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3371A - 汽车用车身罩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车身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3371A
CN1633371A CNA038039915A CN03803991A CN1633371A CN 1633371 A CN1633371 A CN 1633371A CN A038039915 A CNA038039915 A CN A038039915A CN 03803991 A CN03803991 A CN 03803991A CN 1633371 A CN1633371 A CN 1633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ntioned
body cover
vehicle bod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39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川义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O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RO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O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RO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3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3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1/00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 B60J11/02Covers wound o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1/00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or parts of vehicles, e.g. parking co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2Tents combined or specially associated with other devices
    • E04H15/06Tents at least partially supported b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汽车用车身罩,其可容易地覆盖汽车,并且将收置该罩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在不对车体损伤或改造的前提下,就可进行收置。其是在罩主体的纵长方向延伸形成有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从而构成可沿着该折线部折叠的结构,并且,在该折线部与罩主体左右的纵长侧边缘之间,在纵长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心材。

Description

汽车用车身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车身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汽车用车身罩装置,已知结构如下所述(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8-104142号公报)。
即,在后备箱盖的里面安装有容纳着车身罩的包(ポ一チ),并将车身罩的一端与该包相连接,因而在覆盖车体的时候,将车身罩的前端,从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部、与后备箱的开口边缘部之间所构成的间隙中拉出,在将其取出时,进行只从包一侧拉入的单纯操作即可完成。而且,车身罩被容纳在设于后备箱盖里面的上述包中。
此外,以下的结构也是已知的(例如,参考日本专利实开平3-38218号公报)。
在后备箱盖里面安装有卷起装置,该卷起装置可使卷绕了车身罩的辊子在卷取方向旋转,平时将车身罩容纳在后备箱内,要覆盖车体时,与上述以往技术相同,将车身罩的前端从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部、与后背箱开口边缘部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处拉出,在车体的顶盖上扩展,由此可将车体覆盖。
而且,在卸下罩时,使卷起装置动作,通过辊子自动进行卷取,从而将其收回到后备箱内。
但是,上述以往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却没有着眼于该装置所使用的重要的车身罩,更没有在此下过特别的工夫。因此,造成汽车用车身罩装置没有达到普及的现状。
另一方面,也有着眼于汽车用车身罩单体的情况,例如下述结构(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特开2000-88322号公报)。
即,设置了这样的罩,该罩在车身罩基底上并列固定着多个由较细弹簧材料制成的环形弹簧,并能以上述环形弹簧的固定划分单位来进行折叠,而且,安装有对汽车的固定机构,以两手握住该环形弹簧部分近身侧的两侧,并向内侧加压以对相反侧中央部施加夹持压力,由此上述环形弹簧的上述相反侧产生弹性变形,大致呈小圆形并翻转,且上述环形弹簧的把持部分被重叠成与上述小圆形部分相同的小圆形,由此可将上述折叠状态下的上述罩,折叠成上述环形弹簧原有大小的大致三分之一的大小。
其易于处理且可迅速装卸,不必费事进行折叠操作,也不会在操作时弄脏衣物,而且可以将其结构紧凑地折叠。
但是,上述汽车用车身罩,尽管确实可以紧凑地折叠,但对于在汽车顶盖上的实际操作还存在着问题。
也就是说,即使将紧凑折叠的车身罩在顶盖上打开,由于固定有上述环形弹簧的中央部分以外的部分完全没有腰(支撑),因此为了将汽车侧部所对应的部分向外侧打开,使用者必须一边移动一边进行操作。这样若在强风等情况下,就很难进行上述操作。
而且,即使在收置时,将车身罩的上述侧部向内侧叠起的操作,以车身罩载置在顶盖上的状态来进行很困难。特别是,有风等的情况下,向顶风方向的折叠操作几乎不能进行。
因此,要在以环形弹簧的固定划分单位进行折叠的状态下,将车身罩搬至其它地方,然后一边整理外观一边将其折叠成小圆形。而且,相关的折叠操作也需要相当大的力,因此对女性及老年人来说会是相当重的负担。
此外,在上述以往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中所使用的车身罩也存在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例如,即使其基底较薄,但由于具有只仅覆盖车体的宽度,因此其重量仍然相当重,而且由于没有腰,因此即使将其如上述那样收回到包中、卷取在辊子上,也有相当大的载荷。
而且,在进行覆盖时,要在汽车的顶盖上进行扩展,而在收置时,又必须在顶盖上进行折叠等的操作,如上所述,由于其具有只覆盖车体的宽度,而且也是没有腰的车身罩,当然也不易进行上述操作。
而且,即使为了具有腰,而在罩上单纯地设置了骨架,这只不过是提高了在顶盖上的操作性,但却留下了如何设置骨架的问题,结果,汽车用车身罩在使用中想要达到毫无阻碍地被自动拉出或卷起,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汽车用车身罩。
本发明1的结构为,在罩主体的纵长方向延伸形成有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并以可沿着该折线部折叠的方式构成,并且,在该折线部与罩主体左右的纵长侧边缘之间,在纵长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心材。
而本发明2中,形成有多条上述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
本发明3中,将罩主体形成为可覆盖汽车顶盖部以及前后左右的窗部的形状,并且能以覆盖前后窗部和顶盖部的中央部、覆盖左右窗部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沿着纵长方向、通过两条折线部而折叠成三折,并在这些中央部、左侧部、右侧部各个上设置有多个心材。
本发明4中,上述心材将配设位置相互错开,以便在将罩主体折成三折时不重合。
本发明5中,上述心材是具有挠性的带状体。
本发明6中,具备辅助上述心材的弯折动作的铰接部。。
本发明7中,在上述罩主体的前端及/或后端,安装有管状心材。
本发明8中,可将上述罩主体收置在具备卷取机构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中,且可自由拉出、卷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车身罩的罩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车身罩整体展开状态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将上述一侧进行折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上述折成三折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将车身罩拉出到汽车顶盖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将该车身罩安装在汽车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卷上用绳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将罩主体左右侧部分以分割状态拉起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9为设有拼条(マチ)用扣件的车身罩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设有上述拼条用扣件的车身罩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11为罩装置的侧视说明图。
图12为支架部第一变形例的侧视说明图。
图13为上图的俯视说明图。
图14为支架部第二变形例的侧视说明图。
图15为上图的俯视说明图。
图16为支架部第三变形例的侧视说明图。
图17为表示成为该第三变形例主要部分的卡合件结构的放大说明图。
图18为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车身罩整体展开状态的说明图。
图19为表示侧观后镜通过该车身罩狭缝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0为表示该车身罩上锁状态的说明图。
图21为表示该车身罩折叠顺序的说明图。
图22为表示该车身罩折叠顺序的说明图。
图23为表示该车身罩折叠顺序的说明图。
图24为表示该车身罩折叠顺序的说明图。
图25为表示该车身罩折叠顺序的说明图。
图26为表示将该车身罩安装在汽车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7为表示设有天线的汽车的说明图。
图28为表示天线保护件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29为天线保护件的立体图。
图30为天线保护件的侧视说明图。
图31为表示将设有天线的汽车进行覆盖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2为表示设有天线的汽车用车身罩一例的说明图。
图33为天线穿插用的狭缝的说明图。
图34为表示车身罩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5为在心材设有铰接部的说明图。
图36为罩装置另一变形例的部分剖开侧视说明图。
图37为图36所示的支架部的部分剖开后视说明图。
图38为说明罩装置其它变形例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汽车用车身罩(以下称为车身罩)的结构为,在罩主体的纵长方向上,延伸形成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折り目ライン部),可沿着该折线部进行折叠,该折线部与罩主体左右的纵长侧边缘之间,设有多个心材,它们在纵长方向隔开预定间隔。
上述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可形成多条,由此可提供具有三折以上的多种折叠形式的车身罩。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最好在罩主体的纵长方向,平行地延伸形成两条折线部。
此外,具有可沿着这两条折线部被折成三折的结构的同时,在该折线部与罩主体左右的纵长侧边缘之间,平行设置多个心材,并使其在纵长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
即,如通常的车身罩那样没有腰的车身罩,虽然很难进行将其在顶盖上扩展或折叠等的操作,但通过设置上述折线部和心材,在进行将罩主体左右侧部向内侧折叠或向外打开的操作时,就可以手持罩主体纵长侧边缘的端部,只从一侧进行折叠动作、或展开动作,就可以使罩主体的左右侧部整体随着其动作,由此,操作者无须移动就可以顺利进行操作。特别是,形成两条折线部可折成三折时,其效果显著,覆盖操作、收置操作的操作性都有显著提高。
而且,通过使用具有挠性的心材,即使在操作中有风、且必须迎风折叠的时候,由于心材可以挠性弯曲,因此可保持沿着汽车顶盖的低位状态,由此可尽可能地降低风的阻力,从而可进行折叠操作。
此外,心材不一定非具有挠性不可,例如利用具备可辅助心材的弯折动作的铰接部,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而且,罩主体的前端及/或后端上,最好安装管状(パイプ状)心材。不仅具有可将该管状心材作为把持部的功能,在卷起成卷形等的情况下,可以以该管状心材为中心而容易地进行卷起。
而且,本车身罩可以被拉出、卷起自如地收置到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以下称为罩装置)。
也就是说,像普通车身罩那样没有腰的罩,很难使其例如沿着后挡风玻璃拉出、进入,或在顶盖上进行扩展等的操作,但通过设置上述折线部及心材,不仅可以顺利进行上述操作,即使在收置时,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车身罩的折叠操作,从而也可容易地进行向罩装置的卷起。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车身罩的拉出、卷起的操作性良好,而且还可以防止在上述拉出、卷起时产生走样(型崩れ),因此可显著提高覆盖汽车的一系列操作的操作性。
但是,最好上述罩主体形成的形状是,可覆盖汽车顶盖部及前后左右窗部,至少,作为可仅防止日光直射到汽车室内的小面积部件,是容易进行处理的。通过该结构,还可以防止冬季车窗的结冻、或者直接在车窗玻璃上的积雪等。
而且,可将上述罩主体,通过两条折线部,沿纵长方向折成下述三折,覆盖着前后窗部与顶盖部的中央部、覆盖着左右窗部的左侧部、及右侧部,而且这些中央部、左侧部、右侧部分别设有多个上述心材。
因此,不仅容易在覆盖操作时将罩主体在顶盖上展开,也容易进行其折叠的操作。
例如,将车身罩在顶盖上展开或折叠的时候,通过设置心材,只把持着左、右侧部的前侧或后侧等的一处并对其进行掀起操作,就可以使车身罩的左右侧部整体被掀起,操作极其容易,而且,即使有些风也可以容易的进行操作。特别是,心材具有挠性的情况下,若是沿着顶盖在保持低位状态下进行操作,即使进行迎风的折叠操作也可以进行。或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设置可辅助心材的弯折动作的铰接部,也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而且,作为风的应对措施,例如,也可以将车身罩左、右侧部从中央附近分割成前后两部分以减小其处理面积,由此可以将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别独立地进行展开、折叠的操作。这种情况下,最好将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由适当的扣件等连接自如。而且,在车身罩的左右侧部的中央部附近安装有连接带体(連結紐体)等,可将其前端勾挂在汽车的车身上等,就可防止风将车身罩吹起等。而且,在风中折叠车身罩时,通过使用上述连接带体将罩拉起到车顶盖上,就可以容易地折叠车身罩。
此外,拉出车身罩,并扩展其左右侧部时,为了使车身罩不会因为风等原因而产生位置偏离,也可以设置吸盘等的临时固定机构,以将罩主体的前端部临时固定在汽车的发动机盖等上。
而且,在罩主体的中央部、左侧部、右侧部分别设置的心材,最好是具有挠性的带状体,例如,最好使用弹簧钢材等的具有弹性的材料。而且,这些心材最好是将其设置位置互相错开,由此可使其在罩主体被折成三折时不重合。
作为设有上述车身罩的罩装置,具备可拉出、卷起的装置主体、以及通过连接机构而安装着该装置主体的支架部,在上述支架部设有挺出自如的弹性支撑部件,通过该弹性支撑部件,可在将其挺出支撑在后备箱内壁间的状态下,将上述罩装置收置到上述后备箱内。
而且,将上述装置主体构成为,可以从作为使用位置的上方位置自如移动到作为非使用位置的下方位置。
也就是说,在由车身罩覆盖车体时,装置主体可被保持在上方位置,由此,可将装置置于靠近操作者的位置,以使操作方便,在不使用时,也就是将车身罩收置在后备箱时,通过将作为较重物件的装置主体向下方平行移动,就可以在稳定状态下被收置于后备箱中,例如即使在较差路况下行驶的时候,也可以尽可能地抑制加载到支撑着装置主体的支架部的载荷,而且,也可以减小装置主体由于自重对支架部产生的载荷,从而提高其耐久性。而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尽量确保后备箱内收置容积。
而且,上述装置主体也可以具备卷绕车身罩的卷筒、以及使该卷筒向车身罩拉出方向旋转的驱动机构,使上述卷筒向车身罩拉出方向旋转的驱动机构,例如,将安装有盘簧等发条的拉出轴,通过单向离合器连结到上述卷筒上,而且还设有使上述拉出轴向与车身罩拉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上述发条变形(挠曲)的储能机构,通过操作该储能机构之后的发条的恢复力,就可以使拉出轴旋转,由此可拉出车身罩。而且,作为储能机构,只要可以使发条体变形的即可,其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制。
若为上述结构,以简单的机械操作,就可以容易地半自动地进行车身罩的拉出,由此可轻松进行覆盖操作。而且,对于车身罩的拉出,当然也可以手动进行。
此外,卷绕车身罩的卷筒上,可以设置能将被拉出的车身罩卷起的自动卷起装置,若为该结构,在收置覆盖着车体的车身罩时,解开上述卡扣机构,即可以自动地将其卷起收置到后备箱内。当然也可以手动进行卷起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使罩装置为上述那样构成,没有对后备箱内部进行改造或损伤,就可以容易地将车身罩装置收置配设在后备箱内,并且,可以简单地进行车身罩的拉出、及卷起。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在车身罩上设有心材,因此车身罩的拉出、展开操作,甚至从折叠操作、直到收置操作都变得容易进行。
不过,覆盖装置中的上述弹性支撑部件最好可以向上下方向上挺出支撑。
例如,将支架部由下述各部构成嵌套状,其包括:竖立设置在底座上的外侧筒;有底的内侧筒,其被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外侧筒内,且安装着能自由摆动的装置主体;以及杆体,其被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内侧筒内,且前端设有接触部件,在该杆体底部与上述内侧筒底部之间夹设有弹簧,不仅可以将内侧筒固定于所需位置,且通过弹簧可以对杆体从下向上施加力。
若为上述结构,由于是将装置挺出支撑在从后备箱结构上来说最结实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将罩装置以稳定状态收置配设在后备箱内,且可简单地完成装置的构成。
而且,这时,最好在杆体和内侧筒之间设置卡扣机构,用以在杆体被压下的位置可以将其卡扣在内侧筒上,通过该结构,就可以更轻松地进行向后备箱盖内的固定操作。
而且,上述装置主体可以以下述状态被架设在支架部上,即,设置于该装置主体的车身罩的拉出、卷起口,面向着在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部与后备箱开口部的边缘部之间形成的间隙。
具体来说就是,在收置着装置主体的卷筒的筒状外壳上,设置有拉出、卷起口,并且,该拉出、卷起口的在将装置主体掀起(跳起)的状态下进行支撑的位置处的朝向可以是,朝着在后备箱盖的基端边缘部与后备箱开口部的边缘部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方向。
通过该结构,就可以将车身罩的前端从上述间隙确实地向后挡风玻璃一侧拉出。
不过,装置主体也可以被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支架部上。也就是说,在不使用时,卸下装置主体进行保管,在使用时只需进行简单的安装,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方便性。
而且,作为支架部的结构,其具备:向后备箱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底座、以及分别竖立设置在各底座基端一侧的一对支柱,且在两支柱的上端部,分别设有形成为反“L”形、且可自如挺出的弹性支撑部件,该弹性支撑部件在延伸前端部安装有接触部件,也可将上述一对支柱,设置在后备箱内侧。
若为该结构,支架部整体侧视大致为“コ”形,由于将支柱设置在后备箱内侧,因此可以尽量有效地利用后备箱,而且,即使是后备箱内部较深的车型,也可不影响后备箱的使用便利性地来对应,因此可增强对后备箱形式的适应性。而且,由于底座从内侧一直延伸到近身侧,因此可增加被挺出支撑的装置的稳定性。
而且,可以将上述支架部制成可自由倒伏、且可自由绕轴旋转的结构,在不使用罩装置时,使支架部旋转,以改变装置主体的支撑部位置、或者使支架部本身躺倒,由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后备箱内的空间。
如上所述,若为本发明,可提供高品质车身罩,其在覆盖汽车、及解除覆盖并将车身罩收置时的操作性极好。
特别是,从收置在后备箱的罩装置,拉出车身罩并展开时,其操作极其容易,而且,在收置时的折叠操作也很容易,并且,可以几乎无阻碍地全自动进行向后备箱内的卷取收置操作,因此其具有良好的使用便利性,可使以往费事的车体覆盖操作、直至罩的收置都变得可以轻而易举,其实用性极高。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用车身罩(以下称为“车身罩”)A、以及具备该车身罩A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以下称为“罩装置”)B。
图1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具备车身罩A的罩装置B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该罩装置B,如图所示,是被收置在汽车1的后备箱10内来使用的,该罩装置B上安装有可被自由拉出、卷起的车身罩A。图中,11为后备箱盖,12为后窗部的后挡风玻璃,13为后座,14为顶盖部。
而且,作为使用本发明的车身罩A的罩装置B,如上所述,并不一定是设于后备箱10的形式,对罩装置B的结构并无特定限制。
首先,具体说明作为本发明主要部分的车身罩A的第1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2~图4为同一车身罩A的俯视说明图,图2为表示将整体展开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为表示将一侧折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为表示折成三折的状态的说明图。而图5为表示将车身罩A拉出到汽车1的顶盖部14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为表示将该车身罩A安装在汽车1上的状态的说明图。此外,本实施例的汽车1是所谓的轿车型,后备箱向后拱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在实质上构成了该车身罩A的罩主体2上,在与该车身罩A的拉出、卷起方向相垂直的位置,分别隔开一定间隔地平行设置着多个心材21,上述罩主体2被形成为可覆盖汽车1的顶盖部14以及前后左右的窗部的形状。
罩主体2使用的是,将聚酯或尼龙等制成的化学纤维作为材料,进行SV镀膜等加工之后而获得的耐水性、耐气候性优越的材料,而且,可将该罩主体2,通过折线部7以下述部分沿纵长方向折叠成三折,即,覆盖着前后窗部与顶盖部14的中央部2C、覆盖着左右窗部的左侧部2L、及右侧部2R,并在这些中央部2C、左侧部2L、右侧部2R上分别设有上述心材21(21-L,21-R、21-C)。
如图所示,折线部7被平行延伸形成两条,其用于弯折导引,本实施例实质的折线部7,是罩主体2上的上述中央部2C、与左侧部2L及右侧部2R的缝合部分。此外,中央部2C、左侧部2L及右侧部2R也可不是连续成一体,而是将该部分形成容易在边界弯折的线形。
心材21是将板状的弹簧钢形成为带状,这里是,宽12mm,厚0.3mm。通过使用上述弹簧钢,可以给予罩主体2足够的支撑,而重量却不会显著增加。此外,心材21的长度可以根据汽车1的大小,进行适当的变更。而且,也可以将车身罩A本身设计成不同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心材21在上述中央部2C,从前方一侧以等间隔安装5根,并在左侧部2L及右侧部2R上,从其前方一侧以等间隔各安装4根。
这时,将车身罩A折成三折时(参考图4),将其安装位置错位成使各心材21不重合的状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分别安装于中央部2C的各个心材21-C,使分别安装于右侧部2R的心材21-R稍向前方错开,而使分别安装于左侧部2L上的心材21-L稍向后方偏移,以此设置来使相互的配设位置错开。因此,在折成三折的状态下,不会使车身罩A形成为大于所需的厚度,因此不会对卷起等产生妨碍。
而且,车身罩A的左右侧部2L、2R上,位于比汽车1的顶盖14靠前的前边缘部附近,也设有作为前边缘用心材的短尺寸心材21-S,其长度大致为其它心材21的1/3。
在图2~4中,22为拼条(拼角)部分,当车身罩A的罩主体2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实际是用于掩藏以美观外形来覆盖在汽车1上时的间隙(ギヤツプ),被设置在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的前、后侧。
通过折叠该拼条部分22而使车身罩A适合汽车1的时候,为了方便折叠,在大致呈“V”形的拼条部分22的折线上,也设有心材21-M,并且设有用于保持折叠形状的面扣件(粘贴扣)23。
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拼条部分,就可以加强折叠部分,并且可使汽车1和车身罩A更加匹配,由此提高其外观的美观性。而且,在该拼条部分22中,也可以在设于前侧的拼条附近,形成用于使汽车1的侧观后镜17探出的狭缝等。
而且,上述面扣件23、23……23,如图所示,形成为矩形形状,并被设置于罩主体2的适当位置,不仅在将罩主体A实际地覆盖在汽车1上时,通过折叠上述拼条部分22,可以良好地保持其罩姿势,在将罩主体2折成三折时,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其三折的状态。由于该面扣件23不仅轻便且具有足够的粘着力,因此可以适用于罩主体2。
24是设于中央部2C的前端边缘的管状底杆,这样在拉出等的时候,罩主体2可以处于稳定状态而不会被掀起,因此可顺利地进行操作。
该底杆24上,设有作为临时固定机构的吸盘25,在拉出车身罩A时,可将其暂时固定在发动机盖15上,由此,就不会因为风等原因造成车身罩A偏移滑落,方便使用。此外,本实施例中,虽然只设有两个吸盘25,也可以在底杆24大致中央位置再设置一个。
26是卷筒连接部,其设在与上述底杆24相反位置的中央部2C的后端边缘,可以使用面扣件或线扣件等,由此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下述罩装置B的装置主体3的卷筒上。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只是车身罩A的更换。
27是钩子,其通过可伸缩的橡胶等的连接带体27a被设置在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的前、后侧,安装了车身罩A时,可将其安装在汽车1的挡泥板16等上。而且,虽然图未示,在罩主体2上设有,在折叠罩主体2时收置上述钩子27的口袋,以使其不会造成妨碍。
28是设在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边缘中央部的卡扣孔,如图7所示,使用在前端安装有钩子的卷起用绳28a,就可以容易地将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的一侧,从与卷起(拉起)侧相反一侧拉起。
而且,也可以不使用该卷起用绳28a,代之,例如图2中假设线(单点划线)所示那样,从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的边缘部、到中央部2C中的与相反一侧的侧部(2L、2R)成为边界的端部附近,分别跨设有薄片拉起带30。
若为该结构,操作者无须移动到所在位置的相反一侧,而且,不用使用上述卷起用绳28a等,就可以容易地将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分别拉起到顶盖部14上。
而且,29为线扣件,其被设于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的边缘大致中央部,在将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以前侧及后侧切开分割成两部分的同时,在切开部分上设有该线扣件29,如图8所示,可根据需要,分别将前侧、后侧各自折叠到顶盖14上。因此,即使在有强风的情况下,若是被分割成小面积的左右侧部2L、2R,就可以在不受风的阻力强烈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折叠操作。
将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如上述那样构成,参照图3~图6说明将该车身罩A实际展开或折叠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收置安装在汽车1上的车身罩A而将其折叠成三折的情况下,从左侧部2L开始进行,如图3所示,首先将左侧部2L掀起。这时,若依靠折线部7,手持左侧部2L的前部并使其进行掀起动作,就可以顺畅地将其折回直到后部为止。而且,将设于预定位置的面扣件23彼此粘合,就可以使其重叠至中央部2C而不产生错位。接着,同样使右侧部2R掀起,这个也是同样将设于预定位置的面扣件23彼此粘合,以防止产生错位,由此就可将其重叠到中央部2C及左侧部2L上(图4)。这时,如上所述,可以将钩子27收置到口袋中,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卷起用绳28a等,打开线扣件29以使罩主体2的左右侧部2L、2R切分成前侧和后侧,并将其分别掀起,此外若是设置了薄片拉起带30,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使用它。
而且,若将折成三折的车身罩A稍向前拉,则通过设于罩装置B上的卷取机构,可进行自动卷起。这时,由于设有心材21,就可以被顺利地卷起而不会产生走样。
在安装着车身罩A状态下的展开操作,就是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如图5所示,在折成三折的状态下从罩装置B拉出到汽车1的顶盖部14上,并使设于底杆24的吸盘25吸附于发动机盖15上以进行临时固定,在整体稳定的状态下,打开面扣件23并使罩主体2的右侧部2R向侧方掀起展开,同样使左侧部2L向侧方向掀起展开。这时,由于在折线部7、7与左右侧部2L、2R设有心材21,因此可以对各个左右侧部2L、2R分别进行整体操作,且处理及其容易进行。
而且,完成罩装置2的展开以后,对拼条部分22进行折叠以使其外形整齐,通过面扣件使其保持良好外观,将钩子27(图6中省略)挂扣到挡泥板16上,如图6所示,就可以完全覆盖汽车的前后左右窗(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左右侧玻璃)18、12、19、19以及顶盖部14。
这样,由于将罩主体2形成为所需最小限度的紧凑尺寸,就可以牢固地覆盖前后左右窗18、12、19、19以及顶盖部14,因此,在夏季可防止汽车1的室内由于太阳照射而形成的高温,并且在冬季还可防止车窗冻结或积雪。而且,由于可以覆盖成与汽车1相匹配的状态,因此其外形美观。
下面,结合图9及图10所示内容,来说明上述车身罩A的变形例。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拼条22的折线处设有心材21-M的位置上,还设有拼条用线扣件29’。而且,图中31是侧观后镜用的狭缝。此外,其它结构与在先说明过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本例所示,通过设置拼条用线扣件29’,可很好地收置拼条部分22,如图10所示,可以较简单地将车身罩A外形良好地匹配在汽车1上,且其外形美观。
而且,本变形例中,以相等间隔从前方一侧将3条心材21安装在上述中央部2C中,同时,在左侧部2L及右侧部2R各安装2条。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可以防止在拉出、卷起时的外型走样,而且,对于覆盖汽车1的一系列操作,可以显著提高其操作性。
下面,参照图1、以及作为罩装置B的侧视说明图的图11,对罩装置B进行说明。
罩装置B具备:装置主体3,其可将上述车身罩A拉出、卷起;支架部4,通过连接机构5安装有上述装置主体3,上述支架部4设有挺出自如的弹性支撑部件6,罩装置B可在通过该弹性支撑部件6被挺出腰在后备箱10内壁间的状态下,被收置到上述后备箱10内,而且,可将上述装置主体3从作为使用位置的上方位置,倾斜平行移动到作为非使用位置的下方位置。
本实施例中,可将上述弹性支撑部件6向上下方向挺出支撑,如图11所示,并将其夹设在作为后备箱10内壁的顶壁10a及底壁10b之间。
连接设置了装置主体3的支架部4,由以预定间隔竖直设置的两个支柱40、40构成,各支柱40结构如下所示,在长板形的底座41一端的附近竖直设有外侧筒42,在该底座41下面粘贴有橡胶等的兼具有防滑功能的缓冲件41a,在该外侧筒42内部嵌入可自由滑动的有底内侧筒43,并且,在该内侧筒43内,滑动自如地嵌有中心形成有雌螺纹部的杆体61,而且,该杆体61的底部和上述内侧筒43之间,设有可对该杆体61向上方施加力的螺旋弹簧(虽然图11将其省略,但可参考图12及图14)。
而且,杆体61的雌螺纹部上,螺合着用于调整挺出长度的螺杆63,其前端摆动自如地铰接着接触部件62。
这样,通过含有上述螺旋弹簧的、由杆体61、接触部件62、螺杆63所构成的弹性支撑部件6,就可将罩装置B夹设在后备箱10的顶壁10a及底壁10b之间。
而且,在各外侧筒42的周面下侧,分别连接设有小筒体42a,在小筒体彼此之间,架设着两端弯曲的连接杆44,以使左右支柱40、40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装置主体3通过连接机构5安装在支架部4上,并使其可自如装卸。
连接机构5的结构如下所述,在支架部4的内侧筒43的下部和上部,分别突出设置下部托架51和上部托架52,将下臂53的根部铰接在下部托架51上,而将带有挡止件(挡块)的上臂54的根部铰接在上部托架52上,并且将两臂53、54的前端彼此之间,介由连接臂55进行铰接连接。
并且,在上部、下部托架52、51之间,在上述内侧筒43上设有弹簧支撑件56,该弹簧支撑件56、与下臂53和连接臂55的铰接部57之间由连接用螺旋弹簧58相连接。
而且,上述带有挡止件的上臂54的前端部,设有大致为“M”形的作为变位限制机构的限制槽54a,在该限制槽54a中,卡扣着设于上述连接臂55的销55a。
通过上述结构,在图11中,如实线及单点划线所示,通过连接机构5的作用,可以使装置主体3从使用位置向后下方大致平行移动地被收回,若使装置主体3位于作为使用位置的最上方,就可以容易地将车身罩A从后备箱盖11的基端部11a与后挡风玻璃1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11b拉出,并且,在不使用时,若将装置主体3从使用时的姿势移动到向后下方大致平移的位置,就可以将装置主体3收置成,不与后备箱盖11接触、且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后备箱10内空间的状态(参考图1)。
也就是说,在不使用罩装置B时,可以充分利用后备箱10内的下部空间,即使在将本罩装置B收置在后备箱10内的状态下,也可以轻松容置其它货物等。
不过,装置主体3如上所述,可相对于支架部4自由装卸,若对该结构进行说明,则如图11所示,上述连接臂55的前端设有装置主体安装部8,该安装部8上安装着固定装置主体3的锁扣机构80。
锁扣机构80,是在大致呈“ヘ”字形的肘式杠杆81上,安装由弹簧钢构成的大致呈拱形(ア一チ状)的锁扣弹簧82,因此,形成于该锁扣弹簧82前端的卡扣部82a,可以卡扣在设于装置主体3一侧底部的锁扣用缘部3a上,由此只须简单一触,就可以将装置主体3安装在装置主体安装部8上。由于锁扣机构80被设于后备箱10的开口部一侧,因此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而且,该罩装置B通过销固定,就可以在外侧筒42和内侧筒43之间进行支架部4的高度调节。
也就是说,在外侧筒42上,以小间隔设有多个定位用通孔46,使内侧筒43在外侧筒42内滑动,以使支架部4处于合适高度位置,此时在上述定位用通孔46插入挡止销47,就可限制内侧筒43的高度位置。若这时的支架部4处于适当高度,则被收置在内侧筒43内的螺旋弹簧就会对杆体61向上方充分施力,接触部件62就可以具有能够挺出支撑在后备箱10内的高度。
下面,对装置主体3的内部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在装置主体3内,虽然图中对其省略,但仍具备卷起车身罩A的卷筒、和可将车身罩A卷起到上述卷筒上的卷取机构。对该卷取机构来说,可采取机械式、电动式等任意机构,重量或大小,以及花费可适当酌情决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通过弹簧的恢复力进行卷回卷筒的机械式结构。
这里,参考图12~图17,说明罩装置B的第一~第三变形例。此外,对于所使用的符号,对与前面图11中说明的机构相同的构成元素,以同一符号表示。并且400为图11中所省略的螺旋弹簧。
特别是,图12~图15所示的第一、第二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支架部4的结构,虽然支架部4的基本结构与上述支架部4大致相同,即,具有在后备箱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底座41、和分别竖直设置于上述两底座41、41上的两个支柱40、40,但是这里,在将上述两个支柱40、40竖直设置在上述长板形底座41基端附近的同时,将弹性支撑部件6’形成为倒“L”形,并将其可自由挺出地设置在上述左右各个支柱40的上端部。并且,在该弹性支撑部件6’的延伸前端部安装有接触部件62。
通过该结构,就可以将两支柱40、40尽可能地设置在后备箱10的内侧,由此可充分有效利用后备箱10的空间。
支撑着图12及图13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罩装置B中的腰着装置主体3的连接机构5,为五连式,在使用时,只须将装置主体3拉出到近身侧即可。
也就是说,上述倒“L”形的弹性支撑部件6’的内侧,设置有大致与该弹性支撑部件6’平行的叉状铰链基材100,并且,在该铰链基材100的左右前端部,通过第一枢轴101,设有分别形成为倒“ヘ”字形的、两个第一连接部5-1、5-1的基端部,并且,铰接基材100的上述第一枢轴101的稍后位置设有第二枢轴102,由此,就可以将第二连接部5-2、5-2相连接,并将该第二连接部5-2与上述第一连接部5-1的各前端部以一定间隔铰接在第三连接部5-3的基端一侧。103、104为第三、第四枢轴。
第三枢轴103贯穿第二连接部5-2及第三连接部5-3,该第三枢轴103上,转动自如地连接着内藏有压缩螺旋弹簧(图未示)的弹簧撑条110的前端。并且,弹簧撑条110的根部被铰接支撑在支柱40的下部托架51上。
而且,形成为倒“ヘ”字形的上述第一连接部5-1的最前端部上,通过第五枢轴105,连接着第四连接部5-4的基端,而且,将该第四连接部5-4的前端部与上述第三连接部5-3的前端部,以一定间隔连接到第五连接部5-5的基端一侧。106、107为第六、第七枢轴。
此外,在第五连接部5-5的前端安装有装置主体3。
在铰接基材100上,设有第一、第二挡止件S1、S2,通过分别与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相接触,可以限制连接机构5整体的移动范围,通过该限制位置,也可以决定使用时和非使用时的装置主体3的位置。
通过该结构,就可以在将装置主体3拉出到近身侧的动作过程中,进行将上述弹簧撑条110向上方按压的动作,由此可增力地作用,从而可容易地拉出。而且,通过连接机构5的作用,装置主体3的回转轨迹不会在上方、下方之间画出大弧,而是在后备箱10内圆滑地进行拉出、按入动作。
而且,对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支架部4进行说明,虽然也有相同的结构,即,将两个支柱40、40竖立设于长板状的底座41基端附近,同时使弹性支撑部件6’形成为倒“L”形,并将其可自由挺出地设置在上述左右各支柱40的上端部,并在该弹性支撑部件6’的延伸前端部安装有接触部件62,但是,对于上述第一变形例中的通过五连式连接机构5移动自如地支撑装置主体3这点来说,这里,通过滑动机构200以及摆动机构300的组合来进行支撑。
也就是说,上述倒“L”形的弹性支撑部件6’的内侧,设置着与该弹性支撑部件6’大致平行的导轨210,并且在该导轨210滑动自如地安装有滑动体215,在该滑动体215上摆动自如地安装有摆动臂220,并将装置主体3安装在该摆动臂220上。
在实质构成摆动机构300的摆动臂220的基端部,设有摆动限制部230,该摆动限制部230被形成为截面呈“コ”形,并被安装在上述滑动体215的左右侧面部而形成从下方跨越的状态。而且,在摆动限制部230的左右侧面上形成有导引槽240,同时在设于该导引槽240前端及末端的凹部250、250中,在上述滑动体215下部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被设置的大致成“T”字形的固定销260被保持成落入其中的状态。
所以,若按压上述固定销260而使其从凹部250脱离,则固定销260被导引槽240导引,由此可使装置主体3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前后摆动。
而且,滑动体215的下面设有球塞270,以使装置主体3可以稳定地处于使用位置或非使用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通过上述滑动体215将装置主体3从非使用位置拉出到近身侧的同时,通过操作上述固定销260而使其与摆动臂220一起向上方旋转,并将固定销260保持在落入凹部250的状态,由此可以将装置主体3稳定支撑在预定的使用位置。而且,在从使用位置回到非使用位置时,只要进行顺序相反的操作。
下面,参考图16及图17,说明构成弹性支撑部件6的一部分的接触部件62’的变形例。此外,除接触部件62’的结构以外与图11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本例中,接触部件62’的特征在于,具有卡扣件620,其卡扣在后备箱10顶壁10a的端部10a’上,该卡扣件620可滑动、固定自如地被安装在与顶壁10a直接抵接的衬垫部62a的下部。
在图17中,621是与卡扣件620连接设置的滑片,该滑片621可滑动自如地插入下述间隙中,该间隙被形成于在衬垫部62a下部配设的按压件622、与衬垫部62a下表面之间。623是用于将按压件622安装在衬垫部62a上的固定螺栓,624是用于将滑片621固定在任意位置的定位螺栓。
通过上述结构,即使是在将罩装置B收置配设于后备箱10内的状态下猛烈地向前后方向施加冲击的情况下,卡扣件620也可以牢固地卡扣在后备箱10顶壁10a的端部10a’上,因此,不必担心由于抵抗由罩装置B的上下挺出而产生的支撑力而向后备箱10的前方弹出的问题,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以下说明的是,将含有上述变形例的本实施例的罩装置B实际配置在汽车1的后备箱10内,以将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拉出从而覆盖车体,而且,还可卸下该车身罩A并将其收置到后备箱10内。而且,在最初的时刻,装置主体3是在丛支架部4卸下的状态。
首先,打开后备箱盖11,在后备箱10内由比较坚固的框架构成的内部顶壁10a以及底壁10b之间设置支架部4,将内侧筒43设置成适当高度,并将接触部件62压接在顶壁10a上,并且,调节螺杆63的长度,以适当的挺出力来支撑本罩装置B。这时,若使用突出设置在杆体61的杠杆610(参考图11~图17),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
然后,安装装置主体3,并通过锁扣机构80将其可靠地锁扣以后,再向上方位置拉起。在该位置上,车身罩A的底杆24面临着后备箱盖11的基端部11a与后挡风玻璃1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也就是说,将其设置成被拉出的车身罩A可以沿着后挡风玻璃12进入的状态。
接着,把持着车身罩A的底杆24并将其拉出,然后从上述间隙11b沿着后挡风玻璃12通过顶盖部14,同时在将底杆24处于前玻璃18的下端前方之后,将吸盘25吸附于发动机盖15上,用以暂时固定车身罩A。
在本实施例中,拉出的车身罩A其罩主体2的右侧部2R被重叠在最上位置,再解开暂时固定用的面扣件23而使右侧部2R向侧方向掀起展开,接着,同样使左侧部2L向侧方向掀起展开。这时,由于在左右侧部2L、2R设置有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心材21,可以将左右侧部2L、2R分别以一次掀起动作儿展开,操作极其简单。
而且,在展开罩主体2之后,折叠拼条部分22以收整形状,同时,以面扣件23收整外形,或设置了拼条用线扣件29’,通过关闭该拼条用线扣件29’就可以简单地使罩主体2与汽车1相匹配。而且,在最后,将钩子27挂在挡泥板16上,就可以完成覆盖操作。
下面,在使车身罩A卷起到后备箱10内的情况下,解开钩子27,并将其分别收置在设于罩主体2的预定口袋中,首先,使左侧部2L掀起,再将设于预定位置的面扣件23彼此粘结,在不错位的状态下重合至中央部2C。而且,也可以是不收置在口袋内的结构,例如可以在口袋附近位置设置面扣件,就可以将钩子27简单地安装在该面扣件上。这时,还要在钩子27一侧设置相对应的面扣件。
接着,使右侧部2R掀起,同样将设于预定位置的面扣件23彼此粘结,在不会错位的状态下将其重合至中央部2C及左侧部2L。在掀起的时候,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卷起用绳28a,或者使用线扣件29,又或者可以使用薄片拉起带30。
最后,从发动机盖15取下底杆24的吸盘25,把持着底杆24就可以将被折成三折的车身罩A稍向前方拉出,由此,设于罩装置B的卷取机构动作,从而就可以自动地将车身罩A卷起到后备箱10内的装置主体3中。
这时,还是通过在罩主体2上设置有心材21,在不产生走样的状态下,被顺利地卷起。而且,最后,要关闭后备箱盖11。
无论是在本卷起操作中,还是上述覆盖操作,操作都很容易,2~4分钟内即可完成操作。
如是上述说明所示,若为本实施例,不必改装后备箱10内部,也不会对其损伤,就可以容易地将罩装置B收置在后备箱10内,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车身罩A的拉出、及卷起。
(第2实施例)
参考图18~图26对第2实施例的车身罩A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如图26所示,其形状适用于在后部后备箱不突出的所谓客货两用型汽车1,而且,不使用罩装置B,就可以极其容易地单独使用车身罩A。此外,关于图中所使用的符号,对于同一结构要素使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符号。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其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参考图9)相同,在拼条部分22设有拼条用线扣件29’,并且,该拼条部分22附近还形成有加强部36。
此外,罩主体2的后部,还形成有大致垂直下垂的下垂部2CR,可将该下垂部2CR与左右侧部2L、2R由线扣件29’相结。通过上述结构,就可以在与客货两用型车辆的后部相匹配的状态下进行覆盖。
本实施例的侧观后镜(门镜)17用的狭缝31,被切至左右侧部2L、2R的边缘,如图19及图20所示,通过侧观后镜17以后,可将狭缝下摆32彼此由绳33相连结,而且,可以在狭缝31一侧所形成的环形插孔34上通过环形锁35来进行锁扣。因此,可防止车身罩A被盗。本实施例的环形锁35的锁部,虽然使用的是所谓的密码锁,但可以使用具有锁扣功能的任何样式。
本实施例的车身罩A如上所述,可以不必使用罩装置B而单独使用,以下,参考图21~图25具体说明其实际的使用方法。并且,说明的是,从将汽车1覆盖的状态(参考图26)直到将车身罩A折叠并收置的状态。在图26中,24a、24b是车体安装用钩子,其被收置、拉出自如地安装在形成为管状的底杆24内(参考图21),并通过橡胶带24a’、24b’相连结。而且,图21~图25中省略汽车1的图示。
如图21所示,打开覆盖在汽车1(参考图26)上的车身罩A的线扣件29’等,从在顶盖上展开的状态(图21(a)),手持罩主体2的右侧部2R的一端,使其掀起,并将其叠起重叠到中央部2C(图21(b))。
这时,即使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也设有折线部7、7以及心材21-R,因此容易进行右侧部2R的掀起动作及折叠,但在没有心材21-R的情况下,如图22的假设线所示,尽管将手持的前端一侧折回,但由于没有腰,就会造成后侧不能折回而成为外形走样的状态,结果操作者就必须移动到后侧进行折叠等,由此处理变得及其麻烦。
如图23(a)所示,在将罩主体2的右侧部2R处于被重叠到中央部2C的状态之后,同样地将罩主体2的左侧部2L掀起并重叠到中央部2C上(23(b))。
然后,如图24所示,将折成三折的状态的车身罩A,再前后折成两折,并且,如图25所示,将其折成两折以后,以被重合的底杆24为中心打卷,并用额外准备的带子71将其捆成紧凑的卷形,再将其收置在适当的地方。
此外,在汽车1上安装车身罩A的情况,只要进行顺序相反的操作,即使在安装时,也由于设有折线部7、7和心材21,因此左右侧部2L、2R的处理极其容易,并且,如上所述,即使有风等,由于使心材21产生弯曲,就可以在低位姿势下尽可能地消除风的阻力,同时可容易地进行安装操作。
不过,上述的安装着车身罩A的情况,如图27所示,还会有汽车1的顶盖部14的中央位置上设有各种天线14a等的情况。
因此,就要如图28所示,使用天线保护件C,以覆盖突出的天线14a,且不使车身罩A直接接触天线14a。
上述天线保护件C的构成如图29所示,在形成拱形的主体部C1的中途,突出设有可穿插天线14a的环形部C2,并且,在上述主体部的后端,安装着分别在左右设有吸盘等的吸附件C3的支撑杆C4,作为材料最好使用金属或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棒状材料。
将上述天线保护件C如图30所示进行安装,在将天线14a穿插到上述环形部C2中的状态下,稳定地将吸附件C3吸附在后挡风玻璃12等上。
使用本天线保护件C,覆盖汽车1的状态如图31所示。天线14a如上所述,由于不会与车身罩A直接接触,因此就不必担心在将车身罩A进行安装时、或进行取下时会造成破损,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安心使用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罩A。
此外,作为具备天线14a的汽车用车身罩A的一例,也可以是图32所示的结构。
就是说,在设于汽车1的与天线14a相对应的位置上,也设有纵长的天线穿插用狭缝31a,如图所示,将车身罩A安装在汽车1时,天线14a可以从天线穿插用狭缝31a向外探出。
本实施例的天线穿插用狭缝31a是在车身罩A的中央后部位置沿纵长方向而形成的,如图33所示,还具备狭缝用线扣件290。狭缝用线扣件290可以从天线穿插用狭缝31a的两侧端部进行开闭,即使天线位置在前后稍有错位,也很容易对应。
而且,作为设有天线穿插用狭缝31a的位置,并不仅限于图示中的实例,可根据天线14a的所设置位置作适当的变更,也可以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天线配设位置,预先在多个位置形成天线穿插用狭缝310a。而且,天线穿插用狭缝31a的形成方向也不仅限于车身罩A的纵长方向。
不过,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罩A的变形例,也可以如图34所示的结构。
即是说,可以在车身罩A上,具备能辅助心材21的弯折动作的铰接部H,这种情况下,心材21不一定具有挠性也可。
铰接部H如图35所示,设置在罩主体2的中央部2C及左右侧部2L、2R的心材21上,其具备螺旋弹簧H1,其被设于跨越折线7的位置,且其两端分别被轴支撑连接在心材21-C、21-R(L)上。
通过该结构,在折叠、打开罩主体2的时候,螺旋弹簧H1的弹力可以作为辅助力,因此以较小力量就可以进行操作。这里,虽然是将铰接部H设在左右一处,但也可以分别设在各心材21上。
以上,虽然是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做的各种变形及替换。
例如,支架部4的后备箱10内的挺出支撑,并不仅限于上下方向,也可以是左右方向,也可以是使用电动机等来电动进行车身罩A的卷起及拉出。
而且,还可以在汽车1的制造阶段,就在后备箱10内的适当位置组装适用本发明的罩装置B。
此外,可以将支架部4倒伏自如、且绕轴旋转自如地构成,不使用罩装置B时,只要旋转支架部4就可以改变装置主体3的支撑部的方向,或者放倒支架部4本身,由此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后备箱10内的空间。
参考图36~图38具体说明该罩装置B。并且,所示用的符号,对于在前面图11~图17中说明过的相同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符号表示。
在本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如上所述,将装置主体3升降自如地支撑着的支撑部,被安装在支柱40上,以使其可绕该支柱40的中心轴自如旋转,且支柱40可朝向与底座41的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倒伏。
如图36及图37所示,支架部4的支柱40是,将插入螺旋弹簧400的有底内侧筒43,嵌入到外侧筒42中,并在内侧筒43的上端部嵌入杆体61。该外侧筒42的下端部,转动配合在俯视呈大致“コ”形的连接部件45内,通过贯穿连接部件45一侧、外侧筒42及连接部件45的另一侧的枢轴49,外侧筒42就被轴支成可以倒伏的状态。连接部件45被竖直固定在底座41上,并且其“コ”形的开口部分面对着底座41的侧边缘,由此如图38所示,支柱40就可以朝着与底座41纵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倒伏。
如图36所示,外侧筒42的转动配合在连接部件45的部分,在比上述枢轴49贯穿位置更靠上一点的位置上,内装有球塞48,在连接部件45的枢轴49的正上方位置,开设有可以嵌合球塞48上所具有的两个球的嵌合孔45a、45a。通过使球塞48的两个球嵌入到嵌合孔45a、45a中,就可以维持支柱40的立起姿势,并对支柱40施加所需的外力,由此,可使球塞48的两球从嵌合孔45a、45a穿出,从而只须一触就可使支柱40倒伏。
另一方面,上述杆体61的中途部分上,覆盖着内侧筒43的上端部周围,为防止该杆体61从内侧筒43拔出的大致呈双层裙状的盖部件90,外嵌固定在杆体61上。在内侧筒43的上端附近的周面上,开设有两个孔,在两孔上分别转动配合着球91、91。杆体61的面对着两球91、91的外周面上,设有适当长度的槽61a、61a,其呈朝向内侧筒43的纵长方向的双重螺旋状,可旋转自如地嵌合在两槽61a、61a内的两球91、91,被挟持在槽61a、61a与盖部件90的内周面之间。
杆体61通过螺旋弹簧400被向顶壁10a施加力,通过该施加力,杆体61就可以从内侧筒43突出,随着该突出,球91、91在所对应的槽61a、61a内转动,且通过与该槽61a、61a的内侧筒43所对应的外侧端相接触,就可以限制杆体61从内侧筒43的突出。由此,就可以防止杆体61从内侧筒43被拔出,从而可在要解除顶壁10a与底壁10b之间所配设的支架部4的挺出支撑的情况下,安全地进行解除操作。
另一方面,若将盖部件90向预定方向旋转,随着球91、91在槽61a、61a内的转动,杆体61被按压向内侧筒43内。而且,可以将杆体61按压向内侧筒43内,直到球91、91与槽61a、61a的相对内侧筒43的内侧端相接触。由此,不用操作螺杆63,就可以缩短支架部4的长短尺寸,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将上述例如解除状态下的支架部4再次挺起支撑在顶壁10a和底壁10b之间的操作。
但是,旋转筒体500被可旋转地外嵌在外侧筒42的中途部分上,该旋转筒体500被托架在设于筒状旋转承接体550的上端边缘的圆环570上。旋转承接体550的外周面上,多个纵凸缘部560、560…竖直设置成与外侧筒42的轴长方向平行,而且旋转承接体550被手柄47a固定在支柱40上,该手柄47a设有穿插着该旋转承接体550、外侧筒42及内侧筒43的腿部。此外,外侧筒42上沿轴长方向以适当间隔设有多级可供手柄47a的腿部穿过的孔,通过将手柄47a的腿部穿过适当级的孔,就可以根据后备箱顶壁10a与底壁10b之间的尺寸,来调整支柱40的长度。
上述旋转筒体500下端附近的外周面上,轴支撑着连接有旋转筒体500和上述旋转承接体550的旋转杆510,以使其可向旋转筒体500的轴长方向摆动,使设于该旋转杆510下端的钩部外嵌卡合在旋转承接体550的相邻两个纵凸缘部560、560之间的圆环570上,由此,即可以使旋转筒体500连接固定到旋转承接体550上,并且可以防止旋转筒体500绕外侧筒42的中心轴旋转。
这样,在旋转筒体500上,使被弹簧施加力的旋转杆510,朝着与施加力相反的方向摆动,由此解除钩部与圆环570的卡合,在该状态下,使旋转筒体500绕外侧筒420的中心轴42旋转,然后使钩部再次卡合到旋转承接体550适当的纵凸缘部560、560之间的圆环570上,由此,可使旋转筒体500转动到任意旋转角度的位置。
不过,装置主体3通过滑动机构700,被支撑成可在相对于支柱40轴的纵长方向倾斜的上相方向进退的状态。滑动机构700是,使设置在装置主体3安装部8上的支撑管720,滑动自如地嵌入到筒状支架710内,支架710与上述旋转筒体500相连结,由此可相对于支柱40轴长方向在预定倾斜范围内调整姿势。
也就是说,设于支架710下端附近的下部连接部711,轴接在设于上述旋转筒体500的下部托架51上,支架710的上部连接部712使连接用手柄715的腿部插入设于其上的椭圆形的姿势调整孔713,从而可以螺合在上述旋转筒体500的上部托架52上。而且,松开连接用手柄715,在上述连接部712的姿势调整孔713的范围内,围绕着下部连接部711的连接轴对支架710进行调整,然后通过紧固连接用手柄715,就可固定支架710的姿势。
将侧视为剪刀的刀形的摆动腿部件730,嵌合安装在支撑管720内,并形成下述状态,即,使前端部在支撑管720内,而基端部从支撑管720突出,摆动腿部件730通过与中心轴垂直设置的枢轴740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在支撑管720的上端附近。摆动腿部件730的平坦的基端部上固定有安装部8,安装部8由弹簧750向支柱40侧施加力,该弹簧750被夹装在支撑管720上端附近的外周面与安装部8下面之间。
另一方面,在与位于摆动腿部件730的前端附近的支柱40相反一侧,设有侧视大致为矩形的突起部731,在与支撑管720的突起部731相对的部分上,开设有用于使该突起部731向外突出的孔。
作为上述那样的滑动机构700,使支撑管720向斜上方拉起,若使开设于支撑管720的孔位于比支架710上端更向上的位置,安装部8以及与其相连结的摆动腿部件730,会由于弹簧750的施加力而向支柱40一侧摆动,摆动腿部件730的突起部731从支撑管720的孔向外突出。在此状态下,若解除向支撑管720的拉起力,通过装置主体3的重量,突起部731就会与支架710的上端缘相接触。由此,装置主体3就可以从作为非使用状态的下方位置向作为使用状态的上方位置上升,并被维持在该状态,另一方面,装置主体3的重量被支架710承担。因此,只须一触就可以使装置主体3从非使用状态成为使用状态。
另一方面,若将处于使用状态的装置主体3成为非使用状态,将装置主体3拉向与支柱40相反一侧,通过安装部8使摆动腿部件730摆动,就可以将突起部731退入支撑管720内。而且,通过装置主体3的重量,可使支撑管720向支架710内下降,直到安装部8与支架710的上端缘相接触。因此,只须一触就可将处于使用状态的装置主体3变为非使用状态。
由于本实施例的罩装置B如上述构成,如图38所示,根据后备箱的使用形态,在拆下装置主体的状态,通过转动具备两个支架部4、4的旋转筒体500、500的其一或二者,就可以使支架710、710以及安装部8、8不成为妨碍。而且,通过使具备两支架部4、4的支柱40、40其一或二者倒伏,就可以在不使用罩装置B时更有效的利用后备箱内的空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在罩主体的纵长方向延伸形成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从而构成可沿着该折线部折叠的结构,同时,在该折线部与罩主体左右的纵长侧缘之间,在纵长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心材,由此,就可以使其具有支撑(腰),因此可容易并顺利地进行在顶盖上的展开操作,并且,即使在收置时,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车身罩的折叠操作,且易于进行向罩装置的卷取,而且,即使在有风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进行操作。
(2)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中,将上述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形成多条,就可以提供可折叠成三折以上的具有多种折叠形式的车身罩。
(3)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中,将上述罩主体形成为可覆盖汽车顶盖部以及前后左右窗部的形状,并且可沿着纵长方向通过两条折线部,将该罩主体以覆盖前后窗部和顶盖部的中央部、覆盖左右窗部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折叠成三折,并在这些中央部、左侧部、右侧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心材,由此,不仅具有上述(1)的效果,而且,只要把持着左、右侧部的前侧或后侧等一处,进行掀起动作,就可以使车身罩的左右侧部整体掀起,由此变得极易处理。
(4)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中,在将罩主体折成三折时,上述心材的配设位置相互错开而不会重叠,由此,不仅具有上述(1)~(3)的效果,还不会增加它们的重合厚度,因此不会在卷起时产生处理困难的问题。
(5)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中,上述心材是具有挠性的带状体,因此不仅具有上述(1)~(4)的效果,还特别是不会加重车身罩,而且,在罩主体的形状上没有特别加上限制。
(6)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中,由于具备可辅助上述心材的弯折动作的铰接部,因此不仅具有上述(1)~(5)的效果,还可以以较轻的力量,就可以进行罩的掀起动作和折叠动作。
(7)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中,上述罩主体的前端及/或后端,安装有管状心材,由此不仅具有上述(1)~(6)的效果,还可将该管状心材作为把持部来使用,并且可以该管状心材为中心将其卷起,以顺利地进行罩的装卸操作。
(8)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中,将罩主体,收置在具备卷取机构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中,且可自由进行拉出、卷起,由此不仅具有(1)~(7)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将车身罩从后备箱内沿着后挡风玻璃拉出、进入的安装操作,以及进行将折叠着的车身罩反向地沿着后挡风玻璃收置到后备箱内的操作,由此而显著提高其操作性。

Claims (8)

1.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在罩主体的纵长方向延伸形成有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并以可沿着该折线部折叠的方式构成,并且,在该折线部与罩主体左右的纵长侧边缘之间,在纵长方向隔有预定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心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形成有多条上述弯折导引用的折线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将罩主体形成为可覆盖汽车顶盖部以及前后左右的窗部的形状,并且能以覆盖前后窗部和顶盖部的中央部、覆盖左右窗部的左侧部及右侧部、沿着纵长方向、通过两条折线部而折叠成三折,并在这些中央部、左侧部、右侧部各个上设置有多个心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心材将配设位置相互错开,以便在将罩主体折成三折时不重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心材是具有挠性的带状体。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具备辅助上述心材的弯折动作的铰接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主体的前端及/或后端,安装有管状心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车身罩,其特征在于,可将上述罩主体收置在具备卷取机构的汽车用车身罩装置中,且可自由拉出、卷起。
CNA038039915A 2002-02-15 2003-02-14 汽车用车身罩 Pending CN16333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38468 2002-02-15
JP38468/2002 2002-02-15
JP283312/2002 2002-09-27
JP2002283312A JP3523242B2 (ja) 2002-02-15 2002-09-27 自動車用ボディカバ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3371A true CN1633371A (zh) 2005-06-29

Family

ID=2773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39915A Pending CN1633371A (zh) 2002-02-15 2003-02-14 汽车用车身罩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997503B2 (zh)
EP (1) EP1484210B1 (zh)
JP (1) JP3523242B2 (zh)
KR (1) KR100917476B1 (zh)
CN (1) CN1633371A (zh)
AT (1) ATE412548T1 (zh)
AU (1) AU2003211530B2 (zh)
CA (1) CA2476491A1 (zh)
DE (1) DE60324394D1 (zh)
TW (1) TWI262142B (zh)
WO (1) WO200306854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9274A1 (zh) * 2009-06-05 2010-12-09 Hu Guoyi 车载型汽车遮阳防尘篷
CN102039801A (zh) * 2010-12-24 2011-05-04 胡国毅 车载型停车篷
CN102713920A (zh) * 2009-09-04 2012-10-03 托马斯·索克 以个体化形式认证和控制数据交换的个人化多功能接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9498B2 (ja) * 2002-02-28 2009-06-17 株式会社 液晶先端技術開発センター 半導体薄膜の形成方法、半導体薄膜の形成装置および結晶化方法
US20060214466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Davis Davynn L Snow cap
US7431375B1 (en) * 2005-08-04 2008-10-07 Don Julius Cover for protecting windshield and windows from snow
US20100224124A1 (en) * 2007-04-02 2010-09-09 Zippmask.Com Pty Ltd Vehicle masking cover
US8070211B2 (en) * 2007-12-03 2011-12-06 Ted Justin Suh Automatic deploying car cover system for a car equipped with an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trunk
US20100102588A1 (en) * 2008-10-29 2010-04-29 Siao-Ping Li Heat shield assembly
US20100219656A1 (en) * 2009-03-02 2010-09-02 Lynn Chenowth Cabling arrangement for tarping systems
US20110067791A1 (en) * 2009-09-24 2011-03-24 Karyn Bussman Outdoor furniture, pool and pool-related equipment covering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934713B (zh) * 2010-10-08 2013-08-21 袁舒铜 自动收展车衣及收展方法
GB2493359B (en) 2011-08-02 2014-12-10 Amsafe Bridport Ltd Transportation of a load
KR101373707B1 (ko) * 2012-09-14 2014-03-14 동국대학교 경주캠퍼스 산학협력단 자동차 유리용 보호 덮개
US20140251372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Anthony Albert Grano Device for removing snow from a vehicle
US20150151623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Lion Li Vehicle Sun Shelter
CN104709053B (zh) * 2013-12-14 2019-05-28 胡国毅 一种汽车遮盖防护体
CN204055273U (zh) * 2014-06-24 2014-12-31 胡张权 一种车衣
US9925855B2 (en) * 2015-01-14 2018-03-27 Raymond Anthony Joao C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ehicle windows and/or other vehicle components
US10611226B2 (en) * 2016-11-21 2020-04-07 Nadejda K. Sarmova Quick-deploying car cover
JP7322517B2 (ja) * 2019-05-31 2023-08-0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KR102625847B1 (ko) * 2021-08-23 2024-01-16 배금랑 차량용 윈도우 커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6097A (en) * 1950-12-22 1953-07-21 Delbert R Gaverth Automobile cover
US3021894A (en) * 1959-04-13 1962-02-20 Due George F La Car top protective cover
DE2409361A1 (de) * 1974-02-27 1975-09-04 Johannes Pechan Herstellung eines hitze- und strahlungsschutzdach fuer kraftwagen und wohnwagen
DE3133195A1 (de) * 1981-08-21 1983-03-10 Reinhold 8025 Unterhaching Schmalz "sonnenschutz fuer kfz-daecher"
JPH027067Y2 (zh) * 1985-07-05 1990-02-20
GB8621661D0 (en) * 1986-09-09 1986-10-15 Canning J M Vehicle cab guard
JPS6416141A (en) * 1987-07-10 1989-01-19 Hitachi Ltd Multiplex collecting/delivering device
JPS6457718A (en) * 1987-08-28 1989-03-06 Seiko Epson Corp Bounce preventive structure of rotor
JPH01120419U (zh) * 1988-02-09 1989-08-15
IL87970A (en) * 1988-10-07 1991-01-31 Soldon Achzakot 1990 Ltd Cover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JPH0346967Y2 (zh) * 1988-10-22 1991-10-04
JPH0338128A (ja) 1989-07-05 1991-02-19 Fujitsu Ltd 無瞬断切替方法
US4972892A (en) * 1990-02-21 1990-11-27 Yeh George C Vehicle cov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725264B2 (ja) * 1990-09-11 1995-03-22 博文 脇田 自動車用カバーシート
JPH0589056U (ja) * 1991-02-14 1993-12-03 恙 一ノ瀬 自動車用保護カバー
US5364156A (en) * 1993-08-30 1994-11-15 Zerow Danne J Weighted, foldable vehicle cover
JPH08104142A (ja) 1994-09-27 1996-04-23 Tabibi Ariana Mohamadie 自動車用収納付き日よけカバーの取付方法
US6131643A (en) * 1998-11-17 2000-10-17 New Century Sci & Tech, Inc. Sun shield device for parked automobile
US20010045758A1 (en) * 2000-05-25 2001-11-29 Joao-Eduardo Vieira-Soares Vehicle cover
DE20208097U1 (de) * 2001-02-13 2002-11-21 Heiland Heinrich Gmbh Schutzhaube für Kraftfahrzeuge
US6644716B1 (en) * 2002-07-10 2003-11-11 Mcnabb James David Portable external c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9274A1 (zh) * 2009-06-05 2010-12-09 Hu Guoyi 车载型汽车遮阳防尘篷
CN102713920A (zh) * 2009-09-04 2012-10-03 托马斯·索克 以个体化形式认证和控制数据交换的个人化多功能接入装置
CN102039801A (zh) * 2010-12-24 2011-05-04 胡国毅 车载型停车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3271A (en) 2003-09-01
JP2004001675A (ja) 2004-01-08
US6997503B2 (en) 2006-02-14
EP1484210A1 (en) 2004-12-08
KR100917476B1 (ko) 2009-09-14
EP1484210A4 (en) 2006-08-02
AU2003211530A1 (en) 2003-09-04
ATE412548T1 (de) 2008-11-15
AU2003211530B2 (en) 2009-04-23
JP3523242B2 (ja) 2004-04-26
WO2003068547A1 (fr) 2003-08-21
US20050104410A1 (en) 2005-05-19
DE60324394D1 (de) 2008-12-11
KR20040096574A (ko) 2004-11-16
CA2476491A1 (en) 2003-08-21
TWI262142B (en) 2006-09-21
EP1484210B1 (en) 200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3371A (zh) 汽车用车身罩
CN1297421C (zh) 车辆的头靠装置
CN1137804C (zh) 折刀式多用途手持器具
US11198350B2 (en) Convertible sliding top
CN1226156C (zh) 保护膝用气囊装置
CN1289693A (zh) 轻便婴儿车
CN1201694C (zh) 棒状化妆品卡匣
CN1121299C (zh) 多用途手持器具
CN1091708C (zh) 带有可伸缩车顶的摩托车
US11207959B2 (en) Rear mounted foldable top
CN1207352A (zh) 改进的活动座椅装置
CN1193455A (zh) 两轴承型卷线机的钓线导引装置
CN1069878C (zh) 涂膜输送用具的带盒和涂膜输送用具
CN1944149A (zh) 婴儿车的手推杆
CN1229250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136910A (zh) 可折叠的座具
CN1246533C (zh) 压路机
CN1410643A (zh) 车辆用门的锁定装置
CN1878485A (zh) 伞装置
US9169665B1 (en) Pushrod-type tent frame
CN100351114C (zh) 机动车用车体罩
CN220916753U (zh) 一种可伸缩背包伞
CN205615570U (zh) 婴儿推车的篷头结构
JP2005014876A (ja) 自転車用折り畳み式キャノピー
CN216046294U (zh) 一种快速拉伸的反折叠三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85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85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