,且其中心形成供磁铁安装部20d穿过的贯穿孔27a.磁铁保持部27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细齿结合,可以采用键结合或花键结合等各种结合方法.
线辊轴20的大径部20a的右端配置在侧板9的贯穿部分,构成离合器机构21的卡合销29固定在线辊轴20的大径部20a的右端。卡合销29沿直径贯穿大径部20a,其两端沿径向突出。
如图2所示,离合器操纵杆17在一对侧板8、9之间的后部配置于线辊12的后方。离合器操纵杆17在侧板8、9之间上下方向滑动。在离合器操纵杆17的手柄安装侧,卡合轴17a贯穿侧板9并与其一体形成。该卡合轴17a卡合于离合器控制机构22。
如图2所示,层卷绕机构18在线辊12的前方配置于两侧板8、9之间,具有螺旋轴46和渔线引导部47,其中,螺旋轴46的外周面形成交叉螺旋状槽46a,渔线引导部47通过螺旋轴而在线辊轴方向往复移动并引导渔线的渔线引导部47。螺旋轴46的两端由安装于侧板8、9的轴支承部48、49自由旋转地支承。在螺旋轴46的图2右端安装有齿轮部件36a,齿轮部件36a啮合于齿轮部件36b,齿轮部件36b不能旋转地安装于手柄轴30。通过该构成,螺旋轴46连动于手柄轴30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渔线引导部47由管部件53和导向轴(未图示)在线辊方向引导,其中,管部件53配置于螺旋轴46的周围,其一部分跨越轴方向的全长而切口,导向轴配置于螺旋轴的上方。在渔线引导部47上自由旋转地安装有卡合于螺旋状槽46a的卡止部件(未图示),通过螺旋轴46的旋转而在线辊轴方向往复移动。
齿轮机构19具有手柄轴30、固定于手柄轴30的主齿轮31、啮合于主齿轮31的筒状的小齿轮32。手柄轴30自由旋转地安装于侧板9和第2侧罩7,通过辊形单向离合器86和爪式单向离合器87,放线方向的旋转(逆转)被禁止。单向离合器86安装在第2侧罩7和手柄轴30之间。主齿轮31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手柄轴30,并通过手柄轴30和制动器机构23连结。
小齿轮32是从侧板9的外方向内方延伸、且被线辊轴20贯穿的筒状部件,小齿轮32自由移动地沿轴向安装于线辊轴20。另外,小齿轮32的图2的左端侧由轴承33自由旋转且沿轴向自由移动地支承于侧板9。在小齿轮32的图2的左端侧形成啮合卡合销29的啮合槽32a。通过该啮合槽32a和卡合销29构成离合器机构21。另外,分别在小齿轮32的图2的中间部形成缩颈部32b,在右端部形成啮合主齿轮31的齿轮部32c。
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颚部35,该离合器颚部35卡合于小齿轮32的缩颈部32b,并使小齿轮32沿线辊轴20方向移动。另外,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复位机构(未图示),该离合器复位机构连动于线辊12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而使离合器机构21工作。
甩杆控制机构24具有多个摩擦片51和制动罩52,摩擦片51夹着线辊轴20的两端配置,制动罩52用于调节由摩擦片51产生的线辊轴20的夹持力。左侧的摩擦片51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内。
(线辊制动机构的构成)
如图3、图4和图8所示,线辊制动机构25具有线辊制动单元40、旋转速度传感器41、线辊控制单元42、制动切换把手43,其中,线辊制动单元40设置于线辊12和渔线轮本体1,旋转速度传感器41用于检测作用于渔线的张力,线辊控制单元42以8级制动模式的任意一种电气控制线辊制动单元40,制动切换把手43用于选择8个制动模式.线辊制动机构25可与具有不同制动特性的其他线辊制动机构连同线辊支承部13一起进行更换.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具有标准的制动特性的线辊制动机构25进行说明.
线辊制动单元40是通过发电制动线辊12的、可电气控制的构件。线辊制动单元40具有转子60、4个线圈62、开关元件63,其中,转子60具有沿旋转方向并列配置于线辊轴20的4个磁铁61,4个线圈62在转子60的外周侧相对配置且串联连结,开关元件63的串联连结的多个线圈62的两端连结。通过开关元件63的开关,线辊制动单元40通过由磁铁61和线圈62的相对旋转而产生的电流制动线辊12。在线辊制动单元40产生的制动力对应于开关元件63的接通时间变长而变大。
转子60的4个磁铁61沿周方向并列配置,4个磁铁61的极性交替变化。磁铁61是具有与磁铁保持部27大致同等长度的部件,其外侧面是截面圆弧状的面,内侧面61b为平面。该内侧面61b接触于线辊轴20的磁铁保持部27的外周面配置。磁铁61的两端部由例如SUS304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圆形盘状罩部件65a、65b夹持,相对线辊轴20不能旋转地安装于磁铁保持部27。通过上述那样由罩部件65a、65b保持磁铁61,这样,由于罩部件65a、65b为非磁性材料制成,能不减弱磁力而使线辊轴20上的磁铁的安装变的容易,同时,能提高安装后的磁铁的比强度。
磁铁61的图4左端面和轴承26b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图4右侧的罩部件65a由台阶和磁铁保持部27夹持,限制其向右方移动,其中,上述台阶为线辊轴20的大径部20a和磁铁安装部20d之间的台阶。
在轴承26b与罩部件65b之间、罩部件65b的左侧安装有垫圈部件66,该垫圈部件66为在例如SPCC(板材)等的铁制材料的表面进行了无电解镍镀的磁性材料制成构件。垫圈部件66由安装在线辊轴20上的例如E形止动环67防止脱出。该垫圈部件66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2mm,外径大于等于轴承26b的外径的60%,小于等于轴承26b的外径的120%。通过设置这样的磁性材料制成的垫圈部件66,配置在磁铁61附近的轴承26b难以被磁化。因此,即使将轴承26b配置于磁铁61附近,也难以影响线辊12自由旋转时的旋转性能。另外,使磁铁61和轴承26b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也可以使轴承26b难以被磁化。
在与卷线体部12b的内周面的磁铁61相向的位置上安装有磁性材料制成的套筒68,该套筒68是例如在SUM(押出·切削材)等的铁制材料的表面进行无电镀镍。套筒68是以压入或连结等的合适的固定方式固定于卷线体部12b的内周面。将这样的磁性材料制成的套筒68相对磁铁61配置,由于来自磁铁61的磁束集中通过线圈62,所以发电及制动效率提高。
为了防止齿槽效应并使线辊12的旋转顺滑,线圈62采用无芯式.而且也不设置轭铁.线圈62以卷绕的芯线相向磁铁61配置在磁铁61的磁场内的方式被大致卷绕成矩形.4个线圈62串联连结,其两端连结于开关元件63.线圈62以与磁铁61的外侧面61a之间的距离大致一定的方式沿线辊12的旋转方向相对线辊轴芯弯曲形成实质上同心的圆弧状.因此,能维持线圈62和旋转中的磁铁61之间的间隙一定.4个线圈62由例如带有合成树脂制的凸缘的圆形盘状的线圈支承件69收纳,表面被漆等的绝缘层覆盖.线圈支承件69固定于构成线辊控制单元42的后述电路基板70上.在图3中为了主要表示线圈62,线圈支承件69以双点划线表示.这样,由于4个线圈62安装于合成树脂制成的线圈支承件69,所以线圈62容易安装在电路基板70上,同时,由于线圈支承件69为合成树脂制成的,所以不会扰乱磁铁61的磁场.
开关元件63具有2个FET(电场效果半导体)63a,这2个FET63a例如能被高速开关控制且并列连结。在FET63a的各漏极端子上连结有串联连结的线圈62。如图5B所示,该开关元件63安装于电路基板70的里面(与法兰部12a相向的表面相反侧的面)。
旋转速度传感器41例如采用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44,并被配置在电路基板70的与线辊12的法兰部12a相向的表面,上述光电传感器44具有发光部44a和受光部44b。在法兰部12a的外侧面,反射从发光部44a照射的光的读取图形71通过印刷、粘贴或反射板的安装等的合适的方法形成。根据从该旋转速度传感器41的受光部44b传出的信号检测线辊12的旋转速度,并检测作用于渔线的张力。
制动切换把手43为了设定8级制动模式的任意一个而设置。如图4、6和7所示,制动切换把手43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制动切换把手43具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圆盘状的把手本体73和位于把手本体73中心的金属制的旋转轴74。旋转轴74和手本体73通过插入成形而一体形成。在暴露于开口部6a并向外部露出的把手本体73的外侧面上形成向外侧膨胀的把手部73a。把手部73a的周围凹陷,容易操作制动切换把手43。另外,形成把手部73a的向把手本体73的外部露出的表面的颜色为对应于线辊制动机构25的制动特性而划分为不同颜色。例如,对于具有标准制动特性的线辊制动机构25,把手本体73的表面的颜色为与第1罩6相同的颜色(例如银色)。但是,对于与标准不同的线辊制动机构,把手本体的表面的颜色为例如金色,以便能与具有标准特性的线辊制动机构25容易相区别。
在把手73a的一端稍微凹陷形成指针73b。在与指针73b相向的第1侧罩6的开口部6a的周围,8个标识75等间隔地以印刷或粘贴等的合适的形成方法形成。可以设定通过旋转制动切换把手43使指针73b对齐标识75的任意一个而选择制动模式的任意一个。另外,在把手本体73的背面,用于检测制动切换把手43的旋转位置、即制动模式的任意一个的识别图形76以等间隔通过粘贴等的合适的形成方法形成。识别图形76由在旋转方向的3种10个扇形的第1~第3图形76a、76b、76c构成。第1图形76a在图7由斜向左下的斜线标注,是例如反射镜面光的图形。第2图形76b在图7由斜向右下的斜线标注,是例如黑色的难以反射光的图形。第3图形76c在图7由剖面线标注,是例如灰色的大致反射一半的图形。通过该三种图形76a~76c的组合,能识别选择了8级制动模式中的哪一个。在图形76a~76c的任意一个与把手本体73相同颜色的场合,也可以直接利用把手73的背面而不另外形成图形。
旋转轴74安装于在线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形成的贯穿孔13b,并由止动环78卡止于壁部13a。
在把手本体73和线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外侧面之间设置定位机构77.定位机构77是在使制动切换把手43定位在对应于制动模式8级位置上的同时,在旋转操作时发声的机构.定位机构77具有:定位销77a,8个定位孔77b,加载部件77c,其中,定位销77a安装于在把手本体73的背面形成的凹部73c,定位孔77b由定位销77a的前端卡合,加载部件77c使定位销77a向定位孔77b加载.定位销77a是具有小径的头部、比头部大的凸缘部、小径的轴部的轴状部件,头部形成为半球状.定位销77a进退自如地安装于凹部73c.在线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外侧面,沿固定于贯穿孔13b的周围的扇形的辅助部件13c的周方向隔有间隔地形成8个定位孔77b.定位孔77b以指针73b与8个标识75的任意一个一致的方式形成.
线辊控制单元42具有电路基板70和控制部55,电路基板70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的与线辊12的法兰部12a相向的外壁面,控制部55搭载于电路基板70。
电路基板70是中心圆形开口的垫圈形状的环状基板,在轴承收容部14的外周侧与线辊轴实质同心配置。如图5A、图5B所示,在安装线圈62的表面和相反侧的里面有印刷电路72。另外,在图5A、图5B中,印刷电路72只表示了一部分。表里印刷电路72的一部分通过通孔72a电连结。在电路基板70的外周侧形成外部机器连结部96,外部机器连结部96用于连结检查例如电子电路是否正常动作的检查机器(外部机器的一例)。在外部机器连结部96上,形成可与检查机器电连结的例如4个的接点96a~96d。
电路基板70由3根螺钉92固定于线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内侧面。在螺钉92固定该电路基板70时,例如,利用暂时置于轴承收容部14的辅助部件找出其中心,使电路基板70相对线辊轴实质同心配置。这样,当把电路基板70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时,固定于电路基板70的线圈62与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配置。
由于电路基板70安装于构成渔线轮本体1的线辊支承部13的开放的外壁面,所以与安装在渔线轮本体1与第1侧罩6之间的空间的场合相比,能使渔线轮本体1的线辊轴方向的尺寸变下,能使线轮本体1小型化。另外,由于电路基板70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的与线辊12的法兰部12a相向的面,所以可以将配置于转子60周围的线圈62直接安装于电路基板70。因此,不需要连结线圈62和电路基板70的导线,能减轻线圈62和电路基板70的绝缘不良。而且,由于线圈62安装在装于线辊支承部13的电路基板70上,所以只需将电路基板70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就完成线圈62安装于线辊支承部13的动作。因此,线辊制动机构25能易于组装。
控制部55由微型计算机59构成,微型计算机59配置在电路基板70上,电路基板70上搭载有例如CPU55a、RAM55b、ROM55c及I/O接口55d等。控制部55的ROM55c中存储有控制程序,也存储有后述3个制动处理的制动图形分别对应于8级控制模式,另外,各控制模式时的张力的设定值和旋转速度的设定值等也被存储。检测线辊12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传感器41和用于检测制动切换把手43的旋转位置的图形识别传感器45连结到控制部55。另外,开关元件63的各FET63a的开关连结到控制部55。控制部55根据后述的控制程序以来自各传感器41、45的脉冲信号例如周期1/1000秒的PWM信号对线辊制动单元40的开关元件63进行开关控制。具体讲,在8级的控制模式中,控制部55以不同的占空比D开关控制开关元件63。来自作为电源的蓄电元件57的电力被供给控制部55。该电力也被供给旋转速度传感器41和图形识别传感器45。
图形识别传感器45设置为用于读取在制动切换把手43的把手本体73的背面形成的识别图形76的3种图形76a~76c.图形识别传感器45由具有发光部56c和受光部56d的2组光电传感器56a、56b构成.如图5B所示,光电传感器56a、56b并排对称配置于电路基板70的面向线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里面.即,光电传感器56a的受光部56d并排配置,其外侧配置发光部56c.这样,可以使受光部56d分开配置,不易误检出来自相反侧的发光部56c的光.在辊支承部13的壁部13a上并排形成透孔13d、13e,以便光电传感器56a、56d能对着各图形76a~76c.通过读取沿旋转方向配置的3种图形76a~76b,例如如下面说明那样识别8级制动模式.
现在,当指针73b位于最弱的位置时,如图7所示,图形识别传感器45读取来自2个第1图形76a的反射光。这种情况下,两光电传感器56a、56b检测出双方均为最大的光量。接下来,当使指针73b对齐下一个标识时,图5B左侧的光电传感器56b位于第1图形76a,检测出强光量,右侧的光电传感器56a位于第3图形76b,几乎检测不出来。通过这样的检测光量的组合,识别制动切换把手43位于哪个位置。
作为电源的蓄电元件57采用例如电解电容器,连结于整流电路58。整流电路58连结于开关元件63,使来自具有转子60和线圈62并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的线辊控制单元40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使电压稳定,供给蓄电元件57。
上述整流电路58和蓄电元件57也搭载于电路基板。如图4和图5的点所示,以使光难以透过的方式,该电路基板70与搭载于表里面的、包含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部件一同被着色的合成树脂绝缘材料制成的成形绝缘膜90覆盖。如图4所示,该绝缘膜90不只是在电路基板70的表里面,在端缘部70a也以比其他部分薄的厚度(例如从0.2mm到0.6mm的厚度)被形成。这样,通过在端缘部70a形成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绝缘膜,由于与表里面相比具有凹凸,电路基板70的端缘部70a可防止成形绝缘膜90剥离且不占有过多空间。另外,能防止从电路基板90的端缘部70a向基板内部的液体的浸入。
成形绝缘膜90以向设置有电路基板70的模具101(图13)注入树脂基材的热熔融模塑法形成,电路基板70上安装有微型计算机59、光电传感器44、56a、56b等的电气部件。其中,在如下部分不形成成形绝缘膜90,这些部分包括:配置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的表里,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发光部44a、56c的发光部分,以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另外,在形成外部机器连结部96的区域也不形成成形绝缘膜90。这时为了,在制造时利用外部机器连结部96的各接点96a、96d检查电路是否正常时省略除去成形绝缘膜90的工作。在电路检查结束时,在形成外部机器连结部96的区域,通过例如热熔融喷射法形成绝缘膜。
如图5A所示,在电路基板70的表面形成在4个区域厚度不同的绝缘膜90,该4个区域包括:配置光电传感器44的倾斜的第1区域97a,配置蓄电元件57和整流电路58等厚度例如为3.3mm的第2区域97b,线圈周围厚度例如为2.5mm的第3区域97c,其他厚度例如为1mm的第4区域97d。
在配置光电传感器44的发光部44a和受光部44b的受光部分的第1区域97a,如图4和图13所示,成形绝缘膜90以一起覆盖发光部44a和受光部44b的方式从第3区域97c向电路基板70的外端缘倾斜形成。
如图5B所示,在电路基板70的里面形成在4个区域厚度不同的绝缘膜90,该4个区域包括:配置2个光电传感器56a、56b的厚度例如为2.2mm和1.8mm的第1区域98a,配置微型计算机59和开关元件63的厚度例如为2.8mm的2个分割的第2区域98b,其他厚度例如为1mm的第3区域98c。
以在第1区域98a一起覆盖2个传感器56a、56b的方式,且以比第3区域98c更远离电路基板的方式在第1区域98a形成绝缘膜90,其中,第1区域98a为:在光电传感器56a、56b的发光部56c的发光部分和受光部56d的受光部,发光部56c和受光部56d厚度不同(发光部56c的厚度为2.2mm,受光部56d的厚度为1.8mm)。这样,通过一起覆盖发、受光部44a、56c、44b、56d和两个光电传感器56a、56b等,用于形成成形绝缘膜90的模具101的形状简单,可降低模具成本,其中,上述成形绝缘膜90以覆盖发光部44a、56c、受光部44b、56d和微型计算机59、开关元件63等的电气部件。
在第1区域97a、98a的成形绝缘膜90以前端开口的方式形成,成形绝缘膜90筒状包围发光部44a、56c、受光部44b、56d的发、受光部分的周围。筒状包围发、受光部44a、56c、44b、56d的发、受光部分的成形绝缘膜90的一部分相对发、受光部具有遮光部的功能。
在该成形绝缘膜90的筒状部分的内周面和发、受光部分,通过进行例如疏水喷射的疏水处理而形成疏水层。这样,由于发、受光部分的被筒状包围,所以即使筒状部分的内周面粘付有水份,水份也难以残留。因此,能抑制水份的残留和水份中含有的不纯物的析出而导致的污染,所以能抑制在发、受光部分的发、受光效率的降低。
在配置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不形成成形绝缘膜90是因为,如果在配置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形成成形绝缘膜90,则在旋入螺钉92时,由于头部92a接触成形绝缘膜90,成形绝缘膜90剥离,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基板。如果成形绝缘膜90不覆盖配置螺钉92的头部的区域95,则在旋入螺钉92时,头部92a不接触成形绝缘膜90。因此,成形绝缘膜90不剥离,难以产生剥离引起的绝缘不良。
另外,如果成形绝缘膜90覆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发光部44a、56c的发光部分以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则存在如下可能,即,即使用透明的成形绝缘膜覆盖,由发光部44a、56c发光并被读取图形和识别图形反射的光的光量在到达受光部44b、56d之前衰减,不能被受光部正确检测。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受光部分不被成形绝缘膜90覆盖,所以能抑制从发光部44a、56c照射并被图形反射的光的衰减。因此,难以产生光量的衰减或由其他光引起的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误动作。另外,因为作为成形绝缘膜90采用难以透有色光的的合成树脂,同时,以前端开口的方式,形成筒状包围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发光部44a、56c的发光部分和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的周围的成形绝缘膜90,所以,发、受光部分的周围被遮光,在发、受光部分难以形成向周围的光的照射和从周围的光的入射。因此,即使接近配置发光部44a、56c和受光部44b、56d,光也难以从发光部44a、56c直接入射到受光部44b、56d,可防止误动作。
根据图13~图15说明以覆盖电路基板70的方式形成成形绝缘膜90的工序。
如图13所示,在用热熔融模塑法形成成形绝缘膜90的场合,使用热熔融处理装置。对于热熔融处理装置,作为树脂基材的例如可塑性聚酰胺树脂制的热熔融密封剂在附件105中熔融,并在低温、低压力作用下通过管106将密封剂供给模具101。
如图14所示,模具101是具有上模具101a和下模具101b的环形件.上模具101a和下模具101b之间具有形成空间102,在该形成空间102可对安装有微型计算机59等电气部件的电路基板70进行定位、安装,在形成空间102形成缝隙,该缝隙为可在电路基板70和电气部件之间形成成形绝缘膜90的缝隙.在形成电路基板70的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因为不形成成形绝缘膜90,所以不形成缝隙.因为线圈62已经形成绝缘膜,所以在成形工序中不形成成形绝缘膜.另外,线圈支承件69用于与模具101之间的定位及缝隙的密封.为了在前端开口的筒状的空间包围光电传感器44和光电传感器56a、56b的发、受光部分,在模具101上设置接触发、受光部分的多个凸起部101c.在光电传感器44的发、受光部分44a、44b和2个光电传感器56a、56b和微型计算机59和开关元件63等电气部件的周围,以由成形绝缘膜90一起覆盖上述部件的方式形成凹陷部分.在该凹陷部分形成表面的第1~第3区域97a~97c和里面的第1及第2区域98a、98b.这样,模具形状简单,能降低模具成本.
如图15所示,在形成成形绝缘膜90时,使安装有线圈62和电气部件的电路基板定位设置于下模具101b。接下来将上模具101a安装并夹紧在下模具101b上。在该状态下,从附件105通过管106,以例如摄氏140~200度左右的低温和2~5Mpa左右的压力,将熔融的热熔融密封剂供给上下模具101a、101b。其结果,热熔融密封剂供给电路基板70、电气部件与上下模具101a、101b之间的缝隙。然后,热熔融密封剂冷却后,从模具101取出电路基板70。这样,在电路基板70的表里面形成成形绝缘膜90。这种情况下,区域95,配置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发、受光部和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配置外部机器连结部96的区域,上述区域由模具101遮蔽,不形成成形绝缘膜90。
在形成成形绝缘膜90的状态下进行电子电路的检查。进行检查时,将检查装置的4根销连结于外部机器连结部96的各端子96a~96d进行检查。检验该测定结果是否为希望的值,并同时进行电路的检查和绝缘性能的检查。检查结束后,用热熔融喷射法形成外部机器连结部96的绝缘膜。
这样,通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合成树脂的成形绝缘膜90覆盖包含电路基板70的各部,能防止液体浸入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部件。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发电而得的电力存储于蓄电元件57,该电力使控制部55等动作,所以不需要电源的更换。因此,能持续成形绝缘膜90的密封,能使绝缘不良引起的问题进一步减少。
(钓鱼时渔线轮的操作及其动作)
进行甩杆钓鱼时,向下方按压离合器操纵杆17,使离合器机构21为离合器分离状态。在该离合器分离状态下,线辊12为自由旋转状态,在进行甩杆钓鱼时,借助钓钩组件的重量,渔线从线辊12顺势甩出。借助甩杆,线辊12旋转,磁铁61向线圈62的内周侧旋转,接通开关元件63时,电流在线圈62中流过,线辊12被制动。在甩杆时,线辊12的旋转速度慢慢变快,超过峰值后慢慢减速。
即使磁铁61配置在轴承26b的附近,由于这之间配置磁性材料制成的垫圈部件66,而且和轴承26b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2.5mm,所以轴承26b难以被磁化,线辊12的自由旋转性能得到提高。另外,由于线圈62为无芯式线圈,所以难以产生齿槽效应,自由旋转性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钓钩组件入水后,使手柄2沿卷线方向旋转,并由未图示的离合器复位机构使离合器机构21成为离合器卡合状态,握住渔线轮本体1等待咬钩。
在使线辊制动机构25与其他机构更换时,拆下第1罩6,使线辊支承部13露出到外部.接下来,将在开口8a的周围螺纹固定的线辊支承部13从侧板8取下.这样,线辊制动机构25与线辊支承部13一起从渔线轮本体1卸下.安装有制动特性不同的其他的线辊制动机构的线辊支承部被安装在开口8a的周围.该线辊制动机构的安装于线辊轴20的转子60使用原来的线辊制动机构的25的构件.另外,由于其他的线辊制动机构的把手本体73的颜色为与标准构件不同的颜色,所以从外部能容易确认制动特性不同.
(控制部的控制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9、图10的控制流程图和图11A、图11B、图12的图表说明甩杆时控制部55的控制动作。
通过甩杆,线辊12旋转,电力存储于蓄电元件57,电源投入到控制部55,在步骤S1进行初期设定。在此,复位各种图表和变量。在步骤S2,判断制动切换把手43是否选择了一种制动模式BMn(n为1~8的整数)。在步骤S3,将制动模式设定为选择了的制动模式BMn。这样,在以后的控制中,从控制部55内的ROM读取对应于选择了的制动模式BMn的占空比D。在步骤S5,通过来自旋转速度传感器41的脉冲检测甩杆最初时的线辊12的旋转速度V。在步骤S7,计算作用于从线辊12放出的渔线上的张力F。
张力D可以通过线辊12的旋转速度变化率(Δω/Δt)和线辊12的惯性力矩J求出。线辊12的旋转速度在某时间点变化,此时的速度与线辊12不受来自渔线的张力而单独自由旋转时的旋转速度之差,是由根据来自渔线的张力而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力矩)决定的。当这时的旋转速度变化率为(Δω/Δt),则驱动力矩T由下述(1)式表示。
T=J×(Δω/Δt)······(1)
当从(1)式求驱动力矩T时,可以从渔线的作用点的半径(通常为15~20mm)求张力。本发明者等发现,当该张力为规定以下时,作用大的制动力,在快接近旋转速度的峰值时,钓钩组件(诱饵)的姿势反转并平稳飞行。在快接近该旋转速度的峰值时,为了以平稳的姿势使钓钩组件飞行而进行以下控制。即,在甩杆最初,在短时间以强的制动力作用而使钓钩组件反转,其后缓慢变弱,并在途中以一定的制动力缓慢制动。最后,在下降到规定的旋转数为止,以缓慢变弱的制动力制动线辊12。控制部55进行该3个制动处理。
在步骤S8,判断由旋转速度变化率(Δω/Δt)和线辊12的惯性力矩J算出的张力F是否小于等于规定值Fs(例如0.5~1.5N范围内的任意一值)。在超过规定值Fs的场合移至步骤S9,占空比为10,即只以周期值的10%接通开关元件63地进行控制,返回到步骤S2。这样,线辊制动单元40稍微制动线辊12,线辊制动单元40发电,因此,线辊制动单元42稳定动作。
当张力F小于等于规定值Fs时,移动至步骤S10。在步骤S10,使计时器T1开始。该计时器T1是确定由强制动力制动的第1制动处理的处理时间的计时器。在步骤S11,判断计时器T1是否到时。未到时时,移动至步骤S13,在计时器T1到时为止,进行远投时的第1制动处理。如图11A中斜向左下的斜线所示,在第1制动处理中,以一定的第1占空比Dn1制动线辊12时间T1。该第1占空比Dn1例如为50~100%占空、最好为70~90%占空的范围,根据在步骤S5中检测的旋转速度V变化。即,第1占空比Dn1是例如甩杆最初的线辊旋转速度V的函数f1(V)乘以对应于制动模式的规定占空比Dns的值。另外,时间T1最好为0.1~0.3秒的范围。当以这样的范围制动时,易于在旋转速度的峰值前制动线辊12。
第1占空比Dn1根据占空模式BMn上下转换,在该实施方式中,制动模式最大时(n=1),占空比Dn11最大,其后慢慢变小.这样,当强的制动力短时间内作用于钓钩组件时,钓钩组件的姿势从渔线锁止部分反转,渔线锁止部分成为前端,钓钩组件飞出.这样,钩组件的姿势稳定,钓钩组件向远处飞出.
另一方面,当计时器T1到时时,从步骤S11移动到步骤S12。在步骤S12,判断计时器T2是否已经开始。当计时器T2已经开始时移动至步骤S17。当计时器T2没有开始时移动至步骤S14,起动计时器T2。该计时器T2是确定第2制动处理的处理时间的计时器。
在步骤S17,判断计时器T2是否到时。没到时时移动至步骤S18,在计时器T2到时为止进行第2制动处理。如图11A斜向右下方的斜线所示,第2制动处理以占空比Dn2在第2规定时间T2制动线辊12,其中,占空比Dn2为最初急速下降,其后缓慢下降,最后成为一定值地变化量。该占空比Dn2的最小值最好为例如30~70%的范围。另外,第2规定时间T2最好为0.3~2秒之间。该第2规定时间T 2与第1占空比Dn1同样,对应于甩杆最初的线辊旋转速度V变化。例如是甩杆最初的线辊旋转速度V的函数f2(V)乘以规定时间TS的值。
另外,在第2和第3制动处理中,还进行以除掉多余制动力为目的的图10所示的制动补正处理。在图10的步骤S31设定补正张力Fa。如图12的双点划线所示,该补正张力Fa是时间的函数,以随时间慢慢减少的方式设定。另外,图12中,表示第3制动处理的补正处理的图表。
在步骤S32读入速度V。在步骤S33,以与步骤S7同样的过程算出张力F。在步骤S34,由得到的张力计算如下述(2)式所示的判定式。在步骤S35判断由判定式判定是否需要补正。
C=SSa×(F-SSd×旋转速度)-(ΔF/Δt)····(2)
其中,SSa、SSd是对应于旋转速度(rpm)的系数,例如50。另外,SSd为0.000005。
当该(2)式的结果为正时,即判断检测出的张力F远大于设定张力Fa时,在步骤S35的判断为是,移动至步骤S36。在步骤S36,对从预先设定的第2占空比Dn2减去一定量Da后得到的占空比(Dn2-Da)直到下一个脉冲调制周期(通常为每一个旋转)进行补正。
在步骤S21,判断速度V是否小于等于制动结束速度Ve。在速度V超过制动结束速度Ve时移动至步骤S22。在步骤S22进行第3制动处理。
第3制动处理以占空比Dn3控制,如图11A纵纹的阴影线所示,占空比Dn3为与下降比例慢慢变小的第2制动处理同样,随时间变化。然后返回步骤S11,在步骤S21,继续处理直到速度V小于等于制动结束速度Ve,在第3制动处理也实行制动补正处理。
当速度V小于等于制动结束速度Ve时,返回步骤S2。
当在旋转速度的峰值前以强的制动力制动时,小于等于第1规定值Fs的张力急速变大,能防止缠结,同时,钓钩组件平稳飞行。因此,能在防止缠结的同时,使钓钩组件姿势平稳,能强钓钩组件甩杆到较远的地方。
另外,对应于甩杆最初的线辊的旋转速度,3个制动处理以不同的占空比和制动时间控制,所以即使是相同设定,线辊也根据线辊的旋转速度以不同的占空比和制动时间被制动。因此,即使进行线辊旋转速度不同的甩杆,也不需要制动力的调整操作,能减轻制动力的调整操作给钓鱼人带来的负担。
另外,如图11B所示,其它的线辊制动机构,为起动时间T1的制动力比图11A所示的标准大的制动特性,其他的特性相同.该其他的线辊制动机构为例如碳氟化合物制的渔线用,比通常的尼龙制的渔线比重大的渔线用.当这样使用重的渔线时,在同样号数的情况下,需要操作把手本体73,设定强的制动力.但是,当设定强的制动力时,有可能在起动后,制动力过强,影响飞行距离.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这里更换为只使起动时的时间T1时第1制动力变大的线辊制动机构.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是形成成形绝缘膜之后根据热熔融喷射法在外部机器连结部96形成绝缘膜,如图16所示,也可以通过浸渍处理,在成形绝缘膜90的表面形成非成形绝缘膜98。非成形绝缘膜98以如下方式形成。电路检查结束后,通过粘贴带或印刷遮盖以下部分,即,配置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发光部44a、56c的发光部分,以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然后,将遮盖的电路基板浸渍于装有合成树脂液体的容器进行浸渍处理,之后从容器中取出进行硬化处理,在表面形成非成形绝缘膜98。
这样,在形成绝缘膜90的表面和/或未形成绝缘膜90的表面,例如线圈62的表面上形成非成形绝缘膜98,以此可进一步提高绝缘性能。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更换成其他的线辊制动机构时,该其它的线辊制动机构的制动特性只在时间T1时的制动力变化,但可至少变化时间T1、T2时的制动特性或时间T2时的变化程度等中的一个,也可使特性整体上下变动。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相同形式但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机构的两轴承渔线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例如,本发明也适用于可交换制动特性不同的离心制动装置和磁性制动装置的两轴承渔线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从外部可确认的装置识别机构。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把手本体73的颜色构成装置识别机构,但本发明的装置识别机构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安装于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从外部可确认的东西都可以。例如可以为在每次更换线辊时根据线辊的颜色或形状而能识别制动特性不同。
根据本发明,当更换线辊制动装置时,由于可识别更换后的装置,所以在更换为制动特性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时容易确认制动特性。
Claims (12)
1.一种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渔线轮本体、线辊、线辊制动装置和装置识别机构,其中,渔线轮本体具有手柄,并安装于钓竿;线辊用于缠绕渔线,它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本体并由上述手柄旋转;线辊制动装置用于制动上述线辊,它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且至少其一部分可以更换;在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状态下,装置识别机构可识别上述线辊制动装置,上述装置识别机构识别形式相同但制动性能不同的线辊制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线辊制动装置根据安装在上述线辊的渔线而设定制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线辊制动装置具有线辊制动机构和线辊控制机构,其中,线辊制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并可自由装卸,该线辊制动机构可以电气控制方式控制上述线辊;线辊控制机构可电气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具有:转子,多个线圈和开关机构,其中,转子具有沿旋转方向并排配置于上述线辊旋转轴且极性交替变化的多个磁极,该转子连动于上述线辊而旋转;在上述转子的周围,多个线圈沿周向隔有间隔且沿径向相向配置,多个线圈以串联方式相连;开关机构连结于串联连结的上述多个线圈的两端,
上述线辊控制机构具有:电路基板和控制元件,其中,电路基板以可自由装卸方式安装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与上述线辊的一方的端面相向的面上,电路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多个线圈和上述开关机构;控制元件搭载于上述电路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子具有多个磁铁,这些磁铁固定于线辊轴,沿旋转方向并排配置且极性交替变化,其中,上述线辊以相对于线辊轴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线辊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铁的个数与上述线圈的个数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线圈是无芯式线圈,该线圈以从上述线辊轴芯向径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卷绕成矩形框状,且沿上述线辊的旋转方向弯曲成圆弧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于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带底筒状的线圈支承件上的状态,上述线圈固定于上述电路基板。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线圈以与上述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的方式配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路基板是与上述线辊轴芯实质上同心配置的垫圈形状的部件。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辊制动装置还具有辅助部件和图形选择机构,其中,辅助部件用于将上述电路基板安装于渔线轮本体;图形选择机构自由移动地安装于上述辅助部件,具有露出到上述渔线轮本体外部的选择操作部件,用于根据上述选择操作部件的移动操作选择制动状态不同的多个制动图形,
上述线辊控制机构以选择了的上述制动图形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
上述装置识别机构是在上述选择操作部件上由颜色形成的识别标识。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张力检测机构,该张力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作用于甩杆时从上述线辊放出的渔线的张力,
上述线辊控制机构以如下方式电气控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即,在上述张力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张力小于等于第1规定值时,上述线辊制动机构在第1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第1制动力制动上述线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25915A JP4362384B2 (ja) | 2004-02-02 | 2004-02-02 |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JP025915/2004 | 2004-02-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50704A CN1650704A (zh) | 2005-08-10 |
CN1650704B true CN1650704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4879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052223A Active CN1650704B (zh) | 2004-02-02 | 2005-02-01 | 两轴承渔线轮及应用于其上的线辊制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59813B2 (zh) |
JP (1) | JP4362384B2 (zh) |
KR (1) | KR101178773B1 (zh) |
CN (1) | CN1650704B (zh) |
MY (1) | MY135866A (zh) |
SG (1) | SG113613A1 (zh) |
TW (1) | TWI3395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85499B2 (ja) * | 2005-11-15 | 2011-10-0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JP4965410B2 (ja) * | 2007-11-19 | 2012-07-04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リール |
JP5122273B2 (ja) * | 2007-12-28 | 2013-01-1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JP4926036B2 (ja) * | 2007-12-28 | 2012-05-0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り用品の電子回路装置 |
KR101084560B1 (ko) * | 2008-11-10 | 2011-11-17 | 주식회사 코스피시테크 | 낚시용 베이트 릴 |
US8602343B2 (en) * | 2009-04-23 | 2013-12-10 | James R. Strohecker | Fishing reel with free spool controller |
KR101041744B1 (ko) * | 2010-11-26 | 2011-06-17 | 박순화 | 샤링공정이 불필요한 알루미늄 압출 사각판재 및 그를 이용한 낚시용 릴 부품의 제조방법 |
JP5767526B2 (ja) * | 2011-08-08 | 2015-08-1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US9532558B2 (en) * | 2013-08-01 | 2017-01-03 | II David Lee Hamilton | Power generating fishing reel and remote control lure system |
EP2902648B1 (de) * | 2014-02-03 | 2016-09-07 | Lakeview Innovation Ltd. | Lageranordnung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mit axial vorgespanntem Kugellager |
US9961059B2 (en) * | 2014-07-10 | 2018-05-01 | Red Hat Israel, Ltd. | Authenticator plugin interface |
JP6093844B1 (ja) * | 2015-12-18 | 2017-03-0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
JP6653582B2 (ja) * | 2016-01-19 | 2020-02-2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6836404B2 (ja) * | 2017-01-19 | 2021-03-03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JP6795990B2 (ja) * | 2017-01-19 | 2020-12-0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
JP7121569B2 (ja) | 2018-07-13 | 2022-08-1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CN110754452A (zh) * | 2019-12-05 | 2020-02-07 |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电子刹车系统的渔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3866A (en) * | 1983-06-01 | 1986-06-10 | Abu Aktiebolag | Magnetic brake for braking the line spool of a fishing reel |
US4940194A (en) * | 1987-10-16 | 1990-07-10 | Pacific Products | Electronic casting brake |
US6412722B1 (en) * | 1998-05-13 | 2002-07-02 | Pure Fishing, Inc. | Bait cast control fishing reel |
CN1444851A (zh) * | 2002-03-15 | 2003-10-01 | 株式会社岛野 |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85183A (en) * | 1984-11-02 | 1986-04-29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Backlash control device for magnetic bait cast reel |
US5067104A (en) * | 1987-05-01 | 1991-11-19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Programmable protocol engine having context free and context dependent processes |
US4975926A (en) * | 1989-03-30 | 1990-12-04 | Guenther Knapp | Wireless indoo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511591B2 (ja) * | 1990-10-29 | 1996-06-26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無線光通信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
US6064979A (en) * | 1996-10-25 | 2000-05-16 | Ipf, Inc.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finding and serving consumer product related information over the internet using manufacturer identification numbers |
FI99071C (fi) * | 1995-02-15 | 1997-09-2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sovellusten käyttämiseksi matkaviestimessä ja matkaviestin |
US5832296A (en) * | 1995-04-26 | 1998-11-03 | Interval Research Corp. | Wearable context sensitive 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of interest to the user |
US5701491A (en) * | 1995-05-31 | 1997-12-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itioning the network mode of a workstation |
US5835061A (en) * | 1995-06-06 | 1998-11-10 | Wayport,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ographic-based communications service |
US5752186A (en) * | 1995-06-07 | 1998-05-12 | Jeman Technologies, Inc. | Access free wireless telephony fulfillment service system |
US5845282A (en) * | 1995-08-07 | 1998-12-01 | Apple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accessing files from a desktop computer using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
US5831664A (en) * | 1995-12-15 | 1998-11-03 | Mediaone Group,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between at least one mobile interface device and an interactive terminal |
CA2166255C (en) * | 1995-12-28 | 2001-12-18 | John V. Taglione | Multi-channel optical transceiver |
US5982520A (en) * | 1996-03-28 | 1999-11-09 | Xerox Corporation | Personal storage device for application and data transfer |
US5857201A (en) * | 1996-06-18 | 1999-01-05 | Wright Strategies, Inc. | Enterprise connectivity to handheld devices |
US5897622A (en) * | 1996-10-16 | 1999-04-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shopping and merchandising system |
US5884215A (en) * | 1997-01-31 | 1999-03-1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ion in a weighted least-squares location solution |
US6061057A (en) * | 1997-03-10 | 2000-05-09 | Quickbuy Inc. | Network commercial system using visual link objects |
CN1118746C (zh) * | 1997-03-24 | 2003-08-20 | 发展产品有限公司 | 具有广告显示的双向遥控器 |
US6085030A (en) * | 1997-05-02 | 2000-07-04 | Novell, Inc. | Network component server |
US6505046B1 (en) * | 1997-11-19 | 2003-01-0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location-based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4006079B2 (ja) * | 1998-02-27 | 2007-11-14 | 株式会社東芝 | 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5974547A (en) * | 1998-03-20 | 1999-10-26 | 3Com Corporation | Technique for reliable network booting of an operating system to a client computer |
US6108703A (en) * | 1998-07-14 | 2000-08-22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Global hosting system |
US6292283B1 (en) * | 1998-07-17 | 2001-09-18 | Lsi Logic Corporation | Audio/video device including an infrared transceiver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figuration data,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ame |
US6601038B1 (en) * | 1998-07-20 | 2003-07-29 | Usa Technologies, Inc. | Delivery of goods and services resultant from an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by way of a pack and ship type company |
US5984221A (en) | 1998-10-21 | 1999-11-16 | Zebco Division Of Brunswick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brake for baitcast reel |
US6446127B1 (en) * | 1998-10-30 | 2002-09-03 | 3Co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mobility services on a telephony network |
US6760916B2 (en) * | 2000-01-14 | 2004-07-06 | Parkervision, Inc. |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ducing and distributing enhanced media downstreams |
US6272575B1 (en) * | 1999-02-26 | 2001-08-0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odular digital assistant |
US6629151B1 (en) * | 1999-03-18 | 2003-09-3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erying the dynamic aspects of wireless connection |
JP4313902B2 (ja) * | 1999-08-04 | 2009-08-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
US6381465B1 (en) * | 1999-08-27 | 2002-04-30 | Leap Wireless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n advertisement to an SMS message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
US6684399B1 (en) * | 1999-09-17 | 2004-01-27 | Spotware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including live network multimedia broadcast channels |
US6966027B1 (en) * | 1999-10-04 | 2005-11-1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XML content |
US6738951B1 (en) * | 1999-12-09 | 2004-05-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Transcoding system for deliver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to a device having a braille display |
US6785902B1 (en) * | 1999-12-20 | 2004-08-31 | Webtv Networks, Inc. | Document data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with web pages |
US6206311B1 (en) | 1999-12-30 | 2001-03-27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Baitcast fishing reel with discreting backlash control |
US20010054114A1 (en) * | 2000-03-21 | 2001-12-20 | Duval Mary | Wireless data transport of internet content to display device |
US6643650B1 (en) * | 2000-05-09 | 2003-11-04 | Sun Microsystems, Inc. |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essages to look up documents stored in space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6647269B2 (en) * | 2000-08-07 | 2003-11-11 | Telcontar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zing advertisements delivered to a mobile unit |
US7721310B2 (en) * | 2000-12-05 | 2010-05-1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updating of a user profile |
TWI298621B (en) * | 2003-01-06 | 2008-07-11 | Shimano Kk | Braking device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
SG121857A1 (en) * | 2003-01-06 | 2006-05-26 | Shimano Kk | Braking device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
-
2004
- 2004-02-02 JP JP2004025915A patent/JP436238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1-14 SG SG200500636A patent/SG113613A1/en unknown
- 2005-01-21 US US11/038,382 patent/US7159813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1-24 MY MYPI20050264A patent/MY135866A/en unknown
- 2005-01-25 TW TW094102177A patent/TWI339565B/zh active
- 2005-02-01 CN CN2005100052223A patent/CN1650704B/zh active Active
- 2005-02-02 KR KR1020050009512A patent/KR10117877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3866A (en) * | 1983-06-01 | 1986-06-10 | Abu Aktiebolag | Magnetic brake for braking the line spool of a fishing reel |
US4940194A (en) * | 1987-10-16 | 1990-07-10 | Pacific Products | Electronic casting brake |
US6412722B1 (en) * | 1998-05-13 | 2002-07-02 | Pure Fishing, Inc. | Bait cast control fishing reel |
CN1444851A (zh) * | 2002-03-15 | 2003-10-01 | 株式会社岛野 |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159813B2 (en) | 2007-01-09 |
TWI339565B (en) | 2011-04-01 |
TW200529744A (en) | 2005-09-16 |
KR20050078999A (ko) | 2005-08-08 |
CN1650704A (zh) | 2005-08-10 |
JP2005211054A (ja) | 2005-08-11 |
JP4362384B2 (ja) | 2009-11-11 |
SG113613A1 (en) | 2005-08-29 |
US20050218255A1 (en) | 2005-10-06 |
KR101178773B1 (ko) | 2012-09-07 |
MY135866A (en) | 2008-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50704B (zh) | 两轴承渔线轮及应用于其上的线辊制动装置 | |
CN100361572C (zh) | 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 | |
CN101467524B (zh)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 |
CN100403893C (zh) |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 | |
CN1965645B (zh) |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 |
CN103299967A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EP1477060B1 (en) |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for fishing equipment | |
CN101467522B (zh) | 双轴承渔线轮 | |
CN101467523B (zh) | 钓具的电子电路装置 | |
CN101238803B (zh) | 钓鱼用品的电子电路装置 | |
JP4384876B2 (ja) | 釣り用品の電子回路装置 | |
CN101467525B (zh) |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 |
CN100539834C (zh) | 钓鱼用品的电子电路装置 | |
JP2004208633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 |
JP2004208631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 |
JP4266708B2 (ja) | 釣り用リールの電子回路装置 | |
JP4475890B2 (ja) | 釣り用品の電子回路装置 | |
JP2004208632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 |
JP2004350635A (ja) | 釣り用リールの電子回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