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0529A - 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0529A
CN1620529A CN02828239.6A CN02828239A CN1620529A CN 1620529 A CN1620529 A CN 1620529A CN 02828239 A CN02828239 A CN 02828239A CN 1620529 A CN1620529 A CN 1620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lse
polyester
section profile
monofilament
textured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282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原正明
白川良喜
逢坂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0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0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02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1/18Slush casting, i.e. pouring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hollow mould with excess material being poured of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6Heating or cool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53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 sec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29C35/04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using gas or flames
    • B29C2035/046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using gas or flames dri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29C33/0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酯假捻变形纱,用于具有优异吸水和快干性能的机织或针织织物的纱很有用,满足下面所示要求(1)~(3)的全部:(1)构成假捻变形复丝纱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每个具有3~6个凹陷,并且单个凹陷最大深度(H)与单个凹陷最大宽度(w)之比(H/W)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平均数目占到凹陷总数的50~80%;(2)断面外形的扁平度系数平均值介于1.5~3.5;以及(3)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介于0.3~1.0。

Description

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吸水效果耐洗性优异、和具有快干性、良好滑爽感和适合作为织物用纱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凭借纤维的卓越性能,聚酯纤维被广泛用作服装用织物材料。随着日常穿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为制造高档日用服装,进行了各种尝试以期将天然纤维具有的优选性能,例如吸水能力,赋予聚酯纤维。
再者,除了吸水性高之外还具有显著快干性能的织物已在运动服,如运动员服装或高尔夫服装上得到应用,以便使运动服即便在穿衣人出汗时仍维持舒适、可穿状态。就聚酯纤维而言,要求在纤维、吸水和快干等性能上进行改进。
传统聚酯假捻变形纱富有膨松性,表现出高拉伸强度和良好伸长性能,并具有卓越的易维护性能和明显滑爽感。因此,聚酯假捻变形纱被优选地用于服装领域。然而,近年来注意力已开始转向吸水能力和穿衣人感觉极佳的假捻变形纱。对于具有吸汗性能和快干性能的材料的需求在诸如运动服、足球衫和运动衫之类的领域正与日俱增,目标是让运动服即使在穿衣人出汗时仍维持舒适和可穿状态。
然而,诸如假捻变形纱用材料的聚酯纤维之类的合成纤维通常吸水能力很低,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它们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它们给穿衣人的感觉不舒服。因此,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就有赋予聚酯纤维以吸水能力的已知方法,例如公开在日本审查的专利公开(Kokoku)号61-31231中。该方法包含由含有磺酸化合物的聚酯树脂生产中空纤维,对由其制成的织物进行碱处理,以便将磺酸化合物洗脱结果在纤维断面外形中形成细孔,此种细孔给聚酯纤维提供吸水性能。再有,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号54-151617建议一种方法,其中由含有金属磺酸盐的聚酯生产一种取向聚酯纱(称作扁平长丝纱),其纤维断面形状具有沟槽和/或臂状凸起,并由该纱线制成吸水织物。然而,此种中空纤维或断面外形具有沟槽和/或臂状凸起的取向聚酯纱在进行假捻变形时,中空部分、沟槽和臂状凸起都被挤碎。结果,假捻变形后的纤维断面外形与传统假捻变形纱的纤维断面外形之间便不存在任何差异。由此种聚酯假捻变形纱制成的织物表现出吸水不足,即便当碱处理时。再有,当织物用未经假捻变形的扁平长丝纱形式的中空聚酯纤维制成时,当以碱处理时织物将表现出吸水。但是,该织物表现出很差的散湿性能,因此穿衣人在出汗后具有潮湿和不舒服的感觉。
日本审查的专利公开(Kokoku)号61-31232公开一种方法,包括对具有皮芯结构的聚酯共轭纤维进行假捻变形加工,由它生产一种织物,并碱处理该织物以洗脱芯部分中的聚酯。然而,具有此种复杂结构的扁平长丝纱的生产极其困难。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变得极其昂贵,因此这种纱难以获得广泛商业应用。
另外,日本审查的公开号62-45340和日本专利公开号2667152公开一种技术,这是一种将吸汗性能和快干性能赋予合成纤维织物的方法,其中由纤维断面外形中具有凹陷的聚酯纤维生产一种多层结构织物,而吸收的水被引入到组分单根纤维的间隙中从而使织物的快干性能变得明显。然而,具有如此特定结构的织物的生产成本太高,并且其应用范围有限。况且,当纤维断面外形中具有凹陷的聚酯纤维进行假捻变形加工时,纤维的断面外形将发生很大畸变,经常形不成造成毛细管作用的单根纤维之间的毛细管间隙。
再者,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号11-269718公开一种具有W-形状断面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在假捻变形以后具有一种特定范围内的纤维断面外形,且吸水性不受损坏。然而,即便具有迄今为止被广泛公开作为吸水聚酯纤维典型断面形状的W-形状断面的聚酯纤维,当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假捻变形时,也不能指望表现出足够的吸水和快干性能。
如上面所解释,由具有高度不规则断面的聚酯纤维构成、经假捻变形该聚酯纤维制成、适合用于生产表现出足够吸水和快干性能的织物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至今尚属未知。
发明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生产具有卓越吸水和卓越快干性能的纤维织物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在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开展的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人发现,由具有特定断面外形的聚酯单丝构成的假捻变形复丝纱,可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地拉伸和假捻具有特定断面外形和尺寸的未拉伸聚酯纱来制取,而由该假捻变形纱可制取具有优异吸水能力和优异快干性能的机织或针织织物,于是他们便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包含复丝纱的假捻变形纱,包含聚酯树脂,
其中构成假捻变形复丝纱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满足下面所示要求(1)~(3)的全部:
(1)  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每个具有3~6个凸起和3~6个在凸起与凸起之间形成的凹陷,并且单个凹陷最大深度(H)与单个凹陷最大开口宽度(W)之比(H/W)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平均数目占到凹陷总数的50~80%;
(2)  用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的最大长度(L1)与垂直于最大长度(L1)方向的最大宽度(L2)之比(L1/L2)代表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的平均扁平度系数,介于1.5~3.5;以及
(3)  大量单丝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介于0.3~1.0。
在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中,聚酯树脂优选含有,作为主要组分,一种聚酯,它含有,作为主要重复单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
在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中,聚酯树脂优选含有细孔形成剂(1),其通过在聚酯树脂制备工序期间在聚酯树脂制备体系中混入由通式(1)代表的含金属磷化合物:
Figure A0282823900071
其中R1和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代表一价有机基团,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而ma代表1(若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者1/2(若M1代表碱土金属原子),以及碱土金属化合物来合成。
在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中,聚酯树脂优选含有一种细孔形成剂(2),它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通式(2)代表的芳族磺酸金属盐:
其中R3代表氢原子或成酯有机基团,M2和M3分别和彼此独立地代表金属原子,mb和mc分别代表对应于mb或mc的M2或M3价数的倒数,且n代表1或2的整数。
本发明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方法包括:熔融纺丝工序,其中聚酯树脂被熔融,该聚酯树脂熔体通过大量纺丝孔挤出成为长丝流,该聚酯树脂长丝流冷却并固化;以及将形成的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卷绕,其中控制纺丝孔形式和熔融纺丝条件,使得构成未拉伸聚酯复丝纱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的形式和尺寸满足下面所示两项要求(4)和(5):
(4)在大量未拉伸单丝的每个断面外形中,形成3~6个凹陷,且断面外形的单个凹陷的最大深度(Ha)与最大开口宽度(Wa)之比(Ha/Wa)的平均值介于0.3~0.5;以及
(5)用大量未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最大长度(L1a)与垂直于最大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L2a)之比(L1a/L2a)代表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平均值介于1.0~1.5,
以及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其中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同时地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从而制成拉伸假捻变形纱,
其中该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是在满足下面所示两项要求(6)和(7)的条件下实施的:
(6)假捻变形工序的第一加热器温度调节在聚酯树脂熔融温度以下30℃~100℃的范围;以及
(7)每米假捻数调节在25,000/D1/2~35,000/D1/2
其中D代表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获得的纱线厚度,以分特(dtex)计,于是就生产出权利要求1的聚酯假捻变形纱。
在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本发明方法中,聚酯优选的含有,作为主要组分,一种聚酯,它包含,作为主要重复单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
在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本发明方法中,在熔融纺丝工序中,优选地,未拉伸复丝纱的卷绕速度介于2,500~4,000m/min,而在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中,假捻变形用的第一加热器的温度介于150~200℃。
在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本发明方法中,聚酯树脂优选含有细孔形成剂(1),其通过在聚酯树脂制备工序期间在聚酯树脂制备体系中混入由通式(1)代表的含金属磷化合物:
其中R1和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代表一价有机基团,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而ma代表1(若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者1/2(若M1代表碱土金属原子),以及碱土金属化合物来合成。
在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本发明方法中,聚酯树脂优选含有细孔形成剂(2),其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通式(2)代表的芳族磺酸金属盐
Figure A0282823900092
其中R3代表氢原子或成酯有机基团,M2和M3彼此独立地分别代表金属原子,mb和mc分别代表对应于mb或mc的M2或M3的价数的倒数,且n代表1或2的整数。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一根单丝的断面外形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一根单丝的断面外形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一根单丝的断面外形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一根单丝的断面外形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生产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用熔融纺丝喷丝孔的一种
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发明最佳实施模式
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通过对具有不规则断面外形的聚酯复丝实施假捻变形制取。虽然对于成形聚酯复丝用聚酯树脂的类型没有任何特定限制,但聚酯树脂优选含有,作为主要组分,一种聚酯,它含有,作为主要重复单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更优选地含有等于或大于85mol%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进一步优选等于或大于95mol%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以全部重复单元为基准计。除了上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之外,此种聚酯可含有不同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的重复单元,和含有,作为成酯组分,等于或小于15mol%或优选地等于或小于5mol%不同于对苯二甲酸的芳族二羧酸和不同于乙二醇的有机二醇化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的聚酯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在35℃以邻氯苯酚作为溶剂测定)优选与普通服装用织物材料所用聚酯的特性粘度相同,就是说,其特性粘度优选等于或小于0.7。另外,聚酯树脂可含有至少一种已知添加剂,例如,颜料、染料、消光剂、防污剂、荧光增白剂、阻燃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润滑剂。
聚酯树脂优选含有细孔形成剂(1),它通过在聚酯树脂制备工序期间在聚酯树脂合成反应体系中混入由通式(1)代表的含金属磷化合物:
Figure A0282823900101
其中R1和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代表一价有机基团[优选地选自,例如,烷基基团、芳基基团、芳烷基基团或-[(CH2)1O]kR4基团(其中R4代表氢原子、烷基基团、芳基基团或芳烷基基团,1代表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k代表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并优选地选自锂、钠、钾、镁、钙、锶和钡,特别优选钙、锶和钡,以及ma是M1代表的金属原子的价数的倒数,ma代表1(若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者1/2(若M1代表碱土金属原子),以及(b)碱土金属化合物来合成。
对与含金属磷化合物组合使用的碱土金属化合物没有特定限制,只要碱土金属化合物与含金属磷化合物反应生成不溶于聚酯的盐。碱土金属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碱土金属的有机羧酸盐,如,乙酸盐、草酸盐、苯甲酸盐、邻苯二甲酸盐和硬脂酸盐,碱土金属的无机酸盐,例如,硼酸盐、硅酸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碱土金属的卤化合物,例如,氯化物,碱土金属的螯合物(例如,乙二胺四乙酸的络合盐),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醇盐,例如,碱土金属的甲醇盐、乙醇盐和甘醇酸盐,以及碱土金属的酚盐。特别是,优选使用可溶于乙二醇的有机羧酸盐、卤化合物、螯合化合物和醇盐。这些化合物当中,有机羧酸盐是特别优选的。
由聚酯制备工序期间加入的含金属磷化合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生成的细孔形成剂(1)在用于处理由聚酯假捻变形纱生产的聚酯纤维产品的碱化合物水溶液中被洗脱。结果,形成大致均匀分布在长丝表面、内部以及断面外形中并沿着长丝轴向延伸的细孔。由于此种细孔吸收聚酯假捻变形纱表面和内部发生的不规则光反射,因此细孔表现出增加染色织物的色彩密度的效果。特别是,在形状高度改变或扁平化的聚酯假捻变形纱表面,并且其表面高度不规则地反射光线,这些细孔能有效地改进手感和增加色强度。
细孔增加染色织物的色强度的作用在该含金属化合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总摩尔量介于0.5~3.0mol%时表现得明显,以聚酯的酸组分总摩尔量为基准计,并在该总摩尔量介于0.6~2.0mol%时表现得特别优选。再者,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加入量优选介于含金属磷化合物的摩尔量的0.5~1.2倍,特别优选的是,介于该摩尔量的0.5~1.0倍。
如上所述,就包含由含金属磷化合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生成的细孔形成剂(1)的聚酯假捻变形纱而言,纱线的断面外形可按照最佳方式设计,以赋予纱线吸水能力和快干性能同时保持显著增加染色织物色强度的效果。
为了在用碱化合物水溶液处理本发明假捻变形纱产品时形成大致均匀分散在纱线断面外形中并沿着纱线轴向延伸的细孔,可让本发明假捻变形纱包含,作为细孔形成剂(2),通式(2)代表的金属磺酸盐:
Figure A0282823900121
其中M2和M3分别和彼此独立地、优选地代表碱金属原子、碱土金属原子、锰原子、钴原子或锌原子,R3代表氢原子或成酯官能团,n代表1或2的整数,且mb和mc分别代表对应于mb或mc的M2或M3的价数的倒数。磺酸的金属盐,例如,在日本审查专利公开(Kokoku)号61-31231中提到的,可优选地用作此种细孔形成剂(2)所使用的那些。磺酸的金属盐的例子包括3-甲酯基苯磺酸钠-5-羧酸钠和3-羟基乙氧基羰基苯磺酸钠-5-羧酸1/2镁。
含通式(2)金属磺酸盐的细孔形成剂(2)可在聚酯熔融纺丝之前的任何阶段加入到聚酯树脂中。例如,细孔形成剂(2)可在聚酯树脂制备工序期间加入。细孔形成剂(2)的加入量优选介于0.3~15mol%,尤其优选0.5~5mol%,以构成聚酯的酸组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计。
构成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大量聚酯单丝具有同时满足下面所示要求(1)~(3)的断面外形:
(1)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每个具有3~6个凸起和3~6个在凸起之间形成的凹陷,且单个凹陷最大深度(H)与单个凹陷最大开口宽度(W)之比(H/W)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平均数占到凹陷总数的50~80%;
(2)用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的最大长度(L1)与垂直于最大长度(L1)方向的最大宽度(L2)之比(L1/L2)代表的单丝的断面外形的平均扁平度系数,介于1.5~3.5;以及
(3)大量单丝断面外形的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介于0.3~1.0。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聚酯单丝的断面外形一例。图1的单丝1具有4个凸起(凸出部分)2、3、4和5,以及4个凹陷6、7、8和9。
在图1中,两个凸起2、3之间形成一个凹陷6。当画出与凸起2、3的凸出部分接触的切线10时,切线10与凸起2、3切于接触点11、12。切点11、12之间的距离是凹陷6的最大开口宽度W。从切线10朝凹陷6底部画出的垂直于切线10的线段中最大线段13的长度代表凹陷6的最大深度H。每个凹陷7、8、9的最大开口宽度和最大深度按类似方式测量,并算出H/W比值。
在图1所示断面外形中,凹陷6、8各自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而凹陷7、9各自具有小于0.3的H/W比。据此,就图1中的断面外形而言,每个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的凹陷数目为2,当凹陷总数是4时,相应于50%。
当凹陷数目是4时,每个满足上面要求(1)的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的凹陷数目是2(50%)或3(75%)。
当测量图1中的断面外形的最大长度L1和垂直于最大长度(L1)方向的最大宽度L2时,可算出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L1/L2)。图1的断面外形的L1/L2比值为约1.6。
图2显示具有3个凹陷的单丝的断面外形的一例。图2截面中3个凹陷中,2个凹陷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因此,该数目比是2/3×100=66.7%,而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为约1.6。
图3显示具有5个凹陷的单丝的断面外形的一例。在图3断面外形包含的5个凹陷中,3个凹陷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因此,数目比是3/5×100=60%,而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为约1.5。
图4显示具有6个凹陷的单丝的断面外形的一例。在图4断面外形包含的6个凹陷中,4个凹陷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因此,数目比是4/6×100=66.7%,而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为约2.4。
就未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来说,Ha/Wa比和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L1a/L2a可按照上面解释以相同方式算出。
也就是,就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要求(1)而言,在大量单丝的每个断面外形中形成3~6个凸起(凸出部分)和3~6个在凸起之间形成的凹陷,优选3~4个凸起(凸出部分)和3~4个在其间形成的凹陷,并且在该大量断面外形中,每个具有凹陷最大深度(H)与凹陷最大开口宽度(W)之比(H/W)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平均数占到断面外形中凹陷总数的50~80%,优选60~70%。
当每个断面外形中凹陷的数目介于1~2时,如此获得的假捻变形纱中单丝之间间隙的形成变得不充分,毛细管作用的表现变得不足。进而,当凹陷数目是7或更高时,将使得每个具有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不可能等于或大于凹陷总数的50%。
再者,当每个具有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平均数目小于整个纤维断面外形中凹陷总数的50%时,所获得的假捻变形纱中单丝的凹陷将表现出对吸水效果的毛细管作用不足。当由该假捻变形纱生产机织或针织织物时,如此获得的产品的吸水能力将不足,快干性能也不充分。
另一方面,当每个具有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平均数目超过纤维断面外形中凹陷总数的80%时,假捻变形期间施加在单丝的凹陷上的冲击力常常损坏凹陷。结果,在凹陷中形成许多裂纹以致使单丝的表面形状变扁平,毛细管效应变得不足。当由此种假捻变形纱制备机织或针织织物时,如此获得的产品的吸水性能将不足,快干性能不足。
就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要求(2)而言,当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平均值介于1.5~3.5时,将沿着单丝轴表现出凹陷造成的毛细管效应。结果,粘在单丝表面的水可沿着长丝的纵向轴线方向迅速扩散。另外,在此种情况下单丝之间形成适当间隙,附着的水将迅速蒸发掉。另外,当断面外形的扁平度系数介于2~3之间时,将表现出优选的毛细管效应。
当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平均值超过3.5时,单丝断面外形在假捻变形工序期间常常发生变形,导致凹陷深度变浅。结果,毛细管效应表现不足,单丝之间的间隙变小,附着在单丝表面上的水的蒸发变慢。另外,当断面外形的扁平度系数平均值小于1.5时,单丝的凹陷常常配合在一起。结果,单丝之间的间隙也变小,粘附在单丝表面的水的蒸发受阻。
再者,关于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的要求(3),单丝的断面外形必须在单丝与单丝之间和沿着其纵向轴线有所变化,以便使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变成0.3~1.0,优选0.4~0.8。当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小于0.3时,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断面外形将变得一致。结果,单丝之间的间隙将变小,附着在单丝表面的水的蒸发将受阻。另外,彼此接触的单丝将常常在凹陷处配合在一起。结果,单丝之间的间隙变小,附着在单丝表面的水的蒸发不畅。再者,当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超过1.0时,单丝沿其纵向轴线的断面外形的变化变得过大。结果,当诸如机织或针织之类的工序期间有物理冲击作用在聚酯假捻变形纱上时,组分单丝将趋于沿纵向开裂,从而损伤凹陷和降低毛细管效应。再有,在诸如机织或针织之类的工序期间,常常发生纱线断裂和形成绒毛。
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可应用于针织或机织工序以生产针织或机织织物,优选机织织物。当如此获得的机织或针织织物含有细孔形成剂时,织物的碱减量处理使细孔形成剂从聚酯变形纱洗脱到处理溶液中,同时除掉细孔形成剂。结果,形成分布在长丝表面和断面中并沿着单丝纵向轴线延伸的细孔。在这些细孔当中,分布在长丝表面的细孔尤其减小附着在长丝上的水滴的接触角,从而表现出使水滴迅速渗透整个长丝表面的效应。因此,单单靠碱减量(reduction)而不需要亲水处理就可赋予由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制成的机织或针织织物以吸水性能和快干性能。另外,已经过碱处理的机织或针织织物的亲水处理可进一步改进其吸水性能和快干性能。
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例如可通过下列方法生产。
这就是,熔融纺丝工序,其中将聚酯,例如含有作为主要组分的基本上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组成的聚酯聚合物的聚酯树脂,进行干燥,该干燥的聚酯树脂在诸如挤出机之类的熔体挤出机器中熔融,并以长丝流形式通过纺丝板喷出,纺丝板具有许多喷丝孔,每个孔由例如图5所示排列的多个狭缝组成,喷出的长丝流被冷却和固化,形成的长丝以例如,2,500~4,000m/min的速度卷绕,从而生产出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它由大量具有同时满足下面所示两项要求(4)和(5)的纤维断面外形的未拉伸单丝组成:
(4)在大量未拉伸单丝的每个断面外形中,形成3~6个凹陷,且断面外形的凹陷的最大深度(Ha)与最大开口宽度(Wa)之比(Ha/Wa)的平均值介于0.3~0.5;以及
(5)用大量未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最大长度(L1a)与垂直于最大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L2a)之比(L1a/L2a)代表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平均值介于1.0~1.5。
可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熔融纺丝工序的纺丝孔具有多个狭缝。图5显示生产具有例如4个凹陷的未拉伸单丝用纺丝孔的一种实施方案。
在图5中,纺丝孔20由形成于纺丝孔中心部分并具有R2直径的小圆孔21,以及4条呈辐射状布置的狭缝22、23、24和25组成。每条狭缝的外端部分呈弧形经过修圆。在图5中,4条狭缝22~25按彼此等角度间距排列。但是,狭缝的角度间距、宽度E、长度F和经修圆的外端部分的直径R1以及小圆孔21的直径R2可根据要求的断面外形恰当地设计。
图5所示从纺丝孔20喷出的未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具有大致圆形的中心部分和4个每隔90°角度间距从其延伸出来的凸起。当此种未拉伸复丝纱被喂入到下面将要说明的拉伸和假捻工序中时,未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发生不规则变形而变成例如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
当在本发明方法的熔融纺丝工序中聚酯树脂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的聚酯聚合物时,冷却并固化的未拉伸复丝纱的卷绕速度优选介于2,500~4,000m/min。
当在上述情况下纺丝速度小于2,500m/min时,聚酯复丝将变脆,在下述的拉伸和假捻工序中可能常常发生断纱。再者,当纺丝速度超过4,000m/min时,拉伸和假捻工序所产生的假捻变形纱可能在其上产生绒毛。
另外,在未拉伸聚酯复丝纱中,单丝的每个断面外形的凹陷的数目可通过改变构成每个纺丝孔的纺丝狭缝的数目自由地确定。当凹陷数目是1~2时,如此制备的假捻变形纱中单丝之间的间隙大小变得不足,因此毛细管效应表现得不足。另一方面,当凹陷数目等于或大于7时,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的凹陷数目将等于或小于如此获得的假捻变形纱的拉伸单丝断面外形中总凹陷数目的50%。
再者,当未拉伸聚酯复丝纱中单丝断面外形的凹陷的Ha/Wa比的平均值小于0.3时,在如此获得的假捻变形纱的单丝断面外形中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将变得小于或等于凹陷总数的50%。另一方面,当未拉伸单丝断面外形的凹陷的Ha/Wa比的平均值超过0.5时,如此获得的假捻变形纱的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平均值将超过3.5,或者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超过1.0。
再有,当未拉伸聚酯单丝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超过1.5时,如此获得的假捻变形纱的拉伸单丝的扁平度系数平均值将超过3.5,或者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超过1.0。当未拉伸聚酯单丝的断面外形的扁平度系数平均值小于1.0时,如此获得的假捻变形纱的拉伸单丝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平均值将小于1.5。
在本发明方法中,上述熔融纺丝工序生产的未拉伸聚酯纱在拉伸-假捻机上同时地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引入摩擦片的假捻装置在拉伸-假捻机中的应用可提高假捻速度。另外,在某些传统拉伸-假捻机中装有两个加热器,一个在假捻装置的前面,一个在后面(装在前面的加热器被称之为第一加热器,而装在后面的加热器称为第二加热器)。然而,在本发明方法中,优选仅使用第一加热器,或者优选使用仅具有第一加热器的假捻机。
在本发明中,为了生产满足要求(1)~(3)的聚酯假捻变形纱,该同时拉伸并假捻变形工序必须在满足如下所示(6)和(7)两项要求的条件下实施:
(6)假捻变形工序用的第一加热器的温度调节在聚酯树脂熔融温度以下30℃~100℃范围(优选40℃~90℃);以及
(7)假捻数(每米捻数)调节在25,000/D1/2~35,000/D1/2,优选28,000/D1/2~33,000/D1/2
其中D代表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获得的纱线厚度(分特),于是就生产出聚酯假捻变形纱。
当第一加热器温度与聚酯树脂的熔融温度之差超过100℃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所造成的未拉伸单丝断面外形的变形太小。结果,在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中,获得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平均值将小于1.5,或者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数目将小于50%,以凹陷总数为基准计。另一方面,当第一加热器温度与聚酯树脂熔融温度之差小于30℃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所造成的未拉伸单丝断面外形的变形过大。结果,获得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平均值将大于3.5,或者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将超过1.0。再者,在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中,单丝与单丝之间将发生部分熔融粘连。结果,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变得粗糙并具有明显粗糙手感,致使质量下降。
另外,当在拉伸和假捻工序中的假捻数(每米捻数)小于25,000/D1/2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造成未拉伸单丝断面外形的变形不足。结果,在制成的聚酯假捻变形纱中,所获得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平均值将小于1.5,或者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数目将小于50%,以凹陷总数为基准计。另外,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的卷曲性能不足。再者,当假捻数(每米捻数)超过35,000/D1/2时,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平均值将超过3.5,或者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超过1.0。再有,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期间单丝容易断裂,且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期间纱线也经常断头。结果,在制成的聚酯假捻变形纱中可看到许多绒毛。
实施例
本发明将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解释。另外,在实施例中对未拉伸丝和拉伸假捻丝进行了各种测定,采用的方法如下。
(1)H/W比或Ha/Wa比
从未拉伸聚酯复丝纱或假捻变形聚酯复丝纱上沿纵轴方向以10m间隔总共剪取10个纱断面样品,并摄取每个断面的显微照片。测量拍照的纱线断面每个凹陷的深度H(图1)或Ha和开口宽度W(图1)或Wa,并算出H/W比或Ha/Wa比。数出每个具有等于或大于0.3的H/W比或Ha/Wa比的凹陷的数目,并算出数出的数目与凹陷总数的比值(%)。
(2)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
从未拉伸聚酯复丝纱或假捻变形聚酯复丝纱上沿纵轴方向以10m间隔总共剪取10个纱断面样品,并摄取每个断面的显微照片。测量拍照的纱线断面每个断面外形的最大长度L1和垂直相交具有最大长度L1的主轴的最大宽度L2,算出L1/L2比值。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用全部测量数值的平均值代表。另外,针对聚酯假捻变形纱的单丝样品算出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
(3)芯吸性能
按照JIS L 1907-5.1.1(液滴法)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值(s)。
(4)吸水性能(Byreck法)
按照JIS L 1018-方法B,宽度2.5cm的机织织物样品一端浸没在水中,浸泡10min后测定吸水高度。
(5)卷曲率(TC%)
聚酯假捻变形纱样品在0.044cN/(假捻变形纱厚度(分特))的张力下卷绕在绞纱框上,成为厚度约3,300分特的绞纱。
两个载荷,0.00177cN/dtex和0.177cN/dtex,加在绞纱的一端,加载以后1min,测定长度S0(cm)。随后,将0.177cN/dtex的载荷从绞纱上去掉以后,样品以100℃沸水处理20min。
沸水处理后,将剩下的0.00177cN/dtex的载荷从绞纱上去除,样品在没有载荷的松弛状态下自然干燥24h。两个载荷,0.00177cN/dtex和0.177cN/dtex,重新加在绞纱上,加载后1min,测定长度S1(cm)。
随后,除掉0.177cN/dtex的载荷,去除该载荷后1min,测定长度S2。卷曲百分率按照下式算出:
卷曲百分率(%)=[(S1-S2)/S0]×100
计算10个样品的平均值。
实施例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熔融温度:253℃)经干燥,在290℃熔融,通过具有24个纺丝孔的纺丝板喷出成为长丝流,然后冷却和固化。在形成的长丝上施加油剂,然后长丝以3,000m/min的速度卷绕。获得一种纱线支数为135分特/24根长丝的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其中每根单丝的断面外形具有4个凹陷。未拉伸聚酯复丝每个表现出0.4的Ha/Wa比值和1.2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L1/L2)。纺丝板的24个纺丝孔每个具有如图5所示,中心小圆孔(R2=0.39mm)和按90°的等角度间距排列的4条狭缝(R1=0.14mm,E=0.10mm,F=0.70mm)。
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喂入到备有假捻装置(其中聚氨酯橡胶摩擦片设置在3个轴上)的拉伸-假捻机中,并在下列条件下同时进行拉伸和假捻:拉伸比1.65;第一加热器温度170℃;拉伸、假捻和卷绕速度600m/min;以及假捻数xD1/2的数值为约30,000。生产出的拉伸和假捻变形聚酯纱具有的厚度、卷曲百分率、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以及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与凹陷总数之比,载于表1,并具有84.0dtex/24根长丝的纱线支数。
用该拉伸、假捻变形聚酯纱生产了一种平纹组织织物,具有80根纱/25.4mm的坯布经密和80根纱/25.4mm的纬密。该平纹组织织物经过洗涤,随后在80℃下松弛20min,在180℃下预定形45s。随后,该机织织物在130℃下在含有海军蓝色的分散染料的含水染浴中染色45min,并在160℃下终定形45s。获得一种机织织物样品供评估。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性能和吸水性能(Byreck法),并将测定结果载于表1。
实施例2~4
在实施例2~4的每一个中,重复与实例1相同的步骤,只是拉伸-假捻机的第一加热器温度和假捻数xD1/2的数值变成如表1所示,从而制成性能如表1所示的假捻变形聚酯纱。
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机织。织成的织物被加工成为评估用的机织织物样品。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性能和吸水性能(Byreck法),并将测定结果载于表1。
对比例1~2
在对比例1~2每一个中,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只是拉伸-假捻机的第一加热器温度和假捻数xD1/2的数值变成如表1所示。制成性能如表1所示的聚酯假捻变形纱。
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织布。织成的织物被加工成为评估用的机织织物样品。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性能和吸水能力(Byreck法)。测定结果载于表1。
在对比例2的机织工序期间,由于聚酯假捻变形纱具有许多绒毛,致使织布机经常停车。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假捻条件 第一加热器温度(℃)    170    160    170    190    145    200
(假捻数xD1/2)设定值    30000    28000    25000    33000    25000    36000
假捻数测定值(捻数/米)    3291    3069    2748    3605    2740    3943
(假捻数xD1/2)测定值    30160    28180    25170    33140    25130    36220
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性能 厚度(dtex)    84.0    84.3    83.9    84.5    84.1    84.4
卷曲百分率(%)    18    16    15    20    12    23
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    2.5    1.8    1.6    3.3    1.3    3.6
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    0.6    0.5    0.4    0.8    0.6    1.3
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的百分率(%)    65    54    51    67    41    64
吸水性能和快干性能的评估 芯吸性能(s)    4    7    8    7    21    26
按Byreck法的吸水能力(cm)    21.5    14.0    15.9    15.0    8    9
注:D代表假捻变形纱的厚度(dtex)
实施例5
在酯交换容器中,加入100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0重量份乙二醇和0.06重量份(0.066mol%,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基准计)一水合乙酸钙。形成的反应混合物在氮气氛中在4h时间内从140℃加热到230℃,其间所产生的甲醇被不断蒸出以实现酯交换反应。与上述反应独立地,0.5重量份磷酸三甲酯(0.693mol%,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基准计)和0.31重量份一水合乙酸钙(1/2倍磷酸三甲酯的摩尔数)在8.5重量份乙二醇中进行反应,其间整个反应混合物在120℃回流60min,结果制成9.31重量份磷酸二酯的钙盐的透明溶液。在透明溶液中,0.57重量份一水合乙酸钙(0.9倍磷酸三甲酯的摩尔数)在室温下溶解而制成9.88重量份磷酸二酯钙盐和乙酸钙的透明溶液混合物。将该透明溶液混合物加入到酯交换反应产物中,随后向其中加入0.04重量份三氧化锑。将如此获得的反应混合物转移到聚合反应器中。反应器内的压力在1h时间内从101kPa(760mm汞柱)降低到133Pa(1mm汞柱),与此同时,聚合器温度在1h30min时间内从230℃升高到285℃。聚合反应在133Pa(1mm汞柱)或更低的减压下,在285℃聚合温度下再进行3h(总共4h30min),结果获得特性粘度0.641(在35℃以邻氯苯酚为溶剂测定)的聚酯。反应完成后,将如此获得的聚酯成形为聚酯片。
聚酯片进行干燥,在290℃下熔融,通过具有24个纺丝孔的纺丝板挤出成为长丝流,然后冷却和固化。在形成的长丝上施加油剂,然后长丝以3,000m/min的速度卷绕,结果获得一种纱线支数为135分特/24根丝的未拉伸聚酯复丝纱(未拉伸聚酯长丝),其中每根单丝的断面外形具有4个凹陷。未拉伸聚酯复丝表现出0.4的平均Ha/Wa比值和1.2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L1/L2)。纺丝板的24个纺丝孔每个具有如图5所示,中心小圆孔(R2=0.30mm)和等角度间距排列的4条狭缝(R1=0.14mm,E=0.10mm,F=0.70mm)。
从上面熔融纺丝工序中获得的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喂入到备有假捻装置(其中聚氨酯橡胶摩擦片设置在3个轴上)的拉伸-假捻机中,并在下列条件下同时进行拉伸和假捻:拉伸比1.65;第一加热器温度170℃;拉伸、假捻和卷绕速度600m/min;以及假捻数xD1/2的数值为约30,000。由此生产出的假捻变形聚酯纱具有的厚度、卷曲百分率、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以及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与凹陷总数之比,载于表2。纱线具有84.2dtex/24根丝的纱线支数。
生产了一种平纹组织织物,具有80根纱/25.4mm的坯布经密和80根纱/25.4mm的纬密。该平纹组织织物经过洗涤,随后在80℃下松弛20min,在180℃下预定形45s。该织物随后在3.5%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沸腾温度下接受减量处理,使重量减少20wt%。如此获得的织物在130℃下在含有黑色分散染料的染浴中染色45min,并在160℃下终定形45s,获得一种机织织物样品以便评估。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向红效应(K/S)、芯吸性能和吸水性能(Byreck法)。测定结果载于表2。
实施例6~7,对比例3~4
在实施例6~7和对比例3~4每一个中,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备具有如表2所示性能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只是拉伸-假捻机的第一加热器温度和假捻数xD1/2的数值变成如表2所示。
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在与实施例5相同条件下织布,并将机织织物加工以获得供评估的机织织物样品。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向红效应(K/S)、芯吸性能和吸水能力(Byreck法)。测定结果载于表2。由于对比例4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具有许多绒毛,致使织布机在织造工序期间经常停车。
表2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对比例3 对比例4
假捻条件 第一加热器温度(℃)   175   165   190   145   205
(假捻数xD1/2)设定值   30000   28000   33000   28000   36000
假捻数测定值(捻数/米)   3300   3080   3610   3040   3960
(假捻数xD1/2)测定值   30250   28230   33110   27950   36250
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性能 厚度(dtex)   84.0   84.0   84.1   84.5   83.8
卷曲百分率(%)   21.3   18.2   21.0   14.2   23.1
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   2.6   1.7   3.4   1.4   3.8
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   0.6   0.4   0.9   0.5   1.3
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的百分率(%)   63   53   66   40   63
机织织物的吸水性能和快干性能的评估 向红移动(K/s)   25.3   26.7   25.4   24.4   18.5
芯吸值(s)   5   8   9   20   25
按Byreck法的吸水性(cm)   22.1   15.2   15.9   9.6   8.6
注:D代表假捻变形纱的厚度(dtex)
实施例8
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和,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对苯二甲酸组分为基准,0.62mol%的3-甲酯基苯磺酸根-5-羧酸二钠的混合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合物(熔融温度250℃),特性粘度0.635(以邻氯苯酚为溶剂在35℃测定),经过干燥,在290℃熔融,通过具有24个纺丝孔的纺丝板挤出成为长丝流,然后冷却和固化。在形成的长丝上施加油剂,然后长丝以3,000m/min的速度卷绕,获得一种纱线支数为135分特/24根丝的未拉伸聚酯复丝纱(未拉伸聚酯长丝),其中每个的断面外形具有4个凹陷。未拉伸聚酯复丝表现出0.4的所有凹陷的Ha/Wa比值的平均值,和1.2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L1a/L2a)平均值。纺丝板的24个纺丝孔每个具有中心小圆孔(R2=0.30mm)和按90°等角度间距排列的4条狭缝(R1=0.14mm,E=0.10mm,F=0.70mm)。
将该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喂入到备有假捻装置(其中聚氨酯橡胶摩擦片设置在3个轴上),的拉伸-假捻机中,并在下列条件下同时进行拉伸和假捻:拉伸比1.65;第一加热器温度170℃;拉伸、假捻和卷绕速度600m/min;以及假捻数xD1/2的数值为约30,000。生产出的假捻变形聚酯纱具有的厚度、卷曲百分率、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以及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与凹陷总数之比,载于表3。生产出的纱线具有84.0dtex/24根丝的纱线支数。
用该假捻变形聚酯纱生产了一种平纹机织织物,具有80根纱/25.4mm的坯布经密和80根纱/25.4mm的纬密。该平纹机织织物经过煮练,随后在80℃下松弛20min,在180℃下预定形45s。该织物随后在3.5%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沸腾温度下接受减量处理,使重量减少20wt%。如此获得的织物在130℃下在含有海军蓝色分散染料的染浴中染色45min,并在160℃下终定形45s,取得一种机织织物样品以便评估。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性能和吸水性能(Byreck法)。测定结果载于表3。
实施例9~11
在实施例9~11每一个中,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制备具有如表3所示性能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只是拉伸-假捻机的第一加热器温度和假捻数xD1/2的数值变成如表3所示。
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在与实施例8相同方式织布和加工,从而获得供评估的机织织物样品。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性能和吸水性能(Byreck法)。测定结果载于表3。
对比例5~6
在对比例5~6的每一个中,按照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制备具有如表3所示性能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只是拉伸-假捻机的第一加热器温度和假捻数xD1/2的数值变成如表3所示。
如此获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在与实施例8相同方式织布和加工,从而获得供评估的机织织物样品。测定机织织物样品的芯吸性能和吸水性能(Byreck法)。测定结果载于表3。
由于对比例6所得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具有许多绒毛,致使织布机在织造工序期间经常停车。
表3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对比例5 对比例6
假捻条件 第一加热器温度(℃)     170   160   170   190   140   205
(假捻数xD1/2)设定值     30000   28000   25000   33000   26000   36000
假捻数测定值(捻数/米)     3280    3070    2740   3620   2840   3950
(假捻数xD1/2)测定值     30060   28120   25140   33240   26050   36250
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性能 厚度(dtex)     84.0   83.9   84.2   84.3   84.1   84.2
卷曲百分率(%)     18   14   13   21   14   22
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     2.6   1.7   1.5   3.4   1.4   3.7
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     0.6   0.4   0.3   0.9   0.5   1.2
H/W比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的数目的百分率(%)     64   53   50   66   40   65
吸水性能和快干性能的评估 芯吸性能(s)     4   8   7   9   20   25
按Byreck法的吸水能力(cm)     23.2   15.2   16.3   15.9   9.6   10
注:D代表假捻变形纱的纤度(dtex)
工业应用
本发明聚酯假捻变形纱是用于在传统机织或针织织物变形条件下生产表现出优异吸水和快干性能的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有用材料。此种聚酯假捻变形纱可按照本发明方法高效地生产。

Claims (9)

1.一种聚酯假捻变形纱,包含假捻变形复丝纱,其包含聚酯树脂,并且在该纱中,
其中构成假捻变形复丝纱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满足下面所示要求(1)~(3)的全部:
(1)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每个具有3~6个凸起和3~6个在凸起与凸起之间形成的凹陷,并且单个凹陷最大深度(H)与单个凹陷最大开口宽度之比(H/W)等于或大于0.3的凹陷平均数目占到凹陷总数的50~80%;
(2)用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的最大长度(L1)与垂直于最大长度(L1)方向的最大宽度(L2)之比(L1/L2)代表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的平均扁平度系数,介于1.5~3.5;以及
(3)大量单丝断面外形的扁平度系数的标准偏差介于0.3~1.0。
2.权利要求1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其中聚酯树脂包含,作为主要组分,聚酯,它含有,作为主要重复单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
3.权利要求1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其中聚酯树脂含有细孔形成剂(1),它通过在聚酯树脂制备工序期间在聚酯树脂制备体系中混入(a)由通式(1)代表的含金属磷化合物:
其中R1和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代表一价有机基团,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而若M1代表碱金属原子,ma代表1,或者若M1代表碱土金属原子,为1/2,
以及(b)碱土金属化合物来合成。
4.权利要求1的聚酯假捻变形纱,其中聚酯树脂含有细孔形成剂(2),它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通式(2)代表的芳族磺酸的金属盐:
Figure A028282390003C1
其中R3代表氢原子或成酯有机基团,M2和M3分别和彼此独立地代表金属原子,mb和mc分别代表相应于mb或mc的M2或M3价数的倒数,且n代表1或2的整数。
5.一种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方法,包括:熔融纺丝工序,其中聚酯树脂被熔融,该聚酯树脂熔体通过大量纺丝孔喷出成为长丝流,该聚酯树脂长丝流冷却并固化;以及将形成的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卷绕,其中控制纺丝孔形式和熔融纺丝条件,使得构成未拉伸聚酯复丝纱的大量单丝的断面外形形式和尺寸满足下面所示两项要求(4)和(5):
(4)在大量未拉伸单丝的每个断面外形中,形成3~6个凹陷,且断面外形的单个凹陷的最大深度(Ha)与最大开口宽度(Wa)之比(Ha/Wa)的平均值介于0.3~0.5;以及
(5)用大量未拉伸单丝的断面外形最大长度(L1a)与垂直于最大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L2a)之比(L1a/L2a)代表的断面外形扁平度系数的平均值介于1.0~1.5,
以及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其中未拉伸聚酯复丝纱同时地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从而制成拉伸假捻变形纱,
其中该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是在满足下面所示两项要求(6)和(7)的条件下实施的:
(6)假捻变形工序的第一加热器的温度调节在聚酯树脂熔融温度以下30℃~100℃的范围;以及
(7)每米假捻数调节在25,000/D1/2~35,000/D1/2
其中D代表同时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获得的纱线厚度,以分特计,于是就生产出权利要求1的聚酯假捻变形纱。
6.权利要求5的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方法,其中聚酯包含,作为主要组分,一种聚酯,它含有,作为主要重复单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
7.权利要求6的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方法,其中在熔融纺丝工序中,未拉伸复丝纱的卷绕速度介于2,500~4,000m/min,而在拉伸和假捻变形工序中,假捻变形用的第一加热器的温度介于150~200℃。
8.权利要求5的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方法,其中
聚酯树脂含有细孔形成剂(1),其通过在聚酯树脂制备工序期间在聚酯树脂制备体系中混入由通式(1)代表的含金属磷化合物:
Figure A028282390004C1
其中R1和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代表一价有机基团,M1代表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而若M1代表碱金属原子,ma代表1,或者若M1代表碱土金属原子,为1/2,
以及碱土金属化合物来合成。
9.权利要求7的生产聚酯假捻变形纱的方法,其中聚酯树脂含有细孔形成剂(2),它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通式(2)代表的芳族磺酸的金属盐:
Figure A028282390004C2
其中R3代表氢原子或成酯有机基团,M2和M3分别和彼此独立地代表金属原子,mb和mc分别代表相应于mb或mc的M2或M3价数的倒数,且n代表1或2的整数。
CN02828239.6A 2002-12-19 2002-12-19 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6205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13318 WO2004057074A1 (ja) 2002-12-19 2002-12-19 ポリエステル仮撚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0529A true CN1620529A (zh) 2005-05-25

Family

ID=32676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28239.6A Pending CN1620529A (zh) 2002-12-19 2002-12-19 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00375B2 (zh)
EP (1) EP1574608B1 (zh)
CN (1) CN1620529A (zh)
AT (1) ATE416266T1 (zh)
DE (1) DE60230195D1 (zh)
HK (1) HK1077086A1 (zh)
WO (1) WO200405707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3604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含中空纤维的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1607875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速干面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4926B (en) * 2002-04-25 2008-03-21 Teijin Fibers Ltd Polyester fine false twisting textured yarn,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7406818B2 (en) 2004-11-10 2008-08-05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Yar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0989148B1 (ko) * 2007-05-23 2010-10-20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타이어 코오드용 셀룰로오스계 필라멘트, 이를 포함하는필라멘트 번들, 이를 포함하는 연사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타이어 코오드
TW200927273A (en) * 2007-09-13 2009-07-01 Applied Process Technology Inc Water treatment bioreactor using polyester hollow filaments
US10968544B2 (en) 2010-09-24 2021-04-06 Trident Limite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ir rich yarn and air rich fabric
CA2753489C (en) * 2010-09-24 2014-06-10 Trident Limited Air rich yarn and fabric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02634903B (zh) * 2012-03-23 2013-08-28 台州东海塑料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网络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1617A (en) 1978-05-15 1979-11-29 Teijin Ltd Synthetic fibers
JPS5711229A (en) 1980-06-18 1982-01-20 Teijin Ltd False twisted crimped processed yarn and method
JPS5711212A (en) 1980-06-18 1982-01-20 Teijin Ltd Production of hollow fiber
JPS5921744A (ja) 1982-07-23 1984-02-03 旭化成株式会社 二重編織物
JP2667152B2 (ja) 1986-07-03 1997-10-27 東レ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編織物
JP2659380B2 (ja) * 1987-12-23 1997-09-30 帝人株式会社 均染性混繊仮撚加工糸
JPH02112434A (ja) 1988-05-27 1990-04-25 Teijin Ltd 異型断面複合糸からなる織編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112428A (ja) 1988-10-18 1990-04-25 Toyobo Co Ltd 偏平断面仮撚糸
JP3874529B2 (ja) 1998-03-19 2007-01-31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前配向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れからの加工糸
JP2002038341A (ja) 2000-07-24 2002-02-06 Teijin Ltd 極細仮撚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83383B2 (ja) 2000-12-26 2008-11-19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捲縮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2002266181A (ja) 2001-03-02 2002-09-18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混繊糸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3604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含中空纤维的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4233604B (zh) * 2013-06-07 2017-04-2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含中空纤维的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1607875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速干面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74608A4 (en) 2006-12-13
WO2004057074A1 (ja) 2004-07-08
US20050102992A1 (en) 2005-05-19
HK1077086A1 (en) 2006-02-03
EP1574608A1 (en) 2005-09-14
ATE416266T1 (de) 2008-12-15
DE60230195D1 (de) 2009-01-15
EP1574608B1 (en) 2008-12-03
US7000375B2 (en) 2006-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7023C (zh) 弹性高密度织物
CN1070547C (zh) 高吸湿性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它的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1044274A (zh) 当用水润湿时空隙率低下的含有卷曲长丝的机织物或针织物,其生产方法以及由其得到的纺织产品
CN1993508A (zh) 聚酯混合长丝及含有该混合长丝的编织物
CN101031679A (zh) 因水润湿而透气性提高的含卷缩复合纤维织编物及衣服
JP5813747B2 (ja) カチオン可染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複合繊維
CN1646745A (zh) 具有不同缩率和出色麂装饰效应的变形纱及其制备方法
JP5074590B2 (ja) 吸水速乾性織編物
CN1620529A (zh) 聚酯假捻变形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304662C (zh) 粗细聚酯复丝
CN1321206A (zh) 无卷曲聚酯单纤维和生产这种单纤维的方法
CN1211510C (zh) 多孔质丙烯酸类纤维及其制成的布帛、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0172A (zh)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的凉感锦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723305A (zh) 缝线及布帛缝制品
CN1308515C (zh) 聚酯复丝膨体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
JP5735844B2 (ja) 染色性に優れたカチオン可染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繊維集合体
JP5718045B2 (ja) 染色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繊維集合体
JP5718100B2 (ja) 常圧可染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13430668A (zh) 冰感速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冰感速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7654A (zh) 芯鞘复合纤维及其应用、异形纤维
CN113046847A (zh) 一种高强度涤纶网络丝的制备工艺及其生产方法
JPS5920775B2 (ja) コンセンシノ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JP2005048309A (ja) ポリアミド繊維、ポリアミド織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製品
JP470023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仮撚加工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40683A (ja) カチオン可染分割型複合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