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6533C - 压路机 - Google Patents

压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6533C
CN1246533C CNB998015520A CN99801552A CN1246533C CN 1246533 C CN1246533 C CN 1246533C CN B998015520 A CNB998015520 A CN B998015520A CN 99801552 A CN99801552 A CN 99801552A CN 1246533 C CN1246533 C CN 12465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pedal
getting
base plate
movable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15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7647A (zh
Inventor
田村诚二
大科守雄
平澤喜義
高山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2026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652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7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65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65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33Improving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steps for improving driver's access, hand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2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laid-down unset materials
    • E01C19/23Rollers therefor; Such rollers usable also for compacting soil
    • E01C19/26Rollers therefor; Such rollers usable also for compacting soil self-propelled or fitted to road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1/00Machine characteristic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1C2301/30Cabin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操作人员上下驾驶员座时,能迅速且安全地进行上下车动作的压路机。设置在前部车体2的侧面2B上的上下车用台阶20由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上层踏板23构成。该各层踏板(21、22、23)作成使其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的突出长度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减小的阶梯状。由此,操作人员可观察到下层踏板21的突出端部从中层踏板22的突出端部更突出的踏板余量,也可以观察到中层踏板22的突出端部从上层踏板23的突出端部更突出的踏板余量,这样,操作人员在上下驾驶员座时,能在一边可靠地观察各踏板(21、22、23)一边踏入各踏板中,能迅速且安全地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Description

压路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将铺设在路面等上的砂石、沥青等铺路材料压实的铺路作业的压路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进行路面等的铺路作业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称作滚筒式压路机、轮胎式压路机和碎石压路机等的压路机,在经过平整的路面上铺设砂石、沥青等铺路材料后,通过让压路机在上面行走,将铺路材料压实。
下面,参照图17至图19,说明这种以往技术的压路机。
图中,101是压路机的车体,该车体101由前部车体102和通过连接装置103连接在前部车体102上的后部车体104构成。另外,在前部车体102和后部车体104之间,配设有使后部车体104以连接装置103为中心,相对前部车体102沿左、右方向摇动的操纵气缸105。
在这种结构中,前部车体102是由上面102A、左侧面102B、右侧面102B及后述的底板108等围成的箱状结构,在其内部,容纳有动力机、油泵(图中均未示出)等。
106、106是左、右方向隔开的可转动地设置在前部车体102上的一对前侧辗压滚子,各前侧辗压滚子106由例如金属制成的滚筒构成,并采用了通过在其内部封装有水等来调节重量的结构。此外,在前部车体102和前侧辗压滚子106之间设有驱动前侧辗压滚子106转动的液压马达(图中未示)。
107是可转动地设置在后部车体104上的一个后侧辗压滚子。该后侧辗压滚子107由具有在轴向上比前侧辗压滚子106大的轴向尺寸的金属制成的滚筒构成,并且与前侧辗压滚子106同样,采用了通过在其内部封装有水等来调节重量的结构。另外,在后部车体104和后侧辗压滚子107之间,设有用以驱动后侧辗压滚子107转动的液压马达(图中未示)。
108是与前部车体102的上面102A大体为同一平面地配设该上面102A后侧的底板。该底板108由矩形钢板构成,并构成前部车体102的一部分。在该结构中,底板108如图18所示,由位于前部车体102的各侧面102B之间的中央底板108A和从前部车体102的各侧面102B伸出的帽檐状的左、右突出部108B、108B构成。而且,在底板108的后部侧,设有用于支持后述的各驾驶员座110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持台109。
110、110是沿左、右方向上分开的配置在支持台109上的2个驾驶员座。各驾驶员座110的前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操作台111。在该操作台111上,在与各驾驶员座110对应的位置设有掌舵用的转向装置112、112等。并且,通过操作各转向装置112中的单侧转向装置112,可使上述操纵气缸105伸缩,后部车体104以连接装置103为中心,相对前部车体102沿左右方向摇动,由此控制压路机的行走方向。
113、113是位于左右转向装置112附近的设置在操作台111上的前后推进杆,并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对各前后推进杆113中的任何一个单侧的前后推进杆113进行向前进侧或后退侧方向的倾斜运动的操作,可使车体101向前进方向行走或后退方向行走。另外,各驾驶员座110的上侧用顶棚覆114覆盖着。
115、115是形成操作人员上下驾驶员座110时的搭脚处的上下车用台阶。该各上下车用台阶115分别设置在前部车体102的左、右侧面102B上。而且,该各上下车用台阶115如图19所示,由以多层方式设置在外板116上的数个(例如4个)踏板117构成垂直的台阶状,上述外板116从前部车体102的侧面102B向左、右方向突出地安装着。在该结构中,各踏板117由例如弯曲成コ字状的钢板构成,各踏板117从前部车体102的侧面102B突出来的长度S设定成等长。
118、118是立设在底板108的前侧角部的左、右前侧扶手,该各前侧扶手118位于较上下车用台阶115更靠前的前侧位置,并围绕着转向装置112配置着。119、119是立设在底板108的后侧角部的左、右后侧扶手,该各后侧扶手119位于较上下车用台阶115更靠后的后侧位置,并围绕驾驶员座110配置。上下该驾驶员座110的操作人员以上下车用台阶115作为搭脚处,通过把持各扶手118、119,能确保上下该驾驶员座110时的安全性。
由于以往技术的压路机具有以上的构成,用该压路机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时,首先,操作人员用手抓住扶手118、119,并以上下车用台阶115作为搭脚处,搭乘到底板108上的驾驶员座110。
然后,坐在驾驶员座110上的操作人员操作转向装置16、前后推进杆113等,使压路机前进地行走或后退地行走,用前侧辗压滚子106、后侧辗压滚子107将铺设在路面上的铺路材料压实,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
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的压路机中,操作人员以设置在前部车体102上的上下车用台阶115作为搭脚处,上下驾驶员座110时,存在着下述的弊病。
首先,操作人员以上下车用台阶105作为搭脚处,上下驾驶员座110时,是在正对着前部车体102的侧面102B的状态下,一边握住扶手118、119支持着身体,一边踏在上下车用台阶115的各踏板117上进行上下动作。在这种场合,由于上下车用台阶115作成垂直的台阶状,所以操作人员要目视各踏板117比较困难,有踩在踏板117的外面的危险。
另外,构成上下车用台阶115的各踏板117是用弯曲成コ字状的不透明的钢板制成,例如坐在驾驶员座110上的操作人员从底板108上观看下方、确认路面的铺路状态等时,存在着踏板117遮住视野的问题。
还有,由于各踏板117是用钢板制成的,在操作人员进入驾驶员座110时,粘附在鞋上等的铺路材料会落到踏板117的上面,带来了踩踏板117时易滑落的问题。
再者,由于扶手118、119是从底板108的上面向上伸长的,从地面到扶手118的下端部的高度增大,操作人员的手要向上方伸出才能握住扶手118,因此导致了易于疲劳的问题。
另外,在例如在夜间、下雨、下雪时,操作人员在上下车用台阶115的下层一侧的踏板117上滑动时,瞬间难以抓住底板108上的扶手118、119,因此有操作人员从上下车用台阶115上掉下来的危险。
再者,由于在设置于前部车体102的侧面102B上的上下车用台阶115的上侧,有从前部车体102的侧面102B伸出的帽檐状的底板108的突出部108B。因此,操作人员从上下车用台阶115中的最上层踏板117向底板108上踩踏时,操作人员的脚、身体等有可能被底板108的突出部108B挂住,存在着妨碍快速上下驾驶员座110的问题。
进一步,上下驾驶员座110时,在操作人员不留意而触及前后推进杆113、使该前后推进杆113向前进侧或后退侧倾斜运动了的情况下,如果发生车体101违反操作人员意愿地前进地行走或后退地行走,将会带来有损于上下驾驶员座110时的安全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操作人员上下驾驶员座时的上下动作迅速且安全的压路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人员上下驾驶员座时,能扩大底板下方视野的压路机。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操作人员上下驾驶员座时,因操作人员不小心而使车体行走的压路机。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适用于压路机,该压路机由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后辗压滚子的车体;设置在该车体的底板上的驾驶员座;设置在上述车体的侧面上的用于上下该驾驶员座的上下车用台阶构成。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是,上述上下车用台阶由从所述车体的侧面向左、右方向突出地设置的数层踏板构成,该各层踏板作成使下层侧踏板的从所述车体侧面的突出长度较大、而且使从所述车体侧面的突出长度朝向上层侧顺次地减小的阶梯状。在所述的前部车体上设置有位于上下车用台阶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或两侧的扶手,所述扶手具有从所述底板向上竖立、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以及从该水平部向下下垂的下垂部,该扶手的下垂部的下端侧伸长到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的下方。
根据上述构成,操作人员可观察到下层侧踏板的突出端部从上层侧踏板的突出端部更进一步向左、右方向突出的踏板余量。由此,操作人员在乘入压路机的驾驶员座时,不会被上层侧的踏板绊倒,能在观察各层踏板的同时可靠地踏入各层踏板。另外,操作人员离开驾驶员座下车时,不会踩空下层侧踏板,能在观察各层踏板的同时可靠地踩在各层踏板上。
在这种场合,本发明的上述车体由可转动地设有前侧辗压滚子的前部车体、与该前部车体连接的可转动地设有后侧辗压滚子的后部车体构成,上述上下车用台阶设置在上述的前部车体上。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是,构成上下车用台阶的各踏板做成使其后端位置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向前方错开的阶梯状。
由此,可观察到下层侧踏板的突出端部从上层侧踏板的突出端部更进一步向左、右方向突出的踏板余量,并且,可观察到下层侧踏板的后端部从上层侧踏板的后端部更向后方突出的踏板余量。这样,以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上下车时,操作人员可以在一边目视下一个要踩踏的踏板的同时、一边可靠地踏进各层踏板。并且,即使在例如路面较窄的道路等上进行铺路作业时,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很难保证上下车用的足够的空间的场合,操作人员也能以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可靠地从车体的前、后方向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此外,本发明在构成上述上下车用台阶的各踏板上设置有用于从上述车体的底板观察路面的透视用开口。
在这种场合,在例如进行路面的的铺路作业时,操作人员可从底板上侧通过设置在踏板上的透视用开口观察路面,能容易地确认该路面的铺路状态。另外,操作人员乘入驾驶员座时,即使粘附在鞋上的铺路材料等落在踏板上,也能通过踏板上的透视用开口排出该铺路材料等,抑制了上下车时的滑倒现象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的车体侧部设置有燃料箱或工作油箱,构成上下车用台阶的各层踏板中的至少位于下层侧的数层踏板固定地设置在上述油箱的侧面。
由此,可将固定在该油箱的侧面上的数层踏板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缩短油箱从车体侧面突出的尺寸。
本发明的上述驾驶员座在上述车体的底板上沿左、右方向隔开地设置有2个,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分别设置在上述车体的左、右的侧面。
据此,在例如对路面的左侧进行铺路时,可在左侧驾驶员座上控制车体的行走,在对路面的右侧进行铺路时,也可在右侧驾驶员座上控制车体的行走,并且,可将接近所利用的驾驶员座的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本发明在上述的车体上设置有位于上下车用台阶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位置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扶手,该扶手的下端侧伸长到上述车体的底板的下方。
在这种场合,以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上下驾驶员座时,操作人员在从地面到设有驾驶员座的底板之间,能一边可靠地握住扶手,一边踏着上下车用台阶进行上下。因此,能安全地进行上下驾驶员座的动作,减轻上下车时的操作人员的疲劳。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车体由可转动地设有前侧辗压滚子的前部车体、与该前部车体连接的可转动地设有后侧辗压滚子的后部车体构成,在上述的前部车体上设置有位于把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夹在中间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位置的、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扶手,前侧扶手在上述前侧辗压滚子与上下车用台阶之间向下方伸长到上述前部车体的底板的下方,后侧扶手在上述前部车体与后部车体的连接部和上述上下车用台阶之间向下方伸长到上述前部车体的底板的下方。
由此,操作人员可以在把持住前部车体上所设置的扶手的同时,以上下车用台阶为搭脚处进行上下车的动作。在这种场合,即使操作人员要从上下车用台阶上滑落,操作人员只要紧紧地抓住前侧扶手,就可防止摔倒在前侧辗压滚子侧,另一方面,通过紧紧地抓住后侧扶手,可防止摔倒在前部车体与后部车体的连接部一侧。
本发明在上述车体的底板上的与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
因此,上下驾驶员座时,可动底板处在打开位置,使缺口部的位置处于开放状态。从而,在操作人员从上下车用台阶向底板踏进时,操作人员的脚、身体等可以通过该缺口部。这样,避免了操作人员上下车时脚、身体等挂在底板上,能迅速且安全地进行上下驾驶员座的动作。
本发明在上述车体的底板上,在至少设置上述上下车用台阶的一侧设有从上述车体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上,在与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
因而,上下车时,可动底板处在打开位置,使缺口部的位置处于开放状态。从而,在操作人员从上下车用台阶向底板踏进时,操作人员的脚、身体等可以通过该缺口部,因此能迅速地进行上下车的动作。另外,在进行铺路作业时,可动底板处在关闭位置,使缺口部的位置处于关闭状态,借此,能确保突出部上有足够大的脚踩的空间,提高了铺路作业的作业性。
本发明在上述车体的底板上的与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在该可动底板上设有可开闭地操作该可动底板的操作部件。
由此,能握住操作部件很容易地开闭可动底板,可防止手等夹在缺口部与可动底板之间。
本发明的上述的操作部件是出入口关闭杆,该出入口关闭杆在上述的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允许在上述底板和上下车用台阶之间进行上下车的动作,在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禁止在上述底板和上下车用台阶之间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根据这种结构,当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出入口关闭杆禁止在上述底板和上下车用台阶之间进行上下车的动作。因此,在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进行铺路作业时,使操作人员等因不留意而进行的上下车的动作得以禁止,确保了铺路作业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在上述的前部车体上设置有位于把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夹在中间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位置的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扶手,该扶手的下端侧伸长到上述车体的底板的下方,在上述车体的底板上的与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在该可动底板上设有可开闭地操作该可动底板的操作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以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上下车时,操作人员能在可靠地握住扶手的同时,踏入上下车用台阶。而且,通过使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并打开缺口部,操作人员在从上下车用台阶踏入底板时,操作人员的脚、身体等可通过缺口部的位置,能迅速且安全地进行上下驾驶员座的动作。
本发明在上述的车体上设有用于检测上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或处于关闭位置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位于所述缺口部的后侧且固定在突出部下面一侧的L形托架上;在用于驱动上述辗压滚子的滚子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当该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用于降低上述辗压滚子的驱动力的驱动力降低机构。
在这种场合,在上下驾驶员座等过程中,当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驱动力降低机构可降低辗压滚子的驱动力。因而,即使在操作人员上下驾驶员座时因不留意而使辗压滚子动作,也可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车体的突然起动,确保了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的滚子驱动装置包括:由动力机驱动的具有变量部的变量液压泵;借助于从该液压泵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油使上述辗压滚子转动的液压马达;根据把缸体内部划分成2个油室的活塞的变位使上述液压泵的变量部倾转,由此使上述的液压马达正转或反转的倾转促动器;设置在用于连接该倾转促动器和先导压力油源的管路的途中的、通过切换对上述倾转促动器给排的压力油的方向使上述液压马达的旋转在正转与反转间切换的换向阀,上述的驱动力降低机构由旁路管路和开闭阀构成,上述的旁路管路连接于用于连接上述换向阀与倾转促动器的各油室间的两个管路之间设置地被设置、或者连接在上述倾转促动器的各油室之间地被设置,上述的开闭阀设置在该旁路管路的途中,并且,当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使该旁路管路开通,而当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使该旁路管路关闭。
根据这种结构,当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阀使旁路管路开通,倾转促动器的各油室之间处于大致等压的状态,液压泵的变量部保持在中立的位置。因此操作人员进行上下车的动作时,能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液压马达的正转或反转、车体的突然起动等。
另外,本发明的滚子驱动装置包括:由动力机驱动的具有变量部的变量液压泵;借助于从该液压泵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油使上述辗压滚子转动的液压马达;根据从外部给排的压力油使上述液压泵的变量部倾转,由此使上述的液压马达正转或反转的倾转促动器;设置在连接该倾转促动器和先导压力油源的管路的途中的、通过切换对上述倾转促动器给排的压力油的方向而使上述液压马达的旋转在正转与反转间切换的换向阀。上述的驱动力降低机构由开闭阀构成,上述的开闭阀位于上述换向阀的上游侧,并设置在上述管路的途中,并且,当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使倾转促动器中的压力油流出,当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将压力油供给上述的倾转促动器中。
根据这种结构,当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阀使倾转促动器中的压力油排出,将液压泵的变量部保持在中立位置。由此,操作人员进行上下车的动作时,能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液压马达的正转或反转、车体的突然起动等。
另外,本发明的滚子驱动装置包括:由动力机驱动的具有变量部的变量液压泵;借助于从该液压泵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油使上述辗压滚子转动的液压马达;停车时将制动力施加给上述液压马达、在该液压马达工作时解除制动力的停车制动器。上述的驱动力降低机构由开闭阀构成,上述的开闭阀设置在把制动解除用压力油供给上述停车制动器的制动管路的途中,并且,当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使上述的停车制动器中的压力油流出,当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出上述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将压力油供给上述的停车制动器中。
根据这种结构,当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阀使停车制动器中的压力油流出,通过停车制动器将制动力施加给液压马达。由此,操作人员进行上下车的动作时,能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车体的突然起动等。
另外,本发明的压路机,由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后辗压滚子的车体;设置在该车体的底板上的驾驶员座;设置在上述车体的侧面上的用于上下该驾驶员座的上下车用台阶构成,并且,在上述的车体上,在上述上下车用台阶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位置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扶手,该扶手的下端侧伸长到上述车体的底板的下方。
根据这种结构,以上下车用台阶为搭脚处上下驾驶员座时,操作人员在从地面到设有驾驶员座的底板之间,能一边可靠地握住扶手,一边踏着上下车用台阶进行上下动作。因此,能安全地进行上下驾驶员座的动作,减轻上下车时的操作人员的疲劳。
再者,本发明的压路机,由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后辗压滚子的车体;设置在该车体的底板上的驾驶员座;设置在上述车体的侧面上的用于上下该驾驶员座的上下车用台阶构成,并且,在上述车体的底板上的与上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在该可动底板上设有可开闭地操作该可动底板的操作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上下驾驶员座时,通过操作部件能很容易地使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而打开缺口部,操作人员能容易地通过该缺口部。上下车时,操作人员的脚、身体等不会挂在底板上,可防止踏空上下车用台阶的现象,能迅速且安全地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路机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上下车用台阶、前侧扶手、后侧扶手、可动底板等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图3是表示上下车用台阶、前侧扶手、后侧扶手、可动底板等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表示上下车用台阶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2中箭头V-V所示方向观察的上下车用台阶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位置的放大正视图。
图7是表示从底板上方观察的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压路机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图8中上下车用台阶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路机主要部分的与图2所示位置相同的放大正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可动底板、开关等的放大表示的放大正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滚子驱动装置、驱动力降低机构的液压回路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滚子驱动装置、驱动力降低机构的变形例的液压回路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另一变形例的滚子驱动装置、驱动力降低机构的其它变形例的液压回路图。
图15是表示上下车用台阶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6是表示上下车用台阶的另一变形例的透视图。
图17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压路机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压路机的俯视图。
图19是从图17中的箭头XIX-XIX方向观察的以往技术的上下车用台阶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压路机的实施例。
首先,图1至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图中,1是压路机的车体,该车体1由前部车体2和后部车体4构成,前部车体2上可转动地设有后述的前侧辗压滚子6,后部车体4可转动地设有后述的后侧辗压滚子7,并通过连接装置3连接到前部车体2上。而且,在前部车体2和后部车体4之间配设有操纵液压缸5,该操纵液压缸5使后部车体4以连接装置3为中心相对于前部车体2沿左、右方向摇动。
在该结构中,前部车体2由上面2A,左、右侧面2B、2B及后述的底板8等围成箱状结构,其内部容纳有动力机、油泵(图中均未示出)等。
6、6是在左、右方向隔开的可转动地设置在前部车体2上的一对前侧辗压滚子。各前侧辗压滚子6由例如金属制成的滚筒构成,并采用通过在其内部封装有水等来调节重量的结构。另外,在前部车体2和各前侧辗压滚子6之间设有用于旋转驱动各前侧辗压滚子6的液压马达(图中未示)。
7是可转动地设置在后部车体4上的一个后侧辗压滚子。该后侧辗压滚子7由轴向尺寸大于前侧辗压滚子6的金属制成的滚筒构成,与前侧辗压滚子6同样,采用了通过在其内部封装有水等来调节重量的结构。此外,在后部车体4和后侧辗压滚子7之间设有用于旋转驱动后侧辗压滚子7的液压马达(图中未示)。
而且,还采用了这样的结构,通过让用于旋转驱动各前侧辗压滚子6的液压马达和用于旋转驱动各后侧辗压滚子7的液压马达以等转速旋转,使车体1在路面上行走,用各前侧辗压滚子6和各后侧辗压滚子7辗压铺设在路面上的铺路材料。
8是与前部车体2的上面2A大体同一平面地配设该上面2A后侧的本实施例的底板。该底板8如图3所示,由处于前部车体2的左、右侧面2B之间的具有较宽尺寸的中央底板8A和设置在该中央底板8A的左、右两侧、从前部车体2的左、右侧面2B分别向左右方向伸出的帽檐状的左、右突出部8B、8B构成。而且,在底板8的后部侧设有用于支持后述的各驾驶员座14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持台9。
10、10是设置在与底板8的各突出部8B中的后述的上下车用台阶20对应的部位的左、右切槽部。各缺口部10通过把突出部8B中的处于上下车用台阶20的上侧的部位切成凹槽状而形成。因此,在上下驾驶员座14的操作人员从上下车用台阶20踏入底板8时、或者从底板8下降到上下车用台阶20上时,操作人员的脚、身体等可以通过该缺口部10,避免了身体的一部分被底板8的各突出部8B挂住的现象发生,操作人员能顺利地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11、11是用于打开、关闭缺口部10的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8的突出部8B上的左、右可动底板。该各可动底板11由具有与缺口部10大体相等的形状的钢板制成。并且,可动底板11采用的结构是,其后端侧通过铰链部件12、12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8的突出部8B上,并能以各铰链部件12为中心,在打开缺口部10的打开位置(图6、图7中的位置)和关闭缺口部10的关闭位置(图2、图3中的位置)之间转动。
13、13是分别设置在左、右可动底板11上的作为操作部件的出入口关闭杆。该出入口关闭杆13由大致弯曲成コ字状的杆状材料构成,其下端侧由焊接等固定在可动底板11的上面。从而,作为构成操作部件的出入口关闭杆13,通过转动可动底板11,能容易地进行可动底板11的打开或关闭操作。
这里,在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出入口关闭杆13具有向上方伸出的突出部13A。而且,出入口关闭杆13的突出部13A,在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时,如图2所示地向上竖起,从而隔断底板8和驾驶员座14之间的通路,在铺路作业时,禁止操作人员等不小心地在底板8和驾驶员座14之间上下。另一方面,出入口关闭杆13,在可动底板11处于打开位置时,如图6所示,打开底板8和驾驶员座14之间的通路,允许操作人员等在底板8和驾驶员座14之间上下。
14、14是沿左、右方向隔开地配设在支持台9上的2个驾驶员座。各驾驶员座14的前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操作台15。在该操作台15上,在和各驾驶员座14对应的位置设有掌舵用转向装置16、16等。并且,通过操作各转向装置16中的单侧转向装置16,上述操纵液压缸5伸缩,后部车体4以连接装置3为中心,相对前部车体2沿左右方向摇动,由此,控制压路机的行走方向。
在这种结构中,用压路机压实铺设在路面上的铺路材料时,在例如前侧辗压滚子6等爬上路面的左、右两侧所设置的路缘石等的场合,该路缘石等有被前侧辗压滚子6损伤之虞。为此,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在例如铺装路面右侧的场合,由于操作人员能监视右侧的前侧辗压滚子6和路缘石的干涉情况,因而通过右侧的转向装置16可控制压路机的行走。另一方面,在铺装路面左侧的场合,由于操作人员能监视左侧的前侧辗压滚子6和路缘石的干涉情况,因此通过左侧的转向装置16也可控制压路机的行走。
17、17是位于左、右转向装置16的附近且设置在操作台15上的前后推进杆。通过向前进方向或向后退方向倾斜运动地操作该前后推进杆17中任何一个,可使车体1前进地行走或后退地行走。并且,各驾驶员座14的上侧用顶棚18覆盖着。
19、19是分别安装在前部车体2的左、右侧面2B上的油箱。该油箱19如图4及图5所示,形成为具有上面19A、下面19B、前面19C、后面19D及左、右侧面19E、19E的立方体箱状结构。并且,该油箱19中储存有用于供给容纳于前部车体2内的动力机(图中未示)的燃料,或用于供给旋转驱动各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的各液压马达的工作油等。
20、20是本实施例的左、右上下车用台阶。该各上下车用台阶20利用油箱19分别设置在前部车体2的左、右侧面2B、2B上。
在这种结构中,该各上下车用台阶20由通过油箱19安装在前部车体2的侧面2B上的3层踏板构成,这3层踏板是,设置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下端侧的下层踏板21,处在该下层踏板21上侧的设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中层踏板22及设在油箱19的上面19A上的上层踏板23。
这里,下层踏板21由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长方形框体21A和设置在该框体21A内侧的前、后方向伸长的栅格状的三块隔板21B构成。在框体21A和隔板21B之间,以及各隔板21B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4个透视用开口21C。另外,下层踏板21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向左侧以突出长度L1伸出。
另外,中层踏板22和下层踏板21大体相同,由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长方形框体22A和设置在该框体22A的内侧并沿前后方向伸长的1块隔板22B组成。并且,在框体22A和隔板22B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2个透视用开口22C。中层踏板22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向左侧突出有突出长度L2。该突出长度L2设定成小于下层踏板21的突出长度L1(L2<L1)。
进一步,上层踏板23和下层踏板21大体相同,由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油箱19的上面19A上的长方形框体23A和设置在该框体23A的内侧并沿前后方向伸长的1块隔板23B组成。并且,在框体23A和隔板23B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2个透视用开口23C。另外,上层踏板23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向左侧突出有突出长度L3。该突出长度L3设定成小于中层踏板22的突出长度L2(L3<L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把上层踏板23固定在油箱19的上面19A上,因此,该上层踏板23的透视用开口23C可通过油箱19的上面19A封闭。
总之,上下车用台阶20由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和上层踏板23构成。而且,各踏板21、22、23作成使下层(下层踏板21)侧踏板的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的突出长度较长,并且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的突出长度在朝向上层(上层踏板23)一侧的方向上顺次地减小的阶梯形状。由此,下层踏板21的突出端部成为从中层踏板22的突出端部更向左、右方向突出的踏板余量,中层踏板22的突出端部成为从上层踏板23的突出端部更向左、右方向成为突出的踏板余量,是操作人员能可靠地目视各踏板21、22、23的同时踏着各踏板21、22、23前进的结构。
24、24是分别设置在左、右上下车用台阶20前侧的前侧扶手。该前侧扶手24如图2及图3所示,由向上立起直立部24A、水平部24B及下垂部24C构成。直立部24A在比转向装置16及前后推进杆17更靠前的位置,通过安装板25固定在底板8的突出部8B上,并向上竖起来。水平部24B从该直立部24A的上端侧向后弯曲,并在与底板8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下垂部24C从该水平部24B的后端侧向下弯曲,并从底板8的上方垂直向下地下垂。
在这种结构中,下垂部24C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用固定在底板8上的托架26牢固地支持着。另外,下垂部24C上的比托架26靠下侧的位置的下端侧,在前侧辗压滚子6与上下车用台阶20之间可延伸到比底板8更靠下方的例如不碰前侧辗压滚子6后部的位置,即,伸长到中层踏板22和上层踏板23的中间位置。
27、27是分别设置在左右上下车用台阶20后侧的后侧扶手。该后侧扶手27配置成把上下车用台阶20沿前后方向夹在后侧扶手27与前侧扶手24之间的结构。在这里,后侧扶手27由向上直立部27A、水平部27B、向下直立部27C及下垂部27D构成。向上直立部27A位于驾驶员座14后侧的位置,通过安装板28固定在支持台9上并向上竖起来。水平部27B从该向上直立部27A的上端侧向前弯曲并与底板8平行地沿水平方向延伸。向下直立部27C从该水平部27B的前端向下弯曲。下垂部27D固定在该水平部27B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并从底板8的上方垂直向下地下垂着。
在这里,下垂部27D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用固定在底板8上的托架29牢固地支持着。下垂部27D上的比托架29靠下侧的位置的下端侧,在连接装置3与上下车用台阶20之间可延伸到比底板8更靠下方的例如中层踏板22的下方位置,使操作人员踏在下层踏板21上时,可马上抓住该下端侧。
从而,在上驾驶员座14时,操作人员的手不用伸到底板8的上方,可用随意的姿势一边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一边踏着上下车用台阶20的各踏板21、22、23向上前进。另外,即使操作人员踏在下层踏板21上要打滑时,也可以立即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的下端侧或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的下端侧。
由于本实施例的压路机具有上述的构成,在用这种压路机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时,首先,操作人员抓住扶手24、27,同时脚蹬在上下车用台阶20上,进入底板8上的驾驶员座14中。
然后,坐在驾驶员座14上的操作人员操作转向装置16及前后推进杆17,使压路机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行走,借助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压实路面上铺设的铺路材料表面,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
进而,根据本发明,操作人员可迅速、安全地乘入驾驶员座14或离开驾驶员座14下车。以下,叙述操作人员的上下车动作。
首先,在乘入驾驶员座14的场合,操作人员正对着上下车用台阶20,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顺次蹬踏上下车用台阶20的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及上层踏板23向上前进。
在操作人员到达了例如中层踏板22时,把可动底板11向如图6及图7所示的打开位置转动,打开底板8的缺口部10。在这种场合,由于在可动底板11上设置有出入口关闭杆13,所以通过操作该出入口关闭杆13,操作人员的手等不会夹在可动底板11和缺口部10之间,容易实现把可动底板11向打开位置的转动。
然后,操作人员从上层踏板23通过缺口部10踏进底板8。这时,由于缺口部10打开,操作人员的脚及身体不会挂在底板8的突出部8B上,能迅速地进入驾驶员座14中。
另一方面,离开驾驶员座14下来时,操作人员处于背向驾驶员座14的状态,一边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一边顺次踏着底板8、上下车用台阶20的上层踏板23、中层踏板22及下层踏板21向下行走,迅速到达路面。
在这种场合,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上下车用台阶20的各踏板21、22、23构成为使下层(下层踏板21)侧的踏板的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的突出的长度较长、并且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的突出长度向上层(上层踏板23)侧的方向顺次减少的台阶状。由此,操作人员可以看到中层踏板22的突出端部从上层踏板23的突出端部更突出的踏板余量,也可以观察到下层踏板21的突出端部从中层踏板22的突出端部突出的踏板余量。这样,在乘入驾驶员座14时,或在离开驾驶员座14而下车时,操作人员在可靠地目视了各踏板21、22、23情况下确实地蹬踏各踏板21、22、23,使乘车或下车动作迅速、安全。
并且,构成上下车用台阶20的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及上层踏板23上分别设有在上下方向开口的透视用开口21C、22C及23C。因此,即使沥青等落下在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及上层踏板23上,也能通过这些透视用开口21C、22C及23C把落下的沥青等排出,防止了操作人员上下车时在各踏板21、22、23上的打滑。
另外,在上下车用台阶20的前后方向设有前侧扶手24和后侧扶手27,且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延长到底板8的下方。因此,操作人员的手不用伸到底板8的上方,可一边以随意的姿势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一边迅速、安全地进入驾驶员座14。进一步,从驾驶员座14下到路面时,操作人员在背向驾驶员座14的姿势下,在从驾驶员座14下到路面的过程中,能始终握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安全离开驾驶员座14下到路面。
因此,例如在夜间、下雨、下雪时,即使操作人员在上下车用台阶20的踏板21、22、23上打滑等场合,也能通过前侧扶手24和后侧扶手27支住身体,确保了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并且,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的下端侧,在前侧辗压滚子6和上下车用台阶20之间可伸长到中层踏板22及上层踏板23的中间位置。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的下端侧,在连接装置3和上下车用台阶20之间伸长到比中层踏板22更靠下方的位置。从而,万一操作人员从上下车用台阶20跌落时,也能避免操作人员的脚等卷到前侧辗压滚子6中或夹在用连接装置3连接的前部车体2和后部车体4之间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其次,当乘座在驾驶员座14中的操作人员把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等铺路材料用压路机压实,而进行铺路作业时,操作人员把可动底板11转动到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在底板8的缺口部10关闭之后,操作转向装置16和前后推进杆17等,使压路机行走,借助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压实铺路材料。
这里,为了使例如操作人员确认前侧辗压滚子6及后侧辗压滚子7产生的路面铺路状态,在站立在底板8上的状态从底板8上观察下面的路面的场合,通过可动底板11而关闭底板8的缺口部10,能确保底板8上有足够的立足之地。
另外,当操作人员从底板8上确认路面的铺路状态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设置在中层踏板22上的各透视用开口22C、设置在下层踏板21上的各透视用开口21C看见路面。因此,操作人员能从驾驶员座14侧以较宽的范围确认路面的铺路状态,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大幅度地提高了作业性。
再者,在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出入口关闭杆13的突出部13A突出于可动底板11的上方,并隔断底板8和驾驶员座14之间的通路。因此,借助于该出入口关闭杆13,可防止在进行铺路作业的过程中因操作人员的不留意而从驾驶员座14上掉下来的情况发生,也禁止了其他人员随意地进入驾驶员座14,能确保铺路作业时的安全性。
下面,图8及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征是,构成上下车用台阶的各踏板作成使其后端部的位置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朝前方错开的阶梯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用同一符号表示,其说明省略。
图中,31是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各上下车用台阶20的用于本实施例的左、右上下车用台阶(只示出了左侧),该上下车用台阶31利用油箱19分别安装在前部车体2的左、右侧面2B上。
另外,上下车用台阶31由通过油箱19设置在前部车体2的侧面2B上的3层踏板,即设置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下端侧的下层踏板32、位于该下层踏板32上侧位置的设置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中层踏板33和位于中层踏板33上侧位置的设置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端侧的上层踏板34构成。
在这里,下层踏板32如图9所示,由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长方形框体32A和设置在该框体32A的内侧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设置成栅格状的4块隔板32B构成。在框体32A和隔板32B之间以及在各隔板32B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5个透视用开口32C。并且,下层踏板32从油箱19的侧面19E向左侧突出有最长的突出长度A1。另外,下层踏板3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1设定成基本等于油箱19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框体32A的前端部32A1处在和油箱19的前面19C相等的位置,同样,其后端部32A2也处在和油箱19的后面19D相等的位置。
此外,中层踏板33处在下层踏板32的上侧,由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长方形框体33A和设置在该框体33A的内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栅格状的3块隔板33B组成。并且,在框体33A和隔板33B之间,以及在各隔板33B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4个透视用开口33C。
中层踏板33从油箱19的侧面19E向左侧突出有突出长度A2。该突出长度A2设定成小于下层踏板32的突出长度A1(A2<A1)。并且,中层踏板3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1设定成小于下层踏板3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1(B2<B1),框体33A的前端部33A1从油箱19的前面19C向后方错开一长度C2,同样地,后端部33A2从油箱19的后面19D向前方错开一长度D2。
再者,上层踏板34位于中层踏板33的上侧位置,由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油箱19的侧面19E上的长方形框体34A和设置在该框体34A的内侧并前后方向延伸的2块隔板34B组成。并且,在框体34A和隔板34B之间以及在各隔板34B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3个透视用开口34C。
另外,上层踏板34从油箱19的侧面19E向左侧突出有突出长度A3。该突出长度A3设定成小于中层踏板33的突出长度A2(A3<A2)。而且,上层踏板3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3设定成大致等于中层踏板3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2,框体34A的前端部34A1处于和油箱19的前面19C相等的位置。但是,框体34A的后端部34A2从油箱19的后面19D向前方错开一长度D3,该长度D3设定成大于从上述油箱19的后面19D到中层踏板33的框体33A的后端部33A2的长度D2的形式(D3>D2)。
于是,构成上下车用台阶31的各踏板32、33、34,成为使其从油箱19的侧面19E的突出长度自下层踏板32向上层踏板34顺次地减小,而且,其后端部的位置从下层踏板32向上层踏板34顺次地向前方错开的阶梯状。
本实施例的压路机具有上述的上下车用台阶31,用这种压路机进行路面铺路作业时,压实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等的基本动作与第一实施例没有太大的差别。
因而,根据该实施例,构成上下车用台阶31的各踏板32、33、34构成为使其从前部车体2的侧面2B的突出长度从下层(下层踏板32)侧向上层(上层踏板34)侧顺次地减小的阶梯状。由此,可看到中层踏板33的突出端部从上层踏板34的突出端部更突出的踏板余量,也可观察到下层踏板32的突出端部从中层踏板33的突出端部更突出的踏板余量。
这样,操作人员在上下车时,能始终在目视情况下可靠地踏在各踏板32、33、34上,能迅速、安全地进行上下驾驶员座14的动作。
另外,上下车用台阶31的各踏板32、33、34做成使其后端部的位置从下层(下层踏板32)侧向上层(上层踏板34)侧顺次向前方错开的台阶状。从而,即使在例如路面较窄的道路等上进行铺路作业时,即使在前部车体2的左、右方向上很难保证上下车用的足够空间的场合,操作人员也能以上下车用台阶31作为搭脚处,可靠地从前部车体2的前后方向进行上下车动作。
再者,构成上下车用台阶31的下层踏板32、中层踏板33及上层踏板34上,分别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开口的透视用开口32C、33C及34C。
因此,即使在沥青等落下到下层踏板32、中层踏板33及上层踏板34上落下场合,也能通过这些透视用开口32C、33C及34C把该沥青等排出,避免了操作人员上下车时在各踏板32、33、34上打滑。在路面的铺路作业中,操作人员可从底板8通过上层踏板34上的各透视用开口34C、中层踏板33上的各透视用开口33C及下层踏板32上的各透视用开口32C看到路面。因而,操作人员可从驾驶员座14侧以较宽范围确认路面的铺路状态,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
下面,图10至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特征是,设置有用于检测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检测机构,在驱动辗压滚子的驱动装置中,设置有当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出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降低辗压滚子的驱动力的驱动力降低机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一构成要素用同一符号表示,其说明省略。
图中,41是设置在底板8的突出部8B下面的用于检测可动底板11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检测机构的开关。该开关41位于缺口部10的后侧位置,并安装在通过螺栓连接于突出部8B下面一侧的L形托架42上。并且,在可动底板11的下面一侧设置有当可动底板11处于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时使开关41关闭,当可动底板11处于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位置时使开关41打开的L形托架43。
而且,开关41在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时,通过托架43关闭,将检测信号输出给后述的开闭阀67。另外,44是位于开关41附近位置的设在托架42上的止挡件,该止挡件44在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时通过与托架43的抵接来保护开关41。
其次,图12示出了用于驱动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的滚子驱动装置,该滚子驱动装置大体由后述的液压泵51、液压马达53、倾转的促动器61及换向阀63等构成。
51是用动力机52驱动的变量液压泵,该液压泵51具有例如由斜盘等构成的变量部51A,通过使该变量部51A倾转,可改变排量。
53是使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等转动的行走用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53通过主管路54、55与液压泵51连接,由液压泵51和液压马达53构成所谓的液压闭式回路。
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从图示的中立位置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倾斜运动时,液压马达53正转,使各辗压滚子6、7向前进侧方向转动,当变量部51A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倾斜运动时,液压马达53反转,各辗压滚子6、7向后推侧的方向转动。
56是与压泵51一起由动力机52驱动的充液泵。该充液泵56通过管路57及单向阀58、59将油箱19内的动力油供给主管路54、55,由此能防止该主管路54、55内部的气穴发生。还有,充液泵56构成把先导压力油供给后述的倾转促动器61的先导压力油源。另外,60是用来设定从充液泵56排出的压力油的最高压力的溢流阀。
61是倾转促动器。该倾转促动器61通过使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倾转,可使液压马达53正转或反转。另外,倾转促动器61由气缸61A、可滑动地嵌插在该气缸61A内的活塞61B、通过该活塞61B将气缸61A内部划分形成的2个油室61C、61D及设置在各油室61C、61D内的对活塞61B向中立位置施力的弹簧61E、61F等构成。而活塞61B通过连杆62连接在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上。
63是通过设置在操作台15上的前后推进杆17进行切换操作的换向阀。该换向阀63,通过切换从充液泵56到倾转促动器61的各油室61C、61D中的给排压力油的方向,使液压马达53的旋转在正、反方向上进行切换。在该结构中,换向阀63的泵口与充液泵56连接,油箱口与油箱19连接。另外,换向阀63的一个输出口通过管路64连接在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上,另一个输出口通过管路55连接到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D上。
再者,换向阀63通过操作前后推进杆17,从中立位置(I)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当换向阀63处于中立位置(I)时,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处于中立位置,液压马达53停止。
当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时,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供给到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中,活塞61B向图中的左侧滑动,由此,借助连杆62可使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向箭头F所示的方向倾转,液压马达53正转,辗压滚子6、7向前进侧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当换向阀63切换到后退侧位置(III)时,来自增压泵56的压力油供给到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D中,活塞61B向图中的右侧滑动,这样,借助连杆62使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向箭头R所示的方向倾转,液压马达53反转,辗压滚子6、7向后退侧方向转动。
66是旁路管路。该旁路管路66连接在换向阀63和倾转促动器61的各油室61C、61D之间的管路64、65之间地被设置。而且,该旁路管路66和后述的开闭阀67一起构成降低前侧辗压滚子6及后侧辗压滚子7的驱动力的驱动力降低机构。
67是设置在旁路管路66途中的、根据来自开关41的检测信号使旁路管路66开闭的开闭阀。该开闭阀67是两位两通电磁阀,具有电磁线圈67A和弹簧67B。
开闭阀67的构成是,在可动底板11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开关41打开时,通过弹簧67B使开闭阀67保持在开阀位置(a),开通旁路管路66,使管路64、65之间连通;另一方面,在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而开关41关闭时,根据从该开关41输出到电磁线圈67A的信号使开闭阀67切换到闭阀位置(b),关闭旁路管路66,使管路64、65之间隔断。
本实施例的压路机由于具有上述构成,因此用这种压路机进行路面的铺路作业时,其压实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等的基本动作与第一实施例没有太大的差别。
因而,根据本实施例的压路机,操作人员可迅速、安全地乘入驾驶员座14或离开驾驶员座14下车。以下,叙述操作人员的上下车动作。
首先,在乘入驾驶员座14的场合,操作人员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顺次蹬踏上下车用台阶20的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及上层踏板23。当操作人员到达例如中层踏板22时,把可动底板11向打开位置转动,打开底板8的缺口部10,从上层踏板23通过缺口部10踏进底板8,由此,操作人员的脚及身体不会挂在底板8的突出部8B上,能迅速地进入驾驶员座14中。
在这里,当可动底板11处在打开位置时,开关41打开,开闭阀67保持在开阀位置(a),因而管路64、65之间通过旁路管路66连通,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61D内基本成等压状态。由此,倾转促动器61的活塞61B通过弹簧61E、61F移动到中立位置,使液压泵51的排量减少,液压马达53对前侧辗压滚子6与后侧辗压滚子7的行走驱动力得以减少。
因此,例如,即使乘座在驾驶员座14内的操作人员因不小心而触及前后推进杆17,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由于倾转促动器61保持在中立位置,因此,也能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压路机突然起动的现象发生,确保了上下驾驶员座14时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乘座在驾驶员座14中的操作人员把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等铺路材料用压路机压实、进行铺路作业时,首先,操作人员把可动底板11转动到关闭位置,使底板8的缺口部10关闭。
由此,开关41关闭,开闭阀67切换到闭阀位置(b),关闭旁路管路66,隔断管路64、65。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当操作人员向前进侧倾斜运动地操作前后推进杆17、把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时,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通过管路57、64供给于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因此,活塞61B向图中的左侧滑动,借助于连杆62使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沿箭头F所示方向倾转,液压马达53的正转,从而使压路机向前进方向行走。
另外,当操作人员向后侧倾斜运动地操作前后推进杆17、把换向阀63切换到后退侧位置(III)时,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通过管路57、65供给于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D。因此,活塞61B向图中的右侧滑动,借助连杆62使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沿箭头R所示方向倾转,液压马达53的反转,从而使压路机向后退方向行走。
进而,在一边使压路机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行走一边操作转向装置16时,借助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可以进行压实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的铺路作业。
其次,离开驾驶员座14而下车时,操作人员把前后推进杆17返回到中立位置,等压路机停止后,操作可动底板11的出入口关闭杆13,向打开位置转动可动底板11,打开底板8的缺口部10。这样,操作人员抓住前侧扶手24的下垂部24C和后侧扶手27的下垂部27D,同时顺次踏着底板8、上下车用台阶20的上层踏板23、中层踏板22及下层踏板21迅速到达路面。
在这种场合,可动底板11处于打开位置状态,开关41打开,开闭阀67保持在开阀位置(a)。由此,与上述同样,例如即使从驾驶员座14内下来的操作人员触及前后推进杆17,使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由于液压马达53所产生的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的行走驱动力会降低,因此,能抑制压路机的突然起动,确保了从驾驶员座14下车时的安全性。
图13示出了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借助于在与倾转促动器及先导压力油源连接的管路途中设置的开闭阀,构成驱动力降低机构。
图中,71是处于充液泵56和换向阀63之间(在换向阀63的上游侧)的位置的、设置于管路57途中的作为驱动力降低机构的开闭阀。该开闭阀71是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电磁线圈71A和弹簧71B。
开闭阀71的构成是:当可动底板11处于打开位置、开关41打开时,用弹簧71B将开闭阀71保持在闭阀位置(c),由此,当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时,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或61D的压力油流回油箱19中;另一方面,当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开关41关闭时,借助于从该开关41输出给电磁线圈部71A的信号把开闭阀71切换到开阀位置(d),由此,当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时,把压力油从充液泵56供给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或61D。
由于本实施例具有如上的构成,在乘入驾驶员座14或离开驾驶员座14下车时,一旦操作人员向打开位置转动可动底板11,开关41就打开,使开闭阀71保持在闭阀位置(c)。
因此,例如,即使离开驾驶员座14而下车的操作人员触及前后推进杆17、使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由于倾转促动器61的活塞61B通过弹簧61E、61F移动到中立位置,从而使液压泵51的排量减少,液压马达53所产生的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的行走驱动力降低。结果,能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压路机的突然起动,确保了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而且,乘座在驾驶员座14中的操作人员,向关闭位置转动可动底板11时,开关41关闭,将开闭阀71切换到开阀位置(d)。在这种状态,操作人员通过前后推进杆17使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时,将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供给到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或61D中,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沿箭头F或R所示方向倾转,借此,压路机向前进方向或向后退方向行走。
图14示出了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在该另一变形例中,设置有将制动力施加给液压马达的停车制动器,并借助把制动解除用压力油供给该停车制动器的制动管路途中所设置的开闭阀构成驱动力降低机构。
图中,81是附设在液压马达53上的负型(ネガティブ型)停车制动器。该停车制动器81由制动液压缸81A、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制动液压缸81A内的并将该制动液压缸81A内划分成制动解除室81B的活塞81C、通过该活塞81C与液压马达53的输出轴等摩擦配合的摩擦板81D、以及给活塞81C施力从而把该摩擦板81D推压到液压马达53的输出轴等上的制动弹簧81E构成。
该停车制动器81,在停车时通过制动弹簧81E把制动力施加给液压马达53。另一方面,停车制动器81在液压马达53工作时,通过后述的制动管路82从充液泵56向制动解除室81B内供给制动解除用的压力油,由此反抗制动弹簧81E,解除作用在液压马达53上的制动力。
82是制动管路。该制动管路82把停车制动器81的制动解除室81B和接在充液泵56上的管路57之间连通。从而,制动管路82可把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作为制动解除压力供到制动解除室81B中。
83是设在制动管路82中途的作为驱动力降低机构的开闭阀。该开闭阀83是两位三通电磁阀,带有电磁线圈部83A和弹簧83B。
开闭阀83的构成是:当可动底板11处于打开位置、开关41打开时,用弹簧83B将开闭阀83保持在闭阀位置(e),由此使制动解除室81B内的压力油流回油箱19中,通过停车制动器81向液压马达53施加制动力;另一方面,当可动底板11处于关闭位置、开关41关闭时,借助于从该开关41输出给电磁线圈83A的信号把开闭阀83切换到开阀位置(f),由此,通过制动管路82,把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供到制动解除室81B中。
本变形例具有上述的构成,操作人员上下车时,当把可动底板11转动到打开位置时,开关41打开,将开闭阀83保持在闭阀位置(e),使制动解除室81B内的压力油流回油箱19中,借此,通过停车制动器81向液压马达53施加制动力。
这样,例如,即使乘入驾驶员座14时,操作人员触及前后推进杆17,把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使来自液压泵51的压力油供给到液压马达53中或从中排出,由于液压马达53由停车制动器81施加着制动力,因此,液压马达53所产生的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的行走驱动力得以降低,结果,能抑制违反操作人员意愿的压路机的突然起动,确保了操作人员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另外,当乘座在驾驶员座14上的操作人员把可动底板11转动到关闭位置时,开关41关闭,开闭阀83切换到开阀位置(f),通过制动管路82把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供到制动解除室81B内,解除了对液压马达53作用的制动力。
在这种状态下,操作人员通过前后推进杆17把换向阀63切换到前进侧位置(II)或后退侧位置(III)时,把来自充液泵56的压力油供给到倾转促动器61的油室61C或61D中,液压泵51的变量部51A沿箭头F或R所示方向倾斜运动,由此,使压路机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行走。
图15示出了上下车用台阶的变形例。本变形例的上下车用台阶91也是由下层踏板92、中层踏板93及上层踏板94构成的。
在这种结构中,下层踏板92由框体92A和隔板92B构成,并从油箱19的侧面19E突出有突出长度A11。另一方面,下层踏板9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11设定成大体与油箱19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框体92A的前端部92A1处于和油箱19的前面19C相等的位置,后端部92A2也处于和油箱19的后面19D相等的位置。
中层踏板93由框体93A和隔板93B构成,并具有小于从油箱19的侧面19E突出的上述突出长度A11的突出长度A12。另一方面,中层踏板9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12设定成小于上述的长度B11,框体93A的前端部93A1处于和油箱19的前面19C相等的位置,后端部93A2从油箱19的后面19D向前方错开一长度D12。
另外,上层踏板94由框体94A和隔板94B构成,并具有从油箱19的侧面19E突出的比上述突出长度A12小的突出长度A13。另一方面,上层踏板9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13设定成小于上述的长度B12,框体94A的前端部94A1处于和油箱19的前面19C相等的位置,后端部94A2向前方错开一个比从油箱19的后面19D向前方错开的上述长度D12大的长度D13。
进而,构成上下车用台阶91的各踏板92、93、94成为使其从油箱19的侧面19E的突出长度自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减小,并且使其后端部位置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向前方错开的阶梯状。
图16示出了上下车用台阶的其它变形例。本变形例的上下车用台阶95也是由下层踏板96、中层踏板97及上层踏板98构成的。
在这种结构中,下层踏板96由框体96A和隔板96B构成,并从油箱19的侧面19E突出有突出长度A21。另一方面,下层踏板9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21设定成小于油箱19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框体96A的前端部96A1从油箱19的前面21C向后方错开长度C21,后端部96A2处于和油箱19的后面19D相等的位置。
另外,中层踏板97由框体97A和隔板97B构成,并具有从油箱19的侧面19E突出的比上述突出长度A21小的突出长度A22。另一方面,中层踏板9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22设定成等于上述的长度B21,框体97A的前端部97A1从油箱19的前面19C向后方错开长度C22,后端部97A2从油箱19的后面19D向前方错开长度D22。
再有,上层踏板98由框体98A和隔板98B构成,并具有从油箱19的侧面19E突出的比上述突出长度A22小的突出长度A23。另一方面,上层踏板9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B23设定成等于上述的长度B21,框体98A的前端部98A1处于和油箱19的前面19C相等的位置,后端部98A2从油箱19的后面19D以大于上述长度D22的长度D23向前方错开。
进而,构成上下车用台阶95的各踏板96、97、98成为使其从油箱19的侧面19E的突出长度自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减小,并且,使其后端部位置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向前方错开的阶梯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列举了通过连接装置3等把设置有前侧辗压滚子6的前部车体2及设置有后侧辗压滚子7的后部车体4可摆动地连接在一起的压路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例如把前侧辗压滚子6和后侧辗压滚子7设置在单一的车体上的压路机。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列举了构成上下车用台阶20的各踏板21、22、23通过油箱19设置在前部车体2的侧面2B上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把各踏板21、22、23直接固定在前部车体2的侧面2B上的结构。同样,第二实施例中的构成上下车用台阶31的各踏板32、33、34也是一样的。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虽然上下车用台阶20由三层踏板(下层踏板21、中层踏板22、上层踏板23)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2层、或4层以上的踏板构成。同样,第二实施例中的上下车用台阶31也是一样的。
再者,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列举了通过使上下车用台阶20的各踏板21、22、23分别由框体21A、22A、23A和隔板21B、22B、23B构成,从而在各踏板21、22、23上形成朝上下方向开口的透视用开口21C、22C、23C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例如通过冲孔加工等形成透视用开口的钢板构成各踏板。同样,第二实施例中的上下车用台阶31也是一样的。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列举通过铰链部件12把用于关闭底板8上所设置的缺口部10的可动底板11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8上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设置沿底板8朝水平方向滑动的可动底板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虽然列举了在上下车用台阶20(31)的前侧设置前侧扶手24,在上下车用台阶20(31)的后侧设置后侧扶手27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仅设置前侧扶手24及后侧扶手27中的一方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虽然列举了换向阀63和倾转促动器61的各油室61C、61D之间用管路64、65连接,在该管路64、65之间设置旁路管路66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尽可能地把旁路管路66的连接位置接近倾转促动器61的各油室61C、61D,通过旁路管路66把各油室61C、61D之间直接连接起来的结构。
工业上的应用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从车体侧面向左、右方向突出地设置的数层踏板构成上下车用台阶,该各踏板做成使下层侧踏板的从车体侧面的突出长度较大、而且从车体侧面的突出长度向上层侧顺次地减小的阶梯状,因此,操作人员可观察到下层侧踏板的突出端部从上层侧踏板的突出端部更进一步向左、右方向突出的踏板余量。由此,操作人员在乘入压路机的驾驶员座时,不会被上层侧的踏板绊倒,能可靠地踏入各层踏板。另外,操作人员离开驾驶员座下车时,不会踩空下层侧踏板,能可靠地踩在各层踏板上。
再者,根据本发明,由于把各踏板作成使其后端位置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向前方错开的阶梯状,因此,可以观察到下层侧踏板的后端部从上层侧踏板的后端部更向前方突出的踏板余量。这样,以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在上下驾驶员座时,操作人员可以在一边观察下一个要踩踏的踏板的情况下,一边可靠地踏进各层踏板。并且,即使在例如路面较窄的道路等上进行铺路作业时,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很难保证上下车用的足够的空间的场合,操作人员也能以上下车用台阶作为搭脚处,可靠地从车体的前、后方向进行上下驾驶员座的动作。

Claims (11)

1.一种压路机,由可转动地设有前侧辗压滚子的前部车体、与该前部车体连接的可转动地设有后侧辗压滚子的后部车体、设置在上述前部车体的底板上的驾驶员座、设在上述前部车体的侧面上的用于上下上述驾驶员座的上下车用台阶构成,其特征是,
所述上下车用台阶由从所述车体的侧面向左、右方向突出地设置的数层踏板构成,该各层踏板做成使下层侧踏板的从所述车体侧面的突出长度较大、而且使从所述车体侧面的突出长度向上层侧顺次地减小的阶梯状;
在所述的前部车体上设置有位于上下车用台阶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或两侧的扶手,所述扶手具有从所述底板向上竖立、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以及从该水平部向下下垂的下垂部,该扶手的下垂部的下端侧伸长到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的下方;
在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上的与所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在该可动底板上设有可开闭地操作该可动底板的操作部件,所述的操作部件是出入口关闭杆,该出入口关闭杆在所述的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允许在所述底板和上下车用台阶之间进行上下车的动作,在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禁止在所述底板和上下车用台阶之间进行上下车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所述各踏板做成使其后端位置从下层侧向上层侧顺次地向前方错开的阶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在构成所述上下车用台阶的各踏板上设有用于从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观察路面的透视用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前部车体的侧部设有燃料箱或工作油箱,构成上下车用台阶的各层踏板中的至少位于下层侧的数层踏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油箱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所述驾驶员座在所述车体的底板上沿左、右方向隔开地设置有2个,所述上下车用台阶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左、右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上述扶手设在把所述上下车用台阶夹在中间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位置,前侧扶手在所述前侧辗压滚子与上下车用台阶之间向下方伸长到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的下方,后侧扶手在所述前部车体与后部车体的连接部和所述上下车用台阶之间向下方伸长到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前部车体的底板上,在至少设有所述上下车用台阶的一侧,设有从所述车体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上,在与所述上下车用台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打开该缺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缺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的可动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前部车体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或处于关闭位置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位于所述缺口部的后侧且固定在突出部下面一侧的L形托架上;在用于驱动所述辗压滚子的滚子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当该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用于降低所述辗压滚子的驱动力的驱动力降低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滚子驱动装置包括:由动力机驱动的具有变量部的变量液压泵;借助于从该液压泵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油使所述辗压滚子转动的液压马达;根据把气缸内部划分成2个油室的活塞的位移使所述液压泵的变量部倾转,由此使所述的液压马达正转或反转的倾转促动器;设置在用于连接该倾转促动器和先导压力油源的管路的途中的、通过切换对所述倾转促动器的压力油的方向,使所述液压马达的旋转在正转与反转间切换的换向阀,
所述的驱动力降低机构由旁路管路和开闭阀构成,所述的旁路管路连接地设置在用于连接所述换向阀与倾转促动器的各油室间的两个管路之间,或者连接地设置在所述倾转促动器的各油室之间,所述的开闭阀设置在该旁路管路的途中,并且,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使该旁路管路开通,而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使该旁路管路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滚子驱动装置包括:由动力机驱动的具有变量部的变量液压泵;借助于从该液压泵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油使所述辗压滚子转动的液压马达;根据从外部给排的压力油使所述液压泵的变量部倾转,由此使所述的液压马达正转或反转的倾转促动器;设置在用于连接该倾转促动器和先导压力油源的管路的途中的、通过切换对所述倾转促动器给排的压力油的方向,使所述液压马达的旋转在正转与反转间切换的换向阀,
所述的驱动力降低机构由开闭阀构成,所述的开闭阀位于所述换向阀的上游侧,设置在所述管路的途中,并且,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使倾转促动器中的压力油流出,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将压力油供给所述的倾转促动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压路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滚子驱动装置包括:由动力机驱动的具有变量部的变量液压泵;借助于从该液压泵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油使所述辗压滚子转动的液压马达;停车时将制动力施加给所述液压马达、在该液压马达工作时解除制动力的停车制动器,
所述的驱动力降低机构由开闭阀构成,所述的开闭阀设置在把制动解除用压力油供给所述停车制动器的制动管路的途中,并且,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打开位置时,使所述的停车制动器中的压力油流出,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可动底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将压力油供给所述的停车制动器中。
CNB998015520A 1998-09-09 1999-09-07 压路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465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55798 1998-09-09
JP272557/98 1998-09-09
JP272557/1998 1998-09-09
JP367919/1998 1998-12-24
JP367919/98 1998-12-24
JP36791998 1998-12-24
JP02026299A JP3665216B2 (ja) 1999-01-28 1999-01-28 ロードローラ
JP20262/1999 1999-01-28
JP20262/99 1999-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7647A CN1277647A (zh) 2000-12-20
CN1246533C true CN1246533C (zh) 2006-03-22

Family

ID=2728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155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6533C (zh) 1998-09-09 1999-09-07 压路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046748B1 (zh)
KR (1) KR100375791B1 (zh)
CN (1) CN1246533C (zh)
DE (1) DE69935311T2 (zh)
WO (1) WO20000143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0885B1 (ko) * 2004-12-15 2007-02-08 (유)선일건설 원격제어 로드롤러
US7334964B1 (en) * 2007-03-15 2008-02-26 Brown Sr Freddie Lee Combination asphalt finishing machine
CN102400966B (zh) * 2011-09-29 2014-09-17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上、下车切换装置和应用该装置的供油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2776825A (zh) * 2012-08-02 2012-11-14 樊荣 一种铺路一体式压路机
DE202012013312U1 (de) * 2012-08-10 2016-03-16 Bomag Gmbh Straßenwalze mit einer Einstiegstreppe
DE102013203860A1 (de) * 2013-03-07 2014-09-25 Hamm Ag Bodenverdichter
DE102015122161A1 (de) 2015-12-18 2017-06-22 Hamm Ag Bodenverdichter und Verfahren zum Verdichten von Untergrund
DE102016007170A1 (de) * 2016-06-13 2017-12-14 Bomag Gmbh Gummiradwalze
WO2018028175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苏文藏 一种压路机
KR102073217B1 (ko) 2017-11-14 2020-02-04 삼영롤러(주) 방진성이 개선된 로드롤러
DE102018002170A1 (de) * 2017-12-22 2019-06-27 Bomag Gmbh Selbstfahrende Bodenfräsmaschine, insbesondere Straßenfräse, Stabilisierer oder Recycler
IT201900022053A1 (it) 2019-11-25 2021-05-25 Manitou Italia Srl Scala di accesso per un veicolo.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80524U (zh) * 1978-06-09 1979-12-20
JPS5651649U (zh) * 1979-09-27 1981-05-07
JPS57113280U (zh) * 1981-01-07 1982-07-13
JPS6120092Y2 (zh) * 1981-06-02 1986-06-17
JPS59160669U (ja) * 1983-04-13 1984-10-27 油谷重工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31888A (ko) 2001-04-16
EP1046748B1 (en) 2007-02-28
DE69935311D1 (de) 2007-04-12
WO2000014336A1 (fr) 2000-03-16
EP1046748A4 (en) 2004-05-12
CN1277647A (zh) 2000-12-20
KR100375791B1 (ko) 2003-03-15
DE69935311T2 (de) 2007-10-31
EP1046748A1 (en) 2000-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533C (zh) 压路机
CN1237285C (zh) 用于控制液压驱动机械的执行器的液压回路
CN1200169C (zh) 铺路材料的进料装置和铺匀机械
CN1299753A (zh) 制动系统,其中使制动器操作力比增强器输出所对应的值大
CN1644443A (zh)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CN1675087A (zh) 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
CN101068709A (zh)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CN1676402A (zh) 全地形车辆
CN1868833A (zh)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743200A (zh) 车辆减速度控制装置
CN1756900A (zh) 行走式液压作业机
CN101030257A (zh) 基于汉字特征的文档图像分割方法
CN1500048A (zh) 履带拖拉机
CN1550402A (zh) 摩托车座椅结构
CN1751555A (zh) 水田作业车
CN1062968C (zh) 燃料组件的装载设备
CN1150104A (zh) 小型摩托车
CN1135914C (zh) 小型耕作机
CN1605535A (zh) 机动车
CN1701036A (zh) 自行式作业机械
CN1245867C (zh) 收获机
CN1931636A (zh) 车用座椅
CN1872584A (zh) 货柜装卸车及货柜装卸方法
CN1245064C (zh) 收获机的脱粒装置
CN1533971A (zh) 育苗箱堆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